框架涵作业指导书

框架涵作业指导书
框架涵作业指导书

新建沈西工业走廊火石岗至渤海铁路桥涵工程

框架涵施工作业指导书

1.适用范围

适用于新建沈西工业走廊火石岗至渤海铁路工程DK119+043.5~DK145+761.57段框架涵施工。

2.作业准备

2.1内业技术准备

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阅读、审核施工图纸,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制定施工安全保证措施,提出应急预案,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参加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2.2外业技术准备

收集施工中涉及的各种外部技术数据,修建生活房屋,配齐生活、办公设施,满足管理、技术人员生活办公需要。

3.技术要求

3.1加强测量、试验、检测等基础性技术工作。

3.2加强基础隐蔽工程的质量检查。

3.3施工前按设计提供的配合比进行室内试验,确定施工配合比。

3.4严格控制钢筋、模板、混凝土工程质量。

4.施工工艺流程及标准

4.1施工工序

施工工艺流程为:测量放样→(碎石桩、水泥搅拌桩施工)基坑开挖→(碎石垫层、基底换填)基础及底板施工→墙身和顶板施工(出入口铺砌)→出(入)口边墙、帽石立模浇筑混凝土→养生→防水层→回填规定填料。

4.2工艺流程

框架涵施工工艺流程见图4-1。

图4-1 框架涵施工工艺框图

5.施工要求

5.1准备工作

施工前对原地面进行防、排水措施处理,以防雨水对作业基坑造成坍塌而影响施工;为施工方便,提前将水准点引至施工现场稳固、可靠的地方,经对水准点测量复核后用于施工。施工技术交底:对到场施工机械操作人员进行安全作业交底;按图纸设计尺寸对所需模板进行加工制作;在基坑开挖前,测量组先进行基础的定位放线,根据纵、横轴线,按设计坡度放样基坑开挖轮廓线。基坑各定位点的标高及开挖过程中标高检查,用水准测量控制。

5.2基础开挖、基底处理

基坑开挖采用人工配合挖掘机开挖,先用挖掘机开挖,基底预留20-30cm人工挖除。为确保基坑坑壁边坡稳定,基坑开挖过程中,沿基坑顶面四周2米范围内不得堆置土方、物料和石块,以免基坑坍塌。

⑴基底有碎石桩或水泥搅拌桩加固地基处理的涵洞,施工工艺和方法同路基部分地基处理。基底采用换填处理的涵洞,及时进行换填。分层填筑,由蛙式打夯机或压路机夯击、碾压密实。

⑵地基承载力检测

技术人员与试验及质检人员进行地基承载力自检合格后,由质检人员报请监理工程师检验签证,检测合格后基底铺设10cm混凝土垫层,随即进行涵洞底板施工。若达不到设计要求由技术人面及时向监理和设计部门反映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5.3 涵洞底板施工方法

5.3.1钢筋施工

运到现场的钢筋必须表面洁净,钢筋平直,无局部弯折。在进行测量放样后,开始进行底板钢筋绑扎,严格按技术交底进行绑扎,确保涵洞底板钢筋及预埋钢筋位置准确,涵节钢筋布置按各涵身钢筋布置图注明的排列编号循环配置,同时适当调整始末排钢筋间距,使其至端面的混凝土净保护层符合设计要求;钢筋绑扎过程中注意控制好钢筋之间的间距,四周钢筋位置必须满足钢筋保护层的要求。钢筋骨架中按技术交底绑扎同标号混凝土垫块,以保持钢筋在模板中的准确位置和保护层厚度。钢筋接长宜采用闪光对焊。

5.3.2模板安装

要求模板表面平整,具有足够的刚度、强度、稳定性,且拆装方便接缝严密不漏浆。全面刷脱模剂,防止漏刷,严禁采用废旧机械油充当脱模剂。立模时应将高度调整节设置在最下端;模板安装应保证拼缝顺直,杜绝错缝;安装好后,检查轴线、高程符合设计要求后加固,加固时应考虑足够的稳定系数,保证模板在灌注混凝土过程受力后不变形、不移位。模内干净无杂物,拼合平整严密。支架结构的立面、平面安装牢固,并能抵挡振动时偶然撞击。支架立柱在两个互相垂直的方向加以固定,支架支承部分安置在可靠的地基上。立模完成后由现场技术干部和质检人员对垂直度、平面位置、顶面标高及高差进行检测,自检合格后由现场技术干部向现场监理报检,对模板及钢筋进行验收。

5.3.3混凝土浇注

混凝土浇注采用滑槽(或串筒)入模、插入式振动棒振捣,振捣时,防止振动棒触碰模板与钢筋。

由试验人员检查混凝土的坍落度、含气量、入模温度等指标合格并明确通知可浇筑后方可进行。混凝土分层浇筑厚度不超过30cm,并用插入式振动器振捣密实,在下层混凝土初凝前浇筑完成上层混凝土,确保混凝土的浇筑连续进行。派专人随时观察所设置的预埋件的位置是否移动,若发现移位时及时校正。注意观察模板、支架等支撑情况,如有变形,移位或沉陷立即校正并加固,处理后方可继续浇筑。混凝土振捣应由熟练工人操作。

混凝土浇筑完成后,裸露面及时进行修整、抹平,并用塑料薄膜、土工布覆盖并定时洒水养护,根据气温控制洒水养护时间,拆模后洒水养护时间不少于设计或规范要求。

在底板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凿除底板与边墙连接部位混凝土表面浮浆,使其露出新鲜的混凝土,随后清理并冲洗干净。

拆除的模板及时修整保存,以备下次使用。

5.4涵洞边墙和顶板施工

钢筋混凝土框架涵分两阶段施工,先浇底板,当底板混凝土达到适当强度后,第二阶段一次性立模包括顶板混凝土全部浇筑完成。

5.4.1支架安装

支架结构采用简易门式框架或钢管架,在安装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支架整体稳定性、牢固性,保证施工安全。支架立柱在两个互相垂直的方向加以固定,支架支承部分安置在底板上。涵洞顶板下面的支架还要有足够的刚度,确保支架受力不变形,并能抵挡振动时偶然撞击。支架顶上铺设纵向I20工字钢分配梁,横向铺设12cm×12cm方木,间距30cm,底模标高利用底拖、顶拖进行调整。支架搭设完成后根据设计要求进行预压,预压采用等荷载砂袋加载,以便在施工中消除支架非弹性及弹性变形,根据设计要求和预压结果调整底模标高。简易门架布置见下图,外模采用钢管架作支撑。

5.4.2钢筋施工

内模加固完毕后,开始绑扎涵洞边墙钢筋,施工过程中用揽风绳将其拉住,以免边墙主筋倾倒,绑扎涵洞顶板钢筋过程时,要根据测量放样确定的涵洞中心轴线和涵顶标高,绑扎好顶板钢筋,主筋和箍筋的间距位置要准确,必须满足设计要求。

钢筋安装自检合格后由现场技术干部向现场监理工程师报检,对钢筋进行检验签证。

5.4.3模板及混凝土

墙身模板采用大块组合钢模板,人工安装,钢管方木支撑牢固;挂线调整框架涵内墙模板,保证墙身顺直;沉降缝位置设沥青木板。

立模前应在基础顶面放线,确定出墙身的位置,其尺寸必须正确无误。在基础顶面墙身范围内立模,涵身模板采用组合钢模板。墙身模板内穿设拉筋,拉筋纵横向间距不大于0.9m×0.75m,拉筋外套用PVC管,立模后对其进行抄平,在模板上标记混凝土面的位置。模板接缝处采用钢性腻子封闭刮平,保证严密,不得漏浆,模板缝之间不能出现大于1mm错台。测量标高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后,浇筑砼。

框架涵洞浇筑采用跳节立模浇筑施工,保证沉降缝不变形,浇筑分为两步进行,第一次浇筑底板至刃脚上20cm以上而后立内模、绑扎钢筋、立外模、顶板底模,检验各部尺寸、标高和钢筋、接地钢筋和接地端子无误,经监理工程师验收签认后一次浇筑完成。砼采用集中拌和,罐车运输至工地,溜槽入模或采用吊车提升入模的方法施工。为了确保施工质量,真正做到内实外美,采用分层浇筑法,分层厚度控制在30cm,采用插入式振动棒进行振捣,振捣过程中坚持“快插慢拔”的原则,每次振捣时间以砼不再下沉、无气泡上升、表面泛出水泥浆为宜。浇筑过程要梁墙身对称分层进行,以防造成偏压引起支架变形,振捣过程中注意振捣范围均匀,严禁漏振、偏振、过振,振捣时避免碰撞模板和钢筋。砼初凝之后,模板不得振动。搭设供操作人员行走的操作台,应与承重支架分开。

5.5混凝土养生

砼浇筑完成后,应立即对砼进行养生,养生期应至少保持7天或监理工程师指示的天数。养生包括对未拆模的模板进行洒水和在砼表面覆盖麻袋、篷布等能保持湿润的吸水材料并直接向结构物洒水养护。

5.6混凝土拆模

达到规定强度后,即可拆模卸架。拆模时应注意保护箱体混凝土不受碰撞和缺棱掉角。卸架时应从跨中开始,逐步对称拆除相邻节点,使箱体均匀承载。

5.7沉降缝

涵洞基础和框架沉降缝在灌注砼前已填塞沥青木板,外圈缝口填塞沥青浸制麻筋,内圈缝口塞填M10水泥砂浆并勾缝。

5.8防水层

防水层涂刷前,对涵身外表面进行处理,将表面杂物清扫干净。涵洞全部采用聚氨脂防水涂料和沥青防水卷材,保护层为聚丙烯纤维网混凝土。其工序流程为:材料进场检验、机具准备——基层处理及验收——涂刷防水涂料——铺设防水卷材——施作混凝土保护层。

5.9出入口及附属工程

基坑采用挖基土分层填筑,按每层虚铺厚度小于20cm,水平对称摊铺,采用蛙式打夯机进行夯实。涵洞出入口翼墙砼采用大块组合钢模现浇,钢管架支撑加固,帽石砼采用普通组合钢模现浇,砼浇筑完毕后及时覆盖,洒水养护。翼墙身施工完毕后,及时

按设计要求做好涵洞的出入口铺砌及锥体、导流槽等附属工程的施工,确保交通和排水顺畅。

5.10涵洞边墙及附属工程施工

⑴混凝土灌筑涵洞边墙及帽石工作内容:模板制、安、拆,混凝土灌筑、振捣、养护,脚手架搭拆。特别注意拐角处模板的加固,防止跑模。

⑵涵洞进出水口沟床铺砌工作内容:选、修、洗石,砂浆制作、安砌及养护。

⑶施工完成后,进行基坑回填。分层采用小型机具进行夯实。

6.劳动组织

6.1劳动力组织方式:采用架子队组织模式。

6.2施工人员组织详见表6-1。

表6-1 主要人员配置表

7.材料要求

施工所用材料须符合设计要求,各项原材料须经检验合格方可使用。

防水材料及沉降缝所用材料要符合图纸设计及规范要求

对地材、钢材及防水材料须设置雨棚,钢材上盖下垫,不同种类的材料分别堆放整齐,并做醒目的状态标识。

8.设备机具配置

框架涵施工机械设备配置详见表8-1。

表8-1 主要机械设备配置表

9.质量控制及检验

9.1基底高程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见表9-1

表9-1 基底高程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9.2框架涵各部位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见表9-2

表9-2 框架涵各部位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9.3防水层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见表9-3

表9-3 防水层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9.4保护层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见表9-4

表9-4 保护层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

10.安全及环保要求

10.1安全要求

10.1.1 在人口密集地区、交通要道、行人过往地点开挖基坑,宜采用封闭管理,在基坑边设防护栏杆,防止人员坠落,夜间设红色标志灯。

10.1.2 土方开挖必须自上而下顺序进行,严禁采用挖空脚底的操作方法。

10.1.3开挖人员之间必须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

10.1.4机械开挖装卸作业必须设专人指挥。

10.1.5配合机械作业的清底、修坡等人员,应在机械回转半径以外工作。

10.1.6挖土作业时应注意使施工机械和架空输电线路间保持安全距离。

10.1.7基坑开挖和基础施工期间,应对坑壁支护结构进行观测和检查,对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10.1.8施工中如遇土体不稳,发生坍塌危险时,应立即停工。

10.1.9现场照明线路、设备要符合安全用电的有关规定,由专门的电工负责。

10.1.10混凝土浇筑前,对振动器进行试运转,振动器操作人员应穿绝缘靴、戴绝缘手套。振动器不能挂在钢筋上,湿手不能接触电源开关。

10.1.11各种施工机械要定期检查、维护,各工种作业人员严格按照本工种操作规程作业。

10.2 环保措施

10.2.1 在施工区出入口应设车辆清洁装置,防止进出场车辆污染交通道路。

10.2.1 清洗施工机械、设备及工具的废水、废油等不得直接排放。

10.2.2 现场的施工道路应设专人洒水,堆土有防尘措施。

10.2.3 开挖渣土清运到规划的弃土点,不得倾卸于河道、农田和可能诱发地质灾害的区域。

10.2.4 要防止人为敲打、叫嚷、抛掷装卸噪声等现象,最大限度减少噪声扰民。

10.2.5 搅拌机、空压机、发电机等强噪声机械应安装在工棚内,切四周应严密围挡。

10.2.6对施工场地内的临时道路要按要求硬化或铺以炉渣、砂石,并经常洒水降尘。

10.2.7 运输水泥和其他易飞扬的细颗粒散体材料和建筑垃圾时,必须封闭、包扎、覆盖、不得沿途泄露遗洒。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