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红色教育心得体会

延安红色教育心得体会
延安红色教育心得体会

延安红色教育心得体会

延安红色教育心得体会在全国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之际,学校党委组织中青年党外代表到革命圣地延安学习考察,进行革命传统文化教育,以促进对中青年党外知识分子的教育培养此次学习考察由党委副书记唐健禾带队,党委组织部、统战部负责人以及学校民革、民盟、民建、九三、农工的民主党派青年成员以及无党派青年代表等10余人参加了此次考察学习“巍巍宝塔山,滚滚延河水”,这是儿时在父亲口中常听到的话由于父亲是一名革命军人,曾在延安的宝塔山下生活过数年,自己也有幸出生在这片土地,5岁后回到四川,儿时的记忆已经淡化和模糊神秘的窑洞和高亢的信天游,是成年后在书本和电视上对延安的印象当得知学校组织青年党外人士到延安学习考察时,我觉得这次延安之行意义特殊,对自己来说既是一次回归之旅,也是一次洗礼之旅,情绪中满是激动和亢奋11月12日我们学习团一行到达了中国革命圣地——延安旅途中的兴奋,在厚重的黄土高坡清晰的呈现在眼前时,被敬重和虔诚所代替,儿时的模糊记忆逐渐具象化延安,既是红军长征胜利的落脚点,也是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取得抗战胜利,进而夺取全国解放战争胜利的出发点从1935年到1948年的13个春秋里,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生活和战斗,领导和指挥了中国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奠定了中华人民

共和国的坚固基石在这片神奇的在革命纪念馆被展览深深吸引,聚精会神的观看,低声交流作为青年党外人士代表,我们学习团非常感谢学校党委给予这次宝贵的学习机会延安是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和统一战线传统教育基地,延安大学有着很深厚的统战文化内涵,到延安及延安大学学习交流激发了我们对理想和信念、延安精神的传承和发扬等问题的深层思考我们在交流中深深感受到,当前学校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党委关心青年知识分子的发展,注重对青年党外教师的培养教育,专门组织党外的青年代表到延安学习考察,不仅是对每一个理工学院青年教师极大的鼓舞,也是促进党外青年教师不断进步的动力虽然短暂的延安红色学习教育之旅结束了,但学习、实践、发展、弘扬延安精神的历史使命才刚刚开始如何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与我们“勤奋求实、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校兴我荣”的“黄岭精神”相融合,贯穿于我们的工作中,进一步筑牢“同心”思想,增强凝聚力,以新的姿态、新的风貌、新的干劲,立足本职工作,为创建应用型多科性大学的目标贡献智慧和力量,是我们的历史责任和神圣使命追忆峥嵘岁月感受红色教育李静近日,单位组织了延安红色之旅,我有幸参加了这次活动,倍感激动!作为一名预备党员,我深知此次延安之行对于我思想上的帮助非常巨大细细品来,这一路的参

观考察学习,竟如同一次党性教育的心路历程,让我心潮澎湃,受益良多延安,陕北的一个小城,这里留下了党的战斗足迹翻开中国的现代革命史,延安这个名字永远都闪耀着光辉,陕西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开展革命运动较早的地区之一1935年到1948年,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就是在这里生活和战斗了13个春秋,他们运筹帷幄,决胜千里,领导和指挥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奠定了人民共和国的坚固基石,培育了永放光芒的”延安精神”,谱写了可歌可泣的伟大的历史篇章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在延安的革命活动留下了大量革命文物和遗址,是我们新中国红色政权的摇篮举世闻名的革命圣地延安曾给中国带来光荣与神圣,也令世界诧异与震惊过去的延安老区是荒山秃岭、贫穷落后1936年党中央、毛主席进驻延安后,这座黄土高原上的历史文化名城成为全中国和世界关注的“红都”,中国革命也从此由胜利走向胜利当红军爬雪山、过草地,摆脱国民党的围追堵截,历经种种艰难险阻到达陕北的时候,延安正是以母亲般宽大而温暖的胸襟接纳了这些中国革命的先驱者,小米饭滋养着八路军的指战延安革命传统教育心得体会11月28日,我们怀着朝圣的心情踏上了延安这块圣洁的黄土高台,在这里接受了为期5天的革命传统体验式教育在这5天的时间里,我们沿着当年共产党人走过的足迹,重温了老一辈共产党人在艰苦卓绝的延安时期所孕育

而成的放着永恒光芒的延安精神而今,离开那块圣洁的黄土地已有些时日了,但巍巍宝塔山,清清延河水却时时浮现于眼前,是那么明亮,那么清晰,那不是宝塔山,也不是延河水,而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永远的财富-----延安精神一、延安精神的深刻内涵没到延安之前,对延安精神的理解也只知皮毛,认为延安精神就是共产党人在延安时期所表现出来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踏上这片黄土,我才深深理解了延安精神的科学内涵那就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争取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中,在延安那种特殊的环境中,在理想信念、精神风貌、思想品德、工作作风等方面,不断培育、积累而成的优良革命传统的伟大革命精神它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二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三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四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在长期革命奋斗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精神财富它是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继承和发展,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时代特征它内涵丰富,博大精深,体现我们党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性质,体现了我们党与时俱进的思想风范,体现了党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优良作风,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一往无前的奋斗精神二、延安精神永放光芒延安红色教育心得体会在全国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之际,学校党委组织中青年党外代表到革命圣地延安学习考

察,进行革命传统文化教育,以促进对中青年党外知识分子的教育培养此次学习考察由党委副书记唐健禾带队,党委组织部、统战部负责人以及学校民革、民盟、民建、九三、农工的民主党派青年成员以及无党派青年代表等10余人参加了此次考察学习“巍巍宝塔山,滚滚延河水”,这是儿时在父亲口中常听到的话由于父亲是一名革命军人,曾在延安的宝塔山下生活过数年,自己也有幸出生在这片土地,5岁后回到四川,儿时的记忆已经淡化和模糊神秘的窑洞和高亢的信天游,是成年后在书本和电视上对延安的印象当得知学校组织青年党外人士到延安学习考察时,我觉得这次延安之行意义特殊,对自己来说既是一次回归之旅,也是一次洗礼之旅,情绪中满是激动和亢奋11月12日我们学习团一行到达了中国革命圣地——延安旅途中的兴奋,在厚重的黄土高坡清晰的呈现在眼前时,被敬重和虔诚所代替,儿时的模糊记忆逐渐具象化延安,既是红军长征胜利的落脚点,也是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取得抗战胜利,进而夺取全国解放战争胜利的出发点从1935年到1948年的13个春秋里,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生活和战斗,领导和指挥了中国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奠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坚固基石在这片神奇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最精品推荐标签:教育心得体会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赴长治武乡红色教育基地参观学习心得体会

赴长治武乡红色教育基地参观学习心得体会赴长治武乡红色教育基地参观学习心得体会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像是一卷画卷,在历史的长河里,党的每一次成长,每一次突破,每一次尝试都被化作画卷中的点点彩墨,勾勒出一幅巨丽雄浑的岁月巨作。忆往昔峥嵘岁月,我跟随党支部,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进行了一次赴长治武乡红色之旅,寻找先辈们的足迹,感受过去的那段光辉岁月。 武乡,我心中久仰的圣地。平日我只能从书本里、影视中、报刊上了解到它光辉的历史,看到它雄伟的身影。总想有一日能亲临武乡去瞻仰它的风采,感受老区人民淳朴的风情和崇高的风范。8月7日—9日,党支部组织了武乡红色之旅去参观学习,接受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廉政教育。几天下来,感慨多多,一言难尽! 武乡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是全国红色旅游重点县,全国廉政教育基地、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山西省党性教育基地(太行干部学院)。抗日战争时期,武乡是华北抗日的指挥中枢,也是华北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的指挥中心,八路军总司令部、一二九师司令部、中共中央北方局、抗日军政大学总校、兵工学校等首脑机关曾在这里长期驻扎。当时仅有13.5万人的小县,就有9万人参加了各种抗日

团体。战争中牺牲、被捕2万多人,有5300名干部随军南下。当时,被誉为“抗日模范县”。朱德、彭德怀、刘伯承、邓小平、左权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长期生活和战斗,在这块英雄的土地上“山山埋忠骨,岭岭皆丰碑,村村住过八路军,户户出过子弟兵”,是一座没有围墙的革命历史博物馆。 这次活动我们参观了武乡八路军纪念馆,走进纪念馆序厅,一座巨形花岗岩浮雕迎面扑来,刻画的滚滚黄河、巍巍太行和蜿蜒长城,这就是当年八路军战斗的环境,上面有八个耀眼的红色大字:太行精神,光耀千秋。是全国唯一一座全面反映八路军八年抗战历史的革命纪念馆,也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廉政教育、国防教育的重要基地。。历史上多少英雄儿女为之抛头颅洒热血,换来了今天的中国。了解历史,展望未来,这也激励着我们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人民的幸福安康而奋斗! 武乡之行,使我们受到了一次最生动的党性教育。武乡之行坚定了我的信仰。在那艰苦的年代,是党的方针政策吸引了大家,大家都怀着崇高的理想,奋斗目标,也正是这样,大家一块赶走了日本帝国主义。新的时期,我们更要坚定信仰,在市局党组的领导下,垣烟人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 武乡县素有“小延安”之称,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和红色教育重点县,是太行精神的重要发源地和八路军文化的孕育地。

追忆峥嵘岁月 感受红色教育 心得体会

追忆峥嵘岁月感受红色教育 李静 近日,单位组织了延安红色之旅,我有幸参加了这次活动,倍感激动!作为一名预备党员,我深知此次延安之行对于我思想上的帮助非常巨大。细细品来,这一路的参观考察学习,竟如同一次党性教育的心路历程,让我心潮澎湃,受益良多。 延安,陕北的一个小城,这里留下了党的战斗足迹。翻开中国的现代革命史,延安这个名字永远都闪耀着光辉,陕西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开展革命运动较早的地区之一。1935年到1948年,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就是在这里生活和战斗了13个春秋,他们运筹帷幄,决胜千里,领导和指挥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奠定了人民共和国的坚固基石,培育了永放光芒的"延安精神",谱写了可歌可泣的伟大的历史篇章。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在延安的革命活动留下了大量革命文物和遗址,是我们新中国红色政权的摇篮。 举世闻名的革命圣地延安曾给中国带来光荣与神圣,也令世界诧异与震惊。过去的延安老区是荒山秃岭、贫穷落后。1936年党中央、毛主席进驻延安后,这座黄土高原上的历史文化名城成为全中国和世界关注的“红都”,中国革命也从此由胜利走向胜利。当红军爬雪山、过草地,摆脱国民党的围追堵截,历经种种艰难险阻到达陕北的时候,延安正是以母亲般宽大而温暖的胸襟接纳了这些中国革命的先驱者,小米饭滋养着八路军的指战

员,他们在这里休养生息,自力更生,开辟出了陕甘宁根据地。巍巍宝塔山见证了那个风云突变而又豪情万丈的时代。时至今日,潺潺的延河水宛如一位慈祥的母亲向每一个人诉说着当年的革命故事。 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来到杨家岭、枣园参观了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等中央领导的故居和中央机关办公地。无论是枣园的伟人故居,还是杨家岭的革命先辈办公处所,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简朴而又庄重。不要奢望那些伟人们会去为自己建设什么高贵华丽的处所,事实上,这一路走来,参观的非常多的,恰恰是那些很普通甚至有些简陋的伟人故居。在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幕幕这样的画面——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前线将士们奋勇杀敌,而我们的伟人们,就在这样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故居中日夜谋划、挑灯夜谈、竭尽全力去工作。正是他们的“决胜千里之外”,为我们中华民族赢得了一场又一场艰苦的战役,为新中国的建立和全国人民的解放作出了难以估量的贡献。可以说,今天,当我踏上延安这片热土,感受到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心中久久地不能平静。 作为一名预备党员,在经历了这次延安之行红色之旅后,我深刻地感受到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散发着一种神奇的力量,革命圣地给了我一次关于党性和党的知识的教育,让我意识到,只有永保延安精神的本色,踏踏实实地为人民服务,才能把工作切实搞好。让“延安精神永放光芒!

红色教育心得体会1000字三篇

红色教育心得体会1000字三篇 红色教育是指以红色作为时代精神内涵的象征、务实的落点在于教育。呼唤有志青年忧国忧民、挑战自我、超越自我、挑战极限、奉献社会的崇高精神。同时,革命老区也需要与时俱进,实现跨越式的大发展。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红色教育心得体会1000字,供大家参考。 红色教育心得体会1000字 _年7月1日,遥墙交通管理所的所有共产党员参加了历城交通运输局洪楼党支部组织的去太行山野三坡和抗日根据地白洋淀为期三天的参加学习。我们跟仲宫支部的所有党员放弃节假日休息时间,积极影响支部号召,投身到这次红色革命教育中去。作为改革开放三十年鉴证的新时期共产党员,在这次红色教育以后,我的体会很多,受到的教育也是巨大的,总得说来有以下几点体会,想跟大家共同探讨共同学习: 首先是思想认识方面:现在很多八零后,九零后们对曾经的红军过雪山,草地二万五千里长征已经没有太多记忆了,甚至我们这些所谓的六零,七零后们也对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印象都是从书中或者是当年的老红军,老八路口中得知的,所以我认为当前大力宣传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尤为重要。在网上看到有些国外言论谈到我们的红色政权将在第几代第几代人手中变色的说法,因此我认为,只有我们不忘记昨天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换来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的思想才能永保共产主义先进性,只有思想上高度重视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才能在工作中坚持正确的方针、路线,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提高干好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把我们的交通事业推向更高。在野三坡革命老区参观时,我们了解到70年前萧克将军在这里创建了平西抗日根据地,浴血奋战中,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儿女,野三坡的每一道山,每一寸土,都留下了先烈们殷红的鲜血。我们走在野三坡,无处不在感受着历史的熏染,无论是古代戍边埋骨青山的将士,还是昨天战斗献身革命的英烈,无时无刻不在给我们心灵带来剧烈的震撼。再看看改革开放以来,这里的人民大力发展红色旅游项目,过去的荒山野地如今发展成为绿色农家小院。经济发展了,人民的热情更为高涨,这就是千万个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缩影,

延安红色教育有感完整版

延安红色教育有感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延安红色教育有感 霍煤鸿骏铝电公司学员陈宇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千声万声呼唤你 ,——母亲延安就在这里……”这是中学课文读过的贺敬之《回延安》。 跟随着内蒙古公司第四期党支部书记培训班,走进延安,踏着先辈的足迹,重温那些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亲身感受延安的日新月异,心中无比骄傲,无比自豪。在革命圣地延安的短短的几天时间里,通过课堂专题教学、现场教学、激情教学、情景体验和社会实践,亲身感受到延安精神的内涵,接受了一场红色的心灵洗礼。 延安革命纪念馆、枣园、南泥湾、梁家河……一幅幅珍贵的照片、一件件文物、一段段感人的故事,把我们的思绪拉回到了革命战争年代。让我们再次感受了延安时期那惊心动魄、艰苦卓绝的革命历程,深刻领略了延安精神和老一辈革命家的风采,体会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不屈不挠、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和高尚情操。 在延安革命纪念馆中,党员们肃立在大刀、长矛、土地雷和步炮前,仿佛看到了当年的战火硝烟,听到了当年的战火声,感受到了革命先辈浴血奋战的情景。中国革命的历史在党员们心头又一次打下了的深深烙印:坚定的理想信念、不怕流血牺牲的战斗精神,永远是我党我军克敌制胜的法宝。 走进延安,置身于宝塔山下,仰视那傲然耸立的巍巍宝塔,心中热血沸腾,久久无法平静。就是这普普通通的宝塔,作为延安时代的象征,像一把火炬照亮了中国革命的航程,见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的卓越功勋,成为人民心中一座不朽的丰碑。巍巍的宝塔山,悠悠的延河水见证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系列重大决策;枣园革命旧址、王家坪革命旧址里先辈们的革命激情还在飘荡;南泥湾用她那清新的空气和肥沃的土地诉说着当年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南泥湾精神。 “15岁来到黄土地时,我迷惘、彷徨;22岁离开黄土地时,我已经有着坚定的人生目标,充满自信。作为一个人民公

关于红色旅游的实践报告

关于红色旅游的实践报告 前言:我于2011年8月来到我的家乡云南省的昆明市,10号我进行了社会实践,本次实践的主题是红色旅游的意义,通过本次实践,我对红色旅游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且有了一些自己的感想。现在将此次实践活动的内容报告于下文。 一、认识“一二一”纪念馆 云南有很多红色旅游景点,纪念着那段艰苦的革命岁月,显示着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经过了多少人的艰苦奋斗,而我选择的是位于昆明市区内的“一二一”四烈士纪念馆及四烈士墓。在去之前,我了解了该纪念馆的历史。 那是难忘的1945年,中国人民经过8年的流血牺牲、艰苦奋战,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渴望有一个和平、民主、安定、统一的新中国。然而,国民党却蓄意挑起内战,妄图把人民重新推入内战的血海,把中国推向黑暗、专制的深渊。富于爱国传统的昆明青年,勇敢地站出来呼吁和平,反对内战;要求民主,反对专制。11月25日,西南联大、云大等校的6000余名师生联合召开时事晚会,遭到反动派阻挠、破坏,并鸣枪放炮威吓,还诬蔑爱国师生为匪。师生们不甘屈服,奋起罢课,却遭到反动派的血腥屠杀。1945年12月1日,国民党当局派遣反动军警、特务冲进学校,向赤手空拳的师生投掷手榴弹,于再、潘琰、李鲁连、张华昌等四人中弹牺牲,10余人受重伤。这就是震惊全国的“一二一”惨案。面对反动派的屠刀,昆明爱国青年并没有退下。全市30余所大中学校的学生联合罢课;昆明市10余万群众到校园祭悼烈士;延安、成都、重庆、上海等地都集会声援;省内楚雄、玉溪、墨江、宣威、昭通等各中学相继响应。斗争取得积极成果。为中国青年运动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为纪念烈士,鼓舞后继者昆明市中等以上学生罢课联合会,决定用当时社会各界人士的捐款,在西南联大校园(今云南师范大学)内修建四烈士墓。1946年3月17日,在举行了30000人参加的出殡示威游行后,将四位烈士安葬在这里。解放后,四烈士墓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1年起又在墓前左右侧修建“一二?一”运动纪念馆,展出有关图片、文物。 二、我的红色之旅 我先怀这崇敬的心情走近了“一二一”四烈士纪念管,我看到纪念馆展室陈列着有关“一二·一”运动的文字资料、图片、图表和实物,以及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题词,展览共分“运动的历史背景”、“一二·一运动”和“运动的深远影响”三个部分。此外,这里还有1946年被国民党特务暗杀的著名爱国民主人士李公朴、闻一多两位先生的衣冠冢及生平事迹展览。 之后我与那里的工作人员聊天询问有关这个纪念馆的情况历史,工作人员给我讲述了那段残酷历史,1945年重庆谈判之后,国民党政府违背《双十协定》,发起了对解放区的进攻。国民党政府的内战独裁政策直接违背了中国人民建设和平,于28日发表了《为反对内战及抗议武装干涉告全国同胞书》后。12月1日国民党军警、特务分别围攻云南大学、联大新校舍、联大师院、昆体高二等校,对学生大打出手,血腥镇压罢课的学生,造成了震惊全国的“一二·一”惨案。惨案发生后,昆明3万多师生立即掀起更大规模的反内战、争民主运动。在继续坚持罢课的同时,每天出动100多个宣传队到街头、工厂和郊区农村宣传。从12月2日起,昆明为四烈士举行公祭,一个半月中,参加公祭的各界人士有15万

延安红色旅游心得体会

延安红色旅游心得体会 篇一:延安红色之旅考察心得 延安红色之旅考察心得 为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文旅集团党总支组织全体党员于6月20日至6月21日赴延安开展“回顾党的历史,弘扬曲江精神”为主题的红色之旅活动,此次活动使我们受到了一次最生动的党性,更加坚定了我的信仰。 革命圣地延安,既是红军长征胜利的落脚点,也是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赢得抗日战争胜利,进而夺取全国胜利的解放战争的出发点。从1935年到1948年,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就是在这里生活和战斗了13个春秋,他们运筹帷幄,决胜千里,领导和指挥了中国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奠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坚固基石,培育了永放光芒的“延安精神”,谱写了可歌可泣的伟大的历史篇章。“延安精神”正是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思想体系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风范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斗争中所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结晶,是“井冈山精

神”、“长征精神”的继承和发展,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革命精神。它的内容丰富,源远流长。 延安精神,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我们党是靠艰苦奋斗起家的,我们党和人民的事业是靠艰苦奋斗不断发展壮大的。回顾党的历史,从在上海成立到井冈山时期,从遵义会议到延安时期,从西柏坡到夺取全国政权,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的每一个成就、每一次胜利,都离不开艰苦奋斗。艰苦奋斗是工作作风,也是思想作风,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本色,是凝聚党心民心、激励全党和全体人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共同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这是一条极其宝贵的历史经验。 延安精神,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延安时期是我们党在中国局部地区建立人民政权并不断扩大执政区域的重要时期。我们党历来把为中国广大人民谋利益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在延安时期又响亮地提出了“为人民服务”的口号并在全党认真实践。那时的陕甘宁边区政府,被誉为“民主的政治,廉洁的政府”。当年驻延安的美军观察组成员说:“这里不存在铺张粉饰和礼节俗套,没有乞丐,也没有令人绝望的贫困现象,人们的衣着和生活都很俭朴,人民之间的关系是坦诚、直率和友好的。这里也没有贴身保镖、宪兵和重庆官僚阶层的哗

参观红色教育基地心得体会

参观红色教育基地心得体 会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the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弘扬沂蒙精神奉献鲁阳事业 滔滔沂河,巍巍蒙山,沂蒙精神,永世流传。6月28日,为了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二周年,身为公司党员一份子,有幸来到沂南和蒙阴两片红色的沃土,参加鲁阳公司统一组织的红色之旅活动。天气虽热,但心中的激情更加火热。一天时间,我同其他党员一道,先后参观了沂南县马牧池乡红色教育基地、竹泉村、蒙阴县孟良崮战役纪念馆,参拜了革命英烈,重温了入党誓词。通过参观红色教育基地村落遗址和真实的场景,沂蒙红嫂和革命先烈的身影似乎浮现在眼前,我的内心深处受到强烈震撼,感觉灵魂受到了一次洗礼。 首先参观了位于沂南县马牧池乡的常山庄沂蒙红色影视基地。只有身临其境,才能更真切的感受到浓郁的红色气氛。据解说员介绍,马牧池乡在抗日战争时期曾是山东沂蒙抗日根据地的中心,数十万军民在此浴血奋战抗击日寇侵略;解放战争时期更是为中国革命做出了巨大奉献和牺牲。红嫂革命纪念馆所在的常山庄村,不仅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而且至今仍保持着战争年代的历史风貌。一座座房屋,一件件工具,谱写着沂蒙军民鱼水之情,也诉说着百年古村的历史沧桑。 “蒙山高,沂水长,好红嫂,永难忘。”这是原国防部长迟浩田在探望沂蒙红嫂明德英时的亲笔题词。历史的丰碑记载着这位红嫂的英勇和感人事迹,也深深的影响着一批又一批的来访者和参观

者。在活动过程中,我们同行人员交流讨论,要将沂蒙精神带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中去,带回到以后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去。通过自身行动带动更多的人学习这种坚韧和不屈、大忠和大爱的沂蒙精神,不断发扬沂蒙精神,传承沂蒙精神,将沂蒙精神与鲁阳精神相结合,融会贯通,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爱岗敬业、无私奉献、踏踏实实、勤勤恳恳,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不断学习和磨炼,成为有用之才。 孔子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去,但是沂蒙精神却代代相传。今天,我们在红色影视基地看到的一切不仅仅是战争时期遗留下的旧址,更是沂蒙精神的历史见证。数十年来,沂蒙精神影响和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山东儿女和中华儿女,激励他们不断向前。 感悟沂蒙精神,激发工作干劲。弘扬沂蒙精神,奉献鲁阳事业。鲁阳事业的不断发展壮大需要我们每一位鲁阳人艰苦奋斗,主动践行沂蒙精神和鲁阳精神,让弘扬沂蒙精神不再停留在喊口号的层面,而是落实到实实在在的行动中。当前国内外严峻的经济形势要求我们必须将沂蒙精神和鲁阳精神扎根于个人灵魂,融入到个人品质,展现到工作行动,才能创造出优秀的工作业绩,推动鲁阳事业向前高速发展。 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一天的红色之旅很快接近尾声,参观人员依依不舍的踏上了返回的汽车。尽管这次红色之旅结束了,但是,新的红色征程才刚刚开始。返回的路上,脑海中不断浮现着沂

延安红色教育心得体会

延安红色教育心得体会 在全国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之际,学校党委组织中青年党外代表到革命圣地延安学习考察,进行革命传统文化教育,以促进对中青年党外知识分子的教育培养.此次学习考察由党委副书记唐健禾带队,党委组织部、统战部负责人以及学校民革、民盟、民建、九三、农工的民主党派青年成员以及无党派青年代表等10余人参加了此次考察学习. “巍巍宝塔山,滚滚延河水”,这是儿时在父亲口中常听到的话.由于父亲是一名革命军人,曾在延安的宝塔山下生活过数年,自己也有幸出生在这片土地,5岁后回到四川,儿时的记忆已经淡化和模糊.神秘的窑洞和高亢的信天游,是成年后在书本和电视上对延安的印象.当得知学校组织青年党外人士到延安学习考察时,我觉得这次延安之行意义特殊,对自己来说既是一次回归之旅,也是一次洗礼之旅,情绪中满是激动和亢奋. 11月12日我们学习团一行到达了中国革命圣地——延安.旅途中的兴奋,在厚重的黄土高坡清晰的呈现在眼前时,被敬重和虔诚所代替,儿时的模糊记忆逐渐具象化.延安,既是红军长征胜利的落脚点,也是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取得抗战胜利,进而夺取全国解放战争胜利的出发点.从1935年到1948年的13个春秋里,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生活和战斗,领导和指挥了中国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奠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坚固基石.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孕育了伟大的延安精神,谱写了可歌可泣的伟大历史篇章.毛泽东思想也是在延安时期逐步成熟并正式写到了党的旗帜上.可以说,没有延安,就不会有毛泽东思想,也不会有我们现在的新中国. 在延安大学,我们参观了延安大学校史陈列馆,深深的感受到“为什么我的眼睛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延安大学校史陈列馆展示的图片资料和实物资料让我们感受到在革命的年代,延安这片土地吸引和激励着当时的热血青年投身革命的洪流,把青春和智慧献给了人民、献给了国家,并且无怨无悔.延安精神

延安红色旅游心得体会_1

延安红色旅游心得体会 为了重温红色历史,加强党性教育,更好地落实“寻标、对标、达标、创标”要求,进一步激发党员干部检验工作热情,推动创先争优活动,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七一”党的生日即将到来之际,我所党支部组织了一次红色传统教育。于XX年12月16日前往瞻仰了革命圣地——延安。 延安之行,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延安老区人民的朴实热情,体验到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仍然在老区人民的生活中传承。在枣园革命旧址,伟人们的窑洞故居依然保存完好。在杨家岭革命旧址参观的那一张张陈旧的老照片,仿佛在讲述着当年老一辈革命家的光辉事迹。 给我感触最深的另一个印象就是老区面貌的巨大变化,从西安到延安一路之上,完全看不到想象之中黄土高坡的荒凉景象,取而代之的满山的绿色,郁郁葱葱,到处都充满着生机和希望。延安曾为全中国的革命事业做出过卓越贡献,老区人民也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做过巨大牺牲,几十年里,偏远落后的老区却发展缓慢,老区人民难享发展成果。但是,党和国家并没有忘记老区和老区人民,经过近些年来,一系列的惠农政策陆续落实后,老区的面貌变美了,延安市内也高楼林立,充满了现代化的气息,老区人民的生活改善

了。 革命纪念馆里那一件件简朴的甚至有些简陋的珍贵历史遗物,一张张黑白的甚至有些残破的照片,一副副泛黄的甚至有些模糊的文字,仿佛无声的历史,向我们倾诉着它们曾经历过的峥嵘岁月。 在南泥湾,看着一路绵延不断的农田和大片的水稻田,让我们身临其境地感觉到歌词中唱的“到处是牛羊,是陕北的好江南”景象,仿佛看到了当年三五九旅的将士们轰轰烈烈开展大生产的景象。 杨家岭是中共中央领导在1938年11月至1947年3月期间的住处。枣园革命旧址是1940年至1942年、1944年至1947年,为中央书记处的所在地。枣园大门面东偏西。进门是四方形砖木结构的中央小礼堂,礼堂背后的山上有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的旧居,院子里有毛泽东当年种的菜地以及毛泽东与美国记者斯特朗谈话的石桌。整个枣园,花木繁茂,风景优美。中共中央在这里领导抗日战争,整风运动和大生产运动,筹备了党的七大。毛泽东在这里写了《为人民服务》、《论联合政府》、《关于重庆谈判》等许多文章。朱德在这里起草了《论解放区战场》的军事报告。这些地方的一砖一瓦,一桌一椅几乎都保持着原来的风貌,看着这些老一辈革命领导人生活工作过的地方----狭小、阴暗、简陋的窑洞,然而

去红色革命圣地延安参观学习心得体会

去红色革命圣地延安参观学习心得体会 尔林兔中学:毛俊平延安,我心中久仰的圣地。多年来,我只是从书本里、影视中、报刊上了解到它光辉的历史,看到它宏伟的身影。总想有一天能亲临延安去瞻仰它的风采,感受老区人民淳朴的风情和崇高的风范。近日,我校组织了一次红色之旅——到革命圣地延安接收传统的再教育,我有幸参加了这次活动,参观了杨家岭,枣庄,宝塔山等地方,天下来,感慨良多,受益匪浅! 延安,陕北的一个小城,这里留下了党的战斗足迹。翻开中国的现代革命史,延安这个名字永远都闪耀着光辉,对它的功绩,怎么评价也不会过分。陕西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开展革命运动较早的地区之一。1931年以后,刘志丹、谢子长等,在陕甘宁边区和陕北领导游击战争、创建革命根据地,使这里成为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全国保存的一块较大的红色区域。1935年10月19日,中共中心率领红一方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与西北红军和先期到达陕北的红25军胜利会师,最终成为中共中心和中心红军长征的落脚点,诚如毛泽东所言:“没有这块土地,我们就下不了地”。从1935年到1948年,中共中心和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延安生活和战斗了13个春秋,被后世称为“延安时代”。中共中心和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在延安的革命活动留下了大量革命文物和遗址,这里是我们新中国红色政权的摇篮。怀着崇敬的心情,我们到王家坪、杨家岭、枣园参观了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等中心领导的故

居和中心机关办公地。就是在这样狭小、阴暗、简陋的窑洞里,毛泽东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以雄才大略,运筹帷屋,决胜千里,指挥了全国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就是在这窑洞的小油灯下,他们写下了一篇又一篇决定中国革命方向、指导中国革命的光辉著作,在这里领导和指挥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奠定了人民共和国的坚定基石,培育了永放光线的“延安精神”,谱写了可歌可泣的伟大历史篇章。延安,作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圣地而永载史册。 延安之行,使我们受到了一次最生动的党性教育。延安之行坚定了我的信仰。在那艰苦的年代,延安的抗战大学吸引了全国无数的人,虽然那里的条件很艰苦,露天食堂,集体宿舍等,是党的方针政策吸引了大家,大家都怀着崇高的理想,奋斗目标,也正是这样,大家一块赶走了日本帝国主义,打倒了蒋家王朝。新的时期,我们更要坚定信仰,在党的领导下,和全国人民一块,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现在改革开放了,一些西方传过来的不好的思想开始泛滥,什么享受主义,金钱主义,铺张浪费等等。 延安精神是党的传家宝,是我们民族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贯彻十六大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我们进一步弘扬延安精神,始终坚持艰苦奋斗,执政为民,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弘扬广大伟大的延安精神,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不忘为人民服务的本质,牢记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精神,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好好学习,踏实工作,为伟大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

红色旅游心得体会

红色旅游心得体会红色旅游心得体会从未去过延安,却对她神往已久。恰值建党90周年,单位组织全体员工赴革命圣地延安开展红色之旅,接受传统革命教育。久居中原大地,享受于舒适的生活,在出发前,虽然对革命老区的艰苦有一定的估计,却还是没有想到,在当时的革命圣地延安,生活竟然如此的艰苦。巍巍宝塔山,清清延河水。从小学课本中我第一次知道了延安,那时的延安在我的记忆中代表了一段历史、一个时代。1935年到1948年,延安曾经是中国共产党中央所在地。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战斗、生活、工作了13个春秋,领导全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做出了关系中国革命前途命运的一系列重大决策,为夺取全国政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延安这个名字不但没有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被人淡忘,反而更加鲜亮,她如一座丰碑久久伫立于每一位中华儿女心中。如今的延安已经成为旅游圣地,成千上万的人们来到这里,追随伟人的足迹,重温那段中国革命的峥嵘岁月,接受延安精神的熏陶与洗礼。8月19日我们参观浏览中国共产党中央驻地杨家岭、中国共产党中央五大书记处驻地枣庄、延安革命纪念馆、远观宝塔山、延河大桥等,感受最深的是在杨家岭。怀着崇敬的心情,我们到杨家岭、枣园参观了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张闻天、彭德怀等中央领导的故居和中央机关办公地。就是在这样狭小、阴暗、简陋的窑洞里,毛泽东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以雄才大略,运筹帷屋,决胜千里,指挥了全国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就是在这窑洞

的小油灯下,他们写下了一篇又一篇决定中国革命方向、指导中国革命的光辉著作,在这里领导和指挥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奠定了人民共和国的坚定基石,培育了永放光芒的延安精神,谱写了可歌可泣的伟大历史篇章。延安,作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圣地而永载史册。在杨家岭毛主席旧居前,我久久肃立,心情无法平静。窑洞里光线昏暗,简陋的木桌陈列在窗前。心得体会而正是在那张木桌上,毛主席撰写出了《论持久战》等大量远见卓识的政论著作,给中国革命指明了正确的道路,让中国人民看到了胜利的曙光。如今,见证了中国革命艰苦历程的排排窑洞已经成为珍贵的历史遗迹,让人无时无刻不感受到它所流经的是怎样一段中国革命的峥嵘岁月,给后来人以警醒与力量。革命选择了延安,延安孕育了革命,哺育了伟大的延安精神。今天,延安时期已经成为历史,但是延安精神却融入时代精神之中,成为不朽的精神。当今的时代与革命战争年代相比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延安精神在当代仍然有着伟大的现实意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没有过时,胡锦涛总书记指出,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做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做支撑的国家是难以发展进步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做支撑的政党是难以兴旺发达的。这次活动我们还参观浏览了黄河壶口瀑布、明城墙、秦始皇陵兵马俑、华清池、世界园艺博览会。黄土地、黄皮肤、黄河水,这里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发源地,华夏族的始祖炎帝和黄帝在这里留下光辉的足迹,九曲黄河,万里泥沙,浩浩

延安学习培训心得体会

延安学习培训心得体会 学习延安精神,在培训中真正把党务工作与群众的生产生活相结合,让老百姓真正认识到,党建工作不是虚活套话,而是真正能够使他们生活安逸、增收致富的基础。下面是我们为大家收集整理的,欢迎大家阅读。 篇1 7月24日—27日,我有幸参加了学校党总支组织的前往延安学习考察活动。在延安我们参观了杨家岭、枣园等革命旧址,瞻仰了革命圣地,感受到了延安精神。亲眼目睹了新中国的缔造者们______、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张闻天、王稼祥等老一辈革命家当时所处的工作、生活环境,身临其境感受到了那一改变历史的精神力量,接受了一次深刻的革命传统教育。几天下来,我终于明白,当年延安枣园的点点灯光,为何最终能照亮神洲大地,终于感悟到了中国共产党能领导全国人民取得最后革命胜利的精神源泉,对延安精神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感受。通过参观学习,我受益匪浅,增长了见识,加深了认识,激发了思考,收获很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 延安是神秘而又令我向往的地方。我们这一代是伴随着“东方红,太阳升”的旋律成长,在红色新中国接受的启蒙教育,知

道巍巍宝塔山,清清延河水,知道黄土地上孕育了红色政权,然而,仅仅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这次非常有幸能去延安,学习机会来之不易,我倍感珍惜。在去延安的路上,我们的团队已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不时地唱起了“延安颂、南泥湾、东方红太阳升”等革命歌曲。一路奔波最后终于来到了这令我心驰神往的地方——延安。延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是中国革命的圣地。中国共产党在延安的十三年,经历了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召开了许多重要会议,制定了一系列方针政策,开展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整风运动,开办了闻名世界的抗日军政大学,培养造就了大批干部,创造了延安大生产运动的奇迹,领导全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并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做了充分准备。在革命伟人曾生活工作的一孔孔窑洞前,在七大会址的中央大礼堂里,在一幅幅珍贵的照片前,在一个个斑驳无语的文物前,在聆听解说员凝重的解说时,我们仿佛回到70年前。那是人民领袖的风采和品格:打补钉的破军服,黝黑消瘦的面孔,坚毅的目光,煤油灯下书写光辉篇章的身影。那是革命热血青年的献身精神:为了民族的解放和独立,他们一批批地从全国的四面八方涌入延安,又一批批地奔赴各地抗日的前线。那是延安可敬可爱的父老乡亲:他们用小米哺育了党中央,哺育了中国革命。那是边区良好的干群关系和廉洁的社会风气:

心得体会 延安红色教育心得体会 党校学习心得体会

延安红色教育心得体会党校学习心得体会我们的党,是一个优秀的党。我们的党校,更是一个在党正确领导下的出色组织。特别是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社会里,网络成了人们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党创建的华工党校网站——求是园,更是向我们介绍党校的工作状况,当今时事热点,国际动向及我们的党政理论,使我们在校的大学生,能更方便快捷地了解国家党政的情况,从而在思想上,行动上,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做到一个真正本着为人民,为大伙做实事的党员和思想进步分子。我们党校的求是园,与进代相结合,做到全面,突出。它本着创新的思维,走在时代前列。特别是近期的“党校学习收获”、“党的网页设计大赛”、“党建征文”,都第一时间在求是园中让我们同学了和认识。党校的求是园,更是我入党学习的一位无名导师。在求是园中,我了解到党的性质,宗旨,作风等有关的基本东西,在我们党校的学习过程中,更令我对我们党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了解,该如何去面对困难,面对现实,该如何更好地去把握自己有限的青春时光去实现心中理想,以此知道自己身负的重任,同时也更坚定了我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决心。我们的党在八十一个春秋的成长过程中,已形成了一整套的思想理论和领导体系。它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它来自于人民,植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把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作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没有党的正确领导,我们的民族事业难以复兴,国家难以发展,人民的生活难

以富裕起来。我们的党,是一个优秀的党。当今的社会飞速发展,知识人才的竞争日益激烈。作为年轻一代的大学生,我们应知道党现阶段的任务,亦应知道自己应如何完成这一任务而使自己成为一名有用的新时代接班人。一个有时间观念,一个有责任感,一个有远大理想的现代青年,才有能力完成党交给我们的任务。而我,作为一名要求进步的入党积极分子,一名学生干部,更应有较高的思想觉悟,有端正的学习态度和一颗为同学服务的心。许多时候,我身边总是有着那么一些所谓的要求入党的学生干部,为了学习而忘了自己的职责。在此,我必须承认我们现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可如果没有了一颗为同学们服务的心,又怎能得到我们同学的帮助和支持,而我们的班集体又怎能团结起来。作为入党积极分子,我想,如果一个思想觉悟不高的人,一个不愿意为社会、为大伙服务的人,学习再好,也无法真正成为社会主义建设所需要的人才。而我们的党,又怎会吸收这些所谓的“人才”呢?我们党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武装起来的组织。作为即将走上复杂社会环境的大学生,面对如何处理个人与集体,单位与国家,自由与纪律,付出与索取等方面应有自己的立场和观点。在我们学校的公交车上,每天坐车进北区授课的老教师,总会被我们这些年轻力壮的大学生们挤得喘不过气,别说可以得到让位的“待遇”。这时候我们那些所谓思想进步,要求入党的积极分子到哪去了?其实这是一件很小的事情,可那些天天嚷着入党的同学,却忘记了所有的一切都应从小事做起,从身边事做起的基本常识。这样的同学又怎能肩负起重任呢?大学生活是短暂的,我们的

接受延安精神洗礼

接受延安精神洗礼——红色之旅活动心得 金秋九月,在新中国六十华诞即将来临之际,我参加了由公司党支部组织的红色之旅活动,来到了举世闻名的中国革命圣地——延安。在这里接受了延安精神的洗礼,也更加坚定了成为一名共产党员的决心与信心。 巍巍宝塔山,清清延河水。从小学的历史课本中我第一次知道了延安,那时的延安在我的记忆中代表了一段历史、一个时代。1935年到1948年,这里曾经是中共中央所在地。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延安战斗、生活、工作了13个春秋,领导全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做出了关系中国革命前途命运的一系列重大决策,为夺取全国政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延安这个名字不但没有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被人淡忘,反而更加鲜亮,她如一座丰碑久久伫立于每一位中华儿女心中。如今的延安已经成为旅游圣地,成千上万的人们来到这里,追随伟人的足迹,重温那段中国革命的峥嵘岁月,接受延安精神的熏陶与洗礼。 初到延安,连绵起伏的山,随处可见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难以想象,这片自然条件极为严峻的土地是用怎样的力量与艰辛哺育了中国革命的。 杨家岭是我们红色之旅参观的第一个地方,也是给我印象最深的。1938年11月至1947年3月间,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和中共中央机关曾在这里居住。在杨家岭期间,中共中央继续指挥抗日战争敌后战场并领导了解放战争、大生产运动和整风运动,召开了党的“七大”和延安文艺座谈会。 在杨家岭毛主席旧居前,我久久肃立,心情无法平静。窑洞里光线昏暗、阴凉潮湿,简陋的木桌木椅陈列在窗前。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是我党我军的最高领导人,却住的是普通的窑洞,用的是部队配发的木椅、木床,而正是在那张木桌上,毛主席撰写出了《论持久战》等大量远见卓识的政论著作,给中国革命指明了正确的道路,让中国人民看到了胜利的曙光。也是在延安的窑洞中,诞生了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伟大的毛泽东思想。如今,见证了中国革命艰苦历程的排排窑洞已经成为珍贵的历史遗迹,它们静静的矗立在那里,犹如一条无声的长河,让人无时无刻不感受到它所流经的是怎样一段中国革命的峥嵘岁月,给后来人以警醒与力量。 革命选择了延安,延安孕育了革命,哺育了伟大的延安精神。 今天,延安时期已经成为历史,但是延安精神却融入时代精神之中,成为不朽的精神。当今的时代与革命战争年代相比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延安精神在当代仍然有着伟大的现实意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从没有过时,胡锦涛总书记曾指出,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做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做支撑的国家是难以发展进步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做支撑的政党是难以兴旺发达的。经过5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的艰苦奋斗,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但我国仍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没有不继续艰苦奋斗的理由,即使以后发展了、富强了,艰苦奋斗的精神依然不能丢。 此次的延安之行虽然时间很短,但留给我的精神财富却是难以估量的,在这里,我像一个渴望知识的孩童,无时无刻不接受着心灵的洗礼,感受着精神的力量。我坚信,在未来的日子里,伟大的延安精神将作为中华之瑰宝,代代相传,继续引领中国人民不畏艰险、奋勇前进! 革命圣地延安红色之旅感想——赵淑玲 2010-11-9 10:29:49 延安,我心中久仰的圣地。从1935年到1948年,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主席在这里领导、指挥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奠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基石,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历史篇章。而在这块土地上所孕育的伟大的延安精神,在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中发挥了巨大的精神动力作用,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它对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产生着巨大和深远的影响。多年来,我只能从书本里、影视中、报刊上了解到它光辉的历史,看到它雄伟的身影。总想有一日能去延安瞻仰它的风采,踏

回峰山李巷红色之旅心得体会

回峰山—李巷红色之旅心得体会10月中旬,溧水区城建局党支部组织我们开展回峰山—李巷红色之旅活动。在白马镇回峰山,我们满怀对中国革命先驱无限崇敬的情绪,认真地聆听了讲解员的详细讲解:苏南反顽战役,发生在1943年4月12日至15日,是震惊苏南敌后,关系重大的一役。当时,国民党顽固派调集了12个团1.5万多人的兵力,与日伪配合,大举进攻驻溧水县境内的苏南党政军首脑机关和新四军主力部队。我军五千余名指战员奋起自卫,同来犯顽军浴血奋战三昼夜,取得了重大胜利。在这次战役中,我军伤亡300余人,其中壮烈牺牲的有179人。为了纪念这次反顽战役的胜利,缅怀先烈,告慰忠魂,中共溧水区委、溧水区人民政府建造了这座纪念塔。苏南反顽战役阵亡将士纪念塔于1985年5月动工,同年10月建成。塔高16.9米,象征16旅和抗大九分校,正中镌刻原苏皖区党委书记、新四军十六旅政委江渭清“苏南反顽战役阵亡将士纪念塔”的题字。台阶共221级,自下而上分为4级、9级、16级、46级、47级、48级、51级,表示当时参战的新四军16旅及其所属46团、47团、48团、51团和抗大九分校。 在回峰山上,在党旗之下,在苏南反顽战役阵亡将士纪念塔面前,我们在质监站支部书记施能军同志的带领下庄严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随后,我们参观了又一红色景点—李巷。李巷位于溧水白马镇石头寨村西南

方。全面抗战时期,中共苏皖区委、苏南区行政公署和新四军第十六旅旅部等苏南党政军首脑机关转移到溧水,以李巷为中心活动。李巷成为苏南抗战的重要指挥中心,无数指令电报从李巷飞向苏南各地,被史学界称为苏南“小延安”。陈毅、江渭清、钟国楚、梅章、李坚真、李孝廉等6位新四军领导曾在李巷生活过、战斗过,他们生活过的旧居等红色遗迹被全部加固,并置入桌子、床等老旧生活物件,恢复旧貌,展陈其相关史料。在整个参观过程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中国革命斗争的艰苦,中国革命政权来之不易,更体会到无数革命先驱铸就了中国共产党的光荣和伟大。作为入党积极分子,我深感光荣和自豪。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6周年这个令人欢欣鼓舞的日子里,在当今社会国情、党情、世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情况下,作为新时期一名城建系统的入党积极分子,我们深切感受到自身的历史使命和肩上职责,也深刻体会到单位党支部安排此次活动的用心良苦,就是期望我们通过这次红色之旅,回顾党走过的96年不平凡历程,在红色教育中振奋精神,以党的优良传统为旗帜,以党的宗旨为使命,凝心聚力为人民群众谋幸福,为溧水区城乡建设发展作贡献。在此,我决心从以下三个方面努力,做一名无愧于积极分子身份的事业单位人员。 一是学习革命先辈坚定的理想信念、对党的事业无比忠诚的革命精神。社会主义来之不易,靠的是无数革命先烈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靠的是无数革命先烈对党的事业无比忠诚,靠的是无数革命先烈不怕流血牺牲,敢于夺取胜利。我们要像革命先辈那样,对党的事业

红色教育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红色教育社会实践心得体会红色教育社会实践心得体会1 今年xx月xx、xx日两天,我非常荣幸的参加了xx研究所组织的西柏坡红色教育社会实践一行,得以瞻仰号称?“晋察冀边区的乌克兰”、“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的西柏坡。通过这次革命教育,我们回顾历史,瞻仰革命先烈功绩,感受体会西柏坡的精神,学习了很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下面,我就几个方面谈一下自己的一点心得体会。 一伟人们的审时度势和英明选择 选择西柏坡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领导人面对急剧变化的革命形势和考虑其得天独厚的优势而做出的慎重选择。这本身也体现了一种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1947年3月,国民党蒋介石在全面进攻解放区的计划破产之后,为了挽救其垂死的命运,在军事上被迫放弃了全面进攻,改为重点进攻山东解放区和陕甘宁解放区。我党中央、毛主席于1947年3月主动撤离延安,率领我军开始了转战陕北的艰苦历程。3月26日,枣林沟会议决定,刘少奇、朱德、董必武等同志率中央部分工作人员组成中央工委向华北转移。到1948年3月20日,党中央作出了移至华北同中央工委合并的决定。这样刘少奇、朱德、董必武、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先后来到了西柏坡。 西柏坡被选为解放全中国、筹备新中国的指挥中心,有

以下几个原因:1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交通方便,易守难攻,既适宜危机时刻向山里撤退,顺利时又便于向城市进军;2优越的自然环境,它位于冀西山区滹沱河北岸的小山村,不仅风光秀丽,而且水土肥美,有“晋察冀边区的乌克兰”之称;3有多年来建立起来的革命基础和政治优势,人民群众听党的话,群众基础较好。 现在走在西柏坡的大地上,领略她的秀美的风光的同时我们不得不佩服老一辈领导人的眼光和气魄,我们现在面对急剧变化的形势时,我们也应该有清醒地头脑,审时度势作出最好的选择,当然也需要相当的魄力。 二西柏坡精神 我们现在重新回到西柏坡瞻仰革命圣地,其实最主要的就是学习一种精神,一种革命的精神。在新中国建立前是一种武装的革命,现在是建设伟大社会主义国家的革命。两种形式的革命,去需要同样的一种革命精神,而西柏坡的精神正是老一辈革命家留给我们的最伟大的财富之一。西柏坡的精神不仅有助于我们建设伟大的祖国,对于我们个人的成长发展、实现自己的价值也有重要意义。研究西柏坡精神的本质特征,就是具体分析西柏坡精神产生的历史条件。西柏坡精神是在战略决战的殊死搏斗中产生的,是夺取全国胜利的前夜产生的,是党中央在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的特定条件下产生的,这一历史阶段虽然短暂,但由于这是决定中国命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