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地理考试试卷及答案

国际贸易地理考试试卷及答案
国际贸易地理考试试卷及答案

一、单选题(15*2分)

1、( )就是国际贸易地理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

A、自然主义与人文主义

B、实证主义与反实证主义

C、定性与定量

D、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2、地理大发现就是在( )

A、12-13世纪

B、13-14世纪

C、14-15世纪

D、15-16世纪

3、( )直接影响居民的购买能力,一国进口商品数量以及各种商品消费比例。

A、人均国民收入

B、国内生产总值

C、经济周期

D、国家类型

4、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就是( )

A、俄罗斯

B、美国

C、中国

D、新西兰

5、下列组织的总部分别设在瑞士日内瓦、美国华盛顿的就是( )

A、石油输出国组织与世界贸易组织

B、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与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

C、世界贸易组织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

6、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咽喉---马六甲海峡位于( )与( )之间。

A、马来半岛、苏门答腊岛

B、马来半岛、加里曼丹岛

C、马来半岛、新几内亚岛

D、加里曼丹岛、新几内亚岛

7、斯图加特就是( )的城市。

A、德国

B、瑞士

C、法国

D、西班牙

8、( )被称之“啤酒之都”。

A、汉堡

B、佛罗伦萨

C、慕尼黑

D、巴塞罗那

9、美国河流、湖泊众多,水系复杂,大西洋水系主要包括康乃狄克河、哈得森河与( )。

A、科罗拉多河

B、哥伦比亚河

C、密西西比河

D、育空河

10、( )不属于东盟成员国。

A、新加坡

B、泰国

C、日本

D、马来西亚

11、( )就是瑞士面积最大的城市。

A、苏黎世

B、伯尔尼

C、马赛

D、布宜诺斯艾利斯

12、( )就是意大利最重要的空运港口与商业中心,也就是地中海地区最著名的风景胜地之一。

A、那不勒斯

B、都灵

C、威尼斯

D、米兰

13、享有“欧洲门户”与“郁金香王国”之称的国家就是( )。

A、法国

B、阿根廷

C、哥斯达黎加

D、荷兰

14、( )就是马塞诸塞州的首府,美国东北岸的大城市与港口,也就是凯尔特人篮球队的所在地。

A、费城

B、洛杉矶

C、芝加哥

D、波士顿

15、世界上面积最小的国家就是( )。

A、梵蒂冈

B、哥伦比亚

C、智利

D、刚果金

二.填空题(30*1分)

1、世界主要三大宗教就是( )、( )、( )。

2、解决国际商事的法律法系主要有( )法系与( )法系。

3、四大文明古国就是( )、( )、( )与( )。

4、世界上最长的海峡就是( )海峡。

5、英国共有4个民族,即英格兰人、( )、( )与( )。

6、日本“三道”就是指( )、( )与书道。

7、国际贸易地理格局的演变就是( )与( )的结果

8、经济发展水平直接决定一国对外贸易的发展状况及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与作用,经济发展水平的越高,生产能力越大,消费能力越强。可以从( )、( )、( )、( )四个方面划分国家类型。

9、( )、( )、( )并称为当今世界经济体制的“三大支柱”。

10、服务贸易通常被分成( )、( )与其她商业服务三大类型。

11、世界上货运最繁忙、通过船只最多的海峡就是( )海峡与( )海峡。

12、国际经贸组织按照成员国范围分为( )、( )

三.判断题(10*2分)

1、国民生产总值(GNP)就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产生的全部最终产品与劳务的价值,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 )

2、APEC采取自主自愿的合作方式,会议最后文件不具法律约束力。( )

3、第一次科技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由一般垄断向国家垄断过渡。( )

4、石油储量最多的地区就是美洲。( )

5、法国人口在欧盟中仅次于德国,居第二位。( )

6、美国就是一个没有国教的多宗教国家,宗教信仰极为普遍。( )

7、葡萄牙首都就是本菲卡。( )

8、清迈素以“美女与玫瑰”享誉天下,手工艺品名闻全国,就是泰国北部政治、经济与文化教育中心,也就是泰国第二大城市。( ) 9、南非就是世界上唯一同时存在三个首都的国家,即行政首都比勒陀利亚,立法首都开普敦,司法首都布隆方丹。( ) 10、俄罗斯主要景点有:莫斯科电视塔、莫斯科红场雪景、索菲亚大教堂与中央大街等。( )

四.简答题(2*5分)

1、请列举世界主要海峡与运河。

2、请列举世界玉米生产的三大地带。

五.主观论述题(1*10分)

1、请谈谈您给国际贸易地理课程的瞧法(您对某方面内容兴趣,学习就是否必要,课程作用,教学评价等等)。

参考答案

一.DDABC AACCC AADDA

二.1、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

2、大陆、英美

3、古印度、古巴比伦、古埃及、中国

4、莫桑比克

5、苏格兰人、威尔士人、北爱尔兰人

6、茶道、花道

7、社会生产力发展、社会分工扩大

8、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经济发展周期、经济发展程度

9、世贸组织、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10、运输、旅游

11、英吉利、多佛尔

12、全球性、区域性

三.√√××√√×√√×

1、海峡:马六甲海峡,莫桑比克海峡,英吉利海峡与多佛尔海峡,直布罗陀海峡,霍尔木兹海峡,曼德海峡; 运河: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基尔运河。(不要求全答)

2、三大地带:一就是美国中部玉米带,二就是中国华北平原、东北平原、关中平原与四川盆地,三就是欧洲南部平原。

五.(酌情给分)

国际贸易课程标准

国际贸易课程标准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分为理论和实务两部分。学生通过理论部分的学习,必须弄清国际贸易产生发展的基本理论,掌握国际贸易主要政策与措施,了解国际经贸变化发展趋势;通过实务部分的学习,必须全面掌握进出口业务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会运用国际贸易惯例和国际贸易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应用学科。它涉及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贸易法律与惯例、国际金融、国际运输与保险等学科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在学习过程中,必须掌握正确的方法并注意下列事项: 第一、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在学习中,要以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和国家的对外方针政策为指导,要将理论部分中所学到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政策,在实务部分中加以具体运用,以便理论与实践、政策与业务有效地结合起来, 不断提高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二、要注意业务与法律的联系国际贸易法律课的内容同本课程内容关系密切,因为,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成立必须经过一定的法律步骤,国际货物买卖合同是对合同当事人双方有约束力的法律文件,履行合同是一种法律行为,处理履约当中的争议实际上是解决法律纠纷问题、在学习本课程时,应同有关法律课程的内容联系起来考虑,即要求从实践和法律两个侧面来研究本课程的内容。 第三、要贯彻“洋为中用”的原则为了适应国际贸易发展的需要,国际商会等国际组织相继制定了有关国际贸易方面的各种规则,这些规则已成为当前国际贸易中公认的一般国际惯例,它被人们普遍接受和经常使用,并成为国际贸易界从业人员遵守的行为准则因此,在学习本课程时,我们必须根据“洋为中用”的原则,结合我国国情来研究一些通行的惯例和普遍实行的原则,并学会灵活运用国际上一些行之有效的贸易方式和习惯做法,以便按国际规范办事,在贸易做法上加速同国际市场接轨。第四、要把“学”和“用”结合起来由于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故在学习过程中,要重视案例、实例分析和平时的操作练习,并结合到校外参观、实习,以增强感性知识,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为《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基础会计》,后续课程为《国际金融》、《国际结算》。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分为理论和实务两部分。学生通过理论部分的学习,必须弄清国际贸易产生发展的基本理论,掌握国际贸易主要政策与措施,掌握WTO的基本原则、反补贴反倾销协议,了解国际经贸变化发展趋势;通过实务部分的学习,必须全面掌握进出口业务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会运用国际贸易惯例和国际贸易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国际贸易》课程标准

附件3:课程标准模板 绍兴文理学院上虞分院《国际贸易》课程标准 编写人:魏建钢审核人:*** 审定单位:财信系会计教研室编写日期: 2010年 6月 1.课程性质和设计思路 1-1课程性质: 1-1-1课程的地位与作用 本课程是会计专业的一门公共选修课,主要是讲述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与贸易的经济分析。通过学习让学生充分了解国际贸易的基础、国际贸易模式、国际贸易利益,了解国际贸易的各种经济效应、国际贸易政策的演进和国际贸易的国际协调问题。通过学习,使学生充分了解国际贸易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及如何有效地利用国际贸易发展经济。 通过对外贸行业,特别是本地区中小外贸企业人才需求调查,高职国际贸易实务专业主要培养面向中小型涉外工贸企业的外贸业务及进出口跟单、外贸单证制作兼货代、报关报检等工作岗位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国际贸易》课程为会计专业构建以中小型涉外工贸企业进出口业务链为主线的公共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适应中小型涉外工贸企业进出口业务岗位为主的职业岗位能力。 本课程的作用是: 《国际贸易》是会计专业学生了解国际贸易基本理论和知识的一门重要课程,在经济全球化浪潮日益高涨的今天,我国与其他国家的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已成为国际分工体系的一部分,中国的外贸依存度(进出口总额与GDP之比)已超过70%,远高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很显然,每个中国大学生、特别是经济和管理专业的学生,应当学习掌握一定的国际贸易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对时刻影响着我们经济生活的对外贸易活动给予更多的关注,才能更全面深刻地理解分析有关社会经济现象。

本课程以国际经济学为基础,分析研究国际商品和服务贸易与国际要素流动的基本原理和影响因素。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可以对国际贸易产生、发展和目前运作机制以及影响国际贸易的相关因素和内外条件有比较全面系统的了解。有利于广大学生进一步学习涉外会计知识,同时也会该专业学生后续课程学习打下基础。 1-1-2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是会计专业学生的公共选修课,开课的主要目的是拓宽学生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会计的涉外性已不用置疑。该课程开设在一年级第一学期,是学习会计其它课程的基础。其后续课程是《国际结算》、《国际投资》、《电子商务》、《外贸会计》等。 1-2设计思路: 1-2-1课程设计总体思路 为会计职业学生拓宽知识、提高文化素养为目的来设计本课程的教学思路与理念,《国际贸易》课程教学坚持以国际贸易系统理论为基础,增加大量的合作交流成果,注重案例分析。强化技能训练,培养会计岗位职业的能力。 该课程开设在第一学期,包括三大块内容,第一部分是国际贸易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重点介绍国际贸易的形成和发展,国际分工及其国际贸易理论;第二部分是国际贸易政策。包括关税和非关税政策;第三部分是当今国际贸易中的主要问题,包括世贸组织、区域经济一体化等内容。按高职学生的认知规律采用“收集资料——课堂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开展教学,培养学生适应会计岗位的知识需要和工作能力。 1-2-2课程内容确定的依据 本课程以培养学生会计职业素养为基础,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会计职业岗位能力需求和前后续课程的衔接,参照会计职业资格标准,以必需够用为度,统筹考虑和选取教学内容。体现职业道德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的需要,以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教学过程,采用案例分析和理论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开展教学,注重课前资料收集和课堂分析研究,强化学生能力培养。 具体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能力、案例剖析能力、思维能力、创造性解决问题能力、不断自我更新知识能力。 1-2-3课时安排说明 《国际贸易》课程安排在第一学期,每周2课时,共计34课时,其中理论教学28课时,实践教学6课时。 2.课程目标: 通过学习,有助学生了解国际贸易从业人员的基本素养和要求,明确职业岗位工作的努力方向;有助学生对企业从事国际贸易能力的分析,正确判断国际贸易形势,把握国际贸易动态;具备对国家宏观外贸政策措施的分析和运用能力及政策措施调整的预见能力;熟悉进出口贸易业务流程和国际贸易规则,具有处理国际贸易过程中纠纷等相关贸易问题的能力。

国际贸易地理课程学习大

课程教学大纲二O一O年九月

《国际贸易地理》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1、1课程性质 《国际贸易地理》课程是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1、2课程任务 通过本学期的学习,能够让学生了解国际贸易产生与发展的历史,理解国际贸易与各国地理分布之间的联系,能够了解影响商品生产与市场变化的诸多要素。初步了解世界各主要经济贸易区分布及主要贸易国的贸易状况,了解自然资源、经济部门结构、世界港口分布、现代贸易交通运输方式等要素对当今国际贸易的影响作用。通过对上述知识的学习,根本目的是要让学生对我国的进出口商品结构及贸易市场的分布情况由一个全面的了解,为对外贸易研究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另外,在教学中作好学生的思想品德工作。 二、课程的内容及要求 2、1绪论——国际贸易地理学的研究 1、了解国际贸易地理学的研究对象,熟悉国际贸易地理学的研究内容与任务。

2、掌握国际贸易地理学的研究方法。 2、2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 1、掌握自然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了解自然地理环境要素和人文地理环境要素的种类,掌握这两类要素对国际贸易活动的影响。 2、掌握人文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学会甄别和分析国际贸易活动中的自然地理要素或人文地理要素。 2、3国际贸易中心区的形成与转移 1、产业革命前的区域贸易中心区,了解产业革命前区域贸易中心区的形成与转移,熟悉并领会世界 2、世界贸易中心区的形成,贸易中心区的形成过程,地理大发现与第一、第二次产业革命对该行程过程的作用与影响,能分析亚太地区成为世界贸易中心的有利条件及存在的有利条件及存在的障碍。 3、亚太地区——正在兴起的世界贸易中心 2、4世界区域经济贸易集团 1、区域贸易经济贸易集团概论,重点掌握区域经济贸易集团的定义、类型、形成原因及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2、世界三大主要区域贸易集团,了解三大区域经济组织以及组织内主要国家的相关知识,在此基础上,领会区域经济集团化与世界经

国际贸易理论 课程标准

《国际贸易理论》课程标准 编制单位:国贸教研室编制时间: 2014年09月1日 执笔者:高迎迎教研室主任:江卫华 审核人:系(部)主任:王峻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码 C 课程名称国际贸易理论授课学期 1 考试/课程性质专业课总学时32 学分 2 考核方式 非试卷适用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二、课程性质及定位 (一)课程性质 《国际贸易理论》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专业课程。本课程是国际贸易实务、国际结算等课程的前修课程。 (二)课程定位 通过学习,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全面、系统地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基本规律、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认识国际贸易的专业性和复杂性,了解我国对外经济活动的方正政策以及国际社会普遍接受的各种贸易做法。

三、课程设计思路 (一)总体设计原则 课程设计思路主要是以国际贸易政策为总体规划,结合国内外贸易的历史和现状分析,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多以案例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为主,以课堂系统讲授为主,自学为辅,课堂讲授以重点、难点、疑点为主。 (二)课程设置依据 根据学院的办学定位和管理系国贸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确定设置本门课程的必要性,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确定本门课程为专业必修课,其他专业确定为选修课。 (三)课程模块的编排 国际贸易理论的主要学习模块及学时 序号项目(模块)名称学时 1 国际贸易概论 2 2 国际分工与世界市场 3 3 国际贸易理论及政策 5 4 国际贸易措施 5 5 国际贸易类别 3 6 国际贸易协调 4 7 国际投资与跨国公司 5 8 区域经济一体化 5 合计32 (四)教学组织的思路 本课程采取项目化模式组织教学,根据国际贸易理论的主要学习领域来设计完成学习领域需要进行的项目和任务。通过项目、任务来训练职业岗位能力。体现“学生主体、能力本

《国际贸易地理》教学大纲

《国际贸易地理》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RZ030101 课程名称:国际贸易地理 总学时:36 周课时:3 学分:3 开设专业: 开课教研室: 开课系: 二、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1.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 2.课程任务:本课程研究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商品生产的地域分工、商品交换的地理分布和地理格局的形成、发展和变化的规律。包括世界自然地理及人文地理因素分布、特点及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世界主要国家(地区)当前经济特点、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和市场结构;国际贸易货物运输的主要方式、航线和港口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掌握经贸地理基本理论和知识,学会综合分析和区域分析的方法,解决我国对外贸易中的实际问题,适应我国对外贸易市场多元化的需要。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使学生了解全球各地主要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和特点,以及对各国国际贸易的影响。掌握国际贸易的复杂性、脆弱性等特点。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全球各地的气候种类及主要特点。不同的地形区; 各国的国别、语言、宗教等人文因素 (三)学时安排:4学时 (四)主要内容: 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

※第二节人文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 第二章世界农矿产品资源的分布、生产和贸易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让学生了解世界主要矿产品:铁、天然气和煤的分布特点、主要的生产国及地区及这些矿产资源在全球的主工贸易情况;知道世界主要农产品的分布地区及贸易特点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石油的分布及贸易;小麦的生产与贸易 (三)学时安排:4学时 (四)主要内容: ※第一节世界粮食生产和贸易 ※第二节世界非粮农产品生产和贸易 第三节世界能源资源的分布、生产和贸易 第四节世界矿产品资源的分布、生产和贸易 第三章世界石油资源的分布、生产和贸易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让学生了解世界石油资源的分布特点,认识至石油资源对世界经济发展的意义和影响,掌握目前世界上主要的石油资源的出口国和进口国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石油资源的分布和贸易情况 (三)学时安排:4学时 (四)主要内容: 第一节世界石油资源 第二节世界石油生产 ※第三节世界石油贸易 第四章世界贸易运输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让学生了解世界运输方式的发展演变历史,了解目前主要的运输方式。认识到运输工具对国家经济发展的意义和作用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铁路运输方式他海洋运输方式,航空运输 (三)学时安排:4学时

国际贸易理论和实务课程标准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标准 适用专业:财务管理课程代码: 学制:三年学时:96学时 学分:6学分开设时间:第1学期 一、课程定位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是一门专门研究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间商品交换的具体过程的学科,是一门具有涉外活动特点的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应用科学。它涉及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贸易惯例、国际金融、国际运输与保险等学科的某些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在实践中的运用。 二、课程教学目标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是非国际贸易专业的支撑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出口贸易的业务的各主要环节流程,了解在外贸实践环节中涉及到的证书、文件、单据等,掌握与国际贸易相关的法律、国际规则与惯例在实践中的恰当运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学生进行外贸实务操作提供了理论基础及实际操作的可模仿性。 1、知识目标: 1、具备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的基础知识。 2、具备对国际贸易宏观政策措施的分析能力。 3、进行贸易磋商与合同订立的业务。 4、能够从事催证、审证与改证的外贸单证工作。 5、能够从事报检报关工作。 2、职业技能目标: 1、理解工作任务的能力; 2、制定工作计划的能力; 3、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自主学习新技术的能力; 5、数据分析与处理能力; 6、总结工作结果的能力; 7、创新能力; 8、组织协调能力;

3、职业素质养成目标 1、有强烈的事业心、高度的责任感和正直的品质; 2、讲诚信,遵守职业道德与法规; 3、具有团队合作精神; 4、思维严谨,工作踏实,勤奋努力; 5、有较好的安全意识; 6、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 4、职业技能证书考核要求: 三、课程容和具体标准 第一章国际贸易导论 一、考核知识点 1、国际贸易产生与发展的条件 2、国际贸易与国贸易的异同 3、国际贸易分类及常用术语 二、考核要求 1、识记 (1)国际贸易的发展阶段与现阶段的特点(2)国际贸易产生与发展的条件(3)对外贸易与国贸易的异同 2、领会 (1)国际贸易的分类及相关概念:对外贸易、服务(无形)贸易、商品(有形)贸易复出口、复进口、净出口、净进口、转口贸易、过境贸易 (2)国际贸易常用术语:总贸易体系、专门贸易体系、对外贸易额、对外贸易量、对外贸易差额、贸易顺差、贸易逆差、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对外贸易地理方向、对外贸易依存度 3、应用 (1)运用指标分析一个国家的对外贸易状况 第二章国际分工 一、考核知识点 1、国际分工的含义与类型 2、国际分工的发展条件 3、绝对优势理论与比较优势理论、H-O理论、里昂惕夫之谜及相关解释理论 二、考核要求 1、识记 (1)国际分工的含义、产生与发展各阶段(2)当代国际分工的特点(3)各种贸易理论 第三章世界市场与世界市场价格 一、考核知识点 1、当代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2、世界市场价格的种类及各自含义 二、考核要求 1、识记 (1)世界市场的含义与类型(2)开拓世界市场的方法 2、领会 (1)世界市场的交易方式(2)影响世界市场价格变动的因素(3)世界市场价格的种类及

2021年国际贸易地理 教学大纲

课程教学大纲 欧阳光明(2021.03.07) 二O一O年九月 《国际贸易地理》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1、1课程性质 《国际贸易地理》课程是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1、2课程任务 通过本学期的学习,能够让学生了解国际贸易产生与发展的历史,理解国际贸易与各国地理分布之间的联系,能够了解影响商品生产与市场变化的诸多要素。初步了解世界各主要经济贸易区分布及主要贸易国的贸易状况,了解自然资源、经济部门结构、世界港口分布、现代贸易交通运输方式等要素对当今国际贸易的影响作用。通过对上述知识的学习,根本目的是要让学生对我国的进出口商品结构及贸易市场的分布情况由一个全面的了解,为对外贸易研究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另外,在教学中作好学生的思想品德工作。 二、课程的内容及要求 2、1绪论——国际贸易地理学的研究 1、了解国际贸易地理学的研究对象,熟悉国际贸易地理学的研究内容与任务。 2、掌握国际贸易地理学的研究方法。

2、2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 1、掌握自然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了解自然地理环境要素和人文地理环境要素的种类,掌握这两类要素对国际贸易活动的影响。 2、掌握人文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学会甄别和分析国际贸易活动中的自然地理要素或人文地理要素。 2、3国际贸易中心区的形成与转移 1、产业革命前的区域贸易中心区,了解产业革命前区域贸易中心区的形成与转移,熟悉并领会世界 2、世界贸易中心区的形成,贸易中心区的形成过程,地理大发现与第一、第二次产业革命对该行程过程的作用与影响,能分析亚太地区成为世界贸易中心的有利条件及存在的有利条件及存在的障碍。 3、亚太地区——正在兴起的世界贸易中心 2、4世界区域经济贸易集团 1、区域贸易经济贸易集团概论,重点掌握区域经济贸易集团的定义、类型、形成原因及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2、世界三大主要区域贸易集团,了解三大区域经济组织以及组织内主要国家的相关知识,在此基础上,领会区域经济集团化与世界经济一体化之间的内在关系。 2、5世界经济特区 1、世界经济特区的发展简史及其主要类型,掌握各种经济特区如自由港、自由贸易区、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和高科技园区等在促使国家经济贸易发展中的作用。 2、世界经济特区区位选择及其分布,了解区位选择的条件,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修订版

第一部分前言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能够科学、充分地认识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等相互协调发展的重要性,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不断探索和遵循科学、文明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这对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改革提出了新课题。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有助于学生感受不同区域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特征,从地理的视角认识和欣赏我们所生存的这个世界,从而提升生活品味和精神体验层次,增进学生对地理环境的理解力和适应能力;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应对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问题的初步能力。这将利于为国家乃至全球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培养活跃的、有责任感的公民。 一、课程性质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是一门兼有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性质的基础课程,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区域性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内容以区域地理为主,展现各区域的自然与人文特点,阐明不同区域的地理概况、发展差异及区际联系。 2.综合性 地理环境是地球表层各种自然和人文要素相互联系、 相互作用而成的复杂系统。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初步揭示自然环境要素之间、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复杂关系,从不同角度反映地理环境的综合性。 3.思想性 地理课程突出当今社会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阐明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富含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关注全球以及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教育内容。 4.生活性 地理课程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突出反映学生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地理现象和可能遇到的地理问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生活质量和生存能力。 5.实践性 地理课程含有丰富的实践内容,包括图表绘制、学具制作、实验、演示、野外观察、社会调查和乡土地理考察等,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二、课程基本理念 1.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地理课程选择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和乡土地理等基础知识,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理解其形成的地理背景,提升学生的生活品味,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 2.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地理课程引导学生从地理的视角思考问题,关注自然与社会,使学

国际贸易课程标准

附件3:课程标准模板 文理学院上虞分院《国际贸易》课程标准 编写人:建钢审核人:*** 审定单位:财信系会计教研室编写日期:2010年6月 1.课程性质和设计思路 1-1课程性质: 1-1-1课程的地位与作用 本课程是会计专业的一门公共选修课,主要是讲述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与贸易的经济分析。通过学习让学生充分了解国际贸易的基础、国际贸易模式、国际贸易利益,了解国际贸易的各种经济效应、国际贸易政策的演进和国际贸易的国际协调问题。通过学习,使学生充分了解国际贸易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及如何有效地利用国际贸易发展经济。 通过对外贸行业,特别是本地区中小外贸企业人才需求调查,高职国际贸易实务专业主要培养面向中小型涉外工贸企业的外贸业务及进出口跟单、外贸单证制作兼货代、报关报检等工作岗位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国际贸易》课程为会计专业构建以中小型涉外工贸企业进出口业务链为主线的公共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适应中小型涉外工贸企业进出口业务岗位为主的职业岗位能力。 本课程的作用是: 《国际贸易》是会计专业学生了解国际贸易基本理论和知识的一门重要课程,在经济全球化浪潮日益高涨的今天,我国与其他国家的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已成为国际分工体系的一部分,中国的外贸依存度(进出口总额与GDP之比)已超过70%,远高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很显然,每个中国大学生、特别是经济和管理专业的学生,应当学习掌握一定的国际贸易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对时刻影响着我们经济生活的对外贸易活动给予更多的关

注,才能更全面深刻地理解分析有关社会经济现象。 本课程以国际经济学为基础,分析研究国际商品和服务贸易与国际要素流动的基本原理和影响因素。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可以对国际贸易产生、发展和目前运作机制以及影响国际贸易的相关因素和外条件有比较全面系统的了解。有利于广大学生进一步学习涉外会计知识,同时也会该专业学生后续课程学习打下基础。 1-1-2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是会计专业学生的公共选修课,开课的主要目的是拓宽学生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会计的涉外性已不用置疑。该课程开设在一年级第一学期,是学习会计其它课程的基础。其后续课程是《国际结算》、《国际投资》、《电子商务》、《外贸会计》等。 1-2设计思路: 1-2-1课程设计总体思路 为会计职业学生拓宽知识、提高文化素养为目的来设计本课程的教学思路与理念,《国际贸易》课程教学坚持以国际贸易系统理论为基础,增加大量的合作交流成果,注重案例分析。强化技能训练,培养会计岗位职业的能力。 该课程开设在第一学期,包括三大块容,第一部分是国际贸易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重点介绍国际贸易的形成和发展,国际分工及其国际贸易理论;第二部分是国际贸易政策。包括关税和非关税政策;第三部分是当今国际贸易中的主要问题,包括世贸组织、区域经济一体化等容。按高职学生的认知规律采用“收集资料——课堂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开展教学,培养学生适应会计岗位的知识需要和工作能力。 1-2-2课程容确定的依据 本课程以培养学生会计职业素养为基础,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会计职业岗位能力需求和前后续课程的衔接,参照会计职业资格标准,以必需够用为度,统筹考虑和选取教学容。体现职业道德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的需要,以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教学过程,采用案例分析和理论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开展教学,注重课前资料收集和课堂分析研究,强化学生能力培养。 具体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能力、案例剖析能力、思维能力、创造性解决问题能力、不断自我更新知识能力。 1-2-3课时安排说明 《国际贸易》课程安排在第一学期,每周2课时,共计34课时,其中理论教学28课时,实践教学6课时。 2.课程目标: 通过学习,有助学生了解国际贸易从业人员的基本素养和要求,明确职业岗位工作的努力方向;有助学生对企业从事国际贸易能力的分析,正确判断国际贸易形势,把握国际贸易动态;具备对国

国际贸易地理课程标准

《国际贸易地理》课程标准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定位 《国际贸易地理》是高职高专类院校英语营销专业的必修课程,具有较强实践性的职业技能课程。在以职业能力为主线、以岗位需求为依据、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构建国际贸易地理课程,本课程集国际贸易地理基础知识、港口航线、主要国家地理概况于一体,培养学生应用相关理论与方法分析、解决国际贸易地理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具备从事外经贸行业相关职业的职业资格、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使学生具备分析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主要工农业部门生产和分布的特点、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市场的特点及商品结构与主要国家的风俗等的相关能力,并为后续课程夯实基础。 (二)先修后续课程 1、先修课程:商务英语; 2、在修课程:管理理论与实务; 3、后续课程:进口业务实务,外贸跟单实务、外贸英语函电、外贸业务综合实训。 二.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以提高学生职业能力为导向,以“掌握基础知识、强化应用、培养职业能力”为重点,力图做到“精选内容、降低理论、加强基本技能、突出应用”。在行业专家的指导下,对外贸跟单、外贸制单、外贸业务三个职业岗位进

行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以实际工作任务为引领,以外经贸行业职业资格考核要求为依据,参照国家职业标准,按照学生的认识过程和接受能力,以工作内容为主线与并列式相结合的结构来展示教学内容,通过设计情景显现、仿真模拟、角色扮演等活动项目来组织教学,培养学生具备基本职业能力。 本课程主要采用案例分析法、情景模拟法、项目教学、主题讨论法、头脑风暴、搭档拼图等多种教学方法。 情景模拟法:主要应用在地理的教学中,教师创造适合的教学环境,学生分组扮演不同国家的业务员来模拟实际商务洽谈过程以便学习各国的风俗礼仪。可以利用国际商务综合实训室来完成情景模拟练习。 案例分析法:地理位置案例教学法,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口头及书面表达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 主题讨论法:不定期的选择具有现实意义的主题内容组织学生进行讨论,通过教师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热情,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学会搜集相关信息资料,在小组内讨论,并总结讨论结果在课堂上大胆发言。此过程中一定注意教师的身份,以学生为主,教师只是引导者。通过主题讨论法,可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与理解,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搭档拼图法:两人组成一个小组,先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两人互相教授对方所学的内容。通过搭档拼图法,可以增强学生对世界地理的认识,并培养自学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多种教学方法的灵活应用,能够大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增强该门课程的教学效果。 三、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培养目标是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具备国际海运的主要航线、港口和国际贸易中的主要货流等基础知识;具备分析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特点、经济结构、主要工农业部门生产和分布的特点、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市场的特点、商品结构、人文风俗等的能力。调动提高学生学习外贸地理专业知识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专业知识运用能力。 (一)知识目标 能够指出国际贸易货物的主要海运航线、空运航线和铁路线;

《国际贸易地理》课程教学大纲.

《国际贸易地理》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国际贸易地理/International Trade Geography 课程代码:030411 学时:32 学分:2 讲课学时:30 考核方式:考核 先修课程: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适应专业:管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 开课院系:管理学院贸易经济系 教材:于志达,何云魁.国际贸易地理概论.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 教学参考书:李泉斌.国际经贸地理.立信会计出版社.1999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研究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商品生产的地域分工、商品交换的地理分布和地理格局的形成、发展和变化的规律。包括世界自然地理及人文地理因素分布、特点及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世界主要国家(地区)当前经济特点、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和市场结构;国际贸易货物运输的主要方式、航线和港口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掌握经贸地理基本理论和知识,学会综合分析和区域分析的方法,解决我国对外贸易中的实际问题,适应我国对外贸易市场多元化的需要。 二、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一)教学内容 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 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 第二节人文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 第二章世界农矿产品资源的分布、生产和贸易 第一节世界粮食生产和贸易 第二节世界非粮农产品生产和贸易 第三节世界能源资源的分布、生产和贸易 第四节世界矿产品资源的分布、生产和贸易 第三章世界石油资源的分布、生产和贸易 第一节世界石油资源 第二节世界石油生产 第三节世界石油贸易 第四章世界贸易运输 第一节海洋运输 第二节集装箱运输 第三节铁路运输 第四节大陆桥运输 第五节航空、公路、河道和管道运输 第五章世界经济特区 第一节世界经济特区的产生和发展 第二节世界经济特区的类型及其特点

《国际贸易地理》课程分析

《国际贸易地理》课程分析 黄霜林国贸教研室 一、课程性质 《国际贸易地理》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针对国际贸易的特点和目标,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从理论与实践的角度,阐明国际贸易的地域差异性原理,分析研究世界各国各地区商品流通与贸易地域组合的形成原因、分布规律及发展趋势,总结国际贸易对促进不同国家和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以便解决对外贸易发展中的经济区划、区域开发、城市发展、产业布局等各种经济地理问题,促使对外贸易地理分布和地域组合的不断合理化,掌握从事国际贸易的“生意经”,并确保取得最佳的社会与经济效果。学会正确贯彻我国对外贸易的方针政策和经营意图,以适应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的需要,学会按国际惯例进行运作,使我们的贸易做法能为国际社会普遍接受,与国际接轨。 二、教学目标与课程任务 1、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明确本课程的学习内容及掌握要点;掌握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市场条件及特点,以及它们在国际市场中所处的地位及作用,各个市场上不同的商品结构、贸易对象等内容;掌握我国对外贸易的基本情况、主要的开放带、开放地区、港口和主要运输线路;借鉴、吸收国外发达国家的有益经验,为加速发展我国的外经贸工作,为实现我国在新的历史时期制订的战略目标服务;掌握学习《国际贸易地理》的基本方法,提高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课程任务 通过对本门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系统掌握以下内容: 学习本课程,一要学生掌握国际贸易地理的基本理论和知识;二要学会综合分析和区域分析的方法;三要运用这些理论、知识和方法指导我国经贸实践,解决我国对外贸易中出现的有关问题。 本课程是研究世界各国(地区)商品生产的地域分工、商品交换的地理分布和地理格局的特征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课程内容主要分为6部分:1.国际贸易概述;2.影响国际贸易发展的地理环境因素;3.国际贸易地理格局;4.国际贸易运输地理;5.国际商品贸易地理;6.世界主要国家经济贸易地理。 三、课程教学的有关说明 1、自学内容: 对于以上注有“※”符号的章节为学生自学内容,教师可略讲或不讲。 2、教学方法: (1)本课程既是一门理论性强的课程,又是一门与实践结合非常紧密的课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让学生理解清楚一些基本概念,在此基础上通过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等进行实践操作,以使学生掌握该项业务的操作技能。

《国际贸易地理》课程教学大纲

《国际贸易地理》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ABGS0411 课程中文名称:国际贸易地理 课程英文名称:International Trade Geography 课程性质:选修 课程学分数:2 课程学时数:32 授课对象:国际经济与贸易 本课程的前导课程:微观经济学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工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理解当今国际贸易地理新格局及发展方向;了解世界各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作用;掌握我国主要贸易伙伴的基本地理环境、经济发展状况、贸易特征、贸易地位等知识。 二、教学基本内容和要求 (一)自然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 课程教学内容:1、绪论;2、地理大发现与国际贸易的形成;3、自然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 课程的重点、难点:自然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 教学要求:通过本部分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世界地理大发现的主要内容,理解地理大发现与世界经贸格局的形成,掌握自然地理环境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二)人文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 课程教学内容:1、世界居民:世界人口的特点,世界人口的分布,世界上的种族与民族;2、国家类型:超级大国,经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3、国际关联:南北关联,东西关系,南南关联。 课程的重点、难点:国家类型。 教学要求:通过本部分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世界居民分布呈现的特点,理解国家的分类,掌握国与国之间的关联。 (三)区域经济集团 课程教学内容:1、区域经济集团概述;2、主要的区域经济集团概况。 课程的重点、难点:主要的区域经济集团概况。 教学要求:通过本部分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区域经济集团形成的背景,理解区域经济集团的类型,掌握区域经济集团对世界经济贸易的影响。 (四)世界贸易市场的分布 课程教学内容:1、世界贸易市场的形成和发展;2、世界贸易市场的分布。 课程的重点、难点:当代世界市场的基本特征;世界贸易市场的分布。 教学要求:通过本部分的学习,学生应了解世界贸易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理解世界主要商品市场的分布,掌握世界主要资本市场的分布。

国际贸易地理教学大纲

课程教学大纲 O 一O年九月 《国际贸易地理》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的性质和任务1、1课程性质 〈国际贸易地理》课程是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1、2课程任务 通过本学期的学习,能够让学生了解国际贸易产生与发展的历 史,理解国际贸易与各国地理分布之间的联系,能够了解影响商品生产与市场变化的诸多要素。初步了解世界各主要经济贸易区分布及主要 贸易国的贸易状况,了解自然资源、经济部门结构、世界港口分布、现代贸易交通运输方式等要素对当今国际贸易的影响作用。通过对上述知识的学习,根本目的是要让学生对我国的进出口商品结构及贸易市场的分布情况由一个全面的了解,为对外贸易研究和工作打下良好 的基础。另外,在教学中作好学生的思想品德工作。 二、课程的内容及要求 2、1绪论一一国际贸易地理学的研究 1、了解国际贸易地理学的研究对象,熟悉国际贸易地理学的研究内容与任务。 2、掌握国际贸易地理学的研究方法。 2、2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 1、掌握自然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了解自然地理环境要素和人文地理环境要素的种类,掌握这两类要素对国际贸易活动的影响。

2、掌握人文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学会甄别和分析国际贸易活动中的自然地理要素或人文地理要素。 2、3国际贸易中心区的形成与转移 1、产业革命前的区域贸易中心区,了解产业革命前区域贸易中心区的形成与转移,熟悉并领会世界 2、世界贸易中心区的形成,贸易中心区的形成过程,地理大发 现与第一、第二次产业革命对该行程过程的作用与影响,能分析亚太地区成为世界贸易中心的有利条件及存在的有利条件及存在的障碍。 3、亚太地区一一正在兴起的世界贸易中心 2、4世界区域经济贸易集团 1、区域贸易经济贸易集团概论,重点掌握区域经济贸易集团的定义、类型、形成原因及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2、世界三大主要区域贸易集团,了解三大区域经济组织以及组织内主要国家的相关知识,在此基础上,领会区域经济集团化与世界经济一体化之间的内在关系。 2、5世界经济特区 1、世界经济特区的发展简史及其主要类型,掌握各种经济特区 如自由港、自由贸易区、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和高科技园区等在促使国家经

国际贸易地理(第六版)教学大纲

《国际贸易地理》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和基本要求 《国际贸易地理》是地理学与自然、社会、经济等科学之间的边缘科学。是 研究世界各国、各地区商品市场之间的地理分布情况及其之间的联系。它应我国 对外经贸事业的发展而产生,也是应它的蓬勃发展而发展的一门崭新的学科。它 是世界经济地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属于部门地理学。《国际贸易地理》是外经 贸类院校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国际商务专业等有关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其丰 富的世界经济和外贸实务知识更是培养外经贸专业人材的必修课。 本学科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世界自然地理学》 和《政治经济学》为基础,以《世界经济地理学》为基本内容,且具有本学科的 显著特点。 1.教学目的 通过本学科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国际贸易地理》的基本理论、世界经贸地 理格局、世界主要经济贸易区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激发爱国主义热忱和国际主义精神,为今后所从事的涉外商务工作打下坚实的基 础,更好地为我国的对外经贸事业服务。 2.教学要求 (1) 遵循社会经济发展基本规律及生产力分布的客观规律,了解全球经济 一体化的深入发展,新兴经济体的崛起,既改变了世界经济结构,也 改变了全球利益格局。掌握世界主要市场的发展水平、主要特点、在 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以及不同的商品结构、供求、交换、运销状况、发 展趋势等; (2)掌握当前国际经贸格局的发展趋势,重点研究和探讨当前世界经贸三 大重心区东亚、欧盟和北美。主要国际经贸组织的经济一体化水平, 国际贸易中的交通运输概况及发展趋势; (3)掌握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对外贸易的蓬勃发展概况,我国对外贸 易港口和主要海运路线; (4)掌握学习《国际贸易地理》的基本方法及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具有分 析问题、参与实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吸收世界各经济体发展经济的有益经验,为发展我国对外经贸事业、 为实现国家宏伟的战略目标服务。 (二)学习方法 《世界自然地理学》、《世界经济地理学》、《政治经济学》、《国际贸易》、《国际物贸易实务》 等是学习《国际贸易地理》的基础科学;马列主义关于物质、空间、 时间统一的观点,一切事物发展变化、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观点是学习本学科 的根本观点,只有运用马列主义方法论,对客观事物进行综合分析,才能揭示世 界各个经济贸易区生产力分布和国际贸易商品流通的内在规律,所以,在学习中 必须用综合分析、区域对比、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的方法;必须重视地图和各种 图表的运用;必须重视对地理信息资料和全球各类经贸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三)教学内容安排 本教材山总论和分论两部分组成。 1.总论包括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世界居民、国家类型和国际关联,世界贸 易市场的分布,世界自由经济区,国际贸易中的交通运输等五章,主要让学生对 世界经济、贸易地理格局有个总认识。为学习分论世界各主要经济贸易区打下基 础,其中国际关联、主要经贸组织、国际贸易主要运输航线及港口等对从事外经 贸工作的业务员来讲尤为重要。

国际贸易地理-教学大纲

课程教学大纲 二O一O年九月 《国际贸易地理》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1、1课程性质 《国际贸易地理》课程是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1、2课程任务 通过本学期的学习,能够让学生了解国际贸易产生与发展的历史,理解国际贸易与各国地理分布之间的联系,能够了解影响商品生产与市场变化的诸多要素。初步了解世界各主要经济贸易区分布及主要贸易国的贸易状况,了解自然资源、经济部门结构、世界港口分布、现代贸易交通运输方式等要素对当今国际贸易的影响作用。通过对上述知识的学习,根本目的是要让学生对我国的进出口商品结构及贸易市场的分布情况由一个全面的了解,为对外贸易研究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另外,在教学中作好学生的思想品德工作。 二、课程的内容及要求 2、1绪论——国际贸易地理学的研究 1、了解国际贸易地理学的研究对象,熟悉国际贸易地理学的研

究内容与任务。 2、掌握国际贸易地理学的研究方法。 2、2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 1、掌握自然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了解自然地理环境要素和人文地理环境要素的种类,掌握这两类要素对国际贸易活动的影响。 2、掌握人文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学会甄别和分析国际贸易活动中的自然地理要素或人文地理要素。 2、3国际贸易中心区的形成与转移 1、产业革命前的区域贸易中心区,了解产业革命前区域贸易中心区的形成与转移,熟悉并领会世界 2、世界贸易中心区的形成,贸易中心区的形成过程,地理大发现与第一、第二次产业革命对该行程过程的作用与影响,能分析亚太地区成为世界贸易中心的有利条件及存在的有利条件及存在的障碍。 3、亚太地区——正在兴起的世界贸易中心 2、4世界区域经济贸易集团 1、区域贸易经济贸易集团概论,重点掌握区域经济贸易集团的定义、类型、形成原因及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2、世界三大主要区域贸易集团,了解三大区域经济组织以及组

《初中地理课程标准》版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 (2011年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第一部分前言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能够科学、充分地认识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等相互协调发展的重要性,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不断探索和遵循科学、文明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选对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改革提出了新课题。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有助于学生感受不同区域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特征,从地理的视角认识和欣赏我们所生存的这个世界,从而提升生活品位和精神体验层次,增进学生对地理环境的理解力和适应能力;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应对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问题的初步能力。必将利于为国家乃至全球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培养活跃的、有责任感的公民。 一、课程性质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是一门兼有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性质的基础课程,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一)区域性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内容以区域地理为主,展现各区域的自然与人文特点,阐明不同区域的地理概况、发展差异及区际联系。 (二)综合性 地理环境是地球表层各种自然和人文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成的复杂系统。义务教育地理课程初步揭示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复杂关系,从不同角度反映地理环境的综合性。 (三)思想性 地理课程突出当今社会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阐明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富含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关注全球以及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教育内容。 (四)生活性 地理课程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突出反映学生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地理现象和可能遇到的地理问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生活质量和生存能力。 (五)实践性 地理课程含有丰富的实践内容,包括图表绘制、学具制作、实验、演示、野外观察、社会调查和乡土地理考察等,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二、课程基本理念 1.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地理课程选择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和乡土地理等基础知识,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理解其形成的地理背景,提升学生的生活品位,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