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者个人素质与非权力性影响力

领导者个人素质与非权力性影响力
领导者个人素质与非权力性影响力

2000年第3期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No13,2000 (总第86期)Journal of Q inghaiNo rm al U niversity(Philo 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General No186

领导者个人素质与非权力性影响力

曹建平

(中共日照市委党校,山东日照276826)

 [摘要]在领导者的领导活动中,既有权力性影响力,又有非权力性影响力,相对于权力性影响力而言,非权力性影响力更能激发下属的工作能动性,更有助于提高领导效能。领导者要提高自己的非权力性影响力,就必须以自身的品格、能力、知识、情感等对被领导者实施影响。非权利性影响力比权力性影响力要广泛、稳定、彼此之间相辅相成。

[关键词]领导者;权力性影响力;非权力性影响力

[中图分类号]C9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102(2000)03—0020—04

领导影响力是领导者在其与下属人员交往的过程中,影响其下属人员的心理或行为的一种力量。领导影响力是由权力性影响力与非权力性影响力构成,权力性影响力的特点是对他人的影响带有强迫性、不可抗拒性,以外推力的形式来发挥作用。在它的作用下,被影响者的心理和行为主要表现为被动、服从,因此它对人的心理和行为的激励是有限的。权力性影响力的强制性首先来源于职权法定,以国家权威为后盾。它与领导者本人的素质没有直接关系,是社会组织赋予领导者的力量。其次还有传统观念和领导者个人资历因素的影响。我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几千年的社会生活使人们对领导者形成一种观念,认为领导者不同于普通人,他们有权、有才干、比普通人强。这种观念逐步成为某种形式的社会规范,产生了对领导者的敬畏感。敬畏领导作为一种传统的观念,影响着每个人的思想,这就使领导者的言行增加了影响力。这种由传统观念所产生的影响力存在于领导者的言行之前,是传统附加给领导的力量。只要你是一个领导者就自然是获得了这种力量。领导者的资格和经历也是产生影响力的因素。

非权力性影响力与权力性影响力的显著差异在于,它既没有正式的规定,也没有授予形式,接受影响者不会在制度上受到影响者的惩罚和奖赏。在权力性影响力下,上下级是命令与服从关系;而在非权力性影响力下,上下级是威信与顺从的关系。非权力性影响力产生的基础比权利性影响力广泛的多。在目前,随着民主程度的提高和社会主义法制的健全,随着人民群众知识水平的提高和眼界的不断开阔,对领导者非权力性影响力程度的要求越来越高,

[收稿日期]2000—04—18

非权力性影响力同领导者事业成功的关系越来越大。因此,领导干部对非权力性影响力问题应该认真加以研究。

构成非权力性影响力的要素首先是品格因素,领导者品格主要包括素养和作风两大方面。领导者素养包括领导素质和领导修养两大基本方面,两者密切相关,既可以在一定条件下融为一体,又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领导素养的内容范围很宽,其核心内容有五点。第一,政治方面的素养在领导工作中起着方向性的重要作用。要点是:对社会主义事业抱有强烈的政治责任感,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和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深刻理解和正确执行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场和政治观点,有辨别大是大非的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感性。政治素养对党政领导干部尤其重要。第二,思想品德方面所表现的领导素养,是做好领导工作的前提。在社会主义条件下,领导者的思想素养的要点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具有健康的思想意识。第三,在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方面所表现的领导修养,是领导者在工作中应该遵循的基本规范与准则。其要点是:作风正派,敢于负责,一旦工作失误,不上推下卸,使上下级放心。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反对专横跋扈,动辄训人的恶习。第四,法纪素养。领导者是群众的组织者、指挥者和带头人,一方面要认真学习有关法律和纪律方面的知识和规定,在认知上作个明白人。另一方面在行动上守法遵纪,要依法秉公办事,坚持法纪面前人人平等。第五,理论修养。核心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学习与掌握。领导作风包含三个基本方面。第一是思想作风。是领导者在思考、处理、探索、研究问题时所表现一贯的基本态度和行为方式。基本要点是:实事求是,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第二是工作作风。是领导者在工作上一贯的态度和行为、是领导者的思想品质、知识、能力、气质的具体反映。第三是生活作风。不能把领导者的生活作风看成个人的事,要平易近人,以诚待人,同群众打成一片。

其次是才能因素,领导者遇事能拿出办法,智慧在众人之上,才会使被领导者产生敬佩感。一个优秀的领导者需要具有多方面的能力。既表现在胜任自己的工作,更表现在工作结果的成功上。敬佩感是一种心理磁力,会吸引下属自觉地去接受其影响。

再次是知识因素。知识是一个人最宝贵的财富,它本身就是一种力量,而且是科学赋予的力量。领导者应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一是丰富的数量。领导者掌握的知识数量决定着感知范围和思维空间的广阔性、想象内容的丰富性,并对人的智力水平和创造能力有重大影响。纵观古今中外的杰出人才,无一不是知识广博的人。在现代知识高速增长,社会管理日益科学化的条件下,没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其感知、想象和思维活动必然狭隘、贫乏,因而也就很难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对领导干部新的要求。二是较高的质量。三是较大的深度。知识的深度决定着思维的深刻性。一个人只有具备了某一领域的专深知识,才能具有对该领域的具体问题进行深入思考的能力,否则就不能或只能进行表面、肤浅的思考。四是知识的新度。知识的陈旧、老化必然导致思维的滞后、僵化和能力的降低。只有不断吸收新知识的人,其思维活动才能保持动态性、新颖性和处于创新的前沿。五是健全的层次。知识从其总体的发展的阶段上可分为经验和理论两大层次。人的能力的发展不仅要有丰富的经验知识,还要有厚实的理论知识。人若缺少经验,其活动能力必然难以形成、巩固和发展。而若缺少理论,则其活动能力必然难以拓展和提高。六是完善的知识系统。领导者对应于其领导活动客

体的系统结构,其知识也应与之相适应,使其各知识要素在协调互补中发挥出最佳功能,从而使知识水平与领导水平同增长。

再其次是感情因素。领导者对下属要有感情、要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感情因素是一种精神性的因素,古有“士为知己者死”的说法,可见感情因素的作用之大。

权力性影响力是领导者推行政策的主要依靠,但可恃而不可全恃。合法的权力性影响力固然也能从客观上逐步养成下属遵守纪律和从事工作的某种积极性和自觉性,但是这些手段毕竟只能从约束力中造成一种适应性的习惯,而非权力性影响力在整个领导过程中,起着不可缺少的作用。在正确使用非权力性影响力时要注意主次关系。在组成非权力性影响力的四个因素中,以品格、才能因素为主,知识、感情因素为次。才能是建立在知识基础上,而知识是通过才能的不断增长而发挥其作用。感情因素是以品格为基础的,孔子曰:“君子寓于义,小人寓于利”,没有品格因素的感情不是我们这里强调的。领导者增强非权力性影响力的途径,主要是通过被领导者的模仿来达到认同的目的。心理学家认为,模仿是在没有外界控制的条件下,自觉或不自觉地使自己的行为与他人相仿。心理学家通过大量的研究证明:模仿是影响人们行为的主要渠道。被领导者在对领导者模仿的过程中,模仿者是主动的,在许多场合是有意识的、自觉的,为此领导者要注意日常工作中具体的操守行为,严以律己,在一定场合,应有意识地、主动地作出某些行为,让下属在模仿中求得认同。为此,领导者在思想行为上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公正廉明。我国明代嘉靖年间知县郭允礼有一段名言:“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生明、廉生威。”领导者公道正派,廉洁奉公,就可以在人民群众中树立良好的形象。第二、以身作则。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是对领导者榜样行为影响力的生动写照。领导干部以身作则,要求群众做到的,自己要首先做到,要求群众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不谋求制度和政策规定以外的利益和特权。第三、团结协作。一是要搞“五湖四海”,在一个领导集体中,由于资历、经历、年龄、地域、甚至个性特征原因,领导者之间的人际关系是不相同的,但不能把这种日常生活中的亲疏关系带到工作中。不然就会使领导集体的关系复杂化,在群众中造成不良影响。二是要团结同志,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领导者要豁达大度,不计前嫌,甚至能做到以德报怨,以达到化干戈为玉帛的目的。第四、多办实事。首先应该办多数人受益的事,大到工作、住房、小到柴米油盐,领导者都应一项一项地解决。其次要办群众急需办的事,不仅要“锦上添花”,更要“雪中送炭”。把办眼前的事同长远打算结合起来。第五、发扬民主。发扬民主主要有两点,一是有事同群众商量,善于采纳群众的意见。二是要听得进不同意见,尤其是那些不太入耳的批评意见。这样群众气顺,领导者与被领导者关系融洽,工作会更有成效。

非权力性影响与权力性影响力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就其区别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权力性影响力是外在的,非权力性影响力是内在的。权力指的是领导者对其职权的运用能力,一个人只有获得了职权才会产生权力性影响力,而职权并非内部生成而是外界给予

的,所以权力性影响力是外在的。非权力性影响力是一种思想性和本质的影响力,是通过领导者内在的品格、才能等因素来达到影响目的的。因而非权力性影响力属于内在的。第二、权力性影响力是强制性的,非权力性影响力是渗透性的。权力性影响力是法定的,不可抗拒的。非权力性影响力的接受者是自愿的、渐进的。第三、权力性影响力受多种条件的制约,非权力性影响力可以自我调控。权力有个正确使用的问题,随便使用权力处理人和事叫做滥用职权;超越了职权范围叫做越权;有权不用、有职不尽叫做失职。只有正确而充分地运用职权才能达到职权的作用范围。非权力性影响则没有这些限制,其影响要广泛的多,领导者可以根据工作的需要以及自身状况进行自我调整,形成具有个人特色的非权力性影响力。

非权力性影响力与权力性影响力虽然有区别,但并不是对立的,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的渗透和联系。第一、权力性影响力与非权力性影响力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通常情况下,权力性影响力是决定性的,属法律范畴;非权力性影响力是能动的,属思想范畴。领导者在行使权力的过程中想使被领导者心服,就必须依靠非权力性影响力。在非权力性影响力能动的作用下,被领导者从被动地接受权力性影响力变成对领导者心理上的归属。第二、权力性影响力与非权力性影响力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二者之间的份量并不完全一样,有时权力性影响力的比重占的大些,有时非权力性影响力的比重占的大些。非权力性影响力制约着领导者的权力,它可以使领导者的权力加强,也可以使其减弱。如果权力性影响力占有了影响力的全部份量,没有了非权力性影响力,那么这种影响力也就到了穷途末路。从另一方面说,权力性影响力对非权力性影响力也会产生影响,一个无职无权的人如果品格高尚、才能卓越固然会具有较强的非权力性影响力,但总不如有职有权后发挥的作用大。对非权力性影响力比较大的领导者来说,权力性影响力能起到增加其影响力的作用。

L eaders’s Persona l Qua l ity and I nf luen ti a l

Power of Non-Author ity

CAO J ian-p ing

(P a rty S chool of R iz hao M un icip a l P a rty Co mm ittee of CPC,R iz hao276826,Ch ina)

Abstract:T here is either the pow er of au tho ritative influence o r the pow er of non-au tho ritative influence w h ich show s the leading activities of leader.In com parison w ith these tw o facto rs,the pow er of non-au tho ritative influence can be no t on ly m o re effective to sti m u late m o tivati on of subo rdinates,bu t also in favo r of increasing the leader’s efficiency. In con sequence,the leader shou ld i m p rove the pow er of non au tho ritative influence to be con sisted of quality,cap acity,know ledge and em o ti on etc,in o rder to fu lfill influence fo r subo rdinates.A s a resu lt,the pow er of non-au tho ritative influence is m o re W ide-ranging and m o re stab le than the pow er of au tho ritative influence,bu t supp lem en t and com p lem en t each o ther.

Key words:L dader;T he pow er of au tho ritative influence;T he pow er of non-au tho ritative influence

教师的权力和非权力影响力

精心整理 教师的权力和非权力影响力 所谓,都是相对于学生而言的。教师的非权力影响力,即指教师不是通过硬性要求和强制指令来达到教育教学目的,而是凭借自身内在的力量促使学生自觉完成教育教学任务。而这也正是为什么同样在教师这个岗位,有的人能够成为深受学生和家长欢迎、在校内外都具有较高威信的成功教师,有的人却始终威信不高,在学生中缺乏影响力,不能有效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重要原因。因此,认真探讨教师非权力性影响力的地位和作用、存在问题及提高的途径,对于加强教师的自身建设,提高教师素质,实现有效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教师非权力影响力的特殊地位和作用 在教师非权力影响力的感召下,从内心自发服从教师的领导,与“教师知己”同舟共济,把教师的要求变为自己的要求,从而产生内在推动力。 第三,效仿作用。效仿是人际之间在行动上的同化反应形式,它是受他人行为刺激后而产生的一种按照别人行为相 拟的方式行动的倾向。教师的非权力因素对于学生的是非标准的认定和行为的舍取具有直接作用。因而,教师必须处处以身作则,以自己良好的形象为学生树立效仿的榜样。

第四,导向作用。教师的非权力影响因素对学生的政治信念、价值取向、道德风尚等有着积极的导向作用。教师作 风正、品德高、知识广、能力强,就会引导学生群体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和思维观念,激发起学生群体道德修养、情操陶冶和注重知识学习、全面发展的热情。 制约教师非权力影响力发挥的因素分析 在实际工作中,不少教师未能很好地认识到非权力影响力的作用,而只是凭借自己在学生面前的特殊地位和权力来 维系自己的形象和影响,使自身的非权力影响力逐步弱化,长此以往,就失去了学生的尊重和家长的信任。大致来说,制约非权力影响力发挥的主要因素有这样几个方面: 子曾说“ 认认真真教书,踏踏实实做事,堂堂正正做人。审慎选择自己的行为,对自己的言行进行道德解剖,防微杜渐,构筑道德防线,不懈地追求道德理想,鞭策自己的真善完美。要勤奋务实。在新的形势下,教师承担的任务非常艰巨,邓小平同志提出:教师要自觉承担起造就“人才辈出,群星灿烂的新时代”的社会责任。教师要牢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 勤学习、勤思考、勤实践,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提高工作水平和工作效率,教育、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做一名学校、社会都欢迎和尊重的教师。 第二,从识、才内容上来提高教师的非权力影响力。学习是教书的生命,是不断提高教书业务水平的根本途径。夸 美纽斯讲过:“职业本身就责成一个教师孜孜不倦地提高自己,随时补充自己的知识储备。”因而广大教师一定要锲而 不舍,刻苦钻研,勤奋好学。特别是当前,我们正处在一个知识更替不断加快的时代,大量的新知识新信息每时每刻都在涌现,广大教师不仅要掌握所教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及其体系,了解这门学科的历史、现状及未来,懂得

论领导者的非权力性影响力

论领导者的非权力性影响力 作者:张建安 现代行为科学研究表明,一个领导者能否实现其领导的有效性和权威性,关键在于他的影响力。影响力的内容及构成是权力、品德、知识和才能。影响力又可分为权力性影响力和非权力性影响力。所谓权力性影响力,是一种依照法定程序授予担任一定领导职务的领导者以支配领导活动的权力。它使用的范围包括人、财、物、事各个方面,主要内容有指挥控制权、强制权、奖惩权等。这种法定权力具有强制性质,它建立在被领导者必须服从的基础上。而非权力性影响力是由领导者的个人影响力形成的,这种影响力来自领导者的个人品德、修养、知识、才能、情感素质和资历等因素,造成一种使人信服的力量和威望。这种权力建立在被领导者自愿接受的基础上,是领导者在解决问题时不凭借组织法定权就能改变他人行为的力量。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看到两种类型的领导者:一种权力、影响和信任统一类型的领导,这类领导不仅凭权力而主要是凭自己的德才的感召力和感染力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建立了自己的影响,当他不再担任领导职务时,仍然保持了这种影响和信任。另一种是权力、影响和信任分离类型的领导,这类领导仅凭职位权力维持着自己微弱的影响,并没有赢得群众的真正信任。一旦他离开领导的职位,影响很快消失。上述事例可以说明领导者要树立真正的权威,关键在于除正确、恰当地运用职位权力这一强制性的影响力之外,更重要地是在非权力性影响力上下功夫。 一、以崇高的品德和高尚的情操感召人 德是人的灵魂,也是做人之本、为政之本。品德的力量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力量,但却能形成强大的心灵感召力和震憾力。德好、形象好,就能产生吸引力、凝聚力。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具有崇高的人格、坚定的理想和信念、远大的宏伟目标、高尚的情操,才会有所作为;具有坚韧不拔、积极进取的精神,才能自觉抵制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侵蚀,经受住金钱、美色、权力的考验,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就会在人民群众中树立起无形之权威,鼓舞人民群众奋勇前进。因此,作为新时期的领导干部,首先应具备较高的政治品德,要讲政治、讲学习、讲正气;要有坚定的政治信念、敏锐的政治鉴别能力、鲜明的阶级立场、高度的政治觉悟和思想觉悟;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还要有公正廉洁、勤政为民的高尚品格,使自己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而决不能负民之望、误民之事、以权谋私、仗权害民。这样就能成为群众真正依赖和尊敬的领导。 二、以出众的才华和广博的知识征服人 才是构成领导者影响力的基础。有德无才会贻误事业,有才无德会毁掉事业。只有德才兼备才能开创事业,二者必须同时兼备,缺一不可。我们所处的社会是信息“爆炸”的时代,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生产力的作用日趋重要。在这个新的历史时期,现代领导者必须具有丰厚渊博的文化知识、合理的知识结构以及获取新知识的能力。知识就是力量,丰富的知识是良好思维的基础,是卓越能力的前提。创业中,领导者的知识面愈广,他的思路就越宽,决策就会越接近客观实际,在实践过程中的可行性和操作性也就会越强。但领导者仅有知识是不够的,因为知识不等于能力,能力素质是领导者素质的核心,是知识智慧在工作中的综合体现。领导者的能力直接关系到领导活动的成败。一个合格的领导者,必须具备卓越的领导才能。综合包括:现实分析能力、预测决断能力、组织指挥能力、交际协调能力、应变创新能力等。领导者如能做到智多识广、才华超群,群众自然会被他的知识和才华所折服,从而敬佩他,领导的感染力、号召力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增强。 三、以优良的领导作风和务实的工作态度影响人 领导作风是领导者品德、才学、知识素养和经验等在领导活动中的外在表现,是领导非权力

非职权影响力 (2)

非职权影响力 课程背景: 非权力性影响力是由领导干部自身素质形成的一种自然性影响力。它既没有正式的规定,没有上下授予形式,也没有合法权力那种形式的命令与服从的约束力,但其影响力却比权力性影响力广泛、持久得多。著名的管理学韦伯在上世纪30年代第一次提出了非权力影响的概念,不同于传统权利影响不同的是,这种影响力不需要组织给予职位,而与人自己的品格、性格、价值观、行为特点等一些自然因素有关。 非权力性影响力又称自然影响力,与权力影响力不同,它既没有正式的规定,也没有组织授予的形式,它是以个人的品德、才能、知识、感情等因素为基础形成的。 在非权力性影响力的作用下,被影响者心理和行为更多的是转变为顺从和依赖关系。非权力性影响力是由领导者的品德修养、知识水平、生活态度、情感魅力以及自己的工作实绩

和表率作用等素质和行为所形成。它的特点在于它的自然性,它比权力性影响力具有更大的力量 本课程,汇集丰富的案例,课程从管理实践与生活现实角度出发,帮助大家全面认知并提升影响力,课程涉及心理学、人际关系学、组织行为学、性格学、社会学等重要学科,是管理者提升自我影响力修炼的必修课。 课程时间:1天/6小时 课程对象:中基层管理者 课程人数:30-40人 培训形式:理论50%、实战演练30%、案例讨论10%、答疑10% 课程内容: 一、全面认知自我 1、影响力可能的来源 A、传统影响力 a、传统影响力的优劣势 b、传统影响力主要的应用情境 B、权利影响力 a、权利影响产生的不良反应 b、权利影响力主要应用情境 C、非权力影响 a、非权力影响的优劣势

b、非权力影响主要应用情境 2、管理者胜任力模型 A、一个人哪些要素影响胜任力 a、性格特质 b、自我风格 c、工作动机 d、工作能力 f、价值观 B、针对实际工作的胜任力模型 a、向上管理 b、帮助下属 c、团结同事 d、合理计划 e、明确责任 f、高效执行 g、提升影响 3、对人生价值的认知 A、个人价值观认知 a、马斯洛需求层次 b、冰山模型理论 c、纳什均衡定律

浅析权力与影响力参考资料

浅析权力与影响力 人管81001 陈源 4 人们总是容易把权力和权利搞混了,权力≠权利(power ≠right)。权力通俗的来说,就是达到某种目的的能力,多指个人之见或群体之见的关系特征;而权利是指在社会中产生,并以一定社会承认作为前提的,由其享有者自主享有的权能和利益。而他们的区别在于,权力来源于权利,权力是为维护权利产生的,权利的主体是不特定的(全体公民都享有公民权),而权力的主体是特定的(特定职位的人)。 首先,我们先来探讨一下“权利”在不同角度上的定义:①从意志角度定义:权力是特定主体将其意志强加于他人,使其感到一种压力继而服从的能力。②从技术角度看:权力是一个人能够要求另一个人去做某些事情的授权。③从不同主体之间关系的角度来定义:权力是一人或许多人使另一个人或其他许多人的行为改变的一种关系。④从能力的角度阐述权力的概念,认为权力是某些人对其他人产生预期效果的能力。⑤从权力的行使方式上阐述,认为权力具有强制性,权力的相对人如果不服从,权力人可以采取强制措施迫使其服从。 对于那些有抱负、希望担任领导工作的人来说,在事业周期的成长期面临的关键挑战就是建立权力基础。人们所需要的权力来源于多种形式,权力基础包括:信息、知识、良好的工作关系、处理人际关系的技能、明智的行动计划、资源网、优良的业绩等。有效的领导工作要求,首先必须认识到领导工作并不是指对某些人负责,而是要对一个复杂的人际关系系统负责。……因此,领导这样一个人际关系系统就要求不仅掌握每个人的情况,而且还要求掌握所有人之间的所有人际关系方面的情况。 作为一名管理者,每一名管理者都拥有六种权利:职位权、奖赏权、惩戒权、参照权、专家权、声誉权,下面则来探讨一下管理者的六种权利: (一)职位权 所谓职位权,是指单位或上级主管领导为管理者所任职的工作岗位赋予的职务权力。这些权力包括领导者对下属的任务分工、工作安排、指挥等。职位权是外界授予的,与管理者所任职的职位戚戚相关;其发挥方式是外部推动。作为管理者,一定要慎用该权力,在领导和管理团队的过程中,尽可能不要“显性”地拿出这一“令牌”来约束下属,而应该“隐性”地将该权力作为领导和管理团队的基础和保障。 (二)奖赏权 所谓奖赏权,是指管理者对下属进行表扬、奖励、晋升、加薪、休假或提供其他机会(如外派培训)等的权力。奖赏权是从职位权派生出来的;发挥方式是外部推动;如果“奖赏”不能用的其所,同样会产生负作用,特别是不能滥用奖赏权。 (三)惩戒权 所谓惩戒权,是指管理者对下属进行斥责、降职、罚款甚至解雇等的权力。惩戒权依然是由职位权派生出来的;发挥方式也是外部推动;惩戒意味着对被惩戒者某项工作某种程度的否定,因此,作为管理者,更应该谨慎使用该项权力。一般来讲,最好是“丑话说在先”的防患于未然,而不是等问题发生后再采用惩戒措施“秋后算账”。 (四)参照权 所谓参照权,是指管理者从其他权力拥有者那里获得权力或提及更有权力的人的名字,亦即从他人处“借用”过来的权力。参照权来源于其他权力拥有者,依然是外部推动。在同级之间进行工作协调时,遇到阻力或对方不支持、不配合时,偶尔用用这种权力还可以,但不要经常用;另外,尽量不要在自己的下属面前使用这种权力;因为使用这种权力时,往往

领导干部如何增强非权力性影响力

领导干部如何增强非权力性影响力 在领导干部身上存在着两种影响力:一种是权力影响力,另一种是非权力影响力。权力影响力是由社会赋予个人的职务、地位、权利等构成的影响力。而非权力影响力是由领导者的品德、才识、情感、作风等非权力性因素所形成的影响力,也就是领导的个人人格魅力、人格影响力。它的核心是“威”。有“权”未必有“威”。非权力影响力能够辅助权力更有效地发挥作用。作为一名领导干部,不断增强自身非权力影响力,对于促进领导工作的开展十分重要。领导干部要增强非权力影响力,必须提高德的品位,以良好的品格修养感召人;必须增长知识才能,以很强的能力素质影响人;必须密切联系群众,以浓厚的亲和力感染人;必须塑造人格魅力,以高尚的人格感化群众,必须着力真抓实干,以扎实的工作作风感动群众。唯有如此,才能达到理想效果,将自己打造成一名拥有无穷魅力和影响力的领导者。 非权力性影响力是指在领导职权(权力性影响力)以外,由领导者的品德、才识、情感、作风等非权力性因素所形成的影响力,也就是领导的威信和威望。崇高的威信和威望哪里来?靠上级封不出来,靠权力压不出来,靠自己吹不出来,只有尽心竭力为民服务,才能逐步树立起来。 (一)加强党性修养,提高德的品位。领导者个人的品质是一种无言的号召,无声的命令,个人品质好,其影响力就会自然产生。首先,要树立“以民为本”的权力观。时刻铭记:在权力的所有观上,来自于人民、属于人民;在权力的目的观上,执政为民、服务人民;在权力的获得观上,服从人民的选择、组织的安排。正确对待职务上的升迁去留,当头不当霸、得意不意形。其次,要廉法自律作表率。一要“慎独”。拒腐防变贵在“慎”;尊礼面前慎微,不以恶小而为之;盛情面前慎软,不被盛情所难却;喜好面前慎馋,不让爱好被人当作鱼饵钓;隐贿面前慎独,不畏人知畏己知。二要警惕精神贿赂。精神贿赂已成为温柔的陷阱,要随时提防:高雅艺术,撞上你的腰;著书立说,不用你操劳;新闻捧场,抬你上九霄;娱乐消费,全投你的好;投怀送抱,迷你乐消遥。 (二)努力学习实践,增长知识才能。科学研究表明,在现代社会,一个领导者拥有的知识中,只有20%靠正规的学校教育获得,其余80%是靠工作实践和在职学习获得。这样可供选择的生存策略无疑首先是学习。一要重视学习。建设学习型社会、学习型政府、学习型政党、学习型单位,要求领导者必须首先成为学习型领导,把学习当成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二要善于学习。学习观念应更新,从单一的学校学习走向终身学习;学习方式应变革,从“学会”转向“会学”;学习手段应创新,学会利用现代信息和传播技术进行学习,把上网用网作为继读书、看报、听广播、看电视之后的第五个习惯。切实解决好“有地位没品位,有‘包装’没武装,有文凭没水平,有学历没能力,有思维没思想”的问题。三要提高领导能力。能力是知识和智慧的一种综合体现。领导干部应具备筹划和决断能力、组织指挥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灵活应变能力、改革创新能力。做到讲话不念稿子,报告不靠秘书,交流不打官腔,遇事能拿点子,救急不出乱子,处惊不变路子。

权力性、非权力性影响力在管理中作用(10月)

权力性、非权力性影响力在管理中作用 管理者如果总能吸引他人跟随自己,得到他人的信任、拥戴,就能影响其他员工,共同实现团体目标。 影响力可分为权力性影响力和非权力性影响力,权力性影响力是管理者通过正式合法手续被任命、赋予职位所获得的对员工的影响力,自古以来,下级服从上级,群众服从领导和社会生活惯例在人们头脑里积淀流传下来,使员工在观念上事先对管理者有一种自然服从感,任何人,一旦被赋予管理者的职位就自然获得这种影响力。 非权力性影响力与权力无关,靠管理者本人品质才学、个性修养和处世之道产生的对下属成员的影响力,它包括品质因素、知识因素、才能因素和感情因素影响力。品格因素影响力是一种个人本质性的影响力,它使下属产生敬爱感,这种影响力与管理者本人的道德、品行、人格、作风密切相关。下属对管理者的道德品质尤其看重,德高望重的管理者总是能成为下属成员的尊崇、拥戴的权威。知识因素影响力是一种科学性影响力,它可使员工产生依赖,知识广博、技术娴熟的管理者能根据客观规律办事,抓住问题的实质和关键,解决生产难关,完成任务,获得员工的信任。才能因素影响力是一种实践性影响力,它产生于管理者自身的才能,它使员工产生敬佩感。才能是在一定的知识水平的基础上,在实际的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各种能力的独特结合,它表现在管理者的组织业务活动方面的专长、造诣或领导组织达到目标的才干上。 总之,不论是权力性影响力还是非权力性影响力,都是管理者必

须具备的能力,作为一个管理者,要从大局着手,把握全局,做到尽善尽美,就必须不断地学习,不断地积累管理经验,从理论中求方法,在实践中求升华,使自己的管理能力得到不断的提高。 王杰 2009-10-29

谈谈领导者的非权力影响力

谈谈领导者的非权力影响力 领导及其活动是人类社会群体活动的一般现象,是一种特殊的职业形态。领导的引导和影响无论对组织或个人而言,都是至关重要的。在正确的决策和必要的组织保证下,领导在管理活动中就始终处于主导地位、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一、领导及领导影响力 什么是领导呢?马克思主义认为:领导是群众意志和利益的集中体现;是率领和引导群众前进的动力;是一种建立在民主基础上的权威;是路线、方针和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是人民的公仆和勤务员。就其本质,所谓领导,是指通过一定权威引导和影响他人或组织,去实现其预期目标的运动过程。这个定义表明:权力、影响力和指挥是构成完整的领导的基本因素,领导者必须拥有影响追随者的能力或力量。这些能力或力量包括由组织赋予领导对下属的影响,领导者的职位和权力,也包括领导者个人所具有的影响。领导者必须有部分追随者,领导的目的是通过影响部下达到组织的目的,就是说领导要顺利实现组织目标,依赖于领导者的影响力。 领导者的影响力是领导者在实施领导过程中,对被领导者的心理与行为产生影响的能力。影响力人皆 有之,但一般人与领导人的影响力强度有着本质的差别,前者无足轻重,但后者却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领导者的影响力是由权力性影响力与非权力性影响力组成的。 二、领导的权力影响力和非权力影响力 (一)领导者的权力影响力。领导者的权力影响力属于强制性影响力的一种,其特点是:对别人的影响力带有强迫性,不可抗拒性,并以外部压力的形式起作用。在权力性影响力的作用下,被影响者的心理与行为主要表现为被动、服从。因而,

这种领导影响力对人的心理和行为的激励作用是有限的。构成权力性影响力的主要成分为:传统因素、职位因素、资历因素。 1(传统因素。几千年来的社会生活,使人们对领导者形成了一种传统观念:领导者不同于普通人,比普通人强。这种观念逐步形成为某种形式的社会规范。于是,传统因素使人们产生了对领导者的服从感,这种由传统观念产生的影响力,普遍地存在于每个领导者担任领导职务之前。 2(职位因素。领导者在组织中的职务与地位会使被领导者产生一定的敬畏感,领导者的职位越高、权力越大,别人对他的敬畏感也越甚,他的影响力也会愈强。 3.资历因素。领导者的资格与经历也是产生影响力的因素。资历是一种历史产物,它反映了—个人的生活阅历与经验,资历因素会使被领导者产生一种敬重感。资历因素在一定条件下会影响领导的有效性。 (二)领导者的非权力影响力。非权力性影响力更多地属于自然性影响力,产生的基础要比权力性影响力广泛得多,这种影响力表面上并没有合法权力那种明显的约束力。但实际上它不仅确定具有影响力的性质,而且常常能发挥权力性影响力所不能发挥的约束作用。 非权力性影响力。没有正式的规范,也没有上级授予的形式,接受权力者不会在规定的制度上受到执权者的惩罚或奖赏。权力性影响力强调命令与服从,而非权力性影响力则强调顺从、信任与依赖。在现代管理科学中,非权力影响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对于领导者来说,其作用不亚于权力的作用,有时甚至会超越权力本身。 非权力影响力同权力影响力相比,具有鲜明的特点: 第一、非权力影响力是一种自然性影响力。非权力影响力靠的是发自下级内心的情感,以及由此激发的自愿拥戴或对抗的行为方式。因此非权力影响力对被领导者的心理和行为的影响非常深刻,对被领导者的

如何提高自己的影响力(非权力影响力)

学生干部如何提高自身的影响力 同学们好! 什么是影响力,我们可以简单的概括为:影响他人心理与行为、情绪的能力。影响力虽然它很难叫人看见,无法度量,但它却是可以让人感知的。影响力体现在个人方面即个人影响力,就是别人对于他本人的信任程度和跟随、服从程度,也可以说是他的威信和号召力。个人影响力分从来源角度可以分为权力性影响力与非权力性影响力,前者来自权力,实质是来自“恐惧”,后者来自个人魅力,实质是来自“信任”。 我们所说某个人很有威信,指的就是此人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让别人相信,他的言行和见解一贯都很有说服力,所以,即便是在别人在没有论证的情况下,也多半会相信他。通常所说的威信是比较通俗的理解,在领导心理学中对应词为:“非权力性影响力”。 为什么要提高“非权力影响力”?学生干部既是学生的头,又是教师的兵,既是学生工作的领导者,又是执行者,还是上下之间的协调者。要想完成学校、老师交给的工作任务,又要努力的为广大同学搞好服务和帮助,并想干出成效,提高非权力影响力至关重要。 如何提高呢?因为构成非权力性影响力的因素主要有:品格因素;才能因素;知识因素;情感因素和关系处理因素等方面。所以,提高“非权力影响力”的途径也应该从这几个方面努力 归纳一下,通俗的讲应该是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重自身的道德修养 荀子曾经说:“君子道德,默默而喻,未施而亲,不怒而威”。这句话的意思:君子有了极高的德行,虽沉默不言,人们也都明白;没有施舍,人们却亲近他;不用发怒,就很威严。良好的品德塑造和高深的道德修养有助于领导者实行有效管理,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完整的人格魅力使领导者显示出比权力更大的威力。 例如人民的好总理周恩来之所以威信比较高,和他道德水平有很大关系。他一生为党和国家的发展,为了人民的幸福,操劳一生,鞠躬尽瘁。周恩来逝世后,灵车经过天安门广场的时候,自发组织起来悼念周恩来的上百万群众聚集在道路两边,即著名的“十里长街送总理”;南非前总统曼德拉之所以有很大的影响力和他的道德水平也有很大关系,他从囚禁自己28年监狱中走出来后宣布:当我走出囚室迈向通往自由的大门时,我已经清楚,自己若不能把痛苦与怨恨留在身后,那么其实我仍在狱中。他号召黑人和白人和解,而不是复仇,他的一生致力于种族和解。曼德位的追悼大会,全世界91个国家的元首参加,全世界展开悼念活动,联合国降半旗。(小资料:Beyond的 创队成员黄家驹在1990年8月3日到6日从巴布亚新几内亚之行回来后,创作了一首《光辉岁月》,黄家驹以这首歌向黑人领袖曼德拉致敬,歌颂了曼德拉伟大而辉煌的一生,充分地表达了自己对种族歧视的厌恶与憎恨。曼德拉在听到这首歌曲之后,立即找人来翻译了歌 词内容,当他听完歌词中的含义之后,不禁潸然泪下。) 伟人依靠道德修养的魅力成就了辉煌的事业。作为学生干部如何做呢?要想使自己在工作中政令畅通,施政顺利,一要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富于奉献精神,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率先垂范,以身作则,为学生作出榜样。树立楷模,用榜样的力量感召人,用崇高的

《权利与影响力》读书体会

《权利与影响力》读书体会 作者最主要的三个观点是 1、本书强调随着企业组织日益复杂,数量快速增加,社会环境越来越复杂,对管理工作影响越来越大。社会环境复杂性主要表现在多样性和互依赖性上。这使得人们相互依赖又冲突。 2、复杂的社会环境对于管理者是机遇也是挑战。如果能够进行富有成效的高度负责的领导,这种环境可以产生高明的决策、创造性的解决方案和创新型的产品服务。当前管理工作由于组织的庞大,需要处理的关系原来越多而变得越来越复杂。想要做好领导工作不仅仅是要把事情做好,更重要的是处理好复杂的关系。基于尊重、佩服、需要、责任和友谊的良好工作关系是做好领导工作的重要权利资源。 3、作为领导人需要处理好三种关系:管辖范围之外的关系,在没有正式授权的情况下,消除抵触取得合作;下属关系,管理者对下属的依赖程度通常要远远大于对权利范围之外其他人员的依赖。要避免权利倒挂;上司关系,要管理上级,及时沟通,合理占用上级时间。关于本书的思考 1、改变思维方式,从做事的思路变为做事还要做人,要处理日益复杂的管理,经营自己的权利基础。对管辖范围之外的关系,如何合作,如何处理下属关系,如何处理,上级关系如何经营都要进行深入的有针对性的思考。 2、在职业生涯中要进行反思,过去的一年对于我所负责的工作和管理的人员有多少新的了解,能超过前年的进步吗?去年认识了多少新人,与多少人的关系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或改善?有没有疏远谁?去年又掌握了哪些新技能?去年我的工作业绩有哪些新亮点?能为个人简历增加哪些新内容?

3、权利不会从天而降,就算从天而降也未必能保持住它们,除非你重视。极端重视收入和晋升是短视行为,如果权力基础不牢靠,就不会长久。

微博意见领袖影响力与其构成要素间的关系

2013年3月河北学刊Mar.,2013第33卷第2期Hebei Academic Journal Vol.33No.2 微博意见领袖影响力与其构成要素间的关系 白贵,王秋菊 (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河北保定071002) [摘要]互联网技术的进步使社会话语权重新分布,微博意见领袖的形成是个人信息源、知识水平、社会地位、个人价值观、社会责任感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大多数网友利益、价值与诉求需要通过意见领袖的影响力实现。作为微博意见领袖,媒体人、公共知识分子、政府官员在强化议程设置的权力、凭借知识优势促进公共问题的解决、成为沟通政府与民众之间的桥梁等方面各具优势。微博意见领袖在公共舆论事件发生和发展的不同阶段发挥着不同的影响力。在微博影响力形成的过程中,粉丝数、转发评论数与微博影响力呈显著性正相关;而微博数和原创率两个指标与微博影响力成一般性正相关关系。 [关键词]微博;意见领袖;影响力;构成要素 [作者简介]白贵(1956—),男,河北省定州市人,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河北省传媒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新闻传播学研究。 王秋菊(1964—),女,河北省保定市人,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河北传媒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主要从事新闻传播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7071(2013)02-0171-04[收稿日期]2013-01-10 微博的兴起为当代人构建起一个更为广阔的公共话语空间,并对传播形态和社会生活产生了越来越深刻的影响。在这个公共话语空间中,微博意见领袖一方面可以加速舆情演变的良性进程,另一方面其偏颇的话语表达也会增加网络舆论引导的风险。因此,很有必要从营造良性网络舆论环境的角度探讨如何提升微博意见领袖影响力的问题。 一、微博意见领袖影响力源于其社会身份 微博意见领袖之所以能被冠以“领袖”二字,与这个群体的社会身份密切相关,因为社会身份是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权力结构的现实反映。提升微博意见领袖的影响力,实际上是将现实社会中的身份在网络中进一步放大和强化。因此,很有必要深入分析不同身份意见领袖的类型和特点。 1.媒体人型微博意见领袖,拥有强化议程设置的权力。微博的即时性、便捷性等特点,使其在新闻事件中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由此,微博也成为传统媒体寻找新闻源头、发现新闻线索、调取民意、提升自身影响力的重要方式之一。通过对微博数据进行分析可知,在意见领袖影响力排行榜中,媒体人微博意见领袖是主力军,他们通过微博能够快速发布新闻,成为许多博友了解身边环境最新变化的主要渠道。相关媒体的记者、编辑、主持人、评论员的微博,也在其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影响了微博中的议程设置。越来越多的媒体人通过微博寻找新闻线索、追踪事件进展、引导舆论方向、增进与读者的互动与交流。复旦大学2012年《中国微博意见领袖研究报告》显示,在排名前100位的微博意见领袖中,媒体人所占比例最高,达到1/3,他们供职于报纸、电视、广播等传统传媒和媒体网站、商业网站等新媒体,在强化议程设置方面各具优势,其微博平均评论数仅有172条,但平均关注量却高达784人[1]。传统媒体从业者在公共事件的发生和传播过程中往往能够掌握第一手资料,并将其在现实世界的影响力嵌入微博空间,借助微博节点扩散效应拓展个人的话语空间;新媒体从业者则通过掌控信息通道等资源进而掌握着议程设置的权力[2]。 2.公共知识分子型微博意见领袖,可以凭借知识优势促进公共问题的解决。公共知识分子作为“沉默的大多数的代言人”、“公共意识和公共利益的看门人”、“社会正义和世道良知的守护人”,是微博意见领袖中的重要成员,他们来自哲学、社会学、传播学、新闻学、信息学等不同领域,大多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关注国计民生及弱势群体的利益,以自身的知识和人格魅力吸引众多粉丝的关注,更善于传播自己的知识并利用自身专业优势对社会进言,从而推动公 171

领导管理技能-领导与管理之差异及非权力影响力的培养 精品

领导与管理之差异及非权力影响力的培养 内蒙古农业大学席锁柱① 内容提要:领导与管理是两种互不相同而又互为补充的行为体系,各有自己的功能和特点。领导是在领导者和追随者之间的有影响力的一种关系。领导意味着影响力,它产生于人群中,人们期望会发生重要的变化,并且这种变化反映了领导者和追随者的共同目标。管理是指负担对他人的工作进行计划、组织和控制,以期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管理者注重权力影响力,而领导者注重非权力影响力。管理者是被任命的,他们拥有合法的权力进行奖励和处罚,其影响力来自于他们所处的职位和组织所赋予的正式权力,领导者则可以是任命的,也可以是从一个群体中产生出来的,领导者可以不运用正式权力而以自身非权力影响力和魅力来影响他人的活动。 关键词:领导管理差异非权力影响力 领导与管理是两种互不相同而又互为补充的行为体系,各有自己的功能和特点。在日趋复杂、变化无常的社会环境中,两者都是取得成功的必备条件。 一、基本概念的理解 关于领导者与管理者的争论由来已久,一直以来在工作中二者常常被混淆。从远古时代开始,领导就一直是历史学家和哲学家们感 ①席锁柱:男,蒙古族,教授,硕士生导师,学科主任,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理事

兴趣的话题,但是直到20世纪,关于领导的科学研究才真正开始。迄今为止,学者已经给“领导”这个术语提出了三百五十多个定义,其中一位权威人士将领导定义为“地球上最容易观察到的但最不容易理解的现象”。给领导下个定义是一个复杂难解的问题,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本质就是复杂的。美国著名学者理查德.达夫特认为“领导是在领导者和追随者之间的有影响力的一种关系”②。领导意味着影响力,它产生于人群中,人们期望会发生重要的变化,并且这种变化反映了领导者和追随者的共同目标。影响力是指人们之间的这种关系不是消极被动的,这个定义还隐含着这种影响力是多方面的意思。领导就是促使人们成了一个共同的理想走到一起来的影响力,因此,领导就意味着人们之间为了更好的未来而改变的影响力。领导是与管理所包含的书面工作和制定计划不一样的活动。管理是指在组织中从事管理活动、担负管理职能,即负担对他人的工作进行计划、组织和控制,以期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管理者是被任命的,他们拥有合法的权力进行奖励和处罚,其影响力来自于他们所处的职位和组织所赋予的正式权力,领导者则可以是任命的,也可以是从一个群体中产生出来的,领导者可以不运用正式权力而以自身影响力和魅力来影响他人的活动。理想情况下,管理者应该同时就是领导者。 二、领导与管理的差异 领导和管理对组织绩效都十分重要。我们分别从组织绩效的几个方面分别进行比较。 ②理查德L.达夫特著杨斌译《领导学原理与实践》,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年5月出版,3

护士长如何增强自身非权力性因素的影响力

护士长如何增强自身非权力性因素的影响力 所谓影响力,是指一个人在与他人交往中,影响和改变他人心理行为的能力。作为医院中最基层的管理角色———护士长,她们的管理职位伴随着组织正式授予的相应职权,使她们对下属具有影响力,这种影响力是正式的,即权力性影响力。而非权力性影响力(也称为非正式影响力)是来自护士长本身的内在因素和现实行为所产生的,不是由外界赋予的,虽然,非权力性影响力没有正式规定,但它的作用远比权力性影响力持久而广泛。它是以内在感染的形式潜在地发挥作用,它能感化被影响者的心理与行为。它能制约权力性影响力。也就是说,作为护士长,如果她的非权力性较大,她的权力性影响力也会随之增强,因此,笔者认为,要提高护士长的影响力,做到有效管理,关键在于护士长要注意不断提高自己的非权力性影响力,提高这类影响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考虑。 1 自身的品格方面 一个人的品格主要包括道德品行、个性特征、工作作风等方面。护士长的品格渗透和体现在个人的一切言行中,具有优秀品格和人格能力的护士长,对下属会有较大的感召力和吸引力[1]。要做好一名护士长,首先要学会做人,“做人”就是要培养自己具备优秀品格。否则,不论权力多大,影响力都会降低,我们护理部也意识到这方面的重要性,在培养选拔护士长的过程中,最关键是注重人品。平时,经常利用护士长例会的时间,举例分析发生在身边、周围的事例,强调护士长的自身行为,要求护士长注重形象,注重工作作风,注重言语的交谈艺术,注重奉献精神。 2 能力方面 如果一个护士长具有很强的管理能力,则这个病区就会树立一种奋发拼搏的精神,气氛会非常和谐。 护士长的管理能力是需要精心培养和扶持的,作为护理部主任,在选拔护士长时,我们应特别关注对有管理意识的人才加以培养、提升,一旦走上护士长岗位后,要继续扶她一程,因为,管理是一门科学,对我们专业人员来说,都是一门新学问,光具有管理意识还不行,还要掌握管理的本质和方法。不然,再好的苗子进步也不会快。其次,我们要求护士长自学管理学知识,从理论上了解管理的概念,从而扩大管理思路,改变旧的观念,逐步摸索一套切合本单位实际的管理方法。另外,请护士长们交流、沟通管理经验,参观有特色的病区、医院,通过听、看有助于补充、纠正自己的管理薄弱点。 3 知识方面 知识就是力量,知识结构应是“T”型,即在纵向上要具备较精深的专业知识,在横向上应具备广博的相关科学知识。如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计算机应用等知识,尤其是信息社会的今天,要与下属沟通良好,发挥管理的有效度、精通业务技术,才能更好地行使管理职能,使护士们从内心服从你,为了让护士长能增进知识的积累,即使在繁忙的工作中也能随时充电,我们利用一季一次的业务技术信息交流会议制度来使护士长们及时了解到最新的各种业务和管理信息。同时,优先安排市级学分听课,要求护士长自学大专、本科,提高学历层次,并经常安排全院性护理业务学习,请护士长自己备课、授课,使护士长把知识的获取转变为主动的行为。 4 情感因素 目前的管理,政治思想教育,提倡的都是情感教育。美国俄亥俄大学提出的二维构面理论中提出:最佳的管理者应该是高任务高关心人。因为她能使被管理者在工作中取得高效和工作满足感。 作为一名护士长在科室内要调动各个护士的积极性,必须与护士有良好的感情基础,这个高任务高关心人的模式给我们在工作中指明了方向,实践证明,一个科室凝聚力强,病人满意

《从权力到影响力的非权力型领导力发展》

卓越领导者的领导学 ——从权力到影响力的非权力型领导力发展 课程背景: 变革加速时代,人人需要领导力。 但是,权力并非领导力的全部意义。 权力对一个人品质的考验是最彻底的;权威不是基于权力形成的,而是基于人们的认同和信任形成的;权力可以使一个人变得严谨、高尚、博大,也可以使一个人变得智昏、贪婪、卑劣。 非权力影响力不是一个新话题,但却是一个新课题;不是一个新内容,但却是一个新挑战;不是一个新要求,但却是一种新走向。不重视、不思考、不研究、不实践这个问题的人,很难登上成功领导的高地。我们周围处于领导位置的不少人一样,他很少或者根本不关心领导行为的实质,更谈不上思考研究对组织和人民赋予的权力的珍惜和维护,而是简单地把自身行为置于非理性的被动过程和循环往复,甚至在追求和形成一种绝对权威,结果往往适得其反,由此造成周边关系紧张,自身威信缺失。 当然,我们不能把原因归咎于哪一个人或哪一些人。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事物都有其内在的必然联系性,历史是现实的镜子,现实是历史的延续。 不可否认,当权力和开明、清正、勤勉结合在一起的时候,就可以巩固基业、政通人和、国泰民安;当权力和昏庸、贪婪、享乐结合在一起的时候,肯定是民心背离、内忧外患、国破家亡。 观念不会随着制度的变革而随即变革。制度的变革是急剧的、快速的、根本性的;而观念的变革则是缓慢的、迟延的、不确定性的。 权力是社会的核心,观念是权力的灵魂。权力运行的曲线,总是由观念的支点划定的。一个人究竟怎样看待和运用手中的权力,归根到底还是由他的权力观决定的。 如果不能认识到权力是职务的附属品,那么领导力必然失去影响力。 所谓非权力影响力,是由领导者个人的人格、品德、知识、能力、情感、行为等个体因素组成,是一种恒久的影响力,和权力影响力有质的区别。 一个人只要在社会某个组织中担任某个职位,就可以获得与这个职位相应的权力影响,而且这种影响会随着职位的变化而变化,随着职位的去失而消失。不要以为单靠权力影响力就可以推动工作、取得成功。 因为权力影响是一种强制性影响,这种影响的短暂性决定了权力本身的短命性。

试论现代领导者的影响力

试论现代领导者的影响力 摘要:现代领导者是在现代社会管理活动中履行一定领导职务的个人或集体,而其领导职能的发挥则多取决于其影响力。影响力包括权力性影响力和非权力性影响力,其中非权力性影响力对人的影响深远,是非强制性的,是领导影响力大小的关键。在某种意义上,非权力性影响力在整个领导影响力构成中占有主导地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现代领导学强调领导的本质是影响力,尤其是非权力性影响力,它在现代的管理活动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首先介绍领导及现代领导者的含义,其次概述现代领导者的影响力,并重点从非权力性影响力的构成和意义入手,进而探讨如何培养现代领导者的影响力。 关键词:领导者领导者影响力非权力性影响力 二十一世纪随着管理的人本化和民主化的发展,现代社会对于领导权力的发挥更加文明,更加合乎人性的要求。那种认为,只要手中有了权就可以指挥一切、驾驭一切的想法是错误的。世界各国的管理实践已经证明,领导权力的真正发挥靠的是威信和影响力。党的十六大从保证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大计出发,突出强调,要“加大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工作力度,着重帮助他们加强党性修养、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全面提高自身素质。”这个要求明确了当前广大领导者要想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征程中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切实增强自身工作的影响力。 一、领导及现代领导者的含义 (一)领导与领导者 领导是人类社会的重要活动,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起主导作用。领导在中国词义里,是从“领”和“导”的本意引申出来的,具有名词和动词的双重属性,对于“领导”一词的含义主要有以下几种看法:一是领导活动论。即领导就是在一定的社会组织或群体内,领导者为了实现预定目标,运用法定权力和自身影响力,采用一定的形式和方法,率领、引导、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其下属,为完成预定的总任务而展开的一系列活动。二是领导行为论或领导关系论。有人认为,领导就是领导者通过一定方式对被领导者施加影响并共同作用于客观对象以实现某种预定目标的行为。而有人则认为,领导就是社会当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特殊形式,即一定的人和集体通过一定的方式

护士长如何增强自身非权力性因素的影响力

3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在30~50岁之间。因种种原因,心情不好,在酗酒后,兴奋状态下口服甲胺磷150~300克,被家人发现后于30m i n 内送我院抢救。入院时患者身上散发出刺激性的酒味及蒜臭味。查:神志不清,呼之不应,面色潮红,气促,瞳孔散大,皮肤干燥。心率80~90分/次,两肺呼吸音粗,未闻及湿啰音;根据家人供述,患者系酒后口服甲胺磷。即予患者胃插管,清水洗胃,同时静脉注射阿托品1~2mg ,并静脉滴注10%葡萄糖500m l 加维生素C2.0、B 1100mg ,患者在上述处理过程中,迅速出现面色苍白,全身大汗。口腔和鼻腔大量分泌物,两肺满布湿啰音,同时伴肌颤和抽搐,心率50~60次/分。即给予足量反复应用阿托品和解磷定,使患者短时间内致阿托品化,反复彻底洗胃直至洗出液澄清无味后更换被污染的衣服清洗被污染的部位后,收住院。密切监护观察患者的神志、瞳孔、心率、血压、呼吸、皮肤是否干燥等。随时调整阿托品的用量并治疗并发症 和对症支持治疗,纠正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直至血胆碱酯酶恢复正常后康复出院。 2讨论 患者刚入院根据家人叙述及临床症状、体征初步诊断急性酒精中毒。但有机磷中毒症状未出现。是否口服有机磷尚未明确。此时予清水彻底洗胃,同时建立静脉通道。给予葡萄糖、维生素C 、B 解毒。并试推阿托品1~2mg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而患者在短暂的数分钟内迅速出现有机磷中毒症状的表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同时出现。病程进展异常快捷,患者往往已是重度中毒。此时必须根据临床抢救经验灵活运用阿托品及胆碱酯酶复能剂解磷定在短时间内快速达到阿托品化,达到阿托品化后,维持阿托品化状态48~72h 。在此过程中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瞳孔的大小。皮肤干燥或湿润、精神状态等。通过实验室检查,密切观察胆碱酯酶活力的变化。 护士长如何增强自身非权力性因素的影响力 黄亚娟,俞巧娣,陈建芬,邵明莉 (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 213003) !关键词护理管理;护士长!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C 管理科学向管理艺术的发展是现代管理的趋势。管理艺术是权力与非权力管理的统一,在权力的基础上充分发挥非权力因素影响力以大达到有效的管理。 权力性因素具有明显的强制力量,被领导者表现为被动和服从,不利于激发人的主观能动性,如使用不当还会对人的积极性起到桎梏作用。非权力性因素的影响力是自然影响力,潜移默化地起作用,使被领导者从心理上信服,从而产生服从和尊重,愿意追随。有道是: 未施而亲,不怒而 威这样有利于激发人的潜能。 护士长作为医院的基层管理者,科室护理工作的领导者和指挥者,如何运用管理艺术在权力 的基础上增强自身非权力因素影响力,在实际工作中体现人性化管理,除了具备一个管理者应具备的执行规章制度、检查质控能力、激励用人能力、统揽全局能力外还应培养自己良好的心理修养、语言的感染力和说服力等能力,以增强自身非权力因素对全科护士的影响力。 1外塑形象内强素养1.1对工作充满活力。护士长作为全科护士的带头人行为的楷模,应具有职业礼仪规范要求的外在形象同时还要对工作充满活力。表现出来的应是精力十足,没有什么事能难到自己,也没有什么困难能够阻止自己对工作的决策和规划。从而增强护士对自己的佩服心理,充分做好榜样的作用。 # 116#柳州医学2010年第23卷第3期

浅析权力与影响力

浅析权力与影响力 人管81001 陈源 100045104 人们总是容易把权力和权利搞混了,权力≠权利(power ≠right)。权力通俗的来说,就是达到某种目的的能力,多指个人之见或群体之见的关系特征;而权利是指在社会中产生,并以一定社会承认作为前提的,由其享有者自主享有的权能和利益。而他们的区别在于,权力来源于权利,权力是为维护权利产生的,权利的主体是不特定的(全体公民都享有公民权),而权力的主体是特定的(特定职位的人)。 首先,我们先来探讨一下“权利”在不同角度上的定义:①从意志角度定义:权力是特定主体将其意志强加于他人,使其感到一种压力继而服从的能力。②从技术角度看:权力是一个人能够要求另一个人去做某些事情的授权。③从不同主体之间关系的角度来定义:权力是一人或许多人使另一个人或其他许多人的行为改变的一种关系。④从能力的角度阐述权力的概念,认为权力是某些人对其他人产生预期效果的能力。⑤从权力的行使方式上阐述,认为权力具有强制性,权力的相对人如果不服从,权力人可以采取强制措施迫使其服从。 对于那些有抱负、希望担任领导工作的人来说,在事业周期的成长期面临的关键挑战就是建立权力基础。人们所需要的权力来源于多种形式,权力基础包括:信息、知识、良好的工作关系、处理人际关系的技能、明智的行动计划、资源网、优良的业绩等。有效的领导工作要求,首先必须认识到领导工作并不是指对某些人负责,而是要对一个复杂的人际关系系统负责。……因此,领导这样一个人际关系系统就要求不仅掌握每个人的情况,而且还要求掌握所有人之间的所有人际关系方面的情况。 作为一名管理者,每一名管理者都拥有六种权利:职位权、奖赏权、惩戒权、参照权、专家权、声誉权,下面则来探讨一下管理者的六种权利: (一)职位权 所谓职位权,是指单位或上级主管领导为管理者所任职的工作岗位赋予的职务权力。这些权力包括领导者对下属的任务分工、工作安排、指挥等。职位权是外界授予的,与管理者所任职的职位戚戚相关;其发挥方式是外部推动。作为管理者,一定要慎用该权力,在领导和管理团队的过程中,尽可能不要“显性”地拿出这一“令牌”来约束下属,而应该“隐性”地将该权力作为领导和管理团队的基础和保障。 (二)奖赏权 所谓奖赏权,是指管理者对下属进行表扬、奖励、晋升、加薪、休假或提供其他机会(如外派培训)等的权力。奖赏权是从职位权派生出来的;发挥方式是外部推动;如果“奖赏”不能用的其所,同样会产生负作用,特别是不能滥用奖赏权。 (三)惩戒权 所谓惩戒权,是指管理者对下属进行斥责、降职、罚款甚至解雇等的权力。惩戒权依然是由职位权派生出来的;发挥方式也是外部推动;惩戒意味着对被惩戒者某项工作某种程度的否定,因此,作为管理者,更应该谨慎使用该项权力。一般来讲,最好是“丑话说在先”的防患于未然,而不是等问题发生后再采用惩戒措施“秋后算账”。 (四)参照权 所谓参照权,是指管理者从其他权力拥有者那里获得权力或提及更有权力的人的名字,亦即从他人处“借用”过来的权力。参照权来源于其他权力拥有者,依然是外部推动。在同级之间进行工作协调时,遇到阻力或对方不支持、不配合时,偶尔用用这种权力还可以,但不要经常用;另外,尽量不要在自己的下属面前使用这种权力;因为使用这种权力时,往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