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皮层功能分区

大脑皮层功能分区
大脑皮层功能分区

大脑皮层功能分区

人类的大脑皮层两半球,在功能划分上,大体上是左半球管右半身,右半球管左半身。每一半球的纵面,在功能上也有层次之分,原则上是上层管下肢,中层管躯干,下层管头部。如此形成上下倒置,左右分叉的微妙构造。在每一半球上,有各自分区为数个神经中枢,每一中枢各有其固定的区域,分区专司形成大脑分化而又统一的复杂功能。在区域的分布上,两半球并不完全相同:其中布氏语言区与威氏语言区,只分布在左脑半球,其它各区则两半球都有。在神经传导的运作上,两半球相对的神经中枢,彼此配合,发生交叉作用:两半球的运动区对身体部位的管理,是左右交叉、上下倒置的;两半球的视觉区与两眼的关系是:左半球视觉区管理两眼视网膜的左半,右半球视觉区管理两眼视网膜的右半;两半球的听觉区共同分担管理两耳传入的听觉信息。

1. 皮质运动区

位于中央前回(4区),是支配对侧躯体随意运动的中枢。它主要接受来自对侧骨骼肌、肌腱和关节的本体感觉冲动,以感受身体的位置、姿势和运动感觉,并发出纤维,即锥体束控制对侧骨骼肌的随意运动。

2. 皮质运动前区

位于中央前回之前(6区),为锥体外系皮质区。它发出纤维至丘脑、基底神经节、红核、黑质等。与联合运动和姿势动作协调有关,也具有植物神经皮质中枢的部分功能。

3. 皮质眼球运动区

位于额叶的8枢和枕叶19区,为眼球运动同向凝视中枢,管理两眼球同时向对侧注视。

4. 皮质一般感觉区

位于中央后回(1、2、3区),接受身体对侧的痛、温、触和本体感觉冲动,并形成相应的感觉。顶上小叶(5、7)为精细触觉和实体觉的皮质区。

5. 额叶联合区

为额叶前部的9、10、11区,与智力和精神活动有密切关系。

6. 视觉皮质区

在枕叶的距状裂上、下唇与楔叶、舌回的相邻区(17区)。每一侧的上述区域皮质都接受来自两眼对侧视野的视觉冲动,并形成视觉。

7. 听觉皮区

位于颞横回中部(41、42区),每侧皮质均接受来自双耳的听觉冲动产生听觉。

8. 嗅觉皮质区

位于嗅区、钩回和海马回的前部(25、28、34)和35区的大部分)。每侧皮质均接受双侧嗅神经传入的冲动。

9. 内脏皮质区

该区定位不太集中,主要分布在扣带回前部、颞叶前部、眶回后部、岛叶、海马及海马钩回等区域。

10. 语言运用中枢

人类的语言及使用工具等特殊活动在一侧皮层上也有较集中的代表区(优势半球),也称为语言运用中枢。

完整版大脑结构与功能分区

大脑结构与功能分区 一、大脑又称端脑,脊椎动物脑的高级神经系统的主要部分,由左右两半球组成,是人类脑的最大部分,是控制运动、产生感觉及实现高级脑功能的高级神经中枢。脊椎动物的端脑在胚胎时是神经管头端薄壁的膨起部分,以后发展成大脑两半球,主要包括大脑皮层和基底核两部。大脑皮层是被覆在端脑表面的灰质、主要由神经元的胞体构成。皮层的深部由神经纤维形成的髓质或白质构成。髓质中又有灰质团块即基底核,纹状体是其中的主要部分。广义的大脑指小脑以上的全部脑结构,即端脑、间脑和部分中脑。 二、大脑的结构大脑皮质为中枢神经系统的最高级中枢,各皮质的功能复杂,不仅与躯体的各种感觉和运动有关,也与语言、文字等密切相关。根据大脑皮质的细胞成分、排列、构筑等特点,将皮质分为若干区。. 1、皮质运动区:位于中央前回(4区),是支配对侧躯体随意运动的中枢。它主要接受来自对侧骨骼肌、肌腱和关节的本体感觉冲动,以感受身体的位置、姿势和运动感觉,并发出纤维,即锥体束控制对侧骨骼肌的随意运动。返回皮质运动前区:位于中央前回之前(6区),为锥体外系

皮质区。它发出纤维至丘脑、基底神经节、红核、黑质等。与联合运动和姿势动作协调有关,也具有植物神经皮质中枢的部分功能。 2、皮质眼球运动区:位于额叶的8枢和枕叶19区,为眼球运动同向凝视中枢,管理两眼球同时向对侧注视。皮质一般感觉区:位于中央后回(1、2、3区),接受身体对侧的痛、温、触和本体感觉冲动,并形成相应的感觉。顶上小叶(5、7)为精细触觉和实体觉的皮质区。 3、额叶联合区:为额叶前部的9、10、11区,与智力和精神活动有密切关系。 4、视觉皮质区:在枕叶的距状裂上、下唇与楔叶、舌回的相邻区(17区)。每一侧的上述区域皮质都接受来自两眼对侧视野的视觉冲动,并形成视觉。 5、听觉皮区:位于颞横回中部(41、42区),又称Heschl氏回。每侧皮质均按来自双耳的听觉冲动产生听觉。 6、嗅觉皮质区:位于嗅区、钩回和海马回的前部(25、28、34)和35区的大部分)。每侧皮质均接受双侧嗅神经传入的冲动。 7、内脏皮质区:该区定位不太集中,主要分布在扣带回前部、颞叶前部、眶回后部、岛叶、海马及海马钩回等区域。 8、语言运用中枢:人类的语言及使用工具等特殊活动在一侧皮层上也有较集中的代表区(优势半球),也称为语言运用中枢。 它们分别是: 区)。Broca区,又称45、44①运动语言中枢:位于额下回后部(. ②听觉语言中枢:位于颞上回42、22区皮质,该区具有能够听到声音并将声音理解成语言的一系列过程的功能。③视觉语言中枢:位于顶下小叶的角回,即39区。该区具有理解看到的符号和文字意义的功能。 ④运用中枢:位于顶下小叶的缘上回,即40区。此区主管精细的协调功能。

大脑皮层几个主要的语言区及其语言功能

大脑皮层几个主要的语言区及其语言功能. (2009-11-29 18:28:54) 标签: 杂谈 在语言加工的中枢机制中有几个批层是语言的主要区域: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有左半球额叶的布洛卡区.颞上回的威尔泥克区和顶一枕叶的角回等.研究这些脑区病变或者损毁造成的语言功能异常,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明语言活动的大脑机制. (一)布络卡区. 19世纪60年代,法国医生布洛卡从身体右侧瘫痪,并且患有严重的失语证病人的尸体解剖中发现,病人左额叶部位的组织有严重的病变.根据这个情况他推测语言运动应该定位在第三额回后部.靠近大脑外侧裂处的一个小区.这个脑区就被命名为布洛卡区. 布落卡区病变引起的失语症通常称为运动性失语症或者表达性失语症.患有这种失语症的病人,阅读.理解和书写都不受影响.他知道自己想说什么,但是发音困难,说话缓慢而费力.由于病人的发音器官完整无损,功能正常,因此,语言运动功能的障碍是由布洛卡区(语言运动中枢)的损伤引起的.有人认为,布洛卡区能产生祥细而协调的发音程序,这种程序被送到相邻的运动皮层的颜面区,从而激活嘴.咽.舌.唇和其他与语言动作有关的肌肉.1983年鲁利亚发现,如果布洛卡区受到毁损,就会导致发音程序的破坏,进而产生语言发音的障碍. 在布洛啊区发生病变的情况下,有些病人不能使用代词.连词,不能处理动词的变化,不能使用复杂的句法结构,他们的话语是一种吞吞吐吐的.电报式的语言.布洛卡区损伤还可能出现词语反复现象,这种病理惰性说明了语言调节机制的破坏. 近年来的研究还发现,布洛卡区损伤的病人不仅产生语言运动障碍,而且语言的理解也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 (二)威尔尼克区

大脑皮层的主要运动区

大脑皮层的主要运动区 大脑皮层的基本些区域与躯体运动功能有比较密切的关系。 4区和6区是控制躯体运动的运动区。 运动区有下列的功能特征: 具有交叉的性质,即一侧皮层主要支配对侧躯体的肌肉。 头面部肌肉的支配多数是双侧性的, 的;然而面神经支配的下部面肌及舌下神经支配的舌肌却主要受对侧皮层控制。 侧内囊损伤后,产生所谓上运动神经元麻痹时, 面肌及舌肌发生麻痹。②具有精 细的功能定位, 功能代表区的大小与运动的精细复杂程度有关; 手与五指所占的区域几乎与整个下肢所占的区域大小相等。 ③从运动区的上下分布来看, 其 定位安排呈身体的倒影;下肢代表区在顶部(膝关节以下肌肉代表区在皮层内侧面) ,上肢 代表区在中间部,头而部肌肉代表区在底部(头面部代表区内部的安排仍为正立而不倒置) 从运动区的前后分布来看,躯干和肢体近端肌肉的代表区在前部( 6区),肢体远端肌肉的 代表区在后部(4区),手指、足趾、唇和舌的肌肉代表区在中央沟前缘。对正常人脑进行 局部血流测定时观察到, 足部运动时运动区足部代表区血流增加, 手指运动时手部代表区血 流增加。 8区可引致眼外肌的运动反应,刺激枕叶 18、 19区 此外,在猴与人的大脑皮层, 用电刺激法还 可以找到 4区之前,刺激该区可以引致肢体运 动和发声,反应一般为双侧性。 在大脑皮层运动区的垂直切面上, 可以见到该区细胞和前述的皮层感觉区类似, ,也呈 纵向柱状排列,组成大脑皮层的基本功能单位, 称为运动柱。一个运动柱可控制同一关节的 几块肌肉的活动,而一个肌肉可接受几个运动柱的控制。 右图是人大脑皮层躯体运动代表区功能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用电刺激皮层运动区某一区域,可观察到大脑皮层对躯体运动的调节作用. 那 么接受刺激的是反射弧中的 ⑵图中显示面积大的躯干,在皮层代表区的面积很小,如手与五指在皮层代表 区的面积几乎与整个下肢在皮层代表区的面积相等.说明运动越 ____________ 的器官,其皮层代表区的面积越大。 ⑶从图中可知,除头面部外.皮层代表区的位置与躯体各部分是 ____________ 系。 2008-11-13 09:38 [S 【大中小】【我要纠错】 在灵长类动物,中央前区的 ①对躯体运动的调节支配 蛤这种交叉性质不是绝对的,例如 像咀嚼运动、喉运动及脸上运动的肌肉的支配是双侧性 因此,在一 头面部多数肌肉并不完全麻痹, 但对侧下部 即一定部位皮层的刺激引起一定肌肉的收缩。 运动愈精细而复杂的肌肉, 其代表区也愈大, ③从运动区的上下分布来看, 下肢代表区在顶部 (膝关节以下肌肉代表区在皮层内侧面) 在动物实验中还观察到,电刺激 也可获得较为微弱的眼外肌运动反应。 运动辅助区。该区在皮层内侧面(两半球纵裂的侧

大脑皮层的主要运动区

大脑皮层的主要运动区 2008-11-13 09:38 【大中小】【我要纠错】 大脑皮层的基本些区域与躯体运动功能有比较密切的关系。在灵长类动物,中央前区的4区和6区是控制躯体运动的运动区。运动区有下列的功能特征:①对躯体运动的调节支配具有交叉的性质,即一侧皮层主要支配对侧躯体的肌肉。蛤这种交叉性质不是绝对的,例如头面部肌肉的支配多数是双侧性的,像咀嚼运动、喉运动及脸上运动的肌肉的支配是双侧性的;然而面神经支配的下部面肌及舌下神经支配的舌肌却主要受对侧皮层控制。因此,在一侧内囊损伤后,产生所谓上运动神经元麻痹时,头面部多数肌肉并不完全麻痹,但对侧下部面肌及舌肌发生麻痹。②具有精细的功能定位,即一定部位皮层的刺激引起一定肌肉的收缩。功能代表区的大小与运动的精细复杂程度有关;运动愈精细而复杂的肌肉,其代表区也愈大,手与五指所占的区域几乎与整个下肢所占的区域大小相等。③从运动区的上下分布来看,其定位安排呈身体的倒影;下肢代表区在顶部(膝关节以下肌肉代表区在皮层内侧面),上肢代表区在中间部,头而部肌肉代表区在底部(头面部代表区内部的安排仍为正立而不倒置)。从运动区的前后分布来看,躯干和肢体近端肌肉的代表区在前部(6区),肢体远端肌肉的代表区在后部(4区),手指、足趾、唇和舌的肌肉代表区在中央沟前缘。对正常人脑进行局部血流测定时观察到,足部运动时运动区足部代表区血流增加,手指运动时手部代表区血 流增加。 在动物实验中还观察到,电刺激8区可引致眼外肌的运动反应,刺激枕叶18、19区也可获得较为微弱的眼外肌运动反应。此外,在猴与人的大脑皮层,用电刺激法还可以找到运动辅助区。该区在皮层内侧面(两半球纵裂的侧壁)4区之前,刺激该区可以引致肢体运 动和发声,反应一般为双侧性。 在大脑皮层运动区的垂直切面上,可以见到该区细胞和前述的皮层感觉区类似,,也呈纵向柱状排列,组成大脑皮层的基本功能单位,称为运动柱。一个运动柱可控制同一关节的几块肌肉的活动,而一个肌肉可接受几个运动柱的控制。 右图是人大脑皮层躯体运动代表区功能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l)用电刺激皮层运动区某一区域,可观察到大脑皮层对躯体运动的调节作用.那么接受刺激的是反射弧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显示面积大的躯干,在皮层代表区的面积很小,如手与五指在皮层代表区的面积几乎与整个下肢在皮层代表区的面积相等.说明运动越_____________的器官,其皮层代表区的面积越大。 (3)从图中可知,除头面部外.皮层代表区的位置与躯体各部分是_________关系。(4)若刺激兔右侧大脑皮层的____________,可见其左侧肢体运动.说明此区域对肢体运动的调节具有_________支配的特征。 本网页仅含此试题的一部分内容,若要查阅此试题的答案和解析请点查阅试题链接。

大脑的解剖结构和功能——布鲁德曼分区

大脑的解剖结构和功能——布罗德曼分区系统 布罗德曼分区是一个根据细胞结构将大脑皮层划分为一系列解剖区域的系统。神经解剖学中所谓细胞结构(Cytoarchitecture),是指在染色的脑组织中观察到的神经元的组织方式。布罗德曼分区1909年由德国神经科医生科比尼安·布洛德曼(Korbinian Brodmann)提出。根据皮质细胞的类型及纤维的疏密把大脑皮质分为52个区,并用数字给予表示。Brodmann Area 1, BA1 Brodmann Area 2, BA2 Brodmann Area 3, BA3 位置:位于中央后回(postcentral gyrus)和前顶叶区。 功能:分别为体感皮层内侧、末尾和前端区,BA1、BA2、BA3共同组成体感皮层; 具备基本体感功能(first somatic sensory area)接受对侧肢体的感觉传入。Brodmann Area 4, BA4 位置:位于中央前回(precentral gyrus),中央沟(central sulcus)的内侧面 功能:初级运动皮层(first somatic motor area),包含“运动小人”(motor homunculus )。 控制行为运动,与BA6 (前)和BA3 、BA2 、BA1、(后)相连,同时与丘脑腹外侧核相连。 体感小人(Somatosensory Homunculus) 传入体感信息较多的身体区域获得的皮层代表区域较大。比如手部在初级体感皮层中的代表区域比背部的大。体感皮质定位可用“体感小人”(Somatosensory homunculus)来表示。Brodmann Area 5, BA5 位置:位于顶叶前梨状皮质区(梨状皮质piriform cortex为下边缘皮质的组成部分)。 功能:与BA7形成体感联合皮层。 Brodmann Area 7, BA7 位置:位于顶叶皮质顶部,体感皮层后方,视觉皮层(visual area)上方。 功能:将视觉和运动信息联合起来;与BA5形成体感联合皮层;视觉-运动协调功能。 Sensory Areas---------Somatosensory Association Area 位置:位于初级躯体感觉皮层后方(BA5、BA7) 功能:整合各种感觉传入触压觉、其它感觉;利用以往储存的感觉体验。 Brodmann Area 6, BA6

各脑区划分及功能

大脑脑区划分及功能说明 概述 人类得大脑就是所有器官中最复杂得一部份,并且就是所有神经系统得中枢;虽然它瞧起来就是一整块得样子,但就是通过神经系统专家,可了解它得各个功能。人类得大脑可以区分为三个部份:脑核(Central Core)、脑缘系统(Limbic System)、大脑皮质(CerebralCortex). 脑核部份就是掌管人类日常基本生活得处理,包括呼吸、心跳、觉醒、运动、睡眠、平衡、早期感觉系统等。而脑缘系统就是负责行动、情绪、记忆处理等功能,另外,它还负责体温、血压、血糖、以及其它居家活动等。大脑皮质则负责人脑较高级得认知与情绪功能,它区分为两个主要大块-———左大脑与右大脑,各大块均包含四个部份-——-额叶脑(Frontal Lobe)、顶叶脑(ParietalLobe)、枕叶脑(Occipital Lobe)、颞叶脑(Temporal Lobe)。 大脑位于脑干前方,背侧以大脑纵裂分成左、右大脑半球。大脑半球表面覆盖一层灰质,称大脑皮质,其表面凹凸不平形成脑沟(凹陷)、脑回(凸起).皮质深层为白质、由各种神经纤维构成、每侧半球内各一个内腔,即侧脑室、大脑皮质就是神经系统调节躯体运动得最高中枢,同时会它对内脏活动也有调节作用

额叶frontal lobe 额叶:就是大脑发育中最高级得部分,它包括初级运动区、前运动区与前额叶。位于中央沟以前。作用:额叶在有组织、有方向得活动中,有使活动服从于坚定意图与动机得作用. 额叶位于大脑得前部,有四个主要得脑回,即中央前回、额上回、额中回及额下回。额叶病损时主要引起随意运动、言语、颅神经、植物神经功能及精神活动等方面得障碍。 在中央沟与中央前沟之间为中央前回。在其前方有额上沟与额下沟,被两沟相间得就是额上回、额中回与额下回。额下回得后部有外侧裂得升支与水平分支分为眶部、三角部与盖部.额叶前端为额极.额叶底面有眶沟界出得直回与眶回,其最内方得深沟为嗅束沟,容纳嗅束与嗅球.嗅束向后分为内侧与外侧嗅纹,其分叉界出得三角区称为嗅三角,也称为前穿质,前部脑底动脉环得许多穿支血管由此入脑。在额叶得内侧面,中央前、后回延续得部分,称为旁中央小叶。负责思维、演算,与个体得需求与情感相关。 前额叶与丘脑背内侧核共同构成觉察系统,就是精神活动得最主要场所。额叶得功能就是交换产出样本,通过联结路径点亮丘觉产出意识。前额叶与丘脑背内侧核通过联络纤维建立联结路径,样本就就是通过联结路径点亮丘觉得。 病症:癫痫 顶叶ParietalLobe 位于中央沟之后,顶枕裂于枕前切迹连线之前.在中央沟与中央后沟之间为中央后回。横

Brodmann分区系统 - 人类大脑皮层的

Brodmann分区系统- 人类大脑皮层的 Brodmann分区 1,2和3区:体感皮层(习惯上常称为“3,1和2区”) 4区- 初级运动皮层 5区- 体感联合皮层 6区- 前运动皮层 7区- 体感联合皮层 8区- 包括额页眼动区(Frontal eye field) 9区- 后外侧前额叶皮层 10区- 额极区(上额回和中额回最前侧的部分) 11区- 额眶区(眶回,直回和上额回前侧的一部分)12区- 额眶区(上额回和下前回之间的区域) 13区- 岛皮层 17区- 初级视皮层 18区- 视觉联合皮层 19区- 视觉联合皮层 20区- 下颞回 21区- 中颞回 22区- 上颞回,其前侧部分属于韦尼克区 23区- 下后扣带皮层 24区- 下前扣带皮层 25区- 膝下皮层 26区- 压外区(Ectosplenial area) 28区- 后内嗅皮层 29区- 压后扣带皮层 30区- 扣带皮层的一部分 31区- 上后扣带皮层 32区- 上前扣带皮层 34区- 前扣带皮层,位于海马旁回 35区- 旁嗅皮层,位于海马旁回 36区- 海马旁皮层 37区- 梭状回 38区- 颞极区 39区- 角回,韦尼克区的一部分 40区- 缘上回,韦尼克区的一部分 41,42区- 初级听皮层和听觉联合皮层 43区- 中央下区(Subcentral area) 44区- 三角部,布洛卡区的一部分 45区- 岛盖部,布洛卡区的一部分 46区- 上外额叶皮层 47区- 下额页皮层

48区- 下脚后区,颞叶内侧的一小部分 49区- 岛旁区,位于颞叶和岛叶的交界处。 人类的大脑皮层两半球,在功能划分上,大体上是左半球管右半身,右半球管左半身。每一半球的纵面,在功能上也有层次之分,原则上是上层管下肢,中层管躯干,下层管头部。如此形成上下倒置,左右分叉的微妙构造。在每一半球上,有各自分区为数个神经中枢,每一中枢各有其固定的区域,分区专司形成大脑分化而又统一的复杂功能。在区域的分布上,两半球并不完全相同:其中布氏语言区与威氏语言区,只分布在左脑半球,其它各区则两半球都有。在神经传导的运作上,两半球相对的神经中枢,彼此配合,发生交叉作用:两半球的运动区对身体部位的管理,是左右交叉、上下倒置的;两半球的视觉区与两眼的关系是:左半球视觉区管理两眼视网膜的左半,右半球视觉区管理两眼视网膜的右半;两半球的听觉区共同分担管理两耳传入的听觉信息。 1. 皮质运动区 位于中央前回(4区),是支配对侧躯体随意运动的中枢。它主要接受来自对侧骨骼肌、肌腱和关节的本体感觉冲动,以感受身体的位置、姿势和运动感觉,并发出纤维,即锥体束控制对侧骨骼肌的随意运动。 2. 皮质运动前区 位于中央前回之前(6区),为锥体外系皮质区。它发出纤维至丘脑、基底神经节、红核、黑质等。与联合运动和姿势动作协调有关,也具有植物神经 皮质中枢的部分功能。 3. 皮质眼球运动区 位于额叶的8枢和枕叶19区,为眼球运动同向凝视中枢,管理两眼球同 时向对侧注视。 4. 皮质一般感觉区 位于中央后回(1、2、3区),接受身体对侧的痛、温、触和本体感觉冲动,并形成相应的感觉。顶上小叶(5、7)为精细触觉和实体觉的皮质区。 5. 额叶联合区 为额叶前部的9、10、11区,与智力和精神活动有密切关系。 6. 视觉皮质区 在枕叶的距状裂上、下唇与楔叶、舌回的相邻区(17区)。每一侧的上述区域皮质都接受来自两眼对侧视野的视觉冲动,并形成视觉。 7. 听觉皮区 位于颞横回中部(41、42区),每侧皮质均接受来自双耳的听觉冲动产生 听觉。 8. 嗅觉皮质区 位于嗅区、钩回和海马回的前部(25、28、34)和35区的大部分)。每 侧皮质均接受双侧嗅神经传入的冲动。 9. 内脏皮质区 该区定位不太集中,主要分布在扣带回前部、颞叶前部、眶回后部、岛叶、 海马及海马钩回等区域。

大脑皮层运动区功能定位和去大脑僵直

实验5 大脑皮层运动区功能定位和去大脑僵直 【目的】了解大脑皮层不同部位对骨骼肌运动的调节作用,观察去大脑僵直,了解脑干在调节肌紧张中的作用。 【原理】用电刺激家兔大脑皮层不同部位的方法观察皮层运动区不同部位,对特定骨骼肌或肌群能引起的收缩的效应。在动物中脑的上、下丘之间横断脑干,则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伸肌的紧张作用减弱,而易化作用就相对加强。动物表现为四肢僵直,头尾角弓反张的去大脑僵直现象。 【对象】兔等哺乳类 【器材与药品】手术器械一套、颅骨钻、咬骨钳、电子刺激器、银丝电极、兔解剖台、脱脂棉、纱布、骨腊、0.9%生理盐水、20%氨基甲酸已酯溶液、烧杯。【内容】 1.麻醉,兔称重,用20%氨基甲酸已酯溶液以5ml·kg-1,从兔耳缘静脉注入。待麻醉后,让兔俯卧并固定于解剖台上。 2.剪掉颅顶上的毛,沿头部正中线,由两眉间至头后部切开皮肤。用刀柄紧贴头骨剥离颞肌,把头皮和肌肉翻至颧弓下,暴露额骨和顶骨。 3.用颅骨钻在顶骨一侧钻孔开颅,并用咬骨钳逐渐将孔扩大,尽量暴露大脑半球的后部。若有出血,可用纱布吸去血液后迅速用骨腊涂抹止血。在接近头骨中线和枕骨时,注意不要伤及矢状窦,以免大出血。 4.将一侧头骨打开后,用薄而钝的刀柄伸入失状窦与头骨内壁之间,将失状窦与头骨内壁附着处小心分离;待分开后,再用咬骨钳向侧头骨扩大开口,充分暴露大脑。 5.用针在矢状窦的前、后各穿一条线并结扎;提起脑膜用眼科剪作十字型切开,将脑膜向四周翻开,暴露脑组织。 6.在裸露的大脑皮层处,用浸有生理盐水的温热纱布覆盖或滴几滴石蜡油,以防止干燥。松解兔的头部和四肢。 7.用适宜强度的连续脉冲电刺激大脑皮层的不同部位,观察肌肉运动反应,并要作详细记录。刺激参数:波宽0.1~0.2ms、电位10~20v、频率20~100Hz、

大脑皮层功能分区

大脑皮层功能分区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大脑皮层功能分区 人类的大脑皮层两半球,在功能划分上,大体上是左半球管右半身,右半球管左半身。每一半球的纵面,在功能上也有层次之分,原则上是上层管下肢,中层管躯干,下层管头部。如此形成上下倒置,左右分叉的微妙构造。在每一半球上,有各自分区为数个神经中枢,每一中枢各有其固定的区域,分区专司形成大脑分化而又统一的复杂功能。在区域的分布上,两半球并不完全相同:其中布氏语言区与威氏语言区,只分布在左脑半球,其它各区则两半球都有。在神经传导的运作上,两半球相对的神经中枢,彼此配合,发生交叉作用:两半球的运动区对身体部位的管理,是左右交叉、上下倒置的;两半球的视觉区与两眼的关系是:左半球视觉区管理两眼视网膜的左半,右半球视觉区管理两眼视网膜的右半;两半球的听觉区共同分担管理两耳传入的听觉信息。 1.皮质运动区 位于中央前回(4区),是支配对侧躯体随意运动的中枢。它主要接受来自对侧骨骼肌、肌腱和关节的本体感觉冲动,以感受身体的位置、姿势和运动感觉,并发出纤维,即锥体束控制对侧骨骼肌的随意运动。 2.皮质运动前区 位于中央前回之前(6区),为锥体外系皮质区。它发出纤维至丘脑、基底神经节、红核、黑质等。与联合运动和姿势动作协调有关,也具有植物神经皮质中枢的部分功能。 3.皮质眼球运动区 位于额叶的8枢和枕叶19区,为眼球运动同向凝视中枢,管理两眼球同时向对侧注视。 4.皮质一般感觉区 位于中央后回(1、2、3区),接受身体对侧的痛、温、触和本体感觉冲动,并形成相应的感觉。顶上小叶(5、7)为精细触觉和实体觉的皮质区。 5.额叶联合区 为额叶前部的9、10、11区,与智力和精神活动有密切关系。 6.视觉皮质区 在枕叶的距状裂上、下唇与楔叶、舌回的相邻区(17区)。每一侧的上述区域皮质都接受来自两眼对侧视野的视觉冲动,并形成视觉。 7.听觉皮区 位于颞横回中部(41、42区),每侧皮质均接受来自双耳的听觉冲动产生听觉。 8.嗅觉皮质区 位于嗅区、钩回和海马回的前部(25、28、34)和35区的大部分)。每侧皮质均接受双侧嗅神经传入的冲动。 9.内脏皮质区 该区定位不太集中,主要分布在扣带回前部、颞叶前部、眶回后部、岛叶、海马及海马钩回等区域。 10.语言运用中枢 人类的语言及使用工具等特殊活动在一侧皮层上也有较集中的代表区(优势半球),也称为语言运用中枢。

大脑功能分区部分

1/2/3区:主要的躯体感觉投射皮层,负责躯体感觉知觉,中央后回 4区:主要的运动皮层,位于中央前回,运动激活的主要来源 5区:上顶叶和楔前叶部分,次级躯体感觉皮层,涉及视空加工 6区:额外运动区(SMA),主要功能运动学习和计划以及手的运动激活(Exner’s区),背外侧额叶皮层的部分,背外侧额叶皮层涉及工作记忆【10、11】 7区:包括上顶叶后部和楔前叶中部,涉及计算和数学(优势半球),视空加工(尤其在非优势半球)以及情景记忆检索 8区:中部pre-SMA(运动学习);后部,前运动皮层(运动计划)以及额叶视区(自主眼动),也是背外侧额叶皮层的部分,DLFC。 9区:背外侧额叶皮层的部分,工作记忆以及较高级认知加工(如问题解决)中发挥作用。 和BA10,BA11,BA46一起构成前额叶皮层(与人格有关),涉及记忆和认知任务。10区:和BA9,BA11一起负责中央决策和执行。 11区:前额叶皮层部分,包括直回gyrus rectus和眶回orbital gyri。嗅觉和社会行为。12区—16区 17区:主要的视觉皮层,包括距状裂calcarine fissure和枕极。视网膜组织,视知觉。18区:次级视觉皮层(颜色和运动知觉)。 19区:次级视觉皮层的一部分,梭状回的一部分,客体和面部识别(梭状回fusiform面部区FFA) 20区:位于颞下回,主要涉及视觉关联加工(颜色和表情的情感意义)。 21区:颞中回,听觉组织皮层的一部分,涉及较高级听觉加工以及语言接收(优势半球)。 后部属于视觉组织皮层,包括FFA 22区:颞上回,听觉组织皮层,在优势半球和BA21和BA42一起组成威尔尼克区(言语接收)。语义记忆是颞上回后部的一种功能。 23区:边缘皮层的部分,与熟脸和情感加工有关

大脑功能分区理论

大脑功能分区理论 人类的脑和一般动物的脑有本质的不同。人类的脑不仅是肢体运动和身体各系统生理活动的控制中枢,更是思维和语言的器官,正是后者使人类脱离了动物界。反映在脑的结构上,人类的脑和一般动物的脑也存在巨大的差异。 人类的大脑由大脑纵裂分成左、右两个大脑半球,两半球经胼胝体,即连接两半球的横向神经纤维相连。大脑的奇妙之处在于两半球分工不同。美国斯佩里教授通过割裂脑实验,证实了大脑不对称性的“左右脑分工理论”,并因此荣获1981年度的诺贝尔医学生理学奖。 按照这一理论,人的左脑支配右半身的神经和器官,是理解语言的中枢,主要完成语言、分析、逻辑、代数的思考、认识和行为。也就是说,左脑进行的是有条不紊的条理化思维,即逻辑思维。与此不同,右脑支配左半身的神经和器官,是一个没有语言中枢的哑脑。但右脑具有接受音乐的中枢,负责可视的、综合的、几何的、绘画的思考行为。观赏绘画、欣赏音乐、凭直觉观察事物、纵览全局这都是右脑的功能。

左右脑的分工,使左脑抽象思维的功能较发达,而右脑形象思维功能较发达,右脑在大脑思维中起着独特的作用。 返回本页目录 右脑的情报容量比左脑大百万倍 根据最新的研究结果发现,脑中所储存的信息量绝大部分是存在右脑中,并在右脑中正确的加以记忆。人的记忆大多数是以形象的形式记录下来的,就像录相带一样,对某些事物的形象在右脑中留下痕迹。由于左右脑分工不同,右脑的情报容量比左脑大百万倍。 形象的说,右脑如同一个书架,书架上放着许多本录相带,并由左脑给这些录相带一一贴上不同的标签。回忆即是根据标签从众多的录相带中找到自己所需的内容并同时连同前后相关内容一起回忆。思考的过程是左脑一边观察提取右脑所描绘的图像,一边将其符号化、语言化。也就是说,右脑储存的形象的信息经左脑进行逻辑处理,变成语言的、数字的信息。 作为被记忆的材料,文字是由语言中枢所管理的,记忆在左脑中。但是,左脑中所能存储的文字情报的总量是非常有限的,而右脑存储的形象资料是左脑的百万倍。我们处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一个人今天掌握的知识是古代人的几千倍几万倍。因此如何在如此庞大的信息库中有效的将搜集的信息储存是人的潜能开发的关键,而这正是右脑的功能。当然,必须同时运用左脑的处理信息的功能,在左右脑中将记忆相互结合、加工,才能把个人的思维以创意的形式反映出来。 返回本页目录

大脑结构与功能分区

大脑结构与功能分区 一、大脑 又称端脑,脊椎动物脑的高级神经系统的主要部分,由左右两半球组成,是人类脑的最大部分,是控制运动、产生感觉及实现高级脑功能的高级神经中枢。脊椎动物的端脑在胚胎时是神经管头端薄壁的膨起部分,以后发展成大脑两半球,主要包括大脑皮层和基底核两部。大脑皮层是被覆在端脑表面的灰质、主要由神经元的胞体构成。皮层的深部由神经纤维形成的髓质或白质构成。髓质中又有灰质团块即基底核,纹状体是其中的主要部分。广义的大脑指小脑以上的全部脑结构,即端脑、间脑和部分中脑。 二、大脑的结构 大脑皮质为中枢神经系统的最高级中枢,各皮质的功能复杂,不仅与躯体的各种感觉和运动有关,也与语言、文字等密切相关。根据大脑皮质的细胞成分、排列、构筑等特点,将皮质分为若干区。

1、皮质运动区:位于中央前回(4区),是支配对侧躯体随意运动的中枢。它主要接受来自对侧骨骼肌、肌腱和关节的本体感觉冲动,以感受身体的位置、姿势和运动感觉,并发出纤维,即锥体束控制对侧骨骼肌的随意运动。返回皮质运动前区:位于中央前回之前(6区),为锥体外系皮质区。它发出纤维至丘脑、基底神经节、红核、黑质等。与联合运动和姿势动作协调有关,也具有植物神经皮质中枢的部分功能。 2、皮质眼球运动区:位于额叶的8枢和枕叶19区,为眼球运动同向凝视中枢,管理两眼球同时向对侧注视。皮质一般感觉区:位于中央后回(1、2、3区),接受身体对侧的痛、温、触和本体感觉冲动,并形成相应的感觉。顶上小叶(5、7)为精细触觉和实体觉的皮质区。 3、额叶联合区:为额叶前部的9、10、11区,与智力和精神活动有密切关系。 4、视觉皮质区:在枕叶的距状裂上、下唇与楔叶、舌回的相邻区(17区)。每一侧的上述区域皮质都接受来自两眼对侧视野的视觉冲动,并形成视觉。 5、听觉皮区:位于颞横回中部(41、42区),又称Heschl氏回。每侧皮质均按来自双耳的听觉冲动产生听觉。 6、嗅觉皮质区:位于嗅区、钩回和海马回的前部(25、28、34)和35区的大部分)。每侧皮质均接受双侧嗅神经传入的冲动。 7、内脏皮质区:该区定位不太集中,主要分布在扣带回前部、颞叶前部、眶回后部、岛叶、海马及海马钩回等区域。 8、语言运用中枢:人类的语言及使用工具等特殊活动在一侧皮层上也有较集中的代表区(优势半球),也称为语言运用中枢。 它们分别是: ①运动语言中枢:位于额下回后部(44、45区,又称Broca区)。

大脑功能分区部分

大脑功能分区部分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

1/2/3区:主要的躯体感觉投射皮层,负责躯体感觉知觉,中央后回 4区:主要的运动皮层,位于中央前回,运动激活的主要来源 5区:上顶叶和楔前叶部分,次级躯体感觉皮层,涉及视空加工 6区:额外运动区(SMA),主要功能运动学习和计划以及手的运动激活(Exner’s 区),背外侧额叶皮层的部分,背外侧额叶皮层涉及工作记忆【10、11】 7区:包括上顶叶后部和楔前叶中部,涉及计算和数学(优势半球),视空加工(尤其在非优势半球)以及情景记忆检索 8区:中部pre-SMA(运动学习);后部,前运动皮层(运动计划)以及额叶视区(自主眼动),也是背外侧额叶皮层的部分,DLFC。 9区:背外侧额叶皮层的部分,工作记忆以及较高级认知加工(如问题解决)中发挥作用。和BA10,BA11,BA46一起构成前额叶皮层(与人格有关),涉及记忆和认知任务。 10区:和BA9,BA11一起负责中央决策和执行。 11区:前额叶皮层部分,包括直回gyrus rectus和眶回orbital gyri。嗅觉和社会行为。 12区—16区 17区:主要的视觉皮层,包括距状裂calcarine fissure和枕极。视网膜组织,视知觉。 18区:次级视觉皮层(颜色和运动知觉)。 19区:次级视觉皮层的一部分,梭状回的一部分,客体和面部识别(梭状回fusiform 面部区FFA) 20区:位于颞下回,主要涉及视觉关联加工(颜色和表情的情感意义)。 21区:颞中回,听觉组织皮层的一部分,涉及较高级听觉加工以及语言接收(优势半球)。后部属于视觉组织皮层,包括FFA 22区:颞上回,听觉组织皮层,在优势半球和BA21和BA42一起组成威尔尼克区(言语接收)。语义记忆是颞上回后部的一种功能。 23区:边缘皮层的部分,与熟脸和情感加工有关 24区:边缘叶的另一部分,涉及躯体感觉的情感评价(痛) 25区:嗅觉和工作记忆加工是该区多种可能的功能的两种,包括终板lamina terminalis和前穿孔。 26区 27区:记忆编码,梨状回 28区:组织海马(记忆编码和巩固)输入以及阿尔兹海默症影响的最早的区域之一。29区: 30区:视觉注意 31区:楔前叶的部分和扣带回后部,作用于视空想象,情景记忆检索以及熟脸识别 32区:和BA24一起负责躯体感觉意识的情感判断,尤其痛知觉。同时涉及运动计划和记忆加工。背侧和尾部等价于喙的扣带皮层运动区(rCM) 33区:性唤起,内感受 34区:属于内嗅皮层(alsoBA28),记忆,情感评价以及嗅觉 35区:与海马旁回重叠,属于边缘皮层。涉及记忆和情感功能(快乐,悲伤,厌恶)36区:不是很清楚,情感知觉 37区:视觉和语言(词汇和客体识别以及命名,面部识别),与FFA识别。

大脑皮层功能分区

大脑皮层功能分区 人类的大脑皮层两半球,在功能划分上,大体上是左半球管右半身,右半球管左半身。每一半球的纵面,在功能上也有层次之分,原则上是上层管下肢,中层管躯干,下层管头部。如此形成上下倒置,左右分叉的微妙构造。在每一半球上,有各自分区为数个神经中枢,每一中枢各有其固定的区域,分区专司形成大脑分化而又统一的复杂功能。在区域的分布上,两半球并不完全相同:其中布氏语言区与威氏语言区,只分布在左脑半球,其它各区则两半球都有。在神经传导的运作上,两半球相对的神经中枢,彼此配合,发生交叉作用:两半球的运动区对身体部位的管理,是左右交叉、上下倒置的;两半球的视觉区与两眼的关系是:左半球视觉区管理两眼视网膜的左半,右半球视觉区管理两眼视网膜的右半;两半球的听觉区共同分担管理两耳传入的听觉信息。 1. 皮质运动区 位于中央前回(4区),是支配对侧躯体随意运动的中枢。它主要接受来自对侧骨骼肌、肌腱和关节的本体感觉冲动,以感受身体的位置、姿势和运动感觉,并发出纤维,即锥体束控制对侧骨骼肌的随意运动。 2. 皮质运动前区 位于中央前回之前(6区),为锥体外系皮质区。它发出纤维至丘脑、基底神经节、红核、黑质等。与联合运动和姿势动作协调有关,也具有植物神经皮质中枢的部分功能。 3. 皮质眼球运动区 位于额叶的8枢和枕叶19区,为眼球运动同向凝视中枢,管理两眼球同时向对侧注视。 4. 皮质一般感觉区 位于中央后回(1、2、3区),接受身体对侧的痛、温、触和本体感觉冲动,并形成相应的感觉。顶上小叶(5、7)为精细触觉和实体觉的皮质区。 5. 额叶联合区 为额叶前部的9、10、11区,与智力和精神活动有密切关系。

大脑结构与功能

大脑结构详解 大脑(Brain)包括左、右两个半球及连接两个半球的中间部分,即第三脑室前端的终板。大脑半球被覆灰质,称大脑皮质,其深方为白质,称为髓质。髓质内的灰质核团为基底神经节。在大脑两半球间由巨束纤维—相连。 具体内容有大脑半球各脑叶、大脑皮质功能定位、大脑半球深部结构、大脑半球内白质、嗅脑和边缘系统五大部分。 各叶的位置、结构和主要功能如下: 1、额叶:也叫前额叶。位于中央沟以前。在中央沟和中央前沟之间为中央前回。在其前方有额上沟和饿下沟,被两沟相间的是额上回、额中回和额下回。额下回的后部有外侧裂的升支和水平分支分为眶部、三角部和盖部。额叶前端为额极。额叶底面有眶沟界出的直回和眶回,其最内方的深沟为嗅束沟,容纳嗅束和嗅球。嗅束向后分为内侧和外侧嗅纹,其分叉界出的三角区称为嗅三角,也称为前穿质,前部脑底动脉环的许多穿支血管由此入脑。在额叶的内侧面,中央前、后回延续的部分,称为旁中央小叶。负责思维、计划,与个体的需求和情感相关。 2、顶叶:位于中央沟之后,顶枕裂于枕前切迹连线之前。在中央沟和中央后沟之间为中央后回。横行的顶间沟将顶叶余部分为顶上小叶和顶下小叶。顶下小叶又包括缘上回和角回。响应疼痛、触摸、品尝、温度、压力的感觉,该区域也与数学和逻辑相关。 3、颞叶:位于外侧裂下方,由颞上、中、下三条沟分为颞上回、颞中回、颞下回。隐在外侧裂内的是颞横回。在颞叶的侧面和底面,在颞下沟和侧副裂间为梭状回,,侧副裂与海马裂之间为海马回,围绕海马裂前端的钩状部分称为海马钩回。负责处理听觉信息,也与记忆和情感有关。 4、枕叶位于枕顶裂和枕前切迹连线之后。在内侧面,,距状裂和顶枕裂之间为楔叶,与侧副裂候补之间为舌回。负责处理视觉信息。

大脑皮层的主要运动区知识分享

大脑皮层的主要运动 区

精品文档 大脑皮层的主要运动区 2008-11-13 09:38 【大中小】【我要纠错】 大脑皮层的基本些区域与躯体运动功能有比较密切的关系。在灵长类动物,中央前区的4区和6区是控制躯体运动的运动区。运动区有下列的功能特征:①对躯体运动的调节支配具有交叉的性质,即一侧皮层主要支配对侧躯体的肌肉。蛤这种交叉性质不是绝对的,例如头面部肌肉的支配多数是双侧性的,像咀嚼运动、喉运动及脸上运动的肌肉的支配是双侧性的;然而面神经支配的下部面肌及舌下神经支配的舌肌却主要受对侧皮层控制。因此,在一侧内囊损伤后,产生所谓上运动神经元麻痹时,头面部多数肌肉并不完全麻痹,但对侧下部面肌及舌肌发生麻痹。②具有精细的功能定位,即一定部位皮层的刺激引起一定肌肉的收缩。功能代表区的大小与运动的精细复杂程度有关;运动愈精细而复杂的肌肉,其代表区也愈大,手与五指所占的区域几乎与整个下肢所占的区域大小相等。③从运动区的上下分布来看,其定位安排呈身体的倒影;下肢代表区在顶部(膝关节以下肌肉代表区在皮层内侧面),上肢代表区在中间部,头而部肌肉代表区在底部(头面部代表区内部的安排仍为正立而不倒置)。从运动区的前后分布来看,躯干和肢体近端肌肉的代表区在前部(6区),肢体远端肌肉的代表区在后部(4区),手指、足趾、唇和舌的肌肉代表区在中央沟前缘。对正常人脑进行局部血流测定时观察到,足部运动时运动区足部代表区血流增加,手指运动时手部代表区血流增加。 在动物实验中还观察到,电刺激8区可引致眼外肌的运动反应,刺激枕叶18、19区也可获得较为微弱的眼外肌运动反应。此外,在猴与人的大脑皮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大脑功能分区部分

大脑功能分区部分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X9QT-X8QQB8Q8-NQ8QJ8-M8QMN]

1/2/3区:主要的躯体感觉投射皮层,负责躯体感觉知觉,中央后回 4区:主要的运动皮层,位于中央前回,运动激活的主要来源 5区:上顶叶和楔前叶部分,次级躯体感觉皮层,涉及视空加工 6区:额外运动区(SMA),主要功能运动学习和计划以及手的运动激活(Exner’s区),背外侧额叶皮层的部分,背外侧额叶皮层涉及工作记忆【10、11】 7区:包括上顶叶后部和楔前叶中部,涉及计算和数学(优势半球),视空加工(尤其在非优势半球)以及情景记忆检索 8区:中部pre-SMA(运动学习);后部,前运动皮层(运动计划)以及额叶视区(自主眼动),也是背外侧额叶皮层的部分,DLFC。 9区:背外侧额叶皮层的部分,工作记忆以及较高级认知加工(如问题解决)中发挥作用。和BA10,BA11,BA46一起构成前额叶皮层(与人格有关),涉及记忆和认知任务。 10区:和BA9,BA11一起负责中央决策和执行。 11区:前额叶皮层部分,包括直回gyrus rectus和眶回orbital gyri。嗅觉和社会行为。 12区—16区 17区:主要的视觉皮层,包括距状裂calcarine fissure和枕极。视网膜组织,视知觉。 18区:次级视觉皮层(颜色和运动知觉)。 19区:次级视觉皮层的一部分,梭状回的一部分,客体和面部识别(梭状回fusiform面部区FFA) 20区:位于颞下回,主要涉及视觉关联加工(颜色和表情的情感意义)。 21区:颞中回,听觉组织皮层的一部分,涉及较高级听觉加工以及语言接收(优势半球)。后部属于视觉组织皮层,包括FFA 22区:颞上回,听觉组织皮层,在优势半球和BA21和BA42一起组成威尔尼克区(言语接收)。 语义记忆是颞上回后部的一种功能。 23区:边缘皮层的部分,与熟脸和情感加工有关 24区:边缘叶的另一部分,涉及躯体感觉的情感评价(痛) 25区:嗅觉和工作记忆加工是该区多种可能的功能的两种,包括终板lamina terminalis和前穿孔。 26区 27区:记忆编码,梨状回 28区:组织海马(记忆编码和巩固)输入以及阿尔兹海默症影响的最早的区域之一。 29区: 30区:视觉注意 31区:楔前叶的部分和扣带回后部,作用于视空想象,情景记忆检索以及熟脸识别 32区:和BA24一起负责躯体感觉意识的情感判断,尤其痛知觉。同时涉及运动计划和记忆加工。背侧和尾部等价于喙的扣带皮层运动区(rCM) 33区:性唤起,内感受 34区:属于内嗅皮层(alsoBA28),记忆,情感评价以及嗅觉 35区:与海马旁回重叠,属于边缘皮层。涉及记忆和情感功能(快乐,悲伤,厌恶) 36区:不是很清楚,情感知觉 37区:视觉和语言(词汇和客体识别以及命名,面部识别),与FFA识别。 38区:多种假定的功能被分配给颞极:社会和情感加工,自我—他人区分,记忆检索,甚至幽默理解 39区:主要功能视觉加工(面部识别,阅读),空间想象,视觉运动(眼动),正字法记忆以及数学(优势半球) 40区:空间辨别以及—优势半球—语言(字素—字母转换)以及数字功能(缘上回

大脑皮层

大脑皮层 根据皮层的不同特点和功能,可将皮层分为若干区。机体的各种功能在皮层具有定位关系,如运动区、感觉区等。但这仅是相对的,这些中枢也分散有类似的功能。如中央前回(四区)主要管理全身骨胳肌运动,称运动区,但中央前回也接受部分的感觉冲动。中央后回主管全身体躯感觉,但刺激该区也可产生少量运动。皮层除一些特定功能的中枢外,人类皮层大部分区域称联合区。临床实验证明,某一中枢的损伤,并不使人永久性完全丧失该中枢所管理的功能,经过适当的治疗和功能锻炼,常可由其他区域的代偿而使该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 大脑皮层细胞除了在水平方向分层外,在整个皮层厚度内,神经元在与表面垂直的方向呈链状排列成细胞柱。柱或称模是一些具有大致相同特性的神经元集合形成的。它是皮层最基本的机能单位。人的大脑皮层约含有1—2百万个柱,每一个柱内有10,000左右的神经元。用微电极插入皮层,“感觉柱”(与感觉机能有关的细柱)引导电位的方法,证明了同一个柱内的细胞相同的感觉型式,并有相同的感受野。大脑皮层的电活动大脑皮层神经元具有生物电活动,因此大脑皮层经常具有持续的节律性电位变化,称为皮层自发脑电活动。如果在头皮上安置引导电极,通过脑电图仪可记录到皮层自发脑电活动的图形,称为脑电图。在动物中将颅骨打开或在病人进行脑外科手术时(为了诊断需要),也可将电极直接安置在大脑皮层表面,能记录到同样的皮层自发脑电活动,称为皮层电图。 大脑皮层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机体的随意运动只有在神经系统对骨骼肌的支配保持完整的条件下才能发生,而且必须受大脑皮层的控制。大脑皮层控制躯体运动的部位称为皮层运动区。

大脑皮层运动区 用电刺激方法观察到,大脑皮层的某些区域与躯体运动有密切的关系;刺激这些区域能引起对侧一定部位肌肉的收缩。这些区域称为运动区,主要位于中央前回(见图11-13)。运动区也有一些与大脑皮层体表感觉区相似的特点:①对躯体运动的调节是交叉性的,但对头面部的支配主要是双侧性的。②有精细的功能定位,其安排大体呈身体的倒影,而头面代表区内部的安排是正立的。③运动愈精细复杂的躯体的代表区也愈大,例如手和五指的代表区很大,几乎与整个下肢所占的区域同等大小。④刺激所得的肌肉运动反应单纯,主要为少数个别肌肉的收缩。此外,在猴与人的大脑皮层,用电刺激法还可以找到运动辅助区;该区在皮层内侧面(两半球纵裂的侧壁)下肢运动代表区的前面,刺激该区可引起肢体运动和发声,反应一般为双侧性。 运动感觉 运动感觉,简称动觉,是指主体对身体各部分之间相对位置变动的反映,它是主体对身体姿势和身体运动的“感受”或意识。包括:对身体各部分(躯干、四肢、头部)所处位置的感觉;对动作的样式、幅度和方向的精确性的意识;对动作的速度和平衡性的粗略意识;以及对身体在空间定向的较为模糊的感受。有关这些信息来自于肌肉、肌腱关节囊和韧带的感受器。各种动作技能有效而又一致地完成,须要学习者清楚地感觉到自己的动作,以及通过自己的感觉线索来支配动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