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城市发展报告》:见证一个城市的腾飞

《成都城市发展报告》:见证一个城市的腾飞
《成都城市发展报告》:见证一个城市的腾飞

《成都城市发展报告》:见证一个城市的腾飞

2005/08/25 16:53来源:成都日报作者:刘浏0条评论

用手机看以发展报告形式反映成都城市发展的首部文献——《成都城市发展报告(2002—2004年)》于昨日正式面世。据了解,《成都城市发展报告(2002—2004年)》是第一部全面总结和客观反映2002—2004年成都城市建设与管理经验和成就的图书,该书由副市长邓全忠担任主编,成都市发展计划委员会、成都市建设委员会、成都市经济信息中心联合编撰,15家市级单位和部分科研机构参与编写。

2002—2004年,成都的城市发展经历了从理论到实践、从量变到质变的重要过程,城市面貌的焕然一新、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都昭示这个城市的不俗业绩,《成都城市发展报告(2002—2004年)》以城市建设与管理为核心,以大量翔实的数据为基础,涵盖城市管理者论坛、城市发展回溯、城市建设、城市管理、城市人居环境、城市文化、城乡一体化、外界关注等丰富的内容。23个专栏链接鲜活的案例,增加了内容的可读性。

据了解,成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三大实践”和“五大创新”、《城市管理理念的创新》篇章中“以提升城市竞争力的思路来管理城市”和“以人为本是城市管理的起点和终点”、《文化融入城市建设》中解析的“老成都民俗公园”建设带来的“七大启示”、《外界关注成都》专页中的“东方伊甸园——西部中国”以及“登临中国西部的阿尔卑斯山”等内容都是本书中的精彩篇章。

《成都城市发展报告》将做成年度系列丛书

《成都城市发展报告》作为第一部全面反映成都城市发展情况的年度报告专著,在国内大城市同类专著中具有什么样的特色和影响呢?市经济信息中心副主任李霞介绍,本书核心内容旨在反映成都的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这样的发展报告在国内同类书籍中应该是第一本。用出版《发展报告》的形式反映一个单位或一个区域发展成果和经验,这是目前国际很流行的一种方式,本书就参照了世界银行发展报告的编撰和设计先进经验,提高了该书的质量和可读性。

此后,将把《成都城市发展报告》做成年度系列丛书,《成都城市发展报告(2002—2004年)》是这个年度系列丛书的第一本。以后每两年都会确定新的主题,编撰这样的书籍,把成都最大的特色展示给外界。

亮点

记录一个城市的成长轨迹

陈绍充(市计委副主任、《成都城市发展报告》常务副主编):进入新的世纪,成都的发展也迈出了新的步伐,大刀阔斧的投资体制改革、高瞻远瞩的经营城市策略,使这个城市又焕发出了新的生机。2002—2004年,成都的城市发展经历着从理论到实践、从量变到质变的重要过程,城市面貌的焕然一新、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都昭示这个城市的不俗业绩。

编纂《成都城市发展报告》,旨在记录这个城市的发展轨迹,彰显成绩,总结经验。本书在回顾自身历史、展望未来发展的同时,也希望看到外界对成都客观的分析与评价,所以在《外界关注》一篇中收纳了中国社科院、中科院、王志纲工作室等知名机构对成都经济社会发展的研究,使我们不再是纯粹的自我陶醉,而是找到一面审视自我的镜子。

把成都的经验成果向外界推广

王军(成都市经济信息中心常务副主任、《成都城市发展报告》编委):成都作为西部地区的特大中心城市,在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中,充当着不可替代的领跑角色。近年来,成都的城市管理者们运用创新的思维和理念,不断摸索高效的城市管理途径,使整个城市的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竞争力日益提高。宣传和推广成都市城市发展的成果和城市管理的经验,将起到带动整个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共同进步的作用。

该书的编撰广泛借鉴了其他城市的先进经验,把成都的城市发展和城市管理的经验和成果向外界推广。最大的亮点是对有特色、取得显著成效的双流、锦江等“城乡一体化”模式进行了研究分析,并对全市的城乡一体化工作进行了全面介绍。

总结城市发展的4个转型

邓工力(市建委副主任、《成都城市发展报告》常务副主编):这本书对过去3年成都的城市发展情况进行了全面总结和回顾,并且还有反思,这对进一步了解、研究、指导成都城市发展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以前,我们都是以年鉴,或年终统计的形式来进行总结,几乎都是各部门自己内部的小结,视角有所局限,缺乏统筹意识,因而不够全面。这部发展报告只是一个开头,但并不是结束,今后每隔一段时间我们将以这种形式进行一次总结、回顾和反省,通过回顾城市发展历程,探讨其中得失,这将十分有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三年来,成都城市发展主要在4个方面实现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转型,这本书里都有如实反映并进行了很好的总结:由二元分治向城乡一体转型;城市建

设由数量扩张向注重内涵质量、文化品位的提升转型;城市建设由政府大包大揽向投建管三分离、向经营城市转型;在观念上由单纯的追求经济发展速度向构建现代人居城市转型,这4个方面的转型“痕迹”在这三年来的城市发展过程中尤其明显,成了一条贯穿三年发展的主线。

摘选

五大创新

《成都城市发展报告(2002—2004年)》综合篇提出,成都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实践中体现了五大创新之处。

创新之一:从发展模式看,城市可持续发展建立了一种由“点”(典型样板工程)到“面”(部分区域)再到“片”(整个区域)的不断扩展和延伸的发展模式。

创新之二:从发展路径看,城市可持续发展走过了一条从“观念”到“行动”的发展道路。府南河综合整治工程的实施,使市民切身体会到了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确立了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新观念;《成都21世纪议程》(成都可持续发展白皮书)成为成都市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行动纲领,并在经营城市和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的实施中得以深入落实和充分体现。

创新之三:从发展动力看,创新是城市可持续发展推进的持续动力。而这种创新的核心就是投资体制改革,这是成都市城市发展战略得以顺利实施的根本动力。

创新之四:从投资主体看,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投资主体实现了由政府主体向市场主体的转变。成都市在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中,政府逐渐从直接的投资领域退出,成为市场的引导者和资源配置的主导者,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凸现。

创新之五:从战略实施的领域看,城市可持续发展实现了在空间上由中心城区向农村、在发展领域由环境建设向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发展的不断扩展和延伸。在城市可持续发展中,成都充分认识到作为一个特大型中心城市,既要充分发挥城市对郊区及农村的控制力和调整作用,发挥其对腹地周围郊区及农村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又要使郊区和农村成为中心城市发展的补充和有力支撑,实现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成都市广泛开展的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实践,正是成都市在新形势下实施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又一创新力作。

七大启示

《成都城市发展报告(2002—2004)年》以“老成都民俗公园”这个成功的案例,说明了将文化融入成都城市建设后所带来的七大启示。

启示一:重视城市文化的内涵和意义,重视城市文化形象的灵魂。

启示二:遵循文化发展和城市建设两个规律,不是以损害城市功能为代价的建设,也不是以践踏历史文化为代价的建设,而是与城市功能相得益彰、与历史文化水乳交融的建设,是融文化内涵和美学追求于城市形象中的建设。

启示三:以文化品位来塑造城市形象,展示城市品牌,通过科学地规划与布局,巧妙地运用建筑“语言”,诠释和提升成都文化品位,塑造城市形象,展示城市品牌。

启示四:以人为本关怀大众,挖掘独特的地方文化,融会人文关怀。

启示五:挖掘和丰富“广场文化”,塑造城市的灵魂。

启示六:加强生态文化创新,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启示七:开发与管理并重,建设与经营齐抓。

浅析新媒体时代纸媒困境与发展趋势

浅析新媒体时代纸媒困境与发展趋势摘要:新媒体时代,纸媒遭遇一些困境,有的甚至退出历史舞台,但也有一些纸媒逆流而上,伴随唱衰纸媒的声音重整旗鼓,展现新的生机。在转型的“米”字路口,纸媒各显神通,使尽浑身解数,尽显千姿百态。 关键词:纸媒;困境;新媒体;转型;未来 1 新媒体时代纸媒的现状 1.1简述2015年纸媒停刊潮 2015年伊始,饱经风霜的纸媒伴随着新年钟声发出一片告别声。 1月《杂文报》的停刊,掀起了2015年纸媒停刊的浪潮。浙江《都市周报》认为“换个角度,无限可能”,转战新媒体,期待在线上会迎来春天。 2015年7月1日,云南《生活新报》正式休刊。这份有着17年历史的报纸也曾在云南报业留下浓墨重彩,如今只剩下400多万的欠款和一群迷茫无措的记者。 九江晨报官方微博表示,将从2016年正式停刊。此外,微博还表示:九江晨报微博、早安九江微信、九江APP继续为大家服务。取而代之纸媒,“两微一端”在顺应时代的潮流下悄然占据着我们的生活。 除了报纸,杂志的生存也遭遇瓶颈,不管是普通杂志还是时尚杂志,不管是大众阅读还是小众化。从杂志起步的新兴代表《壹读》在2015年2月27日最终放弃了纸质版,壹读掌门人林楚方转投“今日头条”,在新媒体的道路上一骑绝尘。[] 《瑞丽时尚先锋》在前不久宣布休刊,《外滩画报》从2016年元旦起正式休刊。杂志所独有的制作精良、印刷精美、阅读精英化、广告利润丰厚等主打优势,遭遇新媒体的严重冲击。 “末路穷途”的纸媒大多数选择了线上运营。有着30年报龄的英国《独立报》(The Independent)将于2016年3月26日发行最后一期,并全力转向https://www.360docs.net/doc/aa14643162.html,网站和其他数字平台的生产和传播。 1.2简述2016年纸媒改版潮 在纸媒的“寒冬”里,依然有媒体选择迎风而立,并始终在坚守阵地,以期通过改版走出困境。 《东方早报》在2016年实行全新改版。澎湃在酝酿可视化新闻和一款英文领域的新媒体产品,可谓引领了时代潮流,并为传统媒体变革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中国腾飞的十年

中国腾飞的十年 从1949年到2019年,弹指之间,新中国将迎来它的第70个年头。中国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发展成了如今的第二大经济强国。而我们这一代,经历了改革开放以来祖国快速发展的黄金时代,见证了我们的祖国这几十年的飞速发展。 我出生于1985年,在我出生的时候,中国虽然已经解决了温饱问题。但是我们的祖国和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三十年前的中国,经济发展缓慢,那时候道路泥泞,医疗条件简陋,教育条件落后。发达国家对我们冷嘲热讽,我们也只能默默忍受。现如今,我国的高速公路,铁路里程世界第一。全民参加医保,医疗技术也位居世界前列。我们有九年义务教育,我们有世界顶尖的高校。中国各个领域都正在快速的发展,并且不断成为世界第一。 十年以前的中国的发展是默默无闻的,因为我们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差距是巨大的,中国建国以来的60年时间都在为缩短和发达国家的差距而努力,为我国近十年的快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中国近十年的发展是震惊世界的,在基建方面,高铁是我们中国的名片。中国高铁在安全性,速度以及里程长都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回想十年前,从北京到广州还需要坐几十个小时的火车。京广高速铁路于2008年10月15日动工建设至2012年12月26日京广高速铁路京郑段开通,标志着京广高速铁路全线开通运营,全长2298千

米,如今从北京到广州最快只需要八个多小时。这就是中国速度,以至于很多外国友人纷纷来中国体验一把高铁,每当看到他们那羡慕的眼光,我都会为我是一名中国人而感到自豪。在生活方面,这十年来我们的生活方式的改变也是翻天覆地的。网络的普及带动了互联网产业的兴起。十年前我还在想如果打电话的时候能看到对方该多好。十年后的今天,我们可以随时随地和家人朋友进行视频通话,现实要比我的梦想更加美好更加便利。我们拥有全世界成熟最便捷的支付方式,网络支付。商店不在是我们唯一的购物渠道,现在我们只需要在网上选好喜欢的商品,便捷的物流服务很快就能把商品送到你的手中。在科技方面,我们也是穷追猛赶,虽然与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仍有一段差距,但是我们国家已经开始崭露头角。当中不得不提我国的5G技术,在全世界已经名列前茅。以至于让美国为首的国家开始感到恐慌,不惜通过贸易战对中国进行施压,企图限制中国高新技术的发展。但如今的中国不再是刚刚解放时的中国,不再是几十年前默默无闻的中国,现在的中国有实力应对来应对各种挑战。一个国家的发展不可能一帆风顺,经历过风浪,我们会更好的砥砺前行。 纵观当今世界,我国正面临百年难得的战略机遇。70年的积累,让我们处于一种主动的态势,必须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想始终昂首挺立于世界民族之

中国经济建设

中国经济建设 摘要:要理解并且去实现什么是“中国梦”,首先要理解并且知道什么是“中国”?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1个多月前访欧时在布鲁日欧洲学院发表的演讲中指出,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并且经济建设还不是很好的的国家,一个经历了深重苦难与具有伟大复兴梦的国家,一个实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一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正在发生深刻变革以及深度经济建设的国家。我认为这高度概括了中国的国家特点,中国就是这么一个古老与现代交融,发展经济建设与经济改革并存,背负苦难记忆,矢志民族复兴,坚定走自己的经济建设的发展道路的发展中大国。 理解了什么是“中国”,也就容易理解什么是“中国梦”?中国梦就是中国的未来发展目标经济建设的主要发展,其基本内涵就是通过经济建设使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并且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梦是中国在经济建设上历经千难万苦,走上发展正途后的必然追求和不懈目标。 经济建设不是一个国家要国强必霸,独步天下,不是一个国家要穷兵黩武,复仇血耻,不是一个国家要垄断能源资源,控制全球市场,不是一个国家要独享经济好处,不顾别人死活。经济建设的天生属性是发展、合作、共赢。 正文: 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叫好!回眸历史,我们可以远溯至清朝嘉庆时期,“国运”开始衰退。自从英法的“坚船利炮”在臭名昭著的鸦片战争中撬开了中国禁闭了几百年的国门的时候,各种罪恶就像幽灵似的都张牙舞爪地朝中国这头东方睡狮扑了过来。百年的沧桑是百年的耻辱,“东亚病夫”四个字曾经无数次的深深地刺痛着每一个中华子孙的爱国热心,无数的仁人志士们为了能将这本不属于我们的帽子摘去,抛头颅,洒热血,直到那一天的到来,沉睡了百年的东方睡狮怒吼地睁开了双眼,中国人民终于可以挺直腰板了!但是,面对历经长期战乱而千疮百孔的烂摊子:农业上,广大人民连肚子都吃不饱:在工业上,甚至连火柴都要靠进口,祖国江山一片狼籍,新中国的建设百业待兴!半个多世纪过去后,还是同一片天地,还是同样的炎黄子孙,但是旧社会所弥漫的乌烟瘴气早已没了踪迹,取而代之的是散发生机勃勃的气息:建筑工地上,机器轰鸣,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汽车火车奔驰在四通八达的道路上,一批又一批的外国游客对我们的祖国的美景流连忘返,同时,一批又一批的中国企业正迈出国门,投身世界市场,创下一个又一个的奇迹和胜利... 中国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变化?其中的原因是有很多的,但是,有一个非常突出的理由,就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之路,坚持了“一个中心和两个基本点”,而这个中心,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自从有了马克思主义这个“法宝”,党和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从未失去信心。在经历了一段时期的磨练之后,中国共产党就更能成熟地运用这一“法宝”来改造我们的社会了,在总结过去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之上,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逐步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形成。1985年,邓小平指出要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发展生产力,并对我国的经济体制进行改革,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从而开始了将经济建设为中心和坚持改革开放和四项基本原则联系起来。党的12届6中全会更明确将这一思想政策化。

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展望

中国未来经济发展前景预CE 世界上的地位,世界人民见证着我们的点滴成长是不争的事实。在日本发生里氏9.0级地震之前,中国的GDP总量早已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二。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地位更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已经成为世界经济中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在各国经济都在衰退的时候,我们的经济在增长。虽然我国还有很多未完善的体制,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我们一定可以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实现中国经济的腾飞。毛主席说:世界是我们的,也是你们的,但最终还是你们的。现在世界就要交到我们手上了,我们有信心,也有能力实现祖国经济的腾飞。 正文 1、经济国际化、产业高级化、市场深度化成为中国未来经济的三大主线。 新华社经济分析师们经过广泛深入的调研,对未来十年人民币国际化、能源产业、粮食安全等十方面经济趋势进行了预测。预测显示,经济国际化、产业高级化、市场深度化将贯穿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进程。 1.1、经济国际化 经济国际化明显地反映在新兴市场的金融和资本参与国际大循环的深度与广度上。分析师们认为,未来十年人民币将加快国际化步伐,2020年人民币在国际贸易、国际储备、外汇交易中的比重都将明显提高。2020年人民币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的比重将超过10%,在国际储备和外汇交易中的比重甚至将高达15%。 分析师们对资本市场的国际化作出预期,预计到2020年,上交所上市的境外公司比率将达15%左右,约为1000家,其中世界500强至少有50家;B股市场将有可能与A股合并。中国国债将成为外国央行外汇储备资产的一部分,企业债也将成为大型金融机构全球资产组合的组成部分。 1.2、产业高级化 产业高级化表现在新产业的拓展和传统产业的技术提升两方面。金融危机之后,新能源将支撑全球经济进入一个新的周期。分析师们预测,到2020年,煤炭占我国能源消费比例将从目前的70%下降到60%以下,相对清洁高效的油气比例将从23%提高到近27%,非碳基能源比例将从7%提高到15%甚至更多。同时,新能源汽车可能把中国带入汽车强国。2020年,我国将成为世界上拥有各类新能源汽车最多的国家之一。 产业高级化还表现在,十年之后,我国自主品牌乘用车占国内市场比例将提高到60%;物联网将在消费电子产品中广泛应用;文化创意产业将迅速崛起;科技进步对粮食单产的贡献有较大提升空间,未来十年我国粮食增产将超过10%。 1.3、市场深度化 市场深度化表现为银行提供金融服务和产品的“百货公司”化,多层次资本市场格局的形成,同时也表现为实体经济外延扩大化和服务高端化。分析师们认为,到2015年,我国新车销售市场将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市场。但到2020年,我国汽车保有量仍将较大落后于美国,千人汽车保有量仍将不及世界平均水平。十年之后,我国自主品牌乘用车占国内市场比例将提高到60%,出口将占我国汽车产量比例的20%。 未来十年,作为传统产业的纺织工业的增长点及对社会的贡献将主要体现在产业用纺织品上。产业用纺织品市场规模将急剧扩张,覆盖交通、铁路、水利、机械、医药卫生、军工等领域。城市化进程和新农村建设也将充分释放装饰用纺织品、床上用品等家用纺织品市场需求。 人民币加快国际化步伐,新能源汽车把中国带入汽车强国,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费国,银行走向“金融百货公司”。由纺织大国迈向纺织强国,文化创意产业迅速崛起,“物联网”把网络生活推向新阶段,粮食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资本市场趋于国际化,城镇化率接近60%。 2、经济国际化、产业高级化、市场深度化的发展趋势 2.1、趋势之一:人民币国际化步伐加快,人民币难成自由兑换货币,稳健升值是大势所趋。 未来10年,将是人民币加快走向国际化的10年。2020年,人民币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的比重将超过10%,在国际储备和外汇交易中的比重甚至将高达 15%。到2020年,在美元没有出现崩溃性贬值的情况下,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将在4.2:1左右,年均升值约4.5%。今后10年,人民币

战后日本经济腾飞的原因

题目:战后日本经济腾飞的原因

战后日本经济腾飞的原因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日本的经济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可是,到1955年,这个资源贫乏的“弹丸”小国的经济就恢复到战前水平,并于1968年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第二经济大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强国。战后日本经济的崛起并不是偶然的,而是在内部和外部条件的双重作用下促成的。本文试从这两个方面入手,来分析战后日本经济腾飞的主要原因。 从内部条件来看,第一,战后日本经济的崛起得益于战后日本的经济基础。杨剑在《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客观原因》一文里认为,战后日本经济虽然遭受到了战争的严重破坏,但是并没有摧毁日本的经济基础。日本自1868年明治维新以后,逐渐走上了侵略扩张的道路,并从国外掠夺了大量的财富。这笔财富除用于进一步扩充军备外,还被用来兴办教育、扶植生产,从而在财政上奠定了日本经济发展的基础;随着日本在二战中的战败,虽然经受过广岛、长崎和名古屋那样惨烈的轰炸,但由于日本没有采取“本土作战”的方式,而是接受了无条件投降,这就使日本长期积累的骨干产业得以较完整地保存下来,加上日本的技术专家、管理人员在战争中伤亡较少,为日本的经济迅速运转和恢复提供了人才基础;此外,日本作为战败国,负有向各被侵略国赔偿的义务,但由于许多国家对索赔权的放弃和索赔实际费用的削减及延缓,为日本提供了难得的喘息机会。 第二,战后民主化改革铲除了封建残余的因素,为经济的腾飞扫清了障碍。由吴于厪、齐世荣主编的《世界史·现代史编(下卷)》里提及,战后,日本在美国占领当局的督促下进行了政治和经济民主化改革。在政治方面,一是非军事化改革,要求日本“必须解除武装,并实行非军事化”,铲除日本军国主义武装力量,审判战犯和进行“整肃”,同时解散了大本营、陆军省、海军省、军需省等军事机构;二是“五大改革”,即赋予妇女参政权,保障工人团结权,教育制度的自由主义化,废除专制政治和促进经济民主化;三是制定新宪法,确立了比较纯粹和完整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体制,确定日本为议会制国家,实行三权分立原则,天皇对日本社会的实际事务的影响完全被废除。在经济方面,解散财阀,禁止垄断,实行农村土地改革。改革基本上消除了日本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及赖以孽蔓的军事、政治、经济、社会和思想的封建性基础,完成了明治维新以来日本近代化和资产阶级民主运动所要完成的历史任务。

新媒体时代纸媒的竞争优势

新媒体时代纸媒的竞争优势 我国的传媒业正呈现出强劲的产业化发展趋势。回顾我国传媒业的发展,可以清楚地发现这样几种可喜的变化。首先,报刊、广播、出版、影视等传统意义上的媒体蓬勃发展,不断扩张壮大。不仅印数增加、受众扩大、影响力提高,而且经济实力大大增强,出现了一批报业集团、出版集团、新闻集团。其次,新媒体、新媒介急速发展,虽然新兴媒体目前还不能与传统媒体并驾齐驱,但增长速度让人不敢小视,互联网、手机短信以及大屏幕等各种媒介呈现暴发式增长态势。 面对新媒体时代,传统纸媒的优势仿佛荡然无存。没有了互联网的巨大信息量,有限的报纸、杂志版面只能刊登有限的信息。纸媒对信息传递的速度与新兴媒体相比较而言也不具有优势。信息的较少选择、信息更新速度慢也让许多人尤其是年轻人放弃了对纸媒的使用。这是纸媒发展的症结所在,也是纸媒发展的优势所在。报纸、杂志这类传统媒体没有新兴媒体所具备的量大、速度快的优势,但这并不表明纸媒就会在信息碎片化时代失去竞争的优势。相反,当新兴的事物经历一段发展以后就会出现物极必反的征兆。 面对多媒体信息时代的到来,纸媒仍能在其中屹立不倒,主要有以下优势。总之,信息传播技术革命已经改变了传播环境和媒体经营环境。面对新媒体的经营和传播挑战,传统媒体只有改革创新,才能在新的激烈竞争中走出自己的一条路来,实现新的发展。 (一)传统纸媒的发展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

传统纸媒面对新媒体并非只有挑战。我们要看到传统纸媒的优势和面临的新机遇,寻找新媒体条件下传统媒体的发展之道,推动传统媒体发展。新媒体条件下传统纸媒仍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如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还有2010年“4.13”玉树大地震,就对主流媒体尤其纸媒客观、深度、权威报道给予了深刻的考验。对于设备复杂的电视媒体而言,灾情实况只能通过远距离的拍摄和报道进行传播,而纸媒记者在克服险难重重的情况下,深入灾区中心,用照相机和原始的纸、笔,写下一篇篇客观真实而又感人至深的新闻报道。主流纸质媒体记者发回的报道,成为各网络媒体争相刊载的信息来源。在灾后重建的过程中,纸质媒体等借助自己作为主流媒体的权威性,继续在策划选题、报道相关信息上为灾区人民和关心灾区重建的人们提供详细、权威的报道。这些正是作为传统纸媒的优势之所在,也是新媒体所无法比拟的。 笔者对2008年5月20日至6月20日的《云南日报》、《春城晚报》关于救灾重建报道的简要统计,并与报业集团所属的网站及“云网”进行内容的对比,发现有接近87.6%的网络相关报道来自纸媒的信息内容。同时,云南新闻摄影网的“四川汶川大地震纪实”摄影报道图片,几乎全部来自云南各地的纸媒。 虽然传统媒体在传播方式和技术方面被新媒体远远地甩在了后面,但是传统媒体具有信息供应者的独家优势,专业化的新闻队伍、长期形成的品牌、广阔的信息渠道、丰富的经验,都不是新媒体在短期

学好英语的好办法发言稿

---------------------------------------------------------------范文最新推荐------------------------------------------------------ 学好英语的好办法发言稿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叔叔阿姨们: 大家好!我是陶##!首先请让我对您们说声:你们辛苦了!是你们无私的爱、无微不至的关怀、无比的耐心才能够让我们健康快乐的学习!谢谢您们! 妈妈经常对我说三年级五班是最优秀的班级,两位老师是最优秀的老师,一定要做一名优秀的学生。所以每天的我都是很开心并且充满信心的走向学校,走向三年级五班! 我很爱我们的老师,爱我们的同学,爱我们的班级,每个同学都有最棒的优点,都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我非常喜欢他们!今天能够站在这里,并不代表我是最优秀的,只是因为我比同学们多了些勇气和胆量。就像妈妈说的一样我是不知羞,嘿嘿! 就拿学英语来说吧!其实我跟大家一样,没接触英语多长时间,铺导班和学校的英语几乎是同时开始的,因为我喜欢学英语,每次听到外国人嘟噜嘟噜流利的对话,我很羡慕,我想成为一名会说流利英语的中国小学生!所以我一定要努力学英语,业余时间除了看书,就是听英语,每天雷打不动的英语和看书各半个小时。妈妈说只有听得清,听得懂,才能说得准,说得好!每次听的时候妈妈都让我大声的跟读,模仿上面的发音,如果我的发音不标准,或者我不跟读,妈妈就会从头再来,重听重新在跟读,唉,为了我的私人时间不被妈妈占用,我 1 / 10

只得认真听,仔细跟读,争取一遍成功!每天都是这样,我也觉得跟读很重要,要是不敢发音,不好意思出声,怎么能熟呢?可能我不知羞的原因吧,不管对与错,我就大胆去读。而且在平常生活中我也喜欢和妈妈对话,把妈妈当作小朋友,妈妈也经常配合我!在平时的对话中,妈妈会经常提问我学过的知识,让我用英语来重复她说的话,虽然我极不情愿,但也觉得挺有趣的,妈妈说做一件事情不难,如果每天都坚持做同一件事,是最了不起的。所以为了有一天我也能嘟噜嘟噜,就要时刻记住这个口决:耳朵仔细听、嘴巴跟着说、眼晴要多看,单词要记牢。这就是我的方法! 其实我是一个调皮、好动、话多的男孩,我自已感觉自已缺点挺多的,但我最大的优点就是有爱心吧!我想让我的妈妈每天都开心,所以我要把我的任务--学习,尽最大努力完成!妈妈说过只要努力了就离成功不远了!所以我都会努力把缺点减少些再减少些,希望有一天这些缺点像雪花一样全部融化! 如今我们已经是三年级的学生了,让我感到幸运的是:我们班有两位非常负责任的老师,她们无私的给我们学习上的鼓励和关怀,不过我深深知道,要想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光靠老师还不行,我们还需要爸爸妈妈的督促和鼓励哟! 所以我想郑重的对所有的爸爸妈妈说:我们是一份特别的礼物,我们眼中的世界与你们的不同,所以请让我们慢慢的探索,不要太着急,不要总是对我们大喊大叫,请像老师一样对我们有耐心!请安静地等等我们,在等等我们,相信我们!因为我们非常非常爱你们!

测控电路的起源和发展

测控电路的起源和发展 门捷列夫说过,没有测量就没有科学。自从电子电工学诞生那天起,它就成为测量与控制方面应用的主要领域。当今信息时代,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使得测控技术更上一层楼。回顾测控电路的发展和预测其未来是一件让所有从事测控工作和学习测控技术的人们都异常兴奋的事情。 1.测控电路的起源 1.1晶体管的诞生 1947年,美国贝尔实验室发明了半导体点接触式晶体管,从而开创了人类的硅文明时代。晶体管诞生之后,便被广泛地应用于工农业生产、国防建设以及人们日常生活中。1953年,首批电池式的晶体管收音机一投放市场,就受到人们的热烈欢迎,人们争相购买这种收音机。 由于硅晶体管适合高温工作,可以抵抗大气影响,在电子工业领域是最受欢迎的产品之一。人们用硅晶体管制造红外探测器。晶体管这种小型简便的半导体元件还为缝纫机、电钻和荧光灯开拓了电子控制的途径。从1950年至1960年的十年间,世界主要工业国家投入了巨额资金,用于研究、开发与生产晶体管和半导体器件。真正引起半导体工业的变革的是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发明的互补MOS(CMOS)器件。CMOS技术以其无可比拟的优势迅速占领了数字市场,紧接着CMOS技术又应用于模拟电路的设计中。较低的制造成本和在同一芯片上同时包含模拟和数字电路,以改善整体性能和降低封装成本使得CMOS技术极具吸引力。在短短十余年的时间里,新兴的晶体管工业以不可战胜的雄心和年轻人那样无所顾忌的气势,迅速取代了电子管工业通过多年奋斗才取得的地位,一跃成为电子技术领域的排头兵。 1.2运算放大器 在模拟测控电路技术中,运放的应用举足轻重,是IC设计中应用最广泛的元件。1960年代晚期,仙童半导体(Fairchild Semiconductor)推出了第一个被广泛使用的集成电路运算放大器,型号为μA709,设计者则是鲍伯·韦勒(Bob Widlar)。但是709很快地被随后而来的新产品μA741取代,741有着更好的性能,更为稳定,也更容易使用。741运算放大器成了微电子工业发展历史上一个独一无二的象征,历经了数十年的演进仍然没有被取代,很多集成电路的制造商至今仍然在生产741。直到今天μA741我们上测控电路课仍然学习μA741。 集成运放的发展大概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基本上是按分立元件电路的设计思想制造的,但在改善输入电阻、开环增益、失调电压及温漂等项指标方面都有所提高);第二阶段的产品特点主要是普遍采用了有源负载,而且与第一阶段产品相比,其产品的开环增益有所提高,又由于电路比较简单、性能指标比较符合要求,这一类产品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F007、BG305);第三阶段的产品主要特点是采用了超口管作为输入级,并在版图设计中考虑热效应的影响,所以其失调电压、失调电流、开环增益、共模抑制比和温漂等方面都有所改善(如AD508);第四阶段

读《中国经济腾飞中的分级制政策试验》一文后的几点思考

读《中国经济腾飞中的分级制政策试验》一文后的几 点思考 读完这篇文章后,我感到它所讲述的中国改革的基本逻辑分四个步骤:一是多数政策试验最先是由基层干部为解决本辖区内的棘手问题而发起的;二是基层试点的结果和做法在得到上级的肯定并树为典型后,最高决策层中试点的拥护者和他们的部下就会启动战役,来扩大对新政策的支持力度;三是政府智囊和研究人员会就此对国内外经验进行系统研究;来自发达国家和国际组织的专家也受邀提出咨询意见;四是倘若试点扩大仍能取得较好效果,该项政策就可更大范围甚至全国推行。从政策理论研究来讲,对我国政策改革是的一个好的归纳和总结,同时提出了分级制政策试验成功所必须具备的一些条件和因素,如文章中提出的经济改革的政治逻辑,政策试验可预先将政治阻力和政治风险降到最低,成功的试验还可以最大限度扩大政策支持和政治收益。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值得学习和借鉴。

但在对文章进行仔细反思之后,发现其中不免有些认识的不足。首先是政策试验从小范围到、逐渐扩大方式,依据中国现实情况,往往存在四点难以克服的问题:一是小范围试点政策与具体试点地特征产生强关联,比如珠三角长三角的密集制造业产业圈,各内陆城市圈照抄了几十年仍然遥不可及;二是小范围试点中,孕育出强大的新型利益集团,诱导试点政策偏向,一旦推广,立意良好的政策导向就会曲解为大范围的利益劫持;三是小范围试点中,由于上级扶持、试点地集中所有资源的倾斜性,可能出现良好的试点效应,但政府管制、服务能力在中国绝非随着级别上升而自然提升的规律,一旦草率“总结”、匆匆推广,可能出现崩盘式后果,比如1990年代后期的国企私有化改革;四是小范围试点成为个别人脉关系深厚的下放锻炼干部寻求短期最大化政策的试验田,相关政策试验忽视关联的负外部性,即便有成果呈现,仍无法对全国范围有意义。其次,根据经济改革中的政治逻辑,而从政治现实而言,文章占提到了两个条件,一是政治精英与利益阶层的有效结合,二是上层的默许来。要知道表述敢于发起政策试验的地方官僚,要么资历深厚,要么深得上层好评,几乎没有因为民众强烈呼吁或陷入困境、个人有强

合理利用网络资源有效促进英语学习

合理利用网络资源有效促进英语学习 【摘要】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为优质教育成果的实现带来了多种可能性。但是,我国教育领域目前仍旧存在着保守思维,对网络资源应用缺乏与时俱进的思考和学习,对如何利用网络资源引导学生高效率学习英语研究尚不足够。故此,本文以网络资源为主体,结合当前学生英语学习的固有模式,提出以资源契合和优势主张为主导的英语教育手段,对高校英语教学发展方向进行探讨。 【关键词】网络资源;英语学习;教师引导 我国信息产业近年来不断的发展,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然而,在教育领域上对于网络、信息技术、数字化技术等方面的应用仍处在探索阶段。在网络资源无限丰富的时代,教师传统教学方法受到冲击与挑战。如何在这种环境下找到传统语言教学与新时代新模式的平衡,值得探索。故而,本文以信息技术为背景,通过探讨网络资源促进学生英语学习的具体办法,为大学英语教学实践改革提供一种思路。 一、网络资源的特点 丰富的网络资源在教育领域具备许多优势:第一,丰富性,在资源共享机制的影响下,网络中具有相对丰富的教育

资源,其中不仅包括直接对相关知识点的讲解,还有的大量的辅助信息,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知识;第二,效率性,众所周知我国教育领域在信息层面上目前属于滞后阶段,即学术研究领域所提出的重要观点,无法及时出现在课本之中。这种知识的滞后性会造成学生实际能力与社会需求的不对等。在英语学习方面,有些教材还在重复着:How are you,fine,thank you,and you?这样的老旧内容。而网络中信息更新效率更快,并实现与社会同步,仅就学生增进对社会的了解而言有着十分理想的作用;第三,生动性较强,现行教育体系仍就是以课堂教育为主,而网络则具有更加丰富的素材,例如影音、图片等,甚至可以第一时间通过问答知识平台获取信息,由此保证学习者能够更有效率的实现学习目标;第四,突破了时间和空间束缚,目前人类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已经到来,通过手机便能够在网络中浏览各类信息。学习者可以在任何时间、地点通过查询或者提问等方式进行学习,极大地摆脱以往英语学习只限于课堂的束缚。 二、网络资源对英语学习的有效促进 仅从英语学科来看,互联网+时代即是互联网加传统英语教育时代。大量学术研究证明,语境是英语学习相对理想的状态,可以在英语环境中可以更有效的培养学生语感,同时以应用为主体促进学生记忆。而从应试教育的角度来看,英语考试的核心无疑在于听写,而两者主要依托于学生对词

微观金融策划再促中国经济腾飞

【注】去年,国务院办公厅颁发了《关于当前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金融30条),针对当前的国际国内金融危机,采取九大金融措施促经济发展,举国上下深受鼓舞。 ?本期,发表“微观金融策划88招再促中国经济腾飞”的文章,结合当前实际,从金融供给、微观金融的角度给政策支招,招招到位,招招实用。 一、金融监管机构改革 1、建议重新定位中国人民银行作为全国金融监管的唯一权力机构,中国人民银行脱离政府序列,改由对全国人大常委会负责。 ?2、现有的证券会、银监会、保监会作为人民银行下设二级部委,在人民银行的统一协调之下分业监管。 ?3、中国人民银行内部增设“金融安全委员会”及“经济发展委员会”,负责制定国家金融安全和金融经济政策,与“货币政策委员会”成为“三架马车”。 ?4、恢复人民银行或银监局在县域派出机构组织,工作重点以金融合规和金融创新服务监管,以及企业及公民信用服务为主。 ?二、贷币发行权 5、货币发行权归全国人大常委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全年货币发行计划后,交由中国人民银行执行,政府无权发钞。 6、贷币发行收入也可作为财政收入,但需将增加的货币发行量等额转变为按公民权平均的“消费券”或“公民存款”,让老百姓共享货币发行之福利。比如近两年就可以直接增发货币13 000亿,按每个公民平均约1000元/人发放消费券或存款,限期消费,刺激经济。即使导致一定程度的物价上升,公民也可通过上述的途径增收从而弥补通货膨涨带来的货币购买力损失,即将货币发行“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三、货币市场 ?7、建议分期调低存款准备金比例,比如至2009年底可将准备金率调至约8%-10%之间,增加商业银行的流动性。 ? 8、加大公开市场业务在宏观调控中的力度和重要性。

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

第21课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 第21课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 【课程标准】 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 【课标解读】 应把握GDP增长的表现、原因与意义;把握城市化发展的过程、原因、意义;把握互联网对中国社会的深远影响;把握中国改革开放带来的新时尚。 【考试大纲】 大众传媒的发展 【知识梳理】 一、经济腾飞 1.从GDP看沧桑巨变 (1)概况: ①从1978年到1995年中国 GDP平均年增长。1991年到1995年年均增长率高达,远远超过同期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也超过同期亚洲新兴工业国家的年均增长率。 ②1990年,我国经济总量在世界排名第,在发展中国家排名第。到2001年,我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位,在发展中国家排名第位。2006年,我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位。2008年我国经济总量达到3.37万亿美元,超过德国(3.28万亿美元),跃居世界第位(第一美国:13.98万亿美元;第二日本:5.29万亿美元)。 ③2002年中共十六大提出,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力争比2000年。2007年中共十七大提出,确保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影响: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显著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开始向迈进。缩小了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2.城镇化进程的加速 (1)含义:城镇化又称,是指人口、用地和经济、文化模式由转向的过程和趋势,是衡量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2)进程: ①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和,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 ②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城镇化进入阶段。 ③2002年政府提出实施积极的。走中小城市和城镇协调发展的城市道路,逐步形成合理的城镇体系。 (3)特征: ①进程快,城镇化的道路多样。 ②出现了城市区域化的倾向,形成雏形。 ③协调发展,初步形成合理的城市体系。 二、社会巨变 1.互联网时代 (1)原因: ① 的到来; ② 的大力支持; ③计算机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 (2)概况:上网用户不断增加;应用领域越来越广。 (3)影响: ①打破了时间、空间界限,使信息、知识更迅速、便利地传递和共享。 ②改变着中国的方式。还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了人们的以及认识世界的方法。 2.时尚中国 (1)思想观念上:改革开放30年,人们生活节奏加快,竞争意识、市场意识、效率意识成为很多中国人行动的指南。 (2)生活时尚的变化: ①穿着: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日益讲究,注重衣服的面料、质地、花色、款式和品位;看时装表演,买时尚服装,成为一种休闲方式。 ②家居:人们居住条件改善并由此引发了“ ”;追求宽敞舒适的住宅。 ③语言:流行语言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新创语、外来语、流行语等生动地体现了的更新。

中国的崛起

中国的崛起 中国的崛起,不可能只是某一个领域的崛起,而是全方位的发展,如科学技术、经济发展、开放程度等。只有这些因素发生合力作用,一个国家才能算是真正强大起来。 在我成长的17年间,从赖在父母房里看彩电,到在客厅沙发上看TCL液晶电视,再到宅在自己房里用电脑看在线电影,我却深切地感受到在一路奔涌的经济发展大潮的挟裹下,中国下层百姓生活的巨变。 拿破仑曾说过:“中国是一头沉睡的雄狮,一旦醒来,整个世界都会为之颤抖。”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人们见证了这个预言的实现,见证了这头东方睡狮是如何苏醒并以雄健的姿态腾飞的。中国的经济飞速崛起,大家有目共睹。今二十年来,我国经济一直保持高增长率快速发展。2008年,我们的首都北京成功举办了奥运会;2010年,广州亚运会成功落幕,上海成功举办了世界博览会……这一系列盛世豪宴,让全世界感受到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也让世界人民一睹强大的经济后盾支持下的国家方方面面的风采。 中国科技提升,使海外震惊。 在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已多次向太空发射卫星和飞船以探索太空的奥秘。2003年“神舟5号”飞船载着中国宇航员杨利伟飞向太空,2008年,中国宇航员翟志刚迈出走向太空的第一步,他的一小步是中国的一大步!2011年,中国第四代隐形战机歼20成功试飞 (2013) 年,国防科技大学研制的“银河二号”超级计算机,成为当今世界运算速度最快,综合技术领先的超级计算机。2013年,神舟十号成功发射···这一切,使得整个世界为中国科技的进步感到震惊。 中国的国际地位显著提高,“弱国无外交”,可以说是新中国初期的真实写照,然而这种情况在近年来悄然逆转。首先,中国作为联合国的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拥有对重大决议的否决权。其次,在国际性商讨中,中国所必须参与大国。再次,中国在各种其他类会议中也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博鳌亚洲论坛,达沃斯全球经济论坛等一系列国际性的商业活动,都是在中国的主持下进行的。 是的,中国的崛起了。经过六十多年的发展,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道崛起离不开几代人的艰苦奋斗,几代人用自己的汗水和热血,浇铸这个新的民族,才有了今日鼎盛强国。 让我们为祖国的成就而欢呼,无论是经济进步,还是科技水平,中国都在名列前茅,让我们一起发奋图强,为中国的腾飞而奋斗吧!

“信息时代网络环境下的英语学习方式”课题实验结题报告

“信息时代网络环境下的英语学习方式” 课题实验结题报告 广东省韶关市浈江区执信小学游陆莲执笔 一. 问题的提出 2001年6月,教育部颁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02年秋季, 义务教育新课程体系全面进入实验阶段,一场大规模的课程改革自此拉开了帷幕。由于当今时代已全面进入学习化社会,终身学习成为未来生存的必要条件,传统的以知识积累为主的学习已无法应付未来的生活和工作,学习方式的地位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而处于信息时代的学生,面临着一个全新的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通讯技术为主要认知工具的学习环境,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学生的学习方式必然也跟随着发生变化。因此,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如何通过学习方式的转变,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成为每一位英语教师必须迫切面对的问题。 二.实验目的 通过学习方式的转变,发挥信息时代跨时空、大信息量、交互性和个性化学习的优势,实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培养学生自主、高效的学习与交流的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学会分享与合作,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三. 实验方法 1.实验对象的选择:在二、四、五年级各选一个班作为实验班,学生人数约为每班55 至65人之间; 2.实验时间:2002年9月至2004年7月; 3.研究内容:第一阶段(2002.9——2003.1)传统传授式教学在网络环境下得到延伸; 第二阶段(2003.3——2003.7)同步式和异步式英语学习实践取得成效;第三阶段 (2003.9——2004. 1)网络环境下个性化协作式学习模式的建立;第四阶段(2004.3 ——2004. 7)信息时代英语学习方式,在网络资源性与交互性有效支撑下,学生高 效自主、合作学习英语成为现实; 4. 研究方法:本课题在教学常态下进行,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以调查法、观察法、 实验法,以实验前后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学习兴趣、学习表现和英语成绩的横向比较 作为对照结果。 四. 实验变量 1.实验的自变量: 1)实验班的电脑课和英语课实施整合,引导实验班的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和网络进行英语知识的学习; 2)以国、内外校际之间的合作和校内小组成员之间的网上、网下的沟通与合作促进英语知识和文化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 3)组织、指导学生积极参与对外交流活动,学会发布自己的信息、通过网络与现实世界的人进行真正意义上的交际,并把交流与学习巧妙结合起来,相互促进; 2.实验的因变量: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表现和英语成绩; 3.实验的控制变量:同一年级的实验班和对照班由同一个教师任教、使用同一套教材、 教学时数相同。 五. 实验的理论基础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亚洲四小龙经济腾飞的原因

亚洲四小龙经济腾飞的原因 韩国、台湾地区、香港地区、新加坡号称亚洲四小龙,在20世纪60、70年代经济开始腾飞,在几十年内,走向了高度富裕。 其一,存在良好的社会制度。这些地区社会制度虽然不是最好,还是不错的。广泛的私有制加市场经济是现代经济发展的最佳结合模式。良好的法制体系可以为市场经济保驾护航。私有制、市场经济、法制化是经济发展的制度保障,是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 具备类似社会制度的国家或地区,在当时世界占大多数,亚洲四小龙是这大多数群体中的佼佼者,四小龙成为佼佼者的原因是其它因素导致的,社会制度因素是亚洲四小龙成为佼佼者的前提条件。 其二,临海的地理位置。在现代社会,在全球自由贸易时代,海洋能提供方便、廉价的运输模式,是外向型经济的重要保障。临海因素对亚洲四小龙的迅速崛起,帮助很大。 事实上,世界绝大部分国家都是临海国家或岛国,真正的内陆国是很少的。大部分国家在临海这个因素上,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亚洲四小龙在临海国家或地区群体中,出类拔萃的原因是其它因素导致的,临海因素只是没有拉亚洲四小龙的后腿。 其三,适合经济发展的人口天赋。亚洲四小龙的人口天赋,非常适合现代社会经济发展,这才是四小龙经济腾飞的根本因素。亚洲四小龙人口,节俭、勤劳、高智商,这三个人口天赋对于现代经济发展,是完美的结合。这三个人口天赋是亚洲四小龙经济发展速度特别快的根本原因。 事实上,东亚地区还有两个地区与四小龙一样富裕或更富裕。小小的澳门,富裕程度不亚于四小龙,由于太小,不算小龙。日本高度富裕,经济腾飞时期的经济发展速度,不亚于四小龙,甚至更高。由于人口经济规模太大,人口数量太多,也不算小龙。日本与澳门与四小龙很类似,地理状况类似,人文类似,制度类似。日本经济腾飞的原因与四小龙经济腾飞的原因是一样的,都是人口天赋非常适合现代经济发展。 其四,重视教育。政府重视教育,国民重视教育。教育是百年大计,具有长远影响,是实现经济发展水平高度发达的基础。国民受教育水平达不到较高水平,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就难以达到较高水平,二者具有一定的对应关系。 政府与国民重视教育的潜在原因是人口智商高。 其五,良好的国际经济形势。二战以后,世界进入最自由的贸易时期,二战以前,国际贸易受到的限制因素很多。关贸总协定的签订,美元的国际贸易地位,传统殖民地体系的崩溃,海盗的减少,水上航运技术或设备的前进,航空运输的发展,通讯的便利,极大的便利了国际贸易,降低了国际贸易的成本,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这为四小龙发展外向型经济奠定了基础。这样环境的产生,不是想有就有的,四小龙的幸运就是,当时有了这样的国际贸易环境。 当时的大部分国家都具备这个国际环境,这不是亚洲四小龙特有的,但是四小龙充分利用了

支撑中国经济腾飞的“脊梁”——国有企业60年的发展历程回顾

支撑中国经济腾飞的“脊梁” 2010年公布的世界500强企业中,中国中央企业有30家上榜,其中中国石化、国家电网和中国石油均位列前10名。中国石油在今年更是一度排名全球市值第一。 面对中国国有企业漂亮的成绩单,恐怕没有多少人能想到,直到1994年,我国最大的500家国有企业全年销售收入的总和还不如美国通用汽车公司一家的销售收入,而在更早的1952年,全国的工业产值只有300多亿元。 企业是经济的微观基础。60多年来,广大国有企业与新中国一同成长,见证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贡献着力量。 强国富民铸辉煌 新中国经济是在一片废墟上起步的。1949年,全国只有100多亿元的固定资产,那时的中国,就连一根最普通 —国有企业60年的发展历程回顾 文= 白天亮

的铁钉也要依靠进口。 在20世纪,没有现代工业的国家注定无法强大,国有企业历史性地承担起重任。 新中国要有自己的钢铁! 在曾被日本人断定“只能种高粱”的鞍钢,几千工人夜以继日地工作。1953年12月26日,鞍钢三大工程竣工投产,兴奋的工人们特意把首批生产的无缝钢管作为礼物,送到了北京。 新中国要有自己的汽车! 用钢钎砸开冻土,1953年7月15日,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在荒原上奠基,3年后第一辆国产汽车开出了厂门。这种名为“解放”牌的汽车结束了中国被称作“万国汽车博览会”的历史,在此后几十年间,几乎跑遍了中国大地的每个角落。 第一架飞机、第一块手表、第一台机床、第一个自动化电站……国有企业以不懈的努力、艰难的探索,铺就新中国经济的基石。 改革开放的今天,广大企业承载着强国富民的梦想,继续书写辉煌灿烂的篇章。 站在2008奥运会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前,人们无不为其晶莹剔透的模样而赞叹。9843个球和20670个杆组成的钢结构、展开面积达26万平方米双层气枕充气膜……创造了多个世界之最的“水立方”,是奥运工程中自主创新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建筑企业的实力见证。 如今的中国国有企业,活跃在经济社会领域的方方面面。三峡工程、青藏铁路、西气东输……一个个重大项目的背后,闪动着企业奋斗的身影。神舟飞船、嫦娥一号、“歼十战机”……企业成为自主创新的排头兵,奉献着一项项科研成果。非典突袭、冰雪灾害、汶川救援……特殊时期,总有大量企业以强烈的责任感挺身而出。据统计,2002年到2009年,中央企业上缴税金从2915亿元增加到11475亿元,年均增长21.62%,累计向国家上缴税金5.4万亿元。数据研究显示,国有企业的税负明显高于其他类型企业。从资产的税收产出效率看,在占有同样单位的资产量时,国有企业提供的税收额要高于各类企业约45%;从人力的税收产出效率看,在占有同样单位的就业人数时,国有企业提供的税收额要高于其他企业约190%。 改革发展焕新颜 1985年,日本一位经济学家在对中日企业作对比后断言:中国不存在现代意义上的企业。这个结论或许不够客观,但足以提醒改革开放之初的中国去重新审视当时企业存在的问题。 企业是什么?是不断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经济组织,是随时根据市场变化作出理性反应的竞争主体。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国有工厂,虽然为共和国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但的确离“现代企业”太远太远。 要让企业变成真正的企业!从扩大企业自主权开始,经历利改税、承包制种种探索,直到1993年中央提出“必须建立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