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 神经系统的功能 now

八 神经系统的功能 now
八 神经系统的功能 now

八神经系统的功能

一、名词解释

突触神经的营养性作用突触延搁兴奋性突触后电位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易化突触后抑制运动单位交互抑制反射中枢腱反射

肌紧张特异性投射系统非特性投射系统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

牵涉痛牵张反射脊休克突触前抑制脑电图去大脑僵直

紧张性作用生物节律第一信号系统第二信号系统学习

皮质诱发电位习惯化胆碱能纤维肾上腺能纤维第一体感区

异相睡眠操作式条件反射中枢抑制后放

二、填空题

1. 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完整性和相对不疲劳性。

2. 据电生理学特性,将哺乳类动物的周围神经分成_____________三类,此方法多适用于_____________纤维。

3. 据纤维的直径及来源分类,将_____________纤维分为_____________四类。

4. 自胞体向轴突末梢的轴质运输可分为_______________运输和______________运输。

5. 神经对其所支配的组织可发挥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两方面作用。

6. 经典的化学性突触由突触前膜、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三部分组成。

7. 突触后电位可分为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两种。

8. 中枢神经元的联系可分为辐射、聚合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_联系。

9. 中枢抑制可分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两种。

10. 突触后抑制又分为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11. 丘脑的核团分为感觉接替核、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三类。

12. 丘脑向大脑皮质的感觉投射分为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两大系统。

13. 伤害性刺激作用于皮肤时,可先后引起两种不同的感觉,即 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14. 在脊髓前角存在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两种运动神经元。

15. 牵张反射可分为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两种。

16. 肌梭的感受装置与_____________呈串联关系,与_____________呈并联关系。

17. 脑干网状结构存在的加强肌紧张的区域称为_____________;抑制肌紧张的区域称 _______________。

18. 小脑在维持姿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面均有重要的作用。

19. 据小脑的传人、传出连接可以把小脑分成前庭小脑、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三部分。

20. 基底神经节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本体感觉传人冲动的处理有关。

21. 基底神经节损害的症状按其临床表现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具有_____________的综合征,另一类是具有_____________的综合征。

22. 自主神经外周递质主要有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两类。

23. 胆碱能受体可分成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两种亚型。

24. 肾上腺素能受体分为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两种类型。

25. 皮质诱发电位包括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两部分。

26. 突触传递过程中,冲动传到轴突末梢,使·突触前膜的_____________通道开放,____________内流,引起递质释放。

27. EPSP的产生是由于突触后膜对Na+、K+、Cl-,尤其是的通透性增加,从而导致突触后膜发生_____________,出现EPSP。

28. 丘脑是感觉传导的换元_____________,并对感觉进行粗略的定位分析。

29. 特异投射系统是以_____________形式投射到大脑皮质的特定区域,其主要功能是_____________。

30. 脑干网状结构内存在具有上行唤醒作用的功能系统,称为_____________。该系统主要是通过丘脑

_____________ 投射系统发挥作用。

31. 大脑皮层运动区对躯体运动调节是通过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来完成的。

32. 锥体系的神经元,下行纤维抵达脊髓,通过_____________运动神经元发动肌肉运动;通过_____________运动神经元调节肌梭敏感性,协调配合运动。

33. 腱反射的意义是通过检查腱反射来了解_____________功能状态;肌紧张的意义是在于_____________。

34. 自主神经系统包括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两部分。

35. 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功能特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效应器功能状态有关。

36. 交感神经兴奋时,分泌_____________唾液,副交感神经兴奋时,分泌_____________唾液。

37. 交感神经兴奋时,肾上腺髓质激素分泌_____________,副交感神经兴奋时,胰岛素分泌_____________。

38. M型受体阻断剂是_____________,N型受体阻断剂是_____________·

39. N受体分布于_____________,M受体分布于_____________。

40. 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释放的递质是_____________,节后纤维释放的递质是_____________。

41. 人类和动物共有的是_____________,人类所特有的是_____________信号系统。

三、选择题

A型题

1. 中枢神经系统内,兴奋性化学传递的下述特征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A 单向传递

B 突触延搁

C 总和

D 兴奋节律不变传入神经与传出神经放电频率可不同

E 对内环境变化敏感

2. 下列哪种神经元的联系方式是产生反馈调节的结构基础

A 辐射方式

B 聚合方式

C 链锁状联系

D 环状联系

E 单线式联系

3. 运动神经元兴奋时,首先产生扩布性动作电位的部位是

A 神经元细胞

B 树突

C 轴突上位一部位

D 轴突始段

E 轴突末段

4. 下列关于神经胶质细胞的生理作用的描述,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A 具有支持作用

B 具有转运代谢物质的作用

C 构成血-脑屏障,使血液中的物质有选择地进入脑细胞

D 胶质细胞可增生,从而填补神经元死亡所造成的缺损,起代偿神经元的功能

E 在外周和中枢均可形成髓鞘

5. 兴奋在神经元与神经元或神经元与效应细胞之间传递,其最主要方式为

A 化学性突触传递

B 电突触

C 非突触性化学传递

D 缝隙连接

E 混合性连接

6. 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的产生,是由于突触后膜对下列哪种离子通道的通透性增加

A K+

B Ca2+

C Na+,K+,尤其是对Na+

D K+,Cl-,尤其是对Cl-

E Cl-

7. 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的产生是由于突触后膜对下列哪种离子的通透性增加

A K+

B Ca2+

C Na+,K+,尤其是对Na+

D K+,Cl-,尤其是对Cl-

E K+,Na+,尤其是对K+

8. 突触前抑制的产生是由于

A 突触前膜去极化突触后膜EPSP幅度减小

B 突触前膜超级化

C 突触前膜释放抑制性递质

D 突触后膜超级化

E 突触前神经元抑制

9. 交互抑制又可称为

A 除极化抑制

B 回返性抑制

C 树突-树突型抑制

D 侧支性抑制

E 突触前抑制

10. 传入侧支性抑制的形成是由于

A 兴奋性递质释放量少

B 兴奋性递质破坏过多

C 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兴奋

D 抑制性中间神经元抑制

E 兴奋性中间神经元兴奋

11. 突触前抑制的特点是

A 突触前膜超级化

B 突触前轴突末梢释放抑制性递质

C 突触后膜的兴奋性降低

D 突触后膜的兴奋性突触后电位降低

E 通过轴突-树突突触的活动实现

12. 下列关于非特异投射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经丘脑的感觉接替核换元后弥散地向大脑皮质广泛区域投射

B 向大脑皮质投射地区域狭窄,引起特定的感觉

C 受到破坏时,动物将出现角弓反张地现象

D 容易受药物的影响

E 受到刺激时,动物脑电图呈同步化慢波

13. 对大脑特异投射系统的叙述,下列哪项时错误的

A 投射至皮质特定感觉区,有点对点关系

B 主要终止于皮质第四层,再转而与大锥体细胞的胞体形成突触联系。丘脑感觉接替核和联络核,均属于语系统范围

C 阈下兴奋易于总和,产生扩布性兴奋

D 产生特定感觉

E 切断特异传导通路的动物将出现昏睡

14. 内脏痛的主要特点是

A 刺痛

B 对刺激分辨能力强

C 慢痛

D 定位精确

E 可有牵涉痛

15. 运动单位是指

A 一个运动神经元

B 一组具有相同功能的运动神经元群

C 一组可产生某一动作的肌肉群

D 一对具有互相拮抗功能的肌群

E 由一个运动神经元及所支配的全部肌纤维所组成的功能单位

16. 脊髓休克时脊髓反射减弱或消失,其原因是

A 横断脊髓的损伤性刺激

B 脊髓中的反射中枢被破坏

C 血压下降导致脊髓缺血

D 外伤所致的代谢紊乱

E 离断的脊髓突然失去了高级中枢的调节作用

17. 维持躯体姿势的最基本的反射是

A 屈肌反射

B 对侧伸肌反射

C 颈紧张反射

D 肌紧张反射

E 翻正反射

18. 在整体中,当某一肌肉受到牵拉时将发生牵张反射,表现为

A 同一关节的协同肌抑制

B 同一关节的拮抗肌兴奋

C 受牵拉的肌肉收缩

D 其他关节的肌肉也同时收缩

E 伸肌核屈肌都收缩

19. 当某一伸肌被过度拉长时,张力变突然降低,其原因为

A 伸肌肌梭过度兴奋

B 屈肌肌梭过度兴奋

C 伸肌的腱器官兴奋

D 屈肌的腱器官兴奋

E 伸肌的腱器官完全失负荷

20. 在中脑上下丘之间切断动物脑干,将出现

A 脊休克

B 动作不精确

C 去大脑僵直

D 腱反射加强

E 肢体痉挛性麻痹

21. 人类基底神经节调节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不包括

A 肌肉强直

B 肌张力障碍

C 随意运动完全丧失

D 静止性震颤

E 不自主的舞蹈样动作

22. 震颤麻痹底病变部位在

A 纹状体

B 黑质

C 红核

D 旧纹状体

E 丘脑底核

23. 大脑皮质运动区位于

A 额叶

B 颞叶

C 中央前回

D 中央后回

E 枕叶

24. 下列对皮纸运动区功能特征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A 对躯体运动的支配有交叉的性质,但对头面部肌肉的支配多数是双侧性的

B 功能定位总的分布是倒置的,头面部代表区内部的分布为正的

C 肌肉运动越精细,越复杂,其代表区愈大

D 人工刺激所引起的肌肉运动反应为协同性收缩

E 运动区的基本功能单位呈柱状结构

25. 下列关于M胆碱受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是胆碱受体的一种

B 可以与乙酰胆碱结合

C 可以与毒蕈碱结合

D 存在于神经肌肉接头的终板膜上

E 阿托品是M受体的阻断剂

26. 交感神经兴奋可引起

A 瞳孔缩小

B 逼尿肌收缩

C 消化道括约肌舒张

D 妊娠子宫收缩

E 支气管平滑肌收缩

27. 交感神经系统不具有下列哪一特点

A 节前纤维长,节后纤维短

B 支配几乎所有的脏器

C 紧张性活动

D 刺激节前纤维时反应比较弥散

E 在应激反应中活动明显增强

28. 副交感神经对代谢的影响是

A 促进甲状旁腺素分泌

B 促进胰高血糖素分泌

C 促进糖原分解

D 促进胰岛素分泌

E 促进甲状腺素的释放

29. 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纤维的作用不表现对抗的效应器是

A 瞳孔

B 泪腺

C 唾液腺

D 心脏

E 支气管平滑肌

30. 交感神经节后纤维释放的递质是

A 乙酰胆碱

B 去甲肾上腺素

C 5-羟色胺

D 多巴胺

E 去甲肾上腺素或乙酰胆碱

31. 下列哪一生理活动的中枢不在延髓

A 消化道运动

B 呼吸运动

C 水平衡调节

D 血管运动

E 心脏运动

32. 人的基本生命中枢位于

A 下丘脑

B 中脑

C 延髓

D 丘脑

E 大脑皮层

33. 形成条件反射的基本条件

A 要有适当的无关刺激

B 要有完整的大脑皮质

C 要有非条件反射

D 非条件刺激出现在无关刺激之前

E 无关刺激与条件刺激在时间上结合

34. 主要半球占优势的功能是

A 特异感觉

B 植物性神经调节功能

C 躯体运动调节

D 非语词性的认识功能

E 语言活动

35. 人类区别于动物的主要特征是

A 具有较强的适应环境的能力

B 具有建立条件反射的能力

C 具有第一信号系统

D 具有具有第一和第二两个信号系统

E 具有学习和记忆能力

36. 新皮质处于紧张活动时脑电活动主要表现为棘波

A δ波

B β波

C α波

D θ波

37. 下列关于皮质诱发电位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由感觉传入系统受刺激引起

B 出现于皮质某一局部区域

C 由主反应和后发放两部分组成

D 为大脑皮层神经元自发的节律性电变化所致

E 主反应是大锥体细胞电活动的综合表现

38. 异相睡眠的生物学意义是

A 促进生长和体力恢复

B 促进细胞繁殖和成熟

C 促进记忆和幼儿神经系统成熟

D 出现生长素分泌高峰

E 促进脑电图的同步化

39. 下列哪一项是与觉醒状态维持有关的神经递质

A 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

B 5-羟色胺

C 去甲肾上腺素

D 乙酰胆碱

E γ氨基乙酸

X型题

1. 神经纤维传导速度与下列因素有关

A 有髓神经纤维的传导速度与直径成正比

B 神经纤维的传导速度随温度升高而加快

C 有髓神经纤维的传导速度比无髓神经纤维快

D 神经纤维的传导速度与引起动作电位的刺激强度有关

2. 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具有以下特征

A 生理完整性

B 单向传导

C 绝缘性

D 相对不疲劳性

3. 非突触性化学传递具有以下特征

A 一个曲张体支配一个效应细胞

B 单胺类纤维都能进行此类传递(大都能)

C 递质释放后,作用于效应器细胞膜上的受体发挥作用

D 递质传递所费时间较长

4. 肌梭与腱器官两者相比较

A 肌梭参与牵张反射,腱器官参与腱器官反射

B 肌梭为长度感受器,腱器官为张力感受器

C 肌梭与梭外肌为串联关系,腱器官与梭外肌为并联关系

D 肌梭的传入冲动对同一肌肉的α运动神经元起兴奋作用,而腱器官的传入冲动对同一肌肉的α运动神经元起抑制作用

5. 有关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的正确叙述是

A 必须通过丘脑非特异投射系统而发挥作用

B 是不同感觉的共同传导途径

C 损伤后可导致昏睡不醒

D 是多突触的上行系统,易受药物影响

6. 骨骼肌肌梭的传入神经在什么情况下放电频增高

A 梭内肌收缩

B 牵拉肌肉

C υ传出纤维受刺激

D 梭外肌缩短

7. 易化肌紧张的中枢部位是

A 大脑皮质运动区

B 小脑前叶两侧部

C 小脑前叶蚓部

D 网状结构易化区

8. 属于胆碱能纤维的是

A 躯体运动神经纤维

B 所有自主神经节前纤维

C 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

D 支配汗腺的交感神经节后纤维

9. 致痛物质有

A 5-羟色胺

B K+

C 缓激肽

D 乙酰胆碱

10. 小脑后叶和绒球小结叶受损时,可出现

A 运动性共济失调

B 平衡失调

C 肌紧张变化

D 静止性震颤

11. 关于脊休克的论述,正确的是

A 断面以下脊髓所支配的骨骼肌紧张性降低或消失

B 断面以下的脊髓反射,感觉和随意运动可逐渐恢复

C 动物进化程度越高,其恢复速度越慢

D 反射恢复后,第二次横断脊髓,不再出现脊休克

12. 下列关于快波睡眠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可出现快速眼球运动

B 脑电出现同步化快波

C 各种感觉功能进一步减退

D 自主性神经功能不稳定和做梦

四、思考题

1. 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与突触传递兴奋的特征的比较。

2. 突触后电位有哪些类型?其产生机制如何?

3. 何谓突触前抑制?其产生机制如何?

4. 试比较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和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的不同点。

5. 何谓胆碱能纤维和肾上腺素能纤维?分别指哪些神经纤维?

6. 何谓反射?举例说明反射有何生理意义?

7. 反射弧中枢部分兴奋传布的特征有哪些?

8. 特异性和非特异性投射系统有何区别?

9. 什么是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该系统有何生理作用?

10. 试述不同睡眠时相的特点与生理意义。

11. 何谓脊休克?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12. 何谓牵张反射?它有几种类型?产生机制如何?

13. 何谓去大脑僵直?其形成机理是什么?

14. 基底神经节损害出现哪些疾病?产生机制是什么?

15. 简述小脑的功能?

16. 植物性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有何特点?

17. 举例说明何为大脑皮层功能的一侧优势

神经

A型题:

1.关于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结构的完整性 B.功能的完整性

C. 单向传导D.相对不疲劳性

E. 绝缘性

2.神经冲动抵达末梢时,引起递质释放主要有赖于哪种离子的作用

A.C1- B. Ca2+ C.Mg2+ D. Na+ E.K+

3.关于突触传递的叙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A. 双向传递 B.不易疲劳C. 突触延搁 D.不能总和

E. 刺激停止后,传出冲动也立即停止

4. 兴奋性突触后电位是指在突触后膜上发生的电位变化为

A. 极化 B.超极 C. 后电位 D.复极E.除极

5. 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的产生,是由于突触后膜提高了对下列哪种离子的通透性A.Ca2+ B.C1- C. K+ D.Na+和K+,尤其是Na+

E.Cl-和K+,尤其是C1-

6.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A. 反应 B.正反馈调节 C. 负反馈调节 D.反射 E.适应

7.关于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的产生,正确的叙述是

A.突触前轴突末梢超极化 B.突触后膜对Ca2+、K+ 通透性增大

C. 突触后膜除极 D.突触后膜出现超极

E.突触后膜出现复极

8.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的产生是由于突触后膜对下列哪种离子通透性增加所致

A. Na+、C1-、K+,尤其是K+ B.Ca2+、K+、Cl-,尤其是Ca2+

C. Na+、K+,尤其是Na+

D. K+、C1-,尤其是Cl-

E.K+、Ca2+、Na+,尤其是Ca2+

9.突触后抑制时,下列哪种情况不会出现

A.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

B. 突触后膜C1-内流

C. 突触后膜超极

D. 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E.突触后膜的兴奋性降低

10.突触前抑制的发生是由于

A. 突触前膜兴奋性递质释放量减少

B. 突触前膜释放抑制性递质

C. 突触后膜超极 D.中间抑制性神经元兴奋的结果

E.以上原因综合的结果

11.化学性突触传递的特征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A.双向性传递B.兴奋节律的改变

C. 对内环境变化敏感

D. 总和

E. 后放

12. 牵涉痛是指

A. 内脏痛引起体表特定部位的疼痛或痛觉过敏

B.伤害性刺激作用于皮肤痛觉感受器

C. 伤害性刺激作用于内脏痛觉感受器

D.肌肉和肌腱受牵拉时所产生的痛觉

E.内脏及腹膜受牵拉时产生的感觉

13.关于非特异性投射系统的叙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A.由丘脑向大脑皮质投射具有点对点的投射关系

B. 引起特定感觉

C. 维持大脑清醒状态

D. 是所有感觉的上行传导道

E. 维持睡眠状态

14. 特异性投射系统的主要功能是

A. 引起特定感觉并激发大脑皮质发出神经冲动

B.维持大脑皮质的兴奋状态

C. 调节内脏功能

D.维持觉醒

E.协调肌紧张

15. 对神经纤维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神经纤维为神经元的突起部分,即通常所讲的轴突

B. 神经纤维的基本功能是传导神经冲动.它接受其他神经元传来的冲动,将冲动传向胞体

C. 在实验条件下,刺激神经纤维的任何一点,产生的动作电位可同时向纤维的两端传导

D. 神经干中的许多神经纤维在传导神经冲动时,互相不会发生干扰

E. 用适宜强度的电流连续刺激实验中的神经纤维,几个小时后会出现传导阻断

16. 交互抑制也称为

A.传入侧支性抑制 B.除极抑制

C. 回返性抑制 D.突触前抑制

E.负反馈性抑制

17.脊髓闰绍细胞构成的抑制称为

A.周围性抑性 B. 传人侧支性抑制

C. 回返性抑制 D.交互抑制

E.除极抑制

18.突触前抑制的重要结构基础是

A.轴突-胞体型突触 B. 轴突-树突型突触

C. 轴突-轴突型突触 D.胞体-树突型突触

E.胞体-胞体型突触

19. 下列哪一项是内脏痛的特点

A. 刺痛 B.定位不精确

C. 必有牵涉痛 D.牵涉痛的部位是内脏在体表的投影部位

E.对电刺激敏感

20. 脊休克产生的原因是

A. 横断脊髓的损伤性刺激 B.外伤所致的代谢紊乱

C. 横断脊髓时大量出血 D.断面以下脊髓丧失高位中枢的易化调节

E.失去了脑干网状结构易化区的始动作用

21.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脊休克的表现

A. 大小便失禁

B.血压下降

C. 断面以下脊髓支配的骨骼肌肌紧张降低

D.发汗反射消失

E. 断面以下脊髓反射活动消失

22. 叩击跟腱引起相连的同块肌肉收缩,属于

A. 肌紧张 B.腱反射 C. 屈肌反射 D.姿势反射

E.多突触反射

23. 维持躯体姿势的最基本的反射是

A. 屈肌反射 B.肌紧张

C. 对侧伸肌反射

D. 翻正反射

E. 腱反射

24.在中脑上、下丘之间切断脑干的动物将出现

A. 肢体麻痹 B.去大脑僵直

C. 脊休克 D.腱反射加强

E. 动作不精确

25.叩击跟腱时引起与该肌腱相连的肌肉收缩,是由于刺激了下列哪种结构A. 腱器官 B.痛觉感受器

C. 肌梭

D. 皮肤感觉器

E.触压觉感觉器

26.对牵张反射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 感受器是肌梭 B.基本中枢位于脊髓

C.是维持姿势的基本反射 D.高位中枢病变时,牵张反射减弱

E. 反射引起的是受牵拉的同一块肌肉收缩

27.人的小脑受损伤后,肌紧张会出现

A. 增强 B.降低

C. 不变 D.先增强,后降低

E.先降低,后增强

28.关于锥体系的叙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 是大脑皮质控制躯体运动的最直接的路径

B. 包括皮质脊髓束和皮质延髓束

C. 大部分是多'突触联系

D.可以发动随意运动,并保持运动的协调性

E. 主要功能是参与肌紧张的调节

29.兴奋通过一个化学性突触所需要的时间通常为

A. 0.01~0.03 ms B.0.01~0.03 s

C.0.3-0.5 s D.0.3~0.5 ms

E.3~5 ms

30.在突触传递过程中,促使突触小泡中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中的离子为A.Ca2+ B.K+ C.Na+ D.Cl- E.Mg2+

31.关于上行网状激活系统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 通过非特异性投射系统发挥作用

B.感觉上行传导束通过脑干时,有侧支进入脑干网状结构

C. 具有多突触接替的特征

D.作用是维持和改变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

E.不易受到药物的影响

32.摄食中枢位于

A.延髓 B.中脑 C. 丘脑 D. 下丘脑 Z.大脑皮质

33.大脑皮质运动区的部位是

A.中央前回 B.中央后回 C. 额叶 D.枕叶 E.颞叶

34.交感神经节前纤维释放的递质是

A. 乙酰胆碱 B.去甲肾上腺素

C. 肾上腺素 D.5-羟色胺

E.多巴胺

35.支配骨骼肌的躯体运动神经释放的递质为

A.肾上腺素 B.去甲肾上腺素

C. 儿茶酚胺 D.多巴胺

E.乙酰胆碱

36.下列哪一类神经纤维属于肾上腺素能神经

A.副交感的节前纤维 B.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

C. 绝大部分交感神经的节后纤维 D.躯体运动神经纤维

E.交感神经节前纤维

37.对于N型受体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属于胆碱能受体

B.能与毒蕈碱发生特异性结合

C. 存在于交感神经节内神经元的突触后膜上

D.存在于副交感神经节内神经元的突触后膜上

E. 其阻断剂为筒箭毒

38.对于M型受体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 属于胆碱能受体

B.能与毒蕈碱发生特异性结合

C.存在于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的效应器细胞膜上

D. 存在于神经肌肉接头的终板膜上

E.其阻断剂为阿托品

39. N 型受体的阻断剂

A. 筒箭毒 B.阿托品 C. 心得安 D.酚妥拉明 E.甲氰咪呱40.支配心脏的交感神经所释放的递质是

A. 肾上腺素 B.去甲肾上腺素

C.多巴胺 D.乙酰胆碱

E. g-氨基丁酸

41.在整个反射弧中,最易出现疲劳的部位是

A. 感受器 B.传人神经元

C.反射中枢中的突触 D. 传出神经元

E.效应器

42.可被阿托品阻断的受体是

A. a受体 B.b 受体

C. N型受体D.M型受体

E.N和M型受体

43.a受体的阻断剂是

A. 筒箭毒 B.阿托品 C普萘洛尔 D.酚妥拉明E.西咪替丁44.人的基本生命中枢位于

A. 延髓 B.脑桥 C下丘脑 D. 丘脑 E. 大脑皮质

45.关于条件反射的叙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形成的基本条件是强化 B.是后天经过学习训练形成的C. 数量无限 D. 使机体具有更大的适应性

E.一旦建立就会终身保留

46.下列哪一种生理活动的基本中枢不在延髓

A.心脏活动 B.血管运动

C.呼吸运动 D.消化管运动

E. 水平衡调节

47.肝、胆囊疾患发生牵涉痛的部位可位于

A.心前区、左上臂尺侧 B.右肩胛部

C.腹股沟区 D.左上腹、肩胛间

E.上腹部或脐周围

48.震颤麻痹的主要症状包括

A.感觉迟钝 D. 肌张力降低

C. 运动共济失调 D.静止性震颤

E.意向性震颤

49.震颤麻痹病变主要位于

A.黑质 B.红核 C. 苍白球 D.小脑 E.丘脑底核

50.人出现去大脑僵直时,意味着病变发生在

A. 脊髓 B.延髓 C. 脑干 D.小脑 E.大脑皮质

51.关于肌紧张的叙述,错误的是

A.它是缓慢持久牵拉肌腱时发生的牵张反射

B. 是维持躯体姿势的最基本反射活动

C. 感受器为肌梭

D.效应器主要为慢肌纤维成分

E. 为单突触反射

52.下列哪种反射为条件反射

A.吸吮反射 B. 眨眼反射

C. 屈肌反射

D. 见到美味佳肴引起唾液分泌反射

E.窦弓反射

53.在人体内,哪种神经纤维不完全属胆碱能纤维

A.交感神经节前纤维 B.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

C. 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

D. 交感神经节后纤维

E.躯体运动神经纤维

54.人类与动物在条件反射方面的主要区别是

A. 条件反射形成快慢 B.条件反射泛化程度

C. 条件反射分化程度

D. 条件反射消退快慢

E. 是否有第-和第二两个信号系统

55. 脑电图波形主要依据其频率不同而分类,其中d 波的频率每秒为

A.0. 5~3次 B. 4~7次 C.8~13次 D.14~30次 E.30次以上

56. 人类脑电波中的a波通常出现在

A.清醒、安静、闭目 B.清醒、安静、睁眼

C. 清醒、情绪紧张

D. 困倦或麻醉状态

E.睡眠状态

57. 正常人在安静、清醒、闭目状态时,所记录的脑电图主要是

A. a波

B. b波

C. d波 D.q波 E.a和b波

58. 下列描述中,哪一项不发生在异相睡眠期

A. 眼球快速运动 B.脑内蛋白质合成加快

C. 生长素分泌明显升高

D. 有利于建立新的突触联系

E.脑电图呈现去同步化快波

X型题:

1.兴奋通过突触传递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突触传递只能从突触前神经末梢传向突触后神经元

B.突触传递需要的时间与冲动传导差不多

C. 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只有兴奋可以发生总和,而抑制不会产生总和

D.在反射活动中,传人神经上的冲动频率往往与传出神经发出的冲动频率一致E.突触传递过程中,极易受内环境变化的影响

2.必须由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参与的抑制有

A. 侧支抑制 B.回返抑制

C.突触后抑制 D.突触前抑制

E.交互抑制

3.对非特异投射系统叙述,错误的是

A.它与经典感觉传导路无关

B.在脑干网状结构内经单个突触传递

C. 由丘脑发出纤维弥散地投射到大脑皮质

D.容易受药物影响

E. 具有维持和改变大脑皮质兴奋状态之功能

4.有关特异投射系统的叙述

A. 经经典传导束投射至大脑皮质的第四层细胞

B.在脑干网状结构内经多个突触传递

C. 有特定的感觉传导路

D.点对点投射到大脑皮质特定感觉区域

E. 引起特定感觉,激发大脑皮质发出传出神经冲动

5.有关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叙述,错误的是

A. 是通过丘脑特异投射系统发挥作用的

B.可维持大脑皮质的兴奋状态

C.损伤后可导致昏睡不醒

D.为多突触上行系统

E.不易受药物影响

6.对内脏痛的主要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疼痛缓慢、持久

B.对痛的定位不精确

C. 对机械性牵拉、痉挛、缺血、炎症、切割及烧灼等刺激敏感

D.可以引起某些皮肤区域发生疼痛或疼痛敏感

E.对刺激的分辨能力强

7.下列哪些为腱反射和肌紧张的共同点

A. 都是作用于肌腱所引起 B.感觉器、中枢和传出神经都一样

C. 都使受牵拉的同一肌肉发生收缩 D.都属于多突触反射

E.都有位相性运动改变

8.去大脑僵直的原因可能有

A. 脑干网状结构抑制区破坏比易化区多

B.脑干网状结构抑制区与高位中枢联系中断

C. 脑干网状结构抑制区作用减弱

D.脑干网状结构易化区作用占优势

E.横切脑干时,损伤刺激了脑干网结构易化区,使其兴奋

9.副交感神经系统兴奋时

A. 心率减慢 B.瞳孔缩小

C. 胃肠运动加强 D.糖原分解增加

E.促进胰岛素分泌

10.下列自主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调节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A.大多数内脏接受交感和副交感双重神经支配

B.双重神经对某一器官的作用都是相互拮抗

C.自主神经对效应器的支配有紧张性作用

D. 副交感神经活动广泛,主要作用是适应环境急剧变化

E.副交感神经作用主要是保护机体,促进消化、贮存能量,加强排泄与生殖等11. 哪些纤维属于胆碱能纤维

A.交感和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 B.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

C.躯体运动神经纤维 D. 支配内脏的所有传出神经

E.支配汗腺的交感神经节后纤维

12.对条件反射的特点和生物学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

A.是后天形成,数量不受限制 B.具有极大的易变性

C. 具有高度适应性 D.可脱离非条件反射单独形成

E.不需高级中枢参与也可形成

13.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有

A. 双向传导 B.相对不疲劳 C. 时间延搁 D.可总和 E.绝缘14.下列哪些属于化学性突触传递的特点

A. 易疲劳 B.对内环境的变化不敏感

C. 单向传递 D.可总和

E.时间延搁

15.突触前抑制是

A. 前膜部分除极 B.后膜超极

C. 后膜兴奋性降低 D.潜伏期较长

E.前膜动作电位幅度减小

16.下丘脑的功能有

A.调节激素分泌 B.参与情绪反应

C. 分泌激素 D.调节进食

E.感觉投射

17.兴奋性突触后电位是后膜的

A.除极 B.局部电位 C. 动作电位 D.超极 E.反极化

18. 引起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的是由于

A. 前膜除极 B.前膜释放抑制性递质

C. 后膜Cl-内流 D.后膜超极

E.后膜除极

19.应用阿托品后可引起

A. 心跳加快 B.支气管平滑肌舒张

C. 汗腺分泌增加 D.胃液分泌减少

E. 胃肠道平滑肌抑制

20.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以局部电流形式传导

B.传导的兴奋又称为神经冲动

C.麻醉药可使冲动的传导发生阻滞

D.多根神经纤维传导冲动时基本上互不干扰

E.冲动的传导是单向的

21. 关于突触传递过程,正确的叙述是

A. 突触前膜除极,膜对Ca2+通透性增大

B. 胞内Ca2+浓度增加促进囊泡向突触前膜移动

C. 囊泡内递质释放至突触间隙

D.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打开某种离子通道

E. 突触后膜产生兴奋性突触后电位或抑制性突触后电位22.兴奋性突触后电位产生的机制是

A. 膜对Na+和K+的通透性增加 B.Na+内流超过K+外流

C. C1-内流 D.Ca2+内流

E. Na+和K+外流

23.抑制性突触电位产生的机制是

A. 突触前膜释放抑制性递质 B.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

C. 突触后膜对Cl-通透性增加 D.C1-外流

E.膜除极

24.脊休克的主要表现是

A. 血压下降 B.粪尿积聚

C. 发汗反射消失 D.断面以下脊髓所支配的骨骼肌痉挛

E.动物失去一切感觉

25.去大脑僵直的猫,其主要表现有

A. 四肢伸直 B.头尾昂起 C. 脊柱挺硬 D.失去平衡 E.失去感觉26.关于慢波睡眠

A. 又称异相睡眠 B.生长激素分泌明显升高

C.眼球快速运动 D.脑电图呈现同步化慢波 E.蛋白质合成加快

人体神经系统的组成

人体神经系统的组成 *.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 A.突起 B.神经元 C.细胞体 D.神经末梢 *.神经传导的是() A.兴奋 B.神经冲动 C.刺激 D.信号 *.人体主要的调节机构是() A.神经 B.神经元 C.神经组织 D.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由两部分构成,它们是() A 脑和脊髓 B.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 C.细胞体和突起 D.神经纤维、脑和脊髓 *.大脑皮层上的沟和回增加了大脑的() A. 脑容量 B. 神经冲动的传导速度 C. 体积 D.大脑皮层的面积和神经元数量 *.人体的最高神经中枢位于() A. 大脑皮层 B.脑干 C.小脑 D.脊髓 *.在脑干中有控制人体呼吸、心跳等的神经中枢,它们属于人体() A.最高级中枢 B.最低级中枢 C.最基本中枢 D.一般中枢 *.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 A.树突和轴突 B.细胞体和轴突 C.细胞体和突起 D.细胞质和细胞膜 *.人喝醉了酒,走路摇晃,站立不稳,受到了酒精麻痹的结构是() A.大脑 B.小脑 C.脑干 D.脊髓 *.“中风”的病人四肢没有任何损伤,但出现了一侧肢体不能活动的症状,是因为哪个结构受伤?()A.骨头 B.血管 C.大脑 D.脊髓 *.不属于 ...脑的基本结构是() A.大脑 B.小脑 C.脑干D.脊髓 *.下列关于神经调节方面的论述,经不起 ...科学推敲的是() A.“望梅止渴”属于条件反射,婴儿的吮吸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 B.脊髓的传导功能由其白质内的神经纤维完成 C.小儿对排尿的抑制力较弱是由于脊髓的发育尚未完善 D.人喝醉了酒,走路摇晃、站立不稳,说明酒精已麻痹了小脑 *.人类特有的神经中枢是() A.语言中枢 B.听觉中枢 C.躯体感觉中枢 D.视觉中枢 *.某人左侧躯体半身不遂,是由于此人( )受损伤而引起的 A.左侧大脑半球的躯体感觉中枢 B.左侧大脑半球的躯体运动中枢 C.右侧大脑半球的躯体运动中枢 D.右侧大脑半球的躯体感觉中枢 *.切除小脑的狗将() A.立即死亡 B.行动不协调 C.不能运动 D.嗅觉丧失 *.人拿到烫手的馒头时,在完成缩手反射后,会感觉到烫。那么,产生“烫”这种感觉的神经中枢位于( ) A.脊髓 B.大脑皮层 C.小脑 D.脑干 *在神经系统中,组成中枢神经系统,它作为信息的,既接受周围的传入信息,又可发出信息到周围。(脑、脊髓处理中心) *.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叫做,该结构的基本功能是。(神经元接受刺激、产生冲动、传导冲动) *.神经系统是通过每一个具体的来实现其调节功能的,所以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

生理学(本科)第十章-神经系统的功能随堂练习与参考答案

生理学(本科)第十章神经系统的功能 随堂练习与参考答案 10.1 神经元和神经纤维10.2 中枢神经系统活动的一般规律10.3 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10.4 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10.5 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10.6 脑的高级功能 1. (单选题)维持躯体姿势最基本的反射是( ) A. 肌紧张反射 B. 屈肌反射 C. 翻正反射 D. 对侧伸肌反射 E. 腱反射 参考答案:A 2. (单选题)左侧大脑皮层中央后回受损,引起躯体感觉障碍的部位是( ) A. 左半身 B. 右半身

E. 左侧上肢和右侧下肢 参考答案:B 3. (单选题)脑干网状结构损伤将导致( ) A. 感觉过敏 B. 极度兴奋 C. 深度睡眼 D. 内脏活动增强 E. 内脏活动减弱 参考答案:C 4. (单选题)内脏痛的主要特点是( ) A. 刺痛 B. 慢痛 C. 必有牵涉痛 D. 定位不精确 E. 对温度、牵拉及化学刺激不敏感 参考答案:C

5. (单选题)交感神经活动增强时,下列哪项不会出现( ) A. 肠蠕动抑制 B. 肾素分泌 C. 胰岛素分泌 D. 瞳孔开大肌收缩 E. 支气管平滑肌舒张 参考答案:C 6. (单选题)下列哪项属于副交感神经的作用( ) A. 瞳孔散大 B. 逼尿肌收缩 C. 糖原分解增强 D. 骨骼肌血管舒张 E. 消化道括约肌收缩 参考答案:B 7. (单选题)帕金森病的产生是由于下列哪个递质系统受损所致( )

A. 黑质-纹状体多巴胺能系统 B. 脑干网状结构胆碱能系统 C. 纹状体-黑质Υ-氨基丁酸能系统 D. 中缝核5-羟色胺能系统 E. 蓝斑上部去甲肾上腺素能系统 参考答案:A 8. (单选题)刺激视上核可以引起( ) A. 尿量减少 B. 出现糖尿 C. 瞳孔扩大 D. 生长素释放增多 E. ADH释放减少 参考答案:A 9. (单选题)脊髓突然与高位中枢离断后,离断面以下脊髓所支配的骨骼肌的紧张度( ) A. 基本不变 B. 增强,不能恢复正常

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教学设计

《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从知识结构上看,本节教材首先简述了神经系统的重要作用以及人体神经系统的组成,从宏观上介绍了神经系统的概况。通过对神经系统的微观结构——神经元的介绍,引出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从而引出动作电位的概念。在此基础上,深入介绍了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形式——反射。最后教材描述了体温调节的方式和机理,进一步说明神经系统的重要作用。所有内容在编排上逻辑清晰,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 从地位和作用上看,本节课是承接了内环境与稳态之后的一节课,阐述了动物如何通过神经系统来调节生命活动,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调节与内环境稳定的关系,也为之后的体液调节奠定基础。所以本节课在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具有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二、学情分析 从知识储备上看,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过了神经系统的基础知识,所以教师可以在学生已有认知的基础上构建新知。从生活经验上看,学生对于许多神经活动都有所体验,比如瞳孔反射、膝反射等等,教师通过设计一系列问题串引导学生思考讨论这些简单活动中涉及的器官和原理,从而突破本节课的重点——反射。从能力起点上分析,高中阶段的学生分析概括能力较强,教师可利用文字资料和图表引导学生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论,高中年级的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逐渐成熟,所以能够通过示意图模拟动作电位的变化这一抽象的过程。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简述神经系统的重要作用 2.说出动作电位的概念 3.阐明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形式——反射 能力目标: 1.通过阅读表格和文字资料,逐步提高信息分析、归纳的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分析神经系统的结构,学习神经系统的功能,体会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 观点。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形式——反射 难点:动作电位 五、教学方法 基于问题的教学法。

第九章 神经系统

第九章神经系统 一、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我们知道机体各部分的功能得以正常进行,要靠神经、体液和自身三种调节方式进行调节,其中神经系统是起着主导作用的调节系统。那么,神经调节的主要方式和特点,我们已在第一章绪论中进行了讨论,请大家进一步回顾。在这里我们主要复习一下神经系统的组成。 二、神经纤维的传导特性 从神经元的组成中,我们了解到轴突离开胞体一段距离后获髓鞘,称为神经纤维。神经细胞兴奋后,沿神经纤维传导的兴奋称为神经冲动,而神经纤维的基本功能是传导神经冲动。 神经纤维的传导特性有四: 1.生理完整性 2.双向性 3.相对不疲劳性

4.绝缘性 三、神经元之间信息传递的方式 神经元之间信息传递的方式有突触传递、非突触传递和局部神经元回路。 1.突触传递 从上面的框图我们可以了解到,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可以与其他神经元的胞体或突起相接触,并进行信息传递。通常我们把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与其他神经元相接触,并进行信息传递的部位称为突触。 突触的结构、分类及传递特征等我们将在后面进行讨论。 2.非突触性化学传递 3.局部神经元回路 局部回路神经元:中枢内某些神经元轴突短或无轴突,它们的轴突或树突仅在某一中枢部位内部起联系作用,并不投射到远隔部位,这些神经元称为局部回路神经元。局部神经元回路:由局部回路神经元及其突起构成的神经元间的联系通路,称为局部神经元回路。这种神经元间的联系通路我们在前面的学习中提到过,比如呼吸一 章中呼吸节律的形成原理,“局部神经元回路反馈控制学说”。 四、突触 1.突触的分类

根据突触发生的部位分类:轴突-胞体突触 轴突-树突突触 轴突-轴突突触 根据突触信息的传递物分类: 化学性突触:突触处的信息传递物是化学递质。这是神经元之间信息传递的主要方式。 电突触:也称缝隙连接。 根据对后继神经元的影响分类: 兴奋性突触:突触前神经元对后神经元的影响结果是后神经元发生兴奋。 抑制性突触:突触前神经元对后神经元的影响结果是后神经元发生抑制。 2.突触的结构 突触小体: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一般反复分支形成许多小支,其末端膨大成球形,称为突触小体。突触小体可贴近一个神经元的胞体或突起。 由此可知,一个神经元可与多个神经元发生联系,也可受多个神经元的影响。突触的构成: 突触前膜 突触间隙 突触后膜 3.突触的传递过程 神经冲动→突触前膜→钙离子的通透性↑、钙离子内流→突触小体前移→释放递质到突触间隙→递质与后膜特异受体相结合→改变后膜离子的通透性→突触后膜电位发生变化(去极化或超极化) 突触后膜发生的电位变化称为突触后电位。

神经系统的组成

教师授课教案 章节名称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 第六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内容第二节神经系统的组成 主备人案别二案授课教师 集体备课 时间 授课时间领导审核签字 具体内容个性化补充 教学目标 知识 与技能 1.描述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 描述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 3.说明人体各部分的协调动作主要靠神经系统的调节来实现。 过程 与方法 1.尝试动手制作神经元、神经的模型,增强动手能力、加深对相关 概念的理解。 2.分析资料、联系自身、深入思考,增强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 能力。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1.初步形成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2.关注神经系统的损伤对健康的影响。在日常活动中,注意神经系 统的保健。 教学重点神经系统各组成部分的功能 教学难点神经系统各组成部分的功能 教学方法观察法,讲解法,阅读法,分析、交流等 教学资源相关视频和图片、自制PPT、用于制作神经元、神经的模型。 德育 三分钟 教学内容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教学过程【搭桥引线,明确目标】 通过幻灯片展示图片创设情境。2012年 伦敦奥运会上我国羽毛球单打冠军林丹以 21:19的比分又一次绝胜马来西亚的李宗伟, 他靠的是什么取胜的? 教师提问:无论稳定的心理素质、还是 敏捷的反应都是靠人体的什么系统来调节 的? 其实我们的身体完成写字、听课、踢球 等每一个动作都离不开神经系统的调节作 用。 那么神经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 在人体的分布如何? 引出课题:神经系统的组成。 学生思考推测分 析,可能是稳定 的心理素质、敏 捷的反应等 学生说出神经系 统。 引导学生思考 神经系统的调 节功能,激发学 习神经系统组 成的兴趣,提出 课题。

神经系统的组成教案

神经系统的组成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了解神经系统的组成,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 (2)说明人体各部分的协作主要靠神经系统的调节来实现 2、能力目标:(1)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培养识图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同人体是一个各部分协调工作的统一体 二、重点和难点 1、重点:神经系统的组成,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 2、难点:神经纤维和神经的概念 三、教学方法:学生自学讨论和教师讲解相结合 四、课前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篮球一个 五、课时安排: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Ⅰ.导入我们已经知道人体在生活过程中可以通过眼、耳、皮肤等器官获取外界环境的信息。那么,人体是如何综合利用这些信息呢? (请两个学生上讲台前接抛篮球) 问:要准确接到篮球,身体各部分应该怎样默契配合?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什么? (学生发言,教师指导并评价,引出课题) Ⅱ.新知识教学 一、神经系统的组成 设问:通过抛接球活动,我们认为人体各部分默契配合中神经系统起主要作用,能不能用反面例子来说明呢? 请阅读课本P97的【资料分析】,参考屏幕上的表格,围绕发病原因、发病部位及症状来分析,尝试提问和解释。 (放映幻灯片)表格表示四种病情:1、脑血栓2、脊髓损伤3、扭伤4、脑肿瘤 (在学生讨论后,提问,说出可能的解释) 结论:1、脑与四肢有联系,脑能控制四肢活动 2、脊髓是联络脑和四肢、脑和内脏的通道 3、脊髓与下肢之间有神经联系 4、脑中的某个部位与视觉有关,脊髓通过神经控制下肢 (师生共同小结):脑与四肢和眼之间、脑与内脏之间,脊髓和四肢之间都有神经联系。 请在课本P97找到相应内容并做记号。 可见,人体各部分配合工作确实要靠神经系统来协调。 (过渡)神经系统的组成是怎样的呢? (指导识图)请仔细看P98的图Ⅳ-52,并阅读相应的文字说明,试着归纳出神经系统的组成,用表解图表示出来。(首先提示表解图写法,以消化系统的组成为例,要简化) (巡视指导)

生理学神经系统习题

第十章神经系统 【习题】 一、名词解释 1.神经递质 2.受体 3.突触 4.化学突触 5.电突触 6.反射中枢 7.生命中枢 8.运动终板 9.运动单位 10.牵涉痛 11.腱反射12.γ-环路 13.牵张反射14.脊休克 15.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 16.内脏脑 17.自主神经系统 18.皮层诱发电位 19.强化20.自发脑电活动 21.第二信号系统 22.条件反射的消退23.语言优势半球 24.中枢延搁 25.后发放 26.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27.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二、填空题 1.人类两大信息系统是_____和_____。 2.中枢神经系统包括_____和_____。 3.外周神经包括_____和_____。 4.根据中间神经元对后继神经元效应的不同,可把神经元分为_____和_____。 5.根据突触的活动对突触后神经元的影响,将其分为_____突触和_____突触。 6.典型突触由_____、_____和_____三部分组成。 7.EPSP称为_____,是一种_____电紧张电位。IPSP称为_____,是一种_____电紧张电位。 8.外周递质主要有_____、_____和_____三大类。 9.交感和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释放的递质分别是_____和_____。 10.M型受体属_____受体,可被阿托品选择性阻断。 11.肾上腺素受体主要分为_____和_____两类。 12.中枢神经元之间有_____、_____、_____和_____四种基本联系方式。

13.中枢抑制分为_____和_____两大类型,其中前者又可分为_____和_____两种形式。 14.脊髓浅感觉传导途径传导_____、_____和_____感觉。 15.神经-肌肉接头传递兴奋的递质是_____,它可与终板膜上_____受体相结合。 16.脊髓深感觉传导途径传导_____和_____感觉。 17.当脊髓半离断时,浅感觉障碍发生在离断的_____侧;深感觉障碍发生在离断的_____侧。 18.大脑皮层中央后回是_____代表区,中央前回是_____代表区。 19.巴比妥类药物的催眠作用,主要是由于其阻断_____系统兴奋传递所致,因为这一系统是_____的系统,易受药物影响。 20.关于针刺镇痛的机制,目前存在三种论点,即_____、_____和_____。 21.牵张反射有_____和_____两各类型,它们又分别称为_____和_____。 22.肌梭与肌纤维_____排列;腱器官在肌腱中与肌纤维_____排列。 23.叩击某一肌腱可引起_____反射,它是一种单突触反射,其感受器是_____。 24.脊休克过后,丧失的脊髓功能可以逐渐恢复,但断面以下的_____则永远消失,临床上称为_____。 25.脑干网状结构内存在着调节肌紧张的_____区和_____区。 26.大脑皮层运动区的功能是通过_____和_____协同活动完成的。 27.锥体束可分别控制脊髓_____和____的活动,前者在于_____,后者在于_____以配合运动。 28.躯体运动神经的主要功能是控制_____的活动;自主神经的主要功能是控制_____ 、_____的活动。 29.当环境急剧变化时_____神经系统的活动明显加强,同时_____分泌也增加。 30.下丘脑存在与摄食有关的中枢是_____。当血糖水平降低时_____中枢兴奋。 31.正常脑电图包括_____、_____、_____和_____四种基本波形。

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神经系统的组成: 人体神经系统是由脑、脊髓和它们 所发出的神经组成的。其中,脑和脊髓是 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组成中枢神经系 统;脑神经和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 分,组成周围神经系统。神经系统的组成 可概括为: 神经元: 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脑: 脑位于颅腔内,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 (1)大脑 大脑由左、右两个大脑半球组成。大脑皮层是覆盖大脑半球表面的一层灰质,大脑皮层表面具有许多深浅不同的裂或沟以及沟裂之间隆起的回,因而大大增加了大脑皮层的总面积和神经元的数量。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其中比较重要的中枢有:躯体运动中枢(管理身体对侧骨骼肌的运动)、躯体感觉中枢(与身体对侧皮肤,肌肉等处接受刺激而使人产生感觉有关)、语言中枢(说话、书写、阅读和理解语言关,为人类特有)、视觉中枢(与产生视觉有关)。 (2)小脑 小脑位于脑干背侧、大脑的后下方。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人喝酒喝醉了,走路摇晃,站立不稳,这是由于小脑被酒精麻痹而引起的。 (3)脑干 脑干灰质中,有一些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心血管运动中枢、呼吸中枢等。如果这一部分中枢受到损伤,会立即引起心跳、呼吸停止而危及生命。 脊髓: 脊髓位于脊柱的椎管内,上端与脑相连,下端与第一腰椎下缘平齐。脊髓是脑与躯体、内脏之间的联系通道。 (1)脊髓的结构 从脊髓的横切面可以看出,脊髓包括灰质和白质两部分。灰质在中央,呈蝶形;白质在灰质的周围。白质内的神经纤维在脊髓各部分之问以及脊髓和脑之间,起着联系作用。(2)脊髓的功能 反射功能:人的脊髓灰质里有许多低级中枢,可以完成一些基本的反射活动,如膝跳反射、排便反射等。但是,脊髓里的神经中枢是受大脑控制的。 传导功能:脊髓能对外界或体内的刺激产生有规律的反应,还能将这些刺激的反应传导到大脑。反之,脑的活动也要通过脊髓才能传递到身体各部位。因此脊髓是脑与躯干、内脏之间联系的通道。

生理学 第十章神经系统的功能练习题及答案

第十章神经系统的功能 一填空题 1.神经系统主要由①和②两种细胞构成。 2.神经纤维传导兴奋具有①、②、③、和④等特征。神经纤维对其所支配的组织有⑤和⑥两方面作用。反过来,神经所支配的组织也能产生支持神经元的⑦。 3.神经元按其机能的不同可分为①、②和③三种。 4.化学性突触通常由①、②和③三部分组成。根据神经元轴突接触部位的不同,突触可分为④、⑤和⑥三种类型。 5.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的形成是由于突触后膜化学门控通道开放时,①离子内流大于②离子外流而产生的③极化型电位变化;而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则是突触后膜上的④通道开放,⑤离子内流而产生的⑥极化型电位变化。 6.突触传递的特征有①、②、③、④、⑤、⑥和⑦ . 7.突触的抑制可分为①和②两类。相反,除了抑制以外,还有③易化。 8.中枢神经递质可分为①、②、③、④、⑤_______、 ⑥和⑦等多种类型。 9.丘脑向大脑皮层的投射可分为①投射系统和②投射系统两大类。特异性投射系统的功能是引起③并④发出传出神经冲动;非特异性投射系统的功能是维持与改变大脑皮层的⑤。 10.内脏痛的定位①,还往往发生②痛。 11.牵张反射有①和②两种类型。 12.脑干对肌紧张的调节有①作用和②作用。在中脑上、下丘之间横断动物的脑干,可以产生③僵直。此僵直属于④。 13.临床上基底神经节损害的主要表现可分为①和②两大类。 14.前庭小脑的功能是① ,脊髓小脑的功能是② , 皮层小脑的功能是 ③ ,并与④及⑤的编制有关。 15.自主神经系统由①和和②两部分组成,其功能在于调节③肌、 ④肌和腺体的活动。 16.交感神经活动增强时常伴有①分泌增多,因而称这一活动系统为②系统;副交感神经活动增强时常伴有③分泌增多,因而称这一活动系统为④ 系统。 17.下丘脑是较高级的调节内脏活动的中枢,能调节①、②、③、 ④和⑤、⑥等过程。 18.神经系统可以通过释放①,或通过②而影响免疫功能。可见神经、内分泌和免疫功能之间有③关系。 19.学习的形式可分为①和②两种。 20.形成条件反射的基本条件是①刺激与②刺激在时间上的多次结合。条件反射的建立,实质上就是③刺激转变成④刺激的过程。 21.人类大脑皮层活动与动物的本质区别是有①机能;人和动物共有的系统是② 系统,人类特有的系统是有③系统。

生理学:神经系统的功能 (问答题)

269.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有哪些?1)完整性: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首先要求神经纤维在结构和功能上是完整的。如果神经纤维被切断或被麻醉药作用,均可使兴奋传导受阻。(2)绝缘性:一条神经干内有许多条神经纤维,但每条纤维传导兴奋一般互不干扰,表现为传导的绝缘性。(3)双向性:神经纤维上任何一点产生的动作电位可同时向两端传导,表现为传导的双向性。(4)相对不疲劳性:连续电刺激神经数小时至十几小时,神经纤维仍能保持其传导兴奋的能力,相对突触传递而言,神经纤维的传导不容易发生疲劳。 270.简述神经胶质细胞的功能?神经胶质细胞的功能包括:(1)支持作用;(2)修复和再生作用;(3)免疫应答作用;(4)物质代谢和营养作用;(5)绝缘和屏蔽作用;(6)稳定细胞外的K+浓度;(7)参与某些递质及生物活性物质的代谢。 271.试述突触传递的分类及过程?突触可分为化学性突触和电突触。⑴化学性突触的传递:突触前神经元的兴奋传到神经末梢时,突触前膜去极化,引起前膜上电压门控Ca2+通道开放,Ca2+内流。进入前末梢的Ca2+促使突触小泡内递质经出胞作用释放到突触间隙。递质进入间隙后,经扩散抵达突触后膜,作用于后膜上特异性受体或化学门控通道,引起后膜对某些离子的通透性的改变,使某些带电离子进出后膜,突触后膜发生去极化或超极化,即突触后电位,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或抑制。⑵电突触的传递:电突触传递的结构基础是缝隙连接,两个神经元接触紧密,两层膜的距离很近,膜的电阻很小,局部电流

和EPSP可以电紧张扩布的形式从一个细胞传递给另一个细胞。 272.试比较兴奋性突触和抑制性突触传递原理的异同?兴奋性突触与抑制性突触传递时,其相同点是:①动作电位到达突触前神经元的轴突末梢时,引起突触前膜对Ca2+通透性增加;②神经递质与特异性受体结合后,导致突触后膜离子通道状态改变;③突触后电位都是局部电位,该电位经总和可引起突触后神经元的活动改变。不同点是:①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性质不同,兴奋性突触前膜释放兴奋性递质;抑制性突触前膜释放的是抑制性递质。②兴奋性递质与受体结合后主要导致突触后膜对Na+通透性增高;抑制性递质与其受体结合后,使突触后膜主要对Cl-通透性增高。③兴奋性突触传递时,突触后膜产生局部去极化即EPSP;抑制性突触传递时,突触后膜产生局部超极化即IPSP。④前者经过总和达到阈电位后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IPSP使突触后神经元不易产生兴奋。 273.经典的神经递质应符合哪些条件。经典的神经递质应符合以下几个条件。①突触前神经元有合成递质的前体和酶系统,并能合成该递质;②递质储存于突触小泡内,受到适宜刺激时,能从突触前神经元释放出来;③能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并产生一定的生理效应;④存在使该递质失活的机制;⑤有特异的受体激动剂和拮抗剂,能分别模拟或阻断该递质的突触传递效应。 274.何谓胆碱能纤维?哪些神经纤维属于这类纤维?以乙酰胆碱为递质的神经纤维称为胆碱能纤维。胆碱能纤维包括:①支配骨骼肌的运动神

复习总结生理学第十章神经系统的功能

复习总结生理学第八章神经系统的功能! 时间: 2010年04月06日来源:不详作者: 佚名浏览次数: 21 【字体:大中小】 【考纲要求】 1.神经系统的功能:①经典突触的传递过程,兴奋性突触后电位与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②突触传递的特征;③外周神经递质和受体:乙酰胆碱及其受体;去甲肾上腺素及其受体。 2.神经反射:①反射与反射弧的概念;②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③反射活动的反馈调节:负反馈和正反馈。 3.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①感觉的特异投射系统和非特异投射系统;②内脏痛的特征与牵涉痛。 4.脑电活动:正常脑电图的波形及其意义。 5.神经系统对姿势和躯体运动的调节:①牵张反射;②低位脑干对肌紧张的调节;③小脑的主要功能;④基底神经节的运动调节功能。 6.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①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的功能;②脊髓和低位脑干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7.脑的高级功能: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 xuehhttps://www.360docs.net/doc/aa15474979.html,-学$慧%教~育~网/交|流_社/区/bbs.xuehuiedu.com 【考点纵览】 1.突触传递过程:当突触前神经元兴奋传到神经末梢时,突触前膜对Ca2+通透性增强,Ca2+进入末梢,引起突触前膜以出胞方式释放神经递质。如果前膜释放的是兴奋性递质,与突触后膜对应受体结合,使后膜对Na+的通透性最大,Na+内流,使突触后膜发生去极化,产生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EPSP大,可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EPSP 小,可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性增高。如果前膜释放的是抑制性递质,与突触后膜对应受体结合,使后膜对Cl-的通透性最大,Cl-内流,使突触后膜发生超极化,产生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IPSP使突触后神经元抑制。 学_慧教育请访问xuehuiedu.com 2.突触传递的特征:单向传布;突触延搁;总和;兴奋节律的改变;对内环境变化敏感和易疲劳性。 3.末梢释放乙酰胆碱作为递质的神经纤维称为胆碱能纤维。胆碱能纤维主要包括:①全部交感和副交感节前纤维;②大多数副交感节后纤维(除去少数肽能纤维);③少数交感节后纤维,如支配汗腺的交感神经和支配骨骼肌血管的交感舒血管纤维;④躯体运动神经纤维。胆碱能受体包括两种:M受体和N受体,M受体阻断剂为阿托品;N受体阻断剂为筒箭毒。 4.肾上腺素能受体包括:α受体、β受体。α受体阻断剂是酚妥拉明;β受体阻断剂是普萘洛尔。 5.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的规律性应答。反射的结构基础为反射弧。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人神经、神经中枢、

最新浙科版必修三《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教案

最新浙科版必修三《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教案 【教材分析】 (浙科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本节课主要介绍神经系统的功能,是神经系统结构的延伸,并为神经系统内容做个总结。 【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过反射,并在日常生活中机体有体现体温调节的现象,但在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中对体温调节等并没有鲜明的认识,故学生对本部分知识的学习主要是一个同化的过程。与此同时,本节课学生已是高中二年级,其认知能力不断提高,其想象力、观察力、记忆力、分析综合思维能力等都有明显的提高。结合以上特征,我将采用循序渐进教学方法、案例分析、多媒体辅助教学方法,结合日常生活实例,能增强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分析、综合等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阐明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形式——反射 2、简述大脑皮层的功能 3、举例说明神经系统对机体的分级调控 4、描述体温调节 能力目标: 1、学生培养了看图提炼信息能力 2、模仿寒冷时机体调节情况,描述炎热时机体调节情况 情感与态度目标: 1、透过纷繁复杂的生命现象揭示事物普遍联系,建立唯物主义世界观

2、通过对日常案例的分析,形成生物与生活相联系的生物学观点 教学重点: 1、举例说明神经系统对机体的分级调控 2、描述体温调节 教学难点: 1、举例说明神经系统对机体的分级调控 2、描述体温调节 【教学方法】 结合教学目标及学情分析,我主要采用循序渐进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方法。对于本节课重难点神经系统对机体的分级调控以及体温调节,主要通过案例分析(排尿反射、体温调节),结合日常生活,能增强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分析、综合等思维能力。 【课时安排】 第二章第二节共分为三课时,本小节为第三课时,时间为45min 【教学过程】 【过渡】谁还记得反射的概

第九章 神经系统的功能

第九章神经系统的功能 视觉部分 1.近点(near point):可用来表示晶状体的最大调节能力,指眼作充分调节时眼所能看清 楚的眼前最近物体所在之处。(近点离眼越近,晶状体的弹性越好,眼的调节能力越强。 正常人随年龄的增长,近点将逐渐移远。9,11,83)近点移远,老视,凸透镜。 2.远点(far point):当眼注视6m以外的物体(远物)时,从物体发出的所有进入眼内的 光线可被认为是平行光线,对正常眼来说,不需做任何调节即可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像。通常将人眼不作任何调节时所能看清楚的最远物体所在之处称为远点。理论上可无限远但由于光线太弱或被视物体太小可看不清。 3.暗适应(dark adaptation)和明适应(light adaptation):当人长时间在明亮环境中而突 然进入暗处时,最初看不见任何东西,经过一定时间后,视觉敏感度才逐渐提高,能逐渐看见在暗处的物体,这种现象称为暗适应(是视色素特别是对光敏感度较高的视杆色素在暗处合成增加的结果);当人长时间在暗处而突然进入明亮处时,最初感到一片耀眼的光亮,也不能看清物体,稍等片刻后才能恢复视觉,这种现象称为明适应(几秒内即可完成;机制:视杆细胞在暗处蓄积了大量的视紫红质,遇强光迅速分解,产生耀眼光感。只有在较多的视杆色素迅速分解之后,对光相对不敏感的视锥色素才能在亮处感光而恢复视觉)。 4、视杆细胞感暗光,无色觉。视锥细胞感强光,为什么会产生色觉?阐述三原色学说。 1)颜色视觉(color vision):对不同颜色的识别是视锥细胞的功能特点之一。颜色视觉简 称色觉,是指不同波长的可见光刺激人眼后在脑内产生的一种主观感觉,是一种复杂的物理-心理现象。正常人眼可分辨波长380~760nm之间的150种左右不同的颜色,每种颜色都与一定波长的光线相对应。在可见光谱的范围内,波长长度只要有3~5nm的增减,就可被人视觉系统分辨为不同的颜色。 2)三色学说(trichromatic theory):在视网膜中存在分别对红、绿和蓝光敏感的三种不同 的视锥细胞,分别含有视红质、视绿质和视蓝质为其感光色素,当某一波长的光线作用于视网膜时,可以一定的比例使三种不同的视锥细胞发生兴奋,信息传至中枢,就产生某一种颜色的感受。如果红、绿、蓝三种色光按各种不同的比例作适当的混合,就会产

第九章神经系统

第九章神经调节 第一节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基本方式一、神经系统的组成: 二、神经元: 1、神经元的结构: 2、神经元的功能: 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兴奋,并且能传导兴奋。 3、神经元的分布: 二、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1、反射: 2、反射弧: 第九章神经调节 第二节脊髓和脊神经

第九章神经调节 第一节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基本方式 1、反射和反射弧的关系是() A.反射活动可以不通过反射弧来完成 B.反射活动的完成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实现 C.只要反射弧完整,必然出现反射活动 D.反射和反射弧在性质上是完全相同的 解析:反射是动物或人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和内部的各种刺激所产生的有规律的反应。反射弧是指参与反射的神经结构,它是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没有完整的反射弧,反射就不能进行。如果有完整的反射弧,则需要有适宜的刺激,反射才能完成。答案:B 2、灰质是指脑和脊髓中()的部位 A.神经元集中 B.神经元及其树突集中 C.神经元及神经节密集 D.神经元的细胞体密集 解析:神经元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白质是脑和脊髓中神经纤维集中的部位,神经节是周围神经系统中的细胞体集中的部位,灰质则是脑和脊髓中神经元细胞体密集的部位。答案:D 3、下列关于感受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感觉神经末梢就是感受器 B.感受器是接受刺激的结构 C.感受器是转换能量形式的结构 D.感受器是直接产生感觉的结构 解析:感觉神经末梢就是感受器,感受器接受的各种刺激都要将其能量转化为电能,再以神经冲动的形式传导,所以感受器是接受刺激,转换能量形式的结构。人体的感觉是感受器、传入神经、大脑皮层有关的神经中枢共同完成的,只能说感受器是参与感觉形成的结构,不能说是直接产生感觉的结构。答案:D 4、神经元的轴突或长的树突以及套在外面的髓鞘,叫做() A.神经 B.神经纤维 C.神经末梢 D.感受器 解析:此题正确答案为B。许多神经纤维集合成束,外包结缔组织膜,叫做神经。轴突和树突末端细小的分支叫做神经末梢,最简单的感受器就是感觉神经末梢。此题考查上述概念是否清楚。答案:B 5、下列关于神经元细胞体在神经系统中的分布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存在于灰质中 B.存在于神经节中 C.存在于神经核中 D.存在于白质中 解析:神经元的细胞体分布于灰质中、神经节中和神经核中。白质是由神经纤维组成。答案:D 第九章神经调节 第一节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基本方式 1.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 A.树突和轴突 B.脑体和轴突 C.胞体和突起 D.细胞质和细胞膜2.神经纤维的构成是()。 A.胞体、轴突、树突 B.长的树突和胞体 C.树突和轴突D.轴突、长的树突和髓鞘 3.构成白质的是()。 A.神经元细胞体 B.神经元 C.树突 D.神经纤维

《神经系统的组成》教案

第二节神经系统的组成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描述人体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描述神经元的结构与功能。 3.说明人体各部分的协调动作主要靠神经系统的调节来实现。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获取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资料分析”的学习,培养学生关心他人、乐于助人的情操。 二、教学重点 1.人体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 三、教学难点 1.人体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 四、教学方法 谈话法、归纳法。 五、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 (1)查阅有关资料,设计本课教学过程。

(2)了解神经系统损伤及由此导致的不良后果的事例,最好是录像或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 (1)图书馆或网上查阅有关资料。 (2)注意现实生活中与本课有关的病例并与神经系统知识相联系。 ●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大家知道,人体由八大系统构成,每个系统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彼此相联系的,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比如说,人在剧烈运动时,不仅仅由运动系统参与完成,还有循环系统中心跳加快、血流加速、血压升高、呼吸频率增快、出汗增多。可见,运动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排泄系统等彼此联系,相互协调。再比如,人在生气时,怒目圆睁、脸色发红、手握成拳、咬牙切齿,出气呼哧哧,也是多器官系统参与的。这是为什么呢?原来,神经系统具有神经调节作用,从而使各器官系统相互协调配合一致。那么,神经系统为什么有那么完善的调节作用呢?噢,这与神经系统的组成有关,今天我们就来探究神经系统的秘密。 [讲授新课] 第二节神经系统的组成 一、神经系统的组成

神经系统的组成-教学设计和反思-公开课

第六章第二节 神经系统(nervous system)的组成 【教材分析】 1.本节内容是有关生理结构组成及其功能的知识,我们的目的是使学生认识组成神经系统的各部分结构的名称,在身体上的位置以及初步认识他们的功能。所以学生在学完此课之后,应该至少有如下收获:第一层次:对着别人的身体或自己的身体能指出大脑,小脑和脊髓的部位。知道神经分布于全身各处;第二层次:知道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在功能上的差别;能够想象由神经细胞如何组成神经系统,如何作为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单位在其中行使作用;第三层次:会用以上的知识初步分析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2.本节内容教材上提供了许多实用和生动的资料,比如说87页上的资料分析中的病例、88页上的图片等等,在教学中巧妙地使用这些资料,既充分利用了教材,又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尚不足,本节的知识大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故教学中应尽量化抽象为具体,通过较多的模型和真实事例让学生感性地认识神经系统。神经元模型可以让学生提前制作,增加课堂的趣味性,也节约了课堂时间。

【教学目标】 1.描述人体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描述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 3.说明人体各部分的协调动作主要靠神经系统的调节来实现。 4.初步学会在踩踏事件中避险。 【教学重点】 通过分析实例使学生完成对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认识 【教学难点】 预测使学生认识到神经系统在身体中的切实存在并能和日 常生理活动联系起来。 【教具】 课件;人脑模型;小锤子;糖果。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组织学生做“传糖果”的游戏,来创设紧张的游戏气氛, 引导学生体验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 二、资料分析(神经系统的组成部分和功能) [学生活动] 读教材第87页《资料分析》,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析,并 对问题作出假设。(每小组4人,每人分析一个病例,尝 试说出病人症状和病因) 讨论完毕后,请同学对以上发言作出小结。

初中生物 第二节神经系统的组成

第二节神经系统的组成 --思想本课教学致力于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不断思考,从而感受到学习的趣味,同时尽可能多的给学生展示实物和标本,以求有更多直观认识。在其中适时地介绍给学生一些研究方法,便于有特长的同学在课外能够自学以至自行进行研究,扩大学习的空间和时间。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1.学科交叉的思想:从语文学习中的词语入手,通过分析词义,了解到语言发展和科学进步之间的关系。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又能让学生体会到学科之间的联系,同时解除学生认识上的一个误区:认为思考的器官是心脏。2.俗话说:久病半个医。人们在面对现实问题时会有更大的兴趣和决心去分析它、解决它。介于人们对健康问题持久不衰的兴趣,本课从病例开头,可激发学生继续进行探究的热情和好奇心,将教材中资料分析的中的病例依次拿出,请同学进行大胆猜测和联想,找出各个例子中导致病症的各种可能性。3.借用提线木偶帮助学生理解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之间的关系;观察动物的神经标本和神经细胞的切片则能使学生对神经系统有切实的感性认识,才能真正理解这部分知识。4.着重介绍给学生进行资料收集,案例记录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知识积累的科学习惯,从而使其更善于自学。课题第六章第二节神经系统(nervous system)的组成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知道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各组成部分之间功能上的关系;2.能够理解神经细胞如何起到结构和功能单位的作用。能力目标1.用所学的知识对生活中的现象进行一定程度的分析;2.培养学生勤于分析、思考问题和大胆假设的习惯。情感目标1.感受并领会到科学研究的历史性、无限性;2.养成收集资料和随时进行科学记录的爱好。教学重点通过分析实例使学生完成对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认识;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大胆假设的科学探索和创新精神。教学难点预测使学生认识到神经系统在身体中的切实存在并能和日常生理活动联系起来。解决重难点的途径1.课堂上不断设置情景,引导学生进行思考;2.利用相应的教具启发学生进行联想,多用实物和标本增加感性认识。教具提线木偶;动物的神经剥离标本;投影片;神经细胞永久切片;显微镜。板书设计第二节神经系统(nervous system)的组成课堂流程及时 间分配导入在学习语文时,我们常遇到这样的词“心想事成”“言为心声”“心潮澎湃”等等。请同学解释一下这些词的意思。从现代科学的角度,同学们是否发现这些词的不当之处?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错误?今天我们知道了,思考是由脑这个器官来进行的,而不是心脏。在脑的指挥下,在神经系统其他部分的天衣无缝的配合下,我们得以顺利完成各种生命活动。解剖开人体之后,我们是否能看到它们?是什么样子的?位于人体的什么部位?早在十八世纪的时候,就有大胆的科学 七年级生物教案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分享前人的研究成果。(板书标题)进行资料分析提出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开始,而疑问产生于生活。我们在生活中,常常会遇到一些不能一眼就看出原因的问题,便会引起我们的思考,从而去探究它。这里有几个生活中的例子看起来是有些奇怪的,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学生活动]读教材第97页《资料分析》,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析,并对问

神经元的结构 分类和功能

神经元的结构、分类和功能: 神经系统的细胞构成包括两类细胞: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一般将神经细胞称作神经元(neuron),被认为是神经系统行使功能、信息处理最基本的单位。而胶质细胞则主要起支持、营养和保护的作用,但随着人们积累知识的增加,逐渐发现胶质细胞也能够行使一些特殊的生理功能。 在人类的中枢神经系统中约含有1011个神经元,其种类很多,大小、形态以及功能相差很大,但它们也具有一些共性,例如突起。我们以运动神经元为例介绍神经元的典型结构,如图2-37所示。与一般的细胞一样,神经元也是由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组成的胞体(cell body)和一些突起(neurite)构成的。胞体为代谢和营养的中心,直径大小在μm级别。除胞体外,与神经元行使功能密切相关的结构是各种各样的特异性突起,也称为神经纤维。其中自胞体一侧发出、较细长的圆柱形突起为轴突(axon),每个运动神经元一般只有一个轴突,其功能是信息的输出通道,代表着神经元的输出端;同时还可以借助轴浆进行物质的运输,主要包括由胞体合成的神经递质、激素以及内源性的神经营养物质,这种运输称为轴浆运输。轴突从胞体发出的部位呈椎状隆起,称为轴丘(axon hillock),并逐渐变细形成轴突的起始段(initial segmeng),这一部分的功能及其重要,它是神经元产生冲动的起始部位,并随后继续沿着轴突向外传导。轴突通常被髓鞘(myelin)包裹,但并非是完全的将其包裹,而是分段包裹,髓鞘之间裸露的地方为郎飞结(node of Ranvier),其上含有大量的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轴突末梢(aoxn terminal)膨大的部分称为突触小体(synaptic knob),这是信息在某个神经元传递的终点,它能与另一个神经元或者效应器细胞相接触,并通过突触结构(synapse)进行信息的传递。 神经元中另一类重要的突起为树突(dendritic),一般是从胞体向外发散和延伸构成,数量较多,由于与树枝的分布类似而得名,是神经元进行信息接收的部位。树突表面长出的一些小的突起称为树突棘(dendritic spine),数目不等,它们的大小、形态数量与神经元发育和功能有关。当神经元活动较为频繁时,树突棘的数量和形状会发生相应的变化,是神经元可塑性研究的重要方面。轴突和树突的作用反映了功能两极分化的基本原理。 图2-37神经元的一般结构 按照不同的分类方法可以将神经元进行如下分类: (1)根据细胞形态分类 神经元形态的多样性令人印象深刻,根据树突和轴突相对于彼此或胞体的方向形态进行的分类如图2-38所示,可分为单极神经元、双极神经元、和多级神经元。形态学相似饿神经元倾向于集中在神经系统的某一特定区域,并具有相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