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系统设计实验指导书(v2.0)

电子系统设计实验指导书(v2.0)
电子系统设计实验指导书(v2.0)

高等学校实验教材

电子系统设计实验指导书

(V2.0)

武汉轻工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2016年9月

目录

第一章 Altium Designer 6的使用与电路设计方法 (3)

一、Altium Designer 6简介 (3)

二、用Altium Designer 6进行电路原理图设计 (4)

三、用Altium Designer 6进行电路PCB图设计 (8)

四、Altium Designer 6设计大作业 (11)

第二章病房呼叫系统设计实验 (12)

一、实验目的、任务 (12)

二、实验原理 (12)

三、实验工具 (13)

四、实验步骤 (13)

五、验收标准 (14)

六、设计报告要求 (14)

第一章 Altium Designer 6的使用与电路设计方法

一、Altium Designer 6简介

Altium Designer 6是用于设计和制作电路板的常用软件工具之一,它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功能:

·电路原理图的绘制;

·电路PCB(印刷电路板)的绘制;

·电路仿真。

新一代的开发工具:AD10,不仅可以设计电路原理,画PCB图,还可以仿真单片机、PLD、传输线信号波形分析等,可对电子系统进行一揽子式的设计分析和仿真,综合性非常强大,但对电脑系统要求较高。

本部分内容的学习要求:

会用Altium Designer 6绘制一般要求的电路原理图和PCB图(双面),完成一个简单电路的设计。

Altium Designer 6采用项目式管理,这与多数其它开发软件采用的项目式管理比较相似。

用Altium Designer 6进行电路设计的总体流程如下:

1. 电路原理图的绘制

○1新建一个原理图文件(.SchDoc文件),放在指定文件夹中;

○2创建在原理图元件库中没有的元件符号及PCB封装符号;

○3放置各电路元件符号(含各元件的PCB封装形式);

○4进行电路导线连接;

○5生成网络表文件、元器件清单;

2. 电路板PCB文件(PCB文件)的绘制

○1绘制或导入PCB板的外形;

○2导入网络表文件;

○3将各元件在电路板上摆好位置;

○4用手工方式或自动方式完成电路板的布线;

○5进行错误检查,生成PCB文件。

二、用Altium Designer 6进行电路原理图设计

以如下的时钟电路为例介绍详细步骤:

1. 进入原理图设计环境:

从桌面点击图标启动进入Altium Designer 6;

2. 新建项目:

File→New→Project→PCB Project,右键点击左边Project窗口自动产生的PCB_Project1.PrjPCB→Save Project:选定存放位置和自已为项目起的名(例如test.PrjPCB)。

3. 新建原理图文件:

点击主菜单Project(或用右键点击test.PrjPCB)→Add New to Project→Schematic,产生Sheet.SchDoc。用右键点该文件→Save: 选定存放位置和自已为原理图起的名(例如test. SchDoc)。双击该图标即可对该文件进行编辑。编辑环境中,左侧窗口为项目管理窗口,右侧为编辑区,有各种工具条可用。从View→Toolbars菜单中可以打开各种工具条、状态栏。注意:Wiring Tools(绘图)工具条用于画电气元件和导线。

2. 加载元件库:

点击主菜单Design→Add/Remove Library…→Project: Add Library…→在C:\Programs\Altium Designer 6\Library文件夹中选择Miscellaneous Devices.IntLib,点打开;再在Library文件夹中选择Texas Instruments→TI Logic

Gate 1.IntLib和TI Logic Gate 2.IntLib,点打开,即加载好。用户也可以加载自己创建和积累的元件库。

3. 放置元件:

Place→Part(或点工具栏上的),在弹出的Place Part窗口中点击Physical Component右边的“…”,从弹出的Brows Library窗口的列表中找到所需元件再点OK,回到Place Part窗口中,Designator中填写元件在本电路图中的编号,Footprint中选择该元件的封装形式。点OK,可继续放置下一个同类型元件,也可以再点Component右边的“…”,继续放置其它元件。要选用已加载的不同元件库中的元件时,可在弹出的Brows Library窗口中点击Libraries右边的,即可从下拉列表中进行选择。元件放置完毕,点Cancel回到原理图。可以点击原理图中已放置好的元件的参数进行修改。元件封装的修改:双击元件弹出Component Properties窗口,在右下边的Models For xxxx栏里边的Footprint进行设置修改,还可以双击该Footprint右边的内容查看该种封装的实际样式。

4. 元件位置和方向的调整:

移动:点住拖动;旋转方向:点住元件后按空格键。

5. 编辑元件属性(Attributes):

双击元件,或选中元件后,按右键再点Properties…,即可弹出元件属性对话框。可在这里设置或修改元件在本电路中的元件号(Designator)、库中参考名称(Lib Ref)、引脚封装名(Footprint)、参数值等。

6. 元件连线

点工具栏上的,即可开始为元件连线。连线是指元件引脚之间的电气连接线。从元件的引脚开始点下,顺着引脚的方向画出,再拐弯,直到顺向连到另一元件的引脚上。注意连线不要垂直压在元件的引脚线上。连好后保存文件。

7. 放置电源、地

用工具条中的电源、地符号放置,或执行菜单命令:Place→Power Port。

8. 放置I/O端口

I/O端口是指本图电路与其它电路之间的信号输入/输出连接的端口。按工具栏上的键,或执行菜单命令:Place→Port,放置本电路的输入输出端口。放置后要指定端口的方向和端口名。

※绘图技巧:

●元件的复制、放置、对齐、标注等与其它软件类似。

●元件的旋转:用光标点住元件不放,并用另一只手:

按空格键,每次转90度;

按X键:左右翻转;按Y键:上下翻转。

●导线交叉连接点:Place→Manual Junction。

●引脚之间的端口连接法:Place→Port,并设置属性,用端口代替连线。

●绘制总线:先Place→Bus或用工具栏上的键画总线,然后Place Bus

Entry或用工具栏上的键画总线的分支线(改分支方向用空格键),最后Place→Net Label或用工具栏上的键给各分支线标注网络标号。

●非电气图形和文字的制作:点击工具栏上右侧向下的三角,展开绘图工具。

9. 编译与检查

执行菜单命令:Project→Compile Document test1.SchDoc,点击屏幕右下边的System→Messages,弹出Messages窗口查看编译检查结果。如果原理图连线有错误,会在Messages窗口中显示。

10. 生成网络表文件(Netlist)

网络表中记录的是电路中所有元器件的封装及引脚之间的连接关系。一个电气结点(若干元件的多个引脚共通的连接点)称为一个网络,如:电源网络、地线网络、时钟网络。执行菜单命令:Design→Netlist From Document→Protel。在左边Project窗口里出现Generated→Net List Files中就有了.net文件(网络表文件)。

12. 输出元器件清单(BOM)

执行菜单命令:Reports→Bill of Material,点击弹出窗口左下部的Export,指定保存位置和文件名即可。元器件清单用于元件采购。

13. 元件原理图符号的创建:

系统提供的原理图符号库中的元件数量是有限的,经常会遇到一些在符号库中没有的特殊元件,画原理图时只能自行创建其原理图符号。方法如下:执行菜单命令:Project→Add New to Project→ Schematic Library,点击生成的Schematic Library Documents中的.SchLib文件,更名为test1.SchLib。点击Tools→Rename Component…,将默认的第一个元件名Component_1更名为自己起的名字。点击工具栏上右侧向下的三角,展开绘图工具。

●创建集成电路块:点击绘图工具中的Place Rectangle(画矩形)工具,在

绘图区画一个矩形→Place Pin(放置引脚),设置引脚名(如需给字符加上划线:字符后加\)、引脚号、方向。负逻辑输入引脚符号:点击引脚,在弹出的Pin Properties窗口中Symbols的Outside Edge中选择Dot。调整各引脚的位置、方向,及方框的大小,最后保存。点Tools→New Component继续创建下一个元件符号。

●创建分立元件:File→Open→C:\Programs\Altium Designer

6\Library\Miscellaneous Devices.IntLib,从中选择与欲创建的元件相似的元件,点击Tools→Copy Component,按OK就将所选元件复制到创建的元件库中,用绘图工具对其进行修改,成为所需的元件符号,重命名保存。

※多部件元件的图形符号制作:Tools→New Part,先做一个部件,再复制,最后编辑引脚、保存。

14. 层次式原理图的建立:

绘制复杂系统的原理图时,可将系统划分成若干个功能相对单一的子模块,分别进行设计。一般采用自项向下的方法进行设计。

(1)新建顶层原理图文件:主菜单Project→Add New to Project Top.SchDoc;

(2)用Place→Sheet Symbal(或工具栏上的按钮)画子模块的方框;用

按钮为子块添加引脚;指定子块的文件名、模块名;用同样的方法绘制第二个乃至更多其它的子模块。

(3)用工具栏上的和按钮画模块之间的连接导线、总线,完成顶层图设计,保存;

(4)建立并绘制各子模块。方法:主菜单Design→Create Sheet From Symbol,然后移动光标指向第一个方块,弹出一张新的原理图,其输入输出引脚已经按模块一的方块图的设置准备好。现在就可用一般的原理图绘制方法绘制模块一的具体电路原理图。保存时,文件名、模块名、引脚类型、数量都要与顶层设计中所属的方块图一致。用同样方法可继续绘制其它的子模块的具体原理图。

74LS04N:PDIP封装74LS04D: SOIC封装

三、用Altium Designer 6进行电路PCB图设计

※ PCB板的层结构:

项层(Top Layer,1个)、底层(Bottom Layer,1个)和中间层(Mid Layer,可有14个)。

层分类:

·信号层(Signal Layers):用于布线,可位于顶层、底层和中间层。

·内部电源层(Internal Planes):电源层和地层专用,位于中间层,等电位。可有4个。

·机械层(Mechanical):用于放置标注和说明,位于中间层,可有4个。

·丝印层(Silkscreen):用于显示元件轮廓和封装文字。

·阻焊层(Solder Mask):用于放置阻焊剂,以防焊接时焊锡短路(2个)。

·阻粘层(Paste Mask):安装SMD元件时用(2个)。

·钻孔层(Drill Layers):用于输出钻孔图,标注钻孔位置(2个)。

·禁止布线层(Keep Out):设定布线区的边界。常用于设置板边界。

用Altium Designer 6进行电路PCB图设计的步骤如下:

1. 新建PCB文件:

●方法一:向导法:将左边底下的选择卡切换到Files,点最下栏New from

template最下边的PCB Board Wizard→选Metric→Choose Board Profiles最上面的custom→Next→设置电路板的外形尺寸→设置其它→Finish。(注意:生成的电路板上标的尺寸单位错!应该是mil,但显示为mm)。

●方法二:电路板外形尺寸由外部导入(如Auto CAD绘制的电路板外形

文件):File→New→PCB,File→Import。

●方法三:手工绘制电路板外形边界:Project→Add New to

Project→PCB→Design→Board→Shape,在Mechanical层绘制。

※注意:如果是用File→New→PCB新建的PCB文件,则它还是自由文件(Free Document,尚不受本项目管理),应该在项目里用Project→Add Existing to Project将它添加进项目来,否则无法导入网络表。

2. 加载元件封装库:Design→Add/Remove Library…

3. 导入网络表:Design→Import Changes From test1.Pcb→Engineering Change Order→将Add Rooms选项前的钩取消→Execute Changes→Close。载入后,所有元件全部堆叠在一起。在PCB窗中用鼠标将各元件逐个拖到PCB板上合适的位置。元件引脚之间的细连线称为“飞线”,表示引脚之间的连接关系。当引脚之间用实际布线连通后,飞线自动消失。

4. 元件布局

调整各元件的位置和方向。元件布局有两种方式:

自动布局:执行菜单命令:Tools→Auto Place。

手动布局:手工对元件进行拖动、旋转、对齐等操作。方法与其它软件类似。

布局原则:要综合考虑匀称美观、元件间干扰小、易于布线、散热好、便于元件安装维修等多种因素。

手工布局小技巧:

●元件换方向:用右键点住元件,按空格键调整方向。元件的放置方向对于布线难度有极大的影响。

●界面的放大:PgUp键;缩小:PgDn键。

●英/公制单位切换:按Q键随时切换(mil/mm)。

5. 布线

布线规则的设定:

执行菜单命令:Design→Rules…,在对话框的Routing选项中,设置布线的拐角(Routing Corners)、层(Routing Layers)、布线宽度(Width)、过孔风格(Routing Vias)等进行设置。

简单电路板:手工布线

复杂电路板:手工布关键走线→自动布线→手工优化

●手工布线:用工具栏上的键布线。用布线取代飞线。一般在一个面

中只布一个方向的线,如,Top Layer(正面)尽量只布横线,Bottom Layer (背面)尽量只布竖线。一个方向走不过去时,用过孔(Via)穿到另一面再走。过孔的使用方法:在一个面上布线到要放过孔的位置,停下;用键放

置过孔(正好压在前面已布走线的端头上);切换到另一面,从过孔继续布线。

●自动布线:主菜单上Auto Route。自动布线前可进行必要的设置(Setup)。

全部自动布线:Auto Route→All

指定网络自动布线:Auto Route→Net,然后用光标点中某一网络中的引脚;

指定飞线自动布线:Auto Route→Connection,用光标点中某一根飞线;

指定元件自动布线:Auto Route→Component,用光标点中某一元件;

指定区域自动布线:Auto Route→Area,用光标拖选划出一块区域。

选择后按Start即可开始自动布线。

自动布线过程的暂停:Auto Route→Pause;

自动布线的再运行(继续):Auto Route→Restart;

自动布线的终止:Auto Route→Stop。

拆除全部自动布线:Tools→Un-Route→All

拆除指定网络的布线:Tools→Un-Route→Net,用光标点中网络中的任一点。

拆除指定连线的布线:Tools→Un-Route→Connection,用光标点中某连线。

拆除指定元件的布线:Tools→Un-Route→Component,用光标点中某元件。

6. 后期处理:

●调整线宽:双击选中某根走线,设置其宽度。通常电源线、地线及要驱动多个元件的公用信号线都需要加粗,以增加其负载能力。

●补泪滴:对高频信号的焊盘和过孔通常需要补泪滴,以减小信号反射。有时为增强焊盘或导过孔的机械强度(以焊盘免容易从PCB板上折断脱落。)方法:主菜单Tools→Tear Drops…,选择要补泪滴的元件或网络进行。

●大面积铺地:在电路板上未走线、无元件的空白区全部铺设铜网,以提高抗干扰能力、负载能力,并减小电位差。方法:选择要铺铜的面,然后按工具条上的键(Place Polygon Plane),设置填充样式、要连接的网络(通常选择GND),按OK,在板上绘制要填充的区域的边界,即可。

●放置字符:如公司名称、板的型号、版本信息等。选择Top Overlay,点工具栏上的键,即可在板上放置字符。

●3D预览:布好的电路板,可通过主菜单的View→Legacy 3D View进行,用Ctrl+↑↓←→键变换PCB板的观察视角。

※绘图技巧:

●元件对齐:先选中要对齐的一组元件,然后执行:Tools→Align Components→Align,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对齐方式。

●元件的旋转:选中元件后用空格键旋转。

●导线拐角样式切换:按Shift+Space键。

●切换当前层:按“+”或“-”键。

●选取与查看某一网络:先执行Edit→Select→Net,再用光标点击所需网络中的任一点,即可点亮该网络。

●布线宽度单位切换:按Q键(不区分大小写)。

100mil=2.54mm,50mil=1.27mm,

1 inch=25.4mm=1000mil。

●距离测量:先执行Repot→Measure Distance,再用光标点起点和终点。

7. 输出电路板图

存盘后,可将项目中的PCB文件交给电路板厂家制作即可。

8. 元件PCB封装符号的创建:

元件的PCB符号库中的元件数是有限的,经常会遇到一些在符号库中没有的特殊元件,画PCB图时只能自行创建其PCB封装符号。PCB封装有两类,一类是通用样式的封装,可以通过元件封装向导来新建;另一类是特殊样式的封装,可以通过手工绘制来创建。

●利用元件封装向导新建一个PCB封装图符号的方法如下:

Project→Add New to Project→ PCB Library,用右键点击生成的PCB Library Documents中的.PcbLib文件,Save为test1.PcbLib。点击Component Wizard选择封装的类型,在向导的提示下逐步完成封装的设计,并可对设计的封装进行修改和调整。在所建的PCB封装库中,建好一个元件封装后,要注意及时存盘,然后可继续点击Component Wizard建下一个元件封装。若要查看所建的各元件封装,可在窗口左下部将选择卡切换到PCB Library,即可在左边的Components下的元件列表中选择查看所建的各元件封装。

·手工制作创建一个PCB封装图符号的步骤如下:

1. Project→Add New to Project→PCB Library,用右键点击生成的PCB Library Documents中的.PcbLib文件,Save为test1.PcbLib。

2. 执行Place→中相应的工具按键,绘制封装的外形轮廓。

3. 执行Place→Pad命令或相应快捷工具按键,绘制封装的焊盘,通过焊盘属性对话框设定焊盘的大小、形状、编号、钻孔直径及所在的层等。

4.按OK键,并执行File→Save命令将制作好的元件封装保存到封装库中。

四、Protel99SE设计大作业

1.完成本书前面的示例电路的原理图设计;

2.完成本书前面的示例电路的PCB图设计。

第二章病房呼叫系统设计实验

一、实验目的、任务

实验目的:通过实际设计、制作一个病房呼叫系统,学习掌握电子系统设计的基本流程;了解掌握多种电子元器件的种类、性能与使用方法;掌握电路和系统的设计制作方法和调试方法。

实验任务:要求利用一块多孔实验电路板,设计制作一个医院病房呼叫系统,其主要功能如下:

1. 呼叫功能:能实现8个病床对护士站的呼叫,病人有情况时,按一下自己床位边的呼叫按键,就能呼叫护士;

2. 显示功能:有病床呼叫时,护士站的数码管显示器上会显示相应的床位号;无呼叫时显示器上无显示;

3. 报警功能:有病床呼叫时,护士站的喇叭会发出一响一停的报警声,同时,数码管显示器上显示的床位号会与报警声同步闪烁。

4. 呼叫保持功能:有呼叫键按下后,即使按键松开了,呼叫显示和报警声也能保持,直到护士响应呼叫;

5. 清除功能:护士响应呼叫后,按下清除键即可清除呼叫报警声及显示。

二、实验原理

该系统采用8个按键开关来模拟各病房里的呼叫按钮。为了将不同的按键信号转换成能显示的床位号(0~7),首先应该用一片8-3编码器芯片将位呼叫信号转换成000~111的三位二进制编码;加按键锁存电路将该按键呼叫锁存保持住;三位二进制编码信号再经过一片BCD-七段码译码器芯片,转换成七段码,再接到一个共阴极的LED数码管上供显示。报警闪烁和报警声分别用2个555电路产生的方波驱动实现。用锁存住的呼叫信号同时触发这2个555方波发生电路,其中报警闪烁方波频率可设为1Hz(可用电位器调整),报警声音频方波频率可设为128Hz(可用电位器调整)。报警闪烁方波信号接到数码管的COM端(阴极)控制数码管的闪烁;报警声音频方波经放大后接到蜂鸣器上。当清除键按下时,呼叫信号被清除,2个555均停止工作。系统的原理如下图所示。

请根据上图自行查阅相关器件资料,画出详细电路图,并按图完成系统的制作和调试。

三、实验工具

本实验中用到的工具如下:

电烙铁、尖嘴钳、斜口钳、镊子、焊锡丝、松香;

数字式万用表、数字式稳压电源、示波器。

四、实验步骤

1. 领取元器件(注意:不要散落丢失);

2. 根据系统原理设计实际电路(画出详细电路原理图),并计算两个555定时电路的元件参数;

3. 按电路图将元器件焊装到多孔实验电路板上(注意:元件在电路板上布局要合理、美观;DIP封装的集成电路不能直接焊在电路板上,必须先在电路板上焊芯片插座,再将芯片插在芯片插座上);

4. 用细导线焊接电路连线(注意:细导线要平直,不要破皮短路);

5. 在不插装芯片的情况下,用万用表量电源和地是否短路;各地线是否连通;

6. 在不插装芯片的情况下,给系统接上电源,用万用表量各电源点电压是否正常;

7. 在断电情况下,插上芯片,再通电,按各按键,观察系统是否正常工作。

如闻到有热糊味或芯片发烫,应立即断电检查。

8. 如果系统未能正常工作,应从输入级逐级向后检查。

五、验收标准

1. 电路图设计正确,555电路参数设计正确,所有元器件引脚连线原理无误;

2. 电路板元件布局合理美观;

3. 焊接走线工整,焊点光亮,焊锡量适当,无漏焊、短路;

4. 能实现“实验任务”中要求的各项功能。

六、设计报告要求

内容应该包括:

一、实验名称

二、设计任务

三、方案设计

四、电路设计与参数计算

五、系统电路详图

六、系统调试过程与问题分析

七、验收结果

八、设计总结、心得

九、意见、建议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题目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一、课程设计目的: 1.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是机电专业学生一个重要实践环节,主要让学生通过自己设计并制作一个实用电子产品,巩固加深并运用在“模拟电子技术”课程中所学的理论知识; 2.经过查资料、选方案、设计电路、撰写设计报告、答辩等,加强在电子技术方面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基本掌握常用模拟电子线路的一般设计方法、设计步骤和设计工具,提高模拟电子线路的设计、制作、调试和测试能力; 3.课程设计是为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提高和培养创新能力,通过熟悉并学会选用电子元器件,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毕业设计、毕业后从事生产和科研工作打下基础。 二、课程设计收获: 1.学习电路的基本设计方法;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2.完成指定的设计任务,理论联系实际,实现书本知识到工程实践的过渡; 3.学会设计报告的撰写方法。 三、课程设计教学方式: 以学生独立设计为主,教师指导为辅。 四、课程设计一般方法 1. 淡化分立电路设计,强调集成电路的应用 一个实用的电子系统通常是由多个单元电路组成的,在进行电子系统设计时,既要考虑总体电路的设计,同时还要考虑各个单元电路的选择、设计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连接。由于各种通用、专用的模拟、数字集成电路的出现,所以实现一个电子系统时,根据电子系统框图,多数情况下只有少量的电子电路的参数计算,更多的是系统框图中各部分电子电路要正确采用集成电路芯片来实现。 2. 电子系统内容步骤: 总体方案框图---单元电路设计与参数计算---电子元件选择---单元电路之间连接---电路搭接调试---电路修改---绘制总体电路---撰写设计报告(课程设计说明书) (1)总体方案框图: 反映设计电路要求,按一定信息流向,由单元电路组成的合理框图。 比如一个函数发生器电路的框图: (2)单元电路设计与参数计算---电子元件选择: 基本模拟单元电路有:稳压电源电路,信号放大电路,信号产生电路,信号处理 电路(电压比较器,积分电路,微分电路,滤波电路等),集成功放电路等。 基本数字单元电路有:脉冲波形产生与整形电路(包括振荡器,单稳态触发器,施密特触发器),编码器,译码器,数据选择器,数据比较器,计数器,寄存器,存储器等。 为了保证单元电路达到设计要求,必须对某些单元电路进行参数计算和电子元件 选择,比如:放大电路中各个电阻值、放大倍数计算;振荡电路中的电阻、电容、振荡频率、振荡幅值的计算;单稳态触发器中的电阻、电容、输出脉冲宽度的计 算等;单元电路中电子元件的工作电压、电流等容量选择。

电子系统设计 实验报告

本科生实验报告 实验课程电子系统设计 学院名称 专业名称测控技术与仪器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指导教师 实验地点 实验成绩 二〇年月——二〇年月

实验一、运放应用电路设计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并运用NE555定时器或者其他电路,学会脉冲发生器的设计,认识了解各元器件的作用和用法。 (2)掌握运算放大器基本应用电路设计 二、实验要求 (1)使用555或其他电路设计一个脉冲发生器,并能满足以下要求:产生三角波V2,其峰峰值为4V,周期为0.5ms,允许T有±5%的误差。 V2/V +2 图1-1 三角波脉冲信号 (2)使用一片四运放芯片LM324设计所示电路,实现如下功能:设计加法器电路,实现V3=10V1+V2,V1是正弦波信号,峰峰值0.01v,频率10kHz。 V3 图1-2 加法电路原理

三、实验内容 1、555定时器的说明: NE555是属于555系列的计时IC的其中的一种型号,555系列IC的接脚功能及运用都是相容的,只是型号不同的因其价格不同其稳定度、省电、可产生的振荡频率也不大相同;而555是一个用途很广且相当普遍的计时IC,只需少数的电阻和电容,便可产生数位电路所需的各种不同频率的脉波讯号。 a. NE555的特点有: 1.只需简单的电阻器、电容器,即可完成特定的振荡延时作用。其延时范围极广,可由几微秒至几小时之久。 2.它的操作电源范围极大,可与TTL,CMOS等逻辑闸配合,也就是它的输出准位及输入触发准位,均能与这些逻辑系列的高、低态组合。 3.其输出端的供给电流大,可直接推动多种自动控制的负载。 4.它的计时精确度高、温度稳定度佳,且价格便宜。 b. NE555引脚位配置说明下: NE555接脚图: 图1-3 555定时器引脚图 Pin 1 (接地) -地线(或共同接地) ,通常被连接到电路共同接地。 Pin 2 (触发点) -这个脚位是触发NE555使其启动它的时间周期。触发信号上缘电压须大于2/3 VCC,下缘须低于1/3 VCC 。

测试技术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2006级用汇总

矿压测试技术实验指导书 学号: 班级: 姓名: 安徽理工大学 能源与安全学院采矿工程实验室

实验一常用矿山压力仪器原理及使用方法 第一部分观测岩层移动的部分仪器 ☆深基点钻孔多点位移计 一、结构简介 深基点钻孔多点位移计是监测巷道在掘进和受采动影响的整个服务期间,围岩内部变形随时间变化情况的一种仪器。 深基点钻孔多点位移包括孔内固定装置、孔中连接钢丝绳、孔口测读装置组成。每套位移计内有5~6个测点。其结构及其安装如图1所示。 二、安装方法 1.在巷道两帮及顶板各钻出φ32的钻孔。 2.将带有连接钢丝绳的孔内固定装置,由远及近分别用安装圆管将其推至所要求的深度。(每个钻孔布置5~6个测点,分别为;6m、5m、4m、3m、2m、lm或12m、10m、8m、6m、4m、2m)。 3.将孔口测读装置,用水泥药圈或木条固定在孔口。 4。拉紧每个测点的钢丝绳,将孔口测读装置上的测尺推至l00mm左右的位置后,由螺丝将钢丝绳与测尺固定在一起。 三、测试方法 安装后先读出每个测点的初读数,以后每次读得的数值与初读数之差,即为测点的位移值。当读数将到零刻度时,松开螺丝,使测尺再回到l00mm左右的位置,重新读出初读数。 ☆顶板离层指示仪 一、结构简介: 顶板离层指示仪是监测顶板锚杆范围内及锚固范围外离层值大小的一种监测仪器,在顶板钻孔中布置两个测点,一个在围岩深部稳定处,一个在锚杆端部围岩中。离层值就是围岩中两测点之间以及锚杆端部围岩与巷道顶板表面间的相对位移值。顶板离层指示仪由孔内固定装置、测量钢丝绳及孔口显示装置组成如图1所示。

二、安装方法: 1.在巷道顶板钻出φ32的钻孔,孔深由要求而定。 2.将带有长钢丝绳的孔内固定装置用安装杆推到所要求的位置;抽出安装杆后再将带有短钢丝绳的孔内固定装置推到所要求的位置。 3.将孔口显示装置用木条固定在孔口(在显示装置与钻孔间要留有钢丝绳运动的间隙)。 4.将钢丝绳拉紧后,用螺丝将其分别与孔口显示装置中的圆管相连接,且使其显示读数超过零刻度线。 三、测读方法: 孔口测读装置上所显示的颜色,反映出顶板离层的范围及所处状态,显示数值表示顶板的离层量。☆DY—82型顶板动态仪 一、用途 DY-82型顶板动态仪是一种机械式高灵敏位移计。用于监测顶底板移近量、移近速度,进行采场“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的预报,探测超前支撑压力高 峰位置,监测顶板活动及其它相对位移的测量。 二、技术特征 (1)灵敏度(mm) 0.01 (2)精度(%) 粗读±1,微读±2.5 (3)量程(mm) 0~200 (4)使用高度(mm) 1000~3000 三、原理、结构 其结构和安装见图。仪器的核心部件是齿条6、指针8 以及与指针相连的齿轮、微读数刻线盘9、齿条下端带有读 数横刻线的游标和粗读数刻度管11。 当动态仪安装在顶底板之间时,依靠压力弹簧7产生的 弹力而站立。安好后记下读数(初读数)并由手表读出时间。 粗读数由游标10的横刻线在刻度管11上的位置读出,每小 格2毫米,每大格(标有“1”、“22'’等)为10毫米,微读数 由指针8在刻线盘9的位置读出,每小格为0.01毫米(共200 小格,对应2毫米)。粗读数加微读数即为此时刻的读数。当 顶底板移近时,通过压杆3压缩压力弹簧7,推动齿条6下 移,带动齿轮,齿轮带动指针8顺时针方向旋转,顶底板每 移近0.01毫米,指针转过1小格;同时齿条下端游标随齿条 下移,读数增大。后次读数减去前次读数,即为这段时间内的顶底板移近量。除以经过的时间,即得

电子系统综合设计与训练

电子系统综合设计与训练 指导书 编者:陈巍曾宪阳陆欣云 南京工程学院 工程基础实验与训练中心 前言:本课程是南京工程学院工程基础实验与训练中心系统集成专业、自动化学院相关专业课程体系与内容的教学改革的产物,是组成南京工程学院电工电子类专业技术基础课平台课程的课程之一,也是最重要的的一门实践性课程。其目的是通过以工程实践或社会生活为背景的综合电子系统的研究、设计与实现,使学生能将已学过的模拟电路、数字电路与EDA技术、微机原理、单片机、嵌入式系统等多门课程知识综合运用于电子系统的设计中,从而培养学生知识综合应用及电子系统设计的能力,这是在所有实践性课程中最具活力,最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课程之一。在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兴趣爱好及所在的各学科专业的实际要求,选择不同的实践课题。 授课方式:本课程是研讨型实践课程,采用教师授课、自主学习与研究、演讲与讨论、设计与实践、答辩与验收等多种教学方式。 课程学时:课内总学时120学时,其中:授课10学时,专题讲座10课时,讨论40课时,实践60学时(实践2课时作1学时);课内外学时比例:1:1 适合范围:电类专业本科生 先修课程:大学物理(含半导体器件物理)、电路分析基础、电子技术基础(模拟、数字)、单片机技术或嵌入式系统。 第一部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混合设计项目项目一、正弦信号产生、转换计数显示电路的设计 【项目内容】 设计一个数模混合系统,包括信号的产生、转换、脉冲计数、译码、显示等。电路应实现的具体功能与技术指标如下: 1.基本要求 (1)设计一个正弦信号产生电路,要求输出信号频率可调。频率范围为500~1000Hz。

电子系统设计报告

课程设计实践报告 一、课程设计的性质、目的与作用 本次电子系统设计实践课程参照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模式,要求学生综合利用所学的有关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分析和熟悉已给题目,然后设计系统方案、画原理图及PCB、软件编程,并做出课程设计报告。因此,在设计中,要求学生应该全面考虑各个设计环节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在设计思路上不框定和约束同学们的思维,同学们可以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有所发挥,并力求设计方案凝练可行、思路独特、效果良好。 本课程设计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全面了解电子电路应用系统的整个设计过程,逐步掌握系统开发的以下相关技术: (1)熟悉系统设计概念; (2)利用所学数电、模拟电路知识,设计电路图; (3)利用PROTEL软件画原理图及PCB; (4)熟悉系统项目设计报告填写知识; (5)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通过本课程设计,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整个课程的知识体系,锻炼学生实际设计能力、分析和思考能力,使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毕业设计环节以及将来的实际工作打好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设计的具体内容 电子系统设计实践课程就是锻炼学生系统设计、分析和思考能力,全面运用课程所学知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全面提高系统及电路设计、原理图及PCB 绘画等硬件水平和实际应用能力,从而体现出电子系统设计的真谛。下面是各个设计阶段的具体内容。 1.系统方案认识 根据所设定的题目,能够给出系统设计方案与思路

题目:信号发生器产生电路,请设计一个能产生正弦波、方波及三角波电路,并制作原理图,然后阐述其原理。 基本原理: 系统框图如图1所示。 图1 低频信号发生器系统框图 低频信号发生器系统主要由CPU、D/A转换电路、基准电压电路、电流/电 压转换电路、按键和波形指示电路、电源等电路组成。 其工作原理为当分别按下四个按键中的任一个按键就会分别出现方波、锯齿 波、三角波、正弦波,并且有四个发光二极管分别作为不同的波形指示灯。2、各部分电路原理 (1)DAC0832芯片原理 ①管脚功能介绍(如图5所示) 图5 DAC0832管脚图 1) DI7~DI0:8位的数据输入端,DI7为最高位。

混凝土结构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学生用)

土木工程学院 《混凝土结构设计基本原理》实验指导书 及实验报告 适用专业:土木工程周淼 编 班级::学 号: 理工大学 2018 年9 月

实验一钢筋混凝土梁受弯性能试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适筋梁的受力过程和破坏特征; 2.验证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强度理论和计算公式; 3.掌握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的实验方法及荷载、应变、挠度、裂缝宽度等数据的测试技术 和有关仪器的使用方法; 4.培养学生对钢筋混凝土基本构件的初步实验分析能力。 二、基本原理当梁中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率适中时,梁正截面受弯破坏过程表现为典型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弹性阶段(I阶段):当荷载较小时,混凝土梁如同两种弹性材料组成的组合梁,梁截面的应力呈线性分布,卸载后几乎无残余变形。当梁受拉区混凝土的最大拉应力达到混凝土的抗拉强度,且最大的混凝土拉应变超过混凝土的极限受拉应变时,在纯弯段某一薄弱截面出现首条垂直裂缝。梁开裂标志着第一阶段的结束。此时,梁纯弯段截面承担的弯矩M cr称为开裂弯矩。第二阶段——带裂缝工作阶段(II阶段):梁开裂后,裂缝处混凝土退出工作,钢筋应力急增,且通过粘结力向未开裂的混凝土传递拉应力,使得梁中继续出现拉裂缝。压区混凝土中压应力也由线性分布转化为非线性分布。当受拉钢筋屈服时标志着第二阶段的结束。此时梁纯弯段截面承担的弯矩M y称为屈服弯矩。第三阶段——破坏阶段(III阶段):钢筋屈服后,在很小的荷载增量下,梁会产生很大的变形。裂缝的高度和宽度进一步发展,中和轴不断上移,压区混凝土应力分布曲线渐趋丰满。当受压区混凝土的最大压应变达到混凝土的极限压应变时,压区混凝土压碎,梁正截面受弯破坏。此时,梁承担的弯矩M u 称为极限弯矩。适筋梁的破坏始于纵筋屈服,终于混凝土压碎。整个过程要经历相当大的变形,破坏前有明显的预兆。这种破坏称为适筋破坏,属于延性破坏。 三、试验装置

单片机电子时钟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单片机电子时钟课程设 计实验报告 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程设计 总结报告 题目:单片机电子时钟(带秒表)的设计 设计人员:张保江江润洲 学号: 班级:自动化1211 指导老师:阮海容 目录 1.题目与主要功能要求 (2) 2.整体设计框图及整机概述 (3) 3.各硬件单元电路的设计、参数分析及原理说明 (3) 4.软件流程图和流程说明 (4) 5.总结设计及调试的体会 (10) 附录 1.图一:系统电路原理图 (11) 2.图二:系统电路 PCB (12) 3.表一:元器件清单 (13) 4.时钟程序源码 (14)

题目:单片机电子时钟的设计与实现 课程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课程设计的目的与意义在于让我们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我们综合运用电子课程中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性问题的能力。让我们对电子电路、电子元器件、印制电路板等方面的知识进一步加深认识,同时在软件编程、排错调试、焊接技术、相关仪器设备的使用技能等方面得到较全面的锻炼和提高,为今后能够独立完成某些单片机应用系统的开发和设计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课程设计的基本任务 利用89C51单片机最小系统,综合应用单片机定时器、中断、数码显示、键盘输入等知识,设计一款单片机和简单外设控制的电子时钟。 主要功能要求 最基本要求 1)使用MCS-51单片机设计一个时钟。要求具有6位LED显示、3个按键输入。 2)完成硬件实物制作或使用Pruteus仿真(注意位驱动应能提供足够的电流)。 3)6位LED数码管从左到右分别显示时、分、秒(各占用2位),采用24小时标准计时制。开始计时时为000000,到235959后又变成000000。 4)使用3个键分别作为小时、分、秒的调校键。每按一次键,对应的显示值便加1。分、秒加到59后再按键即变为00;小时加到23后再按键即变为00。在调校时均不向上一单位进位 (例如分加到59后变为00,但小时不发生改变)。 5) 软件设计必须使用MCS-51片内定时器,采用定时中断结构,不得使用软件延时法,也不得使用其他时钟芯片。 6)设计八段数码管显示电路并编写驱动程序,输入并调试拆字程序和数码显示程序。7)掌握硬件和软件联合调试的方法。 8)完成系统硬件电路的设计和制作。 9)完成系统程序的设计。 10)完成整个系统的设计、调试和制作。

单片机电子表课程设计

烟台南山学院 《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设计 题目:数字电子表设计 学院(系):自动化工程学院 年级专业:电气技术4班 学号: 200902040442 学生姓名:毕天华 指导教师:田敬成

课程设计任务书 学生姓名:毕天华专业班级:电气技术4班 指导教师:田敬成工作单位:自动化工程学院 题目: 基于51单片机的数字电子表的设计 初始条件: 1.运用所学的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知识和数字电路知识; 2.51单片机应用开发系统一套; 3.PC机及相关应用软件; 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 1.完成数字电子表的设计和调试。 2.要求采用四位八段数码管显示时间和日期,并且可以用按键修改时间和 日期。 3.撰写课程设计说明书。 4.课程设计说明书要求:引言、设计要求、系统结构、原理设计、各个模 块的设计与实现、软件设计、调试过程、收获、体会及总结、参考文献、电路图和源程序。说明书使用A4打印纸计算机打印或手写,用Protel 等绘图软件绘制电子线路图纸。 时间安排: 第1天下达课程设计任务书和日程安排,根据任务书查找资料; 第2~3天完成方案论证,单片机系统的设计; 第4~6天参考有关文献,完成程序的编写; 第7~10天调试硬件系统和软件程序; 第11~12天结果分析整理、撰写课程设计报告,验收和答辩。 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 系主任(或责任教师)签名:年月日

基于单片机数字电子表的设计 摘要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智能信息处理技术、自适用控制技术、数据挖掘与处理技术等都离不开计算机。本课程设计是基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的简单应用。运用所学的单片机原理和接口技术知识完成数字电子表的设计。 电子表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必需品,广泛用于个人家庭以及办公室等公共场所,给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娱乐带来极大的方便。由于数字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和采用了先进的石英技术,使电子表具有走时准确、性能稳定、携带方便等优点,它还用于计时、自动报时及自动控制等各个领域。尽管目前市场上已有现成的电子表集成电路芯片出售,价格便宜、使用也方便,但鉴于电子表电路的基本组成包含了数字电路的主要组成部分,因此进行电子表的设计是必要的,用C语言设计电子表显示程序,要求根据输入程序显示电子表画面。研究电子表及扩大其应用,有着非常现实的意义。 关键词 LED,定时/计器数,C语言,调试,运行。

电子系统设计专题实验

电子系统设计专题实验报告 ——AVR 单片机基础实验 学 院: 电信学院 班 级: 计算机14 学 号: 2110505092 姓 名: 刘鑫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本实验课程的主要目的是通过一个新型嵌入式单片机为核心的应用系统设计,掌握微型计算机硬件系统结构基本原理,软件开发编程方法,外围接口电路的组成和应用编程技术,以及电子系统设计的相关技术。通过课程实践训练,能够独立实现一个完整的计算机应用系统设计。 要求基本实验部分学习单片机系统的基本硬件组成原理和软件程序设计方法;综合设计实验要求根据题目需求自行设计系统硬件组成电路,并设计实现完成相应功能的应用程序调试任务。 二、实验设备及开发环境 以AVR ATmega128单片机为核心的实验开发系统。实验开发板采用技术性能优良的AVR ATmega128单片机作为核心器件,还特别设计了USB接口模块、Ethernet网络接口模块,还有MCU对外扩插槽,可为电路扩展模块提供必要的准备。 AVR单片机实验开发系统实验测试环境: 1.软件开发平台: PC机WindowsXP操作系统; AVR Studio 4.16 集成开发软件; WinAVR 20080610 C语言编译器; 2.下载编程工具: JTAG ICE mkII在线仿真器; 3.测试目标板: ATmega128实验开发板; 4.测试程序:用C语言编写电路功能测试程序,在WinAVR(GCC)+ AVR Studio编译下通过。 三、实验设计题目及实现的功能 实验一:单片机实验系统开发环境学习 1. 熟悉实验电路的结构原理、元器件名称、作用及相应的接口连接; 2. 学会使用C编译器编辑、编译、调试简单C源程序; 3. 学会使用AVR Studio集成开发软件下载调试并得到正确结果; 4. 熟悉蜂鸣器电路的编程原理 实验程序源代码: #include // I/O端口寄存器配置文件,必须包含 #include // 延时函数调用文件 int main(void) // GCC中main文件必须为返回整形值的函数,没有 // 参数 { PORTE = 0X80; // PORTE输出高电平,使蜂鸣器不响 DDRE = 0X08; // 配置端口PE3为输出口 while(1) { PORTE &= ~(1 << PE3); //PE3置“0”,但是这种设置方法不改变PE口其余位 //的状态,平时程序中推荐这种使用方法 _delay_ms(100); // 延时100毫秒 _delay_ms(100); _delay_ms(100);

土工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

土工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编写毕守一 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 二OO九年五月

目录 实验一试样制备 实验二含水率试验 实验三密度试验 实验四液限和塑限试验 实验五颗粒分析试验 实验六固结试验 实验七直接剪切试验 实验八击实试验 土工试验复习题

实验一试样制备 一、概述 试样的制备是获得正确的试验成果的前提,为保证试验成果的可靠性以及试验数据的可比性,应具备一个统一的试样制备方法和程序。 试样的制备可分为原状土的试样制备和扰动土的试样制备。对于原状土的试样制备主要包括土样的开启、描述、切取等程序;而扰动土的制备程序则主要包括风干、碾散、过筛、分样和贮存等预备程序以及击实等制备程序,这些程序步骤的正确与否,都会直接影响到试验成果的可靠性,因此,试样的制备是土工试验工作的首要质量要素。 二、仪器设备 试样制备所需的主要仪器设备,包括: (1)孔径0.5mm、2mm和5mm的细筛; (2)孔径0.075mm的洗筛; (3)称量10kg、最小分度值5g的台秤; (4)称量5000g、最小分度值1g和称量200g、最小分度值0.01g的天平;

(5)不锈钢环刀(内径61.8mm、高20mm;内径79.8mm、高20mm或内径61.8mm、高40mm); (6)击样器:包括活塞、导筒和环刀; (7)其他:切土刀、钢丝锯、碎土工具、烘箱、保湿器、喷水设备、凡士林等。 三、试样制备 (一)原状土试样的制备步骤 1、将土样筒按标明的上下方向放置,剥去蜡封和胶带,开启土样筒取土样。 2、检查土样结构,若土样已扰动,则不应作为制备力学性质试验的试样。 3、根据试验要求确定环刀尺寸,并在环刀内壁涂一薄层凡士林,然后刃口向下放在土样上,将环刀垂直下压,同时用切土刀沿环刀外侧切削土样,边压边削直至土样高出环刀,制样时不得扰动土样。 4、采用钢丝锯或切土刀平整环刀两端土样,然后擦净环刀外壁,称环刀和土的总质量。 5、切削试样时,应对土样的层次、气味、颜色、夹杂物、裂缝和均匀性进行描述。 6、从切削的余土中取代表性试样,供测定含水率以及颗粒分析、界限含水率等试验之用。

现代电子实验报告 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FPGA的现代电子实验设计报告 ——数字式秒表设计(VHDL)学院:物理电子学院 专业: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刘曦 实验地点:科研楼303 实验时间:

摘要: 通过使用VHDL语言开发FPGA的一般流程,重点介绍了秒表的基本原理和相应的设计方案,最终采用了一种基于FPGA 的数字频率的实现方法。该设计采用硬件描述语言VHDL,在软件开发平台ISE上完成。该设计的秒表能准确地完成启动,停止,分段,复位功能。使用ModelSim 仿真软件对VHDL 程序做了仿真,并完成了综合布局布线,最终下载到EEC-FPGA实验板上取得良好测试效果。 关键词:FPGA,VHDL,ISE,ModelSim

目录 绪论 (4) 第一章实验任务 (5) 第二章系统需求和解决方案计划 (5) 第三章设计思路 (6) 第四章系统组成和解决方案 (6) 第五章各分模块原理 (8) 第六章仿真结果与分析 (11) 第七章分配引脚和下载实现 (13) 第八章实验结论 (14)

绪论: 1.1课程介绍: 《现代电子技术综合实验》课程通过引入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逻辑设计的综合应用、基于MCU/FPGA/EDA技术的系统设计等综合型设计型实验,对学生进行电子系统综合设计与实践能力的训练与培养。 通过《现代电子技术综合实验》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系统设计原理、主要性能参数的选择原则、单元电路和系统电路设计方法及仿真技术、测试方案拟定及调测技术有所了解;使学生初步掌握电子技术中应用开发的一般流程,初步建立起有关系统设计的基本概念,掌握其基本设计方法,为将来从事电子技术应用和研究工作打下基础。 本文介绍了基于FPGA的数字式秒表的设计方法,设计采用硬件描述语言VHDL ,在软件开发平台ISE上完成,可以在较高速时钟频率(48MHz)下正常工作。该数字频率计采用测频的方法,能准确的测量频率在10Hz到100MHz之间的信号。使用ModelSim仿真软件对VHDL程序做了仿真,并完成了综合布局布线,最终下载到芯片Spartan3A上取得良好测试效果。 1.2VHDL语言简介:

电子系统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

《电子系统设计》任务书 一、实习(设计)目的与基本要求 要球学生掌握电子系统设计的全过程,掌握基于硬件平台或虚拟仪器的电子系统解决方案,并完成1-2个系统的设计。设计项目将结合学生所学的专业确定,欢迎学生将本专业中需解决的电子系统课题作为设计项目。 二、实习(设计)内容与安排 1、设计课题 (1) 设计存储器24C32与单片机的接口 (2)设计I2C总线接口的驱动程序 (3)设计一个出租车计价器: (4)设计点阵LED显示器 (5)设计电子密码锁系统 (6)设计一个多路音频采集器 (7)设计一个输出电压可调的数控直流稳压电源 (8)设计一个具有音乐起闹功能的电子钟 (9)设计一个开关稳压电源 2、学时分配 本课程设计为一周时间集中安排,建议指导教师按以下进度进行辅导。 三、考核方式 课程设计的考核结果按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来评价。 对设计任务理解透彻,能够全面、正确、独立地完成设计内容所规定的任务,得出

设计结果,并按时提交准确、完整、规范的设计报告,可评为优秀;按照设计任务要求能够顺利地完成任务,得出结果,按时提交较完整的、符合要求的设计报告,可评定为良好;按照设计要求完成了硬件线路的连接和软件的编程与调试,基本完成了任务要求,提交符合要求的设计报告,可评为中等;基本完成设计目标,但不够完善,可能有若干小的缺陷,在帮助下能够完成任务要求,提交设计报告,可评为及格;不能完成指定的要求和任务,未提交设计报告的,评为不及格。 四、实习(设计)教科书、参考书 (一)教科书 马建国主编.电子系统设计.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二)参考书 [1] 刘君华.智能传感器系统.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9 [2] 杨刚、周群主编.电子系统设计与实践.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3] 陈曾平、刘平、马云编著. 电路设计基础与专用系统构成.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6 [4] 俞承芳、宋万年、陆起涌编著. 电子系统设计.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五、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完成设计任务后,在课程设计的最后阶段,需要总结全部设计工作,写出完整、规范的设计报告,在指定的时间内提交指导教师。课程设计报告要求有完整的格式,包括封面、目录、正文等,具体如下: ㈠封面 包括:课程设计题目、姓名、学号、班级、指导教师、完成日期。 ㈡目录 给出设计报告的主要标题及其所在的页码。 ㈢正文 正文包括的内容有: ⑴设计任务与要求; ⑵设计方案及论证(包括设计思路、使用到哪些芯片、各个芯片的作用) ⑶理论设计(包括各模块电路的设计及模块之间的连接) ⑷系统实现(包括硬件电路的内部连接及输入、输出信号的连接) ⑸调试过程(包括实验过程中的实验步骤、出现的问题、解决的方法、使用的实验数据等) ⑹总结(在整个课程设计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 ⑺参考资料

CAD上机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

北京邮电大学世纪学院 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报告撰写格式与要求 (试行) 一、实验报告格式要求 1、有实验教学手册,按手册要求填写,若无则采用统一实验报告封面。 2、报告一律用钢笔书写或打印,打印要求用A4纸;页边距要求如下:页边距上下各为2.5厘米,左右边距各为2.5厘米;行间距取固定值(设置值为20磅);字符间距为默认值(缩放100%,间距:标准)。 3、统一采用国家标准所规定的单位与符号,要求文字书写工整,不得潦草;作图规范,不得随手勾画。 4、实验报告中的实验原始记录,须经实验指导教师签字或登记。 二、实习报告、课程设计报告格式要求 1、采用统一的封面。 2、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手写或打印,手写一律用钢笔书写,统一采用国家标准所规定的单位与符号,要求文字书写工整,不得潦草;作图规范,不得随手勾画。打印要求用A4纸;页边距要求如下:页边距上下各为2.5厘米,左右边距各为2.5厘米;行间距取固定值(设置值为20磅);字符间距为默认值(缩放100%,间距:标准)。 三、报告内容要求 1、实验报告内容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仪器设备、实验操作过程、原始数据、实验结果分析、实验心得等方面内容。 2、实习报告内容包括:实习题目、实习任务与要求、实习具体实施情况(附上图表、原始数据等)、实习个人总结等内容。 3、课程设计报告或说明书内容包括:课程设计任务与要求、总体方案、方案设计与分析、所需仪器设备与元器件、设计实现与调试、收获体会、参考资料等方面内容。 北京邮电大学世纪学院 教务处 2009-8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计算机绘图(CAD) 实验项目AutoCAD二维绘图实验 专业班级 姓名学号 指导教师实验成绩 2016年11月日

电子系统综合设计实验报告

电子系统综合设计实验报告 所选课题:±15V直流双路可调电源 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2016年06月

摘要本次设计本来是要做±15V直流双路可调电源的,但由于买不到规格为±18V的变压器,只有±15V大小的变压器,所以最后输出结果会较原本预期要小。本设计主要采用三端稳压电路设计直流稳压电源来达到双路可调的要求。最后实物模型的输出电压在±13左右波动。 1、任务需求 ⑴有+15V和-15V两路输出,误差不超过上下1.5V。(但在本次设计中,没有所需变压器,所以只能到±12.5V) ⑵在保证正常稳压的前提下,尽量减小功效。 ⑶做出实物并且可调满足需求 2、提出方案 直流可变稳压电源一般由整流变压器,整流电路,滤波器和稳压环节组成如下图a所示。 ⑴单相桥式整流 作用之后的输出波形图如下:

⑵电容滤波 作用之后的输出波形图如下: ⑶可调式三端集成稳压器是指输出电压可以连续调节的稳压器,有输出正电压的LM317三端稳压器;有输出负电压的LM337三端稳压器。在可调式三端集成稳压器中,稳压器的三个端是指输入端、输出端和调节端。 LM317的引脚图如下图所示:(LM337的2和3引脚作用与317相反)

3、详细电路图: 因为大容量电解电容C1,C2有一定的绕制电感分布电感,易引起自激振荡,形成高频干扰,所以稳压器的输入、输出端常并入瓷介质小容量电容C5,C6,C7,C8用来抵消电感效应,抑制高频干扰。 参数计算: 滤波电容计算: 变压器的次级线圈电压为15V ,当输出电流为0.5A 时,我们可以求得电路的负载为I =U /R=34Ω时,我们可以根据滤波电容的计算公式: C=т/R,来求滤波电容的取值范围,其中在电路频率为50HZ 的情况下,T 为20ms 则电容的取值范围大于600uF ,保险起见我们可以取标准值为2200uF 额定电压为50V 的点解电容。另外,由于实际电阻或电路

电子商务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设计报告

电子商务系统规划》课程设计报告 题目: 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成绩:

目录 一:项目背景 1.1 系统开发背景?????????????????????1 1.2 企业现行状况调查???????????????????1 1.3 企业未来核心业务描述及盈利模式分析??????????3 1.4 竞争对手分析?????????????????????3 1.5 目标系统定位与目标客户分析??????????????4 二:系统分析 2.1 系统需求分析?????????????????????4 2.2 系统用例模型?????????????????????5 三:系统设计 3.1 功能模块设计????????????????????12 3.2 系统开发环境????????????????????12 3.3 数据库及数据表的设计????????????????12 3.4 各模块代码设计???????????????????15 附:小组分工19

正美购物家电在线销售系统规划一:项目背景 1.1 系统开发背景 近年来,随着Internet 的迅速崛起,互联网已日益成为收集提供信息的最佳渠道并逐步进入传统的流通领域,互联网的跨地域性和可交互性使其在与传统媒体行业和传统贸易行业的竞争中具不可抗拒的优势,因而发展十分迅速。在电子商务在中国逐步兴起的大环境下,建立利用互联网开拓销售渠道,帮助企业及时调整商品结构,协助经销商打开货源的信息门户成为解决信息流通不畅的有效方案。毫无疑问,电子商务有利于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企业的销售水平和竞争力。因此,正美购物的电子商城的建立和发展应运而生。以下是对正美购物的具体分析: 1.2 企业现行状况调查 (1 )企业核心业务描述 正美购物以小家电产品为核心产品,旗下有电饭锅、微波炉、电暖器、电风扇、吸尘器、电水壶、摄像机等各式各样的电器产品。涵盖了厨房、浴室、居室清洁、取暖类、小视听类等多种系列。内容丰富,范围广阔。 (2)企业现行的组织结构及主要协作伙伴 组织结构: 正美购物是新一代的B2C 电子商务销售商。总部设于北京,并在上海,广州、深圳等全国各地开设分店,渗透经营。

030741001《电子系统设计》课程教学大纲2010计划

《电子系统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30741001 课程英文名称:Electronic system design 课程总学时:48 讲课:32 实验:16 上机:0 适用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1.5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 电子系统设计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的必修专业课之一,通过课程了解并掌握电子系统的基本构成、电子设计单元电路,特别是掌握基于单片机、CPLD、FPGA的设计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创新精神。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达到以下要求: 1.掌握电子系统方案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应用方案比较,方案论证,工作原理考核,测试方案论证,测试仪器选择,数据分析,系统总结等方法进行系统整体方案设计; 2.具有设计单元电路的能力; 3. 具有运用相关电子设计工具软件的应用能力,能使用相应软件进行实例设计; 4.具有基于硬件平台进行电子系统综合调试的能力,能够实现某些基本功能; 5.了解电子系统的最新技术和发展方向。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1.基本知识:掌握电子系统设计的基本思想、原理、方法。 2.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包括电源设计、键盘输入、显示输出等基本电路,掌握应用单片机、CPLD、FPGA进行系统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基本技能: 能够应用单片机、CPLD、FPGA为核心芯片进行简单系统的设计。 (三)实施说明 1.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中要重点对基本概念、基本方法的讲解;采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和鼓励学生通过实践和自学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增加讨论课,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讲课要联系实际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重点应放在提高工程应用的训练上。 2.教学手段:本课程属于应用技术类的专业课,教学内容中设计大量的电路设计和程序设计。在教学中应结合实际,如真实的电子器件、开发板等实物进行讲解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对程序设计调试等内容采用多媒体教学,以确保在有限的学时内,全面、高质量地完成课程教学任务。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必须在完成先修课程之后进行。本课程主要的先修课程有模拟电子技术A、数字电子技术A、单片机、数字系统与VHDL。本课程将为毕业设计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五)对习题课、实践环节的要求 1.对重点、难点章节应安课堂演示,结合开发板等进行现场调试等,例题的选择以培养学生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用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 2.课后作业要少而精,内容以查资料、进行实际电路设计为主,并针对学生的典型设计进行课堂讲解和讨论,分析不同设计的差别和优缺点,对设计方法要鼓励多样化。学生必须独立、按时完成课外习题和作业,作业的完成情况应作为评定课程成绩的一部分。

《流体力学》课程实验(上机)指导书及实验报告格式

《流体力学》课程实验指导书袁守利编 汽车工程学院 2005年9月

前言 1.实验总体目标、任务与要求 1)学生在学习了《流体力学》基本理论的基础上,通过伯努利方程实验、动量方程实 验,实现对基本理论的验证。 2)通过实验,使学生对水柱(水银柱)、U型压差计、毕托管、孔板流量计、文丘里流量计等流体力学常用的测压、测流量装置的结构、原理和使用有基本认识。 2.适用专业 热能与动力工程 3.先修课程 《流体力学》相关章节。 4.实验项目与学时分配 5. 实验改革与特色 根据实验内容和现有实验条件,在实验过程中,采取学生自己动手和教师演示相结合的方法,力求达到较好的实验效果。

实验一伯努利方程实验 1.观察流体流经实验管段时的能量转化关系,了解特定截面上的总水头、测压管水头、压强水头、速度水头和位置水头间的关系,从而加深对伯努利方程的理解和认识。 2.掌握各种水头的测试方法和压强的测试方法。 3.掌握流量、流速的测量方法,了解毕托管测速的原理。 二、实验条件 伯努利方程实验仪 三、实验原理 1.实验装置: 图一伯努利方程实验台 1.水箱及潜水泵 2.上水管 3.电源 4.溢流管 5.整流栅 6.溢流板 7.定压水箱 8.实验 细管9. 实验粗管10.测压管11.调节阀12.接水箱13.量杯14回水管15.实验桌 2.工作原理 定压水箱7靠溢流来维持其恒定的水位,在水箱下部装接水平放置的实验细管8,水经实验细管以恒定流流出,并通过调节阀11调节其出水流量。通过布置在实验管四个截面上的四组测压孔及测压管,可以测量到相应截面上的各种水头的大小,从而可以分析管路中恒定流动的各种能量形式、大小及相互转化关系。各个测量截面上的一组测压管都相当于一组毕托管,所以也可以用来测管中某点的流速。 电测流量装置由回水箱、计量水箱和电测流量装置(由浮子、光栅计量尺和光电子

温度测量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制作实验报告(汇编)

北京电子科技学院 课程设计报告 ( 2010 – 2011年度第一学期) 名称: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题目:温度测量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制作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成绩: 日期:2010年11月17日

目录 一、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目的与要求 (3) 二、课程设计名称及设计要求 (3) 三、总体设计思想 (3) 四、系统框图及简要说明 (4) 五、单元电路设计(原理、芯片、参数计算等) (4) 六、总体电路 (5) 七、仿真结果 (8) 八、实测结果分析 (9) 九、心得体会 (9) 附录I:元器件清单 (11) 附录II:multisim仿真图 (11) 附录III:参考文献 (11)

一、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目的与要求 (一)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目的 课程设计作为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课程内容,基本掌握电子系统设计和调试的方法,增加集成电路应用知识,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按照本专业培养方案要求,在学完专业基础课模拟电子技术课程后,应进行课程设计,其目的是使学生更好地巩固和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学会设计小型电子系统的方法,独立完成系统设计及调试,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学生电路分析和设计能力。通过实践教学引导学生在理论指导下有所创新,为专业课的学习和日后工程实践奠定基础。 (二)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要求 1.教学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选题设计,掌握数字系统设计方法;完成系统的组装及调试工作;在课程设计中要注重培养工程质量意识,按要求写出课程设计报告。 教师应事先准备好课程设计任务书、指导学生查阅有关资料,安排适当的时间进行答疑,帮助学生解决课程设计过程中的问题。 2.能力培养要求 (1)通过查阅手册和有关文献资料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通过实际电路方案的分析比较、设计计算、元件选取、安装调试等环节,掌握简单实用电路的分析方法和工程设计方法。 (3)掌握常用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学会简单的实验调试,提高动手能力。 (4)综合应用课程中学到的理论知识去独立完成一个设计任务。 (5)培养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课程设计名称及设计要求 (一)课程设计名称 设计题目:温度测量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制作 (二)课程设计要求 1、设计任务 要求设计制作一个可以测量温度的测量控制系统,测量温度范围:室温0~50℃,测量精度±1℃。 2、技术指标及要求: (1)当温度在室温0℃~50℃之间变化时,系统输出端1相应在0~5V之间变化。 (2)当输出端1电压大于3V时,输出端2为低电平;当输出端1小于2V时,输出端2为高电平。 输出端1电压小于3V并大于2V时,输出端2保持不变。 三、总体设计思想 使用温度传感器完成系统设计中将实现温度信号转化为电压信号这一要求,该器件具有良好的线性和互换性,测量精度高,并具有消除电源波动的特性。因此,我们可以利用它的这些特性,实现从温度到电流的转化;但是,又考虑到温度传感器应用在电路中后,相当于电流源的作用,产生的是电流信号,所以,应用一个接地电阻使电流信号在传输过程中转化为电压信号。接下来应该是对产生电压信号的传输与调整,这里要用到电压跟随器、加减运算电路,这些电路的实现都离不开集成运放对信号进行运算以及电位器对电压调节,所以选用了集成运放LM324和电位器;最后为实现技术指标(当输出端1电压大于3V时,输出端2为低电平;当输出端1小于2V时,输出端2为高电平。输出端1电压小于3V并大于2V时,输出端2保持不变。)中的要求,选用了555定时器LM555CM。 通过以上分析,电路的总体设计思想就明确了,即我们使用温度传感器AD590将温度转化成电压信号,然后通过一系列的集成运放电路,使表示温度的电压放大,从而线性地落在0~5V这个区间里。最后通过一个555设计的电路实现当输出电压在2与3V这两点上实现输出高低电平的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