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环境与健康的关系

水土环境与健康的关系
水土环境与健康的关系

水土环境与健康的关系

水土环境与健康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水质健康,另一类是土壤健康。这两类都与人类息息相关,大都直接影响到了人们的生活。

水是自然界一切生命的重要物质基础,是维持人体健康不可缺少的物质,也是构成人体一切细胞和组织的主要成分。没有水便没有生命。如果水质不良或受到污染,就可能引起某些病的发生或流行,因此保证供给人体以“量足质优”的饮用水是非常重要的。

水质的成分,是依水源所在地点的不同而不尽相同,对人体的健康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世界卫生组织调查发现,全球80%的疾病和50%的儿童死亡与饮用水的污染有关。生物性和化学性污染是最常见的污染形式,但总体来讲,以前者更为多见。

人体必需微量元素不能在体内合成,需通过饮食或饮水从外界获得。某些地区由于地质原因,水土环境中某些微量元素含量过低,影响该地人群对元素的摄入,造成体内微量元素不足,严重时可导致相应疾病的发生。

土壤是地球陆地表面能够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层。其厚度从数厘米至2~3米不等。土壤与成土母质的最本质的区别在于它具有肥力,即具有不断地、同时地为植物生长提供并协调营养条件和环境条件的能力。

土壤在自然界中处于大气圈、岩石圈、水圈和生物圈之间的过渡带,是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中心环节;也是结合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的纽带。所以,土壤既是地理环境要素之一,又是各种地理环境要素共同作用下的产物。土壤和人类之间保持着一种自然平衡的关系,它是经过千百万年漫长岁月而形成的。土壤和其它环境因素一样对人类起作用,人类活动也可以影响土壤环境。它们之间是互相依赖、互相制约、紧密联系的。

土壤是由固相、液相和气相共同组成的多相体系,其相对含量因时困地而异。土壤固相包括土壤矿物质和土壤有机质。土壤液相指土壤中的水分及其水溶物。土壤气相指土壤孔隙

所存在的多种气体混合物,与土壤中水分经常处于相互消长的运动过程。

水和土壤中都或多或少还有人类必需的微量元素,人体内的微量元素做为酶、激素、维生素、核酸的成分,保持生命的代谢过程。微量元素比维生素对机体更为需要,因为机体本身能制造维生素,而微量元素必须取自于外界环境,机体本身一点也不能制造。而这个外界环境最直接的就是水和土壤。

由此可见,水土环境对人的生存是很重要的,总而言之就是直接影响着人的健康。所以,我们要时刻注意保护身边的水土环境。

环境与健康

广州华立科技职业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 中文题目:论环境与健康 学生姓名:王卓轩 学号:611651100137 专业:工商企业管理 指导老师姓名:任志勇 论文提交时间:2017年1月4日

目录 一.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二.自然环境与健康 三.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影响 内容摘要 环境是指围绕在人们周围,对人的生存和发展产生影响的外部环境。人总是处在一定的环境中,而环境优势在不断变化的,因此,环境对人类的身心健康影响极大。环境不仅包或自然环境,日常生活,学习,工作环境,还包括现代生活用品的科学配置与使用,他们之间紧密联系,互相影响,共同对人类的身心健康发生作用。我们人类生活在地球这个大环境中,一方面我们依赖环境而生存,一方面我们又在不断的改造着环境。但不容质疑的是我们人类不能独立于环境之外,据 目前我们所知,地球是唯一一个适合人类生存的场所,人类的所有文明都是建立在地球这个大的建筑物上。所以环境对我们有着非同寻常的作用。 “关键词”:环境健康影响因素污染

一、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一)人与环境的统一性 在人类的生态环境中,人和环境之间不断地进行着物质、能量、信息交换,保持着动态的平衡而成为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从而实现了人与环境的统一。这种统一性首先是人体通过新陈代谢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实现的,同世人体又不不断在进行自身调节,适应环境的囊化,通过相互适应达到统一。人与环境都是由物质组成的,人体血液中60种元素与地壳中的含量呈明显的相关性,说明人与环境高度的一致性。 (二)人对环境的适应性 环境中存在很多自然因素,往往对人体呈现“有利”与“有害”两个方面,但他们往往又是对立统一的。如适量的紫外线能消毒空气和提高机体抗病能力,但过强的紫外线照射则可引起人群中皮肤癌的发病率增加。而有些环境因素,在常态下即可对机体产生不利影响,但又无法改变这些不利的状态,此时人体可通过生理生化的调节机制,动员机体的防御系统与这些不利的环境因素因素保持平衡状态,从而逐步对环境产生了适应。如高海拔对低氧状态的耐受,即机体通过增多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来保持机体的内环境与外环境相适应,从而得以继续生存和发展。 (三)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在地球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人类不仅没有退化反而愈来愈发达,其主要是人类不是被动的依赖和适应环境的变化,而是主动的依赖环境、适应环境、改造环境,这是人类与其它生物的根本区别。环境与人类之间相互作用对我们每一个人都会产生一定的危险。如果我们对-22环境的遗传易感性已知,就能对引起疾病环境因素进行鉴定和评估,也就可以帮助个体较准确的认识他们所处环境暴露可导致的危险度,进而达到增强对疾病预防和改善公共卫生的目的。目前科学家提出的环境基因组计划就是重点研究环境暴露与疾病的相互影响,其中包括研究引起疾病的等位基因与环境暴露的相互关系。 二、自然环境与健康 自然环境是指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世界,如土壤、水、空气、食物以及其他生物等。构成自然环境的化学因素、物理因素和生物因素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物质条件,如清洁空气、水源、土壤,适度的太阳及其他天体的辐射,适宜的气候等等,他们既有利于人类的生存,也有利于地球上整个生命系统的进化和发展。但是,自然环境中也可能存在一些危害人类健康的因素,如由于地理地质的原因,地壳表面元素分布不均匀,一些地区的水、土壤中某些元素含量较高或较少,可导致化学性地方病的发生。如地质碘元素的缺乏,可导致人类发生地方性甲状腺肿大;或由于人类的活动使自匆界中的大气、水质和土壤受到污染,因而直接或间接的危害人类的健康

社会因素与健康

社会因素与健康 班级: 姓名: 学号:

社会因素与健康 现代社会中,人类健康不仅受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同时还受社会因素的影响。社会因素是指社会的各项构成要素,主要包括环境、人口与文明程度。社会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具有广泛性、持久性、积累性和交互性作用的特点,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以及防治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社会经济因素包括以生产力发展为基础的经济发展状况、科学技术等,和以生产关系为基础的政治、思想文化、社会关系等。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经济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将越来越明显。 一、社会经济与健康 (一)经济发展与健康 经济是满足社会人群基本需要的物质基础,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卫生工作,卫生工作也同样推动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两者具有双向互动作用。 1.经济发展对人群健康的促进作用 社会经济的发展是人群健康水平提高的根本保证,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人群健康水平的提高。社会经济的发展可以明显改善人们的生活条件和生活质量,促进健康水平的提高。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必须以人群健康为条件,人群健康水平的提高对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健康问题 经济发展在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劳动条件以及社会医疗保障、促进人类健康水平提高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以下几个方面: 1)环境的污染: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一些国家和地区违反自然规律和经济发展规律,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而非 绿色GDP的增长,势必诱发工业的后发劣势。这是社会经济 发展中的伴随问题,但本质上是人类生产劳动失控的结果。 2)生活方式的改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主要健康问题已不再是来自营养不良等疾病,而是不良的行为和生活方 式,如酗酒、吸毒、性瘾乱、不良饮食习惯、缺乏运动等引 起的疾病。 3)心理健康问题的突显:随着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工作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生活压力和紧张程度逐渐增加,心理 健康问题也越加明显,给人们的身心健康带来了不良影响。 4)社会负性事件的增多:伴随经济的发展,交通事故增多。同时,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贫富差距加大,使暴力、犯罪事件 增多。 5)流动人口的增加:人口流动对居民健康造成的影响程度及性质取决于社会因素、自然条件和人口特点。人口流动可促进 经济发展,但也会出现一些特殊的卫生问题。 3.健康水平的提高促进经济的发展 经济发展从根本上说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重要的因素。人群健康水平的提高必将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主要表现为:

《环境保护概论(林肇信)》总结复习

环境保护概论 第一章绪论 环境问题的定义:由于人类活动作用于人们周围的环境所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反过来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健康的影响问题。 人类与环境是对立的统一,人类改造环境,环境也反作用于人类;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是调节人类社会活动与环境的关系,但要真正实现这种易傲杰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在通晓环境变化过程的基础上,预测人类社会活动引起的环境影响,掌握自然生态规律和经济规律; 要以环境制约生产,运用规律改造环境; 全面规划、合理布局、有计划地安排社会生产力,使发展生产与保护环境的关系协调起来;要提高人类对环境价值的认识,使千百万人协调动作,为实现这种调节进行系统的自觉的努力 当前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 一是全球性、广域性的环境污染;二是大面积的生态破坏;三是突发性的严重污染事件。可持续发展 定义: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起需求的能力的发展。内涵:第一,强调公平性原则,包括本代人的公平、代际间的公平以及公平分配有限资源;第二,强调持续性原则,其核心是指人类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不能超越资源与环境的承载能力;第三,强调共同性原则,即可持续发展作为全球发展的总目标,其所体现的公平性和持续性原则是共同的,实现这一目标,也必须是全球人民的共同行动。 应具备的特征:1、可持续发展鼓励经济增长,提倡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逐步向可持续发展模式过渡;2、可持续发展要以保护自然为基础,与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3、可持续发展应以改善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为目的,与社会进步相适应。 第五章环境污染与人体健康 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排入大气、水、土壤中,并引起环境污染或导致环境破坏的物质,叫做环境污染物。 环境污染物的及其来源有以下几个方面: 1生产性污染物2生活性污染物3放射性污染物 污染物的种类繁多,大致可分为三类:化学性因素、物理性因素及生物性因素。 环境污染的特征: 1、影响范围大 2、作用时间长 3、污染情况复杂(因为环境污染具有相加作用、独立作用、拮抗作用和协同作用) 4、污染治理难 第六章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大气污染的涵义: 自然界中局部的质能转换和人类所从事总类繁多的生活、生产活动,向大气排放出各种污染物,当污染物超过环境所能允许的极限(环境容量)时,大气质量发生变化,对人们的生活、生产、健康、精神状态、设备财产以及生态环境遭到恶劣影响和破坏,此类现象称为大气污染。 大气污染及主要污染物的发生机制

环境与健康 教学大纲

《环境与健康》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260348 课程名称:环境与健康 英文名称:Environment and Health 课程类别:公共选修课 学时:18 学分:1.0 适用对象: 全院各专业各年级 考核方式:考查 先修课程:无 二、课程简介 环境与健康是一门跨环境科学、医学、生物学多学科的交叉学科。应用环境科学和生物科学的基础理论和技术系统地研究自然环境、生活环境和人群健康的关系,揭示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影响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如何充分利用环境有益因素和控制环境有害因素影响。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本课程属于全校性公共选修课,其教学目的在于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自然环境和生活居住环境与人群健康之间的关系,掌握各种环境因素的健康效应及其与疾病发生的关系,充分认识到如何利用有利环境因素和控制不利环境因素促进健康,从而预防疾病,保障人群健康,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绪论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2.了解环境与健康之间的关系。 3.掌握环境健康科学的基本任务及研究内容。 4.掌握环境健康科学的基本原理。 5.熟悉环境健康科学基本的研究方法及其应用。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1.主要内容:环境的构成和环境问题;人与环境之间对立统一的关系;环境与健康之间的关系;环境健康科学的基本任务及研究内 容。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环境问题;环境污染;健康效应;环境与健康环境健康科学的基本任务及研究内容。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了解环境的构成和目前人类所面临的环境问题;在了解人与环境对立统一关系的基础上,熟悉环境污 染的概念及其对健康的危害;掌握环境健康科学的基本任务及研 究内容。 第二节 1.主要内容:环境健康科学的基本原理;环境健康科学基本研究方法。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剂量效应关系和剂量反应关系;敏感人群、环境因因素的联合作用(相加作用、独立 作用、协同作用、拮抗作用);健康影响的类型(急性中毒、慢 性中毒、致敏性、三致作用);流行病学方法和毒理学方法。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熟悉生态系统、生态平衡、食物链等基本原理概念的含义;掌握环境因素的健康效应特征;掌握流行 病学方法和毒理学方法的基本原理,熟悉如何运用这两种方法进 行调查研究。 (三)课后练习 试述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章主要采用老师讲授的方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 第二章大气环境与人体健康 (一)目的与要求 i.了解大气环境的构成及运动; ii.掌握大气污染的概念、大气污染物及其来源; iii.熟悉大气中主要的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1. 主要内容:大气环境的结构与运动;大气污染;极端天气对健康 的影响。 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大气的组分(干洁空气、水汽、固体杂质、 大气污染物)与各成分的作用;大气圈的垂直结构(对流层、平 流层、中间层、暖层、逸散层)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大气污 染及其来源。 3. 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了解大气的组成、垂直结构及其对人 类活动的意义和影响;掌握大气中主要的污染源、主要的污染物 及影响其浓度的因素。

第二章 环境卫生--环境与健康的关系(二类参考)

第二章环境与健康的关系(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人类自然环境由下列圈带构成,哪项除外( ) A.生物圈 B.大气圈 C.水圈 D.非生物圈 E.土壤岩石圈 2.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由生物群落及其环境组成,借助下列各种功能流所联结的稳态系统。这些功能流是( ) A.物质流、能量流、物种流和信息流 B.物质流、能量流和食物流 C.物质流、能量流、物种流和食物流 D.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 E.能量流和信息流 3.以下是生态系统的特征,哪项除外( ) A.整体性 B.开放性 C.自调控 D.可复制性 E.可持续性 4.下列对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的描述哪项正确( ) A.是异养型微生物 B.是草食动物 C.可起着对初级生产者加工和再生产的作用 D.是肉食动物 E.能用简单的无机物制造有机物 5.关于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说法正确的是( ) A.是人类力量无法取代的 B.已被农业革命所取代 C.已被工业革命所取代 D.已被现代文明所取代 E将被人类新的文明所取代

6.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 ) A.相互对立的关系 B环境决定人类 C.人类改造环境 D.辩证统一的关系 E.无特殊关系 7.机体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性是( ) A.人类固有的、无限的 B.人类固有的、有限的 C.在长期发展的进程中与环境相互作用所形成的、无限的 D.在长期发展的进程中与环境相互作用所形成的、有限的 E.与疾病的发生元关的 8.环境污染物的暴露一般是通过( ) A.直接摄入污染物 B.接触含有这些污染物的土壤 C.接触含有这些污染物的生物 D.接触含有这些污染物的水 E.接触含有这些污染物的环境介质 9.污染物通过在环境介质中的迁移和转化,对人的危害( ) A.都降低 B.都增加 C.既可以降低,也可以增加 D.保持不变 E.保持不变或降低 10.污染物在环境介质中的迁移速度,最快的是( ) A.水 B.大气 C.土壤 D.植物 E.岩石 11.以下是联合毒性作用的类型,哪项除外( )

论述环境与健康的关系

论述环境与健康的关系 [摘要]环境是指以人为主体的外部世界,是地球表面的物质和现象与人类发生相互作用的各种自然及社会要素构成的统一体,是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的重要条件。环境的因素对环境与健康的关系有不可忽视的影响,本文我将通过分析环境影响的主要因素来论述环境与健康的关系。 [关键词]环境要素,人体健康,化学元素,污染物 人是生活在现实的生活中的,人在环境中生存,人的健康受到环境的影响,环境与人体健康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环境的各种要素如生物因素、化学因素、物力因素以及社会——心理因素影响着人的体格健康;而人的体格健康的基础是人类的生存环境,只有生物多样性丰富、稳定和持续发展的生态系统,才能保证人类健康的稳定和持续发展,而环境污染是人类健康的大敌,生命与环境最密切的关系是生命利用环境中的元素建造自身。 一、环境要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一)生物因素。 生物圈中的生命物质都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它们之间不断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共同构成生物与环境的综合体,即生态系统。人类依靠生物构成稳定的食物链, 从而获得生存所必需的营养素;利用生物制成药物防治疾病;绿化美化环境陶冶情操等。 生物本身在不断繁衍过程中为人类造福的同时,也有对人类健康不利的一面。 但,由于人类通过生产、生活经验的积累,对环境中生物因素危害健康的规律已有所了解,并有了丰富的预防和控制经验,因而生物因素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严重性已有下 降。 (二)化学因素。 人类生存的环境中有天然的无机化学物质、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以及动植物体内、微生物内的化学组分。天然存在的无机化学物质是构成机体的主要物质,有些元素在生物体 内含量很少,但不可缺少,称为微量元素很多化学元素在正常接触和使用情况下对机体无 害,过量或低剂量长时期接触时会产生有害作用。 环境中常见的化学因素包括金属和类金属等无机化合物;煤、石油等能源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硫氧化合物、氮氧化合物、碳氧化合物等;生产过程中的原料中间体或废弃物; 食品添加剂及以粉尘形态出现的无机和有机物质。化学物质在创造人类高度文明的同时, 也给人类健康带来不可低估的损害。 1、人体健康与化学元素的关系。 人体中含有大量的化学元素。在这些元素中,除碳、氢、氧、氮能形成各种体内的有机物质以外,其他元素都各以一定的化学形态和结构形成各种生物配合体、功能蛋白质、酶等存在于人体组织中,或作为组成人体结构的材料。或作为血氧运输的载体、或作为酶 的激活剂、或作为体液中电解质平衡的调节剂,或作为人体细胞间的信息传递的通讯员,这些元素协同作用,共同完成人体的新陈代谢功能。 但是,由于人类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并没有形成对现代社会环境中,无论在数量、还是在质量方面的巨大变化的元素的生态适应机制,环境中有些元素对于人体是必需的,有 些是非必需的,不是可有可无的。而人体中任何一种化学元素超过一定的标准都会成为对 人体的有害元素。例如,铁是人体必需的元素,具有造血、组成血红蛋白、传递电子和氧,

第六章 环境物理因素与人体健康

第六章环境物理因素与人体健康 物理性污染概述 电磁辐射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噪声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光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物理性污染概述 物理性污染是指由物理因素引起的环境污染,如:放射性辐射、电磁辐射、噪声、光污染等。它们在环境中是永远存在的,本身对人体无害,只是在环境中的量过高或过低时,才造成污染或异常。 与化学性和生物性污染相比,物理污染有以下两个特点: 是局部性的,区域性或者全球性的现象比较少见; 是能量的污染,在环境中不会有残余物质存在,在污染源停止运转后,污染也就立即消失了 电磁辐射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电磁辐射污染的基本概念 定义 电磁辐射污染,又称电子雾污染。高压线、变电站、电子仪器、医疗设备、办公自动化设备、微波炉、电脑以及手机等家用电器工作时均产生各种不同波长频率的电磁波,这些电磁波无色、无味、无形,可以穿透包括人体在内的多种物质。如果长期暴露在超过安全剂量的辐射下,人体细胞就会被大面积杀伤或杀死,所以称为电磁辐射污染。 分类 电磁辐射污染分为两大类:自然产生的(包括太阳活动频繁时所发出的电磁风暴摂以及星际噪声、银河噪声等),这些对人类健康影响不大;人类活动产生的。 1.各种家用电器的电磁辐射强度 2. 防电磁辐射衣服简介 第一代产品采用喷涂工艺,即将金属喷涂在织布面料上,形成片状屏蔽层,缺点是不透气,手感硬,不能弯曲,较笨重,如同一块铁皮一样,只可以当里子使用,这样的服装不可以长时间使用,不然容易造成皮肤过敏等副作用,而且孕妇穿着不舒适。第二代产品是采用镀膜工艺,使金属颗粒附着在纺织原料的经纬交叉点之间,形成点状屏蔽层,具有一定透气性,但金属颗粒容易剥落,不能洗涤和揉搓,使用时间久了屏蔽值会下降,也不适合直接与人体接触。第三代是采用金属纤维与纯棉混纺工艺,也就是把金属抽成纤维,在面料内部形成网状结构,它的优点是透气性好,可洗涤,屏蔽效果不会降低,对人体无任何副作用。适合长时间穿着。而且面料柔软舒适,耐洗耐磨,是最适合民用的防护材料,但目前价格较高。 3. 防电磁辀射衣服屏蔽效果的检验 检验电磁屏蔽服?屏蔽效果?要有高精度漏能仪才能检验出来,但一般消费者没按专业的检测仪器,可通过以下兠种简单的方式:1) 可以用防辐射嬕妇服把手机包起来一段时间,然后打开,你可以看到手机的讯号有多退减。 2) 用手机在电脑屏前拨打电话,手机所发出的电磁波

环境卫生--环境与健康的关系

一、单选题 1.人类自然环境由下列圈带构成,哪项除外( ) A.生物圈 B.大气圈 C.水圈 D.非生物圈 E.土壤岩石圈 2.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由生物群落及其环境组成,借助下列各种功能流所联结的稳态系统。这些功能流是( ) A.物质流、能量流、物种流和信息流 B.物质流、能量流和食物流 C.物质流、能量流、物种流和食物流 D.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 E.能量流和信息流 3.以下是生态系统的特征,哪项除外( ) A.整体性 B.开放性 C.自调控 D.可复制性 E.可持续性 4.下列对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的描述哪项正确( ) A.是异养型微生物 B.是草食动物 C.可起着对初级生产者加工和再生产的作用 D.是肉食动物 E.能用简单的无机物制造有机物 5.关于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说法正确的是( ) A.是人类力量无法取代的 B.已被农业革命所取代 C.已被工业革命所取代 D.已被现代文明所取代 E将被人类新的文明所取代 6.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 ) A.相互对立的关系 B环境决定人类 C.人类改造环境 D.辩证统一的关系 E.无特殊关系 7.机体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性是( )

A.人类固有的、无限的 B.人类固有的、有限的 C.在长期发展的进程中与环境相互作用所形成的、无限的 D.在长期发展的进程中与环境相互作用所形成的、有限的 E.与疾病的发生元关的 8.环境污染物的暴露一般是通过( ) A.直接摄入污染物 B.接触含有这些污染物的土壤 C.接触含有这些污染物的生物 D.接触含有这些污染物的水 E.接触含有这些污染物的环境介质 9.污染物通过在环境介质中的迁移和转化,对人的危害( ) A.都降低 B.都增加 C.既可以降低,也可以增加 D.保持不变 E.保持不变或降低 10.污染物在环境介质中的迁移速度,最快的是( ) A.水 B.大气 C.土壤 D.植物 E.岩石 11.以下是联合毒性作用的类型,哪项除外( ) A.相乘作用 B.拮抗作用 C.相加作用 D.协同作用 E.增强作用 12.以下哪项不是影响环境污染物在靶部位蓄积量的因素( ) A.暴露频度 B.暴露期 C.化合物的生物半减期 D.摄入量 E.化合物的生物放大作用 13.环境污染物在靶部位的蓄积量( )

环境与健康

环境与健康 ——环境因素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尤赠强 环境与我们息息相关,健康是我们永恒的主题,环境是影响和决定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 环境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接触直接影响人类的生活质量、疾病负担和健康长寿。睡着经济发展、科技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类的环境观、健康观也发生了质的飞跃。人们不再仅仅将目光局限在健康本身,而是更深层次的关注“身心与环境的完美适应”——和谐的环境与健康发展观。 一、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环境是指以我们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是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人与环境,象鱼和水一样密不可分。环境创造了人类,人类依存于环境,受其影响,不断与之相适应;人类又通过自身的生产活动不断改造环境,使人与自然更加和谐。生活环境对人类的生存和健康意义重大,适宜的生活环境,可以促进人类的健康长寿。反之,如果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中产生的各种有害物质处理不当,使环境受到破坏,不仅损害人类健康,甚而还会导致人类健康近期和远期的危害,威胁子孙后代。也就是说严重的环境污染,能造成生态系统的危机,导致人类的灾难。流行病学研究证明,人类的疾病70%~90%与环境有关。人类想健康长寿,就必须建立和保持同外在环境的和谐关系。人类健康的基础是人类的生存环境,只有生物多样性丰富、稳定和持续发展的生态系统,才能保证人类健康的稳定和持续发展,而环境污染是人类健康的大敌,生命与环境最密切的关系是生命利用环境中的元素建造自身。如今,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特别是环境污染加重,造成空气、水源的污染,直接导致了人类的生存条件变差,免疫防御功能下降。人类对大自然的过度开发,致使人类遭到大自然的“惩罚”与“报复”,导致人类许多旧的和信得疾病产生。从某种意义上讲,近年来,人畜、人禽共患的传染病就是例证,使人类的健康已经面临着一些潜在的危害。 二、生物、化学环境、物理的和社会心理环境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生态环境与人类健康有什么关系

生态环境与人类健康有什么关系 人类的健康其实和自然的生态环境是一直有着相关的联系的,如果没有良好的生态环境,那么人类该如何在自然中生存,就更别谈健康了。下面是分享的破坏生态环境对人类造成的灾害,一起来看看吧。 生态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的生产活动和社会活动对生态环境 的干预和影响,导致生态系统中各部分内部及相互之间的联系呈现不协调乃至对立的状态,它使人类的正常生活受到干扰,严惩时甚至威胁人类的生存。 现状: 环境污染严重。工业废弃物特别是乡镇企业排放的“三废”以及不合理地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和其他化学产品是造成农村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由于污染严重致使人类生存环境恶化,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乃至生存。 水资源紧缺。我国是一个缺水国家,人均占有淡水量仅为世界平均占有量的1/4,且分布不均衡。另一方面,由于水污染严重,致使本已紧缺的水资源更显匮乏。 土壤肥力下降,耕地锐减。由于不合理地大量使用化肥,土壤肥力不断下降,盐碱地、中低产田面积不断扩大。 土地沙漠化严重。人类对土地的不合理利用如草场过度放牧、草场和林地不合理地开垦为农田、滥砍滥伐森林等加剧了土壤沙漠化和 水土流失。

自然环境恶劣。我国中西部农村的一些居民生活于穷山恶水的环境之中,这些是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区。 另一方面,由于农村家庭建房、乡镇企业建厂、矿山开采、道路修建等大量占用耕地,也导致耕地面积不断缩小。 生态环境问题的主要成因: 环境意识差。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不强,对破坏生态环境会给人类造成的危害认识不深。 执法不严。一些地区的政府组织和其他对环境保护负有责任的部门对于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制止不力,甚至为了眼前利益而纵容这类行为。 认识错误。很多地方没有认识到排放污染物会对生态环境、对地球、对人类造成危害,没有认识到大量施用化肥会降低土壤肥力,最终会使土壤恶化,没有认识到大量施用农药会造成农产品和环境的污染。 急功近利。一些急功近利者为了眼前利益却置国家长远利益于不顾,不愿花费少量资金用于排放物的处理,大肆破坏生态环境。 人口压力大。我国人口数量众多,人均占有耕地面积少,解决温饱问题是国家的头等大事。尽管人们认识到农药、化肥会使环境遭受破坏,但是由于化肥在粮食增产中起到40%的作用,而不使用农药,病虫草害将严重威胁农作物,所以不得不大量施用化肥、农药。 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途径: 加强宣传。宣传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和污染生态环境会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全民行动起来积极预防和治理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严格执法。加大执法力度,打击滥砍滥伐、排放“三废”污染环境、

《环境与健康》课程概括

<<环境与健康>> 课程简介 人类的生存离不开环境,但人类在发展经济,追求进步的同时却对环境造成了重大影响。当今两大环境问题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已使人们付出了健康的代价。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我们可以掌握生活中环境污染的来源及环境污染的类型、预防及减轻环境污染的防护措施,提高我们的环保意识。 健康的概念 统的概念:机体处于正常运作状态,没有传疾病(医院体检的健康。) 《辞海》中健康的概念:“人体各器官系统发育良好、功能正常、体质健壮、精力充沛并具有良好劳动效能的状态。通常用人体测量、体”格检查和各种生理指标来衡量。 “世界卫生组织”的解释:健康不仅指一个人没有疾病或虚弱现象,而是指一个人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这就是现代关于健康的较为完整的科学概念。 环境污染(environment pollution) 是指人类直接或间接地向环境排放超过其自净能力的物质或能量,从而使环境的质量降低,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生态系统和财产造成不利影响的现象 大气环境与健康

内容大纲 ?第一节大气的特征和环境健康学意义 ?第二节大气污染及大气污染物的转归 ?第三节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第四节大气主要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影响?第五节大气卫生标准 ?第六节大气污染对健康影响调查和监 ?测 ?第七节大气卫生防护措施 ?第八节大气污染的卫生监督和管理 第一节 大气的特征和环境健康学意义 内容大纲 ?二、大气组成及环境健康学意义 ?一、大气圈和大气垂直结构 ?三、大气的物理性状及其环境健 康意义 一、大气圈和大气垂直结构 ?按大气结构划分 对流层

?按气温的垂直变化特点划分 1.对流层 2.平流层 3.中间层 4.热层 5.外大气层 ?按大气的电离状态划分 1.电离层 2.非电离层 二、大气组成及环境健康学意义 自然状态的空气是无色、无臭、无 味的混合气体。 氮、氧、氦占大气总量的99.96% 当空气氧含量降至12%时,人体可发生 呼吸困难,降至10%,可发生智力活动 减退,降至7~8%以下可危及生命。 三、大气物理性状及环境健康学意义 ?太阳辐射solar radiation 1.紫外线

环境健康学概论

第一章 绪论 环境健康学:研究环境中的物理、化学、生物、社会以及心理社会因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提示环境因素影响健康的发生、发展规律,为充分利用对人群健康有利的环境因素,消除和改善不利的环境因素,提出卫生要求和预防措施,并配合有关部门做好环境立法、卫生监督以及环境保护工作。 环境健康学的基本原理 ①生态平衡原理 ②剂量效应关系和剂量反应关系 ③敏感人群 ④微量元素的健康效应 生命体内的微量元素具有以下特点: (1)相对性。(2)低浓度。(3)普存性。(4)重要性。(5)相关性。 ⑤环境因素的联合作用:相加作用、独立作用、协同作用、拮抗作用 ⑥健康影响的类型 (1)直接暴露引起的疾病:即环境中的毒物(污染物)经呼吸道、消化道或皮肤进 人机体,可能引起多种疾病。 急性中毒(大剂量、一次或短时间内暴露于毒物,引起全身性病理改变) 慢性中毒(小剂量、多次或长期暴露于毒物,引起全身性病理改变) (2)致敏性 (3)致癌 ⑦发病规律 潜伏期、时间-剂量关系与效应-反应关系、易感性、细胞对暴露的反应(细胞应激反应、细胞应激蛋白反应) 环境健康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2、环境毒理学方法:急性毒性实验、亚慢性和慢性毒性实验、蓄积性毒性实验、 1、环境流行病学方法

致癌实验、致畸实验、致突变试验。 第二章大气环境与人体健康 人体健康:人的身心及社会生活处于健康状态。 一、大气概述 1、大气的组成: 恒定组分:氮78.09%,氧20.95%,氩0.93%, 微量的氖、氦、氪、氙、氡等稀有气体。 可变组分:二氧化碳(0.02%-0.04%)和水蒸气(<4%) 不定组分:1、自然界的火山爆发、森林火灾、海啸、地震等暂时性的灾难所引起的,由此形成的污染物有尘埃、硫、硫化氢、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盐类及 恶臭气体。一般说来,这些不定组分进入大气中,可造成局部和暂时性的 污染; 2、由于人类社会生产的发展,城市增多与扩大,人口密集,或由于城 市工业布局不理,环境管理不善等人为因素,使得大气中增加或增多了某 些不定组分,如煤烟、尘硫氧化物、氨氧化物等,这是空气中不定组分的 最主要来源,也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根源。 2、大气主要污染源有:天然污染源:火山喷发、森林火灾、自然尘、森林植物释放、 海浪飞沫 人为污染源:燃料燃烧、工业生产过程排放、交通运输过程排 放、农业活动排放 3、大气污染物的迁移:由于空气的运动使由污染源排放出来的污染物产生传输和分散 的过程。 大气污染物的迁移过程可使污染物浓度降低、空间分布发生变化; 大气污染物迁移影响因素:空气的机械运动、天气状况、地形地势、污染物本身特 性等影响。 ①空气的机械运动 风:可使污染物向下风向迁移 湍流:可使污染物向各方向迁移。 浓度梯度:可使污染物发生质量扩散。 ②天气状况:逆温层的出现,使近地底低温层大气上部热、下部冷,大气稳定,不 易发生对流作用,这时大气污染物不能在垂直方向扩散稀释,容易造成大气染。 ③地形地势: 山区地形:山谷风辐射逆温作用,容易造成大气污染。 海陆界面:海陆风对大气污染有循环作用和往返作用 城市:城市热岛效应导致市区大气污染加剧。

环境与人类健康的关系答案

第一章环境与人类健康的关系答案 A型题 1. B 2. C 3. A 4. E 5. A 6. C 7. B 8. C 9. E 10.A 11.A 12.C 13.D 14.B 15.C 16.C 17.C 18.D 19.D 20.A 21.A 22.B 23.D 24.A 25.B 26.C 27.D 28.B 29.C 30.E 31.A 32.B 33.C

35.D 36.B 37.D 38.B 39.D 40.C 41.E 42.C 43.C 44.C 45.B 46.D 47.C 48.A 49.D 50.C 51.D 52.D 53.C 54.A 55.A 56.E 57.B 58.C 59.A 60.A 61.C 62.A 63.E 64.B 65.D 66.E 67.C 68.A

70.A 71.D 72.B 73.A 74.C 75.E 76.D 77.B 78.D 79.A B型题 1. B 2.D 3.C 4.B 5.C 6.A 7.B 8.D 9.B 10.D 11.E 12.B 13.A 14.A 15.C 16.D 17.A 18. B 19.D 20.C C型题 1. E 2. C 3. D 4. B 5. B 6. A X型题 1.ABCDE 2.ABCD 3.ABDE 4.ACDE 5.ABDE 6.ABCDE 7.ABCDE 8.ABCD 9.ABDE 10.ABCE 11.ACE

12.ABCDE 13.ABCE 14.ABC 15.ABCD 16.ABCD 17.ACD 18.ACD 19.ABCE 20.ACD 21.ABD 名词解释 1.原生环境:是指天然形成的,未受或少受人类活动影响的环境。 2.次生环境:在人类活动影响下形成的环境。 3.一次污染物:污染物排入环境后其理化性质基本未发生改变的称为一次污染物。 4.二次污染物:污染物排入环境后在环境中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学因素的作用下其理化性质发生改变形成的新的污染物称为二次污染物。 5.生物圈:有生物生存的地球表层,大致包括一定深度的地壳、海洋及地表大气。 6.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及其生存的环境所构成的一个有物质、能量和信息流动的功能系统。 7.生态平衡:一般是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及无机界四大要素组成的整体。 8.半数致死剂量:是指毒物引起一半受试动物死亡所需的剂量,又称致死中量,是评价毒物急性毒性作用大小的重要参数。 9.最大无作用剂量:毒物在一定时间内、按一定方式与受试对象接触,用现代检测方法和最灵敏的观测指标不能发现任何损害作用的最高剂量。

环境与健康论文环境因素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环境与健康论文 在日益经济化的社会中,各类非自然的新物质层出不穷,人类在享受这美好的生活的同时也在注意着对自己身体好坏的东西。尤其是在人类每日必须的餐饮方面。“美好火腿肠,不添加任何防腐剂……”这句耳熟能详的广告语提醒着人们食品的安全,食品添加剂,是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是天然物质。食品添加剂是一种非营养物质,添加剂的种类按其来源可分为天然食品添加剂与化学合成食品添加剂两大类。天然食品添加剂是利用动植物或微生物的代谢产物等为原料,经提取所得的天然物质。化学合成食品添加剂是通过化学手段,使元素或化合物发生氧化、还原、缩合、聚合等合成反应所得到的物质。目前使用的大多属于化学合成的食品添加剂。 有了食品添加剂,食品安全的问题也就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食品添加剂的使用也引起了很多的争议,在用与不用之间产生了很多争论。其实,任何东西都具有两面性。就拿广泛用于风味酸奶、水果罐头、八宝粥、果冻、等食品的阿斯巴甜来说,它具有和蔗糖极其近似的清爽甜味,无苦涩后味和金属味,是迄今开发成功的甜味最接近蔗糖的甜味剂。阿斯巴甜的甜度是蔗糖的200倍,在应用中仅需少量就可达到希望的甜度,所以在食品和饮料中使用阿斯巴甜替代糖,可明显降低热量并不会造成龋齿。与蔗糖或其他甜味剂混合使用有协同效应,如加2%~3%于糖精中,可明显掩盖糖精的不良口感,与香精混合,具有极佳的增效性,尤其是对酸性的柑桔、柠檬、柚等,能使香味持久、减少芳香剂的用量。此外,阿斯巴甜中的蛋白质成分,可被人体自然吸收分解。当然,有利必有弊,阿斯巴甜对酸、热的稳定性较差,在强酸强碱中或在高温加热时易水解生成苦味的苯丙氨酸或二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概论

第一章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概论 一:有关健康的概念 ·健康:(1948年WHO) 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是身体的、精神的健康和社会幸福的完满状态。(三维健康观) ·“道德健康” ·健康的三个层次 二:影响健康的因素 ·行为和生活方式、环境、生物学和卫生服务。 1.行为和生活方式 ·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 ·健康的四大基石:合理的膳食、适量的运动、戒烟和限制饮酒、心理健康。 2.环境: ·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 3.生物学 4.卫生服务 第一节健康教育 一.健康教育的涵义 ·健康教育(health education) 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概念,自愿采纳有利于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与过程。 ·健康教育的教育活动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和有评价的,它的核心是教育人们树立健康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健康教育的实质是一种干预。 ·健康教育学:是一门研究以传播保健知识和技术,影响个体和群体行为,消除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保健的科学。 二:健康教育的研究领域 1.按目标人群或场所分 2.按教育目的或内容分 3.按业务技术或责任分 三:健康教育的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方法 (1)描述性调查研究 (2)分析性调查研究 (3)社会调查研究 2.实验研究和准实验研究 3.教育干预方法 (1)信息传播 (2)行为干预 第二节健康教育的发展 一:健康教育发展概况 二:国外健康教育发展概况 第三节健康促进

一:健康促进的涵义 ·健康促进:是促进人们维护和提高他们自身健康的过程,是协调人类与他们环境之间的战略,规定各人与社会对健康各自所负的责任。 ·健康促进的基本内涵包含了个人行为改变,政府行为(社会环境)改变两个方面,并重视发挥个人、家庭、社会的健康潜能。 二:健康促进的领域: ·1986年首届国际健康促进大会通过《渥太华宣言》指出健康促进涉及5个主要领域: 1.制定能促进健康的公共政策 2.创造支持的环境 3.加强社区的行动 4.发展个人技能 5.调整卫生服务方向 ·健康促进具体应包括三个方面: 1.预防性健康保护(preventive health protection) 2.预防性卫生服务(preventive health service) 3.健康教育(health education) 三:健康促进的基本特征 1.2.3.4.5. 四:健康促进的核心策略——社会动员(social mobilization) 1.社会动员的层次 (1)领导层的动员 措施:游说、汇报,举行学术研讨会等。 (2)社区、家庭与个人参与的动员 途径:健康教育 (3)非政府组织(NGO)的动员。 (4)动员专业人员参与 2.社会动员的手段 (1)利用社会市场学的技术 (2)信息的传播 (3)人员培训 (4)管理技术 五:健康促进的发展 1997年第四次健康促进国际大会发表了《雅加达宣言》 第四节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社会作用和任务 第五节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相关学科 第二章健康传播 ·传播学:20世纪40年代,新兴的边缘学科。 第一节传播概论 一:信息、传播与健康传播 1.信息与讯息 ·信息(information)泛指情报、消息、数据、信号等有关周围环境的知识;·讯息(message)是由一组相关联的信息符号所构成的一则具体的信息,是信息内容的实体。

环境与健康论文(环境因素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环境与健康论文(环境因素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1、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环境是指以我们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是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人与环境,象鱼和水一样密不可分。环境创造了人类,人类依存于环境,受其影响,不断与之相适应;人类又通过自身的生产活动不断改造环境,使人与自然更加和谐。生活环境对人类的生存和健康意义重大,适宜的生活环境,可以促进人类的健康长寿。反之,如果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中产生的各种有害物质处理不当,使环境受到破坏,不仅损害人类健康,甚而还会导致人类健康近期和远期的危害,威胁子孙后代。也就是说严重的环境污染,能造成生态系统的危机,导致人类的灾难。流行病学研究证明,人类的疾病70%~90%与环境有关。人类想健康长寿,就必须建立和保持同外在环境的和谐关系。 2、地理环境与健康的关系 有关地理环境对人的寿命的影响。《黄帝内经》中《素问·五常政大论》说:“一州之气,生化寿夭不同,其故何也?岐伯曰:高下之理,地势使然也。……高者其气寿,下者其气夭,地之小大也,小者小异,大者大异。”此指居住在空气清新、气候寒冷的高山地区的人多长寿,而那些住在空气污浊、气候炎热的低洼地区的人则寿命相对较短。作为养生的地理环境,最理想的居处是阳光充足,空气清新,水源洁净,土壤肥沃,景色秀美的自然环境。在地理环境的选择上,唐代医家孙思邈在《干金翼方》中提到:“山林深远,固是佳景……背山临水,气候高爽,土地良沃,泉水清美……若得左右映带岗阜形胜最为上地,地势好,亦居者安。”良好的地理环境不仅是人类物质生活的可靠保证,而且是人体健康不可缺少的条件。自古以来,僧侣的庙宇或皇族的行宫多建筑在环境幽静、林木茂盛的山上,或在碧波环绕、水天一色的海岛上,说明人们对养生的地理环境选择上,早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目前在城市我们对住宅的环境进行绿化和美化,使其达到良好的生活环境,以利于养生。创造一个树木环绕,郁郁葱葱,鲜花盛开,千姿百态的住宅环境。这样的环境可以使居住者心旷神怡,置身于大自然的纯朴美和自然美之中,为生活增添无限乐趣,从而达到养生怡性,延年益寿的目的。 3、环境污染的危害 环境污染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工业废气、噪声等环境污染严重;二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水质污染严重;三是每日三餐中的果蔬食品,由于施用化肥农药及激素类所产生的毒害;四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电器类的污染。上述诸种因素造成了人体的生理平衡失调~~~~~~~ 在日益经济化的社会中,各类非自然的新物质层出不穷,人类在享受这美好的生活的同时也在注意着对自己身体好坏的东西。尤其是在人类每日必须的餐饮方面。“美好火腿肠,不添加任何防腐剂……”这句耳熟能详的广告语提醒着人们食品的安全,食品添加剂,是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是天然物质。食品添加剂是一种非营养物质,添加剂的种

生活环境与健康答案

第二章生活环境与健康 第一节大气卫生 一、单选题:BCCAA BCBCA DADAC CECDB DDAAA BDDCA D 二、填空题: 1. 5.6、硫酸雨、硝酸雨 2. 硫酸型 3. CO2、氟氯烃类或氟溴烃类 4. NOx 5. 甲醛 6. 臭氧 7. 不易、易 8. 平流 9. 2.5μm 10. 血红蛋白结合 11. 夏天、秋季 12. 甲醛、VOCs 13. 正面效应、差 14. 中波或B段 三、判断题 √×××√;√√√√√;√×××× 四、名词解释 1.直接从污染源排除的污染物,比如:SO2、CO。 2.排入环境中的一次污染物在物理、化学因素或生物的作用下发生变化,或与 环境中的其他物质发生反应所形成的物理、化学性状与一次污染物不同的新污染物。 3.是指对流层中出现的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现象。 4.指pH值小于 5.6的雨水、冻雨、雪、雹、露等大气降水。 5.大气中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某些气体浓度增加,阻止地球热量的散失,使地球 发生可感觉到的气温升高,这就是有名的“温室效应”。 6.空气动力学直径在10微米以下的颗粒物称为PM10,又称为可吸入颗粒物或飘 尘。 7.指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2.5 μm (微米)的颗粒物。 8.是由于煤烟和工业废气大量排入大气且得不到充分扩散而引起的。 9.由于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在紫外线的光化学作用下,经过转 化,生成具有剧烈刺激作用烟雾。 10.由于围护结构(墙、屋顶、地板、门窗等)作用,形成了与室外不同的室内 气候,称为室内小气候。室内小气候主要是由气温、湿度、风和热辐射这四个综合作用于人体的气象因素组成。 11.某些建筑物内由于空气污染、空气交换率很低,以致在该建筑物内活动的人 群产生了一系列自觉症状,而离开了该建筑物后,症状即可消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