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碑笔画解读

魏碑笔画解读
魏碑笔画解读

魏碑笔画解读

中书网闻钟阁主编写的转过来同志们学习一下许向阳同志也是搞魏碑的找时间也编一课供我们学习下还有墓志写得巨有特点的“张大佬”有时间也编一课

魏体书法浅谈

魏体,指北朝元魏时的书体,见于当时的石刻、摩崖、造像等。时楷书初兴,脱出隶法,故体貌百变,而以方正凝重为主,世称“北碑体”,或以元魏三朝中北魏水平最高,又为之曰“魏体”。故康有为《广艺舟双辑,备魏第十》曰:“北碑莫盛于魏,莫备于魏”,代表作品有《石门铭》、《灵高碑》、《鞠彦云墓志》、《晖福寺碑》、《吊比干墓文》、《孙秋生造像》、《始平公造像》、《杨大眼造像》、《解伯达造像》、、《郑文公碑》、《张猛龙碑》等等,其笔气浑厚,总态跳宕,长短大小,各因其体,;分行布白,自妙其致;寓变化于整齐之中,藏奇崛于方平之内,皆极精彩”。

从书法史上看,“魏体”是楷书的发展时期,上承王、钟,下启隋、唐,但与南方书法比较,发展较慢,清·阮元《擘经室集,南北书派论》曰:“北碑是中原古法,拘谨拙陋,长于碑磅”。经阮元、包世臣、康有为的鼓吹,学习“魏体”之风大炽,形成“碑学”。

本帖子只涉及《始平公》、《张猛龙》、《郑文公碑》,其他就不再展开。以已故近代书家邓散木、当代魏碑大家孙伯翔、李松的经典范例结合叟的学习体会与书道朋友们共同探讨。由于老朽学识浮浅,不当之处望同道们多多指教!

一、用笔:用笔指行笔的起、落及提、按、顿、挫和藏锋、露锋、中锋等等。魏体的落笔、收笔一般都明显利落。“龙门”中的大部分作品,笔势雄奇,属“方笔”一类。一经用刀刊刻,一笔一画,锋芒显露,呈现棱角。加之结字布满四方,字势更显得方整厚重。这一类以《始平公》、《魏灵藏》、《杨大眼》、《孙秋生》等碑为代表,而《始平公》则首推第一。

(一)点

现以已故近代著名书法家邓散木先生1984年编写的《怎样临帖》一书选取《始平公造像》里摘取几个字来说明“方笔”的特征和写法。

(邓散木先生的“方笔”写法技巧运用了“切、翻,其值得注意的还采用了“回”,这点与

孙伯翔先生的运笔技巧很是相似,极易上手)

李松先生在《张猛龙笔法分析》中说:我们知道,魏楷典型的、标志性的笔画形态就是“方笔”。方笔的概念与圆笔对应,就是笔画的造型见棱见角。通过多年学习魏楷的经验、体会甚至是教训告诉我们,可以非常肯定地说,方笔技巧如果不能真正掌握,是根本入不了魏楷

之门的。

李松先生把“魏体”典型的方笔进行常规的分类和筛选,并将以“点”的书写来切入,进入微的解析与讲解,同时,再由点逐渐延伸开来分析其它的笔画的书写。之所以由“点”开始,

我们的思路和依据是:

a、点的方笔技巧是最基本、最典型、最重要的技巧。

b、其它的笔画都是点的延伸和演变(或是都与点有密切的关系)。

魏碑的“点”,它最典型的形象就是“三角形”。

这一笔的书写如果以唐楷常规的“顿藏”笔法技巧,那么它的运笔路线是这样的情况:

把这种运笔方法进行动作分解,它需要五个动作来完成。

试想,仅仅一个点就要用五个动作,写别的呢?写一个特别繁复的字呢?这样的思路和方法肯定是大有问题的。往往我们看到的不少的人就是这样的写法,甚至,一些教科书都是这样的讲授。当然,我们不能说这样的方法是完全错误的,因为它毕竟写出了“方笔”。可是,这样的方法实在太繁琐,太累人。更重要的是,这样的方法写出的笔画死板呆钝,了无生气。实际上,这样的手法其实不是写,而是填描,可以很肯定地说,这绝不是上好的科学

的方法。

因此,用最简单、最轻松、最便捷、最清晰的技巧写出最准确点画的方法是最佳方法,最科学的方法。“切翻之法”。

A、正切点

入笔露锋,向右下侧锋直切,立刻向右上顺时针翻锋,然后出锋。我们将这种顺时针翻锋的点称之为“正切点”。

请看详细的解析:

再看实际的书写:

B、反切点

入笔露锋,向右下侧锋直切,立刻向左下逆时针翻锋,然后出锋。我们将这种逆时针翻锋的

点称之为“反切点”。

请看详细的解析

不管各种各样的点如何变化,翻锋只有这顺时、逆时的两种,而切锋的角度则要看点的走向。由于点的走向是非常多样的,几乎360度中都有,所以,我们需要进行各种度点的切翻锋训

练。

可以按下面这样的图示来进行练习:

以点来进行切翻笔法技巧的强化训练是非常有效的手段,多角度切翻的练习会使这种技巧得到充分的训练。“一旦各种角度的点都能写得出来写得准确,可以说,就解决了魏楷方笔笔法技巧的一大半了,也可以说才算真正入了魏楷之门了。”

在《孙伯翔谈艺录》中说:写方笔魏碑,除小楷和核桃字外,一般不要用过小的毛笔,长锋中楷或大楷最好用,书写前,要把毛笔全部泡开,站立书写,悬腕悬肘。

起笔:悬笔侧锋,外露棱角。

行笔:落笔成棱角,随即捻管外旋,主毫由侧转正,主毫居中,万毫齐发,主毫,副毫各司

其事。

收笔:笔尽势收,提笔向右下,稳健回锋,勿耸肩。起、行、止笔力中实,勿求其妍。方笔主按,按中有提,掌握好提按的辩证关系始能达到笔健而有力度。

在当代魏碑大家孙伯翔先生的《谈艺录》中,对魏碑基本笔画的点是这样描述的:

上侧点:

1、落笔方侧;

2、捻管内旋;

3、向下;

4、驻笔;

5、回锋向上。

上左侧点:

1、著力落笔;

2、捻管内旋;

3、左下出锋,力送笔尽。

左下侧点:

1、著力落笔;

2、提笔向右下;

3、驻笔;

4、回锋向上,力送笔尽。

在《始平公造像记》中,孙先生对方笔的"点"是这样描述的:

右侧点(见下图):也可以叫上侧点,也可用于三点水。第(1)处落笔方切,第(2)处才捻管内旋,第(3)处向下著力,第(4)处回锋向上完成全点。这种内旋外拓之笔,基效果

一定是有方峻之感,二是有雄厚之实

左侧点(见下图):第(1)处著力下笔,第(2)提笔含力向右下有内旋之势,第(3)处驻

笔,第(4)处回锋向上,力送笔尽。

正竖点(见下图):《始平公》方笔的竖一般是竖笔横擎,所以见其雄劲,线收缩在一起即成竖点。第(1)处点起笔应是横擎起笔,第(2)处紧接着就是内旋,第(3)处著力向下有左旋之意,第(4)处驻笔,第(5)处收笔向上而意在逆回。

仰式点(见下图):。仰式点与左侧点有同笔相通之处,只是趋向用处不同。第(1)处露锋落笔有外拓之象,第(2)处内旋有横仰之姿,第(3)处略驻上行,第(4)稳健出锋。

如《始平公》的“答”、“来”、“光”等字皆用此点。

二、横

方笔险峻,以骨力胜,重气势,重茂密。康有为主张要四指争力,万毫齐发,方能达到魄力雄强,点画峻厚,颇有道理。丁文隽在《书法精论》中说:“作方笔书,须顿笔下按,使群毫由聚而散,墨液亦随变迁外拓,势如以刀削木,其迹自成棱角。故曰:方用顿笔。又曰:方笔外拓。……外拓者,墨精聚于点画之边界,如筒之有壁,其势外现,外现则雄峻而多血。”

魏碑的横和竖行笔重慢,起笔多露,笔过处要凝重,方能达到笔健而有力度。

现以已故近代著名书法家邓散木先生1984年编写的《怎样临帖》一书选取《始平公造像》里摘取几个字来说明“方笔”的特征和写法。

李松先生在《张猛龙笔法分析》中说:无论是什么字体,它的每一个笔画都是由“入、行、收”三个技巧动作来完成的(点,一入即收),所以,研究笔法就须从这三个微观环节着手。

魏楷的横实际上是两个点的连接,入笔是正切的点,收笔是反切的点,行笔环节是将两点连接。这样,我们对魏楷横的三个用笔环节就非常清晰了

以“晋”字的横画为例:

我们一直在强调魏楷笔法的“切”与“翻”。那么,为什么写方笔必须要切锋要翻锋呢?其

技巧的关键和要领是怎样的呢?

我们知道,切锋都是以侧锋切笔的。用侧锋会给笔画的刻画带来方便。

切锋的目的,是用笔尖刻画三角形点左上的棱角,用笔肚(副毫)刻画左下的棱角。

翻锋的目的,是将侧锋转换为中锋,以使毛笔保持中锋态运行。

这是魏楷切翻技巧笔法的原理所在。掌握了由侧锋切锋刻画棱角,并转换为中锋行笔这一技巧,就是魏楷方笔技巧关键的要领所在。如果这样的技巧掌握娴熟而准确,那么,所有

的方笔就都可以驾驭了。

横的造型也是多变的,但万变不离其中,也还是用笔的幅度问题。需要注意的是,它是魏楷的用笔技巧,而不是唐楷的方法。尽管有些笔画是圆笔,但不是唐楷之笔,它还是魏楷的意味,两者是有区别的。如果细细观察,其中的差异是清晰的.

切翻笔法技巧解析到这里,就基本把它的原理与要领说清楚了。我们就可以举一反三来分析

其它的笔画了。

孙伯翔先生在《谈艺录》中对横画是这样描述的:魏碑的横起笔多露,行笔中实。

俯式横(见下图):第(1)处落笔以横笔竖下,以备沉雄之力,露锋竖切有侧势,第(2)处随即捻管处旋,笔毫由侧转中,不可死侧平拖,率(3)处过笔铺毫,外拓而有内力,墨迹中实方厚,铺而有绞意,么(4)处略驻、勿高耸肩,笔势下垂,如钢条挽,第(5)处力送右下,提顿相间,第(6)处驻笔,第(7)处加工锋力收。《始平公》之“一”、:“下”、

“丘”、“上”等字皆出此笔。

仰式横(见下图):横分俯仰,竖分向背,仰式横与俯式横同出一理,其象迥异,《始平公》的“于”、“功”、“石”、“陈”字皆此笔。

隶法横(见下图):在龙门方笔笔画中,有名的造像如《郑长猷》、《孙秋生》多有隶法,而《始平公》、《魏灵藏》、《杨大眼》等隶法几乎不多见,但有的字仍然有隶意。如《始平公》的:“十”、“万”就用了隶法。这类横画不用蚕头,仍是露锋,(见图第1处的起笔)。第(2)处提笔捻管外旋,笔管由侧转中,第(3)处过笔铺毫外拓而有内力,墨迹中实方厚,第(4)处稍驻有顿,欲向前挑出,第(5)处挑角不要过大,笔势向上,笔尽力收,

可以露锋起笔,露锋收笔。

谈谈魏碑的特殊技法和历史地位

··2010·4 一、魏碑的出现及对书法的发展产生的作用 1.魏碑的出现是历史的必然。 在北朝强悍刚健的流派中,首推魏(包括北魏、东魏、西魏)时期出现的造像题记、墓志碑碣、摩崖上的刻石文字,其中以出现在公元470年至530年之间的碑文水平最高,故称为“魏碑”。西晋以后,中原战祸频繁,人口锐减,西北少数民族纷纷内迁,形成了汉族和少数民族在中原地区杂居的势态,这时关中地区少数民族几乎占人口的一半。孝文帝为巩固北魏统治,有意识地推进鲜卑族的汉化,实行均田、改姓改服、改变宗教、迁都洛阳 等举措,大大促进汉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的融合。由此在传统的汉文化中掺揉进强烈的少数民族豪放泼辣、朴实清新的文化素养,形成了一种新鲜的独创艺术品味。从此,书法在继承汉隶的基础上,具有了粗犷刚建的线条和错落自然的结构,呈现出雄浑壮美、朴拙敦厚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标准。 2.当时社会的需要。 这一时期人民深恶战乱,普遍有着避祸祈福,求得一种精神寄托的信念。这种信仰迎合佛教的教义,于是整个社会信佛之风大盛,同时加上统治者的推崇提倡,人们建寺造塔,刻石造像之风盛行。当时的洛阳就成为佛教中心, 寺庙到处可见,仅洛阳城一地就多达1300多所,佛教盛行的结果,与弘扬佛教所需要的物质条件,诸如碑碣、刻经、造像、墓志等纷纷出现,蔚为大观。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在洛阳龙门开凿的石窟,给后世流传下非常宝贵的艺术宝藏。从公元495年开始动用18万人造像数万尊,造像题记多达2000多块。从上到下的宗教热潮,必然对书法的发展产生重大的推动作用。二、魏碑的渊源 魏碑,其渊源已有一千五百年的历史,上承汉晋,下启唐宋,在中国书法史上地位尤殊。其笔力字体强劲。清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 中曾盛赞魏碑有十美:一曰魄力雄强,二曰气象浑穆,三曰笔法跳跃,四曰点画峻厚,五曰意态奇异,六曰精神飞动,七曰兴趣酣足,八曰骨法洞达,九曰结构天成,十曰血肉丰美。从文化史看,魏碑与唐楷,是中国书法史上第一座自觉创造的艺术高峰。自清代阮元、包世臣、康有为提出并鼓吹碑学以来,一批又一批的书法家身体力行,书坛一直呈现着学碑、帖共存的多元局面。随着时间的流逝,碑与帖在此消彼长中不断互融,不断变化,不断创新和发展[1] 。三、魏碑与其他书体的区别魏碑作为书家临习的楷模与其他书体最本质的区别在于,其他书体主要是手写墨迹(包括勾摹),而魏碑则主要是刀刻斧凿之迹,写与刻是很重要的一个对比基点。唐碑虽然也为碑刻,但它的线条形态却是书写式的,以“二王”(王羲之、王献之)用笔线条类型为准绳的, 因此,无论是欧、虞、颜、柳其石刻碑版在技术类型上与其说靠近同为石刻的魏碑, 不如说更接近于“二王”墨迹的基本运笔方法。正因为唐宋刻碑手的凿刻理念是尽量重 现、 还原墨迹线条,因此它更是帖,而非魏碑意义上的碑。有如我们看到宋代 《淳化阁帖》以下的刻帖,它也是刻的,但它显然更接近于墨迹书写而大异于真正的石刻斧凿。 事实上两种写法还是存在明显差异的,比如说实用性的书写, 要求准确、快捷、方便、流畅,从隶书到唐楷到宋元行札用笔技巧都是以 “起、行、收”为基本技法套路的,它已经在几千年的历史中约定俗成而为一种经典, 每一个笔画都有着固定的模式,无论怎样变化都不会离开这一宗旨。通常 “起”与“收”都十分讲究,而“行”由于书写要求方便快捷,通常是一笔带过,最多也只是一个比较抽象的“中锋”而已。作为实用性的书法,这当然是经过多年 “优选”而成的方法,也是经典无疑的。但站在碑书艺术化的角度上说, 情况则刚好相反。首先北碑的探索是艺术风格的探索, 与实用性的书写无关,因此方便快捷,简单省时则不用考虑,而可采取“自找麻烦”的方法。包世臣在《书论》中特别提到一个概念叫“中实”。他曾严厉批评许多明清书法家的笔法线条“中怯”。为什么?因为这些书家都是古典技法“起、行、收”三段式理念中训练出来的。“起、收”部分有许多名堂,而“行”则显得较为单调、乏味。在整体上显得两头强,中间弱。而我们在探索北碑的艺术创作过程中,则可在行笔过程中添加入“顿、转、挫、扭……”等多种丰富的艺术表现手法,来达到“中实”的艺术效果。可以 说,这也并非是今人的发明创造,试想当年那些在荒山野岭中凿刻的石匠,在面对书丹时,会不会严格的按照书写动作的先后步骤来实施凿刻呢?正因为如此,写与刻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技法行为过程。写是 “起、行、收”,刻却没有这样的动作要求。四、刻镌的种类 古代刻镌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独立于书迹之外的独立的石 刻形态,魏碑即是其典范。还有一种是依附于书迹的石刻形态,唐碑与宋刻帖即是。因为古代的刻碑刻帖更多的目的不是为了 书法,而是为了便于传播和推广。比如在没有图像印刷术的情况下,石刻法帖,木刻版画等也是为了化身万千,广泛传播。唐碑以下的刻帖皆是出于这样的目的。但魏碑却没有这样的目的,创艺 术的是人民,对于一个既会雕佛像又会刻造像记的石工而言,印 刷传播的目的他肯定是没有的,刻佛像留题记本身就是目的,现 在看到的刻石文字都是当时手艺高超的匠人的力作。这种不为 传统束缚, 大胆泼辣的艺术风格,也许当时作者无心,但是流传浅谈魏碑的特殊技法和历史地位 王 萌 摘要魏碑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历史王朝工艺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北朝强悍刚健的流派中,首推魏时期出 现的造像题记、 墓志碑碣、摩崖上的刻石文字,形成了独特的艺术品味。随着当今社会人们对精神审美追求的不断提高,魏碑可以拥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现代人结合实际操作的一些特殊技法和现代工具材料,使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出现新面貌。 关键词魏碑渊源技法234--

姓名取名天格地格人格吉凶对照表

天格、人格、地格、总格、外格计算方法数理取名 五格的计算方法 姓名学中的五格是:天格、人格、地格、总格、外格等五格,其计算方法如下: 1、天格:天格数是先祖留传下来的,其数理对人影响不大。 单姓和复姓计算天格数理是不同的。单姓的天格数理是"单姓笔画+1",而复姓的天格数理是"复姓笔画数相加"。例如:"丁"姓的天格数理是3(丁2画+1),"田"姓的天格数理是6(田5画+1);"司马"姓氏的天格数理是15(司5画+马10画),"欧阳"复姓的天格数理是32(欧15画+阳17画)。因为天格是由姓氏决定的,所以在姓名学中不能单纯依天格数理论吉凶。 2、人格:人格数又称主运,是整个姓名的中心点,影响人的一生命运。 单姓的人格数理是"姓的笔画数+名(第一字)的笔画数",如"刘德华"之名的人格数理是30(刘15画+德15画);复姓的人格数理是"复姓的第二个字笔画+名的第一个字笔画",如"司马光"之名人格数理是16(马10画+光6画),"东方长红"之名的人格数理是12(方4画+长8画)。 3、地格:地格数又称前运,影响人中年以前的活动力。 单姓和复姓的地格数理都是"名字的笔画数相加",如单姓双名"刘德华"的地格数理是29(德15画+华14画);复姓双名"东方长红"的地格数理是17(长8画+红9画)。单名(如:王华、司马光)又该如何计算地格数理呢?单名的地格数理是"名的笔画数+1",即"王华"的地格是16(华15画+1),"司马光"的地格数理是7(光6画+1)。 4、总格:总格又称后运,影响人中年至晚年的命运。 姓名总格数理的计算是"姓名笔画数的总和",这很好理解。如"丁不三"的总格数理是8(丁2画+不3画+三3画),"东方长红"的总格数理是29(东8画+方4画+长8画+红9画)。 5、外格:外格数影响命运之灵活力。 单姓"将姓名总格数理减去人格数理之差再加1"即为外格(也可以直接将名字的最后一字的画数+1),如"刘德华"的外格数理为15(总格44-人格30+1,华14画+1);复姓"将姓名总格数理减去人格数理之差"即为外格。注意:单姓单名的外格数理为2,复姓单名的地格数理为"总格数理-人格数理+1",单字一般不看外格的。 姓名学中的"三才"是指:天、人、地,即天格、人格、地格。三才配置就是指"天格、人格、地格"的五行(金木水火土)之生克关系。三才的生克关系在姓名学中是极为重要的。 五格剖象法的五格是根据姓名的笔画数建立起来的数理关系,一定要按繁体字的笔画数计算(以《康熙字典》为准)。 五格数理暗示分类 一、吉祥运暗示数(表示健全、幸福、名誉等) 1、3、5、7、8、11、13、15、16、18、21、23、24、25、31、3 2、3 3、35、37、39、 41、45、47、48、52、57、61、63、65、67、68、81

初中音乐_第一单元 我们是春天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我们是春天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中学学科:音乐 2、课时:2课时 3、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 二、教学课题 1、能用优美的声音和动作来演唱和表现《我们是春天》这首歌 2、能划分歌曲段落,并能准确地表达不同段落的情绪 3、能熟练的进行视唱练习,并在视唱中控制好节奏和音准 4、能真切的去感受春天的意境,并且通过歌声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三、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可分为三部分: 1、歌曲演唱部分:可以从感受音乐或者是吟诵诗句入手感受春天之美。教材选用了欢快活泼的《我们是春天》、抒情优美的《春天又来临》和流畅而富有动感的《春之歌》这三首风格各异的歌曲,我打算选取《我们是春天》作为重点教唱的歌曲。 2、音乐知识部分:在第一课时就应为“音乐的段落划分及内部结构”做一些铺垫,在第二课时时为歌曲《春天又来临》划分段落,对知识点再加以巩固。 3、活动与练习部分:视唱练习作为重点练习,合唱练习是一首三声部轮唱曲,可先完整唱会这首歌,再按三声部进入顺序进行轮唱。边唱边感受三个声部融合在一起时的和谐美。 四、教学方法 1、聆听思考。对与《我们是春天》的歌曲教学,首先可以从聆听开始,带着问题去聆听,从而真正感受春天的美。 2、启发。老师与学生互动,给以启示。 3、表现。让学生用肢体语言来表现春天。 4、小组讨论。对于音乐知识的学习可通过小组讨论的方法让孩子们自己找答案 5、小组合作。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感受春天的美 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 (二)学习歌曲《我们是春天》体验春天的美 1、听一听

听《我们是春天》原唱一遍,边听边找到下列问题的答案 ①这首歌的演唱情绪是怎样的? ②歌曲里反复出现的“春天”寓意是什么? 2、唱一唱 随琴学唱歌曲:老师唱一句,学生跟唱一句 3、试一试 两拍切分节奏练习 ××× 谱例:|3 3 4 5 1 | |5 4 3 4 -| 4、跟一根 再听原唱一遍,要求学生跟唱 5、划一划 请同学们划分歌曲乐句和乐段 6、练一练 完整演唱歌曲,教师指挥,学生演唱 7、音乐游戏 ①分组演唱 ②分男女声唱 (三)活动与练习 视唱练习:用模唱、接龙、填空的方式来进行视唱练习 (四)分享春天的美 请大家在课后搜集有关春天的歌曲 边欣赏图片,一边演唱《我们是春天》 六、教学反思 1、本教案已经实用过,在教学过程中确实出现过一些情况,比如:对歌曲《我们是春天》进行乐段划分的音乐知识的学习时,学生接受的确实慢,一个班仅有几个同学能明白,大部分感觉很混乱,所以说以后在讲解乐理知识的时候不能单独拿出来讲,这样就会让学生感觉很枯燥。应该把音乐知识巧妙的运用到歌曲中去。 2、这个年级的孩子正好处于变声期的开始,到了歌曲的后半部分的高音,女同学的假声感觉很不协调,有的直接就低一个八度演唱,所以对于这方面还得多练习。

魏碑方笔用笔的翻切之法

魏碑方笔用笔的翻切之法用柔软的毛笔书写成三角形的点是比较困难的,经过多年我们对魏楷方笔技巧的猜解、探讨和实践,寻找到一种比较方便简捷的应该是很科学的方法——切翻之法。 我们的理念、理由和依据是:用最简单、最轻松、最便捷、最清晰的技巧写出最准确点画的方法是最佳方法,最科学的方法。“切翻之法”就是这样的方法。 A、正切点 入笔露锋,向右下侧锋直切,立刻向右上顺时针翻锋,然后出锋。我们将这种顺时针翻锋的点称之为“正切点”。

请看详细的解析:(泫字左下点放大图) 再看实际的书写: B、反切点 入笔露锋,向右下侧锋直切,立刻向左下逆时针翻锋,然后出锋。我们将这种逆时针翻锋的点称之为“反切点”。 如图:(公字右上点放大图) [ 不管各种各样的点如何变化,翻锋只有这顺时、逆时的两种,而切锋的角度则要看点的走向。由于点的走向是非常多样的,几乎360度中都有,所以,我们需要进行各种度点的切翻锋训练。

可以按下面这样的图示来进行练习: 以点来进行切翻笔法技巧的强化训练是非常有效的手段,多角度切翻的练习会使这种技巧得到充分的训练。“一旦各种角度的点都能写得出来写得准确,可以说,就解决了魏楷方笔笔法技巧的一大半了,也可以说才算真正入了魏楷之门了。” 《张猛龙》的点变化是比较大的,无论怎样变,大体不离这样技巧的左右。其差异只是在切的力度,方峻度,大小等方面。切的柔些则圆笔的味道足,切的狠些则方笔的意味重。轻切则小,重切则大。 有的也不一定是切锋的技巧,如“鼠屎”、“黍米”等一类圆笔造型的点,用笔的动作其实非常简单,露锋入笔一抹即可。需要强调的是,不同点的造型,需要不同的手法去刻画,这里,一方面不要复杂化,越简洁越好;另一方面,还是不能用唐法解碑法。要注意的是,尽管有个别的点画隐隐有些唐楷笔意的意味,但毕竟还不是唐楷。 2、横 我们先来考察原碑中处于重要位置的横的状况:

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学情分析

班级_____姓名_______等级_____ 一、请把下面地句子抄在方格里,注意书写规范、字迹工整. á ù ǐ ì ī ǜ è é é ì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ǒ à è ì à à ā ǎ ó é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三、组词 浆()豪()梢()燥() 桨()毫()悄()躁() 四、把下面地词语补充完整. 若()若()()头()进 风()浪()()天()地 浩如()()( )( ) 而安 五、比一比,然后选择恰当地词语填空. 突然果然居然仍然 、鸟地天堂里()没有一只鸟. 、他来得很(). 、老师生病了,但()坚持给我们上课. 、我真没有想到他()会做出这样地事情来. 结果成果后果 、这件事已经产生了不良地(). 、人们对蟋蟀地劳动()感到惊奇. 虽然……但是…… 如果……就…… 即使……也…… 、屋子地内部()没有什么布置,()墙壁很光滑. 、蟋蟀钻在土底下干活,()感到疲劳,它()在未完工地家门口休息一会儿,头朝着外面,触须轻微地摆动.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你想取得好成绩,()得刻苦学习. 六、积累填空. 、看待问题,从不同地角度出发,就会有不同地形式.这就和《题西林壁》中地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意思相近.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临近学校运动会了,小明想到自己技不如人,便想放弃比赛了.如果我是小明地朋友,我会用《游山西村》地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劝慰他.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绿水本无忧_______________为雪白头 我还能写一副对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 3

写魏碑的翻切之法

写魏碑的翻切之法 用柔软的毛笔书写成三角形的点是比较困难的,经过多年我们对魏楷方笔技巧的猜解、探讨和实践,寻找到一种比较方便简捷的应该是很科学的方法——切翻之法。我们的理念、理由和依据是:用最简单、最轻松、最便捷、最清晰的技巧写出最准确点画的方法是最佳方法,最科学的方法。“切翻之法”就是这样的方法。A、正切点入笔露锋,向右下侧锋直切,立刻向右上顺时针翻锋,然后出锋。我们将这种顺时针翻锋的点称之为“正切点”。请看详细的解析:(泫字左下点放大图)

再看实际的书写:

B、反切点入笔露锋,向右下侧锋直切,立刻向左下逆时针翻锋,然后出锋。我们 将这种逆时针翻锋的点称之为“反切点”。如图:(公字右上点放大图)

不管各种各样的点如何变化,翻锋只有这顺时、逆时的两种,而切锋的角度则要看点的走向。由于点的走向是非常多样的,几乎360度中都有,所以,我们需要进行各种度点

的切翻锋训练。可以按下面这样的图示来进行练习: 以点来进行切翻笔法技巧的强化训练是非常有效的手段,多角度切翻的练习会使这种技巧得到充分的训练。“一旦各种角度的点都能写得出来写得准确,可以说,就解决了魏楷方笔笔法技巧的一大半了,也可以说才算真正入了魏楷之门了。”《张猛龙》的点变化是比较大的,无论怎样变,大体不离这样技巧的左右。其差异只是在切的力度,方峻度,大小等方面。切的柔些则圆笔的味道足,切的狠些则方笔的意味重。轻切则小,重切则大。有的也不一定是切锋的技巧,如“鼠屎”、“黍米”等一类圆笔造型的点,用笔的动作其实非常简单,露锋入笔一抹即可。需要强调的是,不同点的造型,需要不同的手法去刻画,这里,一方面不要复杂化,越简洁越好;另一方面,还是不能用唐法解碑法。要注意的是,尽管有个别的点画隐隐有些唐楷笔意的意味,但毕竟还不是唐楷。

第一单元学情分析

第一单元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刚刚由低年级升入中年级。开始学习第一组课文,首先考虑的是衔接问题,这一组是低年级和中年级两个年级语文教学的接口处。除了识字还是教学的重点外,还要求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要逐步完成由低年级向中年级教学的过渡。把学生放在一个大的学习情境中学习,把这个单元的语文学习变为学生语文实践的过程。每一课的学习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学习单元,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学习活动。教学中要加强整体意识,注意发挥整体优势,使本组教学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有四篇课文,其中《我们的民族小学》《金色的草地》《爬天都峰》是精读课文。课文从多个侧面反映了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体现了我国各族儿童之间的友爱和团结。有的讲述了儿童在大自然的怀抱里自由自在、快乐的成长以及它们是如何用儿童的眼光和心灵去观察去感受大自然的;有的通过记述儿童攀登黄山天都峰,反映了儿童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有的赞美了乡村儿童纯朴、勤俭、热爱劳动的好品质。课文内容丰富多彩,充满了童真、童趣,学生们读来定会感到十分亲切。 单元教学目标: 1.掌握36个生字和46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童年生活的多姿多彩,感受大自然的生活乐趣。 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我国各族儿童间的友爱团结以及它们幸福的学习生活。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乐趣。 3.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 4.培养自读能力,使学生感受到劳动是快乐的。 教学建议: 本册教材的每一个主题单元开篇都设有“导语”用来点明本组的专题,提示学习要求和学习要点。导语的语言亲切自然,似一位长者引领孩子们步入美丽的知识殿堂。因此,在教学新一组课文前,让学生读导语:我们的生活象七彩的画,在教室里读书,在操场上游戏,去科技馆参观,去少年宫演出,到小河边钓鱼摸虾,到树林里采集标本……在快乐的生活里我们一天天长大,让我们走进课文,去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学生读到这里,急着想知道这

81画吉凶

(吉、健全)1:万物开泰起源数,为最大吉祥的暗示,但常人恐不当 (凶、破灭)2:未定的分离破灭数,混沌未定,为最大凶恶的暗示 (吉、吉祥)3:进取如意的增进繁荣数,成功发达之兆,名利双全 (凶、凶变)4:万事休止数,不足不全如同画饼 (吉、禄寿)5:福禄长寿,阴阳和合、完壁之象,最大吉数 (吉、安稳)6:吉人自有天相数,逢凶化吉不在话下 (吉、精悍)7:刚毅果断、勇往直前,精力充足,排除万难。只是应涵养量(吉、坚刚)8:意志刚键、勤勉发展、富于进取的气概。性直 (凶、凶恶)9:吉尽凶始,穷乏之数。有不测灾祸,实为人生最大恶运。女性易风流 (凶、晦暗)10:万物终局,充满损耗数,其凶运比九数有过之无不及,不宜使用(吉、挽回)11:旱苗逢雨、枯木逢春。得挽回家运的最大吉数 (凶、不足)12:意志脆弱、家庭寂寞,企图不顾薄弱之力做无能力的事多失败(吉、智略)13:智能超群的丰成功数,充满智慧是其特点 (凶、破兆)14:沦落天涯、失意烦闷数,家庭缘薄,多破兆 (吉、福寿)15:最大好运,福寿圆满之象 (吉、厚重)16:反凶化吉象,得助,可成大业,富贵发达的好预兆 (吉、过刚)17:权威刚强,有已无人,以至于与人不和,如避开此短处则为大吉(吉、成功)18:有志竟成的内外吉数一旦立志必排除万难,博得名利。但自我心过强 (凶、多难)19:遮云蔽月辛苦重来数。有智谋,有兴大业博得名利的实力,但每每发生意外的障碍,内外不和、辛苦困不绝,如无他格好运相助,也有短命的可能 (凶、破运)20:非业空虚,泥身进海,难以为继,有物将坏这象,最大凶数(吉、明月)21:明月中天,万物形成确定之势,能为领导,兴家立业。(但女性用则不吉,婚姻不顺) (凶、逆境)22:秋草逢霜,徒劳无功,百事不如意,人生多波折 (吉、隆昌)23:旭日东升的发肓旺盛数,伟大的领导运,权力旺盛,感情锐利可爱(女性用婚姻不顺、不吉 (吉、余庆)24:金钱丰盈数,德智兼备,白手成家,财产愈来愈丰厚,财库.

张猛龙笔法分析

《张猛龙碑》笔法分析李松 《张猛龙》碑是魏楷体系中经典的碑刻,为历代习碑之人所重视。 它之所以成为经典,有很多的原因。首先是知名,因为它是碑刻一直立在地面以上,尤其又在孔庙,所以知道此碑者众;其次是典型,它的风格非常具有魏碑楷书的代表性,是魏楷体系中属于中性风格类的作品;再是技巧规范且含量高。因此,人们把此碑奉为经典是有它的道理的。 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对魏楷相当赞赏,概括魏楷之美有十:“一曰魄力雄强,二曰气韵辉穆,三曰笔法跳跃,四曰点画峻厚,五曰意态奇逸,六曰精神飞动,七曰兴趣酣足,八曰骨法铜达,九曰结构天成,十曰血肉丰美。”细审这“十美”《张猛龙》可存其八九。 所以,初习魏楷,以《张猛龙》为范应该是最佳选择之一(说之一的意思是还有许多可为范的魏楷,不宜一说习魏必是《张猛龙》,其实选择的余地是比较大的)。我们认为,其中更主要的根据是,它的方笔更具魏碑楷书典型的笔法特征,同时,此碑的技巧含量丰富,风格特征独具,对学习魏楷是有利的。 我们知道,魏楷典型的、标志性的笔画形态就是“方笔”。方笔的概念与圆笔对应,就是笔画的造型见棱见角。通过多年学习魏楷的经验、体会甚至是教训告诉我们,可以非常肯定地说,方笔技巧如果不能真正掌握,是根本入不了魏楷之门的。 我们经常看到,有许多朋友对《张猛龙》的笔法技巧十分困惑,猜解不出来具体的方笔用锋技巧。比较典型的情况是,“用唐楷的笔法公式来解魏楷方笔这道题”。其结果是,写的字不是《张猛龙》,而是“唐猛龙”,笔画的造型总是脱不掉唐楷的痕迹,总感觉魏楷的味道不够纯正。由于类似这样的一直摸不到魏楷正脉的情况实在是太普遍了,所以,本文将对《张猛龙》的方笔笔法技巧问题进行专题的讨论研究。 一、魏楷典型性笔画——方笔的分析 我们把《张猛龙》典型的方笔进行常规的分类和筛选。并将以“点”的书写来切入,进入微的解析与讲解,同时,再由点逐渐延伸开来分析其它的笔画的书写。之所以由“点”开始,我们的思路和依据是: a、点的方笔技巧是最基本、最典型、最重要的技巧。 b、其它的笔画都是点的延伸和演变(或是都与点有密切的关系)。 1、点 我们先看原碑典型方笔——点:

姓名t笔画数配合吉数表

姓名配合吉数表 2009-05-20 12:39:37 阅读2487 评论2 字号:大中小 五格全吉之数,虽姓氏变化而变化,占名字吉祥富贵的20%,研究前人名字,不讲用神,只看笔画吉凶,没有任何意义,需要配合八字喜用之神,才发挥极大之作用,可助人的运气,事业,健康等,达到完美的境界,特别是 运气方面诱导的极好. 张姓男最佳组合: 姓名笔画数:11 10 14??? 五格数:12 21 24 35 15?? 三才五行:木木火 姓名笔画数:11 12 12??? 五格数:12 23 24 35 13?? 三才五行:木火火 姓名笔画数:11 20 4???? 五格数:12 31 24 35 5??? 三才五行:木木火 姓名笔画数:11 21 20??? 五格数:12 32 41 52 21?? 三才五行:木木木 王姓男最佳组合: 姓名笔画数:4 3 4?????? 五格数:5 7 7 11 5?????? 三才五行:土金金 姓名笔画数:4 9 22????? 五格数:5 13 31 35 23??? 三才五行:土火木 姓名笔画数:4 11 22???? 五格数:5 15 33 37 23??? 三才五行:土土火 姓名笔画数:4 19 12???? 五格数:5 23 31 35 13??? 三才五行:土火木 姓名笔画数:4 19 22???? 五格数:5 23 41 45 23??? 三才五行:土火木 李姓男最佳组合: 姓名笔画数:7 8 10????? 五格数:8 15 18 25 11??? 三才五行:金土金 姓名笔画数:7 8 16????? 五格数:8 15 24 31 17??? 三才五行:金土火 姓名笔画数:7 8 17????? 五格数:8 15 25 32 18??? 三才五行:金土土 姓名笔画数:7 8 24????? 五格数:8 15 32 39 25??? 三才五行:金土木 赵姓男最佳组合: 姓名笔画数:14 9 12???? 五格数:15 23 21 35 13?? 三才五行:土火木 姓名笔画数:14 9 22???? 五格数:15 23 31 45 23?? 三才五行:土火木 姓名笔画数:14 19 12??? 五格数:15 33 31 45 13?? 三才五行:土火木 姓名笔画数:14 21 12??? 五格数:15 35 33 47 13?? 三才五行:土土火 姓名配合吉数表 1、举例:姓名?? 第一字第二字第三字??? 五格数理(天格人格?? 地格?? 总格?? 外格) ???????????????? 2、???? 9、???? 4??????????????? (3火、11木、13火、15土、15土) 2、五格数理的尾数代表所属五行: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材与学情分析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让学生在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混合运算顺序规定的必要性,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其中解决问题的步骤和策略又是重点和难点之一。教学时,要注意加强数量关系的分析,在叙述解题思路时,要引导学生透过数看到量,用量的关系来描述解题思路。本单元主要内容有整理同级运算的顺序,教学并整理含两级运算的顺序及含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有关0的运算。 学情分析: 混合运算前面学生已经学会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两步式题,并且知道小括号的作用,这里主要教学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对所学的混合运算的顺序进行整理。 第二单元:方向与位置 单元教材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确定位置的感性经验,并通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已经能够根据上、下、左、右、前、后和东、南、西、北等八个方向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而且通过第几行、第几列确定物体的位置已经初步认识了在平面内可以通过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学习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并描述简单的路线图。使学生进一步从方位的角度认识事物,更全面的感知和体验周围的事物,发展空间观念。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具有了从方位角度认识事物的基础,并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自主探索能力有所提高。因此,在教学时要充分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创设大量的活动情境,为学生提供探究的空间,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方式,进一步从方位的角度认识事物。 学生易错点: 学生难找准观测点。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材最明显的特点之一就是关注数学的现实背景,从社会生活中来,到社会生活中去,体现了数学教学回归社会、回归生活的愿望。因此,领会教材的这一意图,用好教材,借助数学知识的现实原型,可以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帮助学生理解所学运算定律,构建个性化的知识意义。进而,凭借知识意义的理解,也有利于所学运算定律的运用。

单元学情分析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学情分析 大荆小学闵亚航 三年级是一个两极分化的阶段,由于学习内容增多,难度加大,学生要学得扎实,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如果松懈,成绩就很容易大幅下滑。但是,只要老师们抓住三年级这关键的一年,培养孩子养成踏实、勤奋的学习态度,帮助孩子们克服难点,理顺容易混淆的知识点,就能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小学阶段以后几年的学习也会变得更加顺利。 学情分析,是教学的前提和基础。我们必须清楚地知道三年级学生学习的起点在哪里,学习的难点在哪里,教学中才能有的放矢。 一、针对本单元每篇教材的学情分析。 第一单元包括了多种文体: 1.第二次接触歌词。《让我们荡起双桨》是电影《祖国的花朵》中的一首歌曲的歌词,由著名作词人乔羽先生填词。这首歌描绘了一群少先队员课余时间荡舟北海、尽情欢乐的情景,抒发了少年儿童热爱生活、热爱党、热爱祖国的感情。对于学生来说,荡舟欢歌的情景是熟悉的,也是他们容易共情的,但是歌词中运用反复的手法来抒发感情的表达方式是他们在日常生活的语言实践中很少运用的。 2.《学会查“无字词典”》,虽然这篇课文对人物的塑造比较简洁质朴,但人物对话内蕴丰富,重在引导儿童要热爱生活,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发现,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学生在学习中往往比较关注课文中的故事情节、人物对话,但是不容易迁移到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学习中来,所以这篇课文的教学要得法课内,得益课外。 3.《山行》《枫桥夜泊》为古代名诗,诗中不仅描写着动人的秋天美景,更潜藏着浓浓的思绪,物我两相知。诗人的情绪、情感对于学生来说,不容易体会得到,因此如何穿越时光的隧道,与诗人建立共情是古诗教学的难点。教学之中要讲求策略和路径,帮助学生进入诗人内心,体会他们的情绪情感。 4.著名儿童文学家金波的《做一片美的叶子》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诗,学生第一次接触这样的文体。这首诗以小见大,写了大树之美和叶子之美,再由树

学习魏碑必须要搞懂的——北魏墓志之“定法”

学习魏碑必须要搞懂的——北魏墓志之“定法” 论北魏墓志书法之“定法”——“有意”之定法与“无意”之自在在魏碑书法中的精彩演绎作者:黎德良单位:兰亭书院魏碑导读:北魏时期墓志盛行,上至王公贵族,下至黎民百姓,其不仅存世数量众多,镌刻精美,而且书法艺术风格独特,技艺精湛,内涵丰富,是我国历史上墓志书法精品盛产的时代。魏碑与唐碑都属于楷书范畴,然风格迥异。魏碑由汉隶演变而成,整体表现出茂密雄强,恣意豪放、稚趣天真、古拙粗犷的金石书风面貌。唐碑则源于魏碑和钟王,将楷书的法度推向到极至,整体表现出端庄遒美、严谨成熟、方正典雅的书法风貌。包世臣曰:“北碑字有定法,而出之自在,故多变态。唐人书无定势,而出之矜持,故形记得板。”北碑字之定法之“法”即是本论文所要论述之重点。摘要:本文主要论述北魏书法的笔法、笔画、字法到章法之“定法”核心。从以下几点:魏碑书法的方圆特征;笔画与基本技法的关系;笔画与笔势的关系;字体与字势的关系;笔画与字形结构的关系;字与行、行与行、字与篇的关系,揭示“有意”而为之定法与自在生趣之“无意”在北魏书法中有机结合的阴阳辨证关系。关键词:魏碑外方内圆有意无意书法笔法字态笔画笔势书法中的“有意”与“无意”晋·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后》:“夫欲

书者,先干研墨,凝神静思,预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动,令筋脉相连,意在笔前,然后作字。”这是强调书写中的有意行为的作用。“总之,意在笔先者,定则也;趣在法外者,化机也。独画云乎哉!”板桥就“意存笔先,画尽意在”(张彦远)这一基本法则,作出了自己的生发。一般讲,“笔参造化”的“化机”的闪现,缘于天才艺术家的一刹“妙语”,即艺术家本身亦不可能事先明确地意识到,此即所谓“其天机流露,有莫知其然而然者”。板桥云:“精神专一,奋苦数十年,神将相之,鬼将告之,人将启之,物将发之。”(《板桥题画·靳秋田索画》)“化机”(趣)与“定则”(法)之间,就存在着这样一层“顿”(顿悟,飞跃)、“渐”(渐修,量变)关系。又云:“必极工而后能写意,非不工而遂能写意也。”((板桥题画·竹))意亦如此。“手中之竹”说的是画家所创出的一个“第二自然’”,一个新的生命体。它虽来自“眼中之竹”,却非其自然形态的复写,而是经过画家的观照、沉浸,获得对竹的“神理”的某种妙悟,其中渗入画家自身的个性(特别是人格)、想象、情感等等,因而构成朦胧的审美意象即“胸中之竹”。进而,运用长期苦练得来的异常娴熟的技法(如笔法墨法),而又不泥于法,伴着仍在继续中的创造性想象,所谓“笔到意生”,让实际落入纸上的竹的形象,霎时进入“传神”——“变相”状态,因而“活”起来。这样,由渐而顿,“定则”(法)与“化机”(趣)融

姓名学取名常用字吉凶分析和笔划(21-29)

姓名学:取名常用字吉凶分析和笔划(21-29) 姓名学:取名常用字吉凶分析和笔划(21-29)[21]画的字霸:,bà ,21画,字意:刑偶欠子,晚婚大吉,中年离乱,成功隆昌,环境良好,双妻之格。辩:,biàn ,21画,字意:福禄双收,一生清雅荣贵,保守平凡,环境良好。膘:,biāo ,21画,字意:字库中没有此字的姓名学解释。搀:,chān ,21画,字意:字库中没有此字的姓名学解释。缠:,chán ,21画,字意:秀气巧妙,刑偶伤子,身弱多病,中年吉祥,晚年劳神。衬:,chèn ,21画,字意:小心爱情厄,出外吉祥,中年劳苦,晚年吉祥。踌:,chóu ,21画,字意:字库中没有此字的姓名学解释。躇:,chú ,21画,字意:字库中没有此字的姓名学解释。藩:,fān ,21画,字意:字库中没有此字的姓名学解释。顾:,gù ,21画,字意:一生清雅荣贵,理智充足,中年劳,晚年吉祥。鹤:,hè ,21画,字意:安详自乐,中年吉祥,晚年隆昌,劳神多疾。轰:,hōng ,21画,字意:晚婚大吉,清雅多才,中年成功隆昌,出国之格。护:,hù ,21画,字意:刑偶欠子,晚婚大吉,出外吉祥,中年有灾,晚年隆昌。饥:,jī ,21画,字意:字库中没有此字的姓名学解释。鸡:,jī ,21画,字意:忌车怕水,一生清雅平凡,中年劳,晚年吉祥。歼:,jiān ,21画,字意:字库中没有此字的姓名学解释。茧:,jiǎn ,21画,字意:伶俐多才,温和贤淑,

中年吉祥,晚年隆昌,出国之字。蜡:,là ,21画,字意:忧心劳神,事劳无功,孤掌难鸣,中年劳苦,晚年吉祥。腊:,là ,21画,字意:字库中没有此字的姓名学解释。澜:,lán ,21画,字意:事劳无功,刑偶伤子,有爱情厄,病弱短寿。览:,lǎn ,21画,字意:忧心劳神,奔波劳苦,有爱情厄,中年劳,晚年吉祥。烂:,làn ,21画,字意:字库中没有此字的姓名学解释。镭:,léi ,21画,字意:字库中没有此字的姓名学解释。累:,lèi ,21画,字意:忌车怕水,中年劳,晚年隆昌,女人多劳。镰:,lián ,21画,字意:清雅荣贵,多才贤能,中年吉祥,晚年隆昌,出国之格。碌:,lù ,21画,字意:字库中没有此字的姓名学解释。露:,lù ,21画,字意:秀气伶俐,福禄双收,小心爱情厄,中年平凡,晚年隆昌。骡:,luó ,21画,字意:字库中没有此字的姓名学解释。藕:,ǒu ,21画,字意:字库中没有此字的姓名学解释。霹:,pī ,21画,字意:多才贤能,智勇双全,中年平凡,晚年隆昌,出国之字。谴:,qiǎn ,21画,字意:字库中没有此字的姓名学解释。驱:,qū ,21画,字意:理智充足,清雅伶俐,中年劳苦或潦倒,晚年吉祥。攘:,rǎng ,21画,字意:字库中没有此字的姓名学解释。饶:,ráo ,21画,字意:多才贤能,清雅伶俐,出外逢贵得财,刑偶伤子,官旺之字。属:,shǔ ,21画,字意:忧心劳神,事劳无功,早婚不宜,中年劳,晚年吉祥。随:,suí ,21画,字意:忧心劳神,事劳无功,外祥内苦,中年多灾,晚年吉祥。

六年级语文第一单元学情分析及反思

第一组学情分析 本组课文是以“感悟生活”为专题选编内容的,共有三篇课文,两篇略读课文。课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文言文,有散文,有记叙文,语句或简洁,或朴实,或优美,通过一个个深刻的人生哲理,给人以启迪,发人深思。《学弈》告诉我们学习要专心致志,《两小儿辨日》说明了学无止境,《匆匆》让我们感受到时光如飞,《桃花心木》使我们懂得生活是个磨难的过程,《顶碗少年》让我们感悟到“失败乃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 这几篇课文内容和道理都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文言文的字义理解稍微有些难度,其它几篇课文内容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应都能达到目标,但耐心加细心,更需要因材施教。 路曼曼其修远兮! 第一组教学反思 本组是以生活中平凡的小事为内容选编的,共5篇文章,从不同的角度阐明了人生的哲理,给我们以启迪,以深思。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读懂课文,领悟文章所蕴含的道理,体会出作者表达感悟的不同方法呢? 一、字字落实,大珠小珠落玉盘 《文言文两则》的内容都是古代故事,选自国学精粹,内容和道理比较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但学生学起来仍有一定的难度,正确地断句,流利地朗读,首先就要突破字词的障碍,这些字词,既是绊脚石,又是铺路石,虽然拙劣,但内含真玉。如“弈、援、弗、矣、去、其、之”等等,只有精雕细琢、千淘万漉,方能始到真金。课前,我出示一些曾经学过的古代格言警句,然后引出课文的学习,鼓励学生利用工具书,根据课文注释字字揣摩,灵活地落实到句子中去意译,“先扶后放,先自学再点拨”,通过比较、归类、分析,“之乎者也”这些流芳百世的珠玑翠玉,如同大珠小珠落玉盘,尽收囊中。 二、品味亮点,餐饮木兰之坠露

文本中的亮点读起来酣畅淋漓,回味无穷。《匆匆》一课,语言优美,结构和谐,感情自然婉转,富有音乐性和诗之美。开篇通过大自然的荣枯来表现时间的飞逝,第三自然段又通过日常生活的细节来展现时间的不经意流逝,这些鲜活的语言和别致的抒情,是朱自清那清浅而忧伤的心路历程。引导学生品尝这些甘甜的浆果,才能酿造出醇香的语文味。教学中。我抓住重点词语句子分析推敲,由表及里,由此及彼,读、悟、品,细嚼慢咽,然后转化为营养,仿照课文的写法,学生写出了一句句充满诗意与哲理的语句,学有所悟,学有所获。 三、教学烦恼,顽童劣子使人愁 本班情况比较特殊,81名学生,他们其中仅有20多个是我从四年级教上来的,语文水平能够达到相应的学业标准,其他学生都是每一个学期逐渐插入班上来的,这些学生语文基础较差,知识面窄,也不善于表达,课堂气氛沉闷,一个人唱着独角戏确实没意思,可是下课后,他们却十分的顽劣,花样百出,按下葫芦浮起瓢,教育教学感到很累。

第一单元教材分析及学情分析

第一单元教材分析及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教学并梳理混合运算的顺序。混合运算前面学生已经学会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两步式题,并且知道小括号的作用,这里主要教学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对所学的混合运算的顺序进行整理。主要内容有:整理同级运算的顺序,教学并整理含两级运算的顺序及含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有关0的运算。 三步计算文字题是在两步计算文字题的基础的扩展,以提高学生理解数学语言并用算式表达的能力和列综合算式的能力,进一步强化运算顺序。计算三步文字题时,要着重从分析文字叙述人手,先确定最后一步是什么运算,再根据数量关系向前推导,确定出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哪一部分在前,哪一部分在后,以及括号怎样使用等,直到列出综合算式。 应用题是本单元的重点,其中两步计算的连乘和连除应用题与第六册学习过的连乘和连除应用题有所不同,特点是未知量可以随两个量的变化而变化。教学时,要从求未知量与两个已知量的联系人手,分析数量关系,得出两种解题思路,进而列式解答。连乘应用题与连除应用题从解题思路上是互逆的,教学时,应加强两种类型题的联系,通过对比练习强化数量关系,并要求会用两种方法解答,能列综合算式解答。 应用题部分还安排了比较容易解答的三步计算应用题,这是原来两步计算应用题的发展。这部分内容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近,数量关系

简单,学生利用两步应用题的基础,通过类推,可以比较容易掌握三步应用题的分析解答方法。 如一年级上册和二年级上册出现的“加减混合”,二年级上册出现的乘加、乘减,二年级下册出现的含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等等。使学生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初步理解混合运算的作用,体会运算顺序。在中年级时,再结合解决现实问题,较为系统的介绍四则混合运算及运算顺序。这样的编排通过较丰富的现实素材,使学生逐步体会、理解混合运算及运算顺序,同时,在丰富的感性经验的基础上,四年级出现比较抽象的运算顺序,符合学生数学学习的认知规律,并可促进学生思维水平的提高。 2、在后面的教材中还会安排“混合运算”的单元吗? 在本套课标教材中,我们只在本册安排了“四则运算”这个单元,来教学和梳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在后面的教材中不会再安排“混合运算”的单元了。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也都是在此单元总结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迁移类推。因此,教师在教学这一单元时,根据《课程标准》的精神,应该让学生在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混合运算规定的必要性,从而系统地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并为后续学习做好准备。 3、在九年义务教育数学教材第八册“整数四则运算”单元对四则运算的意义进行系统的概括和总结,在课标教材这一相应的单元“四则运算”中,为什么没有? 九年义务教育数学教材是根据九年义务教育数学大纲中“理解四则运

魏碑书法的魅力

魏碑书法的魅力 当下的书坛是碑帖共存相映成辉的时代,以“二王”一系秀健雅逸的帖学占有相当的分量。但不可否认,北朝魏碑风格的书法作品仍以其无穷的魅力被众多书家所青睐。 魏碑是指南北朝、北魏这一时期所遗留下来的石刻书法作品。从书法风格上来讲,其概念体系运用又包括北齐、北周、东魏等石刻书法,甚至向上可延伸到东晋的一些石刻书法作品。 魏碑,上承汉晋,下启唐宋,在中国书法史上地位尤殊。其笔法浑穆、点画峻厚、意态奇逸、骨法洞达。清康有为曾誉魏碑:血肉丰美,结构天成。举凡墓志、造像、碑版、塔铭、刻经等,其数量之多或以千万计,其结构之奇、气势之强、变化之大是其他书体所不能比拟的。 北魏时期,特别是迁都洛阳以来,尚武之风渐衰,转而崇尚儒业,王公子弟,多文人才士。尤其是魏孝文帝“雅好读书,手不释卷”,喜润色金石,于是刻碑之风继东汉之后愈演愈烈。当时人死后若无人树碑立传,对于一个高门大族出身,而又显赫一时的人来说,并不是一件光彩的事。即使是一个小官吏死后亦有人替他撰文刻石,歌功颂德,以期名垂后世,这就是北魏墓志众多的原因。正如《书林藻鉴》

所说:“北朝之书,魏为最盛,享国既永,艺业日臻,竽以孝文,好文润色金石,故其时隶楷错变,无体不备。”从文字学的角度来讲,南北朝是我国文字发展演变的重要时期,特别是楷书刚从隶书蜕化而来,处于一种不成熟的初创时期,但正是这种“不成熟”,使魏碑书法同时蕴涵了隶书、楷书两种不同书体的特征,反而使它的艺术风格更加多变,信息含量更加丰富,也许这正是魏碑书法的魅力所在。 北魏楷书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以宣武帝为界,以前的楷书仍有两晋时保留下来的隶书遗风,笔调劲健朴实,率意生动。因笔方圆兼之,结体攲侧而不失重心平稳,整体艺术效果粗而不野,厚而不臃,颇具天真烂漫之趣。第二阶段是从宣武帝开始,楷书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在减弱隶书影响的同时,另一方面其作为一种新兴书体的各种本体特征正在不断完善。隶书的笔画特征被整合进了楷书的笔画改造中,体势也朝平正宽博的方向发展。当然,这一点在南北两大地域的书风表现中还是有差异的,北方作品取势多活泼自然,以攲侧雄强为基调。第三阶段约于孝明帝时开始,书法体势复归平正的倾向更趋明显,用笔上更加细腻周致,俊美俏逸之风取代了雄悍自然的表现形式,典型的楷书用笔及结体法则渐渐形成。 从书体形制上细分,魏碑书法大体上可分为碑版、摩崖、造像、墓志四大类。其中墓志与造像书法尤其值得关注。墓志书法不仅出土数量壮观,且风格种类繁多,写刻亦良莠混杂,书者都是名不见经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