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物技术的发展现状

中国生物技术的发展现状
中国生物技术的发展现状

中国生物技术的发展现状

我国第一个生物制品研究所始建于1919年,在北平天坛成立了中央防疫处--即今天的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迄今已有80多年的历史。

我国自七十年代未开始了现代生物技术的研究。国家高度重视生物技术的发展,不仅被列为863计划之首,而且纳入七五、八五、九五国家重点攻关计划。这一系列的举措,大大促进了我国医药生物技术的发展,并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

我国基因工程多肽药物、单抗和新型诊断试剂在仿制的基础上向创新发展,已能生产目前国际上市的大多基因工程多肽药物,基因工程干扰素α-1b-系国际首创,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bFGF已申请专利,首创的免疫PCR胃癌诊断试剂已获得新药证书,有望开发出一系列的高灵敏度癌症诊断试剂。

基因工程疫苗的研制取得明显进展,基因工程乙肝疫苗投放市场,对乙肝的预防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双价痢疾疫苗、霍乱疫苗获准试生产,血吸虫疫苗。出血热疫苗等正在进行临床试验。

基因治疗取得突破,研制成功具有高效导入功能的靶向性非病毒型载体系统,动物试验表明,该系统能在体内将基因高效导入肿瘤细胞,明显抑制肿瘤生长;血管表皮生长因子基因缝线等3种基因治疗方案已基本完成临床前试验。

获得了一批转基因动物,已获得生长激素转基因猪的第2、3、4代。获得手乳腺表达外源基因的转基因羊等。

通过研究出现一批创新性成果,克隆了大量人、动物、植物的新基因,创造了具有多种用途的新型表达载体等。

据统计,我国现有456个单位从事生物技术的研究、开发和生产,其中医药领域的有165个,占36%,专业人员约6800人,已有近二十种基因工程药物、疫苗获准进入市场,数十种医药生物技术产品正在进行临床或临床前研究。

当今世界生物技术迅猛发展,呈现出巨大活力。特别是九十年代以来,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等各类生物基因组研究工作的展开,新基因不断被发现,新技术、新手段不断涌现,生物技术进入了大发展的新时期。与此同时,生物技术产业迅速崛起,并已成为国际市场竞争的第二个热点领域。可以预言,二十一世纪生物技术将会对世界技术经济格局产生重要影响,生物技术产业将成为全球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一、我国生物技术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的生物技术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初步形成了医药生物技术、农业生物技术、轻化工生物技术、海洋生物技术等门类齐全的生物技术研究、开发、生产的体系;取得了一批具有较高水平的生物技术研究开发成果,开发出一批生物技术产品并投放市场。

1、现代生物技术产品的销售额是10年前的50倍

1986年时我们曾做过调查。当时,我国仅有单抗诊断试剂和植物组培快繁脱毒种苗等少数、少量产品。现代生物技术产品的总销售额大约2亿多元人民币。根据我们1997年对全国452个单位的调查结果,1996年现代生物技术产品的销售额约为114亿元人民币,大约是10年前的50倍。

2、1996-1997年出现第一个基因工程产品商品化高峰

(1)基因工程药物。1989年我国自主研制的基因工程重组人干扰素?1b正式上市。1992年自主研制的基因工程乙肝疫苗获准投放市场。1996-1997年两年内,我国有基因工程重组干扰素、白细胞介素、红细胞生成素等11种基因工程药物获准进行商品化生产。1998年又批准了重组人胰岛素和重组人生长激素进行商品化生产。

(2)转基因植物。自1996年11月我国正式公布实施《农业生物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实施办法》以来,我国已批准转基因抗虫棉、转基因耐贮番茄等6件转基因植物商品化,其中5件是我国自主开发的。我国已成为世界上转基因作物推广面积最大的国家之一。

3、生物技术在许多领域已发挥重要作用

除上述基因工程产品之外,我国在动植物细胞工程育种方面已产生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两系杂交稻累计种植面积已达3000万亩,并已开始走向世界,仅东南亚国家目前的订单已超过1000万吨;生物农药和生物肥料正迅速发展;传统的大宗发酵产品生产中存在的能耗高、物耗高、环境污染严重的情况已开始得到改善;我国的疾病诊断技术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

存在的问题

1、产业规模尚小。目前,我国有较大生产规模的公司约20多家,主要产品为基因工程药物和疫苗,只有2-3家公司的年销售额在亿元以上。根据不完全调查统计,我国目前应用现代生物技术生产的产品,1996年的销售额约114亿元人民币。同年,美国生物技术产品的销售额为101亿美元,日本为6552亿日元。

2、产品缺乏创新。我国的生物技术主要是跟踪国外而发展起来的,基本上是国外研究开发什么,我们也研究开发什么,因此很少有创新产品。这种状况在新药研制中尤为突出。

3、支撑技术和生产装备落后。现代生物技术产品的研究开发和生产与传统产品不同,原有的一些技术、方法、材料、仪器和装备已经不能满足需要。目前,我国大部分研究开发仪器、试剂和生产装备都需依赖进口。这是制约我国生物技术研究开发速度和产业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4、尚未形成社会化发展格局。在讨论生物技术产业发展时,很多人已注意到了所面临的国际化问题,但却很少注意社会化问题。由于缺乏社会化的意识和氛围,以及其他各种各样的原因,我国新兴的一些生物技术企业,不少是从研究开发到生产销售一条道走到底,做得非常辛苦。事实上,由研究到产品销售,这中间有许多环节都是可以社会化的。

5、中间环节薄弱。生物技术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技术。这一高技术产业的发展,不仅需要有上游的研究开发,而且需要有后续的工

业生产与之相衔接。但是,在我国的生物技术与产业发展中,由于中间环节薄弱,上游与下游衔接不利的状况十分突出。上下游脱节,影响了生物技术成果的转化和生物技术及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二、我国生物技术产业市场分析与主要对策

———进行战略布局,形成产业聚集区。在技术力量比较雄厚、投资环境好并已有一定生物技术产业基础的上海、、()、长春等地建立生物技术产业化基地,给予更优惠的财政和税收扶持政策,逐步形成3至5个生物技术产业聚集区,发挥高技术产业发展的聚集效应,尽快形成较大的生物技术产业规模。

———选择部分重点产品,目标定位国际市场。在某些我国有较好基础、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或是我国有资源优势的技术领域,例如转基因动物反应器、转基因植物、功能基因组、生物芯片、组织工程、中药等领域选择部分重大项目,通过优势集成、整体设计、分段实施的方式,尽快将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技术产品推向国际市场。

———建立国家生物技术重大项目孵化器。在目前我国资本市场尚不完善的条件下,孵化器的作用尤为重要,是解决生物技术产业发展中间环节薄弱的重要措施之一。为此,应在政策环境、技术基础较好的地区尽快建立5至10个生物技术国家重大项目的孵化器,配合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独特性的重大技术项目的实施,加速商品化、产业化进程。力争在5-10年内开发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竞争力的重大生物技术产品,同时走出一条生物技术成果转化的成功之

路。

———加强生物技术产业相关技术及装备的产业化国际化。目前我国尚不具备自主研制和生产并占有国际市场的能力。因此,对重要的生物技术仪器、设备和装备,建议采取“桑塔纳”模式,走与国外大公司合资合作的发展道路。这样可以迅速提高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在加速引进技术消化吸收的过程中,加强新型号、新设备的研制开发,逐步增强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

———大力发展生物技术中介组织。中介组织是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应大力发展从事生物技术信息咨询、技术评估(包括生物安全性评估)、专利(特别是国外专利)代理、投融资等方面的中介机构。建议适时组建生物技术产业协会。政府主管部门可通过协会对全国的生物技术及产业发展进行组织协调。组建生物技术产业协会有利于信息沟通和协作,有利于规范市场和公平竞争,亦可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有利于逐步形成社会化发展的格局。

———充分利用和合理保护我国丰富的生物资源。我国生物资源丰富,是生物技术研究开发和产业发展的优势条件。但从目前情况看,我国大量的生物资源没有得到有效的保护和利用,甚至一些重要的资源流失严重。因此建议国务院有关部门高度重视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我国应尽快制定、完善和颁布有关各类生物资源管理的法规和规章制度,并尽快着手建立健全国家生物资源的保藏及服务体系,其中包括细胞库、菌种库、毒种库、种质库、信息库等。

———加强国际合作,建立战略联盟。我国在发展生物技术及产业的过程中,必须加强与国外政府间和民间的合作与交流。同时,应积极与国外跨国公司合作。利用国内巨大市场的吸引力,积极与某些大型跨国公司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在国内合作建立合资企业、合作开发新产品、合作开拓国际市场。应鼓励和支持研究机构特别是企业在国外建立联合工作站。863计划生物领域在“八五”、“九五”期间已试行,效果良好。实践表明这是实现技术跨越的有效途径。

———高度重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建议在大学本科阶段,增设专门的生物技术课程,课程的内容包括广泛的相关领域的综合性知识。在研究生阶段,应开设有关管理和经营方面的课程,大力培养生物技术产业化人才,同时,还应特别重视毕业后的在职教育,及时拓展新知识。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应注意培养既懂科技又懂经营与管理的两栖人才。此外,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制定出台更加明确的有关鼓励和吸引海外留学生和华人科学家归国为国服务的具体政策措施。

中国生物技术的发展现状

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生物技术及应用11-1

201106062009

吕玉洁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