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复习课教案

第13课海峡两岸的交往

一、教材依据:

《海峡两岸的交往》是人教版教材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3课。

二、设计思想:

教学指导思想:由于学生对海峡两岸现状有一定了解,因此本课将着重于讲述大陆和台湾同文、同根、同种的血脉联系,让学生自然而然地产生“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再通过对中国共产党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方针的归纳和分析,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放在首位,与台独势力形成鲜明的对照。通过学生展示收集到的两岸交往信息,认识到两岸人民血脉相连,台独分子想使台湾从中国分离出去的企图永远不会得逞,统一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

设计理念:根据历史课程标准的规定,本课可以作为开放课,让学生在图书馆、网上收集资料,完成本课的学习:①通过对“台湾地理状况”的学习,对相关地理知识进行渗透。

②通过对史实的描述,提高学生语言概括、口头表达能力。③根据两岸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认识统一是历史大势所趋。④通过上网搜集和查询资料和制作电子演示文稿,渗透信息和多媒体技术。⑤通过开放课,学生也许能更容易、更全面、更深刻地“了解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教材分析:本课在人教版中是第十二课《香港和澳门回归的》继续。主要以台湾和大陆的交流方式为主线,介绍了50年来台湾和大陆关系的变化,旨在说明台湾是中国不可以分割的一个部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大潮流所在。让同学们认识到统一是人心所向,众望所归。党和国家为了台湾能够顺利回到祖国怀抱,正在做着不懈的努力。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学习课改教材已经一年多,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方法比较活,学习能力比较强,对于台湾问题学生也比较关心和感兴趣。加上平时的培养,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收集、处理信息和制作多媒体课件的能力,在课前做了很大努力去收集关于台湾问题的一些资料,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但同时,他们的知识面还不足以深入了解台湾历史和台湾问题的由来。这一点,必须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加以解决。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方针;“汪辜会谈”及“九二共识”;江泽民提出的八项主张;海峡两岸交往概况。②培养并锻炼学生以下能力:归纳分析的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客观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获取和处理历史信息、史论结合地陈述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①学生结合课本内容及其课前收集的资料,介绍宝岛台湾的历史沿革,自然地理情况,了解台湾的重要性及台湾问题的由来,激发学生对这方宝地的热爱与珍重。②通过阅读课文,归纳党和政府在不同时期的对台方针政策。③学生结合课本内容及其课下收集的资料,介绍海峡两岸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认识到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对中国共产党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方针的归纳和分析,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放在首位,树立爱国爱党的思想,也对统一前景充满信心。②通过对两岸交往信息的交流学习,认识到两岸人民血脉相连,台独分子想使台湾从中国分离出去的企图永远不会得逞,统一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从而也树立起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教学重点:

党和政府确定的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祖国大陆与台湾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

五、教学难点: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

六、课前准备

①指导学生上网收集有关证明台湾是中国领土的史料和海峡两岸日益密切的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

②学生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并在课堂上作简洁介绍。

③教师课前准备:收集台湾歌曲《阿里山的姑娘》及与本课相关资料,制作课件。

④指导学生分小组上网收集相关资料并作整理。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播放歌曲伴奏《阿里山的姑娘》,播放一组图片,有关台湾的风光、高山族人、周杰伦、台湾水果和台湾小吃,让学生从感官上认识到台湾是一个物宝天华的地方。

同学们在欣赏歌曲的同时看到了一幕幕美丽的风光,可口的水果和小吃,甚至有你们喜欢的明星,谁能说出这些图片都是反映哪里的?(台湾)

课件展示台湾与大陆的地图。

教师:对,这就是台湾,祖国的宝岛——台湾。请同学们细细品味“祖国的宝岛”一词,它包含哪些含义?(一是说这是中国的领土,二是说这是一方宝地。)

可是,作为中国的领土,两岸的人民却不能自由往来,甚至处于长期的隔绝,长期骨肉分离的状态,为什么会这样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3课《海峡两岸的交往》,了解台湾与大陆的关系。

(二)自主学习,获取新知

1.台湾的历史及问题由来

记得温家宝总理在答记者问的时候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浅浅的海峡,国之大殇,乡之深愁。台湾是我们的乡愁,是我们的国殇,更是我们心中的梦。那么对于台湾,大家了解多少啊?我们来进行一个小小的测试。

请同学们看地图,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台湾省的地理位置?(台湾省地处我国东南,与大陆隔台湾海峡。)

提起台湾,我们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那么大家能不能用所学的历史知识来验证这句话?(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相关资料)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三国时期,就有万人大船队从大陆到达台湾(当时叫作夷洲);元朝时,中央政府设澎湖“巡检司正式对台湾实行管辖。荷兰人趁明末大陆大乱,占据了台湾南部,1662年抗清将领郑成功收复台湾,荷兰人占据台湾38年的历史结束了。

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大力号召大陆民众移居台湾,开垦土地,发展生产,兴办教育,发展贸易。台湾的经济因此得到了很大的发展。1684郑成功之孙郑克爽于向清政府具表请求归顺。隶属福建省。所以台湾居民以汉族为主,是福建等大陆居民的后裔。语言以汉语为主,方言是闽南语,文字是方块字,是和大陆一样的方块字,文化背景,民族习性相同。春节,元宵,端午,清明中秋等节日相同说明海峡两岸同根同祖,血肉相连。

2.台湾的重要性

大量的史实验证了两岸人民同根同源。说到宝岛台湾,这个美丽富饶的地方不论是秀美的风光还是诱人的水果都对我们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但是台湾作为祖国的宝岛,它的魅力不仅如此,下面请同学们思考一个严肃的问题──台湾对祖国有多重要?(参考:台湾是中国21世纪的生命线。可引导学生从生存与发展、国家安全、维护国家统一、国际地位等方面进行分析。)政治方面:统一台湾有利于维护我国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与安定;反之,则会助长西藏、新疆等地民族分裂势力的气焰。经济方面:两岸的金贸利益;涉及临海及海洋经济专属区的划定,从而涉及石油开采等经济利益。军事方面:从战略角度讲,作为中国第一大岛,台湾扼守着中国的东南门户。国际地位:统一台湾是维护国家统一、捍卫民族尊严的大事,关系到中国的国际形象和地位。

通过同学们的回答,我们认识到台湾这方宝地关系着我国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与安定,关系中国未来的前途与命运,这是一块举足轻重之地。然而今天它却成为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大问题,即台湾问题。请同学们回忆台湾问题是怎样形成的?清朝败于甲午战争后,台湾曾被日

本割占了50年。但是,在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日本就已经按照国际惯例把台湾归还我国了。我国政府对台湾拥有当然的主权。1949年蒋介石败走台湾后,把台湾作为国民党“反攻大陆、复兴党国”的基地。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美国第七舰队阻止祖国大陆解放台湾,美国政府插手干预中国内政、阻挠中国统一,造成了台湾海峡地区的长期紧张对峙局势。所以还没有与大陆统一起来。

(内战的遗留问题,属于中国内政问题。)

3.各个时期党和政府对台湾的重大政策

1949年,蒋介石败退台湾,两岸从此隔绝。浅浅的海峡,成了我们的国殇,成了我们的乡愁。为了实现两岸的统一,新中国成立后,历届政府进行了不懈的努力。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和收集的资料填充下面表格,归纳出党和政府对台湾的大政方针是什么?(和平统一)。

党和政府对台湾问题的政策

时间政策

新中国成立初

毛泽东武装解放

50年代中期和平解放“和为上计”

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江泽民八项主张

胡锦涛四点意见《反分裂国家法》

多媒体展示宣传画《武力解放台湾》

设问:从图中可以看出新中国成立初期,采取的政策是什么方式?武力。填第一个空格,武装解放。

引导思考:当海峡两岸,都武力相逼,会造成什么局面?

隔绝!

小结:试想,当蒋败逃台湾,带走了两百多万的壮丁,当武力相对,当战场上兄弟相见、父子相见,那是一番怎样的场景。

1949年10月金门登岛作战后,蒋经国登岛,所见场景,痛彻心扉。

情感渲染:同是中国人的煎熬。

阅读课本后设问:当到了20世纪50年代,思想变了吗?

多媒体展示毛泽东的话

设问:走向和平,毛泽东的依据是什么?我们都是中国人。填第二个空格,和平解放,“和为上计”。

补充资料:此时的和平还没有具体办法。设问:根据所学的知识,转机出现在改革开放后,办法是?

一国两制。填第三个空格

标注:这也是对台基本方针。

学生阅读课本小字,设问:“一国两制”的办法实施,对台与对港澳有何不同?军队!

但此时两岸间最大的障碍是什么?隔绝的状态。

此时的两岸,必须开门。

设问:大陆方面,是谁打开了大门?邓小平。

大陆已经开门了,然而台湾呢?

设问:台湾在三不政策之下依然紧闭大门。

试想,大陆的开门,会不会对台湾产生影响?

补充资料,渲染情感:你知道吗?到1987年为止,38年的隔绝,两岸间的亲人无从相见相知。大陆的母亲不知孩子的去向,台湾的孩子不知道母亲的生死。这数百万的老兵,到台湾时最小的只有12岁,而今他们也已变成了白发老人。1987年的母亲节,这些老兵,只是想亲口对母亲说一声节日快乐,却不知向何处表达。这些两鬓斑白的老人,在台湾的街头,哭喊着妈妈,穿着的衬衫,正面只写了两个最真切的字:想家!请让回家,见见我的母亲。

多媒体播放视频和图片

设问:从这些场景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由此,你认为应该怎么做?要开门!

过渡:台湾也要开门。1987年,蒋经国打开了台湾的大门!

探亲,开始了两岸之间人员上的往来。

4.两岸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

对台湾的政策,从和平解决到一国两制,和平统一,再到江八点、胡锦涛的四点意见。四代领导集体的不懈的努力终于换来可喜的成果。1987年,在两岸关系的发展史上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你知道为什么这样说吗?(38年冻结的坚冰终于开始融化了)。

在两岸关系发展的过程中,两个民间组织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你能告诉我是哪两个组织吗?

1992年,两会达成了一个著名的共识,就是媒体经常报道的92共识,你知道是就什么原则达成的共识吗?

1993年海协会会长汪道涵和海基会的董事长辜振甫在新加坡举行会谈,把“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写进协议,这就是著名的“汪辜会谈”,两岸的关系从此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在经济文化等领域开始了频繁的交往。两岸之间从武力走向和平,从隔绝走向交往。而今,交往越来越密切。

下面请同学将课前收集到的资料分组展示,用史实证明两岸交流日益密切。

师:如此频繁的交往,我们能够得出什么结论?(两岸同根同源,一脉相承,血永远浓于水。)

(三)质疑释疑,分析探究

分析阻碍祖国统一的因素及我们该如何应对

数不清的事实证明两岸交往日益密切。可是为什么祖国统一的步伐却是如此的艰难呢?请同学们思考:在祖国统一的道路上有哪些障碍?我们怎样应对?(如台独势力的作梗和美国的干涉,社会体制问题等等。)

我们该如何应对:(①对台独分子决不妥协,坚决打击,制定《反分裂国家法》。②美国以台制华,遏制中国发展,把台湾问题当作牵制中国的一张王牌,既不支持台独,也不愿看到中国统一。我们要识破美国的伎俩,阐明我国立场,反对美国以任何形式干涉中国内政。

③采取“一国两制”的方针解决社会体制问题。④青年学生要努力学习,提高祖国的综合国力,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使祖国早日统一。等等)

(四)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通过对台湾及国际形势的分析,我们意识到解决台湾问题的艰难、复杂、任重而道远。然而两岸交往日益密切充分说明:统一是我们中华民族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任何逆历史潮流而动者,必将被历史的车轮碾得粉碎。但在这个过程中非和平方式的情况都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温家宝总理曾深情地说“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同胞兄弟何不容?同室操戈,骨肉相残,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悲哀。因此,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就会尽最大的努力推进国家的和平统一。我们期待着他的到来,我们期待着他的早日到来,我们坚信它必将到来!最后在一首歌中祝愿我们的祖国早日统一。我们都有一个名字叫中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