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布置钢束形状的方法(详)

快速布置钢束形状的方法(详)
快速布置钢束形状的方法(详)

关于如何快速布置钢束形状的说明

1、标准钢束 (1)

2、钢束复制移动(重新分配单元法): (2)

3、钢束复制移动(MCT文本输入法): (4)

4、横桥向复制/移动顶板束 (9)

5、沿主梁底缘布置底板束 (10)

6、钢束的镜像功能 (11)

7、柱构件钢束布置形状的定义 (11)

北京迈达斯技术有限公司

2007年5月

关于如何快速布置钢束形状的说明

1、标准钢束

进行结构初算时,可使用标准钢束功能。即将沿桥横向对称布置的多根预应力钢束简化为一根标准钢束来模拟。

命令:荷载/预应力荷载/钢束布置形状

图1 初步分析或对称结构使用标准钢束

程序在计算预应力荷载时按照标准钢束的n倍来计预应力荷载大小,计算截面特性时也会按n个孔道和n束钢束来计算换算截面特性。

标准钢束对于确定钢束形状是非常方便的,初步定义好桥梁中心线上的钢束后执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判断钢束布置形状(主要是竖向形状)、钢束数量、预应力荷载是否满足结构的验算要求。如果基本满足验算要求再按准确的横向位置布置每根钢束。如果不满足验算要求通过调整标准钢束的形状再进行分析。

参考例题:模型\预应力钢束布置方法-标准钢束.mcb

2、钢束复制移动(重新分配单元法):

对于顶板束,钢束的布置形状通常都是相似的,因此可通过钢束的复制移动功能实现。 命令:荷载/预应力荷载/钢束布置形状

1)定义源钢束——在钢束布置形状中,选择“添加”,钢束坐标轴选择“单元”,如下图

所示定义源钢束布置形状:

图2 钢束复制移动时源钢束的定义

2)复制生成钢束——在钢束布置形状中选择源钢束,然后选择“复制和移动”功能,如

下图所示——

图3 选择源钢束后选择复制和移动功能

以源钢束为参考,指定新钢束的分配单元和插入单元添加,如果需要一次性复制生成多根钢束,那么只需指定多组分配单元和插入单元增加到单元列表中就可以了,然后选择“自动调整钢束长度”。程序根据分配单元的长度自动调整复制生成的钢束的长度,调整原则为根据重新分配单元的长度与源钢束分配单元长度的比值等比例放大钢束长度。

图4 钢束复制移动对话框及复制生成的新钢束

参考例题:模型\预应力钢束布置方法-复制时重新分配单元.mcb

3、钢束复制移动(MCT文本输入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所有钢束形状的输入,首先定义源钢束,然后将源钢束的布置形状以文本形式导出,参照源钢束的文本形式,编辑生成其他钢束形状。此方法对于悬臂施工预应力钢束布置形状的定义尤其方便。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1)定义源钢束——参考2中“顶板束2-1”的布置输入:

命令:荷载/预应力荷载/钢束布置形状

2)导出钢束布置形状的mtc文本格式——将“顶板2-1”的布置形状以MCT的格式导出。

命令:工具/MCT命令...

在命令或数据中选择钢束布置形状命令“*TDN-PROFILE”,然后选择“插入数据”,则模型中所有钢束的布置形状都将被导出为MCT格式。

注:将此区域内容复制

到文本编辑器内

图5 以MCT格式导出源钢束的布置形状

将红色标志区域内钢束布置形状信息拷贝到任意一个文本编辑器中,这里以Excel 为例,复制到excel中后选择“使用文本导入向导”功能,将钢束信息以表格的形式显示——

图6 将钢束MCT文本复制到excel中

图7转换为文本形式的钢束坐标数据

为方便后续的编辑,这里将每个数据后的逗号“,”去除,方法如下,在Excel里选择主菜单编辑〉替换,在查找内容里输入符号“,”替换为空白,然后选择“全部替换”——

图8替换方法删除数据中的附加符号

图9删除数据中的附加符号后的钢束坐标表格

然后将选择区域的钢束坐标数据复制到下方表格,编辑以生成其他顶板板束布置形状。(注:这里假设顶板束布置形式类似,弯起段形状一样,仅直线段不同,每个悬臂段施工长度为2m,因此在相邻两个阶段张拉的顶板束长度相差4m。钢束“顶板2-2”要比钢束“顶板2-1”直线段长4m,弯起段形状一样)

图10复制钢束坐标表格

图11修改钢束坐标表格

修改内容:

1、修改钢束名称:NAME=顶板2-2;

2、修改分配单元:77to84

3、修改插入单元:77

4、修改钢束坐标:因为弯起段形状相同,仅直线段不同,因此对于钢束形状的

6个控制点,为保证弯起段形状不变,前两个控制点数据不变,其他控制点

的x坐标增加4m,其他坐标数据不变;

修改好以上内容后,通过在Excel中复制多次“顶板2-2”钢束形状数据,可以生成其他所有形状类似的顶板束的钢束数据。只需1、2项手动修改,3、4项可以利用Excel的计算功能自动修改。

然后将编辑好的钢束数据表格另存为csv(逗号分隔)格式的文件,如下图所示,选择确认保存。

图12另存为csv格式文件

为得到钢束布置形状的mct文本文件,还需要用MIDAS的文本编辑器对钢束数据文件进行编辑,在MIDAS/Civil中选择“工具〉文本编辑器...”,然后打开刚才保存的csv钢束数据文件,如下图所示,

图13 用midas文本文件打开钢束数据表格

从Excel表格中生成的文本文件,在空表格内会自动生成空数据并以“,”隔开,这些多余的符号“,”在midas文本文件中是多余的,因此需要删除这些符号,删除的方法依然采用替换的方法,在MIDAS/text中,选择“编辑〉替换”,在查找栏内输

入“,,,”在替换栏内不输入任何值,然后选择全部替换,如下图所示,

用同样的方法删除多余符号“,,”,如下图所示——

图15 用替换删除多余符号步骤2

执行完上面两个步骤的编辑后就保存钢束布置文本文件。

在Civil中选择〉工具〉MCT命令窗口,插入命令中选择钢束形状命令“*TDN-PROFILE”,执行插入命令,再将MIDAS/Text文本中所有钢束数据复制到

mct命令窗口,点击运行即可完成新钢束形状的布置。

运行后得到复制生成的顶板束如下图所示——

图17 由mct文件生成的顶板束布置形状

参考例题:模型\预应力钢束布置方法-MCT复制钢束.mcb

4、横桥向复制/移动顶板束

如果钢束竖向布置形状相同(且不考虑横弯),仅是钢束在横桥向布置位置不同的话,那么建议采用输入间距的方法来实现钢束的复制/移动。

如本例中,定义好1号墩顶的右侧钢束形状后,可以通过复制生成左侧的钢束布置形状。

选择右侧顶板束,如下图所示——

图18 选择主梁部分顶板钢束

然后选择“复制和移动”功能,通过输入复制移动的的间距,并选择“分配当前单元”

生成左侧顶板束。如下图所示——

图19 相同分配单元内钢束的横向复制

参考例题:模型\预应力钢束布置方法-横向复制.mcb

5、沿主梁底缘布置底板束

通常梁高是变化的,因此在布置底板束时,钢束的布置形状与梁高的变化规律有关。如

果人为的查找钢束坐标各个控制点的坐标势必增加钢束输入的工作量。因此程序对变高粱底板束的布置提供了一个方便的功能——钢束布置时选择bottom的功能。通过输入少数控制点的x和z坐标,然后在钢束布置形状中勾选BOT选项,则两个BOT点间的钢束距离梁底的距离保持一致,如果两个BOT点z坐标至截面底缘的距离不同,程序自动按线性变化模拟。

图20 底板束布置(没有选择BOT功能)

图21 底板束布置(勾选BOT功能)

参考例题:模型\预应力钢束布置方法-底板束.mcb

6、钢束的镜像功能

关于顺桥向某个对称面对称的两根钢束,首先通过钢束复制功能在对称位置建立钢束,然后将复制生成的钢束的坐标轴方向反向,如“i—j”改为“j—i”,同时将插入单元由首单元改为尾单元,如下图所示——

图22 复制钢束后修改钢束坐标轴方向和插入单元

参考例题:模型\预应力钢束布置方法-底板束.mcb

关于横桥向某个对称面对称的两个钢束,首先通过钢束复制移动功能在对称位置建立钢束,然后通过修改钢束的横向坐标实现钢束的镜像功能——

7、柱构件钢束布置形状的定义

方法1:钢束坐标轴采用“单元”;

方法2:钢束坐标轴采用“直线”时,在钢束布置形状中定义绕主轴y轴的旋转角度(竖直柱旋转90度或270度,斜柱输入柱子与水平面的夹角)

预应力钢束的估算及其布置

目录 第一章、课程设计计算书 (1) 一、预应力钢束的估算及其布置 (1) 1.预应力钢束数量的估算 (1) 2.预应力钢束布置 (2) 二、计算主梁截面几何特性 (8) 1.截面面积及惯性矩计算 (8) 2.截面净距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3.截面几何特性总表....................................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钢筋预应力损失计算 (12) 1.预应力钢束与管道壁间的摩擦损失 (12) 2.由锚具变形、钢束回缩引起的预应力损失 (13) 3.混凝土弹性压缩引起的预应力损失 (14) 4.由钢束应力松弛引起的预应力损失 (15) 5.混凝土收缩和徐变引起的预应力损失 (15) 6.成桥后四分点截面由张拉钢束产生的预加力作用效应计算 (17) 7.预应力损失汇总及预加力计算表 (17) 四、承载力极限状态计算 (20) 1.跨中界面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20) 2.验算最小配筋率(跨中截面) (21) 3.斜截面抗剪承载力计算 (22) 附图 上部结构纵断面预应力钢筋结构图

上部结构横断面预应力钢筋结构图

辽宁工业大学 《桥梁工程》课程设计计算书 开课单位: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2014年3月

一、预应力钢束的估算及其布置 1.预应力钢束数量的估算 对于预应力混凝土桥梁设计,应该满足结构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的应力要求下的应力要求和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强度要求。以下就以跨中截面在各种作用效应组合下,对主梁所需的钢束数进行估算。 (1)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应力要求估算钢束数 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组合计算时,截面不允许出现拉应力。当截面混凝土不出现拉应力控制时,则得到钢束数n 的估算公式 ) (p s pk p l k e k f A C M n +?= () 式中 k M ——使用荷载产生的跨中弯矩标准组合值,按任务书取用; l C ——与荷载有关的经验系数,对于公路—II 级,l C 取; p A ?)——一束715.2?钢绞线截面积,一根钢绞线的截面积是2cm ,故 p A ?=2cm ; s k ——大毛截面上核心距,设梁高为h ,s k 可按下式计算 ∑∑-= ) (s s y h A I k () p e ——预应力钢束重心对大毛截面重心轴的偏心距,p s p p a y h a y e --=-=, p a 可 预先设定,h 为梁高,150h cm =; s y ——大毛截面形心到上缘的距离; ∑I ——大毛截面的抗弯惯性矩. 本梁采用的预应力钢绞线,公称直径为,公称面积2140mm ,标准强度为 Mpa f pk 1860=,设计强度为Mpa f pd 1260=,弹性模量Mpa E p 51095.1?=。 32397.022397.0210k M kN m N m =?=??

桥梁设计要点-钢筋和钢束布置

桥梁设计要点-钢筋和钢束布置 普通钢筋 1、普通钢筋:除螺旋筋、吊环外,Ф10及以上均采用HRB335级。 2、预应力箱梁纵向外侧点筋直径为16mm,内侧点筋直径为12mm,箍筋直径根据计算要求布置。 3、桥面混凝土铺装层钢筋采用直径不应小于8mm,间距不大于100mm的冷轧带肋钢筋网,钢筋距顶面的保护层厚度须根据环境类别,满足规范要求。 4、钢束架立钢筋按米布置一根Ф16来定位钢束。 5、普通钢筋的架立钢筋按每平方米布置一根Ф16定位钢筋设置。 6、除特殊要求外,防崩钢筋采用Ф20,间距100cm。 7、箱梁采用车辆荷载验算主梁顶板横向配筋。 8、钢筋混凝土T形截面梁或箱形截面梁的受力主钢筋,宜设于有效宽度内,有效宽度以外设置不小于超出部分截面面积%的构造钢筋。预应力混凝土T形或箱形截面梁的预应力钢筋,须设于有效宽度内。 9、预留孔洞构件需在两侧增加倍的孔洞部分配筋。 10、中支点底层两侧各倍的梁高范围内设置加强钢筋。 预应力筋

1、预应力钢束采用预埋成品塑料波纹套管成孔,优先采用5、7、9、12股钢束,12Ф钢束套管内径厘米,外径厘米;9Ф钢束套管内径厘米,外径厘米;7Ф钢束套管内径厘米,外径厘米;5Ф钢束套管内径厘米,外径厘米。 2、横向钢束张拉端锚具采用3孔扁形夹片锚具,固定端锚具采用3孔扁形挤压锚具,尺寸为,布置横向预应力的悬臂端厚度不小于20厘米。 3、顶底板需设置备用钢束。 4、预应力管道保护层不应小于钢束管道直径的1/2,且符合条的要求。 5、考虑到施工方便,连续高架桥除桥台处、特大跨径桥及工期能满足要求部分采用梁端张拉外,其他均采用梁顶、底面张拉。 6、预应力的张拉顺序为:张拉一半的横梁预应力束,然后依次张拉纵向预应力钢束、横向预应力钢束,最后张拉剩余的横梁预应力钢束。 7、钢筋纵横向若有冲突可对其进行调整,保证其位置的先后顺序为:纵向预应力筋;横向预应力筋;主梁普通钢筋;横梁普通钢筋。 8、腹板预应力钢束在锚固端应设置不小于1米的直线段;顶底板钢束的重叠长度不小于2H。 9、钢束张拉端应为张拉操作留出足够的空间。

midas快速布置钢束形状的方法(详)

关于如何快速布置钢束形状的说明 关于如何快速布置钢束形状的说明 0 1、标准钢束 (1) 2、钢束复制移动(重新分配单元法): (2) 3、钢束复制移动(MCT文本输入法): (4) 4、横桥向复制/移动顶板束 (9) 5、沿主梁底缘布置底板束 (10) 6、钢束的镜像功能 (11) 7、柱构件钢束布置形状的定义 (11) 8、钢束导入工具使用说明 (11) 北京迈达斯技术有限公司

关于如何快速布置钢束形状的说明 1、标准钢束 进行结构初算时,可使用标准钢束功能。即将沿桥横向对称布置的多根预应力钢束简化为一根标准钢束来模拟。 命令:荷载/预应力荷载/钢束布置形状 图1 初步分析或对称结构使用标准钢束 程序在计算预应力荷载时按照标准钢束的n倍来计预应力荷载大小,计算截面特性时也会按n个孔道和n束钢束来计算换算截面特性。 标准钢束对于确定钢束形状是非常方便的,初步定义好桥梁中心线上的钢束后执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判断钢束布置形状(主要是竖向形状)、钢束数量、预应力荷载是否满足结构的验算要求。如果基本满足验算要求再按准确的横向位置布置每根钢束。如果不满足验算要求通过调整标准钢束的形状再进行分析。 参考例题:模型\预应力钢束布置方法-标准钢束.mcb

2、钢束复制移动(重新分配单元法): 对于顶板束,钢束的布置形状通常都是相似的,因此可通过钢束的复制移动功能实现。 命令:荷载/预应力荷载/钢束布置形状 1)定义源钢束——在钢束布置形状中,选择“添加”,钢束坐标轴选择“单元”,如下图 所示定义源钢束布置形状: 图2 钢束复制移动时源钢束的定义 2)复制生成钢束——在钢束布置形状中选择源钢束,然后选择“复制和移动”功能,如 下图所示——

预应力钢束的估算及其布置

2 预应力钢束的估算及其布置 2.1 跨中截面钢束的估算和确定 预应力混凝土梁的设计,应满足不同设计状况下规范规定的控制条件要求, 如承载力、抗裂性、裂缝宽度、变形及应力要求等。在这些控制条件中,最重要的是满足结构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使用性能要求和保证结构对达到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具有一定的安全储备。对全预应力混凝土梁来说,钢筋数量估算的一般方法是,首先根据结构的使用性能要求,即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正截面抗裂性或裂缝宽度限值确定预应力钢筋的数量,然后按构造要求配置一定数量的普通钢筋,以提高结构的延性。 首先,根据跨中截面正截面抗裂要求,确定预应力钢筋数量。为满足抗裂要求,所需的有效预加力为: ? ?? ? ??+≥ W e A 185.0M N p S pe W 上式中:,查表2.2.7得=S M 5214.889m KN ?(S M -荷载短期效应弯矩组合设计值) S M =8697.916KN/m (S M -荷载基本效应弯矩组合设计值) W -毛截面对下缘的抵抗矩,30777.439198/cm y I W x == A -毛截面面积,26520cm A = p e -预应力钢筋重心对混凝土截面重心轴的偏心距,p x p a y e -=,假设 mm a p 150=,则mm e p 10901507602000=--= N 7.3292073107439198.077119010 6520185.0100777.439198105214.8891N 32 3 6 pe =??? ???+???≥ (短期) 拟采用钢绞线,mm d 2.15=,单根钢绞线的公称截面面积21139mm A P =,抗拉强度标准值 MPa f pk 1860=,张拉控制应力取 MPa f pk con 1395186075.075.0=?==σ,预应力损失按张拉控制应力的25%估算。则所需的预应力钢绞线的根数为:

钢束布置方法1

钢束布置方法 1、标准钢束 进行结构初算时,可使用标准钢束功能。即将沿桥横向对称布置的多根预应力钢束简化为一根标准钢束来模拟。 命令:荷载/预应力荷载/钢束布置形状 程序在计算预应力荷载时按照标准钢束的n倍来计预应力荷载大小,计算截面特性时也会按n个孔道和n束钢束来计算换算截面特性。 标准钢束对于确定钢束形状是非常方便的,初步定义好桥梁中心线上的钢束后执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判断钢束布置形状(主要是竖向形状)、钢束数量、预应力荷载是否满足结构的验算要求。如果基本满足验算要求再按准确的横向位置布置每根钢束。如果不满足验算要求通过调整标准钢束的形状再进行分析。 2、钢束复制移动(重新分配单元法): 对于顶板束,钢束的布置形状通常都是相似的,因此可通过钢束的复制移动功能实现。 命令:荷载/预应力荷载/钢束布置形状 1)定义源钢束——在钢束布置形状中,选择“添加”,钢束坐标轴选择“单元” 2)复制生成钢束——在钢束布置形状中选择源钢束,然后选择“复制和移动”功能 以源钢束为参考,指定新钢束的分配单元和插入单元添加,如果需要一次性复制生成多根钢束,那么只需指定多组分配单元和插入单元增加到单元列表中就可以了,然后选择“自动调整钢束长度”。程序根据分配单元的长度自动调整复制生成的钢束的长度,调整原则为根据重新分配单元的长度与源钢束分配单元长度的比值等比例放大钢束长度。 3、钢束复制移动(MCT文本输入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所有钢束形状的输入,首先定义源钢束,然后将源钢束的布置形状以文本形式导出,参照源钢束的文本形式,编辑生成其他钢束形状。此方法对于悬臂施工预应力钢束布置形状的定义尤其方便。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1)定义源钢束——参考2中“顶板束2-1”的布置输入: 命令:荷载/预应力荷载/钢束布置形状

预应力钢束的布置

预应力钢束的布置 1)跨中截面及锚固端截面的钢束位置 ①.对于跨中截面,在保证布置预留管道构造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使钢束群重心的偏心距大些。本算例采用内径70mm ,外径77mm 的预留铁皮波纹管,根据《公预规》9.1.1条规定,管道至梁底和梁侧净距不应小于3cm 及管道直径1/2。根据《公预规》9.4.9条规定,水平净距不应小于4cm 及管道直径的0.6倍,在竖直方向可叠置。根据以上规定,跨中截面的细部构造如图2-12所示。由此可直接得出钢束群重心至梁底距离为: cm 0.182) 0.92(12.55.12=++= p a ②.对于锚固端截面,钢束布置通常考虑下述两个方面:一是预应力钢束合力重心尽可能靠近截面形心,是截面均匀受压;二是考虑锚头布置的可能性,以满足张拉操作方便的要求。为使施工方便,全部3束预应力钢筋均锚于梁端,如图2-12所示。钢束群重心至梁底距离为: cm 593140 9550=++= p a 图2-12 钢束布置图(尺寸单位:cm ) a ) 预制梁端部; b ) 钢束在端部的锚固位置; c ) 跨中截面钢束位置 2)其它截面钢束位置及倾角计算 ①钢束弯起形状、弯起角及其弯曲半径 采用直线段中接圆弧线段的方式弯曲;为使预应力钢筋的预加力垂直作用于锚垫板,N1、N2和N3弯起角05.7=θ;各钢束的弯起半径为:mm R N 800001=;mm R N 250002=;mm R N 250003=。由图2-12 a )可得锚固点到支座中心的水平距离xi a 为: cm 2535)tan7-(50-72a x321==== x x a a ②钢束各控制点位置的确定 以N3号钢束为例,其起弯布置如图2-13所示。

预应力钢束布置要求

(1)悬臂预应力筋布置 悬臂施工的连续梁桥从墩顶开始向左右对称悬臂浇筑施工,为了能支承梁体自重和施工荷载,需在悬臂施工时分段张拉预应力。悬臂预应力束的长度随着悬臂施工的进展,不断加长。一般都是对称于箱梁断面中心线布置的,尽量靠腹板布置。预应力束数量较多时可分层布置,一般来说先锚固下层钢束,后锚固上层钢束。悬臂预应力筋可以从顶板下弯延伸布置,当预应力筋下弯伸到节块腹板中时,悬臂预应力筋产生的垂直预应力分力将抵消部分混凝土断面的剪应力。当外侧腹板为倾斜时,以腹板平面竖弯进入腹板内成为倾斜的预应力束,锚固在各个节段的腹板内。锚固在腹板内的预应力束,腹板应有足够厚度以承受集中锚固力。 (2)连续预应力筋布置 连续预应力筋主要考虑在悬臂浇筑合拢以后承受恒、活载产生的内力。即按照使用阶段的要求需补充设置的预应力筋,也分直筋(沿纵向按直线布置)和弯筋(伸入腹板承受主拉应力)两种。一般直筋布置在支点截面的顶部和跨中截面的底部,直接锚固在顶板或底板的齿形锚固块上。在边跨的现浇段,弯筋是通过底板束向上弯起后锚固于梁端或顶板顶面的槽形口内,其作用除了对支点、边跨跨中截面提高抗弯能力外,主要希望改善腹板的受力情况,解决近支点截面主拉应力较大的问题。 2.纵向预应力筋的布置原则

(1)应选择适当的预应力束筋的型式与锚具型式,对不同跨径的梁桥结构,要选用预加力大小恰当的预应力束筋,以达到合理的布置型式。避免造成因预应力束筋与锚具型式选择不当,而使结构构造尺寸加大。 (2)预应力束筋的布置要考虑施工的方便,也不能像钢筋混凝土结构中任意切断钢筋那样去切断预应力束筋,而导致在结构中布置过多的锚具。由于每根束筋都是一巨大的集中力,这样锚下应力区受力较复杂,因而必须在构造上加以 保证,为此常导致结构构造复杂,而使施工不便。 (3)注意钢束平、竖弯曲线的配合及钢束之间的空间位置。钢束一般应尽量早地平弯,在锚固前竖弯。特别应注意竖弯段上下层钢束不要冲突,还应满足孔道净距的要求。钢束应尽量靠近腹板布置。这样可以使预应力以较短的传力路线分布在全截面上,有利于降低预应力传递过程中局部应力的不利影响;能减少钢柬的平弯长度;减小横向力;充分利用梗腋布束,有利于截面的轻型化。在边跨箱梁端部将腹板的箍筋适当加密,直径适当放大一些,对克服腹板的斜向裂缝是十分有效的。 (4)尽量以s型曲线锚固子设计位置,以消除锚固点产生的横向力。尽量加大曲线半径,以便于穿束和压浆。分层布束时,应使管道上下对齐,这样有利于混凝土浇筑与振捣,不可采用梅花形布置。

预应力钢束的估算及其布置讲课讲稿

预应力钢束的估算及 其布置

目录 第一章、课程设计计算书 (1) 一、预应力钢束的估算及其布置 (1) 1.预应力钢束数量的估算 (1) 2.预应力钢束布置 (2) 二、计算主梁截面几何特性 (8) 1.截面面积及惯性矩计算 (8) 2.截面净距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3.截面几何特性总表..........................................................................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钢筋预应力损失计算 (12) 1.预应力钢束与管道壁间的摩擦损失 (12) 2.由锚具变形、钢束回缩引起的预应力损失 (13) 3.混凝土弹性压缩引起的预应力损失 (14) 4.由钢束应力松弛引起的预应力损失 (15) 5.混凝土收缩和徐变引起的预应力损失 (15) 6.成桥后四分点截面由张拉钢束产生的预加力作用效应计算 (17) 7.预应力损失汇总及预加力计算表 (18) 四、承载力极限状态计算 (20) 1.跨中界面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20) 2.验算最小配筋率(跨中截面) (21) 3.斜截面抗剪承载力计算 (23) 附图 上部结构纵断面预应力钢筋结构图 上部结构横断面预应力钢筋结构图

辽宁工业大学 《桥梁工程》课程设计计算书 开课单位: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2014年3月

一、预应力钢束的估算及其布置 1.预应力钢束数量的估算 对于预应力混凝土桥梁设计,应该满足结构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的应力要求下的应力要求和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强度要求。以下就以跨中截面在各种作用效应组合下,对主梁所需的钢束数进行估算。 (1)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应力要求估算钢束数 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组合计算时,截面不允许出现拉应力。当截面混凝土不出现拉应力控制时,则得到钢束数n 的估算公式 ) (p s pk p l k e k f A C M n +?= (1.1) 式中 k M ——使用荷载产生的跨中弯矩标准组合值,按任务书取用; l C ——与荷载有关的经验系数,对于公路—II 级,l C 取0.45; p A ?)——一束715.2?钢绞线截面积,一根钢绞线的截面积是1.42cm ,故 p A ?=9.82cm ; s k ——大毛截面上核心距,设梁高为h ,s k 可按下式计算 ∑∑-= ) (s s y h A I k (1.2) p e ——预应力钢束重心对大毛截面重心轴的偏心距,p s p p a y h a y e --=-=, p a 可 预先设定,h 为梁高,150h cm =; s y ——大毛截面形心到上缘的距离; ∑I ——大毛截面的抗弯惯性矩. 本梁采用的预应力钢绞线,公称直径为15.20mm ,公称面积2140mm ,标准强度为 Mpa f pk 1860=,设计强度为Mpa f pd 1260=,弹性模量Mpa E p 51095.1?=。

快速布置钢束形状的方法详

关于如何快速布置钢束形状的说明 1、标准钢束0 2、钢束复制移动(重新分配单元法):1 3、钢束复制移动(MCT文本输入法):3 4、横桥向复制/移动顶板束9 5、沿主梁底缘布置底板束10 6、钢束的镜像功能11 7、柱构件钢束布置形状的定义11 北京迈达斯技术有限公司 2007年5月关于如何快速布置钢束形状的说明 1、标准钢束 进行结构初算时,可使用标准钢束功能。即将沿桥横向对称布置的多根预应力钢束简化为一根标准钢束来模拟。 命令:荷载/预应力荷载/钢束布置形状

图1 初步分析或对称结构使用标准钢束 程序在计算预应力荷载时按照标准钢束的n倍来计预应力荷载大小,计算截面特性时也会按n个孔道和n束钢束来计算换算截面特性。 标准钢束对于确定钢束形状是非常方便的,初步定义好桥梁中心线上的钢束后执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判断钢束布置形状(主要是竖向形状)、钢束数量、预应力荷载是否满足结构的验算要求。如果基本满足验算要求再按准确的横向位置布置每根钢束。如果不满足验算要求通过调整标准钢束的形状再进行分析。 参考例题:模型\预应力钢束布置方法-标准钢束.mcb 2、钢束复制移动(重新分配单元法): 对于顶板束,钢束的布置形状通常都是相似的,因此可通过钢束的复制移动功能实现。 命令:荷载/预应力荷载/钢束布置形状 1)定义源钢束——在钢束布置形状中,选择“添加”,钢束坐标轴选择“单元”,如下图 所示定义源钢束布置形状:

图2 钢束复制移动时源钢束的定义 2)复制生成钢束——在钢束布置形状中选择源钢束,然后选择“复制和移动”功能,如 下图所示—— 图3 选择源钢束后选择复制和移动功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