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目前投资结构失衡的表现及应对措施

我国目前投资结构失衡的表现及应对措施

摘要:世界经济正处于危机后的深度调整之中,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战略机遇期,已经步入经济新常态,意味着我国经济发展的条件和环境已经或即将发生诸多重大转变,经济增长将与过去30多年10%左右的高速度基本告别,与传统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粗放增长模式基本告别。因此稳增长、调结构、促发展是当前经济发展的主要思路,落实到投资结构的调整上,就是要充分体现以内涵和质量为主的长期增长目标,摒弃了以单纯追求数量的增长模式。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调结构内涵和质量

一、我国目前经济形势分析

截止今年一季度的数据,2015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有所放缓,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77511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3.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4.5%)。其中,国有控股投资23611亿元,增长14.4%;民间投资50349亿元,增长13.6%,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6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1553亿元,同比增长32.8%;第二产业投资31361亿元,增长11.0%;第三产业投资44597亿元,增长14.7%。从到位资金情况看,一季度到位资金102672亿元,同比增长6.8%。其中,国家预算资金增长11.0%,国内贷款下降3.7%,自筹资金增长11.3%,利用外资下降33.5%。一季度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58372亿元,同比增长6.1%。从环比看,3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1.04%。

2002-2011年间,我国投资增幅年均在26%以上,连续10年高速增长。2012-2013年,投资增幅平稳回落至20%左右,2014以来投资增幅以低于15%的速度增长,尤其今年一季度的增幅已经低到历史新低,经济下行的趋势较为明显。

下行压力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从国际层面来看,主要是世界经济仍处在危机后的深度调整之中,经济复苏比较缓慢。目前的世界经济格局分化态势比较明显。不仅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走势出现分化,甚至发达国家内部,美国、欧洲、日本这些国家的走势也出现了明显分化,而且不同国家的汇率政策也不一样,汇率变动也比较频繁,再加上世界大宗商品价格大幅波动,一些地缘政治冲突有增无减,这些不确定性加大了世界经济复苏的难度,也增加了经济的不稳定性。世界经济的贸易量复苏动力不足。“波罗的海贸易指数”,3月末只有600点,比年初减少了21.6%,这说明世界整体的贸易在下降,外部需求明显不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们的出口。

第二个下行压力来自于国内。当前正处在“三期”叠加的关键阶段,增速换挡的压力和结构调整的阵痛相互交织,新动力加快孕育,但新动力的体量还比较小,虽然增速比较快,但短期内难以弥补传统动力的消退带来的影响。所以,经济目前处在新旧动力转接的关键阶段,下行压力明显。

对于一季度经济速度的回落应该是在预期之中的。这种回落也很正常,因为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以后,增速换挡、增速回落一定程度上讲有利于调结构和转方式。

投资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调结构的目标落实到投资结构上来,就是促进投资结构均衡,投资结是一个有机联系的复杂大系统,内部包括多种结构和比例关系,目前我国投资结构在诸多方面存在着失衡的状况,如产业结构、主体结构、区域结构、技术结构等。投资结构的优化对于产业结构的优化乃至生产方式的转变有着重要先导作用。本文将重点就投资结构失衡的表现及相关的应对措施进行分析。

二、投资结构的表现

2.1投资结构的主体失衡

投资主体结构,是指不同投资主体的投资在投资总量中的比例关系。虽然我国目前强调投资主体多元化,但是国家投资的比重一直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国有资本投资的知道思想也从国有资产经营向国有资本经营转变。我国私人投资的比重逐年扩大,另外混合所有制改革问题也被提上议程,政府与企业的合作也发展出了新形势,即PPP模式,指政府与私人组织之间,为了合作建设城市基础设施项目,或是为了提供某种公共物品和服务,以特许权协议为基础,彼此之间形成一种伙伴式的合作关系,并通过签署合同来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以确保合作的顺利完成,最终使合作各方达到比预期单独行动更为有利的结果。这种制度安排既有利于基础性项目的投资建设,也有利于发挥私人投资的积极性。

2.2投资项目性质结构失衡

投资项目性质结构,是指竞争性、基础性、公益性项目之间的数量比例关系。我国的的投资结构中基础性、公益性项目的投资占总投资的比重明显偏低。其中基础性项目,指的是具有一定自然垄断、建设周期长、投资大而收益较低、需要政府扶持的基础设施项目和一部分基础工业项目,以及直接增强国力的符合经济规模的支柱产业项目。而广义的公益性项目是指为社会大众或社会中某些人口群体的利益而实施的项目,即包括政府部门发起实施的农业、环保、水利、教育、交通等项目,也包括民间组织发起实施的扶贫、妇女儿童发展等项目。义的公益性项目仅指民间组织发起的,利用民间资源为某些群体谋求利益,创造社会效应。这两类的投资在总投资中所占的比较较低。我国前段时间发起设立的的亚投行就是为了亚洲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这就说明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仍有发展的空间,过去30年的经济高速运行并没有使得我国的基础设施得到充分的发展。

2.3投资来源结构失衡

不同来源的投资在投资总额所占的比重称之为投资来源结构。就资金来源的结构来看我国尚存三个扭曲。第一,在政府和市场之间,中国的资金配置是倾向于政府的;第二,从资金性质而言,债务性资金和权益性资金存在扭曲,而且是偏向债务性的;第三,在资金配置层面上来看,中央和地方,资金是偏颇在中央的,更多的资金集中在中央。这三个扭曲将严重制约我国经济的长效发展。假设我们今后的投资主要在城市化,众所周知城市化的投资大部分发生在地方,大部分需要市场机制,而城市化的投资需要大量的权益性资金,于是前述的“三个扭曲”就会制约我们未来的城市化进程。所以我认为,在现在以及今后相当长时间内,我们必须致力于优化投资资金来源结构。

2.4投资产业结构失衡

是指投资资金在三大产业之间分配的数量比例关系。第一产业的比重不断下降,第二产业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但总体来看,没有发生大幅度的变化,第三产业总体呈上升趋势。到2014年,我国三大产业的比重分别是,第一产业9.2%,第二产业42.6%,第三产业48.2%。

第一产业存在基础设施仍然薄弱、农产品品种、品质结构尚不优化农,产品优质率较低、农产品加工业尚处在初级阶段,保鲜、包装、贮运、销售体系发展滞后,初级产品与加工品比例不协调、农产品区域布局不合理,各地没有充分发挥自身的地区比较优势,未能形成有鲜明特色的农产品区域布局结构。

第二产业总量扩张明显,但生产结构不够合理,结构升级较慢,经济增长质量不高。主要表现在,处于全球价值链底端,产业升级面临困难、业研发投入不足,技术创新能力差。

第三产业发展滞后,内部结构需进一步调整完善。我国第三产业增长非常快,在就业中已经发挥了主渠道的作用,但存在总量偏小和行业结构不合理问题,发展水平滞后。从总量来看,第三产业增加值在GDP中所占比重明显偏低。目前,绝大部分发达国家的第三产业比重在70%左右,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在50%左右,而我国的第三产业比重长期徘徊在30%~

40%之间。从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看,发达国家主要以信息、咨询、科技、金融等新兴产业为主,而我国的商业餐饮、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业比重较大,占40%以上;邮电通讯、金融保险等基础性服务业以及信息咨询、科研开发、旅游、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新兴服务业虽然发展较快,但比重仍然不高,发育仍然不足。

2.5投资区域结构失衡

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可划分为东部地带、中部地带和西部地带的区域投资结构。我国为了平衡各地区发展,也提出了许多重点扶持欠发达地区经济政策,如中部崛起、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西部大开发。在人才上也提供诸多帮助,鼓励大学生支援西部建设等。我国投资区域结构失衡表现的极为明显。这从我国的城市化道路可以看出。另外我国区域结构中城乡区域结构的矛盾也较为突出。城乡二元化由来已久。

三、应对我国投资结构失衡的措施

1以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为重点,优化产业投资结构

产业投资结构是指投资在三次产业中的分配比例关系。产业结构形成和提升的基本前提是投资,现在的产业结构现状由过去的投资产业结构累积形成,现在的投资结构也将影响未来产业结构的变化,因此,优化产业投资结构是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最基本动因和最有效手段。着眼于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优化产业投资结构,应着点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坚持正确的投资方向,以增量投资优化和存量投资调整为手段,进一步调整三次产业的投资结构,强化一产投入,提升三产投入,改善二产投入结构,努力提高资本使用效率。二是以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特色农业转变为重点,优化农业投资结构。加大对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及精深加工龙头企业的技术创新投资,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三是以促进绿色发展为重点,优化工业投资结构。加大技改投资力度,加快传统优势产业升级改造。加大对循环型产业的投资支持力度,构建产业纵向延伸与横向扩展相结合的循环工业体系,借力投资结构优化促进工业内部结构优化。四是以生产性服务业为重点,优化服务业投资结构。发挥现代物流、信息服务、高技术服务、商务服务、金融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在技术进步、节能降耗、信息集成、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方面的服务效应,促进服务业向高端化、高附加值、高带动性方向发展,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

2 以统筹城乡发展为目标,优化区域投资结构

今年以来,李克强总理曾两赴内蒙古,提出推进西部开发,打造经济发展最大回旋余地;此后,他又到重庆、到沈阳,分别阐述了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再出发。发改委近期刊出《积极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一文指出,下半年要推动东部地区实现更高层次的开放发展,发挥东部地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和特殊“稳定器”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备受关注的京津冀一体化、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及长江经济带“四大重点战略”的大幕已拉开。6月1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建设综合立体交通走廊打造长江经济带。会议认为,发挥黄金水道独特优势,建设长江经济带,既可以促进经济发展由东向西梯度推进,形成直接带动超过五分之一国土涉及近6亿人的发展新动力,推动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缩小东中西差距;又能优化经济结构,形成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互动,打造新的经济支撑带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开放合作新平台。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一要通过落实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鼓励沿海地区产业向欠发达地区转移,增强欠发达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加快这些地区的发展;二要消除人口跨区域迁移的制度性障碍,促进欠发达地区的人口向经济和人类活动承载力更大的地区转移。

3 以支持科技进步与创新为关键,优化投资技术结构

投资的技术结构是指投资用于技术进步和创新与用于一般基本建设之间的数量比

例关系,从统计指标上来看一般是指更新改造投资与基本建设投资之间的比例关系。技术作为一种生产要素是现代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技术改造投资乘数效应大,杠杆作用显著,对加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能够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因此,应加大对科技进步与创新的投资,这既包括对科技研发、技术应用、人力资本提升、品牌塑造和经营管理水平提升等方面的直接投资,也包括对创新平台载体建设、创新基础设施改善、与创新有关的股权投资和风险投资等间接投资。一是优化创新投资方向,注重把资金投入到基础技术、关键技术研究方面,争取在这些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抓紧落实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大力推进技术改造,加快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着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引导更多社会资金投入到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的研发与应用中。注重对节能减排技术的投入,开发和推广节约、替代、循环利用和污染治理的先进适用技术。二是完善政策服务体系,对创新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给予政策优惠,增强创新投资的推动力。通过多种方式激励和引导企业以市场为导向在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积极参与创新。把创新投资纳入科技体制、投资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完善对创新投资的激励和考核机制。

4 以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为抓手,优化投资主体结构

投资主体结构是指各种投资主体之间投资的数量比例关系,大体可分为国有投资主体和民间投资主体两大类。投资主体结构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能否调动各投资主体的积极性。当前,应从以下几方面着力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一是加快研究完善促进民间投资发展的具体实施办法,制订出台支持民间投资操作层面的相关专项政策文件。二是优化社会投资环境,增强民间投资能力。按照“非禁即入、一视同仁、主动调整”的原则,不断消除市场准入障碍。进一步简化审批手续,畅通政策和信息引导渠道,建立健全市场服务体系,为民间投资创造良好环境。同时,增强企业资本运作能力,鼓励支持民营企业自主创新,引导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支持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做大做强。三是改善和拓展融资渠道,为民间投资提供资金支持。鼓励和支持银行和金融机构开展无形资产质押贷款,鼓励民间资本参股区域性金融机构,大力发展小额贷款公司和村镇银行,建立适合中小企业需求的多层次的金融服务体系。四是建立政府与民营企业定期联络沟通机制。加强投资信息平台建设,及时向社会公开发布地方产业政策、发展建设规划、市场准入标准等信息,合理引导民间投资。建立联络沟通机制,定期组织政府职能部门与民营企业进行面对面沟通交流,了解掌握民间投资困难和问题,并及时予以解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