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菜烹饪方法

四川菜烹饪方法

一、酸辣炒蟹

主料:毛蟹2只

辅料:酸泡辣椒3个、蒜瓣1个、生姜1大块、香葱1根、盐2克、生抽5克、蚝油

5克、陈醋3克、白糖3克、白胡椒粉2克、干淀粉适量、油30克

做法:

1、毛蟹洗净,加入盐、白胡椒粉腌制5分钟;

2、蒜瓣、姜末、香葱、酸泡辣椒剁碎,制成酱料,生抽、蚝油、陈醋制成酱汁;

3、把腌制好的毛蟹表面均匀沾上干淀粉;

4、锅里倒入油,烧热,把沾了干粉的毛蟹放到锅里炸至变色,取出备用;

5、锅里留油,下酱料炒出香气;

6、毛蟹下到锅里与酱料一起炒匀;

7、淋上调好的酱汁,快速翻炒入味即可;

二、香辣干锅鸡

主料:嫩子鸡半只

辅料:黄豆芽200克、香葱10克、大蒜8瓣、生姜20克、干红椒20颗、八角2颗、花椒10颗、炒熟白芝麻10克

腌鸡料:

盐1/4小匙、鸡蛋1/4颗

调味料:

生抽2大匙、蚝油1大匙、砂糖1小匙、鸡精1/2小匙、料酒1大匙、热开水1大匙、黑胡椒粉1/4小匙、香醋1小匙

做法:

1、将鸡切净斩块,香葱切长段,大蒜和生姜剁成蓉,黄豆芽剪去根部,

2、将干红椒剪段;

3、将切块的鸡加入盐,鸡蛋1/4颗少许腌制30分钟;

4、将生抽,蚝油,砂糖,鸡精,料酒,清水放入碗内调匀备用;

5、炒锅烧热了,放入少许油,凉油放入鸡块,用中火煸炒;

6、慢慢炒到鸡块缩小,里面的油脂逼出来;

7、将锅烧热,将油再度倒入锅内,放入花椒,八角,姜蒜蓉,葱白段,干红椒用小火煸炒出香味;

8、倒入鸡块,淋入调味料,黑胡椒粉,用大火翻炒,加入香葱、香醋,翻炒至水份完全收干;

9、干锅在火上加热,放入少许油,放入黄豆芽和盐,慢火炒至黄豆芽断生;

10、把鸡块倒在干锅上,洒上白芝麻,上干锅火上一边加热一边吃即可;

三、回锅肉

主料:五花肉八两

辅料:青蒜2两、花椒、大料、葱、姜、郫县豆瓣、永川豆豉、甜面酱、加饭酒、白糖、酱油、生油

做法:

1、准备好所有重要食材;

2、五花肉凉水下锅,放葱姜、几粒花椒、两个大料、干辣椒煮开撇沫捞出;

3、切大片,别切太厚,不入味;

4、豆瓣和豆豉剁细,青蒜洗净斜切驴耳朵备用;

5、坐锅下油小火煸肉片;

6、煸三四分钟出油后,温油煸豆瓣和豆豉吐油香酥,下一点甜面酱、加饭酒和酱油再煸两下;

7、把肉片和豆字辈儿们一起再接着煸,白糖放一小勺;

8、放青蒜,炒几下;

四、香辣啤酒鸭

材料:番鸭 400克

辅料:新鲜青红椒各一个、生姜30克、大蒜1个、干红椒15克、八角两颗、花椒1茶匙、桂皮1块、盐1/4茶匙、生抽1大匙、啤酒300ml

做法:

1、锅内热少许油,放入花椒爆香,捞出花椒;

2、放入生姜,大蒜,干红椒,八角,及桂皮炒1分钟;

3、放入鸭块,继续编炒;

4、直至鸭块明显缩小,油脂逼出来;

5、倒入盐1/4茶匙生抽1大匙啤酒 300ml,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盖上锅盖焖;

6、焖至剩1/3的水量时,打开锅盖继续焖,让酒味散去;

7、水汁完全收干时,放入青红椒块炒至断生即可;

五、香辣美容蹄

主料:猪前蹄 1000克

辅料:料酒 1/3小碗、冰糖50 克、生抽小半碗

材料A:大葱 1 根切段、姜片 5 片、大蒜 4 颗切片

材料B:花椒、草果、香叶、丁香、茴香、甘草、桂皮、山楂干

材料C:花椒、干红辣椒、炒香白芝麻

做法:

1、猪脚洗净,斩成小块。锅内烧温水,放入猪脚煮开后,再煮约十分钟;

2、猪脚捞出用冷水冲洗干净,沥干水份备用;

3、锅内烧热两大匙油,用小火将猪脚放入翻炒,慢慢炒至表皮微黄即可;

4、锅内放一匙油,冷油放入大葱1根、姜片5片、大蒜4瓣、花椒、草果、香叶、丁香、茴香、甘草、桂皮、山楂干,小火炒至出香味

5、另起一锅,锅内放入将步骤4中炒香的材料及猪脚放入,加入料酒,生抽,清水;

6、大火煮开后,继续煮15分钟,转小火煮至汤汁浓稠,只剩一半的量;

川菜文化

中国川菜文化 摘要: 川菜是对我国西南地区四川和重庆等地具有地域特色的饮食的统称,川菜最大的特点是"一菜一格,百菜百味".川菜以成都、重庆、川南三个地方菜为代表,选料讲究,规格划一,层次分明,鲜明协调,以用料广博、味道多样、菜肴适应面广而著称。尤以麻辣、鱼香、怪味等味型独擅其长。烹调手法上擅长小炒、小煎、干烧、干煸。川菜作为我国汉族八大菜系之一,在我国烹饪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取材广泛,调味多变,菜式多样,口味清鲜醇浓并重,以善用麻辣著称,并以其别具一格的烹调方法和浓郁的地方风味,融会了东南西北各方的特点,博采众家之长,善于吸收,善于创新,享誉中外。 “民以食为天”。我国古代伟大思想家和教育家孔老夫子这句千古名言,道出了饮食是人生、社会的头等大事。从古到今,人类皆离不饮食,然而,远古时代的饮食仅是“茹毛饮血”,还只限于果腹求生的范畴,谈不上体现精神文化特质。当生产力发展到获取食物比较富足,社会精神财富在物质财富的基础上发展到一定高度,社会分工产生烹饪职业并出现烹饪理论的时候,烹饪才能成为艺术,饮食文化才能产生。在世界上许多民族、许多国家自成体系的饮食文化中,饮誉全球的是中华民族饮食文化和法兰西民族饮食文化。法国曾经是欧、美公认的“烹饪王国”,可是历史悠久的中国饮食文化被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和欢迎。中国的饮食文化,是在有着五千年灿烂文明史的国度发展起来的,凝聚着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和创造精神,是中国商业文化体系中的瑰宝。川菜是中国的主要菜系之一,川菜文化是中国饮食文化大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一、川菜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川菜文化是随着川菜烹饪技术和四川饮食业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的气候、物产、民族及风俗习惯各异,因而各地的烹饪技术在发展过程中,就自然地形成若干各具地方特色的菜系。川菜是我国主要菜系之一,发源于近三千年前的巴蜀古国。在约两千年前的汉、晋时期,就已初具规模。讲究食品味道和调味品的使用,是饮食责任编辑:肖建春郡江原人,江原在今四川崇庆县西北)在所著的《华阳国志)中就指出:巴、蜀之人有“尚滋味”和“好辛香”的传统。两千多年来,这一传统仍为川菜所保持并加以发扬,并成为川菜所具有的著名特色。隋、唐五代,川菜有了较大的发展。两宋时期,川菜已跨越巴蜀旧疆,以独有的菜肴和饮食文化特色,先后进入当时的京都沐京(今开封)和临安(今杭州),为世人所瞩目。明代末叶,辣椒从南美洲传入我国后,使川菜原已形成的“尚滋味”、“好辛香”的传统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到了晚清,川菜逐步形成以清鲜醇浓并重,而又以善用麻辣调味著称的独特风味。现在,川菜不仅在长江中下游及云南、贵州等地有相当的影响,占有相当的市场,川菜风味 的餐馆且已遍及国内的一些主要城市,改革开放以来,更是走出中国,冲向世界,扬名于海内外。川菜及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主要有以 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是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四川位于长江上游,盆地四周高山环绕,长江横贯南部,其氓江、乌江等支流流经北部和南部。地处温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地肥沃。境内山林茂密,菌笋丰盛,有虫草、竹荪等山中珍品;河渠交错,鱼虾肥美,有江团、雅鱼、黄辣丁等鱼类上品;肉类禽蛋,干鲜果蔬,四季不绝。所有这些,都为川菜名家一显身手,提供了丰厚的物资。其次是人文条件良好。战国末期,秦灭六国后,曾把当地的豪吏大户迁徙到蜀郡。这些人利用蜀郡丰富的资源,过着富足奢华的生活。象西汉时临工队今邓睐)卓王孙

川菜简介

川菜简介[图] 川菜发源于古代的巴国和蜀国,它是在巴蜀文化背景下形成的。按中国历史演变序号——朝代来说,川菜历经了春秋至秦的启蒙时期后,到两汉两晋之时,就已呈现了初期的轮廓。隋唐五代,川菜有较大的发展。两宋时,川菜已跨越了巴蜀疆界,进入北宋东京、南宋临安两都,为川外人所知。明末清初,川菜运用引进种植的辣椒调味,对继承巴蜀早就形成的“尚滋味”、“好辛香”的调味传统,进一步有所发展。晚清以后,逐步形成为一个地方风味极其浓郁的体系,与黄河流域的鲁菜,岭南地区的粤菜,长江下游的淮反扬菜同列。 川菜的基本特征 川菜发展至今,已具有用料广博、味道多样、菜肴适应面广三个特征,其中尤以味型多、变化巧妙而著称。“味在四川”,便是世人所公认的。 川菜之味,以麻辣见长。且看川菜怎样运用辣味,就能和别的地方比较出它的长处了。辣椒与其它辣味料合用或分别使用,就出现了干香辣(用干辣椒)、酥香辣(糊辣壳)、油香辣(胡椒)、芳香辣(葱姜蒜)、甜香辣(配圆葱或藠头)、酱香辣(郫县豆瓣或元红豆瓣)等十种不同辣味。四川常用的23种味型,与麻辣沾边的达13种,如口感咸鲜微辣的家常味型,咸甜辣香辛兼有的鱼香味型,甜咸酸辣香鲜各味十分和谐的怪味型,以及表现不同层次麻辣的红油味型、麻辣味型、酸辣味型、糊辣味型、陈皮味型、椒麻味型、椒盐味型、芥末味型、蒜泥味型、姜汁味型,使辣味调料发挥了各自的长处,辣出了风韵。 川菜的烹饪方法 川菜拥有4000多个菜肴点心品种。这些菜点是由筵席菜、便餐菜、家常菜、三蒸九扣菜、风味小吃五个大类组成的。当今流行的川菜品种既有对历代川菜品种的传承,也有烹饪技术工作者的不断开拓、创新。 众多的川菜品种,是用多种烹饪方法制作出来的。常用的烹饪法,大类有30种,这当中既有一些全国通用的,也有一些四川独创的。如四川独创的小炒、干煸、干烧、家常烧就别具一格。小炒之法,不过油,不换锅,临时对汁,急为短炒,一锅成菜,菜肴起锅装盘,顿时香味四溢。干煸之法,用中火热油,将丝状原料不断翻拨煸炒,使之脱水、成熟、干香。干烧之法,用中火慢烧,使有浓厚味道的汤汁渗透于原料之中,自然成汁,醇浓厚味。家常烧先用中火热油煵炒豆瓣,入汤烧沸去渣,放料再用小火慢烧至成熟入味勾芡而成。川外人熟悉的麻婆豆腐就是用家常烧法烹饪的。 川菜的特产原料

四大菜系

川菜 一、简介 是中国四大菜系之一,素来享有“一菜一格,百菜百味”的声誉,它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史书记载,川菜起源于古代的巴国和蜀国。自秦朝至三国时期,成都逐渐成为四川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使川菜得到较大发展。 川菜风味包括成都、重庆和乐山、自贡等地方菜的特色。主要特点在于味型多样。辣椒、胡椒、花椒、豆板酱等是主要调味品,不同的配比,化出了麻辣、酸辣、椒麻、麻酱、蒜泥、芥末、红油、糖醋、鱼香、怪味等各种味型,无不厚实醇浓,具有“一菜一格”、“百菜百味”的特殊风味, 川菜在烹调方法上,有炒、煎、干烧、炸、熏、泡、炖、焖、烩、贴、爆等三十八种之多噢!在口味上特别讲究色、香、味、形、兼有南北之长,以味的多、广、厚著称。历来有"七味"(甜、酸、麻、辣、苦、香、咸),八滋(干烧、酸、辣、鱼香、干煸、怪味、椒麻、红油)之说。川菜系因此具有取材广泛、调味多样、菜式适应性强三个特征。由筵席菜、大众便餐菜、家常菜、三蒸九扣菜、风味小吃等五个大类

组成一个完整的风味体系。在国际上享有“食在中国,味在四川”的美誉。 二、特点 (一)选料认真 自古以来,厨师烹饪菜肴,对原料选择非常讲究,川菜亦然。它要求对原料进行严格选择,做到量材使用,物尽其能,既要保证质量,又要注意节约。原料力求包括调料的选用。许多川菜对辣椒的选择是很注重的,如麻辣、家常味型菜肴,必须用四川的郫县豆瓣;制作鱼香味型菜肴,必须用川味泡辣椒等。(二)刀工精细 刀工是川菜制作的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它要求制作者认真细致,讲究规格,根据菜肴烹调的需要,将原料切配成形,使之大小一致、长短相等、粗细一样、厚薄均匀。这不仅能够使菜肴便于调味,整齐美观,而且能够避成菜生熟不齐、老嫩不一。如水煮牛肉和干煸牛肉丝,它们的特点分别是细嫩和酥香化渣,如果所切肉丝肉片长短、粗细、厚薄不一致,烹制时就会火候难辨、生熟难分。这样,你再有高超的技艺,也是做不出质高味美的好菜的。 (三)合理搭配

16烹调《烹调技术》期末试卷A、B

2014-2015年第一学期《烹调技术》期末试卷(A) 班级:姓名:学号:得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烹调方法: 2、滑炒: 3、红烧: 4、熘: 5、拔丝: 二、填空题:(每题分,共20分) 1、是菜肴烹调工艺的核心。 2、炸制菜肴的风味各有特色,有的,有的,也有的等。 3、根据工艺特点和成菜风味,炒又分为、、和四种。 4、滑熘的菜肴具有和的特点。 5、烧可分为、和三种。 6、热菜盛装的常用方法有、、、,以及整只或大块菜肴的盛装方法。 7、炸的技法以、为主要特点。 8、爆的菜肴具有和、紧汁亮油的特点。 9、鲁莱主要由和两地的地方菜组成。 10、粤菜由、和等地方莱发展而成。 11、素菜通常是指用、和等植物性原料烹制的菜肴。 12、江苏菜是由、、和四个地方风味菜为主构成的。 13、川菜烹调方法侧重于和。 三、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下列莱肴中,( )属于松炸。 A.香酥鸡翅 B.高丽虾仁 C.软炸鲜贝 D.西法猪排 2、制作“爆”“炒”类菜肴较宜采用的盛装手法是( )。 A.倒入法 B.拖入法 C.扣入法 D.盛入法 3、制作“干烧鱼”出锅装盘宜采用( )。 A.倒入法 B.拖入法 C.盛入法 D.扣入法 4、“涮羊肉”火锅最为盛行的是( )。 A.四川 B.北京 C.山东 D.东北 5、下列菜肴中,( )属爆的方法制成。 A.油爆珍花 B.芫爆鸡丝 C.宫保鸡丁 D.水爆肚 6、常使用砂锅做加热工具、盛具的烹调方法是( )。 A.炖、烧 B.煮、煨 C.煨、焖 D.烧、煨 7、叫化鸡用的烹制方法是() A、焖 B、暗炉烤 C、明炉烤 D、泥烤 8、下列菜肴中,( )是鲁菜的代表菜。 A.豆汁排骨、芝麻肉丝、白扒鱼翅 B.茄汁牛舌、七金紫蟹、软硬飞禽 c.油爆海螺、奶汤蒲莱、糖醋黄河鲤鱼 D.九转大肠、奶汁扒白菜、脆皮鸡 9、下列菜肴中,( )是川菜的代表菜。 A.麻婆豆腐、宫保鸡丁、金钱豆腐 B.宫保鸡丁、干煸牛肉丝、鸡茸酿竹笋 C.干烧岩鲤、水煮牛肉、广汉缠丝兔 D.灯影牛肉、怪味桃仁、锅塌豆腐 10、下列菜肴中,( )是江苏莱的代表莱。 A.梁溪脆鳝、酸辣鱿鱼、镇扛肴肉 B.南京板鸭、沛公狗肉、生爆鳝片 c.炝虎尾、煮干丝、椒味鱼丝 D.水晶肴肉、无锡小排骨、蟹粉狮子头 四、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1、软炸的油温一般应在1700C为宜。 ( ) 2、生炒的原料可以上浆,也可以不上浆。 ( )

常用川菜烹饪术语注释

常用川菜烹饪术语注释 常用烹饪术语注释作者:汪世容省是个多民族的地,语言较为丰富,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各民族的语言表达形成了独自特有的发音风格,特别是烹饪术语上的称谓,更是准确、独到、诙谐,充分体现了人的聪明与智慧。为便全国各地的读者朋友了解川菜的制作,现在我们将常用烹饪术语作一个正确的介绍,希望能够为读者朋友们在了解川菜烹调技术的过程中,起到准确认知的作用。墩子刀工部分:★★★打糁:肉去筋,用刀背捶茸,盛于盆,加清水调拌均匀,合为一体,加人肉茸拌匀,再加鸡蛋清,搅拌合为一体,颜色白而发亮,加盐搅动八、九十下,然后加入清水顺时针向搅几十下,便成糁。★★★★剞:是川菜常用刀法之一,将原料划上各种刀纹,但不切(片)断的一种综合刀法。★★梳子背:按滚刀块的刀法,而滚动的幅度要小一些,切得薄些,形成梳子背的块。★★骨牌块:将原料切成长5厘米、宽2.5厘米、厚0.5厘米的长块。★荔枝花刀:先将原料同剞(割)刀剞成斜纹,间距0.4厘米,再斜剞成十字花纹不切断,然后改切长4厘米、宽3厘米的块。★★指甲片:将原料切成长1.3厘米、宽0.8厘米,形如指甲大小的薄片。★两刀一断:将原料切两刀断一刀,使其成为夹片形,如夹沙肉、酿茄饼等刀法。★★梭子片:又叫菱形块、斜块。先将原料切成宽3.5厘米

的长片,再用刀斜切成长约3.5厘米的菱角形块。★★滚刀块:将圆筒形的原料,置菜墩上,左手轻按住原料,右手持刀,边滚边切,块子均匀。★★鱼鳃形:将原料用直刀剞若干平行刀纹,再将原料横过来,用斜刀片成二刀一断,若1.3厘米的块,受热卷缩后似鱼鳃形。★★柳叶形:将原料一端斜切成尖形,似柳叶形状。★★一封书:将原料加工成形,用刀依次序整齐厚薄大小均匀一致,一片挨一片地摆成似一本书翻页时的形状。★★万字形:将原料加工成长形的片,厚薄,长短一致,分成四组,每组一样多的片,按上下左右横顺颠倒放置成正形。★★★米:生洗净刮皮,先切成颗粒,再铡碎如米粒,作调味料用。★★★片:生洗净,削皮修正,切成象人的指甲壳的小薄片,作调味料用。★★★葱花:一般用香葱清洗净,切成豌豆大颗状,作为调味料用。★马耳朵葱:常用黄葱、葱白、泡红辣椒经整理洗净,用刀斜切成长2厘米的节,两头呈斜尖形,形如马耳朵状。★★★葱颗:又称磉墩葱、葱弹子。黄葱、葱白经整理清洗净,切成长1厘米的葱颗。★★★蒜片:大蒜去外皮,切成象指甲壳的薄片。★★蒜米:大蒜去外皮,用刀拍松,铡成细如米粒,作调味料用。★刀口花椒:用生花椒,放于菜墩上,用刀铡碎,更能发挥麻味的性能,麻而悠长,风味最佳。炉子操作术语部分:★★★★(火巴)要求造字:音爬,是言语音,指原料或菜肴已经熟透,整形不烂的程度。★★★净锅:指炒锅

烹饪课程论文

酒店管理学院课程论文 学期:2013-2014第二学期 课程:烹饪科学与文化 班级:金融数学1301班 姓名:崔玉鹏 学号:20130908009

妈妈的味道 我妈妈有许多拿手菜,如:松仁玉米、花生猪脚、粉蒸肉、清炒虾仁······。但是我觉得最好吃的还是那道鱼香肉丝。 鱼香肉丝是一道常见川菜,由肥三瘦七肉丝、泡辣椒末、食盐、味精、白糖、姜末、蒜末、葱末、食醋、香油、色拉油、水淀粉,并配以冬笋丝、黑木耳丝等组成。鱼香,是四川菜肴主要传统味型之一。成菜具有鱼香味,其味是调味品调制而成。此法源出于四川民间独具特色的烹鱼调味方法,而今已广泛用于川味的熟菜中。对于川菜,我在网上了解了一些关于川菜的文化川菜起源于中国古代巴、蜀两国,在秦始皇一统时期,中原人民将烹饪技艺带入巴蜀,原有的巴蜀民间佳肴和饮食习俗精华与之融汇,逐步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川菜烹饪技术。到唐宋,川菜已发展为中国的一大菜系。川菜的主要特点是它取材广泛,调味多变,菜式多样,善用麻辣,口味清鲜醇浓并重,并以其别具一格的烹调方法和浓郁的地方风味,享誉中外。而“吃在中国,味在四川”的说法表明川菜的味是祖国菜系中 的一个典型代表。对于鱼香肉丝鱼香是四川菜肴主要传统味型之一。 鱼香肉丝以鱼香调味而定名鱼香肉丝的“鱼香”由泡辣椒、川盐、酱油、白糖、姜末、蒜末、葱颗调制而成。此调料与鱼并不沾边,它是模仿四川民间烹鱼所用的调料和方法取名为“鱼香”的,具有咸、甜、酸、辣、鲜、香等特点,用于烹菜滋味极佳。 在我了解关于鱼香肉丝的一些知识时发现鱼香肉丝有这么一个典故:相传很久以前在四川有一户生意人家,他们家里的人很喜欢吃鱼,对调味也很讲究,所以他们在烧鱼的时候都要放一些葱、姜、蒜、酒、醋、酱油等去腥增味的调料。有一次晚上这个家中的女主人在炒另一只菜的时候,她为了不使配料浪费,她把上次烧鱼时用剩的配料都放在这款菜中炒和,当时她还以为这款菜可能味不是很好吃,可能家中的男人回来后不好交待,她正在发呆之际,她的老公做生意回家了。这个老公不知是肚饥之故还是感觉这碗菜的特别,而他还没等开饭就用手抓起就往嘴中咽,还没等一分钟,他迫不及待地问老婆此菜是用何做的,她刚在结结巴巴时,她意外地发现其老公连连称赞其菜之味,她老公见她没回答,又问了一句“怎么好吃是用什么做得”,就这样老婆才一五一十地给他讲了一遍。而这款菜是用烧鱼的配料来炒和其它菜肴,才会其味无穷,所以取名为鱼香炒,而得此名。后来这款菜经过了四川人若干年的改进,现已早早列入四川菜谱,鱼香肉丝便是其中之一,其余的还有鱼香猪肝、鱼香茄子和鱼香三丝等。如今因此菜风味独特,使各地的人们所欢迎而风靡全国。 据北京饭店老一代川菜大师黄子云先生讲,老一辈师傅相传,鱼香肉丝是三国末期刘禅降魏后,将鱼香肉丝带进了中原,经2000多年的锤炼,在抗战时期,身在重庆的蒋介石,让自己的厨师加入了浙江老家的饮食元素,成为了现代人接受的味型。

川菜的烹饪方法

川菜的烹饪方法 川菜的烹饪方法具体如下: 麻婆豆腐的烹饪方法: 材料:南豆腐(嫩豆腐),牛绞肉或者猪绞肉,豆豉少许,香葱(蒜苗最好),姜末,蒜末,郫县辣豆瓣酱少许,淀粉水做法 1.葱切小段,姜,蒜切成细末,蒜是姜的2倍量(2:1)。 2.豆腐去掉表皮,切成小块,放入凉水锅里(水里要放入少许盐),中小火加热.水沸腾之前,倒入漏勺沥水。(豆腐过盐水,可以去除豆腥味,逼出水分) 3.煮豆腐的同时,起个新锅,不要加油,直接下绞肉,慢慢炒至肉末变成深棕色,至酥。加入姜蒜末,炒出香气,放入1汤匙辣豆瓣酱,炒出红油。 4.加入几粒豆豉,加入高汤or水,豆腐下锅(高汤or水的量要没过豆腐,),加入一点酒、1汤匙酱油增加颜色,煮5-6分钟,注意火候不要太大,以免豆腐开裂。 5.烧开后用湿淀粉勾芡(一般要分2次加),第1次勾芡后加入葱花,再勾第2次芡。 6.最后沿锅边加入入少许热油,开大火,等油浮上来就可以了(淋红油会比较红亮) 7.出锅装盘后再加入花椒粉,不要加太多。

小诀窍 超级喜欢吃麻婆豆腐,经常做,用这个方法做出来的麻婆豆腐,味道浓郁特别下饭,炒肉末的时候一定得有耐心,要炒到酥那才好吃呢。做这个菜最好用南豆腐,虽然烹调上比北豆腐要难点,但是那爽滑的口感实在太棒了~ 川菜的经典口味: 鱼香味 葱姜蒜泥1.泡椒0.5.四川豆瓣酱2.糖1.5.醋1.5.酱油、酒、味精适量。调法是先煸葱、姜、蒜、泡椒,再煸豆瓣酱出红油,与其他调料混合。色红味甜、酸、辣均衡,都不算太浓。可做鱼香肉丝、鱼香茄子、鱼香蘸汁等。 麻辣味 花椒0.5或花椒粉0.2.干辣椒0.3.四川豆瓣酱3.糖1.醋1.葱、姜、蒜、酒、酱油、味精适量。调法是先将干辣椒段炸至褐色,再下花椒炒香,煸葱姜蒜之后下其他调料。为取麻味,还可加些花椒粉。(油炸花椒起香,麻味来之于花椒粉)。特点是色泽金红,麻辣鲜香,有轻微的甜酸。可制麻辣鱼丁、麻婆豆腐等。 辣子味 四川豆瓣酱1.糖0.3.醋0.3.葱、姜、蒜及酱油、味精、酒适量。调法是先下葱姜蒜煸香,再将豆瓣酱煸炒出红油,下其他料调和。特点是鲜辣中带有极微的甜酸味。可制辣子鸡丁,辣子鱼丁等菜。 陈皮味 花椒0.5.干辣椒1.四川豆瓣酱3.糖2.陈皮2.酱油、味精、

《千秋川菜》

《千秋川菜》上集(探索·发现2005-63) 央视国际 2005年03月28日 14:25 旧时的成都餐饮行业按地域分帮 1918年,四川省新都县十三岁的农家少年刘建成,家境日渐贫寒,他不得不告别双亲,到成都谋生。像很多穷苦孩子一样,他进城以后,还是只有选择被人视为低贱的厨师这一行,到川菜馆当学徒。 成都,是川菜的心脏,从古到今,川菜都发源于这里。刘建成入行的时候,成都的川菜馆看似互不相干、各自独立经营,实际上是相互联系、分帮分派的。 除了按地域分帮以外,按经营的内容,还分为燕蒸帮、饭食帮、面食帮、腌卤帮。刘建成所在的中市帮,经营的是高档宴席,属于燕蒸帮。 旧时的成都餐饮行业按经营内容分帮 虽说有严格的帮规,但在残酷的生存压力之下,各个帮派里面也偶尔有人犯规,导致帮派争斗。 那个时候,学徒的规矩是“学三年,帮两年”。刘建成五年学徒期满以后,就开始自某生路,在成渝两地的各种川菜馆里打工,人们管这种谋生的方式叫做“跑滩”。 刘建成的滩没跑几年,抗日战争就爆发了,国民党政府迁都重庆,国人大量流亡四川。正在重庆的刘建成,亲身体会到了什么叫“前方吃紧,后方紧吃”。 刘建年轻的时候,正是兵荒马乱的时代。然而,他自己也没有想到,国难当头的抗战时期,却是川菜发展的第二个重要阶段,在川菜史上的地位,仅次于明清时代。当时,大量入川的流亡者,把全国各地的烹饪原料、烹饪技法和菜点都带进了四川;不断增加的人口,产生了巨大的餐饮需求;四川丰富的物产,又为川菜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材料。于是,成都和重庆就成为川菜竞技的大舞台,在只有40万人口的成都,一下子发展到近3千家餐馆,平均130个人就有一家。抗日战争结束以后,这些返回家园的人们又把他们已经习惯了的口味带到了全国各地。后来,有人在评价四川对中国的贡献时说:四川,为战争时期的中国提供了后方,为和平时期的中国提供了川菜。 七九年五月,川菜大师在香港表演 1950年,成都解放。社会主义改造运动随即展开,全社会实行公私合营。成都市把原来的3千多家餐馆,进行了合并、撤销和搬迁,组建成大约3百家餐馆,并且成立了一个行业工会,叫“饭菜面食业工会”。后来,这个工会改组成饮食服务公司,统一调配餐馆、厨师和烹饪原料。这种国营的格局,一直持续到上个世纪80年代。50年代最闪亮的川菜明星是调往北京乃至国外的厨师。 这是一张中国人都很熟悉的照片。1954年,周恩来总理出席日内瓦会议,这是新中国首次以五大国的身份介入国际事务。会议期间,周总理用川菜宴请了各国要员和名人,卓别林也在应邀之列。 甘国清,四川成都人。50年代以后在中央军委工作,长期负责给元帅们做饭。

名人与川菜的传承

川菜是历史悠久、地方风味极为浓厚的菜系。它品种丰富、味道多变、适应性强,享有“一菜一格,百菜百味”之美誉,川菜的烹饪融会了东南西北各方的特点博采众家之长,善于吸收,善于创新,享誉中外。 苏东坡——东坡肘子 东坡肘子是苏东坡制作的传统名菜。它有肥而不腻,粑而不烂的特点,色、香、味、形俱佳,“东坡肘子”汤汁乳白,雪豆粉白,猪肘肥软适口,原汁原味,香气四溢,配酱油碟蘸食,滋味尤佳。有人称其为“美容食品”,外宾赞颂它“可列入世界名菜”。 传说上世纪四十年代,四川大学中文系有四位学生,在古诗文中查到了汉朝班固的两句话:“委命供已,味道之腴”,于是这四位书生便在成都开办了一家“味之腴”餐厅。当时,他们从苏东坡的传世墨迹中辑得“味之腴”三字,并以此刻匾做成店招,除了向世人宣称这三字系苏东坡亲手所写以外,还反复强调店内所卖“东坡肘子”的制法乃是苏东坡亲手创制并秘传下来的。如此这般,东坡肘子的美名自然也就不胫而走、传遍了全国,“味之腴”的生意当然也就十分红火了。 东坡肘子 陆游——川菜 或许只有人知道陆游是南宋大诗人,而少有人知道他还是一味美食家。他长期在四川为官,对川菜兴味浓厚。唐安的薏米,新津的韭黄,彭山的烧鳖,成都的蒸鸡,新都的蔬菜,都给他留下了难忘的印象,离蜀多年后还念念不忘。晚年

曾在《蔬食戏作》中咏出“还吴此味那复有”的动情诗句,在《饭罢戏作》一诗中,他说:“东门买彘骨,醢酱点橙薤。蒸鸡最知名,美不数鱼鳖。”“彘”即“猪”,“彘骨”是猪排。排骨用加有橙薤等香料拌和的酸酱烹制或蘸美至极。此外在诗中称道了四川的韭黄、粽子、甲鱼羹等食品。 甲鱼羹 杜甫——五柳鱼 五柳鱼是四川名菜,唐宋以来早已脍炙人口,而且它还和我国古代诗人杜甫有一段关系呢!相传,有一天杜甫邀几个朋友在草堂上吟诗作赋,不觉到了中午,眼看要吃午饭了,可是一无所有,拿什么款待这些客人呢?他正在着急,忽然见家人从浣花溪里钓上一条鱼来,喜出望外。心想,就请大家品尝这条鱼吧! 杜甫鱼开膛洗好,加上佐料蒸熟,又加入甜面酱炒熟,把四州泡菜里的辣椒、葱、姜和汤汁,和好淀扮,做成汁,趁热浇在鱼身上,再撤上香菜。众朋友边说边吃,把鱼吃得精光,讨论起这鱼起什么名字才合适,最后杜甫说:“陶渊明先生是我们敬佩的先贤,而这鱼背覆有五颜六色的丝,很象柳叶,就叫五柳鱼吧!”说罢,大家十分赞成。五柳鱼就这样叫起来了,并成为一道四川名菜,一直流传了一千多年,如今深受美食爱好者的亲睐!

川菜 中国民俗风情论文

中国菜系之川菜 中国菜肴在烹饪中有许多流派。其中最有影响和代表性的也为社会所公认的有:鲁、川、粤、闽、苏、浙、湘、徽等菜系,即被人们常说的中国“八大菜系”。一个菜系的形成和它的悠久历史与独到的烹饪特色分不开的。同时也受到这个地区的自然地理、气候条件、资源特产、饮食习惯等影响。下面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八大菜系中的川菜。 一、川菜的发展历史 川菜是中国八大菜系之一,素来享有“一菜一格,百菜百味”的声誉,它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1、川菜的起源 川菜系也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菜系,其发源地是古代的巴国、蜀国。据《华阳国志》记载,蜀国“山林泽鱼,园囿瓜果,四代节熟,靡不有焉”。巴国“土植五谷,牲具六畜”,并出产鱼盐和茶蜜;当时巴国和蜀国的调味品已有卤水、岩盐、川椒、“阳朴之姜”。三国时魏、蜀、吴鼎立,刘备以成都为“蜀都”。虽然在全国范围内处于分裂状态,但蜀中相对稳定,对于商业,包括饮食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使川菜系在形成初期,便有了坚实的基础。 2、川菜的发展 川菜原来只流行于巴蜀地区。川菜系的形成,大致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到三国鼎立之间。当时四川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逐渐移向成都。其时,无论烹饪原料的取材,还是调味品的使用,以及刀工、火候的要求和专业烹饪水平,均已初具规模,已有菜系的雏形。秦惠王和秦始皇先后两次大量移民蜀中,同时也就带来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技术,这对发展生产有巨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秦代为蜀中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到了汉代就更加富庶。张骞出使西域,引进胡瓜、胡豆、胡桃、大豆、大蒜等品种,又增加了川菜的烹饪原料和调料。西汉时国家统一,官办、私营的商业都比较发达。以长安为中心的五大商业城市出现,其中就有成都。川菜在全国的流行开始于80年代改革开放之后,邓小平同志对川菜的发展有很大贡献。 二、川菜的特点 川菜的特色是酸、甜、麻、辣香、油重、味浓,注重调味,离不开三椒(即辣椒、胡椒、花椒)和鲜姜,以辣、酸、麻脍炙人口,为其他地方菜所少有,形成川菜的独特风味。川菜烹饪特别讲究火候,并以小煎、小炒、干烧、干煸见长。川菜善于综合用味,收汁较浓,在咸、甜、麻、辣、酸五味基础上,加上各种调料,相互配合,形成各种复合味。综合起来讲,川菜具有选料认真、刀工精细、合理搭配、精心烹调的特点。 1、选料认真。自古以来,厨师烹饪菜肴,对原料选择非常讲究,川菜亦然。它要求对原料进行严格选择,做到量材使用,物尽其能,既要保证质量,又要注意节约。原料力求包括调料的选用。许多川菜对辣椒的选择是很注重的,如麻辣、家常味型菜肴,必须用四川的郫县豆瓣;制作鱼香味型菜肴,必须用川味泡辣椒等。 2、刀工精细。刀工是川菜制作的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它要求制作者认真细致,讲究规格,根据菜肴烹调的需要,将原料切配成形,使之大小一致、长短相

四川菜烹饪方法

四川菜烹饪方法 一、酸辣炒蟹 主料:毛蟹2只 辅料:酸泡辣椒3个、蒜瓣1个、生姜1大块、香葱1根、盐2克、生抽5克、蚝油 5克、陈醋3克、白糖3克、白胡椒粉2克、干淀粉适量、油30克 做法: 1、毛蟹洗净,加入盐、白胡椒粉腌制5分钟; 2、蒜瓣、姜末、香葱、酸泡辣椒剁碎,制成酱料,生抽、蚝油、陈醋制成酱汁; 3、把腌制好的毛蟹表面均匀沾上干淀粉; 4、锅里倒入油,烧热,把沾了干粉的毛蟹放到锅里炸至变色,取出备用; 5、锅里留油,下酱料炒出香气; 6、毛蟹下到锅里与酱料一起炒匀; 7、淋上调好的酱汁,快速翻炒入味即可; 二、香辣干锅鸡 主料:嫩子鸡半只 辅料:黄豆芽200克、香葱10克、大蒜8瓣、生姜20克、干红椒20颗、八角2颗、花椒10颗、炒熟白芝麻10克 腌鸡料: 盐1/4小匙、鸡蛋1/4颗 调味料: 生抽2大匙、蚝油1大匙、砂糖1小匙、鸡精1/2小匙、料酒1大匙、热开水1大匙、黑胡椒粉1/4小匙、香醋1小匙 做法: 1、将鸡切净斩块,香葱切长段,大蒜和生姜剁成蓉,黄豆芽剪去根部,

2、将干红椒剪段; 3、将切块的鸡加入盐,鸡蛋1/4颗少许腌制30分钟; 4、将生抽,蚝油,砂糖,鸡精,料酒,清水放入碗内调匀备用; 5、炒锅烧热了,放入少许油,凉油放入鸡块,用中火煸炒; 6、慢慢炒到鸡块缩小,里面的油脂逼出来; 7、将锅烧热,将油再度倒入锅内,放入花椒,八角,姜蒜蓉,葱白段,干红椒用小火煸炒出香味; 8、倒入鸡块,淋入调味料,黑胡椒粉,用大火翻炒,加入香葱、香醋,翻炒至水份完全收干; 9、干锅在火上加热,放入少许油,放入黄豆芽和盐,慢火炒至黄豆芽断生; 10、把鸡块倒在干锅上,洒上白芝麻,上干锅火上一边加热一边吃即可; 三、回锅肉 主料:五花肉八两 辅料:青蒜2两、花椒、大料、葱、姜、郫县豆瓣、永川豆豉、甜面酱、加饭酒、白糖、酱油、生油 做法: 1、准备好所有重要食材; 2、五花肉凉水下锅,放葱姜、几粒花椒、两个大料、干辣椒煮开撇沫捞出; 3、切大片,别切太厚,不入味; 4、豆瓣和豆豉剁细,青蒜洗净斜切驴耳朵备用; 5、坐锅下油小火煸肉片; 6、煸三四分钟出油后,温油煸豆瓣和豆豉吐油香酥,下一点甜面酱、加饭酒和酱油再煸两下; 7、把肉片和豆字辈儿们一起再接着煸,白糖放一小勺; 8、放青蒜,炒几下; 四、香辣啤酒鸭

浅谈川菜创新应遵循的四项基本原则(一)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ab249135.html, 浅谈川菜创新应遵循的四项基本原则(一)作者:刘冲 来源:《烹调知识》2018年第11期 笔者自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从事烹饪工作,在近30年的烹饪生涯中,从厨房一名无名小卒成为烹饪大师,其成功之路源于自身在烹饪技术方面秉承传统继承与创新发展相得益彰的烹饪理念。回顾过往厨艺生涯,特将笔者对川菜创新发展的一些体会记录在此,供烹饪爱好者探讨。 川菜在秦末初汉时就初具规模,唐宋时期发展迅速,明清时代就富有名气了。 毫无疑问,川菜在近几十年来,依然名扬四海,成为了在中餐业界最广为人知的菜系。无论是在国内国外,即使不是专营川味的饭店酒楼,像夫妻肺片、蒜泥白肉、棒棒鸡、水煮肉片、回锅肉、旱蒸贝母鸡、鱼香肉丝、宫保鸡丁、麻婆豆腐、灯影牛肉、盐煎肉、鸡豆花、樟茶鸭子、冬瓜燕、大千干烧鱼、清汤腰方、贵妃鸡、东坡肘子、怪味鸡、毛血旺、辣子鸡、雪花鸡淖、开水白菜、竹荪肝糕汤、担担面、兼善汤、赖汤圆等大名鼎鼎的川菜代表名肴也经常在菜单上赫然在目。这些菜肴,大都是在岁月长河中,经民间烹饪高手或专业厨师创制并不断改进演变而成的,且在清末民初前就已基本形成。可以说,这些传统川菜名肴,最短的也几乎经历了一个多世纪以上长盛不衰,可谓实至名归,为川菜奠定了在八大(十大)菜系中的霸主地位,足以载入史册。 然而,近年来随着粤菜、鲁菜、湘菜、苏菜(淮扬菜)等菜系在全国各地餐馆的猛烈进攻,以及西餐及个别地方菜系的异军突起,在川菜业界许多人士都深有“狼来了”的感触,甚至有人提出了“川菜危机”。 笔者认为,川菜危机其实从川菜形成那一天开始就存在的,也得到老一辈烹饪工作者的高度重视。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无论过去与现在,川菜烹饪工作者都具有坚忍不拔、孜孜不倦的开拓创新精神。所以,川菜经历几千年仍能引领风骚,都是在不断推陈出新中得到蓬勃发展而屹立不倒的。

火锅味碟

作为吃火锅熬、烫(涮)、蘸三部曲中的最后一章,昧碟首先有增添风味的作用。从味碟常使用的原料来看;芝麻和麻油的香味、花椒油的麻味、红油的辣味、大蒜的辛辣、味精的鲜味以及鸡蛋的滑润。这些不同味感和口感的调味料放在味碟中(油碟),能使涮烫后的原料经在味碟中蘸后,形成一种新的复合味,使味道变得更香更鲜,吃起更适口;其中味碟中的油或鸡蛋能使原料变得滑爽滋润,令食者入口舒适,有顺咽直下的快感。如果吃清汤火锅蘸红油或蒜椒(花椒油)味碟,还起到了转换口味的作用,使食者从清鲜醇和猛然过渡到较强刺激之中,食者在这跌宕起伏的味觉刺激中,享受到一种舒畅淋漓的快感。 其次,川味火锅的味碟还起到降温清热的作用。火锅原料是在不间断的高温中或煮或烫致熟的,刚出锅时温度高烫嘴,如果不在味碟中蘸一下入口,会因温度过高对口腔和舌造成损伤。据有关医学资料记载:食物的入口温度一般在60~70℃左右为宜,而且食物在70℃左右滋味更好。刚从火锅中捞起的原料在味碟中打个“滚”(蘸一下),能使滚烫的食物降低不少温度(大约20~30℃),这时再入口慢慢咀嚼既适口,又能品出其中味道来。 麻油和鸡蛋清都有不同程度的清热作用,涮熟的火锅原料在味碟中蘸一下“洗个澡”,既能减弱一些麻辣味的刺激,又起到清热败火的作用。 其实在火锅诞生之初,并不存在什么味碟来调味助兴,这是在人们长期食用火锅中,总结发明出来的“小窍门”,并随着人们饮食品味的提高和川菜烹饪事业的发展,味碟的种类和味型也由简单变得丰富多样了。现在一般市面上的常用味碟有如下几种。 (1)香油味碟原料:小磨麻油熟芝麻味精 制作:先将麻油舀入碟中,然后放入味精调匀,再撒上炒香的熟芝麻即成。 特点:香味浓郁。 (2)鸡蛋油碟原料:鲜鸡蛋(也可只用蛋清) 小磨麻油味精 制作:鸡蛋磕破后放入味碟中,用竹筷略微调散,再下麻油,味精调匀即可。 特点:鲜香滑口。 (3)蒜泥昧碟原料:大蒜瓣小磨麻油味精 制作:先将大蒜去皮,放入砂钵中捣成泥状,或用家庭搅拌器搅打成茸泥,然后将麻油舀入碟中,放入味精、蒜泥,吃时调匀。 特点:蒜味浓郁,辛香可口。

自贡盐帮菜之冷吃系列

自贡盐帮菜之冷吃系列 在《川菜烹饪事典》中所列29大类川菜烹饪技法中没有提到冷吃。但冷吃菜的做法在自贡确实非常流行,几乎家家会做,而且做出的菜广受欢迎,特别是冷吃兔,冷吃牛肉更是声名远扬。1926年,时任四川善后督办的刘湘到自贡,对自贡的“浓味冷吃兔”赞不绝口。自贡盐史学者宋良曦也将“浓味冷吃兔”列入自贡盐帮菜的代表菜中。在淘宝网上还有人专门卖“浓味冷吃兔”,称其为妈妈亲手制作的四川自贡名小吃,要一口价:55.00元,运费:平邮15.0元,快递15.0元, EMS40.0元,现买现做。这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消费者对自贡冷吃的认同和钟爱。 自贡冷吃的做法是:将原料切成丁或条炒,加盐料酒姜蒜等初步码味备用。锅中放油,油量应能淹没到肉的2分之1左右,大火烧油至七成熟,放入八角、大料、花椒、大葱段,待香味出后迅速捞弃,并舀出锅内少量热油备用。将切码味后的原料下油锅,进行翻炒,烹入料酒、放老姜,加自贡井盐,让原料炸透出水至半干(淡黄色)。这时放入酱油、醋、干辣椒段、花椒粉、胡椒粉、白糖等调料(可按自己口味加减调料种类及量),加少量鲜汤,中火翻炒,待汁水一收,微火起锅,起锅前将先前舀起的备用熟油和小磨麻油倒入,翻匀起锅。实际上是四个过程:原料初步去腥码味。通过富含香味的油炸制原料,并加酒加盐,实现去除异味,增香、化渣。通过加各种调料,加汤,中火收汁,使原料充分入味。通过加熟油、小磨麻油,进一步增香、调色、保鲜。 通过炸制,原料酥香化渣,再加汤收汁,使原料不干、硬,口感极好。通过四个环节,不断去腥增味,让味渗透到原料的每一个细胞,口口有味,越嚼越有味。起锅前加熟油、小磨麻油,不仅使菜颜色红亮,而且在菜的表面形成保护层,起到保质、保鲜的作用。这样做出的“冷吃”菜,色泽红亮、浓味鲜香、爽口、麻辣回甜。能保持较长时间不变质、不变味,实现冷吃的目的。它既可作为休闲之零食,又可作为居家、宴客、旅行佐餐、佐酒之上品。自贡人长时间地到外地去工作和学习,也常常喜欢让家里人做上一点,自己带上几包甚至让家里人邮寄几袋来解解馋。 冷吃有广阔的时常开发前景,随着真空保鲜技术的发展,自贡的冷吃系列完全可实现工业化生产。

八大菜系之川菜

川菜简介 基本资料 川菜是以成都、重庆两个地方菜为代表,选料讲究,规格划一,层次分明,鲜明协调。川菜作为我国八大菜系之一,在我国烹饪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取材广泛,调味多变,菜式多样,口味清鲜醇浓并重,以善用麻辣著称,并以其别具一格的烹调方法和浓郁的地方风味,融会了东南西北各方的特点,博采众家之长,善于吸收,善于创新,享誉中外。 川菜的派系 上河帮(蓉派,以成都和乐山菜为主);其特点是小吃,亲民为主,比较清淡,传统菜品较多。蓉派川菜讲求用料精细准确,严格以传统经典菜谱为准,其味温和,绵香悠长。通常颇具典故。其著名菜品有麻婆豆腐、回锅肉、宫保鸡丁、盐烧白、粉蒸肉、夫妻肺片、蚂蚁上树、灯影牛肉、蒜泥白肉、樟茶鸭子、白油豆腐、鱼香肉丝、泉水豆花、盐煎肉、干煸鳝片、东坡墨鱼、清蒸江团等。 下河帮(渝派;以重庆和达州菜为主);其特点是家常菜,亲民,比较麻辣,多创新。渝派川菜大方粗犷,以花样翻新迅速、用料大胆、不拘泥于材料著称,俗称江湖菜。大多起源于市民家庭厨房或路边小店,并逐渐在市民中流传。渝派川菜近几年来在全国范围内大受欢迎,不少的川菜馆主要菜品均为渝派川菜。其代表作有酸菜鱼、毛血旺、口水鸡、干菜炖烧系列(多以干豇豆为主)、水煮肉片和水煮鱼为代表的水煮系列、辣子鸡、辣子田螺和辣子肥肠为代表的辣子系列、泉水鸡、烧鸡公、芋儿鸡和啤酒鸭为代表的干烧系列、泡椒鸡杂、泡椒鱿鱼和泡椒兔为代表的泡椒系列、干锅排骨和香辣虾为代表干锅系列等。风靡海内外的麻辣火锅(或称毛肚火锅、火锅)发源于重庆,因为其内涵已超出川菜的范围,通常被认为是一个独立的膳食体系而不被视作川菜的组成部分。 小河帮(盐帮菜:以自贡和内江为主);其特点是大气,怪异,高端(其原因是盐商)。 一般认为蓉派川菜是传统川菜,渝派川菜是新式川菜。以做回锅肉为例,蓉派做法中材料必为三线肉(五花肉上半部分)、青蒜苗、郫县豆瓣酱以及甜面酱,缺一不可;而渝派做法则不然,各种带皮猪肉均可使用,青蒜苗亦可用其它蔬菜代替,甜面酱用蔗糖代替。而具体烩制手法两派基本相似。所不同的在于蓉派沿袭传统,渝派推陈出新(虽然未必较传统做法更加美味)。 其他资料 四川各地小吃通常也被看作是川菜的组成部分。主要有担担面、川北凉粉、麻辣小面、酸辣粉、叶儿粑、酸辣豆花等以及用创始人姓氏命名的赖汤圆、龙抄手、钟水饺、吴抄手等。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