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主要知识点归纳(最全面)

八年级物理上册主要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走进实验室

1.1走进实验室:学习科学探究

1、常用的科学探究工具: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是?时间?质量?温度?

力?体积?电?

2、科学探究有哪七个环节?

1.2测量: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

3、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符号是?

4、长度的其它单位有哪些?符号是?(从大到小排列)

5、什么叫分度值?

6、什么叫量程?

7、如何正确使用刻度尺?(有哪些环节,要注意什么)

8、什么叫误差?

9、减小误差的方法有哪3个?

10、时间的国际单位是?符号是?

11、时间的其他单位有哪些?符号是?(从大到小排列)

1.3活动:降落伞比赛

12、什么叫控制变量法?

13、如何选择合适的仪器?

14、测量仪器使用前,要做什么?

15、有哪些测量长度的特殊方法?

第一章走进实验室

1.1走进实验室:学习科学探究

1、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是刻度尺,测量时间的是停表,测量质量的是

天平,测量温度的是温度计,测量力的是弹簧测力计,测量体积的是量筒,测量电的是电流表和电压表。

2、科学探究的七个环节是:①提出问题,②猜想与假设,③设计实验、

制定计划,④进行实验、收集证据,⑤分析论证,⑥评估,⑦交流与合作。

1.2测量: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

3、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符号是m 。

4、长度的其它单位有千米,分米,里米,毫米,微米,纳米。

符号是 km , dm , cm , mm , um , nm 。

5、测量工具的最小刻度值叫分度值。

6、测量工具所能测量的范围叫量程。

7、正确使用刻度尺:①选,要三看: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②放,

刻度线要紧贴物体,刻度尺要平放。③读,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尺垂直,要估读。④记,记录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8、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9、减小误差的方法有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仪器,改进测量方

法。其中常用的主要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10、时间的国际单位是秒,符号是s 。

11、时间的其他单位有小时、分钟,符号是h, min。

1.3活动:降落伞比赛

12、先考察其中一个因素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而保持其他因素不变,

这样的方法叫控制变量法。

13、选择合适仪器的方法:量程要够,分度值要小。

14、测量仪器使用前,一般应先把指针调整到零刻度,这个过程叫调

零。

15、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有①累积法,②配合法,③化曲为直法,④

滚轮法。

第二章运动和能量

2.1认识运动

1、什么叫机械运动?

2、机械运动根据运动路线的形状,可分为哪2种?

3、微观世界的分子运动有什么特点?

4、物质有哪三种状态?各有什么特征?

5、物质的组成是怎样的?请具体说出来。

2.2运动的描述

6、什么叫参照物?

7、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判断方法是?

8、相对静止有哪2个条件?

9、比较物体运动快慢有哪2种方法?

10、什么叫速度?速度的意义是?

11、计算速度的公式是?计算时间的公式是?计算路程的公式是?

12、速度的国际单位是什么?符号是?

13、速度的常用单位是什么?符号是?

14、速度的国际单位和常用单位怎样换算?

2.3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15、什么叫匀速直线运动? 特点是?

16、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是怎样的?

17、什么叫变速直线运动? 特点是?

18、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如何计算?

2.4能量

19、常见能量的形式有哪些?

20、能量的转移和转化是怎样的?

第二章运动和能量

2.1认识运动

1、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2、机械运动根据运动路线的形状,可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3、微观世界的分子运动的特点是: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4、物质分为固态、液态、气态,固态物质的分子最牢固,气态物质的分子最活跃。

5、物质的组成: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2.2运动的描述

6、判断物体是否运动和如何运动,首先要选一个标准物,这个标准物叫作参照物。

7、物体运动和静止的判断方法: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

则称这个物体是静止,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变化,则称这个物体是运动的。

8、两个物体如果速度相同,方向相同,我们就说这两个物体相对静止。

9、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相同时间比路程,相同路程比时间。

10、物体通过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叫速度,速度的意义是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11、计算速度的公式是v=s/t,计算时间的公式是t=s/v,

计算路程的公式是s=vt。

12、速度的国际单位是米每秒,符号是m/s 。

13、速度的常用单位是千米每时,符号是km/h 。

14、速度的国际单位和常用单位的换算:1m/s=3.6km/h ,

1 km/h= 1/3.6 m/s 。

2.3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15、一个物体沿着直线运动,在任意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始终相等,这样的

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是方向不变,速度不变。

16、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

s-t图像中是一条斜向上的直线,v-t图像中是一条水平的直线。

17、速度会发生变化的直线运动叫变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是方向不

变,但速度会变化。

18、变速直线运动求出的速度,表示的是物体通过某段路程或所用某段时间的平

均快慢程度,叫做平均速度。

平均速度等于总路程除以总时间。

2.4能量

19、常见能量的形式有:机械能,内能,电能,光能,化学能,核能。

20、能量不仅可以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还可以互

相转化。利用能量的过程,就是能量转移和转化的过程

3.1认识声现象

1、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2、什么叫声源?

3、声音以什么形式传播?

4、什么叫声的介质?

5、声音在哪里不能传播?

6、声音能传递什么?

7、什么叫声速?

8、声速与什么因素有关?

9、常温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多少?

10、什么叫频率?单位是?符号是?

11、人的听声范围是?

12、什么叫次声?

13、什么叫超声?

3.2乐音的三个特征

14、什么叫做乐音?

15、乐音有哪三个特征?

16、什么叫做音调?

17、音调由什么决定?

18、乐器弦的粗细、长短、松紧改变的是什么?

19、什么叫响度?

20、响度和什么有关?

21、什么叫音色?

22、音色由什么决定?

23、什么是辨别不同发声体的依据?

24、波形图中如何看音调高低?

25、波形图中如何看响度大小?

26、波形图中如何看音色?

3.3噪声

27、从物理学的角度,什么是噪声?

28、从环境保护角度看,什么是噪声?

29、声音的单位是?符号为?

30、控制噪声有哪三个途径?

3.4声与现代科技

31、什么叫回声?

32、共鸣要达到什么条件?

33、超声有哪些方面的应用?

34、次声有哪些方面的应用?

3.1认识声现象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

3、声音以声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

4、凡是能够传播声波的物质,叫声的介质。

5、真空不能传声。

6、声音能传递能量,还能传递信息。

7、声传播的距离与所用时间的比叫声速。

8、声速与介质的性质有关,还与介质的温度有关。

9、常温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

10、物体振动的次数与所用时间的比,叫频率。单位是赫兹,符号是Hz。

11、人的听声范围是20Hz - 20000Hz 。人不能听见次声和超声。

12、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

13、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超声。

3.2乐音的三个特征

14、悦耳的声音叫做乐音。

15、乐音有音调、响度、音色三个特征。

16、乐音的高低叫做音调。

17、音调由振动频率决定。

18、乐器弦的粗细、长短、松紧改变的是音调,细短紧、音调高。

19、声音的大小叫响度。

20、响度不仅和声源振动幅度有关,还跟人与声源的距离有关。

21、声音的特色叫音色。

22、音色由发声体本身决定。

23、音色是辨别不同发声体的依据。

24、波形图中波峰或波谷的个数多少表示音调的高低。

25、波形图中振幅的大小表示响度大小。

26、波形图的具体形状表示音色。

3.3噪声

27、从物理学的角度,杂乱无章的不规则振动的声音叫噪声。

28、从环境保护角度看,一切干扰人们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都是噪声。

29、声音的单位是分贝,符号是dB。

30、控制噪声的途径有: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3.4声与现代科技

31、当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将被反射回来。反射回来的声音再次被我们听见就形成了回声。

32、共鸣的条件是两个物体的频率要相同。

33、超声的应用:声呐、超声探伤仪、超声检查、倒车雷达、超声加湿器。

34、次声的应用:核试验监测网、海域监测网、次声监测仪。

4.1光源光的传播

1、什么叫光源?

2、光源可以分为哪2类?常见的例子有哪些?

3、要注意哪些物体不是光源?

4、光的传播有什么特点?

5、光沿直线传播有哪些应用?

6、小孔成的像是怎样的?像的形状与什么有关?

7、什么是光线?

8、光能传递什么?

9、什么叫光速?

10、光在哪里传播得最快?速度是多少?

11、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多少?

12、什么叫光年?光年是什么单位?

4.2光的反射定律

1、什么叫光的反射?

2、我们能看到物体是因为?

3、光的反射图中的名称“一点二角三线”分别指的是什么?

4、光的反射定律内容是?

5、原来光线从AO入射,OB反射,如果让光线从BO入射,则光线从OA反射,说明了什么?

6、什么叫镜面反射?

7、发生镜面反射时,我们看物体是怎样的?

8、什么叫漫反射?

9、发生漫反射时,我们看到物体是怎样的?

4.3科学探究:平面镜成像

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什么?

2、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什么?

3、平面镜有哪些应用?

4、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中有哪些要注意的?

4.1光源光的传播

1、能自行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光源可以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常见的自然光源有太阳、萤火虫、水母、斧头鱼、灯笼鱼、恒星、电鳗、闪电。常见的人造光源有火、灯。

3、注意月亮、宝石、钻石、夜明珠、动物的眼睛、投影的屏幕不是光源。

4、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5、利用了光沿直线传播的有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食月食、站队、射击瞄准、激光准直等等。

6、小孔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像的形状只跟光源形状有关,与孔的形状无关。

7、光线是一条带箭头的直线。

8、光能传递能量和信息。

9、光传播的距离与所用时间的比叫光速。

10、光在真空中传播得最快,速度是3×108m/s.

11、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12、光在一年内传播的距离叫光年,光年是长度单位。

4.2光的反射定律

1、当光射到物体表面上时,被物体表面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光的反射。

2、我们能看到物体是因为有光进入我们的眼睛。

3、光的反射图中的名称“一点二角三线”分别指的是入射点O,反射角和入射角,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

4、光的反射定律内容是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以及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补充:当光垂直射向平面镜,三线重合,反射角和入射角都等于O 。

5、原来光线从AO入射,OB反射,如果让光线从BO入射,则光线从OA反射,说

明了在反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6、光滑镜面的反射叫镜面反射。

7、发生镜面反射时,我们看物体要么刺眼,要么很暗。

8、粗糙物体表面的反射叫漫反射。

9、发生漫反射时,我们从各个方向都能看到物体。

4.3科学探究:平面镜成像

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

2、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

3、平面镜能成像,还能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4、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

①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②用两根同样大小的蜡烛的目的: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③玻璃板要竖直放置:否则蜡烛B无法与像完全重合

④要在玻璃板前观察蜡烛的像(物体的这一侧)

⑤玻璃板要薄:因玻璃板的两个面都会成像,厚的玻璃板不利于确定像的位置

⑥多次实验的目的:避免实验的偶然性,使实验具有普遍性

⑦用刻度尺或方格纸的目的:便于比较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

⑧实验应在较暗的环境下进行

⑨让蜡烛B与像完全重合,再与蜡烛A比较,叫什么方法?等效替代法

第四章在光的世界里(4.4~4.8)

4.4光的折射

1、什么叫光的折射?

2、什么叫入射角?什么叫折射角?

3、光的折射规律的内容是?

4、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现象有哪些?

4.5凸透镜成像

1、什么叫凸透镜?

2、什么叫凹透镜?

3、什么叫光心?

4、什么叫焦点?

5、什么叫焦距?

6、凸透镜对光有什么作用?

7、凹透镜对光有什么作用?

8、通过透镜有哪三条特殊的光线?

9、什么是实像?

10、什么是虚像?

11、在凸透镜成像实验中:

若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无法在光屏上得到像的原因?

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的目的是?

如何判断物体和像的位置关系?

若用纸挡住凸透镜的一部分或凸透镜损坏了一部分,则光屏上成像的情况是?

当U>2f时,成像特点是?应用是?.

当U=2f时,成像特点是?应用是?

当f

当U=f时,成像特点是?应用是?

当U

通过分析凸透镜成像的特点,我们还可以发现什么?

4.6神奇的眼睛

1、眼睛的成像原理和什么相同?

2、眼睛成像的特点是?

3、眼睛和照相机对比,什么相当于凸透镜?什么相当于光屏?

4、近视眼的形成原因是?如何矫正?

5、远视眼的形成原因是?如何矫正?

4.7通过透镜看世界

1、望远镜的物镜相当于什么?成像特点是?

2、望远镜的目镜相当于什么?成像特点是?

3、望远镜最终成像的特点是?

4、显微镜的物镜相当于什么?成像特点是?

5、显微镜的目镜相当于什么?成像特点是?

6、显微镜最终成像的特点是?

4.8走进彩色世界

1、白光是由哪些色光组成的?

2、什么叫光的色散?

3、什么叫光谱?

4、光的三原色是?

5、色光的三原色按比例混合是什么颜色?

6、透明物体的颜色由什么决定?

7、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什么决定?

第四章在光的世界里(4.4~4.8)

4.4光的折射规律

1、当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光路发生偏折,叫光的折射。

2、入射角是指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折射角是指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3、光的折射规律: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靠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

4、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现象有海市蜃楼,夜空中的星光闪烁,水杯中筷子的弯折,看水底变浅了等等。

4.5凸透镜成像

1、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凸透镜。

2、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叫凹透镜。

3、透镜的中心叫光心。

4、让凸透镜正对着太阳,通过透镜的太阳光会形成一个最小最亮的点,这个点就是焦点。

5、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

6、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7、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8、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折射后经过焦点(反向延长线)。

经过焦点的光线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延长线)。

9、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能用光屏承接。

10、虚像不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不能用光屏承接。

11、在凸透镜成像实验中:

①若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无法在光屏上得到像的原因:

物体在焦点或焦点以内或者物体、凸透镜、光屏中心不在同一高度。

②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的目的是:使像成在光屏中央。

③物体和像的位置关系是:物近像远像变大。

④若用纸挡住凸透镜的一部分或凸透镜损坏了一部分,则光屏上仍能成完整的像,只是像的亮度会变小。

⑤当U>2f时,成像特点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是照相机。

⑥当U=2f时,成像特点是倒立、等大的实像,应用是测焦距。

⑦当f

⑧当U=f时,不能成像。

⑨当U

⑩通过分析凸透镜成像的特点,我们还可以发现: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大小分

大小,实像都是倒立的,虚像都是正立的。

4.6神奇的眼睛

1、眼睛的成像原理和照相机相同。

2、眼睛成像的特点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3、眼睛和照相机对比,晶状体和角膜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

4、近视眼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形成原因是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成像在视网膜前方,戴凹透镜矫正。

5、远视眼只能看清远处的物体,形成原因是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成像在视网膜后方,戴凸透镜矫正。

4.7通过透镜看世界

1、望远镜的物镜相当于照相机,成像特点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2、望远镜的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像特点是正立、放大的虚像。

3、望远镜最终成像的特点是倒立、缩小的虚像。

4、显微镜的物镜相当于投影仪或幻灯机,成像特点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5、显微镜的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像特点是正立、放大的虚像。

6、显微镜最终成像的特点是倒立、放大的虚像。

4.8走进彩色世界

1、白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

2、白光被分解成多种色光的现象叫光的色散。

3、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光排列成的光带叫光谱。

4、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

5、色光的三原色按比例混合是白色。

6、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不透明物体只反射与本身颜色相同的色光,其他色光被吸收。

7、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透明物体只透过与本身颜色相同的色光,其他色光被吸收。

八年级物理上册主要知识点归纳(5.1~5.4)

5.1物态变化与温度

1、水的三种状态是?

2、什么叫物态变化?

3、从固态变为液态叫?从液态变为固态叫?

4、从液态变为气态叫?从气态变为液态叫?

5、从固态变为气态叫?从气态变为固态叫?

6、什么叫温度?

7、温度的单位是?符号是?

8、0 ℃是指如何规定的?

9、100 ℃是如何规定的?

10、温度计的原理是什么?

11、使用温度计前要如何观察温度计?

12、使用温度计时要注意哪几个方面?(一不四要)

13、体温计和温度计相比,主要有哪3个方面的不同?

5.2熔化和凝固

1、什么叫晶体?常见的晶体有哪些?

2、什么叫非晶体?常见的非晶体有哪些?

3、什么叫熔化?

4、晶体熔化有什么特点?

5、晶体在熔化时是什么状态?

6、什么叫熔点?

7、晶体熔化有哪些条件?

8、什么叫凝固?

9、什么叫凝固点?

10、熔点和凝固点有什么联系?

5.3汽化和液化

1、什么叫汽化?

2、汽化有哪两种方式?

3、什么叫沸腾?

4、沸腾有什么规律?

5、什么叫沸点?

6、液体沸腾有什么条件?

7、液体沸腾实验中,缩短实验时间的方法有哪些?

8、什么叫蒸发?

9、影响蒸发快慢有哪些因素?

10、什么叫液化?

11、发生液化现象有哪些条件?

12、液化有哪些方法?

5.4地球上的水循环

1、什么叫升华?

2、什么叫凝华?

3、物态变化有哪6种?

4、6种物态变化中,哪些吸热?哪些放热?

5、常考的液化现象有哪些?

6、常考的凝华现象有哪些?

7、常考的升华现象有哪些?

八年级物理上册主要知识点归纳(5.1~5.4)

5.1物态变化与温度

1、水的三种状态是冰、水、水蒸气。

2、物质由一种形态变成另一种形态的过程叫物态变化。

3、从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从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4、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

5、从固态变为气态叫升华,从气态变为固态叫凝华。

6、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7、温度的单位是摄氏度,符号是℃。

8、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 ℃。

9、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是100 ℃。

10、温度计的原理是利用感温液的热胀冷缩性质。

11、使用温度计前要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零刻度线。

12、使用温度计时要注意:感温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要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的上表面相平。不要碰到容器底

或容器壁。

13、体温计和温度计相比,主要有3个方面的不同:量程不同,分度值不同,体

温计有缩口,可以离开物体读数。

5.2熔化和凝固

1、有规则结构的固体叫晶体,常见的晶体有食盐、糖、海波、矿石、金属、钻石、雪花、冰。

2、没有规则结构的固体叫非晶体,常见的非晶体有松香、蜂蜡、沥青、玻璃、塑料、橡胶。

3、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叫做熔化

4、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5、晶体在熔化时是固液共存状态。

6、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做凝固。

7、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

8、晶体熔化的条件:①达到熔点②继续吸热。

9、液体凝固时的温度叫凝固点。

10、同种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5.3汽化和液化

1、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汽化。

2、汽化有沸腾和蒸发两种方式。

3、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

4、液体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不变,不断吸热。

5、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

6、液体沸腾的条件有①达到沸点②继续吸热。

7、在液体沸腾实验中,缩短实验时间的方法有①提高水的初温②减少水量③烧杯加个盖子④加大火力

8、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只在液体表面进行的汽化现象。

9、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快慢。

10、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11、温度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物体才会发生液化现象。

12、液化的方法有①降低温度②压缩体积。

5.4地球上的水循环

1、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现象叫升华。

2、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现象叫凝华。

3、物态变化有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

4、6种物态变化中,吸热的有熔化、升华、汽化,放热的有液化、凝固、凝华。

5、常考的液化现象有露的形成、雾的形成、“白气”的形成

6、常考的凝华现象有雪的形成、霜的形成、窗花的形成、雾凇的形成、灯泡变黑。

7、常考的升华现象有樟脑丸变小、冰冻的衣服变干、灯丝变细。

八年级物理上册主要知识点归纳(6.1~6.4)6.1质量

1、物体是由什么组成的?

2、什么叫质量?质量的符号是?

3、质量与什么无关?

4、质量的国际单位是?

5、质量的常用单位是?如何换算?

6、实验室中用什么测量质量?

7、天平如何调零?

8、测量时如何使天平平衡?

9、如何调节平衡螺母?

10、物体和砝码的放置有什么要求?

11、加砝码时有什么要求?减砝码时有什么要求?

12、读游码示数时要注意什么?

13、物体的质量等于?

6.2物质的密度

1、什么叫体积?符号是?

2、体积的国际单位是?

3、体积的常用单位有哪些?

4、体积的单位之间如何换算?

5、测量体积的工具是?

6、如何测量不规则小物体的体积?

7、什么叫密度?符号是?

8、密度的计算公式是?

9、密度的国际单位是?

10、密度的常用单位是?如何换算?

11、ρ水=1000kg/m3的物理含义是?

12、体积的计算公式是?

13、质量的计算公式是?

6.3测量密度

1、测量固体的密度的简要步骤是?

2、测量不规则小物体体积的常用方法是?

3、如何测量漂浮物的体积?

4、如何测量放不进量筒的物体的体积?

5、测量液体的密度的简要步骤是?

6、测量密度的实验中,多次测量的目的是?

6.4活动:密度知识应用交流会

1、如何测量较大物体的体积?

2、如何测量会吸水物体的体积?

3、不能直接测量体积或质量时怎么办?

6.1质量

1、一切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

2、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质量的符号是m 。

3、质量与物体的形状,物态,所处的空间位置无关。质量是物体的一个基本属性。

4、质量的国际单位是千克,符号是kg。

5、质量的常用单位是吨(t),克(g),毫克(mg)。

t、Kg、g、mg相邻之间的进率是1000。

6、实验室中用天平测量质量。

7、天平的调零方法是:把游码移到左端零刻度线处,再调节平衡螺母。

8、测量时使天平平衡的方法:用镊子加减砝码,并向右移动游码。

9、调节平衡螺母的方法:左倾右调,右倾左调。

10、物体放左盘,砝码放右盘,简称左物右码。

11、加砝码时从大到小加,减砝码时从小到大减。

12、读游码示数时要注意以左端示数为准。

13、物体的质量等于盘中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的示数。

6.2物质的密度

1、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体积,符号是V。

2、体积的国际单位是m3。

3、体积的常用单位有哪些dm3、cm3、mL、L。

4、体积的单位之间换算:1m3=1000dm3、1dm3=1000cm3、1L=1000mL。

1L=1dm3、1mL=1cm3

5、测量体积的工具是量筒或量杯。

6、用量筒测量不规则小物体的体积:用排水法。

7、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叫密度,符号是ρ。

8、密度的计算公式是ρ=m/v

9、密度的国际单位是kg/m3

10、密度的常用单位是g/cm3,1g/cm3=1000kg/m3

=1000kg/m3的物理含义是:1m3的水的质量为1.0×103kg。

11、ρ

12、体积的计算公式是:v=m/ρ。

13、质量的计算公式是:m=ρv。

6.3测量密度

7、测量固体的密度的简要步骤:

①用天平测出石块的质量m

②向量筒内倒入适量的水,测出的水的体积V

1

③把石块放入量筒中,测出石块和水的总体积V

2

④算出石块的体积V=V

2-V

1

⑤算出石块的密度ρ=m/V

2-V

1

8、测量不规则小物体体积的常用方法是排水法。

9、利用针压法或助沉法(坠沉法)可测量漂浮物的体积。

10、利用溢水法可测量放不进量筒的物体的体积。

11、测量液体的密度的简要步骤:

①用天平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

1

②将烧杯中的盐水倒入量筒中一部分,记下体积V

③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总质量m

2

④算出量筒中盐水的质量m=m

1-m

2

⑤算出盐水的密度ρ=m

1-m

2

/V

12、测量密度的实验中,多次测量的目的是求平均值以减小误差。

6.4活动:密度知识应用交流会

4、可利用等体积法测量较大物体的体积,简要步骤是将物体放入容器中,加水到标记处,取出物体,用量筒加水到标记处,量筒所加水的体积就是物体的体积。

5、测量会吸水物体的体积方法,方法一:先让它吸水吸得足足的,然后再放到量简中测量。方法二:在小砖块表面涂一层油漆或者浸一层石蜡。

6、对于不能直接测量体积时,可利用取样法求得密度,再用体积公式v=m/ρ计算出体积。

对于不能直接测量质量时,利用取样法求得密度,再用质量公式m=ρv计算出质量。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最新最全)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 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 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梳理

《电压电阻》复习精要 一、电压 (一)、电压的作用 1、电压是形成电流 ..的原因:电压使电路中的自由电荷 ....定向移动形成了电流。 ... 电源 ..是提供电压的装置。(填空) 2、电路中获得持续电流的条件①电路中有电源 ..(或电路两端有电压) ②电路是连通 ..的。 注:说电压时,要说"xxx"两端 ..的电压,说电流时,要说通过 .."x x x" .....的电流。 (二)、电压的单位 1、国际单位:V.常用单位:kV mV 、μV 换算关系:1K v=1000V .........1V=1000m V .........1.m V=1000 .......μ.V. 2、记住一些电压值: 一节干电池1.5V ....一节蓄电池2V..家庭 电压220V ....安全电压不高于 ...36V (三)、电压测量: 1、仪器:电压表,符号:V. 2、读数时,看清接线柱上标的量程,每大格、每小格电压值 3、使用规则:两要、一不、二看清 二要: ①电压表要并联 ..在电路中。 (.1.、.但是当电压表不小心串联到电路中时 ................发生的状况是:电压表的 ........... 时数有很大的偏转,约等于电源的电压。在测小灯泡的试验中,讲 .............................V. 表和 ..A.表反接的状 .....况是电压表有时数,电流表无时数。都不会损坏 .....................) 2.、.当电压表之间只是有一段导线没有任何用电器的时候,我们认为............................ 此时电压表是没有时数的。所以在电路中电压表没有时数我们分析............................. 电路状况可以考虑和电压表并联的用电器是短路的。 ....................... ②电流从电压表的"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否则指针会反偏。 一不: ③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最大量程。(连实物图一定要先选量程) .............二看清: ①一要看清电压表的量程 .. ②二要看清电压表的分度值 ... Ⅰ危害:被测电压超过电压表的最大量程时,不仅测不出电压值,电压表的指针 还会被打弯甚至烧坏 ..电压表。(四)、电流表、电压表的比较: 电流表电压表 异符号 A V 连接串联并联 直接连接电源不能能 量程0.6A 3A 3V 15V

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全汇总

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汇总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 其他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1km=1 000m;1dm=0.1m; 换算关系:1cm=0.01m;1mm=0.001m;1μm=0.000 001m;1nm=0.000 000 001m。 2.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 刻度尺。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 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 ③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3.时间的单位: 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 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 换算关系:1h=60min 1min=60s。 4.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除误差,但应尽

量减小误差。 误差的产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 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 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参照物: 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快---观众方法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它的速度越快---裁判方法2.速度: 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1 、声音得发生:由物体得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得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得声音就是靠空气传来得。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就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5.乐音得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就是指声音得高低,它与发声体得频率有关系.(2)响度:就是指声音得大小,跟发声体得振幅、声源与听者得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得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得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得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 得声波。 8. 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得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得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得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得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得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 1、温度:就是指物体得冷热程度。测量得工具就是温度计,温度计就是根据液体得热胀冷缩得原理制成得。 2、摄氏温度(℃):单位就是摄氏度。1摄氏度得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得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与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得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机械运动 基础知识梳理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2、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米(m)、千米(km)、分米(dm)、厘米(cm)、 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是否磨损、最小分度值和量程;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③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尺面,④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⑤记录数据时不但要记录数据,还要注明测量单位。 3、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小时(h)、分(min)。 4、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 小误差。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 1、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同一个物体是运动 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 1、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表示。为了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采用“相同时 间比较路程”或“相同路程比较时间”的方法比较。我们把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计算公式:v=S/t 其中:s——路程——米(m);t——时间——秒(s);v——速度——米/秒(m/s) 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为m/s或m·s-1,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每小时做速度的单位,符号为km/h或km·h-1,1m/s=3.6km/h。v=S/t,变形可得:s=vt,t=S/v。 四、测量平均速度 1、测量平均速度的测量工具为:刻度尺、秒表 2、停表的使用:读数:表中小圆圈的数字单位为min,大圆圈的数字单位 为s。 3、测量原理:平均速度计算公式v=S/t

人教版初二物理全册全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机械运动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单位:(1)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符号 m (2)其它常见的长度单位及符号: 千米(km )、分米(dm )、 厘米(cm )、毫米(mr ) 微米(卩n ) 纟内米 (nm ) 3-i m = 1000m=100.1m=10m 1dm2 换算关系:1km = -2-3-6-9 m 1nm=10m m 1mm=10m=10m 1卩1cm=103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1)会放:左边刻度线与物体边缘对齐,刻度平行并紧贴被测物体,不能歪斜 (2) 会读:视线要与尺面垂直;测量值要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 (3) 会记:记录测量结果时,要写出数字和单位。没有单位的记录是毫无意义 的。 注意:使用前要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是否磨损,观察量程和分度值的大小 4 、时间单位:国际单位:秒 S 其他单位:分min 小时h 5 、换算关系:1mi n=60s 1h=60mi n=3600s 6 、测量工具:秒表。停表 7 、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就叫误差。我们不能消除误差,但 数时粗心造成 的,是不该发生的, 8 、误差的来源:(1)估读值跟真实值之间有一定的差异 (2)仪器本身不准确 (3)环境温度、湿度变化 9 、减小误差的办法: (1)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2)使用精密的测量工具 (3)改进测量方法 10、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 (1) 累积法:某些测量值太小,不便于用工具直接测量,从而采取把若干个小 量累计在一起,使它们成为一个较大的量,再进行测量,取其算术平均值 作为 测量的值。用这种方法能够测出细铁丝的直径或一张纸的厚度。? (2) 平移法:当物体的长度不能直接测量时,就要想办法把它等值平移到物体 的外部,再用刻度尺测量。 (3) 化曲为直法:将弯曲的轨迹变成直线来测量。如测量地图上的铁路线长度, 误差不是错误。测量错误是由于不 遵守仪器的使用规则、读 是能够避免的

初中物理基础知识点整理

八年级物理 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1.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中各种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物理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基本方法之一。 2.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 刻度尺。 2.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我们走 两步的距离约是1米,课桌的高度约0.75米。 长度的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它们关系是: 1km=1000m=103m;1dm=0.1m=10-1m 1cm=0.01m=10-2m;1mm=0.001m=10-3m; 1um=10-6m;1nm=10-9m。 3.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和最小 分度值;(2).用刻度尺测量时,零刻度线要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不要用磨损 ..的零刻度线); (3).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靠被测物体,尺的位置要放正;(4).读数时视线要与正对刻度线,不可斜视;(5).在读数时,要估读到最小分度值的下一位,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4.在实验室里常用量筒、量杯测量物体的体积;它们常用毫升做单位,1毫升=1厘米3;测量液体体积时,视线要与液面的凹形底部(或凸形顶部)相平。 5.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它只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 除,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6.特殊测量方法: (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页纸的厚度. (2) 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 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如:怎样测地图上一曲线的长度? (3) 平移法:方法如图 (a)测硬币直径; (b)测乒乓球直径; (c)测铅笔长度。 (4)估测法:用目视方式估计物体大约长度的方法。 7.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8.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知识点大全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机械运动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单位:(1)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符号m (2)其它常见的长度单位及符号: 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2、换算关系:1km=1000m=103m 1dm=0.1m=10-1m 1cm=10-2m 1mm=10-3m 1μm=10-6m 1nm=10-9m 3、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1)会放:左边刻度线与物体边缘对齐, 刻度平行并紧贴被测物体,不能歪斜。 (2)会读:视线要与尺面垂直;测量值要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 (3)会记:记录测量结果时,要写出数字和单位。没有单位的记录是毫无意义的。 注意:使用前要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是否磨损,观察量程和分度值的大小 4、时间单位:国际单位:秒S其他单位:分min 小时 h 5、换算关系:1min=60s 1h=60min=3600s 6、测量工具:秒表。停表 7、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就叫误差。我们不能消除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误差不是错误。测量错误是由于不遵守仪器的使用规则、读数时粗心造成的,是不该发生的,是能够避免的。 8、误差的来源:(1)估读值跟真实值之间有一定的差异 (2)仪器本身不准确(3)环境温度、湿度变化 9、减小误差的办法:(1)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2)使用精密的测量工具(3)改进测量方法 10、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 (1)累积法:某些测量值太小,不便于用工具直接测量,从而采取把若干个小量累计在一起,使它们成为一个较大的量,再进行测量,取其算术平均值作为测量的值。用这种方法能够测出细铁丝的直径或一张纸的厚度。 (2)平移法:当物体的长度不能直接测量时,就要想办法把它等值平移到物体的外部,再用刻度尺测量。 (3)化曲为直法:将弯曲的轨迹变成直线来测量。如测量地图上的铁路线长度,可用棉线与它重合,再拉直测量。用这种方法,可以测量圆的周长等。

人教版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初二物理(上)知识点总结 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_______。 2.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_______米. 课桌的高度约0.75m 3.长度的单位还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它们关系是:1km=_______m=103m;1dm=_______m=10-1m;1cm=_______m=10-2米;1mm=0.001m=10-3m;1m=_______μm;1um=_______m1m=_______nm;1nm=_______m 人的头发丝的直径、纸张的厚度约为:0.07 m m 、70微米地球的半径:6400 km 4、刻度尺的正确使用:(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_______是否磨损、量程和分度值; (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物体放置,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______,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_______;(4). 测量结果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单位组成。 5、特殊测量方法: (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 页纸的厚度. (2)平移法:方法如图: (a)测硬币直径; (b)测乒乓球直径; (c)测铅笔长度。 (3)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 6、测量时间的基本工具是_______。在国际单位中时间的单位是秒(s),它的常用单位有小时。 1h= 60 min=_________s. 7、误差:测量值与________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误差是_______的,它只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除,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_________而产生。_________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_________传播。_________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_________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_________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_________,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_________。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5.乐音的三个特征:_________、响度、_________。(1)音调:是指声音的_________,它与发声体的_________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_________,跟发声体的_________、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_________减弱;(2)在_________减弱;(3)在_________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_________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_________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_________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_________性好、_________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_________、_________、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_____,很容易绕过_________,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初二物理知识点汇总

初二物理知识点 第一章:走进物理世界 1、物理学史研究光、热、力、声、电等形形色色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 2、观察和实验是获取物理知识的重要来源 3、长度测量的工具是刻度尺,长度的国际基本单位是米,符号是m;常用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等。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 1km=1 000m lm=l0dm ldm=l0cm lcm=l0mm 1mm=1 000μn lμm=1 000nm 4、长度测量结果的记录包括准确值、估计值和单位。 5、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别叫误差。误差产生的原因:①与测量的人有关;②与测量的工具有关。任何测量结果都有误差,误差只能尽量减小,不能绝对避免;但错误是可以避免的。 减小误差的方法:①选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②采用更合理的测量方 法; ③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6、测量时间的工具是秒表,时间的国际基本单位是秒,符号是s;常用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等。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h=60min lmin=60s 7、科学探究的主要过程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指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第二章:声音与环境 1、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就停止;振动发 声的物体叫声源 2、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声音在介质中是以波的形式传播;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一般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气体中传播最慢。15℃的空气中声音传播速度为340m/s。 3、声音的三个特性: (1)音调:人耳感觉到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音调的高低跟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2)响度: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响度的大小跟发声体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响度还跟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3)音色:又叫音品,不同的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4、频率的高低决定音调的高低;振幅的大小决定声音的响度。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符号是Hz,人能感受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人们把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超声。超声的应用有:超声波粉碎结石、声纳探测潜艇、鱼群,B超检查内脏器官。 5、乐音与噪声: 乐音:悦耳动听、使人愉快的声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噪声:使人们感到厌烦、有害身心健康的声音;是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人们用分贝来划分dB声音的强弱的等级。 6、控制噪声的三个途径是:吸声、隔声、消声;即在声源处、在传播途径和在接收处控制。 7、声的利用:(1)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如渔民利用声纳探测鱼群 (2)声音可以传递能量:如某些雾化器利用超声波产生水雾 8、回声:声音在传播途径中遇到碍物被返射回去的现象,叫回声。如回声比原声到达人耳晚0.1s以上,人耳能把他们区分开,否则回声会与原声混在一起会加强原声。利用“双耳效应”可以听到立体声。 第三章:光 一、光的传播

2017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 第一章 机械运动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测量某个物理量时用来进行比较的标准量叫做单位。为方便交流,国际计量组织制定了一套国际统一的单位,叫国际单位制(简称SI )。 2、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其他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 )、纳米(nm)。1km=1 000m ;1dm=0.1m ;1cm=0.01m ;1mm=0.001m ;1μm=0.000 001m ;1nm=0.000 000 001m 。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③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3、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1h=60min 1min=60s 。 4、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误差的产生与测量仪器、 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 1、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 1、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表示。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快;物体经过相同的路 程,所花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快。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在物理学中,为了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采用“相同时间比较路程”的方法,也就是将物体运动的路程除以所用时间。这样,在比较不同运动物体的快慢时,可以保证时间相同。 计算公式:v=s t 其中:s ——路程——米(m);t ——时间——秒(s);v ——速度——米/秒(m/s) 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为m/s 或m·s -1,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每小时做速度的单位,符号为km/h 或km·h -1,1m/s =3.6km/h 。v =s t ,变形可得:s =vt ,t =s v 。 2、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 变速运动,变速运动的快慢用平均速度来表示,粗略研究时,也可用速度的公式来计算,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 四 测平均速度 1、实验原理: V =S /t 2、实验器材: 刻度尺、停表、小车 斜面 3、实验时用 刻度尺 测出小车通过的路程,用 停表 测出小车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在用公式 v=s/t 计算出小车在这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4、 探究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是否变化?如何变化? 具体测量过程和记录表格: 得出的结论: 小车从斜面滑下是越滑越快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声现象基础知识 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一:声音的产生 重点:1 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振动可以发声 要点:1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2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3发生物体的振动停止,发生也停止 疑点:1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因振动而产生声音。 2 “振动停止,发生也停止”不同于“振动停止,发生也消失”。振动停止,只是不再发声,但是原来所发出的声音还会存在并继续向外传播。 二:声音的传播 定义:1 声的传播需要介质 2 声以波的形式传播,这种波叫声波 要点:1 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介质 2 声音的介质有:固体,气体,液体 3 真空不能传声 重点:声音以波的形式向外传播。因为物体的振动,

物体两侧的空气就形成了疏密相间的波动向远处传播,这就是声波 三:声速和回声 定义:声传播的快慢用声速描述,它的大小等于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有关,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 要点:1 声音在单位时间内传播的距离叫做声速 2 声速与介质的种类有关。一般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其次是液体,在气体中传播最慢 3 声速与介质的温度有关。一般在气体中,温度越高,声速越快 4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碰到障碍物后被反射回来,人们能够与原生区分开,这样反射回来的声波就是回声。 重点: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拓展: 1 分辨原声与回声的条件: ①回升到达人耳的时间比原声晚0.1s以上;②声源距离障碍物至少有17m远 2 回声的作用: ①加强原声;②回声定位;③回声测距

第二节: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一:怎样听到声音 定义:在声音传递给大脑的整个过程中,任何部分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但是如果只是传导障碍,而又能够想办法通过其它途径将震动传递给听觉神经,人也能够感知声音 要点: 1 人耳的构造:外耳(耳廓,外耳道)中耳(鼓膜,听小骨)内耳(半规管,前庭,耳蜗) 2 听到声音的途径:物体振动→介质→鼓膜或头骨→听觉神经→产生听觉 难点:如果传导声音的鼓膜和听小骨发生损伤,就会使听力下降,叫做传导性耳聋,但还可以通过其它途径将振动传给听觉神经,人可以继续听到声音;如果耳蜗,听觉中枢或与听觉有关的神经受到损害,听力会降低,甚至是丧失,叫做神经性耳聋,一般不可治愈。 拓展:听到声音的条件: ①听觉系统正常;②物体的振动频率达到人耳的听觉范围;③声音有足够的响度;④有传播的介质 二:骨传导和双耳效应 定义: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重点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重点知识点 第一章机械运动 常考点 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另一个物体位置改变(关键抓住五个字“位置的变化”) 2.运动的描述 参照物:描述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选定的标准物体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选不同的参照物,对运动的描述可能不同 3.运动的分类 匀速直线运动:沿直线运动,速度大小保持不变;变速直线运动:沿直线运动,速度大小改变。 4.比较快慢方法:时间相同看路程,路程长的快;路程相同看时间,时间短的快5.速度(常考点) 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公式:v=s/t 单位:m/s、 km/h;关系:1 m/s=3.6 km/h; 1 km/h=1/3.6m/s 6.匀速直线运动 特点:任意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 公式:v=s/t 速度与时间路程变化无关 7.描述运动的快慢 平均速度物理意义:反映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快慢公式: v=s/t 8平均速度的测量 原理: v=s/t 工具:刻度尺、秒表需测物理量:路程s;时间t 注意:一定说明是哪一段路程(或哪一段时间) 9.路程时间图像速度时间图象 第二章声现象 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 常考点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 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3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 无线电话交谈,因为无线电波在真空中也能传播。 4、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声音在15℃空 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汇总

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重要知识点整理 第七章 力 一、力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 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 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 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6、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7、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 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二、弹力 1、弹力 ①弹性: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 ②塑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形变后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 ③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

弹力产生的重要条件:发生弹性形变;两物体相互接触; 生活中的弹力:拉力,支持力,压力,推力; 2:弹簧测力计 ①结构:弹簧、挂钩、指针、刻度、外壳 ②作用:测量力的大小 ③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长量就越长。(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④对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1) 认清量程和分度值;(2)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零; (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 (4) 使用时力要沿着弹簧的轴线方向,注意防止指针、弹簧与秤壳接触。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5)读数时视线与刻度面垂直 说明:物理实验中,有些物理量的大小是不宜直接观察但它变化时 引起其他物理量的变化却容易观察,用容易观察的量显示不宜观察的量,是制作测量仪器的一种思路。这种科学方法称做“转换法”。 利用这种方法制作的仪器有:温度计、弹簧测力计等。 三、重力、 1、重力的概念: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2、重力大小的叫重量,物体所受的重力跟质量成正比。 公式:G=mg 其中g=9.8N/kg ,它表示质量为1kg 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9.8N 在要求不很精确的情况下,可取g=10N/kg。 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其应用是重垂线、水平仪分别检查墙是否竖直和桌面是否水平。 4、重力的作用点——重心 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

八年级物理各章节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各章节知识点总结 2.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1米. 3.长度的单位关系是: 1千米= 103米;1分米= 10-1米, 1厘米= 10-2米;1毫米=10-3米 人的头发丝的直径约为:0.07 mm地球的半径:6400 km 4.刻度尺的正确使用:(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量程、分度值和 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3). 到分度值的下一位;(4). 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5.特殊测量方法: (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如测量细铜丝的 测量一页纸的厚度. (2)辅助法:方法如图: (a)测硬币直径; (b)测乒乓球直径; (c) (3) 6.测量时间的基本工具是秒表。在国际单位中时间的单位是它的常用单位有小时,分。1h= 60 min= 3600 s. 1 2叫参照物. 3 4 5 6v=s/t 7这就是8.秒表。 1 2 3而在液体传播又比气 4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色、音调、响度。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3)音色:不同乐器、不同人之间他们的音色不同 5.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强弱的等级,30dB~40dB是较理想的环境,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分贝;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分贝。 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汇总 新初二一定要看看! 无论你是即将踏入八年级刚接触物理的同学,还是初三将要中考的同学,都应该看看! 第一章机械运动 长度的单位——衡量万物的标尺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 其他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1km=1 000m;1dm=0.1m; 换算关系:1cm=0.01m;1mm=0.001m;1μm=0.000 001m;1nm=0.000 000 001m。 2.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 刻度尺。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

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 ③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3.时间的单位: 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 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 换算关系:1h=60min 1min=60s。 4.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除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误差的产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 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 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参照物: 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

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重要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重要 知识点 Revised by BLUE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2,2020.

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重要知识点整理第七章力? 一、力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 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 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 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6、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7、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二、弹力 1、弹力 ①弹性: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

②塑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形变后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 ③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 弹力产生的重要条件:发生弹性形变;两物体相互接触; 生活中的弹力:拉力,支持力,压力,推力; 2:弹簧测力计 ①结构:弹簧、挂钩、指针、刻度、外壳 ②作用:测量力的大小 ③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长量就越长。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④对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1) 认清量程和分度值;(2)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零; (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 (4) 使用时力要沿着弹簧的轴线方向,注意防止指针、弹簧与秤壳接触。测量力时不能超过 弹簧测力计的量程。(5)读数时视线与刻度面垂直 说明:物理实验中,有些物理量的大小是不宜直接观察但它变化时引起其他物理量的变化却容易观察,用容易观察的量显示不宜观察的量,是制作测量仪器的一种思路。这种科学方法称做“转换法”。利用这种方法制作的仪器有:温度计、弹簧测力计等。 三、重力、

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1第一章机械运动 1.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测量结果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1)使用前先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 (2)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 (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3.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4.减小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5.误差与错误的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而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6.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 7.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8.速度的计算公式: 1m/s=h 2第二章声现象 9. 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10.声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11.声速与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15℃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 12.声音的三个特性是:音调、响度、音色。(音调与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与物体的振幅有关;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13.控制噪声的途径:防止噪声的产生、阻断噪声的传播、防止噪声进入人耳。 14.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 dB;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 dB。 $

15.声的利用: (1)传递信息:例如声呐、听诊器、B超、回声定位。 (2)传递能量:例如超声波清洗钟表、超声波碎石。 3第三章物态变化 16.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17.使用温度计前应先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 18.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1)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2)要等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19.物态变化: (1)熔化:固→液,吸热(冰雪融化) (2)凝固:液→固,放热(水结冰) (3)汽化:液→气,吸热(湿衣服变干) (4)液化:气→液,放热(液化气) (5)升华:固→气,吸热(樟脑丸变小) (6)凝华:气→固,放热(霜的形成) 20.晶体、非晶体的熔化图像: 21.液体沸腾的条件:(1)达到沸点(2)继续吸热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重要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重要知识点总结

————————————————————————————————作者:————————————————————————————————日期:

2018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重要知识点汇总 2018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重要知识点汇总第一章机械运动 长度的单位——衡量万物的标尺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 其他单位有:千米()、分米(d)、厘米(c)、毫米()、微米(μ)、纳米(n)、1=1000;1d=0.1; 换算关系:1c=0.01;1=0.001;1μ=0.000001;1n=0.000000001。 2.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 刻度尺。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 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 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3.时间的单位: 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

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in)。 换算关系:1h=60in1in=60s。 4.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除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误差的产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 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 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参照物: 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