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下趣味数学教案

小学三年级下趣味数学教案
小学三年级下趣味数学教案

小学三年级下趣味数学教案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小学三年级下趣味数学教案,一起来看看。

小学三年级下趣味数学教案一 1.通过观察、分析图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零的数都得0”的计算方法。

2.理解商中间有0和商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

3. 能主动思考、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

教学重点

理解商中间有0和商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能熟练正确计算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

教学过程

1、口算:

28÷2 240÷8 36÷3 84÷7= 32-0 48+0

0×12 42×0 0+25 29+0 9×0 14×0

1、不计算,说出下面各题的商。

292÷2 358÷6 2147÷7 605÷5 488÷4

1、出示28页主题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叙述四幅画的内容。

2.嵌入数学问题:(1)4个西瓜,师徒4人,平均每人吃几个?生:4÷4=1

(2)当猪八戒把西瓜全吃光了,其他三人还能分到西瓜吗?引导学生想到:三人一个西瓜业没分到,怎样用算是表示呢?这时可以通过故事情境写出:0÷3=0,并深刻领会其中的含意。

(3)设置另一情境:当零为除数时的结果又是怎么样的呢?

由于这个内容不是小学时学到的,但为了让学生有个认识,所以可以略带一些,当0作为除数时,是没有意义的。

0÷2 0÷4 0÷5 0÷102384393 0÷0

1、问:怎样列式?怎样计算?结果是多少?

2、同学会用竖式计算吗?学生说说,教师板书。

3、指板演题,问为什么十位上要写0?

4、你有什么看法?学生讨论后,教师把省去的这步去掉。

小结:这题是怎样计算的?

5. 试一试。

505÷5 6018÷6 6015÷3

指第3题问:为什么6015÷3上的中间会有两个0?强调简便写法。

6. 出示计算 420÷3

学生说,教师板书。问:商末尾这个0能省略吗?为什

么?强调简便写法。

小结:今天我们学了什么?要注意什么?

数学网特地为大家整理了商中间有0和末尾有0的除法,希望能帮助广大小学生朋友们提高数学成绩和数学思维能力,同时祝大家学业进步!

小学三年级下趣味数学教案二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

认识东、南、西、北方向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情境和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知道地图上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2.在东、南、西、北中,给定一个方向辨认其余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

3、借助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发展空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难点:

会在实景中辨认东、南、西、北,并能运用这些词语来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知道地图上的方向。

教学过程

同学们,你们会背有关东、南、西、北方向的儿歌吗?

读了这首儿歌,你们能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

1、以4人小组为单位,根据儿歌让学生在学校操场上辨认东、南、西、北方向。

2、生观察东、南、西、北四个方向都有什么建筑物?

3、到教室,请各小组的记录纸贴在黑板上,汇报交流各种不同的方法,上方定为什么方向,为什么这样定?

4、学生讨论各种不同方法后,教师讲解地图上通常的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引导学生按地图的记录方式,重新整理自己的记录,完成校园示意图。再结合示意图用“东、南、西、北”说一说各种景物所在的位置。

操场

教学楼

1、说一说教室里东、南、西、北各有什么?

2、用东、南、西、北这些词语说一说你座位周围同学所在的方向。

3、你说我做

4、合作完成教科书练习一的第2题。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认识东、南、西、北方向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情境和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辨认东、

南、西、北四个方向,知道地图上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2.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3、借助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发展空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难点:

会在图上辨认东、南、西、北,并能运用这些词语来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能简单的用四个方向描述行走路线。

二年级趣味数学教案

二年级趣味数学教案 想要对二年级的同学进行趣味的数学教学,那么应该如何准备关于趣味数学的教案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1)通过有趣的数学题,引起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开发他们的智力,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从而提高他们逻辑思考能力。 2)让他们学会通过思考与计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3)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发挥团队合作精神。 课前先向学生播放一些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的生活例子。讲一个 小故事,动物中的数学“天才”蜜蜂。游戏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火柴游戏,层层导入: 同学们还想知道知道数学更多有趣的故事吗?今天我们来一起玩一个与数学有关的趣味游戏好吗? 学生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想法,并演示摆法。 1、下图是用24根火柴杆排成1大1小两个正方形,只能移动其中的4根火柴,要使其变成3个正方形,你会吗? 2、六角星变菱形用18根火柴摆1个六角星。请你移动

其中的6根火柴,使六角星变成6个面积相等的菱形。你知道应该怎么移动吗? 3、用12根火柴杆,组成4个连靠在一起的单位正方形,如下图。游戏要求: 试试看,移动3根火柴杆,把它变成3个不相连靠的正方形。 恢复原状,再试试看,移动4根火柴杆,把它变成3个不相连靠的正方形。 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并进行分析,然后逐渐深入课题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 此环节分为四个小部分: 1将学生分成几组,然后老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 2从日常生活出发,模拟一些题目,让学生进行抢答。 3最后进行统计,对表现最好的小组进行奖励。 4、对相关题目进行详细的解释,让学生认识数学的奥秘,进而提高对数的学习兴趣。 具体如下: 数学谜语: 1.一加一不是二。 解析:“一”字、加号“+”、再来一个“一”字,组合在一起,得到的字不是“二”,而是“王”。 谜底是:王

三年级趣味数学教案

和差问题 活动内容:和差问题 活动目标: 1、了解和差问题的结构特征,研究和差问题解答的一般方法,并准确解答。 2、借助线段图进行分析,理解用假设法将和差问题转化,完整口述思路。 3、优选方法,体会和差问题在解决生活实际中的作用。(拓展) 4、营造民主、愉悦的学习氛围,探求问题特征与解答方法。(情感) 活动重点: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寻找等量关系,能较熟练地列方程解"和差问题"。 活动难点:从不同角度探究解题的思路,初步体会利用等量关系分析问题的优越性。 活动过程: 一、课前游戏 (意图:感知和差问题的结构特征: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差,求大数与小数) 写数猜数: 学生选择1-9中的任何一个数,写在卡片上,算出与同桌卡片上数的和与差。 填入统计表中。(同桌学生报数,全班猜数,教师输入,指导学生验证) 教师填写后两列的和与差,和是100,差是20;和是168,差是32。提出质疑:当和与差比较大时,还能猜吗?有必要去寻找方法. 揭示课题: 共同特征: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差,就能找到大数和小数。我们把这类题型称为和差问题,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生活中的和差问题。 二、创境新授 (意图:借助线段图,通过小组探究,理解假设法进行转化的三种方法) 1.情景研究: 理解画形结合图的意思,明确大数是苹果,小数是桔子。小组开展探究活动。 PPT三种方法配合进行分析与汇报。体会三种假设的过程,感悟转化思想。 方法一:假设拿去了4个苹果,还有10个水果,苹果和桔子的个数就相等了。就是转化成了小数桔子的两倍。再除以2就算出桔子的个数。 方法二:假设再拿来4个桔子,就有了18个水果,苹果和桔子的个数也相等了。就是转化成了大数苹果的两倍。再除以2就算出苹果的个数。 启发:这两种方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不同点是第一种方法是和+差,第二种方法是和—差;相同点是都用了假设转化的方法,最后都除以2。 方法三:也可以将4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然后将总数14平均分成2份,再用7+2或算出苹果个数,用7-2算出桔子个数。这也是巧妙运用假设,将平均数运用到和差问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大全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教学目标: 1.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能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5.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6.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能够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 7.能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和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时安排: 一、测量(7课时) 千米的认识………………………………………4课时左右 吨的认识3课时…………………………………3课时左右 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9课时) 加法………………………………………………3课时左右 减法………………………………………………3课时左右 加法和减法的验算………………………………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三、四边形(6课时) 四、有余数的除法(5课时) 五、时、分、秒(3课时) 填一填、说一说………………………………………1课时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趣味数学附答案

1、△+○=9 △+△+○+○+○=25 △=()○=() 2、小青把1、2、3、 4、……97、98、99、100、101放在一起,顺次排成一个多位数,123456……99100101,这个大数是几位数? 3、有一列数,它们是按一定顺序排列的:1、4、7、10、13、16、19、22、25、……那么左起第99个数是几? 4、从3000里减去285,加上282,减去285,加上282,……照这样计算下去,减多少次后,结果是0? 5、一块正方形菜地,边长是 12米。如果要把它的面积扩大到原来的2倍,其中一条边增加4米,另一条边增长多少米?(写出过程)

1、某人连续打工24天,赚得190元(日工资10元,星期六做半天工,发半工资,星期日休息,无工资)。已知他打工是从1月下旬的某一天开始的,这个月的1 号恰好是休息日。问:这人打工结束的那一天是2月几号? 2、如果把 1,2,3,4,5,6,7,8这八个数字分别填入下面算式的□中(没有相同的),那么得出最小的差的那个算式是□□□□ - □□□□。 3、用4辆车一天运水泥30 吨,问8辆车几天运水泥120吨? 4、筑路队修一段路,6个人 45天完成,如果增加9人,多少天完成?

1、小刚的体重为40千克,小林的体重为42千克,小丽的体重为38千克,小军的体重为52千克,那么他们的平均体重是多少千克? 2、冬冬三次数学考试的平均成绩是89分,4次数学考试的平均成绩是90分,第4次考试的数学得分是多少分? 3、果品公司运进苹果83筐,运进桃子74筐,运进草莓64筐,运进梨71筐,而最后运进橘子的筐数比运进五种水果的平均筐数还多32筐,问果品公司运进橘子多少筐? 4、在一次身体的体检中,小红、小强、小林三人的平均体重为42千克,小红、小强的平均体重比小林的体重多6千克,小林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三年级趣味数学社团活动计划

三年级趣味数学社团活动计划 篇一:2013--2014学年趣味数学社团活动计划 2013-2014学年 趣味数学社团活动计划 中原区须水镇第七小学 郝慧敏 趣味数学社团活动计划 一、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提高他们的学习质量,拓宽他们的思维,培养正确的数学学习方法。 2、使学生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3、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与人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4、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实践活动、敢于质疑、独立思考、不怕困难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5、培养学生数学思考能力、观察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二、社团计划 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极大兴趣。 通过各种活动,提高学生的兴趣,比如动手操作、实地考察、亲自测量??让学生真正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使参加兴趣小组的同学通过学习,把他们的学习意识变被动为主动。 2.培养学生的知识面。

在兴趣小组中我将输入更多数学的知识并且更多的是讲述一些数学的相关知识,让更多同学在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丰富其他各科的功底,使他们的知识面得到很大的拓展。 3.增加实践的机会。 由于兴趣小组不仅有室内的理论学习而且还参与了实践,所以给同学以动手的机会,使他们认识到数学并不是仅仅用在“无聊”的计算上,而更大的就是“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使他们意识到学习数学的用处。当然也更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 4.丰富学生的第二课堂。 从素质的角度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学生的生活不在仅限于课堂上,更应该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乐趣,更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 三、活动安排 1.活动时间:周四下午 2.活动地点:三年级一班教室 3.活动课题:趣味数学 4.活动形式:动手操作、课外搜集、综合实践、讲授等。 四、活动措施 数学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要灵活多样,生动活泼,并且适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富有吸引力。 ,.乐学——数学游戏和趣味数学 小学生具有好胜、好奇的特点。将数学知识寓于游戏中,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学生特别感兴趣,能主动积极参与。如图形的拼摆、数学游戏等。学生在数学活动课中,学习趣味数学,既巩固所学的旧知识,更能学到新知识。同时也能训练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三篇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三篇 【篇一】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P33—35 教学目的:通过练习一的练习题目,使学生巩固本单元所学的两位数乘两位数基础知识,并能把这些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来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进一步感知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时间分配: 2课时 一、教学内容 课本第28页“练一练”和第33页“练习一”的第1---7题。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熟练准确地计算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帮助学生巩固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并强化混合运算的基本技能。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与计算习惯,提高学生口算、心算的能力,使学生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重点难点 1、使学生能熟练准确地计算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 2、提高学生的口算、心算能力。 四、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图片。 五、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上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了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谁能给大家出一道这样的题? 学生汇报所出的题,教师把学生出的题板书在黑板上。

提问:怎样计算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 (先省略因数中的0,先算出乘积,最后在积的后面再添上原来因数中被省略的0) (二)复习旧知,提高能力。 1、学生独立完成练一练中的第1——3题。 集体订正。 2、四则混合运算 出示图:苹果每箱30元,梨每箱40元。 买苹果16箱,梨18箱。 (1)两种水果各应付多少钱? (2)一共付多少元? 独立在练习本上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1)30×16=480(元) 40×18=720(元) (2)480+720=1200(元) 提问:求第(2)问时,你能列综合算式吗?在练习本上试一试。 板书:30×16+40×18 提出问题: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什么? (1)一个算式中如果只有加、减两种运算,或者只有乘除两种运算,或者只有一种运算进,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2)一个算式中如果有加法和乘法,或者有减法和乘法,或者有加法和除法,或者有除法和减法时,要先算乘法或除法,再算加法和减法。 (3)一个算式中如果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独立完成,两名学生在黑板上完成,然后同桌说一说是怎样计算的。 (三)课堂作业设计 1、练一练的第4、 5题。 2、第33页第1——7题。

五年级趣味数学教案

五年级数学教案—巧用数学 一教学目标: 为学生提供探索数学奥秘的机会,学生在参与这些数学游戏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价值,锻炼数学智慧,运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教学目的: 1、掌握使学生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2、熟悉数学的图形结构和运用未知数的技巧等数学方法 三、教学重点: (一)情景引入篇——趣味小故事 从前有一位老年人,在他临终时,三个儿子围在床前。 他对儿子们说:“我有十七匹马,留给你们,三个人分。分马的时候,老大呢,出力最多,得总数的二分之一;老二嘛,得总数的三分之一;老三最小,你呀,就拿总数的九分之一。”勉强说完这几句,老人就去世了。三兄弟执行遗嘱时,一致认为这些马是父亲生前心爱之物,决不能将其中任何一匹劈成几块瓜分。但是遗嘱又要完全照办,如何是好呢?正巧,这时他们的老娘舅骑马赶来了,听完事由,眉毛一扬,说:“我来分。” 猜猜看,老娘舅怎样分马? 因为希望每人得到的马都是整数匹,所以根据遗嘱,在分马的时候,马的匹数应该是三个分母的公倍数。分母2、3、9的最小公倍数是18,因而在分马时的马匹总数最好能成为18的倍数。老人留给儿子们的马是17匹,老娘舅把自己带来的一匹马临时借出来凑数,共有18匹马参加分配。准备就绪,老娘舅开始宣读和执行遗嘱:“……分马的时候,老大呢,出力多,得总数的二分之一……”宣读到这里,老娘舅数出9匹马,让老大领过去:老二嘛,得总数的三分之一……”读到这里,老娘舅数出6匹马,让老二领过去:“老三最小,你呀,就拿总数的九分之一。”读完最后这一句,老娘舅数出2匹马,让老三领过去:三位晚辈分到手的马总和恰好是父亲留下的17匹: 9+6+2=17。分马场地上的18匹马,现在剩下最后一匹,这当然就是老娘舅自己带来临时借用的那匹,依然物归原主。

北京课改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导学案教学设计(全册)

北京课改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体现新课标思想: 1、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增加学生之间相互交流与合作的机会,使学生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为他们能够学数学,爱数学,创造条件,引导他们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 3、在解决生活实际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积极合作。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4、培养学生有条理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更新教育观念,加强教改力度。在理解教材、运用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上进行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的研究。 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内容共有十二个单元:(1)乘法;(2)实际问题;(3)实践活动1;(4)年、月、日;(5)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6)实践活动2;(7)平移、旋转和对称;(8)分数的初步认识;(9)小数的初步认识;(10)方向与路线;(11)统计初步知识;(12)总复习。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两位数乘10和两个整十数相乘的口算方法,能够比较熟练的口算。 2、使学生知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3、会用两步计算解答连乘、先除后乘(或再除)与先乘后除等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通过调查租车价钱的活动,使学生知道租车的价钱是由多方面的因素决定的,考虑问题时要从多方面去想。 5、运用所学的乘法计算租车要用的钱数和购买饮料要用的钱数。 6、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每月各有多少天,平年、闰年各有多少天。 7、鼓励学生借助网络、书籍等方式,搜集有关平年、闰年、大月、小月、季度、世纪等相关的资料,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开阔学生的视野。 8、使学生知道面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能用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相应的分数;能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2、学会运用直观的方法比较分子都是1的两个分数的大小。 3、体会分数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教学重点: 1、认识几分之一。 2、比较分子都是1的几个分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长方形纸、圆纸片、正方形纸、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讨论揭题 1、故事引入:在一次愉快的队日活动中,老师让同学们两人一组分食品,小强和小丽拿到的是4个苹果、两瓶矿泉水和一个蛋糕。(课件演示)你愿意帮他俩分一分吗?怎样分比较公平呢?(平均分)板书:平均分。 师生交流:“把4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得几个?请拍手表示!”学生拍手表示,教师板书“2”(课件演示分的结果);“把2瓶矿泉水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得几瓶?”学生拍手表示,教师板书“1”(课件演示分的结果);“把1个蛋糕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得几个?”(学生无法拍手表示半个)“你会用一个数来表示这半个吗?”(学生尝试,并说明理由,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引入1/2) A:(学生中没有用1/2表示)谈话:你们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了这个蛋糕的一半,说明你们都很有办法,不过,我要向大家介绍一种更简便而且科学的表示方法。当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两份,要表示其中的一份时,可以用1/2来表示。(课件演示) B:(学生中如果有用1/2表示)谈话:“1/2是什么意思?”(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认识、强化平均分)“你在那里见过二分之一?”(学生回答后,教师给以肯定。并结合课件演示,介绍分数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数家族的新朋友——分数。(板书课题:认识分数) 二、认识分数、操作深化 1、(课件演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蛋糕的二分之一。”(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

三年级趣味数学计划教案

小学三年级下册趣味数学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 在经过了三年级一个学期的学习后,学生在基本知识、技能方面等基本上已经达到了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一定的兴趣,大部分学生乐于参与学习活动。特别是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丰富的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能充分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情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更多关注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地保持,并逐步引导到思维的乐趣、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中。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爱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的信心。 2.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学习技能。 3.使学生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4.培养学生数学思考能力,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创新能力。 三、教学措施 1.精选教学内容,力求内容生活化,形式多样化,解题思路方程化,教学活动实践化。 2.教学形式多样化,赋予启发性,趣味性和全面性,扩大学

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3.每次趣味数学课都有中心,有准备,课后有总结反思。 4.对于学生不要急于求成,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循序渐进四、具体安排 周次内容 第1周趣味数学题 第2周平均数问题(一) 第3周平均数问题(二) 第4周数字谜 第5周年龄问题 第6周和倍问题 第7周差倍问题 第8周乘除法巧算 第9周还原问题 第 10 周巧算周长 第 11 周巧算面积 第 12 周推理能力 第 13 周找规律 第 14 周检测与评价 第 15 周讲评检测题并发奖 三年级下数学思维训练教案 教学内容:三年级趣味数学题

三年级数学下册数学好玩--有趣的推理教学设计

三年级数学下册数学好玩---《生活中的推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经历对生活中某些现象进行判断、推理的过程。 2、能借助列表整理信息,并对生活中某些现象按一定方法进行推理。 3、能有条理地表达自己思考的过程,与同伴进行交流。 教学重点: 经历对生活中某些现象进行判断、推理的过程,按照一定方法进行推理。教学难点: 对信息进行归类、整理,用表格的形式处理信息。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新 1、判断玻璃球在哪只手里。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好!今天,老师要带大家一起做好玩儿的数学游戏,想参加吗?想参加的小朋友请你把手举得高高的,哦,我看见了!大家都想参加,仔细观察,精彩的游戏马上就要开始了! (师出示一个彩色的玻璃球)这是一个彩色的玻璃球,老师要把它藏在老师的其中一只手里。看好了啊! (师把手藏在桌子后面,然后把玻璃球放入一只手里)来,猜猜玻璃球在哪只手里? 有的小朋友猜会在左手中,也有小朋友猜会在右手中。 能不能确定在哪只手里? 大家都说不能确定, 为什么不敢确定? 有小朋友会说:老师有两只手,谁也不知道究竟在哪只手中。 (师张开了右手,做出举手的姿势) 现在,当我打开右手的时候,你敢不敢断定它在哪只手里? 哦,大家都知道在老师的左手里。 为什么? 小朋友一定会说:因为刚才右手打开了,那它肯定藏在左手里。 你们为什么这么肯定? 哦,因为老师只有两只手。现在排除了一只手,就只剩另一只手。

这就是推理的一个小知识,它叫作排除法。 当我们排除了一种可能,它就可以确定是另一种可能。 2、猜猜他是谁。 好,现在我们玩第二个小游戏:“猜猜他是谁”。 这是一张师生合影,我们要找的人就在其中,你能很快的猜出他是谁吗? 不能吗?为什么?因为人太多了,无法直接进行判断。 那么,老师就给大家提供第一条线索:他穿着干净的校服。 根据这一条线索,我们可以判断出,他一定是一名学生,不是老师。 那咱们就把老师排除掉。 现在猜出他是谁吗? 不能,还需要线索,对吗? 第二条线索很重要:他在第一排。 范围缩小了,咱们把目标就锁定在第一排同学的身上。 现在你敢确定他是谁吗? 还不能确定吗? 最后一条线索非常关键:他是男生。 仔细观察,第一排有几个男生,只有一个,因此,我们要找的就是他。太棒了!刚才同学们根据老师提供的三条线索,进行了连续的思考,最终找到了正确答案。 其实在刚才的游戏当中,我们就运用了一些推理方法,把很多线索连续起来思考,把范围逐渐缩小,最终找到正确答案。这个过程,就是我们数学中推理的一种方法。生活中还有什么情况需要推理呢?今天我们一齐来研究:生活中的推理。 (设计思考:以学生熟知的猜球和找人的小游戏作为情境,通过多媒体的生动演示,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真的来到了小伙伴中间。拉近了问题与学生的距离,有效地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 二、探究新知 1、理解题意 首先,那我们就一起走入熟悉的校园去看一看那里有什么推理问题。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第1单元秒的理解 第1课时 课题秒的理解 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1、借助交流、合作,自主理解新的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1秒及1分(60秒)的时间观点。 3、教育学生从小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借助丰富的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准确的时间观点。 教学难点 体会1分、1秒的长短。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钟面,伴随着“滴答”声,让学生共同实行倒计时 2、今天,我们就共同来理解这个新朋友。 (板书课题) 二、新授 (一)理解钟面上的秒 1、怎样计量用“秒”做单位的时间吗?仔细观察钟表,有什么发现。 2、学生自主探索,共同探究 3、反馈:①时钟有3根针,走得最快的那根是秒针。 ②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就是5秒。 ③如果是电子表,能够用以前学过的电子表的读取方法进一步类推。 4、体验1秒钟 ① 1秒到底有多长呢?让我们闭上眼睛,仔细听一听。 ②学生跟着时钟的“滴答声”,做拍手练习,每一秒拍一下手。 ③小结 5、秒针从数字12走到数字6,这表示经过几秒?从数字6走到8呢? 6、你还知道秒针从哪儿走到哪儿也是10秒? (二)探索分与秒之间的关系 1秒针从数字12起走一圈又回到12,经过多长时间?分针有没有变化。 2、让学生小组合作,仔细观察钟面,自主探索。 3、小结:秒针走1圈是60秒,这时分针走1小格就是1分钟,1分=60秒。(三)体验1分钟 1、让学生看钟表,通过读秒来体验1分钟的长短。 2、1分钟能做什么呢?分组写字、做口算等,体验1分钟实际的长短。 三、 巩固练习 1、做练习十四:1 2、补充: 3、活动:

三年级下册趣味数学

三年级下册趣味数学 1.找规律,填数字。 ① 1 4 9 16 ()36 () ② 2 4 8 ()32 () 2.甲、乙、丙三人共196本书,乙和丙共有127本,甲和乙共有104本,甲、乙、丙三人各有多少本书? 3.一根木料锯成3段要6分钟。如果每次锯的时间相同,那么锯成6段要多少分钟? 4.有同样大小的红、白、黑三种球共100个,现在按5个红的、3个白的、1个黑的顺序排列起来。在这100个球中,红球有多少个?白球有多少个?黑球有多少个? 5.某车间有50名工人,车间组织活动,参加划船的有34人,参加游泳的有28人,车间有多少人两项活动都参加?

6.在一个减法算式里,被减数、减数、差这三个数的和是120,差是减数的3倍,那么差是多少? 7.同学们做操,小明站在左起第3行,右起第8行;从前面数是第6个,从后面数是第7个,如果每行的人数同样多,共有多少名同学在做操? 8.甲桶里有油470千克,乙桶里有油190千克,甲桶的油倒入乙桶多少千克,才能使甲桶油是乙桶油的2倍? 9.甲班的图书本数比乙班多80本,甲班的图书本数是乙班的3倍,甲班和乙班各有图书多少本?

10.红红上楼,从1楼走到3楼需要走36级台阶,如果各层楼之间的台阶数相同,那么红红从第1层走到第6层需要走多少级台阶? 11.一张长8分米、宽3分米的长方形纸板,在四个角落上各截去一个边长为2分米的正方形,所剩下的部分的周长是多少? 12.鸡和兔关在一个笼子里,共8只头,26条腿,鸡和兔各有几只?(可画图) 13.王老师给学生分发积分卡,每人发2张,则剩13张,如果每人发4张,则剩3张,共有多少个同学?王老师共有多少张卡?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毫米、分米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科书P2-5例1、2及相应的"做一做"中的练习一的第1、2题。 三维目标: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通过直观演示和学生自己操作,使学生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让学生知道米、分米、厘米、毫米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2、会用毫米、分米做单位度量物体的长度。 3.初步渗透辨证思维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十进制关系。 2.难点: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具准备: 师:一把米尺、直尺和一根带子。 生:一把小尺子、一根带子、一枚一分硬币。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复习米、厘米 (1)我们已经学过哪些长度单位? 1米、1厘米大约有多长? 2、复习量法: (1)量物体的长度一定要注意把物体的一端对着尺 子的什么刻度线? (2)认整厘 米 A.判断:这种量铅笔的方法对不对? B.错在哪 里? C.订正: 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先把铅笔的一端对着尺子的"0"刻度线。 D.认整厘米,再看铅笔的另一端,你能看出铅笔是几厘米?8厘米是整厘米数吗? E.小结:象8厘米这样的结果是整厘米。 二、引入新课: 这张纸条还是整厘米吗?不是整厘米量出来的数精确吗?如果要得到比较精确的结果该怎么办? 小结: 这个比厘米更小的单位就是毫米。 (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毫米的认识 1、出示米尺放大图 提问:米尺放大图上有一些什么样的格子?每一大格表示多少?每一大格里又有多少小格? 2、认识1毫米 (1)从观察中你知道一毫米是怎么得到的? (2)这个放大图上的每一毫米都是放大的。 (3)实际的1毫米有多长?请拿出尺子来随便找1小格看看。 3、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1)用1分硬币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拿出1分硬币,说出厚度在哪里。并和一小格比一比--1分硬币的厚度是1毫米。 师:我们看见食指和拇指之间留下了一条缝,这条小缝的宽大约是多少? 举例:你还见过什么东西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2)用厘米作对比出示1厘米长的纸条,量出长度。 4、毫米和厘米的关系 (1)出示米尺放大图:看看1厘米里有多少毫米?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2)师领着学生数毫米 (3)1大格有几毫米?1大格还可以说是几厘米? 小结:所以1厘米等于几毫米? 5、用毫米量。 师:用毫米做单位量物体的长度,与用米、厘米量物体的长度量法相同。 (二)分米的认识。 1量纸条。 量教师发的10厘米长的纸条。 师:10厘米就是1分米。 2、用手势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 用食指和拇指在纸条上比量出1分米的长度,移出手势说:"1分米大约这么长。 3、厘米、分米的关系。 师:这么长是几厘米?这么长还可以说是几分米? 所以1分米等于多少厘米? (板书:1分米=10厘米) 4、分米和米的关系。 画出1米长的线段。 提问:1米等于多少厘米?100厘米里有几个10厘米? 1个10厘米是几分米?2个呢?10个呢? 这条线段的长是几分米?还可以说是几米? 小结:10分米和1米怎么样?(板书:1米=10分米) 三、巩固练习: 1、P3、4"做一做"

小学二年级趣味数学教案设计

小学二年级趣味数学教 案设计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二年级趣味数学活动设计 快乐运算 青岛华侨国际小学袁蓉蓉 活动目标: 1、通过独立思考,初步培养学生的逻辑维能力。 2、通过有趣的数学题,引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生 探究问题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逻辑思考能力。 3、学生通过练习掌握一定的数学方法,并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活动重点与难点: 通过解答例题引导学生思维方向,让学生学会善于思考。 活动过程: 一、数学故事: 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大家想听吗? 生:想! 出示《小狐狸的故事》:从前,山上住着一只粗心的小狐狸。这一天,妈妈让它背着8块马铃薯到外婆家去。一接到这个任务,小狐狸高兴得一蹦三尺高,马上背起马铃薯出发了。一路上,它哼着歌往前走。可是,走着走着,小狐狸觉得有点不对劲,怎么越背越轻了。它赶紧停下脚步,打开袋子一看,怎么只剩下3块马铃薯了原来,小狐狸背的袋子破了一个洞,马铃薯就从这个破洞掉

下去的。后来,小狐狸到了外婆家。小朋友,你能猜猜看,小狐狸可能背了几块马铃薯到外婆家呢? 生:0块,小狐狸很粗心继续往前走,马铃薯都丢光了。 生:3块,小狐狸绑好破洞,带着剩下的马铃薯到了外婆家。 生:8块,小狐狸绑好了破洞,又回去捡丢掉的5块马铃薯。 生:6块,小狐狸捡回3块,还有2块被小兔捡走了。 生:5块,小狐狸在路上碰到一只饿了的小狗,就送给它3块。 师:刚才几个同学说的都有道理,其实如果从不同角度去想,用多种角度去思考问题,还可以说出更多、更精彩的原因。同学们,你们认为像这样从多种角度来想问题,有趣吗? 师:这节课就让我们都来开动脑筋,从多种角度去想问题(板书课题) 二、出示趣味题: 师:老师这里有一些有趣的问题,希望大家开动脑筋,积极思考。 1、灰太狼抓羊: 灰太狼又来羊村抓羊了!灰太狼开始的时候抓了35只,被喜羊羊救回来 16只,然后灰太狼又抓了 24只羊,问灰太狼总共抓了几只羊 2、数台阶: 每层楼有6级台阶,我们走到第五层,总共要走()级台阶呢 3、“猫捉老鼠”的游戏: 有12个小朋友一起玩“猫捉老鼠”的游戏,已经捉住了7人,还要捉()人。 12 — 7 — 1 — 1 = 3 (个)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设计2020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设计2020 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学习往往是他们自己生活经验中对数学现象的一种“解读”.在教学中,如果能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他们喜闻乐见的素材唤起其原有的经验,那么学起来必然亲切、有趣、易懂了。以下是整理的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范文一:认识分数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新课程出版的三年级数学第五册内容,是学生在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分数与整数有很大的差异,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 本节课的目标定位是: 1.体验平均分;初步理解几分之一。 2.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的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和数学思考能力。 教学过程: 一、通过对“一半”的认识,理解“一半“的含义

1.说一半是多少: (1)全班同学的一半 (2)一组同学的一半 (3)一个圆的一半 2.说说一半是怎么分的?(平均分成相等的2分,两份中的一份就是一半) 3.所有事物都可以分出一半,一半能用哪个数来表示呢? 像全班同学的一半是用20表示、一组同学的一半是用5人表示,我们能说清它有多少: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还会经常碰到类似这样一个圆的一半的情况,我们无法用所学的数说清它到底有多大。于是在数学上引入了分数,就象刚才这位同学说的可以用二分之一,这个分数表示这个圆的一半。任何事物的一半都可以用来表示。 4.折一折:在正方形纸上折出二分之一,涂色表示 二、动手操作,理解四分之一 1.你能折出二分之一,四分之一你能折吗? 2.折好涂色表示四分之一,交流。

(学生对二分之一有了初步认识后,对折四分之一感到很顺利) 3.折的方法不同,形状也不同,为什么都可以用四分之一表示呢? (通过这一折,学生理解了只要是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四分之一) 3.辨析:哪几个图形可以用四分之一表示,说明理由。 三、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比较 1.折过了四分之一,你还能折一折,取一份用分数表示吗? 学生折出了八分之一、十六分之一、三十二分之一等等,他们通过自己操作而得到新的分数很兴奋。 2.折出了这么多的分数,你觉得谁折的分数大? 大部分学生都认为三十二分之一,折出的八分之一最小,并且还说了理由:32比8大,当然1/32大。一些学生发现越折越小了,觉得1/32是最小的。(这时教师也不表态) 4.故事: 猪八戒分西瓜:一次,唐僧派猪八戒前去探路,谁知去了好久也不见回来。于是派孙悟空去找。原来猪八戒在美滋滋的吃西

小学二年级趣味数学教案设计1

二年级趣味数学教案设计 快乐运算 教学目标: 1、通过独立思考,初步培养学生的逻辑维能力。 2、通过有趣的数学题,引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开发学生智 力、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逻辑思 考能力。 3、学生通过练习掌握一定的数学方法,并体验到学习数学的 乐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 通过解答例题引导学生思维方向,让学生学会善于思考。 教学过程: 一、数学故事: 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大家想听吗?生:想?! 出示《小狐狸的故事》:从前,山上住着一只粗心的小狐狸。这一天,妈妈让它背着8块马铃薯到外婆家去。一接到这个任务,小狐狸高兴得一蹦三尺高,马上背起马铃薯出发了。一路上,它哼着歌往前走。可是,走着走着,小狐狸觉得有点不对劲,怎么

越背越轻了。它赶紧停下脚步,打开袋子一看,怎么只剩下3块马铃薯了?原来,小狐狸背的袋子破了一个洞,马铃薯就从这个破洞掉下去的。后来,小狐狸到了外婆家。小朋友,你能猜猜看,小狐狸可能背了几块马铃薯到外婆家呢? 生:0块,小狐狸很粗心继续往前走,马铃薯都丢光了。 生:3块,小狐狸绑好破洞,带着剩下的马铃薯到了外婆家。生:8块,小狐狸绑好了破洞,又回去捡丢掉的5块马铃薯。生:6块,小狐狸捡回3块,还有2块被小兔捡走了。 生:5块,小狐狸在路上碰到一只饿了的小狗,就送给它3块。师:刚才几个同学说的都有道理,其实如果从不同角度去想,用多种角度去思考问题,还可以说出更多、更精彩的原因。同学们,你们认为像这样从多种角度来想问题,有趣吗? 师:这节课就让我们都来开动脑筋,从多种角度去想问题(板书课题) 二、出示趣味题: 师:老师这里有一些有趣的问题,希望大家开动脑筋,积极思考。 1、灰太狼抓羊: 灰太狼又来羊村抓羊了!灰太狼开始的时候抓了35只,被喜羊羊救回来16只,然后灰太狼又抓了24只羊,问灰太狼总共抓了几只羊? 2、数台阶: 每层楼有6级台阶,我们走到第五层,总共要走()级台阶

三年级下册数学有趣的推理教学设计-北师大版

《有趣的推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经历对生活中某些现象进行判断、推理的过程。 2.能借助列表整理信息,并对生活中某些现象按一定方法进行推理。 3.能有条理地表达自己思考的过程,与同伴进行交流。 教学重点: 经历对生活中某些现象进行判断、推理的过程,按照一定方法进行推理。 教学难点: 对信息进行归类、整理,用表格的形式处理信息。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猜猜他们谁是哥哥,谁是弟弟? 二、探究活动 活动一:兴趣小组 出示情境图,学校有足球、航模和电脑兴趣小组。淘气、笑笑和奇思根据自己的爱好分别参加了其中一组。他们三人都不在一个组。

他们分别在哪个兴趣小组? 1.讨论交流: 生1:笑笑不喜欢踢足球,她可能是电脑小组的。 生2:信息太多了,怎样整理一下呢? 2.小组合作 (1)画一个表来帮忙,把知道的信息记录下来。 (2)在兴趣小组的画“√”不在的画“×”。 3.汇报交流 活动二:飞机模型 航模小组有6个飞机模型:淘气号、奇思号、妙想号、笑笑号、乐乐号和教练号,放在柜子里。请你根据下面的信息,找到它们的位置。

1.小组交流 (1)淘气号在哪个位置? (2)妙想号在哪个位置? (3)还有哪些模型没有确定位置? 2.汇报交流 生1:淘气号放在柜子的左侧,它可能在①②③的位置。 生2:淘气号在乐乐号的上面,它可能在①②的位置。 生3:教练号在最上面一排左侧,应该在①的位置。 生4:淘气号应该在②的位置,乐乐号应该在③的位置。 生5:妙想号不在最上面,也不在最下面,应该在⑤号位置。 生6:奇思号不在教练号旁边,应该在⑥号位置。那么笑笑号在④号位置。 师:飞机模型都有了自己的位置。

三年级趣味数学活动计划

三年级趣味数学活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数学是锻炼思维的体操”,童年是培养思维的最佳时期。数学思维训练,旨在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打破常规,灵活思考,给学生以知识的更新、智慧的成长,让学生收获无穷的快乐:成长的快乐,发现的快乐,成功的快乐…… 二、活动目标: 1 、首先要求学生做到“五会”即“会看、会听、会说、会想、会做”,在看一看、听一听、想一想、说一说、动一动的过程中,通过观察,思考、想象、分析、判断等来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 2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敢于质疑、独立思考、不怕困难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考、观察、动手操作、创新等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 3 、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与人交流的意识和能力,并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三、训练重点: 以数学思维训练为途径,通过学生数学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和数学思维能力,本学期重点让学生在观察、想象等多项活动中,多角度,多层次地看看,做做,想想,试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去训练、去思考、去探索,并能在实践中得到提高。 四、主要措施: 1 、以新课程的理念和当下的习惯特色为指导思想,以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现有知识水平为依据,采用丰富多彩的形式,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愿意主动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敢于质疑,乐于讨论探究各种现象,喜欢和他人合作解决问题。 2 、学习内容以数学游戏、数学故事、数学实践活动为主。通过一系列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把数学与儿童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看到生活中处处充满数学,学生学起来也亲切、自然。 3 、课前教师认真准备好课堂内容,学生认真准备好学具等学习材料,课上共同配合好每一个教学活动,把每一个教学设计都落实下去。 4 、在课堂已有水平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强化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培养和强化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应用中感受数学创造的乐趣。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人教版新课标三年级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测 第一课时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 教学内容 教材第2—3页的内容及练习一第1至第2题。 教学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厘米度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2、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 3、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并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毫米,会用毫米度量物体长度。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估测方法。 教学过程 一、引言 二、估测数学书的长、宽、厚的长度。 师:请同学们观察数学书的长、宽、厚,并估一估大约有多长,然后把估测的结果填入下表? 估计实际测量数学书的长数学书的宽数学书的厚 生1:数学书的长大约是21厘米、宽大约是14厘米、厚有1厘米。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1:因为1厘米大约有一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长大约就有21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宽有14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厚有1个指甲长

那么厚。 三、学生动手测量实际长度 1、让学生用学具测量数学书的长、宽、厚。 2、让学生先在小组上交流,然后再在全班上交流。 四、揭示课题: 板出:毫米的认识 五、建立1毫米的概念 1、认识尺度上的1毫米有几长。 2、闭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有多长。然后再比一比1厘米和1毫米,你发现了什么? 3、举例子说说生活中那些物品的长度是1毫米。 六、认识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 让学生看尺子,数一数1 厘米长度有几个小格,然后汇报小结1厘米里面有10个1毫米。 板出:1厘米=10毫米 七、巩固发展 1、完成数学课本第3页的做一做。 2、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一的第一、第二题。 3、找出自己周围物品,并用毫米作单位量一量它的长度。 八、全课小结。 第二课时 分米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材第4—第7页的内容

二年级趣味数学教案()

二年级趣味数学教案 第一次(3课时) 教学目的: 1、检测学生乘法初步认识的掌握情况,并进行课外延伸。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形象思维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体会身边处处有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内容: 一、组织教学 1、点名 2、了解各班级教学进度 3、谈话:你为什么要参加趣味数学班?你喜欢数学吗?今天开始老师来帮助你学好数学,希望每个同学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有所进步。 二、基础练习:(完成第一单元测试卷) 教师巡回批阅。 三、表扬做题认真仔细的同学。 四、重点讲解四、五两题。 五、补充智力题:1、根据给你的三个数编出两道乘法算式。 7 3 21 4 5 20 ——————————— ——————————— 2、3×6=2×()2×()=3×4 4×()=6×6 6×4=8×()3×()=1×63×3=1×() 3、一个数在50和70之间,个位和十位上的数相差2,这个数是()。 4、0、10、30、()、100。

100、90、70、()、0。 7、10、14、19、()、()、()、( 第二次(3课时) 教学目的: 1、检测学生乘法口诀的掌握情况,并进行课外延伸。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形象思维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体会身边处处有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组织教学 1、点名 2、表扬上次课堂学习认真的同学。提出本节要求。 二、基础练习:(完成第二单元测试卷A) 教师巡回批阅。 三、表扬做题认真仔细的同学。 四、重点讲解第七题。 五、补充智力题: 1 2 3 5 8 9 4 7 4 2 3、每条边上画的 (1(2) 一共有( 412,从右数我排第7 二年级数学实践活动课教案 一、活动内容:模拟购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