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辅导教案

【精品】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辅导教案
【精品】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辅导教案

教学过程

知识点梳理

1.集合的概念、关系与运算

(1)集合中元素的特性: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求解含参数的集合问题时要根据互异性进行检验.

(2)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A?B,B?C?A?C,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含有n个元素的集合的子集数为

2n,真子集数为2n-1,非空真子集数为2n-2.

(3)集合的运算:?U(A∪B)=(?U A)∩(?U B),?U(A∩B)=(?U A)∪(?U B),?U(?U A)=A.

2.四种命题及其关系

四种命题中原命题与逆否命题同真同假,逆命题与否命题同真同假,遇到复杂问题正面解决困难的,采用转化为反面情况处理.

3.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若p?q,则p是q的充分条件,q是p的必要条件;若p?q,则p,q互为充要条件.

4.简单的逻辑联结词

(1)命题p∨q,只要p,q有一真,即为真;命题p∧q,只有p,q均为真,才为真;綈p和p为真假对立的

命题.

(2)命题p∨q的否定是(綈p)∧(綈q);命题p∧q的否定是(綈p)∨(綈q).

5.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

“?x∈M,p(x)”的否定为“?x0∈M,綈p(x0)”;“?x0∈M,p(x0)”的否定为“?x∈M,綈p(x)”.

考点一集合间的关系及运算

例1(1)(2012·课标全国)已知集合A={1,2,3,4,5},B={(x,y)|x∈A,y∈A,x-y∈A},则B中所含元素的个数为()

A.3 B.6 C.8 D.10

(2)设函数f(x)=lg(1-x2),集合A={x|y=f(x)},B={y|y=f(x)},则图

中阴影部分表示的集合为()

A.[-1,0]B.(-1,0)

C.(-∞,-1)∪[0,1) D.(-∞,-1]∪(0,1)

(1)对于集合问题,抓住元素的特征是求解的关键,要注意集合中元素的三个特征的应用,要注意

检验结果.

(2)对于给出已知集合,进行交集、并集与补集运算时,可以直接根据它们的定义求解,也可以借助数轴、

韦恩(Venn)图等图形工具,运用分类讨论、数形结合等思想方法,直观求解.

(1)(2013·山东)已知集合A={0,1,2},则集合B={x-y|x∈A,y∈A}中元素的个数是

( ) A .1

B .3

C .5

D .9

(2)设全集U =R ,集合P ={x |y =ln(1+x )},集合Q ={y |y =x },则 右图中的阴影部分表示的集合为

( )

A .{x |-1

B .{x |-1

C .{x |x <0,x ∈R }

D .{x |x >-1,x ∈R }

考点二 四种命题与充要条件

例2 (1)已知a ,b ,c ∈R ,命题“若a +b +c =3,则a 2+b 2+c 2≥3”的否命题是( )

A .若a +b +c ≠3,则a 2+b 2+c 2<3

B .若a +b +c =3,则a 2+b 2+c 2<3

C .若a +b +c ≠3,则a 2+b 2+c 2≥3

D .若a 2+b 2+c 2≥3,则a +b +c =3

(2)设x ,y ∈R ,则“x 2+y 2≥9”是“x >3且y ≥3”的

(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分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一个命题的否命题、逆命题、逆否命题是根据原命题适当变更条件和结论后得到的形式上的命题,

解这类试题时要注意对于一些关键词的否定,如本题中等于的否定是不等于,而不是单纯的大于、也不是单纯的小于.进行充要条件判断实际上就是判断两个命题的真假,这里要注意断定一个命题为真需要进行证明,断定一个命题为假只要举一个反例即可.

(1)(2012·天津)设x ∈R ,则“x >1

2

”是“2x 2+x -1>0”的

( )

A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 .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 .充分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2)给出以下三个命题: ①若ab ≤0,则a ≤0或b ≤0;

②在△ABC 中,若sin A =sin B ,则A =B ;

③在一元二次方程ax 2+bx +c =0中,若b 2-4ac <0,则方程有实数根. 其中原命题、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全都是真命题的是

( )

A .①

B .②

C .③

D .②③

考点三 逻辑联结词、全称量词和存在量词

例3 (1)(2012·湖北)命题“存在一个无理数,它的平方是有理数”的否定是

( )

A .任意一个有理数,它的平方是有理数

B .任意一个无理数,它的平方不是有理数

C .存在一个有理数,它的平方是有理数

D .存在一个无理数,它的平方不是有理数

(2)已知命题p :抛物线y =2x 2的准线方程为y =-1

2;命题q :若函数f (x +1)为偶函数,则f (x )关于x =1对

称.则下列命题是真命题的是

( )

A .p ∧q

B .p ∨(綈q )

C .(綈p )∧(綈q )

D .p ∨q

(1)全称命题(特称命题)的否定是其全称量词改为存在量词(或存在量词改为全称量词),并把结论否

定,而命题的否定则直接否定结论;而命题的真假可以先分清命题的构成,然后通过真值表直接判断. (2)若利用某些条件直接判定或探求有困难时,往往可以将条件进行等价转化.若是由命题的真假求某个参数的取值范围,还可以考虑从集合的角度来思考,将问题转化为集合间的运算.

(1)(2013·课标全国Ⅰ)已知命题p :?x ∈R,2x <3x ;命题q :?x ∈R ,x 3=1-x 2,则下列命题中为

真命题的是

( )

A .p ∧q

B .綈p ∧q

C .p ∧綈q

D .綈p ∧綈q

(2)已知命题p :“?x ∈[1,2],x 2-a ≥0”,命题q :“?x 0∈R ,x 20+2ax 0+2-a =0”.若命题“(綈p )∧q ”是真命题,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 )

A .a ≤-2或a =1

B .a ≤2或1≤a ≤2

C .a >1

D .-2≤a ≤1

1. 解答有关集合问题,首先正确理解集合的意义,准确地化简集合是关键;其次关注元素

的互异性,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等问题,关于不等式的解集、抽象集合问题,要借助 数轴和韦恩图加以解决.

高一数学上册第一章集合与简易逻辑精品教案

课 题:1.1集合-集合的概念(1)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集合论的创始人——康托尔(德国数学家)(见附录); 2.“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二、讲解新课: 阅读教材第一部分,问题如下: (1)有那些概念?是如何定义的? (2)有那些符号?是如何表示的? (3)集合中元素的特性是什么? (一)集合的有关概念 由一些数、一些点、一些图形、一些整式、一些物体、一些人组成的.我们说,每一组对象的全体形成一个集合,或者说,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也简称集.集合中的每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 定义:一般地,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 1、集合的概念 (1)集合: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形成一个集合(简称集)。 (2)元素:集合中每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 2、常用数集及记法 (1)非负整数集(自然数集):全体非负整数的集合。记作N ,{} ,2,1,0=N (2)正整数集:非负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N *或N + {} ,3,2,1*=N (3)整数集:全体整数的集合。记作Z , {} ,,, 210±±=Z (4)有理数集:全体有理数的集合记作Q , {}整数与分数 =Q (5)实数集:全体实数的集合。记作R {} 数轴上的点所对应的数 =R 注:(1)自然数集与非负整数集是相同的,也就是说,自然数集包括 数0 (2)非负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记作N *或N + Q 、Z 、R 等其它数集内排除0的集,也是这样表示, 例如,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表示成Z * 3、元素对于集合的隶属关系 (1)属于:如果a 是集合A 的元素,就说a 属于A ,记作a ∈A (2)不属于:如果a 不是集合A 的元素,就说a 不属于A ,记作A a ? 4、集合中元素的特性

集合与逻辑用语练习题

集合与逻辑用语练习题 1.设集合 集合 则 ( ) A . B . C . D . ? 2.已知命题 : , , ,则 是( ) A . , , B . , , C . , , D . , , 3.已知集合M ={x ∈Z|–1≤x ≤1},N ={x |x 2=x },则M ∪N = A . {–1} B . {–1,1} C . {0,1} D . {–1,0,1} 4.设集合 ,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5.已知集合 , ,则 等于 A . B . C . ∞ D . ∞ 6.命题 的否定为( ) A . “ ” B . “ ” C . “ ” D . “ ” 7.已知全集 集合 ,则 用区间可表示为( ) A . , B . , C . , D . ∞ , 8.已A . B . C . D . 9.设集合 ,则 A . B . C . D . 10.已知全集{}0,1,2,3,4,5U =, {}2,4A =, {}0,1,2B =,则如图阴影部分表示的集合为( )

A . {}0,2 B . {}0,1,3 C . {}0,1,4 D . {}0,2,4 11.下列有关命题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命题“若 ,则 ”的否命题为:“若 ,则 ” B . “ ” 是“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C . 命题“若 ,则 ”的逆否命题为真命题 D . 命题“ 使得 ”的否定是:“ 均有 ” 二、解答题 12.已知全集 . (1)求 ; (2)求 . 13.设集合 ,集合 , . (1)求 ; (2)求 及 14.已知全集 ,其子集 , ,求: ( ) . ( ) . ( ) . ( ) . 15.写出命题“若2320x x -+≠,则1x ≠且2x ≠”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并判断它们的真假. 三、填空题 16.已知全集 , , ,则 _________知特称命题p : 则命题p 的否定是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重要知识点

集合与简易逻辑重要知识点 一、知识结构: 本章知识主要分为集合、简单不等式的解法(集合化简)、简易逻辑三部分: 二、知识回顾: (一)集合 1.基本概念:集合、元素;有限集、无限集;空集、全集;符号的使用 . 2.集合的表示法:列举法、描述法、图形表示法. 集合元素的特征: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集合的性质: ①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记为A A ; ②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记为A ; ③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如果B A ,同时A B ,那么A=B. 如果C A C B B A ,那么,. [注]:①Z ={整数}(√)Z ={全体整数}(×) ②已知集合S 中A 的补集是一个有限集,则集合A 也是有限集.(×)(例: S=N ;A=N , 则C s A={0}) ③空集的补集是全集. ④若集合A =集合B ,则C B A =,C A B =C S (C A B )=D (注:C A B =). 3.①{(x ,y )|xy =0,x ∈R ,y ∈R }坐标轴上的点集. ②{(x ,y )|xy <0,x ∈R ,y ∈R 二、四象限的点集. ③{(x ,y )|xy >0,x ∈R ,y ∈R }一、三象限的点集. [注]:①对方程组解的集合应是点集. 例:1323 y x y x 解的集合{(2,1)}.

②点集与数集的交集是.(例:A={(x ,y )|y =x +1}B={y |y =x 2+1}则A ∩B =) 4.①n 个元素的子集有2n 个.②n 个元素的真子集有2n -1个.③n 个元素的非空真子集有2n -2个. 5.⑴①一个命题的否命题为真,它的逆命题一定为真.否命题逆命题. ②一个命题为真,则它的逆否命题一定为真.原命题逆否命题. 例:①若325b a b a 或,则应是真命题. 解:逆否:a =2且b =3,则a+b =5,成立,所以此命题为真. ②,且21y x 3y x . 解:逆否:x+y =3x=1或y =2. 21y x 且3y x ,故3y x 是21y x 且的既不是充分,又不是必要条件. ⑵小范围推出大范围;大范围推不出小范围. 3.例:若255x x x 或,. 4.集合运算:交、并、补. 5.主要性质和运算律 (1)包含关系:,,,, ,;,;,. U A A A A U A U A B B C A C A B A A B B A B A A B B I I U U C (2)等价关系:U A B A B A A B B A B U I U U C (3)集合的运算律: 交换律:. ;A B B A A B B A 结合律:) ()();()(C B A C B A C B A C B A 分配律:.) ()()();()()(C A B A C B A C A B A C B A 0-1律:,,,A A A U A A U A U I U I U 等幂律:. ,A A A A A A 求补律:A ∩C U A =φA ∪C U A=U?C U U =φ?C U φ=U 反演律:C U (A ∩B)=(C U A)∪(C U B)C U (A ∪B)=(C U A )∩(C U B) 6.有限集的元素个数 定义:有限集A 的元素的个数叫做集合A 的基数,记为card(A)规定card(φ)=0. 基本公式: (3)card (?U A )=card(U)-card(A) (二)含绝对值不等式、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及延伸 1.整式不等式的解法 根轴法(零点分段法) ①将不等式化为a 0(x-x 1)(x-x 2)…(x-x m )>0(<0)形式,并将各因式x 的系数化“+”; (为了统一方便)

高中数学 第一章集合与简易逻辑教案3.doc

第一章“集合与简易逻辑”教材分析 本章安排的是“集合与简易逻辑”,这一章主要讲述集合的初步知识与简易逻辑知识两部分内容.集合的初步知识是现行高中数学教科书中原来就有的内容,这部分主要包括集合的有关概念、集合的表示及集合同集合之间的关系.简易逻辑知识则是新增加的内容,这部分主要介绍逻辑联结词“或”、“且”、“非”、四种命题及其相互关系、充要条件等有关知识 集合概念及其基本理论,称为集合论,是近代数学的一个重要的基础.一方面,许多重要的学科,如数学中的数理逻辑、近世代数、实变函数、泛函分析、概率统计、拓扑等,都建立在集合理论的基础上.另一方面,集合论及其所反映的数学思想,在越来越广泛的领域中得到应用. 逻辑是研究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一门基础学科.学习数学,需要全面地理解概念,正确地进行表述、推理和判断,这就离不开对逻辑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更广泛地说,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基本的逻辑知识也是认识问题、研究问题不可缺少的工具,是人们文化素质的组成部分. 在高中数学中,集合的初步知识与简易逻辑知识,与其他内容有着密切联系,它是学习、掌握和使用数学语言的基础,这就是把它们安排在高中数学起始章的出发点. 本章共编排了8小节,教学时间约需22课时: 11 集合约2课时 12 子集、全集、补集约2课时 13 交集、并集约2课时

14 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约2课时 15 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约4课时 16 逻辑联结词约2课时 17 四种命题约2课时 18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约2课时 小结与复习约4课时 说明:本章是高中数学的起始章,课时安排得相对宽松一些,像小结与复习部分安排4课时,其中考虑到了对初中内容进行适当复习、巩固的因素. 一内容与要求 大体上按照集合与逻辑这两个基本内容,第一章编排成两大节. 第一大节是“集合”.学生在小学和初中数学中,已经接触过集合,对于诸如数集(整数的集合、有理数的集合)、点集(圆)等,都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这一大节首先结合实例引出集合与集合的元素的概念,并介绍了集合的表示方法.然后,从讨论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包含与相等的关系入手,给出子集的概念,此外,还给出了与子集相联系的全集与补集的概念.接着,又讲述了属于集合运算的交集、并集的初步知识.鉴于不等式的内容目前初中数学只讲述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考虑到集合知识的运用与巩固,又考虑到下一章讨论函数的定义域与值域的需要,第一大节最后安排的是绝对值不等式与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此外,在这一大节之后,还附了一篇关于有限集合元素个数的阅读材料. 这一大节的重点是有关集合的基本概念.学习集合的初步知识,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中出现的集合语言,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使用集合语言表

高中数学知识点集合与逻辑用语知识点

专题一集合与逻辑用语 环节一:集合 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1)了解集合的含义、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 (2)能用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 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 (2)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全集与空集的含义. 3.集合的基本运算 (1)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与交集. (2)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 (3)能使用Venn图表示集合的关系及运算. 1.集合与元素 (1)集合元素的三个特征: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2)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是属于或不属于关系,用符号∈或?表示. (3)集合的表示法:列举法、描述法、Venn图法. (4)常用数集:自然数集N;正整数集N*(或N+);整数集Z;有理数集Q;实数集R. (5)集合的分类:按集合中元素个数划分,集合可以分为有限集、无限集、空集. 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表示 关系 文字语言符号语言 相等集合A与集合B中的所有元素都相 同 A=B

子集A中任意一个元素均为B中的元素A?B或B?A 真子集 A中任意一个元素均为B中的元素,且B中至少有一个元素不是 A 中的元素 A?B或B?A 空集 空集是任何集合A的子集,是任何 非空集合B的真子集 ??A, ??B(B≠?) 3.集合的基本运算 并集交集补集符号 表示 A∪B A∩B 若全集为U,则集合 A的补集为C U A 图形 表示 意义{x|x∈A,或x∈B}{x|x∈A,且x∈B}{x|x∈U,且x?A} 1.集合的运算性质 并集的性质: A∪?=A;A∪A=A;A∪B=B∪A;A∪B=A?B?A. 交集的性质: A∩?=?;A∩A=A;A∩B=B∩A;A∩B=A?A?B. 补集的性质: A∪(C U A)=U;A∩(C U A)=?;C U(C U A)=A. 2.判断集合关系的三种方法 (1)一一列举观察; (2)集合元素特征法:首先确定集合的元素是什么,弄清集合元素的特征,再利用集合元素的特征判断集合关系; (3)数形结合法:利用数轴或Venn图(封闭曲线). 3.数形结合思想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第一节 集 合 一、基础知识 1.集合的有关概念 (1)集合元素的三个特性:确定性、无序性、互异性. 元素互异性,即集合中不能出现相同的元素,此性质常用于求解含参数的集合问题中. (2)集合的三种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图示法. (3)元素与集合的两种关系:属于,记为∈;不属于,记为?. (4)五个特定的集合及其关系图: N *或N +表示正整数集,N 表示自然数集,Z 表示整数集,Q 表示有理数集,R 表示实数集. 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子集: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 ,B ,如果集合A 中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 中的元素,则称A 是B 的子集,记作A ?B (或B ?A ). (2)真子集:如果集合A 是集合B 的子集,但集合B 中至少有一个元素不属于A ,则称A 是B 的真子集,记作A B 或B A . A B ?????? A ? B ,A ≠B . 既要说明A 中任何一个元素都属于B ,也要说明B 中存在一个元素不 属于A . (3)集合相等:如果A ?B ,并且B ?A ,则A =B . 两集合相等:A =B ?? ???? A ? B , A ? B .A 中任意一个元素都符合B 中元素的特性,B 中任意一 个元素也符合A 中元素的特性. (4)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空集是任何集合A 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B 的真子集.记作?. ?∈{?},??{?},0??,0?{?},0∈{0},??{0}.

3.集合间的基本运算 (1)交集:一般地,由属于集合A 且属于集合B 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 与B 的交集,记作A ∩B ,即A ∩B ={x |x ∈A ,且x ∈B }. (2)并集: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 或属于集合B 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 与B 的并集,记作A ∪B ,即A ∪B ={x |x ∈A ,或x ∈B }. (3)补集:对于一个集合A ,由全集U 中不属于集合A 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 相对于全集U 的补集,简称为集合A 的补集,记作?U A ,即?U A ={x |x ∈U ,且x ?A }. 求集合A 的补集的前提是“A 是全集U 的子集”,集合A 其实是给定的条件.从全集U 中取出集合A 的全部元素,剩下的元素构成的集合即为?U A . 二、常用结论 (1)子集的性质:A ?A ,??A ,A ∩B ?A ,A ∩B ?B . (2)交集的性质:A ∩A =A ,A ∩?=?,A ∩B =B ∩A . (3)并集的性质:A ∪B =B ∪A ,A ∪B ?A ,A ∪B ?B ,A ∪A =A ,A ∪?=?∪A =A . (4)补集的性质:A ∪?U A =U ,A ∩?U A =?,?U (?U A )=A ,?A A =?,?A ?=A . (5)含有n 个元素的集合共有2n 个子集,其中有2n -1个真子集,2n -1个非空子集. (6)等价关系:A ∩B =A ?A ?B ;A ∪B =A ?A ?B . 考点一 集合的基本概念 [典例] (1)(2017·全国卷Ⅲ)已知集合A ={(x ,y )|x 2+y 2=1},B ={(x ,y )|y =x },则A ∩B 中元素的个数为( ) A .3 B .2 C .1 D .0 (2)已知a ,b ∈R ,若? ?? ? ??a ,b a ,1={a 2,a +b,0},则a 2 019+b 2 019的值为( ) A .1 B .0 C .-1 D .±1 [解析] (1)因为A 表示圆x 2+y 2=1上的点的集合,B 表示直线y =x 上的点的集合,直线y =x 与圆x 2+y 2=1有两个交点,所以A ∩B 中元素的个数为2. (2)由已知得a ≠0,则b a =0,所以 b =0,于是a 2=1,即a =1或a =-1.又根据集合中 元素的互异性可知a =1应舍去,因此a =-1,故a 2 019+b 2 019=(-1)2 019+02 019=-1. [答案] (1)B (2)C [提醒] 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常常容易忽略,求解问题时要特别注意.

高中数学必修一集合的基本运算教案

数学汇总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 教学目的:(1)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与交集; (2)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 (3)能用Venn 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 教学重点:集合的交集与并集、补集的概念; 教学难点:集合的交集与并集、补集“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 【知识点】 1. 并集 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 或属于集合B 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 与B 的并集(Union ) 记作:A ∪B 读作:“A 并B ” 即: A ∪B={x|x ∈A ,或x ∈B} Venn 图表示: 说明:两个集合求并集,结果还是一个集合,是由集合A 与B 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重复元素只看成一个元素)。 说明:连续的(用不等式表示的)实数集合可以用数轴上的一段封闭曲线来表示。 问题:在上图中我们除了研究集合A 与B 的并集外,它们的公共部分(即问号部分)还应是我们所关心的,我们称其为集合A 与B 的交集。 2. 交集 一般地,由属于集合A 且属于集合B 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集合A 与B 的交集(intersection )。 记作:A ∩B 读作:“A 交B ” 即: A ∩B={x|∈A ,且x ∈B} 交集的Venn 图表示 说明:两个集合求交集,结果还是一个集合,是由集合A 与B 的公共元素组成的集合。 拓展:求下列各图中集合A 与B 的并集与交集 A B A(B) A B B A A ∪B B A ?

说明:当两个集合没有公共元素时,两个集合的交集是空集,不能说两个集合没有交集 3. 补集 全集:一般地,如果一个集合含有我们所研究问题中所涉及的所有元素,那么就称这个集合为全集(Universe ),通常记作U 。 补集:对于全集U 的一个子集A ,由全集U 中所有不属于集合A 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 相对于全集U 的补集(complementary set ),简称为集合A 的补集, 记作:C U A 即:C U A={x|x ∈U 且x ∈A} 补集的Venn 图表示 A U C U A 说明:补集的概念必须要有全集的限制 4. 求集合的并、交、补是集合间的基本运算,运算结果仍然还是集合,区分交集与并集的关键是“且” 与“或”,在处理有关交集与并集的问题时,常常从这两个字眼出发去揭示、挖掘题设条件,结合Venn 图或数轴进而用集合语言表达,增强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5. 集合基本运算的一些结论: A ∩ B ?A ,A ∩B ?B ,A ∩A=A ,A ∩?=?,A ∩B=B ∩A A ?A ∪B ,B ?A ∪B ,A ∪A=A ,A ∪?=A,A ∪B=B ∪A ( C U A )∪A=U ,(C U A )∩A=? 若A ∩B=A ,则A ?B ,反之也成立 若A ∪B=B ,则A ?B ,反之也成立 若x ∈(A ∩B ),则x ∈A 且x ∈B 若x ∈(A ∪B ),则x ∈A ,或x ∈B ¤例题精讲: 【例1】设集合,{|15},{|39},,()U U R A x x B x x A B A B ==-≤≤=<< 求e. 解:在数轴上表示出集合A 、B ,如右图所示: {|35}A B x x =<≤ , (){|1,9U C A B x x x =<-≥ 或, 【例2】设{|||6}A x Z x =∈≤,{}{}1,2,3,3,4,5,6B C ==,求: (1)()A B C ; (2)()A A B C e. 解:{}6,5,4,3,2,1,0,1,2,3,4,5,6A =------ . (1)又{}3B C = ,∴()A B C = {}3; (2)又{}1,2,3,4,5,6B C = , A B B A -1 3 5 9 x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高三复习、教案设计)

第一章: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集合的概念及运算 一、知识清单 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1)集合:集合是指具有某种特定性质的具体的或抽象的对象汇总成的集体,这些对象称为该集合的元素。 (2)常用的集合表示法:①列举法;②描述法;③数轴或图像表示法;④venn 图法 2.集合的特性 3.常用的集合 特 性 理 解 应 用 确定性 要么属于该集合,要么不属于,二者必居其一; 判断涉及的总体是否构成集 合 互异性 集合中的任意两个元素都是不同的; 1.判断集合表示是否正确; 2.求集合中的元素 无序性 集合的不同与元素的排列无关; 通常用该性质判断两个集合 的关系 集合 (){}0|=x f x (){}0|>x f x (){}x f y x =| (){}x f y y =| ()(){}x f y y x =|, (){}x f y =

常见数集的记法: 4.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2)有限集合中子集的个数

【提醒】空集是任意集合的子集,是任意非空集合的真子集。符号表示为:5.集合的运算 集),写作C S A。

二、高考常见题型及解题方法 1.解决集合问题的常用方法 2.集合问题常见题型 (1)元素与集合间关系问题 (2)集合与集合间关系问题 (3)集合的基本运算: ①有限集(数集)间集合的运算; ②无限集间集合的运算:数轴(坐标系)画图、定域、求解; ③用德·摩根公式法求解集合间的运算。 【针对训练】 例1.已知集合A={0,1,2},则集合B={x-y|x ∈A ,y ∈A}中元素的个数是( ) A.1 B.3 C.5 D.9 例2.设集合{} {}R x x x P R x x x y y M ∈≤≤-=∈--==,42|,,12|2 ,则集合M 与P 之间的关系式为( )

00 集合与逻辑用语(教师用)

00 集合与逻辑 一、相关概念 (一).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①集合中元素的三个特征: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②集合中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③集合的表示法:列举法、描述法、韦恩图. ④常用数集的表示 2 ①子集:若对?x∈A,都有x∈B,则A?B.②真子集:若A?B,但?x∈B,且x?A,则A B.③相等:若A?B,且B?A,则A=B.④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x|x∈A或x∈B}{x|x∈A且x∈B} ?U A={x|x∈U且x?A} 4.集合A元素的个数为n则①A的子集个数为2n.②A的真子集个数为2n-1. (二).逻辑 (1)命题的定义: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叫做命题. (2)四种命题的形式: (3)四种命题的关系:

2.逻辑连接词 (1)命题中的“且”、“或”、“非”叫做逻辑连接词. (2)复合命题的真值表 ()() ()21:,2,3??全称量词“ 所有的”、“任意一个”用“”表示. 含有全称量词的命题叫全称命题.“存在一个”“ 至少一个”用“”表示. 含有存在量词的命题叫特称命题. 含有一个量词的的否定 1.定义法: 若A B ?,则A 是B 的充分条件,B 是A 的必要条件. 若B A ?,则A 是B 的必要条件,B 是A 的充分条件. 若B A ?,则A 是B 的充要条件. 2.利用集合的包含关系 若A B ?,则A 是B 的充分条件,B 是A 的必要条件. 若A B ,则A 是B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若A B =,则A 是B 的充要条件. 二、相关题型(一)集合相关题型

考点1 集合元素的特征 例1:(2012 全国高考)已知集合{1A =,{1,}B m =,A B A = ,则m =( ) A .0 B .0或3 C .1 D .1或3 【答案】B 【解析】∵A B A = ,∴A B ?,∴3=m 或m m =. 若3=m ,则}3,1{},3,3,1{==B A ,满足A B A = . 若m m = ,解得0=m 或1=m . 若0=m ,则{1,3,0},{1,0}A B ==,满足A B A = . 若1=m ,}1,1{},1,3,1{==B A 显然不成立, 综上:0=m 或3=m . 练习:(2012厦门质检)设,a b R ∈,现有三个实数的集合,既可表示为{1,,}a b a +,也可以表示为{0,,}b b a ,则2012 2011b a -=( ) A .1 B .1- C .2 D .2- 【答案】C 【解析】∵{1,,}a b a +{0, ,}b b a =,可知0a ≠. ∴01a b b a a b +=???=??=??① , 或01a b b a b a +=???=??=??②,由①得11a b =-??=?,符合题意;②无解; ∴20122011201220111(1)2b a -=--=. 考点2 集合与集合的关系 例2:已知集合{1,1}A =-,{10}B x ax =+=,若B A ?,则实数a 的所有可能取值的集合为( ) A .{1}- B .{1} C .{1,1}- D .{1,0,1}- 【答案】D 【解析】(1)若0a =时,得B =?,满足B A ?; (2)若0a ≠时,得1B a ?? =-??? ?.∵B A ?,∴11a - =-或1 1a -=, 解得1a =,或1a =-.故所求实数a 的值为0,或1,或1-. 练习:1.已知集合A ={|25}x x -<≤,}121|{-≤≤+=m x m x B 且A B A = ,则实数m 的取值范 围是( ) A .[2,3] B .(2,3] C .(,3]-∞ D .(2,)+∞

知识点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知识点——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知识梳理】 一、集合及其运算 1.集合与元素 (1)集合中元素的三个特征: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2)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是属于或不属于两种,用符号∈或?表示. (3)集合的表示法:列举法、描述法、图示法. (4)常见数集的记法 集合自然数集正整数集整数集有理数集实数集 符号N N*(或N+)Z Q R 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关系自然语言符号语言Venn图 子集集合A中所有元素都在集合B中(即若 x∈A,则x∈B) A?B (或B?A) 真子集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且集合B中 至少有一个元素不在集合A中 A?B (或B?A) 集合相等集合A,B中的元素相同或集合A,B 互为子集 A=B 3.集合的基本运算 运算自然语言符号语言Venn图 交集由属于集合A且属于集合B 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 A∩B={x|x∈A且x∈B} 并集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 合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 A∪B={x|x∈A或x∈B} 补集由全集U中不属于集合A的 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 ?U A={x|x∈U且x?A} 【知识拓展】 1.若有限集A中有n个元素,则集合A的子集个数为2n,真子集的个数为2n-1. 2.A?B?A∩B=A?A∪B=B. 3.A∩(?U A)=?;A∪(?U A)=U;?U(?U A)=A. 二、命题及其关系、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1.四种命题及相互关系

2.四种命题的真假关系 (1)两个命题互为逆否命题,它们有相同的真假性; (2)两个命题互为逆命题或互为否命题,它们的真假性没有关系. 3.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1)如果p ?q ,则p 是q 的充分条件,同时q 是p 的必要条件; (2)如果p ?q ,但q p ,则p 是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3)如果p ?q ,且q ?p ,则p 是q 的充要条件; (4)如果q ?p ,且p q ,则p 是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5)如果p q ,且q p ,则p 是q 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知识拓展】 1.两个命题互为逆否命题,它们具有相同的真假性. 2.若A ={x |p (x )},B ={x |q (x )},则 (1)若A ?B ,则p 是q 的充分条件; (2)若A ?B ,则p 是q 的必要条件; (3)若A =B ,则p 是q 的充要条件; (4)若A ?B ,则p 是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5)若A ?B ,则p 是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6)若A B 且A ?B ,则p 是q 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易错提醒】 1.描述法表示集合时,一定要理解好集合的含义——抓住集合的代表元素.如:{x |y =lg x }——函数的定义域;{y |y =lg x }——函数的值域;{(x ,y )|y =lg x }——函数图象上的点集. 2.易混淆0,?,{0}:0是一个实数;?是一个集合,它含有0个元素;{0}是以0为元素的单元素集合,但是0??,而??{0}. 3.集合的元素具有确定性、无序性和互异性,在解决有关集合的问题时,尤其要注意元素的互异性. 4.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由条件A ?B ,A ∩B =A ,A ∪B =B 求解集合A 时,务必分析研究A =?的情况. 5.区分命题的否定与否命题,已知命题为“若p ,则q ”,则该命题的否定为“若p ,则q ?”,其否命题为“若p ?,则q ?”. 6.对充分、必要条件问题,首先要弄清谁是条件,谁是结论.

集合的基本运算教案

集合的基本运算教案 篇一:2011新高一数学(人教版)集合的基本运算.doc 高一数学——集合第三讲集合的基本运算【教学目标】:(1)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与交集;(2)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3)能用Venn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重点难点】: 1.重点:集合的交集与并集、补集的概念 2.难点: 集合的交集与并集、补集“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 【教学过程】:用具:一、复习 1、集合间的基本关系:子集、真子集、相等、空集 2、作业讲评二、新授(1)知识导向或者情景引入我们两个实数除了可以比较大小外,还可以进行加法运算,类比实数的加法运算,两个集合是否也可以“相加”呢?(2)并集 1、观察下面两个图的阴影部分,它们同集合A、集合B有什么关系? 2、考察集合A={1,2,3},B={2,3,4}与集合C={1,2,3,4}之间的关系在上述两个例子中,集合A,B与集合C之间都具有这样的一种关系:集合C是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组成的。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与B的并集(Union),记作:A∪B ,读作:“A并B”,即:A∪B={x|x∈A,或x∈B} Venn图表示如上图。说明:两个集合求并集,结果还是一个集合,是由集合A与B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重复元素只看成一个元素)。例题1:{1,2,3,6}∪{1,2,5,10}={1,2,3,5,6,10}.例题2:A={a,b,c,d,e},B={c,d,e,f}.则A∪B={a,b,c,d,e,f} 例题3:教材例5(3)交集问题:在上图中我们除了研究集合A与B的并集外,它们的公共部分(Venn图中两个集合相交的部分)还应是我们所关心的,问题1、观察下面两个图的阴影部分,它们同集合A、集合B 有什么关系? A B 问题2、考察集合A={1,2,3},B={2,3,4}与集合C={2,3}之间的关系. 上面两个问题中,集合C是由那些既属于集合A且又属于集合B的所有元素组成的。一般地,由属于集合A且属于集合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集合A与B的交集(intersection)。记作:A∩B ,读作:“A交B”即:A∩B={x|x∈A,且x∈B} 交集的Venn图表示说明:两个集合求交集,结果还是一个集合,是由集合A与B的公共元素组成的集合。例题(P9-10例6、例7)拓展:求下列各图中集合A与B的并集与交集 A 说明:当两个集合没有公共元

2013白蒲中学高一数学教案:集合与简易逻辑:20(苏教版)

第二十教时 教材:四种命题 目的:要求学生掌握四种命题,给出一个简单的命题(原命题)要能写出它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 过程: 一、复习初中学过的命题与逆命题的知识 定义:如果第一个命题的条件(或题设)是第二个命题的结论,且第一个命题的结论是第二个命题的条件,这两个命题叫互逆命题。其中一 个命题叫做原命题,另一个命题叫做原命题的否命题。 例:“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条件(题设):同位角相等。结论:两直线平行 它的逆命题: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2)二、新授: 1.看两个命题:同位角不相等,两直线不平行(3) 两直线不平行,同位角不相等(4)比较命题(1)与(3):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另一个命题 的条件的否定和结论的否定。…………互否 命题 比较命题(1)与(4):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另一个命题 的结论的否定和条件的否定。……互为逆否 命题 2.概括:(1)为原命题(2)为逆命题 (3)为否命题(4)为逆否命题 3.若p为原命题条件,q为原命题结论 则:原命题:若p 则q 逆命题:若p 则q 否命题:若?p 则?q 逆否命题:若?q 则?p 4.例一见P30 例一略 注意:关键是找出原命题的条件(p),结论(q) 然后适当改写成更明显的形式。 5.注意:1?为什么称“互为 ..”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2?要重视对命题的剖析:条件、结论 三、练习(P31) 四、拓宽引申: 例:写出命题“若xy= 0 则x = 0或y = 0”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解:逆命题:若x = 0或y = 0 则xy = 0

否命题:若xy ≠ 0 则x ≠ 0且y ≠ 0 逆否命题:若x ≠ 0且y ≠ 0 则xy≠0 五、作业:P33 习题1.7 1 、2 《课课练》P28-29 课时15中选部分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练习测试题.doc

精心整理 第一练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一.强化题型考点对对练 1.(集合的基本运算)已知集合{|1A x x =≤-或1}x ≥,集合{|01}B x x =<<,则() A.{}1A B ?= B.A B R ?= C.()(]0,1R C A B ?= D.()R A C B A ?= 【答案】D 2.(集合的基本运算)若集合{}02A x x =<<,且A B B =I ,则集合B 可能是() A.{}0 2, B.{}0 1, C.{}0 1 2,, D.{}1 【答案】D 【解析】由题意得,因为,所以选B. 3.(集合的基本运算)设集合{}|2M x x =<,{}1,1N =-,则集合M C N 中整数的个数为() A.3 B.2 C.1 D.0 【答案】C 【解析】{}(){}|22,2,1,1M x x N =<=-=-Q ,()()()2,11,11,2,M N ∴=--?-?∴e集合M N e中整数只有0,故个数为1,故选C. 4.(集合间的关系)已知集合 ,若,则() A.0或1 B.0或2 C.1或2 D.0或1或2 【答案】C 【解析】或.故选C. 5.(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设x R ∈,i 是虚数单位, 则“3x =-”是“复数()()2231z x x x i =+-+-为纯虚数”的 A.充分不必要条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答案】C 【解析】由3x =-,得()()2 22332330x x +-=-+?--=,1314x -=--=-. 而由2230{ 10 x x x +-=-≠,得3x =-.所以“3x =-”是“复数()()2231z x x x i =+-+-为纯数”的充要条件.故选C.

高三一轮复习1.1集合的概念与运算教案

§集合的概念与运算 【2014高考会这样考】 1.考查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以集合中含参数的元素为背景,探求参数的值;2.求几个集合的交、并、补集;3.通过集合中的新定义问题考查创新能力. 【复习备考要这样做】 1.注意分类讨论,重视空集的特殊性;2.会利用Venn图、数轴等工具对集合进行运算;3.重视对集合中新定义问题的理解. 1.集合与元素 (1)集合元素的三个特征: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2)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是属于或不属于关系,用符号∈或?表示. (3)集合的表示法:列举法、描述法、图示法. (4)常见数集的记法 2. (1)子集:对任意的x∈A,都有x∈B,则A?B(或B?A). (2)真子集:若A?B,且A≠B,则A?B(或B?A). (3)空集:空集是任意一个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即??A,??B(B≠?). (4)若A含有n个元素,则A的子集有2n个,A的非空子集有2n-1个. (5)集合相等:若A?B,且B?A,则A=B. 3.集合的运算 4. 并集的性质:A∪?=A;A∪A=A;A∪B=B∪A;A∪B=A?B?A. 交集的性质:A∩?=?;A∩A=A;A∩B=B∩A;A∩B=A?A?B. 补集的性质:A∪(?U A)=U;A∩(?U A)=?;?U(?U A)=A. [难点正本疑点清源] 1.正确理解集合的概念 正确理解集合的有关概念,特别是集合中元素的三个特征,尤其是“确定性和互异性”在解题中要注意运用.在解决含参数问题时,要注意检验,否则很可能会因为不满足“互异性”而导致结论错误. 2.注意空集的特殊性

空集是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在解题时,若未明确说明集合非空时,要考虑到集合为空集的可能性.例如:A ?B ,则需考虑A =?和A≠?两种可能的情况. 3. 正确区分?,{0},{?} ?是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即空集.{0}是含有一个元素0的集合,它不是空集,因为它有一个元素,这个元素是0.{?}是含有一个元素?的集合.??{0},??{?},?∈{?},{0}∩{?}=?. 题型一 集合的基本概念 例1 (1)下列集合中表示同一集合的是 ( B ) A .M ={(3,2)},N ={(2,3)} B .M ={2,3},N ={3,2} C .M ={(x ,y)|x +y =1},N ={y|x +y =1} D .M ={2,3},N ={(2,3)} 例如: (2)设a ,b∈R ,集合{1,a +b ,a}=? ????? 0,b a ,b ,则b -a =___2_. 思维启迪:解决集合问题首先要考虑集合的“三性”: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理解集合中元素的特征. 解析 (1)选项A 中的集合M 表示由点(3,2)所组成的单点集,集合N 表示由点(2,3)所组成的单点集,故集合M 与N 不是同一个集合.选项C 中的集合M 表示由直线x +y =1上的所有的点组成的集合,集合N 表示由直线x +y =1上的所有的点的纵坐标组成的集合,即N ={y|x +y =1}=R ,故集合M 与N 不是同一个集合.选项D 中的集合M 有两个元素,而集合N 只含有一个元素,故集合M 与N 不是同一个集合.对选项B ,由集合元素的无序性,可知M ,N 表示同一个集合. (2)因为{1,a +b ,a}= ? ????? 0,b a ,b ,a≠0, 所以a +b =0,得b a =-1, 所以a =-1,b =1.所以b -a =2. 探究提高 (1)用描述法表示集合时要把握元素的特征,分清点集、数集;(2)要特别注意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在解题过程中最容易被忽视,因此要对计算结果进行检验,防止所得结果违背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 若集合A ={x|ax 2 -3x +2=0}的子集只有两个,则实数a = 0或98_. 解析 ∵集合A 的子集只有两个,∴A 中只有一个元素. 当a =0时,x =2 3 符合要求. 当a≠0时,Δ=(-3)2 -4a×2=0,∴a=98.故a =0或98. 题型二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例2 已知集合A ={x|-2≤x≤7},B ={x|m +1

高中数学新课集合与简易逻辑教案

课 题:1.4 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二) 教学目的: (1)巩固c b ax <+与)0(>>+c c b ax 型不等式的解法,并能熟练地应用它解决问题;掌握分类讨论的方法解决含多个绝对值的不等式以及含参数的不等式; (2)培养数形结合的能力,分类讨论的思想,培养通过换元转化的思想 方法,培养抽象思维的能力; (3)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培养勇于探索的精神,勇于创新精神,同时体会事物之间普遍联系的辩证思想 教学重点:分类讨论的方法解决含多个绝对值的不等式以及含参数的不等式 教学难点:如何正确分类与分段,简单的参数问题授课类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 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内容分析:(略)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a x <与)0(>>a a x 型不等式c b ax <+与)0(>>+ c c b ax 型不等 式的解法与解集 不等式)0(>>a a x 的解集是{}a x a x x -<>或, 不等式)0(><+c c b ax 的解集为 {})0(|><+<-c c b ax c x ; 不等式)0(>>+c c b ax 的解集为 {})0(,|>>+-<+c c b ax c b ax x 或 二、讲解范例: 例1 解不等式 1≤ | 2x-1 | < 5. 分析:怎么转化?怎么去掉绝对值? 方法:原不等式等价于???≥-<-1 |12|5|12|x x

? ?????≥-->-<-112512512x x x ① 或 ?? ???-≤-->-<-112512512x x x ② 解①得:1≤x<3 ; 解②得:-2< x ≤0. ∴原不等式的解集为 {x | -2< x ≤0或1≤x<3} 方法2:原不等式等价于 1≤2x-1<5或 –5<2x-1≤ -1 即2≤2x<6 或 –4<2x ≤0. 解得 1≤x<3 或 –2< x ≤0. ∴原不等式的解集为{x | -2< x ≤0或1≤x<3} 小结:比较两种解法,第二种解法比较简单,在解法二中,去掉绝对值符号的依据是 a ≤| x |≤b ? a ≤x ≤b 或 -b ≤x ≤-a (a ≥0). 练习:解下列不等式:7522≤-2x+1. 分析:关键是去掉绝对值 方法1:原不等式等价于???+>--<-???+>-≥-1 2)34(0341234034x x x x x x 或, 即??? ????<≥3143243x x x x 或, ∴x>2或x<31, ∴原不等式的解集为{x| x>2或x< 31}. 方法2:整体换元转化法 分析:把右边看成常数c ,就同)0(>>+c c b ax 一样 ∵|4x-3|>2x+1?4x-3>2x+1或4x-3<-(2x+1) ? x>2 或x< 31, ∴原不等式的解集为{x| x>2或x<3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