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浅谈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学科教学 2019.3

电脑乐园

108

浅谈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王章素

重庆市黔江区黑溪镇中心小学校,重庆 409027

摘要:学生有着怎样的思维对于他们日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小学阶段的学生各项思维能力都处于养成阶段,可塑性非常强,在课堂中,必须要重视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促进学生的后续发展。

关键词:创新;发展思维 我们知道“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所以创新教育已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小学科学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门基础性学科,蕴含着丰富的创新资源,每一篇课文都蕴含着丰富的创造因素,它可以用来发展人的创造能力,也可以用来堵塞人的创造力;运用之功,教师要树立创新教育观念,增强创新教育意识,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创新因素,凭借教材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增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素质。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

一、保护好奇意识

“好奇”是创新意识的潜能,是创新意识的萌芽。牛顿由苹果落地而成功地发明了万有引力定律;阿基米德洗澡时因身体感到水的浮力而发现了著名的阿基米德原理,这些发明创造均与他们具有强烈的好奇意识有关。“好奇”是学生的天性,他们的头脑中有着不少新奇的想法和见解。因此,要多给学生介绍创新的榜样,以启发学生的好奇意识。同时,要放手让学生实践,解除学生对错误的恐惧心理,强调从错误中学习,鼓励学生异想天开,敢于幻想,大胆实验。在引导学生参与科学研究活动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发现和思考问题。

二、亲历知识发现过程,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曾指出:“一切真理都要由学生自己获得或由他们重新发现,至少由他们重建。”一节科学课无论教师讲得如何精彩,如果没有学生的参与,不符合学生的知识规律,不能将教材及教师的思维过程转化为学生的思维过程,使学生的思维再现出来,那么这样的课就是失效的。一定要让学生在科学活动中学习科学知识,学习是手段,创造才是目的。例如教学《水和水蒸气》一课时,让学生通过“看一看”、“闻一闻”、“摸一摸”,知道了水蒸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看不见,莫不着的气体,原来我们身边就有许多水蒸气,只是微粒太小,看不见而已。这时教师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冷水,让他们自己设计出鉴别水和水蒸气的的方法,学生人人动脑、个个设计,课堂气氛十分活跃。这样,学生不但对水是什么样的液体认识得很清楚,并且掌握了水和水蒸气的异同。

三、创设情境,培养创新思维的广泛性

在科学教学中,要想真正开阔学生的视野,促进他们思维的发展,仅凭教师灌输一点现成的书本知识是不够的,而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千方百计创设情境,让学生吸收更多的信息,拓宽知识面,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如教《材料在水中的沉浮》一课时,问:谁能想办法把浮着的塑料瓶沉到水里?学生各想办法使瓶子沉到水里。有的学生把瓶盖拧开,往瓶子里灌满水,有的往瓶子里装满沙子,还有的装石头。这些方法都能使塑料瓶沉到水里。当学生回答了用什么办法把塑料瓶沉到水里后,教师又问:谁能把能沉下去的橡皮泥浮到水面上呢?学生围绕“沉浮”这一中心问题,一边想办法一边实验,最后想出了众多的把沉着的物体浮在水面上的办法。如:有的把橡皮泥放在水上浮着的塑料片上或木板上,有的把橡皮泥捏成小碗、小盒、小船的样子……都能浮在水面上。这样,

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学得既主动又有趣。

四、指导学生自行探究,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主动性

科学教学的基本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应用所获得的知识,认识和理解科学事物。而现在好多学生不爱动脑筋,懒于思考,生搬硬套,这对他们的思维发展是不利。因此,要尽可能地启发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自行进行探求活动。这就要求在科学教学中,要为学生准备恰当的感知材料,引导学生注意观察,主动探求知识,让学生做到不“唯书”不“唯上”,敢于怀疑已成为定论的东西。朱熹曾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学生学习上的进步,就是在从无疑到有疑、从有疑到无疑的转化中得来的。在这个循环往复、由低级简单向高级复杂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创造性因素。虽然怀疑并不是每次都是对问题有创新性的见解,或将疑问进行创造性解决,但它仍不失为最有可能打开创造性之门的钥匙。

五、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学生发展心理学十分强调动手能力与思维发展的关系,并把动手能力视为学生早期智力发展水平的标准之一。因此,在科学教学中,应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无论是课前准备,课堂实验,还是课后作业,都应尽量引导学生提高动手的速度,养成快速操作的习惯,以此促进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如教学《我们知道的磁铁》一课时,放手让他们爱怎么玩就怎么玩。“玩”后,问他们看到了什么,有的说,磁铁能吸铁;有的说,磁铁隔着物体也能吸铁;还有的说,磁铁两端的磁性最强,吸的铁最多,而中间最弱,基本不吸铁。通过“玩”还可以发展学生分析、综合、想象、创造等能力。从而有效地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六、课内外结合,培养思维的新颖性

课外活动是学生自由发展才智的天地,能适应学生的不同特长,为学生个性充分发展创造空间。组织学生以课内理论为指导,以课外兴趣特长为依据,开展小实验、小设计等创造性活动,能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锻炼和发展。如教师在开展"做一个指南针"小课题的研究,整个活动孩子们小组合作、师生合作等互动方式,进行思考、探究、讨论、在互助学习的思维碰撞中学会学习,学会与他人相处,营造出了一种浓浓的学习氛围和融洽的交往氛围,做一个像样的指南针。孩子是不能离开群体的,孩子的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更是离不开群体合作。学生的个性就在这种多角度、立体化的人际关系网络中形成、发展、并得到表现,最终实现个体的社会化在“垃圾的处理”这个小课题研究活动中,老师引导学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探究性学习活动,学生亲自参与实践,自己设计垃圾的处理的方法……活动让学生充满了探究的乐趣,培养了学生运用知识、自主探究、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小学阶段的少年儿童,思维束缚少,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在这个阶段对儿童及时地进行创造性教学,对培养创造性思维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教师采用多种方法和形式,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在科学课教学中切实落实素质教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