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烛之武退秦师》中词类活用现象

浅析《烛之武退秦师》中词类活用现象
浅析《烛之武退秦师》中词类活用现象

浅析《烛之武退秦师》中词类活用现象

词类活用是古代汉语的一种重要的语法现象。不了解词类活用的道理、不能正确理解和解释被活用词的词义,阅读古文就会遇到困难。我国第一部语法著作《马氏文通》把这种现象称为“假借”。明确地把“词类活用”作为语法研究的专门术语,把词类活用作为语法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是陈承泽写于一九二二年的《国文法草创》。它的概念是指某些词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由于语用需要,临时改变语法功能转而充当别的词类、或者临时具有某种特殊用法的现象。接下来我就《烛之武退秦师》这篇文章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做一些简要的分析。

词类活用可以分为三大类即名词活用,动词活用和形容词活用。名词活用分为:名词作动词,名词使动用法,名词意动用法,名词为动用法,名词作状语;动词活用分为:动词作名词,动词做状语,动词使动用法,动词意动用法,动词为动用法;形容词活用分为:形容词使动用法,形容词意动用法,形容词作名词。还有一个小类是数词活用为动词。接下来我们看《烛之武退秦师》中出现了哪几种类型。一、名词活用为动词。①晋军函陵中的“军”,名词活用作动词,驻扎②与郑人盟中的“盟”,名词活用作动词,订立盟约③唯君图之中的“图”是名词,在此活用为动词计划,考虑。这是名词活用为一般的行为动词,是将名词所具有的形象赋予给了句子的行为和动作,使动作带有形象的特点,这里的“军”“盟”“图”就有这样的特点。二、名词的使动用法。阙秦以利晋中的“利”,名词的使动用法,使…得到好处。其特点是被活用的词语一般情况下本来是不带宾语的,但活用后带上了宾语,并且这个动词临时带上了致使意义,表示主语致使宾语具备这个活用的词语的特征,这里的“利”就是这样的。三、名词的意动用法。越国以鄙远中“鄙”,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作为边疆,把…作为边境。名词用作意动是把它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做这个用作意动的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这里的“鄙”就是这种用法。四、名词作状语。①既东封郑中的“东”,名词作状语,在东边②夜缒而出中的“夜”是名词,作动词谓语“缒”的状语“在晚上”、“当晚”③朝济而夕设版焉中的“朝”“夕”是名词,在此分别作动词谓语“济、“设”的状语表时间,“在早上”、“到黄昏”。“东”是方位名词用做状语,“夜”“朝”“夕”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工具或依据。五、动词活用为名词。且君尝为晋君赐矣中的“赐”是动词,在此活用为名词恩惠,好处。六、动词的使动用法。①烛之武退秦师中的“退”,使动用法,使……撤兵②既东封郑中的“封”,使动用法,使…成为边疆③若不阙秦中的“阙”,动词使动用法,使……削弱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中的“亡”,动词使动用法,使…灭亡。动词的使动用法是指在某些特殊的句子或者分句中,主语代表的人物并不施行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致使该动作的致使者,施行这一动作的是宾语,整个句子表示“主语所代表的人物使宾语所代表的人物施行这个动作”。这里的“退”“封”“阙”“亡”就是这种用法。七、形容词用作名词①越国以鄙远中的“远”,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偏远的地方②共其乏困中的“乏困”,形容词作名词,缺少的东西。还有一个小类数词活用为动词。且贰于楚也中的“贰”是数词,在此活用为动词,从属二主。

以上就是《烛之武退秦师》中的词类活用现象。词类活用是古代汉语中一种重要的语言习惯,是学习语文、学好语文不可忽视的基本知识点,应该认真学扎实。然而,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词类活用是有些复杂的,而且它的判断方法也不是容易掌握的。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带领学生多诵读古文并理解文意,熟悉常见的词类活用类型,并进行具体实例间的比较,进而提炼同一类型例句的共同点。总之,只要辨析了其中容易混淆的语言现象,牢靠掌握每一种词类的活用规律,并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联系上下文的语境,这样对词类活用的判断一定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达到正确理解和掌握古代汉语的目的。

《烛之武退秦师》基础知识整理

《烛之武退秦师》基础知识整理 烛之武退秦师 {重要实词} 1、贰①“二”的大写。 (例: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左传·隐公元年》) ②副职 (例:其内任卿贰以上。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③不专一 (例:贰则疑惑。《荀子·解蔽》) ④离心,背叛 (例:夫诸侯之贿,聚于公室,则诸侯贰。《左传》) ⑤再,重复。 (例:不迁怒,不贰过。《论语·雍也》) ⑥从属二主。(本文: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2、鄙①边邑,边远的地方 (例:《为学》:“蜀之鄙有二僧。”) (本文:“越国以鄙远”)②庸俗,鄙陋。 (例:《左传·庄公十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③看不起,轻视。 (例:《左传·昭公十六年》:“我皆有礼,夫犹鄙我。”) 3、许①准许。 (同现代汉语) ②答应,听从。 (例:本文:“许之。”、“许君焦、暇……”) ③赞同。 (例《愚公移山》:“杂然相许。”) ④约数 (例:《小石潭记》:“潭中鱼可百许头。”) ⑤表处所 (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4、阙①què 古代宫殿前两边的高建筑物。②què 城楼③què 皇宫,引申为朝廷④quē 通“缺” ⑤jué 挖掘,引申为侵损,削减。(本文:阙秦) 5、微①细小,轻微(同现义) ②衰败国势衰微。③卑贱 (例:《史记·曹相国世家》:“参如微时,与萧何善。”) ④幽微,精妙。微言大义(成语) ⑤隐蔽,不显露。见微知著(成语) ⑥假如没有。 (例:《岳阳楼记》:“微斯人,吾谁与归?”) (本文: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6、敝①坏,破旧。 (例:方苞《左忠毅公逸事》:“使史更敝衣草屦。”) ②谦词敝人③疲惫 (例:《资治通鉴》:“曹操之众,远来疲敝。”) ④损害,衰败。 (本文:因人之力以敝之。) {重要虚词} 1、以①以其无礼于晋 (因为,连词) ②敢以烦执事 (拿,用,介词) ③越国以鄙远 (表顺承,连词) ④焉用亡郑以陪邻? (表顺承,连词) ⑤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把,介词) 2、而①今急而求子 (才,连词,表顺承) ②夜缒而出 (表修饰,连词) ③若亡郑而有利于君 (表顺承,连词) ④朝济而夕设版焉。 (表转折,连词) 3、焉①子亦有不利焉。 (语气词,表陈述)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 (疑问副词,为什么) ③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疑问副词,怎么能) ④且焉置土石 (疑问代词,哪里) ⑤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代词,之) ⑥永之人争奔走焉 (兼词,于此) “之”的意义和用法见课后第三题。 4、其①行李之往来,

烛之武退秦师练习题及答案

文学常识 《左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名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相传为春秋末年__国史官________所著。记载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篇优秀的______. 字音 1.秦军氾南:氾 2.佚之狐:佚 3.夜缒而出:缒 4.君之薄也:薄 5.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为 6.共其乏困:共 7.且君尝为晋君赐矣:为 8.夫晋:夫 9. 阙秦:阙 10.秦伯说:…说 11.使杞子、逢孙、扬孙戍之:杞逢 12.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夫 13.失其所与,不知:知 重要虚词 1、以 ①以其无礼于晋 ②敢以烦执事 ③越国以鄙远 ④焉用亡郑以陪邻? ⑤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⑥以乱易整 ⑦阙秦以利晋 2、而 ①今急而求子 ②夜缒而出 ③朝济而夕设版焉 ④因人之力而敝之 3、焉 ①子亦有不利焉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 ③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④朝济而夕设版焉 4、其 ①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②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③失其所与,不知 ④吾其还也 5、之 ①公从之 ②是寡人之过也 ③行李之往来 ④何厌之有 ⑤邻之厚,君之薄也 ⑥因人之力而敝之 词类活用 1烛之武退秦师 2晋军函陵 3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4邻之厚,君之薄也 5越国以鄙远 6朝济而夕设版焉 7与郑人盟 8因人之力而敝之 9共其乏困 10阙秦以利晋 11且贰于楚也 12夜缒而出 13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14君亦无所害 15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16若不阙秦) 通假字 1.无能为也已 2.共其乏困 3.秦伯说 4.失其所与,不知 5.夫晋,何厌之有 古今异义 ①行李之往来古义今义 ②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古义今义

烛之武退秦师优秀教案

烛之武退秦师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体会烛之武游说的艺术。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教学难点: 体会烛之武游说的艺术。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古人曾说过,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一个人仅凭其三寸不烂就劝退敌人的百万 强师?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烛之武退秦师》。共同了解一个不战而屈人之兵的传 奇人物:烛之武。 二、简介《左传》 《春秋左氏传》(Zuo’s Commentary),原名《左氏春秋》,汉代时又名《春 秋左氏》、《春秋内传》,汉代以后才多称为《左传》。 该书共三十五卷,是儒家经典之一且为十三经中篇幅最长的,在四库全书中列为经部。记述范围从公元前722(鲁隐公元年)至公元前468(鲁哀公二十七年)。 《左传》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的左丘明为《春秋》做注解的一部史书,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它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同时也是 杰出的历史散文巨著。 三、初读感知 1、解决生词:

贰(èr)氾南(fàn)佚之狐(yì)夜缒而出(zhuì)共其乏困(gng)逢孙(páng)2、放名家朗诵,请同学们听清字音,听准句读,听出语气。 3、背景感知: 自由诵读一遍,在朗读的过程中思考一个问题一共涉及了哪三个国家?并且找出 三国之间的纠葛,并造成什么后果,并从原文中找出依据。 (明确): 涉及到了晋、秦、郑三国。 (板书)一个三国的简略地图:秦──晋──郑 (依据: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晋郑之间: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秦之间: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 后果: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补充):重耳过郑(公元前637年) 这一年,晋公子重耳在齐国居五年后,离开齐国。经曹、宋路过郑国。郑国大夫 叔瞻劝郑文公要以礼待重耳,郑文公却以“诸侯亡公子过此者众,安可尽礼!”为由,不听叔瞻劝告,对重耳不礼。这就是课文中“以其无礼于晋”一事。郑楚结盟(公元 前632年)是年四月,晋楚争霸中原,当时,郑国处四战之地,无险可据,又自无 礼于重耳之后,故背晋助楚,因此,郑文公曾到出国怂恿楚成王出兵作战。晋楚战于 城濮,楚军大败。晋文公尊周攘夷,成为春秋霸主之一。楚败,郑文公内心恐惧,又 派大夫子人九到晋国请罪求和。五月,晋侯、郑伯盟于衡雍(今河南原阳西)。晋文 公受周天子册命与四方诸侯盟于践土(在衡雍之西),晋文公为盟主,郑参与践土之盟,但晋、郑间的隔阂并未消除。郑既怂恿楚国出兵攻晋,又盟于晋,这就是文中所 言“且贰于楚也”。 四、文本探究 1、研读烛之武劝说秦王的精彩部分: (1)(师过渡)是啊,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南。在这危如累卵,命悬一线的危机时刻,烛之武不战而屈人之兵,如果你是烛之武,你会怎么劝说? (明确):因为之前已经让学生在初读感知中了解了三国的纠葛,所以学生会直接告 诉秦王,之前晋国对秦国食言,点拨学生,让学生设身处地的想一想,如果自己是秦

《烛之武退秦师》文言知识整理

《烛之武退秦师》 一、通假字 1、无能为也已 2、共其乏困 3、秦伯说,与郑人盟 4、失其所与,不知 5、何厌之有 二、古今异义(古/今) 1、以为东道主(/泛指主人) 2、行李之往来(/指外出的人携带的随身物品) 3、今有急而求子(/儿子) 4、以烦执事(/掌管某事的人) 5、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尊称人的妻子) 三、指出词类活用字并解析 1、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2、越国以鄙远 3、既东封郑 4、阙秦以利晋 5、夜缒而出 6、朝济而夕设版焉 7、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9、共其乏困10、烛之武退秦师11、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四、文言句式 (一)省略句 1、()许之 2、()辞曰:“臣之壮也……” 3、()许君焦、瑕 4、夜缒()而出 5、敢以()烦执事 6、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二)倒装句 1、以其无礼于晋() 2、且贰于楚也() 3、佚之狐言于郑伯() 4、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5、何厌之有() (三)判断句 1、邻之厚,君之薄也。() 2、以乱易整,不武。() (四)固定句 焉用亡郑以陪邻() 五、重点虚词 而1、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2、若亡郑而有益于君3、朝济而夕设版焉 焉1、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2、焉用亡郑以陪邻? 3、朝济而夕设版焉 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之1、公从之2、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3、子犯请击之。 4、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5、邻之厚,君之薄也。 6、夫晋,何厌之有? 以1、以其无礼于晋2、敢以烦执事3、若舍郑以为东道主4、以乱易整,不武 六、解释加点字并翻译句子。 1、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2、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3、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4、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5、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

《烛之武退秦师》练习及答案

《烛 之 武 退 秦 师》 A. ①无能为也已 ②且贰于楚也 ③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B. ①共其乏困 ②因人之力而敝之 ③何厌之有 C. ①秦伯说 ②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③若不阙秦, 将焉取之 D. ①敢以烦执事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 ③失其所与, 不知 F 列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行李之 往来,共其乏困 B “朝济而夕设版焉”的“济”相同的一项是 C .假公济私 D .无济无事 F 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以其无礼于晋 吾祖死于是 B. 以其无礼于晋 扶苏以数谏故 C. 许之 咼可一黍许 D. 吾其还也 吾视其辙乱 10 .选出加点词意义与用法不相同的一项 1. 、选择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 秦军汜(f m )南 佚(y i )之狐 夜缒(zhu i )而出 B. 越国以鄙(b i )远 君之薄 (b 6)也 2. 3. c. 朝济(j i )而夕设版焉 秦伯说 (yu e) 共(gmg )其乏困 失其所与(y u ) 若不阙(ju e )秦,将焉取之 F 列句子, A. D. 使杞子、逢 (p d ng )孙、杨孙戍之 B. C. 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夜缒(用绳子拴着人(或物)从上往下送)而出 越国以鄙(边邑)远 行李之往来,共(同“供”,供给)其乏困 阙(损害)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D. 选出有两个通假字的一项 4.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C.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D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以为”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A. B.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君亦无所害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 以为得之矣 C. D. F 列加点词语没有活用的一项 A.晋军函陵,秦军汜南 越国以鄙远 C.既东封郑 郑既知亡矣 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与例句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完全相同的一项 例:晋军函陵 A. 秦伯说,与郑人盟 B .因人之力而敝之 C.朝济而夕设版焉 D .既东封郑 F 列成语中“济”的意思与 A.缓不济急 B .同舟共济

烛之武退秦师文言知识点归纳

烛之武退秦师文言知识点归 纳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烛之武退秦师》文言知识点汇总 一、文学常识 《左传》是中国古代一部()历史著作,全称(),原名(),它与()、()合称“春秋三传”。相传是春秋末期的史官()所著,《左传》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它具有强烈的()思想倾向,强调等级秩序与宗法伦理,重视长幼尊卑之别,同时也表现出“民本”思想,因此也是研究先秦 ()思想的重要历史资料。《左传》不仅是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非常优秀的文学著作。它表现在: 二、指出下列通假字: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2.共其乏困 3.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4.秦伯说 5.失其所与,不知 6.夫晋,何厌之有 三、找出古今异义词并解释: 1.贰于楚也 2.吾不能早用子 /今有急而求子 3.是寡人之过也 4.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5.行李之往来 6.越国以鄙远 7.亦去之 8.微夫人之力 四、指出加点字词类活用类型 1. 烛之武退秦师 2.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3.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4.越国以鄙远 5.与郑人盟 6.唯君图之 7.既东封郑 8.阙秦以利晋 9.既东封郑 10.又欲肆其西封 11.夜缒而出 12.朝济而夕设版焉 13.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14.越国以鄙远 15.共其乏困

16.因人之利而敝之 17.肆其西封 18.邻之厚,君之薄也 19.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20.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五、一词多义 1、实词: 鄙 ①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②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曹刿论战》 ③我皆有礼,夫犹鄙我——《左传?昭公十六年》 ④越国以鄙远——《烛之武退秦师》 ⑤言语粗鄙 许 ①许君焦、暇……——《烛之武退秦师》 ②杂然相许——《愚公移山》 ③潭中鱼可百许头——《小石潭记》 ④大铁椎,不知何许人也——《大铁椎传》 ⑤相去复几许——《孔雀东南飞》 微 ①国势衰微 ②微言大义 ③人微言轻 ④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⑤微夫人之力不及此——《烛之武退秦师》 ⑥微闻有鼠作作索索——《口技》 ⑦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卖油翁》敝 ①侯生摄敝衣冠——《信陵君窃符救赵》 ②敝人 ③曹操之众,远来疲敝。——《资治通鉴》 ④因人之力以敝之——《烛之武退秦师》 辞 ①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桃花源记》 ②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③辞不赴命——《陈情表》 ④归去来兮辞——《归去来兮辞》 过 ①过秦论——《过秦论》 ②是寡人之过也——《烛之武退秦师》 ③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小石潭记》 ④一日,大母过余——《项脊轩志》 说 ①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桃花源记》

烛之武退秦师练习题 答案 考试复习用

烛之武退秦师练习答案 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答案】 B A.先秦散文分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两大部分,《左传》属历史散文。 B.《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纪传体史书,其作者相传是鲁国史官左丘明。 C.解释《春秋》的著作代表性的有三部,分别是《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D.《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左氏春秋》,而《春秋》是我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 【解析】《左传》为编年体史书,司马迁开纪传体先河。 2.对下列各句中加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答案】 D A.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执事:对人的敬称,此代指秦伯。 B.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东道主:东边道路上招待客人的主人。 C.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夫人:那个人,指秦穆公。 D.失其所与,不知所与:结盟。 【解析】“与”意思是结交、亲附,“所与”即同盟者,所字结构,应是名词。 3.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答案】 A A.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B.秦伯说,与郑人盟C.失其所与,不知D.何厌之有? 【解析】B项说—悦,C项知—智,D项厌—餍。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答案】 B A.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是:这B.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既:既然 C.焉用亡郑以陪.邻?陪:增加D.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肆:伸展,扩张 【解析】B项“既”意为“已经”。 5.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答案】 B A.秦伯说,与郑人盟.B.殚其地之出.C.宋有富人,天雨.墙坏D.晋军.函陵 【解析】A、C、D三项均为名词活用作动词,只有B项是动词活用作名词,意思是“出产的东西”。 6.下列各项中“子”的用法不同于其他项的一项是()【答案】 C A.吾不能早用子B.子亦有不利焉C.子犯请击之D.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何如 【解析】C项“子犯”是人名,其它均为尊称。 7.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答案】 A A.且贰.于楚也(从属二主) 晋军.函陵(驻扎军队)B.何厌.之有(厌倦) 焉用亡郑以陪.邻(增加) C.若毒.之乎(怨恨)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地位低下)D.焉.用亡郑以陪邻(为什么) 若舍郑以为 ..东道主(认为) 【解析】B项“厌”是“满足”,C项“微”是“如果没有”,D项“以为”是“以之为”的省略。 8.下列各句中的“焉”与例句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答案】 D 例句:朝济而夕设版焉 A.皮之不存,毛将焉附B.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C.若不阙秦,将焉取之D.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解析】A项意为“哪里”;B项代词,指这篇“说”;C项疑问代词,“哪里”;例句与D项均为句末助词,不译。 9.分别比较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的字的意义和用法是否相同,判断正确的一项是()【答案】 D ①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②焉用亡.郑以陪邻③既东封.郑④又欲肆其西封.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烛之武退秦师测试题

烛之武退秦师测试题 一、基础检测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对的一组是 A. 秦军汜sì南夜缒zhuì而出佚yì之狐 B. 共gng其乏困若不阙jué秦许君焦瑕xiá C. 秦伯说yuè 杞qǐ 子、逢孙、杨孙戍sù之 D. 微夫fū人之力不及此失其所与yǔ,不知zhì 2、下列句子,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若:假如以乱易整,不武替代 B、焉用亡郑以陪邻陪:增加因人之力而敝之损害 C. 共其乏困供:供给朝济而夕设版焉济:渡河 D. 夫晋,何厌之有厌:厌烦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微:略微 3、下列加点的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B.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C.舍郑以为东道主 D.敢以烦执事 4、下列句子中,与“若舍郑以为东道主”的“以为” 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① 吴广以为然②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③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以为妙绝 ④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 ⑤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A. ①③ B. ②④ C. ③⑤ D.②⑤ 5、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B. 秦伯说,与郑人盟

C. 失其所与,不知 D.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6、下列句子中“以”字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句的一项是 A、以其无礼。 B、以乱易正,不武。 C、敢以烦执事。 D、越国以鄙远。 7、下面对各句句式特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倒装句中的介宾结构后置 B、是寡人之过也。判断句 C、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 D、以乱易正,不武。被动句 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与“烛之武退秦师”中的“退”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B. 越国以鄙远 C.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D. 既东封郑 9、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A、公从之。 B、烛之武退秦师。 C、夫晋,何厌之有。 D、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10.下列各句中的“其”不作人称代词的一项是 A.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B.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C.君知其难也 D.失其所与,不知 11.文学常识填空 A.《烛之武退秦师》选自___________,又名_______________,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 叙事详细的____________体裁史书,相传为_________末年_____国史官____________所著,主要记载了__________朝代前期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一些事情。 B.《左传》是解释《春秋》这部史书的,与《》《》并称为“春秋三传”。 [答案] 1.CA项“汜”读“fàn”,B项“共”读“gōng”,D项“逢”读“páng”。2.D厌:满足;微:如果没有,如果不是 3.B 4.D 5.AB项的.“说”,通“悦”; C项的

《烛之武退秦师》练习题

《烛之武退秦师》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 ) A.秦军氾.南(sì) 夜缒.而出(zhuì) 佚.之狐(yì) B.共.其乏困(ɡònɡ) 若不阙.秦(quē) 许君焦、瑕.(xiá) C.秦伯说.(yuè) 杞.子(qǐ) 杨孙戍.之(shù) D.逢.孙(fénɡ) 微夫.人之力(fú) 失其所与,不知.(zhì)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依据字形和字义辨析字音。识记字音,平时一定要注意分类归纳,反复记忆。本题要求选择“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 A项,“氾”应读fán; B项,“共”应读gōng; D项,“逢”应读páng。 故选C。 2.文学常识错误的一项是() A.《左传》相传为春秋末期鲁国史官左丘明为注解鲁国编年史《春秋》所作。原名《左氏春秋》,西汉后期改称《春秋左氏传》。 B.《左传》是解释《春秋》这部史书的,与《公羊传》《榖梁传》并称为“春秋三传”,是优秀的历史散文著作。C.“秦晋之好”是一个汉语成语,意为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为婚姻,亦作“秦晋之匹”、“秦晋之偶”、“秦晋之盟”、“秦晋之约”,后泛指两家联姻。 D.春秋时有公、伯、侯、子、男五等爵位。晋文公当时为侯爵,故称“晋侯”;秦穆公当时为伯爵,故称“秦伯”;郑文公当时为伯爵,故称“郑伯”。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中,D项,“春秋时有公、伯、侯、子、男五等爵位”错误,春秋时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故选D项。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词与现代汉语基本一致的一项是() A.行李 ..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检测(2)

《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检测 一、字音字形 函()陵氾()南佚()之狐夜缒( 共()阙()秦 二、通假字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2.共其乏困() 3.夫晋,何厌之有() 4.秦伯说,与郑人盟() 5.失其所与,不知() 三、古今异义 1.贰于楚也古:();今:()。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古:();今:()。 3.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古:();今:()。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今:()。 5. 共其乏困古:();今:()。

四、词类活用(例句) (一)名词活用 1.名词作状语 ①夜缒而出() ②朝济而夕设版焉() ③既东封郑() 2.名词作动词 ①晋军函陵/ 秦军氾南() ②与郑人盟() 3.名词的使动与意动 ①既东封郑() ②阙秦以利晋() ③越国以鄙远()(二)动词的活用 1.动词作名词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2.动词的使动 ①若不阙秦() 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③烛之武退秦师()(三)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作名词

①臣之壮也() ②今老矣() ③邻之厚,君之薄也() 2.形容词作动词 ①越国以鄙远() ②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四)数词活用 且贰于楚也() 五、一词多义 (一)重要实词: 1.贰 ①()例: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左传·隐公元年》 ②()例:其内任卿贰以上。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③()例:贰则疑惑。《荀子·解蔽》 ④()例:夫诸侯之贿,聚于公室,则诸侯贰。《左传》 ⑤()例:不迁怒,不贰过。《论语·雍也》 ⑥()例: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2.鄙 ①()例:《为学》:“蜀之鄙有二僧。”(本文:“越国以鄙远”) ②()例:《左传·庄公十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③()例:《左传·昭公十六年》:“我皆有礼,夫犹鄙

烛之武退秦师练习题答案

《烛之武退秦师》复习题(1) 一、通假字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_____”同“______”) 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______”通“_____”,______) 3.秦伯说,与郑人盟(“_________”通“_________”) 4.失其所与,不知(“_______”通“________”) 二、古今异义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古义:________今义:请客的主人 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古义:________ 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 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义:_________ 今义:对一般人的妻子的尊称 三、解释下列加点字 1.秦伯说,与郑人盟说() 2.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辞() 3.越国以鄙远鄙()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微() 5.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若() 6.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图() 7.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以() 四、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 (1)晋军函陵() (2)与郑人盟() 2.名词作状语 (1)夜缒而出() (2)朝济而夕设版焉() (3)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3.名词的意动用法 (1)越国以鄙远() (2)既东封郑() 4.动词作名词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5.动词的使动用法 (1)若不阙秦() (2)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6.形容词作名词 (1)越国以鄙远() (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7.形容词作动词 (1)邻之厚,君之薄也() (2)因人之力而敝之() 8.数词作动词 且贰于楚()

五、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15题 晋侯、秦伯围郑,。。。。。。吾其还也。”亦去之。 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贰:依附一个同时又依附另一个 B晋军.函陵,秦军氾南军:驻扎 C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必:必然D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犹:尚且2、下列各项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寡人之过也是:这B夜缒.而出缒:用绳子拴着往下送 C郑既.知亡矣既:既然D敢以烦执事 ..执事:对对方的尊称 3、下列各项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乏困:缺少的东西 B焉用亡郑以陪.邻陪:增加 C若.余郑以为东道主若:如果 D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鄙:边邑 4、下列各项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赐:恩惠B朝济而夕设版.焉版:防御工事 C夫晋,何厌.之有厌:厌烦D既东封.郑封:成为疆界 5、下列各项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又欲肆.其西封肆:扩张B若不阙.秦阙:侵损 C唯君图.之图:图谋D秦伯说.说:高兴 6、下列各项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又欲肆其西封.封:疆界B唯.君图之唯:希望 C与郑人盟.盟:同盟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微:如果没有 7、下列各项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及:到B因.人之力而敝之因:因为 C失其所与.与:依附D以乱易.整易:代替 8、下列各项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人之力而敝.之敝:损害B不仁.仁:人道 C失其所与,不知.知:明智D亦去.之去:离开 9、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以其无礼于.晋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B 是寡人之.过也邻之.厚,君之薄也 C 今急而.求子因人之力而.敝之 D 阙秦以.利晋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10、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B 是寡人之过也.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C 失其.所与吾其.还也 D 今老矣,无能为.也已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1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总结(超级全)可做总复习用

必修一文言文字、词、句集锦 四)烛之武退秦师 (一)通假字: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通“矣”,了,语气词)——《烛之武退秦师》2.焉用亡郑以陪邻?(陪,通“倍”,增加) ——《烛之武退秦师》3.共其乏困(共,通“供”,音gōng,供给) (——《烛之武退秦师》 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通“缺”,减少)——《烛之武退秦师》5.夫晋,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烛之武退秦师》6.秦伯说(说,通“悦”,音yuè,高兴) ——《烛之武退秦师》7.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音zhì,明智) ——《烛之武退秦师》(二)古今异义: 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贰:古义:从属二主;今义:“二”的大写) ——《烛之武退秦师》2.今老矣,无能为也已(无能,古义:不能;今义:没有能力) ——《烛之武退秦师》3.吾不能早用子(子:古义:指先生,古代对人的尊称。今义:指儿子) ——《烛之武退秦师》4.是寡人之过也(是:古义:这;今义:判断动词)——《烛之武退秦师》5.敢以烦执事(执事,古义:对对方的敬称;今义:掌管某项事情(工作)的人)——《烛之武退秦师》6.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以为,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 ——《烛之武退秦师》7.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东道主,古义: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人;今义:请客的主人)——《烛之武退秦师》8.行李之往来(行李,古义:出行的人;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 ——《烛之武退秦师》9.夫晋,何厌之有(厌,古义:满足;今义:讨厌)——《烛之武退秦师》10.又欲肆其西封(封:古义:使……成为疆界;今义:密封) ——《烛之武退秦师》11.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夫人,古义:那人;今义:一般人的妻子的尊称,多用 于外交场合) ——《烛之武退秦师》12.亦去之(去,古义:离开;今义:往,到) ——《烛之武退秦师》(三)词类活用 1.烛之武退秦师(退,形容词使动用法,使……撤兵) ——《烛之武退秦师》2.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贰,数词用作动词,从属二主) ——《烛之武退秦师》3.晋军函陵(军:名词作动词,驻军) ——《烛之武退秦师》4.夜缒而出(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间)——《烛之武退秦师》5.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亡:使……灭亡,动词使动用法)

烛之武退秦师练习题及答案

《烛之武退秦师》练习题 一。基础练习 1.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夫晋,何厌.之有?(讨厌) B. 焉用亡郑以陪.邻(增加) C.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供给) D.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撤走) 2.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吾不能早用子.(古代对人的尊称) B. 夜.缒而出(在夜里) C.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只有) D. 吾其.还也(表示商量语气,还是) 3.下面关于“微”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则名微.而众寡(细小,轻微) B. 微.闻鼠有作作索索(暗暗地) C.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略微,稍微) D.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没有) 4. 下面关于“之”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辍耕之.垄上(动词,往,到) B.是寡人之.过也(结构助词,的) C.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结构助词,的) D.何厌之.有?(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B.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C. 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D.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二。课内练习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6~10题。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6.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夜缒.而出缒:用绳子拴着从城墙上下来 B. 敢以烦执事 ..执事:办事的官吏 C. 行李 ..之往来,共其乏困行李:出使的人携带的物品 D.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阙:使……缺,损害

烛之武退秦师文言知识整理

烛之武退秦师文言知识整理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312-EUATWW-MWUB-WUNN-INNUL-DQQTY-

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整理 一、通假字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矣”) 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通“供”,供给) 3、秦伯说(同“悦”) 4、失其所与,不知(同“智”,明智) 二、词类活用 1、烛之武退秦师(使动用法,使……撤兵) 2、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名词用作动词,驻扎) 3、夜缒而出(名词作状语,在晚上) 4、越国以鄙远(鄙: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当作边邑;远:形容词作名 词,远方的国家) 5、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动用法,使……灭亡) 6、邻之厚,君之薄也(形容词作动词,变雄厚,变弱小) 7、朝济而夕设版焉(名词作状语,在早晨,在晚上) 8、既东封郑(封,疆界。这里用作动词,使……成为疆界) 9、若不阙秦(使动用法,使……削减)<有争议> 10、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词作动词,损害) 三、古今异义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东道主(古义“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义:请客的主人。) 2、行李之往来(古义为“出使的人”,今义为“出门时所带包裹”) 3、共其乏困(古义:缺少的东西,今义:精神不佳。)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义为“那个人”,今义为“妻子”的尊称) 5、亦去之(古义:离开,今义:往。) 四、特殊句式 (1)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 A.以其无礼于晋 B. 且贰于楚也 C.佚之狐言于郑伯 D.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2)省略句 A.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汜南 (省略介词“于”) B.(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省略主语) C.(烛之武)许之( 省略主语) D.敢以(之)烦执事(省略介词宾语,之) E.( 晋惠公)许君焦、瑕。(省略主语) (3)宾语前置

烛之武退秦师详解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 学习本文精彩的人物语言——说理透辟, 善于辞令, 以及起伏跌宕, 生动活泼的情节。 2. 掌握文章中出现的古汉语常识,注意多义词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意义和用法。 二、能力目标 1. 训练学生古文句读能力和概括能力 2. 通假字的准确识别运用 三、情感目标 1. 正确认识烛之武在国家危难之际,临危受命,不避险阻,只身说服秦君,维护了国家 安全的爱国主义精神。 2. 了解烛之武说服秦伯的方法——善于利用矛盾,采取分化瓦解的方法,认识烛之武机 智善辩的外交才能。 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对《左传》的语言特点有所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一九五五年, 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冲破重重阻挠回国, 当时美国的海军处长金波尔说: “我宁可把这家伙枪毙了,也不让他离开美国,无论他在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 ”一个人 的力量真的能抵得上五个师吗 ?今天我们要学的《烛之武退秦师》会告诉我们这个问题的答 案。 2、选自《左传》 。我们初中的时候也学过一篇选自《左传》的课文,是《曹刿论战》 3、关于《左传》 ① 请一位同学读注释 1。 重点、 难点: 重点: 烛之武人物形象的把握。波澜起伏,生动活泼的情节。 难点:

②补充:关于《左传》。 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传” 意为注释,《左传》为给儒家经典《春秋》所作的注释性文字。《左传》全称是《春秋左氏传》,又名《左氏春秋》,另外还有两本书也是对《左传》的阐发《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因此我们把这三本书叫做“ 《春秋》三传”。 它记述了春秋间240 多年的历史,不仅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而且还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颇具春秋时代历史散文的特色。内容丰富,规模宏大,忠于历史事实,生动、真实地反应了奴隶社会崩溃时期的重大变化,为后人提供了那个时代广阔多彩的社会生活画面。统治集团内部的各种矛盾斗争,各诸侯国之间频繁的争夺战争,各种礼仪制度、社会风俗、道德观念及一些人物的生活琐事在《左传》中都有大量记载。 总之,《左传》无论对后代史学和文学都有极大的影响,在艺术上的成就令人惊叹,为后世叙事散文树立了典范。 4、补充:关于古代姓名。 烛之武是不是姓烛名之武? 不是。烛之武--烛表示地名,以邑名为氏。“烛地,名叫武的人” 佚之狐--佚表示地名,以邑名为氏。“佚地,名叫狐的人 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带着问题齐读课文。问题:课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 2、纠正字音。 ①生字:函(h cn)氾(f cn)佚(y i)缒(zhu i)阙(ju e) ②多音字:朝(zhao)(例句:朝济而夕设版焉)逢(P c ng)(人名逢孙) ③通假字: 今老已,无能为也已(“已”同“矣” ) 焉用亡郑以陪邻(“陪”同“倍” ) 秦伯说(“说”同“悦” )

《烛之武退秦师》优秀课堂实录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烛之武退秦师》,处理了文字和相关文言知识。这节课我们继续深入的学习这篇文章。 二、学习目标 大家大声齐读一下我们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1、赏析论辩艺术。 2、感受人格魅力。(PPT1) 三、课前检查 首先我们来例行课前检查,看看大家对文言知识的掌握情况,找三名同学到黑板上来翻译句子。其他同学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 解释红体字:(PPT2) 1、贰于楚也。 2、晋军函陵,秦军泛南。 3、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4、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5、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6、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7、若不阙秦,将焉取之?8、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9、以乱易整,不武。10、吾其还也。 (翻译句子每句满分三分,师生一起作出评价、赋分并加以改正和强调。解释词语由两位同学回答,及时评价和指正。) 师总结:大家掌握的很不错,不过还是要勤加复习。 四、赏析论辩艺术

我们回到课文中来,(手指向黑板上的课文题目问学生)大家看这篇文章的题目是《烛之武退秦师》,如果让大家在“退”字前面加一个字修饰,大家觉得是怎样退秦师呢?(学生一般会回答劝退,说退,这时进一步追问)他是怎么劝的呢?他是依靠什么劝退秦伯的?(学生会想到:智慧)。对,“智退”是不是比“劝退”更贴切? 大家继续思考,烛之武是利用自己的智慧从哪几方面(用四字语概括)说服秦伯的?(PPT3)我们应该从文中哪部分入手分析?对,烛之武对秦伯说的那九句话。预习时已经让大家标上序号了。下面大家先自读该部分再小组讨论,给大家5分钟时间。(学生讨论并展示)师总结:同学们分析的都很透彻,很全面,老师这也分了三个方面供大家参考:亡郑利晋—舍郑利秦—阙秦利晋。 你觉得这九句话中哪句话最能打动秦伯?具体说明。学生回答时指导诵读(请你模仿烛之武当时对秦伯说的语气语调读一下,明确:铿锵有力)。示弱-利益-离间。 师总结:烛之武正是站在秦伯的立场上,晓之以理,诱之以利,句句利秦,说服了秦伯。可见,站在对方立场上,为对方考虑,从对方的利益出发进行分析,才容易被对方接受,这是所有辩词的共性,也是论辩成功的技巧。 让我们齐读该部分,领略其高超的论辩艺术。 师总结:烛之武凭借自己高超的论辩才能,一步步诱敌深入,使秦军退兵,使自己国家免于覆亡的命运,他真可谓是一名辩士(板书)。 五、感受人格魅力

烛之武退秦师挖空练习测试

烛之武退秦师挖空练习测 试 Revised final draft November 26, 2020

烛之武退()秦师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泛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翻译: 1.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2.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3.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4.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5.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 利晋,惟君图之 6. 7.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 也。 荆轲刺秦王

烛之武退秦师优秀课堂实录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烛之武退秦师》,处理了文字和相关文言知识。这节课我们继续深入的学习这篇文章。 二、学习目标 大家大声齐读一下我们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1、赏析论辩艺术。 2、感受人格魅力。(PPT1) 三、课前检查 首先我们来例行课前检查,看看大家对文言知识的掌握情况,找三名同学到黑板上来翻译句子。其他同学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 解释红体字:(PPT2) 1、贰于楚也。 2、晋军函陵,秦军泛南。 3、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4、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5、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6、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7、若不阙秦,将焉取之?8、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9、以乱易整,不武。10、吾其还也。 (翻译句子每句满分三分,师生一起作出评价、赋分并加以改正和强调。解释词语由两位同学回答,及时评价和指正。) 师总结:大家掌握的很不错,不过还是要勤加复习。 四、赏析论辩艺术

我们回到课文中来,(手指向黑板上的课文题目问学生)大家看这篇文章的题目是《烛之武退秦师》,如果让大家在“退”字前面加一个字修饰,大家觉得是怎样退秦师呢?(学生一般会回答劝退,说退,这时进一步追问)他是怎么劝的呢?他是依靠什么劝退秦伯的?(学生会想到:智慧)。对,“智退”是不是比“劝退”更贴切? 大家继续思考,烛之武是利用自己的智慧从哪几方面(用四字语概括)说服秦伯的?(PPT3)我们应该从文中哪部分入手分析?对,烛之武对秦伯说的那九句话。预习时已经让大家标上序号了。下面大家先自读该部分再小组讨论,给大家5分钟时间。(学生讨论并展示)师总结:同学们分析的都很透彻,很全面,老师这也分了三个方面供大家参考:亡郑利晋—舍郑利秦—阙秦利晋。 你觉得这九句话中哪句话最能打动秦伯?具体说明。学生回答时指导诵读(请你模仿烛之武当时对秦伯说的语气语调读一下,明确:铿锵有力)。示弱-利益-离间。 师总结:烛之武正是站在秦伯的立场上,晓之以理,诱之以利,句句利秦,说服了秦伯。可见,站在对方立场上,为对方考虑,从对方的利益出发进行分析,才容易被对方接受,这是所有辩词的共性,也是论辩成功的技巧。 让我们齐读该部分,领略其高超的论辩艺术。 师总结:烛之武凭借自己高超的论辩才能,一步步诱敌深入,使秦军退兵,使自己国家免于覆亡的命运,他真可谓是一名辩士(板书)。 五、感受人格魅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