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构成____教案设计

三大构成____教案设计
三大构成____教案设计

三大构成教案

第一章三大构成应用概述

课程概述

三大构成包括平面、色彩及立体构成。平面构成主要是研究平面设计中如何创造形象,怎样处理形象与形象之间的联系,如何按美的法则构成,设计出所需的图形。色彩构成主要讲授色彩构成的基本原理,色彩的作用与三要素,色彩的配制及色彩与心理,情感。立体构成是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立体造型的构成方法,并提高学生对立体设计中形式美规律的认识,从而提高其设计和审美能力。

【教学目标】

通过理论与实践训练使学生懂得学习构成的作用与意义,理解并掌握构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应用构成的基本原理与视觉语言进行有目的的视觉形象创造,从而培养学生对艺术视觉形态的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设计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

1.认识与了解平面构成的设计元素、形式法则。

2.掌握平面构成的主要构成形及表现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掌握色彩构成的基本知识,对孟塞尔色立体上的各种色彩标号的理解与运用。懂得色彩构成的不同类型和表现形式。

4.对几种类型的色彩混合理论的理解与运用。

5.通过学习能对色彩的情感、色彩的性格与象征、色彩的联想、色彩的味觉、嗅觉的联想、色彩与形状、色彩的音乐感的理论有一个充分的理解并能熟练地运用。

6.能理解与把握对色彩的对比构成、色彩的调和构成、色彩的调性构成、色彩的采集重构的每一种构成理论特点,以及在实际的设计中的运用。

7.了解立体构成的基本概念,懂得立体构成的不同类型和表现形式。掌握一定的制作技巧和表达方法,以及不同材质的使用。

【教学难点】

课程重点在于让学生了解造型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让学生能用视觉艺术的专业眼光去看待事物、分析事物和表现事物。

难点在于学生摆脱常规的视觉束缚,培养学生有构成的视角看待事物的习惯。

【主要容】

第一章概论.

第二章平面构成的基本原理

第一节平面构成的形态要素

第二节平面构成的基本形

第三节形式美的法则

第三章平面构成的表现形式与应用

第一节重复构成

第二节近似构成

第三节渐变构成

第四节发射构成

第五节特异构成

第六节分割构成

第七节密集构成

第八节对比构成

第九节肌理构成

第四章色彩构成的基本原理

第一节色彩的产生

第二节色彩的基本属性

第五章色彩构成的表现形式与应用第一节色彩混合

第二节色彩对比

第三节色彩调和

第四节色彩情感

第五节色彩创意构成

第六章立体构成的基本原理

第七章立体构成的常用材质

第八章立体构成的表现形式与应用第一节半立体构成

第二节单元立体构成

第三节多元立体

第四节特殊肌理

【授课方法】

讲授法,各种相关资料图片,幻灯片等。【思考与实训】

三大构成运用示例在哪些围?

第二章平面构成的基本原理

第四节平面构成的形态要素

第五节平面构成的基本形

第六节形式美的法则

【教学目标】

平面构成是一门视觉艺术,是在平面上运用视觉反应与知觉作用形成的一种视觉语言,按照一定的构成原理,将点、线、面等造型要素在平面上进行排列、组合,构成具有装饰美感的画面,从而创造出新的视觉形象。

【教学重点】

平面构成设计的元素

概念元素:是在头脑里存在的点、线、面、体。

视觉元素:是将概念元素体现在实际设计中,包括大小、形状、色彩、肌理等。

关系元素:是把视觉元素在画面上进行组织、排列,是形成一个画面的依据完成视觉传达的目的。包括方向、位置、空间、重心等。

实用元素:是指设计所表达的容、目的和功能。

【教学难点】

平面构成的用途。平面构成力求从点、线、面这些单个的视觉元素开始,通过构成训练让我们熟悉设计的“字”和“词”,然后用材料和质感丰富视觉的感受,通过构图、形式美法则、视觉心理等,去研究

各种元素组合的形式和效果。构成的训练,为平面设计搭建了一个坚实的基础。它是设计的基础。

【主要容】

第一节平面构成的形态要素

1.点的构成

2.线的构成

3.面的构成

第二节平面构成的基本形

抽象形:几何形、有机形、偶然形

具象形:人为形、自然形

1、几何形:应用最多,抽象而单纯。一般用工具描绘,视觉上有理性明确的感觉,但缺少人情味。这种理念抽象的形态被大量运用在建筑,绘画及实用品的设计中,因为它不仅仅便于现代化机器生产,而具有时代的美感。

2. 有机形:指有机体的形态,如有生命的动物和生物细胞。特点是圆滑的,曲线的,有生命的韵律。

3. 偶然形:指自然或人为无意识,偶然形成的形状。如白云,枯树,破碎的玻璃等。

4. 人为形:人类为满足自身物质和精神需求而创造的形态。如建筑,汽车,器具等。

5. 自然形:指大自然中固有的可见的状态。如人,动物,植物,山川等。

第三节形式美的法则

1、和谐即协调,是事物在矛盾对立的诸多因素相互作用下实现的统一。人的和谐感觉是与自然的和谐规律相统一的,它是一个合理的自然的运作规律。

2、对比又称对照,把质或量反差甚大的两个要素成功地配列于一起,使人感受到鲜明强烈的感触而仍具有统一感的现象称为对比,它能使主题更加鲜明,作品更加活跃。

3、对称又名均齐,假定在某一图形的中央设一条垂直线,将图形划为相等的左右两部分,其左右两部分的形量完全相等,这个图形就是

左右对称的图形,这条垂直线称为对称轴。对称轴的方向如由垂直转换成水平方向,则就成上下对称。如垂直轴与水平轴交叉组合为四面对称,则两轴相交的点即为中心点,这种对称形即称为"点对称"。

4、在平衡器上两端承受的重量由一个支点支持,当双方获得力学上的平衡状态时,称为平衡。这对立体物来讲是指实际的重量关系。在图案构成设计上的平衡并非实际重量的均等关系,而是根据图象的形量、大小、轻重、色彩及材质的分布作用于视觉判断的平衡。

5、比例是部分与部分或部分与全体之间的数量关系。它是精确详密的比率概念。黄金分割比1:1.618正是人眼的高宽视域之比。恰当的比例则有一种谐调的美感,成为形式美法则的重要容。美的比例是平面构图中一切视觉单位的大小,以及各单位间编排组合的重要因素。

6、画面重心的处理是平面构图探讨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在平面广告设计中,一幅广告所要表达的主题或重要的容信息往往不应偏离视觉重心太远。

7、节奏本是指音乐中音响节拍轻重缓急的变化和重复。节奏这个具有时间感的用语在构成设计上是指以同一视觉要素连续重复时所产生的运动感。

【授课方法】

讲授法,各种相关资料图片,幻灯片等。

【思考与实训】

什么是平面构成?平面构成的用途?平面构成设计的元素?

第三章平面构成的表现形式第一节重复构成

第二节近似构成

第三节渐变构成

第四节发射构成

第五节特异构成

第六节分割构成

第七节密集构成

第八节对比构成

第九节肌理构成

【教学目标】

目前,建筑装饰行业迅速,新型建筑材料日新月异,建筑装饰人员在我国已经成为一支日益壮大的队伍,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需要的实际出发,注重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学习、生活等实践活动中,积累实际工作经验。因此本堂课不仅指导学生的空间构成的制作和想象能力,同时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教学重点】

掌握空间构成形式的基本概念,还有空间构成六大设计形式。

【教学难点】

让学生理解空间构成的含义,运用基本构成元素实现平面与三维的转换创作设计。

【主要容】

第一节重复构成

重复形式:重复构成形式是以一个基本单形为主体在基本格式重复排列,排列时可作方向、位置变化,具有很强的形式美感。

第二节近似构成

近似形式:近似构成形式是有相似之处形体之间的构成,寓“变化”于“统一”之中是近似构成的特征,在设计中,一般采用基本形体之间的相加或相减来求得近似的基本形。

第三节渐变构成

渐变形式:渐变构成形式是把基本形体按大小、方向、虚实、色彩等关系进行渐次变化排列的构成形式,渐变包括(形状的渐变、疏密的渐变、虚实的渐变、色彩的渐变)

第四节发射构成

发射形式:发射构成形式是以一点或多点为中心,呈响周围发射、扩散等视觉效果,具有较强的动感及节奏感。发射包括(点式发射构成形态、多点式发射构成形态、旋转式发射格)

第五节特异构成

特异构成形式:特异构成形式是在一种较为有规律的形态中进行小部分的变异,以突破某种较为规的单调的构成形式,特异构成的因素有形状、大小、位置、方向及色彩等,局部变化的比例不能变化过大,否则会影响整体与局部变化的对比效果。

第六节分割构成

分割构成:把一个限定的空间,按照一定的方法分成若干的形态,形成新的整体形态。

第七节密集构成

第八节密集构成:密集构成是指比较自由性的构成形式,基本形的密集,须有一定的数量、方向的移动变化,常带有从集中到消失的渐移现象。此外,为了加强密集构成的视觉效果,也可以使基本形之间产生复叠、重叠和透叠等变化,以加强构成中基本形的空间感。

第八节对比构成

对比构成:较之密集构成更为自由性的构成,称为对比构成。

第九节肌理构成

肌理构成:凡凭视觉即可分辨的物体表面之纹理,称为肌理,以肌理为构成的设计,就是肌理构成。此种构成多利用照相制版技术,也可用描绘、喷洒、熏炙、擦刮、拼贴、渍染、印拓等等多种手段求得。【授课方法】

讲授法,各种相关资料图片,幻灯片等。

【思考与实训】

平面构成的形式运用在哪些造型领域?

第四章色彩构成的基本原理

第一节色彩的产生

第二节色彩的基本属性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色彩运用能力。了解色彩的基本规律;了解色彩对人心理、生理方面的影响;理解色彩对比、色彩调和的不同表现力,掌握配色技法;了解色彩的表达情感;了解色彩在色彩构成中的作用;了解当今的流行色。

【教学重点】

色彩的对比的协调性感觉、色彩的象征意义及表现力等容的运用;难点在于对色彩的敏感力及情感表现;在深度和广度方面,强化色彩在色彩构成中的影响和作用。

【教学难点】

难点在于对色彩的敏感力及情感表现;在深度和广度方面,强化色彩在色彩构成中的影响和作用

【主要容】

第一节色彩的产生

第二节色彩的基本属性

色彩构成要素

1、色与关的关系

2、色彩的三属性

3、补色

二、混色逻辑构成

1、独奏

2、二重奏

3、逻辑叠色

4、空间混色

三、自然色的解析(色彩采集、重构)

1、色的归纳和强调

2、采集和重构

3、关系的转移

四、系列配色

1、色相推移

2、明度推移

3、彩度推移

五、色彩的对比与调和

1、明度对比调式

2、色相对比调式

3、彩度对比调式

4、色彩调和

六、配色构图

1、配色结构

2、同化与融合

3、配色的表情

4、配色的方法

【授课方法】

讲授法,各种相关资料图片,幻灯片等。

【思考与实训】

根据所学的色彩三原色的原理,完成色彩推移作业1。(任选其中一题,并应注明所做容。)

第五章色彩构成的表现形式与应用第一节色彩混合

第二节色彩对比

第三节色彩调和

第四节色彩情感

第五节色彩创意构成

【教学难点】

色彩表现的应用性。

【教学目标】

进行色彩设计训练的根本目的是寻找到一种色彩设计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发现和创造新的视觉色彩的构成样式。在学习和掌握色彩设计客观规律和原理的同时,启发学生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观察色彩、理解色彩、应用色彩,通过学习来开拓和丰富学生的设计思维。

【教学重点】

在艺术设计中,色彩关系到设计作品整体的色调与感觉,它的重要性往往是第一位的。色彩设计是艺术设计最基础的课程之一,其本质是将复杂的色彩表象还原为最基本的色彩要素。在课程中对色彩的基本要素进行单项和综合练习,通过改变构成要素原有的色彩结构和关系,从而产生具有创造性结果的、全新的色彩构成系统和表现形式。【主要容】

第一节色彩混合

(一)加法混合加法混合是指色光的混合,两种以上的光混合在一起,光亮度会提高,混合色的总亮度等于相混各色光的亮度之总和,因此称为加法混合。色光混合中,三原色光是朱红、翠绿、蓝紫,这三个色光都不能用其它的色光相混合而产生。当三源色光按照一定比例相混时,所得到的光是无彩色的白色光或灰色光。加色法混合效果是由人的视觉器官来完成的,因此它是一种视觉混合。加色法混合

的结果是色相的改变、明度的提高、而饱和度不并不下降。加色法混合被广泛应用于舞台灯光照明及影视、电脑设计等领域。

(二)减法混合减色混合是物质性色彩混合。减色混合分颜料的直接混合与透明色料的叠置混合两种。颜料混合的特色与加色混合相反,混合后的色彩在明度,饱和度上都有降低,混合的成分愈多,其明度愈低。

1、颜料混合:颜料混合的三原色为红、黄、蓝。三原色混合后的橙、绿、紫色为减色混合的三间色。三原色或三间色混合后产生出灰黑色。

2、叠色:当透明色相互重叠时,得出的新色,称为叠色。由于重叠而透光量减少,透明度会下降,得出新色的明度必然灰暗一些,叠出的新色相常偏于上面的色,而并非是两色的中间值。人们平时在绘画、设计、染色、粉刷中的色彩调合,都属减色法应用。减法混合中,混合的色越多,明度越低,纯度也会有所下降。

(三)空间混合将两种或多种颜色穿插、并置在一起,于一定的视觉空间之外,能在人眼中造成混合的效果。故称空间混合。由于它实际比减色法混合明度显然要高,因此色彩效果显得丰富、响亮,有一种空间的颤动感,表现自然、物体的光感,更为闪耀。面积构成色调我们选品红、中黄、蓝、三种高纯度颜色,使这三种颜色分别在三个画面中品红70%、中黄25%、蓝5%、由于红的面积占绝对优势,所以构成以红为主的色调。在第二个画面中各色所占面积为:中黄70%、蓝25%、品红5%。由于黄的面积占绝对优势,所以构成以黄

为主的色调。在第三个画面中各色所占面积为:蓝70%、品红25%、中黄5%。由于蓝的面积占绝对优势,所以构成以蓝为主的色调。第二节色彩对比

色彩对比两种以上的色彩,以空间或时间关系相比较,能比较出明显的差别,并产生比较作用,被称为色彩对比。色相对比:因色相之间的差别形成的对比。当主色相确定后,必须考虑其他色彩与主色相是什么关系,要表现什么容及效果等,这样才能增强其表现力。将相同的橙色,放在红色或黄色上,我们将会发现,在红色上的橙色会有偏黄的感觉,因为橙色是由红色和黄色调成的,当他和红色并列时,相同的成份被调和而相异部份被增强,所以看起来比单独时偏黄,以其他色彩比较也会有这种现象,我们称为色名对比。除了色感偏移之外,对比的两色,有时会发生互相色渗的现象,而影响相隔界线的视觉效果,当对比的两色,具有相同的彩度和明度时,对比的效果越明显,两色越接近补色,对比效果越强烈。明度对比:因明度之间的差别形成的对比。(柠檬黄明度高,蓝紫色的明度低,橙色和绿色属中明度,红色与蓝色属中低明度)。明度对比将相同的色彩,放在黑色和白色上,比较色彩的感觉,会发现黑色上的色彩感觉比较亮,放在白色上的色彩感觉比较暗,明暗的对比效果非常强烈明显,对配色结果产生的影响,明度差异很大的对比,会让人有不安的感觉。纯度对比一种颜色与另一种更鲜艳的颜色相比时,会感觉不太鲜明,但与不鲜艳的颜色相比时,则显得鲜明,这种色彩的对比便称为纯度对比。补色对比将红与绿、黄与紫、蓝与橙等具有补色关系的色彩彼此并置,使色

彩感觉更为鲜明,纯度增加,称为补色对比。(视觉的残像现象明显)。冷暖对比由于色彩感觉的冷暖差别而形成的色彩对比,称为冷暖对比。(红、橙、黄使人感觉温暖;蓝、蓝绿、蓝紫使人感觉寒冷;绿与紫介与其间),另外,色彩的冷暖对比还受明度与纯度的影响,白光反射高而感觉冷,黑色吸收率高而感觉暖。

第三节色彩调和

色彩调和:调和:本意是“组合”、“组织”。色彩调和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色彩,有秩序,协调和谐地组织在一起,能使之心情愉快、喜欢、满足等的色彩搭配就叫色彩调和。表现着两个或两个以上因素相互关系的制约,是自古以来被得当作主要的美的形式原理。

1 、作用:调和是以统一原理的对称、平衡、比例为基础的。它与对比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对立统一的,它们有机统一构成色彩的基本格调,而引起美感。

2、调和的含义:(1)是恰到好处的选择、组合色彩关系,使对比的色彩产生联系;(2)是使色彩的效果实现构思的目的,获得完美和谐的统一。

第四节色彩情感

色彩本无注定的感情容,感情的发生只是在人与色彩之间的色彩联想和心理感应。人们的联想、习惯、审美意识等诸多因素给色彩披上了感情的轻纱。

现以几种色彩为例,试看它们是怎样通过人们的形象思维而产生心理作用的。

红色,是一种刺激性较强的色相,不同的环境赋予人们不同的联想。在革命年代,红色常常被认为是斗争、光明、力量的象征;在民间,红喜字则使人联想到吉庆、幸福。绿色,给人以青春活力、健康向上、静谧舒适等感觉,它让人联想到花草树木、青山碧水、勃勃生机。黄色,是一种温和的暖色,轻快、明亮、富丽,它又带有浓郁的宗教色彩,寺庙的建筑、服装也往往采用黄色。同是黄色,又能产生不同的感受。嫩黄色的东西,给人以天真、稚嫩的美感;成熟谷物的橙黄色,则又意味着丰收与欢乐。蓝色,让人感受到的是深远、悠久、平静、理智、素雅、清爽,还暗含着冷淡、凄凉、冷酷。玫瑰红色具有爱情、友谊、美好的意义。粉红色具有飘逸、轻盈、娇嫩之感。

心理学研究表明,暖色(红、橙、黄等)可以引起瞳孔放大,心脏、脉搏跳动加快,心情兴奋,有扩炎热的感觉;冷色(绿、蓝、紫等)可以引起眼睛的淡漠感觉,心脏、脉搏跳动平稳,心情沉静,有收缩、寒冷的感觉;中间色(介于暖色与冷色之间)处于兴奋和冷静之间,眼睛不过于疲劳,给人以柔和、宁静与舒适的感觉。另外,不同的颜色会给浏览者不同的心理感受。每种色彩在饱和度,透明度上略微变化就会产生不同的感觉。

蓝色:永恒、博大,最具凉爽、清新,专业的色彩。和白色混合,能体现柔顺,淡雅,浪漫的气氛,给人感觉平静、理智.

红色:强有力,喜庆的色彩。具有刺激效果,容易使人产生冲动,是一种雄壮的精神体现,愤怒,热情,活力的感觉。

计算机系统组成教学设计

《计算机系统组成》教学设计 一、教学对象分析 本校初一级学生,基础比较薄弱,针对其好奇好动的特点。在教学过程当中,多设计一些教学过程让学生动手参与,提高学生的兴趣,增加感性认识。在讲解过程中注意多联系生活及身边的事物,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教学内容。 学习本课之前,许多学生对计算机的操作有一定了解,但学生对于计算机系统的构成,各部件的功能,工作原理还没有形成具体概念。因此必要进一步学习《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二、教学内容分析 本章内容是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涉及到计算机的系统构成的术语和概念比较多,应用范围广泛,在教学中多运用实物介绍比较和基础练习,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归纳,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计算机是由特定功能的各种设备组合在一起的一个整体。 教学难点: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概念。 三、教学目标 基本目标 (1)了解计算机组成各部分的名称和作用 (2)知道什么是计算机软件,了解计算机软件的作用。 (3)了解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过程。 四、教学方法 ⒈本课的教学内容涉及较多名称术语,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演示教学辅助软件,展示计算机硬件实物,讲解投影等多种形式增加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感性认识。 ⒉学生通过填写、拼图比较,思考回答,讨论表述,理解巩固相关知识。 五、教学过程设计 新课导入: 同学们,计算机这个词对于我们来说已经不再陌生了,它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中的每个环节中去了。那么你们知道哪些有关计算机的名词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作出相应的小结)。同学们,你们所说的这些名词有的是计算机的硬件,有的是计算机的软件,还有一些则是计算机的应用,今天我们就要学习计算机系统的组成,计算机有许多部件,如显示器、主机、键盘等,这些部件在处理信息的过程中各起什么作用呢?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又是由哪些部分组成?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一)计算机的硬件系统(屏幕广播) ⒈硬件:指计算机实际设备的总称 ⒉硬件部分按其功能划分为:控制器、运算器、存储器(内外)、输入设备、输出设备。 ⒊展示一台打开的计算机,用实物介绍硬件的组成与作用。 ⒋硬件系统的组成结构图和功能作用。 ⒌网络传送“硬件分类填空练习课件”,让学生独自或者讨论完成练习。选一到两个学生上讲

三大构成课程标准

三大构成课程标准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三大构成》课程标准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定位 《三大构成》这门课程包括“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三部分内容,是艺术设计专业群的专业基础课。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平面和立体艺术设计中的形式美法则、布局、色彩运用等基本知识和方法,应具备平面、色彩、空间及立体形态等单项或综合设计的基本技能,增强艺术设计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为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及将来从事相应岗位的工作,奠定良好的理论和技能基础。 (二)先修后续课程 《三大构成》的先修课程为《设计概论》,该课程为本课程的学习奠定了空间想象和设计理论基础。 本课程的后续课程为《动画速写》、《Photoshop》、《原画设计》、《分镜头设计》等课程。该课程的学习可为这些课程中的排版、色彩搭配、空间及立体形态创造等内容的知识学习和技能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设计思路 根据本课程的定位和后续课程的学习要求,本课程需要向学生讲授平面和立体艺术设计中的形式美法则、布局、色彩运用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在讲授知识的同时并通过技能培养并重的方法(例如案例实训、教师示范、学生

实践),培养学生平面、色彩、空间及立体形态等单项或综合设计的基本技能,增强艺术设计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为提高教学效果,把课程分为3个模块,并制定每模块应培养的能力(见表2-1)和评价方法。围绕三个模块中学生应达到的能力,制定实践教学环节,每一个模块都包含几项具有内在联系的设计课题,每一项设计课题融理论知识、实践知识、职业态度等内容为一体,形成各自相对完整的系统。对学生的考核评价依据学生对每一项设计课题的完成情况。 表2-1《三大构成》各模块应培养的能力 三、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知识学习和技能培训,使学生了解美的形式法则,色彩的搭配关系,空间及立体形态的构成方法,能够根据设计课题要求进行创新设计。具体目标如下: (一)能力目标 1.能按照设计课题的要求,对设计课题进行从二维平面形象到三维空间形态的全面创新设计; 2.能对设计项目进行版式设计,并进行符合设计主题的色彩设计; 3.具备完成具体设计项目的信息交流和沟通能力。 (二)知识目标 1.掌握现代构成设计的概念、分类及形式美法则; 2.了解色彩的成因,并懂得用色彩进行色彩设计; 3.了解立体构成中的形状包括哪些要素、立体构成中材料的种类,掌握立体构成的技法。 (三)素质目标

最新黑白平面构成教学设计

黑白平面构成教学设计 设计思路 根据教材的要求,以及学生的特点,整堂课体现了自主学习,使学生在主动寻求资料小组间互相配合中完成学习任务。本活动是一堂绘画习作课,学生根据特点、优势不同分成小组,课前上网搜寻平面构成的有关知识。 教学目标 1. 认识和理解平面构成的基本理论、形式法则、构成要素等; 2. 培养学生对设计元素和美的法则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 3. 掌握基本的平面构成的设计语言,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惟。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分析和掌握平面构成的形式。掌握构成设计要素、基本法则、表现方法。 难点:对平面构成设计形式的理解和运用。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等工具。 教学方法 理论讲授、范画讲析。 教学过程 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导入回顾以前讲过的二方连续图案的特点,组织学生欣赏图片,对比发现图片特点引出有别与二方连续图案的另外一种基本图案平面构成, 同时揭示新课题--黑白平面构成。感受平面构成图片艺术效果。 新课讲授一、讲解定义 构成——现代设计的造型基础训练 构成是创造形态的方法,研究如何创造形象,形与形之间怎样组合, 以及形象排列的方法,构成艺术,是现代视觉传达艺术的基础理论。 构成艺术,分为三种: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 平面构成:是一种视觉形象的构成。它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在 平面设计中,如何创造形象,怎样处理形象与形象之间的联系,如何 掌握美的形式规律,并按照美的形式法则,构成设计所需要的图形。 也就是说,平面构成是在平面上以多种造型元素按照一定的秩 序与法则进行分解、组合,从而构成理想形态的设计。 我们学习构成不是目的,而是达到目的的手段,是培养一种创 造观念。平面构成一般只用黑白两色,目的是便于研究和表现形态自 身的情感力量。 一造型元素点、线、面, 是一切造型要素中最基本基础的元素, 可以存在于任何造型设计之中。 点的形态可分为规则形与非规则形的点,规则形的点常称为几 何形态的点。非规则形的点为自然点,偶然形点。 学习、了解。

三大构成____教案

三大构成教案 第一章三大构成应用概述 课程概述 三大构成包括平面、色彩及立体构成。平面构成主要是研究平面设计中如何创造形象,怎样处理形象与形象之间的联系,如何按美的法则构成,设计出所需的图形。色彩构成主要讲授色彩构成的基本原理,色彩的作用与三要素,色彩的配制及色彩与心理,情感。立体构成是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立体造型的构成方法,并提高学生对立体设计中形式美规律的认识,从而提高其设计和审美能力。 【教学目标】 通过理论与实践训练使学生懂得学习构成的作用与意义,理解并掌握构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应用构成的基本原理与视觉语言进行有目的的视觉形象创造,从而培养学生对艺术视觉形态的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设计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 1.认识与了解平面构成的设计元素、形式法则。 2.掌握平面构成的主要构成形及表现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掌握色彩构成的基本知识,对孟塞尔色立体上的各种色彩标号的理解与运用。懂得色彩构成的不同类型和表现形式。 4.对几种类型的色彩混合理论的理解与运用。

5.通过学习能对色彩的情感、色彩的性格与象征、色彩的联想、色彩的味觉、嗅觉的联想、色彩与形状、色彩的音乐感的理论有一个充分的理解并能熟练地运用。 6.能理解与把握对色彩的对比构成、色彩的调和构成、色彩的调性构成、色彩的采集重构的每一种构成理论特点,以及在实际的设计中的运用。 7.了解立体构成的基本概念,懂得立体构成的不同类型和表现形式。掌握一定的制作技巧和表达方法,以及不同材质的使用。 【教学难点】 课程重点在于让学生了解造型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让学生能用视觉艺术的专业眼光去看待事物、分析事物和表现事物。 难点在于学生摆脱常规的视觉束缚,培养学生有构成的视角看待事物的习惯。 【主要内容】 第一章概论. 第二章平面构成的基本原理 第一节平面构成的形态要素 第二节平面构成的基本形 第三节形式美的法则 第三章平面构成的表现形式与应用 第一节重复构成 第二节近似构成

色彩构成设计教案

色彩构成教案第一章 人类从一生下来就开始了对世界的认识,而这个认识,便是从色彩开始的。 色彩是世间万物存在形式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它的存在丰富了世界视觉感受的层次,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因此在设计艺术中,它也是我们必然要研究和学习的一门重要课程。 因为有了色彩,世界才会精彩纷呈;因为有了色彩感觉,人类才能准确、完整地接受这精彩纷呈的世界。人们的生活与色彩有着密切的关系,由色彩造成的心理上的满足感和刺激感,不断影响着人们,色彩完全融合于人们的生活中,成为现代生活的一个重要特征。在设计的诸要素中,色彩被认为是商品上一大价值,对于设计者和消费者都是极为重要的。一件设计作品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色彩运用的优劣,美的色彩具有美化和装饰性效果,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 虽然,大多数人都能够感知色彩;但是后天的教育、感染、熏陶、训练在相当程度上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我们通过色彩构成的教学环节,靠严格的科学训练,从对色彩的理性认识着手来提高学生的色彩认知力和色彩感悟力。 学习目的和要求: 1.从感性和理性两方面真正去触摸身边的色彩,用情感区体会不同色彩带来的不同感受, 用科学的方法去了解和分析每种色彩的特点及色彩之间的关系,从色彩的性质、特征出发,研究色彩的对比调和规律,从而达到熟练组织各种色彩构成并显示色彩的表现力。 2. 通过一系列写生和练习,掌握运用色彩的基本方法与技巧,增强色彩的敏感度,丰富自 己的色彩层次,提高色彩修养和审美品位,并养成用色彩去观察和理解世界的观察习惯。 3. 明确本课程对色彩的学习是基于为设计而服务的目的。 学习方法: 1.色彩来自大自然,观察大自然中的色彩层次与搭配规律。 2.色彩也丰富着我们的生活,仔细观察生活中的各种商品的用色,观察画册以及各种设计作品如何搭配色彩,哪些是自己喜欢的,哪些觉得好看不好看,思考为什么。 3.课堂记笔记,会记笔记(并非一字一句记笔记);生活中养成随时记录自己想法的好习惯。

构成设计教案

构成设计 任课教师:王娟所教班级:14建筑可视化学院:软件学院

构成设计 【教学目标】 建筑可视化专业的学生没有绘画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什么是构成,什么是设计,以及对本专业的帮助和影响,今后努力的方向。了解构成设计的背景,什么是三大构成,平面构成的基本元素。【教学重点和难点】 构成设计产生的背景,平面构成的三大元素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时数】8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章构成设计概述 19世纪70年代,日本从西方引进DESIGN一词,初译为“图案”,20世纪中叶,又译作“设计、意图”。DESIGN本意为设计、构思、绘制、计划(动词),名词为设计、图样、图案。构成设计的观念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就开始在理论和实践上有所活动。无论是在绘画还是在设计当中,都主张以抽象的形式来表现,放弃传统的写实,这种观念经过俄国的构成主义,荷兰的新造型主义,风格派,以及在造型设计中影响最大的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的不断完善和发展,逐步从新的思维方式、美学观念建立起一个新的造型原则、平面构成,立体构成也随之发展成为现代设计教学训练的基础。本世纪70年代以来,平面构成已在工业设计、建筑设计、纺织与印染设计、时装设计、书籍装帧设计、舞台美术、商业美术设计、视觉传递等领域广泛运用。

构成的概念 构成: 是一种造型概念,既把不同形态的几个以上单元或元素(包括不同的材料)重新组合成为一个新的单元。 第二章二维构成 作为基础造型的平面构成,我们虽处三次元的空间,但就造型表现来说,在二次元的空间中进行的情况反而较多。从绘画到平面甚至曲面乃至立体形态的广泛领域内,我们都会不断碰到下面的问题,那就是,它的表面如何处理;如何将立体的东西表示于纸上才好? 平面构成可以说是具有各种造型领域共同必要的基础内容,它是基本的造型活动之一。它以基础造型活动为其内容。它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入门知识的基础,基础置于造型之后,造型基础,所谓基础造型乃是以各种造型领域(绘画、雕刻、各种设计等)共同存在的基础性问题。以形态、色彩、质感、构图、表现方法、或美的感觉、作为研究及教授的对象。 丰富的构想(IDEA)及敏锐的感性(SENSE)是区别艺术家与工匠的关键。工匠(材料、工具、技术、知性、经验五者俱备),而感性与构想是构成创造力所不可缺少的要素。平面构成的最终目标就是在于创造力的培养。 平面构成是现代基础造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理性的艺术活动,它在强调形态之间的比例、平衡、对比、节奏、律动、推移等的同时,又要讲究图形给人的视觉引导作用。平面构成在于探索

三大构成构成教案Word版

《构成艺术》 总学时:96。 其中 理论讲授:62学时 实践学习:34学时

《构成艺术教程》学时分配建议

构成艺术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开课单位:艺术系 总学时:96 学分: 8 先修课程:素描、色彩适用专业:美术类及相关设计专业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该课程属于美术类专业的专业设计基础课。构成艺术包含了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和光构成四个部分的教学内容,把四门课程合而为一,目的首先是为了统一抽象构成的理论知识,理顺各构成之间的关系;其次,也是为解决这几门课之间前后知识点的衔接问题。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形式美法则及应用方式,了解抽象构成在实际设计中如何进行图形创造、色彩组合创意、形态构思和色光决择的基本方法。通过一系列有针对性的作业训练,培养学生对抽象艺术形态、色彩、光影、材质的正确认知,培养他们具备一定的专业设计创新能力,为今后的专业设计课打好基础。 二、教学要求 课程授课中严格把握作业质量与数量的要求,认真按照教学大纲指定的章节内容施教,允许在此基础之上的发挥、伸展,使学生能按照形式美的法则进行抽象形态、色彩关系的创作组合应用,提高平面设计和创新的能力,为下一步的专业设计服务。 三、教学方法和形式 《构成艺术》是美术类及相关专业的设计基础课程,在教学中采用理论与作业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重点、难点部分除了强调讲授、示范外,还应安排较多的作业实践课程,授课活动中,力求通过应用性的设计范例,对不同专业的教学,应有相对侧重的内容和示范图像。 四、配套教材及参考书目 1.《构成艺术》吴筱荣编著海洋出版社 2006年 2.《立体构成及应用》刘浪湖南大学出版社 3.《平面构成》黄刚浙江美术学院出版社 4.《色彩构成》钟蜀珩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5.《平面.色彩构成》王力强文红重庆大学出版社 6.《光的构成》孙青郭世飞修旭辽宁美术岀版社

《三大构成》课程标准

《三大构成》课程标准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定位 《三大构成》这门课程包括“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三部分内容,是艺术设计专业群的专业基础课。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平面和立体艺术设计中的形式美法则、布局、色彩运用等基本知识和方法,应具备平面、色彩、空间及立体形态等单项或综合设计的基本技能,增强艺术设计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为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及将来从事相应岗位的工作,奠定良好的理论和技能基础。 (二)先修后续课程 《三大构成》的先修课程为《设计概论》,该课程为本课程的学习奠定了空间想象和设计理论基础。 本课程的后续课程为《动画速写》、《Photoshop》、《原画设计》、《分镜头设计》等课程。该课程的学习可为这些课程中的排版、色彩搭配、空间及立体形态创造等内容的知识学习和技能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设计思路 根据本课程的定位和后续课程的学习要求,本课程需要向学生讲授平面和立体艺术设计中的形式美法则、布局、色彩运用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在讲授知识的同时并通过技能培养并重的方法(例如案例实训、教师示范、学生

实践),培养学生平面、色彩、空间及立体形态等单项或综合设计的基本技能,增强艺术设计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为提高教学效果,把课程分为3个模块,并制定每模块应培养的能力(见表2-1)和评价方法。围绕三个模块中学生应达到的能力,制定实践教学环节,每一个模块都包含几项具有内在联系的设计课题,每一项设计课题融理论知识、实践知识、职业态度等内容为一体,形成各自相对完整的系统。对学生的考核评价依据学生对每一项设计课题的完成情况。表2-1 《三大构成》各模块应培养的能力 三、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知识学习和技能培训,使学生了解美的形式法则,色彩的搭配关系,空间及立体形态的构成方法,能够根据设计课题要求进行创新设计。具体目标如下: (一)能力目标 1.能按照设计课题的要求,对设计课题进行从二维平面形象到三维空间形态的全面创新设计; 2.能对设计项目进行版式设计,并进行符合设计主题的色彩设计; 3.具备完成具体设计项目的信息交流和沟通能力。 (二)知识目标 1.掌握现代构成设计的概念、分类及形式美法则; 2.了解色彩的成因,并懂得用色彩进行色彩设计; 3.了解立体构成中的形状包括哪些要素、立体构成中材料的种类,掌握立体构成的技法。 (三)素质目标 1.具有热爱本职工作、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精神;

(完整版)平面构成教案

平面构成教案 中州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马媛 教学目的、要求: 本课程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基础造型能力,使其掌握理性和感性相结合的设计方法,拓展设计思维,为专业设计提供方法和途径,同时也为各艺术设计领域提供技法支持,为今后的专业设计奠定坚实的基础。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及学生的综合应用能

力,即能熟练应用各种元素进行平面设计,提高审美和对设计元素的解读能力,形成新的设计思维能力与想象能力,并使学生熟练掌握平面构成的概念与意义、基本要素、形式美法则以及表现方法等。 二.教学章节: 1. 平面构成概述 2. 平面设计的门类、元素和形象 3. 点、线、面构成 4. 形式美的基本法则 5. 构成的形式种类 三.授课计划:平面构成共3周48学时, 四.授课地点:9 号楼9603画室 五.授课方式:课堂理论讲授、辅导写生实践 六.授课内容: 1. 构成的起源 1919 年德国建筑师格罗佩马斯创建了“国立魏玛建筑学校”,这就是著名的“包豪斯(bahous),包豪斯顺应工业社会的发展,致力于纯美术与应用视觉艺术的研究,提倡艺术与技术的统一,建立起了现代工业设计的新体系(就是包豪斯学院成立),也是现代教育史上世界上第一所设计学院,充分展现了全新的设计理念和造型设计的新形态。包豪斯设计学院贯彻全新的教育理念,以建筑设计为中心,以艺术设计综合化为手段,倡导艺术与技术的统一性,在不断深入实践的教学中寻求现代工业相适应的教育途径,包豪斯的设计基础是其核心内容,现代造型和设计教育,主要是教育内容。 1921 年,荷兰“风格派”艺术运动领袖温?杜斯伯格来到 魏玛,驱散了包豪斯的神秘主义烟蒂, 反对神秘主义和表现主义的旧教学理

构成设计教案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环境艺术设计系 设 计 构 成 教 案 班级:室工 0802班 任课教师:周碧浩 2008-2009年第一学期

●讲授课过程: 单元课教案首页 第1---6 次课

注:1、每次课须填写“单元课教案首页”。以单元课的每一子课题的教学要求设计每一个教案。每个单元的备课由多个教案构成。 2、教学设计含教学方法、教学流程。 一.平面构成 第一章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 一、构成的含义 平面构成是现代设计基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指将即有的形态(包括具象形态和抽象形态——点、线、面、体)在二维的平面内,按照一定的秩序和法则进行分解、组合,从而构成理想的训练方法(平面构成是视觉元素在二次元的平面上,按照美的视觉效果,力学的原理,进行编排和组合,它是以理性和逻辑推理来创造形象€€研究形象与形象之间的排列的方法,是理性与感性相结合的产物。)平面构成是一种理性的艺术活动,它在强调形态之间的比例、平衡、对比、节奏、律动、推移等的同时,又要讲究图形给人的视觉引导作用。平面构成在于探求二度空间世界的视觉文法,形象之建立,骨骼之组织、各种元素之构成规律与规律之突破,造成既严谨又有无穷律动变化的装饰构图。 第二章点、线、面、三要素 形象在构成设计中是表达一定含义的形态构成的视觉元素。形象是有面积、形状、色彩、大小和肌理的视觉可见物。在构成中点、线、面是造型元素中最基本的形象。由于点、线、面的多种不同的形态结合和作用,就产生了多种不同的表现手法和形象。 一、点 点在人们头脑中是一粒尘埃,一个分子。一个标记点在几何学中是不具有大小只具有位置的。但在构成中是有大小、形状、位置和面积的。如人站在辽阔的海滩上就会小得像一个点,由此可以联想到一个物体在他周围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就会产生不同的感觉。

点线面构成形式教案设计范文

点线面构成形式教案设计范文 教学目标 1、了解点、线、面在日常生活以及美术中的广泛运用和重大的作用。 2、发现点、线、面的独特美,能运用点、线、面的独特美组合成画。 3、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能力,增强对生活的热爱。 一. 导入 1. 通过欣赏点、线、面的抽象画来揭示课题。 2. 引:在一个宁静的夜晚,画室里正在上演精彩的表演。我们快去看看! 3. 旁白:看!舞台的布幕徐徐拉开了。第一场表演是……。 4. 设问:你能给这幅画起个名字吗?这幅画里有哪些形状?各种各样的点、线、面 5. 让学生直观地在视觉和听觉等各方面都得到亲身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作欲望,开拓学生的思路。 二. 教授新课 1介绍点、线、面的知识。 引:什么样叫点、什么叫线、面呢!?我们一起去探索。 设问:地球在宇宙中,显得怎样? 2.设问:当我们在近处看地球时,它显得怎样? 动画课件直观地了解点、线、面的知识。 2.学习运用小物品制作点、线、面的方法;认识抽象画给人们带来特殊的视觉美感,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 引:画室里的表演正在进行着,请小朋友们跟着老师一起去欣赏。知识点:点、线、面是美术世界的基本元素、真正主人。 设问:看着画面,你有什么感觉?你觉得画家在画的时候,在想些什么呢?画家是用什么方法什么材料画出这幅画?我们还能用哪些不同的方法、材料来画画呢? 培养学生对事物的观察能力和对问题的探究能力。

3.帮助学生明确课堂学习任务。 引: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又增强了知识,让我们一起走进美术世界,去探索、去创 造! 设问:欢迎你们来到美术世界,走上点、线、面的表演舞台,你给大家带来了什么表演? 请把你的想象用画面的形式表现出来 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在童话的气氛中提出作业要求,营造学习气氛。 三. 布置作业实践活动的细则,说明评价方法。 1.教师:选择一张你喜欢的彩色纸作为“舞台”,用课桌上现有的材料,组织“点、线、面”进行“表演”,先排列好,再把画面粘贴固定。我们将对作业分别评出:创新奖、制作奖、评价奖。 2.各类废弃物品。 3.几何形的彩色卡纸。以游戏的形式提出作业要求,活跃学习气氛 四. 作业评价 引:这里的每一场舞会都是各具特色,我们一起来欣赏。 说说你的感想,并且为这些美丽的画面取名字。 作业展示板。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和评价的能力。 一、形态的种类 1、几何形:直线形、弧线形可以用工具完成的形态,例:正方形、 三角形、圆形。特点:明快、单纯、规整、秩序例:书、电视机、冰箱、球等。 2、有机形:特点:微型机、膨胀、优美、弹性水滴、鹅卵石、扁豆、马铃薯等。 3、 不规则形:手撕形、偶然形、有一定的情态、情趣。 二、形态的派生与发展逻辑推理思维方法的演习例:几何形--正方形,如何派生变 化成各式各样瓣形态呢? 思考原则: 1、体量、比例关系的变化:正方形变成2:3 、2:4 、2:5 、等类推变化其长与宽的的体量比例关系,可不同的长方形。 2、方向关系的变化:变化体 量比例关系后,改变其方向角度,30 ,50 ,70 等类推,也是派生发展形态的一种手法。 3、位置关系的变化:改变各形态在限定空间中的位置关系,也可获得不同的单位形态。 4、肌理关系的变化: 5、色彩关系的变化:均会出现不同性格、不同情态的单位形态简称单形

5的分解与组成教学设计

《5的分解与组成》教学设计 程瑷琳 教学目标: 1、学习5的分解,会按顺序分合。 2、初步理解数的组成中的互换规律。 3、发展幼儿思维的逻辑性。 教学重点: 在活动中帮助幼儿熟练地进行5的分解和组成。 教学难点: 启发、引导幼儿初步理解组成的规律性。 活动准备: 圆片、棒棒糖、葡萄、桔子、铅笔、苹果画、书、彩笔等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小娃娃有妈妈。 一、操作实物,学会按顺序进行5的分合。 1、复习2-----4的分合式。 师:现在请朋友们猜一猜,5有几种分法?找幼儿猜。(板书:5的分解与组成。) 师:好!到底是几种呢?老师先不告诉你们,今天想让你们自己动手寻找哦答案。 2、分别拿出棒棒糖、铅笔、书、彩笔。要求:小主人要用不同的分法分给两个小客人。 (1)、幼儿操作实物,教师指导。 (2)、指名交流,教师随机板书。 师:你们表现得非常棒,全分对了。刚才(某某)小朋友猜得很正确,5有四种分法。 3、“金苹果”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寻找游戏规律)

○○○○○第一次:1 4 (第一次从5里分出1)○○○○○第二次:2 3 ○○○○○第三次:3 2 ○○○○○第四次:4 1 师:小朋友现在观察分合式,看一看,你发现有什么规律?5的4种分法按顺序排列时,一边逐渐增加1,另一边则逐渐减少1.即一个部分数增加1,另一个部分数就会减少1,合起来总算不变。 5、引导幼儿读5的四种分合式。(5可以分成×和×;×和×合起来是5.) 6、凑数游戏。 我们凑成5,我出1,你出4,5可以分成1和4; …… 二、演示分合式,学习两部分数间的互换关系。 1、出示5(1、4),5(4、1),请小朋友观察。 提问:两个分合式中,总数都是几?分出来的两个数有什么异同? 总结:这两个分合式,只是分出来的两个数位置交换了,合起来总数不变。 2、请小朋友们再观察:5的分合式中,还有哪两组也是这样的? 3、总结:对!小朋友们真聪明,5有四种分法,以后我们只要记住两种就可以想到另外两组,吧它们的位置交换一下就可以了。 三、课堂总结。 在“包饺子”的游戏中结束教学。

三大构成的学习重点是什么

三大构成课程的包括什么?三大构成的学习重点是什么?需要掌握什么? 三大构成课程简介及课程大纲(附作品) 一、平面色彩构成课程简介及大纲 1、本课程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 视觉构成关系训练是所有各类设计的基础,这在全世界的设计教育基本取得了共识,这种训练就是时下在各个办有设计类专业的院校对低年级学生所开的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三大构成课”。这些课程作为设计类专业的共同性专业基础课,是在上个世纪20—30年代在德国包豪斯奠定的。这个课程体系经过在二战前包豪斯的开拓,二战中在美国的实践和战后德国的乌尔蒙设计学院的进一步发展,而成为今天在全世界范围内大多数工业设计教育院校的专业基础训练的基本模式。 在我国,由于特殊的政治、文化和经济背景,真正意义的现代设计一直到1979年改革开放后才开始起步;而有关包豪斯设计教育的系统性介绍首先是从日本人的书籍“转口”引进的,特别是三大构成方面的著作一开始差不多都是日本人编写的,而且相当一部分书籍是经台湾翻译的日文著作介绍进来的,甚至至今这些书籍在我国设计教育界都颇有影响,例如朝仓直已的两本构成著作,几乎成了许多教构成课的教师手中的主要教学参考书籍。因此,近来设计教育界不少人对此作了一些反思,认为,我国设计领域对包豪斯的接受,与其说是深层次设计理念的需要,不如说是设计教育从工具性层面上求变的一种行为。由此一来,“三大构成”几乎成了包豪斯的同义语,在许多人的心目中,包豪斯就是“三大构成”,“三大构成”就是包豪斯。这不仅阻碍了人们去理解现代主义设计科学理性的精神内核;而且使“三大构成”课教学目的和宗旨也迷失在图像形态的技术性抽象化和构成化的变幻之中。 2、理论课和理论(含实践)课教学内容 (一)课程定位与课程目标 通过此课程让学生利用手绘及电脑作为表达媒介,进行平面构成与色彩构成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造型创造能力、形与色调和能力、鉴赏能力与表达能力。掌握平面构成与色彩构成的基本原理,认识形与色的体系,实验构成的思维方法、配色方法及表现方法,并通过完成构成作业,创新构成形式。通过教学,扩大了学生的专业视野,对新的设计基础观产生了正确的认识,逐渐实现“厚基础、宽口径”的课程战略思想。培养基础较为扎实,善于创新,掌握实际技能的应用型设计人才。 (二)知识模块顺序及对应的学时 绪论:构成——现代设计的造型基础训练 第一部分:视觉传达设计基本原理 第一章造型与构成法则——平面设计的形式美学原理 第二章色彩设计原理 第三章图形知觉心理学 第二部分媒介与技法 第四章色彩材料、纸张与表面、绘图工具、制作工具与材料 第三部分课程作业体系

设计三大构成教案A

重庆轻工职业学院教案 课程名称:体育绘图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教研室:体育系 学期: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专业及年级:2016级社会体育 教师:朱恒毅

项目一 一、人体及人体动作的比例关系 画人体运动主要需掌握头、胸、髋三大块变化,同时了解正常人体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各部分与人的身高之间的比例关系。这种比例关系在人的运动过程中变化比较大,而在基本站立动作时相对稳定。另外,这种比例关系在不同的纵轴之间也有一定的差距。用单线图画人体动作,要画得生动首先掌握人体各部分的正确比例及人体各类型动作的正确动作。 人体比例一般指人体或人体各部分之间度量的比较。人体比例是以人的头高为度量单位,衡量人体的高低胖瘦或体的各部位的大小长短,即所谓“头高比例”。人的高低之分除具体尺寸外,是以整个身体的长度为多少个头长来判断的。 画单线图时我们采用8.0的比例,即身高为头长的8倍。这主要是为了画起来方便。用这种比例画出的人身材也比较修长,好看一些。以下是头长为1的身体各部分的比例。 (1)身高8.0。(2)肩宽1.5。(3)腰宽0.5。(4)髋宽1.0。(5)颈长0.5。(6)躯干2.5。(7)手臂长3.0,其中上臂4/3,前臂1,手2/3。(8)腿长4.0,其中大腿长2.0,小腿长2.0。(9)脚长1.0。 二、 (1)懂得人体比例及外形结构。只有熟悉人体各部分的正确比例才能画出身材匀称的人体。了解男女身体的外形结构特征,才能在绘图时熟练地表现男性的阳刚,女性的婀娜。熟悉身体各关节活动的方向与幅度,才能画好人体解剖结构。 (2)懂得绘画透视的基本知识。人体运动是非常复杂的运动,从运动的形式来看,是复杂和多种多样的。除了平动之外,还有转动及复合运动。因而,人体运动中会产生不同程度的透视变形。只有懂得绘画透视的基本知识,才能掌握这种变形的规律。将人体动作图、集体多人透

平面构成教案+

平 面 构 成 教案 授课班级:213/214 授课时间:2017下学期

构成基础 课程编号 总学时:60 适用专业:室内设计专业 一、课程教学目标 《构成基础》是室内装饰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以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为主要内容的教学体系,是以非具象性的抽象思考,对造型要素进行分解和构成的研究。以培养能力和素质为目的,它是以观察、分析、表现走向探索,想象、发现与创造的历程,以适应日益发展的数字化环境和新媒体潮流,并为设计创意的表达、交流和实现提供良好的媒介。 除锻炼抽象思维能力之外,重点训练表现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及对形式美法则的理解与掌握,同时培养造型意识和审美趣味。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平面构成 第一节、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及内容 一、概念要素 二、视觉要素 三、关系要素 第二节、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 一、重复构成形式 二、近似构成形式 三、渐变构成形式 四、特异构成形式 五、发射构成形式 六、肌理构成形式 第三节、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

第四节、平面构成在设计中的应用第三章色彩构成 第一节色彩构成概述 一、色概念 二、色表现 三、色彩构成概念 第二节色彩的本质 一、光源 二、光与色 三、色彩的产生 第三节色的属性 一、彩的范畴 二、色彩三属性 1、度(Valuc) 2、相(Hue) 3、彩度(Chroma) 三、色立体 第四节、基本配色法 一、同类色配合 二、邻近色配合 二、邻近色配合 四、互补色配合 五、中性色配合 第五节色彩的对比与调和 一、色彩对比的概念: 二、色彩对比的种类与基本规律:(1)同时对比: (2)顺序对比 (3)色相对比

平面构成教案

平面构成教案

教案首页 课程名称:平面构成 教学目的:平面构成是一门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是一门专门研究造型要素的分割与组合。研究视知觉与表现形式探讨形 式美的课程。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更高层 次的造型能力,审美判断力。 通过学习,明确构成设计的目的,理解造型的基本要素, 掌握构成的基本原理,熟悉设计法则,能将构成的知识 运用到专业设计中。 教学重点:平面构成的造型元素及形式。 教学难点:形式美法则的理解及灵活运用。 教学内容:1.平面构成概论. 2.设计中形式美的基本要素. 3.平面构成成的造型要素. 4.基本形. 5.骨骼. 6.平面构成的形式. 授课方式:讲授,实训,多媒体,范例

第一章平面构成概论 教学目的:认识构成的理念,阐述平面构成的意义. 教学重点:平面构成的概念,构成设计的理念. 教学难点:构成设计作为造型训练的一种手法与传统,美术具象手法的差异与关联.授课方式:讲授 课题导入:包豪斯: 1919年,德国建筑大师沃尔特.格罗皮乌斯建立"国家包豪斯学院" 是欧洲 现代主义设计核心。 包豪斯奠定了平面设计的思想和风格基础,将构成纳入现代教学体系。 包豪斯构成主义摆脱纯艺术目的,把它与艺术结合,为生活服务。 1923年伊顿辞职,由匈牙利出生的艺术家纳吉接替他负责基础课程。 纳吉是构成派的追随者,他将构成主义的要素带进了基础训练,强调形式和 色彩的客观分析,注重点、线、面的关系。通过实践,使学生了解如何客观 地分析两度空间的构成,并进而推广到三度空间的构成上。这些就为工业设 计教育奠定了三大构成的基础,同时也意味着包豪斯开始由表现主义转向理 性主义。另一方面,构成主义所倡导的抽象几何形式,又使包豪斯在设计上 走向了另一种形式主义的道路。 在设计理论上,包豪斯提出了三个基本观点:①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 ②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③设计必须遵循自然与客观的法则来进行。 这些观点对于工业设计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使现代设计逐步由理想主 义走向现实主义,即用理性的、科学的思想来代替艺术上的自我表现和浪漫 主义。 一.构成的概念: "构成"就是将造型元素按一定的原则组合具有美好形象和色彩的一种新的形体,这种组成的行为及过程就叫"构成". 构成分为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的三种形式,被当今设计领域称为三大构成,广泛应用到诸多的现代科技美学设计领域中. 二.构成与设计,绘画的区别 1.构成与绘画的区别 绘画讲概括,观察方法和表现手法都是整体的. 构成讲分解,它把对象分解成最小的单位,然后根据作者的思想配合一定规律重新组合.2.构成与设计的区别 相同点:都是在技术性,事物性的同时,伴随着理性的直观探求. 不同点:构成不等于设计,构成去掉了时代性,地方性,社会性,生产性等诸多发面的活动,因而被称为是纯粹的构成.

三大构成学习心得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三大构成学习心得 篇一:三大构成的学习重点是什么 三大构成课程的包括什么?三大构成的学习重点是什么?需要掌握什么? 三大构成课程简介及课程大纲(附作品) 一、平面色彩构成课程简介及大纲 1、本课程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 视觉构成关系训练是所有各类设计的基础,这在全世界的设计教育基本取得了共识,这种训练就是时下在各个办有设计类专业的院校对低年级学生所开的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三大构成课”。这些课程作为设计类专业的共同 性专业基础课,是在上个世纪20—30年代在德国包豪斯奠 定的。这个课程体系经过在二战前包豪斯的开拓,二战中在美国的实践和战后德国的乌尔蒙设计学院的进一步发展,而成为今天在全世界范围内大多数工业设计教育院校的专业 基础训练的基本模式。 在我国,由于特殊的政治、文化和经济背景,真正意义

的现代设计一直到1979年改革开放后才开始起步;而有关 包豪斯设计教育的系统性介绍首先是从日本人的书籍“转口”引进的,特别是三大构成方面的著作一开始差不多都是日本人编写的,而且相当一部分书籍是经台湾翻译的日文著作介绍进来的,甚至至今这些书籍在我国设计教育界都颇有影响,例如朝仓直已的两本构成著作,几乎成了许多教构成课的教师手中的主要教学参考书籍。因此,近来设计教育界不少人对此作了一些反思,认为,我国设计领域对包豪斯的接受,与其说是深层次设计理念的需要,不如说是设计教育从工具性层面上求变的一种行为。由此一来,“三大构成”几乎成 了包豪斯的同义语,在许多人的心目中,包豪斯就是“三大构成”,“三大构成”就是包豪斯。这不仅阻碍了人们去理解现代主义设计科学理性的精神内核;而且使“三大构成”课教学目的和宗旨也迷失在图像形态的技术性抽象化和构成 化的变幻之中。 2、理论课和理论(含实践)课教学内容 (一)课程定位与课程目标 通过此课程让学生利用手绘及电脑作为表达媒介,进行平面构成与色彩构成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造型创造能力、形与色调和能力、鉴赏能力与表达能力。掌握平面构成与色彩构成的基本原理,认识形与色的体系,实验构成的思维方法、配色方法及表现方法,并通过完成构成作业,创新构成形式。

《三大构成》教案

教案

教案纸 点名,考勤记录,纪律强调 一、导入 1、通过图片音乐把学生带到“构成”这个话题上来讲述新课:构成的定义。 2、新授构成的定义? 2.1、构成的一般意义。 构成在写实中的解释是:构成(Conuposition)即构造,解构,重构,组合之意。 例如:某种药品是由某……某某和某某成分构成的? 教室,食堂,宿舍三点的生活构成了某学生生活的全部,可见“构成”并不是一开始就为大学艺术专业基础而设置的一个“专业词语”。 现在,我们所提示的“构成”是建立在“解构”、“重构”基础上的造型方法。“构成”概念是从绘画的发展衍生出来的。 2.2、由绘画发展而衍生出来的构成。 当欧洲写实绘画的发展史到尽头时,“印象派”“立体派”两次都是具有影响力的美术运动,使绘画、艺术进一步解放,活得极大的成功。 色彩和形状从客观物质世界的禁锢中解放出来,康定斯基等人,秉着现代艺术变革的热潮中到前线,“构成主义”的思想被他们拍到另外一个新的高度,他们不仅使用不可再分割的点、线、面等最小的形态元素,围绕一定的进行,组合成自己的作品,还通过“包豪斯学校”推进了“构成主义”思想的广泛应用,同一时期,建筑设计、产品设计、平面设计领域涌出了一大批全新风格的设计作品。 2.3、包豪斯学校和它的教育: 1.背景 2.教育思想 3.教员 4.基础教学 3、现代艺术设计学科中的“构成基础”。 现代高等教育中“构成基础”(三大构成基础的基本内容)课程设立延续了包豪斯设计学院初步课程(V orkwrs)中对造型基本规律探求精神和实性的手法,尽管20世纪70年代三大构成引入到了国内来,中间因为翻译和理解原因使教学内容和意义发生了一些偏差和扭曲,但是课程的框架和教学本意仍然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并起着切实作用。 3.1、构成基础课的定义和研究范围 构成基础课是作为“设计学科的基础课的部分”而存在,它与造型基础课并存,分别从形、

《设计构成》课程教学大纲

《设计构成》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于三年制专科艺术设计专业(影视广告方向) 学分5 总学时:80 理论学时:40 实验/实践学时:0/40 必修 一、课程作用与目的 设计构成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是艺术设计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本阶段课程培养学生在设计中运用和如何运用美学原则,是将构成原理和方法运用到设计中去。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设计构成基本原理及实际应用。主要是培养学生在实际运用领域中用视觉语言说话的能力。适应以后专业设计工作的需要。 课程前期从构成的形态要素、形式法则的阐述开始,由二维平面到色彩基础,在设计构成中,研究造型的形态与色彩的关系。 课程后期要求学生在前面学习的有关二维构成设计课程的基础上,结合实地进行案例研究。在调查的基础上对现状进行分析,引导学生从基本调研入手,学习分析、思考、判断、表现,对设计概念的深刻思考和系统分析,并尝试进行改良设计与再设计的提案。学生完成的项目不仅是对图形拥有一定的创意及表达能力,而且对设计构成在空间中的应用方式有较为全面的考虑,同时对系统性设计有一定的把握能力,并能体现良好功能性。 三维构成由三维立体到四维空间,最后围绕形态的创造,探讨了形态设计的不同思考方法,作为从构成走向设计的桥梁和过渡环节。三维构成的学习使初学者在三维空间中开创了独特的视觉角度,发掘了三维空间中材料的肌理、质感与量感,以及由此引发的心理体验。 二、课程基本要求 本课程主要讲解设计构成的理论知识和材料技法,分阶段、针对性的进行教学,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对设计构成的一些基本元素、材料技法,实际案例的操作等进行练习来达到本课程的教学目的,要使学生能从理论到实践,逐渐认识、掌握设计构成知识和技法,并逐渐熟练运用到设计领域中去。 在课程教学的方法上,授课教师应该理论联系实际,通过设计构成实例以及多媒体教学手段向学生展示与讲解,使学生能直观的对设计构成理论在实例中的运用有更好的理解和认知。 三、参考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参考教材: 根据学院选定教材要求选择优秀教材、自编讲义、《设计构成》PPT 2.主要参考书: [1] 艺术设计的光构成(第一版),(日本)朝仓直巳著,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0 [2] 造型的诞生(第一版),(日本)杉浦康平著,李建华等译,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3] 视觉思维(第一版),(美国)鲁道夫·阿恩海姆著,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4] 艺术与视知觉(第一版),(美国)鲁道夫·阿恩海姆著,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5] 设计构成(第一版),袁涛著,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6] 立体构成基础教程(第一版)江波韦自力著,广西美术出版社,2009 [7] 论艺术的精神(第一版),(俄国)康定斯基著,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 [8] 艺术设计的立体构成(第一版),(日本)朝仓直巳著,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

构成基础-课程教案

构成基础课程教案1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构成基础概述 本授课单元教学目标或要求: 1. 了解平面构成的产生与发展; 2. 了解平面构成是培养设计者的创造性思维和对设计作品的表现能力; 3. 了解平面构成与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联系; 4. 把握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知识。 本授课单元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内容、重点、难点,以及引导学生解决重点、难点的方法等): 1. 基本内容: ①平面构成的产生与发展:平面构成的产生并不是独立的,它与其他几种构成共同起源于造型艺术运动中的构成主义; ②学习平面构成的重要性:平面构成是现代造型基础理论之一,它主要阐述在二维平面设计中涉及的设计形式规律与法则,平面构成将感性的设计因素与理性的设计思维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虽然平面构成知识只借助二维空间,但它蕴含的形式规律与法则适用于其他任何维度的设计领域,所以平面构成是所有参与设计行业的设计师必须掌握的一门基础学科; ③平面构成的基础理论与学习方法:平面构成与色彩构成、立体构成是现代形态构成学的三个组成部分,“形态构成学”主要通过研究艺术造型的内在组织机构及其相应的内在关系,寻求艺术创作中偶然性中的必然成分; ④平面构成的学习方法:建立正确的观察方法,培养有创新性的思维方式,发展与新技术新材料相结合的创作方式。 2. 重点:了解平面构成的产生与发展以及平面构成与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联系。 3. 难点:平面构成的相关知识以及怎样更好的学习认识平面构成。 本授课单元教学手段与方法: 本课程以生动的多媒体课件形式讲授,图文并茂,将相关专业理论知识结合大量设计范例进行分析,逐步引导学生掌握构成形式要素及构成的组织规律。 本授课单元思考题、讨论题、作业: 1. 作业: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向优秀作品学习,向大自然学习,培养有创新性的思维方式。 2. 思考并讨论:平面构成与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联系。 本授课单元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 张如画,张嘉铭,李鹏《构成基础》中国青年出版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