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素质》基础的知识点

《综合素质》基础的知识点
《综合素质》基础的知识点

2018《综合素质》重点总结

板块一职业理念

一、教育观

(一)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

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素质教育倡导人人有受教育的权利。

2、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强调培养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教育要考虑学生个性差异,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

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新一代人才,这是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

(二)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

1、教育对象的全体性

2、教育内容的基础性:为提高全民族素质、未来劳动者素质和各级各类人才奠定基础的教育,让受教育者拥有一般学识。

3、教育空间的开放性:是安排灵活与组合适当的、生动活泼的开放性教育场所,积极开拓获取知识的来源和获得发展的空间,重视利用课外的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以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与和谐发展。

4、教育目标的全面性: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5、教育价值的多元化:必须满足学生个体生存与持续发展的需要,必须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发挥其特长及潜能。

6、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7、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注重学生个性健康发展:各级各类教育都要坚持因材施教,为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条件。

8、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包括整个教育过程和人的发展的各个阶段。

(三)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1、途径

教育活动的基本实现方式——课程与教学,学校管理活动及课程以外的教育活动。

(1)德育为先,五育并举

(2)把握课改精神,实施新课程

逐步建立起的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每一个学生发展”,即使学生发展为一个“整体的人”。

(3)学校管理、课程教学以外的各种教育活动,重点是班主任工作

班主任是中学班级的组织者、教育者和管理者。

2、方法

(1)教师成为素质教育者

(2)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

(3)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方法

(4)正确运用评价方法,促进学生发展

(四)实施素质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1、实施素质教育,批评应试教育,并不是否定以往的基础教育

2、素质教育与考试的关系:改革考试的目的、内容和方法,健全和完善教育评价制度

3、实施素质教育不会降低教育质量

4、素质教育不仅仅是为了发展特长: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还是课堂教学

5、创新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二、学生观

(一)“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

1、概念

即人的智力和体力的充分、统一的发展,同时,也包括人的才能、志趣和道德品质的多方面发展

2、内涵

源于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二)“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人的全面发展是素质教育的目的,素质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保障与措施

1、人的全面发展是素质教育的目的

2、素质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3、素质教育体现的人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的统一

(三)现代“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1、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要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

2、学生是发展的主体:学生是教育活动中具有主体地位的人,具有主体需求的人,具有主动发展可能性的人。

3、学生是完整的人,要将学生作为整体来看待

4、学生是独特的人:人的全面发展不是不同方面的平均发展,不是所有的人按平均水平发展(全面发展的学生观,承认不同人发展的差异性的同时,还重视人的个性发展),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巨大差异。

(四)教育公正

教育机会均等是教育促进所有学生共同发展的基本原则

教育机会均等包括入学机会均等、教育过程中机会均等

(五)教育教学活动方式与学生个性发展

1、学生个体身心的特点

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阶段性

不平衡性(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年龄阶段变化是不平衡、不同方面的发展不平衡的)互补性(反映个体身心发展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指身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时,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挥得到部分补偿)

个别差异性

2、采用灵活的教育教学活动方式,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1)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创设开放的课堂教学情境

(2)尊重学生个性,根据个体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3)正确对待差异,实施分层教学

三、教师观

(一)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

1、教师观概述

(1)教师观含义:是教师的教育观念、是教师对其职业的特点、责任、教师角色以及科研履行职责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等方面的认识。

(2)传统的教师角色

授业解惑者、示范者、管理者、朋友、研究者

(3)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角色

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从课程的忠实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课程意识和参与意识、课掌握各层次的课程知识、形成课程开发能力、培养课程评价能力)

从“教书匠”转变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反思的实践者

(二)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结构

1、教师的教育理念与师德修养

(1)教育理念

教师教育的理念是教师行为的基础,它直接影响并决定着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

(2)师德修养

教师道德规范不仅规定了教师的职业行为,也成为教师向学生示范道德规范的基础。积极的教育实践活动和主动的自我反思会促进教师师德修养的不断提升与完善。

2、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

本体性知识:具有的任教学科的知识

条件性知识:具备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

实践性知识:具有的课堂情境知识以及相关的学科教学法知识

文化知识:一般的人文知识、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以及基本的艺术素养

3、教师的专业能力结构

基本能力:阅读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

实践能力:教育教学活动的规划与设计能力、组织实施的能力、检查评价能力

反思和研究能力

(三)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理论

1、三阶段发展观福勒和布朗

关注生存阶段: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

关注情景阶段:关注如何叫好每一堂课的内容

关注学生阶段: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

2、五阶段发展观柏林纳

新手:教师获取教学所需知识和技能的阶段

熟练:将自己的实践经验与所学的知识逐步联系起来

胜任型:对要做的事情与明确的选择、能够决定哪些环节是重要的,哪些是不重要的

业务精干:教学技能接近了自动化水平,快捷、流畅、灵活

专家:对教学情景不但有直觉的把握、而且能以非分析性、非随意性的方式,理智地作出合适的反映

(四)教师终身学习的意义

1、终身学习是新课程对中学教师的要求

2、终身学习是中学教师实现自我发展的途径

3、中学教师通过终身学习累积知识,提高教学水平

(五)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1、师范教育

2、新教师的入职辅导

组织化观摩和非组织化观摩,开展微格教学,进行教学决策训练(新手教师在指导者的指导下观看其他教师对此班级的现场教学或教学录像,从中找到自己教学的最佳行为的过程)

3、在职培训

教学反思、校本培训

(六)中学教师的职业认知

1、职业价值观

塑造中学生人生,挖掘中学生的发展潜能;培养一代社会新人,推动社会进步

2、职业责任

促进中学生人生发展、促进社会进步

3、职业信念

创造中学生的幸福人生;从中学生的幸福人生获得教师自身的人生幸福

板块二教育法律法规

一、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主要内容及其解读

1、第五章受教育者

第四十二条受教育者享有下列权利:

(1)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使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

(2)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获得奖学金、贷学金、助学金

(3)在学业成绩和品行上获得公正评价,完成规定的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业证书、学位证书(4)对学校给予处分不服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对学校、教师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提出申诉或者依法提起诉讼

(5)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第四十三条受教育者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1)遵守法律、法规

(2)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3)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4)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

2、第六章教育与社会

第四十九条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为其未成年人或者其他被监护人受教育提供必要条件。

3、第七章教育投入和条件保障

第五十三条国家建立以财政拨款为主,其他多种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为辅的体制,逐步增加对教育的投入,保证国家举办的学校教育经费的稳定来源

4、第九章法律责任

第七十二条结伙斗殴、寻衅滋事,扰乱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教育教学秩序或破坏校舍、场地及其他财产的,由公安机关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侵占学校及其教育机构的校舍、场地及其他财产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第七十五条违反国家有关规定,举办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由教育行政部门予以撤销;由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负责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主要内容及其解读

1、第一章总则

第二条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

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

第五条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依法保证其按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

2、第二章学生

第十一条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的儿童,可以推迟至七岁

第十二条适龄儿童、少年免试入学。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在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工作或居住地接受义务教育的,当地人民政府应当为其提供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条件。

3、第三章学校

第二十二条不得将学校分为重点学校与非重点学校。学校不得分设重点班与非重点班。

第二十五条学校不得违反国家规定收取费用,不得以向学生推销或者变相推销商品、服务等方式谋取利益

第二十七条对违反学校管理制度的学生,学校应当予以批评教育,不得开除

4、第四章教师

第二十九条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当平等对待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充分发展

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得歧视学生,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不得侵犯学生合法权益

第三十一条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

特殊教育教师享有特殊岗位补助津贴。在民族地区和边远贫困地区工作的教师享有艰苦贫困地区补助津贴

5、第五章教育教学

第三十九条未经审定的教科书,不得出版、选用

第五十六条学校违反国家规定收取费用的,由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责令退还所收费用;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负责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学校以向学生推销或者变相推销商品、服务等方式谋取利益的,由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给以通报批评;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负责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主要内容及其解读

1、第二章权利与义务

第七条教师享有下列权利:

(1)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

(2)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

(3)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

(4)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

(5)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

(6)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

第八条教师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1)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2)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

学工作任务

(3)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

(4)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治理、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5)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

(6)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2、第三章资格与任用

第十条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

3、第八章法律责任

第三十五条侮辱、殴打教师的,根据不同情况,分别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行政处罚;造成损害的,责令赔偿损失;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七条教师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者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或解聘:

(1)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

(2)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

(3)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

教师有前款第(2)、(3)项所列情形之一,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九条教师对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侵犯其合法权益的,或者对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作出的处理不服的,可以向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诉,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在接到申诉是三十日内,作出处理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主要内容及其解读

1、第一章总则

第三条未成年人享有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等权利

未成年人享有受教育权

第十八条不得违反法律和国家规定开除未成年学生

第二十一条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人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

第二十二条学校、幼儿园、托儿所不得在危及未成年人人身安全、健康的校舍和其他设施、场所中进行教育教学活动

2、第四章社会保护

第三十九条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

第四十六条国家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智力成果和荣誉权不受侵犯

3、第五章司法保护

第五十四条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

第五十八条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新闻报道、影视节目、公开出版物、网络等不得披露该未成年人的姓名、住所、照片、图像以及可能推断出该未成年人的资料

4、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六十三条学校、幼儿园、托儿所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时,由教育行政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负责人依法给予处分

学校、幼儿园、托儿所教职员工对未成年人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行为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依法给予处分

第六十九条侵犯未成年人隐私,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行政处罚(五)《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主要内容及其解读

1、第三章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

第十六条中小学生旷课的,学校应当及时与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取得联系

第二十三条学校对有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应当加强教育、管理,不得歧视

2、第四章对未成年人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

第三十七条因不满十四周岁或者情节特别轻微免予处罚的,可以予以训诫

第三十九条对没有完成义务教育的未成年人,执行机关应当保证其继续接受义务教育

解除收容教养、劳动教养的未成年人,在复学、升学、就业等方面与其他未成年人享有同等权利,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歧视

3、第六章对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的预防

第四十四条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

第四十五条对于审判的时候被告人不满十八周岁的刑事案件,不公开审理

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新闻报道、影视节目、公开出版物、网络等不得披露该未成年人的姓名、住所、照片、图像以及可能推断出该未成年人的资料

第四十六条对没有完成义务教育的未成年犯,执行机关应当保证其继续接受义务教育

(六)《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的主要内容及其解读

1、第三章事故处理程序、

第十五条发生学生伤害事故,学校应当及时救助受伤害学生,并应当及时告知未成年学生的监护人;有条件的,应当紧急救援等方式救助

(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节选

1、工作方针

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

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

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教育公平的关键是机会公平,基本要求是保障公民依法享有教育的权利,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体,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加快缩小教育差距。

2、战略目标和战略主题

战略目标: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战略主题: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德育为先;坚持能力为重;坚持全面发展3、义务教育

义务教育是国家依法统一实施、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具有强制性、免费性和普及性,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注重品行培养,激发学习兴趣,培育健康体魄,养成良好习惯。到2020年,全面提高普及水平,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基本实现区域内均衡发展,确保适龄儿童少年接受良好义务教育。

坚持以输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确保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研究制定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再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办法。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

4、人才培养体制改革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学思结合、注重知行统一、注重因材施教(推进分层教学、走班制、学分制、导师制等教学管理制度改革)

5、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和人才评价制度

根据培养目标和人才理念,建立科学、多样的评价标准

6、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以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克服一考定终身的弊端,推进素质教育实施和创新人才培养7、完善中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

完善初中就近免试入学的具体办法

8、加强师德建设

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聘任和评价的首要内容

9、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完善培养培训体系,做好培养培训规划,优化队伍结构,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

以农村教师为重点,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积极推进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完善代偿机制,鼓励高校毕业生到艰苦边远地区当教师

对教师实行每五年一周期的全员培训

加强教师教育,构建以师范院校为主体、综合大学参与、开放灵活的教师教育体系

10、重大项目和改革试点

巩固民族地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成果,支持边境县和民族自治地方贫困县实现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

改扩建和新建一批特殊教育学校,使市(地)和30万人口以上、残疾儿童少年较多的县(市)都有一所特殊教育学校

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试点,完善初中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

二、教师权利与义务

(一)教师的权利

1、教师的公民权利

2、教师的职业权利

教育教学权(教师最基本的权利,合法的解聘或待聘不等于侵犯教师这一权利)

科研学术活动权;管理学生权;获取报酬待遇权;参与民主管理权;进修培训权

(二)教师的义务

1、教师的公民基本义务

2、教师的特定义务

遵纪守法义务;教育教学义务;教书育人的义务;尊重学生人格的义务;保护学生权益的义务;提高思想觉悟和教学水平义务

三、学生权利保护

(一)学生的权利

1、中学生作为国家未成年公民的基本权利

生存权利、受教育权利、受尊重权利、安全权利、人身自由的权利、法定的其他权利

2、中学生作为特定的教育主体所具有的权利

学生有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使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的权利

学生有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获得奖学金、贷学金或助学金的权利

学生欧在学业成绩和品行上获得公正评价的权利和在完成规定的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业证书、学位证书的权利

学生有队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对学校、教师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提出申诉或者依法提出诉讼的权利

学生享有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二)教育教学工作中学生权利保护实际问题分析与评价

1、常见学生权利受侵害的表现

侵害青少年学生的受教育权、身体健康权、人格尊严、人身自由权、隐私权、休息权

板块三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一、教师职业道德

(一)《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主要内容及其解读

1、主要内容

爱国守法: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爱岗敬业: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

关爱学生:关系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教书育人: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为人师表: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谋取私利。

终身学习: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2、《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解读

(1)新《规范》的核心内容

爱国守法——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

爱岗敬业——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

关爱学生——师德的灵魂

教书育人——教师的天职

为人师表——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不竭的动力

(2)《规范》新亮点

“保护学生安全”首次纳入新规;“终身学习”被单独提出

(二)《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主要内容及其解读

1、主要内容

班主任要努力成为中小学生的人生导师

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人格

经常与任课教师和其他教职员工沟通,主动与学生家长、学生所在社区联系,努力形成教育合力

班主任工作量按当地教师标准课时工作量的一半计入教师基本工作量

班主任在日常交教学管理中,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

担任一个班级的班主任时间一般应连续1学年以上

二、教师职业行为

(一)教师职业行为规范的要求

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二)教育活动中人际关系的处理

1、教师与学生

(1)学生是教师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属

(2)处理教师与学生关系的职业行为准则

爱学生,是教师处理与学生关系的根本出发点

尊重学生,是教师建立师生间平等关系的表现

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自己的行为要符合教育教学的要求,学生的行为也要符合教育教学的要求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就是教师的爱给予每一个学生的保证

学生需要教师给予各个方面安全的保护

2、教师与家长

(1)家长也是教师工作的合作伙伴

(2)尊重、支持(教师的工作需要家长支持)

3、教师与同事

尊重、理解、协作

4、教师与管理者

从管理的角度看,教师与教育管理者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

教师与教育管理者的关系,是组织中承担不同任务的人们之间的关系

处理教师与教育管理者关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尊重、支持

(三)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职业行为规范的践行

1、爱国守法的践行

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2、爱岗敬业的践行

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

3、关爱学生的践行

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4、教书育人的践行

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5、为人师表的践行

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6、终身学习的践行

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业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知识

赠送以下资料英语万能作文(模板型)

Along with the advance of the society more and more problems are brought to our attention, one of which is that....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问题,其中之一便是____________。

As to whether it is a blessing or a curse, however, people take different attitudes.

然而,对于此类问题,人们持不同的看法。(Hold different attitudes 持不同的看;Come up with different attitudes 有不同的看法)

As society develops, people are attaching much importance to....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开始关注............

People are attaching more and more importance to the interview during job hunting

求职的过程中,人们慢慢意识到面试的重要性。

As to whether it is worthwhile ....., there is a long-running controversial debate. It is quite natural that people from different backgrounds may have divergent attitudes towards it.

关于是否值得___________的问题,一直以来争论不休。当然,不同的人对此可能持不同的观点。

In the process of modern urban development, we often find ourselves in a dilemma.

在都市的发展中,我们往往会陷入困境。

Recently the phenomenon has aroused wide concern, some people are in alarm that....

最近,这种现象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有人开始担心______________。

The human race has entered a completely new stage in its history, with the increasingly rapid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more problems are brought to our attention.

人类进入了一个历史的崭新的阶段,经济全球化、都市化的速度不断加快,随之给我们带来了很多问题。

...... plays such an important role that it undeniably becomes the biggest concern of the present world, there comes a question, is it a blessing or a curse?"

_______显得非常重要而成为当今世界所关注的最大的问题,这是无可厚非的。不过,问题是:"我们该如何抉择?"

Now we are entering a new era, full of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现在我们正在进入一个充满机会和挑战的新时代。

People from different backgrounds would put different interpretations on the same case.

不同行业的人对同一种问题的解释不尽相同。

The controversial issue is often brought into public focus. People from different backgrounds hold different attitudes towards the issue.

这中极具争议性的话题往往很受社会的关注。不同的人对此问题的看法也不尽相同。

When asked ..., some people think..... while some prefer...

说到______,有人认为________,而另一些人则认为__________。

Just as the saying goes: "so many people, so many minds". It is quite understandable that views on this issue vary from person to person.

俗话说,""。不同的人对此有不同的看法是可以理解的。

To this issue, different people come up with various attitudes.

对于这个问题,不同的人持不同的观点。

There is a good side and a bad side to everything, it goes without saying that...

万事万物都有其两面性,所以,勿庸置疑,____________。

When it comes to ..., most people believe that ..., but other people regard ...as ....

提到_________问题,很多人认为_________,不过,一些人则认为______是____.

When faced with...., quite a few people claim that ...., but other people think as...

提到_________问题,仅少数人认为________,但另一些人则认为_________。

There is a public controversy nowadays over the issue of .... There who criticize ...argue that ...., they believe that ...,but people who favor .., on the other hand, argue that...

目前,____问题争议较大。批判_____的人认为_____,他们认为_____,不过,另一方面,赞同_____的人则认为_______。

Some people are of the opinion that.. 有些人认为_________。

Many people claim that... 很多人认为_________。

A majority of 绝大多数

A large number of 很多人

Some people contend that ... has proved to bring many advantages

(disadvantages)

有些人认为________有很多有利之处(不利之处)。

Those who argue for ... say that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cities.

觉得_____的人认为,______ 城市的经济发展。

Some people advocate that ....

有些人在坚持认为_________。

They hold that ... 他们认为_________。

People, who advocate that ..., have their sound reasons (grounds)

坚持认为______的人也有其说法(依据)。

Those who have already benefited from practicing it sing high praise of it. 那些从中受益的人对此大家褒奖。

Those who strongly approve of ... have cogent reasons for it.

强烈认同_______的人有很多原因。

Many people would claim that... 有人会认为___________。

People who support ... give some or all of the following reasons.

那些支持_________观点的人列出了如下原因:________。

But others hold the view that ...但是,另外一些人则认为_______。

观点的用词:Attitude, opinion, 与其搭配的动词以及词组:Take, have, come up with,set forth, put forward等。

But on the other hand, there are also quite a few people who strongly advocate that..,.

不过,另一方面,也有少部分人坚持认为_______________。

But people who are ..., on the other hand , maintain that...

不过,另一方面,________的人认为__________。

However, there are a large number of people who hold a different view concerning this case.

然而,很多人对此有不同的看法。

问题用词:Issue, phenomenon,后接介词, on, over等。

However, some others argue that... 然而,另一些人则认为____。

However, there are also some others who contend that...

然而,也有人认为__________。

But other people set forth completely totally different argument concerning this case.

不过,对于此,另一些人则持完全不同的观点。

Some people examine this issue from another angle.

有的人用另一角度来看这一问题。

On the other hand, there are also many opponents who strongly ...

另一方面,也有很多反对的人,他们认为_____________。

According to my personality and fondness, I would prefer ... rather than...

根据我的个性以及兴趣,我选择_______而不会选择__________。

Personally, I side with the latter (former) opinion...

就我个人而言,我支持后者(前者)___________。

Personally, I am in favor of the former point of view.

就我个人而言,我较同意前一种看法。

To my point of view 我认为

中学综合素质考试知识点梳理

综合素质 第一章职业理念 第一节教育观 1、教育观是人们对教育所持有的看法。核心是“教育为了什么”,即教育目的。 ①以提高国民素质教育为根本宗旨 ②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2、素质教育观的内涵③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创新教育是素质④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教育的核心)⑤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外延:连贯的、全方位的、全过程的、终身的教育活动 3、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 ①国家政策保障 ②推进新课程改革 ③学校管理、课外教育活动、班主任工作(重要途径) 4、新课改带来的教学转变 ①教学从“以教育者为中心”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 ②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 ③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 ④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5、实施素质教育的方法 ①发挥教师的作用 ②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③积极开展实践活动 6、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 ①全面素质与片面素质的区别(德育为先,五育并举) ②价值取向的区别(培养符合社会进步所需要的人才) ③教育方针的区别(实施了党的教育方针) 应试教育素质教育 教育对象主要面向少数学生,忽视大多数学生面向所有学生 教育目的偏重知识传授,忽视德育、体育、美 育、心理教育和生产劳动教育 德育、体育、美育、心理教育和生产劳 动教育全面进行 能力培养只重视技能训练,忽视能力培养重视各种能力的培养 教学方法以死记硬背和机械重复训练为主,使 学生课业负担过重 启发式、探究式教学,使学生生动、活 泼、主动地学习,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学生评价筛选性评价,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 生的主要标准甚至唯一标准 发展性评价,评价方式多元,评价主体 多元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较难,过于偏重学科体系, 忽视综合性及应用性内容,存在着脱 离学生生活实际,忽视实践等问题 降低教学内容的深度和难度,弱化学科 体系,重视综合,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经 验、联系实际 教学着眼点局限于学校注重发展性,终身教育,终身学习 7、素质教育的实施障碍 ①对素质教育的误解 ②沉重的课业负担

《综合素质》学习笔记

《综合素质》学习笔记 考题分析: 选择题:29*2’=58’ 材料分析题:3*14’=42’ 作文:50’ 听课笔记: 模块一:职业理念 第一章:教育观 第一节:素质教育观 一、什么是素质教育: 1、素质:人生来所具有的生理特点及后天环境教育形成的比较稳定的身心品质,内容包括:生理素质及社会文化素质。 为什么要实施素质教育: 2、理论依据: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社会存在。 3、现实依据:现代化建设关键科技现代化依据人才依靠教育重点 基础教育重点工程素质教育 4、意义:时代发展的需要:国际竞争、创新型人才 决定国家的未来:科技增长方式,科技、管理 家庭的幸福 教育自身改革需要 5、素质教育的历程: 1)1985.05:《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文件意义:思想源头 2)1994.08:《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誉工作的若干文件》 文件意义:第一次使用素质教育概念 3)1999.06: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文件意义:明确指出了中小学都要加强素质教育的要求(正式提出素质教育的文件) 4)2006.09:《义务教育法》依法实施的阶段 5)2010.07:《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实施时间:2010——2020 文件意义:把素质教育上升为国家发展的战略主题高度 二、怎么实施素质教育: 1、途径:1)德育为先、五育并举 2)实施新课程: 科目设置:横向:自然科学、社会科学、题、 劳动、心理健康 纵向: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 不同学生:必修+选修 3)学校管理、教育活动、班主任

第二章:学生观 一、正确地认识学生 (一)人的全面发展学说认为人的发展具有的特性: 1、客观性:学生是一个独立意义的人,每个学生独立于老师的头脑之外,不以老师的意志为转移。 2、主体性: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自觉性(基本)、独立性、创造性(能动性的 最高表现) 3、发展性:身心发展最迅速发展阶段,可能性,可塑性 4、全面性:生理、心理、社会文化全面发展 5、差异性:1)不同学生在同一方面的发展存在差异 2)不同学生在不同方面的发展存在差异 3)不同学生所具有的不同的个性心理倾向上,不同年龄学生具有不同的兴趣爱好 (二)中学生的特点: 初中生:人的自我意识觉醒阶段,个性发展关键时期 关键 高中生:三观(世界、人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为人终身发展 奠定基础 二、反对错误的学生观,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一)错误的学生观: 1、教师中心论:老师是教学的主宰,强调教师的权威 错误根源:忽视学生主观能动性,把学生看作接受知识的容器。 2、学生中心论:生活就是学习 错误根源:片面夸大了学生主观能动性,忽视了老师作为知识传递者和智慧的启迪者的角色。 ◆(二)正确的学生观: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以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把学生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不因性别、民族、经济状况、家庭背景和身心缺陷等歧视学生。 ◆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①遵循学生的发展规律,用发展的观点来认识学生,评价学生,教育学生。学生的发展规律: 顺序性——循序渐进 阶段性——年龄特征(教师该怎么做:根据不同的年龄特征提出不同的任务,设置不同的教育内容) 不平衡性——抓住关键期 互补性——某些机能(生理机能和心理机能之间)受损后可通过其他方面超常发展(教育工作者怎么做:让学生树立自信,发挥优势来扬长避短) ②把学生看成是独特的、完整的个体——进行素质教育的出发点 ③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中学综合素质重点整理资料讲解

《综合素质》 第一章:职业理念 1、教育观 2、学生观 3、教师观 第二章:教育法律法规 1、教育法律法规汇编及解读 2、教师权利和义务 3、学生权利和保护 第三章:教师职业操守 1、教师职业道德 2、教师职业行为 第四章:文化素养 1、历史知识 2、中外科技发展史 3、科学常识 4、文化常识 5、文学常识 6、艺术鉴赏 第五章:教师基本能力 1、信息处理能力 2、逻辑思维能力 3、阅读理解能力 4、写作能力 第一章:职业理念 第一节、教育观 1、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个性,注重开发人的身心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2、为什么要实施素质教育? (1)实施素质教育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 (2)实施素质教育是当今国际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共同趋势; (3)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3、素质教育的内涵:(1)实施素质教育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为方向 (2)实施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3)实施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4)实施素质教育最重要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 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4、如何开展素质教育 (1)德育为先,五育并举 (2)把握课改精神,实践中学新课程 (3)课程教学以外的各种学校管理,教育活动,重点是班主任工作 第二节、学生观 1、我国所倡导的学生观:以人为本和全面发展 2、什么是“人的全面发展” 人的道德、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3、为什么人要全面发展? (1)人的发展与社会生活条件紧密联系 (2)传统分工导致人的片面发展 (3)科技革命为人类准备了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 (4)社会主义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制度条件 (5)人的全面发展建立在人的劳动活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 (6)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是教育与生产相结合 (7)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人的素质和个性的全面发展 4、什么是“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一种肯定人的作用和地位,强调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和为了人的价值取向。 5、“以人为本”的具体含义:

2020年教资小学综合素质必背知识点

2020年教资小学综合素质必背知识点 1.历史性&历史继承性 历史性:不同时期不同点。 历史继承性:不同时期的相同点。 2.夸美纽斯&赫尔巴特 代表作:《大教学论》&《普通教育学》; 地位:教育学之父&科学教育学之父、现代教育学之父、传统教育的代言人; 思想:夸我班级独立与大泛&一原则,二基础,三中心,四阶段。3.《大教学论》的地位&《普通教育学》的地位 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大教学论》; 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大教学论》; 标志着教育学已经成为一门规范的、独立的学科是:《普通教育学》; 科学形态教育学产生的标志是:《普通教育学》。 4.孔子&苏格拉底 分别是中国和西方最早使用启发式教学的人; 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和苏格拉底的产婆术。 5.《学记》的地位&《论演说家的教育》的地位 《学记》: ①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②罕见的世界教育思想遗产;③“教育学的雏形”。 《论演说家的教育》:

①西方最早的教育专著;②世界上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书;③体现了欧洲古代教育理论发展最高成就。 6.杜威的教育思想&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 学校即社会&社会即学校; 从做中学&教学做合一。 7.顺序性&阶段性 顺序性强调的是方向性,由A到B,不可逆不可跨越; 阶段性强调的是A和B的不同,强调的是不可混淆,不可混为一谈。 8.不平衡性&个别差异性 不平衡性指的是同一个人同一方面或不同方面之间的比较; 个别差异性指的是不同人之间的比较。 9.教育目的&教育方针 教育目的:理论术语;着重对培养人的规格做规定;可以由个人提出; 教育方针:政治术语;着重教育事业发展方向提出要求;由政府或政党提出,具有强制性。 (二) 阅读理解题目所给材料篇幅一般在600到800字,有些甚至能达到1000字到1200字,篇幅相对较长,而在答题过程中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一、读文章 读文章分两边读,第一遍先看一下文章题目,对文章内容有一个大致

最新中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知识重点:中国历史

中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知识重点:中国历史 第一节:中国历史 一、原始社会 1、原始人群 (1)元谋人:已知中国境内最早的人类,距今170万年 (2)蓝田人:距今80万年 (3)北京人:距今50万年,已使用天然火。 2、氏族社会: (1)母系氏族:仰韶文化、河姆渡文化—“彩陶文化” (2)父系氏族:龙山文化、大汶口文化—“黑陶文化” 二、奴隶社会 1、夏朝 (1)夏朝:大禹之子夏启破禅让而开世袭之先河,建中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 (2)商汤打败夏桀,夏朝灭; (3)夏历成为我国最早的历法。 2、商朝 (1)汤建商,武王灭纣; (2)商已有文字,甲骨文可证 3、周朝 (1)西周: 中国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

周礼:吉、凶、军、宾、嘉 宗法制度:族制系统 (2)东周 春秋:公元前770-公元前475,周平王迁都洛邑,史称东周,春秋开始 “春秋五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 战国: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年,“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 商鞅变法:秦孝公用商鞅变法:废田亩、建县制 三、封建社会(中国封建社会从战国开始) 1、秦朝(公元前221-公元前206年) (1)秦王嬴政公元前221年灭六国统一中原 (2)统一度量衡、文字、货币; (3)北击匈奴:公元前215年蒙恬率30万大军北伐 (4)秦长城,西起临洮,东起辽东—万里长城 (5)南统百越:公元前214年 (6)陈胜吴广起义:中国历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 (7)秦王朝灭亡:公元前207年刘邦入关,秦王子婴投降 2、汉朝(前202-公元220年) (1)西汉:公元前202年楚汉之争,项羽死,刘邦建汉,定都洛阳,后迁长安 汉初政治上推行“无为而治”,经济上采取“休养生息”,文景之治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高中考点归纳重点总结

知识点归纳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教育观:教育观的核心是“教育为了什么”,即教育的目的。 素质教育观:是与应试教育观相对的一种教育观,是把教育活动目的指向“素质”——人的全面素质的教育观。 素质教育的目标: 1.促进学生的身体发育 2.促进学生心理的成熟化 3.造就平等的公民 4.培养个体的生存能力和基本素质 5.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习惯、爱好和能力 6.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 7.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1.面向全体 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4.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5.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深化教育改革,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条件 2.优化结构,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高质量的教师队伍 3.将教育目的落实到教学之中 4.教学内容要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 5.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终身教育的积极倡导者和最终奠基人是教育家:保罗·朗格朗 《教育法》的基本原则 1. 教育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原则。 国家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遵循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发展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国家在教育者中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教育,进行理想、道德、纪律、法制、国防和民族团结的教育。 2. 教育的公共性原则。 教育应当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吸收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切优秀成果。 教育活动必须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 国家实行教育与宗教相分离。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 汉语言文字为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基本教学语言文字。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学校及其他机构,可以使用本民族或者当地民族通用的语言文字进行教学。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进行教学,应当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和规范字。

教师综合素质知识点

教育观 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根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1.面向全体[资源、机会] 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忽略、只看重、不赞成、取消了、剥夺了] 3.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意识] 4.发展学生的主动精神,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 5.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能力,终身学习]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能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根本区别。 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德育为先,五育并举

2.把握课改精神,实践新课程。 3.课程教学以外的各种学校管理、教育活动,重点是班主任。学生观 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既人的智力和体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同时,也包括人的个性和道德品质的多方面发展。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1.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1.学生是在教育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 2.学生具有个体独立性,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 3.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具有主体的需求与责权 2.学生是发展的人:1.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针对性、循序渐进] 2.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困惑、短板、未成熟、前途光明] 3.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错误、] 4.学生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 3.学生是具有个性与差异的人:人的全面发展是以承认学生差异和个性发展为基础的 2.学生的个性与差异要求切实贯彻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教师观

小学综合素质重点(完整资料).doc

教师资格考试 综合素质重点(小学) 第一节、教育观 1、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个性,注重开发人的身心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2、为什么要实施素质教育? (1)实施素质教育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 (2)实施素质教育是当今国际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共同趋势; (3)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3、素质教育的要求:(1)坚持德育为先 (2)坚持能力为重 (3)坚持全面发展 4、如何开展素质教育 (1)素质教育目的融入各教育环节; (2)构建对接社会现实的课程体系 (3)启迪学生自主学习 (4)充分发挥教师的正能量 (5)创新素质教育教学模式 第二节、学生观 1、我国所倡导的学生观:以人为本和全面发展 2、什么是“人的全面发展” 人的道德、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3、为什么人要全面发展? (1)人的发展与社会生活条件紧密联系 (2)传统分工导致人的片面发展 (3)科技革命为人类准备了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 (4)社会主义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制度条件 (5)人的全面发展建立在人的劳动活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 (6)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是教育与生产相结合 (7)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人的素质和个性的全面发展 4、什么是“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一种肯定人的作用和地位,强调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和为了人的价值取向。 5、“以人为本”的具体含义: (1)人与自然的关系:在维护生态平衡的前提下满足人的生存需要; (2)人与社会的关系:在公平公正的前提下满足人的发展需要; (3)人与人的关系:在维护公平正义的前提下优质优酬、兼顾公平。 (4)人与组织的关系:在自愿与共享的前提下满足个人的发展需要。 6、“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1)学生是完整的个体 (2)学生是学习的个体

教师资格证中学综合素质知识点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综合素质知识点汇总]

教师资格证中学综合素质知识点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综合素质知识点汇总]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综合素质知识点汇总一、职业理念㈠教育观素质教育观是与应试教育观相对的一种教育观,是把教育活动目的指向“素质”——人的全面素质的教育观。 素质教育观认为,教育活动应当指向人的整体的、全面的素质发展,使人的整体品质、全面素质得到提升,即先天的生理素质及后天环境和教育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的全面发展。 内涵:1 、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5、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㈡学生观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的思想学说是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 “以人为本”是素质教育的根本属性,坚持以人为本,最坚实的落脚点在于将“以学生为本”的思想落实在教育教学过程之中。 内涵:1 、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主体(是不以教师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⑴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⑵学生具有个体独立性,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⑶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具有主体

的需求和责权 2、学生是发展的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⑴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①顺序性-循序渐进②阶段性-不能“一刀切”③不平衡性-抓住发展关键期④互补性-扬长避短⑤个别差异性-因材施教⑵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对学生进行形成性评价 3、学生是具有个性与差异的人(学生是独特的人,具有自身的独特性)⑴人的全面发展使以承认学生的差异和个性发展为基础⑵学生的个性与差异要求切实贯彻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㈢教师观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观: 1 、现代教师角色的转换: (1 )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①首先,教师再也不能以传授知识作为自己的主要职责和目的,而应该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组织管理和指导学生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作为自己工作的主要目标②其次,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播知识和社会规范,更要关注学生人格的健康成长与个性发展,真正成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⑵教师从课程的忠实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⑶教师要从“教书匠”转变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反思的实践者⑷教师要从学校的教师转变为社区开放的教师 2、教师行为的转变⑴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①首先,“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②其次,尊重学生意味

《综合素质》重点笔记(打印)

《综合素质》知识点 第一章:职业理念 一、教育观 理解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1)面向全体学生 (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 (4)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5)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掌握在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途径有:(1)树立素质教育理念,把握课改精神,实践新课程(基础教育新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 (2)学校管理,课外活动和班主任工作 (3)举行德智体美并进的教育活动 方法有:(1)提高教师队伍水平,最大限度的发挥教师的作用(主导性作用,更新教育理念,提高素养)(2)将教育目的落实到教学之中 (3)引导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4)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 (5)建立多层次,多样化的教学模式 依据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分析和评价教育现象根据要求和素质教育观念进行分析 1、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 目的,以尊重学生个性,注重开发人的身心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2、为什么要实施素质教育? (1)实施素质教育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 (2)实施素质教育是当今国际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共同趋势; (3)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二、学生观 我国所倡导的学生观:以人为本和全面发展理解“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 人的道德、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人的劳动力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学生观的思想基础就是以人为本,人的全面发展本质是人的社会属性和社会关系,社会性需要和精神需要,社会素质和能力的全面发展 理解“以人为本”的涵义,在教学活动中做到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 “以人为本”是一种肯定人的作用和地位,强调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和为了人的价值取向。教育中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为本 (1)学生是完整的,具有独立意义的个体 (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全国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常识)重点总结

全国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总结 历史: 中国: 1.启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 2.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 3.春秋五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 4.秦孝公任用商鞅进行变法,秦国逐渐成为七国中实力最强的国家。 5.百家争鸣是我国古代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6.焚书坑儒:秦国 7.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动摇了秦王朝的统治。 8.楚汉之争:项羽乌江自刎,刘邦胜利。 9.文景之治:汉朝 10.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1.汉武帝: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 12.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13.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14.曹丕:魏国,洛阳;刘备:蜀国,成都;孙权:吴国,建业。 15.淝水之战:东晋。 16.隋文帝和隋炀帝:科举制隋炀帝:开凿大运河。 17.贞观之治:唐朝李世民开元盛世:唐玄宗 18.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转衰 19.宋太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 20.1840 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签订《南京条约》,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 21.太平天国:第一次反帝反封建运动 22.甲午战争签订《马关条约》,规定将台湾及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 23.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24.五四运动: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25.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 26.“七七事变”拉开了日军全面侵华战争的序幕。 27.党的第一届三中全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开创了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新时期的伟大起点。 28.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正式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9.十六届三中全会:科学发展观。 七大洲: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按照面积大小顺序)四大洋:太大印北(按照面积大小) 中国: 1.张衡:地动仪 2.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医方书的鼻祖。 3.祖冲之:圆周率。

小学综合素质考试知识点

2018年教师资格证考试 小学幼教《综合素质》重难点知识点 汇总 教育观 一、素质教育观的定义和内涵 素质教育观是与应试教育观相对的一种教育观。是把教育活动目的指向“素质”——人的全面素质的教育观。素质教育观认为,教育活动应当指向人的整体的、全面的素质发展,使人的整体品质、全面素质得到提升。即先天的生理素质及后天环境和教育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的全面发展。 (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二、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1.面向全体 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4.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5.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三、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一)深化教育改革,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条件 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新课程改革提出了六项具体目标: 1.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

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4.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5.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6.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二)优化结构,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高质量的教师队伍 1.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 2.提高教师的师德素养 3.强化教师在职进修制度,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待遇.优化学校管理 (三)将教育目的落实到教学之中 (四)教学内容要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 (五)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小学综合素质知识点【主要知识点汇总】

职业理念教师观和教学观 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常考题型:选择题) 一方面通过师范教育培养新教师作为教师队伍的补充,另一方面是通过实践训练提高在职教师的教学能力。 1. 分析和观摩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 2. 开展微格教学 3. 进行专门训练 4. 反思教学 教师成长的过程(常考题型:选择题) 1. 关注生存阶段:新教师。他们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 2. 关注情境阶段:关注的焦点投向了提高学生的成绩即将进入了关注情境阶段。 3. 关注学生阶段: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熟的标志关心学生发展,及其内心世界的变化。 新课改下的教师观(常考题型:选择题、材料分析题) 1教师角色的转变 A. 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 B. 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C. 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D. 从教学与社区关系看,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2. 教师行为的转变 A. 在对待师生关系上,强调尊重、赞赏、民主、互动、教学相长 B. 在对待教学上,强调帮助、引导启发 C. 在对待自我上,强调反思与终身学习 D. 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强调合作 新课改下的教学观(常考题型:选择题、材料分析题) 1.教学是课程创生和开发的过程 2.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3.教学过程重于教学结果 4.教学更关注人而不只是科学 总而言之,关于职业理念这一部分不仅仅包含教师观和教学观当然还包含学生观,大家备考的时候不仅仅要借助老师的讲解,自己还需要学会整理考点,科目一考试题型较为固定,所以广大学员可以通过大量真题在自己做题的过程中进行汇总。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该知识点的考试方式常以选择题为主,主要考察对不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理解,所以在准备该考点时,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以下将对常考知识点进行分析。 1.爱国守法 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2.爱岗敬业 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 3.关爱学生 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4.教书育人

教师资格证中公《中学综合素质》重点归纳

第一章职业理念 第一节教育观(主要考单选,材料分析单独考或结合考) 教育观:“教育为了什么”,即教育的目的; 素质教育观: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的教育。 一、素质教育观的内涵:(两全一个一重点) 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全面发展不等于平均的全面发展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二、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掌握、必背,加粗经常考) 1.面向全体; 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 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4. 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得发展; 5.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三、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深化改革,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条件(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是基础) 2.优化结构,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高质量的教师队伍 ①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②提高教师的师德素养; ③强化教师在职进修制度,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待遇,优化学校管理; 3.将教育目的落实到教学之中 4.教学内容要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 5.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第二节学生观(选择,材料分析) 补充: ?学生观直接影响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和方法 ?人片面发展的基本特征是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离和对立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 一、“以人为本”学生观的内涵(必背,“两独一发”) 1.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1)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调动主观能动性,主动学习) (2)学生具有个体独立性,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 (3)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具有主体的需求与责权; 2.学生是发展的人 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身心发展的社会需要与个体现有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 (1)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 ①顺序性—循序渐进 ②阶段性—根据不同年龄特点分阶段进行 ③不平衡性—把握最佳关键期 ④互补性—扬长避短 ⑤个别差异性—因材施教 (2)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倡导形成性评价 3.学生是具有个性与差异的人(即学生是独特的人),具有自身的独特性。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知识点

综合素质知识点总结 1.佛教四大名山是:山西的五台山,安徽的九华山,四川的峨眉山,浙江的普陀山 2.《海底两万里》是以一部科幻小说,是凡尔纳三部曲的第二部,第一部是《格兰特船长的女儿》,第三部是《神秘岛》。 3.元四家是指: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 4.Print Screen 可以将整个屏幕画面全部复制到粘贴板中,Alt-Print Screen 为复制当前活动窗口 5.学校应当把德育放在首位,寓德育于教育教学之中 6.巴金的《爱情三部曲》包括《雾》《雨》《电》,他的《激流三部曲》包括《家》《春》《秋》 7.中国吝啬鬼形象的典型代表人物是吴敬梓《儒林外史》笔下的严监生 8.中国的四大名绣:湘绣、蜀绣、粤绣、苏绣 9.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是指吕蒙收孙权启发,发奋读书的典故 10.莫泊桑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与契科夫和欧亨利并列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11.孟子学说的中心是以实行“仁政”来达到统一的 12.我国教育基本法律为1995年第八届全国大待会第三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13.《红楼梦》开篇从女娲补天的神话引入,从女娲遗留的一块补天石开始讲故事 14.《人间词话》中提到“三种境界”具体是:第一层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第二层境界“衣带渐宽中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种境界“纵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15.中国五大古都:西安、洛阳、北京、开封、南京 16.“金石丝竹”泛指各种乐器,也形容各种声音 1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教育的根本大法,是教育法律法规体系中的“母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权威。 18.法国作家司汤达1830年出版的《红与黑》,标志着现实主义文学的诞生 19.兄弟行辈中长幼排序的次序:伯(孟)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老四 20.把“坚持育人为本,全面实施义务教育”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体,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么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21.《野草》是散文诗集,《南腔北调集》和《华盖集》是杂文集,鲁迅的小说集只有《呐喊》,《彷徨》《故事新篇》三部 22.乡试录取者称举人,第一名称解元;会试考中的考生被称作贡生,第一名为会元;科举制度电视第一名为状元,又称殿元,鼎元,为科名中最高荣誉。 23.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24.京剧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

最新小学综合素质知识点-“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

小学综合素质知识点:“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根据教师资格证考试大纲的要求,《小学综合素质》学生观这一节需要“理解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 学生观是指教育者对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性质、地位、特征和具体实践活动的基本看法与认识。学生观是教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受教育观的影响与制约. 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学生观。 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中,学生被视为被动的客体,是教育者管辖的对象.是装知识的容器。现代学生观则认为学生是积极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是正在成长着的人。 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学说是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 一、人的全面发展的概念 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即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还包括人的道德的发展. 二、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内容 1.人的发展同其所处的社会生活条件是相联系的 马克思和恩格斯运用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考察人的发展的问题.指出:“这不决定于意识,而决定于存在:不决定于思维,而决定于生活;这决定于个人生活的经验发展和表现,这两者又决定于社会关系。” 2.旧式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考察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后指出,出现在第

一次社会大分工后,城市和农村的分离.-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离,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旧的社会生产分工和不合理的生产关系是人的片面发展的原因。人的片面发展的基本特征是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离和对立。在资本主义社会初期的工场手工业里,人的身心发展更加片面化、畸形化,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离和对立达到了顶点。 3.机器大工业生产提供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可能 机器大工业的出现和发展,为人的全面发展开辟了道路。首先,机器大工业生产的出现,使生产力得到了极大提高.从而使人的全面发展成了社会的客观需要。其次,机器大工业生产也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可能和条件。因为机器大工业生产的发展,提高了劳动生产率,缩短了劳动时间,创造了丰富的物质生活条件,使劳动者有充分的闲暇时间去学技术、学文化,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以适应大工业生产的需要。 4.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 机器大工业生产所提供的人的全面发展的可能性,在资本主义社会并不能充分地实现,而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这是因为,生产资料的公有制性质决定了每个人都必须参加生产劳动.而生产劳动又为每个人提供了全面发展的机会,同时,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实现,为全体劳动者提供了物质和精神条件,从而进一步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 5.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途径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之

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重点整理

奥奔教育内部资料请勿外传《综合素质》 第一章:职业理念 1、教育观 2、学生观 3、教师观 第二章:教育法律法规 1、教育法律法规汇编及解读 2、教师权利和义务 3、学生权利和保护 第三章:教师职业操守 1、教师职业道德 2、教师职业行为 第四章:文化素养 1、历史知识 2、中外科技发展史 3、科学常识 4、文化常识 5、文学常识 6、艺术鉴赏 第五章:教师基本能力 1、信息处理能力 2、逻辑思维能力 3、阅读理解能力 4、写作能力

第一章:职业理念 第一节、教育观 1、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个性,注重开发人的身心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2、为什么要实施素质教育? (1)实施素质教育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 (2)实施素质教育是当今国际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共同趋势; (3)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3、素质教育的要求:(1)坚持德育为先 (2)坚持能力为重 (3)坚持全面发展 4、如何开展素质教育 (1)素质教育目的融入各教育环节; (2)构建对接社会现实的课程体系 (3)启迪学生自主学习 (4)充分发挥教师的正能量 (5)创新素质教育教学模式 第二节、学生观 1、我国所倡导的学生观:以人为本和全面发展 2、什么是“人的全面发展” 人的道德、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3、为什么人要全面发展? (1)人的发展与社会生活条件紧密联系 (2)传统分工导致人的片面发展 (3)科技革命为人类准备了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 (4)社会主义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制度条件 (5)人的全面发展建立在人的劳动活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 (6)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是教育与生产相结合 (7)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人的素质和个性的全面发展 4、什么是“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一种肯定人的作用和地位,强调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和为了人的价值取向。 5、“以人为本”的具体含义: (1)人与自然的关系:在维护生态平衡的前提下满足人的生存需要; (2)人与社会的关系:在公平公正的前提下满足人的发展需要; (3)人与人的关系:在维护公平正义的前提下优质优酬、兼顾公平。 (4)人与组织的关系:在自愿与共享的前提下满足个人的发展需要。 6、“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1)学生是完整的个体 (2)学生是学习的个体 (3)学生需要尊重 (4)学生都有潜能

综合素质必背知识点

教育观 素质教育观 (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2)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 (1)德育为先,五育并举 (2)把握课改精神,实践“新课程” (3)教学课程以外的各种学校管理、教育活动,重点是班主任工作 开展素质教育的方法 (1)改变教育观念 (2)加大教育改革力度 (3)转变学生观 (4)建立素质教育的保障机制 (5)建立素质教育的运行机制 (6)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新课改下的评价观 (1)评价目的是促进发展 (2)评价内容多元化 (3)评价方式多样化 (4)评价主体多样化 (5)更注重评价过程 “以人为本”学生观 (一)学生是发展的人 1、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2、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3、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二)学生是独特的人 1、学生是完整的人 2、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 3、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三)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1、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师观 教师职业的劳动特点 (1)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和创造性 (2)教师劳动的连续性和广延性 (3)教师劳动的长期性和间接性 (4)教师劳动的主体性和示范性 教师职业素养: (1)完整的知识结构 (2)灵活的教学能力 (3)教育机智 (4)情感智力和品质 教师专业发展阶段: 关注生存阶段--关注情境阶段--关注学生阶段 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 2.开展微格教学 3.进行专门训练 4.反思教学经验 新课改下新型师生关系 (一)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1. 尊师爱生 2. 民主平等 3. 教学相长 4. 心理相容 (二)梳理教师威信 (三)善于和学生交往 (四)发扬教育民主,倾听学生意见 教师观 (一)教师角色的转变 (1)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2)课程资源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3)教育问题的研究者 (4)社区型和开放型教师 (二)教师行为转变 (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与赞赏(2)在对待教学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

中学 《综合素质》最新版本

《综合素质》大题重点 1.此文档只是材料分析题必背知识点提要,至于其他章节知识点请看书,并理解。 2.《综合素质》大题主旨:往好的方面答就对了。 3.表格中加粗字体为复习重点和主要题型。 第一章职业理念 第一节素质教育观 素质教育观的内涵: 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5.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两全两发展创新和实践”(必背) 1.面向全体 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得发展 4.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5.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深化改革,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条件 2.优化结构,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高质量的教师队伍 ①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 ②提高教师的师德素养; ③强化教师在职进修制度,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待遇,优化学校管理; 3.将教育目的落实到教学之中 4.教学内容要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 5.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第二节学生观 “以人为本”学生观的内涵(必背) 1.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是不以教师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1)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 (2)学生具有个体独立性,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 (3)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具有主体的需求与责权 2.学生是发展的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1)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 ①顺序性—循序渐进 ②阶段性—根据不同年龄特点分阶段进行 ③不平衡性—把握最佳关键期 ④互补性—扬长避短 ⑤个别差异性—因材施教 (2)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3.学生是具有个性与差异的人(即学生是独特的人),具有自身的独特性。 (1)人的全面发展是以承认学生差异和个性发展为基础 (2)学生的个性与差异要求切实贯彻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中学生的发展特点 1.中学生身心发展具有鲜明特点; 2.中学生的主体性发展特点是指中学生自我意识的进步与提升; 3.中学生在具体的德、智、体、美等教育内容也有鲜明的发展特点; 全面发展学生观的基本要求 1.中学生身心发展的要求:生理健康要求得以实现,心理健康要求得以充分满足。 2.中学生主体性发展的要求(核心):建立正确的自我认识,培养起全面发展的人所需的自觉发展、主动发展的意识。 3.中学生社会文化发展的要求:客观要求是全面发展,在德智体美等方面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必要的准备和支持,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育公正与中学生的共同发展 1.教育公正: 指教育机会对所有的学生都是均等的,教育均等包括入学机会均等和教育过程中机会均等。 2.学生差异包括: 性别差异、民族差异、地域差异、家庭背景的差异、身心发展水平的差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