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海洋宽频带地震勘探新技术扫描

前沿:海洋宽频带地震勘探新技术扫描
前沿:海洋宽频带地震勘探新技术扫描

前沿:海洋宽频带地震勘探新技术扫描

文|吴志强

国土资源部海洋油气资源与环境地质重点实验室

1、概况

海洋地震勘探在海洋地质调查、油气藏勘探与开发中起到了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随着勘探领域的不断拓展,地震勘探的难度越来越大。在深部地质调查和复杂构造、火山岩(或碳酸盐岩)屏蔽下的油气藏地震勘探中,为了获取目的层有效反射信号、实现精确成像,对地震数据采集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包括采集到低频、高频成分丰富的宽频带、高信噪比原始地震记录。地震信号中的低频信息具有穿透能力强、对深部目的层成像清晰的优势,同时也使地震反演处理结果更具稳定性。宽频带可产生更尖锐子波,为诸如薄层和地层圈闭等重要目标体的高分辨率成像提供全频带基础数据。

理论研究表明:当地震数据的频带宽度不低于两个倍频程时,才能保证获得较高精度的成像效果;频带越宽,地震成像处理的精度越高;增加低频分量的主要作用是减少子波旁瓣,降低地震资料解释的多解性,提高解释成果的精度。

图形象地展示了低频分量的重要性:高频分量丰富、但缺少低频分量的地震子波的主峰尖锐,却会产生子波旁瓣,使地震资料的精确解释变得困难且多解;高分辨率子波是在低频和高频两个方向都得到拓展的宽频带子波,这样子波的主峰尖锐、旁瓣少且能量低,能分辨厚度极小的薄层,地震解释的精度高。

现今地震资料反演处理大多是基于模型的地震反演,成功的关键是能否提取真实子波和建立精确的低频模型。常规地震数据中缺失低频信息,只能采用从测

井数据中提取低频分量再与地震数据反演的相对波阻抗合并处理方式得到绝对

波阻抗。

在目标地质体复杂、钻井少的探区,仅靠测井资料提取的低频分量难以反映复杂地质体横向变化,导致不精确或假的反演结果。为弥补该缺陷,一般采用从地震叠加速度提取低频分量方式,而叠加速度只能提供0~5Hz低频信息,无法弥补常规地震所缺少的0~10Hz低频分量。可见,地震数据中低频信息对保证地震岩性反演的精度意义重大。

然而,在海洋地震勘探中得到宽频带地震数据是比较困难的。

首先,在常规海洋地震数据采集中,电缆和气枪都要以固定深度沉放于海平面之下,以保证下传的激发能量最大化和降低接收环境噪声。

由于海平面是强反射界面,在激发和接收环节都会产生虚反射效应,从而压制了信号的低频和高频能量,并产生了陷波点,限制了地震勘探的频带宽度。例如,为了获得深部目的层有效反射信号,必须增加气枪阵列容量、加大沉放深度以得到穿透能力大、主频低的激发子波,并加大电缆沉放深度以减少对来自深部反射界面的低频反射信号的压制效应,由此带来的副作用是高频信号受到较大压制,降低了地震信号的频带宽度和分辨率。

在海洋高分辨率地震勘探中,一般采用较小气枪阵列容量和较浅沉放深度以得到高频成分丰富的激发子波,同时降低电缆沉放深度以降低接收环节对高频信号的压制效应,这样虽然提高了地震信号的频带宽度和视觉分辨率,但它是以牺牲低频信息和勘探深度为代价,处理后的成果数据缺少低频信息,给后续的反演处理带来较大困难。

勘探设备性能也限制海洋地震勘探获得宽频带地震数据的能力,电缆在移动时产生的机械和声波噪声掩盖了微弱的有效地震信号,降低了地震数据的频宽和信噪比,尤其是对高频段信号的影响幅度更大。到目前为止,常规海洋地震勘探中尚未找到完全有效压制虚反射效应的采集和处理方法。

近年来,针对海洋宽频带地震勘探面临的主要难题,在勘探设备方面进行了研发并取得重要进展。固体电缆的研制成功和工业化应用,有效地降低了电缆噪声,提高了对微弱高频信号的响应和记录能力;双检波器拖缆采集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压制了虚反射效应,拓宽了地震频带。

众所周知,气枪和电缆以一定深度沉放于海平面之下,海平面反射在上行波和下行波之间产生交互干涉的鬼波效应,对地震反射信号产生了压制和陷波作用,降低了原始地震资料的频带宽度。气枪和电缆沉放越深,对高频信号压制越大,越有利于低频信号;沉放越浅,对低频信号压制越大,越有利于高频信号。

为了压制虚反射效应,提高地震数据频带宽度,在海洋地震激发时借鉴陆上地震勘探压制虚反射的成功做法,开发了多层震源组合新技术代替传统的平面震源组合方式,激发地震子波的低频和高频分量都得到有效拓展和提升,因此其频带展宽、穿透能力增强。

在海洋地震信号接收环节,为有效削弱由海平面虚反射引起的陷波作用,利用电缆沉放深度的变化对不同频带的压制特性,采用上、下缆接收技术,既有效

地兼顾了获得不同频段的信号,也增加了地震数据的叠加次数,提高了地震信号的信噪比。但上、下缆地震采集要求严格控制电缆处于同一垂直面上,以确保接收点所获信息的均匀性和数据合并时反射点位置一致性,对设备和作业海况的要求较高,常规地震勘探设备难以满足这一要求。

电缆变深度沉放(variable depth streamer)技术,是一种施工相对简单的地震采集技术,只需将单条电缆按一定斜率或分段沉放于不同深度,使虚反射陷波效应分散化,以达到提升地震信号低频、拓宽频带、提高原始信号振幅能量和信噪比的目的。同样,采用双检电缆进行数据采集,通过数据合并处理,可有效地减弱由电缆沉放带来的虚反射效应对地震信号的高频段和低频段的损害。

本文通过对海洋宽频带地震勘探技术方法的调研和总结,分别在地震波激发、接收和地震数据处理等几个技术环节进行了阐述,展现了目前国际海洋地震宽频带勘探技术的新进展。

2、多层气枪阵震源技术

在常规海洋地震数据采集中,气枪是经济、实用和符合环保要求的人工地震震源。为了最大程度地发挥气枪震源的优势,避免单枪气泡效应对地震记录品质的影响,通常将若干个不同容量的单气枪组成子阵列,再用2~4个子阵列组成一个完整的气枪震源阵列,每个子阵列都以相同深度沉放在海水中,称为平面震源或常规震源。它具有操作方便、排列简单和能实现子阵列最大能量同时叠加等优点。

但由于海平面虚反射等因素引起的陷波作用,高频和低频信号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压制,震源子波的低频段振幅震荡幅度大,严重影响了原始地震资料的品质,同时也难以兼顾穿透深度与频带宽度。

为了降低气枪震源激发产生的虚反射作用,受陆地垂直震源延迟激发压制虚反射的启发,Moldoveanu提出垂直震源法。即将两个枪阵按炮间距前后布置并

分别沉放于同一垂直平面内的不同深度,采集中两个枪阵交替激发形成同一激发位置上两个不同激发深度的单炮记录;处理中采用波场分离方法,剔除两个连续炮点记录的上行震源波场,减弱了震源产生的虚反射,提高了地震分辨率。

墨西哥湾试验资料的频谱分析结果表明,低频端能量得到提升,频谱相对平滑,提高了资料的分辨率和信噪比。但该方法在采集阶段对虚反射的陷波作用有限,且数据处理的难度和运算量大。陆地地震勘探井中炸药激发方式同样也存在虚反射问题,它降低了地震记录的分辨率和信噪比。

为了降低虚反射效应,采用组合延迟激发技术削弱虚反射效应,将炸药分别置于井中不同深度处并从浅到深延迟激发,延迟时间为上一个激发点形成的下行波到达下一个激发点的走时,这样就会在叠合下行波的同时消耗上行波,虚反射(与地表反射相关的上行波)能量被削弱。该项技术应用的主要困难是,地表速度变化大,很难得到精确、完整的地表速度结构,炸药启爆时间的精度低,无法

做到爆炸的延迟精度与地层速度的完全匹配,影响了该技术在陆地地震勘探的应用效果。

借鉴陆地地震勘探中的延迟激发技术的思路,在海洋地震勘探中设计了多层气枪震源,将气枪子阵沉放于不同深度,从最上层子阵开始顺序地延迟激发各层子阵,延迟时间是上层子阵激发的下行波波前到达下一层的走时,这样在保证下行波波前同相叠加能量不变的同时,到海平面的上行波能量不能同时叠加而受到削弱,降低了虚反射效应(图)。

与陆地炸药组合延迟激发相比,海水的声波速度基本恒定,且子阵列沉放深度基本稳定,其变化可忽略不计,毫秒级的气枪触发精度完全可做到与下行波前同相叠加。该技术的应用相对简单,只需对现行气枪震源激发方式略作改进。

通过对震源远场子波理论数值模拟,Cambois等发现多层(气枪阵列)震源能有效提高子波品质,较好地抑制海面虚反射等因素造成的陷波作用,其子波频谱较平面震源的光滑,同时它还具有较明显的低频能量优势,但在中频段振幅能量受到一定的压制(图)。

多层震源虽然有效地拓宽了震源子波频带,但受新组合方式影响,震源子波的信号特征发生了改变。多层震源远场子波理论模拟发现:

虽然虚反射效应得到较大压制,但虚反射对气泡脉冲的压制和衰减作用也在降低,其峰值、波泡比都比平面震源低;

由于不同深度的子阵列的横向位置不在一个垂直面上,多层震源延迟组合激发造成下行波的方向不一致及方位角等向性差的问题更加突出;

另外,由于下层枪阵沉放深度较大,在高静水压力下激发,将降低气泡幅度和震荡周期,导致图3所示部分频率和能量的损失;

而气泡幅度差异的出现,意味着阵列设计和气泡脉冲衰减性能的下降。

因此,采集前进行多种组合方式的震源远场子波数值模拟,是保障多层震源设计有效性和实用性的关键,加大枪阵总容量是保证震源有效能量的关键。

3、宽频带地震数据接收装备

相对于低频地震信号,高频地震信号在传播过程中衰减更快,电缆接收到的高频信号能量较弱,因此宽频带地震数据接收对环境和设备要求更为苛刻;另外,为了兼顾得到更多(低至2Hz)低频分量,对电缆的频率响应特性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宽频带地震技术的核心之一是专用固体电缆,它具有良好的低频响应特性和抗干扰性能,使之能沉放到更大深度;新开发的水听器能接收低达2Hz的地震反射波,使数据向低频端拓展1~2个倍频程,由此带来的挑战是记录的低频信号

含有相当大的噪声成分,因此必须降低接收阶段的低频环境噪声,但常规的液体电缆难以做到。固体电缆的诞生有效地降低了接收阶段的低频海洋环境噪声。

Dowle和Soubaras等介绍了PGS公司开发的这种专利电缆的优势,它由32个抑制噪声的压电元件集成为圆柱形水听器,并镶嵌在泡沫塑料套内,与电缆的拉伸表皮相隔离(图),这样便降低了对电缆震动的敏感性(电缆噪声),充填的固体塑料泡沫对干扰波起抑制作用,如对固有的沿电缆传播的膨胀波噪声的消除效果明显优于液体或凝胶体电缆,噪声水平比凝胶体电缆低20dB以上(图)。

固体电缆内部充填的材料密度均一、浮力稳定,能沉放于更大的深度并保持稳定,数据采集时可较容易地设置不同沉放深度,以便利用不同深度的虚反射陷波差异提升低频信号能量。

为了在接收阶段获得虚反射波场特征,以利于在数据处理中消除,PGS公司还开发出专利双检电缆-Geostreamer,除可配置常规压力检波器(水听器)外,还配置了速度检波器。

双检电缆消除在地震数据接收阶段虚反射的机理如图所示:在由一个压力传感器(水听器)和一个垂直速度传感器同时记录到的地震波场中,由速度检波器

接收到的垂直分量信息反映的是铅垂方向上质点振动速度,由压力检波器接收到的压力分量信息反映的是由质点振动引起的水压变化特征。

压力分量是全方位变化的信号分量,与速度检波器产生的垂直分量在上行波(有效反射信号)方向极性相同,在下行波(海水鸣震信号)方向极性相反。上行波(即反射波)在两个传感器记录到的全是正极性;而对于下行波(即虚反射波),在水听器记录到的是负极性信号,在速度传感器记录到的是正极性信号。

两种传感器具有相同的虚反射周期,两者相加下行波被压制,得到上行波;而两者相减,则得到下行波。因此,可综合利用垂直分量与压力分量信号在方向特征上的差异消除水层鸣震和多次波干扰,避免了海平面虚反射等因素引起的陷波作用,提高了采集数据的信噪比,改善了原始数据的品质。

由于Geostreamer双检电缆的特殊设计,能同时记录到地震波场的上行波信号和虚反射信号,通过处理实现对虚反射压制影响频带的有效补偿,这样就能以较大的沉放深度进行数据采集,有效地避免了表层的水流、涌浪对数据品质的损害。

Tenghamn等对沉放深度为13m的双检电缆中水听器、速度检波器和二者合并道数据振幅谱(图)进行对比分析后指出:速度检波器的低频成分丰富,但中频段振幅较低(红色曲线);水听器的中频振幅强、但低频分量受到压制(蓝色曲线);二者合并后产生互补效应,合并道低频振幅高、频谱光滑(绿色曲线),达到了提升低频、拓宽频带的目的。

4、上下缆和变深度拖缆接收技术

在海洋地震勘探的数据接收环节,电缆沉放深度的变化也对地震信号的不同频带起压制作用。当电缆沉放较深时,低频分量信号得到释放、高频分量信号被压制;当电缆沉放较浅时,高频分量信号得到释放、低频分量信号被压制。

一直以来,物探工作者尝试利用电缆沉放深度的变化对地震信号不同频带的压制特性,以获取宽频带地震记录。但在前期的海洋地震勘探中该方法并未取得预期效果。主要原因是当电缆沉放于不同深度时,因海洋洋流在不同深度的流速差异,造成不同深度的电缆无法同时处于同一垂直面,难以保证接收点所获信息的均匀性和在上下电缆数据合并时的相位一致性,降低了地震资料的品质。直到电缆横向控制器的发明,调整电缆横向移动成为可能,保证了不同深度的电缆始终处于同一垂直面,这种上下缆接收的数据采集方式才得以实际应用,并显示出其强大优势。

上下缆接收是将一对或多条电缆以不同沉放深度在垂向上排列,在数据处理阶段进行信号合并,利用不同深度的虚反射陷波差异优化低频和高频信号品质,达到拓宽频带的目的。Hill等介绍了上下缆接收方式的施工方法及所具有的宽频带采集优势。Kragh等进一步指出:上下缆接收的本质是通过沉放较浅电缆达到优化中、高频分量的目的,通过沉放较深的电缆达到优化低频分量的目的。

当电缆沉放深度为20m时,它对20Hz以下低频信号的提升幅度达到10dB

以上(图a),沉放深度为20m电缆获得的地震剖面(图c)深部反射能量和成像品质比沉放深度6m电缆(图b)强。同时由于低频信号波长增加,因此沉放深度较大的电缆道间距可以更大,以节省电缆购置费用和采集成本;对这些信号进行合并处理后,能大幅度提高地震记录的信噪比和分辨率(图c)。

但上下缆接收方式需保持两条或多条电缆同时在铅垂面上作业,对采集设备性能要求高,施工难度大、效率低;双检电缆造价高,速度型水听器在水中接收时,高能量低频噪声干扰严重。为了克服上述缺陷,CGGVeritas研发一种宽频带接收数据采集与处理专利技术-BroadSeis TM,它由三个独立的部分组成:大沉放深度、低噪声的Sentinel固体电缆、变深度电缆拖放技术和保持振幅的虚反射压制与高精度成像技术。

Soubaras等介绍了电缆变深度沉放采集技术,即采用Sentinel固体电缆以变深度拖曳方式进行数据采集,电缆的沉放深度从近道到远道随排列长度的增加而线性增加,达到利用不同沉放深度虚反射陷波差异,通过处理获取低频和高频信号,最大限度地拓展原始数据频带宽度。

由于虚反射陷波频率随电缆沉放深度的变化而变化,数据处理时必须用专门的反虚反射和成像处理技术予以压制,应用该技术能得到高信噪比、宽频带原始数据和成果剖面,实现对地下不同深度目标体的清晰成像。

实践证明该方法能完全控制电缆的沉放深度并保持稳定性,可沉放到电缆允许的最大深度(60m),这样便可保证低至2Hz的反射信号不被压制。

该技术的主要优势是,它能发挥固体电缆的所有优势,只要作业区水深条件许可,就能将电缆沉放深度设置为最深或最浅,以改善水听器的低频响应且降低海洋环境噪声,还不必配置专用的电缆横向位置控制装置。

另外,由于电缆形状和沉放深度的可变性,以及由此带来的电缆虚反射陷波效应差异,可兼顾不同深度、类型的目标体的成像要求,只需根据勘探区的速度特征、水深和勘探目标体分辨率要求,设计电缆的沉放形态,就可在勘探中同时做到陷波差异与子波频谱的最优化。

该项技术的灵活性和实用性意味着它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低频段的拓展和穿透深度的增加,有利于深部复杂构造目标体的精确成像;频带宽度的拓宽,使浅层目标体的成像精度和分辨率也得到有效改善。

5、应用效果

近年来海洋宽频带地震勘探技术在全球各海域的油气勘探中得到广泛应用,西方多个地球物理服务公司已形成了专利品牌技术。如PGS的Geo-Steamer双检电缆宽频带地震勘探专利技术,CGGVeritas的BroadSeis TM变深度拖缆采集与精确成像专利技术和WesternGeco的上下源、上下缆宽频带地震勘探技术。本文限于篇幅,仅介绍其中几个典型的成功勘探实例。

Tenghamn等介绍了利用双检电缆在北海的应用实例。双检电缆的沉放深度

为15m,而常规电缆的沉放深度为8m,从沉放深度上看8m深度应该具有更多的高频成分。图a为常规电缆得到的叠加剖面,图b为双检电缆水听器和速度检波器数据合并处理的叠加剖面。可见双检电缆数据的分辨率和信噪比明显高于常规电缆。滤波分析表明,双检电缆数据的有效波最高频率达到100Hz,比常规电缆提高了20Hz。

Long等介绍了澳大利亚西北部陆坡二叠纪—三叠纪气田勘探中改善深部目

的层地震分辨率的成功案例。采用沉放深度为15m的双检电缆进行二维地震勘探,

与常规拖缆方式对比,由于水听器和速度检波器数据的互补性,合并处理后提升了低频信号能量、拓展了频带宽度(图)。

CGGVeritas公司利用BroadSeis TM变深度拖缆(因电缆在深度上倾斜沉放,

又称斜缆)采集与精确成像专利技术在澳大利亚西北部、墨西哥湾、西非等多个海域成功地进行了勘探。在西非海域地震勘探中,电缆沉放深度从近炮点道的

5m线性增加到最大炮检距道的48.5m,获得了超过5个倍频程带宽(2.5~150Hz,图a)的地震数据,在此基础上进行波阻抗反演,与常规地震(气枪沉放深度为10m、电缆沉放深度为12m)数据波阻抗反演成果相比,宽频带地震数据明显地

提高了波阻抗反演的精度和分辨率(图d和图f)。

Cambios等在研究中还发现,当多层震源结合双检电缆进行地震数据采集时,能更有效地提升低频信号能量并拓展频带、压制水层鸣震和多次波反射,避免了海面虚反射等因素引起的陷波作用,大幅度地提高了地震资料的信噪比及品质。

Cambios等介绍的PGS公司2008年在澳大利亚西部海域Browse盆地进行了宽频带地震勘探。该盆地勘探目的层上覆高速碳酸盐岩屏蔽层,共进行了三次地震数据采集。

第一次为常规震源+常规固体电缆采集;

第二次为常规震源+双检电缆采集;

第三次为(沉放深度分别为12m和18m的)两子阵双层震源+(沉放深度为15m的)双检电缆采集,三次数据采集的枪阵总容量相同。

结果表明双层震源+双检电缆方式采集数据的低频分量丰富,明显地提高了高速碳酸盐岩屏蔽下的目的层地震反射信号的信噪比,改善了反射能量弱、连续性差的地震波组的成像质量(图)。

多层震源+双检电缆采集的地震数据具有更丰富的低频分量和更高的低频能量,因此可达更大的勘探深度,深部目的层的成像品质更高,数据频谱分析(图)也得到了验证。虽然未进行多层震源+常规拖缆方式地震数据采集,但从双检电缆的水听器信号同样可得到多层枪阵+常规拖缆方式采集数据,这样便可对不同方式采集数据的品质进行比较。

图展示了浅层、深层不同采集方式反射数据频谱特征:在浅层时窗(0~3s)上,多层震源采集的低频和高频分量能量增强、中频分量能量降低;在深层时窗(3~6s)上,多层震源方式只提高低频分量能量,中频和高频分量由于大地吸

收衰减效应而未得到提升;但由于低频分量能量的提升,深部弱反射信号振幅得到提高,波组的连续性和信噪比都有大幅度提升。

6、结束语

宽频带地震勘探的优势是众所周知的,但在海洋地震勘探中拓宽地震频带的困难较大,且费用较高。

在海洋地震勘探数据采集中,不需考虑地表吸收衰减对激发和接收过程的影响,虚反射的陷波效应是影响频带宽度的主要因素,它对低频信号和高频信号都产生了压制作用。消除由气枪和电缆沉放引起的陷波效应对地震记录的影响,一直是海洋地震勘探的主要研究课题。

虽然海洋宽频带地震勘探取得了较大进展,但还未完全解决宽频地震勘探的所有问题。通过努力可有效拓展地震反射记录的低频分量,但在拓展地震反射信号高频分量和提升能量上进展缓慢,主要原因是高频信号在传播过程中衰减较快,同时容量大(能量强)的气枪震源主频较低,这些都对拓展和提升高频地震反射信号带来较大挑战,这也成为宽频带地震勘探未来的努力方向。

地震勘探在海洋石油勘探中的基本原理

本科生课外研学任务书及成绩评定表 题目__地震勘探在海洋石油勘探中的基本原理学生姓名____ 黄邦毅___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____ 严家斌____________ 学院____ 地信院________________ 专业班级___ 地科0901_______________

地震勘探在海洋石油勘探中的基本原理 一、引言 国内外的勘探实践表明,没有物探技术的进步,就没有更多圈闭的发现,就没有钻探成功率的提高,也就更不会有油田和储产量的快速增长。宏观看,物探的作用在勘探阶段是客观的目标评价,在开发阶段是精细的油藏描述。因此,油气勘探开发离不开地震技术和地震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如果说勘探技术是石油工业的第一生产力,那么物探技术就是获得油气储量的第一直接生产力。 纵观近些年的勘探技术的具体运用,最常见的莫过于地震勘探,所谓地震勘探就是通过人工方法激发地震波,研究地震波在地层中传播的情形,以查明地下的地质构造,为寻找油气田或其它勘探目的服务的一种物探方法!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海洋蕴藏着很多宝贵的资源,随着生产技术的日趋进步,世界各国(包括中国在内)目前都在积极寻求开发海洋资源,在海洋的勘探开发中离不开物探,而且运用最广泛也最有效的是地震勘探。 二、海洋地震勘探 在茫茫大海里寻找石油最有效的技术方法是地球物理方法,其中主要是地震勘探方法。近几十年来,随着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海洋地震勘探的数据采集和装备得到了极大的改进,数据处理技术和解释方法也得到迅速的发展。在油气勘探中,利用地震资料不仅能确定地下的构造形态、断裂分布,而且能了解地层岩性、储层厚度、储层参数甚至能直接指示地下油气的存在。在油气开发中,地震资料同测井、岩芯资料以及其它地下地质资料相结合能对油藏进行描述和监测。地震技术远远超出了石油勘探领域,已向石油开发和生产领域渗透。 用于寻找海上石油的地震反射法,和陆地的地震反射法相比,在方法基本原理、资料处理和解释方法等方面基本上是一样的。其中, 测量原理 在这类方法中,地震波在介质中传播的物理模型如图1所示。从震源O激发出的弹性波投射到反射界面上产生反射波,其条件是:入射角α等于反射角β。

地震勘探在海洋石油勘探中的基本原理

地震勘探在海洋石油勘探中的基本原理

————————————————————————————————作者: ————————————————————————————————日期:

本科生课外研学任务书及成绩评定表 题目__地震勘探在海洋石油勘探中的基本原理学生姓名____ 黄邦毅___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____ 严家斌____________ 学院____ 地信院________________ 专业班级___地科0901_______________

地震勘探在海洋石油勘探中的基本原理 一、引言 国内外的勘探实践表明,没有物探技术的进步,就没有更多圈闭的发现,就没有钻探成功率的提高,也就更不会有油田和储产量的快速增长。宏观看,物探的作用在勘探阶段是客观的目标评价,在开发阶段是精细的油藏描述。因此,油气勘探开发离不开地震技术和地震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如果说勘探技术是石油工业的第一生产力,那么物探技术就是获得油气储量的第一直接生产力。 纵观近些年的勘探技术的具体运用,最常见的莫过于地震勘探,所谓地震勘探就是通过人工方法激发地震波,研究地震波在地层中传播的情形,以查明地下的地质构造,为寻找油气田或其它勘探目的服务的一种物探方法!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海洋蕴藏着很多宝贵的资源,随着生产技术的日趋进步,世界各国(包括中国在内)目前都在积极寻求开发海洋资源,在海洋的勘探开发中离不开物探,而且运用最广泛也最有效的是地震勘探。 二、海洋地震勘探 在茫茫大海里寻找石油最有效的技术方法是地球物理方法,其中主要是地震勘探方法。近几十年来,随着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海洋地震勘探的数据采集和装备得到了极大的改进,数据处理技术和解释方法也得到迅速的发展。在油气勘探中,利用地震资料不仅能确定地下的构造形态、断裂分布,而且能了解地层岩性、储层厚度、储层参数甚至能直接指示地下油气的存在。在油气开发中,地震资料同测井、岩芯资料以及其它地下地质资料相结合能对油藏进行描述和监测。地震技术远远超出了石油勘探领域,已向石油开发和生产领域渗透。 用于寻找海上石油的地震反射法,和陆地的地震反射法相比,在方法基本原理、资料处理和解释方法等方面基本上是一样的。其中, 测量原理 在这类方法中,地震波在介质中传播的物理模型如图1所示。从震源O激发出的弹性波投射到反射界面上产生反射波,其条件是:入射角α等于反射角β。能

-地震勘探实验报告讲解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空学院 地震实验报告 姓名:沈 班级:班 学号: 时间: 2015年05月 指导老师:张

一、实验目的 实验一: 1、浅层地震装备的基本组成; 2、认识GEODE96浅层地震仪的主要结构,并学会该类仪器的操作方法; 3、地震波认识。 实验二: 1、掌握浅层地震数据采集方法及注意事项 二、仪器介绍 1、仪器简介 全套美国GEOMETRICS公司生产的Geode96浅层地震仪(相当于四套独立的24道浅层地震仪)该仪器能满足折、反射地震勘探、井间勘探、面波调查等地震监测需要,应用Crystal公司的A/D转换器和高速过采样技术达到了24位地震仪的精度。频带从1.75Hz到20,000Hz,使得采样间隔可以从20毫秒到16微秒。采样到的数据叠加到32位的叠加器中,然后传回到主机的硬盘或其它介质上。内置预触发器,每道有16K的内存。用硬件相关器对震源信号进行实时相关运算。Geode包装坚固、防水、防震,有提手,重4.1公斤,用12V的外接电池可以连续工作10个小时。(如下图)

2、主要操作功能键及快捷键 注释: 1锁定与解锁;2清除界面;4检测噪声;7保存 3、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1、每个GEODE用数传线按规定串联,通过数传盒与笔记本电脑的USB口连 接。 2、每个GEODE接上12V电源。 3、开关接到与笔记本相连的第一个GEODE上。 4、传盒上的开关置于POWER UP处。 5、采集控制程序,并按工作需要设置好各项参数,然后进行正常数据采集工作。 6、出采集控制程序之前,应将数传盒上的开关置于POWER DOWN处。 7、卸下各连接线并清理整齐。 8、注意的是:在正常工作过程中,任何时候移动数传线与GEODE的连接头时,必须退出采集控制程序。另外Y型头上有红色标记的与GEODE的前12道相连接。而且采集控制软件运行的语言环境必须是英语(美国)。

地震勘探资料处理

本科生实验报告 实验课程基于 Vista 系统的地震资料处理学院名称地球物理学院 专业名称勘查技术与工程(石油物探)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指导教师唐湘蓉 实验地点5417 实验成绩 2015年3月- 2015年5月

基于 Vista 系统的地震资料处理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1)认知熟悉地震资料处理软件系统--vista软件的基本功能,了解其并熟练掌握vista软件运行的基本操作; 2)了解并掌握地震数据处理的基本流程,掌握地震数据处理的流程和基本方法,选择合适的处理参数以提高地震数据处理的精度; 3)对比地震资料处理与解释的理论与实际资料处理的结果,深入理解理论,并在理论指导下提高处理解释的水平、提高资料处理的质量; 4)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与编写实验报告或生产报告的能力。 二、实验内容 总流程 图1 总流程图 1)加载数据 打开Vista软件后选择加入2D的SEG-Y格式的原始地震数据,本实验

所用数据为给定的SHOT-20。加载后的原始地震数据如图2: 图2 原始地震数据显示 2)道均衡 各个道由于炮检距的不同,导致的反射波的振幅的变化,因为在共反射点叠加中,要求每一个叠加道的振幅都应该相等,每一道对叠加所做的贡献是等价的,无特殊情况,一般就以记录图中间的振幅为基准,使近激发点的地震道振幅减少,增加远离激发点的地震道记录的振幅。道均衡流程模块如图3,道均衡结果如图4: 图3 道均衡流程模块

3)建立观测系统 图5 观测系统显示4)初至拾取 初至拾取结果显示如图6:

图6 初至拾取结果显示 5)初至切除 地震记录上的初至波包括直达波和浅层折射波,它们能量强且有一定延续时间,对紧接而来的浅层反射波有干涉和破坏作用。另外,动校正后会引起波形畸变,浅层尤其厉害。对这些强能量初至波和动校正畸变引起的处理办法是“切除”,即将这些波的采样值全部变为零值(充零)。初至切除流程模块如图7,初至切 除结果如图8: 图7 初至切除流程模块

三维地震勘探技术

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及其应用 [摘要] 本文应用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对某矿南三采区进行探测,探测区内解释断层71条,其中可靠断层61条,较可靠断层10条,31个无煤带。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节约了生产成本的投入。 [关键词] 三维地震采区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application of three dimensional seismic exploration method on the south third mining area of a certain coal mine. 71 faults were showed in this exploration area, in which there are 61 reliable faults, 10 relatively reliable faults and 31 areas without any coal. those information provides scientific foundation for the production safty of the coal mine and saves the cost. [key words] three dimensional seismic mining area 0.引言 随着煤炭地震勘探技术的提高,尤其是九十年代以来三维地震勘探在煤炭系统的应用与推广,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在煤矿采区进行小构造勘探成为现实,给煤矿建设和生产带来了巨大的效益。 近年来,随着我国煤炭资源勘查理论和技术的不断发展,已形成了中国煤炭地质综合勘查理论与技术新体系,其中三维地震勘探技术是五大关键技术之一。[1]

前沿:海洋宽频带地震勘探新技术扫描

前沿:海洋宽频带地震勘探新技术扫描 文|吴志强 国土资源部海洋油气资源与环境地质重点实验室

1、概况 海洋地震勘探在海洋地质调查、油气藏勘探与开发中起到了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随着勘探领域的不断拓展,地震勘探的难度越来越大。在深部地质调查和复杂构造、火山岩(或碳酸盐岩)屏蔽下的油气藏地震勘探中,为了获取目的层有效反射信号、实现精确成像,对地震数据采集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包括采集到低频、高频成分丰富的宽频带、高信噪比原始地震记录。地震信号中的低频信息具有穿透能力强、对深部目的层成像清晰的优势,同时也使地震反演处理结果更具稳定性。宽频带可产生更尖锐子波,为诸如薄层和地层圈闭等重要目标体的高分辨率成像提供全频带基础数据。 理论研究表明:当地震数据的频带宽度不低于两个倍频程时,才能保证获得较高精度的成像效果;频带越宽,地震成像处理的精度越高;增加低频分量的主要作用是减少子波旁瓣,降低地震资料解释的多解性,提高解释成果的精度。 ID -jolii 4D - lOUHz 2.5 - 地霍于涛倍粧程与井辨率和解释精度的对应关系 图形象地展示了低频分量的重要性:高频分量丰富、但缺少低频分量的地震子波的主峰尖锐,却会产生子波旁瓣,使地震资料的精确解释变得困难且多解;高分辨率子波是在低频和高频两个方向都得到拓展的宽频带子波,这样子波的主 峰尖锐、旁瓣少且能量低,能分辨厚度极小的薄层,地震解释的精度高。 现今地震资料反演处理大多是基于模型的地震反演,成功的关键是能否提取真实子波和建立精确的低频模型。常规地震数据中缺失低频信息,只能采用从测井数据中提取低频分量再与地震数据反演的相对波阻抗合并处理方式得到绝对波阻抗。 在目标地质体复杂、钻井少的探区,仅靠测井资料提取的低频分量难以反映复

地震勘探实验报告记录

地震勘探实验报告记录

————————————————————————————————作者:————————————————————————————————日期: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空学院 地震实验报告 姓名:沈 班级:班 学号: 时间: 2015年05月 指导老师:张

一、实验目的 实验一: 1、浅层地震装备的基本组成; 2、认识GEODE96浅层地震仪的主要结构,并学会该类仪器的操作方法; 3、地震波认识。 实验二: 1、掌握浅层地震数据采集方法及注意事项 二、仪器介绍 1、仪器简介 全套美国GEOMETRICS公司生产的Geode96浅层地震仪(相当于四套独立的24道浅层地震仪)该仪器能满足折、反射地震勘探、井间勘探、面波调查等地震监测需要,应用Crystal公司的A/D转换器和高速过采样技术达到了24位地震仪的精度。频带从1.75Hz到20,000Hz,使得采样间隔可以从20毫秒到16微秒。采样到的数据叠加到32位的叠加器中,然后传回到主机的硬盘或其它介质上。内置预触发器,每道有16K的内存。用硬件相关器对震源信号进行实时相关运算。Geode包装坚固、防水、防震,有提手,重4.1公斤,用12V的外接电池可以连续工作10个小时。(如下图)

2、主要操作功能键及快捷键 注释: 1锁定与解锁;2清除界面;4检测噪声;7保存 3、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1、每个GEODE用数传线按规定串联,通过数传盒与笔记本电脑的USB 口连接。 2、每个GEODE接上12V电源。 3、开关接到与笔记本相连的第一个GEODE上。 4、传盒上的开关置于POWER UP处。 5、采集控制程序,并按工作需要设置好各项参数,然后进行正常数据采集工作。 6、出采集控制程序之前,应将数传盒上的开关置于POWER DOWN处。 7、卸下各连接线并清理整齐。 8、注意的是:在正常工作过程中,任何时候移动数传线与GEODE的连接头时,必须退出采集控制程序。另外Y型头上有红色标记的与GEODE的前12道相连接。而且采集控制软件运行的语言环境必须是英语(美国)。

地震勘探报告编制

地震勘探报告编制若干问题(潘振武) ●地震勘探工作程序 地震勘探设计—地震数据采集—地震数据处理—地震数据解释—地震勘探报告与审批—“售后服务” ●地质报告的作用 ——开采(或灾害防治)设计、可行性研究、规划的地质依据; 地质构造影响矿井采区布置、工作面划分。 由于地质构造不清,未采取防范措施,巷道遇断层揭露瓦斯突出煤层、含水层、采空区带来危险。 构造不清造成掘进巷道增加。百万吨掘进率、百万吨死亡率增加。 煤矿五大灾害(瓦斯、水、火、顶板、粉尘)都与煤矿地质条件有关。查明地质情况,采取相应对策,则为合理开采、提高资源回收率、安全生产提供了保障。 二维地震为找煤、指导下一步勘查或其它专项目的。 ——为本单位科研集累资料,集累经验; ——展示本单位在行业中形象,是客观的广告和宣传。 ●《煤炭煤层气地震勘探规范》-MT/T896-2000:(22~24 页) “编写成果报告时应充分分析有关地质、物探资料、做到报告内容齐全,观点明确,证据充分,重点突出,叙述清楚,文字简练,图表齐全,整洁、美观。” (用自己的思想和语言) 地质报告编制提纲(内容): 文字说明包括:序言;概况;地质及地震地质条件;野外施工方法;资料处理和解释;地质成果;结论等七章。 附图包括:实际材料图;反射波T0等时线平面图;煤层底板等

高线图;地震地质剖面图;地震时间剖面图等。 附表包括:测量成果表;工程量统计表;断层控制表等。 1.以往地质资料(包括矿井地质资料)收集、分析 目的:了解地层、地质构造特征;以往地质工作质量; 地震地质条件。作为物探工作设计、资料解释的依据。 存在问题:——收集不足(范围、内容) ——分析、利用不够,如测井资料 ——对以往地质资料中差错甄别不够 应收集的资料 ·最近(新)的井田勘探报告或矿井地质报告 ·地形地质图(或基岩地质图) ·综合柱状图 ·主要煤层底板等高线图 ·煤层基础资料表 ·钻孔坐标 ·主要剖面图 ·煤、岩层对比图 ·全部有关钻孔的钻孔综合柱状图(含测井曲线) ·其它物探成果资料 ·区域地质资料 ·周边其它煤矿、小窑情况 需要时:煤质、岩石力学性质,水文地质试验、观测成果表。

目前石油行业海底勘探手段有哪些

目前石油行业海底勘探手段有哪些 目前石油行业海底勘探手段有哪些? 知乎 世界能源发展的趋势表明,储量在1000亿吨至2000亿吨的海洋石油和天然气将是各大石油公司未来能源领域争夺的重点,其资源量约占全球石油资源总量的34%,探明率30%左右,尚处于勘探早期阶段。全球深海石油生产能力自2000年以来增长三倍多,根据剑桥能源的统计,全球深海(超过2000英尺,即610米)石油生产能力2000年为150万桶/日,2009年超过500万桶/日,2015年可能增至1000万桶/日。 各大有实力的石油公司竞相加大海上投资,用资金和技术实力争夺海洋资源。加上海洋中最重要的替代能源--天然气水合物储量中的甲烷总量达到1.8×1016立方米,也十分惊人。由此可以断定:掌握了尖端深海勘探和生产技术的石油公司将会在未来能源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基于上述认识,中国石油正在加快进军深海石油勘探,或在2015年后开始相关深海油气田的勘探开发,计划未来形成海上300万吨以上产能规模。 但是,目前我国三大石油公司深海石油勘探和生产的能力有限,中国海洋勘探技术还局限于水深200米以内的浅海,而水深900米到1200米甚至更深的深海石油勘探和开发则仍处于探讨阶段。我国的海上地震勘探技术起步晚,技术力量薄弱,加上这种技术自身的局限性,决定了即使我国石油公司慢慢掌握了海洋地震勘探技术,也注定远远落后于西方油公司。 正如电信行业目前正在大力发展3G技术的应用,但是同时4G技术的标准也正在制定和开发中。中国移动公司在3G这一市场中的技术远远处在一个劣势地位,因此也就不难理解为何要跳过3G技术开发而转向大力推进4G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同样,如果说海洋地震勘探是目前的3G技术,那么,电磁波勘探将会是未来流行的4G技术。 海洋地震是目前海洋石油勘探的主流技术,它可以精细地描绘可能的油气构造,但是这项技术也有自身的局限和技术上无法逾越的瓶颈。因此,地震勘探固有的弱点驱动着科学家们探寻更好的勘探方法。随着科学理论的发展和人类对电磁波认识的深入,人们正在逐渐地掌握利用电磁波进行勘探的技术。 20世纪80年代,电磁波在液体中的传导还被看做是天方夜谭,但在如今,已有使用超低频电磁波而非传统的地震机械波的勘探技术出现。与传统方式相比,电磁波勘探具有天然的技术优势,代表了海洋石油勘探技术的潮流。 使用瞬变电磁场进行海洋石油勘探的研究与应用已经流行了一段时间。瞬变电磁场法是利用敷设在地面的不接地回线通以脉冲电流发 射一次脉冲磁场,使地下低阻介质在此脉冲磁场激励下产生感应涡流,感应涡流产生二次磁场。当一次磁场切断后,感应二次场将持续一段时间,用灵敏度极高的接收机可以接收到这一随断电时间而衰减的二次磁场。 瞬变电磁场方法开创了利用电磁波进行勘探的先河,但是这种技术的局限性决定它在深海石

物探新方法、新技术

第一章 地震模拟技术 地震模拟技术是指用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代替地下真实介质,用物理实验和数学计算模拟地震记录的形成过程,以得到理论地震记录的各种方法和技术。 物理模拟 :物理模拟是用一些已知参数的介质做成一定几何形态的模型来模拟地下地质结构,采用超声波模拟地震波,专用换能器模拟震源和检波器,将野外地震勘探过程在实验室内重现,得到理论地震记录的方法和技术。 物理模拟的优点是与实际情况接近,真实性和可比性高;缺点是模型制作和改变参数均困难、成本较高。 合成地震记录 制作合成地震记录的假设条件是: (1) 地下介质是水平层状的,无岩性横向变化,各层间密度变化不大,均可视为常数; (2) 地震子波以平面波形式垂直向下入射到界面,各层反射波的波形与子波波形相同,只是振幅和极性不同; (3) 所有波的转换、吸收、绕射等能量损失均不考虑。 制作合成地震记录的步骤是: (1) 获得反射系数 反射系数曲线?)(t R 波阻抗曲线),(ρv z 根据假设(1),可用速度曲线代替波阻抗曲线。 通常用声速测井资料即可,但某些地区无声速测井资料,也可利用电测井资料获得声速资料(法斯特公式) 6/13)(102)(ρh h v ?= (1-1) (2) 地震子波的选择 选用不同的子波来制作合成记录,与井旁的地震道比较,选择最接近的一个。 (3) 不考虑多次波及透射损失情况 地震子波与地层反射系数的褶积为合成记录 )()(*)(t s t t b =ξ (1-2) (4) 不考虑多次波,但考虑透射损失情况 )()(*)(t s t t b =ξ (1-3) 式中 )(t ξ——t 时刻并考虑以上各界面透射损失的等效反射系数。 例如第n 个界面的等效反射系数为 )1()1)(1(212221ξξξξξ---=-- n n n n (5) 考虑多次波及透射损失情况 )()(*)(t s t t b =ξ (1-4) 式中 )(t ξ——t 时刻并考虑多次波与以上各界面透射损失的等效反射系数。 图1—3为合成地震记录的示意图。利用合成地震记录,对地震剖面上的地质层位

08262026-地震勘探数据处理与解释

吉林大学实验教学大纲 教学单位名称: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 课程名称:地震勘探数据处理与解释 课程代码:08262026 课程类别:专业课 课程性质:必修课 学时/学分:32/2(其中实验8学时) 面向专业:勘查技术与工程 一.实验课程的教学任务、要求和教学目的 《地震数据处理与解释》课程是应用地球物理系列课程中的一个重要方向,是地球物理勘探中的重要方法之一,与地震勘探原理一起构成了地震勘探研究方向的一个完整体系。是勘查技术与方法专业中应用地球物理方向本科生的一门重要选修课。 本实验课是与理论课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通过实验课的教学,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理解和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熟悉基本的数据处理流程,并进行实际的地震资料处理。本实验课实际上是地震勘探数据处理与解释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学生应掌握的实验技术及基本技能 1、掌握常用地震数据处理系统的基本操作方法 2、了解常用地震记录的数据格式及剖面显示方式; 3、掌握动、静校正及水平叠加处理的方法; 4、掌握地震信号的频谱分析和一维、二维滤波; 5、掌握预测反褶积处理技术; 6、了解速度分析的方法和步骤; 7、了解地震波场偏移处理的目的和方法; 8、掌握合成地震记录的制作和分析方法; 9、掌握波动方程地震记录的正演模拟; 10、能编写简单的地震数据处理程序。 三.实验项目内容、学时分配和每组人数

四.实验教材或指导书或主要参考资料 教材采用《应用地球物理教程—地震勘探》。另外可参考以下文献: 1.《地震资料分析—地震资料处理、反演和解释》,渥.伊尔马滋 2.CWP/SU:Seismic Un*x用户手册 五.考核要求、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标准 实验成绩可通过写实验报告,或总结性考核而定,占学生学期总成绩的20%~30%。 六.制定人、审核人、日期 制定人:王德利 审核人:潘保芝 审核日期:2009年9

现代地震勘探技术作业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地震属性综述 报告名称: 地震属性综述 学生姓名:王丹 学号:2010120052 所在院(系):地球物理与信息技术学院

地震属性分类及其地质意义 地震勘探是在地表激发人工震源,由震源所引起的震动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地下传播,并在一定的条件下向上反射传回地表,然后由地表的仪器(检波器)记录反射回来的地震波,从而得到地震记录(也叫地震资料);之后对地震资料进行相关的处理与解释便可以间接地反映和得到地下相关信息。由于地下介质是地震波传播的载体,所以地下介质的物理性质,如岩性、孔隙度、密度以及流体性质等都会对传播中的地震波产生影响,如地震波的能量、波形、振幅、频率、相位等将在传播过程中发生变化。而这种影响和变化又将在地震记录中保留相应的信息。所以,通过对地震记录(地震资料)的“深加工”或者特殊处理,将会从地震资料中获取更多的有用信息以为地质服务。在早期的油气资源勘探中,地震勘探的目标主要是寻找地下有利的大尺度的构造圈闭,所以只需利用有限的地震资料信息便可达到目的。但是,随着油气勘探与开发难度的加大,人们迫切地需要更多地了解地下地层的岩性、流体性质等信息。这就促使人们运用新的技术和思想去从地震资料中发掘出更多的有用信息。从而,也就推动了地震属性技术的出现与发展。地震属性技术延伸了人类的视觉,从而有助于人们发现更多的隐藏于地震资料中的信息,也有助于人们从多角度去获取和分析地下地质信息,从而实现对地下地质的充分与准确认识。 1地震属性的发展与分类 随着油气勘探、开发工作的深入,也为了充分、有效地利用获取不易的地震资料,现今的地震解释人员需要从地震数据中提取越来越多的信息,然后利用这些信息综合解释地下构造、地层和岩性特征以及流体性质,最终定义精确的油藏模型,用于钻井决策、估计地质储量和可采储量。由于生成地震属性是获取所需信急的一条重要捷径,因此,长期以来地震属性技术一直是地震特殊处理和解释的主要研究内容。 地震属性是叠前或者叠后地震数据,经数学变换而导出的有关地震波的几何形态、运动学特征、动力学特征和统计学特征。长期以来以来地震数据的使用仅仅局限于对地震波同相轴的拾取,以实现面对油气储集体的几何形态、构造特征的描述。但是地震数据中隐藏着更加丰富的有关岩性、物性及流体成分等相关信

特殊观测系统在地震勘探的应用

特殊观测系统在地震勘探的应用 地震勘探是地质勘察的一种方法,关系到地质分析的效率和效益。地震勘探中的特殊观测系统,有利于提高地震勘探的水平,优化地震勘探在地质分析中的应用,落实特殊观测系统中的实践性,进而发挥特殊观测系统的优势。因此,本文通过对特殊观测系统进行研究,分析其在地震勘探中的应用。 标签:特殊观测系统地震勘探炮点 地震勘探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增加了地质勘测的压力,引发了多项勘探问题。特殊观测系统在地震勘探中具有实践性的价值,加强地震勘探在野外环境中的控制力度,提高地震勘探的作业水平。特殊观测系统在地震勘探中取得良好的应用效益,完善地震勘探的环境,体现了特殊观测系统的积极性与控制性,强调地震勘探的准确度。 1地震勘探中特殊观测系统的原理与布置 特殊观测系统在地震勘探中的原理是:在矿区地震勘探的过程中,地震波传输的过程中很容易遇到障碍物,不能保障地震勘测的质量。特殊观测法在地震勘探中,取代了传统的勘探方法,通过研究激发点得出地震勘探反射波的路径,记录相关的反射点,合理安排信息处理。 地震勘探中特殊观测系统的布置方法为:首先确定地震勘探的震源点,在震源处实行放炮激发,途中会经过需要勘探的障碍物,而障碍物的另一侧需要安置接收装置,便于获取地震勘探的数据资料;然后根据震源点和接收点的数据信息,得出相关的数据资料,利用特殊观测系统移动震源位置,比对数据后得出障碍物的信息;最后将震源位置与接收位置相互调换,重新安排特殊观测系统的应用,获得另一部分障碍物的信息,由此得出整个障碍物的信息,找准矿区勘探中的障碍物[1]。特殊观测系统在地震勘探中的布置方法,需要加强准确性的控制,保障数据处理的准确性,消除潜在的误差信息。 2地震勘探中特殊观测系统的设计 特殊观测系统的综合性强,需要根据地震勘探的方法进行设计,确保其符合地震勘探的需求[2]。特殊观测系统在地震勘探中的应用,主要是勘探地下障碍物的信息,得出障碍物的准确信息。特殊观测系统在地震勘探中,需要采取灵活修改的方式,合理安排修改,落实特殊观测系统的设计方法。分析地震勘探中特殊观测系统比较常见的设计方式,如:(1)安排专业人员执行修测,按照地震勘探的方式,设计出灵活的特殊观测系统;(2)充分准备特殊观测系统应用中所需要的设备,促使系统设备能够满足实际设计的需求,避免出现发送或接收问题,还能保障炮点分配的准确性;(3)特殊观测系统中应该保障覆盖次数设计的准确性,尽量设计出高于正常值的次数,便于特殊观测系统应用的调节,辅助地震勘探能够准确的得出障碍物的信息,满足现代地震勘探的需求,表现特殊观测系统

深海地震探测技术

浅析海洋深部高分辨率地震勘探技术 摘要:从国内外海洋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来看,海洋深部地震勘探技术是海洋探测和油气勘探的一种支柱技术 ,也是获取海洋环境、资源、能源、权益信息的重要技术手段。文中阐述了海上深部高分辨率地震勘探数据采集和处理方面的若干关键技术。文中列举的若干重点技术 ,特别是在采集处理方面的相关问题也是国际上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发展海上中深部地震勘探技术,可以提高我国海上油气资源勘探和地质调查的整体水平 ,增加国际上的竞争实力。 关键词:海洋深部;油气资源;地震勘探;数据采集;数据处理 引言:我国有近 300万 km2的管辖海域,50年来,特别是一期海洋 863 计划实施以来,我国海洋地质调查和资源勘探水平有了长足进步,取得了许多有意义的成果。 基于海洋能源、环境、国家权益,本文结合国内外有关文献资料,围绕海洋区域构造与物质环境、基础地质调查,特别是我国海洋油气资源勘探现状及发展趋势 ,提出了发展我国海洋深部地震勘探技术的认识和观点。发展这一技术,会使我国海洋地震探测和资源勘探技术整体性、系统性臻于完善,有力促进我国海洋探测和资源勘探整体技术水平的提高。海洋深部地震勘探技术同常规海洋地震勘探技术是有区别的 ,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文中提出了海洋深部地震勘探的主要技术要求 ,叙述了主要研究内容和关键问题。 1 海洋深部高分辨率地震勘探技术研究意义 深部地震勘探中的“深部”定位是一个“相对的动态”概念。我国海上主要沉积盆地厚度一般为4000~6000 m ,盆地沉积基底最厚可达8000~12000 m 。鉴于上述情况及阶段性的发展需要,目前海洋深部地震勘探技术现状是穿透能力一般为4000~6000 m(大约3.5s)的海上地震资料采集、处理、解释技术。实现勘探盆地目标是区域沉积底界面反射同相轴在时空位置正确前提下能够辨认, 较为清楚或清楚。 发展海洋深部地震勘探技术主要有两个目的:(1)带动并促进我国海洋基础地质调查与研究事业的发展。这里包含海洋区域地质构造与物质环境、生态环境、周边海域海洋岩石圈、上地幔等地质问题的调查和研究。(2)完善我国海洋油气

物探新方法新技术--本科课程第一章

1地震模拟技术 在地震资料解释过程中,常常需要根据地震解释结果建立地层模型。这种模型是真实地层的简化,只考虑影响地震剖面的主要因素。制作模型的技术就是地震模拟技术,包括物理模拟和数学模拟。 地震模拟技术是指用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代替地下真实介质,用物理实验和数学计算模拟地震记录的形成过程,以得到理论地震记录的各种方法和技术。 地震模拟技术广泛应用于地震理论研究领域,并能够指导实际生产。 1.1物理模拟 物理模拟是用一些已知参数的介质做成一定几何形态的模型来模拟地下 地质结构,采用超声波模拟地震波,专用换能器模拟震源和检波器,将野外地震勘探过程在实验室内重现,得到理论地震记录的方法和技术。 物理模拟的优点是与实际情况接近,真实性和可比性高;缺点是模型制作和改变参数均困难、成本较高。 有些地质现象十分复杂,几乎不能用理论方法去解决,所以有时需要用缩小了的物理模型进行模拟,见图1—1。但是如果希望模拟结果真实可靠,模型必须从几何地震学、运动学和动力学各个方面都与所模拟的地质系统相似。 图1—1地震模拟槽为使物理模型观测到的波场特征与野外观测到的波场特征一致,要求模 型与被模拟系统具有几何相似性和物理相似性(运动学、动力学)。

几何相似性是指用相应的比例将地质模型缩小,各层的倾角与实际地层的 倾角相同,就可以满足物理模型与地质系统的几何相似性。如果长度方向缩小的 比例为「则面积缩小的比例就是2,体积缩小的比例就是3。 物理相似性则要求模型材料与地层介质的物性参数具有相似性,以便获 得与野外记录相似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运动学相似性考虑的是时间比.,需要模型在位置和形状上与实际地质体产生相似的响应,速度与加速度比分别为 ■ /.和7 ?2。动力学相似性考虑的是质量分布比,则密度比为■厂3。与维数 无关的参数(例如泊松比)必须与实际地质体在数学上相同。 例如可以建立一个用10cm表示1km的模型,则模型的长度比例为鑿=10*。实际上,所用的模型材料限制了地震速度,模型与真实地层的速度比只能限制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即"。由于已经选择了「所以只能限制.。如果模型材料与真实地质体具有相同的速度,即? =10*,则所使用的震源频率就是实际勘探中所使用的震源频率的104倍(频率比等于1/ )0制作模型的材料密度与实际地质体的密度基本相同,由于密度比」厂3=1,所以质量比为丿=10J20 图1 —2为美国Geoquest公司利用物理模拟手段证明菲涅尔带的影响,其中道间距为85m,主频为30Hz,菲涅尔带半径为280m。图1 —2(a)为地质模型,图1— 2(b)为沿测线A在箱型构造上方的地震记录,图1—2(c)为沿测线B离箱型构造150 m 处的地震记录。补充:French三维模型试验 1.2合成地震记录 制作合成地震记录的假设条件是: (1)地下介质是水平层状的,无岩性横向变化,各层间密度变化不大,均可视为常数; (2)地震子波以平面波形式垂直向下入射到界面,各层反射波的波形与子波 波形相同,只是振幅和极性不同; (3)所有波的转换、吸收、绕射等能量损失均不考虑。 - 1500m >4------- \209tn

地震勘探复习简答题

简答:1.简述地震勘探原理 地震勘探根据岩石的弹性差别进行工作的,波遇到障碍物会发生反射和透射,折射.通过测反射波和透射波的性质,可以确定障碍物的距离.地震勘探是人工激发地震波.通过在地面布置测线,接收反射波,然后进行一些处理,从而来反映地下构造情况,为寻找油气和其他勘探目的的服务,生产工作包括三个环节:1野外数据采集2室内数据处理3地震资料解释,与其他方法相比,具有高精度的优点,但耗资大. 2.有效波与干扰波的区别?分别用什么方法压制? 1有效波与干扰波在传播方向上有可能不同,可以用组合检波来压制. 2有效波与干扰波在频道上有差别,可以采用频率滤波来压制,即带通滤波. 3有效波与干扰波在动校正后在剩余时差可能有差别,可以采用多次叠加来压制. 4有效波与干扰波在他们出现的规律上可能有差别,也可以用组合方法来压制. 3.写出水平叠加剖面的形成过程,并指出有何缺陷? 1地震资料采集2进行室内的解编,即将资料转变为道序形式和处理系统内部格式表示的数据形式3道编辑,删除废炮,废道及类脉冲等非期望波.4观测系统的定义5切除处理6静校正,消除地形等的影响7滤波8振幅校正9反褶积,提高分辨率10速度分析和动校正11水平叠加,这便是水平叠加剖面的形成过程.其缺点是:当界面倾斜时,我们按共中心点关系进行抽道集,动校正,水平叠加,其实并不是真的共反射点叠加,在剖面上存在绕射波没有收敛干涉带没有分解,凹转波没有归位等问题.叠加部总是把界面上反射点的位置显示在地面,共中心点下方的铅垂线上,水平界面时与实际情况符合,倾斜时与情况不符. 4.影响水平叠加效果的因素有那些? 多次覆盖参数的选择,动校正速度的大小,地层本身的性质. 5.在地震剖面上常见的异常波识别标志有那些? 常见的异常波有三种即岩性突变点,有关的绕射波,断面处出现断面反射波和凹界面产生的回转波.绕射波同相轴经动校正水平叠加后为曲线.而反射波经动校正后为一条直线,断面反射波在地震剖面上表现为同相轴断开,数目突增减或消失,同相轴突变,反射零乱或出现空白带和标准反射波同相轴发生分叉,合并,扭曲.强相位转换等现象.回转波在剖面上主要表现为蝴蝶结状同相轴交逆叉. 6.地震反射界面的地质意义是什么? 地震反射界面指波阻抗存在差异的界面,他不能完全反映岩性存在差异的界面,但是能反映一些岩性突变点,如不整合面,断续,以及凹界面等,从而帮助查明地下构造. 7.简述费马原理与惠更斯原理?并用费马原理证明地震波反射定律 费马原理:波在各种介质中传播遵循时间最短原理,可用数学上求最小值方法,利用费马原理证明地震波反射定律. 惠更撕原理:波前传播至一位置,可以看作一个新的波源,每个质点都激发球面波向前传播. 8.检波器组合能压制那类干扰波?为什么? 检波器组合可以压制与有效波方向上有差别的干扰波,首先检波器组合可以使信号增强,但有效波增强幅度大,干扰波相对得到压制,其次,检波器组合可以使通放带变窄,则相应压制带就变宽了,所以说可以压制方向存在差别的干扰波. 9.简述地震记录面貌的形成物理过程,学写出制作人工合成地震记录的过程及他的作用. 地震记录面貌形成过程,人工合成地震记录指地震子波s(t)和各个地层界面的反射系数随界面双程垂直时间t的变化R(t),来计算反射率地震记录x(t).可以用来辅助确定反射同相轴对应的地质层位,复杂构造解释,小砂体的固定等,另外可以初步估计反射的界面,深度,品质,主要的多次波能量衰减情况等. 10.什么叫观测系统? 地震勘探中指地震波的激发点与接收点的相互位置关系. 11.为什么要进行偏移处理?偏移处理后的剖面与常见的水平叠加剖面有何不同? 由于水平叠加的剖面存在自身的一些缺点,如绕射波没有收敛,干涉带没有分解,回转波没有归位等,并且其显示出来的反射点位置也往往不是地下真实的位置,因此要求进行偏移处理,经过处理后,剖面上绕射波收敛,回转波归位,从而更真实的反映地下的构造形态. 12.什么叫叠加速度谱?什么叫速度扫描? 叠加速度谱指将每个t0时刻上计算出的各个速度值对应的振幅平均绝对值在t0-v平面上以能量团的形式绘制出来.速度扫描指对在速度谱分析的基础上,对叠加效果不好的层段和区段,在速度谱分析的粗略拾值附近,用一系列小

胜利油田滩浅海地区地震勘探技术

胜利油田滩浅海地区地震勘探技术 崔汝国,王燕春,曹国滨 (胜利石油管理局物探公司,山东东营257100) 摘要:滩浅海地区由于特殊的地表条件和复杂多变的表层结构,既不同于陆上勘探也不同于海上勘探,尤其在两栖地带存在海陆两种施工方式。本文对滩浅海地区地震勘探的激发震源、检波器和观测系统等野外采集各环节的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解决滩浅海地区野外难以采集到高品质地震资料问题的方法;以滩浅海复杂表层结构中地震波场传播理论为基础,进行了地震记录上的干扰波压制、差异校正等方面的深入研究,提出解决滩浅海地区地震资料处理品质过低和成像精度不足问题的方法,形成一整套适用于滩浅海地区油气资源探查的高精度实用性的特色技术主题词:滩浅海;表层结构;激发;接收;观测系统;二次定位;差异校正;干扰波压制 1、概述 滩浅海是指包括滩涂、潮间带至10米水平以内浅海区域,胜利油田滩浅海地区的勘探范围较为广泛,西起四女寺河口,东至潍河口,有利勘探面积约为5500km2。从1974年开始,经过近三十年的滩浅海地震勘探,开辟了以埕岛构造带为主的海上勘探阵地,发现了十四个油田,为胜利油田增储上产和可持续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滩浅海地区有丰富的油气资源,由于滩浅海地区地表条件复杂、勘探难度大,不适宜采用常规陆上地震勘探设备和技术,也无法采用海上采集技术,造成滩浅海地区勘探程度相对于陆上勘探程度低,是胜利油田未来增加储量的主要阵地,发展前景十分广阔。经过多年的滩浅海地震勘探技术研究,形成了专门应用于滩浅海施工的地震勘探技术。通过应用这些技术,使滩浅海地区地震资料的品质有了很大的改进和提高,具备滩海、潮间带和极浅海环境下全方位地震勘探的能力,可以很好地完成滩浅海地区地震勘探任务。 2、滩浅海地震勘探特点及难点 2.1滩浅海地震勘探特点 胜利滩浅海地区内,极浅海近海水域底部平缓,水深一般分布在数米范围内,但由于黄河入海的影响,还在黄河口形成了沿海滩涂和潮间带。 由于黄河入海的影响,淤泥分布较广,为黄河泥沙最新淤积而成,烂泥较深,厚度大约在0.2-1m不等,激发、接收条件很差,随着黄河的延伸,其地表与沼泽地带无异。 另外大大小小的潮沟纵横交错,随着潮汐的变化,潮间带水深变化在0-1.5m。潮间带水深受潮汐变化影响,施工因素必须根据潮涨潮落来作出调整。 2.2滩浅海地震勘探难点 由以上环境特点给滩浅海施工带来很多难点,具体表现如下: 1

地震勘探资料数据处理复习总结

地震资料的处理方法和结果在很大程度上受野外采集参数的影响。 地震剖面的“三高”:高信噪比、高分辨率和高保真度。 地震资料处理主要有三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是为了提高地震分辨率,即分离出两个无论在空间上还是时间上都非常相近的同相轴的能力。 ●(a)反褶积是通过压缩基本地震子波成为尖脉冲并压制交混 回响,沿着时间方向提高时间分辨率; ●(b)叠加是沿着偏移距方向压缩,把地震资料的数据量压缩 成零偏移距剖面,以提高信噪比; ●(c)偏移是一个使绕射收敛,并将叠加剖面上的倾斜同相轴 归到它们地下的真实位置上,通常在叠加剖面(接近于零偏移 距剖面)上做偏移,来提高横向分辨率。 ●几何扩散校正:通过给数据加一增益恢复函数以校正波前(球面)扩散对振幅的影响。 ●建立野外观测系统:把所有道的炮点和接收点位置坐标等测量信息都储存于道头中以保证各道的正确叠加。 ●野外静校正:对陆上资料,把所有炮点和接收点位置均校正到一个公共基准面上以消除高程、低降速带和井深对旅行时的影响。

关于分辩率的讨论: 有一种普遍的误解,认为要增加时间分辨率只需要高频,这是不 真实的。 只有低频或只有高频不能改善时间分辨率。要增加时间分辨率低 频和高频两者都需要。 时间分辨率取决于有效信号的频带宽度. 最小平方法---根据误差的平方和最小来设计滤波器; 最小相位信号是具有对相同振幅谱的物理可实现信号中相位最 小的信号,或者说能量延迟最小的信号。 最小相位滤波器是具有同样振幅响应的一切可能的滤波器簇中 能量延迟最小的滤波器,也称最小延迟滤波器。 若最小相位滤波器的输入是最小相位,则其输出也是最小相位, 对于地震子波,除了零相位子波外,最小相位子波的分辨率最高。 下面的四个子波中哪一个是最小相位的: 子波A :(4,0,-1) 子波B :(2,3,-2) 子波C :(-2,3,2) 子波D :(-1,0,4) 频率、视波数和视速度的关系为: **=k f V

地震勘探基础知识

1. 有关地震勘探的一些基本概念 1.1 地震勘探是勘探石油的有效方法 勘探石油的方法和技术,按其勘探手段划分,可分为地质法、物探法和钻探法三种基本类型。 地球物理勘探法(物探法)运用物理学的原理和方法,即利用地壳中岩石的物理性质(如岩石的弹性、密度、磁性和电性)上的差异来研究地球,了解地下岩层的起伏情况和组成情况,从而达到寻找储油构造以勘探石油的一种勘探方法。 依据研究对象的不同,物探法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地震勘探(利用岩石的弹性差异) ?重力勘探(利用岩石的密度差异) ?磁法勘探(利用岩石的磁性差异) ?电法勘探(利用岩石的电性差异) 在石油勘探中,最经济的方法是物探法。首先用物探法对工区的含油气远景作出评价,为钻探提供探井井位。然后钻探法通过实际钻进,以对物探法进行验证。如果构造含油,又可根据物探资料和探边井计算出含油面积和地质储量。 在我国,陆上是广大的地表松散沉积(如松辽平原、华北平原等)和沙漠覆盖区(如塔什拉玛干大沙漠),海上是被辽阔的海水所覆盖的“一片汪洋”,已看不到岩层的地面露头的出露。而钻井法成本高、效率低。如何解决这些地区的地质构造和地质储量问题呢?在这时就充分显示了物探法应用的威力。 在各种物探方法中,地震勘探具有精度高的突出优点,而其它物探方法都不可能象地震勘探那样详细而准确地了解地下由浅至深一整套地层的构造特点。因此,地震勘探已成为石油勘探中一种最有效的方法。 1.2 地震勘探基本原理 地震勘探是利用人工激发地震波的方法引起地壳的振动,并用仪器把来自地下各个地层分界面的反射波引起地面上各点的振动情况记录下来。利用记录下来的数据,对其进行过处理分析,从而推断地下地质构造和地层岩性的特点。 地震勘探查明地下地质构造特点的原理并不难理解。利用声波反射现象可测定障碍物离开声源的距离,是我们都知道的物理原则。 其计算公式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