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主要城市环境地质问题综合评价重要进展

全国主要城市环境地质问题综合评价重要进展
全国主要城市环境地质问题综合评价重要进展

全国主要城市环境地质问题综合评价重要进展 

(2005年) 

 

一、基本情况 

“全国主要城市环境地质问题综合评价”计划项目是中国地质调查局针对全国城市环境地质问题组织实施的环境地质调查项目,在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地调涵[2005]50号“关于下达2005年地质调查计划项目任务书(第一批)的通知”附件中明确了该计划项目的目标和任务。工作起止年限:2005年1月-2007年12月。承担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海南省地质调查院、甘肃省地质环境监测院、黑龙江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总体目标任务:开展全国主要城市环境地质问题调查评价,查明存在的环境地质问题及其成因,进行社会影响和经济损失评估,编制环境地质系列图件,建立数据库和评价系统,提出防治对策建议,为国土开发整治、环境地质问题与地质灾害防治,以及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服务。 

二、主要工作进展 

1、完成了《城市环境地质图系编制指南》初稿编写,建立了城市环境地质调

查评价数据库,进行了部分地质环境专题评价系统的建设,初步完成了城市环境地

质战略和全国主要城市分布及其地质环境规律等研究,提出了地质环境风险评价方

法和评价体系,为全国城市环境地质调查评价开展奠定了技术、理论和方法基础。 

2、开展了甘肃、海南和黑龙江三个省共16个地级以上城市的环境地质调查。

完成了1:5万环境地质调查面积2400 km2、环境地质问题遥感解译2200 km2、1/10

万水文地质调查(修测)面积4000 km2;完成水文地质钻探200米、水质分析340件、土壤污染分析60件;完成专项地质灾害调查900多km2,完成各类地质灾害调查

点256处。 

3、编写了年度报告和相应图件。 

总之,各工作项目调查评价工作进展顺利,完成了2005年度计划的工作量及所

有任务,取得了预期成果。 

三、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1、城市环境地质调查评价技术、方法支撑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1)完成了《城市环境地质图系编制指南》初稿编写,为城市环境地质调查

评价成果图编制提供了统一技术、方法方面的指导。 

(2)建立了城市环境地质调查评价数据库,开发了部分地质环境专题评价子系统,为全国城市环境地质调查取得的数据的数字化管理搭起了平台,为城市环境地质程序化评价奠定了基础。该数据库已发给了黑龙江、甘肃、海南、四川、云南、浙江、江西等7个省,供开展城市环境地质调查数据录入使用。 

(3)建立了地质环境风险评价方法和评价体系,并以石家庄市为例,完成了

化学工业建设用地、异地调水等地质环境风险评价示范研究,取得了预期成果,为

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4)开展了地质环境价值、地下水污染经济损失等方面的评价理论方法预研究,并在石家庄得到较好的应用,为城市地下水污染经济损失评价提供了可靠的

方法。 

2、全国主要城市分布及其地质环境背景规律研究方面,完成了中国城市分布

与区域地质背景关系、地质环境问题的区域分布规律等研究,认为我国主要城市

分布受我国区域地质环境控制: 

①中国三大地势阶梯控制了我国地形地貌格局,决定了我国地质环境分区特征

和气候条件,宏观上影响了河流分布,形成了对城市发展有正面影响的地质资源

及有制约作用的地质灾害等。 

第一阶梯以青藏高原为主,海拔5000m~3000m,绵延分布有一系列西北至

东南向山脉,高原南缘的巴颜喀拉山(图1)。总体上该区域地形地貌复杂、气

候恶劣、地质资源贫乏、地理条件差,人类宜居性差。因此只分布拉萨等3个地

级城市(图)。仅占全国地级以上313座城市的0.96%,城市密度:0.012座/万Km2。 

第二级阶梯,大致以太行山、伏牛山为东界,海拔2000m~1000m。本区内

白于山以北属于内蒙古高原的一部分,包括河套平原和鄂尔多斯高原,白于山

以南为黄土高原、秦岭山脉及太行山地(图1)。该区相对于第一阶梯,地势比

较低,地形较平坦,气候条件稍好,地质资源较丰富,总体上地质环境较好,

人类宜居性稍好。因此,分布有83座地级以上城市,占全国地级以上313座城市

的31.62%,城市密度:0.25座/万Km2。 

第三级阶梯,自太行山、伏牛山以东至滨海,由黄河下游冲积平原和鲁中

丘陵组成,丘陵山地海拔多在200m~500m之间,平原海拔多在100m以下(图1)。本区地形平坦、河流众多、地下水等地质资源丰富、地理条件优越、气候

条件好,适宜人类居住,总体上地质环境最好。因此,该区分布有211座地级

以上城市,占全国地级以上313座城市的67.41%,城市密度:0.683座/万Km2。 

 

 

中国三级地势阶梯城市分布概况表 

 地貌阶梯 包含省区 

区域面积

(万Km2) 

布的地级以上城市数

目(座) 

占地级以上统计城市的比例(%) 区域城市分布密度(座/万Km2) 总体 全部国土 960 313 100 0.326 第一级阶梯 西藏、青海。 

254.4 3 0.96% 0.012 第二级阶梯 重庆、新疆、甘肃、宁夏、内蒙、陕西、山西、四川、贵州、云南等。 

396.43 

99 

31.62% 

0.250 

第三级阶梯 

北京、天津、上海、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北、河南、山东、江苏、浙江、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江西、海南等。 

 309.15 

 211 

 67.41 

 0.683 

 

图1 中国地势与城市分布 

②城市分布受地形地貌条件制约:城市是人类聚集和文明发展的结晶,是地表大的聚落系统,城市的兴起和发展需要有足够面积的平坦或相对平坦地面作为回旋余地。优越的地形地貌条件为城市的形成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地面环境及下垫面和基础,同时,又对城市的地域结构、形态、景观、功能等多方面有深刻影响。因此,地形地貌是城市赖以形成发展的自然基础,是城市形成分布重要影响因素。 

 

图2 中国地形地貌与城市分布图 

③中国绝大多数城市都分布于河流及其附近地区 

图3 城市分布与河流流域 

 

城市发展依托于良好的地理位置、便利的交通条件、丰富的(包括地下水、矿产、建材等)资源,而河流及其附近正符合这些条件。因此,从古代起,城市

的选址绝大多数都在河流沿岸及其附近地区(图3)。 

④城市分布与地下水资源关系密切 

水资源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极其重要因素,地下水资源在水资源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城市分布与地下水资源关系密切。地下水资源丰富的河流阶地及其两侧、冲洪积平原、内陆河谷盆地、山前平原、滨海平原、高原河谷盆地等都是地下水埋藏丰富的地方,因此,这些地方适于建城市,这些地方的城市分布密度也大(图4)。 

图4:中国城市分布的地下水资源 

⑤城市分布格局受地质构造的控制 

地形、地貌、河流、地质资源、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等是影响城市选址的几大主要影响因素,而这些地质环境要素都是地壳构造运动的结果。新构造运动形成的大陆板块构造体系特征,如中国现代大陆中的各大型平原、盆地、河谷平原、山间盆地、丘陵、低山、中高山、高原及江河、湖泊、海岸等的构造格局,大多是形成于新构造运动之后。而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华北平原、东北平原、松嫩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形成基本受控于这次新构造运动的隆起与拉张陷落作用;老构造格局为挽近地质时期以前形成的大陆板块构造体系特征。中国现代大陆西北部的大型内陆盆地和一些山系等是这种老构造体系的代表,如塔里木、准格尔、

柴达木盆地及阿尔泰山、天山、祁连山山系等;而长江、黄河、珠江、黑龙江等等江河水系,则主要受因老构造形态与新构造运动的联合作用而不断隆起上升的唐古拉山、巴颜喀拉山、横断山、祁连山、秦岭、阴山、贺朗山、吕梁山、太行山、嵩山、巴山、巫山、大别山、雪峰山、南岭等构造体系的控制,分割、延伸所形成。 

因此,我国城市分布受到地质构造的控制 

 

 图5 中国城市分布的新构造地质影响变化规律图 

⑥城市分布与地质灾害的关系 

图6是我国地质灾害与城市分布关系图。从此图中可看出,我国绝大部分城市均建造在地质灾害轻度或微度分布区,其次是分布在地质灾害中度区域。而地质灾害重度或极重度分布区则很少有城市。这说明地质灾害对城市建设和发展不利,古代人民就已知道在城市建设中要趋利避害。 

⑦矿产资源因素可形成矿业城市 

我国的矿业为国家提供了80%的工业原料、95%的能源、75%的农业生产资料。较大储量的矿产资源地区易形成矿山城市,我国现已形成134座矿山城市。它们的分布表现与矿藏分布位置相一致,是因矿业开发而兴起、发展的城市。如,攀枝花、鞍山、铜陵、大冶、徐州、黄石、个旧、鸡西、抚顺、瓦房店、包头、鄂

尔多斯、大庆、东营、大同、阳泉、金昌、白银等等。 

 

 

 

图6 我国地质灾害与城市分布关系图 

3、开展了海南、甘肃、黑龙江主要城市环境地质问题初步评价:对这些城市存在的环境地质条件、地质灾害、地质资源开发利用状况、人类活动引发的地质环境问题等进行了初步研究,取得了预期成果,为全国性的综合评价研究奠定了基础。取得的初步成果如下: 

(1)基本查清了甘肃、海南和黑龙江三个省共16个地级以上城市的地质环境条件,编制了相关图件。以下是部分城市环境地质图(见图7-图13)。

 

图7 甘肃省天水市工程地质图 

 

图8 甘肃省天水市环境地质图 

 

 图9 甘肃省天水市地下水位埋深等值线图 

 

图10 海南省东方市环境地质图

 

 

 

 

 

 

 

 

 

 

图11 海南省三亚市环境地质图 

 

图13 黑龙江省大庆市地貌图 

 

 

 

 

 

(2)基本查清了甘肃、海南和黑龙江三个省共16个地级以上城市的崩塌、滑坡、流石流、地裂缝等地质灾害及地下水污染、地下水资源衰竭、海岸变迁、海水入侵、地面变形、地表水污染、土壤污染等地质环境问题现状及其对城市建设、规划和生态建设的危害,编制了相关图件。为城市的减灾防灾、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等积累了地质资料,为城市建设、规划和管理中如何趋利避害找到了地学依据。 

并以下是部分相关图件(见图14-图20): 

 

 

 

 

 

 

 

 

 

 

 

18 黑龙江省大庆市潜水水位埋深分区图 

 图19 黑龙江省大庆市承压水位等值线图 

 图20 甘肃省天水市地下水位埋深等值线图 

 

(3)基本查明了琼北盆地有质地下水水源地下水质量状况、地水文地质条件、水循环关系,建立了该盆地水文地质模型,为该盆地地下水资源评价奠定了基础(见图21-图24)。 

 

 

 

 

 

 

 

 

 

(4)基本查明了黑龙江省佳木斯市、鸡西市、牡丹江市、鹤岗市、大庆市及甘肃的兰州、天水等10个城市的地下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地下水应急或后备水源等,编制了部分相关图件(见图25-图27)。 

 

图25 天水市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图 

 图26 甘肃省天水市地下水开采程度图 

 图27 甘肃省天水市地下水质量评价图 

生态环境调查报告

生态环境调查报告 wtt为大家整理的生态环境调查报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生态环境调查报告1 生态环境是以人类为主体的整个外部世界的总体,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能量基础、生存空间基础和社会经济活动基础的综合体。生态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着人类的健康。迁安工业比较发达,尤其是近几年铁矿大量开采,给我市的环境造成很大的污染。通过实地调查及各种渠道了解,发现了现存的几点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 存在问题 (一)受传统生活习惯影响,少数村民保护生态环境意识不强。由于受传统生产、生活习惯影响,部分农民缺乏生态环保意识。秸秆乱堆、垃圾乱倒、生活污水乱排的现象还比较严重,个别村甚至出现了"垃圾围村"的现象;少数农民在施用化肥、农药、农膜以及畜禽养殖过程中,缺乏标准化生产意识,随意性比较大,容易造成农村土壤、水体污染;有的偏僻地区缺乏秸秆处理能力,就一烧了之,不仅污染了大气,也白白浪费了可利用资源。这些现象的存在,与中央新农村建设中"村容整洁"的目标还有较大差距。

(二)农村区域工业环境污染仍然存在,个别地区表现突出。一是农村区域工业企业污染治理不稳定。有的企业经过多年治理虽然能够达标排放,但受经济利益驱使,环境污染治理主动性不强,环保意识淡漠,个别企业治污达标不稳定和偷排偷放的现象时有发生;二是极少数小作坊式企业或偏远地区小民营企业,治污设施落后或形同虚设,所产生的污水、废气、废渣直接排往农田、河道、水库。有的排污企业离居民生活区很近,排放的污染物造成村内饮用水污染。 (三)农村区域水土保持工作不尽如人意。一方面矿产资源开采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人为破坏问题比较突出。北部山区有的采选矿主重采选、轻治理,尾矿砂乱堆乱放淤塞河道等现象时有发生。另一方面需要治理的水土流失面积仍很庞大。 (四)农村饮水不安全和饮水困难村比重较大。据年统计,农村饮水不安全和饮水困难村很多,涉及人口占农村总人口的 53.7%。饮水不安全的主要问题是含氟超标、苦咸水、未经处理的各类不合格地表水、污染严重的地下水及其它水质不达标的水等;饮水困难的主要问题是地下水位下降导致水量不足、北部山区居住分散打井成本过大、个别村地质条件复杂水源难找、村民只能到较远的地方拉、运水吃等。 (五)农村新能源利用发展不均衡。一方面,全市除沼气外的其它新能源利用率普遍不高。一些安全、无污染的能源,如太阳能等在适用地区都没有达到普遍利用的程度;另一方面,全市沼气

城市生态环境调查报告(DOC 7页)

城市生态环境调查报告(DOC 7页)

城市生态环境调查 班级:计科0901班 姓名: 许山蒙 时间: 2010.7.15 – 2010.8.15 地点:菏泽、淄博 【摘要】 本次调研主要研究城市居民周边环境状况、公民环保意识及影响市民工作的主要污染类型,此次调查在菏泽市和淄博市以散发调查问卷并分析调查结果的形式完成。发放问卷60份,有效问卷60份,通过分析,城市环境状况及公民环保意识依然堪忧。 【前言】 曾经璀璨的夜空在很多城市已不复存在,曾经的青山绿水也已成为如烟的往事,中国的环境已不堪经济发展的重荷,满目疮痍的中国大地将何去何从?本调研组选择本课题着重了解城市居民定居区域周边环境状况及公民环保意识水平,让更多的人更好的认清中国环境方面的现状,从而检讨及约束日常生活中对于环境方面的不文明行为,并能为我国环境的改善工作略尽绵薄之力。 随着让社会的发展,社会生产力大力发展的同时,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而同时大量的各相态废弃物也被制造出来,它们严重破坏了我们的生活环境危及我们的生存。如: 1930年马斯河谷烟雾事件,一周内有连续60多人丧生,其中心脏病、肺病患者死亡率最高,许多牲畜死亡。 1943年夏季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有400多人因五官中毒、呼吸衰竭而死,1955年和1970年洛杉矶又两度发生光化学烟雾事件,使全市四分之三的人患病。 1953~ 1956年日本水俣病事件发生后,即使时过境迁,在1991年,日本

环境厅公布的中毒病人仍有2248人,其中1004人死亡。 1986年4月26日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件时发生时,西欧各国及世界大部分地区都测到了核电站泄漏出的放射性物质。这次事件导致31人死亡,237人受到严重放射性伤害。而且在以后20年中,还有3万人可能因此患上了癌症。 如何能保护环境,改善环境,是人类的居所重新变得生机盎然,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正文】 一、生存环境亮起红灯危机意识亟须强化 蓝天白云,空气清新,鸟语花香,风调雨顺,山河变得更加美好,环境变得更适宜居住,这是全人类对新世纪的希望。 然而,站在新世纪的门槛上看,全国环境形势仍然相当严峻,各项污染物排放总量很大,污染程度仍处于相当高的水平,生态恶化加剧的趋势尚未得到有效遏制,部分地区生态被破坏的程序还在加剧。 水体污染突出。我国主要河流有机污染普遍,其中辽河、海河污染严重,淮河水质较差,黄河水质不容乐观。主要淡水湖泊富营养化严重,多数城市地下水受到一定程度污染,且有逐年加重的趋势。值得注意的是,去年全国工业和城市生活废水排放总量为401亿吨,其中生活污水排放量达204亿吨,首次超过工业污水。 大气环境恶化。有关部门统计,全国338个城市中,只有33.1%的城市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剩余的66.9%都超过二级标准,其中有137个超过三级标准,占统计城市的40.5%。 大部分草地已经或正在退化。由于对草地的掠夺式开发,乱开滥垦、过度樵采和长期超载过牧,全国草地面积逐年缩小,草地质量逐渐下降。目前,我国大部分草地已经或正在退化,其中中度退化程度以上的草地达1.3亿公顷,并且每年还以2万平方公里的速度增加;全国水土流失面积已达367万平方公里,并以每年1万平方公里的速度在增加;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已达262万平方公里,继续以每年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目前,我国沙化土地的面积为168.9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7.6%,形成一条西起塔里木盆地,东至松嫩平原西部,东西长4500公里,南北宽600公里的风沙带。农业生态恶化,将直接导致我国农业生产持续能力减弱。 海洋环境也令人堪忧,1999年我国近岸海域污染严重,四类和劣四类海水已达46%以上,其中污染最严重的东海海区,劣四类海水比例高达53%。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工业"三废"对农业环境的污染正在由局部向整体蔓延。全国因固体废弃物堆存而被占用和毁损的农田面积已达200万亩以上,8000万亩以上耕地遭受不同程度的大气污染,仅淮河流域农田因大气污染造成的损失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目录 前言 (1) 一、任务由来 (1) 二、目的任务 (1) 三、评估依据 (2) 第一章矿山建设概况与矿山工程分析 (3) 一、矿山建设概况 (3) 二、矿山工程分析 (6) 第二章评估工作概述 (9) 一、工作方法及完成的工作量 (9) 二、以往地质工作程度 (13) 三、评估级别与评估区范围 (13) 第三章矿山地质环境条件 (15) 一、气象、水文 (15) 二、地形地貌 (16) 三、地层岩性 (16) 四、地质构造与区域地壳稳定性 (19) 五、工程地质条件 (21) 六、水文地质条件 (24) 七、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 (28) 第四章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评估 (29)

一、评估内容、评估影响因素选取与评估方法 (29) 二、现状评估结果 (29) 第五章矿山地质环境预测评估 (34) 一、评估内容、评估影响因素选取与评估方法 (34) 二、预测评估结果 (34) 第六章矿山地质环境综合评估 (49) 一、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特征 (49) 二、评估原则与评估指标的确定 (50) 三、综合评估结果 (51) 四、矿山选址、规划布局方案优化建议 (54) 五、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经济损益评估 (55) 第七章矿山地质环境保护防治对策 (58) 一、矿山地质环境保护防治原则 (58) 二、地质环境保护防治对策 (58) 三、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方案 (61) 四、采空地面塌陷监测方案 (62) 第八章结论与建议 (64) 一、结论 (64) 二、建议 (66) 主要参考文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照片 (67)

城市生态环境调查报告优秀范文

城市生态环境调查报告优秀范文 环境污染会给生态系统造成直接的破坏和影响,如沙漠化、森林破坏、也会给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造成间接的危害,有时这种间接的环境效应的危害比当时造成的直接危害更大,也更难消除。下面有小编整理的城市环境污染的社会调查报告模板,欢迎阅读! 我们周围环境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就像是鱼和水那样,密不可分,谁也离不开谁。为了我们能够对我们身边的环境进一步了解,能更加有针对性的对我们周边受污染的环境进行有效的治理。我特意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对我们周边的人进行了民意调查。本次调查是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和问卷是发电子版到受访者的邮箱并提醒她、他进行填写的方式进行的。本次发出问卷是35份,收回33份,最后有效的问卷有32份。调查的范围涉及了个高校的在校大学生,是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调查。 通过调查发现我们现在的学生或者是市民对保护环境的意识还是不够的。调查显示真正知道世界环境日或者有意识去关注环境污染指数的受访者只有50%。主动去关注污染方面的文章也就更少了,只有%。然而在他们身边环境的受污染程度是达到61%的。而这些污染的环境有45% 是来自工业三废的影响的。而剩下的55%是由生活所排放的废弃物造成的,主要是白色污染,由于伴随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社

会生活正向便利化、卫生化发展。为了顺应这种需求,一次性泡沫塑料饭盒、塑料袋等也开始频繁地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这些使用方便、价格低廉包装材料的出现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但另一方面,这些包装材料在使用后往往被随手丢弃,造成白色污染。白色污染是我国城市特有的环境污染,在各种公共场所到处都能看见大量废弃的塑料制品,他们从自然界而来,由人类制造,最终归结于大自然时却不易被自然所消纳,从而影响了大自然的生态环境。其主要的表现形式是使用一次性的塑料袋,一次性饭盒,一次性筷子等难降解的化学物质做成的包装材料。这种新型功能的塑料,其特点是在达到一定使用寿命废弃后,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由于其化学结构发生明显变化,引起某些性能损失及外观变化而发生降解,对自然环境无害或少害。例如淀粉填充塑料,首先其所含淀粉在短时间内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分泌的淀粉酶迅速分解而生成空洞,导致薄膜力学性能下降,同时配方中添加的自氧剂与土壤中的金属盐反应生成过氧化物,使聚乙烯的链断裂而降解成易被微生物吞噬的小碎片被自然环境所消纳,同时起到改良土壤的作用。 我们都知道在去年奥运年的时候国家就已经实行塑料袋的禁用。但是在我的调查数据中显示35%的人群还没有真正地去执行。不过我们知道这是需要一个过渡期的。对于政府社在环境保护方面做法和成效方面。55%的受访者的态度

中国文化概论:地理环境对文化的影响

浅析自然环境对我国南北方文化的影响 著名的思想家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一书中全面阐述了自然条件对民风和国家政治制度影响。他认为,“在亚洲,人们时常看到一些大帝国;这种帝国在欧洲是绝对不能存在的。这是因为我们所知道的亚洲有较大的平原;海洋所划分出来的区域广阔的多;而且它的位置偏南,水源比较容易涸竭;山岳积雪较少;河流不那么宽,给人的障碍较少。在亚洲,权力就不能不老是专制的了,因为如果奴役的统治不是极端严酷的话,便要形成一种割据的局面,这和地理的性质是不能相容的。”因此,我们可以看出气候影响人的情绪是不争的事实。比如人在气候炎热的地带,脾气容易暴躁,容易发生相互争斗。因此,热带地区容易建立起独裁国家政权。而处于温带的人,性情平和,容易建立民主政权。 自然环境对不同地区人们生活的习惯有重要影响,而生活条件对地域人群文化、性格形成的影响也不能低估。由于中国幅员辽阔,自然条件和人文环境差异巨大,虽然都是中国人,南北方、东西部有很大差异。下面我们来具体的分析一下南北方的差异。 一、中国北方 中国最终是在黄河中下游形成的。在远古时代,黄河流域曾是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森林茂密的亚热带雨林。这里孕育着河南斐李岗文化、河北磁山文化等。之后又在黄河中游两岸发展起来仰韶文化。第二个文明时期的几个主要帝国秦汉唐宋都定都在黄河中下游。中国文化深深植根在黄土地,从孩提时代就吮吸着黄河的乳汁。 中国北部地区,山少平原多,全国三大平原有两个在北方。而且北方山地大多集中在四周,中间平原辽阔无垠,所以北方人多豁达爽朗,大方而不拘小节。形成了北方人心地纯洁、贤良的个性和粗犷、热情、义气等性格。另外,由于中国北部地区地旷人稀,天寒地冻,多风沙,有近半年的霜雪天气,无论农业和畜牧业,生产方式都以粗放型为主。黄河因泥沙的裹挟,到中游后流淌得十分缓慢,使黄河流域文化呈现出匀速缓慢的波动线,造成人群心理性格中忠厚、朴实、忍耐的特点。 一些北方地区生存环境恶劣,也由于北方的中国人融入了游牧民族的基因,造就了北方人坚韧沉毅粗犷乐观的精神素质。历史上黄河平均三年就有两次决口,一百年一次大改道,使生活在黄河岸边的人群,具有一种天然的忧患意识和共同抗拒自然灾害的群体意识。形成了民族的归属感和义务感,形成了中华民族坚韧、抗争的精神。这种精神素质支撑着他们勇敢地面对困厄,不断冲破苦难。北方地旷人稀使村落相距较远,不便于文化的传播,使北部偏远地带居民的文化程度,普遍低于东南沿海地区。 历史上,北方开发较早,文化也较为早熟,宗法观念相对于南方来讲较为严密和成熟,传统文化对其影响也更为深远。因接触西方国家机会少,思想比较保守。习惯简单质朴的思维,注重孝道,保持着传统文化伦理观念。北方女子对待婚姻,追求从一而终。在过去的文艺作品中,总可以看到或听到“我生是某家的人,死是某家的鬼”的说法。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女子对男人很强的人身依赖性。 中国北方特别是西部封闭的地理环境,在给予西部人安定、恬静的田园生活的同时,也束缚了西部人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和情感方式,形成了以小农经济和封建宗法为内涵的西部稳型文化。这种文化氛围中,公民群体的权利主体意识和参政意识较弱,法制观念和规范约束力弱于全国其他地方;民主选举往往带有血缘宗法色彩,使民主进程中的投票机制带来失真的扭曲。 二、中国南方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 1 定义 矿山地质环境是指矿床及其周围地区矿业活动影响到的岩石圈部分(岩石、矿石、土壤、地下水及地质作用和现象),与大气、水、生物圈之间相互联系(物质交换)和能量流动,组成的相对独立的环境系统。 1.1矿山环境地质问题是指矿业活动与地质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所产生的地质环境破坏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2 总则 2.1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是实施省(自治区)级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矿山地质环境监督管理的技术工作依据。 2.2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是针对生产矿山和闭坑矿山环境保护服务的基础性、战略性工作,为矿山环境整治、矿山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规划提供基础资料,为制定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则提供科学依据。 2.3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要求基本查明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遇到和诱发的环境地质问题对地质环境的影响与破坏,摸清底数,做出现状评价、预测分析。 2.4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区范围不能局限于矿山用地面积之内,应将矿业活动影响范围作为调查区范围。 2.4.1 矿产资源重点开发区范围应包括区域地质单元和影响的流域。 2.4.2 矿区地质环境调查区范围应根据矿区矿业活动对周围地质环境的整体影响确定其范围。 2.4.3 单个矿山地质环境调查区范围应根据矿山矿业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和破坏确定其范围。 2.5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任务: 2.5.1 调查矿山地区社会经济概况和矿业活动。 2.5.2 调查研究矿区地质环境条件及其特征。 2.5.3 查明矿山主要环境地质问题及其影响与危害。 2.5.4 调查、总结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生态系统恢复治理的经验与教训。 2.5.5 对矿山地质环境作出综合评价,提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划建议。 2.5.6 建立矿山地质环境信息系统。 3 工作程序: 工作程序框图

保护生态环境调查报告模板

保护生态环境调查报告模板 生态环境和我们的日子有着密别可分的关系,下面小编整理了爱护生态环境调查报告模板,欢迎阅读! 爱护生态环境调查报告模板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生产与日子的基本条件。党和政府把环境爱护作为一项基本国策。伴随着基本国策、伴随着新的世纪正迈着希翼的足步,作为地球村的重要成员,草木葱郁,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空气清新是我们梦寐以求的家园。地球是人类唯一居住的地点,人类要在地球上安居乐业,就要保护地球,保护大自然。地球是茫茫宇宙间唯一一艘载有生命的航船,我们人类是这艘船上的乘客。当船漏水的时候,谁能说解救地球与我无关?山别孤独水孤独,因此水绕着山;梦别孤独心孤独,因此梦把心牵住;树别孤独鸟孤独,因此鸟在树上住;我们别能让水孤独,别能让心孤独,自然环境是人类栖息之地,也是人类日子的物质之源, 又是人们的游赏对象。古往今来的旅游者,都将观光赏景视作一种休养生息、调节日子、消除疲劳的乐事。所以,有很多的旅游者,为了能充分地享受大自然的美。他们别辞穷苦,爬山涉水、找幽探胜,留连于清溪碧流之间、忘返于奇山异峰之中、逗留于滨海沙滩之畔、闲逛于林荫绿地之下,而沉醉在优美的意境里,滋生一种超尘拔谷的情怀,自由邀翔的灵性,去纵情地领受大自然赐给人类的美,以陶冶情操、愉悦心情、启迪睿知,得到享受。可见一具群峰巍峨,清泉飞溅,林海绿浪,鸟语花香的优美环境,能吸引人们前去游玩、揽胜、搜奇和欣赏。反之,一具污水横流,垃圾遍地、黑烟布满,嗓声刺耳的恶劣环境,怎会是人们憧憬的旅游之地呢?所以,爱护好优美的自然环境和旅游资源,是进展旅游业的先决条件。尤其在当前,随着历史的进步,时代的前进,经济建设的进展,日子水平的提高,更加激起人们的旅游兴趣。在新的旅游热潮的事情下,我们更应重视搞好环境爱护工作。现就进展旅游与爱护环境的关系,谈几点初浅的看法。 一、惟独环境美,才有旅游价值 大自然是美的源泉,不管是山川的自然体面,依然田园的秀媚景色,或是滨海的波涛浪花,基本上美好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优美的环境,既可使人们留连忘返,沉醉在美的意境里,也可使人们得到陶冶情操,激发热情,充满活力。江山这样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算是形象地说明了大自然的美对人们的精神感应作用。所以,人们经过遨游风景区,观赏自然体面,瞻仰名胜古迹,赞美能工巧匠的高明艺术,享受大自然的美,而获得精神日子上的满脚。 固然,由于旅游者的种类、年龄、性别、职业、阅历、性格及思想意识、文化素质、宗教信仰、审美水平、具体环境等的别同,对美的要求也有很大的差异,正如孔夫子所说智者乐山,仁者乐水那样。如有一些旅游者在遨游名胜古迹时,常常会对一些古代建造、文物古迹,以及与文化传说有联系的风物,感到特别的兴趣。对这些人文景致的观赏,实际上包括了对古代人们改造自然,制造美好日子的赞叹。旅游者在优美的自然环境中进行遨游,既增长知识,又获得美的享受。这种知识的获得和美的观赏,往往是联系一起的,从而进一步增添了遨游的兴味。 但是,大自然的美,都与绿色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因为绿色是生命之色,绿色的环境能引起人们愉快的精神状态,并使人们得到良好的歇息,而保持旺盛的精力;绿色还有净化空气,改变自然环境的作用。因此经过绿色植物的生命活动,能够达到维护生态平衡,为人类制造合理的生存环境,为人们提供较多的接近自然美,享受自然美的机会。所以,爱护好绿色森林资源,算是维护优美环境的关键。因为森林一旦破坏,绿色生命之美也随之销声匿迹,呈如今人们眼前的,将是一幅荒山秃岭、穷山恶水、垃圾遍地、嗓声刺耳的凄凉衰败的景象,是人们所别愿一顾的厌烦之地。 因而,惟独环境美,才具有旅游价值。因此,我们这一代人别仅负有爱护和利用好

试述自然地理环境对中国传统文化形成及发展的影响

试述自然地理环境对中国传统文化形成及发展的影响 民族大学民族文化学院郭萌萌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受到了诸多因素的影响,而自然地理环境就是一种重要因素。在东亚大陆的地理环境适合农业发展的条件下,传统中国的民族心理、文化性格、生活习俗都随着这种条件产生并发展,散发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不一的光芒。 关键词: 自然地理环境中国文化农耕文明保守文化心理 一个民族形成稳定的民族文化,其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政治制度、经济基础、自然环境等。这其中,自然地理环境占据着重要地位。因为一个民族的立身之地就是以所在地理环境为基础的,并且影响到经济构成、名族心理等很多方面。中国传统文化之所以能够长期维持下去,不至于像其他文明古国那样中断,并且形成了以农耕文化为主的中华文化,经济上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民族心理的保守和封闭,同中国的自然地理环境是密不可分的。 从地理环境上看,传统中国的政权围比较固定,主要的围大致在太平洋以西,青藏高原以东,南海以北,蒙古高原的南部一带,也就是历史上的“华夏”,这也构成了中国现代版图的基本轮廓。这其中,最稳定的统治区域在阴山山脉和辽河中游以南,青藏高原、横断山脉以东的中国地。集中分布在黄河中下游、长江中下游地区。这部分疆域也构成了中华民族的最初摇篮①。可以看出,这部分地域主要位于北温带地区。这部分地区气候温暖,土地肥沃,极适合农业发展。位于亚欧大陆的部,地域封闭,较少受到外部侵扰,文化传统得以延续。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生、发展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一、自然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形成的影响 纵观人类文明和文化的发展史,可以看到这样一个规律:那些远古时期的伟大

文明大都集中在大河流域,被称为“大河文明。”尼罗河流域产生了古埃及文明,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产生了古巴比伦文明,恒河流域产生了古印度文明。中国也不例外,在黄河和长江流域产生了古华夏文明。而西方的古希腊和雅典形成了典型的海洋文明,从此整个世界的文明形式就出现了很大的区别②。在古中国,黄河中下游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地形平坦,以平原为主。以北温带为主的气候温暖湿润,水源丰富雨热同季。那时的黄土高原还是一片森林。在这样得天独厚的条件下农业得以迅速地发展起来,这里也成为了中华文明的最初摇篮。现代的很多考古文献和考古发现证实:夏商周等远古文明的中心地区就是今天省的中部和北部、省南部、省的关中盆地、省的西南部和省的西部,其实这也是当时自然环境最优越的地区。中国远古的先民在这片土地上生息繁衍。从西部高原吹过来的土壤使得这里的土地的养分每年都能得到补充,而不用每年撂荒另寻他地,农业的持续发展得到了保证,农业发达,各种农耕器具出现的也很早。那么,中原地区出现先进的农耕文明就不足为奇了。中华文化发生的经济、人口、地理基础都已经具备了。从此以后,中国的先民世世代代都在这块土地上劳作,形成了中华文明的最初雏形。。在工业文明出现以前,哪个国家的农业经济最为发达,哪个国家的就实力强大。在中国这样的地理位置的支持下,中国的农业文明一直很发达,并且在世界上一直占据着遥遥领先的地位。 二、自然地理环境使中国文化得以发展和延续 随着农业的发展,中华民族已经不能满足于中原地区的土地了。中国历朝历代都鼓励垦荒和屯田,以扩大农业生产,使国力强盛,稳定统治。大量的移民向外扩散,所到的地方也自然就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向外传播。农耕经济是一种能够可以长期持续发展的经济,它不像商业经济那样充满风险和征服、被征服。虽然发展速度比较缓慢,但是在农耕经济的支持下,中国文化一直在向前发展从周边和外部来看,中国的地理环境有力保证了中国文化的延续。在疆域的东边是太平洋,南边是南海,西边有青藏高原阻隔。这样就整个把中国包围起来。天然的地理环境的屏障使得这一区域很少受到外族的侵扰,这就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外部保证。这时只有北部没有任何保障,坦露在北部游牧民族的面前,对整个文明的生存造成了极大威胁。从历史上看确实是这样,在古代各种交通都不发达的情况

湖南省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技术要求内容

省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技术要求 省国土资源厅 二○○六年元月

目录 前言 (1) 1总则 (2) 2 术语 (2) 3 评估工作任务 (4) 4 评估工作主要容 (5) 5评估工作级别划分 (5) 6评估工作程序 (10) 7 各级评估工作的基本要求 (11) 8评估工作技术要求 (12) 附录 A (标准附录)人居因素分级表 (11) 附录 B(标准附录)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分级表 (12) 附录 C (标准附录)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分级表 (14) 附录D(标准附录)矿山建设规模分类表 (14) 附录E(标准附录)地质灾害危险性分级表 (16) 附录 F(标准附录)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分级表 (16) 附录G(标准附录)矿山建设适宜性评估标准 (17) 附录H(标准附录)报告书及图件要求 (17) 附录I(提示附录)报告编写提纲 (21) 附录J (提示附录) 矿业活动引起的环境地质问题分类表 (23)

前言 为有效保护矿山地质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国矿产资源法》、《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省实际情况,制定本技术要求。 本技术要求容包括:总则、术语、评估工作任务、评估工作主要容、评估工作级别划分、评估工作程序、各级评估工作的基本要求、评估工作技术要求和附录。 本技术要求的附录A、B、C、D 、E、F、G、H为标准附录,I、J为提示附录。 本技术要求编写组织单位:省国土资源厅。 本技术要求主要起草单位:省国土资源厅、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 本技术要求主要起草人:顺泉、龙服忠、罗仕康、邱业惠、贵仁、佐海、徐水辉、平、东霞。 本技术要求由省国土资源厅负责解释。 省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技术要求

保护生态环境的调查报告范文

保护生态环境的调查报告范文 有些人经常随便地把一次性饭盒、一次性塑料杯,还有白色的塑料袋,往小河随手一扔,就一走了之了。里面的污染物会渗透到深水里。水就会污染,也会造成白色污染。 生态环境就是“由生态关系组成的环境”的简称,是指与人类密切相关的,影响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各种自然力量或作用的总和。下面有整理的保护生态环境的调查报告范文,欢迎阅读!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生产与生活的基本条件。党和政府把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基本国策。伴随着“基本国策”、伴随着新的世纪正迈着希望的脚步,作为地球村的重要成员,草木葱茏,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空气清新是我们梦寐以求的家园。地球是人类唯一居住的地方,人类要在地球上安居乐业,就要爱护地球,爱护大自然。地球是茫茫宇宙间唯一一艘载有生命的航船,我们人类是这艘船上的乘客。当船漏水的时候,谁能说拯救地球与我无关?山不孤独水孤独,所以水绕着山;梦不孤独心孤独,所以梦把心牵住;树不孤独鸟孤独,所以鸟在树上住;我们不能让水孤“独”,不能让心孤独,……自然环境是人类栖息之地,也是人类生活的物质之源,又是人们的游赏对象。古往今来的旅游者,都将观光赏景视作一种休养生息、调节生活、消除疲劳的乐事。因此,

有不少的旅游者,为了能充分地享受大自然的美。他们不辞穷苦,爬山涉水、寻幽探胜,留连于清溪碧流之间、忘返于奇山异峰之中、逗留于滨海沙滩之畔、漫步于林荫绿地之下,而沉浸在优美的意境里,滋生一种超尘拔谷的情怀,自由邀翔的灵性,去尽情地领受大自然赐给人类的美,以陶冶情操、愉悦心情、启迪睿知,得到享受。可见一个群峰巍峨,清泉飞溅,林海绿浪,鸟语花香的优美环境,能吸引人们前去游玩、揽胜、搜奇和观赏。反之,一个污水横流,垃圾遍地、黑烟弥漫,嗓声刺耳的恶劣环境,怎会是人们向往的旅游之地呢?因此,保护好优美的自然环境和旅游资源,是发展旅游业的先决条件。尤其在当前,随着历史的进步,时代的前进,经济建设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更加激起人们的旅游兴趣。在新的旅游热潮的情况下,我们更应重视搞好环境保护工作。现就发展旅游与保护环境的关系,谈几点初浅的看法。 一、只有环境美,才有旅游价值 大自然是美的源泉,无论是山川的自然风光,还是田园的秀丽景色,或是滨海的波涛浪花,都是美好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优美的环境,既可使人们留连忘返,沉浸在美的意境里,也可使人们得到陶冶情操,激发热情,充满活力。“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就是形象地说明了大自然的美对人们的精神感应作用。因此,人们通过游览风景区,欣赏自然风光,瞻仰名胜古迹,赞叹能工巧匠的高超艺术,

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自古以来,地理环境在人类发展过程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论是居住生存繁衍还是发展生产。很多学者都提出了地理环境决定论。然而,地理环境对人类和人类社会的影响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决定或不决定,而应该作全面的认识。 中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高原和丘陵约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65%,而且我国的地势西高东低,高差悬殊。高山、高原以及大型内陆盆地主要分布在西部,丘陵、平原以及较低的山地多见于东部。中国的大部分领土处于北温带,气候主要有三个特点:季风气候比较明显,大陆性气候强,气候类型多种多样。 这些地理环境不断变化,产生复杂的后果,对经济的开发、民族的迁移、人口的增长、文化的传播,以至社会的治乱和王朝的兴衰都起着或大或小的作用,主要就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地理环境对人类和人类社会的影响 地理环境为人类的生产、生存、发展、消亡或离开这个环境提供了物质基础。在地理环境中的一切物质和由物质产生的能量既不能增加,也不会减少,只能是各种形式的转化或传递,除非来自这一环境之外或者离开这一环境。人类的一切活动必须顺应这一环境的内在规律,在此前提下利用这一环境,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加速、延缓或制止物质的某些转化和能量的某些传递。然而人类对地理环境的利用从来没有达到极限,不同地区、不同时间的人们对地理环境的利用程度存在着相当悬殊的差异利用的方式也迥然不同,所以产生了如此丰富多彩、千差万别的中国的历史和文化。 二、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形成和延续的影响 因为中国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在新石器时代,黄河中下游地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宜作物的生长和人类的生活,成为先民生存和繁衍的最适宜的地区,最早形成了大片的农业区。 在中国占主导地位的传统文化,无论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都是建立在农业生产的基础上的,它们形成于农业区,也随着农业区的扩大而传播。由于中国疆域辽阔,跨纬度大,所以气候的波动一般只影响农业区的南北界,而不会减少它的面积,这就为中国文化的延续提供了稳定的物质基础。 三、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多样性的影响 在生产力很低的情况下,地理障碍对人类活动、特别是交通运输的影响要比现在大的多,有时往往起了完全隔绝的作用,例如海洋、大江、高山、沙漠、沼泽、丛林都曾是先民难以逾越的地理障碍。中国的地理环境发杂多样,所以除了农业以外,人们还不得不选择其他生产方式,中国历史上就出现了牧业、狩猎、养殖、捕捞、采集、冶矿、手工业、林业等各种产业,并且成为某些地区的主要产业,形成各地不同的物质基础。与不同的生产方式相适应,各地的社会、政治、行政制度也不相同。也形成了不同的生活方式与思想观念。在衣食住行方面,中国各地历来就存在很大的差别,久而久之就形成各种不同的风俗习惯。 四、地理环境对开放与封闭的影响。 地理环境的开放与封闭是相对的。中国的西北、西南固然是高原、高山、戈壁、

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调查报告

诸暨市阮市镇中 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调查报告 口号:保护环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所在班级 705班 成员金刘超 实践时间

调查时间:调查地点:杨梅桥公路、牛尖山、大嘴巴快餐店、雄风超市杨梅桥店、好又多超市杨 梅桥店、杨梅桥0428垃圾站、杨梅桥环卫处及杨梅桥所有大型工厂 调查目的:了解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状况,使群众了解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相关问题. 调查对象:工厂老板、快餐店老板、超市老板、环卫工人、社会群众和司机 调查计划:1、观察家乡现在的生态环境(城区垃圾处理情况、河流流量、河水污染、 土地植被、耕地利用等),特别是厂矿企业对周边环境的污染情况。(可采集相关照片) 2、走访家乡的老一辈人,了解家乡以前的景象。 调查方法:实地调查法、问卷调查法、访谈调查法、文献调查法 调查人:金刘超 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调查问卷 705班金刘超 尊敬的叔叔阿姨们: 你们好!我是诸暨市阮市镇中805班的学生,我想对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的相关问题展开调查。我们希望通过这一调查了解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状况,使社会群众了解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相关问题,问卷共有16个问题。请认真阅读和回答每个问题,并选择对应选项(在题前填上选项,如选A填A)或填写相关内容。请根据实际情况回答每一个问题,谢谢你的理解和合作! 1.你家办厂吗() A办 B没办 如果办了,排放过工业废气和废水吗() A排放过 B没排放过 2.你家的生活垃圾倒在哪里() A 指定垃圾站 B随便乱扔 3.你开车吗() A开 B不开 C偶尔开 4.你干过污染环境的事吗() A干过 B没干过 5.你干过保护环境的事吗() A干过 B没干过 6.如果有环保活动你愿意参加吗() A非常愿意 B愿意,但要视情况而定 C不

调查报告 生态环境调查报告模板

生态环境调查报告模板 生态环境调查报告模板一 生态环境是以人类为主体的整个外部世界的总体,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能量基础、生存空间基础和社会经济活动基础的综合体。生态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着人类的健康。迁安工业比较发达,尤其是近几年铁矿大量开采,给我市的环境造成很大的污染。通过实地调查及各种渠道了解,发现了现存的几点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 存在问题 (一)受传统生活习惯影响,少数村民保护生态环境意识不强。由于受传统生产、生活习惯影响,部分农民缺乏生态环保意识。秸秆乱堆、垃圾乱倒、生活污水乱排的现象还比较严重,个别村甚至出现了垃圾围村的现象;少数农民在施用化肥、农药、农膜以及畜禽养殖过程中,缺乏标准化生产意识,随意性比较大,容易造成农村土壤、水体污染;有的偏僻地区缺乏秸秆处理能力,就一烧了之,不仅污染了大气,也白白浪费了可利用资源。这些现象的存在,与中央新农村建设中村容整洁的目标还有较大差距。

(二)农村区域工业环境污染仍然存在,个别地区表现突出。一是农村区域工业企业污染治理不稳定。有的企业经过多年治理虽然能够达标排放,但受经济利益驱使,环境污染治理主动性不强,环保意识淡漠,个别企业治污达标不稳定和偷排偷放的现象时有发生;二是极少数小作坊式企业或偏远地区小民营企业,治污设施落后或形同虚设,所产生的污水、废气、废渣直接排往农田、河道、水库。有的排污企业离居民生活区很近,排放的污染物造成村内饮用水污染。 (三)农村区域水土保持工作不尽如人意。一方面矿产资源开采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人为破坏问题比较突出。北部山区有的采选矿主重采选、轻治理,尾矿砂乱堆乱放淤塞河道等现象时有发生。另一方面需要治理的水土流失面积仍很庞大。 (四)农村饮水不安全和饮水困难村比重较大。据年统计,农村饮水不安全和饮水困难村很多,涉及人口占农村总人口的53.7%。饮水不安全的主要问题是含氟超标、苦咸水、未经处理的各类不合格地表水、污染严重的地下水及其它水质不达标的水等;饮水困难的主要问题是地下水位下降导致水量不足、北部山区居住分散打井成本过大、个别村地质条件复杂水源难找、村民只能到较远的地方拉、运水吃等。 (五)农村新能源利用发展不均衡。一方面,全市除沼气外的其它

[笔记]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笔记]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自古以来,地理环境在人类发展过程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论是居住生存繁衍还是发展生产。很多学者都提出了地理环境决定论。然而,地理环境对人类和人类社会的影响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决定或不决定,而应该作全面的认识。 中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高原和丘陵约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65%,而且我国的地势西高东低,高差悬殊。高山、高原以及大型内陆盆地主要分布在西部,丘陵、平原以及较低的山地多见于东部。中国的大部分领土处于北温带,气候主要有三个特点:季风气候比较明显,大陆性气候强,气候类型多种多样。 这些地理环境不断变化,产生复杂的后果,对经济的开发、民族的迁移、人口的增长、文化的传播,以至社会的治乱和王朝的兴衰都起着或大或小的作用,主要就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地理环境对人类和人类社会的影响地理环境为人类的生产、生存、发展、消亡或离开这个环境提供了物质基础。在地理环境中的一切物质和由物质产生的能量既不能增加,也不会减少,只能是各种形式的转化或传递,除非来自这一环境之外或者离开这一环境。人类的一切活动必须顺应这一环境的内在规律,在此前提下利用这一环境,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加速、延缓或制止物质的某些转化和能量的某些传递。然而人类对地理环境的利用从来没有达到极限,不同地区、不同时间的人们对地理环境的利用程度存在着相当悬殊的差异利用的方式也迥然不同,所以产生了如此丰富多彩、千差万别的中国的历史和文化。 二、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形成和延续的影响因为中国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在新石器时代,黄河中下游地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宜作物的生长和人类的生活,成为先民生存和繁衍的最适宜的地区,最早形成了大片的农业区。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编制指南-国土资源部201612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 方案 方案 编制指南 编制指南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 2016年12月

前言 根据《土地复垦条例》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矿山企业必须开展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工作,为了切实减少管理环节,提高工作效率,减轻矿山企业负担,将现由矿山企业分别编制的《土地复垦方案》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合并编制。为指导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特制订《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编制指南》。 本指南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方案信息表,第二部分编写提纲,第三部分编写技术要求,第四部分方案格式。

第一部分 方案方案信息表信息表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方案方案信息信息信息表表

第二部分 编写提纲 前言前言 一、任务的由来任务的由来 二、编制目的编制目的 三、编制依据编制依据 四、方案适用年限方案适用年限 五、编制工作概况编制工作概况 第一章第一章 矿山基本情况矿山基本情况矿山基本情况 一、矿山简介矿山简介 二、矿区范围及拐点坐标矿区范围及拐点坐标 三、矿山开发利用方案概述矿山开发利用方案概述 四、矿山开采历史及现状矿山开采历史及现状 第二章第二章 矿区基础信息矿区基础信息矿区基础信息 一、矿区自然地理矿区自然地理 (一)气象 (二)水文 (三)地形地貌 (四)植被 (五)土壤 二、矿区地质环境背景矿区地质环境背景 (一)地层岩性 (二)地质构造 (三)水文地质 (四)工程地质 (五)矿体地质特征 三、矿区社会经济概况矿区社会经济概况 四、矿区土地利用现状矿区土地利用现状 五、矿山及周边其他人类重大工程活动矿山及周边其他人类重大工程活动 六、矿山及周边矿山及周边矿山矿山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土地复垦地质环境治理与土地复垦地质环境治理与土地复垦案例分析案例分析案例分析 第三章第三章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矿山地质环境影响和和土地损毁评估土地损毁评估 一、矿山地质环境与土地矿山地质环境与土地资源资源资源调查概述调查概述调查概述

生态调查报告范文4篇

生态调查报告范文4篇 我市历史上是个山清水秀、生态良好、风调雨顺、资源丰富的地方。但是在上世纪80年代以来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政策等因素导致生态环境建设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使全市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大量的森林植被遭到破坏,森林蓄积量和覆盖率逐年下降,到XX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30.1%,比1980年相比下降近6%。草原遭到破坏,人们盲目扩大耕地面积,大量草原被开垦。从1986年到现在年平均开垦草原XX公顷以上,目前平原乡镇草原基本已经全部退化(具体数目前正在普查中)。早年的讷谟尔河两岸草塘因围垦造地,使其丧失了应有的生态功能。其结果导致了水土流失严重、水源涵养能力下降、生态多样性遭到破坏、物种不断减少、自然灾害时有发生。森林草原植被的破坏不但恶化了环境,而且严重影响了人们生产生活,制约了全市经济可持续发展。对此,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生态立市”战略,做大做强矿泉生态和旅游休闲特色产业经济,着力打造“生态、休闲、养生、宜居”城市,走出了一条特色化的生态发展之路。 大力实施森林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工程。XX年以来共完成各类造林面积14.7065.365万亩。其中:“三北”防护林造林0.41万亩,退耕地造林1万亩,宜林荒山荒地造林5万亩,封山育(造)林面积

5.5715万亩,重点公益林培育林间空地造林面积1.46万亩,重点公益林培育疏林补植面积0.9万亩。 不断加大草原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力度。XX年以来实际完成退耕还草1900亩、草原治理900亩。加强草原管理,坚决制止和打击毁草开荒案件,累计查处毁草开荒案件120余起,解决草原纠纷36起,累计种植牧草780亩,青贮玉米1000亩。 全面推进国土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加强地质环境治理,XX 年8月投资200万元完成了团结乡地质灾害治理项目。严格基本农田保护,保护区面积12.5万公顷,占全市耕地面积的84.37%。完成省重点小流域治理面积达1.8万公顷,全市水土流失治理率达24.39%。XX年完成团结矿泉稻土地一期工程250公顷,讷谟尔河流域土地项目585.77公顷,全市退化土地治理率达到14.6%。XX年10月辟建山口省级自然保护区一处,总面积为994.899平方公里。 积极开展城乡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一是围绕建设“矿泉旅游文化名城”发展战略目标,不断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城市环境质量。XX年至XX年四年累计投资3897.98万元,共完成市政工程64项。其中硬化道路15条,总面积62497平方米;栽植行道树1325株,绿化防护林5200余株;改造自来水干线4条2210米,排水管线12条8058延长米;新增和改造人行道13段,面积

地理环境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地理环境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地理环境,指为人类提供文化生活的物质资源和活动场所的系统。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同时也是人类产生意识或精神的基础。几千年来,中国形成了稳定的地理环境,并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一、地理环境与文化的关系概述 地理环境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自然地理环境,一般指气候、地形、地貌、水文、植被、海陆分布等,人文地理环境一般指疆域、政区、民族、人口、文化、城市、交通、农业、牧业等方面,这两方面相互作用,不能截然分开。 地理环境是一个历史概念,这里所阐述的地理环境,是就曾经影响文化发生发展的比较稳定的地理概况而言。当然地理环境本身并不是文化,却是文化赖以产生的基石,对文化的发生、发展具有一定的物质上的制约力。 二、地理环境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作用与影响 关于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我们强调的是在一定程度上的作用与影响, “我们不主张把一个民族的文化产生的动因、文化特征、民族性格以及文化的移动等完全归之于地理环境。” 1、疆域辽阔完整——中华凝聚意识与稳定绵延的文化形态 中华民族栖息在北半球的东亚大陆,太平洋西岸。作为欧亚大陆的一部分,中国地理面积差不多与整个欧洲一样大,广大的疆域,纵深的腹地,为中华文化的滋生繁衍提供了广阔的天地。中国疆域完整,黄河、长江两流域毗连,没有明显的天然屏障可以阻隔,其势宜合而不宜分,因此在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军事上都较海洋诸岛易于统一。在数千年的人类文明进程中,中国不曾中断的、具有连续性的文化,在很大程度上不能不归功于中国拥有一块完整而广阔的地理环境。 世界古代文明中,古埃及和巴比伦文明是被毁灭了,其间原因很多,有一点应当是与其地理条件有关,即在两河流域和尼罗河流域的周围是大片的沙漠,人类能够生存的地方实在太稀少。历史上,纵使游牧民族南侵,中国仍有地域作为退路供回旋。虽然分裂与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两大现象,但统一总是占主导倾向的追求。天下一家的大一统意识,对中华民族的不断发展壮大有重要作用。历代的皇帝无不以边远的四裔民族的“来朝”为荣耀,即使在内忧外患的危急存亡关头,中国文化的独特风格与完整系统也未曾分裂和瓦解,并生生不息。同时,中国传统文化在对周边外来文化进行潜移默化中始终保持着自己完整的风格和日趋完善的系统,长期绵延不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