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基础知识总结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总结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总结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总结

一、常见有机物的分类和结构

C2H

、—CHO 醛基

HCHO、CH CHO

、—COOH HCOOH

醚键

羰基、CH

3

COCH2CH3

正四面体6个原子

共平面型

个原子共平面

牢牢记住:在有机物中H:一共价、C:四共价、O:二共价、N(氨基中):三共价、X(卤素):一共价3.1同系物的判断规律

3.1.1一差(分子组成差若干个CH2)

3.1.2两同(同通式,同结构)

3.1.3三注意(1)必为同一类物质;(2)结构相似(即有相似的原子连接方式或相同的官能团种类和数目);(3)同系物间物性不同化性相似。

3.2同分异构体的种类

3.2.1碳链异构:如正丁烷和异丁烷

3.2.2位置异构:如1-丙醇和2-丙醇,1-丁烯和2-丁烯。 CH 3与CH CH 3

COOH

、HCOOCH 3与HO 3—CHO

CH CH —NO 与H NCH —COOH

顺反异构(碳碳双键中每个双键碳上连都接不同的原子和原子团)

顺-2-丁烯 反-2-丁烯 对映异构(镜像异构)

3.2.5对映异构(镜像异构):有机物中存在碳原子连接四个不同的原子或原子团的结构,该碳原子有手性。 3.3同分异构体的书写规律 书写时,要尽量把主链写直,不要写得扭七歪八的;思维一定要有序,可按下列顺序考虑: 3.3.1主链由长到短,支链由整到散,位置由心到边,排列孪、邻、间、对。 3.3.2按照碳链异构→位置异构→顺反异构→官能团异构的顺序书写。

3.3.3若遇到苯环上有三个取代基时,可先定两个的位置关系是邻或间或对,然后再对第三个取代基依次进

行定位,同时要注意哪些是与前面重复的。 3.4同分异构体数目的判断方法

3.4.1记忆法 记住已掌握的常见的异构体数。例如:凡只含一个碳原子的分子均无异构;甲基、乙基只有一种结构;丙基有2种;丁基有4种。

3.4.2.基元法 例如:丁基有4种,丁醇、戊醛、戊酸都有4种

3.4.3替代法 例如:二氯苯C 6H 4Cl 2有3种,四氯苯也为3种(将H 替代Cl );又如:CH 4的一氯代物只

有一种,新戊烷C (CH 3)4的一氯代物也只有一种。 3.4.4对称法(又称等效氢法)(有几种氢,一代物种类就有几种)等效氢法的判断可按下列三点进行: (1)同一碳原子上的氢原子是等效的;

(2)同一碳原子所连甲基上的氢原子是等效的;

(3)处于镜面对称位置上的氢原子是等效的(相当于平面成像时,物与像的关系)。 3.5不饱和度(Ω)的计算方法 N (C ):碳原子个数;N (H ):氢原子个数;N (X ):卤素原子个数。 3.5.1双键:Ω=1;三键Ω=2;环Ω=1;苯环Ω=4. 3.5.2烃及其含氧衍生物的不饱和度

3.5.3卤代烃的不饱和度

C C H 3C H H CH 3

C C H CH 3H 3C H C CH 3

HO C CH 3OH

4.有机物结构的确定

4.1有机物结构式的确定一般步骤

有机物分离提纯

分子式

结构式

4.2波谱分析法

4.2.1质谱法——测定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

谱图中最右侧的峰对应值为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 4.2.2红外光谱——测定有机物所含化学键和官能团

4.2.3核磁共振氢谱——测定有机物所含氢的种类和数目之比 ①吸收峰数目=氢原子类型

②不同吸收峰的面积之比(强度之比)=不同氢原子的个数之比 【注意】有机物中有几种氢,其一取代物就有多少种。

5.常见有机物的命名(低于十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高于十碳,直接用中文数字)

5.1选主链(最长、官能团做支链或包含官能团、支链数目最多)。 5.2编位次(支链或官能团位次最小个,确定支链位次和数目)。

5.3定名称(注意阿拉伯数字和汉字间用“-”隔开,数字之间用“,”隔开)。 【注意】官能团和物质类别间的关系;苯环上的位次关系。

二、常见有机物的性质 (一)烃

1. 甲烷 (烷烃通式:C n H 2n +2)

实验室制法:无水醋酸钠与碱石灰共热 CH 3COONa + NaOH CH 4↑ + Na 2CO 3

(1)氧化反应(甲烷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及溴水褪色。) 甲烷的燃烧:CH 4+2O 2 CO 2+2H 2O

(2)取代反应

一氯甲烷:CH 4+Cl 2 CH 3Cl+HCl 二氯甲烷:CH 3Cl+Cl 2 CH 2Cl 2三氯甲烷:CH 2Cl 2+Cl 2 CHCl 3+HCl (CHCl 3又叫氯仿)

四氯化碳:CHCl 3+Cl 2 CCl 4+HCl 2. 乙烯 (烯烃通式:C n H 2n )

乙烯的制取:CH 3CH 2OH CH 2=CH 2↑+H 2O ;可用氢氧化钠溶液除去

SO 2、乙醇等杂质;迅速升温到170 0C 防副反应发生。 (1)氧化反应

乙烯的燃烧:CH 2=CH 2+3O 2 2CO 2+2H 2O

乙烯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发生氧化反应。 催化氧化:2CH 2==CH 2 + O 2 2CH 3CHO

(2)加成反应

与溴水加成:CH 2=CH 2+Br 2 CH 2Br —CH 2Br

点燃

光 光

浓硫酸

170℃ 点燃

图1 乙烯的制取

CaO

催化剂

与氢气加成:CH 2=CH 2+H

2 CH 3CH

3 与氯化氢加成:CH 2=CH 2+HCl

CH 3CH 2Cl

与水加成:CH 2=CH 2+H 2O CH 3CH 2OH

(3)聚合反应

乙烯加聚,生成聚乙烯:n H 2C=CH n 3. 乙炔:乙炔的制取:CaC 2+2H 2O CH CH ↑+Ca(OH)2

除去H 2S 、PH 3等杂质;用饱和食盐水替代水降低反应速率。 (1)氧化反应(乙炔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发生氧化反应)

乙炔的燃烧:2CH CH+5O 2

4CO 2+2H 2O

(2)加成反应

与溴水加成:CH CH+Br 2 CH=CH ;CHBr=CHBr+Br 2 CHBr 2—CHBr 2

与氢气加成:CH CH+H 2 CH 2=CH 2

与氯化氢加成:CH

CH+HCl CH 2=CHCl

(3)聚合反应

氯乙烯加聚,得到聚氯乙烯:n CH 2 n

乙炔加聚,得到聚乙炔:n HC n

(4)乙炔水化:CH CH + H 2

O CH 3CHO 4. 苯 苯的同系物通式:C n H 2n-6 (n ≥6 )

(1)氧化反应(苯不能使溴水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苯的燃烧:2C 6H 6+15O 2 12CO 2+6H 2O

(2)取代反应 ①苯与溴反应 ②硝化反应

+ HNO 3 (硝基苯) + H 2O

③磺化反应:苯分子等芳香烃化合物里的氢原子被硫酸分子里的磺酸基(—SO 3H )所取代的反应。

+ H 2SO 4

SO 3H + H 2O

苯磺酸

(3)加成反应 (环己烷)。

≡≡≡≡≡≡≡催化剂

催化剂

△ 催化剂

2-CH 2

点燃

图2 乙炔的制取

催化剂 催化剂

Br

2—CH

Cl

CH=CH 点燃

+Br (溴苯) + HBr Br 浓H 2SO 4 60℃

—NO 2

+3H Br 催化剂

5. 甲苯

(1)氧化反应 :甲苯的燃烧:C 7H 8+9O 2 7CO 2+4H 2O

甲苯不能使溴水褪色,但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得到苯甲酸(可鉴别苯和苯的同系物)。 (2)取代反应

甲苯硝化反应生成2,4,6-三硝基甲苯,简称三硝基甲苯,又叫梯恩梯(TNT ),是一种淡黄色晶体,不溶于水。它是一种烈性炸药,广泛用于国防、开矿等。

(二)烃的衍生物 :烃的衍生物的重要类别和主要化学性质:

6.溴乙烷 (化学性质口诀:有醇则无醇 <消去反应> ,无醇则有醇 <取代反应>。 ) (1)取代反应 :溴乙烷的水解:CH 3CH 2Br + NaOH CH 3CH 2OH + NaBr

(2)消去反应: 溴乙烷与NaOH 醇溶液反应:CH 3CH 2Br+NaOH CH 2=CH 2↑+NaBr+H 2O 【拓展】卤代烃发生消去反应的条件是:与卤素原子相连的碳原子的相邻碳原子(β碳)上至少有一个氢原子。若多种β碳原子上的氢原子化学环境不同,则可以生成不同的有机产物(互为同分异构体)。

点燃

CH 3

|

+3HNO 3

浓硫酸

O 2N — CH 3 |

—NO 2

| NO 2

+3H 2O

醇 △

水 △

7. 乙醇(一元醇:R —OH ,饱和一元醇:C n H 2n+1OH ) (1)与钠置换反应

乙醇与钠反应:2CH 3CH 2OH+2Na 2CH 3CH 2ONa+H 2↑(乙醇钠,易水解,水溶液呈强碱性。)

(2)氧化反应

①催化氧化(去氢氧化):2CH 3CH 2OH+O 2 2CH 3CHO+2H 2O

【拓展】a 、醇催化氧化的条件是:连接-OH 的碳原子上(α碳)必须有H, 才发生去氢氧化。(醇的催化氧化口诀:两氢成醛,一氢成酮,无氢不氧化

。)

b 、醇催化氧化成醛的条件是:α碳原子上至少有2个H 原子;

c 、醇催化氧化成酮的条件是:α碳原子上只有1个H 原子。 ②被强氧化剂氧化(如酸性高锰酸钾、重铬酸钾溶液)

2CrO 3(红色)+ 3C 2H 5OH + 3H 2SO 4 Cr 2(SO 4)3(绿色)+ 3CH 3CHO + 6H 2O

③ 燃烧 C 2H 6O + 3O 2 2CO 2 + 3H 2O

(3)消去反应:乙醇在浓硫酸做催化剂的条件下,加热到170℃生成乙烯:

CH 3CH 2OH

CH 2=CH 2↑+H 2O

【注意】:该反应加热到140℃时,乙醇进行另一种分子间脱水方式(取代反应),生成乙醚。 2C 2H 5OH C 2H 5—O —C 2H 5(乙醚)+H 2O

【拓展】:a 、醇能发生消去反应的条件:β碳原子上必须连有氢原子。

b 、醇分子中,若多种β碳原子上的氢原子的化学环境不同,则消去产物可能有多种不饱和有机

物,它们互为同分异构体。

8. 苯酚 : 苯酚是无色晶体,有毒,露置在空气中会因氧化显粉红色。

(1)苯酚的弱酸性(俗称石炭酸,不能使指示剂变色,酸性:CH 3COOH >H 2CO 3>C 6H 5OH >HCO 3—

①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②苯酚钠与CO 2反应(证明苯酚酸性比H 2CO 3的酸性弱): +CO 2+H 2O + NaHCO 3

③苯酚与碳酸钠反应: 将适量的碳酸钠粉末加入到浑浊的苯酚溶液,溶液变澄清,证明苯酚酸性比HCO 3—

的酸性强。 (2

+3Br 2 ↓(2,4,6-三溴苯酚)+3HBr

(3)显色反应 :苯酚能和FeCl 3溶液反应,使溶液呈紫色(鉴别酚类或铁离子)。

(4)缩聚反应:生成酚醛树脂,俗称电木,它不易燃烧,具有良好的电绝缘性,被广泛用来生产电闸、电灯开关、灯口、电话机等电器。

Cu 或Ag

浓硫酸

140℃ —OH +H 2O ONa —ONa

—OH —OH —Br Br —OH

|

Br

|

浓硫酸

170℃

点燃

—OH

+ Na 2CO 3 + NaHCO 3 ONa n +nHCHO [ ]n +(n-1)H 2O

浓盐酸

水浴

9. 乙醛:乙醛是无色无味,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沸点20.8℃,密度比水小,易挥发。 (1)加成反应(与H 2、HX 、HCN 、氨的衍生物、醇等加成,但不与Br 2加成)

CH 3CHO + H 2 CH 3CH 2OH ; (在有机合成中可利用该反应增长碳链)

(2)氧化反应

a 、催化氧化: 2CH 3CHO + O 2 2CH 3COOH

b 、与弱氧化剂反应:

乙醛的银镜反应:CH 3CHO +2Ag(NH 3)2OH

CH 3COONH 4+2Ag ↓+3NH 3+H 2O

注意:①生成物:生成羧酸铵,还有一水二银三个氨。

②硝酸银与氨水配制而成的银氨溶液中含有Ag(NH 3)2OH (氢氧化二氨合银),这是一种弱氧化剂,可以氧化乙醛,生成Ag 。有关制备的方程式:

Ag ++NH 3·H 2O===AgOH ↓++

4NH ;AgOH+2NH 3·H 2O===[Ag(NH 3)2]++OH -

+2H 2O

③实验注意事项:银氨溶液的配制,水浴温热出银镜,银镜试管稀硝酸洗。

乙醛还原氢氧化铜:CH 3CHO+NaOH+2Cu(OH)2 CH 3COONa+Cu 2O ↓+3H 2O

注意:现象为产生砖红色沉淀;可用于醛基的检验;配制新制氢氧化铜时,氢氧化钠要过量。 c 、能被溴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褪色)

10. 甲醛:结构简式为HCHO ,又称蚁醛,分子空间构型:平面型

(1)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能与水、乙醇、丙酮任意混溶,35~40%的甲醛水溶液(又称福尔马林)具有杀菌、防腐性能。

(2)发生银镜反应: 计算关系:HCHO ∽ 4 Ag (—CHO ∽ 2Ag )

(3)与新制的Cu(OH)2悬浊液反应:HCHO+2NaOH+4Cu(OH)2 CH 3COONa+2Cu 2O ↓+6H 2O

计算关系:HCHO ∽ 2 Cu 2O (—CHO ∽ Cu 2O ) 11. 乙酸(无水乙酸俗称冰醋酸)

(1)乙酸的酸性:乙酸的电离:CH 3COOH

CH 3COO -

+H +

2CH 3COOH +Na 2CO 3 2CH 3COONa + CO 2↑+ H 2O

2CH 3COOH + Cu(OH)2 (CH 3COO)2Cu + 2H 2O (可用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鉴别乙醇、乙醛、乙酸)

(2)酯化反应(属取代反应)

CH 3COOH+C 2H 5OH CH 3COOC 2H 5+H 2O (乙酸乙酯)

注意:①脱水方式:酸脱羟基,醇脱氢; ②酯的命名:酸前醇后,醇改酯。

③拓展:缩聚反应

HCHO+4Ag(NH 3)2OH →(NH 4)2CO 3+4Ag ↓+6NH 3+2H 2O △

催化剂

催化剂

△ △

浓硫酸

CH

3—CHO + HCN CH 3CN NaOH

12.乙酸乙酯

(1)乙酸乙酯是一种带有香味的物色油状液体。

(2)水解反应(属于取代反应):水浴加热(70 0C 左右);注意酸性水解和碱性水解的差异。

①酸性条件下部分水解: CH 3COOC 2H 5+H 2O CH 3COOH+C 2H 5OH

②碱性条件下完全水解:CH 3COOC 2H 5

+NaOH CH 3COONa+C 2H 5OH

三、重要的物理性质

1.有机物的溶解性

1.1难溶于水的有:各类烃、卤代烃、硝基化合物、酯、绝大多数高聚物、高级的(指分子中碳原子数目

较多的,下同)醇、醛、羧酸等。

1.2易溶于水的有:低级的[一般指N(C)≤4]醇、(醚)、醛、(酮)、羧酸及盐、氨基酸及盐、单糖、二糖。(它

们都能与水形成氢键)。一般含羟基、羧基、醛基、氨基越多,水溶性越好。 2.有机物的相对密度

2.1密度比水大的液体有机物有:溴乙烷、溴苯、硝基苯、四氯化碳、乙酸等。

2.2密度比水小的液体有机物有: 烃、苯、甲苯、乙醇、乙醛、大多数酯、一氯烷烃。 3.有机物的熔沸点

3.1一般有机物含碳越多,沸点越高。同碳数醇、酸(易形成氢键)的沸点远高于烃的沸点。

3.2常温下为气体的有机物有:分子中含有碳原子数小于或等于4的烃(新戊烷例外)、一氯甲烷、甲醛。

四、常见有机物和Na 、NaOH 、Na 2CO 3、NaHCO 3、溴水、液溴、酸性KMnO 4等反应。

【注意】卤代烃、酚、酸、酯和氢氧化钠反应时,一般官能团数目和氢氧化钠的量是1:1。但如果是酚酯由于水解后生成的酚和酸都能和氢氧化钠反应,所以1mol 酚酯消耗2molNaOH 。 稀硫酸 △

【注意】①酸性高锰酸钾在反应中表现出强氧化性。②溴水(液溴)和烯、炔发生加成反应。③溴水和苯酚发生取代反应,溴水能氧化乙醛。④溴水和苯、甲苯不反应,但因萃取有分层和水层褪色现象。⑤液溴与苯和溴苯反应还需要加催化剂。

五、有机物的鉴别

鉴别有机物,必须熟悉有机物的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要抓住某些有机物的特征反应,选用合适的试剂,一一鉴别它们。

2.卤代烃中卤素的检验取样,滴入NaOH溶液,加热至分层现象消失,冷却后加入稀硝酸酸化

.......,再滴入AgNO3 观察沉淀的颜色,确定是何种卤素。

3.烯醛中碳碳双键的检验

(1)若是纯净的液态样品,则可向所取试样中加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若褪色,则证明含有碳碳双键。

(2)若样品为水溶液,则先向样品中加入足量的新制Cu(OH)2悬浊液,加热煮沸,充分反应后冷却过滤,

向滤液中加入稀硝酸酸化

.......,再加入溴水,若褪色,则证明含有碳碳双键。

六、混合物的分离或提纯(除杂)

七、常见有机实验

八、常见有机物间的转化关系

1.有机物类别之间的转化及反应类型

2.常见有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熟悉反应条件和反应原理。“/”前为反应物,“/后”为反应条件。)

⒁催化剂、△

3.有机反应类型和有机物类别关系分析

3.1取代反应——“有进有出”:

3.1.1取代反应:有机物分子中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代替的反应。

3.1.2常见的取代反应:烃的卤代、芳香烃的硝化或磺化、卤代烃的水解、醇分子间的脱水反应、醇与氢卤酸的反应、酚的卤代、酯化反应、酯的水解以及蛋白质的水解等。

3.2加成反应——“只进不出”:

3.2.1加成反应:有机物分子中的不饱和碳原子与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相互结合生成新化合物的反应。

3.2.2常见的加成反应。

①氢气、卤素单质、氢卤酸、水等与分子中含碳碳双键、碳碳叁键的有机物发生加成反应。

②苯环可以与氢气加成。

③醛、酮可以与H2、HCN等加成;醛和醛本身在碱性条件可以加成。

3.3消去反应——“只出不进”:

3.3.1消去反应:在一定条件下,有机物脱去小分子物质(如H2O、HX等)生成分子中含双键或叁键不饱和化合物的反应。

3.3.2常见的消去反应:①醇分子内脱水、卤代烃分子内脱卤化氢是中学阶段必须掌握的消去反应。

②醇类发生消去反应的规律与卤代烃的消去规律相似,但反应条件不同,醇类发生消去反应的条件是浓硫酸、加热,而卤代烃发生消去反应的条件是NaOH、醇、加热(或NaOH的醇溶液、加热),要注意区分。

3.4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3.5加聚反应和缩聚反应:

3.5.2缩聚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注意事项。

①注意单体的物质的量要与缩聚物结构简式的下角标一致。

②注意生成的小分子的物质的量:一般一种单体时为n-1;两种单体时为2n-1。

九、生命中的基础有机物和合成高分子

(一)糖类的概念和分类:

1.糖的组成和分类

(1)概念:从分子结构上看,糖类可定义为多羟基醛、多羟基酮和它们的脱水缩合物。

(2)组成:主要包含碳、氢、氧三种元素。大多数糖类化合物的通式为C n(H2O)m,所以糖类也叫碳水化合物。

(3)分类。

很多摩尔单糖

2~10摩尔单糖

2.单糖——葡萄糖与果糖

(2)葡萄糖的化学性质。 ①氧化反应。

a.与银氨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H 2OH(CHOH)4CHO+2Ag(NH 3)2

OH CH 2OH(CHOH)4COONH 4+2Ag ↓+3NH 3+H 2O 。

b.与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H 2OH(CHOH)4CHO+NaOH +2Cu(OH)2 CH 2OH(CHOH)4COONa+Cu 2O ↓+3H 2O 。

c.人体内催化氧化的化式为C 6H 12O 6(s)+6O 2(g) 6CO 2(g)+6H 2O (l)

②加成反应(葡萄糖可与H 2发生加成反应生成己六醇)

CH 2OH(CHOH)4CHO+H 2 CH 2OH(CHOH)4CH 2OH 。

③发酵。

C 6H 12O 6 2CO 2+2C 2H 5OH 。

3.双糖——蔗糖与麦芽糖 (2)主要化学反应。

①水解反应(检验蔗糖和麦芽糖水解产物时要先加碱中和作为催化剂的稀硫酸)。 a.蔗糖的水解反应

在稀硫酸催化作用下,蔗糖水解生成一分子葡萄糖和一分子果糖,反应方程式为

C 12H 22O 11+H 2O C 6H 12O 6(葡萄糖)+C 6H 12O 6(果糖)。

b.麦芽糖的水解反应方程式为C 12H 22O 11+H 2O 2C 6H 12O 6(葡萄糖)。

②麦芽糖分子中含有醛基,能发生银氨溶液和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 4.多糖——淀粉与纤维素:(检验淀粉和纤维素水解产物时要先加碱中和作为催化剂的稀硫酸)。 (1)相似点。

①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属于多糖,分子式都可表示为(C 6H 10O 5)n 。

②都能发生水解反应,反应方程式为:(C 6H 10O 5)n +nH 2O nC 6H 12O 6(葡萄糖)。

③都不能发生银镜反应。 (2)不同点。

①通式中n 不同,淀粉和纤维素不是同分异构体; ②淀粉遇碘呈现特殊的蓝色。

(二)油脂

1.组成和结构:一分子甘油与三分子高级脂肪酸脱水形成的酯。 催化剂

酒化酶

稀硫酸

△ 稀硫酸

稀硫酸

R- COOCH 2

R’-COOCH

R”-COOCH 2

官能团:酯基-COO-、烃基中可能含有

碳碳双键。

2.分类:

3.物理性质:

(1)油脂一般难于水,密度比水小。 (2)天然油脂都是混合物,没有恒定的沸点、熔点。含不饱和脂肪酸成分较多的甘油酯,常温下一般呈液态,含饱和脂肪酸成分较多的甘油酯,常温下一般呈固态。 4.化学性质: (1)水解反应。

①酸性条件下水解。如硬脂酸甘油酯的水解反应方程式为 ②碱性条件下水解——皂化反应。如硬脂酸甘油酯的水解反应方程式为

碱性条件下其水解程度比酸性条件下水解程度大。

(三)氨基酸、蛋白质

1.氨基酸:

(1)概念、组成与结构。

①概念:羧酸分子烃基上的氢原子被氨基(-NH 2)取代的化合物 ②官能团:氨基和羧基 ③α-氨基酸:氨基(-NH 2)和羧基(-COOH )连在同一个碳上。通式 (2)化学性质。

①两性。氨基酸分子中既含有酸性基团—COOH ,又含有碱性基团—NH 2,因此,氨基酸是两性化合物。 甘氨酸与HCl 、NaOH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②成肽反应。两分子氨基酸缩水形成二肽(两种不同氨基酸混合缩水可以生成四种二肽)。

氨基酸 氨基酸 二肽

多种氨基酸分子间脱水以肽键相互结合,可形成蛋白质。 2.蛋白质的结构与性质: (1)蛋白质的组成与结构。

①蛋白质含有C 、H 、O 、N 、S 等元素。

②蛋白质是由氨基酸通过缩聚反应产生的,蛋白质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④变性:加热、加压、搅拌、紫外线、X 射线、强酸、强碱、、重金属盐、一些有机物(甲醛、酒精、苯甲酸等)会使蛋白质变性,属于不可逆过程。

⑤颜色反应:含有苯环的蛋白质遇浓硝酸变黄色,该性质可用于蛋白质的检验。 ⑥蛋白质灼烧有烧焦羽毛的气味。

油脂 根据状态 根据羧酸中 烃基种类 液态:油,含有较多的不饱和脂肪酸成分

固态:脂肪,含有较多的饱和脂肪酸成分

烃基相同:简单甘油酯(R 、R ’、R”相同)

R 、R ’、R”不同)

△ +3NaOH +3C 17H 35COONa

C 17H 35COOCH 2

C 17H 35COOCH C 17H 352 CH 2-OH CH-OH CH 2-OH +3H 2O +3C 17H 35COOH C 17H 35COOCH 2

C 17H 35COOCH C 17H 35COOCH 2

HOCH 2 HOCH 2 稀硫酸 △ R —CH —COOH NH 2 CH 2—COOH NH 2+Cl - CH 2—COOH+HCl 2 CH 2—COOH+NaOH 2 CH 2—COO -Na ++H 2O

NH 2

R —CH —COOH + NH 2 H 2N —CH —COOH

R’ R —CH —C —N —CH —COOH +H 2O NH 2 O H R’

单体 链节 聚合度

3.酶

(1)酶是一种蛋白质,易变性。

(2)酶是一种生物催化剂,酶催化作用有以下特点:

①条件温和,不需加热。②具有高度的专一性。③具有高效催化作用。

4.核酸:核酸是一类含磷的生物高分子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可达十几万至几百万。 (1)脱氧核糖核酸(DNA):生物体遗传信息的载体,同时还指挥着蛋白质的合成、细胞的分裂和制造新细胞。 (2)核糖核酸(RNA):根据DNA 提供的信息控制体内蛋白质的合成。

(四)合成高分子化合物

1.有关高分子化合物的几个概念:

(1)单体:能够进行聚合反应形成高分子化合物的低分子化合物。 (2)链节:高分子化合物中化学组成相同、可重复的最小单位。 (3)聚合度:高分子链中含有链节的数目。通常用n 表示。如 2.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两个基本反应:

(1)加聚反应:小分子物质以加成反应形式生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反应,如氯乙烯合成聚氯乙烯的化学方程式

为:n CH 2

n

(2)缩聚反应:单体分子间缩合脱去小分子(如H 2O 、HX 等)生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反应。 如己二酸与乙二醇发生缩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如乳酸能在一定条件下缩聚生成聚乳酸,方程式为:

3.高分子材料的分类

Cl 2—CH

O

H —O —CH —C —OH CH 3

O H —O —CH —C —OH CH 3 n [ ]n

+(n-1)H 2O

浓硫酸 △

十、有机合成推断

1.常见有机物的转化关系(见前面“八”)。

2.关注题给陌生信息在推断中的应用。

2.1读懂陌生信息。弄清反应前后的碳骨架、官能团的变化和不变,猜测变化过程中的化学键变化。

2.2陌生信息在流程图中的迁移应用。通过信息中给定的条件或是特定结构变化判断新信息在题中位置。

3.有机反应条件和物质类别(或官能团)间的关系。

应条件。

不饱和键加氢反应的条件,包括:C=C、C≡C、C=O的加成

①卤代烃水解生成醇;②酯类水解反应的条件。

溶液)①不饱和烃加成反应的条件②苯酚的溴代反应。

)苯环上的溴代反应

4.1官能团的引入

4.2官能团的消除

①通过加成反应可以消除不饱和键(双键、三键、苯环); ②通过消去、氧化或酯化反应等消除羟基; ③通过加成或氧化反应等消除醛基; ④通过水解反应消除酯基、肽键、卤素原子。 4.3官能团的改变

4.3.1一元化合物合成路线:R —CH===CH 2――→HX

卤代烃――――――→NaOH 水溶液

△一元醇――→[O]

一元醛――→[O]

一元羧酸――――――――→醇、浓H 2SO 4,△

4.3.2二元化合物合成路线:

CH 2===CH 2――→X 2

CH 2X —CH 2X ――――――→NaOH 水溶液

△CH 2OH —CH 2OH ――→[O]

OHC —CHO ――→[O]

HOOC —COOH ――→一定条件

链酯、环酯、聚酯 4.3.3芳香化合物合成路线

――――――→NaOH 水溶液

――→Cl 2

光照

―――――→NaOH 水溶液

――――――→醇,浓硫酸,△

芳香酯

4.3.4通过某种手段改变官能团的位置,如

5.逆合成分析法

观察目标分子结构—目标分子的碳架特征,以及官能团的种类和位置 ↓

由目标分子逆推原料分子,并设计合成路线—目标分子碳架的构建,以及官能团引入和转化 ↓

对不同的合成路径进行优选—以绿色合成思想为指导

高考化学必备—有机化学知识点总结

高考化学必备——有机化学知识点总结 一、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 1、官能团的定义:决定有机化合物主要化学性质的原子、原子团或化学键。 2、常见的各类有机物的官能团,结构特点及主要化学性质 (1)烷烃 A) 官能团:无 ;通式:C n H 2n +2;代表物:CH 4 B) 结构特点:键角为109°28′,空间正四面体分子。烷烃分子中的每个C 原子的四个价键也都如此。 C) 化学性质: ①取代反应(与卤素单质、在光照条件下) , ,……。 ②燃烧 ③热裂解 (2)烯烃: A) 官能团: ;通式:C n H 2n (n ≥2);代表物:H 2C=CH 2 B) 结构特点:键角为120°。双键碳原子与其所连接的四个原子共平面。 C) 化学性质: ①加成反应(与X 2、H 2、HX 、H 2O 等) ②加聚反应(与自身、其他烯烃) ③燃烧 (3)炔烃: A) 官能团:—C≡C— ;通式:C n H 2n —2(n ≥2);代表物:HC≡CH B) 结构特点:碳碳叁键与单键间的键角为180°。两个叁键碳原子与其所连接的两个原子在同一条直线上。 C) 化学性质:(略) (4)苯及苯的同系物: A) 通式:C n H 2n —6(n ≥6) B)结构特点:苯分子中键角为120°,平面正六边形结构,6个C 原子和6个H 原子共平面。 CH 4 + Cl 2CH 3Cl + HCl 光 CH 3Cl + Cl 2 CH 2Cl 2 + HCl 光 CH 4 + 2O 2 CO 2 + 2H 2O 点燃 CH 4 C + 2H 2 高温 隔绝空气 C=C CH 2=CH 2 + HX CH 3CH 2X 催化剂 CH 2=CH 2 + 3O 2 2CO 2 + 2H 2O 点燃 n CH 2=CH 2 CH 2—CH 2 n 催化剂 CH 2=CH 2 + H 2O CH 3CH 2OH 催化剂 加热、加压 CH 2=CH 2 + Br 2BrCH 2CH 2Br CCl 4 原子:—X 原子团(基):—OH 、—CHO (醛基)、—COOH (羧基)、C 6H 5— 等 化学键: 、 —C ≡C — C=C 官能团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整理

有机化学知识整理 1.甲烷的空间结构为正四面体型结构。 ⒉烷烃的化学性质:烷烃在常温下比较稳定,不与强酸、强碱、强氧化剂起反应。 ⑴取代反应:有机物分子中的原子或原子团被其它原子或原子团所替代的反应。如:Cl2与甲烷在光照条件下可以发生取代反应,生成CH3Cl,CH2Cl2,CHCl3,CCl4及HCl的混合物。 取代反应,包括硝化、磺化、酯化及卤代烃或酯类的水解等。 ⑵氧化:烷烃可以燃烧,生成CO2及H2O ⑶高温分解、裂化裂解。 ⒊根、基:①根: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如:SO42-,NH+4,Cl-。 ②基:电中性的原子或原子团,一般都有未成对电子。如氨基—NH2、硝基—NO2、羟基—OH。4.同系物: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互相称为同系物。 判断方法:所含有的官能团种类和数目相同,但碳原子数不等。 ①结构相似的理解:同一类物质,即含有相同的官能团,有类似的化学性质。 ②组成上相差“—CH2”原子团:组成上相差指的是分子式上是否有n个—CH2的差别,而不限于分子中是否能真正找出—CH2的结构差别来。 ⒌乙烯分子为 C2H4,结构简式为CH2=CH2,6个原子共平面,键角为120°。 规律:碳碳双键周围的六个原子都共平面。 ⒍乙烯的实验室制法: ①反应中浓H2SO4与酒精体积之比为3:1。 ②反应应迅速升温至170C,因为在140℃时发生了如下的副反应(乙醚)。 ③反应加碎瓷片,为防止反应液过热达“爆沸”。浓H2SO4的作用:催化剂,脱水剂。 ⒎烯烃的化学性质(包括二烯烃的一部分) ①加成反应:有机物分子中的双键或叁键发生断裂,加进(结合)其它原子或原子团的反应。Ⅰ.与卤素单质反应,可使溴水褪色,CH2=CH2+Br2→CH2B—CH2Br Ⅱ.当有催化剂存在时,也可与H2O、H2、HCl、HCN等加成反应。 ②氧化反应: I.燃烧 II.使KmnO4/H+褪色 Ⅲ.催化氧化:2CH2=CH2+O2 2CH3CHO 有机反应中,氧化反应可以看作是在有机分子上加上氧原子或减掉氢原子,还原反应可看作是在分子内加上氢原子或减掉氧原子。以上可简称为“加氧去氢为氧化;加氢去氧为还原”。 ②聚合:小分子的烯烃或烯烃的取代衍生物在加热和催化剂作用下,通过加成反应结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反应,叫做加成聚合反应,简称加聚反应。 ⒏乙炔:HC≡CH ,键角为180°,规律:叁键周围的4个原子都在一条直线上。 ⒐乙炔的化学性质:

最新高中有机化学实验总结教学提纲

十二、甲烷光照取代 十三、实验室制取乙烯 乙烯的实验室制法 1. 药品: 乙醇浓硫酸 2. 装置:圆底烧瓶、温度计、铁架台、水槽、 集气瓶、双孔橡皮塞、酒精灯、导管 3.步骤: (1)检验气密性。在烧瓶里注入乙醇和浓硫酸 (体积比1:3)的混合液约20mL(配置此混合液应在冷却和搅拌下将15mL浓硫酸满满倒入5mL酒精 中),并放入几片碎瓷片。(温度计的水银球要伸 入液面以下) (2)加热,使温度迅速升到170℃,酒精便脱水变成乙烯。 (3)用排水集气法收集乙烯。 (4)再将气体分别通入溴水及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观察现象。 (5)先撤导管,后熄灯。 4.反应原理:(分子内的脱水反应) 5.收集气体方法:排水集气法(密度与空气相近) 6.现象:

溶液变黑;气体使溴水及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7.注意点: (1)乙醇和浓硫酸体积比为什么是1:3? 答:浓硫酸是强氧化剂,在此反应中氧化乙醇,如果浓硫酸的量少就会很快变为稀硫酸而达不到实验效果。 (2)浓硫酸在反应中的作用? 答:①催化剂②脱水剂 (3)为什么要迅速升温到170℃? 答:如果低于170℃会有很多的副反应发生。 如:分子之间的脱水反应 (4)为什么要加入碎瓷片? 答:防止溶液暴沸。 (5)为什么反应过程中溶液逐渐变黑? 答:① (乙醇+浓硫酸) ② (c+浓硫酸) (6)怎样证明生成气体乙烯中混有二氧化硫气体?怎样除去二氧化硫气体? 答:①证明用品红溶液 ②除去用NaOH溶液+品红溶液 (二氧化硫使溴水及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方程式) 十四、实验室制取乙炔(不能用启普发生器)

1. 药品:电石(离子化合物),水(饱和食盐水:水的百分含量降低从而降低反应速率) 2. 仪器:(氢气的制备装置)分液漏斗、烧瓶、 导管、试管、水槽 3. 步骤: (1)检验气密性。在烧瓶中放几小块碳化钙 ,旋开分液漏斗活塞,使水慢慢滴下。 (2)用排水集气法收集乙炔。 (3)将纯净的乙炔分别通入盛有溴水及酸性 高锰酸钾溶液的试管中,观察现象。 4. 反应原理:(水解/取代反应) 5. 现象: 反应剧烈,生成大量气体。 6. 注意点: (1)为什么不可以使用启普发生器(在试管口塞上稀疏的棉花)? 答:①电石与水剧烈反应,很快成为粉末状。 ②反应为放热反应,气体体积快速增加,引起爆炸。

化学:人教版高中有机化学知识点总结

化学:高中有机化学知识点总结 1.需水浴加热的反应有: (1)、银镜反应(2)、乙酸乙酯的水解(3)苯的硝化(4)糖的水解 (5)、酚醛树脂的制取(6)固体溶解度的测定 凡是在不高于100℃的条件下反应,均可用水浴加热,其优点:温度变化平稳,不会大起大落,有利于反应的进行。 2.需用温度计的实验有: (1)、实验室制乙烯(170℃)(2)、蒸馏(3)、固体溶解度的测定 (4)、乙酸乙酯的水解(70-80℃)(5)、中和热的测定 (6)制硝基苯(50-60℃) 〔说明〕:(1)凡需要准确控制温度者均需用温度计。(2)注意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 3.能与Na反应的有机物有:醇、酚、羧酸等——凡含羟基的化合物。 4.能发生银镜反应的物质有: 醛、甲酸、甲酸盐、甲酸酯、葡萄糖、麦芽糖——凡含醛基的物质。 5.能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的物质有: (1)含有碳碳双键、碳碳叁键的烃和烃的衍生物、苯的同系物 (2)含有羟基的化合物如醇和酚类物质 (3)含有醛基的化合物 (4)具有还原性的无机物(如SO2、FeSO4、KI、HCl、H2O2等) 6.能使溴水褪色的物质有: (1)含有碳碳双键和碳碳叁键的烃和烃的衍生物(加成) (2)苯酚等酚类物质(取代) (3)含醛基物质(氧化)

(4)碱性物质(如NaOH、Na2CO3)(氧化还原――歧化反应) (5)较强的无机还原剂(如SO2、KI、FeSO4等)(氧化) (6)有机溶剂(如苯和苯的同系物、四氯甲烷、汽油、已烷等,属于萃取,使水层褪色而有机层呈橙红色。) 7.密度比水大的液体有机物有:溴乙烷、溴苯、硝基苯、四氯化碳等。 8、密度比水小的液体有机物有:烃、大多数酯、一氯烷烃。 9.能发生水解反应的物质有 卤代烃、酯(油脂)、二糖、多糖、蛋白质(肽)、盐。 10.不溶于水的有机物有: 烃、卤代烃、酯、淀粉、纤维素 11.常温下为气体的有机物有: 分子中含有碳原子数小于或等于4的烃(新戊烷例外)、一氯甲烷、甲醛。 12.浓硫酸、加热条件下发生的反应有: 苯及苯的同系物的硝化、磺化、醇的脱水反应、酯化反应、纤维素的水解 13.能被氧化的物质有: 含有碳碳双键或碳碳叁键的不饱和化合物(KMnO4)、苯的同系物、醇、醛、酚。 大多数有机物都可以燃烧,燃烧都是被氧气氧化。 14.显酸性的有机物有:含有酚羟基和羧基的化合物。 15.能使蛋白质变性的物质有:强酸、强碱、重金属盐、甲醛、苯酚、强氧化剂、浓的酒精、双氧水、碘酒、三氯乙酸等。 16.既能与酸又能与碱反应的有机物:具有酸、碱双官能团的有机物(氨基酸、蛋白质等) 17.能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的有机物: (1)酚:

高中有机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加注意点

有机化学基础实验 (一)烃 1. 甲烷的氯代(必修2、P56)(性质) 实验:取一个100mL的大量筒(或集气瓶),用排水的方法先后收集20mLCH4和80mLCl2,放在光亮的地方(注意:不要放在阳光直射的地方,以免引起爆炸),等待片刻,观察发生的现象。 现象:大约3min后,可观察到混合气体颜色变浅,气体体积缩小,量筒壁上出现油状液体,量筒内饱和食盐水液面上升,可能有晶体析出【会生成HCl,增加了饱和 ..食盐水】 解释:生成卤代烃 2. 石油的分馏(必修2、P57,重点)(分离提纯) (1)两种或多种沸点相差较大且互溶的液体混合物,要进行分离时,常用蒸馏或分 馏的分离方法。 (2)分馏(蒸馏)实验所需的主要仪器:铁架台(铁圈、铁夹)、石棉网、蒸馏烧瓶、 带温度计的单孔橡皮塞、冷凝管、牛角管、锥形瓶。 (3)蒸馏烧瓶中加入碎瓷片的作用是:防止爆沸 (4)温度计的位置:温度计的水银球应处于支管口(以测量蒸汽温度) (5)冷凝管:蒸气在冷凝管内管中的流动方向与冷水在外管中的流动方向下口进,上 口出 (6)用明火加热,注意安全 3. 乙烯的性质实验(必修2、P59) 现象:乙烯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氧化反应)(检验) 乙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加成反应)(检验、除杂) 乙烯的实验室制法: (1)反应原料:乙醇、浓硫酸 (2)反应原理:CH3CH2OH CH2=CH2↑ + H2O 副反应:2CH3CH2OH CH3CH2OCH2CH3 + H2O C2H5OH + 6H2SO4(浓)6SO2↑+ 2CO2↑+ 9H2O (3)浓硫酸:催化剂和脱水剂(混合时即将浓硫酸沿容器内壁慢慢倒入已盛在容器内的无水酒精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4)碎瓷片,以防液体受热时爆沸;石棉网加热,以防烧瓶炸裂。 (5)实验中要通过加热使无水酒精和浓硫酸混合物的温度迅速上升到并稳定于170℃左右。(不能用水浴) (6)温度计要选用量程在200℃~300℃之间的为宜。温度计的水银球要置于反应物的中央位置,因为需要测量的是反应物的温度。(7)实验结束时,要先将导气管从水中取出,再熄灭酒精灯,反之,会导致水被倒吸。【记】倒着想,要想不被倒吸就要把水中的导管先拿出来 (8)乙烯的收集方法能不能用排空气法不能,会爆炸 (9)点燃乙烯前要_验纯_。 (10)在制取乙烯的反应中,浓硫酸不但是催化剂、吸水剂,也是氧化剂,在反应过程中易将乙醇氧化,最后生成CO2、CO、C等(因此试管中液体变黑),而硫酸本身被还原成SO2。故乙烯中混有_SO2_、__ CO2__。 (11)必须注意乙醇和浓硫酸的比例为1:3,且需要的量不要太多,否则反应物升温太慢,副反应较多,从而影响了乙烯的产率。使用过量的浓硫酸可提高乙醇的利用率,增加乙烯的产量。 4、乙炔的实验室制法: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归纳

有机化学知识要点总结 一、有机化学基础知识归纳 1、常温下为气体的有机物: ①烃:分子中碳原子数n≤4(特例:),一般:n≤16为液态,n>16为固态。 ②烃的衍生物:甲醛、一氯甲烷。 2、烃的同系物中,随分子中碳原子数的增加,熔、沸点逐渐_ _____,密度增大。同分异构 体中,支链越多,熔、沸点____________。 3、气味。无味—甲烷、乙炔(常因混有PH3、AsH3而带有臭味) 稍有气味—乙烯特殊气味—苯及同系物、萘、石油、苯酚刺激性—--甲醛、甲酸、乙酸、乙醛香味—----乙醇、低级酯 甜味—----乙二醇、丙三醇、蔗糖、葡萄糖苦杏仁味—硝基苯 4、密度比水大的液体有机物有:溴乙烷、溴苯、硝基苯、四氯化碳等。 5、密度比水小的液体有机物有:烃、苯及苯的同系物、大多数酯、一氯烷烃。 6、不溶于水的有机物有:烃、卤代烃、酯、淀粉、纤维素。 苯酚:常温时水溶性不大,但高于65℃时可以与水以任意比互溶。 可溶于水的物质:分子中碳原子数小于、等于3的低级醇、醛、酮、羧酸等 7、特殊的用途:甲苯、苯酚、甘油、纤维素能制备炸药;乙二醇可用作防冻液;甲醛的水溶 液可用来消毒、杀菌、浸制生物标本;葡萄糖或醛类物质可用于制镜业。 8、能与Na反应放出氢气的物质有:醇、酚、羧酸、葡萄糖、氨基酸、苯磺酸等含羟基的 化合物。 9、显酸性的有机物有:含有酚羟基和羧基的化合物。 10、能发生水解反应的物质有:卤代烃、酯(油脂)、二糖、多糖、蛋白质(肽)、盐。 11、能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的有机物: (1)酚;(2)羧酸;(3)卤代烃(NaOH水溶液:水解;NaOH醇溶液:消去) (4)酯:(水解,不加热反应慢,加热反应快);(5)蛋白质(水解) 12、遇石蕊试液显红色或与Na2C03、NaHC03溶液反应产生CO2:羧酸类。 13、与Na2CO3溶液反应但无CO2气体放出:酚; 14、常温下能溶解Cu(OH)2:羧酸; 15、既能与酸又能与碱反应的有机物:具有酸、碱双官能团的有机物(氨基酸、蛋白质等) 16、羧酸酸性强弱: 17、能发生银镜反应或与新制的Cu(OH)2悬浊液共热产生红色沉淀的物质有:醛、甲酸、 甲酸盐、甲酸酯、葡萄糖、麦芽糖等凡含醛基的物质。 18、能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的物质有: (1)含有碳碳双键、碳碳叁键的烃和烃的衍生物、苯的同系物 (2)含有羟基的化合物如醇和酚类物质

有机化学总结材料全部

一烃的衍生物性质对比 1.脂肪醇、芳香醇、酚的比较 2.苯、甲苯、苯酚的分子结构及典型性质比较 3.醛、羰酸、酯(油脂)的综合比较

4.烃的羟基衍生物性质比较 5.烃的羰基衍生物性质比较 6.酯化反应与中和反应的比较 7.烃的衍生物的比较

二、有机反应的主要类型

三、烃及其重要衍生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要点精讲 一、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1.按碳的骨架分类 2.按官能团分类 (1)官能团:决定化合物特殊性质的原子或原子团 又:链状烃和脂环烃统称为脂肪烃。 二、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 1.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 (1)碳原子的结构特点 碳原子最外层有4个电子,能与其他原子形成4个共价键。 (2)碳原子间的结合方式 碳原子不仅可以与氢原子形成共价键,而且碳原子之间也能形成单键、双键或三键。多个碳原子可以形成 长短不一的碳链和碳环,碳链和碳环也可以相互结合,所以有机物种类纷繁,数量庞大。 2.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 (1)概念 化合物具有相同的分子式,但具有不同结构的现象叫同分异构现象。具有同分异构现象的化合物互为同分异构体。 (2)同分异构体的类别 ①碳链异构:由于分子中烷基所取代的位置不同产生的同分异构现象,如正丁烷和异丁烷; ②位置异构:由于官能团在碳链上所处的位置不同产生的同分异构现象,如1--丁烯和2--丁烯; ③官能团异构:有机物分子式相同,但官能团不同产生的异构现象,如乙酸和甲酸甲酯; ④给信息的其他同分异构体:顺反异构,对映异构。 3.同分异构体的书写方法 (1)同分异构体的书写规律 ①烷烃 烷烃只存在碳链异构,书写时应注意要全面而不重复,具体规则如下:成直链,一条线;摘一碳,挂中间,往边移,不到端;摘二碳,成乙基;二甲基,同、邻、间。 ②具有官能团的有机物 一般书写的顺序:碳链异构→位置异构→官能团异构。

大学有机化学实验基本知识

实验一有机化学实验基本知识 课时数:3学时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做有机化学实验时要达到的目的和实验要求,掌握有机化学实验室规则和实验室的安全知识,介绍有机化学实验常用仪器设备使用方法以及实验预习、实验记录和实验报告的要求,使学生能够在充分安全环境中,以实事求是、严格认真的科学态度与良好的工作习惯,系统地完成有机化学实验。 教学内容: 一、有机化学实验重要性 有机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许多有机化学的理论和规律都是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出来的,并接受实验的检验而得到发展和逐步完善。在高校中,有机化学实验课始终与有机化学理论并存。可以说,有机化学离不开有机化学实验。很难想象一个不具备实验技能的人会在有机化学的科学研究和有机化工的生产指导中有重大成就。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实验的教学。 二、有机化学实验目的 1、印证课本上学到的有机化学理论知识,并加深对理论的理解。 2、熟悉、掌握有机化学实验基本知识,基本操作能力。 (1)玻璃管的加工。 (2)组装反应装置:不同的有机反应需要不同的仪器装置,做蒸馏实验就组装蒸馏装置,做 回流实验就要求用回流装置,等等。(示范组装以上2个装置)。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能够熟练组装各种常用的反应装置。 (3)必须掌握的基本操作:重结晶、熔点的测定、沸点的测定、萃取、分液、洗涤、蒸馏(常压、减压)、色谱分析。 重结晶常用于固体有机物的分离、提纯。萃取、分液以及洗涤的原理是一样的,都是利用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来进行分离。而蒸馏是分离、提纯液态有机物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有的化合物沸点较高,例如乙酰乙酸乙酯,它常压下的沸点达到180.4℃,而在这个温度下它已经部分分解为去水乙酸和乙醇,这种情况下,我们往往采用减压蒸馏的方法。mp可用于识别物质和定性地检测样品的纯度;bp测定可用于识别物质和液态有机化合物的分离纯化。至于色谱分析是下学期的实验内容。 3、培养良好的科学素质。 (1)培养认真、仔细的实验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做到准确、及时、详细地记录实验数据现象,应一边实验一边直接在记录本上作记录,不能事后凭记忆补写; (2)培养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能正确控制反应条件和对实验结果进行综合整理分析; (3)培养理论联系实际、严谨求实的实验作风,不虚报实验数据、现象; (4)正确对待实验的成功、失败。 三、有机化学实验规则 1、加强预习:实验前须认真预习有关实验内容并写好预习报告,明确实验的目的要求,了解实验的原理,主要的实验试剂和实验的成败关键点、安全注意点,用简明的图表表示出反应步骤。每次实验开始前进行抽查。 2、仔细听老师讲解实验步骤、注意事项。 3、实验安全: (1)严格按造规程操作。未经老师同意,不得擅自改变药品用量、操作条件或操作程序。 (2)实验中集中思想、认真操作、仔细观察、如实记录,不做与该次实验无关的事,不能擅自离

有机化学基础方程式总结(重点)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和方程式总结 一、脂肪烃: 1.烷烃【C n H2n+2(n≥1)】化学性质:不与强酸、强碱、强氧化剂和强还原剂反应,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或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1)取代反应CH3CH3 + Cl2→ CH3CH2Cl + HCl (光照条件)(2)氧化反应—可燃性C n H2n+2 + (3n+1)/2O2→ nCO2 + (n+1)H2O (点燃) (3)分解反应:烷烃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热或加催化剂可发生裂化或裂解。C8H18→ C4H10 + C4H8 , C4H10→ CH4 + C3H6 2.烯烃(CH2=CH2)【C n H2n (n≥2),二烯烃C n H2n-2(n≥4)】(1)烯烃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会使溶液褪色 (2)催化氧化2CH2=CH2 + O2→ 2CH3CHO (催化剂,加热) (3)可燃性烯烃燃烧火焰明亮,伴有黑烟C n H2n + 3n/2O2→ nCO2 + nH2O (点燃) (4)烯烃与H2,X2,HX,H2O发生加成反应①氢气(H2) CH2==CH2 + H2→ CH3—CH3 (催化剂,加热) ②溴水,卤素单质(X2) CH2==CH2 + Br2→ CH2Br—CH2Br 常温下使溴水褪色 ③水CH2==CH2 + H—OH → CH2(OH)—CH3或CH3—CH2OH (催化剂,加热,加压) ④氯化氢CH2==CH2+ HCl → CH2Cl—CH3或CH3—CH2Cl (催化剂,加热) 3.炔烃(HC≡CH)【C n H2n-2(n≥2)】物理性质: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略小,微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有特殊难闻臭味. 化学性质:能发生加成反应、氧化反应和聚合反应。但比烯烃困难。 (1)乙炔的制取CaC2 (俗名电石)+ 2H2O → Ca(OH)2 + C2H2↑收集方法:排水集气法 (2)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3)可燃性2C2H2 + 5O2→ 4CO2 + 2H2O (点燃)火焰明亮,伴有浓烈黑烟(4)加成反应氢气:HC≡CH + 2H2→ CH3CH3 (催化剂,加热) 水:HC≡CH + H2O → CH3CHO (催化剂,加热) 卤素:HC≡CH + 2Br2→ CHBr2—CHBr2 (1,1,2,2 –四溴乙烷)(5)加聚反应n HC≡CH → [CH==CH]n 二、卤代烃【R—Br】 1.物理性质(1)气味:具有一种令人不愉快的气味且蒸汽有毒。 (2)沸点①卤原子种类及个数相同时,卤代烃的沸点随碳原子数增加而升高;②卤代烃的同分异构体的沸点随烃基中支链的增加而降低;③同一烃基的不同卤代烃的沸点,随卤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增大而升高。 (3)溶解性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有些卤代烃本身就是良好的有机溶剂,如四氯化碳等。 2.化学性质(1)水解反应(取代反应)CH3CH2Br +NaOH → CH3CH2OH + NaBr (氢氧化钠的水溶液,加热)(2)消去反应(邻碳有氢)CH3—CH2Br + NaOH → CH2==CH2↑ + NaBr + H2O (氢氧化钠的醇溶液,加热) 补充:发生消去反应的条件①C原子数目≥2②与—X相连的C原子的邻位C上有H原子③与苯环上的H不能消去三、醇【R—OH】 1.醇的物理性质低级饱和一元醇为无色透明的液体,往往有特殊气味,能与水混溶。十二个碳原子以上的高级醇为蜡状固体,难溶于水。 2.醇的化学性质乙醇的燃烧C2H6O +3O2→ 2CO2 + 3H2O 乙醇与钠反应2CH3CH2OH + 2Na→2CH3CH2ONa + H2↑ (1)消去反应CH3—CH2OH → CH2=CH2↑ + H2O(浓硫酸.170℃,乙醇:浓硫酸=1:3)浓硫酸作用:催化剂,脱水剂(2)脱水反应C2H5—OH + HO—C2H5→ C2H5—O—C2H5 + H2O (浓硫酸,140℃) (3)取代反应←氢氧化钠的水溶液(逆反应)C2H5—OH + H—Br → C2H5—Br + H2O (加热) (4)氧化反应乙醇使酸性KMnO4,K2Cr2O7溶液褪色 CH3CH2OH →(氧化)CH3CHO(乙醛)→(氧化)CH3COOH(乙酸) 在Cu作催化剂时醇被氧化为醛或酮现象方程:CuO + 2CH3CH2O H → 2Cu + 2CH2CHO + 2H2O 总反应式:2CH3CH2OH + O2→ 2CH2CHO + 2H2O (条件:Cu,加热) 必须有—CH2OH才能被氧化,若没有则只能生成羰基。 四、醛【R—CHO】【还原反应:加氢去氧;氧化反应:加氧去氢】 1.氧化反应(1)银镜反应注意:a.试管必须洁净 b.水浴加热,使其受热均匀 c.实验完毕后,用稀HNO3清洗试管CH3CHO + 2Ag(NH3)2OH → CH3COONH4+ 2Ag↓ + 3NH3 + H2O (加热,用于检验醛基) (2)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用于检验醛基) CH3CHO + 2Cu(OH)2+ NaOH → CH2COONa + Cu2O↓(砖红色沉淀) + 3H2O (加热) (3)与空气氧化2CH3CHO + O2→ 2CH3COOH (催化剂,加热) 2.加成反应CH3CHO + H2→ CH3CH2OH (催化剂,加热)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归纳

一、有机化学基础知识归纳 1常温下为气体的有机物: ①烃:分子中碳原子数n W 4 (特例:__________ ), 一般:n< 16为液态,n > 16为固态。 ②烃的衍生物:甲醛、一氯甲烷。 2、烃的同系物中,随分子中碳原子数的增加,熔、沸点逐渐_ ,密度增大。同分异构 体中,支链越多,熔、沸点__________________ 。 3、气味。无味一甲烷、乙炔(常因混有PH、AsH3而带有臭味) 稍有气味一乙烯特殊气味一苯及同系物、萘、石油、苯酚刺激性一--甲醛、甲酸、乙酸、乙醛香味一----乙醇、低级酯 甜味一----乙二醇、丙三醇、蔗糖、葡萄糖苦杏仁味一硝基苯 4、密度比水大的液体有机物有:溴乙烷、溴苯、硝基苯、四氯化碳等。 5、密度比水小的液体有机物有:烃、苯及苯的同系物、大多数酯、一氯烷烃。 6、不溶于水的有机物有:烃、卤代烃、酯、淀粉、纤维素。 苯酚:常温时水溶性不大,但高于65C时可以与水以任意比互溶。 可溶于水的物质:分子中碳原子数小于、等于3的低级醇、醛、酮、羧酸等 7、特殊的用途:甲苯、苯酚、甘油、纤维素能制备炸药;乙二醇可用作防冻液;甲醛的水溶 液可用来消毒、杀菌、浸制生物标本;葡萄糖或醛类物质可用于制镜业。 8能与Na反应放出氢气的物质有:醇、酚、羧酸、葡萄糖、氨基酸、苯磺酸等含羟基的化合物。 9、显酸性的有机物有:含有酚羟基和羧基的化合物。 10、能发生水解反应的物质有:卤代烃、酯(油脂)、二糖、多糖、蛋白质(肽)、盐。 11、能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的有机物: (1)酚;(2)羧酸;(3)卤代烃(NaOH水溶液:水解;NaOH醇溶液:消去)(4)酯:(水解,不加热反应慢,加热反应快);(5)蛋白质(水解) 12、遇石蕊试液显红色或与NazCQ、NaHCO溶液反应产生CO:羧酸类。 13、与Na2CO溶液反应但无CO气体放出:酚; 14、常温下能溶解Cu(OHb:羧酸; 15、既能与酸又能与碱反应的有机物:具有酸、碱双官能团的有机物(氨基酸、蛋白质等) 16、羧酸酸性强弱: di ? 17、能发生银镜反应或与新制的C U(OH)2悬浊液共热产生红色沉淀的物质有:醛、甲酸、 甲酸盐、甲酸酯、葡萄糖、麦芽糖等凡含醛基的物质。 18、能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的物质有: (1)含有碳碳双键、碳碳叁键的烃和烃的衍生物、苯的同系物 (2)含有羟基的化合物如醇和酚类物质 (3)含有醛基的化合物

高中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归纳(全)

高中《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 一、重要的物理性质 1.有机物的溶解性 (1)难溶于水的有:各类烃、卤代烃、硝基化合物、酯、绝大多数高聚物、高级的(指分子中碳原子数目较多的, 下同)醇、醛、羧酸等。 (2)易溶于水的有:低级的[一般指N(C )≤4]醇、(醚)、醛、(酮)、羧酸及盐、氨基酸及盐、单糖、二糖。(它们都 能与水形成氢键)。 二、重要的反应 1.能使溴水(Br 2/H 2O )褪色的物质 (1)有机物① 通过加成反应使之褪色:含有 、—C ≡C —的不饱和化合物 ② 通过取代反应使之褪色:酚类 注意:苯酚溶液遇浓溴水时,除褪色现象之外还产生白色沉淀。③ 通过氧化反应使之褪色:含有—CHO (醛基)的有机物(有水参加反应)注意:纯净的只含有—CHO (醛基)的有机物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④ 通过萃取使之褪色:液态烷烃、环烷烃、苯及其同系物、饱和卤代烃、饱和酯 (2)无机物① 通过与碱发生歧化反应 3Br 2 + 6OH - == 5Br - + BrO 3- + 3H 2O 或Br 2 + 2OH - == Br - + BrO - + H 2O ② 与还原性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H 2S 、S 2-、SO 2、SO 32-、I -、Fe 2+ 2.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KMnO4/H+褪色的物质 1)有机物:含有 、—C≡C —、—OH (较慢)、—CHO 的物质 苯环相连的侧链碳上有氢原子的苯的同系物 (但苯不反应) 2)无机物:与还原性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H 2S 、S 2-、SO 2、SO 32-、Br -、I -、Fe 2+ 3.与Na 反应的有机物:含有—OH 、—COOH 的有机物 与NaOH 反应的有机物:常温下,易与—COOH 的有机物反应加热时,能与卤代烃、酯反应(取代反应) 与Na 2CO 3反应的有机物:含有—COOH 的有机物反应生成羧酸钠,并放出CO 2气体; 与NaHCO 3反应的有机物:含有—COOH 的有机物反应生成羧酸钠并放出等物质的量的CO 2气体。 4.既能与强酸,又能与强碱反应的物质 (1)氨基酸,如甘氨酸等 H 2NCH 2COOH + HCl → HOOCCH 2NH 3Cl H 2NCH 2COOH + NaOH → H 2NCH 2COONa + H 2O (2)蛋白质分子中的肽链的链端或支链上仍有呈酸性的—COOH 和呈碱性的—NH 2,故蛋白质仍能与碱和酸反应。 5.银镜反应的有机物 (1)发生银镜反应的有机物:含有—CHO 的物质:醛、甲酸、甲酸盐、甲酸酯、还原性糖(葡萄糖、麦芽糖等) (2)银氨溶液[Ag(NH 3)2OH](多伦试剂)的配制: 向一定量2%的AgNO 3溶液中逐滴加入2%的稀氨水至刚刚产生的沉淀恰好完全溶解消失。 (3)反应条件:碱性、水浴加热....... 酸性条件下,则有Ag(NH 3)2+ + OH - + 3H + == Ag + + 2NH 4+ + H 2O 而被破坏。 (4)实验现象:①反应液由澄清变成灰黑色浑浊;②试管内壁有银白色金属析出 (5)有关反应方程式:AgNO 3 + NH 3·H 2O == AgOH↓ + NH 4NO 3 AgOH + 2NH 3·H 2O == Ag(NH 3)2OH + 2H 2O 银镜反应的一般通式: RCHO + 2Ag(NH 3)2OH 2 A g ↓+ RCOONH 4 + 3NH 3 + H 2O 【记忆诀窍】: 1—水(盐)、2—银、3—氨 甲醛(相当于两个醛基):HCHO + 4Ag(NH 3)2OH 4Ag↓+ (NH 4)2CO 3 + 6NH 3 + 2H 2O 乙二醛: OHC-CHO + 4Ag(NH 3)2OH 4Ag↓+ (NH 4)2C 2O 4 + 6NH 3 + 2H 2O 甲酸: HCOOH + 2 Ag(NH 3)2OH 2 A g ↓+ (NH 4)2CO 3 + 2NH 3 + H 2O 葡萄糖:(过量)CH 2OH(CHOH)4CHO +2Ag(NH 3)2OH 2A g ↓+CH 2OH(CHOH)4COONH 4+3NH 3 + H 2O

高二化学选修5归纳与整理 有机化学基础

高二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整理一、重要的物理性质 1.有机物的溶解性 (1)难溶于水的有:各类烃、卤代烃、硝基化合物、酯、绝大多数高聚物、高级的(指分子中碳原子数目较多的,下同)醇、醛、羧酸等。 (2)易溶于水的有:低级的[一般指N(C)≤4]醇、(醚)、醛、(酮)、羧酸及盐、氨基酸及盐、单糖、二糖。(它们都能与水形成氢键)。 (3)具有特殊溶解性的: ①乙醇是一种很好的溶剂,既能溶解许多无机物,又能溶解许多有机物,所以常用乙醇 来溶解植物色素或其中的药用成分,也常用乙醇作为反应的溶剂,使参加反应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均能溶解,增大接触面积,提高反应速率。例如,在油脂的皂化反应中,加入乙醇既能溶解NaOH,又能溶解油脂,让它们在均相(同一溶剂的溶液)中充分接触,加快反应速率,提高反应限度。 ②苯酚:室温下,在水中的溶解度是9.3g(属可溶),易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当温度高 于65℃时,能与水混溶,冷却后分层,上层为苯酚的水溶液,下层为水的苯酚溶液,振荡后形成乳浊液。苯酚易溶于碱溶液和纯碱溶液,这是因为生成了易溶性的钠盐。 ③乙酸乙酯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更加难溶,同时饱和碳酸钠溶液还能通过反应吸收挥发 出的乙酸,溶解吸收挥发出的乙醇,便于闻到乙酸乙酯的香味。 ④有的淀粉、蛋白质可溶于水形成胶体 ..。蛋白质在浓轻金属盐(包括铵盐)溶液中溶解度减小,会析出(即盐析,皂化反应中也有此操作)。但在稀轻金属盐(包括铵盐)溶液中,蛋白质的溶解度反而增大。 ⑤线型和部分支链型高聚物可溶于某些有机溶剂,而体型则难溶于有机溶剂。 *⑥氢氧化铜悬浊液可溶于多羟基化合物的溶液中,如甘油、葡萄糖溶液等,形成绛蓝色溶液。 2.有机物的密度 (1)小于水的密度,且与水(溶液)分层的有:各类烃、一氯代烃、氟代烃、酯(包括油脂) (2)大于水的密度,且与水(溶液)分层的有:多氯代烃、溴代烃(溴苯等)、碘代烃、硝

高中有机化学实验总结复习课程

高中有机化学实验总 结

十二、甲烷光照取代 十三、实验室制取乙烯 乙烯的实验室制法 1. 药品: 乙醇浓硫酸 2. 装置:圆底烧瓶、温度计、铁架台、水槽、 集气瓶、双孔橡皮塞、酒精灯、导管 3.步骤: (1)检验气密性。在烧瓶里注入乙醇和浓硫酸(体积比1:3)的混合液约20mL(配置此混合液应在冷却和搅拌下将15mL浓硫酸满满倒入5mL酒精中),并放入几片碎瓷片。(温度计的水银球要伸入液面以下) (2)加热,使温度迅速升到170℃,酒精便脱水

变成乙烯。 (3)用排水集气法收集乙烯。 (4)再将气体分别通入溴水及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观察现象。 (5)先撤导管,后熄灯。 4.反应原理:(分子内的脱水反应) 5.收集气体方法:排水集气法(密度与空气相近) 6.现象: 溶液变黑;气体使溴水及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7.注意点: (1)乙醇和浓硫酸体积比为什么是1:3? 答:浓硫酸是强氧化剂,在此反应中氧化乙醇,如果浓硫酸的量少就会很快变为稀硫酸而达不到实验效果。 (2)浓硫酸在反应中的作用? 答:①催化剂②脱水剂 (3)为什么要迅速升温到170℃? 答:如果低于170℃会有很多的副反应发生。

如:分子之间的脱水反应 (4)为什么要加入碎瓷片? 答:防止溶液暴沸。 (5)为什么反应过程中溶液逐渐变黑? 答:① (乙醇+浓硫酸) ② (c+浓硫酸) (6)怎样证明生成气体乙烯中混有二氧化硫气体?怎样除去二氧化硫气体?答:①证明用品红溶液 ②除去用NaOH溶液+品红溶液 (二氧化硫使溴水及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方程式)

十四、实验室制取乙炔(不能用启普发生器) 1. 药品:电石(离子化合物),水(饱和食盐水:水的百分含量降低从而降低反应速率) 2. 仪器:(氢气的制备装置)分液漏斗、烧瓶、 导管、试管、水槽 3. 步骤: (1)检验气密性。在烧瓶中放几小块碳化钙 ,旋开分液漏斗活塞,使水慢慢滴下。 (2)用排水集气法收集乙炔。 (3)将纯净的乙炔分别通入盛有溴水及酸性 高锰酸钾溶液的试管中,观察现象。

高中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归纳小结

高中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归纳小结 一、重要的物理性质 1.有机物的溶解性 (1)难溶于水的有:各类烃、卤代烃、硝基化合物、酯、绝大多数高聚物、高级的(指分子中碳原子数目较多的,下同)醇、醛、羧酸等。 (2)易溶于水的有:低级的[一般指N(C)≤4]醇、(醚)、醛、(酮)、羧酸及盐、氨基酸及盐、单糖、二糖。(它们都能与水形成氢键)。 二、重要的反应 1.能使溴水(Br2/H2O)褪色的物质 (1)有机物①通过加成反应使之褪色:含有、—C≡C—的不饱和化合物 ②通过取代反应使之褪色:酚类注意:苯酚溶液遇浓溴水时,除褪色现象之外还产生白色沉淀。 ③通过氧化反应使之褪色:含有—CHO(醛基)的有机物(有水参加反应)注意:纯净的只含有—CHO (醛基)的有机物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④通过萃取使之褪色:液态烷烃、环烷烃、苯及其同系物、饱和卤代烃、饱和酯 (2)无机物①通过与碱发生歧化反应3Br2 + 6OH- == 5Br- + BrO3- + 3H2O或Br2 + 2OH- == Br- + BrO- + H2O ②与还原性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H2S、S2-、SO2、SO32-、I-、Fe2+ 2.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KMnO4/H+褪色的物质 1)有机物:含有、—C≡C—、—OH(较慢)、—CHO的物质苯环相连的侧链碳上有氢原子的苯的同系物(但苯不反应) 2)无机物:与还原性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H2S、S2-、SO2、SO32-、Br-、I-、Fe2+ 3.与Na反应的有机物:含有—OH、—COOH的有机物 与NaOH反应的有机物:常温下,易与含有酚羟基 ...、—COOH的有机物反应 加热时,能与卤代烃、酯反应(取代反应) 与Na2CO3反应的有机物:含有酚.羟基的有机物反应生成酚钠和NaHCO3; 含有—COOH的有机物反应生成羧酸钠,并放出CO2气体; 含有—SO3H的有机物反应生成磺酸钠并放出CO2气体。 与NaHCO3反应的有机物:含有—COOH、—SO3H的有机物反应生成羧酸钠、磺酸钠并放出等物质的量的CO2气体。4.既能与强酸,又能与强碱反应的物质 (1)2Al + 6H+ == 2 Al3+ + 3H2↑2Al + 2OH- + 2H2O == 2 AlO2- + 3H2↑ (2)Al2O3 + 6H+ == 2 Al3+ + 3H2O Al2O3 + 2OH-== 2 AlO2- + H2O (3)Al(OH)3 + 3H+ == Al3+ + 3H2O Al(OH)3 + OH-== AlO2- + 2H2O (4)弱酸的酸式盐,如NaHCO3、NaHS等等 NaHCO3 + HCl == NaCl + CO2↑ + H2O NaHCO3 + NaOH == Na2CO3 + H2O NaHS + HCl == NaCl + H2S↑NaHS + NaOH == Na2S + H2O (5)弱酸弱碱盐,如CH3COONH4、(NH4)2S等等 2CH3COONH4 + H2SO4 == (NH4)2SO4 + 2CH3COOH CH3COONH4 + NaOH == CH3COONa + NH3↑+ H2O (NH4)2S + H2SO4 == (NH4)2SO4 + H2S↑ (NH4)2S +2NaOH == Na2S + 2NH3↑+ 2H2O (6)氨基酸,如甘氨酸等 H2NCH2COOH + HCl → HOOCCH2NH3Cl H2NCH2COOH + NaOH → H2NCH2COONa + H2O

高中化学有机实验总结

个人认为比较好的总结所以分享给大家 o(∩_∩)o 化学有机的各种实验 主要有机制备实验 1.乙烯、乙炔的制取 乙烯 乙炔 原理 32222170CH CH OH CH =CH H O 浓硫酸 O C ???→↑+ CaC 2H O HC CH +Ca(OH)222+→≡↑ 反 应 装 置 收集 方法 排水集气法 排水集气法或向下排空气法

实验注意事项 ①酒精与浓硫酸的体积比为1:3; ②酒精与浓硫酸混合方法:先在容器中加入酒精,再沿器壁慢慢加入浓硫酸,边加边冷却或搅拌; ③温度计的水银球应插入反应混合液的液面下; ④应在混合液中加入几片碎瓷片防止暴沸; ⑤应使温度迅速升至170℃; ①因反应放热且电石易变成粉末,所以不能使用启普发生器; ②为了得到比较平缓的乙炔气流,可用饱和食盐水代替水; ③因反应太剧烈,可用分液漏斗控制滴水速度来控制反应 净化 因酒精被碳化,碳与浓硫酸反应,乙烯中会混有CO 2、SO 2等杂质,可用盛有NaOH 溶液的洗气瓶将其除去。 因电石中含有CaS ,与水反应会生成H S 2,可用硫酸铜溶液或NaOH 溶液将其除去。 2.溴苯的实验室制法(如图所示) ①反应原料:苯、液溴、铁粉 ②反应原理: +2 Br Fe ??→ Br +HBr ③制取装置:圆底烧瓶、长玻璃导管(锥形瓶)(如图所示) ④注意事项: a .反应原料不能用溴水。苯与溴水混合振荡后,苯将溴 从溴水中萃取出来,而并不发生溴代反应。

b .反应过程中铁粉(严格地说是溴化铁)起催化剂作用。 c .苯的溴代反应较剧烈,反应放出的热使苯和液溴汽化,使用长玻璃导管除导气外,还兼起使苯和液溴冷凝回流的作用,使反应充分进行。 d .长玻璃导管口应接近锥形瓶(内装少量水)液面,而不能插入液面以下,否则会产生倒吸现象。实验过程中会观察到锥形瓶面上方有白雾生成,若取锥形瓶中的溶液加入经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会产生淡黄色沉淀,证明反应过程中产生了HBr ,从而也说明了在铁粉存在下苯与液溴发生的是取代反应而不是加成反应。 e .反应完毕可以观察到:在烧瓶底部有褐色不溶于水的液体生成,这是溶解了液溴的粗溴苯,将粗溴苯倒入稀NaOH 溶液中振荡洗涤,可除去溶解在溴苯中的液溴,得到无色,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大的液态纯溴苯。 3.硝基苯的实验室制法(如图所示) 4. ①反应原料:苯、浓硝酸、浓硫酸 ②反应原理: +2HO-NO ? ???→浓硫酸 NO 2 +2H O ③制取装置:大试管、长玻管、水浴加热装置和温度计 ④注意事项: a .反应过程中浓硫酸起催化和脱水作用。 b . b .配制一定比例的浓硝酸和浓硫酸的混合酸时,应先将浓3HNO 注入容器中,再慢慢注入浓24H SO ,同时不断搅拌和冷却。

高中化学有机知识点总结

t i n g e 高中化学有机知识点总结 1.需水浴加热的反应有: (1)、银镜反应(2)、乙酸乙酯的水解(3)苯的硝化(4)糖的水解 凡是在不高于100℃的条件下反应,均可用水浴加热,其优点:温度变化平稳,不会大起大落,有利于反应的进行。 2.需用温度计的实验有: (1)、实验室制乙烯(170℃) (2)、蒸馏 (3)、乙酸乙酯的水解(70-80℃) (4)制硝基苯(50-60℃) 〔说明〕:(1)凡需要准确控制温度者均需用温度计。(2)注意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 3.能与Na 反应的有机物有: 醇、酚、羧酸等——凡含羟基的化合物。 4.能发生银镜反应的物质有: 醛、甲酸、甲酸盐、甲酸酯、葡萄糖、麦芽糖——凡含醛基的物质。 5.能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的物质有: (1)含有碳碳双键、碳碳叁键的烃和烃的衍生物、苯的同系物 (2)含有羟基的化合物如醇和酚类物质 (3)含有醛基的化合物 (4)具有还原性的无机物(如SO 2、FeSO 4、KI 、HCl 、H 2O 2、HI 、H 2S 、H 2SO 3等)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的物质有: 烷烃、环烷烃、苯、乙酸等6.能使溴水褪色的物质有: 含有碳碳双键和碳碳三键的烃和烃的衍生物(加成) 含醛基物质(氧化) 【1】遇溴水褪色 苯酚等酚类物质(取代) 碱性物质(如NaOH 、Na 2CO 3)(氧化还原――歧化反应) 较强的无机还原剂(如SO 2、KI 、FeSO 4 、H 2S 、H 2SO 3等) 【2】只萃取不褪色:液态烷烃、环烷烃、苯、甲苯、二甲苯、乙苯、卤代烃、酯类(有 机溶剂)7.密度比水大的液体有机物有:溴乙烷、溴苯、硝基苯、四氯化碳等。 8、密度比水小的液体有机物有:烃、大多数酯、一氯烷烃。 9.能发生水解反应的物质有 :卤代烃、酯(油脂)、二糖、多糖、蛋白质(肽)、盐。 10.不溶于水的有机物有: 烃、卤代烃、酯、淀粉、纤维素。 11.常温下为气体的有机物有: 分子中含有碳原子数小于或等于4的烃(新戊烷例外)、一氯甲烷、甲醛。 12.浓硫酸(H 2SO 4)、加热条件下发生的反应有: 苯及苯的同系物的硝化、磺化、醇的脱水反应、酯化反应、水解反应。 13.能被氧化的物质有: 含有碳碳双键或碳碳叁键的不饱和化合物(KMnO4)、苯的同系物、酚大多数有机物都可以燃烧,燃烧都是被氧气氧化。 醇(还原)(氧化)羧酸。 14.显酸性的有机物有:含有酚羟基和羧基的化合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