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CA的盲源分离开题报告1

基于SCA的盲源分离开题报告1
基于SCA的盲源分离开题报告1

1、立论依据

课题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信号处理技术在实际应用中一直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信号处理技术面临巨大的挑战,比如在移动通信技术中,发射端发射未知信号,称之为源信号[1],怎样只根据接收端接收的信号判别同时提取出源信号,成为一项值得深入探索的难题,为此产生了盲信号处理理论,称之为盲源分离(Blind Source Separation,BSS)[2]。

盲源分离理论来源于“鸡尾酒会”模型,即在酒会上众多人讲话声音与音乐声以及其它各种声音混杂在一起,致使我们难以得到感兴趣的某些声音信号,这类问题的显著特点就是源信号与传输信道参数均是无法预知的,要想从麦克风采集到的混叠声音中获取我们想要得到的声音信号,具有很大难度。但是盲源分离可以解决此类问题,从而可以从麦克风的混叠声音中分离出想要得到的声音信号。

由此可得,盲源分离[3-5]可以解释为在源信号和传输信道模型参数均为不可预知的情况下,按照所输入信号数学特征,只通过观测所得混合信号来重构并分离得到源信号的过程。

传统解决盲源分离的算法有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独立分量分析法(Independent Component Analysis,ICA)[6-7]等方法,尤其ICA较大程度促进了盲源分离的进步,许多学者在此算法基础上进行改进并创新。

欠定盲源分离(Underdetermined Blind Source Separation,UBSS)是盲源分离中的一种特殊情况,即观测信号的数目少于源信号的数目。欠定盲源分离模型的系统为不可逆的,因而研究起来比较困难,解决欠定盲源分离问题已经不能使用传统解决盲源分离的方法。在实际应用中许多信号在一定条件下具备稀疏特性,该稀疏特性可以体现在时域或变换域中[8],因此有学者提出稀疏分量分析方法(Sparse Component Analysis,SCA),有的称为稀疏表示(Sparse Representation)[9-10]解决欠定盲源分离问题。其中“两步法”是解决基于稀疏分量分析的欠定盲源分离的常用方法,“两步法”的第一步是使用聚类或者势函数方法估计混合矩阵;第二步根据估计的混合矩阵重构源信号。

在实际应用中,通常许多信号在时域中并不是稀疏信号,但是在时频域会呈现出一定稀疏性,对于时域中非稀疏信号利用稀疏变换工具,如傅里叶变换、短时傅里叶变换、小波变换和Gabor变换等,使该信号在其对应变换域中表现出良好的稀疏性。然后利用信号在时域或其变换域中的稀疏特性实现对欠定盲源信号的分离。

本文在对国内外研究现状深入分析的基础之上,主要针对源信号稀疏性较弱的情况,对欠定盲源分离混合矩阵的估计方法进行了探索。针对传统许多算法解决欠定盲源分离问题时存在需要已知源信号数目的局限性与混合矩阵估计精度不高的不足,进行改进与完善。最后通过实验仿真与数据分析表明本文所研究的方法具有一定理论研究价值。

2、文献综述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BSS模型开始由法国Herault与Jutten提出,他们于1991年提议H-J方法[9],此方法对应两路源信号和两路混合信号,采用递归连接的神经网络,应用梯度下降方法,不停调节网络权值,最终实现输出信号误差达到最小,从而达到盲源分离结果。此后BSS在国际上被高度重视并被广泛探索。Cardoso早期研究了四阶累积量的代数性质,提出了基于矩阵联合对角化的预白化(Joint Approximate Diagonalization of Eigen matrix,JADE)算法[10]。Comon详细研究源信号的可分离性[11],总结出独立分量分析(Independent Component Analysis,ICA)方法,并成功实现了盲信号分离,促使此方法迅速成为热门方法,极大促进了BSS进步。随后文献[12]利用峰度理论,结合近似负嫡准则,改进ICA方法得到FastICA,提高了ICA算法的收敛速度,降低了算法复杂度,得到了广泛应用与研究。虽然ICA已趋于成熟,但是要求源信号的数目需满足不大于观测信号的数目,因此不再适用UBSS。但在实际应用中,欠定盲源分离模型比较普遍,因此许多学者针对欠定盲源分离模型进行了积极探索与研究。

由于欠定盲源分离模型的系统为不可逆的,直接求分离矩阵不再适用,要解决欠定盲源分离需要另外开辟新的途径,Lewicki首次提出信号稀疏性[13]概念,并利用此特征对欠定数学模型下的盲信号进行分离,该方法随后被称为稀疏分量分析方法(SCA)。SCA由此开始被广泛研究,并成为解决UBSS的前沿办法。随后Fabian Theis利用SCA在无噪声条件下较好实现欠定盲信号分离。2000年,Jourjine和Rickard在时频掩蔽算法基础之上,提出了基于退化分离估计技术[14](Degenerate Unmixing Estimation Technique,DUET)方法,需使得信号在加窗并且之间不叠加正交(W-Disjoint Orthogonality,WDO)前提之下,可以有效解决瞬时模型中的UBSS。随后Yilmaz等人将此算法经过完善,放宽信号前提标准,最终经过将观测信号时频比统计组建直方图,通过寻找峰值坐标预估矩阵,同时形成掩蔽模板预估源信号[15]。

2001年,Bofill基于信号稀疏分量分析理论提出“两步法”原则,第一步利用势函数方法预估混叠矩阵,第二步依据已经得到的混叠矩阵分离源信号,成功地从两路观测信号中分离出六路源信号[16],虽然此方法的参数选择缺乏理论指导并且只能应用两路观测信号,但是该方法仍然成为SCA“两步法”的经典算法。其中第一步混合矩阵的估计在整个盲源分离过程中具有十分关键性的作用,估计所得的混合矩阵的精度将直接影响源信号的恢复程度。随后出现了K-均值聚类(K-means)法以及模糊C-均值聚类(Fuzzy C-means,FCM)方法,经过寻找聚类中心[17]来获得估计矩阵,此后聚类方法与势函数方法常用在解决UBSS的第一步。

2004年,李远清等人在Bofill所提理论基础之上,根据源信号的稀疏性以及两步法原则,提出利用K-means估计混合矩阵[18],随后经过解l1范数最小化值恢复出源信号。Deville和

Abrard在混合信号时频比(Time Frequeney Ratio of Mixture,TIFORM)算法[19-20]中提出了单源时频窗的概念,经过查验观测信号时频比在接连时频窗里是否保持不变,确定单源区间,之后估计混合矩阵。Georgiev提出了源信号的稀疏程度与可分离关系[21],此研究的提出较大程度上促进了欠定盲源分离的发展。2006年,李远清针对混合矩阵的估计研究改进了基于DUET和混合信号时频比方法(Time-Frequency Ratio of Mixtures,LITROM),对混合矩阵估计方法进行创新,经过算出观测信号时频比矩阵[22],查验拥有同样列矢量的子矩阵从而完成各个单源点检验,然后获得估计矩阵并较好恢复了源信号。此方法能够降低对信号的稀疏度的要求。随后许多学者针对单源时频点展开了深入研究。2009年,Kim凭据单源时频点数据相应的时频比为实数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单源时频点检测算法[23],放宽对信号稀疏性要求,随后利用K-means聚类方法获得预估矩阵。而Reju等学者采用单源时频点的实部矢量和虚部矢量方向相同[24-27]的特性,另外提议了一种判定单源时频点的方法,增强了信号的稀疏度[28-30],之后采取聚类方法估计混合矩阵,减小估计误差。

2002年,Shindo H等学者初次结合图像处理领域中的霍夫变换[31]方法(Hough Transform, HT),把对原图形空间中直线方向检验变为对变换空间里峰值点检测,经过统计峰值点数目与坐标预估源信号数目与矩阵。但是霍夫变换方法对源信号的稀疏性要求比较严格,稀疏度较低则容易出现峰值簇拥问题,进而导致无法准确估计混合矩阵。针对霍夫变换方法容易出现的峰值簇拥问题,出现了把K-means聚类与霍夫变换相结合的方法[33],但是采用K-means 必须预先知道源信号数目,并且此方法依赖聚类中心选择。而基于密度空间的聚类(Density Based Spatial Clustering of Applications with Noise,DBSCAN)方法[34],不需要预先设定聚类个数,就能较好实现采样点分类。

实际往往源信号数量[35]是无法预知的,因而解决此估计问题对BSS进展方向具有明确指示价值。为了解决此问题,Bofill使用了势函数方法,经过检测势函数局部最大值数目确定源信号数量。建立在两步法原理基础之上,提出概率统计方法[36]成功完成了源信号数量的估计。但是上述势函数法以及概率统计方法仅适用于二维观测信号,并且对信号稀疏度要求比较高。针对此问题,提出了基于拉普拉斯势函数方法[37],该方法借助聚类方法预估势函数局部最大值,能够准确得到源信号数目[38]。

而针对源信号的恢复与重构[39],通常的解决方法是线性规划方法,常用的有求解l1范数的最小化以及最短路径方法恢复源信号。伴随压缩感知(Compressed Sensing,CS)理论的发展,开始将基于压缩感知[40]的SCA方法用于解决语音信号的增强和噪声分离。对于源信号重构部分,利用压缩感知结合K均值奇异值分解(K-means 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K-SVD)方法,大大促进了源信号重构方法迅猛发展。

图像分割算法开题报告

图像分割算法开题报告 摘要:图像分割是图像处理中的一项关键技术,自20世纪70年代起一直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并在医学、工业、军事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近年来具有代表性的图像分割方法有:基于区域的分割、基于边缘的分割和基于特定理论的分割方法等。本文主要对基于自动阈值选择思想的迭代法、Otsu法、一维最大熵法、二维最大熵法、简单统计法进行研究,选取一系列运算出的阈值数据和对应的图像效果做一个分析性实验。 关键字:图像分割,阈值法,迭代法,Otsu法,最大熵值法 1 研究背景 1.1图像分割技术的机理 图像分割是将图像划分为若干互不相交的小区域的过程。小区域是某种意义下具有共同属性的像素连通集合,如物体所占的图像区域、天空区域、草地等。连通是指集合中任意两个点之间都存在着完全属于该集合的连通路径。对于离散图像而言,连通有4连通和8连通之分。图像分割有3种不同的方法,其一是将各像素划归到相应物体或区域的像素聚类方法,即区域法,其二是通过直接确定区域间的边界来实现分割的边界方法,其三是首先检测边缘像素,然后再将边缘像素连接起来构成边界的方法。 图像分割是图像理解的基础,而在理论上图像分割又依赖图像理解,两者是紧密关联的。图像分割在一般意义下十分困难的,目前的图像分割处于图像的前期处理阶段,主要针对分割对象的技术,是与问题相关的,如最常用到的利用阈值化处理进行的图像分割。 1.2数字图像分割技术存在的问题

虽然近年来对数字图像处理的研究成果越来越多,但由于图像分割本身所具有的难度,使研究没有大突破性的进展,仍然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现有的许多种算法都是针对不同的数字图像,没有一种普遍适用的分割算法。 缺乏通用的分割评价标准。对分割效果进行评判的标准尚不统一,如何对分割结果做出量化的评价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该量化测度应有助于视觉系统中的自动决策及评价算法的优劣,同时应考虑到均质性、对比度、紧致性、连续性、心理视觉感知等因素。 与人类视觉机理相脱节。随着对人类视觉机理的研究,人们逐渐认识到,已有方法大都与人类视觉机理相脱节,难以进行更精确的分割。寻找到具有较强的鲁棒性、实时性以及可并行性的分割方法必须充分利用人类视觉特性。 知识的利用问题。仅利用图像中表现出来的灰度和空间信息来对图像进行分割,往往会产生和人类的视觉分割不一致的情况。人类视觉分割中应用了许多图像以外的知识,在很多视觉任务中,人们往往对获得的图像已具有某种先验知识,这对于改善图像分割性能是非常重要的。试图寻找可以分割任何图像的算法目前是不现实,也是不可能的。人们的工作应放在那些实用的、特定图像分割算法的研究上,并且应充分利用某些特定图像的先验知识,力图在实际应用中达到和人类视觉分割更接近的水平。 1.3数字图像分割技术的发展趋势 从图像分割研究的历史来看,可以看到对图像分割的研究有以下几个明显的趋势。 对原有算法的不断改进。人们在大量的实验下,发现一些算法的效

盲源分离 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语音信号的分离近年来成为信号处理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它在电话会议、助听器及便携设备、机器的语音识别方面有很多的应用与影响。而语音信号常使用盲信号处理的方法分离。 盲信号处理(Blind Source Processing)作为一种新兴的信号处理方法,逐步发展并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盲信号处理与现代信号处理朝向非平稳、非高斯、非线性的发展方向相吻合,有利于复杂信号的分析以及处理,其研究对象主要为非高斯信号。它在传统信号处理方法的基础上结合了信息论、统计学和人工神经网络的相关思想。如图1所示,所谓的“盲分离”是指在没有关于源信号本身以及传输信道的知识,对数据及系统参数没有太多先验知识的假设的情况下,如何从混迭信号(观测信号)中分离出各源信号的过程。它能适用于更广泛的环境,为许多受限于传统信号处理方法的实际问题提供了崭新的思路。 图1 盲分离的概念 在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中,很多观测信号都可以假设成是不可见的源信号的混合,如通信信号、图像、生物医学信号、雷达信号等等。例如经典的“鸡尾酒会”问题,在一个充满宾客的宴会厅里,我们每个人都会听到来自不同地方的声音,如音乐,歌声及说话声等,正常的人类拥有在这种嘈杂环境下捕捉到所感兴趣的语音的能力。可以看到,盲信号处理同传统信号处理方法最大的不同就在于用它致力于用最少的信息得到理想的处理结果。

盲信号分离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根据所处理信号的不同,可以分为声纳信号盲分离,雷达信号盲分离,通信信号盲分离,语音信号盲分离,脑电信号盲分离等。 根据盲处理领域的不同,可以分为时域盲分离和频域盲分离。 根据传输信道的情况,可以分为无噪声,有加性噪声,有乘性噪声等。 根据源信号在传输信道中被混合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瞬时混合,卷积混合,非线性混合等。 根据源信号和观测信号数目的不同,可以分为正定盲分离,欠定盲分离,过定盲分离等。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是正定不含噪的卷积混合语音信号的频域盲分离 方法。 总的来说,盲信号分离是一种仅利用观测到的混合信号来估计源信号的方法,它是以独立分量分析(Independent Component Analysis,ICA)为理论基础的。与传统信号处理方法如FIR 滤波,小波分析等不同的是,它不要求有关于源信号本身以及信号传输通道的知识。受益于这种“盲”的条件,盲信号分离对多个领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它在声纳、雷达、通信、语音、图像等方面的应用对军事,国防科技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十多年来,各国学者在盲信号分离领域展开了深入的研究,有了一系列的成果。本课题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对语音信号进行盲分离的研究,以探索新的算法,新的应用。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1.研究的基本内容 本课题详细研究语音分离的基本理论,重点研究卷积混合频域解法模型框架下的语音信号分离算法。 基于时域实值瞬时混合模型的盲分离算法已经研究的比较充分,但是在语音信号在现实中往往是卷积混合,而且在频域分离方法中信号是复值的,本文将研究利用复值信号特征的瞬时混合盲分离算法,对不同的复数域盲分

图像分割 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医学图像处理 实验名称图像分割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实验日期 实验地点 2015—2016学年度第 2 学期

050100150200250 图1 原图 3 阈值分割后的二值图像分析:手动阈值分割的阈值是取直方图中双峰的谷底的灰度值作为阈值,若有多个双峰谷底,则取第一个作为阈值。本题的阈值取

%例2 迭代阈值分割 f=imread('cameraman.tif'); %读入图像 subplot(1,2,1);imshow(f); %创建一个一行二列的窗口,在第一个窗口显示图像title('原始图像'); %标注标题 f=double(f); %转换位双精度 T=(min(f(:))+max(f(:)))/2; %设定初始阈值 done=false; %定义开关变量,用于控制循环次数 i=0; %迭代,初始值i=0 while~done %while ~done 是循环条件,~ 是“非”的意思,此 处done = 0; 说明是无限循环,循环体里面应该还 有循环退出条件,否则就循环到死了; r1=find(f<=T); %按前次结果对t进行二次分 r2=find(f>T); %按前次结果重新对t进行二次分 Tnew=(mean(f(r1))+mean(f(r2)))/2; %新阈值两个范围内像素平均值和的一半done=abs(Tnew-T)<1; %设定两次阈值的比较,当满足小于1时,停止循环, 1是自己指定的参数 T=Tnew; %把Tnw的值赋给T i=i+1; %执行循坏,每次都加1 end f(r1)=0; %把小于初始阈值的变成黑的 f(r2)=1; %把大于初始阈值的变成白的 subplot(1,2,2); %创建一个一行二列的窗口,在第二个窗口显示图像imshow(f); %显示图像 title('迭代阈值二值化图像'); %标注标题 图4原始图像图5迭代阈值二值化图像 分析:本题是迭代阈值二值化分割,步骤是:1.选定初始阈值,即原图大小取平均;2.用初阈值进行二值分割;3.目标灰度值平均背景都取平均;4.迭代生成阈值,直到两次阈值的灰 度变化不超过1,则稳定;5.输出迭代结果。

盲源分离欠定问题欠定问题的研究与应用

盲源分离欠定问题欠定问题的研究与应用盲源分离(Blind Source Separation,BSS)技术,越来越成为信号处理领域中的重点关注问题。“盲源分离”这一概念的最初提出,主旨是为了解决某系统在源信号及信号个数未知、混合矩阵未知而只有观测号已知的情况下,对源信号进行恢复。 本文主要研究的是欠定盲源分离问题,即观测信号数目小于源信号数目的情况。基于稀疏分量分析(Sparse Component Analysis,SCA)法,分两个阶段讨论了混合矩阵和源信号的估计,并分别提出了估计混合矩阵和恢复源信号的新方法。 本文主要内容包括:讨论了基于SCA的“两步法”。在混合矩阵的估计阶段,研究了三类估计方法,分别是k均值算法、霍夫变换发及势函数法;对各算法的原理进行了分析,并通过仿真实验实现各算法,并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在源信号估计阶段,主要研究了目前最常用的最短路径法。提出了一种基于蚂蚁觅食原理的改进蚁群聚类算法估计混合矩阵,并利用网格密度法对聚类中心进行进一步修正。 首先利用源信号的稀疏性,对观测信号进行标准化处理形成球状堆;再利用观测信号之间的欧氏距离确定初始信息素矩阵,得出初始聚类中心;然后按照传统蚁群聚类法对数据进行聚类;接着利用网格密度法提取出每一类密度最大的网格,将该网格的中心作为该类聚类中心;最后输出每个聚类中心作为混合矩阵各列向量。提出了一种基于加权的最小l1范数法对源信号进行恢复,相较于传统l1范数法的寻找一组最优解,改进的范数法将其他可能的分解项按照权值进行相加,从而使恢复出的信号更加接近源信号向量。 当有两路观测信号时,按照分解项与观测信号的角度差大小作为加权值;当

基于灰度图像的阈值分割改进方法 开 题 报 告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基于灰度图像的阈值分割改进方法 系别: 班级: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2011 年 11 月22日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附页:

基于灰度图像的阈值分割改进方法 一、研究的目的 通常人们只对图像的某个部位感兴趣,为了能够把感兴趣的部分提取出来,就得对图像进行分割。图像分割就是把图像分成一些具有不同特征而有意义的区域,以便进一步的图像分析和理解。图像增强就是突出人们感兴趣有用的部分,或者是改善图像的质量,使它尽可能的逼近原图像。本论文分析了传统的灰度阈值图像分割,即双峰法、迭代法和最大类间方差法在细节部分分割上的缺点,然后,结合图像增强中的微分梯度,对原有图像的细节进行锐化增强,然后在使用这三种方法进行分割,得到的分割结果和传统的分割方法得到的结果进行比较,该算法确实达到了改善分割后图像细节的效果。 本算法在matlab2008环境下进行了实现,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的阈值分割方法相比,本文算法不仅克服了传统阈值分割方法的不足,而且还对复杂灰度图像的细节部分具有较好的分割效果,为图像分割方法的改进提供了技术支持。 二、研究背景与意义 数字图像处理的基础是图像分割,图像分割同时也是进行计算机自动识别和人工智能的桥梁,长期以来图像分割一直都是数字图像处理领域的一个经典难题。经典的图像分割算法,诸如:直方图分割与阈值分割的方法具有实现简单、计算量小、性能较稳定等特点。通常,它们是利用图像的灰度直方图的分布特征,找出灰度直方图分布的两波峰之间的波谷,选定恰当的阈值将图像分割开,然而这种分割方法依赖于图像灰度的分布,对灰度分布不呈双峰特征或复杂背景的图像,这种方法往往会造成错误,并且有些细节不能很好的显示出来。 所以论文提出了一种改进方法—图像增强的分割改进方法,通过图像增强中的微分梯度,对原有图像的细节进行锐化增强,从而达到改善分割后图像细节的效果。这对我们使用灰度阈值分割方法分割图像提供了技术支持,并且能很好地克服灰度阈值分割方法的缺点。 三.基于灰度图像的阈值分割方法 阈值处理是一种区域分割技术,将灰度根据主观愿望分成两个或多个等间隔或不等间隔灰度区间,它主要是利用图像中要提取的目标物体和背景在灰度上的差异,选择一个合适的阈值,通过判断图像中的每一个像素点的特征属性是否满足阈值的要求来确定图像中该像素点属于目标区还是应该属于背景区域,从而产生二值图像。

基于MATLAB的线性盲信号分离算法的研究

毕业论文(设计) 论文题目:基于MATLAB的线性盲信号分离算法的研究 学生姓名:孙烽原 学号:0908030229 所在院系:电气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名称:电子信息工程 届次:2013届 指导教师:张大雷

淮南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诚信承诺书 1.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论文(设计),题目《 》是本人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的,没有弄虚作假,没有抄袭、剽窃别人的内容; 2.毕业论文(设计)所使用的相关资料、数据、观点等均真实可靠,文中所有引用的他人观点、材料、数据、图表均已注释说明来源; 3. 毕业论文(设计)中无抄袭、剽窃或不正当引用他人学术观点、思想和学术成果,伪造、篡改数据的情况; 4.本人已被告知并清楚:学院对毕业论文(设计)中的抄袭、剽窃、弄虚作假等违反学术规范的行为将严肃处理,并可能导致毕业论文(设计)成绩不合格,无法正常毕业、取消学士学位资格或注销并追回已发放的毕业证书、学士学位证书等严重后果; 5.若在省教育厅、学院组织的毕业论文(设计)检查、评比中,被发现有抄袭、剽窃、弄虚作假等违反学术规范的行为,本人愿意接受学院按有关规定给予的处理,并承担相应责任。 学生(签名): 日期:年月日

目录 前言 (2) 1 概述 (2) 1.1盲信号处理的概念与分类 (3) 1.2盲处理概念 (4) 1.3盲信号处理的分类 (4) 1.4盲信号处理的应用 (4) 2 盲信号分离的基础 (4) 2.1盲信号的预处理 (5) 2.2信号的去均值处理 (5) 2.3盲信号分离原理 (5) 2.4盲信号分离的方法 (6) 3 盲分离的算法和仿真结果 (6) 3.1最大信噪比的盲信号分离算法 (6) 3.2基于最大信噪比盲信号分离的算法流程 (7) 3.3基于峭度的盲信号分离的算法 (7) 3.4基于峭度的盲信号分离的算法流程 (8) 3.5基于两种算法的仿真 (8) 3.6仿真结果分析 (12) 4 结论 (13) 4.1总结 (13) 4.2未来工作 (13) 参考文献 (14)

盲源分离算法初步研究

盲源分离算法初步研究 一、盲源分离基本问题 1.概念 BSS 信号盲分离,是指从若干观测到的混合信号中恢复出未知的源信号的方法。典型的观测到的混合信号是一系列传感器的输出,而每一个传感器输出的是一系列源信号经过不同程度的混合之后的信号。其中,“盲”有两方面的含义:(1)源信号是未知的;(2)混合方式也是未知的。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信号盲分离问题可以分成以下几类: (1)从混合通道的个数上分,信号的盲分离可以分为多通道信号分离和单通道信号分离。单通道信号分离是指多路源信号混合后只得到一路混合信号,设法从这一路混合信号中分离出多个源信号的问题就是单通道信号分离。多通道信号分离是M 个源信号混合后得到N 路混合信号(通常N ≥M )。从N 路混合信号中恢复出M 个源信号的问题即为多通道信号分离。一般情况下,单通道信号分离的难度要超过多通道信号分离。 (2)从源信号的混合方式上分,可将信号盲分离问题分为瞬时混合和卷积混合、线性混合和非线性混合等不同种类。在目前信号盲分离的研究文章中,所建模型大部分为瞬时混合。但是,作为更接近实际情况的卷积混合方式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3)根据源信号的种类,也可将信号盲分离分为多类。在通常的处理方法上,根据不同种类信号的特点,也有一些独特的处理技术。 2.盲分离问题的描述 BSS 是指仅从观测的混合信号(通常是多个传感器的输出)中恢复独立的源信号,在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中,很多观测信号都可以假设成是不可见的源信号的混合。所谓的“鸡尾酒会”问题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在某个场所,多个人正在高声交谈。我们用多个麦克风来接受这些人说话的声音信号。每个人说话的声音是源信号,麦克风阵列的输出是观测信号。由于每个麦克风距离各个说话者的相对方位不同,它们接受到的也是这些人的声音信号以不同方式的混合。盲信号分离此时的任务是从麦克风阵列的输出信号中估计出每个人各自说话的声音信号,即源信号。如果混合系统是已知的,则以上问题就退化成简单的求混合矩阵的逆矩阵。但是在更多的情况下,人们无法获取有关混合系统的先验知识,这就要求人们从观测信号来推断这个混合矩阵,实现盲源分离。 3.混合模型 信号的混合模型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1)源信号的统计特征;(2)源信号的混合方式。 3.1源信号的统计特征 已有的研究表明如果加上源信号间相互独立的限制条件,就可以有效地补偿对以上先验知识的缺乏。如果用q i 表示第i 个分量的概率密度函数,则这种统计独立性可以表示为: 11221()()...()()n n n i i i q s q s q s q s ==???=∏q(s) 其中q(s)是s 的联合概率密度函数。 3.2源信号的混合方式 最简单的混合模型假定各个分量是线性叠加混合在一起而形成观测信号的。基于这样的假设,我们可以把观测信号和源信号用矩阵的方式表示为: ()()t t =x Hs 式中H 是n ×n 阶的混合矩阵。基于该模型,盲信号分离()()t t =x Hs 的目标可以表

盲源分离技术在通信侦察系统中的应用

盲源分离技术在通信侦察系统中的应用 摘要: 针对如何快速、准确地对无线电通信信号进行截获、分离和识别是现代通信侦察的瓶颈, 盲源分离对于解决这些难题具有独特的优势。给出了基于盲源分离的无线电通信侦察系统模型,从DoA估计和调制样式识别两方面讨论了盲源分离技术在该领域的应用情况。通过具体的仿真实验,证明了盲源分离应用于通信侦察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关键词: 盲源分离;无线电侦察;DoA估计;调制识别 Application of blind source separation in radio surveillance Abstract:How to acquire ,separate and identify the radio communication signals quickly and exactly is abottleneck of modern radio surveillance , and blind source separation (BSS) is suitable for dealing with theseproblems. The model of the radio surveillance system based on BSS is presented , and two novel applications arediscussed, i. e. the direction- of- arrival (DoA) estimation and modulation identification. Simulation result s showthat the BSS solution in radio surveillance is valid and feasible. Key words:blind source separation ; radio surveillance ; direction- of- arrival estimation ; modulation identification 引言 现代战场通信信号环境日益复杂 , 如何有效地对信号进行快速、准确地截获、分离和识别 , 是现代通信侦察的一大瓶颈问题。主要表现在 : 信号分析时 , 难以对时域或频域重叠在一起的信号进行分析 , 如何对混叠的信号进行有效分离 ; 信号测向时 ,传统的测向方法精度不高 , 而一些超分辨率方法计算量过大 ,如何提高测向的速度和精度 ; 信号识别时 , 特征参数受环境影响较大 , 如何消除噪声的影响 , 采用最简单的方法来达到最理想的分类识别效果。这些问题的存在 , 一直束缚着通信侦察装备的发展。 近年来 ,盲信号处理技术在信号处理领域受到了广泛关注 , 根据其应用领域的不同 , 又可分为盲源分离、盲反卷积和盲均衡等技术。其中盲源分离

Ica盲源分离Matlab程序

Ica盲源分离Matlab程序 close all; clear all; i4=imread('1.jpg'); i5=imread('2.jpg'); i6=imread('2.png'); i1=rgb2gray(i4); i2=rgb2gray(i5); i3=rgb2gray(i6); s1=reshape(i1,[1,256*256]); s2=reshape(i2,[1,256*256]); s3=reshape(i3,[1,256*256]); s=[s1;s2;s3];sig=double(s); aorig=rand(size(sig,1)); mixedsig=aorig*sig; ms1=reshape(mixedsig(1,:),[256,256]); ms2=reshape(mixedsig(2,:),[256,256]); ms3=reshape(mixedsig(3,:),[256,256]); figure; subplot(331),imshow(i1),subplot(332),imshow(i2),subplot(333),imshow(i3); subplot(334),imshow(uint8(ms1)),subplot(335),imshow(uint8(ms2)),subplot(336),i mshow(uint8(ms3)); % mixedsig=zeros(size(mixedsig)); meanValue=mean(mixedsig')'; mixedsig=mixedsig-meanValue*ones(1,size(mixedsig,2)); covarianceMatrix=cov(mixedsig',1); [E,D]=eig(covarianceMatrix); eigenvalues=flipud(sort(diag(D))); whiteningMatrix=inv(sqrt(D))*E'; dewhiteningMatrix=E*sqrt(D); whitesig=whiteningMatrix*mixedsig; X=whitesig; [vectorSize,numSamples]=size(X); B=zeros(vectorSize); numOFIC=vectorSize; for r=1:numOFIC i=1;maxNumIterations=100; w=rand(vectorSize,1)-.5; w=w/norm(w); while i<=maxNumIterations+1

盲源分离问题综述

盲源分离问题综述 摘要:盲源分离,是从观测到的混合信号中恢复不可观测的源信号的问题。作为阵列信号处理的一种新技术,近几年来受到广泛关注。本文主要阐述了盲源分离问题的数学模型、典型算法以及盲源分离的应用,并结合盲源分离问题的研究现状,分析了其未来的发展方向。主题词:盲源分离;盲源分离的典型算法 1. 引言 盲信号分离问题起源于人们对“鸡尾酒会”问题的研究。在某个聚会上,我们正在相互交谈,同一时刻同一场景下其他人的交谈也在同时进行着,可能还有乐队的音乐伴奏,这时整个会场上是一片嘈杂。但是非常奇妙的是,作为交谈对象的双方,我们能够在这混乱的众多声音中很清晰的听到对方的话语,当然,如果我们偶尔走神,将精力放在乐队奏出的音乐时,我们也同样可以听清楚音乐的主旋律。这种可以从由许多声音所构成的混合声音中选取自己需要的声音而忽视其他声音的现象就是鸡尾酒会效应。如何在这种从观察到的混合信号中分离出源信号的问题就是所谓的盲分离(Blind Signal Separation, BSS)问题,有时也被称为盲源分离(Blind Source Separation)问题。1986年,法国学者Jeanny Herault和Christian Jutten提出了递归神经网络模型和基于Hebb学习律的学习算法,以实现两个独立源信号混合的分离,这一篇开创性论文的发表使盲源分离问题的研究有了实质性的进展。随着数字信号处理理论和技术的发展以及相关学科的不断深入,大量有效的盲分离算法不断被提出,使盲分离问题逐渐成为当今信息处理领域中最热门的研究课题之一,在无线通信、图象处理、地震信号处理、阵列信号处理和生物医学信号处理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 盲源分离问题的数学模型 盲源分离是指在不知道源信号和信道传输参数的情况下,根据输入信号的统计特性,仅由观测信号恢复出源信号各个独立成分的过程。盲源分离研究的信号模型主要有三种:线性混合模型、卷积混合模型和非线性混合模型。 2.1 线性混合模型 线性混合模型在神经网络、信号处理等研究中常常用到,其数学模型描述为: S1(t),S2(t)…S n(t)是一个随机的时间序列,用m个话筒表示接收到的混合信号,用X1(t),X2(t)…X m(t)来表示。它们有如下关系: { X1(t)=a11S1(t)+?+a1n S n(t) … X m(t)=a m1S1(t)+?+a mn S n(t) 其中{a ij}是未知的混合系数,在线性瞬时混合中,一般假定{a ij}是未知的常数矩阵。盲源分离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从接收到的观察信号中估计出源信号S1(t),S2(t)…S n(t)和混合矩阵的过程。实际上式还应该存在一个干扰存项,如果考虑到噪声的存在,那么上式可以

susan算子图像分割开题报告

西安邮电大学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自动化学院专业级02班 课题名称:基于SUSAN算子的图像分割 学生姓名:学号: 指导教师: 报告日期: 2014年3月21日

1.本课题所涉及的问题及应用现状综述 图像分割就是指把图像分成各具特性的区域并提取感兴趣目标的技术和过程。它是图像处理、模式识别和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中的重要课题,也是计算机视觉技术中首要的、重要的关键步骤。图像分割的目的在于根据某些特征(如灰度级、频谱、纹理等)将一幅图像分成若干有意义的区域,使得这些特征在某一区域内表现一致或相似,而在不同区域间表现出明显的不同。图像分割的应用非常广泛,几乎出现在有关图像处理的所有领域,如:工业自动化、在线产品检验、生产过程控制、文档图像处理、图像编码、遥感和生物医学图像分析、保安监视,以及军事、体育、农业工程等方面。在各种图像应用中,只需对图像目标行提取、测量等都离不开图像分割。虽然人们对图像分割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还没一种适合于所有图像的通用的分割算法。所以,图像分割一直以来都是图像技术中的研究热点。 图像边缘是是图像的最基本的特征之一, 边缘是由灰度的不连续性所反映的,有方向和幅度两个特性。边缘中包含着有价值的目标边界信息, 这些信息可以用作图像分析、目标识别。边缘检测基本思想是先检测图像中的边缘点, 在按照某种策略将边缘点连接成轮廓,构成分割域。SUSAN算子是一种基于灰度的特征点获取方法, 适用于图像中边缘和角点的检测, 可以去除图像中的噪声, 它具有简单、有效、抗噪声能力强、计算速度快的特点。SUSAN 算子的模板与常规卷积算法的正方形模板不同, 它采用一种近似圆形的模板, 用圆形模板在图像上移动, 模板内部每个图像像素点的灰度值都和模板中心像素的灰度值作比较, 若模板内某个像素的灰度与模板中心像素(核)灰度的差值小于一定值, 则认为该点与核具有相同(或相近)的灰度。 本课题对基于SUSAN算子的图像分割进行研究,并进行仿真验证。

图像分割开题报告

毕 业 设 计 (论文) 开 题 报 告 姓名: 学号: 学院: 专业: 通信工程 课题:图像分割算法研究及仿真导师: 时间:2016年2月13日

1.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图像分割是图像处理中最为基础和重要的领域之一,它是指把图像分成各具特性的区域并提取出感兴趣目标的技术和过程。它是图像处理、模式识别和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中的重要课题,也是计算机视觉技术中的关键步骤。多年来,已经提出了许多不同类型的图像分割方法.经典的方法有灰度阈值分割法、边缘检测法和区域跟踪以及基于分水岭算法的分割方法等。有些分割运算可直接应用于任何图像,而另一些只能适用于特殊类别的图像。有些算法需要先对图像进行粗分割,因为他们需要从图像中提取出来的信息。例如,可以对图像的灰度级设置门限的方法分割。值得提出的是,还没有唯一的标准的分割方法。许多不同种类的图像或景物都可作为待分割的图像数据,不同类型的图像,已经有相对应的分割方法对其分割,同时,某些分割方法也只是适合于某些特殊类型的图像分割。分割结果的好坏需要根据具体的场合及要求衡量。 然而,对图像分割的效果好坏或正确与否,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评价判断准则。不同的分割方法对同一幅图像的分割效果是不同的,而且同一种分割方法对一幅图像在不同空间下的分割效果也是不同的。 21世纪是一个充满信息的时代,图像作为人类感知世界的视觉基础,是人类获取信息、表达信息和传递信息的重要手段。首先,视觉是人类最重要的感知手段,图像又是视觉的基础,因此,数字图像成为心理学、生理学、计算机科学等诸多领域内的学者们研究视觉感知的有效工具。其次,图像处理在军事、遥感、气象等大型应用中有不断增长的需求。以上说明本次的基于MATLAB图像分割算法研究对社会需求具有重要意义。本课题就是从这一起点出发,分别采用基于边缘分割和基于分水岭算法两种方法进行图形分割,并用MATLAB实现整个分割过程。 2. 本课题国内外同类研究现状: 图像分割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经过近四十年的研究,国内外学者已经提出了各种算法上千种,但目前还没有一种适合于所有图像的通用的分割算法,绝大多数算法都是针对具体问题而提出的。另一方面,给定一个实际应用要选择合用的分割算法仍是一个很麻烦的问题,由于缺少通用的理论指导,常常需要反复的进行实验。在已提出的这些算法中,较为经典的算法有灰度阈值分割法、

彩色图像快速分割方法研究【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电子信息工程 彩色图像快速分割方法研究 一、课题研究意义及现状 图像分割是一种重要的图像技术,不论是在理论研究还是实际应用中都得到了人们的广泛重视。图像分割是我们进行图像理解的基础,是图像处理中的难点之一,也是计算机视觉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把图像划分为若干个有意义的区域的技术就是图像分割技术,被划分开的这些区域相互不相交,而且每个区域也必须满足特定区域的一致性条件。 彩色图像反映了物体的颜色信息,比灰度图像提供的信息更多,因此,彩色图像的分割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彩色图像分割方法的研究具有很大的价值。彩色图像分割一直是彩色图像处理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它可以看作是灰度图像分割技术在各种颜色空间上的应用。 目前,图像分割的主要方法有:基于区域生长的分割方法、基于边缘检测的分割方法、基于统计学理论的分割方法、基于小波变换法、基于模糊集合理论的方法等多种方法。其中,JSEG算法是一种基于区域生长的图像分割方法,它同时考虑了图像的颜色和纹理信息,分割结果较为准确,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但是JSEG算法要在多个尺度下反复进行局部J值计算和区域生长,同时还要进行基于颜色直方图的区域合并,这样,该算法就显得更为繁琐、复杂。针对这些不足之处,有学者提出了一种结合分水岭与JSEG的图像分割新算法。这种新算法在计算得到图像J后,通过引入分水岭算法直接对J图进行空域分割,然后通过形态后处理完成分割。与原JSEG算法比较,新算法能够得到良好的分割效果,有效的降低了JSEG算法的复杂度。 国内外也有很多学者对彩色图像的分割方法进行研究,也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彩色图像分割算法及改进的彩色图像分割算法,而多种分割算法的结合使用也改进了单一算法的不足之处,使得彩色图像的分割结果更加理想。但是从目前对彩色图像的研究来看,由于应用领域的不同、图像质量的好与坏以及图像色彩的分布和结果等一些客观因素引起的差异,我们还没有找到一种能够完全适用于所有彩色图像分割的通用的算法。因此,彩色图像的分割方法仍是一个尚未解决的难题,还需要图像处理领域的研究人员进一步的研究探索。 本研究是对基于JSEG的改进彩色图像分割算法的研究,该算法能够有效降低原JSEG算法的复杂度,提高图像分割效率,在图像分割领域有很重要的意义。该算法是在原JSEG算法的基础上,引入了分水岭算法,降低了原算法的计算量,降低了图像分割时间。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预期目标 主要内容:

最大信噪比盲源分离算法研究

最大信噪比盲源分离算法研究 1 程序说明 该算法参考文为“基于最大信噪比的盲源分离算法”(《计算机仿真》,2006),程序的Matlab代码如下: function[ys,w]=SNR_Max(x) [n,T]=size(x); x=x-mean(x')'*ones(1,T); %去均值 %---------------白化处理------------------------- [F,D]=eig((x*x')/T); v=F*(D^(-0.5))*F'; x=v*x; p=80; a=ones(1,p)/p; x=x'; S=filter(a,1,x); %滑动平均处理 U=cov(S-x,1); %计算协方差 V=cov(x,1); [W d]=eig(V,U); %计算特征值 ys=(x*W)'; %源信号估计 mplot(x); figure(2); mplot(ys); 上述程序中引用了一个画图子程序mplot(s),能画小于6个信号的图形,该程序代码如下: function mplot(s) [dim,sample]=size(s); if dim>sample s=s'; [dim,sample]=size(s); end if dim>6 error('dim can not more than six'); end for i=1:dim subplot(dim,1,i); plot(s(i,:)); axis('tight'); set(gca,'XTick',[]); end 程序调用说明:输入混合信号x为一个n*T阶数据矩阵,输出的分离信号ys是n*T阶

盲源分离和盲反卷积

盲源分离和盲反卷积 刘 琚1,何振亚2 (11山东大学信息科学工程学院,山东济南250100;21东南大学无线电工程系,江苏南京210096) 摘 要: 盲信号处理是信号处理领域的热点研究问题,盲源分离和盲反卷积是盲信号处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 来取得许多重要进展.本文主要介绍盲源分离和盲反卷积的基本模型、数学原理和研究进展;分析了各种方法的特点并指出了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盲源分离;盲反卷积;独立分量分析中图分类号: T N911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37222112(2002)0420570207 A Survey of Blind Source Separation and Blind Deconvolution LI U Ju 1,HE Zhen 2ya 2 (11College o 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handong Univer sity ,Jinan ,Shandong 250100,China ; 21Department o f Radio Engineering ,Southeast Univer sity ,Nanjing ,Jiangsu 210096,China ) Abstract : Blind signal processing is attractive in the community of signal processing.Blind s ource separation and Blind decon 2v olution are main com ponents in blind signal processing and advances have been developed in recent years.We introduce the basic m odel of blind s ource separation and blind deconv olution ,the mathematical principle of them ,and the latest progresses in research.We then analyze the characteristic of typical alg orithms and point out the future development. K ey words : blind s ource separation ;blind deconv olution ;independent com ponent analysis 1 引言 近几年,盲源分离和盲反卷积方法的研究已经成为信号 处理领域一个引人注目的热点问题.盲源分离(Blind S ource Separation 2BSS ),是指在不知源信号和传输通道的参数的情况下,根据输入源信号的统计特性,仅由观测信号恢复出源信号各个独立成分的过程.这一过程又称为独立分量分析(Inde 2pendent C om ponent Analysis 2IC A ).现在所指的盲源分离通常是对观测到的源信号的线性瞬时混迭信号进行分离.当考虑到时间延迟的情况下,观测到的信号应该是源信号和通道的卷积,对卷积混迭信号进行盲分离通常称为盲反卷积(Blind De 2conv olusion 2BD ).盲源分离和盲反卷积方法的研究在语音、通信、生物医学工程和地震等各个领域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 较早进行盲源分离方法研究的是Herault 和Jutten [1],他们提出了一种类神经盲源分离方法.该方法基于反馈神经网络,通过选取奇次的非线性函数构成Hebb 训练,从而达到盲源分离的目的.该方法不能完成多于两个混迭源信号的分离,非线性函数的选取具有随意性,并且缺乏理论解释.T ong 和Liu [2]分析了盲源分离问题的可分离性和不确定性,并给出一类基于高阶统计的矩阵代数特征分解方法.Cardos o [3]提出了基于高阶统计的联合对角化盲源分离方法,并应用于波束形 成.C om on [4]系统地分析了瞬时混迭信号盲源分离问题,并明确了独立分量分析的概念.利用了可以测度源信号统计独立性的K ullbak 2Leibler 准则作为对比函数(C ontrast Function ),通过对概率密度函数的高阶近似,得出用于测度信号各分量统计独立的对比函数,并由此给出一类基于特征分解的独立分量分析方法.Sejnowski 和Bell [5]基于信息理论,通过最大化输出非线性节点的熵,得出一种最大信息传输的准则函数并由此导出一种自适应盲源分离和盲反卷积方法(In fomax ),当该方法中非线性函数的选取逼近源信号的概率分布时可以较好地恢复出源信号.该算法只能用于源信号峭度(kurtosis )大于某一值的信号的盲分离,所以它对分离线性混迭的语音信号非常有效.Amari 和Cichocki [6]基于信息理论中概率密度的G ram 2Charlier 展开利用最小互信息(M inimum Mutual In forma 2tion 2M MI )准则函数,得出一类前馈网络的训练算法,可以有效分离具有负峭度的源信号,算法具有等变(equivariant )特性,即不受混迭矩阵的影响.Hyvarinen [7]基于源信号非高斯性测度(或峭度),给出一类定点训练算法(fixed 2point ),该类算法可以提取单个具有正或负峭度的源信号.该类准则函数和算法与G irolami 和Fy fe [8]的外推投影追踪(Exploratory Projection Pursuit 2EPP )算法具有相似性. 在对线性瞬时混迭信号盲源分离方法进行研究的同时, 收稿日期:2000208202;修回日期:2001203215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 o.30000041);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N o.Y 2000G 12)   第4期2002年4月 电 子 学 报 ACT A E LECTRONICA SINICA V ol.30 N o.4 April 2002

基于SCA的盲源分离开题报告1

1、立论依据 课题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信号处理技术在实际应用中一直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信号处理技术面临巨大的挑战,比如在移动通信技术中,发射端发射未知信号,称之为源信号[1],怎样只根据接收端接收的信号判别同时提取出源信号,成为一项值得深入探索的难题,为此产生了盲信号处理理论,称之为盲源分离(Blind Source Separation,BSS)[2]。 盲源分离理论来源于“鸡尾酒会”模型,即在酒会上众多人讲话声音与音乐声以及其它各种声音混杂在一起,致使我们难以得到感兴趣的某些声音信号,这类问题的显著特点就是源信号与传输信道参数均是无法预知的,要想从麦克风采集到的混叠声音中获取我们想要得到的声音信号,具有很大难度。但是盲源分离可以解决此类问题,从而可以从麦克风的混叠声音中分离出想要得到的声音信号。 由此可得,盲源分离[3-5]可以解释为在源信号和传输信道模型参数均为不可预知的情况下,按照所输入信号数学特征,只通过观测所得混合信号来重构并分离得到源信号的过程。 传统解决盲源分离的算法有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独立分量分析法(Independent Component Analysis,ICA)[6-7]等方法,尤其ICA较大程度促进了盲源分离的进步,许多学者在此算法基础上进行改进并创新。 欠定盲源分离(Underdetermined Blind Source Separation,UBSS)是盲源分离中的一种特殊情况,即观测信号的数目少于源信号的数目。欠定盲源分离模型的系统为不可逆的,因而研究起来比较困难,解决欠定盲源分离问题已经不能使用传统解决盲源分离的方法。在实际应用中许多信号在一定条件下具备稀疏特性,该稀疏特性可以体现在时域或变换域中[8],因此有学者提出稀疏分量分析方法(Sparse Component Analysis,SCA),有的称为稀疏表示(Sparse Representation)[9-10]解决欠定盲源分离问题。其中“两步法”是解决基于稀疏分量分析的欠定盲源分离的常用方法,“两步法”的第一步是使用聚类或者势函数方法估计混合矩阵;第二步根据估计的混合矩阵重构源信号。 在实际应用中,通常许多信号在时域中并不是稀疏信号,但是在时频域会呈现出一定稀疏性,对于时域中非稀疏信号利用稀疏变换工具,如傅里叶变换、短时傅里叶变换、小波变换和Gabor变换等,使该信号在其对应变换域中表现出良好的稀疏性。然后利用信号在时域或其变换域中的稀疏特性实现对欠定盲源信号的分离。 本文在对国内外研究现状深入分析的基础之上,主要针对源信号稀疏性较弱的情况,对欠定盲源分离混合矩阵的估计方法进行了探索。针对传统许多算法解决欠定盲源分离问题时存在需要已知源信号数目的局限性与混合矩阵估计精度不高的不足,进行改进与完善。最后通过实验仿真与数据分析表明本文所研究的方法具有一定理论研究价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