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化学实验第四版实验二十一ds区金属铜

无机化学实验第四版实验二十一ds区金属铜
无机化学实验第四版实验二十一ds区金属铜

学习资料

实验名称:ds区金属(铜,银,锌,镉,汞)

实验日期:温度:气压:

一、实验目的

1.了解铜,银,锌,镉,汞氢氧化物或氧化物的酸碱性,硫化物的

溶解性;

2.掌握铜(1+)和铜(2+)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及相互转化条件;

2+2+的转化。Hg 试验并熟悉铜,银,锌,镉,汞的配位能力,以及Hg和3.2二、实验内容

1.铜,银,锌,镉,汞氢氧化物或氧化物的生成和性质

1)铜,锌,镉氢氧化物的生成和性质

2)银,汞氧化物的生成和性质

a.氧化银的生成和性质

b.氧化汞的生成和性质

仅供学习与参考.

学习资料

不反应沉淀不溶解+氨水

锌,镉硫化物的生成和性质2.

根据实验现象并查阅有关数据,填充下表,并对铜,银,锌,镉,汞硫化物的溶解情况作出结论,并写出有关反应方程式。

铜,银,锌,汞的配合物3.

仅供学习与参考.

学习资料

1)氨合物的生成

2)汞配合物的生成和性质

4.铜,银,汞的氧化还原性1)氧化亚铜的生成和性质

仅供学习与参考.

学习资料

2)氯化亚铜的生成和性质

3)碘化亚铜的生成和性质

4)汞(2+)和汞(1+)的相互转化

2+2+2+2+的歧化反解Hg转化为Hg b.Hg和a.Hg 的氧化性2

仅供学习与参考.

机械原理习题及解答

机构的结构分析 2-1填充题及简答题 (1)平面运动副的最大约束数为,最小约束数为。 (2)平面机构中若引入一高副将带入个约束,而引入一个低副将带入个约束。 (3)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是什么? (4)何谓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和虚约束? (5)杆组具有什么特点?如何确定机构的级别?选择不同的原动件对机构级别有无影响? 答案: (1)平面运动副的最大约束数为2,最小约束数为1 (2)平面机构中若引入一高副将带入1个约束,而引入一个低副将带入2个约束。 (3)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是:机构的自由度大于零,且自由度数等于原动件数。 (4)复合铰链:在同一点形成两个以上的转动副,这一点为复合铰链。 局部自由度:某个构件的局部运动对输出构件的运动没有影响,这个局部运动的自由度叫局部自由度。 虚约束:起不到真正的约束作用,所引起的约束是虚的、假的。 (5)杆组是自由度为零、不可再拆的运动链。机构的级别是所含杆组的最高级别。选择不 同的原动件使得机构中所含杆组发生变化,可能会导致机构的级别发生变化。 2-2 计算下图机构的自由度,若含有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虚约束等情况时必须一一指出, 图中BC、ED、FG分别平行且相等。要使机构有确定运动,请在图上标出原动件。 2-2答案:B点为复合铰链,滚子绕B点的转动为局部自由度,ED及其两个转动副引入虚 约束,I、J两个移动副只能算一个。

11826323=-?-?=--=h L p p n F 根据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自由度数等于原动件数,故给凸轮为原动件。 2-3 题图2-3所示为一内燃机的机构简图,试计算其自由度,以AB 为原动件分析组成此机 构的基本杆组。又如在该机构中改选EF 为原动件,试问组成此机构的基本杆组是否与前有所不同,机构的级别怎样? 2-3答案:110273=?-?=F 。注意其中的C 、F 、D 、H点并不是复合铰链。 以AB 为原动件时: 此时,机构由三个Ⅱ级基本杆组与原动件、机架构成,机构的级别为二级。 以EF 为原动件时: 机构由1个Ⅱ级基本杆组,1个Ⅲ级基本杆组和机架组成。机构的级别为三级。显然,取不同构件为原动件,机构中所含的杆组发生了变化,此题中,机构的级别也发生了变化。 2-4 图示为一机构的初拟设计方案。试分析:

第二十二章 ds区金属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第二十二章ds区金属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4解:取一定量混合物配成溶液后,滴加入过量的HCl使Ag+完全沉淀后,离心分离。沉淀用稀HNO3加热溶解即得AgNO3溶液.滤液中含有硝酸铜. 5解:溶液中含Cu2+为5/63.55=0.0787mol/L 对于反应: Cu2+ + H2S == CuS↓+ 2H+ K平=[H+]2/[Cu2+][H2S]= [H+]2[S2-]/[Cu2+][S2-][H2S]=K a1K a2/K sp =5.7×10-8×1.2×10-15/1.27×10-36=5.386×1013 设达到平衡时,溶液中[Cu2+]=x mol/L 代入平衡常数表达式得: (0.2+2×0.0787)2/x×0.1= 5.386×1013 ∴x=2.37×10-14(mol/L)= 1.51×10-12mg/ml 6解:(1) 2Cu + O2 + H2O + CO2 == Cu(OH)2·CuCO3 (2) Au + 4HCl + HNO3 == HAuCl4 + NO + 2H2O (3) CuCl42-(黄棕) + 4H2O == [Cu(H2O)4] 2+(蓝) + 4Cl- (4) CuCl42- + SO2 + 2H2O == 2CuCl + SO42- + 6Cl- + 4H+ (5) Ag+ + CN- == AgCN(白)↓AgCN + CN- == Ag(CN)2- Ag(CN)2- + Cl-→不反应2Ag(CN)2- + S2- == Ag2S↓+ 4CN- (6) 2CuCl2·2H2O == Cu(OH)2·CuCl2 + 2HCl↑ 7解:A:CuO;B:CuCl2+Cu(H2O)42+;C:HCuCl2;D:CuCl;E:Cu(NH3)2+;F:Cu(NH3)42+;G:Cu(CN)43-;H:Cu;I:Cu2+;J:Cu(OH)2. 2CuO + 4HCl + 2H2O==CuCl42- + Cu(H2O)42+CuCl2 + Cu + 2HCl == 2HCuCl2 HCuCl2HCl + CuCl↓CuCl + 2NH3 == [Cu(NH3)2]Cl 2[Cu(NH3)2]+ + 4 NH3·H2O + 1/2O2 == 2[Cu(NH3)4]2+ + 2OH- + 3H2O 2[Cu(NH3)4]2+ + 10CN- == 2[Cu(CN)4]3- + (CN)2↑+ 8NH3 2[Cu(CN)4]3- + Zn == 2Cu + [Zn(CN)4]2- + 4CN- 3Cu + 8HNO3(稀) == 3Cu(NO3)2 + 2NO↑+ 4H2O Cu2+ + 2OH- == Cu(OH)2↓Cu(OH)2CuO + H2O 8解:(1) 已知ψθ(Cu2+/Cu)=0.345V; ψθ(Fe2+/Fe)= -0.440V; ψθ(Fe3+/Fe2+)=0.770V. 因ψθ(Cu2+/Cu)>ψθ(Fe2+/Fe), 则Cu2+可把Fe氧化,反应: Fe + Cu2+ == Cu + Fe2+ . 而ψθ(Fe3+/Fe2+)>ψθ(Cu2+/Cu),所以Cu又能使Fe3+还原为Fe2+,反应: Cu+2Fe3+==Cu2++2Fe2+. (2) 用浓ZnCl2处理表面是为了除去金属表面的氧化物,同时又不损害金属表面,且高温下水分蒸发后,熔化的盐覆盖在金属表面防止其氧化,可保证金属与金属的直接接触.反应式如下: ZnCl2 + H2O == H[ZnCl2(OH)] FeO + H[ZnCl2(OH)] == Fe[ZnCl2(OH)]2 + H2O (3) HgS由于溶解度非常小,所以不溶于HCl,HNO3中.(NH4)2S中虽然含有S2-,但由于其水解较严重,导致自由的[S2-]大大低于同浓度的Na2S溶液,所以HgS在(NH4)2S中不溶. HgS溶于浓的Na2S溶液中是因为可形成HgS22-配离子的缘故. (4) HgC2O4因Ksp小难溶于水,但在Cl-中因形成配离子HgCl42-而溶解. HgC2O4 + 4Cl- == HgCl42- + C2O42- (5) 在Cl-存在时,Hg2+可形成稳定的HgCl42-配离子,这时加入NH3水也不能使HgCl42-转化为HgNH2Cl. 9解:反应的△rGθ=△f Gθ(Ag+,aq)+△f Gθ(Cl-,aq)-△f Gθ(AgCl,s) =77.11-131.17+109.72= 55.66(kJ/mol) 由△rGθ=-RTlnK得: lnK=-△rGθ/RT= -55.66×103/8.314×298 = -22.47 K=1.75×10-10 而K=Ksp 则AgCl的Ksp为1.75×10-10.

无机化学实验第四版实验24铁钴镍

凡事贵在坚持 实验 24铁钴镍 一、实验目的 1、试验并掌握铁、钴、镍氢氧化物的生成和氧化还原性质; 2、试验并掌握铁、钴、镍配合物的生成及在离子鉴定中的作用。 二、实验内容(实验现象根据自己所观察到的为准) 1、Fe( Ⅱ )、 Co( Ⅱ )、 Ni( Ⅱ )的氢氧化物的生成和性质 项目 酸性 介质 Fe( Ⅱ ) 的氢氧 碱性化物 介质 实验步骤 0.5ml 氯水 +3d6mol/LH 2SO4,滴加 (NH4) 2 Fe(SO4)2 一试管加2ml 蒸馏水 ,3d6mol/LH 2SO4,煮沸, 加入少量的 (NH4) 2Fe(SO4)2晶体 一试管加3ml6mol/lNaOH溶液煮沸,冷却, 将NaOH 溶液用吸管加入到 (NH4) 2Fe(SO4)2 溶液底部 (此沉淀留到后面做Fe( Ⅲ )氧化性) 实验现象 黄色溶液 产生白色絮 状沉淀后 变为灰绿, 变成红褐色 解释或反应式 2Fe2++Cl 2=2Fe3+ +2Cl - Fe2++2OH ˉ=Fe(OH) 2↓ 4Fe(OH) 2+O 2+2H 2O=4Fe(OH) 3↓在 CoCl 2溶液中加入 Cl 2水无明显现象Co( Ⅱ )在酸性或中性环境中稳定CoCl 2溶液中加入—— 产生粉红色 Co2++2OH -=Co(OH) 2↓ Co( Ⅱ )的氢氧沉淀 NaOH 溶液,产生 化物沉淀慢慢变 的沉淀分两份一份置于空气中4Co(OH) 2+O 2+2H 2O=4Co(OH) 3↓ 棕黑 (此沉淀留到后面 做 Co( Ⅲ )氧化性 )一份加入 Cl 2水迅速变棕黑 - 2Co(OH) 2+Cl 2+2OH =2Co(OH) 3↓+ 在 NiSO 4溶液中加入 Cl 2水无明显现象Ni ( Ⅱ )在酸性或中性环境中稳定 Ni ( Ⅱ )的氢氧 NiSO 4溶液加入 —— 产生绿色沉 Ni 2++2OH -=Ni(OH) 2↓NaOH 溶液,产生淀 化物 沉淀分两份一份空气中放置无明显现象Ni(OH) 2几乎不会被空气氧化 (此沉淀留到后面 一份加 Cl 2水沉淀变棕色2Ni(OH) 2+ 做 Ni ( Ⅲ )氧化性 )Cl 2+2OH - =2Ni(OH) 3↓+2Cl -结论 Fe( Ⅱ )、 Co( Ⅱ )、 Ni ( Ⅱ )的氢氧化物都有还原性,其还原能力依Fe( Ⅱ )、 Co( Ⅱ )、 Ni ( Ⅱ )的顺 序减弱。 2、Fe(Ⅲ )、 Co(Ⅲ )、Ni( Ⅲ )的氢氧化物的生成和性质 项目实验步骤实验现象解释和 /或反应式 Fe( Ⅲ )的氢氧 沉淀 +浓 HCl无明显现象Fe(OH) 3+3H +=Fe 3++3H 2O FeCl 3溶液中加入 KI 溶液,并加入2Fe3++2I ˉ=2Fe2++I 2化物CCl 4层显紫色 CCl 4溶液碘单质溶于 CCl 4显紫色

无机化学实验第四版实验24铁钴镍

实验24 铁钴镍 一、实验目的 1、试验并掌握铁、钴、镍氢氧化物的生成和氧化还原性质; 2、试验并掌握铁、钴、镍配合物的生成及在离子鉴定中的作用。 二、实验内容(实验现象根据自己所观察到的为准)

三、实验讨论(从自己实验操作展开) 四、实验思考题和习题 1.实验步骤(2)要求整个实验不能带入空气到溶液中,为什么 Fe(Ⅱ)易被氧化,如若带入了空气,可能不能观察到颜色的转化过程。2.根据实验现象总结+2价的铁、钴、镍化合物的还原性和+3价的铁钴镍化合物氧化性的变化规律。 Fe(Ⅱ)、Co(Ⅱ)、Ni(Ⅱ)的氢氧化物都有还原性,其还原能力依Fe(Ⅱ)、Co(Ⅱ)、Ni(Ⅱ)的顺序减弱。 Fe(Ⅲ)、Co(Ⅲ)、Ni(Ⅲ)在酸性介质中的氧化能力依Fe(Ⅲ)、Co(Ⅲ)、Ni(Ⅲ)的顺序增加。 3.比较钴镍氨配合物的氧化还原性相对大小及溶液稳定性。 钴盐和镍盐生成碱式盐溶于过量的氨水生成氨配合物,Co(Ⅱ)氨配合物易氧化转化成Co(Ⅲ)氨配合物。即镍盐更稳定。 4.为什么制取+3价的钴镍氢氧化物要用+2价为原料在碱性条件下进行氧化,而不+3价直接制取 首先,作为最高价氧化值,Co3+、Ni3+氧化性比较不稳定,易变成其它价态,故不用采用+3价直接氧化得到。其次,而Co(OH)2、Ni(OH)2两性,在碱性条件下易被氧化成+3价氢氧化物。 5.如何分离混合液中的Fe3+、Cr3+、Ni2+

6.总结Fe(Ⅱ、Ⅲ)、Co(Ⅱ、Ⅲ)、Ni(Ⅱ、Ⅲ)主要化合物性质。 Fe(Ⅱ)、Co(Ⅱ)、Ni(Ⅱ)具有强的还原性,都易形成配合物,且Co的配合物极易被氧化,它们的氢氧化物也易被氧化;Fe(Ⅲ)、Co(Ⅲ)、Ni(Ⅲ)具有强的氧化性,也易生成配合物。 7.(此题面字太多,不好打得,请谅解) A:(NH4)2Fe (SO4)2 B:(NH4)2Fe (SO4)2溶液 C:Fe(OH)2 D:NH3 E:I2 F:Fe3+ G:KFe[Fe(CN)6] H:BaSO4 这些方程式都是简单的,都可以轻易写出,在此我不一一写出了。

实验二十一ds区金属

实验二十一ds 区金属 一、实验目的 1、掌握铜、银、锌、镉、汞氧化物或氢氧化物的酸碱性,硫化物的溶解性; 2、掌握Cu (Ⅰ)、 Cu (Ⅱ)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及相互转化条件; 3、试验铜、银、锌、镉、汞的配位能力以及亚汞离子和汞离子的转化。 二、实验内容 (一)、铜、银、锌、镉、汞氢氧化物或氧化物的生成和性质: 1 、 铜、锌、镉氢氧化物的生成和性质 (1) Ag 2O 的生成和性质: Ag ++OH - ===AgOH↓白色→Ag 2O+H 2O Ag 2O+2HNO 3===2AgNO 3+H 2O Ag 2O+2NH 3.H 2O==2[Ag (NH 3)2]++2OH -+H 2O Ag 2O 微溶于水,溶液呈微碱性。它的△f H m ﹩ 很小,不稳定,加热易分解,具有氧化性。 (2)HgO 的生成和性质 Hg 2++2OH -==Hg (OH )2==HgO↓+H 2O HgO+2HNO 3==Hg (NO 3)2+H 2O HgO+NaOH (40℅)-----不溶 HgO 有黄色和红色变体,结构相同,颜色差别完全是由于其颗粒的大小不同所致,黄色HgO 晶粒较细小,红色颗粒较大。 (二)、铜、银、锌、镉、汞硫化物的生成和溶解

说明: 1.生成的CdS中,个别学生得到的沉淀是黄色中夹有白色沉淀,有可能是CdS晶形不一样,或有可能是生成Cd(OH)2白色沉淀。补充:CdS沉淀颜色变化与溶液的酸度及温度有很大关系。在冷氨性、中性或弱酸性溶液中,其沉淀为淡黄;若H+浓度增大,则沉淀将加变为深黄色。 2.在Hg(NO3)2中加入Na2S,开始生成白色沉淀,再加Na2S后变黑。对白色沉淀再加热也不会再变化。个别学生得到白中带有黄色的沉淀。 在中性或酸性汞盐溶液中加入S2-,即首先形成一个白色的复合物(HgCl2·2HgS): 3Hg2++2Cl-+2S2-====HgCl2·2HgS 若再加S2-,则白色沉淀→ 黄色→ 棕色→ 黑色: 2HgCl·2HgS+S2-====3HgS+2Cl- 此沉淀不溶与其它,只溶于王水、Na2S。 将HgS与稀HNO3长时煮沸使之转变为一白色化合物,浓HNO3也有相同作用。HgS在浓HNO3中长时煮沸才溶: 5HgS+8NO3-+8H+=====3Hg(NO3)2·2HgS+3S+2NO+4H2O (三)、铜、银、锌、汞的配合物 1、氨合物的生成 1)CuSO4+NH3?H2O====Cu2(OH)2SO4(浅蓝色)+(NH4)2SO4 Cu2(OH)2SO4+8NH3====2[Cu(NH3)4]2++SO42-+2OH- 2)2Ag++2NH3.H2O====Ag2O+2NH4++H2O Ag2O+2NH3.H2O====2Ag(NH3)2++2OH-+H2O 3)Zn2++NH3H2O====Zn(OH)2+2NH4+ Zn(OH)2+4NH3H2O====[Zn(NH3)4]2++2OH-+4H2O 2、汞配合物的生成和性质 (1)、Hg(NO3)2+2I-====HgI2↓(红色)+2NO3- HgI2+2I-====[HgI4]2-(无色) 奈斯勒试剂-----K2[HgI4]+KOH NH4++2K2[HgI4]+4KOH====Hg2NI·H2O↓(红棕色)+7KI+K++3H2O (2)、Hg(NO3)2+2SCN-====Hg(SCN)2↓(白色)+2NO3- Hg(SCN)2+2SCN-====[Hg(SCN)4]2-(无色) Zn2++[Hg(SCN)4]2-=====Zn[Hg(SCN)4] ↓(白色,在中性或微酸性溶液中稳定)(四)、铜、银、汞的氧化还原性 1、Cu2O的生成和性质:

无机化学实验第四版实验24铁钴镍

实验24 铁钴镍、实验目的 1、试验并掌握铁、钻、镍氢氧化物的生成和氧化还原性质; 2、试验并掌握铁、钻、镍配合物的生成及在离子鉴定中的作用 二、实验内容(实验现象根据自己所观察到的为准) 2、Fe(m )、Co(m )、Ni(川)的氢氧化物的生成和性质

、实验讨论(从自己实验操作展开) 四、实验思考题和习题 1.实验步骤(2)要求整个实验不能带入空气到溶液中,为什么? Fe (H )易被氧化,如若带入了空气,可能不能观察到颜色的转化过程。 2?根据实验现象总结+2价的铁、钻、镍化合物的还原性和+3价的铁钻镍化合物氧化性的变化规律。 Fe(H )、Co(H)、Ni( n )的氢氧化物都有还原性,其还原能力依Fe(U )、Co(H )、 Ni(n)的顺序减弱。 Fe(rn )、Co⑴)、Ni(川)在酸性介质中的氧化能力依Fe(川)、Co⑴)、Ni(川) 的顺序增加。 3. 比较钻镍氨配合物的氧化还原性相对大小及溶液稳定性。 钻盐和镍盐生成碱式盐溶于过量的氨水生成氨配合物,Co( n)氨配合物易氧 化转化成Co(川)氨配合物。即镍盐更稳定。 4. 为什么制取+3价的钻镍氢氧化物要用+2价为原料在碱性条件下进行氧化,而不+3价直接制取? 首先,作为最高价氧化值,Co3+、Ni3+氧化性比较不稳定,易变成其它价态,故不用采用+3价直接氧化得到。其次,而C O(OH)2、Ni(OH) 2两性,在碱性条件下易被氧化成+3价氢氧化物。 5. 如何分离混合液中的?Fe3+、Cr3+、Ni2+?

NaCrO2 6. 总结Fe (u 、川)、Co (n>m )、Ni ( n>m )主要化合物性质。 Fe(H )、Co(H )、Ni( n )具有强的还原性,都易形成配合物,且 Co 的配合物极 易被氧化,它们的氢氧化物也易被氧化; Fe ⑴)、Co(川)、Ni(川)具有强的氧化 性,也易生成配合物。 7. (此题面字太多,不好打得,请谅解) A : (NH4) 2Fe (SO 4)2 B : (NH4) 2Fe (SO 4)2溶液 C : Fe(OH )2 D : NH 3 E : I 2 F : Fe 3+ G : KFe[Fe(CN) 6] H : BaSO 4 这些方程式都是简单的,都可以轻易写出,在此我不一一写出了 [Ni (NH 3)6]2+ 力口 Na OH ------------- -> Ni (OH) 2 Fe 3+、 Cr 3+、 Ni 2+ 加入过量氨水 Fe(OH)3 Cr(OH) 3 J * L 一」 力口 Na OH 厂 户,Fe(OH )3j J _______________

机械原理实验报告

机械原理实验指导 实验一 机构运动简图的测绘 一、 实验目的 1.掌握根据各种机构实物或模型绘制机构运动简图的方法; 2.验证机构自由度的计算公式; 3.分析某些四杆机构的演化过程。 二、 实验设备和工具 1.各类机构的模型和实物; 2.钢板尺、量角器、内外卡钳等; 3.三角尺、铅笔、橡皮、草稿纸等(自备)。 三、 实验原理 由于机构的运动仅与机构中构件的数目和构件所组成的运动副数目、类型和相对位置有关。因此,可以撇开构件的实际外形和运动副的具体构造,用简单的线条来表示构件,用规定的或惯用的符号来表示运动副,并按一定的比例画出运动副的相对位置,这种简单的图形即为机构运动简图。 四、 实验步骤 1.使被测机构缓慢运动,从原动件开始,循着传动路线观察机构的运动,分清各个运动单元,确定组成机构的构件数目; 2.根据直接相联接两构件的接触情况及相对运动性质,确定运动副的种类; 3.选择能清楚表达各构件相互关系的投影面,从原动件开始,按传动路线用规定的符号,以目测的比例画出机构运动示意图,再仔细测量与机构有关的尺寸,按确定的比例再画出机构运动简图,用数字1、2、3……分别标注各构件,用字母A 、B 、C ……分别标注各运动副; 比例尺) (构件在图纸上的长度 ) (构件实际长度mm AB cm L AB L = μ 4.分析机构运动的确定性,计算机构运动的自由度。

五、思考题 1.一张正确的机构运动简图应包括哪些内容? 2.绘制机构运动简图时,原动件的位置能否任意选择?是否会影响简图的正确性? 3.机构自由度的计算对测绘机构运动简图有何帮助? 六、实验报告

实验二 渐开线齿轮的范成原理 一、 实验目的 1.掌握用范成法加工渐开线齿轮齿廓曲线的原理; 2.了解齿廓产生根切现象的原因及避免根切的方法; 3.了解刀具径向变位对齿轮的齿形和几何尺寸的影响。 二、 实验设备和工具 1.齿轮范成仪; 2.剪刀、绘图仪; 3.圆规、三角尺、两种颜色的铅笔或圆珠笔(自备)。 三、 实验原理 范成法是利用齿轮啮合时其共轭齿廓互为包络线的原理来加工齿轮的一种方法。加工时,其中一轮为刀具,另一轮为轮坯。他们之间保持固定的角速度比传动,好象一对真正的齿轮啮合传动一样,同时刀具还沿轮坯的轴向作切削运动,这样制得的齿轮齿廓就是刀具的刀刃在各个位置的包络线。为了能清楚地看到包络线的形成,我们用范成仪来模拟实现齿轮轮坯与刀具间的传动“切削”过程。 齿轮范成仪构造如图2——1所示,半圆盘2绕固定于机架上的轴心转动,在圆盘的周缘刻有凹槽,凹槽内嵌有两条钢丝3,钢丝绕在凹槽内,其中心线形成的圆相当于被加工齿轮的分度圆。两条钢丝的一端固定在圆盘2上的B 、B ‘ 点,另一端固定在拖板4的A 、A ’ 点,拖板可水平方向移动,这与被加工齿轮相对齿条刀具的运动方向相同。 在拖板4上还装有带有刀具的小拖板5,转动螺钉7可以调节刀具中线至轮坯中心的距离。 齿轮范成仪中,已知基本参数为: 1. 齿条刀具:压力角0 20=α,模数mm m 25=, 齿顶高系数0.1* =a h ,径向间隙系数25.0* =C 2. 被加工齿轮:分度圆直径mm d 200= 四、 实验步骤 1.根据已知基本参数分别计算被加工齿轮的基圆直径d b 、最小变位系数x min ,标准齿轮和变位齿轮的齿顶圆直径d a1和d a2、齿根圆直径d f1和d f2,将上述六个圆

实验六 ds区金属(铜、银、锌)

实验六ds区金属(铜、银、锌、镉) 实验摘要: 本实验用铜、锌、镉的硫酸盐和氢氧化钠反应来制备对应的氢氧化物,再分别和稀盐酸和过量氢氧化钠反应来探究铜、锌、镉的氢氧化物的酸碱性。用硝酸银和氢氧化钠反应来制备氧化银,再分别和稀硝酸和过量氨水反应来探究氧化银的酸碱性。用锌、镉的硫酸盐和硫化钠溶液反应再分别和稀盐酸和王水反应,以此探究其硫化物的溶解性。用硫酸铜、硝酸银、硫酸锌溶液分别和氨水反应,直至氨水过量,通过观察沉淀的变化熟悉铜、银、锌的配位能力。通过氧化亚铜、氯化亚铜、碘化亚铜的生成和性质实验来掌握铜离子和亚铜离子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及相互转化的条件。实验初步得出结论:氢氧化铜和氢氧化锌显两性,氢氧化铬和氧化银显碱性;硫化物大都难溶于水;铜离子、银离子、锌离子课形成氨的配合物。 关键词: ds区金属氢氧化物氧化物硫化物酸碱性溶解性氨合物氧化还原性 实验用品: 试管离心试管烧杯离心机PH试纸玻璃棒 实验内容: 1. 铜、锌、镉氢氧化物的生成和性质 2.氧化银的生成和性质

3.锌、镉硫化物的生成和性质 分别往硫酸锌、硫酸铬溶液中加入硫化钠溶液,观察沉淀的颜色,将沉淀离心分离,洗涤,分成三份,再分别加入稀盐酸、浓盐酸、王水,水浴加热,观察沉淀的溶解情况。 4. 铜、银、锌的氨配合物 分别往硫酸铜、硝酸银、硫酸锌溶液中加入氨水,观察沉淀的生成,继续加氨水至过量,观 5.氧化亚铜的生成和性质 6.氯化亚铜的生成和性质

7.碘化亚铜的生成和性质 结果及讨论: 氢氧化锌、氢氧化铜具有两性,以碱性为主,能溶于浓的强碱中生成配离子,氢氧化铬的碱性比强氧化锌强,仅能缓慢溶于热浓强碱。 氢氧化银沉淀极不稳定,易脱水生成碱性氧化银。 ds区金属硫化物都不溶于水,有的可溶于酸,都能溶于王水。 铜离子、银离子、锌离子都可生成氨配合物。 亚铜离子在水溶液中极不稳定,易歧化为铜离子和铜。 参考文献: [1] 北京师范大学等校编.《无机化学实验》[M](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64-166 [2]孙一平,朱锡海《十二烷基硫酸钠气浮氢氧化铬沉淀的机理》[J],《水技术处理》,199301期,38-42 [3]罗耀宗《铜氨络离子废水的处理》[J],《甘肃环境研究与检测》,1997年第10卷第二期,34-35 [4]舒余德《电解法制取氧化亚铜的研究》[J],《沈阳化工》,1994年03期,20-24

无机化学实验第四版实验十八:p区非金属元素(二)(卤素-

无机化学实验第四版实验十八:p区非金属元素(二)(卤素-氧-硫)

实验名称:P区非金属元素(一)(卤素,氧,硫) 实验目的:温度:气压: 一、实验目的 1.试验并掌握bu用氧化态氮的化合物的主要性质; 2.试验磷酸盐的酸碱性和溶解性; 3.掌握硅酸盐,硼酸及硼砂的主要性质; 4.练习硼砂珠的有关实验操作。 二、基本操作 1.试管操作 1)普通试管可以直接加热 装溶液时不超过试管容量的1/2,加热时不超过试管的1/3,加热时必须用试管夹夹,夹在接近试管口部位。加热时先使试管均匀受热,然后在试管底部加热,并不断移动试管。这时应将试管倾斜约45度,管口不要对着有人的方向。 2)主要用途 ①盛取液体或固体 ②加热少量液体或固体 ③制取少量气体反应器 ④收集少量气体用 ⑤溶解少量气体,液体或固体等溶质 3)使用注意事项 ①盛取液体时容积不超过其容积的1/3 ②加热使用试管夹,试管口不能对着人,加热盛有固体的试管时,试管口稍

向下倾斜45度 ③受热要均匀,以免暴沸或试管炸裂 ④加热后不能骤冷,防止破裂 ⑤加热时要预热,防止试管骤热而爆裂 ⑥加热时要保持试管外壁没有水珠,防止受热不均匀而爆裂 ⑦加热后不能在试管未冷却至室温时就洗涤试管 2.硼砂珠实验(详见实验内容) 三、实验内容 1.铵盐的热分解(思考:为何试管可以垂直固定加热呢?) 操作现象反应式 硬质试管中加入物质,将其垂直固定加热,用湿润的pH试纸横放试管口,观 察 +氯化铵pH试纸先变蓝再变红,试 管壁有白色附着物生成 NH4Cl==NH3+HCl +硫酸铵pH试纸变蓝(NH4)2SO4==NH3+NH4HSO4 +重铬酸氨pH试纸变蓝,有绿色固体 生成 (NH4)2Cr7O4==Cr2O3+N2+4H2O 总结:固态的铵盐加热极易分解,一般分解为NH3和相应的酸,如果酸是不挥发的,生成NH3和酸残留在容器内;如果生成的酸具有氧化性,则NH3被氧化为N2O,N2O不稳定分解为N2和O2。 2.硝酸盐和亚硝酸盐 1)亚硝酸的生成和分解 操作现象反应式 将都经冰水冷却过的H2SO4+饱和NaNO2,观 察试管中的溶液由无色变为 蓝色 NaNO2+H2SO4==HNO2+NaHSO4 4HNO2==4NO+4H2O+O2 从冰水取出,放置片刻, 观察试管口有红棕色气体产 生,溶液颜色褪去 2NO+O2==2NO2 4HNO2==N2O3+4H2O==NO+NO2+H2 O 2)亚硝酸的氧化性和还原性 操作现象反应式 KI+H2SO4+NaNO2,观察现象有大量气体产生,溶液颜色2NO2-+2I-+4H+==I2+2NO+2H2

北京科技大学金属材料学实验报告思考题

回火的过程实际上就是马氏体分解的过程,也是过饱和固溶的碳从α-Fe中脱溶并形成碳化物的过程。回火温度越高,马氏体分解越充分,分解产物的长大越充分。在回火过程中,回火温度——回火组织——钢的性能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关系。回火温度越高,钢的硬度越低。 在150-250之间的回火称为低温回火,回火后的组织称为回火马氏体; 在350-500之间进行的回火称为中温回火,回火后的组织称为回火屈氏体 在500-650之间进行的回火称为高温回火,回火后的组织称为回火索氏体 可以看出,回火之后,α-Fe中固溶的碳明显减少,使得碳固溶强化的作用大大减弱,反映到硬度上,就是随着回火温度升高,一般硬度都会下降。 淬火温度对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根据45钢 “晶粒粗大马氏体,1000摄氏度,水淬,59.1”、 “晶粒细小马氏体,860,水淬,57.1”、 “铁素体+马氏体,770,水淬,46.2”; 40CrNi “晶粒粗大马氏体,1000摄氏度,油淬,40.6”、 “晶粒细小马氏体,860,油淬,50.9”、 T8 “晶粒粗大马氏体,1000摄氏度,水淬,66.2”、 “晶粒细小马氏体,860,水淬,57.3”、 可以得到如下结论: 高温淬火得到粗晶马氏体,低温淬火得到细晶马氏体,而温度在铁素体与奥氏体两相区的淬火得到铁素体+马氏体双相组织。在Ac3线以上,在保温时间相同的情况下,温度越高,得到的马氏体的晶粒越粗大。这是因为淬火温度越高,奥氏体晶粒长大的越快,因此在淬火的时候获得的马氏体晶粒也就越粗大。另外,尽管45钢和T8钢均表现出淬火温度越高,钢的硬度越高,但是本人对这一现象持怀疑态度。所谓金属硬度小,也就是硬度测试仪的压头容易压入金属,即金属容易发生塑性变形。塑性变形本质上是金属中的位错运动导致的。而晶界等会阻挡位错的运动。晶粒越小,同样大小的一块材料中,晶界就越多,对位错运动的阻碍就越大,材料形变的阻力就越大,宏观上就是硬度高。因此我对45钢、T8钢实验数据所显示出来的马氏体晶粒越粗大,硬度越高持怀疑态度。 当淬火温度在两相区的时候,由于出现铁素体,因此硬度会低于细晶马氏体组织。

机械原理实验思考题参考

《机构测绘、分析及设计》实验思考题参考答案 1.一个正确的“机构运动简图”应能说明哪些内容? 机构运动简图应着重表达机构各构件间的相对运动关系,应包括原动件的运动规律、机构中所有构件和运动副的类型、数目及其相对位置(即转动副的中心位置、移动副的中心线位置和高副接触点的位置),而与构件的外形、断面尺寸、组成构件的零件数目及其固联方式和运动副的具体结构无关。因此绘制机构运动简图可以撇开构件的复杂外形和运动副的具体构造,用简单的线条和规定的符号代表构件和运动副,并按比例定出各运动副的相对位置。 2.根据所装配的曲柄滑块机构,分析此机构中曲柄存在条件是什么?连杆长度与机构传力性能之间有什么关联? 曲柄滑块机构中曲柄存在条件是: L AB +e<=L BC 连杆长度越长则机构传力性能越好,因为连杆越长则压力角越小。 3.牛头刨六杆机构中滑杆的行程长度如何调整?调整曲柄长度 4.曲柄滑块机构、曲柄摇块机构、摆动导杆机构之间的演化关系如何?举例说明机构演化的方法有哪些? 铰链四杆机构可以通过四种方式演化出其它形式的四杆机构。即①取不同构件为机架;②转动副变移动副;③杆状构件与块状构件互换;④销钉扩大。 曲柄滑块机构曲柄摇块机构摆动导杆机构

曲柄滑块机构、曲柄摇块机构、摆动导杆机构之间通过取不同构件为机架来演化。 对心曲柄滑块机构偏心轮滑块机构 牛头刨六杆机构正弦机 构曲柄摇杆机构 《平面机构特性分析》实验思考题参考答案 1、铰链四杆机构(L1=50 mm,L2=100 mm,L3=80 mm)中,通过改变机架长度可得到何种机构? 设四杆机构中机架L4<=50,L4=L min,则由曲柄存在条件:最短杆与最长杆的长度之和必须小于或等于其余二杆的长度之和(L max+L min<=L2+L3)可得: 100+L4<=50+80 即0=100,L4=L max,则由曲柄存在条件:最短杆与最长杆的长度之和必须小于或等于其余二杆的长度之和(L max+L min<=L2+L3)可得:

无机化学实验第四版置换法测定镁的摩尔质量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置换法测定镁的摩尔质量 实验日期:温度:气压: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置换法测定镁的相对原子质量的原理和方法 2.掌握气态方程和分压定律的有关的计算 3.练习使用量气管和气压计 二、实验原理 1.在一定的温度T和压力P下,一定质量m的镁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可置换出一定体积y的氢气(含水蒸汽)Mg+H2SO4===MgSO4+H2 常压下的氢气可近似看作理想气体,根据气体状态方程和化学方程式,则有: P H2V=n H2RT=(m/M)RT R为常数R=8.314 R的单位Pa*m3/mol*K T=(t+273)K 根据分压定律:P H2=P-P H2O,(我们所需的是氢气的压力,但是我们不能直接得到,所以我们通过大气的压力减去水蒸汽的压力便是我们想得到的氢气压力) 整理后可得:M=mRT/[(P-P H2O)]V 三、实验内容 1.用砂纸将镁条打光,清除掉表面氧化物膜,截取一段,在电子天平上准确称其质量。 2.装配好仪器,由漏斗注水至近于量气管刻度“0”的位置,上下移动漏斗以驱赶量气管与橡皮管内的气泡。 3.检查装置是否漏气,将各连接处的橡皮塞塞紧,把漏斗下移适当的距离固定,如果连气管内的液面只在开始时稍有下降,以后维持恒定,经3至5分钟不变,可判断装置不漏气。 4.将漏斗上移至原处,取下试管,用另外的漏斗向试管中注入c(H2SO4)=2mol/L溶液5mL(切勿使酸沾在试管内壁上)用一滴水将镁条沾在试管内壁上部,前确保镁条不与酸接触,将试管倾斜固定在铁架台上,塞紧橡皮塞,再一次检查装置是否漏气。(根据连通器的原理检查装置是否漏气) 5.将漏斗移至量气管近右侧,使两面处于同一水平面,几下量气管液面刻度。 6.将试管直立,使镁条落入酸中,而后将试管按原样固定,同时移动漏斗,是量气管与漏斗液面始终大体保持一致。 7.镁条反应完后,待试管冷至室温(约经十几分钟,也可用冷水在试管外冷却),将漏斗移至量气管近右侧,使两者处于同一水平,记下液面位置,稍等1至2分钟,再记下液面位置,若两次读数相等,即表示管内温度与室温一致。 8.记下实验时的室温和大气压力。

机械原理实验报告大全

机械原理实验项目 机械原理课程实验(一) 机械传动性能测试实验 一、实验目的 (1) 通过测试常见机械传动装置(如带传动、链传动、齿轮传动、蜗杆传动等)在传递运动与动力过程中的速度、转矩、传动比、功率及机械效率等,加深对常见机械传动性能的认识与理解。 (2) 通过测试由常见机械传动组成的不同传动系统的机械参数,掌握机械传动合理布置的基本要求。 (3) 通过实验认识机械传动性能综合实验台的工作原理、提高计算机辅助实验能力。 二、实验设备 机械传动性能测试综合实验台。 三、实验内容 机械传动性能测试是一项基于基本传动单元自由组装、利用传感器获取相关信息、采用工控机控制实验对象的综合性实验。它可以测量用户自行组装的机械传动装置中的速度、转矩、传动比、功率与机械效率,具有数据采集与处理、输出结果数据与曲线等功能。 机械传动性能测试实验台的逻辑框图 变频 电机 ZJ 扭矩 传感器 ZJ 扭矩 传感器 工作载荷 扭矩测量卡 转速调节 机械传动装置 负载调节 工控机 扭矩测量卡

机械原理课程实验(二) 慧鱼机器人设计实验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对慧鱼机器人、机电产品的系统运动方案的组装设计,培养学生独立确定系统运动方案设计与选型的能力。 2)利用“慧鱼模型”组装机器人模型,探索机器人各个功能的实现方法,进行机电一体化方面的训练。 二、实验设备 1)慧鱼创意组合模型包; 2)计算机一台; 3)可编程控制器、智能接口板; 4)控制软件。 三、实验内容 “慧鱼创意组合模型”是工程技术型模型,能够实现对工程技术以及机器人技术等的模拟仿真。模型是由各种可以相互拼接的零件所组成,由于模型充分体现了各种结构、动力、控制的组成因素,并设计了相应的模块,因此,可以拼装成各种各样的机器人模型,可以用于检验学生的机械结构和机械创新设计与控制的合理可行性。 慧鱼机器人实验二室 自动步行车 学生创新实验

实验二十一ds区金属

实验二十一ds区金属 一、实验目的 1、掌握铜、银、锌、镉、汞氧化物或氢氧化物的酸碱性,硫化物的溶解性; 2、掌握Cu (Ⅰ)、Cu (Ⅱ)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及相互转化条件; 3、试验铜、银、锌、镉、汞的配位能力以及亚汞离子和汞离子的转化。 二、实验内容 (一)、铜、银、锌、镉、汞氢氧化物或氧化物的生成和性质: 1 、铜、锌、镉氢氧化物的生成和性质 (1)Ag2O的生成和性质: Ag++OH-===AgOH↓白色→Ag2O+H2O Ag2O+2HNO3===2AgNO3+H2O Ag2O+2NH3.H2O==2[Ag(NH3)2]++2OH-+H2O Ag2O微溶于水,溶液呈微碱性。它的△f H m﹩很小,不稳定,加热易分解,具有氧化性。 (2)HgO的生成和性质 Hg2++2OH-==Hg(OH)2==HgO↓+H2O HgO+2HNO3==Hg(NO3)2+H2O HgO+NaOH(40℅)-----不溶 HgO 有黄色和红色变体,结构相同,颜色差别完全是由于其颗粒的大小不同所致,黄色HgO晶粒较细小,红色颗粒较大。 (二)、铜、银、锌、镉、汞硫化物的生成和溶解

说明: 1.生成的CdS中,个别学生得到的沉淀是黄色中夹有白色沉淀,有可能是CdS晶形不一样,或有可能是生成Cd(OH)2白色沉淀。补充:CdS沉淀颜色变化与溶液的酸度及温度有很大关系。在冷氨性、中性或弱酸性溶液中,其沉淀为淡黄;若H+浓度增大,则沉淀将加变为深黄色。 2.在Hg(NO3)2中加入Na2S,开始生成白色沉淀,再加Na2S后变黑。对白色沉淀再加热也不会再变化。个别学生得到白中带有黄色的沉淀。 在中性或酸性汞盐溶液中加入S2-,即首先形成一个白色的复合物(HgCl2·2HgS):3Hg2++2Cl-+2S2-====HgCl2·2HgS 若再加S2-,则白色沉淀→ 黄色→ 棕色→ 黑色: 2HgCl·2HgS+S2-====3HgS+2Cl- 此沉淀不溶与其它,只溶于王水、Na2S。 将HgS与稀HNO3长时煮沸使之转变为一白色化合物,浓HNO3也有相同作用。HgS在浓HNO3中长时煮沸才溶: 5HgS+8NO3-+8H+=====3Hg(NO3)2·2HgS+3S+2NO+4H2O (三)、铜、银、锌、汞的配合物 1、氨合物的生成 1)CuSO4+NH3?H2O====Cu2(OH)2SO4(浅蓝色)+(NH4)2SO4 Cu2(OH)2SO4+8NH3====2[Cu(NH3)4]2++SO42-+2OH- 2)2Ag++2NH3.H2O====Ag2O+2NH4++H2O Ag2O+2NH3.H2O====2Ag(NH3)2++2OH-+H2O 3)Zn2++NH3H2O====Zn(OH)2+2NH4+ Zn(OH)2+4NH3H2O====[Zn(NH3)4]2++2OH-+4H2O

实验五 金属的塑性变形与再结晶 实验报告

实验五金属的塑性变形与再结晶 一,实验目的 1、观察显微镜下滑移绒、变形孪晶与退火孪晶的特征; 2、了解金属经冷加工变形后显微组织及机械性能的变化; 3、讨论冷加工变形度对再结晶后晶粒大小的影响。 二、概述 1 显微镜下的滑移线与变形挛晶 金属受力超过弹性极限后,在金属中特产生塑性变形。金属单晶体变形机理指出,塑性变形的基本方式为滑移和孪晶两种。 所谓滑移时晶体在切应力作用下借助于金属薄层沿滑移面相对移动(实质为位错沿滑移面运动)的结果。滑移后在滑移面两侧的晶体位相保持不变。把抛光的纯铝试样拉伸,试样表面会有变形台阶出现,一组细小的台阶在显微镜下只能观察到一条黑线,即称为滑移带。变形后的显微姐织是由许多滑移带(平行的黑线)所组成。 在显微镜下能清楚地看到多晶体变形的特点:各晶粒内滑移带的方向不同(因晶粒方位各不相同),各晶粒之间形变程度不均匀,有的晶粒内滑移带多(即变形量大),有的晶粒内滑移带少(即变形量小);在同一晶粒内,晶粒中心与晶粒边界变形量也不相同,晶粒中心滑移带密,而边界滑移带稀,并可发现在一些变形量大的晶粒内,滑移沿几个系统进行,经常看见双滑移现象(在面心立方晶格情况下很易发现),即两组平行的黑线在晶粒内部交错起来,将晶粒分成许多小块。 另一种变形的方式为孪晶。不易产生滑移的金属,如六方晶系镉、镁、铍、锌等,或某些金属当其滑移发生困难的时候,在切应力的作用下将发生的另一形式的变形,即晶体的—部分以一定的晶面(孪晶面或双晶面)为对称面;与晶体的另一部分发生对称移动,这种变形方式称为孪晶或双晶。孪晶的结果是孪晶面两侧晶体的位向发生变化,呈镜面对称。所以孪晶变形后,由于对光的反射能力不同,在显微镜下能看到较宽的变形痕迹——孪晶带或双晶带。在密排六方结构的锌中,由于其滑移系少,则易以孪晶方式变形,在显微镜下看到变形孪晶呈发亮的竹叶状特征。对体心立方结构的a一F e,在常温时变形以滑移方式进行,而

北师大《无机化学》第四版习题答案

第五章化学热力学基础 5-1从手册中查出常用试剂浓硫酸、浓盐酸、浓硝酸、浓氨水的密度和质量分数计算它们的(体积)物质的量浓度和质量摩尔浓度。 解:经查阅:p(HCl)=1.19g/mlw(HCl)=37.23% p(H2SO4)=1.83g/mlw(H2SO4)=98% p(HNO3)=1.42g/mlw(HNO3)=69.80% p(NH3.H2O)=0.9g/mlw(NH3.H2O)=26% 由公式c=pw/M可得:c(HCl)=12mol·L–1c(H2SO4)=18.3mol·L–1 c(HNO3)=15.7mol·L–1c(NH3.H2O)=13.8mol·L–1 设1㎏水中含溶质nmol,则由w=m/(m+1000)(m为溶质质量)可得: m(HCl)=16.2mol/㎏ m(H2SO4)=500mol/㎏ m(HNO3)=36.69mol/㎏ m(NH3.H2O)=20.67mol/㎏ 5-2从手册查出常温下的饱和水蒸气压,计算当时相对湿度为40%时,水蒸气压多大。 解:在298K下,P(饱和水蒸气压)=3.167Kpa,P(不饱和)/P (饱和)=40%, 则P(不饱和)/P(饱和)=40%×P(饱和)=0.4×3.167=1.2668Kpa 答:水蒸气压为1.2668Kpa. 5-3化学实验中经常用蒸馏水冲洗已用自来水洗净的烧杯。设洗净烧杯内残留“水”为1mL,试计算,用30mL蒸馏水洗1次和2次,烧杯中残留的“自来水的浓度”分别多大?

解:再用自来水洗之后,烧杯中自来水为1ml之后,加入30ml 蒸馏水,一共为31ml水,自来水占1/31,倒掉后又倒1ml,故自来水浓度为1/31。 若第一次加入的蒸馏水倒掉之后,1ml中含1/31ml的自来水; 再加入30ml蒸馏水,一共为31ml水,自来水占1/312=1/963 所以倒掉后自来水占1/312=1/963 5-4计算15℃,97kPa下15g氯气的体积。 5-520℃,97kPa下0.842g某气体的体积为0.400L,求气体的摩尔质量。 解: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n=m/M,得p×v=m/M ×R×T M=mpT/pv=0.842×8.314×293/97×103×0.4=52.8g/mol 该气体的摩尔质量为:52.8g/mol。 5-6测得2.96g氯化在407℃的1L容积的真空系统里完全蒸发到的压力为60kPa,求氯化汞蒸气的摩尔质量和化学式。 解:(1)设氯化汞蒸汽的摩尔质量为M,则由n=m/M,p×v=n×R ×T 得M=m×R×T/p×v=2.96×8.314×680/60=278.9g/mol (2)设氯化汞的化学式为HgCl n,则 200.6+35.5n=278.9 解得n=2 答:氯化汞的摩尔质量是278.9g/mol,化学式是HgCl2 5-7在1000℃和97kPa下测得硫蒸气的密度为0.5977gL-1,求蒸气的摩尔质量和化学式。 解:(1)设硫蒸气的体积为1L,则由p×v=n×R×T得 M=m×R×T/p×v=0.5977×8.314×1273/97×1=65g/mo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