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对外投资趋势及原因.doc

中国企业对外投资趋势及原因.doc
中国企业对外投资趋势及原因.doc

中国企业对外投资趋势及原因-

当前,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国际形势下,中国对外开放进入了新阶段,中国企业对外投资显著增加。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推行走出去战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除政策扶持外,中国企业增加对外投资的原因还包括通过投资获得东道主国逆向溢出效应、开拓国外市场等。但同时,中国生产要素成本上升、企业负担较重等不利条件也是中国企业增加对外投资的原因。继续深化改革、简政放权,以提高中国企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鼓励高生产率企业走出去,减少国内企业负担,对于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2016年底,福建知名企业家和慈善家玻璃大王曹德旺赴美俄亥俄州投资6亿美元新建汽车玻璃厂,成为该地史上最大的一笔中国企业投资,引发国内舆论热议。除曹德旺外,2016年4月山东太阳纸业投资10亿美元在美国阿肯色州建厂;10月中国天源纺织宣布将投资2000万美元在美国阿肯色州设立服装制造厂;江南化纤有限公司2014年在美国南卡罗来纳州投资设厂。这一系列活动反映出当前中国企业对外投资趋势增强,走出去的进程明显加快。中国企业近年来投资规模日益扩大,涉及领域逐步拓宽,外向型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对外直接投资额在发展中国家名列前茅。为了应对走出去的国际竞争新形势,国家和企业都掀起了政策改革的新浪潮。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企业的发展与全球经济贸易更加紧密地融合在一起。企业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体,是国家经济发展的根本,企业对于推进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尤为重要。综观全球各国企业发展的历史,大部分国家的

企业都经历了从引进外资到对外投资的过程。如今,中国企业已是发展中国家最大的海外投资者之一,在这种形势下,探讨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趋势及原因对于促进企业走出去,加快经济发展转变方式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将结合国际上通行的对外投资促进措施及中国对外投资政策,分析中国企业对投资的趋势与变化原因,并针对当前中国对外投资政策存在的问题,提出增强我国企业国际竞争力、优化现行政策体系的有效建议。

文献综述

陈岩在其2011年的研究中指出,发展中国家的跨国企业可以通过对外投资活动,学习东道国先进技术,降低生产成本,获得积极的外溢效应。在实证分析中,某一省份的对外投资显著影响该省的生产率,证明了逆向溢出效应确实存在。但同时,企业的异质性对逆向溢出效应的强度有影响,对外投资企业与母国技术差距越大逆向溢出效应越小。为了增大逆向溢出效应,企业应选择与自身技术水平差距适宜的东道主国。

此外,在田巍、余淼杰的研究《企业生产率和企业走出去对外直接投资:基于企业层面数据的实证研究》中,作者发现:生产率高的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概率越大、投资量越大,但目的国的收入水平对企业投资的决定没有显著的影响。

何帆在《中国对外投资的特征与风险》中总结到,中国的对外投资管理体制主要涉及外汇管理体制、行政审批体制、融资体制和政策支持体系。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汇管理体制和融资体制不断放宽,自20世纪90年代起又提出了走出去战略,针对各行业境外投资提供专项资金,以适应全球化的新形势,帮助中国企业更好地开展对外投资活动。尽管中国的对外投资管理体制

有了较大的改革,整体呈现出逐渐放权、减少管制、缩减审批期限等趨势,但目前行政管理体制依然较为复杂,境外投资项目还需要得到有关主管部门的层层审批。总体而言,国家政策的扶持增长和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增强同步发生,表明政策支持对于促进企业对外投资有一定的作用。

从以上文献可以看出,逆向溢出效应的驱动、企业内部生产率的提高以及国家政策的支持都是促进企业对外投资的因素。下文将基于已有文献并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分析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增强的具体原因。

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增加原因分析

逆向溢出效应驱动。逆向溢出效应解释了不同经济实体间合作的必要性,这也为我国企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外在契机。逆向溢出效应为我们的企业指明了便捷的发展手段加快与发达国家间的技术合作,利用逆向溢出效应实现传统企业的转型升级,提高生产率和企业竞争力。

科技是提高企业竞争力最强劲的手段,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科技水平无法在短期内得到质的提升,与发达国家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对外投资和跨国并购可以让中国企业获得逆向溢出效应的正面影响,是中国企业获得先进技术、提高生产力的便捷途径。在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背景下,中国企业急切的寻求转型升级。为了快速提高其竞争力,对外投资跨国并购以吸取先进的技术是必然趋势。

企业生产率提高。文献综述中提到,企业生产率的提高是加快对外贸易的直接原因。

随着生产率的提高,拥有先进技术的企业逐步超越社会同行的平均水平。生产率提高可以为企业创造了更多的经济效益,符

合企业最初投资生产的根本目的。与此同时,国内的市场已经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高生产率产生的过量产品无法被市场完全消耗。为了避免降低价格减少利润,对外投资以扩大市场成为了化解过剩产能最有效的方法。

企业通过对外投资,同时获得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顺应了生产率提高的需要,同时也为企业发展开拓更广泛的生存空间和竞争平台。因此,随着中国经济的进步和企业生产率的提高,增加对外投资是中国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政府对外投资优惠政策。近年来,政府对外投资优惠政策对中国企业走出去起到了正向作用。

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求和中国经济崛起的趋势,近年来中国政府制定了许多对外投资的优惠政策,指出要坚持统筹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促进改革参与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的机制,同时要顺应全球化趋势,加强与世界主要经济体的政策协调和沟通,更加积极地参与多双边国际经济合作,提升国际话语权,推动国际宏观经济治理结构改革等等。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一系列简政放权、缩短审批流程、放松外汇管制的利好政策相继出台,不仅为外国企业在华投资,也为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创造了更多有利条件。这些政策发挥政府宏观调控的经济职能,满足了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走出去战略加快改革开放中对外发展方式的转变,并能在此过程中拓宽中国外向型经济发展空间,拓宽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中国外向型企业更好更快发展。

因此,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发展,走出去步伐的加快,与中国政府的努力,与中国改革开放中的政策密不可分。

国内生产要素价格上升。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增加也可能受到了国内生产要素价格上升的影响。

对于企业而言,选择对外投资不仅因为东道主国在技术、市场等方面具有吸引力,也受到国内成本上升的影响。在接受采访时曹德旺表示:在与美国各生产要素的比较下,中国仅人工成本低于美国,在美国建厂利润高于中国。玻璃大王外逃事件表明,国内日益增加的生产要素成本也可能导致中国企业增加对外投资。

企业赋税沉重、劳动力价格上升、行政手续繁复、土地及其他固定资本价格上升,都增加了企业在国内的生产要素成本。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吸引制造业回流、其他第三世界国家生产成本持续走低的情况下,中国在留住企业的问题上面临更大的压力。当国外综合生产成本低于国内时,良性的对外投资可能会转变为恶性的资本外流,导致国内就业岗位减少,产品价格上升,不利于国家经济的良性发展。

思考与总结

中国对外走出去趋势加强,带动中国经济的持续繁荣,在全球化的趋势下,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只有通过走出去才能保证可持续发展,形成全球性品牌,形成与国际化接轨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全球价格竞争体系、产品售后服务,完善的备件提供体系,培养具有全球视野、能把握全球发展脉搏的国际化人才队伍等等。

在取得一系列成就的同时,在这种繁荣之下,企业的发展也存在一些隐患。与良性的主动对外扩张投资相对应,部分企业开始因为国内的投资环境恶化被动外逃,这种现状必需引起高度的警觉。

在当前的形势下,政府不仅应该在鼓励高生产率企业走出去上持续发力,也应在优化国内投资环境,让企业愿意留下来上下

功夫。为了持续推进走出去战略,协助企业开拓市场、获得逆向溢出效应,政府应该持续精简企业对外投资审批流程,完善外汇体系,树立和维护国家信用,以应对来自全球的贸易保护主义的威胁,为我国企业在国外的发展保驾护航。与此同时,在国内应持续深化改革,适度减轻赋税,降低企业生产成本,给企业留下来创造空间。

中国企业对外投资遭遇文化冲突-

世界银行集团一项调查表明,150家开展对外直接投资的中国企业面临的最主要挑战是文化冲突。中国企业尚未充分利用各种机制规避商业和政治风险,对当地市场的反应迟缓。

据世行集团介绍,中资企业在对外投资的过程中还面临着诸多的困难和挑战,如商业策略、融资渠道、品牌发展、信息管理和人力资源等问题。

为了更好地了解、处理中国企业在对外投资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去年世界银行集团在中国政府的支持下对150家中国企业

开展对外直接投资调研。受访企业来自大连、北京、上海、杭州等8个城市。结果表明,受访企业共在76个国家进行过投资。大部分的投资项目集中在亚洲。同时,中国企业正在增加在西欧、北美和非洲的投资。

调查显示,驱动中国企业开展对外直接投资的因素与其他国家的公司开展对外直接投资的因素大致相同,主要是出于寻求市场、资源和战略性的资产,如技术、品牌和分销渠道,但这些因素的相关比重会随着时间的发展而变化。

调查认为,在对外直接投资领域,大部分中国企业还是新手。世界银行集团认为,除性价比和质量外,中国企业在中国市场拥有的所有其他比较优势均未能在国际市场上体现。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