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理复习资料

中国地理复习资料
中国地理复习资料

中国地理——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

下表是我国四种农作物种植的适宜气候条件,读表回答下列小题。

1.四种农作物中,鄱阳湖平原种植的是

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④

2.成都平原不适宜种植农作物的主要原因是

A.热量条件不足

B.水分条件不足

C.水热配合不好

D.光照条件不足

3.下列地区适合种植农作物的是

A.湄公河三角洲平原

B.伏尔加河一顿河流域

C.美国西南部

D.澳大利亚东南部

在巴西举行的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衢州江郎山作为浙江省迄今为止唯一一个世界遗产提名地,与广东丹霞山、江西龙虎山、贵州赤水、湖南崀山、福建泰宁等5个丹霞地貌捆绑,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江郎山被誉为“神州丹霞第一奇峰”。三爿石四周被陡崖环绕,在500米海拔上又高耸起319米。两峰之间的巷谷仅3.5米宽,为“全国一线天之最”。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7.该地区的红色岩层属于

A.砂岩

B.花岗岩

C.板岩

D.玄武岩

8.形成红色形似石笋天柱,形状像刀砍斧劈,自北向南呈“川”字形排列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地壳上升运动

B.流水侵蚀作用

C.流水沉积作用

D.风力侵蚀作用

“雨舌”是指丰沛降水区域呈“舌头”状向某地方向延伸的现象。读西藏年等降水量线(单位:mm)和“雨舌”位置图,完成下面小题。

9.“雨舌”区域的主要降水类型是

A.对流雨

B.地形雨

C.锋面雨

D.气旋雨

10.位于“舌尖”上的波密县,拥有独特的自然景观是

A.冰川与森林相连

B.喀斯特地貌广布

C.水网密布,水流湍急

D.土壤深厚,有机质多

下图为我国长江中游部分流域示意,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面小题

11.a地河流开发利用的重点是

A. 防洪抗涝、发展航运

B. 兴建大坝、增加发电

C. 改善环境、发展旅游

D. 保护水源,提高水质

12.b地以上流域实施梯级开发的主要原因是

A. 山区河流落差大

B. 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大

C. 山区地质灾害严重

D. 流域旅游观光发展需要

13.c地为我国中线“南水北调”的源头区域,流域综合开发重点应是

A. 防洪、航运

B. 扩大灌溉、增加发电

C. 旅游、航运

D. 提高水质、保持水土

读中国、日本、韩国、俄罗斯四个国家交通资料对照表,回答下面小题。

14.甲、乙、丙、丁四国分别是

A.俄罗斯、韩国、日本、中国

B.中国、日本、韩国、俄罗斯

C.日本、中国、俄罗斯、韩国

D.韩国、俄罗斯、中国、日本

15.甲国从丁国进口大宗货物的运输方式最有可能的是

A.铁路运输

B.水运

C.管道运输

D.航空运输

葡萄发芽时要求水分充足,结果期忌雨水及露水,早期主要在我国北方种植。近年来,我国南方许多省份采用如图所示塑料大棚栽培技术,实现了产业化栽培。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6.早期南方种植葡萄的限制性因素是

A.市场

B.劳动力

C.地形

D.气候

17.通常情况下,江西北部地区葡萄种植园塑料大棚发挥最大效益的月份是

A.3.4月

B.5.6月

C.7.8月

D.9.10月

18.与封闭式大棚相比,敞开式大棚种植葡萄的主要优势有

A.太阳辐射充足

B.空气湿度较小

C.不易产生霉病

D.气温日较差大

读“我国四大进口油气战略通道图”,回答下面小题。

19.四大进口油气战略通道的建设,对我国的影响有

A.彻底改变以煤炭为主的能源利用结构

B.与交汇的公路、铁路构成交通运输网

C.提高管道沿线的环境安全系数

D.提高我国能源安全保障系数

20.与中哈和中俄油气进口通道相比,中缅油气通道

A.油源相对不足

B.受气象等因素影响小

C.运输连续性较差

D.可直达我国主要石油消费市场

“中国制造2025”是在新的国际国内环境下,中国政府作出的全面提升制造业发展质量和水平的重大战略部署。下图示意2014年德、美、英、中四国制造业成本指数。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21.影响中国制造业成本优势下降的因素是

劳动力原料能源技术

A. B. C. D.

22.在“中国制造2025”部署中,重点发展的制造业包括

A. 电梯装备、化学工业、高铁装备

B. 汽车产业、电子装配、核电装备

C. 新材料工业、冶金工业、信息技术产业

D. 航空航天装备、生物医药、海洋工程装备

读我国某区域≥10积温线分布图(下图)(单位:),完成下面小题。

23.图中甲、乙两地的积温

A. 相差的范围是2000--3000

B. 相差的最大值是4300

C. 甲地的积温可能是6600

D. 乙地的积温可能是1800

24.图中东部地区等值线数值的变化规律,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 地形 B. 太阳辐射

C. 距海洋远近

D. 人类活动

下图是“中国雨季类型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25.图中地区雨季类型为

A. 全年干旱多晴区

B. 夏半年多雨区

C. 夏雨集中区

D. 夏雨区

26.图中M地区夏秋季节多雨的主要原因是

A. 受西南季风影响

B. 受高压脊的影响

C. 受台风影响

D. 多对流雨

27.导致N地类型界线向西北凸出的因素主要是

A. 水源

B. 土壤

C. 地形

D. 人为活动

为加强春节期间烟花爆竹燃放气象保障服务,气象部门制定了烟花爆竹燃放气象指数。下图是中国气象局发布的2015年2月18日20时一19日0时全国烟花爆竹燃放气象指数预报。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28.图中“极不适宜燃放”区包括的省级行政区有

A. 晋、豫、陕

B. 京、豫、冀

C. 辽、鲁、陕

D. 渝、黔、湘

29.据环保部通报,2015年除夕至初一,开展空气质量新标准监测的338个城市中,有51个城市发生了重度及以上污染。不利气象条件及春节烟花爆竹燃放是影响空气质量的两个重要原因。“不利气象条件”应该是

A. 冷锋过镜

B. 暖锋过镜

C. 气旋控制

D. 反气旋控制

下图中我国甲地区以盛产玉石、地毯、丝绸“三宝”闻名中外。其中,在该地以开采玉石最早,当时古人采玉的方法以河中“捞玉”“踏玉”为主。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30.据图可知,流经甲城市的河流应发源于

A. 昆仑山

B. 天山

C. 祁连山

D. 秦岭

31.古人采玉的理想地,应分布在

A. B. C. D.

32.据提供信息可推断,在该地采玉的最佳时期应在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高山流石滩=指位于高山冰川雪线以下,高山草甸以上的地表岩石大量崩裂,大多棱角分明的岩块与碎石沿着陡峭的山坡缓慢滑动,在山坡较平坦处形成的扇形岩屑坡。完成下面小题。

33.高山流石滩上岩块与碎石形成的主要作用是

A. 风力堆积

B. 风化作用

C. 流水搬运

D. 冰川侵

34.流石滩上限的平均分布高度,在我国自北而南逐渐上升,如新疆天山处约为海拔3800米,巴颜喀拉山处为海拔4700米,其主导影响因素是

A. 气温

B. 降水

C. 地形

D. 光照

读“中国劳动适龄人口(15~64岁)比重及其年增长率变化预测图(下图)”,回答下面小题。

35.图中信息反映

A. 2005年以前劳动适龄人口比重持续上升,年增长率呈下降趋势

B. 2015年劳动适龄人口比重年增长率为零,劳动适龄人口最少

C. 中国劳动适龄人口比重和劳动适龄人口比重年增长率无关联性

D. 2050年劳动适龄人口比重达到最低值,劳动力短缺

36.针对目前我国劳动适龄人口的现状,我国政府应

吸引外来移民迁入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外劳务输出

推迟退休年龄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就业

A. B. C. D.

下图为我国某种主要农作物不同地区的农时图,其中时间为该农作物最迟的播种和收获时间。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37.该农作物最有可能是

A. 棉花

B. 水稻

C. 玉米

D. 小麦

38.据图分析,与相近纬度相比,M省区该农作物生长的有利因素是

A. 海拔高,年温差大

B. 晴天较多,太阳辐射强

C. 日照时间长,温度高

D. 南部河谷地区雨热同期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

39.读福建省年等降水量线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福建省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原因。

“加强农村水利建设,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是福建省中西部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之一。(2)分析福建省中西部大量修建小型水电站所发挥的效益。

甲地适宜毛杜鹃等许多花卉生长,特别是桂花种植已有百年历史。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该地就开始发展花卉产业,近年花卉种植面积不断增加,并提出“打造乡土特色花卉基地”的区域规划目标。

(3)分析甲地打造花卉生产基地的主要优势条件。

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广西壮族自治区主要河流分布图

材料二:广西矿产资源种类繁多,素称“有色金属之乡”。广西铝土矿探明储量在1亿吨以上,其中平果铝土矿占广西铝储量的78%以上,可以露天开采,是我国目前最好的富铝矿。材料三:“天坑”是四周皆被刀削似的悬崖绝壁所围,形成一个巨大的竖井,底部有地下河相通。乐业天坑群位于中国广西乐业县,占地约20平方千米。地质调查发现,乐业天坑群所在地区石灰岩分布区。

(1)简述该省区河流水文特征。

(2)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分析广西发展炼铝工业的有利区位条件。

(3)说明乐业天坑群形成的地质作用过程。

参考答案

1.2.A

3.4.D

5.6.B

【来源】【全国百强校word】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阶段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

1.2.鄱阳湖平原是亚热带季风气候,≥10的积温应是4500—8000,年降水量大于800mm,日照时长,适合;热量条件和水分条件适合干旱区,是热带作物。选A正确。

3.4.成都平原是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充足;对光照时数要求高,而成都平原地处四川盆地,阴雨天多,日照时数短,光照条件不足。选D正确。5.6.农作物生长期较短,对积温要求较低,水分要求少,耐旱;日照时数短,应适合在高纬地区种植。选B正确。

【点晴】积温是作物生长发育阶段内逐日平均气温的总和。积温作为表征地区热量的标尺,常作为气候区划和农业气候区划的热量指标,以衡量该地区的热量条件能满足何种作物生长发育的需要。积温反映生物体对热量的要求,为地区间作物引种和新品种推广提供依据;在农业气候研究中作为分析地区热量资源、编制农业气候区划的热量指标;在农业气象预报、情报服务中根据作物各发育时期的积温指标,预报作物的发育时期。

影响日照时数的因素有:纬度因素、地形因素、天气状况。

7.A

8.B

【来源】【全国百强校】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一中学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作业35 中国地理北方和南方

【解析】

7.地质时期广东丹霞山区是一个大型内陆盆地,沉积了巨厚的红色岩层。后来由于地壳运动和外力作用形成了一片红色山群,也就是丹霞地貌。因此丹霞地貌的红色岩层属于砂岩,属于沉积岩,故答案选A。

8.本题主要考查地质作用于地貌。我国南方地区降水较多,属于湿润地区,外力作用主要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故答案选B项。

9.B

10.A

【来源】【全国百强校】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一中学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作业35 中国地理北方和南方

【解析】

9.本题主要考查影响降水的因素。读图可知,图中雨舌出现在雅鲁藏布江河谷拐弯地区,夏季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沿着雅鲁藏布江河谷深入,在雅鲁藏布江河谷北侧的山地阻挡下,在迎风坡降下丰沛地形雨,形成雨舌,主要受地形的影响,故选B。

10.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在我国云贵高原地区,波密县位于青藏高原,B错。由于该地北部地区海拔高,有高山冰川存在,而由于河谷地区,海拔较低,热量条件好,且降水量大,有森林分布,A对。由于波密县地势起伏大,不会发育众多河流,C错。海拔高,气温低,水土流失严重等,导致土壤发育较差,D错。故选A。

11.A

12.A

13.D

【来源】【全国百强校】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一中学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作业35 中国地理北方和南方

【解析】

11.读图分析可知,a地位于河流的汇合处,为武汉,来水量大,而且地形平坦,航运条件较好,但是由于地势平坦,泄洪能力不足,易导致洪涝灾害多发,因此,开发利用的重点是防洪抗涝、发展航运。故答案选A。

12.从图中可以看出b地位于三峡地区,位于地势二、三阶梯的交界处,地势落差较大,河流水量大,水能资源丰富,一次社和梯级开发,故答案选A。

13.作为调水的源头,生态环境保护以提高水质是重中之重,故答案选D项。

点睛:流域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分析流域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时,首先根据流域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状况,确定制约流域发展的不利因素,然后根据制约因素探索综合治理的对策。总体分析思路如下所示:

具体措施如下图所示:

14.B

15.C

【来源】【全国百强校】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一中学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作业35 中国地理北方和南方

【解析】

14.根据丙国的海岸线最短,铁路营运里程最短等信息判断丙表示韩国;丁国的海岸线最长;铁路营运里程最长,但密度最小,判读为俄罗斯;甲国的铁路营运里程较乙国长,但铁路密度较乙国小很多,判断甲表示中国、乙表示日本。故选B项。

15.有上题可知,甲国为中国,丁国为俄罗斯,因此甲国从丁国进口的大宗货物最有可能的是石油。而且我国与俄罗斯属于陆上邻国,因此管道运输最合适,故答案选C项。

16.D

17.B

18.D

【来源】【全国百强校】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一中学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作业35 中国地理北方和南方

【解析】

16.由材料分析可知,葡萄发芽时要求水分充足,结果期忌雨水及露水,而我国的南方地区,雨季时间长,在葡萄后期生长的季节,由于降水较多,不利于养份的积累和挂果,因此,早期南方种植葡萄的限制性因素是气候,故答案选D项。

17.由上题分析可知,南方地区为了防止雨季,由于降水较多对葡萄的生长产生影响,而建设塑料大棚,江西北部在5.6月份,进入长时间的雨季,此时发挥效益最大。故答案选B 项。

18.封闭式大棚,空气不流通,不利于通风和散热,也不利于水气的蒸发,而敞开式大棚空气流动较快,空气湿度较小,不易产生霉病,空气干燥,不易产生霉病变化较大,日较差较大,有利于养分的积累。因此正确,故答案选D项。

19.D

20.C

【来源】【全国百强校】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一中学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作业35中国地理北方和南方

【解析】

19.四大进口油气战略通道的建设,能够加快改变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利用结构,A错。油气进口主要是管道运输,与公路、铁路不能交汇,构成交通运输网,B错。可能破坏植被,降低管道沿线的环境安全系数,C错。提高我国能源安全保障系数,D对。故答案选D项。20.中哈和中俄油气进口通道全部是管道运输,中缅油气通道是先经海运到缅甸港口,然后再经管道进口,所以运输的连续性较差,C对。油源充足,A错。需要经过海运,受气象因素影响较大,B错。不能直达我国主要消费市场,D错。故答案选C项。

21.B

22.D

【来源】【全国百强校】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一中学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作业35 中国地理北方和南方

【解析】

21.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在不断的提高,因此劳动力的价格,在不断上涨,同时,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对能源的消耗也日益增大,从而导致能源成本增加,中国制造业成本上升,优势下降,因此正确,故答案选B项。

22.中国制造2025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立足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际需要,围绕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人才为本等关键环节,以及先进制造、高端装备等重点领域,提出了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提升增效的措施,因此重点发展的制造业包括航空航天装备、生物医药、海洋工程装备等,故答案选D项。

23.C

24.B

【来源】2015届四川省资阳市2015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地理试卷(带解析)

【解析】试题分析:

23.根据等值线的读数原则,甲地的积温值在6000°C到7000°C之间,乙地的积温值在2000°C到3000°之间,C正确,D错误;两地积温的差值在3000°C到5000°C之间,A、B错误。

24.东部等值线与纬线大致平行,随纬度增加而递减,说明受太阳辐射影响。

考点:等值线的应用。

25.C

26.A

27.C

【来源】2014-2015学年四川省威远县自强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带解析)【解析】试题分析:

25.读图,图中地区是华北地区和东北地区,雨季类型为夏雨集中区,C对。全年干旱多晴区是,A错。夏半年多雨区是,B错。是夏雨区,D错。

26.图中M地区位于我国西南地区,夏秋季节多雨的主要原因是受西南季风影响,雨季长,A对。受高压脊的影响区是少雨区,B错。该地位于内陆,不受台风影响,C错。该地是西南季风受地形抬升,多地形雨,D错。

27.图中N地位于祁连山山麓,位于东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所以不是干旱多晴区,导致界线向西北凸出,所以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C对。该地水资源短缺,A错。土地是气候作用影响的结果,B错。人为活动不是区域干旱多晴天的主要原因,D错。

考点:我国雨季类型及分布,影响雨季类型的因素。

28.B

29.D

【来源】2015届四川省德阳市高中高三“二诊”考试地理试卷(带解析)

【解析】试题分析:

28.根据图例可看出极不适宜燃放的省级行政主要有北京、天津、河北、河南,B正确。29.冷锋、暖锋、气旋控制下都可能出现降水天气,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只有反气旋控制下,气流下沉,不利于污染物扩散,不利气象条件应是反气旋控制,D正确。

考点:中国省区分布及常见的天气系统。

30.A

31.C

32.C

【来源】【百强校】2016届安徽省合肥一中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文综地理试卷(带解析)【解析】试题分析:

30.图示区域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河流水源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愈往下游水越少,因此,流经甲城市的河流应发源于甲南部的高山,根据经纬度位置,应为昆仑山。

31.由于古代采玉的主要方法是在河水较少时在河床上拣玉,可见玉石颗粒较大,河段处于河流流出山口地段,流速变缓,有利于泥沙沉积,更有可能采到玉。

32.该区域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河流主要的补给方式是高山冰雪融水,夏季气温高,冰雪融化量大,河流水量大;秋季气温降低,河流水量减少,河床裸露,是古代在河床上拣玉的最佳季节。

考点:本题组考查中国区域地理、河流地貌的发育。

33.B

34.A

【来源】2016-2017学年浙江绍兴一中高一上期中考试地理试卷(带解析)

【解析】试题分析:

33.材料中给到高山流石滩是由于岩石崩裂形成的,岩石的崩裂主要是由于风化作用形成的。故B正确。

34.高山流石滩主要于高山冰川雪线(终年积雪的下限)以下,维度位置越高,气温越低,雪线就越低,故高山流石滩的海拔就越低。结合题意,新疆天山处约为海拔3800米,巴颜喀拉山处为海拔4700米,其主导影响因素是气温。故A正确。

【考点定位】考查影响气温的主要因素

【知识拓展】影响气温的因素

1、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1)纬度因素: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递减(如热、温、寒等五带的划分)

2)海陆分布: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受海洋影响大的地区,温差下;受陆地影响大的地区,温差大(如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特征)

3)下垫面性质:植被覆盖率高、水域面积广的地区温差小,裸露地区温差大

2、大气:锋面活动、天气状况

1)锋面活动:主要指冷(暖)锋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对气温的影响(如冷锋过境前,气温较高;过境时,大风降温;过境后,气温较低)

2)天气状况:白天多云,气温较低;夜晚多云,气温较高;全天多云,昼夜温差较小;全天晴天,昼夜温差大(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大气的保温作用)

3、地形

1)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垂直递减率-0.6/100米)

2)山间盆地、河谷气温较高(同一热量带内,地形对冷空气起屏障作用)

3)山地阳坡比阴坡气温高

4、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5、植被:植被覆盖率高,温差较小(对太阳辐射的屏蔽作用和蒸发量的影响)

6、水文:湖区、库区、沼泽、湿地等温差较小(热容量大,对太阳的反射率低)

7、人类活动:城市热岛效应、大气温室效应、人类营林与毁林、兴修水库、围湖造田等活动对气温的影响

35.A

36.B

【来源】【百强校】2016届浙江省杭州学军中学高三5月高考模拟文综地理试卷(带解析)【解析】试题分析:

35.图中信息表明劳动适龄人口比重年增长率为正值时,劳动适龄人口比重上升,劳动适龄人口比重年增长率为负值时,劳动适龄人口比重下降,2005年以前劳动适龄人口比重持续上升,年增长率呈下降趋势,A对、C错。2015年劳动适龄人口比重年增长率为零,劳动适龄人口最多,B错。2050年劳动适龄人口比重高于1980年,劳动力不一定最短缺,D错。故选A。

36.劳动适龄人口比重较高,劳动力资源丰富,就业压力大,所以应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外劳务输出,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就业,进而减轻就业压力;而吸引外来移民适入,推迟退休年龄,会增加就业压力。故选B。

考点:地理图表分析能力我国的人口问题及政策

【知识扩展】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2015年10月29日闭幕,会议决定: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这是继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启动实施“单独二孩”政策之后的又一次人口政策调整。

全面放开二孩,为几何?(1)单独两孩实践遇冷、生育率低到危险;(2)“银发危机”人口老龄化加剧;(3)“刘易斯拐点”隐忧(人口红利慢慢消失);(4)“失独”社会之殇,许多独生子女面对沉重的养老负担,常感到有心无力、独木难支,而老人“失独”不仅是家庭灾难,也是社会之殇。(5)男女比例失衡。

37.D

38.B

【来源】2014-2015学年重庆复旦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带解析)

【解析】试题分析:

37.读图可判断冬小麦应是秋播次年春末夏初收获,故D正确。

38.读图可知,M地位于西藏自治区,该地的农作物生长时间较长,而影响该农作物生长时间长短的因素主要是热量不足,因其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考点:区域中国地理。

39.(1)大致自东南向西北增加。福建省降水主要来看东南季风湿润气流;自东南向西北地势逐渐升高,气流受地形抬升作用,降水增多。

(2)位于季风气候区,降水季节和年际变化大,修建水电站可用来防洪;水库可为农田提供灌溉水源;发电可满足乡村能源需求;减少薪柴需求,利于保持沙土;水库库区可发展水产养殖。

(3)亚热带季风气候,纬度低,水热条件好,花卉一年四季皆可生长;河流众多,水源充足;花卉生产历史悠久,经验丰富,技术成熟;距沿海城市(或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较近,生活水平提高,市场广阔;交通与保鲜技术发展;当地人口密集,劳动力资源丰富;政策大力支持等。

【来源】2015届山东省泰安市高三下学期一模诊断测试文科综合地理试卷(带解析)

【解析】试题分析:

(1)根据图中等降水量线的数值,可判断福建省降水由东南向西北增多。内地降水多于沿海,与地形对夏季风的抬升有关。福建省降水主要来看东南季风湿润气流;自东南向西北地势逐渐升高,气流受地形抬升作用,降水增多。

(2)水电站提供廉价的能源,且水电具有可再生、无污染的特点。从环境保护、保护森林、防止水土流失、防洪、提供能源,发展经济等角度回答(也可借鉴大型水利工程的作用)。位于季风气候区,降水季节和年际变化大,修建水电站可用来防洪;水库可为农田提供灌溉水源;发电可满足乡村能源需求;减少薪柴需求,利于保持沙土;水库库区可发展水产养殖。(3)花卉种植也是农业生产的一种,影响农业的区位条件主要有:气候、地形、土壤、水源、市场、交通、农业科技、生产经验、劳动力、产业政策等。结合福建实际作答。亚热带季风气候,纬度低,水热条件好,花卉一年四季皆可生长;河流众多,水源充足;花卉生产历史悠久,经验丰富,技术成熟;距沿海城市(或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较近,生活水平提高,市场广阔;交通与保鲜技术发展;当地人口密集,劳动力资源丰富;政策大力支持等。

考点:降水空间分布、农业生产区位因素

40.(1)水量丰富;汛期长;流量变化大;水能丰富;含沙量小;无结冰期。

(2) 资源丰富(储量大);品质好(富铝矿);开采方便(可以露天开采);水能丰富。

(3) 沉积作用形成石灰岩,石灰岩经地壳抬升成陆地,流水侵蚀、溶蚀形成巨大地下溶洞;重力坍塌成天坑。

【来源】2015届浙江省宁波市镇海中学高三5月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地理试卷(带解析)【解析】试题分析:

(1)读图,该省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多,河流水量丰富,汛期长,流量变化大。落差大,河流水能丰富。植被覆盖率高,水土流失少,河流含沙量小,无结冰期。

(2)读图,根据图例,广西铝土资源丰富,储量大,品质好,是富铝矿。开采方便,可以露天开采。炼铝工业是动力指向型工业,广西水能丰富。所以有利于发展炼铝工业。

(3)乐业天坑群的岩层是沉积作用形成石灰岩,石灰岩经地壳抬升成陆地,流水侵蚀、溶蚀形成巨大地下溶洞。溶洞因重力坍塌形成天坑。

考点: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及成因,河流水文特征,工业发展的条件,天坑群的形成过程。

高中区域地理中国地理练习题

中国地理 、选择题 (2014 ·安徽)2013 年12月,安徽省人民政府颁布《安徽省主体功能区规划》(主要规划目标到2020年),从开发内容上将全省划分为农产品主产区、城市化地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下图)。完成1~2 题。 1.图中代表重点生态功能区、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的分别是() A.Ⅰ、Ⅱ、ⅢB.Ⅰ、Ⅲ、Ⅱ C.Ⅱ、Ⅲ、ⅠD.Ⅲ、Ⅰ、Ⅱ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了土地利用方式。生态功能区的生态功能突出,主要分布山地等区域,因此图中Ⅲ为生态功能区;安徽省城市化水平相对较低,城市用地比重较小,农业用地比重较大,故图中Ⅰ为城市化地区,Ⅱ为农产品主产区,选项D 正确。

2.三类区域中() A.区间人口迁移主要由Ⅱ区迁往Ⅰ区 B.铁路建设成本Ⅱ区一般大于Ⅲ区 C.商业网点密度Ⅲ区一般大于Ⅰ区 D.承接省外产业转移的主要是Ⅱ区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了区域发展状况。安徽城市化速度较快,人口主要由农村迁入城市,即由Ⅱ区迁往Ⅰ区,选项A 正确。铁路建设在山区成本较高,平原地区成本较低,故铁路建设成本Ⅱ区一般小于Ⅲ区,选项B 错误;商业网点密度山区小于平原,农村小于城市,因此Ⅲ区商业网点一般小于Ⅰ区,选项C 错误;承接省外产业转移的是城市地区,即Ⅰ区,选项D 错误。 (2014 ·安徽)1958 年竺可桢在《中国的亚热带》一文中指出:我国亚热带北界接近34°N,即淮河、秦岭、白龙江一线直至104°E;南界横贯台湾中部和雷州半岛南部??。完成3~4 题。 3.我国亚热带在34°N以南、104°E以西分布范围小,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纬度位置B.地形 C.季风D.海陆外置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了气候分布及影响因素。我国34°N 以南、104°E以西大部分为青藏高原,受青藏高原地势影响,形成独特的高山高原气候,因此导致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范围小,选项 B 正确。 4.北半球亚热带在我国分布总体偏南,是因为我国( ) A.冬季气温南高北低

初中地理-中国地理自然环境、资源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一、我国的疆域 (1)领土四至点 二、我国的行政区划 三、我国的人口

人口最多省:广东省,最少省:澳门 2、人口东多西少 (1)分布特点:人口分布不均,东多西少。大致以黑河—腾冲一线为界(东南多,西北少)。(2)影响人口分布因素 四、我国的民族 2、民族分布 (1)分布特点:a、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b、汉族遍布全国各地,主要集中东部和中部;c、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一部分地形、地势和气候 一、我国的地形 1、地形特征及分布 (1)特征: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2)分布:a、平原、丘陵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b、山地、高原和盆地多分布在西部地区。

3、主要地形区及特征 (4)三大丘陵: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 4、山区面积广大 (1)优势:利于多种农业模式协调发展;生态旅游开发;山区急流可以发电。 (2)劣势:地面崎岖,基础设施建设难度大,成本较高;生态环境脆弱,多山洪、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灾害;坡度大,不利于发展种植业。 二、我国的地势 1、地势特点:西高东低,大致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三、我国的气候 2、东西干湿差异显著 (1)降水时空分布不均 3、气候的主要特征 (1)特征: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 (2)复杂多样 形成原因:背靠欧亚大陆,面向太平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形成典型的季风气候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大兴安岭—阴山山脉—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脉为界

第二部分河流、自然灾害 一、以外流河为主 1、内流区与外流区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东南为外流河,西北为内流河 二、长江的开发与治理 (1)水能资源:上游流经第一、第二阶梯,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有“水能宝库”之称。世界最大水利枢纽—长江三峡水利枢纽。 (2)水运开发:干流横贯东西,宜宾以下河段四季通航,享有“黄金水道”的美誉。 三、黄河的开发与治理

中国地理必背内容-24页word资料

江油一中高2015级《中国地理》知识清单 1、中国的位置: 半球位置:北半球、东半球 海陆位置: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纬度位置:南北跨纬度近50°,大部分在温带,南部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 2、中国的疆域:绘出我国轮廓,并标出经纬度(23o26′N 、30oN 、40oN 、80oE 、90oE 、100oE 、110oE 、 120oE 、130oE)。 领土四至 最北端:黑龙江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中主线(N 53多) 最南端:南海南沙群岛上的曾母暗沙(N 4附近) 最东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汇合处(E 135多) 最西端:新疆帕米尔高原(E 73附近) 3、疆界和邻国 ⑴ 陆界和邻国: 我国陆上国界长达2万多千米,共有14个陆上邻国,从鸭绿江口开始到北仑河口依次为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参照地图册)。 ⑵ 海上疆界和隔海相望国家: 我国有18000千米长的海岸线,对于我国的海上疆界同学们应了解如下几个概念: 临海:我国的临海有渤海、黄海、东海、太平洋、南海。 内海:我国的内海有渤海和琼州海峡。 海峡:台湾海峡、琼州海峡、渤海海峡 半岛:我国的半岛自北向南有辽东半岛、山东半岛、雷州半岛。 岛屿:我国90%的岛屿分布在东海和南海。台湾岛、海南岛、崇明岛分别是我国第一、第二、第三大岛。舟山群岛、庙岛群岛、澎湖列岛、南海诸岛是我国的四大群岛。浙江省是我国岛屿分布最多的省。 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 3.在我国轮廓图中默绘出各种走向的山脉。 4.我国四大高原的特点?四大盆地的特点?三大平原的特点?

高中《地理必修三+中国区域地理复习资料

中国区域地理复习资料●西北与青藏地区地理特征比较 ●南方与北方地区地理特征比较

我国农业区的气候资源特点和主要农产: 《地理必修三》复习资料 1、三种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遥感(RS)——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 全球定位(GPS)——定位导航(21颗工作卫星,3颗在轨备用卫星,至少用4颗卫星确定一个地点); 地理信息系统(GIS)——对地理信息数据进行管理、查询、更新、空间分析和应用评价。2、资源跨区调配的原因:资源分布和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

3、资源跨区调配的影响: (1)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从国家层面的上看,平衡各地经济发展 对输出地: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 对输入地:缓解资源紧张的问题;促进经济发展 (2)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从输出地、沿线地区、输入地三个方面分析。 4、产业转移的规律: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 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过渡 实行产业结构的升级,第三产业逐步成为区域的主导产业 5、产业转移的原因:①当地资源、环境问题(美国东北部的产业向西、向南转移)②寻求新的 市场(台商的IT企业迁至大陆)③实现区内产业布局均衡(珠三角将劳动密集型、资源型的产业向山区转移) 6、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①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为迁出区发展新产业腾出空间;促 进迁入区产业升级);②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经济水平处于第一级至第四级的地区,依次重点发展处于开发期、增长期、成熟期、衰退期的产业);③改变了区域地理环境(乡村景观变为城市景观、转嫁污染);④改变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就业机会由迁出区转移到迁入区) 8、区域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①华北平原的盐碱化:自然:地势低平,气候上旱涝频繁变化,东部近海; 人为:不合理的灌溉。 ②西北的荒漠化:自然:气候干旱,多大风天气; 人为:人口激增;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如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樵采造成 植被的破坏,流域内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③长江中下游的洪涝:自然:有的年份流域内多降水,流量大;蓄洪、泄洪能力不足; 人为:中上游植破坏,水土流失,使中下游河道淤积,泄洪能力下降; 围湖造田使湖泊蓄洪能力下降等。 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自然:黄土土质疏松,易被冲刷;降水集中,多暴雨,雨水冲刷能力强 人为:毁林、毁草开荒破坏了植被;开矿、修路等基本建设,不注意水 土保持。 9、环境问题产生的危害: 水土流失的危害:使土地退化;泥沙淤积,河床抬高,易产生洪涝灾害;造成当地生态环境恶化

中国自然地理知识点教学内容

第二章自然结构 第一节中国地貌 一、地貌的基本特征 地貌的基本特征:1.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1、2、3阶梯特征)2.地势较高,起伏显著3.地貌类型复杂多样,以山地、高原为主(可从以下几方面分析:按基本地貌形态分析、按外营力来分析、按岩性来分析、按地质构造来分析。下面就从基本地貌形态分析我国地貌的复杂性,我国五种基本地貌类型齐全。)(中国主要山脉分布、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三大丘陵、我国除以上五种基本地貌类型外,由于外营力及地表组成物质不同等,还形成冰川、冰缘、风沙、黄土、喀斯特、火山、海岸等多种特殊地貌。) 地表结构特征山地纵横,排列组合有规律;四大高原独具特色,集中于中西部;四大盆地长轴近东西向,分布于西中部;三大平原斜向排列于东部;众多丘陵散落于东部。 地势特征的地理意义:1. 西高东低的地势,对河流影响显著:一是成为大河的源地;二是控制着大河的流向;东西流向便于东西航运。2. 地势阶梯的变化,使得中国水力资源丰富,便于水能梯级开发;同时,边坡山地也成为交通开发的地势障碍。 二、地貌的形成因素 1.地质构造因素(内营力) 我国地貌的宏观分布与排列方向均与地质构造运动密不可分。 燕山运动 中生代燕山运动使中国大地构造轮廓基本定形,对完成巨地貌格局方面也具有决定性的意义。经燕山运动,除喜马拉雅个别地区外,海水撤出中国大陆,分散的陆块互相联结起来。我国山文的几个主要方向,都是在燕山运动形成的。 喜马拉雅运动 新生代喜马拉雅运动则是形成中国现代地貌形态格局的决定性因素 早喜马拉雅运动:(始于晚始新世) 印度板块向北俯冲,与亚洲大陆沿雅鲁藏布江,缝合线强烈碰撞,喜马拉雅地槽封闭褶皱成山,印度大陆与亚洲大陆合并相连。 晚喜马拉雅运动:(上新世以来) 在亚欧、太平洋、印度板块的相互作用下,产生强烈的差异性升降运动。全国地势出现大规模的高低分异,差异运动的强度自东向西由弱变强。是造成我国目前地势差别的重要力量。 所谓新构造运动主要就是指上新世以来构造运动。 综上所述,我国的大地貌格局是中生代燕山运动奠定的,而现在的地势差别主要是新生代喜马拉雅运动(特别是新构造运动)的结果。 2.气候因素(外营力) 地貌的形成除受地质构造控制外,还深受外营力的影响。外营力的程度和强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气候条件。降水与气温的变化,影响着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的过程与强度。 降水对地貌的影响;气温对地貌的影响;积雪对泥石流地貌发育的影响;冻土分布对地貌发育的影响 3.地表组成物质因素(物质基础) 地表组成物质是地貌发育的物质基础。我国地表的组成物质千差万别,分布错综复杂。由于地表物质的不同,抗风化、侵蚀的强度不一,在一定的外营力作

赵济、陈传康主编,《中国地理》复习资料总结

第六章灾害与环境 一灾害的概念:首先提致灾因子得到概念,致灾因子是可能引起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资源破坏的各种自然与人文因素。灾害就是致灾因子所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资源破坏。 二中国自然灾害的基本特征? 1致灾因子多,大26种之多,可分为大气圈致灾因子(干旱、台风)、水圈致灾因子(洪水、内涝)、生物圈致灾因子(作物病虫害)和岩石圈致灾因子(地震、滑坡); 2灾害频繁,且有频发之势; 黄河自1973年开始有断流现象且在不断加剧。 3灾情严重; 中国自然致灾因子导致的直接损失约达全球90年代每年损失500亿美元的1/4,由此可认为中国灾情严重。 4自然灾害低于差异大; a 爱辉---腾冲现以东自然灾害多 b有沿江、沿海集中分布的特征 c 人类活动强度大的区域自然灾害多 d 灾害组合类型区域差异大,有明显的南北分异。 三、为什么中国自然灾害多发? 1不稳定的季风气候,表现在其发生、结束、强度、影响范围的不稳定性; 2复杂的地质地貌条件,表现为坡地、重力地貌存在多; 3活跃的地质构造运动,表现为火山、地震多发; 4漫长的海陆交接地带,这里往往是脆弱地带,多台风、海浪; 5复杂多样的自然生态环境是孕育各种自然灾害的温床。 四、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及价值? 概念: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及其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由遗传多样性、物种能够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组成,现在的研究中还包括景观多样性。价值有经济价值、美学价值、研究价值;另说直接价值、间接价值、备择价值和存在价值。 另: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主要有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和离体保存。 五、我国林业生态环境工程: 1三北防护林公程体系 2长江中下游防护林体系工程 3沿海防护林体系工程 4太行山绿化工程 5平原农田防护体系工程 第七章景观与规划20分 一、景观的概念 福尔曼的定义:景观是空间上镶嵌出现和紧密联系的生态系统的组合,在更大尺度的区域中,景观是互不重复的且对比性强的基本结构单元。地理学领域中最最科学内涵的景观概念往往是狭义理解的,基本等同于自然地理环境、自然地理系统、自然综合体。 二、我国景观垂直地带性特点? 1山地自然景观垂直带谱的特点取决于山地所处的纬度地带的位置,一般以其所在的纬度地带为山地垂直带谱的基带。 2东部湿润山地自然景观垂直带谱的结构,从南向北由繁变简层次减少,垂直带的分布高度有由高而低的趋势。 从东部湿润区到西部干旱区,随干旱程度加大,自然景观分布带的高度逐渐升高,带谱的结构趋于简化。 4具有深谷的地区既有向上的山地垂直带谱又有向下的山地垂直带谱。 5青藏高原既有山地垂直带谱变化规律又有水平变化规律。 6山地垂直带谱变化规律与水平变化规律既区别又联系。 三、景观区划原则 1地带性与非地带性相结合 2综合分析主导因素相结合的原则 3发生学原则 任何景观的变化都是一个历史演变的过程,历史上相同的或相似地要划在同一区里,未来发展方向一致的也应如此。 4相对一致性原则 强调景观一致性,明确反对“不拐弯”的,一致是相对的,要把握好度。 5地域共轭原则

(完整版)中国地理复习题及参考答案.doc

中国地理作业习题 第一章问答题: 简述中国地理位置的基本特征。 中国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对自然地带形成有什么 影响? 简述中国地表结构的基本特征。 概述中国山地格局的地理意义。 第二章自然结构 一.读图读月千帕斯卡平均流场图 要求读出下面的内容:()我国以北是什么方向的气流?以南是什么方向的气流?()青藏高原南北两侧分别是什么方向的气流? 其流场类型(指气旋、反气旋、平直等)如何?()何处有反气旋中心?何处有切变线?()将上面读图结果,联系到地面层的气压中心、气团、锋面 等系统试做说明或解释。 二、问答题

简述中国季风气候的特点。 中国气候的大陆性强表现在哪? 中国下垫面对气候影响的表现如何? 中国冬、夏环流对气候有什么影响? 指出我国降水季节分配的个主要类型的表现。简述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且对我国的水 资源有何基本评价? 试述中国土地资源的特征。 我国的森林资源有何特点? 试述中国矿藏的基本特征。分析矿藏资源的成矿条件及分布规律。 第四章灾害与环境 、为什么中国自然灾害种类多、灾情重、地域差 异大? 、中国有哪些环境问题,为什么? 、论述中国水土流失和沙漠化的分布和成因。、 中国生态工程布局的重点在哪里,为什么?

、自然保护区对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有什么重要意义? 第五章人口与经济发展 、论述中国人口的基本特征及其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论述中国土地利用格局与地貌、降水的关系。、对比长江与黄河在治理与开发方面的异同点。、举例分析中国能源工业布局的特点与依据。 、论述中国工业布局的特点和发展(可以举例)。 、论述中国交通布局的特点和前景。 第六章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空间进 程、简述中国文化形成的时空环 境。、概括中国文化结构的主要特 征。 、论述中国民族文化的区域差异及其形成原因。、简答中国各区域文化的特征及其地理因素。、中国传统文化主要特点是什么?如何受现代化

(完整word版)高中区域地理中国地理练习题

中国地理 一、选择题 (2014·安徽)2013年12月,安徽省人民政府颁布《安徽省主体功能区规划》(主要规划目标到2020年),从开发内容上将全省划分为农产品主产区、城市化地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下图)。完成1~2题。 1.图中代表重点生态功能区、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的分别是( ) A.Ⅰ、Ⅱ、ⅢB.Ⅰ、Ⅲ、Ⅱ C.Ⅱ、Ⅲ、ⅠD.Ⅲ、Ⅰ、Ⅱ 【答案】 D 【解析】本题考查了土地利用方式。生态功能区的生态功能突出,主要分布山地等区域,因此图中Ⅲ为生态功能区;安徽省城市化水平相对较低,城市用地比重较小,农业用地比重较大,故图中Ⅰ为城市化地区,Ⅱ为农产品主产区,选项D正确。 2.三类区域中( )

A.区间人口迁移主要由Ⅱ区迁往Ⅰ区 B.铁路建设成本Ⅱ区一般大于Ⅲ区 C.商业网点密度Ⅲ区一般大于Ⅰ区 D.承接省外产业转移的主要是Ⅱ区 【答案】 A 【解析】本题考查了区域发展状况。安徽城市化速度较快,人口主要由农村迁入城市,即由Ⅱ区迁往Ⅰ区,选项A正确。铁路建设在山区成本较高,平原地区成本较低,故铁路建设成本Ⅱ区一般小于Ⅲ区,选项B错误;商业网点密度山区小于平原,农村小于城市,因此Ⅲ区商业网点一般小于Ⅰ区,选项C错误;承接省外产业转移的是城市地区,即Ⅰ区,选项D错误。 (2014·安徽)1958年竺可桢在《中国的亚热带》一文中指出:我国亚热带北界接近34°N,即淮河、秦岭、白龙江一线直至104°E;南界横贯台湾中部和雷州半岛南部……。完成3~4题。 3.我国亚热带在34°N以南、104°E以西分布范围小,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纬度位置B.地形 C.季风D.海陆外置 【答案】 B 【解析】本题考查了气候分布及影响因素。我国34°N以南、104°E以西大部分为青藏高原,受青藏高原地势影响,形成独特的高山高原气候,因此导致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范围小,选项B正确。 4.北半球亚热带在我国分布总体偏南,是因为我国( ) A.冬季气温南高北低 B.地形阻挡了夏季风深入西北

八年级上册地理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知识点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知识点 【第一节地势和地形】 一、地势呈阶梯状分布 1、我国地势的特征: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2、第一阶梯与第二阶梯的分界线: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 第二阶梯与第三阶梯的分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 3、我国地形的特征: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4、我国各类地形所占的比例:丘陵百分之十 山地百分之三十三 高原百分之二十六 盆地百分之十九 平原百分之十二 5、第一阶梯主要地形区有: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 第二阶梯主要地形区有: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 第三阶梯主要地形区有: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江南丘陵、山东丘陵、辽东丘陵 6、通常把山地和地表比较崎岖的高原统称为山区。我国山区面积约占陆地面积的百分之六十,多集中在西部,其中近一半是难以利用的沙漠、冰川、戈壁、、高寒荒漠等。总的来说,山区有利于发展旅游业、采矿业及农业多种经营等,部分水热条件好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平原,可以发展种植业。 7、山区常发生的地质灾害有:崩塌、滑坡、泥石流 【第二节气候多样季风显著】 一、南北气温的差异

1、我国冬季的气温分布特点:南北温差大 2、我国一月的零度等温线大致与秦岭--淮河一线相重合 3、我国夏季的气温分布特点:除青藏高原外,普遍高温 4、我国夏季最热的地方:吐鲁番盆地 5、通常把大于或等于十摄氏度持续期内的日平均气温累加起来,得到的气温总和,叫做活动积温。活动积温反映一个地方气候对农作物所能提供的热量条件,是我国划分温度带的主要指标。 6、根据活动积温,把我国划分为五个温度带: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 7、由于南北气温的差异,不同的温度带内,生长着不同的果树;物能够成熟的次数也不一样;在建筑上也有一定反映。 二、东西干湿的差异 1、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2、我国降水量最多的地方是火烧寮;降水最少的地方是托克逊。 3、一个地方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反映该地气候的湿润程度。依据气候的干湿程度,我国可以划分为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干旱地区、半干旱地区。我国干旱和半干旱地区面积广大,主要位于西北地区。 4、半湿润地区和半干旱地区的分界线是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走向是:大兴安岭--呼和浩特--兰州--拉萨。 5、半湿润地区和湿润地区的分界线是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与我国一月的零度等温线,也就是秦岭--淮河一线相重合 三、季风气候显著 1、一年内盛行风向随着季节的变化而改变,被称作季风。受季风影响的气候类型,是季风气候。我国是典型的季风气候。 2、我们把受夏季风影响明显的地区,称作季风区,受夏季风影响不明显的地区称作非季风区。 3、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是:除高原外,大致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

中国地理重要知识点填空题

中国地理重要知识点填空题 第一章复习题 1·中国位于东西半球的(东半球),位于南北半球的(北半球),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2、我国大部分国土位于(中)纬度地区,属温度带中的(北温带),少数位于(热带),没有(寒带)。 3、中国的邻国有(14)个,其中有世界上最大的陆国(哈萨克斯坦)。 4、我国濒临的海洋自北向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 5、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 6、我国陆上国界线长达(2万)多千米,大陆海岸线长(1万8千)多千米。 7、我国最大盐场为(长芦盐场),最大渔场为(渔场)。 8、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9、中国人口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约占世界人口的(1/5)以上。 10、为了使人口的增长同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条件相适应,我国政府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11、我国人口东多西少的划分界线为的(漠河)至省的(腾冲)县。 12、我国人口第一大省是(省),最少的是()。 13、我国有(56)个民族,其中除(汉族)外,其它为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数最多的是(壮族)。 14、我国各民族分布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

15、我国在各少数民簇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 16、各民族都有保持或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中华人民国公民有(信仰)自由;国家保护正常的活动。 中国地理第二章复习题 1、我国地势总特征是(西)高(东)低,西部以山地、(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则以(平原)和(丘陵)为主。 2、我国第一阶梯为(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号称“(世界屋脊)”。 3、我国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的分界线为(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 4、我国第二和第三阶梯的分界线为(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5、我国四大高原为(青藏高原)、(高原)、(黄土高原)和(云贵高原) 6、我国四大盆地为(盆地)、(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和(柴达木盆地)。 7、我国三大平原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 8、我国的平原和丘陵主要集中在(东部),绝大部分经济林木、(2/3)以上的农业人口和耕地以及(3/4)以上的粮、棉、油都集中在这里。 9、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面积约占陆地面积的(1/3),加上高原两者约占(60%),其中一半是难以利用的。 10、我国山区发展(旅游)、采矿和农业多种经营等优势较大,部分水热条件较

初二地理中国的自然资源知识点复习

初二地理中国的自然资源知识点复习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学习地理,小编特地整理了这篇初二地理中国的自然资源知识点复习,希望大家喜欢! 第一节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1.自然资源按照可循环利用的情况可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可再生资源有:土地资源、水资源、太阳能、森林资源等;非可再生资源有矿产资源等。 2.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是: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第二节土地资源 1.土地资源是可再生资源,按照土地利用类型可分为农业用地(耕地、林地、草地)和非农业用地(建设用地)。 2.我国土地资源的有利条件有:⑴土地资源总量丰富;⑵土地利用类型齐全。 3.土地资源的不利条件有: ⑴人均土地占有量小; ⑵各类土地所占比例不合理,主要是耕地、林地少,难利用土地多,后备资源不足; ⑶分布不均匀; ⑷各类土地资源破坏严重。 4 .我国的耕地和林地主要分布在气候湿润的东部季风区,耕地分布在东部平原及低缓的丘陵地区(地形),耕地资源南少北丰;林地主要分布在山地(地形)。

草地主要分布在年均降水量不足400毫米的西部内陆地区,农业生产以牧业为主。 7.针对我国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国家制定并颁布了《土地管理法》、《草原法》、《森林法》等,加强对土地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并且把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8.全国土地日是6月25日。 第三节水资源 1.地球上的水,97%是海洋水,目前人类利用的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江河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2.我国水资源总量位于世界第六位,人均为世界水平的1/4。属于严重缺水国家之一。 3.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中国水周为每年的3月22日到28日。 4.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1)时间上夏秋季多,冬春季少;解决季节分布不均的办法:兴建水库(长江上的三峡工程、黄河上的小浪底) 2)空间上南丰北缺,特别是华北和西北地区缺水最为严重。我国水土资源的配合不合理,进一步加剧了北方的缺水状况。解决空间分布不均跨流域调水(引滦入津、引黄济青、南水北调)缓解我国北方地区的严重缺水的南水北调工程等。 5.近几十年来,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社会经济的发展,以

《中国地理》复习资料(自制)

第一章 1.最北端:黑龙江省漠河附近的黑龙江江心(53.5°N); 最南端:南海的曾母暗沙(3.9°N); 最西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恰县西侧的帕米尔高原东缘(73°E); 最东端:黑龙江省抚远县以东乌苏里江汇入黑龙江的交汇处(135°E)。 2.中国在世界的地理区位: ①与14个国家相邻接:朝鲜、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 ②具有方便的交通和区域协作的地缘优势,是北亚、西北亚与太平洋沿岸国家南下印度洋与大洋洲的陆上、海上交通经过之地,是亚欧交通要道和海上门户。 3.中国在世界的地位: ①世界人口大国; ②世界自然资源大国; ③经济快速增长的发展中大国。 4.中国的大陆海岸线北起中朝边界的鸭绿江口,南抵中越边界的北仑河口,长1.8×104km。 5.陆地面积:960×104km2; 海域面积:约300×104km2。 6.中国的地理特征: ①地理景观复杂多样且地域差异显著; ②自然环境时空变化显著; ③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影响深刻(中国是世界最古老的农业大国和最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中大国,实现生态安全和环境友好,将是中国未来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目标)。 第二章 1.中国地势的特点:地势较高,高差显著;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2.中国地势的地理意义: ①西高东低的地势控制着大河的走向,沟通了东西之间的交通; ②落差较大,水利资源丰富; ③陡坡山地成为交通开发的地形障碍; ④青藏高原以其巨大地势,形成特殊的高原季风环流,使得中国西北干旱化,东部大陆性季风显著,三大自然区差异加大。

3.山脉的分界意义: ①贺兰山、六盘山和横断山脉:把全国分成东西两大部分; ②昆仑山:青藏高原和塔里木盆地的分界线; ③天山: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的分界线; ④阴山:构成了内蒙古高原的边缘; ⑤秦岭:黄河与长江、淮河之间的分水岭,中国南方与北方的自然分界线; ⑥南岭:长江与珠江的分水岭,华中与华南的分界线。 4.中国气候的基本特征(大陆性季风显著): ①冬夏盛行风向随季节变化; ②大陆性强,气温年较差大; ③雨热同期。 5.青藏高原的隆起对中国气候区域分异的影响: 6.等降水线: ①800mm等降水线:大致通过秦岭-淮河一线; ②400mm等降水线:从大兴安岭向西南延伸,经阴山-吕梁山-六盘山-巴颜喀拉山-唐古拉山-冈底斯山,中止于雅鲁藏布江河谷;此线东南气候湿润,适于森林增长,是中国主要的农耕地带,此线西北气候干旱为草原地带,是中国主要的牧区; ③200mm等降水线:是草原与荒漠的大致分界线。

《中国历史地理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学习资料

《中国历史地理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历史地理学:是研究历史时期人类地理环境变化,以及环境与人类和人类社会发展关系的科学。从时间上讲,历史地理学是研究人类产生以来的地理环境变化以及与人类发展关系的问题;从学科的发展是来看,如果从沿革地理这个角度来讲,历史地理学是一门古老的传统科学,如果从现代历史地理学的角度来讲,它又是一门十分年轻的学科。 2、尽全时空观念:对历史客体的认识应由地域性客体和时间性客体两大部分组成,要全面、客观、准确地认知客体,既要尽可能地占有所有历史时间的信息符号,也要尽可能地占有所有历史地域的信息符号。 3、人地互动观念:现代历史地理学将人地关系作为历史地理学研究的最终归结点,强调分析社会现象的环境起始因素。人地关系是人们对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关系的一种简称。这里的地理环境被认为是由自然和人文要素按照一定规律相互交织,紧密结合而成的地理环境整体。 4、水土流失:土壤及其他地表组成物质在水力、风力、冻融、重力和人为活动等作用下,被破坏、剥蚀、转运和沉积的过程。中国水土流失强度分为:微度、轻度、中度、强度、极强度、剧烈等六级。人类对土地的利用,特别是对水土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和经营,使土壤的覆盖物遭受破坏,裸露的土壤受水力冲蚀,流失量大于母质层育化成土壤的量,土壤流失由表土流失、心土流失而至母质流失,终使岩石暴露。 5、罗布泊: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南部湖泊。在塔里木盆地东部,海拔780公尺左右,位于塔里木盆地的最低处。蒙古语罗布泊即(多水汇入之湖)。古代称泑泽、盐泽、蒲昌海等。公元330年以前湖水较多,西北侧的楼兰城为著名的“丝绸之路”咽喉。为中国第二大咸水湖。现仅为大片盐壳。 6、沙漠化:沙漠化(desertification)是指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由于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而引起生态系统的破坏,使原来非沙漠地区出现了类似沙漠环境的变化。在干旱和亚干旱地区,在干旱多风和具有疏松沙质地表的情况下,由于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使原非沙质荒漠的地区,出现了以风沙活动、沙丘起伏为主要标志的类似沙漠景观的环境退化过程。 7、统万城:又称“白城子”,这座古城遗址气势浩大,它是1600年前北朝十六国时期的大夏国赫连勃勃都城,但唐代开始逐渐被风沙淹没。故址在今陕西省靖边县境内的沙漠之中,城址东北有淖泥河,向东南注入无定河。

七年级地理知识点复习:中国土地资源分类

七年级地理知识点复习:中国土地资源分类 七年级地理知识点复习:中国土地资源分类 土地资源的分类有多种方法,在中国较普遍的是采用地形分类和土地利用类型分类: (1)按地形,土地资源可分为高原、山地、丘陵、平原、盆地。这种分类展示了土地利用的自然基础。一般而言,山地宜发展林牧业,平原、盆地宜发展耕作业。 (2)按土地类型利用,土地资源可分为已利用土地耕地、林地、草地、工矿交通居民点用地等;宜开发利用土地枣宜垦荒地、宜林荒地。宜牧荒地、沼泽滩涂水域等;暂时难利用土地枣戈壁、沙漠、高寒山地等。这种分类着眼于土地的开发、利用,着重研究土地利用所带来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评价已利用土地资源的方式、生产潜力,调查分析宜利用土地资源的数量、质量、分布以及进一步开发利用的方向途径,查明目前暂不能利用土地资源的数量、分布,探讨今后改造利用的可能性,对深入挖掘土地资源的生产潜力,合理安排生产布局,提供基本的科学依据。 (3)土地资源利用类型,由于中国自然条件复杂,土地资源类型多样,经过几千年的开发利用,逐步形成了现今的各种多样的土地利用类型。土地资源利用类型一般分为耕地、林地、牧地、水域、城镇居民用地、交通用地、其他用地(渠道、工矿、盐场等)以及冰川和永久积雪、石山、高寒荒漠、

戈壁沙漠等。按《世界资源,1983》一的可比资料,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土规模较大的国家相比,农业用地比重偏小。 (4)从土地利用类型的组合看,中国东南部与西北部差异显著,其界线大致北起大兴安岭,向西经河套平原、鄂尔多斯高原中部、宁夏盐池同心地区,再延伸到景泰、永登、湟水谷地,转向青藏高原东南缘。东南部是全国耕地、林地、淡水湖泊、外流水系等的集中分布区,耕地约占全国的90%,土地垦殖指数较高,西北部以牧业用地为主,80%的草地分布在西北半干旱、干旱地区,垦殖指数低。 水土资源组合的不平衡也很明显,长江、珠江、西南诸河流域以及浙、闽、台地区的水量占全国总水量的81%,而这些地区的耕地仅占全国耕地的35.9%。黄河、淮河及其它北方诸河流域水量占全国水量的14.4%,而这些半湿润、半干旱区需用灌溉的耕地却占全国耕地的58.3%。 总结:土地资源既具有自然属性,也具有社会属性,是“财富之母”。

中国地理填充资料

中国的交通运输 1.填注铁路交通枢纽:北京郑州徐州株洲兰州成都

2.用红笔标出“五纵”,用黑笔标出“三横”,并在相应的方框内填注铁路线名称 3.填表(填注铁路、河流交汇地) 4.连接我国三大直辖市的铁路干线是() A、焦柳线 B、京沪线 C、京九线 D、陇海线 5.陇海线——兰新线是“亚欧第二铁路大陆桥”的一部分,该东西向干线东起,西到阿拉山口,在(填铁路枢纽名称)与京广线交汇。

(一)南北铁路线 A ,起点,终点; B ,起点,终点; C ,起点,终点; D ,起点,终点; E ,起点,终点; F ,起点,终点; G ,起点,终点; H ,起点,终点; I ,起点,终点; J ,起点,终点;

K ,起点,终点;(二)东西铁路线 L ,起点,终点; M ,起点,终点; N ,起点,终点; O ,起点,终点; P ,起点,终点; Q ,起点,终点; R ,起点,终点; S ,起点,终点; T ,起点,终点; U ,起点,终点;(三)其他铁路线 V ,起点,终点; W ,起点,终点; X ,起点,终点; Y ,起点,终点; Z ,起点,终点; a ,起点,终点;填写我国九大商品粮生产Array基地: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I 。 中国的河流与湖泊(长江黄河) 1.在上图中填注: (1)A.唐古拉山B.东海C.宜昌D.湖口E.重庆F.武汉G.南京H.上海 (2)a.二滩b.葛洲坝C.三峡 (3)d.岷江e.雅砻江f.嘉陵江g.湘江h.汉江i.赣江 (4)甲.太湖乙.鄱阳湖丙.洞庭湖 2.在上图中相应的位置勾绘出“南水北调”工程线路图

中国历史地理学复习资料

中国历史地理学复习资料 导言 1、谈谈现代历史地理学的学科性质和学科归属 学科性质历史地理学为历史学的辅助学科、为地理学的一个分支、为历史学与地理学的交叉学科、为一门独立的综合性学科。学科归属:一直以来,关于它的学科归属问题争论较大,归纳起来有四种说法: 一是认为历史地理学是历史学的辅助学科。此说古来有之,现今的国务院学位申请学科分类中,一级学科历史学名下的8个二级学科,其中就有历史地理学。二是认为历史地理学是地理学的辅助学科。这主要是基于其研究对象与现代地理学相同,均为历史地理环境。谭其骧、侯仁之、华林甫等持此观点。 三是认为历史地理学是历史学与地理学的一门交叉学科(边缘学科)。根据是其研究对象是地理学,而研究时间、方法和资料又多是历史学的.我国学者黄盛璋、纽钟勋和《辞海》(辞书1982年第二版第324页)等持此观点。 四是认为历史地理学是一门独立的综合性学科。其实早在20世纪60年代中国已经有人感到历史地理学应是一门独立的学科。20世纪90年代以来,许多学者公开认为历史地理学应将社会历史发展与地理环境作为最重要的研究容,提出历史地理学应是一门独立的综合的学科。我们所用教材的作者、西南师大的蓝勇教授即持此观点。 2、联系研究实践分析现代历史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手段 方法和手段:文献逻辑推证法(历史地理传世文献、近代考古发掘材料、野外实地踏勘材料)统计计量法、数理模型法、区域研究方法、现代科学技术。(见课本7、8页)史地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一)历史文献研究法(二)野外考察法

(三)地图与现代技术手段的应用 3、试分析地理环境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地理环境,或者说,社会发展的自然环境、自然条件、自然基础,是社会物质生活和社会发展的经常的必要条件。它包括在历史上形成的与人类社会生活相互起作用的自然条件,如地理位置、地形、气候、土壤、水文矿藏、植物、动物,等等。人类创造历史的活动是在一定的空间进行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地理环境就是人类环静,起着类似舞台、布景乃至道具的作用。人类社会,包括的容有政治、经济、文化。地理环境是怎样作用于政治、经济、文化的呢 4、现代历史地理学的研究现状。⑴在历史民族地理方面:史念海《中国历史地理纲要》上册中专门设立了《历史民族地理》一章,对历史民族地区的研究有开创之功。⑵在历史经济地理方面:史念海《中国历史经济地理》、学檬《中国经济重心南移与唐宋江南经济研究》⑶在城镇与古都城的研究方面:史念海主编的《中国古都研究》第一辑、《中国古都和文化》、吉平《中国古代都城概况》、桥驿主编的《中国七大古都》。⑷在历史交通地里方面:史念海的《中国的运河》王子今《汉交通史》辛德勇《古代交通与文献研究》。⑸在历史人口和移民历史地理研究方面:剑雄《中国人口发展史》、剑雄、吴松弟、树基等的《简明中国移民史》、多卷本《中国移民史》、多卷本《中国人口史》等。⑹在历史文化地理方面:正祥《中国文化地理》、周振鹤《中国历史文化区域研究》和《方言与中国文化》。⑺在历史军事地理方面:史念海《河山集》第4集和胡阿祥主编的《兵家必争之地》。⑻在历史地理理论方面:步天《历史地理学概论》、辛德勇《历史地理学导论》. ⑼在历史地理文献研究方面:正泰《中国历史地理文献概述》桥驿的《水经注研究》1~4集、勒生禾《中国历史地理文献概论》。

中国区域地理填图析图练习+问题详解(一)

1.读图2-1-1完成以下问题: (1)我国陆地总面积为______________平方千米,在世界各国中,仅次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居第______位。 (2)从地理位置来看,中国位于东西两半球的______半球,南北两半球的_______半球。 (3)从纬度位置来看,中国的最北端在_________省漠河以北的_______主航道中 心线上。纬度约为________;最南端在_________省________群岛中的__________,纬度约为________;最东端在__________与_________主航道中心线的交汇处,经度约为_______ 。 (4)从海陆位置来看,中国位于亚洲__________,太平洋_______________。 (5)我国领土南北跨纬度约________度,相距约________千米,东西跨经度约_______度,距离约为_________千米,分别属于从东______区至东____区的___个时区。为了使用上的方便,我国各地都采用所在的_____区的区时,即_______的地方时,这就是“时间"。 2.读图2-1-2完成下列问题: (1)从相关位置 来看,我国陆上 邻国共有_____ 个,请将陆上邻 国的序号填在相 应位置上: ①朝鲜②俄罗 斯○3蒙古 ④哈萨克斯坦 ⑤吉尔吉斯斯坦 ⑥塔吉克斯坦 ⑦阿富汗⑧ 巴基斯坦⑨ 印度⑩尼泊 尔○11不丹 ○12缅甸○13老挝 ○14越南 (2)同我国隔海 相望的国家有——个,请按代号顺序将这些国家的名称填写在下列横线上: A_________,B_________,C_________,D_________,E_________,F_________。 (3)我国所濒临的海洋,按字母顺序写在下列横线上: G________,H________,J________,K_________。我国的海为________和___________。 (4)我国的大陆海岸线长___________多千米,陆上国界线长___________多千米。 3.读图2-1-3完成下列问题:

中国历史地理学考试复习资料

中国历史地理学考试复习资料 导言 历史地理学的性质、归属和学科发展情 定义(名词解释):历史地理学是研究历史时期人类地理环境变化,以及环境与人类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的科学。 学科归属(论述题):长期以来,其归属问题已知争议颇大,归纳总结起来有四种观点。一是认为其实历史学的辅助学科。这种观点认为在中国古代沿革地理一直是历史学的一门辅助学科,主要是探讨历史上州县兴废和疆域变迁,进而为历史学的研究提供辅助,为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提供空间的定位。在我国古代,沿革地理作为地理学的最基本的和主要的内容,在古代经、子、史、集四部文献中地理类书籍属于史部,故而在时间内,人们一直认为历史地理学是历史学的一门辅助学科。二是认为历史地理学是地理学的分支,这种观点认为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过去的地理环境,是与现代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相同的,而其研究工作是复原过去的地理环境,进而为阐明当代的地理环境形成和特点、为当代地理学服务。第三、由于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地理环境,而研究时间、资料、方法有多是历史学的,故而认为历史地理学是一门交叉学科,或者新学科。第四、认为是一门独立的综合性学科。随着历史地理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历史地理学应将历史发展与地理环境关系作为重要的研究内容,这也为历史地理学称为一门独立的综合性学科提供了发展方向。 历史地理学的学科发展。(问答题)

答:三个阶段六个时期。三个阶段为中国传统历史地理学、中国近代历史地理学、中国现代历史地理学。中国传统历史地理学先后经历了六个时期,分别是:先秦时期,这个时期是中国传统历史地理学的萌芽时期,在这个时期出现了世界上最古老的地理学著作《山海经》、《尚书,禹贡》,最早的自然地理学著作《管子,地员篇》,最早的旅游地理著作《穆天子传》。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个时期是中国传统地理学的成熟时期。首先这个时期在历代正史相沿中以《汉书。地理志》为起始,开始出现了很多的区域和系统地理著作。唐宋元时期,为发展时期。两大特点,一是大量成熟的地理总志出现。二是大量的边疆地地理著作出现。明清时期,为繁荣时期。一是大量方志出现,二是大量的有关国计民生的经世地理学著作出现,如《海国图志》《天下郡国利弊书》。20世纪初到70年代为中国近代历史地理学时期。《中国历史地图集》。从研究内容上来看,已经不仅仅局限在沿革地理方面,历史自然地理称为这个时期的重要研究内容,其他如历史经济地理也开始受到重视,历史文化地理的研究已经开始。20世纪80年代至今,中国近代历史地理学在吸取了许多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后,逐渐发展成为相对独立的学科,形成现代历史地理学,具有鲜明的学科特色。逐渐向一门独立的综合性学科发展。尽全空间的地理剖面基础上,以高密度连续时间堆积为前提,再来探索人地互动关系,人地关系成为现代历史地理学的切入点。现代历史地理学包括历史自然地理和历史人文地理两大领域。 研究机构:复旦大学,北京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中心 尽时空概念(名词解释):任何事物都是具体的的时空组成,这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