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教材介绍及分析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教材介绍及分析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教材介绍及分析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三上年级教材介绍及分析

杭州市丁桥小学王红霞

课程的性质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为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与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

教材编写的目的及指导思想

?使学习过程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现代价值取向。

?使学习成为从社会生活出发实现知识整合的过程。

?使学习成为在实践、体验、感悟中实现意义建构的过程。

?使学习成为在社会背景和情感体验支撑下渗透公民教育的过程。

一、教材的设计与编写特点

?1、采用核心课程的设计框架

核心课程与其他课程设计的最基本的差异:它是以社会生活为中心而组织的,使品德与社会的学习成为从社会生活出发实现知识拓展和整合的过程,而不再是以德目或社会学科知识点来裁剪社会生活。

本册教材特点(设计思路)

?由近及远、由点到面,随着儿童生活空间视野而逐步扩展。

?以社会生活主要因素为主题,随着生活领域的扩展,螺旋上升,逐步丰富内涵。

?每个主题的学习过程,使知、情、意、行相统一,使社会性和品德协同发展。

本册教材内容体系结构

在1、3、5册中的体系结构

2、采用跨学科的编写模式

作为一种核心课程的设计特色,还在于它不受学科界限的限制。该教材以社会生活为中心,结合了诸如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文化、法律、人口、环境、科技等相关学科或领域的教学。这种跨学科的编写模式,既可使社会学习与品德教育融为一体,又可以为学生了解社会提供一个广泛的学习基础。

3、采用教学单元的教材体例

整套教材共分8册。采用教学单元的编排方式,每一年级一个循环(共二册),3~6年级共4个循环,螺旋式上升。教学单元为学生提供有关某一主题的完整学习。

本册教材呈现的特点

本教材各单元都包含“单元导入”、“学习重点”及“课文部分”。

?每一个单元一开始就用图文并茂的方式标示提示内容,点明教学主题,并用歌曲和诗歌激发情感,自然地引导学习。

?围绕教学主题的每一部分,都出现了体现教学重点、品德与社会的核心概念的提示语和关键词,帮助学生进行道德学习。

?每个教学内容又设计多种活动形式,使学生在参与活动中学习道德。

备课注意点

注意提示语把握关键词领会设计意图结合学生实际创设教学过程

教材内容介绍和重点难点分析

各单元主题

第一单元我们一起在成长第二单元我的家庭第三单元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第四单元七彩的社会生活

第一单元主题我们一起在成长

提示:(提出了教学的重点)我们一起在成长,我们充满信心。发挥自己的优势,学习别人

的长处,我们相信自己可以做得更好。

关键词:?°自信?±、?°取长补短?±、?°竞争、合作?±提出了本单元品德与社会的核心概念。

一、天生我材必有用

目标要求:

?1、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2、在活动中了解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培养自信心。

重点:1、了解自己的特点2、培养自信心

难点:如何帮助学生认识和发扬自己的优势

教学内容及建议

1、让孩子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优势。

2、照镜子活动,目的在于让孩子了解自己的特点。

3、设计合理活动,引导孩子发挥自己的优势。

4、“我能行”实践活动。

教学资源

1、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

2、课例

二、我要向你学习

教学目标

1、让孩子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也都会有自己的不足。

2、让孩子懂得取长补短在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意义。

3、引导孩子主动地吸取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不足,学会辨别什么是真正的长处。?1、2重点,3难点。

教学内容及建议

?1、《骆驼和羊》的故事、动物的长处和短处,让孩子懂得人有所长,物有所短的道理。(培养孩子的发散性思维;通过自由讨论增加信度)

?2、说说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建议放在意义理解之后。)

?3、故事会,让孩子知道取长补短的重要意义。(可以续编课文的故事,也可以补充类似的事例。)

?4、帮助孩子认识什么是值得自己学习的,什么是不对的。(调查孩子中的实际问题,加强针对性。)

教学资源

1、孩子的生活实际就是最好的教学资源,要运用各种手段引导孩子们相互学习。

2、课例:“击鼓传花”游戏。

三、竞争与合作

?教学目标

1、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鼓励孩子积极参与竞争;

2、培养孩子的合作精神,懂得既要竞争,又要互相合作,才能成功。

3、初步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能自觉地遵守竞争规则。

重点:知道竞争无处不在,鼓励参与竞争;懂得有序竞争能促进人的发展。

难点:既参与竞争又积极合作。

教学内容及建议

1、故事屋《我们能赢》;“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竞争无处不在。

2、“评议角”,竞争规则的教育。

3、p16页,理解有竞争,还应该有合作。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这册教材保持和发扬了前五册教材的特色,以丰富多彩的内容,深厚的人文底蕴,新颖活泼的呈现方式,富有新意的导学和练习设计呈现在我们面前。 第一、分析教材 (一)教材内容结构 本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24篇,略读课文8篇。此外,教材后面还编排有8篇选读课文。每组教材包括导语、课文和语文园地三大部分。课文由3篇精读课文和1篇略读课文组成。第二组和第五组各安排了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从全册看,教材编排仍采用主题单元的形式,分别安排了:感受大自然的美好;爱护周围环境;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可贵的亲情、友情;神奇的科技世界;国际理解和友好;神话故事、传说。" 等8个主题单元,每个专题人文内涵丰富,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蕴涵教育价值。 从各主题单元的构成看,能围绕一个主题,从多方面选材,充实和丰富主题。如本册教材的第一单元结构是这样安排的,选编了《燕子》《古诗两首》《荷花》《珍珠泉》四篇课文,课文从多角度地展现了大自然的美:有的描绘了春天燕子从南方飞来;有的描绘了二月的柳丝和万紫千红的春日;有的描写了夏日池塘荷花绽放;还有的描写了家乡珍珠般的泉水。我们可以从这些绿柳飞燕、鸟语花香、潺潺流水中,感受春天的来临,倾听大自然的声音,欣赏大自然的美景,从而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本组的口语交际、习作、综合性学习等训练都是围绕大自然景物专题安排的。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和"习作",是说、写自己观察和发现的家乡美好景物;"宽带网"安排了解和搜集作家笔下的有关大自然景物的精彩描写等都是这一专题训练的拓展与延伸。再如本册的第二组教材以"爱护周围环境"为专题,本组的四篇课文中,《翠鸟》《燕子专列》讲述的是人与动物之间的故事,《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路旁的橡树》反映了人们对待植物的不同态度以及由此引发的思考。环境保护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通过本单元教学,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为保护环境做出自己的努力。顺着这个情感发展主线,教材在课文后面安排学生去亲身调查,开展以"调查周围环境"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语文园地"中,教材在学生开展的调查活动基础上,进行更深层次的拓展和延伸,引导学生围绕专题和此次活动,开展口语交际、习作和展示等学习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交流平台和展示空间。从本册书的内容结构来看呢,后六个单元和前两个单元的内容结构是一样的。 本册教材就好像一闪一闪的窗户,窗户外面呢,是更广阔的语文天地,也是学生们更广阔的发展天地。作为教师呢,我们的任务就是将学生带到这一扇一扇的窗子前面,并且帮他们推开这一扇一扇的窗户。 (二)、教材特点 本册教材有以下特点:该教材在求实与创新方面的特点更加鲜明:实,实实在在,扎扎实实;新,推陈出新,耳目一新。 1、求实 (1).在语言积累上求实。 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必须丰富语言的积累。积累语言对于积累知识、培养语感、丰富情感等都有重要意义。本册教材充分体现了加强积累的思想。比如:在课后练习中通过朗读背诵,加强段落、篇章的积累,通过读读抄抄加强词、句、段的积累,在语文园地中通过"读读背背"加强古诗、谚语、成语等传统语言文化的积累,在教材后面通过词语表加强词语的积累。(2).在技能训练上求实。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重视语文基

小学:一年级《品德与生活》课程教材分析

小学新课程标准教材 教学设计(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思品与社会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一年级《品德与生活》课程教材分析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学习教案中的内容,提升自我能力、提升个人素质、提升德智体美劳等作用,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一年级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一、本学期具体教学目标: 1、体验学校生活的乐趣,顺利完成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 2、熟悉班集体,知道自己是集体的一员。 3、学会基本的生活知识和劳动技能,有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 4、初步了解学校及其周围的自然和社会环境,有探索的兴趣。 二、本学期课程内容标准的重点: 1、健康、安全地生活: 较快熟悉新环境,适应小学生活,情绪安定、愉快、积极地生活,遵守交通规则。 2、愉快、积极地生活: 体验到集体生活的乐趣,有作为小学生的自豪感和上进心,乐于与老师、同学交往,掌握基本的交往技能。 3、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

意识到作为一个小学生应遵守的行为规则,主动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认真完成集体交给的任务和自己的学习任务。 4、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 有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对新环境有探索的愿望,能想办法进行自己的游戏和活动。 三、本学期教材内容与课时安排:(五个单元、一个附页) 1、单元一:《我是小学生啦!》(8课时) 主题一:《上学真快乐》(2课时) 主题二:《了解我们的学校》(2课时) 主题三:《我们小学生要这样做》(2课时) 主题四:《遵守交通规则》(2课时) 2、单元二:《祖国的生日》(4课时) 主题一:《祖国真美丽》(2课时) 主题二:《欢度国庆》(2课时) 3、单元三:《美丽的秋天》(4课时) 主题一:《我爱秋天》(2课时) 主题二:《和秋天一起玩》(1课时)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一、教材内容简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时分秒、万以内的加法与减法、测量、倍的认识、多位数成一位数、长方形与正方形、分数的初步认识、数学广角—集合等。万以内的加法与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四边形就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二、教材的编写特点: 这册实验教材对于教学内容的编排与处理,就是以整套实验教材的编写思想、编写原则等为指导,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与儿童的年龄特征,体现了前几册实验教材同样的风格与特点。所以本册实验教材仍然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同时,由于教学内容的不同,本实验教材还具有下面几个明显的特点。 1、在量的计量方面,这一册安排的就是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长度单位毫米、分米以及千米、质量单位吨。这些内容的教学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时间观念、长度观念与质量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与具体体验,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与质量以及时间长短的意识。 第一单元时、分、秒,第一课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为了让学生体会1分钟有多长,先设计了教师带着学生瞧着钟表共读秒数的活动,接着,让学生自己实验1分

钟内可以做些什么,采取多种方式让学生感受1分钟的长度。还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第三单元测量,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与千米,知道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通过估测活动,提高学生的估测能力,培养学生的长度观念。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还有解决合理安排问题,用列表法一一列举找出最合理的方案。 量与计量的各种概念,例如千米、吨、秒等,都就是从人们生活与生产的需要中产生的。这些概念都比较抽象,但它所反映的内容又就是非常现实的,与人们的生活、生产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所以,这部分知识的教学,应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感受、理解这些概念的含义,初步发展起长度、质量与时间的观念,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应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有关量与计量内容的编排上,实验教材注意设计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活动,让学生在现实背景下感受与体验有关的知识,经历探索与发现的过程。 首先,让学生通过具体的、现实的活动进行感受,获得体验。例如,感受1千米的长度,不仅让学生在学校操场先量出100米观察,再推想出10个100米有多远,还要求教师带着学生到校外走1千米的路程,亲身体验1千米有多远。其次,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获得有关量与计量知识应用的感性经验。例如,通过“生活中的数学”、调查了解一些

品德与社会三上教材分析

《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 本册分析: 整个三年级的《品德与社会》都是定位于“我”,这个阶段的学生从小学低段升入小学中段,处于这个阶段的学生对于自己已经开始有了更多的认识,关于自我有了许多发问,并将目光从我转向他人,转向这个社会。而三年级上册主要起到了一个奠基的作用,让儿童更加深入、准确地了解自我。 在本册中依照儿童的生活圈层的逐渐扩大,首先谈到了儿童的家庭、学校和社区生活,以此总起,并引发学生思考,在学校、社区中的我是谁,我该干什么,我怎么才能与他人相处得好。在教材中以学校学习、规则、角色和责任为载体,呈现以上内容。 单元分析——三年级上第四单元: 本单元的主题为“我的角色与责任”,内容涵盖三小节,分别是“我是谁”“我的责任”“我能做好”。 内容定位: 小学三年级的学生逐渐走出自我中心,开始加大对于外界世界的关注,在对家庭、学校、社区生活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学生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就会变成在诸多场域下的自己应该是一个怎样的定位,应如何与他人相处,如何才能使得自己成为一个符合社会期望又不违背自我意愿的人。基于此设计了本单元的内容。 思想立意: 本单元旨在解决的问题包括: 1.学生的自我认知问题,明确自我定位 2.在明确自我定位,了解了个人角色之后,需要明晰与角色相对应的权利与义务 3.知道社会中有不同的角色,每个角色都有它的责任与义务,而且一个人会承担多个角色,社会也正是因为如此才维系起来 4.学习如何履行责任的方法 设计思路: 本单元基于学生成长认知感的困惑“我是谁”,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在不同领域的角色,在了解角色的基础上,明晰与角色相对应的责任与义务,即我能做什么,我应该做什么。在学生对于自我有清楚的认识之后,再探讨个体如何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如何做好自己的事情(靠自己的能力,靠合作) 具体呈现形式: 教材中选用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案例,如在学校、在商场、在家里、在公交车上“我”的不同角色,来回答我是谁的问题,帮助学生更清楚更清楚的认识自我。之后的教材设计中考虑了学生的认知困惑,即知道了“我是谁”之后“我应该怎么办呢?”以此抛出第二个与角色相关的内容——责任。在责任的学习当中,教材选用了两条呈现的主线,一是超出学生现有能力的,二是学生现在力所能及的,以此阐明,在现阶段,学生要履行好的是自己能力范围内,与自己的认知、年龄相符合的责任。最后,在此基础上,向学生强调,要履行好自己的责任,要做好某件事情,必须要团结大家的力量,共同行动。 在本单元的最后,重点突出了合作的重要性,力图将学生的视线从自我转向周边,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生活在一个大的社会之中,必须要与他人合作、互动,基于此,突出了公民教育主题,使得学生关于“我是谁”的认识更加上升了一个层次。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与方向,复式统计表,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面积,年、月、日,小数的初步认识,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二、编写特点 1.计算教学内容的编排体现改革的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感。 (1)精心设计教学顺序,加大教学的步子,留给学生更大的探索和思考空间(如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学,从现行教材的17课时减少为13课时,例题也从16个减少为9个)。 (2)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得对笔算过程与算理的理解,不出现文字概括形式的计算法则。 (3)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数感。 (4)加强估算教学,使学生掌握估算的方法和体会估算的作用,等等。 (5)更突出地体现了:将计算作为解决问题的一个组成部分进行教学,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计算是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的工具,逐步形成——面对具体问题,先确定是否需要计算,再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口算、估算、笔算等),最后应用计算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这样一种思维方法。这样,不仅能使学生较好地理解计算的意义,形成灵活选择计算方法的能力,发展起良好的数感;而且也能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计算教学的每一例题都有现实的问题情境,大都展示了多种计算方法;在“整理和复习”中则更为明确地设计为:让学生面对现实中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

的有效策略,进一步展示不同的计算方法的适用范围,等等。 2.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实践与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传统的小学几何教学侧重于常见几何图形的认识和长度、面积、体积的计算,而这些内容的教学对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无论在学习素材方面还是在实践操作方面都显不够。本册实验教材关于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安排了“位置与方向”“面积”两个单元。这些内容不仅对学生理解、把握、描述现实空间,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有着重要的价值,而且为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素材和探索空间。“位置与方向”的编排,教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创设了丰富的便于操作的实践活动情境,使学生亲身体验方位的知识,感受方位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并在现实的实践活动中,让学生一方面获得丰富的有关空间方位的感性经验,另一方面通过自主探索获得对知识的理解。“面积”的编排,与传统教学比较,突出的变化是加强了探索性,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3.结合现实问题教学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加深学生对统计作用的认识,逐步形成统计观念。 在前几册实验教材的教学中,学生已经学习了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用简单的统计图表表示统计的结果,学习了根据统计图表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等。通过这些学习,学生初步经历了用统计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为建立统计观念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这一册中,教材一方面注意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学习新的统计知识——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介绍平均数的概念以及求平均数的方法;另一方面注意结合实际问题,进一步教学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作出合理的推断。这样就把数据分析与解决问题结合在一起,使学生更好的理解统计在的解决问题中的作用,逐步形成统计观念。 4.加强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品德与生活教学设计

《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我的家真好” 第一课《瞧,我们这一家》教学设计 一、学科:小学《品德与生活》 二、课例名称:《瞧,我们这一家》 三、执教教师:刘瑞平 四、课型:活动性学习 五、年级:一年级(上册) 六、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来自第四单元“我的家真好”中《瞧,我们这一家》。《我的家真好》由“瞧,我们这一家”、“小手牵大手”、“今天我当家”三课组

成,比较全面展示了幸福的家庭生活。让学生感受家庭的温暖和幸福,体会父母的辛劳和辛苦,学会做家庭的小主人,分担父母的辛苦,珍惜幸福的家庭生活。 “瞧,我们这一家”是《我的家真好》中的第一课,旨在让学生体会家庭生活的欢乐和幸福,学会感恩父母,并要和父母多接触,多沟通,处理好与父母的关系。所以在制定本节课的教学活动过程中,重点要突出“体会幸福生活”、“感恩父母”和“与父母沟通”三个板块。通过活动、讨论等多种形式多样的教学,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热爱自己家庭,孝敬父母的情感态度观。 (二)教学理念 教学活动源于教材,同时也要贴近学生的实际。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注重学生情感态度的体验,在活动实践中使学生的情感得到认同和升华。(三)教学目标 1、让学生体会到家庭生活的欢乐和幸福,学会感恩父母。 2、和父母多接触,多沟通,了解父母的辛劳,学会与父母沟通的方 法。 重点:通过活动,学会感恩父母。 难点:培养孩子与父母沟通,化解家庭生活中的矛盾。 (四)教学教具: 多煤体、彩笔。 (五)板书设计 第四单元我的家真好

第一课瞧,我们这一家 1、评一评:谁的家最幸福 2、说一说:如何感恩父母 3、做一做:做父母的好孩子,学会与父母沟通 (六)教学环节 板块一:体会幸福的家庭生活,感受父母对我们的关爱。 活动:评一评,谁的家最幸福。 教师导题:人人都有自己的家,同学们,你们了解自己的家庭吗?能向我们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的家庭成员吗?你们又有哪些让自己感到最幸福的事情呢?让我们一起说一说,看谁说的最好。我们还要评选出“谁的家庭最幸福”,老师要给你们奖励。 教学活动:多煤体出示教师准备的问题,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家庭。 1、你们家的家庭成员有哪些? 2、每个成员都有什么特点? 3、父母的工作单位。 4、父母喜欢的食物。 5、父母喜欢的活动。 学生活动:学生自由发言。 设计意图: 通过简单的问题设计,让学生对自己家庭成员有更深一步的了解,同时为后面的教学做好铺垫。 教师活动:

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材分析

三年级(上)全册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积在100以内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接近整十、整百的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整十数、整百数、几百几十除以一位数的口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除法的验算分数的初步认识,简单分数的大小比较,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千克和克的认识,相关质量单位间的简单换算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简单实际问题,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用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间隔排列现象中的规律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平面图形周长的含义,有关周长计算的简单实际问题生活中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现象,轴对称图形的初步认识综合实践周长是多少、多彩的“分数条” 二、教材简析: 教科书在安排教学内容时,既注意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的逻辑顺序,更关注中年级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认知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努力实现这两者之间的有机结合,从而把便教利学落到实处。 穿插安排口算估算和笔算,使各种计算方式有机结合、相互支持。 把两位数乘一位数与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与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运算适当整合,凸显乘、除法运算的基本原则。 结合基础知识的教学,相机安排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教学。 以周长的基本含义为主线,安排简单平面图形周长计算方法的教学。 在编写方面力求为学生提供现实生动的学习素材,提供清晰的,便于操作的活动线索,提供丰富有启发性和层次性的数学问题,以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和富有个性地开展数学学习。同时,也十分重视为教师的教学提供基本的思路和合适的空间,以利于教师在深入理解相关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创造性的组织教学。教材编写有如下特点:精心设计知识展开的基本线索。努力启迪不同层次的数学思考。务实安排多样的数学练习。突出体现数学课程的文化价值。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联系对四则运算的已有认识及相关的计算经验,探索掌握两三位数乘、除以一位数(每一位都能整除)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口算、估计和笔算。联系对四则运算意义及相关数量关系的已有认识,理解并掌握与“倍”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和简单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考方法,增强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联系日常生活经验,认识千克和克;初步理解分数的含义,并学会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材分析

山东出版社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材分析本册教学内容共分三个单元?放眼看世界、珍爱和平生活、只有一个地球。每个单元下设 3 个学习主题。本册教学内容主要突出了视野的全球化?主要涉及到我们的社区生活、我是中国人、走进世界等三个方面的课程内容。 一、教科书的体系结构: 二、教材的设计思路及特点 1、教学内容视角的全球性 本册教学内容将看似距离学生遥远、实际上已与学生的生活不可分割的当今世界,通过地理环境、文化遗产、节日风俗、民族习惯、科学技术、战争与和平等不同侧面展示在学生面前。启发并引导学生走进世界、关心并初步了解世界,将自己的生活、家乡、文化、思考与世界的发展联系在一起,增进对世界的亲近感,愿意成为一个自立于世界的中国人。本册教学内容主要是拓展学生的视野,为进入中学的学习奠定基础。 2、以认识世界为主线,促使学生了解世界的地理、世界的发展史,把握人类社会进步的步伐。 3、注重把握世界发展的热点问题,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 本册教学内容的设计将历史与现实紧密联系起来?在分析审视历史的同时,关注世界、人类、热点问题的分析,使学生能纵向看待分析人类社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形成科学合理的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 4、以探究性学习为主,体现主题学习的综合性,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 本册教科书注重学生探究性学习方式的发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进而自己分析、探究问题、最终解决问题。如:二三单元教学内容的设置,使学生在探究的基础上深入分析思考问题,从而把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同时主题学习的学习方式综合化,合了体验学习、问题解决式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使各种学习方式有机融合,促进学生发展。 5、以学生的情感体验为基础,让学生在亲历中感悟和提高 本册教学内容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在亲历亲为中经历了学习的过程,学生走进了历史、走进了事件,亲历了情感的波动,使学习内容与情感互动、与道德教育互动,情感的提升的效果真实有效。 6、注重从学生的认知和感悟中寻找品德教育的触发点 本册教学内容的设计展现了人类社会在发展历程中的波折和问题,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纵向研究、对比反思、不断产生问题、触发疑惑,这种思考和解

小学音乐三年级教材分析

小学音乐三年级第6册教材分析 各位老师大家好,下面由我来作一下小学音乐教材第6册的教材分析,和大家共同研讨。 一、教材内容方面 本册教材共10个单元,19首演唱歌曲,24首欣赏作品每单元均有编创活动 本学期实际有效的教学时间有16周,因此,教学内容各位老师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把握教学节奏,作适当的删减,以保证完成好本册的教学任务。 二、教学的设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明确每个单元的知识点,确立好各单元的教学目标。目标应确立的切实可行有效,不能大而空,落实不下去。 2、认真解读单元教学问题设计的用意,这些问题往往就是需要老师们在单元中要解决的重难点和知识点。 3、要紧紧围绕单元的音乐要素,开展唱歌,表演和技能活动的训练。 4、结合学生的心理、生理、年龄特点。把握好学生的活动,注意发挥好活动教学手段的有效性,动静有机结合。 5、教材研读,教案的准备把握好几个原则: ⑴以审美为核心 ⑵以学生兴趣爱好为动力 ⑶面向全体学生,注意个性发展 ⑷重视参与实践,鼓励探究与创造 ⑸弘扬民族音乐,尊重多元文化 ⑹提倡学科综合,改善评价机制 具体教学时,各位老师主要要参见教师用书的使用说明,把握好教案设计的

方向 三、学生情况分析: 本年级段学生已经系统地掌握了一些最基本的音乐基础知识,例如:他们已经认识了音的高低、长短、强弱,学习了很多内容健康、优美、动听的儿童歌曲,感受了音乐的美,具备了一定的编创能力。但还需要进一步系统地学习,来获得更多的音乐知识,加深对音乐的了解。 四、教材分析: 教材从教育理念上,强调了“以学生发展为本”,音乐教育面对全体学生,也应注意学生的个性发展。教材编写以审美为中心,以音乐文化为主线,以(音乐)学科为基点,加强实践与创造,加强综合与渗透,把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贯穿于绐终。 五、教学目的要求: 1、会用优美、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能准确地表现歌曲中的情绪。感受速度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听辨音的高低并会模唱,能进行即兴表演。 2、初步了解少数民族歌(乐)曲的特点,能通过欣赏,编故事,编舞蹈,发展想象力。唱准音高及音的长短。 3、通过演唱体现好伙伴之间的合作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学画图形谱,会编新歌词。 4、了解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音调,激发对祖国民族音乐的热爱。 5、爱祖国、爱人民、爱长辈,从演唱作品中体现。了解女声、童声的演唱形式。学习休止符,会做音乐情境表演。 6、感受并体验不同歌(乐)曲的不同表现风格,尝试自己制作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7、会进行歌曲轮唱。 8、通过演唱,增强环保意识,增进自然常识,提高审美情趣,发展联想。 下面具体来说下每个单元的教学要求重难点及相应的教学上应该注意的问题 第一单元春天之歌 本单元紧紧围绕“春天”的主题,通过聆听歌曲,即兴创作等活动内容,启发学生展开想象,表达对大自然的认识和感悟。 目标和重难点要抓住以下几点来设计: 1、认真聆听,感受音乐是怎样表达描绘春天的 2、在聆听的基础上,用声响效果这种较简单直接的方式即兴创作,这种创作没有统一的正确答案,给学生充分活动时间,体现即兴。 3、演唱歌曲要设计引导学生用欢快、活泼、轻巧的声音演唱歌曲。 4、在演唱中感知认识后十六分音符是值得长短,并与原来的四分、八分、二分音符进行比较。 教学上应注意的问题: ⑴在欣赏中,注意引导学生认识乐曲演奏的主要乐器,并用动作模仿。

教科版二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

教科版二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改善与提高,儿童的生活也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獐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它具有生活性、开放性和活动性的特点,根据二年级教材的特点,制定本学期教学计划如下: 一、学情分析 本级有6个班,每班每周2节课。二年级学生活泼可爱,上进心、求知欲、对生活、学习兴趣都充满了激情,学生的主题作用能充分发挥,学习比较投入,师生配合默契,这些对提高教学质量都是良好的基础。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还需要加强培养,共同形成和谐、积极、热烈的学习氛围。但由于学生年龄小,可塑性强,知识面窄,这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身边的人和事,开展积极有益的各种活动,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养成教育。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分为五个单元,有如下特点: 1.教材在呈现形式上,从儿童视角出发,通过大量的图画、照片、学生作品等鲜活的样式,给孩子一个耳目一新的感觉。从儿童自身出发,运用儿童语言、对话、旁白、提示主题文字等形式,让儿童置身其中,增加了教材的趣味性、可读性与启发性。 2.教材在知识结构上,每个单元下设若干二级主题、三级主题,各活动主题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整体地为单元主题服务。每个单元内容结构呈树状分布。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基本线索设置主题。 3.教材在内容特点上,突出了学生的“生活性、活动性、启动性、开放性、”等特点。 4.教材在实现教育目标上,各单元设计既有各自比较明确的设计意图和侧重点,具有发散性,自我性,又按照儿童与自我、儿童与社会、儿童与自然的结构排列,由低到高循序渐进,由近有远螺旋上升。能够较好地实现情感态度、行为与习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等综合的课程目标。 5.在教材内容和组织形式上,注重了与高年级《品德与社会》课程的衔接,注意了与其他课程的相互配合。 三、教学目标:培养具有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一)情感态度方面 1.爱亲敬长、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2.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各单元教材分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各单元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有四篇课文,其中《我们的民族小学》《金色的草地》《爬天都峰》是精读课文。课文从多个侧面反映了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体现了我国各族儿童之间的友爱和团结。 有的讲述了儿童在大自然的怀抱里自由自在、快乐的成长以及它们是如何用儿童的眼光和心灵去观察去感受大自然的;有的通过记述儿童攀登黄山天都峰,反映了儿童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有的赞美了乡村儿童纯朴、勤俭、热爱劳动的好品质。课文内容丰富多彩,充满了童真、童趣。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童年生活的多姿多彩,感受大自然的生活乐趣。 3.掌握36个生字和46个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我国各族儿童间的友爱团结以及它们幸福的学习生活。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乐趣。 3.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 4.培养自读能力,使学生感受到劳动是快乐的。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刚刚由低年级升入中年级。开始学习第一组课文,首先考虑的是衔接问题,这一组是低年级和中年级两个年级语文教学的接口处。除了识字还是教学的重点外,还要求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初步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要逐步完成由低年级向中年级教学的过渡。 设计理念 把学生放在一个大的学习情境中学习,把这个单元的语文学习变为学生语文实践的过程。每一课的学习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学习单元,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学习活动。教学中要加强整体意识,注意发挥整体优势,使本组教学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设计说明 单元学习活动名称:“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 学习活动贯穿整个学习单元,分四个模块: 1.《我们的民族小学》(3课时)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学校生活的美好与幸福,并感受到我国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友爱。 2.《金色的草地》和《爬天都峰》(6课时)使孩子们感受到大自然带来的快乐,其中《金色的草地》在体验大自然给人们带来快乐的同时,也增强了孩子们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爬天都峰》意在使学生从课文内容的理解中体会在困难面前要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要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3.“体会劳动中的快乐”(1课时)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品质,懂得劳动会给人带来幸福和快乐。 4.“汇报与展示”(3课时)这次活动围绕课余生活这一主题进行。活动要能体现学生课余生活的丰富多彩,主要展示学生课余生活的内容和收获。可以设一个班级展示台,把自己收集的课外书、邮票等,和大家一起交流、收获。 5、课文学习中穿插阅读训练若干课时。 第二组教材分析 列宁、高尔基、李四光、宋庆龄,这是四个闪光的名字,也是四位享誉中外的名人。本组课文讲述的就是有关这些名人的故事。 在以往的几册教材中,学生曾经接触到了有关名人的故事,譬如,一年级下册的《邓小平爷爷植树》,二年级下册的《爱迪生救妈妈》。不同于前几册教材中对名人故事的零散安排,本组教材以名人故事为专题,将导语、课文、语文园地、课后练习等内容系统、完整地组织在一起。安排了《灰雀》《小摄影师》《奇怪的大石头》三篇精读课文,《我不能失信》一篇略读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灰雀》《小摄影师》分别讲述了列宁、高尔基和孩子之间发生的故事,《奇怪的大石头》《我不能失信》记叙了李四光和宋庆龄小时候的故事。四篇课文所展示的不是他们作为革命家、文学家和地质学家的丰功伟绩,而是他们日常生活中的平凡小事,正是在这些平凡的小事中,体现出了他们崇高的、美好的品质。 教学本组教材,要注意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发挥其整合的优势。每个教学环节,都要有意识地突出本组专题。在阅读教学中,要使阅读教学和口语交际、习作等训练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本组的导语中,即明确提出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收集一些名人的故事,更多地了解他们” 的要求,此外,在《灰雀》课后,学习伙伴的泡泡中也做了相应的提

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朋友之间》学习资料

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朋友之间》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朋友之间》是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的第二个课题,教材展示了三个主题活动:一是“好朋友推介 会”,二是“我心中的朋友”,三是“友谊之树长青”,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感悟朋友的内涵,激发他们的情感体验和 形象思维,引导学生用有形的物质把无形的友谊再现出来,从而 吐露自己心中对朋友的理解和渴望。学习本课,使学生懂得交朋 友的重要性,正确区别有利于友谊的行为和损害友谊的行为,懂 得朋友之间要建立健康的友谊。 (二)学生情况 十一二岁的儿童逐渐进入青春期,他们的自我意识不断提高,有了更多交往的需求,也开始形成相对固定的伙伴,但随之 也会遇到一些困惑与烦恼,例如:如何建立真正的友谊,应该如 何交朋友,和什么样的人交朋友等等,本课从高年级学生独有的 视角出发,重新诠释了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体会真诚相待、相互 理解的可贵”,使学生懂得朋友之间要建立真正的友谊。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和我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出发,我将本课教学目标定为以下三 方面。

(一)知识目标: 1.通过感受朋友给彼此带来的快乐和帮助,认识到友谊的重要 性; 2.能区分哪些行为与做法有益于朋友之间的友谊,哪些行为和做 法会损害朋友之间的友谊,并懂得朋友之间要建立健康的友 谊。 (二)能力目标: 1.通过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与人交流的能力; 2.学会辨别真伪,寻找正确的交友方法。 (三)情感目标: 懂得真正的友谊是建立在真诚、关爱和理解基础之上的,学会珍视朋友之间的友谊。 三、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认识到朋友之间友谊的重要性,正确区分哪些行为和做法是有益的,哪些是对朋友有害的,懂得真正的友谊是建立在 真诚、关爱和理解之上的,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方法交朋友。 四、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情感体验法、讨论交流法、直观演示法 五、课前准备 老师:多媒体课件、自制教学挂图、打印三个故事、录音机、磁 带 学生:学唱毛阿敏演唱的歌曲《永远是朋友》

三年级体育教材分析

三年级体育教材分析 作者:万宏伟 教学目的:在《课程标准》中,明确地规定了小学体育的目的:“通过体育教学,向学生进行体育卫生保健教育,增进学生健康,增进体质,促进德、智、体全面发展,为提高全民族的的素质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初步认识自己的身体和掌握锻炼身体的简单知识及方法,学会一些体育、卫生保健的安全常识,培养认真锻炼身体的态度。 〈二〉初步学习田径、体操、小球类、民族传统体育、韵律活动和舞蹈等项目的基本技术,掌握简单的运动技能,进一步发展身体素质,提高身体基本活动能力。 〈三〉培养学习各项基本技术的兴趣和积极性,以及勇敢,顽强,胜不骄、败不馁,自觉遵守规则,团结协作等优良品质。 重难点: 1、教学内容 a、体育卫生保健基础常识; b、游戏; c、韵律活动和舞蹈; d、田径; e、体操; f、小球类; g、第九套广播体操。 2、重难点 在以上七点内容当上,a、d、g为重点内容,其中d、g为难点。体育卫生保健知识是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建立体育锻炼与卫生保健教育相结合的重要措施之一。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水平,体育课的理论教学主要是通过通俗易懂的讲述,使学生懂得粗浅的体育锻炼卫生保健常识。而第九套广播体操学生都还不会做,应作为重点内容,组织好课堂教学,争取一个月内教会。 教学措施: 1、教育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逐步提高锻炼身体的主动性和关心自身健康的社会责任感。 2、运用体育对学生特有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美感和文明行为,逐步提高,培养遵守纪律,尊重他人,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等集体意识和良好作风。 3、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勇敢、顽强、朝气蓬勃和进取向上的精神,注意能力的培养,启迪思维,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 4、特别加强对广播体操的教学。 体育课教学常规: 体育课教学应丛增强体质出发,加强课堂的“三基”教学经常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各种优良品质,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积极性,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一、教师方面: 1、认真备课,精心写好教案,不备课,无教案不准上课。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材分析报告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材介绍实验教材从2001年秋季开始使用,经过国家级实验区和省级实验区实验使用证明,这是一套我国城乡广大地区普遍适用的小学数学教材。从2011年7 月开始,根据新颁布的《课程标准(2011版)》对实验教材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修订,于2013年3月全部通过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的审查,并已于2012年秋季开始陆续替换实验教材。到今年已经使用到三年级,其它年级同步进行。 三年级修订后的教材,既具有原实验教材的主要特点,同时又呈现出一些新 的特色。 本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口算和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有关倍的概念及应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性与周长,时、分、秒,千米和吨的认识,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长方形和正方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实验教材和修订后教材调整的内容:《有余数除法》上移到二下,万以内的加减法(一)下移到三上(这册),《可能性》下移到第二学段五上。将二年级《倍的认识》下移到三上,乘除法已经教学,再讲倍的知识,认识更充分,体现系统化、结构化。 有变化的内容是:根据十余年教材使用的 经验和一线教师教研员的意见,将教材“四边 形”单元的内容和出现的位置进行了调整。 第一,调整教学内容,并将单元的名称改

为“长方形和正方形”。删去了“四边形的分 类”的内容。将“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内容 前移至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二)”;增加 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各部分名称和特征” 的内容,让学生在一年级直观认识图形的基础 上进一步认识长、正方形的特征,为后面学习 长、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打好基础;最后还增 加利用所掌握的长、正方形知识“解决问题” 的内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图形 特征以及与周长之间的关系。经过这样的调 整,使知识出现的顺序更具逻辑性和严密性, 便于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 第二,将这一单元从“多位数乘一位数”之前移到了它之后。因为在这一单元中要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其中计算周长的题目,特别是联系实际的计算题目,往往涉及多位数乘一位数。这个单元位置的调整,不仅使设计习题的范围加大,也给教师教学和联系实际出题都带来方便,为学生探索解决有关长、正方形周长的实际问题提供了更丰富的素材。 “分数的初步认识”单元,改进概念教学的编排,让学生在应用概念解决问题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增加了“分数的简单应用”小节,安排了“把一些物体看做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获几份也可以用分数表示”的教学内容(例1),加深了学生对分数含义的理解,学会用简单分数描述一些简单的生活现象;接着教学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一或几分之几”的问题(例2),让学生利

三年级教材分析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材分析 一、学段目标分析: (一)识字与写字 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其中1600个左右会写。 3.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会运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词典。 4.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 5.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二)阅读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6.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 7.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8.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9.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图书资料,乐于与同学交流。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三)习作 1.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2.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

3.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交流。 4.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5.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 6.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四)口语交际 1.能用普通话交谈。学会认真倾听,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2.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 3.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讲述故事力求具体生动。 (五)综合性学习 1.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 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用书面或口头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3.能在教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 4.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二、本册教材教学目标: 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了解祖国壮丽的山河、富饶的物产,培养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厚博大,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学习革命领袖、科学家的优秀品质;受到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思想品德教育;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启迪学生的思想,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善于思考的能力。 2.认识200个字,会写300个字。累计认识2000个字,会写1300个字。 3.会使用字典,学习使用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开始练习用钢笔书写正楷字、用毛笔描红。 4.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继续学习默读,学习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2021年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师工作计划优秀范文10篇

2021年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师工作计划优秀 范文10篇 2021年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师工作计划优秀范文篇一 一、教材分析: 三年级上册教材以单元编排的方式,每个单元反映生活的一个侧面,突出一个鲜明的教育主题,这一教育主题表达了编者明确的设计意图和课程标准中要求完成的教育内容。单元主题下设课文主题,每个课文题均来一个引导学生学习、研讨的话题,下面又生成多个小话题。每课的内容力求打破学科界限,将各学科的内容综合起来,体现综合课程的特点。 每个单元所涵盖的课文内容表现为一组完整的经验和一组有意义的学习活动。单元中的每一课又力求从不同的角度来表现单元主题所要达到的教育目标。三年级上册共安排了四个单元主题,即:“我的邻里生活”“我的成长与学校”“我的成长与他人”“家乡哺育了我”。这四个主题将来源于不同生活领域的素材整合为建立在儿童生活基础上的主题与活动,这些主题与内容将品德教育与学生的社会性发展有机地融为一体。 二、教学总目标: 1.以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区生活为基础,让学生通过对生活的感受,获得对家庭、学校、社区的初步认识,树立最基本的社会

公德意识。 2.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促进学生对社会的关注和对人的关注。 3.教材中没有理性的说教,而是对儿童生活的真实呈现。都是从儿童生活中一些平常的现象切入,引起儿童对生活的思考和关注。 4.培养对学生道德判断能力,面对生活中的各种现象,该学什么,不该学什么。 三、教学重点: 教材在选择切入点时,力求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和儿童感兴趣的问题入手,采用第一人称的表现方式,来增强教材与学生的亲近感。教学中应将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融为一体。教师要利用和开发地方教育资源,教师要联系当地和学生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学生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提高整个教育的质量。 四、教学难点: 1.初步了解儿童的基本义务,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的社会规则,初步懂得规则、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2.初步了解生产、消费活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知道科学技术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影响。 五、班级情况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