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结构与抗震思考题

高层建筑结构与抗震思考题
高层建筑结构与抗震思考题

高层建筑结构与抗震思考题

第二章

1、高层建筑结构中轴力、弯矩和位移与结构高度的关系如何?

答: ⑴轴力与高度成线性关系,⑵弯矩与高度成平方关系

⑶位移与高度成四次方关系

2、抗震缝如何计算?如果抗震缝、伸缩缝和沉降缝都必须设置,缝宽如何确定?

答: 对于框架结构,当高度不超过15m时可为100mm,超过15m时,6度、7度、8度、9度分别每增加5m、4m、3m、2m,宜加宽20mm;框剪结构,按框架的70%采用,剪力墙结构,按框架的50%采用,但都不小于100mm。

注意: 当缝的两侧结构体系不同时,缝宽应按不利的结构类型确定,高度不同时,按较低的房屋确定。

3、减小筒体结构的剪力滞后效应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答:减少柱间距,加大窗裙梁的刚度,调整结构平面使之接近于正方形,控制截面的高宽比等。

4、为什么钢管混凝土柱特别适合于轴心受压构件?

答:钢管混凝土柱中,钢管对其内部混凝土的约束作用使混凝土处于三向受压状态,提高了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钢管内部的混凝土又可以有效地防止钢管发生局部屈曲。

5、在钢与混凝土的组合结构中,混凝土和钢结构部分各承受什么荷载?

答:混凝土承担水平荷载,钢结构承受竖向荷载

6、变形缝包括哪些内容?

答:温度缝、沉降缝、防震缝。

7、复杂的高层建筑结构包括那些结构?

答: 带转换层的结构,带加强层的结构,错层结构, 连体结构和多塔楼结构等.

8、某高层建筑要求底部几层为大空间,此时应采用那种结构体系?

答:带转换层的结构。

第三章

1、底部剪力法适用于什么类型的高层建筑?

答:高度不超过40m,以剪切变形为主且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的结构。

2、抗震设防中所谓大震、中震、小震各是怎么定义的?

答:大震: 50年超越概率为2~3%,地震烈度比基本烈度高,重现期2000年.

中震: 50年超越概率为10%,地震烈度等于基本烈度高,重现期475年,规范以此定义基本烈度;

小震: 50年超越概率为63%,地震烈度低于基本烈度一度半,重现期50年。

3、在风荷载计算中,地面粗糙度A类至D类地区的风压高度变化系数如何变化?

答:从A类至D类地区,风压高度变化系数逐渐减小。

4、在地震作用计算中,什么叫重力荷载代表值?

答:应取结构和构配件自重标准值和可变荷载组合值之和

5、如何理解建筑结构抗震分析中的“三水准”、“两阶段”?

答:三水准:“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即小震作用下,主体结构不受损坏或不需进行修理可继续使用;在中震作用下,其损坏经一般修理仍可继续使用;在大震作用下,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

6、熟悉并掌握按底部剪力法计算各楼层地震作用标准值与剪力的计算方法。

7、熟悉并掌握按振型分解法计算各楼层地震作用标准值与剪力的计算方法。

第四章

1、建筑工程分为哪四个抗震设防类别?幼儿园、中小学的教训用房以及学生宿舍和食堂属于什么类别?

答:建筑应根据其使用功能的重要性分为甲类、乙类、丙类和丁类四个抗震设防类别。

甲类建筑(特殊设防类):应属于重大建筑工程和地震时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筑,

乙类建筑(重点设防类):应属于地震时使用功能不能中断或需尽快恢复的建筑,包括未成年人学校、医院。丙类建筑(标准设防类):应属于除甲、乙、丁类以外的一般建筑,

丁类建筑(适度设防类):应属于抗震次要建筑

2、各种地震烈度下的高层建筑,考虑地震作用效应时,应该如何组合?

答:有地震作用时的效应组合:

一般表达式为:

SE=γGSGE+ γ EhSEhk+ γ EvSEvk+ ψw γ w Swk

式中:SE——有地震作用荷载效应组合的设计值

SGE,SEhk,SEvk,SWk——分别为重力荷载代表值、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和竖向地震作用标准值、风荷载标准值的荷载效应;

γG,γEh,γEv,γW——分别为上述各种荷载作用的分项系数;

ΨW——风荷载的组合系数,一般结构取0.0,风荷载起控制作用的高层建筑应取为0.2

(1) 对于所有高层建筑:1.2×重力荷载效应+1.3×水平地震作用效应。

(2) 对于60m以上高层建筑增加风荷载效应:

1.2×重力荷载效应+1.3×水平地震作用效应+1.4×0.2×风荷载效应

(3) 9度设防高层建筑增加竖向地震作用效应:

1.2×重力荷载效应+1.3×水平地震作用效应+0.5×竖向地震作用效应

或:1.2×重力荷载效应+1.3×竖向地震作用效应

(5) 9度设防且为60m以上高层建筑则:

1.2×重力荷载效应+1.3×水平地震作用效应+1.3×竖向地震作用效应+1.4×0.2×风荷载效应。

3、建筑高度、设防烈度、建筑重要性类别及场地类别等均相同的两个建筑,一个是框架结构,另一个是框架-剪力墙结构,这两种结构体系中的框架抗震等级是否一样?

答:不一样,框架结构的抗震等级高、也可能相等

4、高层建筑平面不规则类型包括哪些?

答:扭转不规则: 楼层的最大弹性水平位移 (或层间位移),大于该楼层两端弹性水平位移 (或层间位移)平均值的1.2倍

凹凸不规则: 结构平面凹进的一侧尺寸,大于相应投影方向总尺寸的30%

楼板局部不连续: 楼板的尺寸和平面刚度急剧变化,例如,有效楼板宽度小于该层楼板典型宽度的50%,或开洞面积大于该层楼面面积的30%,或较大的楼层错层

5、高层建筑竖向不规则类型包括哪些?

答:侧向刚度不规则 : 该层的侧向刚度小于相邻上一层的70%,或小于其上相邻三个楼层侧向刚度平均值的80%,除顶层外,局部收进的水平向尺寸大于相邻下一层的25%

竖向抗侧力构件不连续: 竖向抗侧力构件 (柱、抗震墙、抗震支撑)的内力由水平转换构件 (梁、桁架

等)向下传递

楼层承载力突变 : 抗侧力结构的层间受剪承载力小于相邻上一楼层的80%。

6、房屋建筑抗震等级的确定跟哪些因素相关?

答:烈度,设防类别,结构类型、建筑物的高度

7、在高层建筑结构中,什么情况下可以不考虑活荷载的不利布置?

答:当活载比恒载小很多时。

8、高层建筑结构作用的荷载有哪些?应如何组合?

答:无地震作用组合

①永久荷载效应起控制作用:

1.35×恒载效应+1.4×0.7×活载效应

②可变荷载效应起控制作用:

a.风荷载为主要可变荷载,楼面活载为次要可变荷载时:

1.2×恒载效应+1.4×0.7活载效应+1.4×1.0×风载效应

b.楼面活载为主要可变荷载,风荷载为次要可变荷载时

1.2×恒载效应+1.4×1.0×活载效应+1.4×0.6×风载效应

有地震作用组合:(1) 对于所有高层建筑:1.2×重力荷载效应+1.3×水平地震作用效应。

(2) 对于60m以上高层建筑增加风荷载效应:

1.2×重力荷载效应+1.3×水平地震作用效应+1.4×0.2×风荷载效应

(3) 9度设防高层建筑增加竖向地震作用效应:

1.2×重力荷载效应+1.3×水平地震作用效应+0.5×竖向地震作用效应

或:1.2×重力荷载效应+1.3×竖向地震作用效应

(5) 9度设防且为60m以上高层建筑则:

1.2×重力荷载效应+1.3×水平地震作用效应+1.3×竖向地震作用效应+1.4×0.2×风荷载效应。

9、对建筑结构进行抗震分析时,抗震等级越高,结构抗震性能的要求就越高?

答:正确。

10、对于框架结构,梁端负弯矩调幅是否需要考虑水平荷载?

答:不需要。

11、房屋的顶层、结构转换层、平面复杂或开洞过大的楼板采用现浇整体式的目的是什么?

答:有整体性好,施工比较简便可靠,承载能力高。

12、高层建筑的竖向荷载包括哪些?水平荷载包括哪些?

答:竖向荷载:恒载、楼面及屋面活荷载、雪荷载。

水平荷载:风荷载和水平地震作用。

第五章

1、框架结构中柱的反弯点高度比与哪些因素有关?

答:结构总层数及该层所在的位置,梁柱线刚度比,荷载形势,上层梁与下层梁的线刚度比,上下层高比。

3、在框架-剪力墙结构中,什么叫刚接体系?什么叫铰接体系?

答:铰接体系:墙肢之间没有连梁或有连梁而连梁很小,墙肢与框架柱之间没有连系梁的结构体系。

刚接体系:墙肢之间有连梁或墙肢与框架之间有连系梁相连的结构体系。

4、剪力墙的分类仅按墙面开洞率的大小确定?还是需要考虑整体想系数α?

答:按整体系数来判别:即连梁、墙肢刚度比α剪力墙的整体性程度如何,主

要取决于连梁、墙肢刚度比值α<1,可以忽略连梁对墙肢的约束作用,按独立墙肢计算

α≥10连梁对墙肢的约束作用很强,按整体小开口墙计算,1≤α<10,可按联肢墙进行计算综合考虑整体系数α和惯性矩比值In/I 判别如下:

⑴α<1,可以忽略连梁对墙肢的约束作用,按独立墙肢计算

⑵1≤α<10,且In/I ≤?,可按联肢墙进行计算

⑶α≥10,且In/I ≤?,按整体小开口墙计算

⑷α≥10,且In/I >?,按壁式框架计算

5、在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主要发生什么变形?剪力墙主要发生什么变形?

答:以剪切变形为主。以弯曲变形为主。

6、剪力墙包括哪些类型?如何进行分类?其墙肢与连梁的内力和位移沿刚度分布的曲线受整体系数的影响有什么规律?

答:按照洞口的大小和分布的不同,剪力墙可以划分为整体墙,联肢墙,不规整开洞剪力墙。

按墙肢截面与与厚度之比分类:普通剪力墙:墙肢截面高度与厚度h/ b>8;短肢剪力墙:墙肢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h/ b=5~8;异型柱:墙肢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h/ b<5 (一般宜不大于4)。

1.联肢墙的侧移曲线呈弯曲型,整体系数α越大,墙体的抗侧刚度越大,侧移减小。

2.连梁内部沿高度分布特点:连梁最大剪力在中部某个高度处,向上;向下都逐渐减小。

最大值的位置与整体系数α有关,整体系数α越大,最大值的位置越接近低截面。此外,整体系数α增大,连梁剪力增大。

3.墙肢轴力与整体系数α有关,因为墙肢轴力即该截面以上所有连梁剪力之和,当整体系数α值加大时,

连梁剪力加大,墙肢轴力也增大。

4.墙肢的弯矩也与整体系数α值有关,与轴力正好相反,整体系数α越大,墙肢弯矩越小。

7、简述框架-剪力墙结构中框架与剪力墙各自的变形、受力特征,并说明其与刚度特征值的关系?

答:1.在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呈剪切型变形,剪力墙呈弯曲型变形;在下部楼层,剪力墙拉着框架,承担了大部分水平力;

在上部楼层,框架拉剪力墙,按剪切型曲线变形,两者通过刚性楼板协同工作,共同抵抗水平荷载时,其侧向变形呈弯剪型;

上下各层间变形趋于均匀,并减小了顶点位移。同时,框架各层间剪力趋于均匀,各层梁柱截面和配筋也趋于均匀。

2、按层间位移等方法求剪力墙的合理数量,相应结构刚度特征值λ的选取方法:

(1)抗震规范要求,剪力墙承受的底部地震弯矩不应小于底部地震总弯矩的50%,小于50%时框架抗震等级应按纯框架结构划分,因此λ≤2.4。

(2)为使框架最大楼层剪力V f,max≥0.2F EK,剪力墙数量不宜过多,因此,要求λ≥1.15。一般框架最大楼层剪力:V f,max/ V0 =0.2~0.4之间较为合理。

(3)1.15≤λ≤2.4比较合理,一般情况下,宜取λ=1.5~2.0。

8、框架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计算方法有哪些?

答:1、反弯点法,2、D值法—改进的反弯点法;3、门架法

9、在框架-剪力墙结构中,连接总框架与总剪力墙的连杆若是连梁,则整个体系称之为刚接体系?

答:墙肢之间有连梁或墙肢与框架之间有连系梁相连。这些连系梁对墙肢和框架柱会起作用,视为刚接体系,采用刚接体系计算简图。

10、结构的合力作用点与其抗侧移刚度中心不一致时,结构就可能会产生什么情况?

答:平移变形,扭转。

11、高层建筑结构的扭转计算中,什么叫“刚心”和“质心”?

答:质心:即结构平面的重心,质量的形心(质量分布均匀时为结构平面的形心)。

刚度中心:各抗侧力结构的抗侧刚度的中心。

12、对于高层建筑结构,有2个什么基本假定?对于楼板刚度无穷大的假定,对楼板有什么要求?

答:1平面结构假定:一片框架或剪力墙可以抵抗在本身平面内的侧向力,平面外刚度忽略不计—可以计算平面结构的内力和位移;水平荷载作用方向假定: 水平荷载作用在房屋结构的的主轴方向及斜交结构方向(当斜交方向角大于15°时)

2.刚性假定楼板:楼板在自身平面内刚度无限大,平面外刚度忽略不计—解决在水平荷载作用下各片平面结构之间的荷载分配问题;

第六章

1、框架结构实现强柱弱梁的途径是什么?

答:要控制梁、柱的相对强度,使塑性铰首先在梁端出现,尽量避免或减少柱子中的塑性铰。

2、要使高层建筑结构有较好的延性,应该满足哪些条件?

答:(1)要保证框架结构有一定的延性,就必须保证梁、柱等构件具有足够的延性。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剪切破坏是脆性的,或者延性很小,因此,构件不能过早发生剪切破坏,也就是说弯曲(或压弯)破坏优于剪切破坏。

(2) 在框架结构中,塑性铰出现在梁上较有为利。如图6.2(a)所示,在梁端出现的塑性铰数量可以较多而结构不致形成机构。每一个塑性铰都能吸收和耗散一部分地震能量,梁是受弯构件,而受弯构件都具有较好的延性。当塑性铰集中出现在梁端,而除柱脚外的柱端不出现塑性铰时称为梁铰机制。

3、影响框架柱延性的因素有哪些?

答:剪跨比,轴压比,箍筋。

4、什么叫框架柱和剪力墙的轴压比?其公式如何表达?各字母代表什么?

答:轴向压力的设计值与混凝土抗压强度设计值和全截面面积。n=N/ fc*A。n—轴压比,N—柱轴力设计值fc—砼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A—柱或剪力墙的全截面积面积。

5、影响框架梁、柱延性的因素各有哪些?

框架梁:纵筋配筋率,剪压比,跨高比,塑性铰区的箍筋用量

框架柱:剪跨比,轴压比,箍筋

6、如何体现“强柱弱梁”的设计原则?怎样调整梁柱的内力?

答:通过调整梁柱之间的受弯承载力的大小,使塑性铰出现在梁端,即梁端屈服,避免柱端出铰。

第七章

1、剪力墙的延性设计包括哪些内容?

答:剪跨比,轴压比,纵筋配筋率,箍筋配筋率。

2、高层剪力墙结构,剪力墙的底部加强区范围如何确定?

答:有地下室的房屋建筑,底部加强部位都从地下室开始算起,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的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高度,取框支层加框支层以上两层高度及落地剪力墙总高度的1/10,二者的最大值,其他结构的剪力墙,房屋的高度大于24米时,底部加强部位高度取底部两层和墙体总高度的1/10二者的最大值,房屋的高度不大于24米时,取底部一层,当结构计算嵌固,端位于地下一层的板底,或以下,底部加强部位向下延伸到计算嵌固端。

3、剪力墙截面两端设置边缘构件的作用?和构造边缘构件如何区分?

答:作用:提高剪力墙端部的极限压应变,在相对受压区高度相同的情况下能使墙肢延性增强。

约束边缘构件:指用箍筋约束的暗柱、端柱和翼墙,其混凝土用箍筋约束,有比较大的变形能力。构造边缘构件相对约束边缘构件,其对混凝土约束较差。

4、短肢剪力墙的抗震要求比一般剪力墙的抗震要求高还是低?

答:低。由于短肢剪力墙抗震性能较差,地震区应用经验不多,考虑高层住宅建筑的安全,要求一般剪力墙不宜过少、短肢剪力墙的墙肢不宜过短。在允许高层建筑中采用短肢剪力墙的前提下,高规对短肢剪力墙的应用范围作了限制,并提出了一些加强措施

仅供参考!!!!

高层建筑结构抗震与设计考试重点复习题(含答案).

1.从结构的体系上来分,常用的高层建筑结构的抗侧力体系主要有:_框架结构, 力墙结构, _框架 -剪力墙_结构, _筒体_结构,悬挂结构和巨型框架结构。 2.一般高层建筑的基本风压取 感的高层建筑, 采用 _100_年一遇的风压值; 在没有 _100_年一遇的风压资料时, 可近视用取 _50_年一遇的基本风压乘以 1.1的增大系数采用。 3.震级―― 地震的级别,说明某次地震本身产生的能量大小 地震烈度―― 指某一地区地面及建筑物受到一次地震影响的强烈程度 基本烈度―― 指某一地区今后一定时期内,在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受的最大烈度设防烈度―― 一般按基本烈度采用,对重要建筑物,报批后,提高一度采用 4.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规定, 设防烈度为度及度以上的地区, 建筑物必须进行抗震设计。 5.详细说明三水准抗震设计目标。 小震不坏:小震作用下应维持在弹性状态,一般不损坏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中震可修:中震作用下,局部进入塑性状态,可能有一定损坏,修复后可继续使用大震不倒:强震作用下,不应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破坏 6.设防烈度相当于 _B _ A 、小震 B 、中震 C 、中震 7.用《高层建筑结构》中介绍的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内力和位移的近似计算方法,一般计算的是这些结构在__下的内力和位移。 A 小震 B 中震 C 大震

8. 在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过程中, 根据建筑物使用功能的重要性不同, 采取不同的抗震设防标准。请问建筑物分为哪几个抗震设防类别? 甲:高于本地区设防烈度,属于重大建筑工程和地震时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筑乙:按本地区设防烈度,属于地震时使用功能不能中断或需尽快恢复的建筑 丙:除甲乙丁外的一般建筑 丁:属抗震次要建筑,一般仍按本地区的设防烈度 9. 下列高层建筑需要考虑竖向地震作用。 (D A 8°抗震设计时 B 跨度较大时 C 有长悬臂构件时 D 9°抗震设计 10. 什么样的高层建筑结构须计算双向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扭转影响? 对质量和刚度不对称、不均匀的结构以及高度超过 100m 的高层建筑结构 11. 结构的自振周期越大,结构的刚度越 _小_,结构受到的地震作用越 _小_。 12. 高层建筑设计一般要限制结构的高宽比(H/B ,为什么?房屋高度 H 是如何计算的? 高层建筑设计中,除了要保证结构有足够的承载力和刚度外,还要注意限制位移 的大小,一般将高层建筑结构的高宽比 H/B控制在 6以下。详细参考 P26表 2.2 房屋高度指室外地面至主要屋面的高度,不包括局部突出屋面部分的高度,而房屋宽度指所考虑方向的最小投影宽度。 13.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采用的三个基本假定是什么? 弹性变形假定

超限高层建筑结构基于性能抗震设计

超限高层建筑结构基于性能抗震设计的研究超限高层建筑的结构抗震设计中,采用基于性能要求的抗震设计方法,有助于提高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计的可靠性、避免抗震安全隐患,同时又促进高层建筑技术发展。 阐述基于性能抗震设计方法与常规抗震设计方法的比较;针对超限高层建筑结构的特点,提出结构的抗震性能目标、性能水准以及实施性能设计的主要方法,包括性能水准判别准则、性能目标的选用及结构计算和试验要求。文中还列举了应用性能设计理念和要求的部分工程实例。 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理念和方法,自世纪年代在美国兴起,并日益得到工程界的关注。美国的ATC40(1996年)、FEMA237(1997年)提出了既有建筑评定、加固中使用多重性能目标的建议,并提供了设计方法。美国加州结构工程师协会SEAO于1995年提出了新建房屋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1998年和2000年,美国FEMA又发布了几个有关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文件。2003年美国ICC(Internation-alCode Council)发布了《建筑物及设施的性能规范》,其内容广泛,涉及房屋的建筑、结构、非结构及设施的正常使用性能、遭遇各种灾害时(火、风、地震等)的性能施工过程及长期使用性能,该规范对基于性能设计方法的重要准则作了明确的规定。日本开始将抗震性能设计的思想正式列入设计和加固标准中,并已由建筑研究所(BRI)提出个性能标准。欧洲混凝土协会(CRB)于2003 年出版了“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报告。澳大利亚则在基于性能设计的整体框架以及建筑防火性能设计等方面做了许多研究,提出了相应的建筑规范(BCA1996)。我国在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面也发表了不少论文加以研究和探讨。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是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一个新的重要发展,它的特点是:使抗震设计从宏观定性的目标向具体量化的多重目标过渡,业主(设计者)可选择所需的性能目标;抗震设计中更强调实施性能目标的深入分析和论证,有利于建筑结构的创新,经过论证(包括试验)可以采用现行标准规范中还未规定的新的结构体系、新技术、新材料;有利于针对不同设防烈度、场地条件及建筑的重要性采用不同的性能目标和抗震措施。这一方法是一种发展方向。目前,这一方法在工程中还未得到广泛的应用,还有一些问题有待研究改进,诸如:地震作用的不确定性、结构分析模型和参数的选用存在不少经验因素、模型试验和震害

结构抗震及高层建筑作业

结构抗震及高层建筑第1次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共10道小题) 1. 随高度增加,多、高层建筑结构在水平荷载下的侧移增加较内力增加()。 (A) 一样; (B) 更慢; (C) 更快; (D) 无规律。 正确答案:C 2. 高层建筑结构的受力特点是()。 (A) 竖向荷载为主要荷载,水平荷载为次要荷载; (B) 水平荷载为主要荷载,竖向荷载为次要荷载; (C) 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均为主要荷载; (D) 不一定。 正确答案:C 3. 框架是多、高层建筑中常用的结构体系之一,其主要特点是()。 (A) 平面布置受限,刚度大侧移小; (B) 平面布置灵活,刚度大侧移小; (C) 平面布置灵活,刚度小侧移大; (D) 平面布置受限,刚度小侧移大。 正确答案:C 4. 框架结构是多高层建筑中常用的结构体系之一,它适用于()。 (A) 单层建筑; (B) 多层建筑; (C) 高层建筑; (D) 多层及高度不大的高层建筑。 正确答案:D 5. 剪力墙结构是高层建筑中常用的结构体系之一,其主要特点是()。 (A) 平面灵活,刚度小侧移大; (B) 平面受限,刚度大侧移小; (C) 平面灵活,刚度大侧移小;

(D) 平面受限,刚度小侧移大。 正确答案:B 6. 框架-剪力墙结构是高层建筑中常用的结构体系之一,其主要特点是()。 (A) 平面布置灵活,刚度小侧移大 (B) 平面布置受限,刚度大侧移小 (C) 平面布置灵活,刚度大侧移小 (D) 平面布置受限,刚度小侧移大 正确答案:C 7. 下列条件中,满足高层建筑规则结构要求的是()。 (A) 结构有较多错层 (B) 质量分布不均匀 (C) 抗扭刚度低 (D) 刚度、承载力、质量分布均匀、无突变 正确答案:D 8. 高层建筑在天然地基上时,其基础埋深不宜小于建筑物高度的( ) (A) 1/20 (B) 1/18 (C) 1/15 (D) 1/12 正确答案:D 9. 在框架结构布置中,梁中线与柱中线()。 (A) 不宜重合 (B) 必须重合 (C) 偏心距不宜过小 (D) 偏心距不宜过大 正确答案:D 10. 在地震区须设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的房屋,缝宽均按()考虑。 (A) 伸缩缝缝宽 (B) 沉降缝缝宽 (C) 防震缝缝宽 (D) 三者平均值 正确答案:C

房屋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论文

房屋建筑结构抗震设计 摘要:在城市建设中进行建筑结构设计时一定要考虑到建筑的抗震设计。为了使整个建筑工程真正达到能够减轻甚至避免地震灾害,做好抗震设计是最根本的措施。笔者根据有关资料以及实践经验的总结,对城市建设中建筑结构抗震设计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房屋建筑;结构;抗震设计 abstract: the design of building structures in urban construction must take into account the seismic design of buildings. in order to really achieve the goal of reducing or even avoiding the earthquake disaster, good seismic design is the most fundamental measures. the author according to a summary of relevant information and practical experience of urban construction in seismic design problems were discussed. key words: housing construction; structure; seismic design 中图分类号:tu973+.3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房屋建筑在城乡建设中分量很大,涉及广大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主要场所。提高房屋抗震设计质量,重视房屋抗震设计中的环节,使地震对房屋的破坏降低到最低程度。对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是至关重要的。为了保证结构具有足够的抗震可靠性,使地震破坏降到最低限度,达到抗震设计中“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设防目标。在进

高层建筑结构与抗震综合练习

《高层建筑结构与抗震》综合练习1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高层建筑结构平面布置的一般规定中,不正确的是( D )。 A.平面宜简单、规则、对称,减少偏心 B.平面长度不宜过长,突出部分长度宜减小 C.宜选用风压较小的形状,并应考虑邻近高层建筑对其风压分布的影响 D.应尽量设置变形缝来划分结构单元 2.一幢五层办公楼,顶层是打开间会议室,层高为m 6.3,应优先选用( B )。 A.砌体结构 B.框架结构 C.钢结构 D.剪力墙结构 3.框架梁端调幅后,在相应荷载作用下的跨中弯矩(A ),这时应校核梁的静力平衡条件。A .增加B .不变C .减小 4.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总侧移,可近似地看作( C )。 A .梁柱弯曲变形 B .柱的轴向变形 C .梁柱弯曲变形和柱的轴向变形的叠加 5.剪力墙设计时应首先判断它属于哪一种类型,当满足( D )时,一般可作为整体剪 力墙考虑。I .10≥αII .ξ≤J J n /III .洞口面积与剪力墙立面总面积之比不大于0.15IV .洞 口净距及孔洞至墙边的净距大于洞口的长边尺寸 A .I+II B .I C .II D .III+IV 6.框架结构,柱子弯矩和轴力组合要考虑下述四种可能情况:(B )。 I .max M 及相应的N II .min M 及相应的N III .max N 及相应的M IV .min N 及相应的M V .M 比较大,但N 比较小或比较大 A.I 、II 、III 、IV B.I 、III 、IV 、V C.II 、III 、IV 、V D.I 、II 、III 、V 二、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刚度特征值λ愈小,则愈接近剪力墙的变形特征。(√) 2.框架梁非加密区的箍筋最大间距不宜大于加密区箍筋间距的2倍;否则破坏可能转移到加密区之外。(√ ) 3.剪力墙经受反复荷载时,其正截面承载力要比承受单调加载时降低。( ×) 4.分层法中,各柱的刚度均应乘以折减系数0.9。(× ) 5.等效地震荷载的合力作用点,与各片抗侧移结构的抗侧移刚度有关,称为刚度中心。 ( ×) 6.高层多跨框架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弯矩图中,梁柱的弯矩图均为直线,且均有一弯矩为零的点。(√ ) 7.把高层结构看成一根最简单的竖向悬臂构件,轴力与高度成正比,水平力产生的弯矩与高度的二次方成正比,水平力产生的侧向顶点位移与高度的四次方成正比。(√ ) 8.框架结构主要构件是由组成的承受竖向和水平作用的结构,节点一般为梁和柱组成。 ( √)

建筑抗震结构论文 建筑抗震设计论文

建筑抗震结构论文建筑抗震设计论文 浅议隔震设计在高层建筑结构中的应用 摘要:《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中给出高层建筑结构的隔震设计要求,其中隔震层的设计和验算尤为重要,由于高层隔震建筑上部结构倾覆弯矩较大,对隔震支座的竖向压应力、竖向位移、水平剪应力、水平位移以及上部结构的变形等要求必须进行严格的控制。本文作者就此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进一步剖析了高层建筑结构的隔振设计实施方案。 关键词:建筑结构隔震设计高层建筑 通过隔震建筑和不隔震建筑的抗震效果比较,表明隔震结构采用橡胶垫隔震支座时具有明显的隔震效果。隔震结构的设计内容包括隔震目标的确定、上部结构设计、隔震层设计、隔震层验算、构造措施、经济性论证等诸多方面。 一、基础隔震结构体系动力分析 基础隔震结构目前多用于30层以下、高宽比较小、上部结构水平层刚度较大的建筑结构。如果上部结构层数较多、高宽比较大、层间刚度较小,则上部结构须视为多质点体系,采用多质点模型,并需要考虑结构的倾覆、扭转等因素。

在高烈度区地震波激励下,高层隔震结构体系的上部结构弯曲变形已开始占了较大部分,在高烈度地区应用橡胶隔震结构,结构中的隔震支座可能会出现一定的拉应力或者非线性变形,但是结构整体是安全的。对于高层隔震结构体系,上部结构的倾覆弯矩较大,水平地震作用会引起隔震层的转动,结构的垂直荷载也较大,隔震层可能产生明显的竖向变形。对于这种情况,隔震结构的地震反应不仅要按多质点平动体系进行分析,并且要考虑结构的摆动。因此应采用多质点平动加摆动计算模型。 二、高层建筑结构的隔震设计 1.隔震设计要求 (1)设计方案:建筑结构的隔震设计,应根据建筑抗震设防类别、抗震设防烈度、场地条件、建筑结构方案和建筑使用要求,与建筑抗震的设计方案进行技术、经济可行性的对比分析后,确定其设计方案。 (2)设防目标:采用隔震设计的房屋建筑,其抗震设防目标应高于抗震建筑。在水平地震方面,隔震结构具有比抗震结构至少高0.5个设防烈度的抗震安全储备。竖向抗震措施不应降低。 (3)隔震部件:设计文件上应注明对隔震部件的性能要求;隔震部件的设计参数和耐久性应由试验确定;并在安装前对工程中所有各种类型和规格的部件原型进行抽样检测,每种类型和每一规格的数量

高层建筑结构与抗震综合练习及参考答案1(2)

高层建筑结构与抗震综合练习及参考答案1 一、选择题 1.在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A.地震作用B.竖向荷载与地震作用 C.水平荷载与地震作用D.竖向荷载与水平荷载 2.()在自身平面内的刚度大、强度高、整体性好,在水平荷载作用下侧向变形小,抗震性能较强。其局限性在于平面布置不灵活,自重也比较大。目前我国10~30层的高层住宅大多采用这种结构体系。 A.框架结构体系B.剪力墙结构体系 C.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D.筒体结构体系 3.()具有造价较低、取材丰富,并可浇注各种复杂断面形状,而且强度高、刚度大、耐火性和延性良好、结构布置灵活方便,可组成多种结构体系等优点。 A.钢筋混凝土结构B.钢结构 C.钢——钢筋混凝土组合结构D.钢——钢筋混凝土混合结构 4.随着房屋高度的增加,()产生的内力越来越大,会直接影响结构设计的合理性、经济性,成为控制荷载。 A.结构自重和楼(屋)盖上的均布荷载B.风荷载和地震作用 C.结构自重和地震作用D.结构自重和风荷载 5.下列关于荷载对结构影响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低层和多层建筑的竖向荷载为主要荷载 B.高层建筑的水平荷载为主要荷载 C.所有建筑都必须考虑风荷载作用的影响 D.在地震区需要考虑地震作用的影响 6.结构计算中如采用刚性楼盖假定,相应地在设计中不应采用()。 A.装配式楼板B.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 C.装配整体式楼板D.楼板局部加厚、设置边梁、加大楼板配筋等措施7.在目前,国内设计规范,仍沿用()方法计算结构内力,按弹塑性极限状态进行截面设计。 A.弹性B.塑性C.弹塑性

8.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总侧移,可近似地看作( )。 A .梁柱弯曲变形 B .柱的轴向变形 C .梁柱弯曲变形和柱的轴向变形的叠加 9.在修正反弯点法中,梁、柱的线刚度比值越大,修正系数α植( )。 A .也越大 B .不变 C .越小 10.无洞口的剪力墙或剪力墙上开有一定数量的洞口,但洞口的面积不超过墙体面积的( ),且洞口至墙边的净距及洞口之间的净距大于洞孔长边尺寸时,可以忽略洞口对墙体的影响,这种墙体称为整体剪力墙 A .5% B .10% C . 15% D .25% 11.剪力墙设计时应首先判断它属于哪一种类型,当满足( )时,一般可作为整体剪力墙考虑。 I .10≥α II .ξ≤J J n / III .洞口面积与剪力墙立面总面积之比不大于0.15 IV .洞口净距及孔洞至墙边的净距大于洞口的长边尺寸 A .I+II B .I C .II D .III+IV 12.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剪力分布的特点之一是,框架剪力与剪力墙剪力的分配比例随截面所在位置的不同而不断变化。其中( )。 A . 剪力墙在下部受力较大,而框架在上部受力较大 B . 剪力墙在下部受力较大,而框架在中部受力较大 C . 剪力墙在下部受力较小,而框架在中部受力较大 D . 剪力墙在下部受力较小,而框架在上部受力较大 13.框架结构和框架——剪力墙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侧向变形分别为( )。 A .剪切型和弯曲型 B .弯曲型和剪切型 C .弯曲型和弯剪型 D .弯剪型和剪切型 14.为体现“强梁弱柱”的设计原则,三级抗震等级框架柱端弯矩应大于等于同一节点左、右梁端弯矩设计值之和的( )。

西南交大-结构抗震及高层建筑-离线作业

西南交大-结构抗震及高层建筑-离线作业

2015—2016年第1学期离线作业 科目:结构抗震及高层建筑 姓名: XX 学号: XX 专业:土木工程(工民建)

西南交通大学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 直属学习中心 结构抗震及高层建筑第1次作业(主观题) 三、主观题(共13道小题) 16. 在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中,如结构刚度特征值很大,则其性能趋近于(框架)结构。 17. 在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中,如结构刚度特征值很小,则其性能趋近于(剪力墙)结构。 18. 高层结构平面布置时,应使其平面的质量中心和刚度中心尽可能靠近,以减少(扭转效应)。 19. 在地震区须设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的房屋,缝宽均按(防震缝缝宽)考虑。 20. 用手算方法计算框架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内力时,一般可采用(反弯点和D值)法。 21.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有哪些特点? ①水平荷载成为设计的主要荷载和决定因素; ②侧向变形成为设计的主要矛盾和控制指标;③层数较多时,构件轴向变形的影响不容忽略;④结构延性成为设计的重要指标。

22. 多层及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有哪几种主要体系? 有框架、剪力墙、框架,剪力墙(筒体)、筒中筒、成束筒、巨形框架等 23. 在进行高层建筑结构的平面布置时应注意什么? 应注意:①有利于抵抗水平和竖向荷在;②受力明确,传力路径清楚;③形状简单、规则、对称; ④尽量使刚度对称,以减小扭转的影响 24. 高层建筑设计中,应遵循什么基本原则来处理变形缝的设置? 在高层建筑中设置变形缝会给结构及建筑设计带来困难,并增加造价和施工复杂性,因此尽量不设缝,而采取各种措施来解决好沉降不均匀、温度收缩应力或体型复杂等问题 25. 高层建筑设计中,可采取哪些措施以使高层部分与裙房部分不设沉降缝? ①采用桩基或采取减少沉降的有效措施,使沉降差降低在允许范围内;②主楼与裙楼采用不同的基础形式,并宜先施工主楼,后施工裙房,调整土压力使后期沉降基本接近;③地基承载力较高、沉降计算较为可靠时,主楼与裙楼的标高预留沉降差,待沉降基本稳定后再连为整体,使两者标高最后保持基本一致 26. 框-剪结构中剪力墙布置要点什么? 剪力墙布置要点:剪力墙宜对称布置;剪力墙应贯通全高;在层数不多时,剪力墙可做成T形或L形等;剪力墙靠近结构外围布置;剪力墙的间距不应过大 27. 有一正方形截面的钢筋混凝土框架柱,抗震等级为三级,柱底截面的内力设计值N=6300kN,M=1260kN-m,采用对称配筋,混凝土强度等级C40,

高层钢结构抗震措施

浅谈高层钢结构抗震措施 【摘要】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钢结构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因为高层钢结构抗震性能卓越,材料强度、延性良好,施工便利,便于回收,能够可持续利用,空间使用率高、有效节省土地以及节能、降耗等特点。本文主要从高层钢结构的抗震性能及措施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层建筑钢结构抗震 【 abstract 】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construction, steel structures in high-rise building more and more wide application, for high-rise steel structure seismic performance is remarkable, material strength and ductility is good, construction is convenient, easy recycling, able to sustainable use, the space utilization rate is high, effectively save the land and energy saving, consumption reduction etc. characteristics. this article mainly from the high-rise steel structure seismic performance and measures are discussed. 【 key words 】 high-rise; steel structure; seismic 中图分类号:[tu208.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前言 我国地处地震带附近,地质灾害影响特别大,而地震对不同的结构产生着不同的影响,不同的结构在地震中的破坏程度和形式也

高层建筑抗震设计常见的问题

高层建筑抗震设计常见的问题 在高层建筑的建设中,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对它的抗震问题的研究,其中又以中短柱问题为最主要的问题。现在首先介绍一下抗震设计中常见的一些问题。 缺乏岩土工程勘察资料或资料不全。有的在扩初设计阶段还缺建筑场地岩土工程的勘察资料,有的在扩初设计会审之后就直接进入了施工图设计,有的在规划设计或方案设计会审后就直接进入了施工图设计。无岩土工程勘察资料,设计缺少了必要的依据。 结构的平面布置。外形不规则、不对称、凹凸变化尺度大、形心质心偏心大,同一结构单元内,结构平面形状和刚度不均匀不对称,平面长度过长等。 一个结构单元内采用两种不同的结构受力体系。如一半采用砌体承重,而另一半或局部采用全框架承重或排架承重;底框砖房中一半为底框,而另一半为砖墙落地承重,这种情况常发现在平面纵轴与街道轴线相交的住宅,其底层为商店,设计成一半为底框砖房(有的为二层底框),而另一半为砖墙落地自承,造成平面刚度和竖向刚度二者都产生突变,对抗震十分不利。 底框砖房超高超层。如1996年,对在杭设计单位作的一次专题普查,发现有69幢底框砖房超高超层。新项目亦普遍存在此现象,1999年某地块住宅竣工交付使用验收中发现有三幢底框砖房超高超层,甚至有超三层的。

抗震设防标准掌握不当。有一些项目擅自提高了设防标准,按照《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95)》划分应属六度设防的,但设计中提高了一度按七度设防,提高了建筑抗震设防标准,将会增加工程投资;有的项目严格应按七度采取抗震措施的,但设计中又按六度设防,减低了抗震设防标准,不利抗震。 结构的竖向布置。在高层建筑中,竖向体型有过大的外挑和内收,立面收进部分的尺寸比值b1/b不满足≥0.75的要求。 抗震构造柱布置不当。如外墙转角处,大厅四角未设构造柱或构造柱不成对设置;以构造柱代替砖墙承重;山墙与纵墙交接处不设抗震构造柱;过多设置抗震构造柱等。 框架结构砌体填充墙抗震构造措施不到位。砌体外围护墙砌筑在框架柱外又没有设置抗震构造柱,框架间砌体填充墙高度长度超过规范规定要求又没有采取相应构造措施。 结构其他问题。有的底层无横向落地抗震墙,全部为框支或落地墙间距超长;有的仅北侧纵墙落地,南侧全为柱子,造成南北刚度不均;有的底层作汽车库,设计时横墙都落地,但纵墙不落地,变成了纵向框支;还有的底框和内框砌体住宅采用大空间灵活隔断设计,其中几乎很少有纵墙。不少地方都采用钢筋混凝土内柱来承重以代替砖墙承重,实际上将砖混结构演变为内框架结构,这比底框砖房还不利,因内框砖房的层数、总高度控制比底框砖房更严,因此存在着严重抗震隐患。更为严重的是这种情况并未引起目前大多数结构工程师的重视。

西南交大-结构抗震及高层建筑-离线作业

—年第学期 离线作业 科目:结构抗震及高层建筑 姓名: 学号: 专业:土木工程(工民建) 西南交通大学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 直属学习中心

结构抗震及高层建筑第次作业(主观题) 三、主观题(共道小题) .在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中,如结构刚度特征值很大,则其性能趋近于(框架)结构。 .在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中,如结构刚度特征值很小,则其性能趋近于(剪力墙)结构。 .高层结构平面布置时,应使其平面的质量中心和刚度中心尽可能靠近,以减少(扭转效应)。 .在地震区须设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的房屋,缝宽均按(防震缝缝宽)考虑。 .用手算方法计算框架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内力时,一般可采用(反弯点和值)法。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有哪些特点? ①水平荷载成为设计的主要荷载和决定因素;②侧向变形成为设计的主要矛盾和控制指标;③层数较多时,构件轴向变形的影响不容忽略;④结构延性成为设计的重要指标。 .多层及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有哪几种主要体系? 有框架、剪力墙、框架,剪力墙(筒体)、筒中筒、成束筒、巨形框架等 .在进行高层建筑结构的平面布置时应注意什么? 应注意:①有利于抵抗水平和竖向荷在;②受力明确,传力路径清楚;③形状简单、规则、对称;④尽量使刚度对称,以减小扭转的影响 .高层建筑设计中,应遵循什么基本原则来处理变形缝的设置? 在高层建筑中设置变形缝会给结构及建筑设计带来困难,并增加造价和施工复杂性,因此尽量不设缝,而采取各种措施来解决好沉降不均匀、温度收缩应力或体型复杂等问题 .高层建筑设计中,可采取哪些措施以使高层部分与裙房部分不设沉降缝? ①采用桩基或采取减少沉降的有效措施,使沉降差降低在允许范围内;②主楼与裙楼采用不同的基础形式,并宜先施工主楼,后施工裙房,调整土压力使后期沉降基本接近;③地基承载力较高、沉降计算较为可靠时,主楼与裙楼的标高预留沉降差,待沉降基本稳定后再连为整体,使两者标高最后保持基本一致.框-剪结构中剪力墙布置要点什么? 剪力墙布置要点:剪力墙宜对称布置;剪力墙应贯通全高;在层数不多时,剪力墙可做成形或形等;剪力墙靠近结构外围布置;剪力墙的间距不应过大 .有一正方形截面的钢筋混凝土框架柱,抗震等级为三级,柱底截面的内力设计值=,,采用对称配筋,混凝土强度等级,,钢筋为级,,轴压比限值[],请根据轴压比限值初步确定此框架柱的截面尺寸。 为满足框架柱抗震设计的轴压比要求: 由≤[ μ ] 可得到:≥ [ μ ] × ≈

高层建筑钢结构连接节点的抗震设计

120 摘 要:本文介绍高层建筑钢结构抗震设计时, 并对钢结构构件节点和杆件接头处的三种杆件连接方式,其性能及适用范围进行了分析比较,然后对梁、与柱、柱与柱、梁与梁的连接以及抗震剪力墙与框架的连接等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高层建筑;钢结构;连接节点;安装中图分类号:TU352.1+1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422(2013)08-0120-02 1 前言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高层建筑在我国日益增多。高层钢结构具有承载力高、抗震性能好、施工周期短等特点,特别适用于高耸的高层建筑。在高层钢结构抗震设计中,节点连接良好的抗震设计是保证结构安全的重要一环。连接节点应满足强度、延性和耗能能力三方面的要求,其连接强度应高于相连构件端部的屈服承载力,并且必须有较大的变形能力,用以弥补强度方面的缺陷。钢材本身具有很好的延 性,但这种延性在结构中不一定能体现出来,这主要是由于节点局部压曲和脆性破坏而造成的,因此在设计中应采用合理的细部构造,避免应变集中而形成较大的约束应力。在钢材的选用上应满足强度、塑性、韧性及可焊性的要求。钢材强度指的是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钢材应具有较高的强屈比,其屈服强度的上限值和下限值应适当。钢材的塑性表现在伸长率和冷弯性能两项指标上,反映钢材承受残余变形量的程度及塑性变形能力。对抗震结构还必须满足冲击韧性的要求。钢材另一重要的基本要求是对化学成分含量的限制,它将直接影响结构的可焊性,应控制钢材的碳当量。在高层钢结构中,厚钢板的应用较为广泛,在梁一柱节点范围,当节点约束较强,板厚等于或大于40mm 时,应附加要求板厚方向的断面收缩率,以防发生平行于钢材表面的层状撕裂。 2 杆件连接 2.1连接方式2.1.1 连接类型 建筑钢结构的构件节点和杆件接头处的杆 作者简介:易文新(1972-),男,湖南衡山人,长沙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 高层建筑钢结构连接节点的抗震设计 Seismic Design of High-rise Steel Structure Construction Joints 易文新Yi Wenxin 或者梁板式。同外墙一样,底板除满足受力要求外,还要满足地下室抗渗、防水要求。 地下室底板厚度、配筋不宜太小,作为基础组成部分的底板厚度不宜小于400mm;只作为抗水板不作为基础部分考虑时,厚度不宜小于250mm,一般取300mm 以上。底板配筋除满足计算要求外,为防止裂缝产生,最小配筋率可适当提高,一般情况下可取0.30%。 底板的混凝土垫层,强度等级不应小于C15,厚度不应小于l00mm,在软弱土层中不应小于150mm [8]。 双向支座钢筋尚应有1/3-1/2贯通配置,跨中钢筋应按实际计算的配筋全部贯通。 当采用独立基础加抗水板的型式时,应在抗水板下铺设一定厚度的具有一定强度和压缩性材料,如泡沫聚苯板等,避免因基础沉降使抗水板成为满堂底板。 6 抗浮验算和超长裂缝控制 6.1地下水与抗浮验算 抗浮验算首先是要正确确定上浮力,尤其是抗浮设计水头,地下水位及其变幅是地下室抗浮设计的重要依据,当有长期水位观测资料时,场地抗浮设防水位可采用实测最高水位;当无长期水位观测资料时,可按勘察期间实测最高水位并考虑地下水补给、排泄条件等因素综合确定;若只考虑施工期间的抗浮设防,设防水位可按水文库的最高水位确定[9]。 文献[10]要求验算建筑物抗浮能力应满足:建筑物自重及压重之和/浮力作用值≥1.05。在地下室上部有多高层建筑时通常能满足抗浮验算,而地下室上无上部建筑,且无覆土或者覆土较少,当抗浮设计水位较高时,地下室可能存在整体抗浮验算不满足要求,此时应采取抗浮措施时,应按工程具体情况区别对待。 6.2 地下室超长和裂缝控制 地下室一般情况下不设永久性缝,这就会造成地下室结构整体超长,而应采取防止裂缝的措施,目前较为常见的方法有:设置膨胀加强带、设置后浇带、加强配筋。根据实际情况可以综合采用。 7 结语 在地下室设计前期,需先确定嵌固端位置,在现行规范基础上,确定地下室结构抗震等级,并相应的对局部构件内力和钢筋进行调整,以便在嵌固端部位实现上部结构为“弱柱”的设计。 在地下室顶板、侧墙和底板等关键结构设计时,应仔细分析构件所受荷载及受力特点,合理选取计算模型,同时结合工程中实际发生的教训,科学的采取恰当的构造措施,达到安全经济的效果。 重视地下室的抗浮验算,当不满足抗浮要求时,应才是合理的措施进行抗浮设计。地下室由于超长极易产生裂缝,在设计中应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裂缝产生。 参考文献: [1]GB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S].2010.[2]JGJ3-2010.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S].2010. [3] 朱炳寅.建筑结构设计规范应用图解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4] GB50009-201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S].2012.[5] DBJ/T5-46-2005.广东省实施《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02)补充规定[S].2005. [6]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编委会.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结构).2009. [7] GB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2010. [8] GB50108-2008.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S].2008. [9] 刘东柏,王璇.地下室抗浮设计中的几个问题讨论[J].中外建筑,2010(2). [10] GB50007-201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s].2011. 件连接可采用:(1)全焊连接;(2)高强度螺栓连接;(3)焊缝和高强度螺栓混合连接。 2.1.2 性能比较2.1.2.1全焊连接,传力最充分,不会滑移。良好的焊接构造和焊接质量可以为结构提供足够的延性。缺点是焊接部位常留有一定的残余应力。 2.1.2.2高强度螺栓连接,施工较方便。但是,杆件的接头若全部采用高强度螺栓时,接头尺寸较大,钢板用量较多,费用较高;而且强烈地震时,接头可能产生滑移。 2.1.2.3栓焊混合连接,应用比较普遍。先用螺栓安装定位,然后施焊,操作方便。实验表明,此类连接的滞回曲线,与完全焊接情况相近;但翼缘焊接将使螺栓预拉力平均降低110%左右。因此,连接腹板的高强度螺栓实际预拉应力要留有一定富裕。 2.2焊缝连接2.2.1 拼接形式 2.2.1.1选定构件节点和杆件接头的连接形式时,应尽可能避免采用约束性强、容易产生板件层状撕裂的连接构造。

建筑抗震设计论文_建筑抗震结构论文

建筑抗震设计论文建筑抗震结构论文 浅谈复杂连体结构的抗震设计 【摘要】复杂连体结构从抗震的角度是一种抗震性能差的结构形式,因此要采取特别的措施进行加强设计。论文首先阐述了高层连体结构的特点及高层连体结构的震害情况,探索复杂连体结构建筑抗震设计建议,达到使复杂连体结构设计日臻完善的目的。 【关键词】复杂连体结构;抗震;设计 高层建筑连体结构是一种新型结构形式,所谓连体结构是指两个塔楼或多个塔楼由设置在一定高度处的连接体(又称连廊)相连而组成的建筑物,其结构外观更加别致,受到众多建筑师的青睐,但是由于两个塔楼或者多个塔楼是连接体,在地震作用下,原来独立发生振动的塔楼必然要相互作用、相互影响。高层建筑连体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反应远比单塔结构和无连接体的多塔结构受力复杂,由于连接体的设置改变了结构的动力特性高层建筑连体结构的抗震性能较差。强化结构的抗震安全目标并提高结构的抗震功能要求,已经成为工程抗震领域亟待解决的课题。 1 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成都繁华商业地段,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城市景观的要求很高,建筑的使用功能也要求多元化,房屋的下部三层为商城,其上有21层的塔楼,工程总建筑面积约30000平方米,24层,总高度83米,为多功能的写字间,塔楼的顶上三层为观光连廊,因此形成了

大底盘双塔的连体建筑结构。自然条件和设计依据:1)基本风压:035N/km2;2)抗震设防烈度: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09,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3)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丙类;4)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震等级:剪力墙二级,框架二级。与连接体相连的部分的梁柱构件为一级。 2 结构方案的确定 2.1 结构方案的确定。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首先应该注重的是概念设计。一般应掌握以下原则:根据结构的层数、房屋的高度、抗震设防要求、施工技术、材料等条件来选择合理的结构形式;对抗震结构要尽可能的设置多道防线,采用具有联肢墙、壁式框架的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框架—核心筒结构、筒中筒结构等多重抗侧力结构体系;结构的承载力、变形能力和侧向刚度要均匀连续变化,以适应地震反应的要求,结构的平面布置要力求简单、规则、对称,要避免应力集中的凹角和狭长的缩颈部;构件的设计要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脆性破坏,保证结构有足够的延性。要减轻结构的自重,降低结构的地震作用。 2.2 本工程从平面形状来看,平面狭长的形状,属于抗震不利平面,从竖向来看,底下三层为大底盘,其上有二栋21层的塔楼,在塔楼的顶上三层设有连接体,因此竖向刚度不均匀,形成竖向刚度二次突变,对抗震非常不利。本工程的难点就在于要在建筑方案己经基本定性的原则下从结构方面来采取措施,尽量满足抗震的要求,尽可能的减轻地震的反应。这些措施包括结构体系的选择,剪力墙的布置,

高层建筑结构与抗震期末复习题指导

《高层建筑结构与抗震》期末复习题 1.在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 C )起着决定性作用, A.地震作用 B.竖向荷载与地震作用 C.水平荷载与地震作用 D.竖向荷载与水平荷载 2.( A )的优点是建筑平面布置灵活,可以做成有大空间的会议室,餐厅、车间、营业室教室等,需要时,可用隔断分割成小房间,外墙用半承重构件,可使立面灵活多变。 A.框架结构体系 B.剪力墙结构体系 C.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 D.筒体结构体系 3.( A )具有造价低廉,取材丰富,并可浇筑各种复杂断面形状,而且强度高、刚度大、耐火性和延性良好、结构平面布置方便,可组成多种结构体系等优点。 A.钢筋混凝土结构 B.钢结构 C.钢—钢筋混凝土组合结构 D.钢—钢筋混凝土组合结构 4.( D )最主要的特点是它的空间受力性能。它比单片平面结构具有更大的抗侧移刚度和承载力,并具有较好的抗扭刚度。因此,该种体系广泛用于多功能、多用途、层数较多的高层建筑中。 A.框架结构体系 B.剪力墙结构体系 C.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 D.筒体结构体系 5. 下列关于荷载对结构的影响叙述中,错误的是( C )。 A .低层和多层建筑的竖向荷载为主要荷载 B .高层建筑的水平荷载为主要荷载 C .左右建筑都必须考虑风荷载作用的影响 D .在地震区需要考虑地震作用的影响 6.“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是建筑抗震设计三水准的设防要求,所谓小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 A.6度或7度的地震 B.50年设计基准期,超越概率大于10%的地震 C.50年设计基准期内,超越概率为63.2%的地震 D.6度以下的地震 7.在目前,国内设计规范,仍沿用( A )方法计算结构内力,按弹塑性极限状态进行截面设计。 A.弹性 B. 塑性 C.弹塑性 D.都不对 8.框架梁的弯矩调幅只对( C )作用下的内力进行。 A.地震荷载 B.水平荷载 C.竖向荷载 D.风荷载 9. 在修正反弯点法中,梁、柱的线刚度比值越大,修正系数α植( A )。 A .也越大 B .不变 C .越小 10. 剪力墙设计时应首先判断它属于哪一种类型,当满足( D )时,按整体墙计算。 I .10≥α II .ξ≤J J n / III .洞口面积与剪力墙立面总面积之比不大于0.15 IV .洞口净距及孔洞至墙边的净距大于洞口的长边尺寸

高层建筑钢结构连接节点的抗震设计

高层建筑钢结构连接节点的抗震设计- 结构理论 摘要:本文介绍高层建筑钢结构抗震设计时,并对钢结构构件节点和杆件接头处的三种杆件连接方式,其性能及适用范围进行了分析比较,然后对梁、与柱、柱与柱、梁与梁的连接以及抗震剪力墙与框架的连接等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高层建筑;钢结构;连接节点;安装 1 前言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高层建筑在我国日益增多。高层钢结构具有承载力高、抗震性能好、施工周期短等特点,特别适用于高耸的高层建筑。在高层钢结构抗震设计中,节点连接良好的抗震设计是保证结构安全的重要一环。连接节点应满足强度、延性和耗能能力三方面的要求,其连接强度应高于相连构件端部的屈服承载力,并且必须有较大的变形能力,用以弥补强度方面的缺陷。钢材本身具有很好的延性,但这种延性在结构中不一定能体现出来,这主要是由于节点局部压曲和脆性破坏而造成的,因此在设计中应采用合理的细部构造,避免应变集中而形成较大的约束应力。在钢材的选用上应满足强度、塑性、韧性及可焊性的要求。钢材强度指的是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钢材应具有较高的强屈比,其屈服强度的上限值和下限值应适当。钢材的塑性表现在伸长率和冷弯性能两项指标上,反映钢材承受残余变形量的程度及塑性变形能力。对抗震结构还必须满足冲击韧性的要求。钢材另一重要的基本要求是对化学成分含量的限制,它将直接影响结构的可焊性,应控制钢材的碳当量。在高层钢结构中,厚钢板的应用

较为广泛,在梁一柱节点范围,当节点约束较强,板厚等于或大于40mm时,应附加要求板厚方向的断面收缩率,以防发生平行于钢材表面的层状撕裂。 2 杆件连接 2.1连接方式 2.1.1 连接类型 建筑钢结构的构件节点和杆件接头处的杆件连接可采用:(1)全焊连接;(2)高强度螺栓连接;(3)焊缝和高强度螺栓混合连接。 2.1.2 性能比较 2.1.2.1全焊连接,传力最充分,不会滑移。良好的焊接构造和焊接质量可以为结构提供足够的延性。缺点是焊接部位常留有一定的残余应力。 2.1.2.2高强度螺栓连接,施工较方便。但是,杆件的接头若全部采用高强度螺栓时,接头尺寸较大,钢板用量较多,费用较高;而且强烈地震时,接头可能产生滑移。 2.1.2.3栓焊混合连接,应用比较普遍。先用螺栓安装定位,然后施焊,操作方便。实验表明,此类连接的滞回曲线,与完全焊接情况相近;但翼缘焊接将使螺栓预拉力平均降低110%左右。因此,连接腹板的高强度螺栓实际预拉应力要留有一定富裕。 2.2焊缝连接 2.2.1 拼接形式 2.2.1.1选定构件节点和杆件接头的连接形式时,应尽可能避免采

高层建筑结构与抗震模拟试卷

高层建筑结构与抗震模拟试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高层建筑结构平面不规则分为、、 几种类型。 2、高层建筑基础类型有、和。 3、框架结构近似手算方法包括、、 。 4、高层建筑框架结构柱反弯点高度应考虑、 、的影响。 5、隔震又称为“主动防震”,常用的隔震形式包括、、、 。 6、对于钢筋混凝土框架和抗震墙之类的杆系构件,抗震设计的优化准则是四强四弱,包括: 、、、。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高层建筑采用()限制来保证结构满足舒适度要求。 A、层间位移 B、顶点最大位移 C、最大位移与层高比值 D、顶点最大加速度 2、高层建筑地震作用计算宜采用()。 A、底部剪力法 B、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C、弹性时程分析法 D、弹塑性时程分析法 3、当框架结构梁与柱线刚度之比超过()时,反弯点计算假定满足工程设计精度要求。 A、2 B、3 C、4 D、5 4、联肢剪力墙计算宜选用()分析方法。 A、材料力学分析法 B、连续化方法 C、壁式框架分析法 D、有限元法 5、框剪结构侧移曲线为()。 A、弯曲型 B、剪切型 C、弯剪型 D、复合型 三、多项选择题(将正确的答案的编号填入括弧中,完全选对才得分,否则不得分,每小题4分,共20分) 1、抗震设防结构布置原则() A、合理设置沉降缝 B、合理选择结构体系 C、足够的变形能力 D、增大自重 E、增加基础埋深 2、框架梁最不利内力组合有() A、端区-M max,+M max,V max B、端区M max及对应N,V C、中间+M max D、中间M max及对应N,V E、端区N max及对应M,V 3、双肢和多肢剪力墙内力和位移计算中假定() A、连梁反弯点在跨中 B、各墙肢刚度接近 C、考虑D值修正 D、墙肢应考虑轴向变形影响 E、考虑反弯点修正 4、高层建筑结构整体抗震性能取决于() A、构件的强度和变形能力 B、结构的刚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