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腔梗

脑腔梗
脑腔梗

脑腔梗

脑腔梗,一种病症名称,属于中风的一种,约占“中风”19%。它是指发生在大脑深部某些缺血性微梗死,受累的脑动脉一般直径多在3-4毫米。

1. 简介

脑腔梗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就是通常所说的腔隙性脑梗塞,属于脑梗塞(脑血栓、脑栓塞、腔隙性脑梗塞、多发性脑梗塞、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一种特殊类型,多发生在基底节区。是在高血压、动脉梗化的基础上,脑深部的微小动脉发生闭塞,引起脑组织缺血性软化病变。其病变范围一般为2-20毫米,其中以2-4毫米者最为多见。临床上患者多无明显症状,约有3/4的患者无病灶性神经损害症状,或仅有轻微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轻度头痛头昏、眩晕、反应迟钝等症状。部分多发性脑腔梗,可影响脑功能,导致智力进行性衰退,最后导致脑血管性痴呆。

该病的诊断主要为CT或MRI检查,对于“腔梗”的形成原因大多认为由高血压所致的脑内细小动脉硬化,进而引起深部脑组织点状缺血、坏死、液化并由吞噬细胞移走而形成一个小孔隙,即是CT片上所见的小低密度影。中年以上(一般指45岁以上)有高血压病的,如果再有糖尿病、高血脂等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出现这样的小“腔梗”是很多的。

因为人们对中风十分恐惧,CT片上的小“阴影”便成为蒙在病人心头的大“阴影”,唯恐自己会很快瘫痪在床。事实上,因为“腔梗”的病灶很小,它涉及到的脑细胞范围也就很小,出现的症状比较单纯,常常为单纯的感觉丧失、单纯的偏瘫、共济失调,即走路摇晃、手脚不听使唤;单纯的言语困难等症状。这些症状常突然发生,约30%病情在36小时内逐渐加重,但这种加重仅是程度上的加重,范围并不扩大。如单纯性的偏瘫,可以从轻度的活动不便到明显的瘫痪,但部位仍是一侧的某部分

2. 治疗

既然知道了脑腔梗是什么病,那么该用什么药物来治疗它呢,其实能及早的发现脑腔梗是患者不幸中的万幸,因为及时发现,用药物干预还完全来得及,只要坚持用药完全可以防止脑腔梗发展成重度脑梗塞。

3. 预防

除了用药治疗外,防治脑腔梗还应注意:

1、高血压患者应长期药物治疗,定期测血压,使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

2、糖尿病患者要严格控制饮食,坚持降糖治疗,使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糖尿病患者血压应控制在≤130/85mmHg;

3、高血脂患者应进行降脂治疗;

4、定期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查,血粘稠度过高者,需口服小剂量阿司匹林;

5、定期心脏检查,特别注意心功能变化及心律失常,改善心脏供血,防治冠心病;

6、对突发头痛、头昏、眩晕、记忆力力减退、反应迟钝、遗忘、视物不清、面部发麻等症状,应提高警惕,尽早到医院做头颅CT,以便早发现早治疗。

4. 意见建议

腔梗治疗是每个病人和家属都很关心的问题,腔梗治疗的最佳时间是发病的前3-6个月,腔梗治疗需要注意饮食调理,清淡饮食,多吃新鲜的青菜和水果,避免辛辣刺激的食物,戒烟酒.适当做一些运动,不要太劳累,注意保持愉快的心情很重要。

定期“通血管”防病有害一般来说,如果症状明显,可适当应用扩血管药物,以增加脑组织血液供应,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如果没有症状,只是作头颅CT偶然发现有陈旧的病灶,就无需特殊治疗,更不需要住院。

病人中误传的每半年输一次丹参,是错误的做法。因为任何药物都有半衰期,静脉输丹参数十小时后就被机体排泄掉。活血化瘀也好,扩张血管也罢,都不能去除引起中风的其他因素,如动脉硬化本身的内膜斑块,血液成分的改变和血压随时的变化等等。何况有时静脉输液还会引起心脏衰竭、输液反应等各种意外。

对老年无症状脑腔梗病人,不要认为生活一切正常“放任自流”,应尽早去除可能导致胰岛素抵抗的因素,必要时使用改善胰岛素敏感性药物减缓胰岛素抵抗,具体有如下措施:

1、改变生活方式,饮食控制:投服较高纤维素的食物,如长纤维的绿色青菜,短纤维的麦片都有助于增进胰岛素敏感性。肥胖老人减肥后,也可使胰岛素敏感性有所提高。

2、运动:老年人适度体力活动可增加能量消耗,有氧运动能促进心肺功能的增强,使大肌肉群参与运动,达到有氧运动的目的。有氧运动可促进葡萄糖的利用,增强胰岛素的效应。

3、双胍类药物:二甲双胍0.25 2/日—3/日,此药可改善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它对正常血

糖无影响,不引起低血糖,也不易产生乳酸性酸中毒,可降低高胰岛素血症,改善胰岛素抵抗。学者认为它可使循环血细胞胰岛素受体数目增加及增加受体酪氨酸激酶活性。提高胰岛素与其受体的结合力,加强外周组织摄取和利用葡萄糖,抑制糖元异生,延缓及减少小肠葡萄糖的吸收,轻度减肥,改善脂质异常及血管保护作用,近年来备受各国专家推崇,我们在临床上也对病人使用,可改善胰岛素血症。

中老年以上人群坚持监测血压、血脂和血糖是很重要的。发现高血压的,坚持服药将血压控制在正常水平;糖尿病患者要做系统治疗;高血脂、肥胖的患者要减少脂肪和热量的摄入,减轻体重,必要时服用降脂药物。同时,戒酒戒烟,有规律的生活,尽可能去除紧张因素,心情愉快,适量运动,这才是预防“腔梗”逐步增多的最好办法。

5. 调理办法

腔隙性脑梗塞(简称腔梗)属于中医“中风”的一个类型,约占中风的19%,有10%—23%为无症状型,按照病灶大小分小于1.5cm为腔隙性脑梗塞,有高血压(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糖尿病(空腹血糖6.1mmoL/L)、高血脂异常、冠心病等危险因素,均可引起中老年人发生小的“腔梗”。

在“腔梗”患者中,部分可出现头晕、头痛、单纯的言语不利、单纯的轻度偏瘫,有的出现走路不稳、摇晃、肢体无力或活动不灵等轻重不同的症状。如果上述症状较明显,可在医生指导下,根据自身情况,合理应用扩张血管、抗凝、活血通络的中西药物,以改善血液循环,增加脑组织供血供氧,促进脑神经功能恢复,同时要进行自我保健,合理调养。

一、定期体检。“腔梗”病人应定期体检,对血压、血糖、血脂进行检查,以发现相应的体征。如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应在医生指导下坚持服药治疗,将血压、血糖、血脂控制在正常水平,预防“腔梗”加重。

二、改掉陋习。如吸烟,喝酒,喜吃煎炸、熏烤食品,不进行锻炼,生活无规律,脾气暴躁等不良习惯,皆可使病情加重,要下决心改掉,保持良好心态。

三、多运动。生命在于运动,运动延长生命,勤动腿,走路可以使体内脂肪减少,肌肉增加,体形优美,精力充沛,而且走路可以使糖尿病的发病率降低;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每周运动5次,每次30分钟-50分钟,通过下肢交替活动,可以兴奋大脑,同时又增加心肺功能,促进全身血液循环,供给大脑充分血液和氧气,使脑细胞活跃,改善大脑记忆和思维能力。

四、多动嘴。语言功能是锻炼大脑的体操,要经常和家人、朋友在一块儿聊天,多参加户外

活动,多与陌生人谈话,带给大脑新信息,也可以读报、朗诵小说、多听音乐,轻柔和谐的音乐可与健康人正常生活节奏产生“共鸣”,有利于维持循环、呼吸系统正常功能,使人感到心情愉悦,通过动嘴、听音乐增加思维功能,使脑筋活络,反应快捷。

五、学会吃。平时常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尤其吃大豆及豆制品,里面含的卵磷脂是大脑脂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在体内可释放乙酰胆碱,这种神经递质被称为“绿衣使者”,可加快脑细胞之间信息传递,使人耳悦目明。

六、注意监测。高血压病人应在医生指导下坚持服药治疗,使血压维持在130/80mmHg理想状态,糖尿病人应定期测血糖,每月至少一次,血糖控制在<7mmoL/L达标状态,血脂首诊必查,以后每半年查一次;老年人也可以夜间喝一杯白开水,有助于预防中风发生,愿老年人有一个健康幸福的晚年。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