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面积》教学设计

《认识面积》教学设计
《认识面积》教学设计

《认识面积》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结合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面积的含义,明白用正方形作面积单位最合适,能用正方形作单位表征简单图形的面积。

(二)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在观看、比较、拼摆、度量等数学活动中,进一步明白得面积的含义,明白确定面积单位的方法,培养初步的度量意识。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用不同图形作单位度量面积的过程中,感受用正方形作面积单位的合理性。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结合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面积的含义。

教学难点:度量意识的培养。

三、教学预备

课件,每组一张粉红色纸(长18厘米、宽6厘米),一张绿色纸(长12厘米、宽9厘米);每组一袋学具,内有若干大小不同的正方形、长方形、圆形。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初步认识面积

1.结合生活实际,引入“面”的概念。

(课件出示主题图)

(1)想一想:打扫卫生时,假如两个同学以同样的速度擦黑板、擦国旗,谁先完成?什么缘故?

预设:擦国旗的同学先完成,因为黑板面大,国旗面小。

(2)生活中专门多物体都有面,他们是否也有大小呢?请同学们找一找,摸一摸,比一比。

预设:

找一找:可能会找到数学书封面、课桌面、板凳面、地面、脸面、球面……

摸一摸:请学生摸一摸数学书封面,再摸一摸其他物体的面……

比一比:请学生说一说两个物体的面哪个面大?哪个面小?

(3)结合实例认识面积。

①教师示范:课桌面的大小确实是课桌面的面积;数学书封面的大小确实是数学书面的面积……

(板书:认识面积)

②学生举例说明物体表面的面积。(动作与语言相结合,先说说周围物体的面积;再通过想象,说说其他物体表面的面积)

2.认识图形的面积。

(1)物体表面有大有小,往常认识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图形,是不是也有大小呢?(课件出示认识的平面图形)

预设:这些图形也有大小。

(2)这些图形也有大小,谁来说说它们的面积?

预设:正方形那个面的大小确实是正方形的面积;三角形那个面的大小确实是三角形的面积……

【设计意图】结合生活实例和学生所学知识,通过找一找、摸一摸、比一比、说一说等数学活动认识到物体或图形的表面有大小。教师结合实例,揭示面积概念,使学生初步认识面积,关心学生建立面积的概念。

3.及时练习。

(1)完成第61页“做一做”。(课件出示)

摸摸你的字典的封面和侧面,说说哪一个面的面积比较小。

(2)为学生提供一个苹果,请学生摸一摸它的表面,说一说什么是苹果的面积。

(3)将数学书按不同位置摆放,说一说封面面积的大小是否有变化。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使学生认识到不仅物体的上面、正面有面积,侧面也有面积,曲面也有面积,进一步完善学生对面积含义的明白得;通过判定不同位置摆放的数学书封面面积,使学生认识到,同一个物体不管如何样放,面积大小不变,以此进展学生的面积守恒观念。

(二)比较面积大小,进展度量意识

1.提出问题,引发摸索。

(1)下面两个图形,哪个面积大?

(课件出示,同时为学生提供下面两个图形的纸片)

(2)学生自主比较,能够看一看,也能够放在一起比一比。

2.交流比较方法,引发认知冲突。

(1)让学生摸索:能不能直截了当看出哪一个面积大?

(2)用重叠的方法比一比,想一想,能比出结果吗?

(3)小结:用观看、重叠的方法,都不太容易一下子比较出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想一想有没有其他方法呢?

【设计意图】通过比一比的活动,进一步认识观看法与重叠法这两种比较方法,同时也在比较中产生认知冲突,为激发用度量的方法进行比较奠定基础。

3.探讨度量单位,培养度量意识。

(1)你还能想到其他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吗?

预设1:学生想到用学过的图形去度量。

预设2:假如想不到,能够一起听听小精灵的建议。(课件出示)

(2)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利用学具在长方形中摆一摆。

(3)交流反馈,确定度量单位。

①组织学生反馈,说说自己选择的是什么图形,是如何样摆的。(学生边说课件边演示)

预设1:用圆形作单位。

预设2:用三角形作单位。

预设3:用正方形作单位。

②组织学生结合以上三组图形摸索:用这些图形作单位能否比较出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假如要准确测量出某个图形面积的大小,用什么图形作单位最合适?什么缘故?

预设:能,用正方形最合适,因为正方形能铺满所测图形,且正方形四条边一样长,在摆放时不受摆放的位置和方向的限制。

③教师介绍:国际上确实是规定用正方形作面积的单位。

【设计意图】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经历用不同图形作单位度量长方形面积的过程,在拼摆过程中体验单位的价值和选择面积单位的依据,通过比较感受正方形作面积单位的合理性,认识正方形是最合适的面积单位。

(三)应用所学,感受单位价值

1.完成第62页做一做。

2.完成练习十四的第1、2、3题。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加深对面积的认识,同时使学生体会一个图形中含有几个面积单位,它的面积确实是几(个单位),感悟单位的价值。

(四)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成?关于面积你还想明白些什么?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认识面积》优秀公开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认识面积》优秀公开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摸一摸、比一比、找一找、说一说等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初步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 2、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的比较,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3、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锻炼数学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激发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面积的含义。 教学难点:通过操作得到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并会运用。 教学过程: 一、摸一摸、比一比、找一找、说一说。 今天我们班来了这么多听课的老师,让我们对他们的到来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学生鼓掌) 感谢大家的热烈的掌声。 热烈的掌声是我们两只手的什么地方相碰发出的声音? 也就是我们手掌的整个面都相碰了,这个面也叫手掌面,伸出你的左手,用右手摸一摸你的手掌面。 谁想摸一摸老师的手掌面。(让你摸一摸,2-3名学生)比较这两个手掌面,谁的手掌面大,谁的手掌面小? 手有手掌面,且有大有小,数学书也有面,这是数学书的封面,拿出你的数学书,和老师一起摸一摸课本的封面。(手要贴着封面,按一定的顺序,慢慢的摸,摸课本封面的全部) 比较一下:数学书的封面和你自己的手掌面,哪一个面大?哪一个面小? 我们再一起摸一摸练习本的封面。 谁能找到一个比练习本的封面大的面? 谁能找到一个比练习本的封面小的面? 我们发现物体表面有的大,有的小.物体表面的大小是物体表面的(停顿一会)——面积。板书:物体表面的大小面积 .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面积。板书:认识面积。 例如说:课本封面的大小是课本封面的面积.————课件出示本句和老师一起说一遍课本封面的面积. 谁再来说说什么是课本封面的面积?说的真好,谁还能再说一说。(2名学生) 那手掌面的大小是……? 谁能连起来说一说什么是手掌面的面积? 什么又是脚掌面的面积?(同上) 什么又是练习本封面的面积? 什么又是课桌表面的面积?(同上) 你还能自己举个例子来说一说什么是物体表面的面积吗? 大家说得真好。 那你知道教室地面的面积指的是什么呢? 你能把这句话说完整吗? 篮球场的面积指的是……。

《什么是面积》课堂实录

《什么是面积》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什么是面积》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实物或图形,认识面积的含义。 2.经历比较图形大小的过程,探索比较图形大小的方法(割补法,摆方块,画方格等),积累比较图形面积的直接经验。 3.在比较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面积的含义。 教学难点: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格子图;附页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直尺;剪刀;铅笔;橡皮,边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形数个。 教学过程: 本节课直接从学生已有的平移与旋转知识经验出发,在动态中生成“面”,当学生初步感知什么是“面”和“面积”时,再回归到生活中,让学生找物体中的“面”,感知“面”在“体”上,体会“面”无处不在,这样,“面”从哪里来就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有了落脚点。 一、感知、直观操作生成“面” 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支持播放flash动画设计导入,其主要意图是帮助学生激发学生学习本节知识的兴趣和热情,帮助学生尽快的调整为上课状态、做好学习准备。 1、演示移动“点”动成“线” (1)请大家用动作比划一下什么是平移,什么是旋转。 (2)出示方格图,要求把图中的红点向上平移5格。 (3)要求学生把这个红点的运动路线用彩笔画出来,并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4)教师用动画演示这个点平移,并让学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小结:“点”的平移能形成一条“线”。 2、平移线段形成”面” (1)再把这条线段向右平移6格,这条线段移到了什么位置?(学生示意) (2)用笔画出这条线段平移时留下的痕迹。想一想,留下的痕迹是什么样子?多媒体演示,就像一把刷子慢慢的刷过去,从左到右在方格图上留下一个长方形。 小结:“线段”的平移就形成了一个“面” 二、动手操作,感知“面”的大小,理解“面积”的意义 1.直观感知,引出课题 多媒体演示两个长方形的面,让孩子交流:他们分别是由哪条线段平移出来的呢?分别说说哪个大,那个小? 师:每一个面都有自身的大小,在数学上就叫做“面积”。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面积(板书课题)

《海滨小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海滨小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之二 佚名 一、揭题、复习 1、这堂课,我们随作者细细地游览他的家乡,位于广东的一座(海滨小城)。 上节课,我们预习了课文,海滨小城给我们留下了初步的印象,谁能说说海滨小城是座怎样的城市? 你们同意吗? 2、书上哪儿直接告诉我们海滨小城又美丽又整洁?(指名读)(齐读)(板:美丽整洁) 3、我们是按什么线路来游览呢? (板:大海沙滩庭院公园街道) 二、学习课文 过渡:浩瀚的大海,金色的沙滩,

玲珑的小城中美丽的庭院、公园、街道使我们感到小城无处不美、处处有美。? 1.下面,我们就走进这座美丽、整洁的海滨小城去尽情游览,用心去感受它的美吧! (CAI) 画一幅海滨美景图。(想想你要画上些什么,画成什么样的,这样画的依据是什么。) 当当小导游,以“小城的真美啊!”为开头给我们介绍一下庭院或者公园、街道的美景。(想想庭院、公园、街道什么美,是什么样子的,怎么让你感受到美的。) 学生自读准备,教师巡视倾听。 现在,请同学们分四人小组交流一下你们游览的情况,大家仔细听同学发言,注意相互补充、相互学习。 下面,哪位同学代表本组同学给我们交流一下你们游览的情况。 ж画海滨美景图。 说说你要画上些什么,画成什么样

的,这样画的依据是什么?(CAI)为什么早晨的海滨美景图要给所有的景物涂上一层金黄色,你的依据是什么?(指名读) 这样的景象给你什么感觉? 好美的一幅充满生机海滨晨景图,我们一起用书上的句子来描画这幅图吧!(齐读二节) ж当导游介绍。 庭院: 你从哪儿知道树多呢? 你从树多怎么感受到庭院美呢? 满目苍翠,真舒服! 种类不同、形态各异,让我们欣赏一下这些美丽的树吧!(CAI) 真是美不胜收,这个句子该怎么读。(齐读一、二句。) 你怎么知道桉树叶子很香呢? 你从叶香怎么感受到庭院美呢,置身其中,你有什么感觉? 香气宜人、沁人心脾。 浓郁的香味真让人难忘!

《认识面积》公开课教案

《认识面积》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P60~62页。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体验面积的含义,初步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封闭图形面积的大小。 2、通过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让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同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神奇,激发学习兴趣。教学重点:结合具体事例认识并理解物体及图形面积的含义,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教学难点:理解面积含义,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教学准备:正方形、长方形、方格纸、小圆片、橘子、粉笔盒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揭示课题师:同学们,老师今天很开心,因为家的房子在装修房子,我们一起去看一看,你们从图中看到什么?生:工人给墙面粉刷。生:工人给地面铺地砖。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在我们生活中,除了墙面、地面,你们还能找到其他面吗? 生:书面、桌面… 师:你能从这些物体找到面吗?如果找到,请用手摸一摸。(学生摸一摸数学书的封面)师:再摸摸硬币、橘子的面(学生摸一摸)师:同学们,不管这些面是平的、弯的,它们都是物体的表面。(板书:物体表面)。现在请同学们摸一摸粉笔盒的表面。 (学生摸一摸)师:观察黑板不同物体的面,这些面一样大吗?生:不一样。 师:谁的面大?谁的面小?生:数学书封面大,硬币表面小师:看来物体的表面有大小之分(板书:大小)。在数学当中、我们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什么是面积”。(板书) 二、观察体验,理解概念 1、认识物体表面的面积师:数学书封面的大小就是数学书封面的(面积);硬币表面的大小是(硬币表面的面积);(粉笔盒上面的大小)就是粉笔盒上面的面积; (桌面的大小)就是桌面的面积;(谁还能按照上面的样子说一说?)生:… 师:考考你们,手掌的面积就是()生:手掌面的大小。 师:(击掌)你们看到什么?生:老师手掌面的面积比学生面的面积大。师:手掌的面积还比什么的面积大?生1:手掌的面积比硬币表面的面积大。师:那手掌的面与数学书的封面比较呢?师:你能说一说有哪些物体的面比手掌的面积大?生:数学书的面积比手掌的面积大2、认识封闭图形的面积师:刚才同学们说得不错,已经认识了什么是物体的面积。接下来,我们分别把数学书的表面印在黑板上,你们看到什么?生:长方形师:数

《面积的认识》课堂实录(夏青峰)

《面积的认识》教学实录( 夏青峰) (2012-05-28 22:47:26) 转载▼ 标签: 分类:教育教学 面积 面积的认识 物体 平面图形 杂谈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下册71页“面积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 师:孩子们,你们知道咱们今天要学什么内容吗? 生:知道,面积。 师:那你们曾经听说过“面积”吗? (PPT:你听说过“面积”吗?) 生1:我曾经在做题目时,爸爸跟我说过面积。 生2:我家买房的时候,提到过面积。 生3:我爸帮别人搞设计,经常说到面积。 师:哈,孩子们,你们还真听说过不少关于面积的知识。那你们能说说,究竟什么是面积吗? 生1:就是有多大。 生2:就是一个地方的大小。

师:哦,真好。你们能说出自己对面积的理解。可是,说得是否正确呢?究竟什么是面积呢?课本上说得清清楚楚,你们能不用老师讲,自己看书就能把它搞明白吗? (PPT:自学课本,看究竟什么是面积?) 生:能。 生开始看书。 师:好啦,孩子们!看书以后,你们对“面积”的认识,又是怎样的呢? 生: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师:哈,你把书上的这句话给读出来了,不错。 (PPT: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可是,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我有点读不懂。谁能做小老师,来解释一下? 生有些犹豫。 二、感知物体表面的大小。 师:这句话,连起来有些难解释。我把它分开。 (PPT: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 师:现在谁愿意做老师,来说说这句话? 生1:就是一个东西,它的面的大小,就是面积。 师:你能举个例子说说吗? 生1:比如,书本这个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 师:哦,你能举起来让同学们都看见,再说一遍吗? 生1演示。 师:(也拿起课本)课本封面的这个大小,就是封面的面积。孩子们,你们也这样认为吗? 生:是的。 师:那除了课本,你们还能举出其他例子吗? 生2:课桌的这个面的大小,就是课桌的面积。 生3:黑板的大小,就是黑板的面积。 生4:屏幕的大小,就是屏幕的面积。

秒的认识教学设计优质课

《秒的认识》教学设计 明水小学 王晓囡

课题:秒的认识学科:数学年级:三年级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59-61页的内容。 教材简析:《秒的认识》是三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此前,学生已对时、分具有一定的感性体验,能正确认读几时几分,本课教材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素材,注意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力求让他们在实际情境中,知道秒的意义,探索分与秒的进率关系,体验1分、1秒的长短,初步建立时间观念。 教学目标: 1、认识秒针,了解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体验时间的长短,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 3、让学生知道秒在生活中的应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让学生从各个不同层面来感受秒。 教学难点: 探索秒针的计时方法,得出1分=60秒的过程,建立秒的时间观念。 设计理念:《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情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数学学习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的数学源于生活,以用于生活"。因此,我将“加强生活体验,注重学生发展”设定为本节课的教学理念和指导思想。 设计思路:结合对教材,学生的分析,简要写我执教此内容的思路。 (1)唤起生活经验,激发兴趣,进入新课:联系学生非常熟悉的春节晚会场景,唤起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引出课题,明确学习目标,引起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 (2)在探究,观察,合作中认识秒,理解新知:通过观察,摆弄钟表,在原有生活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上,自主探究有关“秒”的知识,从“1”秒到“1分=60秒”,环环相扣,层层递进,从而建立“秒”的概念,水到渠成。 (3)在体验中收获智慧:时间看不见,摸不着,通过听声音,拍手“1分钟任务”等方式,体验1秒,1分钟的长短,体验时间的感受。

2018新人教版部编本三年级上册语文《海滨小城》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2018新人教版部编本三年级上册语文《海滨小城》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整体感知课文,重点感受海滨的美丽的景色。 2.学会本课生字词 3.了解海滨景色的特点,学习作者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抓住景物特点观察的方法。 教学难点: 了解海滨景色的特点,感受海滨的美,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 教具准备: 海滨小城的录像带、挂图、幻灯片 教学安排: 第一课时 一、课前5分钟看录像。 二、引入课题

1.点明这就是海滨小城(板书课题) 2.学生谈谈看完录像后对海滨小城的印象。 3.学生读题,理解“滨”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先检查预习情况,(1)读生字词(2)学生说说自己如何掌握这些生字词。 2.自由朗读课文,找出文中的中心句。 (中心句:这座海滨小城真是既美丽,又干净) 3.轻声读,想想围绕这个中心句,作者把海滨小城分成哪两部分来写?(海滨小城)再分别把这两部分内容读一读,你喜欢哪一部分,就读哪一部分。 四、品读第1——3自然段 过渡:现在我们先去看看美丽的海滨。 1.出示“海滨”挂图,仔细看图,图上有哪些景物?你能不能按一定顺序用自己的话把这幅图描述出来?(指名学生说,引导学生由远及近,由上到下观察景物) 2.同桌一起读课文第1~3自然段,然后讨论:作者是按怎样的

顺序描写海滨的?写海滨的哪几处景物? 3.学生汇报同桌读书情况并交流问题。(板书:大海沙滩) 4.大海的景色有什么特点?默读第1自然段,把你喜欢的词语或句子划出来。 (1)学生默读 (2)集体交流 ①让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句子,词语读出来。 ②出示句子:天是蓝的……颜色的云朵。 ③齐读,从这几个句子你感受到大海美在哪里?(颜色多)能不能用一个词来赞美大海颜色多,如“大海真是色彩斑澜” ④指导读“天是蓝的……云朵”,读出对大海色彩美的赞叹。 5.大海真美啊,大海的早晨就更美了,齐读第二自然段。 ①这一段你喜欢哪些词,为什么? ②理解:镀上 6.远处的大海是那样多彩,近处的沙滩又有什么特点? ①轻读第3自然段 ②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些什么?你怎么知道的?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认识面积》课堂实录课堂设计

认识面积 卞 学情分析: 这节课是三年级下学期内容,学生现在刚学完长度,还没接触到周长,所以本节课没牵扯到对周长和面积的概念的辨析方面。 从对一维长度的度量到二维长度的度量是学生认识上的一个飞跃。对三年级上学期的学生来说,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本节课的教学从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身边事物入手,有层次的,逐步深入来理解面积。 教学目标: 1.通过找一找,摸一摸,比一比,感知面和面的大小。 2.结合实例,使学生认识面积的含义,用多种方法初步比较面积的大 小。 知道用正方形作面积单位最合适。 3.经历用不同图形作单位度量面积的过程,知道确定面积单位的方 法,培养初步的度量意识 4.初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重点:认识面积的含义;知道确定面积单位的方法。 教学难点:认识面积的含义;知道确定面积单位的方法。 教学用具:课件,纸片做的树叶,两个不同颜色的长方形,小正方形,小圆片,小三角形。 课前活动

同学们,我们昨天见过面了对吧。 现在又见面了,见到你们真高兴 今天老师先送给大家一首《小小粉刷匠》 一起唱吧 在欢快的歌声中,小白兔把房子刷好了 看,它都刷了哪儿? 生:墙 师:墙的表面 生:烟囱(烟囱面) 玻璃(玻璃的面) 门(门的面) 哦,你连雨水管都注意到了 小白兔住进了它漂亮的房子,那我们就准备好,上课吧?来,上课 一、感知面和面积 活动一:找一找,说一说、摸一摸周围物体的面。 师:同学们好,请坐。 同学们,在歌曲中,小白兔粉刷了好多的面 我们周围的物体有面吗?找一找 生:课桌的面 师:,对,来,完整的摸一摸。(生动手摸,) 还有吗?

生1:有课本的面、 师:这是课本的封面,摸给大家看一下 大家一起摸一摸课本的封面(老师示范)要摸到全部 生2:有黑板的表面:(提醒说完整,谁的面) 师:黑板也有面 生3:板凳的面 地面。。。。。。 (生说文具盒里面,师:里面是装文具的一个空间 生说窗户的面师:可以说是玻璃的面) 师:好了,同学们,不找了,我们周围有很多的面, 有的物体还不止一个面呢 活动二:比一比。体会面的大小 生4:文具盒的面 师:比如我们的文具盒,这是上面,这是下面,还有。。。。 文具盒上面的面,和它的侧面,那个面大?那个面小? 师:摸摸数学课本的封面,和课桌的表面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生:数学课本的封面小,课桌的面大 师:你能在找两个面比一比,说一说那个面大,那个面小吗?师:我们通过一摸,一比发现了——有的面(大),有的面(小)生:有的面大,有的面小 师:唉,看来面是有大、有小的。 刚才我们找的这些物体的面,它们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公开课《秒的认识》说课稿_说课稿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公开课《秒的认识》说课稿_说课稿 观摩课资料一、说教材 【说课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59页—第61页。 【教材分析】 《秒的认识》是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时、分和会读、会写几时几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教材从材料的选择到呈现方式,都注意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基础知识,力求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知道秒的意义,探索分与秒的进率关系,体验1分、1秒的长短,初步建立时间观念。“秒”是较小的计量时间的单位,比较抽象,不像长度单位、质量单位那样可以借助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小学生一般不易感知1秒和几秒有多长。因此,我把学生不断地、有层次性地体验作为本节课的主线,通过一系列的体验活动,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起1秒、几秒及1分的时间观念。 【学情分析】 我所执教的学校是一所农村小学,家庭教育相对落后,学生见识较少,思维能力差。为此,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利用多媒体课件把静态的文本教材变为动态的学习资源。并且,在上课前我先让学生收集一分钟,一秒钟能做什么的数学信息,让学生初步感知到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将与什么有关系,提前进行预热。 根据本课的设计理念和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让学生在认识时分的基础上,认识钟面上的秒针,了解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初步建立秒的时间观念。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联系实际生活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交流、合作探究能力,并有效地促进个性思维的发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积极、愉悦的数学情感,并适时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让学生从各个不同的层面来感受秒。

《海滨小城》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海滨小城》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学习课文第二部分内容,抓住文中重点词句,了解、体会海滨小城的美丽、整洁,从而感受大自然赋予人类的美,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体会文中描写小城美丽景色的语句。懂得怎样按一定顺序观察,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的观念方法,休会海滨小城景色的特点,学会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 教学难点:理清观察顺序,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 教具:实物投影,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昨天,我们欣赏了大海的景色,你们觉得美吗?好,请大家一边欣赏一边跟着教师回忆课文内容。 2、多媒体播放海滨录像,边看这引读。 3、作者写海滨先写了什么景色,再写了什么景色?(板书:大海、沙滩) 4、你觉得大海美在哪里?沙滩呢?(板书:色彩绚丽、动静结合)

5、在这样广阔无垠而又绚丽多彩的海滨的衬托下,小城又是什么样的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前往――海滨小城。你会看到另一番迷人的景色。 二、学习第二部分:小城。 1、自由读四-七段,说说作者写了小城的哪几个地方?再想想小城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学生读后交流。(师板书:庭院、公园、街道。美丽、整洁) 找出留给你印象的句子,读一读。 那么,作者是怎样写小城的美丽和整洁的呢? 3、我们随作者先来到庭院。学生观看录像,师范读。 指名朗读,找出这一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第一句) 自由读这一段,说说你觉得哪句话写得美,为什么? 实物投影出示句子: “凤凰树开了花,开得那么热闹,小城好像笼罩在一片片红云中。” ①热闹:写出花多,花艳,争相开放。含拟人手法。 笼罩:覆盖,花多,几乎满城都是。 一片片红云:花多,花红,很美。板书:花美 你见过这样的树开这样的花吗?这就是海滨城市特有的。 ②这是一个比喻句,把什么比作什么? ③你能把美的感受带给大家吗?指名多人读,齐读。 ④再看录像,加深印象。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特级教师课堂实录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实录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66-67页。 教学目标: 1. 总结测量图形面积的一般方法,即“数”小正方形的个数。 2. 经历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探索过程,理解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 体验动手实践,探究分析的乐趣与成功,提升学习能力。 教学重难点:探究长、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沟通长、宽和摆小正方形个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自主探究学习单, 10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1.复习面积 师: 同学们,通过前面的学习和研究,大家已经知道了有关面积的一些知识, 对不对?那好,我们一起来先把这些知识理一理好吗? 生:好! (出示A 图形) 师:看过来,屏幕上有一个图形,记作A 。我们给图形A 里面涂满颜色,(演 示涂色)那么,涂色部分的大小就是这个图形的? 生:面积。 师:没错,就是面积。(板书:面积) 2.比较大小 (出示B 图形,长5厘米,宽1厘米的长方形) 师:图形A 下面还有一个长方形,我们把它记作B 。同学们,A 和B 谁的面积大, 你们有办法比较吗? 生:只要用同样大的小正方形去摆一摆,看看各自摆了几个就知道了。 师:(竖大拇指)对,一般我们就是这样比的。那么这两个图形要用多大的小 B

正方形来摆比较合适? 生:1平方厘米。 师:恰到好处,咱们就请出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摆一摆啊,瞧仔细了! (媒体演示)谁的面积大?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3.小结方法 师:用单位面积的小正方形来摆一摆,不仅能比出哪个图形的面积大,更重要的是我们能根据它包含的小正方形的个数,准确知道面积到底是多少,多好! 刚才是哪位同学提议这么比的?掌声送给他。 二、探究发现 1.冲突引发问题 师:那好,索性来一个大长方形。(媒体出示一个大长方形15×12)我们也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来摆一摆能知道它的面积吗?(能)准备好咱们一起来一摆,数一数:1个、 2个、3个、4个、5个、6个……(媒体演示)声音越来越小了,怎么啦? 生:太麻烦。 师:你们也是这么想的?(是)说出大家心里话了。是啊,如果每一个长方形我们都要这样用单位面积的小正方形摆了以后才能知道它的面积,确实费事儿。那么,关于长方形面积的测量,有没有什么简单一点儿的方法呢?生1:用大一点儿的正方形摆。 师:有点小智慧!换个大点儿的正方形省事些。不过事情有时是相对的,用大点儿的正方形来测量这个图形面积确实方便些了,但要是用来测量像学校操场、机场跑道这样的长方形面积呢?(媒体出图) 生:(笑,体悟) 师:还有其他的想法吗? 生2:用长乘宽。 师:把你的办法再说一遍给大家听听。 生2:量出长和宽的长度,乘起来就是面积。 师:我注意到还有一些同学用各种表情表示同意他们的想法。老师了解了解,咱们班哪些同学也是这样想的,举手示意一下。恩,问一下这位同学(举手的中间),这个方法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3:书上看到的。(爸爸妈妈告诉我的;课外班学到的)

教学设计公开课(196)

《秒的认识》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学生自主认识新的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动手操作等丰富的学习活动,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1秒及1分(60秒)的时间观念。 爱惜时间的教育,教育学生要珍惜分分秒秒。 二、教学重难点 借助丰富的活动,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三、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口算卡片,每人准备一个时钟。 四、教学步骤 (一)情境导入

谈话:新年的钟声将敲响,让我们一起来倒计时。(课件出示钟面,伴随着“滴答”声,让学生共同进行倒计时)谈话:刚才,我们进行倒计时,像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今天,我们就共同来认识这个新朋友。(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认识时间单位“秒” (1)师:你知道怎样计量用“秒”做单位的时间吗?请仔细观察你们所带的钟表,看看有什么发现。 (2)学生自主探索,共同探究。 2.探索分与秒之间的关系 (1)师:如果秒针从数字12起,走一圈,又回到数字12,这时经过多长时间,分针有没有什么变化。 (2)让学生小组合作,仔细观察钟面,

(3)小结:秒针走1圈,就是60秒,这时分针走1小格,也就是1分钟,所以1分=60秒。 3.练习:体验1分钟 (1)让学生看钟表,通过读秒来体验1分钟的长短。 (2)师:1分钟能做什么呢? 让学生分组画画、写字、做口算、摸脉搏体验1分钟实际的长短。 (3)让学生举例,说说1分钟可以做什么事。 (三)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认识时间单位——秒)有了秒针,计时就更准确了,时针、分针、秒针在时间王国里分工合作,准确地为人们报时。 (四)巩固练习 (1)填上合适的时间单位。 补充: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海滨小城》第一课时教案设计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海滨小城》第一 课时教案设计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海滨小城》第一课时教案设计设计说明: 本文介绍了海滨小城的美丽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 家乡的思想感情。作者先写海滨,再写小城,意在把小 城放在海滨这个大的背景下,使小城更加美丽。在教学 设计中,引导学生按照从海滨到小城的顺序一一抓住景 物特点,结合重点词语体会海滨小城之美。同时,引导 学生学习借助关键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的方法,在自主 探究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发现文章“总—分”的构段方 式之美,尝试在习作中运用此种构段方式。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结合预学案预习课文;观察校园中最美 的一处景物。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导入: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川秀丽,风景

优美。我们刚刚告别《富饶的西沙群岛》,今天老师又要带领大家一起走进这美丽的海滨小城。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预设:海滨小城指的是哪座城市?海滨小城在哪里?那里的风光怎么样? 4.过渡: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走进课文。 设计意图:问题式导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 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二、初读课文,检查自学效果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给课文 标好自然段序号。 2.自由读一读本课的生字,如果还有不认识的字查 字典解决。 3.同桌合作学习生字,说一说自己记住了哪些字, 哪些生字比较难记。利用字卡互相考一考。 4.课件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请同学当小老师领读。 海滨海鸥胳臂理睬装载凤凰亚热带榕树石凳每逢除 了 5.抽读生字卡片,开火车轮读。 滨鸥胳臂睬载凰亚榕凳逢除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认识面积》教学实录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认识面积》教学实录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认识面积》。 【教学目标】 1、通过找一找,摸一摸,比一比,感知面和面的大小。 2、结合实例,使学生认识面积的含义,用多种方法初步比较面积的大小。知道用正方形作面积单位最合适。 3、经历用不同图形作单位度量面积的过程,知道确定面积单位的方法,培养初步的度量意识。 4、初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重点】 认识面积的含义;知道确定面积单位的方法。 【教学难点】 认识面积的含义;知道确定面积单位的方法。 【教学用具】 课件、两个不同颜色的长方形、小正方形、小圆片、小三角形等。【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 师:孩子们,你们课余时间都喜欢做些什么呀? 生:看书、跳绳…… 师:老师休闲的时候喜欢听一些歌曲,你们喜欢吗?

生:喜欢。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了一首儿歌,想听吗? 生:想。 师:拍拍你们的手,会唱的一起唱。 师:你们的歌声真让人陶醉,就让我们带着优美的歌声一起走进今天的课堂! 师:上课。 【设计意图:引用歌曲,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关注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学生学习新知做好铺路搭桥的准备。】 一、唤起与生成 师:在歌曲中,小小粉刷匠在干什么呀? 生:刷房子。 师:他都刷了哪里呢? 生:房顶。 生:墙。 师:刷了哪面墙? 生:前面、后面…… 师:原来小房子有这么多面呀!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好习惯,感受数学学习就在我们身边。】 二、探究与解决 1、找一找,说一说、摸一摸周围物体的面。

师:同学们,我们周围的物体上有面吗? 生:有。 师:举个例子。 生:数学书的面。 师:请你们张开手掌,认真地、慢慢地摸这个面的全部。 师:感觉怎么样? 生:平平的,滑滑的。 师:谁再来说一说? 生:板凳有面。 生:黑板有面。 师:同学们很善于从身边发现数学问题,刚才你们找的这些面都是物体的表面。 板书:物体表面 【设计意图:通过找一找、摸一摸、比一比、说一说,使学生对“面”有了初步的认识,教学中教师有意识的联系现实生活,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轻松地感受到什么是“面”,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比一比,体会面的大小 师:请你们想一想,这些物体的表面都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哪里不一样? 生:他们的形状不一样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第六单元19.海滨小城(课堂实录)

《海滨小城》课堂实录 教学目标: 1、学习第二部分小城的内容,运用学法进行分步学习并进行学法迁移。 2、欣赏小城的美丽景色,体会作者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和抓住景物特点写具体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学习第二部分小城的内容,运用学法进行分步学习并进行学法迁移。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仔细观察和抓住景物特点写具体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海滨小城》(板书课题)的第一部分,(微机显示大海和沙滩景色)看大海、沙滩(板书:大海、沙滩)这两个地方的景色是多么的迷人。在美丽的大海边有一座小城。小城的景色又是怎样的呢?现在我们跟随课文去领略小城的美丽风光。翻开书看课文第四、五、六、自然段,作者写了小城的那几个地方?你来说。 生:作者写了小城里的庭院、公园、街道。 二、讲读第四自然段

师:对,请坐。课文的第二部分小城分别写了庭院、公园、街道(板书:小城:庭院、公园、街道)这三个地方。三处地方都有各自的特点。请看第四自然段,找出中心句。(版贴字片:找中心句)生:小城里每个庭院都栽了很多树。 师:谁能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你来读。(指名读)谁能比他读得更好,请你读。(再指名读)真好,庭院的特点是什么? 生:栽了很多树。 师:庭院的特点是(板书:树多)。你们从那句话知道? 生:从中心句知道。 师:(板贴字片:抓住特点),齐读。 生:找中心句,抓住特点。 师:其实写庭院树多的句子,不光这个句子,还有哪几个句子? 生:第四自然段的第二句。 师:请男同学朗读一遍。(幻灯出示:有桉树、椰子树、橄榄树、凤凰树,还有别的许多亚热带树木。)这句话从哪里写出树多的特点? 生:“有……还有”这个关联词看出树多。 生:还从“许多”这个词看出。 师:非常好,这句话通过写树的种类多,写出了庭院树多的特点。这是作者用眼睛…… 生:看到的。 师:(板贴:看)句子简洁,朗读时要注意顿号的停顿。 生:(按老师要求朗读)

认识面积教学设计优质课-人教版三下

“认识面积”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1-62页。 教学目标 1、要让学生在操作认识活动中自主建构面积的概念, 能区分周长与面积,不混淆; 2、让学生经历探究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 验策略的多样性,并理解测量面积可以用较小的图形来测量, 为面积单位的学习打下基础; 3、在课堂中营造轻松、积极的学习探究氛围,让学生 敢想敢做,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自主学习探究的兴趣 与追求。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理解面积的概念 难点是在理解面积含义的基础上探究比较面积大小的不同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学具袋(袋中装有大小不同的平面图形、剪刀、方格纸)、40张大小不同的树叶。 学生准备一只彩笔、尺、草稿本、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我们先来进行涂色比赛。老师手里请两位名同学上台来涂,最快涂完的获胜。(准备两片不一样大小的树叶)) 师:最快涂完的是某某同学,但是同学们想想,这个比赛公平吗? 师:为什么不公平?(有的树叶大有的树叶小)是什么大一些?什么小一些?(面) 师:我们说的树叶大小不同其实就是指树叶表面的面积不一样,也就是涂色的部分的大小,那涂色的部分我们给起个名字叫什么?树叶的什么?生:面积。那什么是面积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研究面积。板书:面积 顾名思义,面积肯定跟什么有关?(面)对那我们首先来认识一下物体的表面板书:物体的表面 二、认识面积 1、摸一摸,感受面 (1)用手去摸一摸你的桌子的表面。你是怎样摸的? 预期:①摸了桌面的某些地方 ②摸了桌面的四边 ③一圈一圈缩小范围去摸 ④横过去回来横过去回来 师:桌面的每个地方都要摸到,才是桌子的表面。 (2)(拿出数学书):这是数学书的封面,请摸一摸它的封面 学生动手摸,然后问:谁来说说你是怎样摸数学书的封面的?

秒的认识(公开课教案)

秒的认识 执教者:何利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秒的认识”P60、61 教材内容和学情分析: 时、分、秒是时间单位的一部分,“秒的认识”一课是在学生认识了时间单位时、分及其关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对秒的知识已有零星的经验积累,但学生对1秒或者几秒的时间观念缺乏具体体验及把握能力,所以建立1秒及几秒的时间观念,既是本课的重点,又是难点。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自主认识新的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通过动手操作等丰富的学习活动,建立1秒及几秒的时间观念。 3、通过学生动手操作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明确珍惜时间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建立1秒的概念,理解1分=60秒。 教学准备: 教学PPT、学生习题纸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导入: 还记得这个画面吗?今年6月16日18时37分,神舟九号载人航天飞船顺

利升空,让我们再次来感受一下

这激动人心的时刻。(播放课件) 像刚才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要用到比时、分更小的时间单位,是什么?揭示课题:秒的认识 2、生活中你还在哪里见到过秒呢? 教师出示收集的资料(红绿灯、秒表、电子表、钟面等) 二、自主探究,合作求知 1、认识秒针,体验1秒。 (1)出示钟面:这是有秒针的钟面,估计一下,哪一根是秒针? (2)你知道,1秒时间大约有多长吗? 一起看着钟面感受一秒的时间。 板书:秒针走1小格就是1秒。 (3)体验1秒 想一想,1秒你能干什么?你能用喜欢的方式来表示一秒有多长吗? 用你喜欢的速度再来感受1秒的长短。 2、体验几秒,加深对秒的认识。 (1)感受5秒。 观察钟面,这是过了几秒?你是怎么知道的? 引导板书:秒针走1大格是5秒。 (2)体验10秒和20秒。。 提问:如果秒针从2出发,到几刚好是10秒? 看着钟面,用你喜欢的速度和方式感受10秒。

面积和面积单位优质课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结合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面积的含义,知道用正方形作面积单位最合适,能用正方形作单位表征简单图形的面积。 2.经历用不同图形作单位度量面积的过程,知道确定面积单位的方法,培养初步的度量意识。 3使学生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感受用正方形作面积单位的便捷与合理。 4.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 5.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关于面积单位实际大小的空间观念,形成正确的表象。 教学重点 1.结合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面积的含义。 2.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 教学难点 1.度量意识的培养。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关于面积单位实际大小的空间观念,形成正确的表象。 教学准备 比赛用图、学具(圆片、正方形,长方形等)、课件。 教学过程 (一)涂色比赛 1.师(发给学生提前准备好的大小不同的长方形纸片):大家来进行涂色

比赛。我找一名同学上台来涂,其他同学在自己的座位完成涂色任务,最快涂完的获胜。 2.探讨比赛规则是否公平,知道“面”的概念。 (二)结合实例,认识面积 1.初步认识面积。 (1)摸一摸,认识面积。请学生用手摸一摸数学书封面,再摸一摸课桌的桌面,说一说什么感觉。 (2)比一比,知大小。请学生说一说:数学书封面和课桌的桌面比,哪一个面比较大? (3)教师请学生观察教室中黑版面和国旗的表面,说一说哪一个面比较大。 (4)结合实例认识面积。 教师举例说明:黑板表面的大小就是黑版面的面积;国旗表面的大小,就是?(板书课题:面积) 2.学生举例说明物体表面的面积。 动作、语言相结合,说明身边物体的面积。 请学生边摸边说,什么是数学书封面的面积,什么是课桌面的面积?3.将数学书按不同位置摆放,说一说封面面积的大小是否有变化。(三)探讨比较面积的方法,发展度量意识 1.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用课件为学生提供大小不同的两个长方形,让学生思考哪一个面积大。学生可以看一看,也可以放在一起比一比。

面积的认识-吴正宪

板书:面积 在哪里听说过面积? 今天我们想研究它,你们有什么问题吗? 生:和周长有什么不同,面积能有多大,是什么东西,怎么求面积 师:有哪位同学刚才问,面积从哪里来? (尼罗河的故事,大水冲过的土地圈起来分土地。)板书两个圈一大一小 让学生涂色红色大土地,黄色小土地 教师画线描红色土地。一圈线是什么?周长 这块地有多大,面积就有多大。 黄色土地外围一圈就是周长,这黄色土地有多大,就是这块土地的面积。 这两者有什么关系? 比较大小,写上大于号“>” 那这边哪里还有面积?学生指一指摸一摸 举例:床,柜子...... 都是物体。 摸一摸文具盒几个面。学生一圈加上下,老师上下,前后,左右。谁摸的巧? 涂满的时候,就是一个面的面积。区域 学生说开始喊停,老师手指画区域(学生有封闭图形的意识) 区分封闭图形和不封闭图形。没有周长就没有面积。 给封闭图形上色,不封闭图形上不了色?(刷墙) 比较大小规则两张纸,怎么比,学生比一比,上来写上大于小于。 比较不规则两张纸大小。分割小矩形,重合。 男生看的格子数量和女生不一样,但是总面积大小一样。说说女生看到的面积大还是男生看到的面积大。 统一标准,单位产生的需要。量一量。 拿出量面积的“尺子”?(课前准备,小方格变成一分米) 引出“1平方分米” 建立1平方分米的概念,有多大,大人的手掌比比,实际比比,还有什么拿出来感受下。 拿“一平方分米的尺子”量量一些物体大小,说一说。 贴几个不规则图形,这样的还是一平方分米么?(停下30秒回答更精彩。) 说一说理由。 把不规则图形重新组合,面积会变么?改变思维定式。 (只要面没少一块,不论怎么拼,大小不变。面积大小和规不规则没关系。)选择规则只是更方便测量。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认识面积》教学实录

【教学设计】认识面积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面积的含义,建立面积的概念,并能区分面积与周长两个概念。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推理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细心观察,动手操作,让学生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探索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和互相合作的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索兴趣。 二、教学重点:结合具体实例和画图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 教学难点: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三、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长方体模型, 正方体模型,硬币,方形纸,尺子、剪刀等。 四、教学过程: 游戏:老师请两位同学比赛,谁想来参加,一位男生,一位女生,看男生厉害还是女生厉害?(游戏规则:两位同学拿同样的彩笔,都要画斜线,看谁先涂完) 生:不公平、我们的面小,他们的面大(让学生初步对面有所了解,面有大有小) 师:我们生活中的面有大有小,请同学们拿出你们的数学书,用手

摸书面,认真感受数学书封面的大小,再来看看我们的老朋友黑板,这两个面同学们来比较哪个面比较大?(学生用手感受面的大小生:黑板的面比数学书的封面要大 生:数学书的封面比黑板的面要小 师:同学们你们是怎么比较出来的? 生:用眼睛看出来的。 师:同学们看老师的手掌面,再看看自己手掌面,比较大小? 生:老师的手掌面比同学们的手掌面大 师:同学们和同桌比较手掌面的大小 师:刚才我们接触了黑板的表面,手掌的面,数学书的封面,我们通称为表面,我们比较物体的表面的什么? 生:大小(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面积) 师:同学们摸摸我们课桌的表面,板凳的表面比较大小 生:课桌的表面面积比板凳的表面面积要大 师:那同学们找找我们生活中的物体比较他们的面积大小(把教学中的数学运用到生活中去) 生:----- 师:同学们都能比较物体面积的大小,下面我们做的测试:老师请同学们上黑板感受面积大小,两个同学分别带眼罩比较长方形纸盒和魔方的一面(分别把长方形用尺子画在黑板上) 师:同学们看这一面是长方形、正方形,我们把这样的首尾相连不透风的图形叫封闭图形,

《秒的认识》公开课教案 优秀教学设计1

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第1课时秒的认识 《秒的认识》导学案 学习内容: 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2-3页。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时间单位秒的含义。 2、知道秒与分之间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由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导入新课,使学生能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学习新的知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在学习时间单位的同时感受到时间的宝贵,培养其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学习重点: 秒产生的意义和秒与分的关系。 学习难点: 1、用秒作单位来表示时间长度。

2、秒与分的进率。 课前 【学案自学】 自学课本2——3页内容 一、复习: 1、我们学过的时间单位有:()和(),1时=()分。 2、分针走一小格是()分,走一大格是()分。 3、分针从3走到6是()分。 二、自主学习: 1、有些钟面上有()根针,又细又长的是()针。 2、秒针走1小格是()秒,走1大格是()秒,走1圈是()秒,也就是()分。所以1分=()秒。 3、1秒钟能做些什么:();()等。课中 【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要求: 1、小组长带领小组员交流每个人组员的自学成果 2、对于小组成员出现的问题,应及时给予帮助 【班内展示】 1、小组合作交流后,组长整理,由代表展示自学体会和好的见解 2、请同学们认真倾听,有不同的看法,可以进行补充 【质疑探究】

学案自学中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如有,小组合作解决。如果没有,你还有什么新的疑惑请提出来,大家共同探讨。 【自悟自得】 谈谈自己的学习收获及感悟: 1、本节可我学会了: 2、掌握不太好的是: 【达标测试】 一、轻松填空 1、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比分小的单位()。 2、秒针走1小格是()秒,走一圈是()秒,也就是()分。 3、5分=()秒120秒=()分 二、填合适的时间单位 1、一节课40() 2、做一次深呼吸要3() 3、每天大约睡9() 4、烧一壶开水大约需要20() 5、小明50米跑成绩是10() 三、绕操场跑一圈,王刚用59秒,小明用1分零2秒,谁快些? 课后 课后反思:今天这节课上,我的表现及改进的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