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历史 真题专项汇编卷(2017年-2019年)(全国通用)知识点8: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2020高考历史 真题专项汇编卷(2017年-2019年)(全国通用)知识点8: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2020高考历史 真题专项汇编卷(2017年-2019年)(全国通用)知识点8: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知识点8: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1、古代希腊禁止妇女参加奥林匹克运动会,但有为妇女专设的运动会,城邦也很重视女子体育教育。这说明,古希腊( )

A.奥运会缺乏公平竞争的体育精神

B.妇女与男子拥有同样的政治权利

C.奥运会导致城邦内部的阶级分裂

D.妇女有权参与城邦社会文化生活

2、论及雅典城邦制度,有学者认为,雅典“无法扩张自己……如果它扩张,其公民就无法集合参加公民大会,但如果不扩张,当强大的君主政体联合起来,它就会成为受害者。”这说明雅典城邦制度存在明显缺陷。下列项中能够反映这一认识的是()

A.城邦制度仅适用于小国寡民

B.抽签选举和轮流坐庄

C.公民权建立在对奴隶专政的基础之上

D.“五百人会议”享有很大的权力

3、在古代雅典城邦,陪审法庭几乎可以审查当时政治生活中的所有问题,甚至包括公民大会和议事会通过的法令,并进行最终判决,这说明( )

A.法律服从民众意愿

B.判决体现权力来源

C.全体公民参与政治

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4、有学者研究认为,设立陪审法庭的做法“恐怕是雅典民主制度最重要的一点”。支持其观点的依据是( )

A.实行抽签选举和轮流坐庄

B.有利于改变贵族专权的局面

C.陪审法庭成员以部落为基础

D.低等级公民参与其中可以领取津贴

5、民主选举是古代雅典政治的特色。为确保参政机会均等,有些职位甚至通过抽签产生。但对于三列桨战舰舰长和许多公共文化活动主管等职位,则指定由最富有阶层的人轮流担任,且自己负担全部费用。雅典的这些举措( )

A.引发了贫富之间的对立

B.说明其文化事业不发达

C.有助于社会及政治稳定

D.实现了绝对平等的理念

6、公元前5世纪雅典的民主政治,被认为是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典范。雅典民主的表现包括( )

A.成年男性公民都有机会担任公职

B.本地自由民皆可参加公民大会

C.五百人议事会可行使司法审判权

D.国家的公职人员均由推荐产生

7、在古代雅典,官员就职前须宣誓保证依法履行职责,陪审员须宣誓保证公正审判,年满18岁的青年男子须参加成人宣誓仪式才拥有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这些宣誓旨在( )

A.限制权力滥用

B.防止官员腐败

C.培育权利观念

D.增强责任意识

8、卓尔不群的雅典,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影响深远。限于特定的历史条件,其民主制的“得”与“失”表现明显。下列项中属于其“失”的是( )

①公职选举

②众多妇女和外邦人不享有公民权

③民众组成陪审法庭

④城邦建立在对广大奴隶专政的基础上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9、在梭伦改革之后的雅典,有的执政官是未经正当选举上台的,被称为僭主。他们一般出身贵族,政绩斐然,重视平民利益,但最终受到流放等惩罚。这种现象表明,在当时的雅典( )

A.贵族垄断国家政权

B.政治生活缺乏法制基础

C.平民没有政治权利

D.民主政治已是人心所向

10、伯里克利上台后,开始加紧重建被希波战争摧毁的雅典卫城。尽管贵族派反对他耗费巨资,但伯里克利作为战后青年一代的楷模,仍获得了公民大会的支持,赋予其建造卫城之权。他力争把帕特农神庙中的雅典娜神奉为全希腊的大神,吸引希腊人来朝圣,并通过土木工程建设给各行业的工匠以就业机会。据此可以说明( )

①帕特农神庙是稚典娜女神的主神庙

②公民大会是雅典事实上的最高权力机构

③伯里克利使雅典民主政治建设趋于完善

④重建雅典卫城在政治、经济等方面都具有重大意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1、古罗马征服意大利半岛后,意大利人不能参与罗马政治活动和担任官职,没有资格分享公有地和战利品,但却要为罗马提供兵役,因此反抗斗争不断。这些斗争源于( ) A.公民与非公民的不平等 B.贵族世袭特权不受限制

C.公民对贵族专权的不满

D.公民利益缺乏法律保护

12、古罗马法律制度是人类文明积淀的精华。他们的法律是基于理性而不是习俗,在长期司法实践中,罗马人认识到外来民族中有许多法律制度,但是近乎普遍适用的法律原则只有少

数几条,因而他们制定了新的法律——万民法。下列项中不属于该法律体系的是( )

A.贵族垄断立法权

B.具有灵活性和实效性

C.广泛借鉴外邦人的法规

D.注重调解贸易及财产等经济和民事纠纷

13、罗马共和国时期,平民和贵族展开了长达两个世纪的斗争,斗争的成就主要体现为其间所颁布的一系列法律,恩格斯曾经评论说:“氏族贵族和平民不久便完全溶化在国家中了。”这一长期斗争的结果是( )

A.贵族的特权被取消

B.罗马法体系最终形成

C.公民与贵族法律上平等

D.自由民获得相同的权利

14、罗马法虽然是与交换还不太发达的社会状态相适应的,但是它仍能阐明在进行交换过程中法人的各种规定,因而能成为工业社会的法的先声。这表明,罗马法( )

A.代表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

B.脱离当时社会发展的状况

C.合乎世界各国的司法现状

D.体现商品经济的基本要求

15、“罗马人认识到自然法是最高的法,永恒不变、具有普遍适用性,但他们并没有由此明确地引申出自然法可以否定人们所制定的实在法这一革命性的结论。”据此分析,罗马人认识的“自然法”是( )

A.罗马法学高度成熟的标志

B.罗马法律科学的思想基础

C.近现代法学的渊源和法律的先驱

D.高于一切人定法和人为权力的法律观念

16、公元58年,驻守耶路撒冷的罗马军队指挥官下令对一名犹太人执行鞭刑,犹太人对指挥官说:“你难道可以合法地鞭打一位没有犯罪的罗马公民吗?”指挥官有些诧异:“我花了许多银子才获得了罗马公民身份。”对方说:“我生来就是。”这表明此时罗马公民( )

A.身份的获得有不同途径

B.必须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

C.来自共和国内各个地区

D.拥有免受法律处罚的权利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及解析:

答案:D

解析:材料中“禁止妇女参加奥林匹克运动会,但有为妇女专设的运动会,城邦也很重视女子体育教育”说明,古希腊妇女有权参加城邦社会文化生活,故答案为D项;城邦的妇女不享有公民权,不能参与城邦的政治事务,而本城邦的成年男子是有公民权的。B项排除。A项,根据所学可知,不管是禁止妇女参加的奥运会还是专为妇女所设的运动会,都具备公平竞争的体育精神,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古希腊男女不平等,未涉及阶级分裂,排除。

2答案及解析:

答案:A

解析:

3答案及解析:

答案:B

解析:古希腊雅典的公民是雅典城邦的核心力量,有权参与城邦的政治事务,但公民的含义狭小,不包括妇女、儿童、奴隶和外邦人,所以A中的“民众”不等于公民,而D中的“人”也不等于公民,排除AD;只有到伯里克利时期,雅典公民才有充分的参与政治的机会,排除C;雅典的陪审法庭作为司法机关,受理公民投诉,对“当时政治生活中的所有问题”“进行最终判决”,广泛参与政治生活,体现了主权在民的原则,故选B。

4答案及解析:

答案:B

解析:“设立陪审法庭”是古代雅典民主政治制度的重要内容,形成于梭伦改革时期,此举意在改变贵族专权的局面,故B项符合题意。A项与“设立陪审法庭的做法”无关,故排除,C 项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是伯里克利改革的措施之一,与题意无关, 故排除D项。

5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材料“为确保参政机会均等,有些职位甚至通过抽签产生”有利于实现雅典公民内部的平等,使人人都可以参政议政,材料“但对于三列桨战舰舰长和许多公共文化活动主管等职位,则指定由最富有阶层的人轮流担任,且自己负担全部费用”有利于发挥富人的作用,减轻贫民负担,据此可知,雅典的这些举措有利于社会及政治稳定,故C项正确;A项根据材料无法得出,排除;题干涉及的是雅典民主选举,并没有体现文化事业不发达,排除B;雅典民主选举体现了相对平等而非绝对平等,排除D。故选C。

6答案及解析: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雅典民主是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实行直接民主,只要是成年男性公民均可参加公民大会,在公元前5世纪伯利克里时期,成年男性公民都有机会担任公职,故A正确。除奴隶之外都是自由民,自由民不一定是公民,也可能是外邦人、妇女或儿童,排除B。

司法审判权由公民陪审法庭行使,排除C。国家的公职人员均由选举或抽签产生,不是推荐产生,排除D。故选:A。

7答案及解析: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雅典的民主政治。题干所述这些宣誓仪式的举行是为了增强雅典官员、陪审员以及普通公民的责任感,维护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故D项正确。其他三项均与题意不符,排除。

8答案及解析:

解析:公职选举,属于雅典民主的“得”,①不符合题意;众多妇女和外邦人不享有公民权,属于雅典民主的“失”,②符合题意;民众组成陪审法庭,属于雅典民主的“得”,③不符合题意;城邦建立在对广大奴隶专政的基础上,属于雅典民主的“失”,④符合题意,故选项D正确。

9答案及解析: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雅典的民主政治。结合所学可知,梭伦改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材料反映了僭主政治在雅典最终是不受欢迎的,这表明梭伦改革之后的雅典民主政治观念逐渐深入人心,故D项符合题意;A项与题干材料“但最终受到流放等惩罚”不符,排除;当时雅典坚持法律至上,排除B项:梭伦改革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平民的民主政治权利,C项错误。

10答案及解析:

答案:B

解析:材料“把帕特农神庙中的雅典娜神奉为全希腊的大神”说明①符合题意;材料“获得了公民大会的支持,赋予其建造卫城之权”说明②符合题意;伯里克利时期,雅典民主政治继续发展,进入“黄金时代”,但这在题干材料中没有体现,③不符合题意;材料“吸引希腊人来朝圣,并通过土木工程建设给各行业的工匠以就业机会”说明④符合题意。故选B项。

11答案及解析:

答案:A

解析:据材料“意大利人不能参与罗马政治活动和担任官职,没有资格分享公有地和战利品”,可得出意大利人作为非公民,与罗马公民的不平等,故A项正确;这些斗争源于罗马法只保护罗马公民,外邦人非公民得不到保护,与贵族世袭特权无关,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出罗马公民与外邦人非公民的矛盾,与公民和贵族的矛盾无关,故C项错误;这些斗争源于非公民利益缺乏法律保护,故D项错误。

12答案及解析:

解析:万民法是在公民法的基础上,广泛借鉴了外邦人的法律,与公民法相比,它更加简洁高效,注重调解贸易及财产等经济和民事纠纷,故BCD都不符合题意,所以排除;鼓足垄断立法权是在公民法出现的早期,而不是万民法实行的时代,故A符合题意。

13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平民和贵族展开了长达两个世纪的斗争”说明平民和贵族之间有矛盾,结合所学可知,在罗马共和国时期,一开始贵族是享有很多特权的,而平民没有,所以平民就为了追求平等的权利而斗争,斗争的结果是通过颁布一系列法律达到“氏族贵族和平民不久便完全溶化在国家中了”,也就是说在法律上最终确定了双方平等的地位,故选C;“贵族的特权被取消”本身说法错误,A排除。罗马法体系最终形成标志是6世纪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组织编写的《民法大全》,而题干讲的是在罗马共和国时期,故B与题干时间不符,所以排除;自由民不仅仅包括罗马公民,而共和国时期的罗马法只适用于罗马公民,故D不符合题意,排除。

14答案及解析:

答案:D

解析:罗马法“仍能阐明在进行交换过程中法人的各种规定”,说明罗马法规范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体现了商品经济的基本要求,故D项正确;罗马法代表奴隶主阶级的利益,故A 项错误;罗马法“是与交换还不太发达的社会状态相适应的”,故B项错误;罗马法对欧洲产生重要影响,适合罗马当时的社会现实,不合乎“全世界”,故C项错误。

15答案及解析:

答案:D

解析:材料重在强调罗马人认识到了“自然法是最高的法”“具有普遍适用性”,即自然法是一种法律观念,它高于一切人定法和人为权力,故选D项。然法体系下,人类自然平等的思想是对罗马法律实践的理论概括与升华,标志着罗马法学的高度成熟,A项错误;B、C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16答案及解析:

答案:A

解析:由材料可知,罗马公民身份的获取有不同的途径,可以付一笔可观的费用成为罗马公民,也可以生来就是,故选A。B项表述过于绝对,不符合材料描述,也不符合史实,排除;公元58年已经是罗马帝国时期,排除C;罗马法体系中含有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等法律观念,罗马公民不可能拥有免受法律处罚的权利,排除D。

2017年高考江苏卷历史试题

2017年高考江苏卷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 题目要求。 1.《国语》讲“祀,国之大节”。有学者认为,青铜器在商周时期被视为“政治的权力”。可推断,商周时期青铜器主要用作 A.农具B.礼器C.食具D.货币 【答案】B 【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分封制 【名师点睛】鼎文化的起源可以一直追溯到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发展最高峰则出现在商朝和西周时期,以鼎为代表的祭祀,盛行于商周期,延续到汉代。在奴隶制鼎盛时代,鼎是一种标明身份等级的重要礼器。“铸九鼎,像九州”,又有成语“一言九鼎”“问鼎中原”“三足鼎立”等。在古代,鼎是贵族身份的代表。典籍载有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的用鼎制度。此外,鼎也是国家政权的象征,如果说鼎覆了,就意味着政权的灭亡和国家的崩溃。 2.公元前113年,汉武帝下令禁止郡国和民间私铸钱币,指定专门官吏负责铸造五铢钱,作为法定货币。 这一举措 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首次实现了国家统一 C.加重了百姓赋税负担D.空前强化了君主专制 【答案】A 【解析】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钱币,其目的是打击地方郡国的势力,加强中央集权,故A 项正确。此时,汉武帝早已实现了国家统一,故B项错误;钱币铸造与赋税征收没有直接关系,故C项错误;材料中是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不是加强君主的权力,故D项错误。 【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商业的发展 【名师点睛】鉴于币制混乱和铸币失控后引起的吴楚叛乱等严重后果,汉武帝在统治期间先后进行了六次币制改革,才使汉初以来一直未能解决的货币问题得到了比较彻底的解决,最终确定了五铢钱的地位。五铢钱是秦汉货币史上的一大转折,实现了中央对货币铸造权的集中统一,从经济上加强了中央集权。3.唐初,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后来发生了两种变化:一是皇帝选拔中级官吏出任宰相;二是执掌行政职能的尚书省地位下降,与决策职能相关联的中书省、门下省地位上升。这表明 A.三省六部制基本上已被废除B.政府的行政效率极大提高

2017年全国1卷高考历史题解析

2017年全国1卷高考历史题解析 平定一中苏双银 24.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爽于燕,都(今北京)。分封 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 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 【解析】本试题依托经典史料,呈现出分封制的时空特征,考察学生对分封制认识,从选项内容设置看,试题采取了比较思维选项设置,学生所需要基本知识是分封制政治实质(D分封制把王畿之外土地分封给贵族,实现王权通过各层贵族对地方统治,其中君主贵族实行分权体制,确定了分封下贵族政治)和对文化交流与文化认同的影响(A是间接影响),以及中央集权的基本特征(BC属于中央集权下政治特点),以点带线考察内容主题是早期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和历史发展的趋势。涉及两大政治制度即分封制与郡县制特征的比较。 25.表1 表1为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表。据此可知 A.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渐趋激化 B.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 C.朝廷解决边患的条件更加成熟 D.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 【解析】本题采用了大事年表形式,呈现出历史事实演变中的基本过程,表格主题“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与图表信息结合时空域特征明确。学生思考重心放在与四个选项的逻辑推论上,A是本主题的背景,B不符合主题领域特征(中央对地方管理),D信息提炼与图表信息相悖。因此正确答案是C。本题学生应具有的基本史实是汉武帝中央集权的措施。 26.表2

表2为不同史籍关于唐武德元年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皇帝李世民与薛举战于泾州 B.刘文静是战役中唐军的主帅 C.唐军与薛举在泾州作战失败 D.李世民患病导致了战役失败 【解析】本题是史料辨析题,主题明确“唐武德元年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设问明确要求是“不同历史叙述——能够认定的历史事实”要求学生在不同历史叙述中找出共性的历史结论。强调历史叙述具有主观性,历史事实和历史结论具有客观性,史料真伪辨析是历史实证的前提,是历史学习和历史思维能力培养的基本能力。 27.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这一变化反映了 A.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 B.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 C.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 D.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 【解析】本题涉及历史现象的时间是“明前中期——明后期”,核心主题是“朝廷对饮食器皿等级管制从严格到松弛”问项是“这一变化反映了”,解题关键在“这一变化”本质是饮食器皿上变化反映的是社会习俗的变迁。思维转化为学生熟悉思维即“决定社会习俗变迁的原因是什么,社会习俗变迁产生的影响是什么”的思路上来,用唯物史观分析,社会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A不符合这一理论认识,C项说法绝对化没有适当反映出伦理瓦解的程度性排除。D项是材料信息的一种表象之一,失之于信息片面。正确选项是B项。符合唯物史观认识论。 28.开平煤矿正式投产时,土煤在国内从一个通商口岸装船到另一个通商口岸卸货,须缴纳出口税和复进口税,每吨税金达1两以上,比洋煤进口税多20余倍。李鸿章奏准开平所产之煤出口税每吨减1钱。这一举措 A.增强了洋务派兴办矿业的信心 B.加强了对开平煤矿的管理 C.摆脱了列强对煤矿业的控制 D.保证了煤矿业稳健发展 【解析】本试题提供信息丰富,主题是中国近代工业化进程的艰难。本题可以看到中国近代是自上而下的政府主导的近代化,受到列强排挤和压制,立意在于反思中国近代化进程,民族经济发展一定是以民族政治独立为前提的,引导学生关注国家经济现代化发展。考察国家政策的变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BC不符合材料主题排除,D项放在洋务运动特定时空中思考,没有政治独立,中国重工业无从发展是历史事实。因此排除。正确选项是A。此试题平实的如同一个模拟题,不符合高考选拔功能。A项答案仅仅是就试题论试题而已。 29.1904年,湖南、四川、江苏、广东、福建等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9个省份留日学生共计1883人,占全国留日学生总数的78%,直隶亦有172人,山西、陕西等其他十几个省区仅有351人,影响留日学生区域分布不平衡的主要因素是 A.地区经济文化水平与开放程度有别 B.革命运动在各地高涨程度存在差异 C.清政府鼓励留学生的政策发生变化

2017年高考新课标Ⅰ卷文综历史试题解析

绝密★启用前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时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帝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5、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第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分封 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 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 【答案】A 【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的政治?商周时期政治制度?分封制

【名师点睛】本题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探讨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本题以主干知识——周朝分封制为切入点,深入考查了考生对分封制的认识和理解。关于分封制,相信考生平时做过不少的训练题,而本题通过设置新情境,加大了题目的难度,需要考生能够拓展对分封制的认识,考查角度细致入微。特别提醒我们在一轮复习时要注重对细节的处理,更要求学生能够扩大自己的知识广度,在此基础上加大对深度的把握。 25.表1 表1为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表。据此可知 A.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渐趋激化 B.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 C.朝廷解决边患的条件更加成熟 D.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 【答案】C 26.表2

2017全国卷高考历史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第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分封 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 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 【答案】A 【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的政治?商周时期政治制度?分封制 【名师点睛】本题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探讨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本题以主干知识——周朝分封制为切入点,深入考查了考生对分封制的认识和理解。关于分封制,相信考生平时做过不少的训练题,而本题通过设置新情境,加大了题目的难度,需要考生能够拓展对分封制的认识,考查角度细致入微。特别提醒我们在一轮复习时要注重对细节的处理,更要求学生能够扩大自己的知识广度,在此基础上加大对深度的把握。 25.表1 皇帝纪年公元纪年郡级政区汉高帝十二年前195年15郡汉文帝十六年前164年24郡汉景帝中六年前144年68郡、国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108郡、国表1为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表。据此可知 A.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渐趋激化 B.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 C.朝廷解决边患的条件更加成熟 D.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 【答案】C 26.表2 记述出处“秦王(李世民)与薛举大战于泾州,我师败绩。” 《旧唐书·高祖本纪》“薛举寇泾州,太宗(李世民)率众讨之,不利而旋。” 《旧唐书·太宗本纪》“秦王世民为西讨元帅……刘文静(唐朝将领)及薛举战于泾州,败绩。” 《新唐书·高祖本纪》“薛举寇泾州,太宗为西讨元帅,进位雍州牧。七月,太宗有疾,诸将为举所败。” 《新唐书·太宗本纪》表2为不同史籍关于唐武德元年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A.皇帝李世民与薛举战于泾州B.刘文静是战役中唐军的主帅 C.唐军与薛举在泾州作战失败D.李世民患病导致了战役失败 【答案】C 27.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这一变化反映了 A.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 B.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 C.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 D.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 【答案】B 【解析】明前中期,朝廷严格规定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显然旨在维护专制权威和等级秩序,但是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显然说明等级秩序受到

2017年高考全国卷I文综历史部分试题(含答案)

2017年高考全国I卷文综历史部分试题 24.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爽于燕,都(今北京)。分封() A. 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 B. 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C. 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D. 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 25.表1 表1为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表。据此可知() A. 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渐趋激化 B. 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 C. 朝廷决绝边患的条件更加成熟 D. 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 26.表2

表2为不同史籍关于唐武德元年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 皇帝李世民与薛举战于泾州 B. 刘文静是战役中唐军的主帅 C. 唐军与薛举在泾州作战失败 D. 李世民患病导致了战役失败 27.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这一变化反映了() A. 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 B. 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 C. 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 D. 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 28.开平煤矿正式投产时,土煤在国内从一个通商口岸装船到另一个通商口岸卸货,须缴纳出口税和复进口税,每吨税金达1两以上,比洋煤进口税多20余倍。李鸿章奏准开平所产之煤出口税每吨减1钱。这一举措() A. 增强了洋务派兴办矿业的信心 B. 加强了对开平煤矿的管理 C. 摆脱了列强对煤矿业的控制 D. 保证了煤矿业稳健发展 29.1904年,湖南、四川、江苏、广东、福建等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9个省份留日学生共计1883人,占全国留日学生总数的78%,直隶亦有172人,山西、陕西等其他十几个省区仅有351人,影响留日学生区域分布不平衡的主要因素是() A. 地区经济文化水平与开放程度有别 B. 革命运动在各地高涨程度存在差异 C. 清政府鼓励留学生的政策发生变化

2017年高考海南卷历史试题

2017年高考海南卷历史试题 1.考古工作者在河南辉县琉璃阁发掘了一座春秋时期的诸侯墓,出土了只有周天子才能使用的九鼎。这反映了 A.宗法制度的瓦解 B.分封制度的崩溃 C.等级制度的颠覆 D.礼乐制度的破坏 2.“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下列各项中,最接近这一说法的是 A.其身正,不令而行;其不正,虽令不从 B.视天下犹一家,中国犹一人 C.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D.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3.东汉实行察举制,“郡察孝廉,州举茂才”,州、郡都必须定期向朝廷举荐一定数量的人才,而判断孝廉、茂才的标准包括对儒家经典的熟悉程度和道德声望的高低等。这客观上 A.推动了独尊儒学局面的出现 B.促使社会阶层趋于固化 C.打破了世家大族对政权的垄断 D.动摇了郡县制的基础 4.“唐初,兵之戍边者,大曰军,小曰守捉,曰城,曰镇”,镇将只掌防戍守御。宋代,诸镇“置于管下火烟繁盛处,设监官,管火禁或兼酒税之事”。镇的功能变化反映了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坊市制度被逐渐打破 C.地方行政机构权力扩大 D.边患问题得到解决 5.图1是我国出土的古代杂剧砖雕图案。据此可知,元杂剧

图1 A.已经有明确的角色分工 B.演变为后来的京剧 C.以歌舞为主要艺术形式 D.基本取材于宫廷生活 6.明清时期,在江南、华南的一些地区,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传统的粮食生产比重降低。这一现象表明,明清时期上述地区 A.农业生产出现衰退 B.人口变动导致粮食需求减少 C.普通农户收益锐减 D.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明显 7.在中国历史上,人们习惯以“夷”称呼西方国家。然而,徐继畬《瀛寰志略》(1848年)对西方各国的称谓是“外国”“英吉利”“葡萄牙”等,很少称“夷”。同治初年,清廷下旨不再以“夷”称呼西方各国。这反映了 A.中国半殖民地社会形成 B.天朝观念已被摒弃 C.清朝政府接受国际惯例 D.洋务运动成为共识 8.1894年,在中国的25个通商口岸有洋行552家,其中近三分之二属于一个国家。这个国家是 A.日本 B.美国 C.德国 D.英国 9.清末举行的一次科举特科考试,论题为“《大戴礼》(即汉代戴德所编辑整理的《礼记》)‘保,保其身体;傅,傅其德义;师,导之教训’与近世各国学校体育、德育、智育同

(完整word)2017年高考全国卷1文科历史试卷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新课标全国卷Ⅰ)历史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 1.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 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分封() A. 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 B. 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C. 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D. 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 2. 表为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表。据此可知() A. 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渐趋激化 B. 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 C. 朝廷解决边患的条件更加成熟 D. 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 3. 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唐武德元年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 皇帝李世民与薛举战于泾州 B. 刘文静是战役中唐军的主帅 C. 唐军与薛举在泾州作战失败 D. 李世民患病导致了战役失败 4.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到明后期,连低 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这一变化反映了() A. 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 B. 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 C. 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 D. 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 5.开平煤矿正式投产时,土煤在国内从一个通商口岸装船到另一个通商口岸卸货,须缴纳出口税和复进 口税,每吨税金达1两以上,比洋煤进口税多20余倍。李鸿章奏准开平所产之煤出口税每吨减1钱。 这一举措() A. 增强了洋务派兴办矿业的信心 B. 加强了对开平煤矿的管理 C. 摆脱了列强对煤矿业的控制 D. 保证了煤矿业稳健发展

6.1904年,湖南、四川、江苏、广东、福建等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9个省份留日学生共计1883人,占全 国留日学生总数的78%,直隶亦有172人,山西、陕西等其他十几个省区仅有351人。影响留日学生区域分布不平衡的主要因素是() A. 地区经济文化水平与开放程度有别 B. 革命运动在各地高涨程度存在差异 C. 清政府鼓励留学的政策发生变化 D. 西方列强在中国的势力范围不同 7.陕甘宁边区在一份文件中讲到:“政府的各种政策,应当根据各阶级的共同利害出发,凡是只对一阶 级有利,对另一阶级有害的便不能作为政策决定的依据……现在则工人、农民、地主、资本家,都是平等的有权利。”这一精神的贯彻() A. 推动了土地革命的顺利开展 B. 适应了民族战争新形势的需要 C. 巩固了国民革命的社会基础 D. 壮大了反抗国民党政府的力量 8.1990年,一份提交中央的报告说,理论上的凯恩斯主义和实践中的罗斯福新政,实际上是把计划用作 国家干预的一种手段,从那时候起,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成为世界经济体制优化的普遍趋势。据此可知,该报告的主旨是() A. 肯定国家干预经济的发展模式 B. 阐明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必要 C. 主张摆脱传统经济模式的束缚 D. 剖析西方经济体制的实质 9.在公元前9至前8世纪广为流传的希腊神话中,诸神的形象和性情与人相似,不仅具有人的七情六欲, 而且还争权夺利,没有一个是全知全能和完美无缺的。这反映了在古代雅典() A. 宗教信仰意识淡薄 B. 人文思想根植于传统文化 C. 理性占据主导地位 D. 神话的影响随民主进程而削弱 10. 英国国民总收入变化表 年份约1770约1790~1793约1830~1835 数额(百万英镑)140175360 英国工人实际工资变化表(即按实际购买力计算的工资,1851年为100) 年份175517971835 指数42.7442.4878.69 A. 工人实际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 B. 经济快速发展依赖于廉价的劳动力 C. 工人生活整体上没有改善 D. 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 11.如图是苏联时期的一幅漫画《又是斯大林格勒》.该漫画表明()

(完整word版)2017年高考历史试卷全国卷一

2017 年河南省高考历史试卷(全国卷1) (适用于湖南、湖北、山西、安徽、河南、河北、江西、广东) 24. 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 ;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爽于燕,都(今北京)。分封 A. 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 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C. 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 25. 表 1 表 1 为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表。据此可知 A. 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渐趋激化 B. 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 C. 朝廷决绝边患 的条件更加成熟 D. 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 26. 表2 表 2 为不同史籍关于唐武德元年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 皇帝李世民与薛举战于泾州 B.刘文静是战役中唐军的主帅 C. 唐军与薛举在泾州作战失败 D.李世民患病导致了战役失败 27.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到明后期,连低 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这一变化反映了 A. 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 B.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 C. 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 D.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 28.开平煤矿正式投产是,土煤在国内从一个通商口岸装船到另一个通商口岸卸货,须缴纳出口税和复进 口税,每吨税金达 1 两以上,比洋煤进口税多20 余倍。李鸿章奏准开平所产之煤出口税每吨减 1 钱。这

一举措 A. 增强了洋务派兴办矿业的信息 B.加强了对开平煤矿的管理 C. 摆脱了列强对煤矿业的控制 D.保证了煤矿业稳健发展 29.1904年,湖南、四川、江苏、广东、福建等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9 个省份留日学生共计1883人,占全国留日学生总数的78%,直隶亦有172 人,山西、陕西等其他十几个省区仅有351 人,影响留日学生区域分布不平衡的主要因素是 A.地区经济文化水平与开放程度有别B.革命运动在各地高涨程度存在差异 C.清政府鼓励留学生的政策发生变化D.西方列强在中国的势力范围不同 30.陕甘宁边区在一份文件中讲到:“政府的各种政策,应当根据各阶级的共同利害出发,凡是只对一阶级 有利,对另一阶级有害的便不能作为政策决定的依据 ,, 现在则工人、农民、地主、资本家,都是平等的权 利。”这一精神的贯彻 A.推动了土地革命的顺利开展B.适应了民族战争新形势的需要 C.巩固了国民革命的社会基础D.装大了反抗国民党政府的力量 31.1990年,一份提交中央的报告说,理论上的凯恩斯主义和实践中的罗斯福新政,实际上是把计划用作 国家干预的一种手段,从那时候起,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成为世界经济体制优化的普遍趋势,据此可知,该 报告的主旨是 A.肯定国家干预经济的发展模式B.阐明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必要 C.主张摆脱传统经济模式的束缚D.剖析西方经济体制的实质 32.在公元前 9 至前 8 世纪广为流传的希腊神话中,诸神的形象和性情与人相似,不仅具有人的七情六欲, 而且还争权夺利,没有一个是全知全能和完美无缺的。这反映了在古代雅典 A. 宗教信仰意识淡薄 B.人文思想根植于传统文化 C. 理性占据主导低位 D.神话的影响随民主进程而削弱 33. 表 3 英国国民总收入变化表 年份约 1770约 1790~1793约 1830~1835 数额(百万英镑)140175360 英国工人实际工资变化表(即按实际购买力计算的工资,1851 年为 100。) 年份175517971835 指数42.7442.4878.69 综合表 3 可知,在工业革命期间,英国

2017高考新课标全国II卷文科历史部分试题及答案

2017高考新课标全国II卷文科历史部分试题及答案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试题 整理人:崔怀雨 24.图5为春秋战国之际局部示意图。当时,范蠡在陶、子贡在曹鲁之间经商成为巨富,这一现象反映了() A.区域位置影响商贸发展 B.争霸战争促进经济交往 C.交通条件决定地方经济状况 D.城市规模扩大推动商业繁荣 25.《史记》《汉书》均为私家撰著。魏晋以后,朝廷使用史官负责修撰本朝或前朝历史,甚至由宰相主持,皇帝亲自参与,这反映出官修史书() A.记载的真实性 B.评价历史的公正性 C.修撰的政治性 D.解释历史的客观性 26.北朝时,嗜好奶类制品的北方人常常嘲笑南方人的喝茶习俗。唐中期,北方城市中,“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据此可知,唐中期() A.国家统一使南茶开始北运 B.南北方饮

故善国者必先得卫生,善谋卫生者必先得谋补脑。”由于广告成功,产品一上市就十分畅销。这反映出当时() A.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日益广泛 B.追求新思想成为社会时尚 C.改良社会风俗成为国民共识 D.广告成为推动文明的工具 30.抗日战争胜利后,山东根据地已有农会、工会、妇女会、青年团、儿童团等中国共产党的群众组织,成员达404万人,占根据地总人口的27%;中国党员占总人口的1%左右学|科网,几乎村村有党员,这反映出() A.革命工作的中心开始转移 B.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已经形成 C.统一战线范围进一步扩大 D.国共力量对比变化趋势加强 31.1977年,我国各大专院校录取新生27.3万人,至1988年高校在校生总规模达206万人,2001年增长至719万人,在此期间,高等职业教育和各种形式的成人高等教育的入学人数也有很大增长。由此可知()

2017年高考真题全国3卷历史(附答案解析)

绝密★启用前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 历史试题卷 一、单选题 1.下图是西周与战国两个时期相同文字的不同写法,反映出字形发生了变化,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文字的频繁使用 B.书写材料的不同 C.各国变法的实施 D.“书同文”的推行 2.《史记》记载,西汉时期,从事农牧业、采矿业、手工业和商业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而致富,“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这反映了当时A.政府实行重农抑商 B.朝廷注重提高工商业者地位 C.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D.地方豪强地主控制了郡县 3.下表为唐代后期敦煌某地土地占有情况统计表。据此可知,当时该地 A.自耕农经济盛行 B.土地集中现象突出 C.均田制破坏严重 D.农业生产效率提高 4.关于宋太祖驾崩前夜宋太宗(时为晋王)的活动,北宋时期有不同记载。《续湘山野

那晚宋太宗并未进宫。这反映出 A.历史事实都是通过历史叙述呈现 B.同一历史事实会有不同历史记载 C.历史叙述不能客观准确再现历史事实 D.综合多种历史叙述即可确认历史事实 5. 1897年,有人指出:“中国创行西法已数十年,皆属皮毛,空言无补。至今两年来,忽大为变动,如邮政、银行、铁路,直见施行,今天津亦有火轮,风气之开,人力诚难阻隔也。”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维新变法运动迅速兴起 B.政府大力扶持官督商办企业 C.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减少 D.政府放宽了兴办实业的限制 6.20世纪30年代,上海市政府组织举办集体婚礼。仪式上,喜字纱灯引导,乐队演奏钢琴曲,新郎着蓝袍黑褂,新娘穿粉色旗袍,头披白纱,手持鲜花,婚礼场面整齐宏大。这反映了当时上海 A.民众实现了婚姻自主 B.门当户对观念已颠覆 C.中西习俗融合成为时尚 D.政府主导社会习俗演变 7.1949年,渡江战役即将发起时,英国军舰擅自闯入长江人民解放军防线。人民解放军奋起反击,毙伤英军百余人,并要求英、美、法等国的武装力量“迅速撤离中国的领水、领海、领土、领空”。人民解放军的这一行动 A.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阵营 B.是对列强在华特权的否定 C.切断了西方国家对国民党的军事援助 D.反映出新中国外交政策的确立 8.下图为1954年某画家创作的《婆媳上冬学》,这一作品

2017年高考全国卷政治试题

全国Ⅰ卷 适用地区:河南河北山东山西湖北湖南广东安徽福建江西 12.甲与乙是互补商品,甲商品具有需求弹性。假定甲的价格下降,其他条件不变,则乙的需求变动图示 是【C】 13.某地政府逐步将市政道路、地下管网、污水和垃圾处理、土壤和水土修复等公益类项目和非运营类项 目向社会开放,允许企业参股投资和经营。这一做法的目的在于【A】 ①发挥不同所有制经济的优势②提高公益类项目的运营效率 ③让市场决定公共资源的配置④逐步建立国有资本退出机制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4.国内生产总值(GDP)表示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 的价格总和。下列计入中国GDP的产品或劳务是【D】 A.北京厨师为家人做了一顿丰盛晚餐 B.上海商人购买的一件精美的清代瓷器 C.中国某企业在纽约工厂生产的汽车玻璃 D.外国某企业在武汉工厂生产的空调和冰箱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到2020年确保我国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的目标任务,对“十三五”脱贫攻坚作出了全面部署。根据材料回答15~16题。 15.实施脱贫攻坚战略,开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A】 ①是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必然要求②发挥了我国的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 ③优先维护了贫困人口的政治经济权利④是完善农村基层群众性组织的重要举措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6.2016年9月,某省探索发行易地扶贫搬迁债券,用于弥补国家级扶贫工作重点县的资金缺口。该债券 首期额度5亿元,社会资本认购高达35亿元。以发行债券方式支持扶贫,可以【C】 A.扩大扶贫资金的使用范围 B.减少政府扶贫资金的支出 C.拓宽扶贫资金的筹措渠道 D.促进扶贫资金的精准运用 17.2015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解决无户口人员登记户口问题的意见》要求,进一步完善户口 登记政策,禁止设立不符合户口登记规定的任何前置条件;加强户口登记管理,切实保障每个公民依法登记一个常住户口。此举的主要目的在于【B】 ①推进法治建设,保障公民基本权利②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服务效率

2017年全国一卷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2017年全国一卷高考历史试题 24.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分封 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 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 25.表1 表1为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表。据此可知 A.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渐趋激化B.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

C.朝廷解决边患的条件更加成熟D.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26.表2 表2为不同史籍关于唐武德元年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皇帝李世民与薛举战于泾州B.刘文静是战役中唐军的主帅 C.唐军与薛举在泾州作战失败D.李世民患病导致了战役失败 27.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这一变化反映了 A.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

B.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 C.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 D.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 28.开平煤矿正式投产时,土煤在国内从一个通商口岸装船到另一个通商口岸卸货,须缴纳出口税和复进口税,每吨税金达1两以上,比洋煤进口税多20余倍。李鸿章奏准开平所产之煤出口税每吨减为1钱。这一举措 A.增强了洋务派兴办矿业的信心 B.加强了对开平煤矿的管理 C.摆脱了列强对煤矿业的控制 D.保证了煤矿业稳健发展 29.1904年,湖南、四川、江苏、广东、福建等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9个省份留日学生共计1 883人,占全国留日学生总数的78%,直隶亦有172人,山西、陕西等其他十几个省区仅有351人。影响留日学生区域分布不平衡的主要因素是 A.地区经济文化水平与开放程度有别 B.革命运动在各地高涨程度存在差异

2017年全国一卷高考历史试题答案解析

2017年全国一卷高考历史试题解析 24.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分封 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 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题干反映的是分封制。分封制扩大了周朝的统治疆域,有利于中原文化的传播,因此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故A项正确。分封制是关于中央与对方的关系,而且周朝时统治集团没有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制度是在秦统一后正式确立的,排除B;分封制下地方诸侯有相对的独立性,没有实现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排除C;从题中的“武王弟”“周公长子”“召公奭”可以看出,分封的对象多为贵族,但没有反映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排除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 25.表1

表1为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表。据此可知 A.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渐趋激化B.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C.朝廷解决边患的条件更加成熟D.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答案】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汉代中央集权加强 26.表2

表2为不同史籍关于唐武德元年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皇帝李世民与薛举战于泾州B.刘文静是战役中唐军的主帅 C.唐军与薛举在泾州作战失败D.李世民患病导致了战役失败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可知,有的史籍叙述此时李世民为秦王,还没有登基称帝,排除A;根据材料可知,有的史籍叙述此时李世民为西讨元帅,排除B;四则材料中只有一处叙述李世民患病导致了战役失败,排除D;四则材料都提到唐军与薛举在泾州作战失败,故C项正确。 考点:史观史法?历史研究方法?历史叙述 27.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这一变化反映了 A.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

2017-2019三年高考全国卷Ⅰ历史试题及答案

2017-2019三年高考全国Ⅰ卷历史2019全国Ⅰ卷历史 2018全国Ⅰ卷历史 2017全国Ⅰ卷历史

2019年高考全国卷Ⅰ历史试题 24.据学者考订,商朝产生了17代30位王,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产生了11代12位王。这反映出A.禅让制度的长期影响B.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 C.君主寿命的时代差异D.血缘纽带关系的弱化 25.汉武帝时,朝廷制作出许多一尺见方的白鹿皮,称为“皮币”,定价为40万钱一张。诸侯王参加献礼时,必须购皮币用来置放礼物,而当时一个“千户侯”一年的租税收入约为20万钱。朝廷这种做法A.加强了货币管理B.确立了思想上的统一 C.削弱了诸侯实力D.实现了对地方的控制 26.唐代之前,荆楚民间存在一种祈求丰收的“牵钩之戏”,至唐代称作“拔河”,广为流传。唐玄宗《观拔河俗戏》诗云:“壮徒恒贾勇,拔拒抵长河。欲练英雄志,须明胜负多……预期年岁稔,先此乐时和。” 据此可知,在唐代 A.江南文化成为主流B.耕战结合观念深入人心 C.阳刚与力量受到推崇D.诗歌以描写宫廷生活为主 27.明中后期,大运河流经的东昌府是山东最重要的棉花产区,所产棉花多由江淮商人坐地收揽,沿运河

运至江南,而后返销棉布。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因素是 A.交通方式的变革B.土地制度的调整 C.货币制度的改变D.地区经济的差异 28.表1川沙县部分名人简历表 黄彬国学生,干练有才,上海招商局创办时,章程皆其手订。 朱纯祖监生,幼时孤苦伶仃,学习米业,中年创设朱丽记花米行。 姚光第南邑生员,感于地方贫瘠日甚,就其家设机器轧棉厂。 表1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毗邻上海的川沙县部分名人的简历,说明当时国内 A.科举取士转向选拔实务人才B.传统社会结构受到冲击 C.儒家的义利观念被抛弃D.新式工业在经济中居于主导 29.1915~1918年,《新青年》中“革命”“科学”“平等”“民主”等词出现频次大体相当;1919~1922年,“民主”出现次数不到“科学”的1/10,不及“革命”的1/20。这种变化可说明 A.新文化运动主流思想发生转变B.国民革命运动受到民众普遍拥护 C.资本主义政体模式被知识界否定D.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改变 30.1940年,毛泽东在一篇文章中指出,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产阶级还具有一定的革命

2017年高考全国卷1历史及答案

2017全国卷1历史及答案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第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分封 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 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 【答案】A 【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的政治?商周时期政治制度?分封制 【名师点睛】本题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探讨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本题以主干知识——周朝分封制为切入点,深入考查了考生对分封制的认识和理解。关于分封制,相信考生平时做过不少的训练题,而本题通过设置新情境,加大了题目的难度,需要考生能够拓展对分封制的认识,考查角度细致入微。特别提醒我们在一轮复习时要注重对细节的处理,更要求学生能够扩大自己的知识广度,在此基础上加大对深度的把握。 25.表1 皇帝纪年公元纪年郡级政区汉高帝十二年前195年15郡汉文帝十六年前164年24郡汉景帝中六年前144年68郡、国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108郡、国表1为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表。据此可知 A.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渐趋激化 B.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 C.朝廷解决边患的条件更加成熟 D.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 【答案】C 26.表2 记述出处“秦王(李世民)与薛举大战于泾州,我师败绩。”《旧唐书·高祖本纪》“薛举寇泾州,太宗(李世民)率众讨之,不利而旋。”《旧唐书·太宗本纪》“秦王世民为西讨元帅……刘文静(唐朝将领)及薛举战于泾州,败绩。”《新唐书·高祖本纪》“薛举寇泾州,太宗为西讨元帅,进位雍州牧。七月,太宗有疾,诸将为举所败。”《新唐书·太宗本纪》表2为不同史籍关于唐武德元年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皇帝李世民与薛举战于泾州B.刘文静是战役中唐军的主帅 C.唐军与薛举在泾州作战失败D.李世民患病导致了战役失败 【答案】C 27.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这一变化反映了 A.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 B.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

2017年高考全国卷1政治真题及 答案

2017年高考全国卷Ⅰ政治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2.甲与乙是互补商品,甲商品具有需求弹性。假定甲的价格下降,其他条件不变,则乙的需求变动图示是

13.某地政府逐步将市政道路、地下管网、污水和垃圾处理、土壤和水土修复等公益类项目和非运营类项目向社会开放,允许企业参股投资和经营。这一做法的目的在于 ①发挥不同所有制经济的优势 ②提高公益类项目的运营效率 ③让市场决定公共资源的配置 ④逐步建立国有资本退出机制 A.①② B.①③ C. ②④ D.③④ 14.国内生产总值(GDP)表示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格总和。下列计入中国GDP的产品或劳务是 A.北京厨师为家人做了一顿丰盛晚餐 B.上海商人购买的一件精美的清代瓷器 C.中国某企业在纽约工厂生产的汽车玻璃 D.外国某企业在武汉工厂生产的空调和冰箱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到2020年确保我国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的目标任务,对“十三

五”脱贫攻坚作出了全面部署。根据材料回答15~16题。 15.实施脱贫攻坚战略,开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①是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必然要求 ②发挥了我国的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 ③优先维护了贫困人口的政治经济权利 ④是完善农村基层群众性组织的重要举措 A.①② B.①④ C. ②③ D.③④ 16.2016年9月,某省探索发行易地扶贫搬迁债券,用于弥补国家级扶贫工作重点县的资金缺口。该债券首期额度5亿元,社会资本认购高达35亿元。以发行债券方式支持扶贫,可以 A.扩大扶贫资金的使用范围 B.减少政府扶贫资金的支出 C.拓宽扶贫资金的筹措渠道 D.促进扶贫资金的精准运用 17.2015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解决无户口人员登记户口问题的意见》要求,进一步完善户口登记政策,禁止设立不符合户口登记规定的任何前置条件;加强户口登记管理,切实保障每个公民依法登记一个常住户口。此举的主要目的在于 ①推进法治建设,保障公民基本权利 ②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服务效率 ③完善户籍制度,提高社会管理水平 ④缩小城乡差别,提高人口素质 A.①② B.①③ C. ②④ D.③④ 18.近些年来,中国同有关国家共同发起成立上海合作组织,建立中国—东盟执法安全合作部长级对话机制,共同建设澜沧江—湄公河综合执法安全合作中心,积极支持“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

2017年全国高考历史试题1卷解读

2017年全国高考历史试题1卷解读 山东历史老师李良借鉴整理(供参考) 24.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爽于燕,都(今北京)。分封 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 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分封制是关于中央对地方的关系,而且统治集团没有实现权利的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制度是秦统一后确立的,排除B。分封制下地方诸侯有相对的独立性,没有实现王室对对地方的控制,排除C。注意题干中“武王弟”,“周公长子”,“召公爽”,说明分封的都是贵族。但没有反应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排除D。分封制扩大了周的疆域,有利于中原文化的传播。因此,推动了文化交流与文化认同,故A正确。 25.表1 表1为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表。据此可知 A.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渐趋激化 B.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 C.朝廷解决边患的条件更加成熟 D.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汉武帝时,中央集权逐渐加强有利于增强国家的实力,可以集中力量解决匈奴边患,故C项正确。 26.表2 表2为不同史籍关于唐武德元年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皇帝李世民与薛举战于泾州 B.刘文静是战役中唐军的主帅 C.唐军与薛举在泾州作战失败

D.李世民患病导致了战役失败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四则材料都提到唐军与薛举在泾州作战失败,故C项正确。 27.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这一变化反映了 A.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 B.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 C.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 D.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明前中期,朝廷严格规定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显然旨在维护专制权威和等级秩序,但是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显然说明等级秩序受到冲击,故B项正确。 28.开平煤矿正式投产时,土煤在国内从一个通商口岸装船到另一个通商口岸卸货,须缴纳出口税和复进口税,每吨税金达1两以上,比洋煤进口税多20余倍。李鸿章奏准开平所产之煤出口税每吨减1钱。这一举措 A.增强了洋务派兴办矿业的信心 B.加强了对开平煤矿的管理 C.摆脱了列强对煤矿业的控制 D.保证了煤矿业稳健发展 【答案】A 29.1904年,湖南、四川、江苏、广东、福建等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9个省份留日学生共计1883人,占全国留日学生总数的78%,直隶亦有172人,山西、陕西等其他十几个省区仅有351人,影响留日学生区域分布不平衡的主要因素是 A.地区经济文化水平与开放程度有别 B.革命运动在各地高涨程度存在差异 C.清政府鼓励留学生的政策发生变化 D.西方列强在中国的势力范围不同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从题中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及华北的直隶,留日学生较多;而西北等十几处较少可知, A项正确。 30.陕甘宁边区在一份文件中讲到:“政府的各种政策,应当根据各阶级的共同利害出发,凡是只对一阶级有利,对另一阶级有害的便不能作为政策决定的依据……现在则工人、农民、地主、资本家,都是平等的权利。”这一精神的贯彻 A.推动了土地革命的顺利开展 B.适应了民族战争新形势的需要 C.巩固了国民革命的社会基础 D.壮大了反抗国民党政府的力量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结合所学知识,陕甘宁边区为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共中央所在地和抗日根据地,再根据“”应当根据各阶级的共同利害出发”“现在则工人、农民、地主、资本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