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育种简答

作物育种简答
作物育种简答

简答

1.自然进化和人工进化的区别和联系?

答:自然进化一般较为缓慢,而人工进化则比较迅速。自然进化的方向决定于自然选择,而人工进化的方向决定于人工选择。自然选择使有利于个体生存和繁殖后代的变异逐代得到积累加强,不利的变异逐代淘汰,从而形成新物种、变种、类型以及对其所处环境条件的适应性。人工选择则是人类选择所需要的变异,并使其后代得到发展,从而培育出发展生产所需要的品种。

2.优良品种在发展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答:1、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在同样的地区和耕作栽培条件下,采用产量潜力大的良种,一般可增产10%或更高,在较高栽培水平下良种的增产作用也较大。2、改进产品品质。3、保持稳产性和产品品质。优良品种对常发的病虫害和环境胁迫具有较强的抗耐性,在生产中可减轻或避免产量的损失和品质的变劣。4、扩大植物种植面积。改良的品种具有较广阔的适应性,还具有对某些特殊有害因素的抗耐性,因此采用这样的良种,可扩大该作物的栽培地区和种植面积。5、有利于耕作制度的改良、复种指数的提高、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及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选用生育特性、生长习性、株型等合适的品种,可满足这些要求,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3.作物育种学的基本任务?

答:1、是在研究和掌握作物性状遗传变异规律的基础上,发掘、研究和利用各有关作物资源。2、根据各地区的育种目标和原有品种基础,采用适当的育种途径和方法,选育适于该地区生产发展需要的高产、稳产、优质、抗(耐)病虫害及环境胁迫、生育期适当、适应性较广的优良品种或杂种以及新作物。3、在其繁殖、推广过程中,保持和提高其种性,提供数量多、质量好、成本低的生产用种,促进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发展。

4.作物育种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哪几个方面?

答:育种目标的制定及实现目标的相应策略;种质资源的搜集、保存、研究评价、利用及创新;选择的理论与方法;人工创造新变异的途径、方法及技术;杂种优势利用的途径与方法;目标性状的遗传、鉴定及选育方法;作物育种各阶段的田间试验技术;新品种的审定推广和种子生产。

常规育种的主要任务?

答:是提高产量、改进品质和增强抵抗不良环境因素的能力。

6.试述常规育种的概念和特点。

答:常规育种是从遗传物质变异(基因突变、染色体结构变化、染色体数目变化)以及遗传物质重组所产生的各种变异类型中,通过选择培育出符合人类需要的优异品种。它有如下特点:1、综合多个优良基因,同步改良农作物的产量、品质、抗性水平。2、盲目性较大。3、育种既是科学又是艺术。

7.现代作物育种工作的主要发展动向有哪些?

答:主要发展动向:1、育种目标要求提高。2、种质资源的搜集、保存、研究评价、利用及创新等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加强。3、广泛采用现代技术和仪器,对目标性状进行微量、快速、精确的鉴定和分析,以提高选育效率。4、除了传统的育种途径外,还大力开拓育种的新途径和方法,包括人工诱变育种、倍性育种、远缘杂交育种、细胞工程、基因工程等。

8、基因工程的优点?

答:1、源于生物的有力基因在人、动物、植物、微生物四大系统内可进行随意交换。2、基因工程可以获得生物的定向变异。3、基因工程是使个别目的的基因转移的技术。

9、近代育种的成就?

答:1、新品种的选育与推广;2、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和创新。3、育种新方法及技术研制和利用。4、目标性状的选育方面。

10、作物育种工作的展望?

答:1、种质资源工作上有待进一步加强。2、深入开展育种理论与方法的研究。3、加强多学科的综合研究和育种单位间的协作。4、种子产业化。

11、有哪些花器的构造和开花的习性有利于异花授粉和自花授粉?

答:1、花器构造:(1)单性花适合异花授粉。(2)双性花适合自花授粉。2、开花习性:(1)有些作物,如棉花等,一般是在花冠张开后才散粉,因而增加了异花授粉的机会,属于异花散粉;雌雄异熟也有利于异花授粉;此外,开花时间长或开张角度大有利于异交,反之可减少异交。(2)有些作物,如大麦和豌豆以及花剩下部的花,在花冠未开放时就已经散粉受精,称为闭花受精,是典型的自花授粉;雌雄同熟也有利于自花授粉。

12、无融合生殖的类型?

答:1、无孢子生殖;2、二倍体孢子生殖;3、不定胚生殖;4、孤雌生殖;5、孤雄生殖。

13、从作物育种的角度,简诉自交和异交的遗传效应?

答:1、从作物育种的角度,自交的遗传效应有三个方面:(1)自交使纯和基因型保持不变。(2)自交使杂合基因型的后代发生性状分离。(3)自交引起后代生活力衰退。2、异交的遗传效应有两方面,(1)异交形成杂合基因型。(2)异交增强后代的生活力。

14、农作物品种应具备的基本特征?

答:一般具有三个基本特征:1、特异性,指本品种具有一个或多个不同于其他品种的形态、生理等特征。

2、一致性,指同品种内植株性状整齐一致,能指出品种内植株间一些特异性状的变异。

3、稳定性,是指在繁殖或再组成本品种时,品种的特异性和一致性能保持不变。

15、不同类型的品种群体的育种特点事什么?

答:1、自交系品种的育种特点:(1)自花授粉加单株选择的育种方式。(2)拓宽遗传变异范围,在大群体中进行单株选择。2、杂种品种的育种特点:(1)包括自交系育种和杂交组合育种两个育种程序,贯穿与两个程序之间的关键问题是自交系间的配合力测定。(2)对影响亲本繁殖和配置杂种产量的性状必须加强选择。(3)需要建立相应的种子生产基地和供销体系。3、群体品种的育种特点:(1)使群体品种具有广泛的遗传基础和基因型的多样性。(2)使群体品种能够保持广泛的遗传基础和基因型的多样性。4、无性系的育种特点:(1)利用无性系迅速固定优良性状和杂种优势。(2)选择优良芽变,培育新的优良无性系品种。

16、种质资源在育种中的作用?

答:①种质资源是现代育种的物质基础;②稀有特异种质对育种成效具有决定性的作用③新的育种目标能否实现决定于所拥有的种质资④种质资源是生物学理论研究的重要基础材料:

17、(瓦维洛夫)作物起源中心学说的主要内容?

答:①作物起源中心有两个主要特征,即基因的多样性和显性基因的频率较高多样化中心。所以又可称为基因中心或变异②作物最初始的起源地称为原生起源中心。当作物由原生起源中心地向外扩散到一定的范围时,在边缘地点又会因作物本身的自交和自然隔离而形成新的隐性基因控制的多样化地区,即次生起源中心或次生基因中心;③在一定的生态环境中,一年生草本作物间在遗传性状上存在一种相似的平行现象,瓦为洛夫将这种现象称为“遗传变异性的同源系列规律④根据驯化的来源,作物分为两类。一类是人类有目的驯化的植物,如小麦、大麦、玉米、棉花等名为原生作物,另—类是与原生作物伴生的杂草,当其被传播到不适宜于原生作物而对杂草生长有利的环境时,就被人类分离而成为栽培的主体,这类作物称为次生作物,如燕麦和黑麦.

18、Vavilov作物起源中心学说在作物育种中有何作用?(或意义是什么)

答:(1)指导特特异种质资源的收集; (2)起源中心与抗原中心—致,不育基因与恢复基因并存于起源中心。因此可在起源中心得到抗性材料与恢复基因; (3)指导引种,避免毁灭性灾害;

19、初生中心与次生中心如何划分?

答:1、作物最初始的起源地称为原生起源中心,现在一般称为初生中心,意为当地野生类型驯化的区域。一般有4个标志:(1)有野生先祖。(2)有原始特有类型。(3)有明显的遗传多样性。(4)有大量的显性基因。2、当作物由原生起源中心地向外扩散到一定的范围时,在边缘地点又会因作物本身的自交和自然隔离而形成新的隐性基因控制的多样化地区,即次生起源中心或次生基因中心。它也有4个特点:(1)无野生先祖。(2)有新的特有类型。(3)有大量变异。(4)有大量的隐性基因。

20、发掘、收集、保存种质资源的必要性与意义何在?

答:为了很好的保存和利用自然界生物的多样性,丰富和充实育种工作和生物学研究的物质基础,种质资源工作的首要环节和迫切任务是广泛挖掘和收集种质资源并很好的予以保存。其理由如下:1、实现新的育种目标必须有更丰富的种质资源。2、为满足人类需求,必须不断的发展新作物。3、不少宝贵种质资源大量流失,急待发掘保护。4、避免新品种遗传基因的贫乏,克服遗传脆弱性。

21、种质资源保存的目的?

答:是为了维持样本的一定数量与保持各样本的生活力及原有的遗传变异性。

22、作物种质资源研究的主要工作内容与鉴定方法?

答:1、种质资源的研究内容包括性状、特性的鉴定与评价及细胞学鉴定等。一般包括农艺性状,如生育期、形态特征和产量因素;生理生化特性,抗逆性,抗病性,抗虫性,对某些元素的过量或缺失的抗耐性;产品品质,如营养价值、食用价值及其他实用价值。2、鉴定方法依性状、鉴定条件和场所分为直接鉴定和间接鉴定。根据目标性状的直接表现进行鉴定称为直接鉴定。对抗逆性和抗病虫害能力的鉴定,不但要进行自然鉴定与诱发鉴定,而且要在不同地区进行异地鉴定,以评价其对不同病虫生物型及不同生态条件的反应,如对小麦条锈病的不同生理小种的抗性和小麦的冬春性确定。对重点材料广泛布点,检验其在不同环境下的抗性、适应性和稳定性已成为国际上通用的做法。如国际性的小麦产量、锈病、白粉病、颖枯病和叶枯病的

联合鉴定;根据与目标性状高度相关性状的表现来评定该目标性状称之为间接鉴定,如小麦的面包品质的鉴评。

23、建立作物种质资源数据库有何意义,如何建立作物种质资源数据库?

答:一、建立作物种质资源数据库的意义在于迅速而准确的为育种、遗传研究者提供有关优质、丰产、抗病、抗逆以及其他特异需求的种质资源信息,为新品种选育与遗传研究服务。数据收集。数据收集是建立数据库的基础。(2)、数据分类和规范化处理。二、(1)采集得到的数据必须经过整理分类和规范化处理才能输入计算机。(3)、数据库管理系统设计。首先是确定机型和支持软件,确定库的结构;进而编制一整套的管理软件,这些软件包括数据库生成、数据连接变换、数据统计分析等各种应用软件,实现建立数据库的总体目标及全部功能。

24、建拓作物基因库有何意义?如何建拓作物基因库?

答:国际上常将储备的具有形形色色基因资源的各种材料称为基因库,其意是从中可获得用于育种及相关研究所需要的基因。随着遗传育种研究的不断深入,基因库的拓建工作已成为种质资源研究的重要工作之一。育种者的主要工作就是如何从具有大量基因的基因库中,选择所需要的基因或基因型并使之结合,育成新的品种。但是种质库中所保存的一个个种质资源,往往是处于一种遗传平衡状态。处于遗传平衡状态的同质结合的种质群体,其遗传基础相对较窄。为了丰富种质群体的遗传基础,必须不断的拓展基因库。建拓基因库的方法常用的有利于雄性不育系、聚合杂交、不去雄的综合杂交以及理化诱变等。

25、现代农业对作物品种有哪些基本要求?

答:高产、稳产、优质、适应机械化是现代农业对各种作物品种的共同要求,是国内外作物育种的主要目标,也是作物优良品种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1、高产是指单位面积产量高。2、作物品种的稳定性是指优良品种在推广的不同地区和不同年份间产量变化幅度较小,在环境多变的条件下能够保持均衡的增产作用。3、品质优良是指现代农业对作物品种的基本要求,这是由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的需求决定的。4、目前我国国民正处在高速发展时期,要提高农业生产率,使农民增收,农业机械化势在必行。

26、制定育种目标的原则是什么?

答:1、立足当前,展望未来,富有预见性;2、突出重点,分清主次,抓住主要矛盾;3、明确具体性状,指标落实;4、必行面向特定的生态地区和栽培条件。

27、作物育种的主要目标性状有哪些?

答:主要包括产量、品质、生育期、抗病性、抗虫性、抗倒性,以及对多种不良环境条件,如干旱、渍水、高温、低温、盐碱等的抗耐性、适应性等。

28、怎样才能正确的制订出切实可行的育种目标?

答:对育种家来说,要有效的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育种目标,不仅要熟悉育种过程,懂得改良形状的遗传特点,而且还必须了解农业生产以及市场需求等。在实际工作中,首先要做好调查分析,要调查当地的自然条件、种植制度、生产水平、栽培技术以及品种的变迁历史等。

29、为什么通过矮杆育种能提高作物的单产?

答:矮杆品种的增产作用是通过降低个体的植株高度,增加密度,降低茎秆所占比重,从而提高收获指数。另一方面,株高降低也可减少倒伏。

30、高产品种的重要特征特性?

答:生育前期早生快发,建立较大的营养体,为生物产量打好基础;生育中期,营养器官与产品器官健壮而协调生长,以积累大量的有机物质并形成具有足够数量的贮藏光合产物的器官;生育后期,功能叶片多,叶面积指数高,叶片不早衰,保证有充足的有机物质向产品器官运转。

31、作物的抗虫性由哪些因素所决定?(虫育种的方法)

答:作物抗虫性是由非选择性、抗生作用、耐性或补偿性决定的。非选择性是害虫不愿意寄生的特性;抗生作用是不适于害虫发育和繁殖的特性;耐性和补偿性是指即使受到虫害侵袭,但由于恢复和旺盛生长可降低危害程度的特性。

32、引种驯化的基本原理?

答:生物体与其赖以生存的环境之间存在着对立统一的关系,生物体的遗传可塑性使得它可以经过驯化而适应新的环境。其核心是改造植物的遗传保守特性,使其适应新的环境。

33、引种成功的影响因素?

答:1、温度。各种作物品种对温度的要求不同,同一品种在各个生育期要求的最适温度也不同。2、光照。光照充足,有利于作物的生长,但在发育上,不同作物、不同品种对光照的反应不同。3、纬度。在纬度相同或相近地区间的引种,由于地区间日照长度和气温条件相近,相互引种一般在生育期和经济性状上不会发生多大变化,所以引种易获成功。4、海拔。5、栽培水平、耕作制度、土壤情况。引入品种的栽培水平、

耕作制度、土壤情况等条件与引入地区相似时,引种容易成功。6、植物的发育特性。在一二年生植物的发育过程中,存在对温度、日照反应不同的发育阶段,即感温阶段和感光阶段。探明作物这两个阶段的生长发育特性,对引种和栽培都有指导作用。

34、选择育种的程序?

答:→区域试验

1.纯系育种程序。原始品种群体→株行比较试验→品系比较试验→生产试验

→种子田→大面积推广

2、混合选择育种程序。原始品种群体→经混选群体→繁殖→大面积推广

3、集团混合选择育种程序。原始品种群体→集团1

→集团2原始品种群体→繁殖种子→大面积推广

→集团3

→原品种

4、改良混合选择育种。原始品种群体→分系鉴定→改良群体→繁殖推广

35、引种和驯化的关系?

答:引种和驯化是一个整体的两个方面,既互相联系又有区别。引种是驯化的前提,没有引种,便无所谓驯化;驯化是引种的客观需要,没有驯化,引种便不能彻底完成任务。植物引种驯化是人类的一项技术经济活动,有着明确的经济目的。

36、作物不同类型引种后生长变化规律?

答:一、低温长日性作物的引种规律。1、原产高纬度地区的品种,引到低纬度地区种植,往往因为低纬度地区冬季温度高于高纬度地区,春季日照短于高纬度地区,因此感温阶段对低温的要求和感光阶段对光长的要求不能满足,经常表现为生育延长,甚至不能抽穗开花。2、原产低纬度地区的品种,引至高纬度地区,由于温度、日照条件都能很快满足,表现生长期缩短,但由于高纬度地区冬季寒冷,春季霜冻严重,所以容易遭受冻害。植株可能缩小,不易获得较高的产量。3、低温长日性作物冬播区的春性品种引到春播区作春播用,有的可以适应,而且因为春播区的日照长或强,往往表现早熟,粒重提高,甚至比原产地好。低温长日照作物春播区的春性品种引到冬播区冬播,有的因春季的光照不能满足而表现迟熟,结实不良,有的易受冻害。4、高海拔地区的冬作物品种往往偏冬性,引到平原地区往往不能适应。而平原地区的冬作物品种引到高海拔地区春播,有适应的可能性。二、高温短日性作物的引种规律。1、原产高纬度地区的高温短日性作物,大多是春播的,属早熟春播作物,其感光性弱,感温性强。引到低纬度地区种植,往往因为低纬度地区冬季温度高于高纬度地区,会缩短生育期,提早成熟,但株、穗、粒变小,存在一个能否高产的问题。2、原产低纬度地区的高温短日品种,有春播、夏播之分,有的还有秋播。3、高海拔地区的品种感光性较强,引到平原地区往往早熟,有能否高产的问题。而平原地区的品种引到高海拔地区往往由于温度较低而延迟成熟,有能否安全成熟的问题。

37、引种的基本步骤?

答:1、引种计划的制定和引种材料收集。2、引种材料的检疫。3、引种材料的试验鉴定和评价。(1)观察试验(2)品种比较试验和区域试验(3)栽培试验。

38、风土驯化学的基本原理?

答:生物体与赖以生存的环境之间存在着对立统一的关系,生物体的遗传可塑性使得它可以经过驯化而适应新的环境。其核心是改造植物的遗传保守特性,使其适应新的环境。

39、风土驯化的具体方法?

答:风土驯化的具体做法是,选用植物遗传不稳定、最易动摇的幼龄实生苗作为风土驯化材料,采用逐步迁移的方法,使其在新的环境影响下,逐步改变原有的本性,最终适应预定的新环境,达到驯化的效果。

40、纯系学说的基本内容?

答:1、在自花授粉作物原始品种群体中,通过单株选择繁殖,可以分离出若干个不同的纯系,表明原始品种为各个纯系的混合群体,通过选择可以分离出这些纯系,这样的选择是有效的。2、从同一纯系内继续选择是无效的,因为同一纯系的不同个体的基因型是相同的,它们之间的差异由于环境因素所引起的,是不能稳定遗传的。

41、作物品种自然变异的原因?

答:1、自然异交引起的基因重组。一个品种与不同基因型的品种或类型互交后,必然引起基因重组,而出现可遗传的变异。2、自然变异。由于环境条件的改变,引起突变的发生;植株和种子内部的生理生化的变化引起自发突变;块茎和块根作物发生的芽变。3、新育成品种群体中的变异。有些品种在其育成时,有的性状并未达到真正的纯合,在田间种植时就出现分离现象,在田间一旦发现有价值的变异,就应注意研究利用。

42、选择的基本方法?

答:1、混合选择。从品种群体中选择目标性状基本相似的个体,混合后加以繁殖,与原品种进行比较,从而培育新的品种。混合选择更适合于常异花授粉作物品种群体和异花授粉作物品种群体的改良,增加群体内优良基因或基因型的频率。2、单株选择。从品种群体中选择优良的个体,分别脱粒保存,翌年分别各种一小区,根据各小区植株的表现来鉴定上年当选个体的优劣,并据此淘汰不良个体的后代。单株选择更适合于自花授粉作物。

43、鉴定的作用和方法?

答:鉴定是进行有效选择的依据,是保证和提高预知质量的基础。应用正确的鉴定方法,对育种材料做出客观的科学评价,才能准确的鉴别优劣,做出取舍,从而提高育种效果和加速育种进程。鉴定的方法越快速简便和精确可靠,选择的效果就越高一般采用的鉴定方法有:1、直接鉴定和间接鉴定。2、田间鉴定和实验室鉴定。3、自然鉴定和诱发鉴定。4、当地鉴定和异地鉴定。

44、杂交育种按其指导思想可分为哪两种类型?它们各自的遗传机理是什么?

答:杂交育种按其指导思想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组合育种,另一种是超亲育种。组合育种是将分属于不同品种的、控制不同形状的优良基因随机结合后形成各种不同的基因组合,通过定向选择育成集双亲优点于一体的新品种。其遗传机理主要是基因重组和互作。超亲育种是将双亲中控制同一性状的不同微效基因积累于一个杂种个体中,形成在该性状上超过亲本的类型。其遗传机理主要在于基因累加和互作。

45、为什么说正确选配亲本是杂交育种的关键?有何重要意义?

答:正确选配亲本是杂交育种工作的关键,亲本选配得当,后代出现理想的类型多,容易选出优良品种。从一个优良的杂交组合的后代中,往往能在不同育种单位分别育成多个优良品种。相反,如果亲本选育不当,即使在杂种后代中精心选育多年,也是徒劳无功的。由此可见选配合适亲本的重要性。

46、在亲本选配时为什么特别强调双亲都应具有较多优点,没有突出缺点,在主要性状上的优缺点尽可能互补?以及亲本之一最好是能适应当地条件,综合性状较好的推广品种?

答:1、双亲都应具有较多优点,没有突出缺点,在主要性状上的优缺点尽可能互补,这是选配亲本中的一条重要基本原则,其理论依据是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由于一个地区育种目标所要求的优良性状总是多方面的,如果双亲都是优点多,缺点少,则杂种后代通过基因重组,出现综合性状较好材料的几率就大,就有可能选出优良的品种。同时,作物的许多经济性状,如产量构成因素、成熟期等大多表现为数量遗传,杂种后代的表现和双亲平均值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就主要数量性状而言,选用双亲均具有较多优点的材料,或在某一数量性状上一方稍差,另一方很好,能予以弥补,则双亲性状总和表现就较好,后代表现趋势也较好,容易从中选得优异材料。2、品种对外界条件的适应性是影响丰产、稳产的重要因素。杂种后代能否适应当地条件和亲本的适应性关系很大。适应性好的亲本可以是农家种,也可以是国家改良种和国外品种。在自然条件比较严酷,受寒、旱、盐碱等影响较大的地区,当地农家种因经历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往往表现比外来品种有较强的适应性,在这种地区最好用农家品种做亲本。但是,随着生产条件的改善,农家种因丰产潜力小,反而不如用当地推广种作亲本的效果好。因为它们对当地自然条件有一定的适应性,而丰产性比原来的农家种好。为了使杂种后代具有较好的丰产性和适应性,新育成的品种能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具有好的发展前途,亲本中最好有能适应当地条件的推广品种。

47、选用遗传差异大的材料作亲本有何利弊?是否双亲来源地的远近,能正确反映双亲亲缘关系的远近?

答:1、不同生态型、不同地理来源和不同亲缘关系的品种,由于亲本间的遗传基础差异大,杂交后代的分离比较广,易于选出性状超越亲本和适应性比较强的新品种。一般情况下,利用外地不同生态类型的品种作为亲本,容易引进新品质,克服用当地推广品种作亲本的某些局限性或缺点,增加成功的机会。但不能理解为,生态型必须差异很大和亲缘关系很远,才能提高杂交育种的效果。相反,若过于追求双亲的亲缘关系很远,遗传差异越大,定会造成杂交后代性状的分离越大,分离世代延长,影响育种的效率。2、不能。过去所讲的地理远缘或地理差距有时虽可反映有遗传差异,但两者之间并无直接联系。尤其是近代相互引种频繁,世界各地常常共享种质资源,许多作物品种经过多次改以后,已很难从地理位置上判断其亲缘关系远近。因此,亲本间的遗传差异常常不取决于亲本的地理距离的远近。

48、为什么要求双亲具有较高各配合力?这里说的一般配合力高指的是什么?

答:配合力是指亲本与其他亲本结合时产生优良后代的能力。一般配合力高是指这一品种所配置各杂交组合中,稳定优良品系育成的平均比率,在以培育稳定的优良品系为目标的杂交育种中,一般配合力高的亲本,在其配置各杂交组合中都能产生较多的、稳定的优良品系,可见用一般配合力好的品种作亲本,往往得到会得到很好的后代,容易选出好的品种。有时一个本身表现并不突出的品种却是好的亲本,能育出优良品种,即这个亲本品种的配合力好。一般配合力高的材料有使优良性状传递于后代的较高能力。

49、为什么说杂交方式是影响杂交育种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杂交方式有哪些种?试说明在单交、三交、

四交、双交等杂交方式中,每一亲本遗传组成的比重如何?为什么在三交和四交中要把农艺性状好的亲本放在最后一次杂交?

答:杂交方式是指一个杂交组合里要用多少亲本,以及各亲本间如何配置的问题。它是影响杂交育种成效的重要因素之一,并决定杂种后代的变异程度,杂交方式一般须根据育种目标和亲本的特点确定。一般包括:一、单交,A/B,遗传组成各占50%。二、复交。1、三交,A/B//C,A和B的遗传比重各占25%,C占50%。

2、四交,A/B//C///D,A和B的遗传比重各占12.5%,C占25%,D占50%。

3、双交,C/A//C/B,A和B遗传比重各占25%,C的遗传比重占50%。综合性状较好,适应性较强并有一定丰产性的亲本应安排在最后一次杂交,以便使其遗传组成在杂种遗传组成中占有较大的比重,从而增强杂交后代的优良性状。

50、系谱法、混合法、衍生系统法各自的优缺点?

答:1、系谱法:①优点:各世代、各系群间关系清楚,在选育过程中能对株系展性状的鉴定与调查;当育种目标涉及性状较少,双属质量性状或遗传基础比较简单的数量性状时,其纯合系统在早期世代即可出现,所以自F2起即可开始单株选择,有利于及早育成新品系。②缺点:若控制目标性状的基因众多,则纯合体出现频率低,且早期世代只凭表现型选拔,优良基因型易于遗漏尤其当群体较小时,选择的机会和效果就更低。同时,前期选择大量单株,工作量大,占地面积也大。

2、混合法:①优点:在早期世代不作选择,能保留众多的基因型,使隐性类型得以表现,并增加遗传重组的机会;在技术上,F5之前一般不进行选择,通常只要在上代群体中每株采收一粒或若干粒种子,简化育种程序,减少群体经受自然选择的压力淘汰其中的劣者,可增强群体的适应性。②缺点:不能在较早世代确定优良组合系统,因群体内自然竞争可能使某种类型如早熟性、矮秆性等竟争能力并的个体比率减少;当进行到单选择的世代,因选择的单数多,故种植的群体要大;同时因推迟选种而长育种年限、较系谱法一般要2—3年。

3、衍生系统法:比较灵活,早代选株可针对遗传力较强的性状,而遗传力较弱的性则留待晚代选株时解决;它兼具系谱法能较早掌握优良材料和混合育种法保存只有丰产性状材料和省工的优点,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两法的弱点。

51、复交一般在什么情况下应用?

答:当单交杂种后代不完全符合育种目标,而在现有亲本中还找不到一个亲本能对其缺点完全补偿时;或某亲本有非常突出的优点,但缺点也很明显,一次杂交对其缺点难以克服时,均宜采用复交方式。

52、不同杂交方式在杂交育种中的适用途径

答:①单交:当两个亲本性状的总和能满足育种目标要求,杂交后通过基因分离重组可以得兼具双亲优良性状新类型时,多采用此种方式。②三交:当某一品种需要改良的性状不止一个,而与另一亲本杂交又不能完全弥补其缺点,达不到育目标要求时,则要有第三个亲本进行三交。③双交:当三交不能使亲本的优缺充分互补,共同优点不能得到进一步加强时,可采用双交。④回交:常用于改良某一推广品种的个别缺点,或转移某一目标性状等。同时在远缘杂交育中,为恢复杂种孕性,提高结实率;在杂种优势利用中为改良自交系转育不育系和恢原系、都广泛采用回交。⑤聚合杂交:国外抗病虫育种及玉米自交改良上多采用较多。

53、杂交育种亲本选配原则有哪些?为什么?

答:(1)、亲本优点多,缺点少,而且没有突出的缺点,双亲的优缺点能够互补。(2)、选用当地推广品种作为亲本之一。(3)、选用一般配合力好,主要性状遗传传递力强的材料作亲本(4).选用生态类型差异较大,亲缘关系较远的材料作亲本。因为:①具有不同的遗传基础和优缺点,杂交后,分离范围广,会出现很多的变异类型或产生超亲类型。②双亲产生在不同的生出现适应性好、适应范围广的后代。③有可能引进当地没有的新种质,克服当地材料的缺点。④亲本的遗传差异大,后代的杂种优势就大,出现的变异类型就多,选择的机会就多。

54.试述系统育种各程序环节的工作重点。

答:①原始材料圃:选择优良的变异单(穗、钤、荚)②选种圃:对一或多次选择的单株进行株行试验,从中选出优良而稳定的品系。③品系鉴定圃:以较大的小区种植面积鉴定品系的生产能力(丰产性、抗逆性)和适应性以及性状的稳定性,经验1—2年鉴定,从中选出比对照种显著增产的最优良品系,提供品种比较试验。④品种比较试验:对品系鉴定试验选优良品系进行最后的筛选和全面评价,从中确定显著优于当地主要推广品种的新品种。⑤区域试验:对各单位选送的品种在不同的地区或不同的条件下进行鉴定,以便客观地鉴定新品种的主要特征、特性,对有推广价值的优良品种划分最适宜的推广区域,为品种布局域化提供依据。

⑥生产试验:将区域试验中选出的最有期望的新品种放在各地接近大生产条件下进行大面积试验比较和鉴定。⑦在生产试验的同时,对拟定的新品种几项关键性栽培技术进行试验,探索配套栽培措施,便于良种良法一齐推广。

55、什么是回交育种?回交育种有哪些用途及有何局限性?在什么情况下回交育种最有效?

答:1、回交育种法是育种家改进品种个别性状的一种有效方法。当A品种有许多优良性状,而个别性状有欠缺时,可选择具有A所缺性状的另一品种B和A杂交,F1及以后各世代又有A进行多次回交和选择,准备改进的性状借选择以保持,A品种原有的优良性状通过回交而恢复。因此,回交育种法速度快,在改良农作物品种个别缺点时有独特的功效。

2、回交育种的用途:1.用于改良品种的个别缺点,而保持其优良性状是抗病育种的有效手段,当优良品种感染某种病害时,可将抗病品种作为非轮回亲本,以原品种做轮回亲本,将抗病基因导入原品种中,育成抗病且具有原品种全部优良性能的新品种;2.杂种优势利用中,不育系和恢复系的转育;3.用于远缘杂交,解决杂种不育和分离世代过长等问题;4.打破基因连锁;5.选育近等基因系和多系品种

3、回交育种法的应用价值及其局限性:(1)应用价值:既可保持轮回亲本的基本性状,又增添了非轮回亲本特定的目标性状。育种群体比杂交育种所需的群体小,在回交育种过程中,主要是针对被转移的目标性状进行选择,所以可以利用温室、异地或异季加代以缩短育种年限。有利于打破目标基因与不良基因间的连锁,增加基因重组频率,提高优良重组类型出现的机率。用回交法育成的品种形态上与轮回亲本大体相似,在轮回亲本品种的推广地区容易为农民所接受。

(2)局限性:如果轮回亲本选择得不恰当,则回交改良的品种往往不能适应农业生产发展的要求。虽可以逐步回交法,但延长了育种年限;往往仅限于由少数主基因控制的性状,至于改良数量性状则比较困难,回交的每一世代都需进行人工杂交,工作量很大;目标基因可能存在多效性,或目标基因与不利基因紧密连锁仍是回交育种中需要克服的重大障碍。回交群体回复为轮回亲本基因型经常出现一些偏离。

56、什么是轮回亲本和非轮回亲本?在回交育种中它们各有什么作用?在选用轮回亲本和非轮回亲本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答:在回交育种中用于多次回交的亲本称轮回亲本;只在第一次杂交时应用的亲本称非轮回亲。

轮回亲本是接受改良的对象,要求各方面农艺性状都好、适应性强、有丰产潜力。应选用在当地栽培时间长,综合性状好的推广品种或最有希望推广的优良品种。这些品种某1-2个性状存在缺点。这些缺点经回交可以得到改良,并在改良后仍能在生产上有较长时期的使用价值。

非轮回亲本是目标性状的提供者,它必须具备轮回亲本所缺少的那1-2个优良性状,而且这1-2个优良性状要非常突出。控制该性状的基因只能有1-2个,最好是显性的,以利于回交后代的选择。尽可能没有严重缺点。

57、回交有什么遗传效应?与自交遗传效应有什么不同?

答:1、在回交杂合基因群体中,杂合基因型逐渐减少,纯合基因型相应地增加,纯合基因型变化的频率是(1-1/2r)n(n为杂种的杂合基因对数,r为回交的次数)。

2、回交和自交后代群体中纯合基因的性质不一样。以一对杂合基因Aa为例,自交所形成的2种纯合基因型是AA和aa;而回交Aa×aa后代群体中,纯合基因型只有一种aa,即为轮回亲本的基本型。回交比自交控制某种基因型比率的效果要高得多。

58、简述转移显性和隐形单基因控制的性状,以及数量性状的回交育种的过程?

答:(一)质量性状基因的回交转育:1.如果要转移的性状是由显性单基因控制,那么在回交过程中,转移的性状容易识别,回交就比较容易进行。2.如果导入的性状隐形遗传时,可将回交一代自交,在分离的自交后代中选株回交,或在回交一代中作较多的回交,同时在回交株上自交,将回交和自交后代对应种植。凡是自交后代在目标性状上呈现分离者,说明其相应的回交后代中必有一些带有目标性状基因,那就可以在该后代中继续选株回交并自交。

(二)数量性状基因的回交转育:1、控制某一性状的基因的数目:当控制某一性状的基因数目增加时,回交后代出现目标性状基因型的比例势必减少。为了导入目标性状基因,必须种植的植株数应当增加。所以数量性状转育的第一个问题是回交后代必须有相当大的群体。进行数量性状基因的转育,尤其要注意非轮回亲本的选择。尽可能选择目标性状比预期要求更好和更高的材料,才能达到理想的回交育种的结果。

2、环境条件对目标性状基因表现的影响:回交能否成功决定于每一世代对基因型的准确鉴定。当环境条件对性状的表现有重大影响时,鉴定便比较困难。在这样情况下,最好每回交一次,接着就进行自交一次,并在BC1F2群体进行选择。

59、回交育种的目的?

答:是使育成的品种除了来自非轮回亲本的性状外,其他性状必须恢复到和轮回亲本相一致,进行回交的次数与非轮回亲本所需要转移的基因数有关。

60、回交育种的其他用途?

答:1、用于转移个别目标性状给某一轮回亲本,培育新品种;2、是近等基因系的培育;3、是创造不育系、转育不育系和转育恢复系的主要方法;4、可以应用于异源种质的渐渗,以及作为控制超亲分离的有效手

段。

61、主要物理诱变剂的种类、辐射源和主要特性?

答:(一)紫外线:1、特点:波长较长(200~390nm)、能量较低、非电离辐射。2、用途:照射花粉、孢子等。3、辐射源:低压水银灯。(二)X射线:1、特点:核外电磁辐射,发出的光子波长0.005~1nm,能量50~300keV。分为硬X射线和软X射线,育种常用硬X射线。2、辐射源:X光机。(三)γ射线:1、特点:核内电磁辐射,波长短〈0.001nm,能量比X射线更高,穿透力更强。育种常用辐射诱变剂。2、辐射源:放射性同位素及核反应堆。(四)粒子辐射:1、中子:(1)特点:不带电的粒子,从不到1eV到几百万电子福特。(2)辐射源:核反应堆或加速器。2、带电粒子辐射;分为两种,?射线:(1)特点:穿透力远小于r射线(mm)、但电离密度大(2)辐射源:放射性同位素或加速器;α射线:(1)特点:氦的原子核。穿透力更弱,电离密度更大。对有机体内产生严重的损伤,诱发染色体断裂的能力很强。(2)辐射源:放射性同位素。(五)其它物理诱变剂:1、电子束:2、激光:3、离子注入。(六)航天搭载。

特点:诱变作用强、变异幅度大、微突变类型多和有益变异多等优点,因此对于产量和品质等经济性状改良作用大。

62、试述辐射诱变处理的材料与相应的处理方法?

答:(一)诱变处理的材料:1、种子:2、绿色植物:3、花粉:4、子房:5、合子和胚细胞:6、营养器官:7、离体培养中的细胞和组织。(二)辐射处理的方法:1、外照射——被照射的种子或植株所收的辐射来自外部某一辐射源,如钴源、X射线源等。特点:操作简便、处理量达;分类:急性照射和慢性照射

2、内照射——将辐射源引入生物体组织和细胞内进行照射的一种方法。特点:属于慢性照射、照射性元素在体内分布不均匀;放射性元素不断衰变;主要方法:浸泡法;注入法;施入法;合成法。

63、什么是放射性强度和剂量强度?其单位是什么?如何进行新旧单位的换算?

答:(1)、放射性强度:指处于某一特定能态的放射性核在单位时间内的衰变数。

单位:mCi(10-3Ci);uCi(10-6Ci);新单位:贝可勒尔(Bq);1Bq/sec≈2.703×10-11Ci

(2)、剂量强度:是受照射的物质每单位质量所吸收的能量。1.照射剂量:伦琴(R)表示,是X和γ-射线的剂量单位;库伦/千克(Coulomb/Kg),相当于3.876*103R(新);2.吸收剂量:拉特(Rad)表示戈瑞(Gray),相当于1J/KG或100Rad(新);3.中子流量:单位平方厘米的中子数(n/cm2),也可用Rad 来表示。

64、如何确定最适宜的辐射剂量?

答:1、作物及品种的遗传背景以及环境条件都可影响诱变效果,最适剂量很难精确确定。2、必需进行预备试验。诱变育种时,常以半致死剂量和临界剂量来确定个处理品种的最适剂量。

65、主要化学诱变剂的种类、性质和诱变原理是什么?使用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烷化剂:是带有一个或多个活泼的烷基,可转移到其他分子上,置换碱基中的氧原子。

2.叠氮化钠:NaN3,可使复制中的 DNA 的碱基发生替换,是目前诱变率高而安全的一种诱变剂。

3.碱基类似物:与DNA碱基的化学机构相类似,能与DNA结合,导致错误配对,碱基置换,产生突变。

注意事项:1、处理剂量:2、处理浓度;3、处理时间:4、处理温度;PH值、复合处理等。

66、如何确定化学诱变剂的处理浓度和处理时间?

答:1.处理浓度:不同的植物对诱变剂的敏感性不同,因此处理时要求的浓度也不同。主要溶液中诱变剂的浓度高于被处理材料细胞中浓度,吸收就一定按扩散定律进行,处理溶液的体积对诱变剂的吸收也有一定的作用,在实际处理过程中应该用较大量的诱变剂溶液,使每粒种子有充分吸收等量克分子的诱变剂的机会。

2.处理时间:处理持续的时间英以使受处理组织完成水合作用,以及能被诱变剂所浸透为准。

68、诱变育种M1为何需要密植?

答(1)M1代植株及种植:经诱变处理的种子或营养器官所长成的植株或直接出来的植株均称为诱变一代(或M1)禾谷类作物种子处理的M1,应该采取较高密度以控制分蘖,便于收获主茎上的种子,禾谷类作物主穗突变率比分蘖穗位高,第一次分蘖穗比第二次分蘖穗高。分蘖穗是含生长点部分的分生组织细胞群,因此出现突变几率相对比较少。因此M1往往采取密植方式。

70、植物诱变育种的特点和发展趋势是什么?

答:诱变育种的特点:1、提高突变率、扩大突变谱;2、改良单一性状比较有效,同时改良多个性状较困难;3、性状稳定快,育种年限短;4、诱发突变的方向和性质尚难掌握。

71、植物辐射诱变育种的主要成就?

答:(一)育成大量植物新品种:1995年,全世界通过辐射育种培育和推广了1932个品种,我国达459个;(二)提供大量优异的种质资源:我国收集24种植物的突变资源1700余份,其中性状优异被广泛利用的

34份。

72、与物理诱变剂相比化学诱变剂的特点?

答:①诱发突变率较高,而染色体畸形较少点突变多;2.对处理材料损伤轻,优点化学诱变剂只限于DNA 的某些特定部位发生变异;③.大部分有效的较物理诱变剂的生物损伤大,容易引起生活力和可育性下降;4,使用化学诱变剂所需的设备比较简单,成本较低,诱变效果较好,应用前景较广阔,但对人体更具有危险性。所以一般育种工作者仍以物理诱变剂为主。

73、化学诱变剂的处理方法:

答:1、浸泡法:把种子、芽和休眠的枝条浸泡在适当的诱变剂溶液中。2、滴液法:在植物茎上作一浅的切口,将浸透诱变剂溶液的棉花球经过切口滴入,此法适用于完整植株或发育中完整的花序。3、薰蒸法:在密封潮湿的小葙中,用化学诱变剂蒸气薰蒸铺成单层的花粉粒。4、注射涂抹法:用诱变剂进行注射、浸泡或涂抹。5.施入或共培养法;在培养基中用较低浓度的诱变剂浸根或花药培养。

74、诱变育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答:1、提高植物辐射诱变效率,(1)利用敏感材料提高诱变频率(2)改进处理方法提高诱变频率(3)采用先进筛选技术提高选择效率;2.调整育种目标,扩宽应用范围;3、加强诱变育种与其他方法的结合;4、加强诱变育种与遗传工程的结合。

75.什么是远缘杂交?远缘杂交在作物遗传育种与科学研究中的作用和意义是什么?

答:远缘杂交:通常将植物分类学上用于不同种、属或亲缘关系更远的植物类型间进行的杂交,称为远缘杂交。

1、培育新品种和种质系,打破了种属间的界限,促进不同种属的基因渐渗和交流,把不同生物类型的独特性状结合于杂种个体中,创造出新的品种。当现有品种资源无法满足的育种目标要求时,引入异属、异种的有利基因,可培育出具有优异性状的新品种。尤其高产、优质、早熟和抗病虫抗逆境等性状的突破。

2、创造新作物类型,导入不同种、属的染色体组,可以创造新作物类型和新的物种。

3、创造异染色体系远缘杂交通常引入全套的异源染色体组,因此往往带来不良性状。导入或置换某个异源染色体或染色体片段,创造异附加系、异替换系、易位系等,更好地利用异源物种的有利性状,改良现有品种。

4、诱导单倍体,(1)远缘花粉诱导孤雌生殖,远缘花粉在异种母本上常不能正常受精,但有时能刺激母本的卵细胞自行分裂,诱导孤雌生殖,产生母本单倍体。(2)远缘杂种产生单倍体,亲缘关系较远的两个亲本因细胞分裂周期不同等原因,其杂种会排除亲本之一的染色体,产生单倍体植株。通过远缘杂交己在许多物种中成功地诱导出孤雌生殖的单倍体。所以,远缘杂交也是倍性育种的重要手段之一。

5、利用杂种优势。(1)利用远缘物种的细胞质差异发掘细胞质雄性不育系;(2)远缘、亚远缘杂交也可直接利用其杂种优势;(3)体细胞杂交产生核质杂种

6、研究生物的亲缘关系和进化,许多物种是通过天然的远缘杂交演化而来的,可根据远缘杂交的可交配性、细胞遗传学、等方面的研究,可判断物种的进化和确定物种间的亲缘关系,有助于进一步阐明某些物种或类型形成与演变的规律。

77.试述远缘杂交不亲和的原因和克服方法。

答:1、原因:(1)双亲受精因素的差异,由于双亲遗传差异大,柱头呼吸酶活性、pH值、柱头分泌的生理活性物质、花粉和柱头渗透压差异等生理、生化状况的不同,可阻止外来花粉的萌发、花粉管的生长和受精作用。(2)双亲基因的差异。①控制可交配性基因:②基因互补的致死基因:

2、克服方法:(1)亲本选择与组配:a.栽培种做母本:b.染色体数多的做母本;c.以品种间杂种做母本;

d.广泛测交,选择适当亲本组配。(2)染色体预先加倍法:在用染色体数目不同的亲本杂交时,先将染色体数目少的亲本人工加倍后在杂交。可提高杂交结实律。(3)桥梁(媒介)法:如果两个种直接杂交有困难时,可先通过第三者做为桥梁品种杂交,将其杂种进行染色体加倍后,在和另一亲本进行杂交。(4)特殊的授粉方法:混合花粉授粉、重复授粉、提前或延迟授粉、射线处理(5)外源激素处理,调节雌、雄性器官生理状态(如生长素、GA、维生素)(6)植物组织培养:柱头手术和子房受精、试管受精、体细胞融合

78.远缘杂种为何夭亡和不育?如何克服?

答:1、远缘杂种夭亡和不育的原因:远缘杂种夭亡和不育的原因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其遗传系统的破坏。具体的表现为四个方面:①核质互作不平衡;②染色休不平衡;(3)基因不平衡;④组织不协调。2、克服远缘杂种夭亡和不育的方法主要有:①幼胚离体培养;②杂种染色体加倍(3)回交法(4)延长杂种生育期;⑤其它方法:嫁接法等。

79.远缘杂交后代的分离与品种间杂交有何异同?如何控制远缘杂种后代的分离?

答:1、与品种间杂交相比,远缘杂交后代的分离的特点:①分离规律不强,(反亲现象);②分离类型丰富,有向两亲分化的倾向;③分离世代长、稳定慢;

2、远源杂种后代分离的控制:①F1染色体加倍(不仅可提高杂种的可育性,而且也可获得不分离的纯合

材料。②回交(既可克服杂种的不育性,也可控制其性状分离。);③诱导单倍体(克服远缘杂种的性状分离,迅速获得稳定的新类型。);④诱导染色体易位(把仅仅带有目标基因的染色体节段相互转移,这样既可避免杂种向两极分化,又可获得兼具双亲性状的杂种)。

81.远缘杂交诱导单倍体的原理是什么?

答:,远缘杂种F1的花粉虽大多数是不育的,但也有少数花粉活力的,如将F1花粉离体培养产生单倍体,再人工加倍为纯合二倍体,便可获得性状稳定的新类型,这样技术途径可以克服远缘杂种的性状分离,迅速获得稳定的新类型。

82.什么是异附加系和异置换系?它是否可以在农业生产上直接利用?如何在作物遗传育种中加以用?

答:一、1、异附加系:在某物种染色体组的基础上,增加一个、其他物种的染色体,从而形成一个具有另一物种的特性的新类型物种。2、异置换系:是指某物种的一对或几对染色体被另一物种的一对或几对染色体所取代而形成的新类型个体。

二、1、附加系是种间杂种,染色体数目不稳定,育性减退,伴有不良遗传性状,一般不直接用于生产,用于创造异替换系和易位系,选育新品种。2、异置换系染色体数目未变,染色体代换常在部分同源染色体间进行。栽培品种与亲缘物种的同源染色体间具有补偿能力,故代换系在细胞学和遗传学上比相应的附加系稳定,有时可在生产上直接利用。3、易位系辐射诱变、组培增加亲本间染色体遗传交换, 提高易位系产生频率。遗传特性较稳定, 直接用于生产。

三、①异附加系但可以用于创造异替换系和易位系,是选育新品种的宝贵材料。②异置换系由于栽培品种与亲缘物种的同源染色体间有一定的补偿能力,因此代换系在细胞学和遗传学都比相应的附加系稳定。

83.试述体细胞杂交的优缺点?

答:体细胞杂交技术科最大限度的克服有性杂交的种间隔离,将亲缘关系更远的亲本进行杂交,产生远缘杂种。胞质杂种的获得将大大缩短远缘杂交转育的年限,而且可以避免种间生物学隔离等许多障碍,但体细胞杂交需要组织培养技术,原生质体融和技术及体细胞杂种的鉴定与选择技术做基础,目前,许多植物的原生质体培养、体细胞杂交、植株再生技术的关键问题已解决,可为近缘种及更远材料的特异性状,无论属于细胞质基因还是核基因转育到栽培品种提供了一条简便的途径。

84.对远缘杂种后代的处理应注意什么?

答:①适当增加杂种后代群体的株数和选育代数。②对高低世代材料不育性标准宜放宽。③选择具有突出优点的中间类型怀栽培品种进行复交或回交。④对杂种一代的花粉(药)进行离体培养、获得基因型纯合或回交。

85、杂种夭亡和不育的具体表现?

答:1、不正常、不完整的胚和种子:(1)幼胚不能发育或中途停止发育;(2)幼胚畸形、不完整;(3)没有胚乳或极少胚乳,不能给胚提供营养;(4)胚和胚乳间形成离层,妨碍了营养物质从胚乳进入胚杂种夭亡(5)胚和母体不协调,形成皱缩的种子,不能发芽或发芽后死亡;2、不正常的后代:(1)F1不同发育时期出现生育停滞或死亡;(2)生育失调,营养体虽生长繁茂,但不能形成生殖器官;(3)F1植株的生殖器官异常,不能产生有活力雌、雄配子。

86、远缘杂种后代的分离特点?

答:(1)分离规律不强,异源染色体缺乏同源性,导致减数分裂过程紊乱,形成不同染色体数目和质量的各种配子,性状分离复杂且无规律。(2)分离类型、生殖丰富、并有向两亲分化的倾向,远缘杂交后代,分离出中间类型、偏亲类型、亲本类型、亲本祖先类型、超亲类型以及单倍体、非整倍体等某些特殊类型;染色体消失、无融合生殖、染色体自然加倍;随着杂种世代的演进,杂种后代还有向双亲类型分化的倾向;(3)分离世代长、稳定慢,首先是配子的生活力、育性、染色体配对等恢复与稳定,大量异质重组基因的纯合过程.

87、远缘杂交的作用(重要性)?

答:(1)培育新品种和种质系;(2)创造新作物类型;(3)创造异染色体系;(4)诱导单倍体;(5)利用杂种优势;(6)研究生物的进化。

88.人工诱导多倍体的主要途径是什么?

答:(一)物理因素诱导,指利用温度激变、机械创伤、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等方法诱导染色体加倍。早期多倍体育种主要采用该诱导技术。(二)化学因素诱导多倍体,指利用秋水仙碱、富民隆等诱导处理正在分裂的细胞诱导染色体加倍产生多倍体,这是目前最常用的技术。 (三)生物因素诱导,指利用胚乳培养、体细胞杂交等技术产生多倍体。这一技术尚处于探索阶段,有待进一步研究。

89.简述单倍体育种的优点?

答①加速育种材料的纯和;②提高选择效果③缩短育种年限,节省人力、物力④可避免显、隐性干扰,

创造雄性不育系。

90.单倍体在作物育种上的利用价值有?

答:(1)缩短育种年限(单倍体含一套染色体,基因成单存在,隐性性状能在早代表现,及早筛选优良基因,淘汰不良性状。单倍体加倍后,成为基因型纯合的个体);(2)克服远缘杂交的不亲和性:(3)提高诱变育种效率; (4)合成育种新材料。

91.多倍体的来源?

答:1、合子染色体数目加倍;2、分生组织染色体加倍;3、不减数配子的受精结合;4、多精入卵能产生多倍体。

92、同源多倍体与二倍体相比的主要特点?

答:(1)生物学性状的变化。同源多倍体最显著的效应是细胞增大。(2)育性的变化。同源多倍体常导致育性的降低,但降低的程度因基因型的不同有较大差异。

92.秋水仙碱诱导多倍体的原理和方法是什么?(秋水仙碱的作用机理,是否成功的因素)

答:1、秋水仙碱诱导多倍体的原理:能特异性地与微管蛋白分子结合抑制纺锤丝的形成,但不影响染色体的复制。因此复制的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的二极,使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而形成多倍体。2、方法:(1)处理方法:处理对象:植物茎端分生组织和发育初期幼胚或花分生组织。处理时间:24 h以上,浓度低处理时间长,反之则高。种子:24~48h(发芽种子或幼苗适当缩短时间);根间歇处理,秋水仙碱溶液、水交替处理12h,3-5d。2)诱导浓度:0.01%~0.50%,0.20%±最多。(3)处理温度:18~25℃。(4)处理方式①水溶液;

②羊毛脂膏、琼脂或凡士林。(5)出上述方法外,还可将秋水仙碱溶解于低浓度酒精中及10%的甘油与水中。处理方法:①浸渍法;②涂抹法;③滴液法;④注射法;⑤涂布法;⑥药剂-培养基法;⑦套罩法。

93.多倍体育种的意义?

答:由于多倍体在表现型上有巨大型效应,生理特性上也有可利用的优良性状,因此使用和培育多倍体植物,使它们产生满足人类需求的各类新性状,便成为育种家们追求的目标。由于自然界的多倍体极少,通过诱导产生新的多倍体,在此基础上选育可利用的优良品种便成为植物育种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94、多倍体育种的基本步骤?

答:1.选用合适的二倍体原始材料;2.扩大诱导范围,选择优良类型;3.采用有效的诱导方法,提高诱导效率;4.选择适宜的倍性水平;5.解决嵌合体问题;6.确定多倍体群体的选育方法;7.与其他育种手段结合。

2.人工诱导单倍体的主要途径是什么?

答:1、细胞和组织离体培养:①花药离体培养:它的原理是,植物每一特化细胞都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潜力。②未受精子房培养。2、远缘杂交:通过不同不同种、属间植物杂交来诱发孤雌生殖是产生单倍体的有效途径。3、染色体消失。4、异质体。5、孪生苗:一粒种子上长出两株苗或者多株苗称为孪生苗。6、半配合生殖:7、辐射诱导:8、化学药物诱导:

95、单倍体的鉴定方法?

答:1、细胞学鉴定,这是较为可靠的方法。即检查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及花粉母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及配对情况;2、形态特征进行鉴定,与正常植株相比,单倍体有明显的“小型化”特征。;3、单倍体的育性鉴定,这是鉴定单倍体植株的重要方法。

96、单倍体在育种上的应用价值?

答:1、缩短育种年限;2、克服远缘杂交的不亲和性; 3、提高诱变育种的效率;4、合成育种新材料

97、单倍体育种的主要步骤?

答:1、诱导材料的选择;2、单倍体材料的获得获得;3、单倍体材料染色体加倍;4、倍体材料的后代选育。

98.试述植物倍性育种的意义?

答:植物倍性育种是植物育种的重要研究内容,重要包括单倍体育种和多倍体育种。单倍体育种可缩短育种的年限。通过花药培养育成的各类作物品种以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同源多倍体较二倍体具有某些器官增大或代谢产物提高的特点,对于以收获的营养器官为目的作物及无性繁殖作物有极好的育种利用价值。人工创造多倍体也可以将野生种与栽培种的遗传物质重组育成新型作物。

99.六倍体小黑麦缺乏D染色体组,籽粒品质不良,你认为如何改良?

答:人工合成的异源多倍体,在生产上应用较为成功的是小黑麦,小黑麦的优点是抗逆性强,能适应寒冷和干燥的气候条件,耐瘠薄、抗白粉病,品质上结合了小麦蛋白质含量高和黑麦赖氨酸含量高的特性。缺点是结实率低,饱满度差,综合农艺形状不理想,六倍体小黑麦缺乏D染色体组,烘烤品质不理想,需要通过育种技术进行改良,将小黑麦与普通小麦杂交,或进行不同的小黑麦品种间杂交,在杂种后代中进行选育,

已获得优良品种。

100.利用作物杂种优势的途径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

答:⑴利用人工去雄⑵利用化学杀雄⑶利用自交不亲和性⑷利用雄性不育性⑸利用标志性状

101.作物杂种优势利用研究主要集中在哪几个方面?

答: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1.核质互作雄性不育系的选育;2化学杀雄;3.光温敏雄性不育系的选育;核雄性不育的利用;5.核质互作杂种优势利用。

102.作物杂种优势表现特点有哪些?

答:1.杂种优势的普遍性(一)生长势和营养体;(二)抗逆性和适应性;(三)生理功能方面;(四)产量和产量因素方面;(五)品质方面;(六)生化表现方面

2.杂种优势表现的复杂多样性:(一)作物种类: (二)亲本浓度,(三)亲缘关系远近(四)杂交组合(五)性状(六)杂交方式(七)环境条件

3.杂种优势的度量;F2及以后世代杂种优势的衰退:整齐度下降,自花授粉作物衰退快,而异花授粉作物自交衰退快,杂合度下降,基因型多样。

103.杂种优势表现的复杂多样性与那些因素有关?

答:杂种优势是由双亲基因互作、基因型与环境互作的结果。

1.基因型;①作物种类:二倍体作物品种间杂种优势大于多倍体作物;②亲本纯度:亲本纯合度高,F1高度杂合、整齐、优势强。③亲缘关系:亲本亲缘关系远的自交系之间的杂种优势强但远缘杂种育性不及品种间杂种。④杂交组合:双亲性状互补。⑤性状优势:数量性状优势强;性状间的关系(淀粉与蛋白)抗性

2.环境作用。杂种优势体现在数量性状,数量性状受环境影响大不同环境下杂种优势的表现程度不同。

104.作物杂种优势的度量方法有哪些?如何度量?

答:为了便于研究和利用杂种优势,通常采用下列方法度量杂种优势的强弱。

1、中亲优势:指杂交种(F1)的产量或某一数量性状的平均值与双亲(P1与P2)同一性状平均值差数的比率。计算公式为:

中亲优势(%)=(F1-MP)/MP×100%:MP=(P1+P2)/2

2、超亲优势:指杂交种(F1)的产量或某一数量性状的平均值与高值亲本(HP)同一性状平均值差数的比率。计算公式为:

超亲优势(%)=(F1-HP)/HP×100%

有些性状在F1可能表现出超低值亲本(LP)的现象,如这些性状也是杂种优势育种的目标时,可称为负向

的超亲优势。计算公式为:

负向超亲优势(%)=(F1-LP)/LP×100%

3、超标优势(竞争优势):指杂交种(F1)的产量或某一数量性状的平均值与当地推广品种(CK)同一性状的平均值差数的比率。也有称为竞争优势的。计算公式为:

超标优势(%)=(F1-CK)/CK×100%

4、杂种优势指数:是杂交种某一数量性状的平均值与双亲同一性状的平均值的比值,也用百分率表示。计算公式如下:

杂种优势指数(%)=F1/MP×100%

105.显性假说、超显性假说异同?(杂种优势遗传机理假说的评价)

答:1.两种假说的共同点是都承认杂种优势的产生是来源于杂交种F1等位基因和非等位基因间的互作;都认为互作效应的大小和方向是不相同的,从而表现出正向或负向的中亲优势或超亲优势。但认为基因互作的方式是不同的;2.显性假说认为杂合的等位基因间是显隐性关系,非等位基因间也是显性基因的互补或累加关系,就一对杂合等位基因讲,只能表现出完全显性和部分显性效应,而不能出现超亲优势,超亲优势只能由双亲显性基因的累加效应而产生。超显性假说则认为杂合性本身就是产生杂种优势的原因,一对杂合性的等位基因,不是显隐性关系,而是各自产生效应并互作,因此,也可能产生超亲优势。如果再考虑到非等位基因间的互作,即上位性效应。当然,出现超亲优势的可能性就更大了。由此可见,两种假说是互相补充的,而不是对立的,等位基因间和非等位基因间的互作效应。

106.利用作物杂种优势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答:(一)强优势的杂交组合。杂种必须有足够高的优势表现,使农民有利可图,并且杂种的表现要满足品种三条件,即DUS(差异性、相对一致性、相对稳定性);(二)异交结实率高,异交体系是生产杂种品种种子所必须的,没有高效的异交体系,则无法大批量、低成本的生产杂种品种种子;(三)亲本繁殖与杂交制种技术简单易行可靠。

107.作物杂种品种有哪些类型?

答:(一)品种间杂种品种;(二)品种-自交系间杂种品种;(三)自交系间杂种品种;1.单交种:A×B 或A/B;2.三交种:(A×B);3.双交种(A×B)×(C×D)或A/B//C/D;4.综合杂交种:(1)自交系直接组配;(2)配成n(n-1)个单交种;(四)雄性不育杂种品种:1.胞质雄性不育杂种品种;2.细胞核雄性不育杂种;3.光温敏雄性不育杂种品种;(五)自交不亲和系杂种品种;(六)种间与亚种间杂种品种;(七)核质杂种

108.杂种亲本的基本要求?

答:1.纯度高。基因型纯合,表现型才能整齐一致;2具有较高的一般配合力,一般配合力高的自交系,才能组配成强优势的杂种品种;3.具有优良的农艺性状,纯系或自交系农艺性状的优劣可以直接影响杂交种的相应性状;4.亲本(尤其是母本)产量高,开花习性符合制种要求。

109.选育自交系的原始材料的方法?

答:选育自交系的原始材料多种多样,主要有三大类:一类是地方品种和推广品种;一类是各类杂交种;第三类是综合品种或人工合成群体。

110、显性假说、超显性假说的论点?

答:1、显性假说是1910年由Bruce提出的,受到了Jones等的支持。这一假说的基本论点是:杂种F1集中了控制双亲有利性状的显性基因,每个基因都能产生完全显性或部分显性效应,由于双亲显性基因的互补作用,从而产生杂种优势。如两个具有不同基因型的亲本自交系杂交

2、超显性假说是1908年Shull提出的,受到了East和Hull等的支持。这一假说的基本论点是:杂合等位基因的互作胜过纯合等位基因的作用,杂种优势是由双亲杂交的F1的异质性引起的,即由杂合性的等位基因间互作引起的。

111.自交系的选育方法?

答:(1)人工套袋自交技术;(2)自交系农艺性状的选择;3.自交系的改良

112.自交系的改良的目的和基本方法?

答:1.自交系改良的目的是在保留优系的全部或大部分优良性状,保持它的高配合力特性的前提下,改良它的个别不良性状,以便更有效地利用;2、改良的基本方法:回交改良法是自交系改良的基本方法。

113.进行回交改良时供体系的选择要求?

答:进行回交改良时,选择供体系是个关键。供体系必需具备两个基本条件:第一,具备明显的、可以弥补被改良系某些缺点的优良性状,并了解这些性状的遗传特点。第二,具有较高的配合力,较多的优良性状,没有严重的、难以克服的缺点。

114.测定配合力都有哪些方法?这些方法各有什么特点?

答:1.顶交法:是选育一个遗传基础广泛的品种群体作为测验种用来测定自交系的配合力;2.双列杂交法也称轮交法:是用一组待测自交系相互轮交,配成可能的杂交组合,进行后代测定;(3)系×测验系法。此法可测定,待测系、测验系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它包含了多系测交法的共同测验种法。

115.试述杂种品种的亲本选配原则及理由?

答:(一)配合力高,两个亲本的配合力都高,这样容易得到强优势的杂种一代;(二)亲缘关系相对较远,两个亲缘关系较远,性状差异较大的亲本进行杂交,常提高杂种异质,结合程度并丰富其遗传机理,表现出强大的优势和较好的适应性。亲缘关系远近有以下表述方式,地理远缘,缘较远,类型和性状差异较大;(三)综合性状良好,双亲间性状互补。亲本应具有良好的丰产性和较广的适应性,通过杂交使优良性状在杂交中得到累加和加强,特别是杂种优势不明显的性状。(四),亲本自身产量高,花期相近。亲本自身产量高可以提高繁殖亲本和制种的产量,有利于降低杂种成本。

116.何为核质互作雄性不育?这种不育是如何利用杂种优势的?

答:质核互作雄性不育:质核互作雄性不育是受细胞质不育基因和对应的细胞核不育基因共同控制的不育类型常被简称为胞质不育。

117.孢子体不育和配子体不有何差别?各有何特点?

答:孢子体雄性不育:是指花粉育性的表现由孢子体(母体植株)的基因型控制,与配子体(花粉)本身的基因无关。花粉败育发生在孢子体阶段。

特点:不育系与恢复系杂交,所得的杂种一代,花粉全部正常,结实已全部正常,但杂种二代因不育基因分离重组将有不育株产生。

配子体雄性不育:是指不育系的花粉败育发生在雄配子体阶段,花粉的育性受配子体本身基因型控制,因此配子体基因不育时花粉表现不育,配子体基因可育时花粉表现正常。

特点:不育系与恢复系杂交,所得的杂种一代,花粉有两类,不育和可育,且各占一半,因此子一代的花粉只有半数左右是正常的,但是它不不影响结实,子一代的结实率全部正常,由于子一代不育基因的花粉

败育不参加受精因此子二代配子有两种基因型存在,但都结实正常,没有不育株出现。

118.雄性不育的花粉败育有几种类型?各有什么特征?

答:3种败育类型:(1)无花粉型;从造孢细胞到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形成四分体以前各时期,由于细胞进行无丝分裂,原生质块状解体,异性细胞不断分裂成细小细胞后消失,四分孢子保持收缩状态细胞解体成碎片最后导致花粉囊中无花粉。(2)单核败育型;通过减数分裂形成的四分体进一步发育形成花粉粒,刚形成的花粉粒事一个单核的细胞,在单核花粉晚期败育的称单核败育型,它的原生质收缩,核膜消失,核物质与胞质相混逐步解体消失,内容物空缺,变成空壳花粉或胞壁崩缺退化,花粉囊中最后留下各种畸形花粉粒。(3)双核败育型。花粉发育进入双核以后至花粉发育成正常花粉以前败育的称双核败育型,这时生殖核和营养核逐步解散消失,多成空壳花粉,有些二核期后,生殖核和核仁变小,营养核退化,核膜消失,花粉充满小液泡,甚至有少量淀粉积累,最后在花粉囊中残存一些与正常花粉有别各空壳或小粒花粉。

119.植物雄性不育在生理生化方面有哪些异常?

答:1、物质运输和代谢。2、能量代谢。3、蛋白质。4、氨基酸含量。5、酶的活性。6、内源激素。120.有应用价值的不育系应该具备哪些条件?

答:1、不育性稳定彻底,不育度和不育率达100%,自交不结实。2、不育性能够稳定遗传,不因环境变化和多代回交而改变。3、群体的农艺性状整齐一致,与它的保持系相似。4、雌性器官发育正常,能接受可育花粉而正常结实。5、配合利好,具有高产潜力,优良性状多,不良性状少。6、恢保面广,可恢复向好。7、具有良好的花器构造和开花习性,异交率高。8、品质好,能配出商品价值和经济效益均高的杂种品种。9、抗性好,在抗逆性和抗病性方面均有较好表现。10、细胞质不具严重弊病。

121.不育系的选育方法?

答:1、远缘杂交核置换。不同物质或类型,由于亲缘关系较远,遗传差异较大,质核之间会有一定分化,杂交后代往往会产生不育株,将此不育株作母本与原父本或类似品种回交,后代若能保持不育,则表示此乃质核互作产生的不育,继续回交多代,就可育成不育系和保持系。2、回交转育。在有不育系或不育材料的基础上,为了丰富不育系的类型,可用回交转育的方法选育同质异核的新不育系。3、人工制保。利用大田发现的不育株或人工诱导获得的不育株,可通过杂交、顶交、自交、测交进行人工制保。

16.恢复系选育可以采用哪些方法?

答:

17.杂种品种的选配应遵循哪些原则?为什么?

答:

18.如何鉴定核不育材料的遗传类型?

答:

19.光温诱导雄性不育的种质是怎样获得的?

答:

1.抗病虫育种在现代农业生产中的主要作用?

答:

2.何为生理小种、生理型、生物型和鉴别寄主(品种)?

答:

3.何为基因对基因学说?

答:

4.何为垂直抗性和水平抗性?

答:

5.抗病虫育种的主要工作环节?

答:

6.如何保持抗病虫品种抗性的稳定性?

答:

作物育种学名词解释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作物育种学名词解释 作物育种学:研究选育和繁殖作物优良品种的理论与方法的科学。 作物品种:人类在一定生态条件和经济条件下,根据自身需要所选育的某种作物群体。该群体具有相对稳定的遗传特性(稳定性,Stability ),同时在生物学、形态学及经济性状上具有相对的一致性(一致性,Uniformity),并在这些性状上与同一作物的其他群体有所区别(特异性, Distinctness)种(species):具有一定的自然分布区和一定的生理化、形态特征的生物群,是分类的基本单位。种内个体具有相同的遗传性状,可以彼此交配产生后代,种间存在生殖隔离。 亚种(subspecies):不同分布区的同一种植物,由于生境不同导致两地植物在形态结构或生理功能上存在差异。 变种(variety):具有相同分布区的同一种植物,由于微生境不同导致植物间具有可遗传的差异。 作物品质:指作物经济器官满足人类需求的程度。 株型:指作物的茎、枝、叶等主要光和器官在植株上的着生态势。 合理的株型可使作物充分利用光能资源,提高有机物的合成,为高产打好基础。 有性繁殖(Sexually propagating):由雌雄配子结合,经过受精过程形成种子繁衍后代的繁殖类型。自花授粉(self-pollination )异花授粉(cross-pollination )常异花授粉(often-cross pollination ) 无性繁殖(Asexually propagating ):不经过两性配子的受精过程繁衍后代的繁殖类型。 自花授粉同一花朵内花粉传到同一朵花的雌蕊柱头,或同一株的花粉传到同株的雌蕊柱头上的授粉方式。 异花授粉雌蕊柱头接受异株花粉受精的授粉方式 常异花授粉:同时依靠自花授粉和异花授粉两种方式繁衍后代的授粉方式。 自交不亲和性:具有两性花并可形成正常雌、雄配子的某些植物,缺乏自花授粉结实能力的一种自交不育性。自交不亲和性是一种受遗传控制的、提高植物自然异交率的特殊适应性。 雄性不育性:植物花粉败育,不能产生有功能的雄配子的特性。 营养体繁殖:利用植物营养器官的再生能力,使其长成新的植物体的繁殖方式。 无性系(clone):由营养体繁殖的后代。 无融合生殖:不经过受精,即不经过雌、雄配子融合而形成种子繁衍后代的繁殖方式。 无孢子生殖:无大孢子形成,有胚珠中不同位置的体细胞进行有丝分裂直接形成二倍体胚囊,最后形成种子的生殖方式。 二倍性孢子生殖:大孢子母细胞不经减数分裂而进行有丝分裂形成二倍体胚囊,最后形成种子。不定胚生殖:由珠心或子房壁的二倍体细胞经过有丝分裂形成胚,由正常胚囊中的极核发育形成胚乳,从而形成种子。 孤雌生殖:胚囊中的卵细胞未与精核结合直接发育成单倍体胚,育正常胚乳形成单倍体种子。 孤雄生殖:进入胚囊中的精核未与卵细胞结合而直接发育成单倍体胚,育正常胚乳形成单倍体种子。 自交衰退:杂合基因型的作物,自交后代的生活力减退,称为自交衰退。表现为生长力下降,繁殖力、抗逆性减弱,产量降低等。 一组遗传背景相同,只在个别性状上存在差异的自交系品种。近等基因系: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重组近交系(recombinant inbred strain RI):指由两个近交系杂交后,经连续20代以上兄妹交配培育成的近交系,称重组近交系

作物育种学模拟题及答案

《作物育种学》模拟题(五) )20分小题,每小题2分,共一、名词解释(共101.品种 2.种质资源 3.诱变育种 4.特殊配合力 5.杂交育种 6.杂种优势 7.生理小种 8.白交系品种 9.二环系 10.垂直抗性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纬度相近地区之间的引种 ( ) A)较易成功 B)较难成功 C)不可能成功 D)肯定成功 2、小麦杂交育种配制三交种时,作为第二次杂交的亲本是( ) A)任何一个亲本 B)综合性状最好的亲本 C)具有特殊优良性状的个体 D)表现一般的亲本 3、在[(AXB)XC]XD的杂交方式中,C的遗传成分在其中占 ( ) A)1/2 B)1/4 C)1/8 D)1/16 4、与91—1—2—5—4—3亲缘关系最近的系统是 ( ) A) 91—2—3—5—4—3 B) 91—1—2—5—3—3 C) 91—1—3—5—4—3 D) 91—1—2—5—4—5 5、测交所用的共同亲本称为 ( ) A)测验种 B)测交种 C)杂交种 D)单交种 6、在防变育种中,经过诱变处理的种子或营养器官所长成的植株或直接处理的植株称为 ( ) (A)诱变一代(M1) (B) 诱变二代(M2 (C) 诱变三代(M3 ) (D) 诱变四代(M4) 、组合育种利用的遗传学原理是7. A)基因重组与基因积累(B)基因积累与基因互作 C)基因重组与基因互作(D) 基因积累与基因连锁 8、染色体组成为AAAABB的生物体 A)同源六倍休 B)异源六倍休 C)同源异源六倍体 D)节段异源六倍体 9、隐性核不育一般无法通过测交找到 A)不育系 B)保持系 C)恢复系 D)广亲和系 10、现代生物技术比传统育种技术的优越性主要在于能更好地( )

作物育种学课后思考题题目及部分答案

绪论 1.作物品种的概念是什么?它在农业生产中有什么作用? 作物品种(Variety)概念:指某一栽培作物适应于一定的自然生态和生产经济条件,具有相对稳定的遗传性和相对一致的生物学特性和形态特征,并与同一作物的其它类似群体相区别的生态类型。(品种属性:生产资料属性;经济类型属性;地区性时间性。作物品种的类型:纯系品种、杂种品种、综合品种、无性系品种等。) 优良品种的作用: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改进产品品质;保持稳产性和产品品质;扩大作物种植面积。 2.作物育种学的任务和主要内容是什么?它与哪些学科关系密切?你打算如何学好作物育种学这门课程? 作物育种学(crop breeding)研究选育和繁育作物优良品种的原理与方法的科学。 主要任务:研究育种规律;培育新品种,实现品种良种化;繁育良种,实现种子标准化。 作物育种学的主要内容 ?育种目标的制订及实现目标的相应策略; ?种质资源的搜集、保存、研究、创新与利用; ?选择的理论与方法; ?人工创新变异的途径、方法及技术; ?杂种优势利用的途径与方法 ?目标性状的遗传、鉴定及选育方法 ?作物育种各阶段的田间试验技术; ?新品种的审定、推广及种子生产 3.常规育种技术的主要任务和特点是什么? 主要任务:提高产量、改进品质和增强抵抗不良环境的能力(抗病、虫、草害和抗旱、寒、碱等)。 特点: 综合多个优良基因; 同步改良作物的产量、品质、抗性水平; 盲目性大; 育种是科学艺术。4.现代作物育种发展动向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1.进一步加强种质资源研究 2.深入开展育种理论与方法的研究 3.加强多学科的综合研究和育种单位间的协作 4.种子产业化 5.调查了解农作物优良品种在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等方面的具体表现。 第1章作物繁殖方式与品种类型 名词解释:

作物育种学各论(玉米)试题库答案版

作物育种学各论 玉米育种试题库 一、名词解释 1、玉米自交系:单株玉米经过多代连续自交和选择,最后育成的基因型相对纯合、性状整齐一致的自交后代群体。 2、一环系:从异质杂合的群体品种或综合品种中选育出的自交系。 3、二环系:从自交系间杂交种后代中选育出的自交系。 4、顶交种:选用一个品种和一个自交系或单交种杂交而成。 5、三交种:选用一个自交系与一个单交种杂交而成。 6、双交种:先选用四个自交系分别配成两个单交种,再用两个单交种杂交而成双交种。 7、S型雄性不育系:育性不稳定、配子体不育、恢复基因Rf3表现显性、抗玉米小斑病 8、T型雄性不育系:育性稳定、孢子体不育、恢复基因Rf1和Rf2 表现显性互补、高感玉米小斑病 9、C型雄性不育系:育性稳定、孢子体不育、恢复基因Rf4和Rf5 表现重叠作用、抗玉米小斑病 10、孢子体雄性不育系:指不育系的花粉的育性受孢子体的基因型所控制,而与花粉本身所含基因无关。 11、配子体雄性不育系:指不育系的花粉育性直接受雄配子体本身的基因所决定。 12、测验种:在测定配合力时,用来与被测系杂交的品种、杂交种、自交系、不育系、恢复系等称为测验种。 13、测交种:测交所产生的杂种。 14、轮回选择:轮回选择是反复鉴定、选择、重组的过程,每完成一次鉴定、选择、重组过程便称为一个周期或一个轮回。 15、糯玉米:又称粘玉米,其胚乳淀粉几乎全由支链淀粉组成。

16、普通甜玉米:以su1为基础。在乳熟期,纯合su的还原糖和蔗糖含量增加,尤其是水溶性多糖(water soluble polysaccharide)增多,使支链淀粉变为水溶多糖。 17、超甜玉米:以sh2和以bt1,bt2为基础,sh2突变体子粒的含糖量是普通玉米的10倍,其作用是在胚乳发育过程中阻止蔗糖向合成淀粉底物的转化,故使胚乳中蔗糖含量增加,淀粉减小。能较长期地保持高糖分水平。 18、杂种优势群:是指遗传基础广泛、遗传变异丰富、具有较多有利基因、较高一般配合力、种性优良的育种群体。是在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作用下经过反复重组种质互渗而形成的活基因库,从中可不断分离出高配合力的优良自交系。 19、杂交种:指基因型不同的两个植株个体通过雌雄配子融合所产生的后代,作物育种上的杂交种是指基于杂种优势培育原理生产的高产优质作物品种。 20、马齿型玉米:植株高大,耐肥水,产量高,成熟较迟。果穗呈筒形,子粒长大扁平,子粒的两侧为角质淀粉,中央和顶部为粉质淀粉,成熟时顶部粉质淀粉失水干燥较快,子粒顶端凹陷呈马齿状而得名。凹陷的程度取决于淀粉含量。食味品质不如硬粒型。 21、硬粒型玉米:又称燧石型,适应性强,耐瘠、早熟。果穗多呈锥型,子粒顶部呈圆形,由于胚乳外周是角质淀粉。故子粒外表透明,外皮具光泽,且坚硬,多为黄色。食味品质优良,产量较低。 22、甜玉米:是由于一个或几个基因的存在而不同于其他玉米的一种类型。甜玉米是菜用玉米的一个类型。 23、一般配合力:是指某一亲本自交系在一系列的杂交组合中,对杂种后代的某一性状所产生的平均影响。 24、特殊配合力:是指亲本自交系在特定的杂交组合中对杂种后代某一性状平均值产生偏离的情况. 25、雄性不育系:雌雄同株植物中,雄蕊发育不正常,不能产生有功能的花粉,但它的雌蕊发育正常,能接受正常花粉而受精结实,并能将雄性不育性遗传给后代的植物品系。26、雄性不育恢复系:雄性不育恢复系是指与雄性不育系杂交后,可使子代恢复雄性可育

作物育种学历年考题及答案

四川农业大学2003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382作物育种学 看到此处 一、名词解释(20分,每小题2分)0378考过名词解释 1.品种:是在一定的生态条件和经济条件下,根据人类的需要所选育的某种作物的群体,这种群体具有相对稳定的遗传特性,在生物学、形态学,经济性状上的相对一致性,与同一作物的其他群体在特征、特性上有所区别,在相应的地区和耕作条件下种植,在产量,品质,抗性等方面都能符合生产发展的需要,是人工进化和人工选择的结果,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 2.杂交种:利用不同基因型的品种或类型杂交,以创造变异,获得新类型,并通过培育和选择而育成的品种。 杂交种品种是在严格选择亲本和控制授粉的条件下,生产的各类杂交组合的F1植株群体,他们的基因型是高度杂合的,群体又具有不同程度的同质性,表现出很高的生产力。杂交种品种通常只种植F1,即利用杂种优势。杂交种不能稳定遗传,F2将发生基因型分离,杂合度降低,导致产量下降。 自交系品种又称纯系品种,是对突变或杂合基因型经过连续多代的自交加选择而得到的同质纯合群体,它实际上包含了自花授粉作物和常异花授粉作物的纯系品种和异花授粉作物的自交系品种。 3.测交种:用不育系作母本,用恢复系作父本进行杂交获得的品种。 测验自交系配合力所进行的杂交叫测交,测交所得的后代成为测交种。 用不育系作为母本,恢复系作为父本,测验自交系配合力进行的测交,所获得的后代称为测交种。 4.杂种:不同基因型的品种或类型杂交后获得的基因型混杂的未经选择的种群。 5.制种:按照良种繁殖技术规范进行大规模种子繁殖称为制种。 6.系统育种:根据育种目标,从现有品种的自然变异类型中,选出具有优良变异的个体,分别种植,每一个体形成一个系统,经连续比较鉴定,选优去劣而育成新品种的方法。 7.系谱法:自交种第一次分离世代开始选株,分别种植成株行,即系统,以后各世代均在优良系统中继续进行单株选择,直至选出性状优良一致的系统升级进行产量实验。在选择过程中,各世代予以系统编号,以便考察株系历史和亲缘关系,故称系谱法。

作物育种学(要点)

作物育种学:研究选育和繁育作物优良品种的理论与方法的科学。是研究改良现有品种和创造新品种的学科,即改良植物的遗传性,使之更符合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从而可将之为人工进化的学科。 一般配合力:一个被测系与一个遗传基础复杂的群体品种杂交后的产量表现,或被测系与许多其他系杂交后F1的平均值。 特殊配合力:一个被测系与另一个特定的系杂交后的产量表现。 测交种:在测定配合力的工作中,用来与被测系杂交的品种、杂交种、自交系、不育系、恢复系等统称为测验种。这种杂交称侧交,所产生的种子叫测交种。 雄性不育系:具有雄性不育特性的品种或自交系。 雄性不育保持系:保持雄性不育系的不育特性的品种或自交系。 雄性不育恢复性:指某一品系与不育系杂交后可使子代恢复雄性可育特征的品种或自交系。 三系配套:用恢复系的种子在田间大面积播种所得的植株既可以通过传粉结实,又可以在各方面表现出较强的优势。在杂交育种中,雄性不育系、雄性不育保持系和雄性不育恢复性必须配套使用。称为三系配套。系谱法:在选择的过程中,个世代都予以编号以便查找株系的历史亲缘关系,故称为系谱法。 顶交种:一个品种和自交系杂交产生的杂交后代。 单交种:两个自交系间杂交所产生的杂交种。 三交种:一个单交种和自交系杂交产生的杂交种。 双交种:两个单交种杂交产生的杂交种。 综合种:10个以上自交系杂交,或几个单交种、双交种杂交后通过混合选育的杂交种。 回交育种的意义和特点:一、意义:1、当一个优良品种由于感染某种病害而失去其利用价值时,用回交育种能有效改良其性状。2、雄性不育特性的转育。3、给父本品种导入标准性状。4、回交在解决远缘杂交中存在的杂种不育和分离世代过长方面,已被证明是有效的。5、回交可以打破连锁,创造出综合双亲优良性状的后代。二、特点:1、育种过程中可以对目标性状进行有目的的选择,使育种工作有更大的准确性。2、目标明确,可以利用温室、异地或者异季培养以加速育种进程。3、回交育种所得到的新品种丰产性和优良性状与原有优良品种相似,能够迅速推广应用。4、只能改良少数的性状。5、被改良性状属于多基因控制,效果差。6、工作量大。 不同繁殖方式作物的遗传育种特点 一、自花授粉作物遗传特点1)基因型与表现型的相对一致性。2)遗传行为的相对稳定性。3)没有自交衰退现象。4)通过人工选择可迅速分离出许多纯系。育种特点:纯系内选择是无效的,纯系间选择是有效的。二、异花授粉作物遗传特点1)个体的异质性,个体的表现型和基因型的不一致性。2)遗传行为的不稳定性,为了获得稳定的春和后代强制自交。3)异花授粉作物自交衰退严重。育种特点1)简单的单株选择效果不好。2)良种繁育必须严格隔离。3)可利用杂种优势。三、常异花授粉作物遗传特点遗传基础基本是纯合状态,只是异质花程度没有异花授粉的显著。育种特点采用系统育种和杂交育种是有效的。四、无性繁殖作物遗传特点1)基因型的杂合性。2)无性繁殖后代,个体间基因型的一致性。育种特点1)可以采取选择(系统)育种的方法,选择优良的单株。2)杂种优势利用不需保持系。 三种选择育种的方法: 一、单株选择,适用于自花授粉和常异花授粉作物,是将当选的优良个体分别脱粒保存,翌年分别各种一区行,根据小区植株的表现鉴定上年当选个体的优劣。有一次和多次的,直至达到选择目的。其缺点是1、异花授粉作物为利用杂种优势而培育自交系要采用单株选择,但不适宜单株选择选育品种。2、同一优良品种内进行选择,因为单株间或系统间差异小,难以选到优良个体且花费人力物力。 二、混合选择,从品种混杂群体中,把成熟期、株高、茎叶性状和颜色一致的相似优良个体(单株)选出,混合脱粒脱铃,第二年与原品种比较,优异的就可作为新品种推广。这种方法工作简易,收效迅速,不需要较多劳动力。其缺点是不能了解各个个体后代性状的表现,有的个体具有不良的地产效能,会影响整个品种群体的优良程度,降低选择效果。 三、集团选择,当品种的群体复杂而表现若干类型,每一类型又有一定数量植株时,可把每一类型相同的个体选出,集中混合脱粒播种,翌年各类型进行产量比较,选出新品种。

育种学各论——题库

作物育种学各论 小麦育种试题库 一、名词解释 1、产量潜力 2、环境胁迫 3、营养品质 4、一次加工品质 5、二次加工品质 6、伯尔辛克值 7、洛类抗源 8、完全异源双二倍体 9、双二倍体 10、收获指数 11、抗逆性育种(小麦) 12、T型不育系 13、化学杀雄剂 14、(小麦)避旱性 15、(小麦)免旱性 16、(小麦)高光效育种 17、(小麦)冻害 18、(小麦)寒害 19、(小麦)异附加系 20、(小麦)异代换系 二、填空题 1、我国小麦与国外小麦相比,具有如下比较突出的特点:、、。 2、在小麦矮秆育种上,最广泛采用的矮源是日本的和。

3、在小麦矮化育种上,最广泛采用的矮源是日本的赤小麦,其具有矮秆基因、 ;另外一个是,其具有矮秆基因、 ,其引入美国后作为杂交亲本育成创世界高产记录的品种。 4、在生产上,所应用的小麦类型有三类,最广泛的是采用;在一些国家近年开始推广,种植面积有所扩大;仅在少数国家种植。 5、小麦的单位面积产量有、和构成,所谓产量构成三要素。 6、根据小麦具体品种的穗部形态和单位面积穗数的多少,我国北方冬麦区一般将小麦划分为、、。 7、小麦的单位面积产量的提高决定于其构成因素、和的协调发展。 8、.一般而言,我国冬麦区自北向南品种的单位面积穗数逐渐 ,南方多为大穗型品种,北方多为品种。在小麦产量构成因素中,单株穗数的遗传力。 9、小麦每穗粒数是由和构成。高产条件下,每穗粒数可以由较少的和较多的构成,也可以由较多的和较少的构成。 10、在小麦产量构成因素中,增加是最重要而可靠的指标。 11、我国小麦与国外小麦相比,具有如下比较突出的特点:、、。 12、在育种过程中选用适当的测试方法对小麦品质改良至关重要。早代材料数目多、样品小,应多注意的性状,测定方法应,便于单株选择,结果准确。 13、在小麦抗锈病育种中,1923年从澳大利亚引进,1942年西北农学院用其为亲本,育成的,到1959年推广面积600万h㎡,成为我国小麦育种史上面积最大的品种。

(完整版)作物育种学总论复习题及答案

作物育种学总论复习题及答案 1、作物育种学、品种的概念 作物育种学:是研究选育及繁殖作物优良品种的理论与方法的科学 品种:是人类在一定的生态条件和经济条件下,根据人类的需要所选育的某种作物的一定群体;这种群体具有相对稳定的遗传特性,在生物学、形态学及经济性状上的相对一致性,与同一作物的其他群体在特征、特性上有所区别;这种群体在相应地区和耕作条件下种植,在产量、抗性、品质等方面都能符合生产发展的需要。 2、简述作物育种学的特点和任务 作物育种学的特点:作物育种学是作物人工进化的科学,是一门以遗传学、进化论为主要基础的综合性应用科学,它涉及植物学、植物生理学、植物生态学、生物化学、病理学、生物统计与实验设计、生物技术、农产品加工学等领域的知识与研究方法。作物育种学与作物栽培学有着密切的联系。 作物育种学的任务:(1)研究作物遗传性状的基本规律;(2)搜索、创造和研究育种资源,培育优良新品种;(3)繁育良种,生产优良品种的种子。 3、简述作物品种的概念和作用 4、基本概念:自然进化、人工进化 自然进化:由自然变异和自然选择演变发展的进化过程。 人工进化:是指由于人类发展生产的需要,人工创造变异并进行人工选择的进化,其中也包括有意识的利用自然变异和自然选择的作用。 5、生物进化的三大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三大要素:变异、遗传和选择 相互关系:遗传变异是进化的内因和基础,选择决定进化的基本方向。 第一章作物的繁殖方式及品种类型 1、说明作物繁殖方式的种类和各类作物群体遗传特点及代表作物 作物遗传方式的种类:一类是有性繁殖,凡是由雌配子(卵子)和雄配子(精子)相互结合,经过受精过程,最后形成种子繁衍后代的,称为有性繁殖。第二种是无性繁殖,凡不经过两性细胞受精过程的方式繁殖后代的统称为无性繁殖。 有性繁殖主植物主要有自花授粉作物、异花授粉作物、常异花授粉作物: (1)自花授粉是指同一朵花的花粉传到同一朵花的雌蕊柱头上,代表作物有水稻、大麦、小麦、大豆、豌豆、花生、烟草、绿豆、亚麻等。自花授粉作物的天然异交率一般低于1%,不超过4%。 (2)异花授粉是指雌蕊柱头接受异株或异花花粉,代表作物有玉米、黑麦、向日葵、白菜型油菜、甘蔗、甜菜、大麻、三叶草等。异花授粉的天然异交率至少在50%以上。 (3)常异花授粉是指一种作物同时依靠自花授粉和异花授粉两种方式繁殖后代的,代表作物是棉花、甘蓝型油菜、芥菜型油菜、高粱、蚕豆等,常异花授粉的天然异交率在5%-50%之间。 2、论述作物品种的类型和各类作物的育种特点 作物品种的类型: (1)自交系品种:又称纯系品种,是对突变或杂合基因型经过连续多代的自交加选择而得到的同质结合群体。

作物育种学复习重点

1、抗性育种的复杂性体现在哪? (1)抗病性是寄主、病原两个生物体系在一定环境下综合作用的结果,涉及寄主、病原、环境三者一体的生态系统;(2)病原具有易变性;(3)病害类型多,其发生、发展与栽培条件有关;(4)抗病性往往与一些不良性状连锁遗传。 2、基因对基因学说的内容。 基因对基因学说是指针对寄主方面每一个抗病基因,在病原菌方面迟早也会出现一个相应的毒性基因;毒性基因只能克服相应的抗病基因,而产生毒性(致病)效应;在寄主~寄生物体系中,任何一方的每个基因都只有在相对相应基因的作用下才能被鉴定出来。该学说假定作物的抗病基因是显性,寄生物的无毒性基因也是显性,只有抗病基因与相应的无毒性基因匹配时,寄主才表现出抗病反应,其他均表现为感病。基因对基因学说是寄主和寄生物之间相互关系的基本模式。 3、品种抗性丧失的原因及防治。 抗病性丧失原因:1寄主发生变异2病原发生变异3环境发生变异所以三位一体的病三角,三者任一改变都可导致抗性丧失。抗病性人为流失:1非育种目标的抗性流失2目标抗性中垂直抗性的流失(基因对基因学说)2垂直抗性育种中水平抗性的丧失。 防治措施:1抗病品种的大区域布局,品种轮换搭配,会使生理小种定向选择丧失2品种的轮换3选用聚合品种4,选所系品种5水平抗性的利用6复合抗病性的利用垂直农艺性状优良的水平抗性品种基础上采用回交,转育垂直抗性基因育成复合抗性品种,在垂直抗性中选育水平抗性有同样的效果。 4、杂优利用的条件、途径。 条件:1选配强优势组合。亲本满足DUS三性(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强优势即配合力高、亲本性状突出。2亲本的纯度要高,异交结实率高。3杂交制种技术简单易行可靠。亲本繁殖简单易行,便于保持亲本的纯度,提高亲本种子的产量,杂交制种简单易行,制种产量高,有健全的种子生产和管理体系。途径:人工去雄生产杂种种子;利用标记性状生产杂种种子;化学杀雄生产杂种种子;利用自交不亲和性生产杂种种子;F2 剩余杂种优势的利用;雄性不育性利用。 5、显性、超显性假说的分歧、共同点 共同点:杂种优势来源于F1等位基因和非等位基因间的互作;互作效应的大小和方向不同,表现出正向或反向的中亲或超亲优势。 不同点:显性假说认为杂合的等位基因间是显隐性关系,一对杂合等位基因不能表现超亲优势;非等位基因间是显性基因的互作或累加关系,超亲优势由双亲显性基因间的累加效应而产生。超显性假说认为杂合等位基因间的异质互作,一对杂合等位基因也可能产生超亲优势;非等位基因间的互作即上位性效应更可能出现超亲优势。 两种假说不是对立的,而是相互补充,但是他们忽视了细胞质基因和核质互作对杂种优势的作用;只考虑核基因水平上的杂种优势;忽略了染色体间的互作;忽略了胞质基因组的互作。 6、配合力概念,一般配合力、特殊配合力的特点。 配合力指一个亲本与另外的亲本杂交后杂种一代的生产力的大小。配合力是自交系的一种内在的属性,是受多种基因支配的。 一般配合力(GCA):指一个自交系亲本与其它若干个自交系杂交的F1在某个数量性状上的平均表现。它是由基因的加性效应决定的,是可遗传的部分。 特殊配合力(SCA):指两个特定亲本所组配F1在某种数量性状上的表现。特殊配合力是由基因的非加性效应决定的即受基因间的显性和超显性以及上位性等效应所控制的,只能在特定的组合中由双亲的等位基因和非等位基因间的互作而反映出来,是不能遗传的部分。 7、遗传脆弱性:遗传脆弱性是由于生物本身的遗传构成在生物胁迫和非生物胁迫下,由于选择、突变、遗传漂变而引起的群体内基因平衡被打破的现象。比如:遗传多样性的大幅度减少和品种的单一化,增加了对对严重病虫害抵抗能力的遗传脆弱性,即一旦发生新的病害或寄生物,会产生新的适应性而使作物失去抵抗力。 作物起源中心学说的主要内容。作物起源中心有两个主要特征:基因的多样性和显性基因频率高;最初始的起源地为原生起源中心;在一定的生态环境中,一年生草本作物间在性状的遗传变异上存在一种相似的平行现象;根据驯化的来源,将作物分为两类,原生作物和次生作物。

作物育种原理与方法

作物育种原理与方法 1.作物育种工作的主要环节有哪些? 2.作物育种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3.目前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的小麦、玉米、水稻、棉花、花生、大豆、油菜、甘薯等作物的主要育种途径? 4.你认为制约突破性品种培育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一. 作物育种的主要环节。 1.制定育种目标。结合自身种质资源、硬件水平、技术经验等条件制定一个合适的育 种目标。 2.选择合适的育种方法。根据自己做育种的作物选择合适的育种方法。如:玉米选择 杂种优势利用的方法;小麦主要的育种方法是杂交育种;水稻可以选择杂种优势的利用或杂交育种,等等。 3.进行品种审定。育种家育出的新品种需要通过区域试验、生产试验才能通过审定。 需要育种家了解自己品种的优缺点,将其在不同的区域审定,以提高通过的机会。 二.作物育种的主要方法 1.杂交育种。不同品种间杂交获得杂种,继而在杂种后代中进行选择以育出符合生产要求的新品种。 2.杂交优势利用。一般是指杂种在生长势、生活力、抗逆性、繁殖力、适应性、产量、品质等方面优于其亲本的现象。 3.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传统育种主要依赖于对植株的表现型的选择。其受环境条件、基因间的互作、基因与环境间的互作等因素的影响。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是对DNA进行标记,通过对其后代基因标记的选择,就可以选择到含有该基因的植株,其选择效率更高。 4.倍性育种。主要是通过单倍体育种使后代快速达到纯合状态。 5.回交育种。对优良品种进行改造。一个优良的品种具有一中小缺点,可以通过回交的方法以使其缺点得到改善。 6.诱变育种。通过物理、化学等方法,使植物变异,以拓宽种质资源,如若得到优良变异,可以通过其他育种方法,将其引入到品种中。 三.小麦、玉米、水稻、棉花、花生、大豆、油菜、甘薯等作物的主要育种途径? 小麦:主要的通过杂交育种(选择优良的栽培种杂交,经过选择,得到目标品种);远缘

作物育种学试题5_作物育种学

专业《作物育种学》课程试题5 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10分) 1.品种的主要类型包括自交系品种、、群体品种和。 2.选择育种的基本原理是作物品种的变异现象和学说。 3.作物授粉方式的分类是根据自然异交率高低而定的,一般自然异交率在4%以下的是典型的授粉作物;自然异交率在50%-100%的是典型的授粉作物;常异花授粉作物的自然异交率介于二者之间,一般为4%-50%。 4.引种的基本原理是指相似性原理,生态条件和相似性原理。 5.杂交育种按其指导思想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育种,另一种是育种。 6.在回交育种中用于多次回交的亲本称亲本,因为他是有利性状(目标性状)的接受者,又称为受体亲本;只有一次杂交时应用的亲本称为亲本,他是目标性状的提供者,故称供体亲本。 7.远缘杂种夭亡和不育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其遗传系统的破坏,包括核质互作不平衡; 不平衡; 不平衡和组织不协调。 8.按照雄性不育花粉败育发生的过程,雄性不育可分为 不育和不育两种类型 9.作物群体改良是通过鉴定选择、人工控制下的自由交配等一系列育种手段,改变基因、基因型频率,增加优良基因的重组,从而达到提高 和的频率。 10.普通小麦是倍体,有42条染色体;玉米是倍体,有20条染色体。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作物育种学的涵义是() A)研究遗传和变异的科学B) 一门人工进化的科学 C)研究选育和繁育优良品种的理论与方法的科学 D)一门综合性强的应用科学 2.选择育种中选择的基本方法有() A) 系谱法和混合法 B) 单株选择和混合选择 C) 一粒传和混合选择 D) 定向选择和分裂选择 3.稳定不分离的株系称为( ) A) 品种 B) 株行

作物育种学各论复习精华

一.水稻 1.水稻的育种概况 (1)我国水稻的种植概况 我国是水稻原产地之一,亚洲栽培稻的祖先种普通野生稻分布极广:南起,北至东乡,西起盈江,东至桃园。 水稻栽培历史极为悠久:余河姆渡(6950±130BC)桐乡罗家角(7040±150BC)舞阳贾湖遗址(8000BC) (2)水稻矮化育种源于我国,被誉为水稻的第一次“绿色革命”,比国际水稻所育成IR8时间早十年。杂交水稻被誉为水稻的第二次“绿色革命”。 (第一个系统选育而成的半矮秆品种是矮脚南特(,来自南特16号,1965)。 第一批杂交选育的半矮秆品种是广场矮、珍珠矮和江南矮等) (矮源:广西矮仔占;育成单位:农科院)。 (3)我国的育种简史 20世纪20年代开始有计划地开展水稻育种,但1949年前水稻生产和育种发展缓慢。 50年代以来,我国水稻育种经历了3个重要发展时期: ①高杆良种的评选利用(40年代末期到50年代后期) 早籼南特号,中籼胜利籼,中粳黄壳早廿日,晚粳老来青 ②矮化育种阶段(50年代后期到70年代初期) 3个里程碑式的品种:矮脚南特,广场矮,台中在来1号 ③杂种优势利用阶段(70年代初到80年代初) 袁隆平,必湖,颜龙安,谢华安;汕优63 (4)我国的水稻育种成就 1.水稻品种高产稳产水平的持续提高, 是最显著的成就。 矮脚南特、第一代杂交稻、桂朝2号、特青2号、汕优63。

2.稻种资源的收集、整理、保存和研究利用取得重要成果。 3.育种方法和技术是我国水稻育种发展的显著特点。 (品种间杂交育种和杂种优势利用、籼粳亚种间杂交育种、诱变育种、花药和花粉培养 技术) (5)国际水稻研究所(IRRI) 2.新(理想)株型:集中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的优良性状,使其获得最高的光能利用率,并能 将光合产物最大限度地输送到籽粒中去,通过提高收获指数而提高籽粒产量。 Figure 1国际水稻研究所设计的新株型农业大学设计的直立穗型超高产粳稻株型(守仁) 3.矮秆品种的增产作用是通过: (1)降低个体的植株高度、增加密度; (2)增施肥料,减少倒伏、提高产量; (3)降低茎秆所占比重、提高收获指数。 (注意:高产必须以生物学产量为基础,植株高度也不是越矮越好,育种家普遍认为,在抗倒伏的基础上,增加高度,提高生物学产量,是提高经济产量的重要条件) 4.

作物育种学重点名词解释

1作物品种:某一栽培作物适应于一定的自然生态和生产经济条件,具有相对稳定的遗传性和相对一致性,生物特性和形态特征与同一作物的其他类似群体相区别的生态类型。 2自交系品种:是对突变或杂合基因型经过连续多代的自交加选择而得到的同质纯合群体。 3杂种品种:是在严格选择亲本和控制授粉的条件下生产的各类杂交组合的F1植株群体。 4无性系品种:是由一个无性系或几个遗传上近似的无性系经过营养器官繁殖而成的。 5地方品种:一般是指在局部地区内栽培的品种,多未经过现代育种技术的遗传修饰,所以又成农家品种。 ?野生近缘种:指现代作物的野生近缘种及与作物近缘的杂草,包括介于栽培类型和野生类型之间的过度类型。 ?体细胞杂交:诱导两个不同亲本的原生质体互相融合形成异核体,异核体再生出细胞壁进而在有丝分裂的过程中发生核融合。这一过程称为 ̄ ̄ 6作物的育种目标:是指在一定的自然、栽培和经济条件下,计划选育的新品种应具备的优良特征特性,也就是对育成品种在生物学和经济学性状上的具体要求。 7高光效育种:是指通过提高作物本身光合能力和降低呼吸消耗的生理指标而提高作物产量的育种方法。 8选择育种:是指对现有品种群体中出现的自然变异进行形状鉴定、选择并通过品系比较试验、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培育农作物新品种的育种途径。 9混合选择育种:是从原始品种群体中,按育种目标的统一要求,选择一批个体,混合脱粒,所得的种子下季与原始品种的种子成对种植,从而进行比较鉴定,如经混合选择的群体确比原品种优越,就可以取代原品种,作为改良品种加以繁殖和推广。 10杂交育种:不同品种间杂交获得杂种,继而在杂种货代进行选择以育成符合生产要求的新品种。 11远缘杂交:通常将植物分类学上不同种、属或亲缘关系更远的植物类型间所进行的杂交称为远缘杂交。 12异附加系:是在某物种染色体组的基础上,增加1个、1对或2对其他物种的染色体,从而形成1个具有另一物种特性的新类型个体。 13异置换系:是指某物种的一对或几对染色体被另一物种的一对或几对染色体所取代而成的新类型个体。

作物育种学各论(水稻)试题库答案版

作物育种学各论 水稻育种试题库 一、名词解释 1、垩白质:是松散的淀粉,易碎,外观差 2、糊化温度:即在米饭蒸煮时,稻米淀粉粒加热吸水膨胀至不可逆时的温度。此时淀粉粒在偏光显微镜下失去双折射现象,所以也称双折射终点温度。 3、糙米率:稻谷去除果皮后的% 4、精米率:糙米去除种皮、胚后的% 5、整精米率:去除碎米后的整米% 14、短日高温生育性 15、雄性不育系 16、雄性不育保持系 17、雄性不育恢复系 18、孢子体不育 19、配子体不育 20、光敏核不育性 二、填空题 1、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两大粮食作物之一,其栽培面积和总产仅次于小麦。全世界种植水稻的国家和地区有112个之多,但栽培面积集中在亚洲,占世界水稻总栽培面积的90 %以上。 2、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总面积、总产量及单位面积产量均居全国粮食作物首位。 3、我国是水稻原产地之一,亚洲栽培稻的祖先种普通野生稻分布极广:南起海南三亚,北至江西东乡,西起云南盈江,东至台湾桃园。 4、我国水稻分布跨越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等五个气候带,世界上种稻最北点在我国黑龙江省漠河,53°27’N 。 5、我国水稻育种史上水稻矮化育种和杂交水稻两大事件被誉为水稻的绿色革命。 6、50年代标志着我国水稻矮化育种新纪元的3个里程碑式的矮杆品种是 矮脚南特、广场矮、台中在来1号。 7、我国水稻区划分华南双季稻稻作区、华中双单季稻稻作区、

西南高原单、双季稻稻作区、华北单季稻稻作区、东北早熟单季稻稻作区、 西北干燥区单季稻稻作区等6个稻作区。 8、江苏属于华中双单季稻稻作区,按照本省的水稻区划又可分太湖稻作区、 镇宁扬丘陵稻作区、沿江稻作区、里下河稻作区、沿海稻作区、徐淮稻作区等6个稻作区。 9、根据江苏的地理位置和生态条件,适合本省种植的粳稻品种为、 、、等4个熟期类型。 10、水稻的产量构成因素主要有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 11、生产上栽培的水稻品种千粒重一般为18 至34 g。 12、稻米品质具体包括外观品质、蒸煮和食用品质、加工品质和 营养品质。 13、根据国家优质稻谷标准,稻米的外观品质指标主要有胚乳的半透明性和 垩白质2项,籼稻还包括粒型指标,用长宽比衡量。 14、根据胚乳的透明程度,可将稻米分为两类,糯稻米为不透明,普通稻米为不透明、模糊和半透明。一般直链淀粉含量低于 2 %的称为糯稻。 15、国家优质稻谷标准衡量稻米蒸煮品质的指标有直链淀粉含量和胶稠度2项。 16、与粳米相比,通常籼米的直链淀粉含量高。 17、糊化温度常用胚乳碱扩散值来表示,糊化温度越低,胚乳碱扩散值越高。 18、胶稠度用米胶冷后的凝胶长度来衡量,凝胶长度越长,则胶稠度软。 19、水稻的最重要的两大病害是指稻瘟病和白叶枯病。 20、近年来生产上逐年扩展、发生严重的水稻病害有条纹叶枯病和纹枯病,它们均是由灰飞虱传播的病毒病。 21、目前生产上应用的籼稻品种株高多由矮秆基因sd-1控制,矮秆表现为半矮生型。 22、水稻生育期的长短与水稻的感光性、基本营养生长特性和感温性有关。? 23、水稻花青素着色遗传是受C 、A 、P 所构成的一个互补系统控制。 24、稻米的胚乳是3倍体组织,正反交WX(或wx)基因的剂量效应对杂种F1稻米的直链淀粉含量,影响很大。 25、水稻的学名是Oryza sativa L.,属禾本科稻属(Oryza)。 26、稻属中有两个栽培种,即亚洲\ 普通栽培稻和非洲\ 光身栽培稻。 27、普通栽培稻分籼亚种、粳亚种2个亚种。 28、普通栽培稻为2倍体,染色体组为AA组,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4(或性细胞染色体数为12)。

作物育种学

作物育种学总论复习资料 绪论 1、作物育种学:是研究选育及繁殖作物优良品种的理论与方法的科学。 2、作物品种:是人类在一定的生态条件和经济条件下,根据人类的需要所选育的某种作物的一定群体;这种群体具有相对稳定性的遗传特性,在生物学、形态学及经济学性状上的相对一致性,与同一作物的其他群体在特征,特性上有所区别;这种群体在相应的地区和耕作条件下种植,在产量、抗性、品质等方面都有符合生产发展的需要。 3、简述作物育种学的特点和任务:答:(1)特点:作物育种学是作物人工进化的科学,是一门以遗传学、进化论为主要基础的综合性应用科学,它涉及植物学、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生物统计与实验设计、生物技术、农产品加工学等领域的只是与研究方法。作物育种学与作物栽培学有着紧密的联系。(2)任务:A、研究作物遗传性状的基本规律;B、搜集创造和研究育种资源,培育优良新品种; C、繁育良种,生产优良品种的种子。 3、自然进化:由自然变异和自然选择突变发展的进化过程。 4、人工进化:是指由于人类发展生产的需要,人工创造变异并能进行人工选择的进化,之中包括有意的利用自然变异及自然选择的作用。 5、生物进化的三大要素及相互关系:变异、遗传和选择遗传和变异是进化的内因和基础,选择决定进化的发展方向。 6、品种:是指某种一栽培作物适应于一定的自然生态和生产经济条件具有相对的稳定的遗传性和充分一直的生物学特性与形态学特征,并以此与同一作物的其他类似群体相区别的生态类型。 第一章作物的繁育方式及品种类型 1、说明作物繁殖方式的种类和各类作物群体遗传特点及代表作物:(1)作物繁殖的方式有: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2)有性繁殖植物主要有自花授粉作物、异花授粉作物和常异花授粉作物: A、自花授粉是指痛一朵花的花粉传到同一花朵的雌蕊柱头上,代表的作物有水稻、大麦、小麦、大豆、豌豆、花生、烟草、绿豆亚麻等,自花授粉作物的自然异交率一般低于1%,不超过4%。 B、异花授粉是雌蕊柱头接受异株或异花花粉授粉的,代表作物有玉米、黑麦、向日葵、白菜型油菜、甘蔗、甜菜、大麻、三叶草的呢过,异花授粉的自然异交率至少在50%以上。 C、常异花授粉是指一种作物同时依靠自花授粉和异花授粉两种

作物育种理论与方法水稻20思考题剖析

高级作物育种理论与方法水稻思考题 1、稻种染色体组是如何划分的?亚洲栽培稻属于哪个染色体组?亚洲栽培稻的亚种分类。如何从形态上区分栽培稻籼、粳亚种(请指出5个性状的差异)?在分类学上,种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分类单位。一般在不同种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生殖隔离机制。 不同植物之间能否杂交并形成可育杂种,常常是区别它们是否属于不同种的标准之一。 综合评分:6分以下为籼,18分以上为粳。 2、按照育种价值种质资源可分为哪几类?从进化的观点分析它们与农业的 3、作物品种依据品种群体和个体的遗传特征可以分为几类?当代农业生产

上应用的品种类型有哪些? 4、根据水稻对日照长度和温度的反应,它属于哪类作物?试述早稻、晚稻和中籼稻的光、温反应特性。哪种熟期类型的水稻在不同地区、不同季节种植生育期最为稳定?如何利用水稻的光、温反应特性一年多代种植,加速育种进程? 水稻——短日高温作物 早稻感温性较强 晚稻感光性较强 中稻(中籼)短日高温生育性水稻育种的增代原理:给以适宜的高温短日条件促进水稻发育,缩短生长周期,在有限的季节内增加繁殖的代数,或利用异地异季的适宜温光条件,在一年内增加繁殖的代数,加快选育新品种的速度。 正季短日处理、冬季温室加代、冬季南繁加代 5、我国水稻的熟期分类是依据何地的抽穗期划分的?通常早稻、中稻、晚稻什么时间抽穗?

6、水稻育种的主要品质指标有哪些?江苏省水稻育种主要需抗哪些病虫害? 加工品质(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外观品质(粒型(长宽比):优质稻谷(籼)要求达到2.8、垩白粒率(%):垩白度(%)),蒸煮(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糊化温度)和食用品质(一般要求米饭白,有光泽,松而不硬,软而不粘,有韧性和滑润感),营养品质(蛋白质含量和赖氨酸含量) 稻瘟病(真菌性病害) 2、白叶枯病(细菌性病害) 3、纹枯病(真菌性病害) 4、条纹叶枯病、黑条矮缩病 飞虱褐飞虱 7、利用系谱法对杂种后代进行选择时需注意哪3方面的问题? (1)性状的遗传力和世代选择的关系 ●不同性状在同一世代的遗传力不同,选择的可靠性也不同。质量性状遗传力高,选择的可靠性和效果好;数量性状遗传力低,早代选择效果和可靠性低。 ●同一性状在不同世代的遗传力不同。随着世代增高,同一性状的遗传力逐渐增高,选择的可靠性也逐渐增大。因此早代遗传力不够高的性状,可到较高世代再进行选择。

(完整版)作物育种学总论整理

作物育种学总论整理 绪论 1.作物品种的概念:是人类在一定的生态条件和经济条件下,根据人类的需要所选育的某种作物的一定群体。具有三性(DUS):特异性(Distinctness) 、一致性(Uniformity)、稳定性(Stability)。 2.作物品种类型:纯系品种、杂种品种、综合品种、无性系品种。 3.优良品种:指在一定地区和耕作条件下能符合生产发展要求,并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品种。生产上所谓的良种,包括具有优良品种品质和优良播种品质的双重含义。 第一章作物的繁殖方式与品种类型 1.不同作物的授粉方式: 自花授粉作物(<4%): 水稻、小麦、大麦、大豆等 异花授粉作物(>50%): 玉米、黑麦、甘薯、白菜型油菜 常异花授粉作物(5-50%): 棉花、甘蓝型油菜、高粱、蚕豆等 2.自交不亲和性:具有完全化并可形成正常雌雄配子,但却上自花授粉结实能力的一种自交不育性。 3.雄性不育性:植物的雌蕊正常而花粉败育,不产生有功能的雄配子的特性。 4.无性系:由营养体繁殖的后代。 5.无融合生殖:植物的雌雄性细胞不经过正常受精和两性配子的融合过程而直接形成种子以繁衍后代的方式,包括无孢子生殖、二倍体孢子生殖、不定胚生殖、孤雌生殖、孤雄生殖。 6.自交的遗传效应 ①保持纯合基因型 ②使杂合后代基因型趋于纯合、并发生性状分离Xmn=(1-1/2n)m ③自交引起杂合基因型的后代生活力衰退 7.异交的遗传效应 ①异交形成杂合基因型(杂交) ②异交增强后代的生活力 8.自交系品种(纯系品种):突变或杂合基因型连续自交和选择育成的基因型同质纯合群体。 9.杂交种品种:在严格选择亲本(自交系)和控制授粉的条件下生产的杂交组合的F1植株群体。 10.群体品种:遗传基础复杂、群体内植株基因型有一定程度的杂合或异质性的一群植株群体。 11.无性系品种:由一个或几个近似的无性系经过营养器官的繁殖而成的一个群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