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市沿江产业空间布局规划》

《镇江市沿江产业空间布局规划》
《镇江市沿江产业空间布局规划》

《镇江市沿江产业空间布局规划》

一、总则

产业空间布局指生产要素、主要产业在一定地域空间的优化组合,是经济建设中具有长远性和全局性的战略问题。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合理配置空间资源,优化产业布局,提升沿江开发水平,提高沿江开发规划的操作性、约束性力,促进我市沿江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根据省沿江办要求,编制《镇江市沿江产业布局规划》,重点就主要产业特别是工业的空间布局进行规划。

规划期限:2006年-2010年,并展望2020年。

规划范围:鉴于我市全市域均属省确定的沿江开发核心区,为突出重点,本规划主要以沪宁高速公路以北为规划范围,兼顾丹阳和句容两个省级开发区,具体包括:镇江市区(不含丹徒区上会镇、宝堰镇、荣炳镇),句容市宝华镇、下蜀镇和句容经济开发区,扬中市,丹阳市埤城镇、后巷镇、新桥镇、界牌镇和丹阳经济开发区。规划面积1727平方公里,占全市45%。2004年,该区域人口150万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近600亿元,分别占全市56%和76%。

规划定位:本规划是《沿江产业带规划》的实施性规划,是镇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专项规划之一。

规划依据:《江苏省沿江开发总体规划》、《镇江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2010)》、《镇江市城镇体系规划(2002-2010)》、《镇江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镇江市沿江产业带规划》、《镇江市沿江开发详细规划》、《镇江市长江岸一开发利用总体规划》、《镇江市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镇江市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基本思路》等。

二、沿江产业布局现状

(一)产业发展概况

通过“九五”以来港口型经济发展战略实施和近年来我市《沿江产业带规划》的实施。我市沿江地区初步形成了化工、造纸、新材料和电子四大主导产业格局,2004年,化工、造纸、新材料和电子四大产业分别实现销售收入130亿元、80亿元、120亿元和40亿元,占全市工业销售收入近40%。生态农业、订单农业快速发展,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高新技术产业稳步发展,累计省级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92家,2004年实现销售收入245亿元;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现代物流业开始启动,旅游业正逐步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产业分布现状

我市《沿江产业带规划》构筑了沿长江和沪宁高速接线的“T”字型主骨架,目前产业主要集聚在沿江一带,工业形成句容沿江工业区、丹徒经济开发区、镇江经济开发区、扬中经济开发区、丹阳滨江工业区和沪宁高速公路以南的句容经济开发区、丹阳经济开发区及部分特色园区等块状布局。旅游业初步形成了以句容宝华山、镇江“三山风景区”、南山风景区为主体的沿江旅游风光带。

(三)产业发展及布局存在的问题

1、产业同构现象较为突出。“有项目就上”的投资饥渴症普遍存在,各辖市区和镇江市区的产业结构差异不明显,特别是沿江工业集中区和经济开发区特色不突出。基础原材料产品多,终端消费类产品少;大企业、大集团的带动作用比较弱,

经济结构“小而散”,企业规模“小而碎”,产品结构“小而全”的问题依然较为突出。

2、中心城区集聚辐射能力不强。中心城区服务业发展层次提升慢,经营理念落后,仍以粗放扩张型为主,低层次的服务经营领域竞争激烈,而高层次的技术性新兴服务业发展缓慢,特别是为企业服务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缓慢。中心城区功能还不完善,对周边城市的辐射力不强,同时基础设施运转水平不高,城市综合功能难以充分发挥。

3、可持续发展能力有待提高。尽管全市76%经济总量集中在沿江地区,但城乡空间及其内部生产、居住、商贸等功能区存在混杂交错现象,影响了产业集聚所需空间。经济增长仍是一种粗放模式,主要依靠资源、土地、资本、劳动力等物质要素投入来带动增长,资本产出率相对不高。同时存在较大环境污染。资源使用各自为政现象突出,区域整合度不够。

4、开发区载体功能未能充分发挥。与苏锡常相比,我市开发区无论是基础设施投入,还是对财政收入的贡献份额,抑或是在引进外资项目的质量和规模上,都呈现出规模小、实力弱、贡献小的特征,园区配套功能、开发区的载体功能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和提升。部分开发区由于紧靠城区,受城市建设挤压,生产功能大大削弱。开发区主导产业不突出,现有项目布局分散。

5、产业布局分散。除沿江地区产业密集度相对较高外,其它地区的产业布局较为分散,规模集聚效益不突出。沿江项目多贴岸布局,对腹地带动性不强。基础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商业贸易、物流业布局也相对分散。城市的产业布局和功能分布亟待调整。

三、产业定位和布局原则

(一)产业定位

围绕把沿江地区建设成现代制造业高地的目标,重点发展工业(包括高新技术产业),同时兼顾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发展。

(二)发展方向

结合沿江比较优势和产业基础,确定我市产业近期主要发展方向是:机械制造、化工、造纸、电子和电力五大产业,积极培育旅游、物流、食品、汽车等潜导产业。

机械制造业主要包括汽车零部件、船用设备、工程电器、工程机械及五金工具等,注重运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制造业,优化产品结构,提高技术含量,创建一批国内知名品牌,增强竞争力。

化工主要包括塑料粒子、醋酸及衍生产品等,提高产品深度加工水平,延伸产业链。抓好产品结构调整,重点发展精细化工产品。

造纸主要包括铜版纸、包装纸及纸制品等,抓好产品的延伸开发,不断拉长产业链,形成从造林—制浆(造纸机械)—造纸—纸品加工完整的产业链。加强专业协作配套,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电子主要包括音视产品、光电子等。集中力量在信息电子、消费电子、通信器件等三个重点领域形成规模产业,

电力主要包括谏壁电厂、镇江电厂等。加快两大电厂扩建项目,扩大装机容量,同时积极推进句容蓄能电站项目。

汽车充分利用我市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人才、技术支撑和相关产业基础,加快“精功汽车工业园”项目建设,逐步将我市建成全国重要的重型卡车等特种产辆生产基地。

旅游业依托沿江旅游风光带,整合资源、注重宣传,增强旅游的休闲性和参与性,着重发展观光旅游、休闲旅游、文化旅游等。加强与周边城市合作,实现联动发展,扩大市场,共享客源

物流业充分利用好交通和区位条件,在交通枢纽位置建设大型商品交易市场,对现有市场进行整合并培育壮大,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巩固并加强我市承接苏南、苏北和长江中上游的货物中转基地的地位。

食品依托恒顺集团和中盛粮油工业园,以调味品和粮油深加工为重点,加快发展食品工业。

生态农业合理利用我市沿江耕地、丘陵、坡地、滩涂、水面等资源,加强优质粮油、特色水产等无公害农产品、有机农产品和绿色农产品基地建设。

(三)产业布局原则

1、统筹安排原则:逐步突破行政区划限制,统筹考虑市域内产业布局,相关产业布局在相近的地点,强化产业内部有机联系,形成产业集群。

2、因地制宜原则:在生产组织区域化、地区经济专业化的基础上,按照各地自然、经济、社会诸要素组合的不同特点,以市场为导向,统筹规划,协调发展,优势互补,形成叠加的综合优势。

3、突出重点原则: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有限选择确定产业的重点,在布局上确保用地;提高行业空间集聚度,突出抓好重点行业特色区块建设。

4、可持续发展原则:注重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在发展中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充分认识资源的不可再生性,提高岸线、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控制部分土地和岸线资源,预留未来产业发展空间,促进可持续发展。

5、联动发展原则:把我市的产业布局放在长三角经济区、乃至全国范围中考虑,特别是注重与周边城市相衔接。

四、总体思路和目标

(一)总体思路

围绕沿江产业“T”字型总布局,加快产业布局的调整和引导,中心城区加快“退二进三”步伐,大力发展服务业,完善城市功能,增强集聚辐射能力;中心城区沿江两翼着重发展基础产业;高速公路等主要干道两侧积极发展轻质型工业和高技术产业;交通枢纽位置加强大型商品交易市场和物流中心建设;生态农业主要集中在江心洲岛、主要河流两侧和湖泊、库区周边。

(二)发展目标

到2010年,力争使沿江产业带成为吸纳辐射快、引领潮流新的先行发展带,成为园区发展层次高和产业集聚程度明显的特色产业带,成为集约化经营水平和产出效益优的高效经济带,成为治污水平好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强的生态工业带。沿江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300 亿元,年均增长13.5%左右,占全市经济总量达到85%左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10000美元;经济密度(单位面积的地区生产总值)占达7500万元 / 平方公里。

到2020年,形成基础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并举、现代制造业与现代农业、服务业并举的产业发展格局,产业集聚度大幅度提高;形成省级经济开发区、国家级出口加工区为主体、特色工业园区为补充的产业布局骨架,园区经济发展的载体功能大幅度增强。产业布局由沿江向沿沪宁高速公路两侧过渡,由目前“T”字型布局过渡到“工”字型布局。

(三)总体布局

根据产业布局总体思路,突出点线面结合,强化梯度集聚,构筑“一核三带五区”的产业布局。

一核强化一个核心,以镇江市主城为核心,着重发展服务业,完善综合服务中心功能,增强辐射能力。

三带培育三条产业带,以中心城区以西、沪宁高速接线和镇溧高速公路沿线、中心城区以东构筑三条产业带,充分发挥产业比较优势和区位优势,形成特色突出的产业集聚带。中心城区以西基础产业带:由丹徒高资镇、句容宝华镇、下蜀镇组成,兼顾句容经济开发区,主要利用深水岸线、腹地和产业基础,发展建材、石化、电力等临江工业,预留部分岸线和土地发展其他大运输量产业。中心城区以东基础产业带:由谏壁、化工开发区和大港三部分组成,并与丹徒、丹阳、扬中沿江产业带相连接,重点发展化工、造纸、机械制造等产业。沪宁高速接线和镇溧高速公路沿线轻质产业带:利用紧靠高速公路便捷条件,重点发展快进快出的轻质加工产业和高技术产业,

五区构筑五大产业区,依据资源和产业特色,并兼顾行政区划,形成中部都市产业区、南部轻质产业区、西部综合产业区、东部基础产业区、江中洲岛生态区。中部都市产业区——指镇江市主城区,包括主城核心区、丁卯新城、南徐新城、谷阳新城和南山风景区,城区内着重发展商贸、房地产、旅游、金融、商务办公、行政服务、信息服务、科研教育等服务业,城区外围发展技术含量较高的轻质加工业、商贸物流。总面积约100km 2。南部轻质产业区——以丹徒上党镇、谷阳镇为主体,东到丹徒区与丹阳市交界处,西至丹徒区与句容市交界处,南至沪宁高速,北临丹徒区行政中心外围和十里长山,总面积约154 km 2;着重发展轻质加工产业及配套工业、商贸物流业和生产配套服务业。西部基础产业区——范围覆盖丹徒高资镇、句容下蜀镇、宝华镇,兼顾句容经济开发,总面积约369km 2 ;发展石化、建材、电力、光电子、旅游等综合性产业。东部基础产业区——范围覆盖京口谏壁镇、大港经济开发区、丁岗镇、大路镇、姚桥镇、辛丰镇、黄墟镇、丹阳滨江四镇和扬中西来桥镇,兼顾丹阳经济开发区,总面积约513km 2 ;发展化工、造纸、机械制造等产业。江中洲岛生态区——包括丹徒世业洲、江心洲、高桥镇、京口新民洲和扬中本岛。发展轻质加工产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等产业,总面积约421km 2。

五、中部都市产业区布局

(一)商贸布局

构筑“一主三辅”四个商贸中心格局。

一个主中心:以大市口为中心,规划建设市级商贸中心,范围东起梦溪路,西至电力路,南接正东路,北至长江路,集聚购物、餐饮、休闲、娱乐、金融等行业,打造高档前卫的商圈,从普通消费型商业向体验型商业发展。

三个次中心:面向三个新城,规划建设三个区级商贸次中心,服务于本区居民和城乡周期型大量购物群体,并承担市级商贸中心物流服务功能。以铭基商贸城为中心建设谷阳新城商贸次中心,重点发展为城市居民生活提供便捷服务的大型综合超市和面向本地居民日常消费的商业网点;在丁卯路、学府路、谷阳路、经十二路之间,规划建设丁卯新城商贸次中心,重点建设以生产资料为主的交易市场和面向本区居民日常消费的商业网点;在檀山路、南徐大道交汇处与七里甸之间规划建设南徐新城商贸次中心,发展大型综合超市和面向本区居民消费的商业网点。

(二)物流布局

在中心城区西和南各建设两个物流区。

西部物流中心:依托润扬大桥及龙门港区,在润扬大桥西部出入口附近规划建设润扬国际贸城,发展以区域转运和生产资料交易为基本功能的综合物流项目。

城南物流中心:在312国道与镇荣路交汇处,依托丹徒铭基商贸城,建设为城市居民生活提供便捷服务的专业性物流配送和交易中心。

(三)科研教育布局

沿学府路两侧,依托江苏大学、江苏科技大学、高等专科学校、职教中心等科研教育资源,统一规划建设东部科研教育区,发展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并带动商贸、房地产等服务业发展。

(四)旅游布局

旅游区布局在城北、城南和城西。突出风景、文化和宗教的旅游主题,注重借助现代科技和传媒手段,深度挖掘旅游资源,丰富旅游内涵,扩大旅游宣传,提升旅游层次。

城北:依托金山、北固山、焦山“三山国家风景名胜区”,加快老港区清理整治,形成“山水一体”的沿江旅游风光带,发展景观游和宗教游;深度挖掘大西路古街区、铁瓮城和六朝古城等历史遗迹,发展文化游。

城南:利用南山自然风光和文化积淀,发展以生态为特色的景观和文化游。

城西:以横跨长江的润扬大桥为景观,建设润扬大桥主题公园。

(五)轻质加工和高技术产业布局

布局在丁卯工业片区和丹徒新区沿镇荣线附近,丁卯片区东部重点发展高技术产业,重点发展光电子、通信元器件产业和软件业。丁卯片区其余及丹徒新区沿镇荣线附近主要发展汽车零部件、食品等轻质化加工制造业。

(六)其他产业布局

在镇扬汽渡到润扬大桥保护区以东约1000米岸线范围内,规划建设船舶工业区。以特种船舶、万吨级以上大型船舶的修理和制造为主,最终形成大中型、高性能工程船舶的修造基地。

六、南部轻质产业区布局

南部轻质产业区产业基础薄弱,目前,除上党精工汽车一期工程和三山领先电子等少数企业外,其余尚处于待开发状态。该区域交通便捷,镇溧高速公路、沪宁高速公路及接线和312国道均穿境而过并有交通出入口,规划发展快进快出的轻质加工产业。近期重点发展汽车及零部件、食品、机械等产业,并预留其他轻质产业发展空间。

(一)汽车及零部件布局

规划在沪宁高速公路以南、小金河以北、镇溧高速公路以东和沪宁高速接线以西范围,以精工汽车及零部件项目为支撑,发展重型卡车、特种车及零部件工业园。

(二)食品产业布局

在312国道公路南侧,依托恒丰集团和规划建设的恒顺工业园,形成调味品生产基地。

(三)机械产业布局

在镇荣公路两侧,依托丹徒新区等,规划建设以机械加工为主的工业集中区

七、西部基础产业区布局

西部基础产业区主要由四个板块组成:沿江基础产业板块、宝华山旅游板块、宝华工业集中区、句容经济开发区。

(一)沿江基础产业板块

范围主要包括312国道以北丹徒高资镇和句容下蜀镇。充分利用该区域8公里深水岸线资源,发展建材、石化、能源等大运输量的基础产业。

建材产业布局限制在现京阳水泥、北固水泥和鹤林水泥厂区范围,生产高性能水泥,同时要不断采用新工艺和新设备,减少粉尘等对环境污染。

能源产业布局分为高资片区和句容仑山片区两块,高资片区依托高资电厂和长虹热电厂发展能源产业,加快高资电厂三期建设,并预备未来发展空间。句容仑山片区规划建设句容仑山蓄能电厂,发展清洁能源。

石化产业布局在高资电厂下游至高资河之间,发展石化产业,并积极融入南京石化产业区。

(二)宝华山旅游板块

利用宝华山国家森林公园和千年古寺隆昌寺等旅游资源,发展生态旅游和宗教旅游。

(三)宝华工业集中区

在宝华山以西与南京接壤区域建设宝华工业集中区,利用靠近龙潭港条件,发展港口型加工业,同时承接南京转移的加工产业。

(四)句容经济开发区

依托现有的产业基础,重点发展光电子、自行车等产业集群。其中光电子产业由光学元器件、电子配件加工向光电子整机、高档光电子设备的研发、生产、销售一体化推进,拓展光电子产业链;自行车产业重点加快新品开发,提升产品档次,加快引进配套项目,专业化分工协作,规模化发展,形成自行车产业集群。

八、东部基础产业区布局

东部基础产业业区由五个板块组成:谏壁基础产业板块、大港基础产业板块、辛丰-黄墟制造业板块、丹阳沿江制造业板块、西来桥基础产业板块。

(一)谏壁基础产业板块

范围:西接丁卯新城、东临大港化工园区、南至沿江公路、北到长江,产业定位:精细化工、能源、金属加工、粮油加工及生产配套服务。

精细化工布局,布局在谏壁镇京杭运河以西,依托索普集团,重点发展醋酸及其衍生产品等精细化工。远期必要时可向镇大公路方向延伸,扩大区域范围。

能源布局,在谏壁镇京杭运河以西和翻水河以东区域,依托谏壁电厂,发展电力能源。

金属加工业布局,布局在京口科技工业园,依托鼎胜铝业、鸿泰钢铁等企业,发展金属加工产业。

粮油加工业布局,布局在翻水河以东,大港化园区以西区域,依托中盛粮油,逐步向粮油深加工方向发展,加快建设中盛粮油科技园,形成长三角地区最大的粮油深加工基地。

生产配套布局,利用上隍物流中心,发展以煤炭等大宗物资为主的物流,开展

铁、公、水联运。

(二)大港基础产业板块

范围:西接谏壁、东至夹江、南至沿江公路、北临长江,规划将丹徒区的丁岗、大路、姚桥三个(乡)镇一并划入,作为镇江新区未来发展用地。

产业定位:重点发展以港口运输为依托,规模经济为主体的重化工、造纸等大型基础工业及生产配套服务。

化工产业布局,主要布局在大港西部国际化学工业园和东部国亨、奇美所在区域。西部国际化学工业园规划规划面积8平方公里;东部国亨、奇美所在区域规划面积4平方公里,其中,现有企业占据面积约2平方公里,规划在奇美化工和国亨化学的位置向南向西延伸2平方公里范围供其未来发展。

造纸产业布局,规划范围:围绕金东纸业现有位置向南向东延伸6平方公里范围。通过实施金东三、四期,壮大汽巴精化、东海纸业、安兴纸业、金龙包装、金晟化工、金顺重机、金伦化工、众达钙化物等造纸产业链配套企业,积极吸引企业做好造纸产业配套文章,拉长产业链,形成亚洲最大的造纸基地。

出口加工业布局,依托出口加工区,通过引进具有高科技含量和国际竞争力的出口加工企业,发展以出口加工型产品为主的制造业。进区企业主要是产品以出口为主的生产加工型企业,或专为出口加工企业提供服务的仓储企业,以及经海关核准专门从事加工区货物进出的运输企业。远期通过扩大面积和设立分区的办法,向沿江其它地区延伸。

生产配套布局,依托大港港口、铁路、公路相连交通优势和海关直通监管点,重点规划建设为开发区内大型企业生产服务的物流中心,开展铁、公、水联运,为进出口企业提供运输、仓储、报关、转关、信息等全过程服务。规划在海关直通点后方建设海关物流中心满足区内企业快进快出需要;在镇大铁路与大港一、二期接壤处建设港口物流中心,满足重化工企业大进大出需要。

(三)辛丰-黄墟制造业板块

范围:包括辛丰镇和黄墟镇。

产业定位:以轴承制造业为重点,发展机械加工制造业,其中轴承产品逐步向多品种和高中端方向发展,建立完善轴承的研究、开发和生产体系,形成轴承产业集群。

产业布局:企业主要布局在沿江公路、葛丹公路等主要道路两侧。

(四)丹阳沿江制造业板块

范围:丹阳市埤城镇、后巷镇、新桥镇、界牌镇和丹阳经济开发区。

产业定位:建成全国重要的五金工具、汽摩配件、木业、视光学等制造业基地及生产配套服务。

产业布局:机械制造主要布局于埤城镇,重点发展曲轴、农业机械、园艺机械等产品。汽车、摩托车零部件产业主要布局于新桥镇和界牌镇,形成长三角地区重要的汽摩配生产基地。五金工具及其配套产业主要布局于后巷镇重点发展,围绕钻头产品进行产业延伸,向上发展高速工具钢等基础材料产业,向下开发生产五金工具成套产品。视光学、木业加工等产业主要布局于丹阳经济开发区,其中开发区视光学产业逐步与司徒眼镜工业园连为一体,在司徒与开发区之间形成约20平方公里的视光学产业带,建设全国性视光学生产基地。生产配套布局于丹阳经济开发区与沿江四镇之间,在靠近沪宁高速公路处建设丹阳联运物流中心,为丹阳沿江和市区提供物流服务。

(五)西来桥基础产业板块

利用西来桥深入岸线资源和现有的两座3.5万吨码头驳位及原料堆场,加快发展基础产业项目,禁止发展污染性项目。规划新建设部分5万吨级公用码头,以常州为经济腹地,发展转运和仓储业。

九、江中洲岛生态区布局

镇江洲岛较多,其中面积较大的有:世业洲、江心洲、新民洲(共青团农场)、高桥镇、雷公岛、扬中本岛等,重点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积极发展生态产业,严禁发展污染型产业和低产出产业。

(一)轻质加工产业布局

主要布局于扬中本岛新坝镇和三茅镇,重点发展工程电器产业,建成全国性工程电器工业基地。

(二)物流业布局

主要布局于扬中兴隆镇和八桥镇沿江区域,利用深水岸线资源优势和连通江南江北区位条件,发展物资集散、仓储。远期利用高桥和新民洲部分深水岸线,建设公用码头,分流大港港区货物。

(三)生态农业布局

主要布局于扬中本岛生态农业示范区、江心洲、新民洲和高桥镇,重点发展特种水产养殖、优质果蔬、有机大米等,成为镇江及周边城市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同时,积极发展生态农业观光。高桥远期为镇江经济开发区预留用地。

(四)生态旅游布局

主要布局于世业洲和雷公岛,利用其四面环江、生态良好的自然条件,再加上世业洲并与润扬大桥互通优势,突出自然风光,实施保护性开发,加强酒店、休闲中心、污水处理厂等必备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以度假、疗养、休闲为主的生态旅游区。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