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的由来与传说

清明节的由来与传说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关于寒食,有这样一个传说:

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就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间,重耳受尽了屈辱。原来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陆陆续续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随着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

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心中有愧,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几趟,介子推不来。晋文公只好亲去请。可是,当晋文公来到介子推家时,只见大门紧闭。介子推不愿见他,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今山西介休县东南)。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绵山搜索,没有找到。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洞里好象有什么东西。掏出一看,原来是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晋文公将血书藏入袖中。然后把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分别安葬在那棵烧焦的大柳树下。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

走时,他伐了一段烧焦的柳木,到宫中做了双木屐,每天望着它叹道:“悲哉足下。”“足下”是古人下级对上级或同辈之间相互尊敬的称呼,据说就是来源于此。

第二年,晋文公领着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坟前,只见那棵老柳树死树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晋文公望着复活的老柳树,像看见了介子推一样。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爱地掐了一下枝,编了一个圈儿戴在头上。祭扫后,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

以后,晋文公常把血书袖在身边,作为鞭策自己执政的座佑铭。他勤政清明,励精图治,把国家治理得很好。

此后,晋国的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对有功不居、不图富贵的介子推非常怀念。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烟火来表示纪念。还用面粉和着枣泥,捏成燕子的模样,用杨柳条串起来,插在门上,召唤他的灵魂,这东西叫“之推燕”(介子推亦作介之推)。此后,寒食、清明成了全国百姓的隆重节日。每逢寒食,人们即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在北方,老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枣饼、麦糕等;在南方,则多为青团和糯米糖藕。每届清明,人们把柳条编成圈儿戴在头上,把柳条枝插在房前屋后,以示怀念。

清明节诗歌

清明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王禹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清明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候。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清明节习俗知多少

文/温瑞安

清明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清明如果按农历计算,没有确定的日期,即上一年的冬至过了106天就是清明;按阳历计算则在4月4日或5日(以当年二月平或闰而差异),太阳到达了黄经15度时,清明就开始了。这时候,我国大部分地区气候温暖,万木凋零的寒冬已经过去,草木茂盛,到处一片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象。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

“清明”两字,根据宋代陈元靓的《岁时广记》中所说:“清明者,谓物生清净明洁”。清明时节,风和日丽,莺飞草长,柳绿桃红,改变冬季寒冷枯黄景象,大地一片清净明洁。汉代刘安所著《淮南子》中写到:“春分后……加十五日则清明风至”。这里说的“清明风至”之时正值阳春三月,所以有“三月节”之称。《岁时百问》一书也曾做解释:“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可见,清明节是由它所处的时令,在气温、光照、降雨各方面俱佳而得名。

但是,清明作为节日,与纯粹的节气又有所不同。节气是我国物候变化、时令顺序的标志,而节日则包含着一定的风俗活动和某种纪念意义。清明节是

我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直到今天,清明节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亲人的习俗仍很盛行。所以,国家通过立法,将清明节纳入法定的节假日。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多彩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扫墓

清明扫墓,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其习俗由来已久。明《帝京景物略》载:“三月清明日,男女扫墓,担提尊□,轿马后挂楮锭,粲粲然满道也。拜者、酹者、哭者、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锭次,以纸钱置坟头。望中无纸钱,则孤坟矣。哭罢,不归也,趋芳树,择园圃,列坐尽醉。”其实,扫墓在秦以前就有了,但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际,清明扫墓则是秦以后的事。到唐朝才开始盛行。《清通礼》云:“岁,寒食及霜降节,拜扫圹茔,届期素服诣墓,具酒馔及芟剪草木之器,周胝封树,剪除荆草,故称扫墓。”并相传至今。

挂纸

“挂纸”在台湾的习俗中称为“压墓纸”。挂纸时,先要将生长在祖先坟墓上的野草,用锄头或镰刀整理清除,在用小石头或砖块将墓纸压在坟上,表示这个坟是有后嗣的,否则很容易被人误以为是无主的孤坟,而受到破坏。墓纸分为白色、红色、黄色的古仔纸以及五色纸(红黄蓝白黑)两类,现在则多用五色纸,其用意是盖厝瓦或表示子孙已祭拜过。至于传统的客家人挂纸时比较慎重,先用锄头挖一块绿色的草皮,并把带来一迭滴有鸡血的黄纸,用草皮压在坟上,然后在坟地四周摆上十二张银纸,除了挂墓纸的目的外,还有血祭的象征。

踏青

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著名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的就是宋代清明时节,京都人民踏青郊游,市集买卖的热闹情景。

植树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1979年,人大常委会规定,每年三月十二日为我国植树节。这对动员全国各族人民积极开展绿化祖国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插柳

据说,插柳的风俗,也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的。有的地方,人们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预报天气,古谚有“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的说法。黄巢起义时规定,以“清明为期,戴柳为号”。起义失败后,戴柳的习俗渐被淘汰,只有插柳盛行不衰。杨柳有强大的生命力,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柳条插土就活,插到哪里,活到哪里,年年插柳,处处成阴。

荡秋千

这是我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打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蹴鞠

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

拔河

拔河发明于春秋战国时代,当时叫做“牵钩”。主要使用的设备是一条粗麻绳,两头还分有许多小麻绳,在古代比赛时,以一面大旗为界,视哪一方先把另一方拔过中线(代表河流)就算是胜利。拔河的目的是为了增强体质,最初是在军队中盛行,后来才流行于民间。唐玄宗时,曾在清明节时举行大规模的拔河比赛,从此以后,清明拔河遂成习俗。

放风筝

放风筝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象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参加广州缅怀毛主席缅怀革命先烈纪念活动有感

[ 转自铁血社区https://www.360docs.net/doc/ad6320601.html,/ ]

二零零九年四月四日,清明节,我参加了由广州市毛泽东思想读书会组织的“缅怀毛主席缅怀革命先烈,坚定共产主义伟大信仰”主题纪念活动。

缅怀在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中英勇献身的革命先烈,广州市毛泽东思想读书会特组织在广州农讲所、广州起义烈士陵园举行主题纪念活动。

14点,在广州农讲所正式举行缅怀毛主席活动。我们佩带毛主席像章,怀着敬意,迈着庄重的步伐,整齐有序地进入农讲所东耳房毛主席塑像前。活动开始,主持人致辞:

“今天,我们来到这里,缅怀伟大领袖毛主席。毛主席的一生,是叱咤风云的一生,也是为人民服务的一生。虽然他已经远我们而去三十三年,但他的音容笑貌仍时刻留在人民心中。”

我内心也默念着致辞,心潮翻滚。是啊,毛主席一生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革命解放时期,导师毛主席和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革命队伍,是为人民解放事业而奋斗不息的。镰刀铁锤加枪杆子,开天辟地,创造了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希望田野千重浪,钢铁长虹挺傲然,两弹一星惊世殊。轰轰烈烈的人民江山,由人民监督管理,毛主席还带领人民“踏破官僚机器,挥斥资产阶级”,让人民在无产阶级专政继续革命中锻炼成长。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革命宗旨,将指导我们前进。”我暗暗思索着。[ 转自铁血社区https://www.360docs.net/doc/ad6320601.html,/ ]

代表向毛主席献花篮。花篮上的挽联“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万岁-广州毛泽东思想读书会网友敬挽”肃静中,我们向毛主席致以崇高的敬意!我们默哀,怀念,鞠躬。

庄重礼毕。此时,我心中涌起一股急流,一股比血液还燃烧的急流......我仰望毛主席洁白的塑像,倍信擎旗自有后来人。

缅怀毛主席纪念活动中,有青年代表朗读原创诗歌《清明节怀念毛主席》,诗歌颇有立志之概!怀念主席,向主席表达拳拳思念切切真情,更是向主席表达思振兴略理想!我为朗读诗歌青年代表喝彩,好样的青年朋友!今日我青年——这醒来的接班人,以学习毛泽东思想为荣,以宣传毛泽东思想为己任。

缅怀毛主席纪念活动最后,歌声祭主席。我们合唱《东方红》,深情的歌声中,我们排队郑重给主席致献鲜花。现场有不少群众也自发参加了活动,一起给毛主席致献鲜花,鞠躬。

我深信,一个国家,人民有了自己的伟人,人民有了自己的伟人思想指导从而有了自己的战斗力、自己的理想,这个国家的人民是了不得的。这在人类史上也是伟大的进步。我们中国,领袖毛主席就是我们人民心中敬爱的伟人,就是我们的伟大导师。任何的颠覆和物的异已桎梏,都不会使“伟人已经死了”。

我深信,毛主席已经教导我们“一个路线,一种观点,要经常讲,反复讲,只给少数人讲不成,要使广大革命群众都知道”,我们有了前进的动力。

[ 转自铁血社区https://www.360docs.net/doc/ad6320601.html,/ ]

我深信,毛主席已经向全世界宣告“中国人民已经站起来了”,人民就不能

更不会再跪下去。

人民敬爱的毛主席永垂不朽!

人民伟大的革命导师毛主席,永远的光辉!

农讲所纪念活动结束,旗手高举红旗——旗面为红色,旗面缀有缅怀无产阶级革命先烈坚定共产主义信仰毛泽东思想学习会文字——旗手昂首阔步,走最前,我们整齐的队伍从农讲所步行往广州起义烈士陵园。

一路上,红旗招展,吸引了路人不由自主驻足观看。甚有赞赏的言语,掌声。我为自己是队伍一员而激动,更为路人情不自禁表达的热情而感动。我也沉思着:我们也愤,我们也在爱,不管对于愤、对于爱,有没有富有奉献精神?

血液是热的,精神是可嘉的,勇气是可贵的,更要执着的是奉献精神。

[ 转自铁血社区https://www.360docs.net/doc/ad6320601.html,/ ]

热爱毛主席的人民群众,高举毛泽东思想旗帜,高举的是为人民服务的旗帜,不希求桂冠的报偿。不管对于愤、对于爱,更要执着的工作是宣传毛泽东思想。如清明纪念活动,旗帜鲜明吸引群众,也是宣传工作方式之一。

抵达广州起义烈士陵园,青年学生被我们旗帜吸引,坚定走入我们队伍。旗手走最前,高举旗帜,接着是代表抬花圈,我们排队整齐,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走向烈士墓。

苍松青翠,革命先烈卧听松涛阵阵。

烈生命灿开鲜花。

我感受着,肃立在在烈士墓前,聆听青年代表宣读《缅怀无产阶级革命先烈,坚定共产主义伟大信仰——广州网友关于清明节缅怀毛主席和革命先烈的倡议书》。当我听到这段:

[ 转自铁血社区https://www.360docs.net/doc/ad6320601.html,/ ]

“我们将永远怀念伟大领袖毛主席,永远怀念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先烈。我们将沿着革命先烈的足迹,追随革命的理想,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

我们都怀有滚烫的赤心,都信仰共产主义,都崇敬为共产主义事业英勇献身的先烈。是啊,革命烈士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儿女,他们,用生命献给人民解放事业。他们,有的留下姓名,更多的是没有留下姓名。他们,也很年轻,也有热爱的亲人。他们,舍生忘死,一切都为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我们缅怀革命先烈,更是踏着革命先烈足迹前进,坚定共产主义信仰。

为表达对革命先烈不尽崇敬之情,我们沿着台阶拾阶而上,向烈士墓敬献花圈。花圈上的挽联“革命先烈永垂不朽-乌有之乡、旗帜网、毛泽东思想论坛广州读书会敬”。花圈寄托着我们对革命先烈的哀思。

伴随肃穆的音乐,我们默哀,鞠躬。

庄重沿着烈士墓走一圈之后,老中青代表分别朗诵革命先烈陈然的诗歌《我的自白书》、朗诵毛主席在追悼烈士张思德的会上的讲演〈〈为人民服务〉〉节选、朗诵致献革命先烈的原创诗歌,声声震耳,回荡空中。连自发到烈士墓缅怀烈士的群众,也纷纷加入我们队伍,一起聆听代表朗诵的诗篇“清明节里思诸君,一句念念英雄怀。今生我辈虽无才,愿作锄刀把路开”,一起缅怀“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的革命先烈,一起崇敬革命先烈用生命预言黎明到来的革命理想,一起......

谁说,颠覆价值颠覆信仰的社会意识形态中人民只会平庸地活着?

[ 转自铁血社区https://www.360docs.net/doc/ad6320601.html,/ ]

谁说,全球化语境下的实用主义已经打倒了社会主义的真善美价值观?

谁说,我们青年遗忘了革命传统教育?

来烈士陵园看看吧,青年学生,工农朋友,都自发地来了,哦,也有一家三口。他们都是自发来到烈士墓前缅怀革命烈士。当我跟随读书会同志们参观中朝血谊亭、中苏血谊亭、烈士塑像园时,我都发现已围有前来瞻仰的群众。

在烈士塑像园,我还听到我身边一位小女孩问他的父亲“烈士是为保卫祖国牺牲的吗?”我情不自禁地接过话,说“是的。”小女孩的父亲望着我,微笑。

微笑。我们今天的微笑是有责任的。我想起殷夫烈士的一句诗:“......他们尽了责任,

[ 转自铁血社区https://www.360docs.net/doc/ad6320601.html,/ ]

我们还要抖擞。”

以烈士此句诗歌共勉!

信仰共产主义的革命先烈永垂不朽!

革命先烈不朽的精神,已融入我们的信念!

我们坚信:英特纳雄奈尔一定会实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