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白剂

漂白剂
漂白剂

5.1 概述

食品在加工或制造过程中往往保留着原料中所含的令人不喜欢的着色物质,导致食品色泽不正,使人产生不洁或令人不快的感觉。为清除杂色,需要进行漂白,漂白所用的物质称为漂白剂。漂白剂能破坏或抑制食品中的发色因素,使色素褪色,有色物质分解为无色物质。

漂白剂按作用机理分为还原漂白剂和氧化漂白剂两大类。实践中使用的还原漂白剂主要是亚硫酸及其盐类如亚硫酸钠、低亚硫酸钠(保险粉)、焦亚硫酸钾和钠、亚硫酸氢钠及熏硫等。氧化漂白剂主要有过氧化氢、高锰酸钾、二氧化氯、亚氯酸钠、过氧化丙酮、过氧化苯甲酰等。

使用漂白剂注意事项如下:

(1)使用亚硫酸盐类时,应首先了解二氧化硫的含量,然后做实验确定各种食品所需漂白剂的最后再应用到生产中。

(2)使用亚硫酸盐类漂白剂时选择合适的对象食品,否则无意义。(3)尽量避免金属离子的干扰。

(4)亚硫酸盐类溶液易分解失效,最好现配现用。固体也易和氧气发生缓慢的氧化反应,故需要密闭保存。

5.2 还原漂白剂

亚硫酸酸盐都能产生具有还原性的亚硫酸,亚硫酸在被氧化时将着色物质还原而呈现强烈的漂白作用。

植物性食品的褐变多与氧化酶的活性有关,而亚硫酸是一种强还原剂,对氧化酶的活性有很强的抑制作用,所以制作果干,使用这类漂白剂可以防止酶促褐变。亚硫酸能与葡萄糖发生加成反应,加成物无羰基,所以阻断了羰基与氨基酸氨基的缩合反应,防止了迈拉德反应所造成的非酶褐变。

5.2.1亚硫酸钠(Sodinm Sulfite)

亚硫酸钠有无水物和七水合物。无水亚硫酸钠的分子式为Na2SO3,分子量:125.06,七水合亚硫酸钠的分子式Na2SO3?7H2O。分子量:252.5。

(1)性状无水亚硫酸钠为无色至白色结晶或晶体粉末,无臭,相对密度为2.633。它易溶于水:13.9%(0℃) 、 28.3%(80℃);微溶于乙醇,溶于甘油,其水溶液呈碱性。1%水溶液的pH值8.4~9.4,有强还原性,在空气中慢慢氧化成硫酸钠(芒硝),与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硫。

七水合亚硫酸钠为无色结晶,无臭或几乎无臭,相对密度1.561,易溶于水:32.8%(0℃),16.9%(48℃);甘油30%(常温)加热至150℃失去7分子结晶水成为无水亚硫酸钠。

(2)性能亚硫酸钠为强还原剂,能产生还原性的亚硫酸,亚硫酸与着

色物质作用将其还原,显示强烈的漂白作用。亚硫酸钠对氧化酶的活性有很强的阻碍,破坏作用,所以对防止植物性食品的褐变,有良好的效果。

(3)毒性兔经口LD50 0.6~0.7g/kg(以SO2计)。小鼠静脉注射LD50 0.175g/kg(以SO2计)。

(4)制法在40℃的碳酸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硫气体,饱和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经析晶得结晶亚硫酸钠,再加热脱水即得亚硫酸钠。

(5)应用按我国食品卫生法规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规定:亚酸酸钠使用范围和最大使用量如下,葫芦干,5g/kg;果干(除葡萄干),2g/kg;明胶,0.5g/kg;露酒(不包括制造露酒用含酒精成分,容量1%以上的水果榨汁及浓缩汁)、杂酒,0.35g/kg;糖浆、糖稀、蜜饯樱桃,

0.3g/kg;天然果汁(供稀释5倍以上饮用的产品),0.15g/kg糖豆,

0.1g/kg;虾仁,0.1g/kg;其它食品,0.03g/kg;对芝麻乳、豆类蔬菜以及生食用鲜血类不准食用。

亚硫酸钠主要用做漂白剂,但也可以用作防腐剂和抗氧化剂,它对霉菌比对酵母菌抑制作用更有效,使用时将其酿成0.2%~2%的水溶液,用溶液浸渍果实或喷洒在果实上,经这样处理的果实加以贮藏,能达到抗氧化和保持香味的目的。

5.2.2 低亚硫酸钠(Sodium Hydrosulfite)

低亚硫酸钠也称连二亚硫酸钠、次亚硫酸钠,又称保险粉,分子式Na2S2O4,分子量174.11。

(1)性状白色结晶粉末,有时微带黄色或灰色,有二氧化硫的臭气。极不稳定,有很强的还原性,易氧化分解,析出硫,易溶于水,几乎不溶于乙醇。长时间放置在空气中会失去漂白能力,并可能燃烧。加热至75~85℃以上发生分解;至190℃能爆炸。相对密度约为1.3,易溶于水,不溶于乙醇。

低亚硫酸钠还有二水合物。二水合物不稳定,在碱性介质中缓慢加热可脱去水,转变为无水物。

(2)性能参照亚硫酸钠,只是还原能力更强。

(3)毒性同亚硫酸钠

(4)制法锌粉与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二亚硫酸锌,然后加入碳酸钠或氢氧化钠,则生成低亚硫酸钠,再加入氯化钠使低亚硫酸钠晶体析出,归、最后以乙醇脱水干燥即得。

(5)应用参照亚硫酸钠。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1996)对低亚硫酸钠的使用标准规定:对食糖、竹笋、冰糖、干果、干

菜、粉丝、糖果、蜜饯类、葡萄糖、液体葡萄糖、饴糖、饼干、蘑菇罐头最大使用量为0.4g/kg。残留量以二氧化硫计,竹笋、蘑菇、及蘑菇罐头不得超过0.05g/kg;食糖、粉丝及其他品种不得超过0.1g/kg;液体葡萄糖不得超过0.2g/kg;蜜饯类不得超过0.05g/kg。

5.2.3 焦亚硫酸钠(sodium pyrosulfite)

别名:偏重亚硫酸钠,分子式:Na2S2O5,分子量190.13 。

(1)性状焦亚硫酸钠为白色结晶体或粉末有二氧化硫的臭气,易溶于水与甘油,微溶于乙醇,对水的溶解度为30%(常温)50%(100℃),1%水溶液pH为4.0~5.5在空气中放出二氧化硫而分解,具有强烈的还原性。

(2)毒性ADI 0~0.75mg/kg(SO2计;包括二氧化硫和亚硫酸盐类总ADI值) 

(3)使用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1996),对焦亚硫酸钠的使用标准:对食糖、冰糖、糖果、蜜饯类、葡萄糖、液体葡萄糖、饴糖、饼干、竹笋、粉丝、蘑菇、蘑菇罐头最大使用量为0.45g/kg。残留量以二氧化硫计,竹笋、蘑菇及蘑菇罐头不得超过0.05g/kg;饼干、食糖、粉丝及其他品种不得超过0.1g/kg;液体葡萄糖不得超过

0.2g/kg;蜜饯类不得超过0.05g/kg。焦亚硫酸盐类不稳定,但臭味较小,价格低,常用于水果蔬菜的漂白。焦亚硫酸钠遇水即变为亚硫酸氢钠:Na2S2O5 + H2O → 2NaHSO3 ,故两者通用。焦亚硫酸钠固体稳定,较为常用。

5.2.4亚硫酸氢钠 (sodium bisuHite)

别名:酸式亚硫酸钠分子式NaHSO3 分子量104.1。

(1)性状白色块状晶体或粉末,有强烈的二氧化硫气味,密度为1.48g/cm3,暴露于空气中极易气化成硫酸氢钠,易溶于水,微溶于醇,水溶液显酸性,1%水溶液的pH值4.0~5.5。亚硫酸氢钠的饱和水溶液在50℃时含NaHSO341.4%,97℃时含NaHSO3 51.4%,亚硫酸氢钠具有强还原性,对维生素B有破坏作用,不能用于谷物,肉类和乳制品。

(2)制法亚硫酸氢钠常用碳酸钠吸收法制造,生产的基本过程为:用纯碱溶液吸收制硫酸的尾气或硫磺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即得亚硫酸氢钠,其反应式如下:

Na2CO3+2SO2+H2O→2NaHSO3+CO2

(3)应用亚硫酸氢钠作为漂白剂、防腐剂、抗氧化剂,用于酿造、饮

料、干果等的保藏和加工中。此外,亚硫酸氢钠还用于生产糖精、香料、和盐酸羟胺等。

5.2.5 硫磺(硫磺石)(SulpHur/Brimstone)

(1)性状硫有几种同素异形体,一般有两种稳定的晶体,两种非晶体,两种液体,不溶于水,微溶于醇及醚,缓溶于苯,四氯化碳及二硫化碳,用于熏蒸食品的硫为黄色,略带砂性的粉末状或块状,有特异硫磺味,不溶于水及醇,熔点115℃~160℃,呈黑色、稠液、易燃,在空气中发火点为261℃以上,燃烧生出蓝色火焰,具有二氧化硫的特殊臭。

(2)性能与亚硫酸钠相同,具有防腐、漂白作用,本品用于熏蒸,在燃烧时产生二氧化硫气体,进行防腐、漂白。

(3)制法为自然界天然存在,或与铁矿共生。

(4)使用使用标准:只限于熏蒸蜜饯类、干果、干蒸粉丝、食糖,残留量同亚硫酸钠。2例:每立方米空间,取硫磺10~20g,燃烧,熏蒸10~30分钟,适用于干果等物。

5.2.6 二氧化硫(sulfur Dioxide)

又名无水亚硫酸。分子式:SO2, 分子量64.07。

(1)性状常温下为无色气体,有强烈窒息性制激臭;熔点—76.1℃;沸点—10℃;—10℃以下成无色液体,液体比重为1.46,气体比重

2.263,易溶于水及乙醇,对水溶解度为22.8%(0℃),5%(50℃)二氧化硫溶于水后,一部分与水合成亚硫酸,亚硫酸不稳定,加热水迅速分解放出二氧化硫,在常温下,如不密封,也容易分解,在空气中渐渐氧化成硫酸,成分很容易改变,市售的6%二氧化硫溶液又称亚硫酸酐溶液。

(2)性能作为还原剂,多用作食品防腐剂及漂白剂,应用同亚硫酸钠。

(3)使用使用二氧化硫熏蒸时,熏蒸间要有良好的通风设备。使用范围包括干果、干菜、粉丝、蜜饯、葡萄酒、果酒等,二氧化硫残留量不得超过0.05g/kg。熏硫室内二氧化硫浓度一般为1~2%,最多为3%。硫磺品质要优良,砷含量应低于0.003%。硫磺易燃,应注意防火,液态二氧化硫需贮存耐压钢瓶中。

5.2.7焦亚硫酸钾(Potassium Metabisulfite)

(1)性状白色结晶或结晶体粉末,有二氧化硫的硫臭气,易溶于水,难溶于乙醇,水溶液呈酸性反应,与酸接触有二氧化硫逸出,在空气中,特别是在潮湿空气中,可氧化成硫酸盐,研磨可导致燃烧。

(2)性能其还原性比亚硫酸钠强,水溶液呈酸性,使用方便。

(3)应用我中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焦亚硫酸钾的使用标准为,对食糖、冰糖、糖果、蜜饯类,葡萄糖、饴糖、饼干、罐头等最大使用量为0.6g/kg,漂白后的产品二氧化硫的残留量为,饼干、食糖、粉丝、罐头等产品,不得超过0.05g/kg,其他食品中二氧化硫残留量不得超过0.1g/kg。

5.3 氧化漂白剂

5.3.1亚氯酸钠(sodium chconHe)

分子式NaClO2,分子量90.44。

(1)性状亚氯酸钠为白色粉末,无臭或微带臭味,有二水合物和三水合物两种,无水亚氯酸钠有微潮解性,在常温下稳定,如无杂质存在,即使在阳光照射下亦无损失,加热时产生白烟,迅速分解,易溶于水,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碱性水溶液比较稳定;酸性溶液不稳定,游离出亚氯酸进而分解为二氧化氯,分解温度为180~200℃。亚氯酸钠为强氧化剂,若存在有机物,则能生爆炸,故避免与酸、硫及化合物、油脂和其他有机物接触。

(2)性能亚氯酸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氯,而有漂白性能,在漂白过程中,pH越低,NaClO2的分解速度越大。

(3)毒性大鼠经口LD50 0.166g/kg。亚氯酸钠在阳光照射下,缓慢分解生成二氧化氯,鼠在含有0.0045%二氧化氯的空气中数小时即可死亡。

(4)制法氯酸钠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氯,然后再与氢氧化钠和过氧化氢作用而得。

(5)应用按日本规定,亚氯酸钠只用于樱桃、葡萄、桃的漂白,食品经过加工处理后将其分解或除去。

亚氯酸钠水溶液在酸性条件下有稳定的漂白液能力,通常用柠檬酸调pH值至3~5,然后进行漂白,这样不会引起食品组织脆化,漂白时需要使用木制容器或聚氯乙稀容器,以免腐蚀。

5.3.2过氧化苯甲酰(Benzoyl,peroxide)

过氧化苯甲酰具有强氧化性,能氧化破坏食品色素,而使之褪色。详情见本书13章面粉处理剂。

5.3.3二氧化氯(Chconine Dixide)

分子式:ClO2 分子量67.45。

(1)性状二氧化氯为红黄色气体,有不愉快的臭味,对光不稳定,受

日光照射发生分解,微溶于水,0.3g/100ml(25℃)。冷却压缩变为红色液体,溶点—59℃,沸点11℃。

(2)性能同亚氯酸钠。

(3)毒性参照亚氯酸钠。

(4)制法将盐酸加入亚氯酸钠中反应而得。

(5)应用在小麦面粉漂白时,用气体发生装置,使产生的二氧化氯进入螺旋式搅拌机中,与面粉接触。用量一般为0.001%~0.002%。

漂白剂与护色剂(Bleaching Agents and Colour Fixatives)

漂白剂是破坏,抑制食品褪色或使其免于褐变的物质,分氧化漂白剂用还原漂白二类。氧化漂白剂是通过其本身强烈氧化作用使着色物质被破坏,从而达到漂白的目的,除了本书中面粉处理剂中介绍的品种以外,实际应用很少。主要使用还原作用可使果蔬褪(对花色素作用明显,类胡萝卜素次之,而绿叶素则几乎不褪色,)还可有抑菌用抗氧休化等作

用,故广泛应用于食品的漂白与保藏等。

漂白剂与护色剂包括: 1.硝酸钠2.亚硝酸钠3.焦亚硫酸钠 4.亚硫酸氢钠5.低亚硫酸钠6.亚硫酸钠 7.硫磺8..二氧化硫生产技术

03: SO2与其他漂白剂漂白原理比较

SO2与其他漂白剂漂白原理比较 一、要点: SO2的漂白性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查: ①二氧化硫的漂白原理:二氧化硫能与某些有色物质(如品红溶液),化合成无色物质,但无色物质不稳定,见光、遇热或长久放置容易分解而恢复原色; ②漂白性是物质使得有机色素褪去,SO2能和某些有色物质化合成无色物质,因而具有漂白性。但是SO2 使得溴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是因为还原性,而不是漂白性; ③常见漂白剂有:漂白粉(HClO)、臭氧、H2O2、二氧化硫、活性炭等,但是它们的漂白原理、漂白效果并不一样。下表比较了几种常见漂白剂的作用方式: 具有漂白性的物质 物质HClO、O3、H2O2 SO2 木炭 将有色物质的分子吸附在其表 原理将有色物质氧化分解与有色物质结合生成无色物质 面 实质氧化漂白化合漂白物理吸附漂白 效果永久性暂时性暂时性 可漂白大多数有色物质,能使可漂白某些有色物质,不能使可吸附某些有色物质的分子 范围 紫色石蕊褪色石蕊试液褪色 二、注意点: ① 注意区分漂白过程中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② 注意SO2的漂白性与还原性的区别; ③ 注意SO2的漂白有色物质加热后颜色恢复的特点。 三、练习: 1.下列变化中可以说明SO2具有漂白性的是() A.SO2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红色褪去B.SO2通入品红溶液红色褪去 C.SO2通入溴水溶液中红棕色褪去D.SO2通入氢氧化钠与酚酞的混合溶液红色褪去 1

2.下列物质的漂白原理与HClO漂白原理一致的是() A.SO2B.活性炭C.漂粉精D.竹炭 3.不能用来漂白织物的是() A.次氯酸B.臭氧C.二氧化硫D.硫化氢 4.下列五种有色溶液与SO2作用均能褪色,其实质相同的是①品红溶液;②酸性KMnO4溶液;③溴水; ④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⑤含I2的淀粉溶液 A.②③⑤B.①②③C.①②④D.③④⑤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因为SO2具有漂白性,所以它能使品红溶液褪色、溴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石蕊试液褪色 B.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不一定是SO2 C.SO2、漂白粉、活性炭都能使红墨水褪色,其原理相同 D.将SO2通入品红溶液,溶液褪色后加热恢复原色,因而,将SO2通入溴水,溴水褪色后加热也能恢复原色 6.某学生课外活动小组利用下图所示装置分别做如下实验: 在试管中注入某无色溶液,加热试管,溶液颜色变为红色,冷却后恢复至无色,则原溶液可能是( ) A.溶有SO2的酚酞溶液B.溶有NH3的酚酞溶液 C.溶有SO2的品红溶液D.溶有Cl2的品红溶液 【参考答案】 1.B 2.C 3.D 4.A 5.B 6.C 2

漂白原理

常见具有漂白剂有SO2、HClO、Ca(ClO)2、Na2O2、H2O2、臭氧、活性炭(或木炭)等。其漂白性实质分别属于以下三类: 一、与有机色素结合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 在品红溶液中通入SO2,溶液褪色。加热,溶液又变为红色。SO2漂白性的实质,是SO2与水反应生成的H2SO3跟有机色素结合成了不稳定的无色化合物,该化合物见光、遇热或长久放置又能恢复为原来的颜色。用二氧化硫漂白过的草帽日久又渐渐变成黄色,就是这个缘故。SO2漂白原理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注:SO2不能漂白酸碱指示及,与水生成亚硫酸使指示剂变色。 二、氧化性漂白:漂白剂具有氧化性,将有机色素氧化成稳定的无色物质。 (1)氯水、Ca(ClO)2的漂白性:干燥的氯气不能使红布条褪色,而能使湿润的红布条褪色,证明起漂白作用的不是Cl2,而是HClO。氯气也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但加热不能复原,其实质为氧化还原反应。Ca(ClO)2在水中极易发生水解,或与CO2反应生成HClO,从而表现出漂白性: (2)H2O2、Na2O2的漂白性:过氧化氢是一种强氧化剂,纺织工业常用它作漂白剂,就是利用它的氧化性。Na2O2是一种淡黄色晶体,与水或者稀酸作用时,生成过氧化氢,并猛烈放热。生成的H2O2在受热情况下立即分解放出氧气,表现出强氧化性:Na2O2是一种重要的工业漂白剂。 (3)臭氧的漂白性:O3分子是不稳定的,氧化能力远比O2强,且在水溶液中具有强氧化性。所以,当有水存在时,O3是一种强力漂白剂,还用于水和空气的消毒。 三、吸附性漂白:木炭、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形成较大的比表面积,具有很强的吸附性。活性炭可以做制糖工业的脱色剂,属于物理吸附性漂白。注:胶体有吸附性,无漂白性。 从漂白是否可逆看,还可将漂白分为可逆性漂白(如SO2、活性炭)和不可逆性漂白(氧化性漂白皆属于不可逆性漂白)。

漂白剂的种类和漂白原理分析解析

漂白剂的种类及其漂白原理 *** 化学化工学院化学教育专业06级指导教师:杨延民教授 摘要 : 物质的漂白脱色是化工生产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根据化工产品呈色的原因不同,对不同物质采取不同的漂白方法。我们通常使用活性炭等物理吸附剂漂白因含有色素而显色的物质。而对因含有生色团而显色的物质漂白,一般都是使用漂白剂与其发生化学反应,我们称它为化学漂白。根据发生化学反应机理的不同,将化学漂白剂分为氧化型漂白剂和还原型漂白剂。本文将对一些常见的漂白剂种类及其漂白的原理进行阐述。 关键词:漂白剂;原理;氧化;还原;二氧化硫;臭氧;氯气 The Type of Bleach and the Principle of Bleching Wu Xuemei College of Ch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Grade2006 Instructor:Yang Yanmin Abstract:Many chemical products has color that we do not want, bleaching material is frequently encountered in chemical production problems. Chemical coloration for many reasons, the coloration of different products for different reasons .We use different bleach method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color material. We use charcoal to bleach substances which contains the color pigments by physical adsorption. bleching stances mainly by physical adsorption and chemical reaction, bleaching agents are chemical bleach. In this paper, some common bleaching agents and the principle of bleaching are expounded. Key words : bleaching ;principle ;oxidation ;reduction;sulfu r;dioxide;ozone;chlorine 引言 很多物质都带有我们不希望见到的颜色,我们要使物质失去这种颜色,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漂白。但是物质显色的原因是不同的,因此我们漂白不同物质必须采用不同的方法。像含有色素或杂质而显色的物质我们一般使用活性

常见漂白剂的分类及漂白原理-试题君之每日一题君2017-2018学年高一化学人教版(上学期期末复习) 1

1月23日 常见漂白剂的分类及漂白原理 高考频度:★★★☆☆ 难易程度:★★★☆☆ 典例在线 大约4 000年前,埃及人已经用硫燃烧所形成的二氧化硫漂白布匹。在古罗马著名诗人荷马的著作里讲到硫燃烧有消毒和漂白作用。下列物质都具有漂白性:①潮湿的氯气、②二氧化硫、③活性炭、④过氧化钠,其漂白原理相同的是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答案】D 【解析】这些具有漂白性的物质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因具有强氧化性而显漂白性,属于这类的有①潮湿的氯气(含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次氯酸)和④过氧化钠;第二类是因具有吸附性吸附色素脱色而漂白,属于这类的有③活性炭;第三类是②二氧化硫,因可以与有机色质化合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而漂白。综上所述,D 正确。 解题必备 物质的漂白性比较 1.漂白性分类比较 漂白类型 漂白原理 常见代表物 漂白特点 加合型 与有机色质结合,形成不 稳定的无色化合物 SO 2 一定条件下,SO 2放出,又 恢复原色 氧化型 将有色物质氧化为无色物 质 氯水、HClO 、Ca(ClO)2、O 3、 H 2O 2、Na 2O 2 褪色后不能恢复原色 吸附型 吸附作用,物理变化 活性炭 通过一定的处理可以重复 使用 2.SO 2和Cl 2的漂白性拓展 SO 2 新制氯水(Cl 2通入水溶液中) 漂白原理 SO 2能与某些有色物结合成不稳 定无色物 Cl 2与H 2O 反应生成的HClO 具有强氧 化性,可以将有色物氧化成无色物

漂白效果不稳定,加热能复原稳定 漂白范围某些有机色质绝大多数有机色质 与有机色质作用实例 品红2 SO ???→ 通褪色??→ △红 色,紫色石蕊2 SO ???→ 通红色 品红2l ???→ 通C褪色??→ △不显红色, 紫色石蕊2l ???→ 通C先变红,随即褪色混合作用SO2+Cl2+2H2O===H2SO4+2HCl,漂白作用大大减弱 易错易混 若将等物质的量的Cl2和SO2气体相混合,在溶液中会发生反应:SO2+Cl2+2H2O===H2SO4+2HCl,从而失去漂白能力。因此将Cl2和SO2混合使用,不仅不能提升漂白效果,反而会降低甚至失去漂白能力。 学霸推荐 1.下列物质都具有漂白性,其中漂白原理和其他几种不同的是 A.H2O2 B.SO2 C. O3 D. HClO 2.SO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还有漂白性。下列对它变化中表现的性质标注正确的是 ①SO2使溴水褪色(还原性) ②SO2使品红溶液褪色(漂白性) ③SO2通入氢硫酸(H2S)产生淡黄色浑浊(氧化性) ④SO2使润湿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水溶液酸性) A.只有①②④ B.只有③④ C.只有①③ D.①②③④ 3.下列物质都具有漂白作用,其中漂白原理没有利用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A.过氧化钠 B.二氧化硫 C.双氧水 D.活性炭 参考答案 1.【答案】B 2.【答案】D 【解析】① SO2使溴水褪色,体现了SO2的还原性,故①正确;②SO2使品红溶液褪色体现了SO2的漂白性,故②正确;③SO2通入氢硫酸(H2S)产生淡黄色浑浊,体现了SO2的氧化性,故③正确;④SO2使润湿

漂白剂的工作原理和分类

漂白剂的工作原理和分类 参考资料:中国环保网https://www.360docs.net/doc/ad6322924.html,/trade/supply/index--1000100310021008--.htm 吸收液用氯化汞与氯化钠作用生成四氯汞钠,当样品中的SO2与吸收液作用之后,生成一种稳定的络合物(可防止SO2的损失),这种络合物与甲醛及盐酸副玫瑰苯胺作用生成紫红色络合物,颜色的深浅与SO2浓度成正比,可在580nm下比色测定。 常用的氧化漂白剂有两种:一种是含氯漂白剂,另一种是含氧漂白剂。 一、含氯漂白剂,简称氯漂,是能释放活性氯的氧化剂,通常有氯漂水和氯漂粉。 作为漂白剂,它的漂白去污能力比氧漂强,使用氯漂可使布草白度保持及表面净化程度较好,但织物纤维在漂白过程中受到的损伤也比氧漂要大。为此,在漂白过程中对pH 值、温度、时间和浓度要进行严格的控制,以减少织物受到的损伤。其中温度对氯漂漂白有显著影响,提高温度,能加快漂白反应速度,缩短漂白时间。在一定温度下,温度增加7℃左右,漂白速度可增加一倍,温度增加10℃左右漂白速度增加两倍。 专业洗涤工作量大,并希望迅速完成,因此在使用氯漂漂白织物时,通常通过适当升高温度,以提高漂白和洗涤速度。但洗涤过程中并不是温度越高越好,要注意的是温度过高会使纤维聚合度降低。一般建议使用氯漂的温度在60-70℃左右,时间为10-15分钟。 二、含氧漂白剂,简称氧漂,通常有氧漂剂和彩漂粉。 它对织物的漂白较温和,一般不会损伤织物,可令白色或有色织物漂白后色泽更亮丽。常用的含氧漂白剂主要是双氧水和彩漂粉,有较好的漂白作用和杀菌作用。氧漂是通过在水溶液中经过过羟离子游离出活性氧而产生漂白作用,在常温下,它的漂白速度比较缓慢,为了提高洗涤速率,一般在高温条件下进行漂白,既提高了漂白速度,也增加了织物的的去污力和白度。因此通常使用双氧水洗涤漂白温度控制在80~90℃,漂白时间在10~15min。 在洗衣業上,一般使用的漂白剂,大致可分为二大类:一为氧化漂白剂,一为还原漂白剂。 漂粉( CaC103 ) 目前在洗衣業漂粉使用得很少,大都作為次亚氯酸鈉的製造材料。 漂粉因為含鈣( Ca ) ,所以不能與肥皂共同使用,因為如一起使用時,則会产生鈣的肥皂沉淀,這就是在洗衣業不能被使用的原因。 次亚氯酸鈉( NaC10 ) 具有強力的殺菌力,漂白力也非常的強,直接使用高濃度時,容易附著於衣物上而损伤质料,使得質料變脆而易破損。 使用于蚕丝、羊毛、尼龙等纖維或者某些樹脂加工布時会引起变黃,也会把螢光增白過的衣料变成粉紅色,因此要注意選擇衣料。 亚氯酸鈉( NaC102 ) 只限於合成纖維的漂白,最好在高溫時使用,刺激性強是其缺點。 使用以上的含氯漂白劑漂白後,一定要脫氯處理,不然的話,氯残留在纖維中時,經過一段時間後,渐渐的纖維會变脆化及变黃。 脫氯處理時,一般都是使用海波1~3克/升,於常溫時處理即可,也可以使用保险粉处理。 过氧化氫( H2O2 ) 过氧化氫于酸性時安定,但在酸性溶液時會分解產生初生態的氧,在缄性溶液中,具有

高中化学常见漂白性物质的比较

高中化学常见漂白性物质的比较 收藏到手机转发(1)评论(1) 2011-03-09 16:36 高中化学常见漂白性物质的比较 Na2O2、H2O2、O3、HClO或(Cl2)、浓硫酸、浓硝酸、SO2、活性炭、木炭、和硅胶都有漂白性,但漂白原理及漂白效果是不同的。Na2O2、H2O2、O3、HClO 、浓硫酸、浓硝酸都具有强氧化性,它们的漂白原理:利用Na2O2、H2O2、O3、HClO、浓硫酸、浓硝酸的强氧化性将有机色素氧化成无色物质,褪色后不能恢复原来的颜色。这几种漂白性物质的漂白为永久性漂白。SO2的漂白原理:SO2 与有机色素直接化合,形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褪色后在一定条件下又恢复原来的颜色。SO2的漂白为暂时性漂白。活性炭、木炭、硅胶的漂白原理:利用的是它们的多孔吸附性漂白,加热后也恢复原来的颜色。活性炭、木炭、硅胶的漂白为物理漂白。活性炭、木炭、硅胶的漂白也是暂时性的。 具有漂白性的物质我们从物理和化学角度可分为两大类:化学漂白和物理漂白。化学漂白又可分为:氧化型漂白和化合型漂白。 其中Cl2、SO2都为气体且都有漂白性,但漂白原理及漂白效果是不同的。Cl2的漂白原理:Cl2溶于水生成的HClO具有强氧化性,将有色物质氧化成无色物质,褪色后不能恢复原来的颜色。SO2的漂白原理:SO2 与有色物质直接结合,形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褪色后在一定条件下又恢复原来的颜色。如: 通入SO2

加热至沸腾 红色 褪色 加热至沸腾 通入Cl2 褪色 不显红色 品红溶液 通入SO2 很快变成红色 立即变红随即褪色

通入Cl2 紫色石 蕊 注意:SO2只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指示剂变色后不再褪色。 SO2能使溴水、氯水、KMnO4溶液等强氧化性溶液褪色,是因为SO2具有还原性的缘故,而不是体现SO2的漂白性。 SO2具有漂白性,能使品红等有机色质褪色,Cl2也具有漂白性,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但等物质的量的SO2和 Cl2通入品红溶液却不能使之褪色。因为SO2和 Cl2反应生成了盐酸和稀硫酸,失去了漂白作用。 练习: 1.向紫色石蕊试液中加入过量Na2O2粉末振荡,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A.溶液最终变为红色 B.溶液最终变为蓝色 C.溶液中有气泡产生,溶液最终呈蓝色 D.溶液中有气泡产生,溶液最终呈无色 2.下列物质能使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的是() ①氯气②液氯③新制氯水④氯气的四氯化碳溶液

高中化学中具有漂白性的物质归纳

高中化学中具有漂白性的物质归纳 南靖一中沈建忠 2010 09 03 常用的漂白剂有活性炭、氯水、Na2O2、O3、H2O2、SO2、HClO、NaClO、Ca(ClO)2(漂白粉的有效成分)等。 吸附型漂白:活性炭、氢氧化铝胶体吸附有色物质,起到漂白作用,是物理变化。 强氧化性漂白:氯水、漂白粉Ca(ClO)2、Na2O2、O3、H2O2、NaClO,具有漂白性是因为它们有强氧化性,能将有色物质氧化成无色物质。一旦氧化后就不能恢复原来的颜色了,因此它们的漂白作用是永久性的。 化合型漂白:SO2有漂白作用是因为它溶于水后生成了H2SO3, H2SO3能够和有色有机物(如品红)结合,形成不稳定的无色化合物,无色化合物在一定条件(如加热)下,又可以恢复原来的颜色,这种漂白是暂时性漂白。SO2的漂白作用具有特殊性。 请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一.下列褪色现象是SO2的漂白性吗? (1)SO2使橙色溴水褪色 (2)SO2使紫色KMnO4酸性溶液褪色 (3)SO2使红色酚酞褪色

解析:以上褪色现象都不是SO2的漂白性所致。 (1)、(2)褪色的原因是SO2的还原性。分别发生氧化还原 反应 SO2+Br2+2H2O= H2SO4+2HBr 5 SO2+2KMnO4+2H2O=K2SO4+2 MnSO4+ 2H2SO4 (3)褪色的原因是SO2溶于H2O后生成了H2SO3,H2SO3是酸可以使红色酚酞变为无色。 二.氯水和SO2分别使紫色石蕊产生什么现象? 解析:氯水中的HClO先使紫色石蕊变红,而后因为它有强氧化性使红色褪去。 SO2溶于H2O后生成了H2SO3,H2SO3是酸可以使紫色石蕊变为红色。而H2SO3不具有强氧化性,所以红色不会褪去。 三.SO2和Cl2混合后能否增强漂白效果? 解析:不能。因为SO2和Cl2混合后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SO2+ Cl2+2 H2O= H2SO4+2HCl 生成物H2SO4和HCl都没有漂白作用,所以漂白效果会减弱。当 n(SO2): n(Cl2)=1:1时,完全失去漂白作用。

常见漂白剂性质强弱的比较

常见漂白剂性质强弱的比较 作者:汤琛倩等文章来源:广州市中学生“我与化学”活动论文选编(二) 点击数:3975 更 新时间:2007-5-18 汤琛倩符小瑜 一、实验目的 通过高一的学习,我们先后认识了Na2O2、Cl2、SO2、等几种常见漂白剂及其漂白原理.通过学习,我们了解到各种漂白剂反应的原理都有所不同,那么这些不同是否会使得它们在漂白性质上有强弱之分呢?所以,我们希望能够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探究活动,对 Na2O2、Cl2、SO2、这些漂白剂的性质强弱进行比较.要验证它们的漂白性,就要使得它们与有色的物质反应.经过思考,我们认为: Na2O2、Cl2、SO2、这些漂白剂溶于水后都能形成酸性或碱性的溶液,使溶液的PH发生明显变化,而酸碱指示剂又能在酸性或碱性溶液中改变颜色,从而达到指示酸碱的作用,所以通过几种漂白剂分别指示的作用是怎么样,从而推断它们性质的强弱. 二、实验原理 1﹑各种漂白剂的性质 Na2O2:具有强氧化性,与水反应生成NaOH和O2, O2是强氧化剂,可以交有色物质氧化成为无色物质; NaOH是强碱,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 Cl2:由于溶于水生成盐酸和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交有色物质氧化成无色物质,裉色后不能恢复颜色;盐酸与次氯酸均为酸,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 SO2:由于溶于水后生成的亚硫酸与有色物质结合,形成不稳定的无色化合物,裉色后在一定条件下又能恢复原来的颜色,亚硫酸为弱酸,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 2﹑各种酸碱指示剂的性质

酚酞:它是一种有机弱酸,在溶液里随着溶液酸碱性的变化,分子结构发生变化,与碱溶液电离出的OH-结合成醌式结构,显红色,酚酞遇到很浓的碱或酸,由于红色的醌式结构被破坏而生成无色离子,所以酚酞反而裉为无色. 石蕊的性质:它是一种有机弱酸,在溶液里随着溶液酸三性的变化,分子结构发生变化,在酸性溶液中以红色分子存在,在碱性溶液中以主要以蓝色离子存在. 3﹑实验思路 分别交各种漂白剂与各种酸碱指示剂分别反应,观察其颜色的变化,通过改变各种外部条件,使得溶液中的氯离子浓度或氢氧根浓度改变,观察颜色是否改变.若能恢复原色,即证明该种酸碱指示剂没有被氧化;若不能,即证明该酸碱指示剂被氧化. 三、实验用品 1﹑药品: Na2O2固体、Cl2(新制氯水)、SO2(二氧化硫饱和溶液)、酚酞试液、石蕊试液、蒸馏水、盐酸(0.1mol) 、氢氧化钠溶液(0.1mol) 2﹑仪器:锥形瓶、试管、试管夹、玻璃棒、胶头滴管、PH试纸、标准比色卡、药匙 四、实验步骤及现象记录 实验一: Na2O2对酚酞试剂的漂白作用(实验过程见表一)

常见漂白剂的漂白原理

常见漂白剂的漂白原理 说明:SO2不能漂白酸碱指示剂,而氧化类漂白剂(如氯水、Na2O2)能漂白酸碱指示剂。 2.SO2的检验 (1)只含有SO2气体时的检验 方法一:把无色气体通入品红溶液,品红溶液褪色,含有SO2气体。 方法二:把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产生白色沉淀,含有SO2气体。 (2)含有SO2和CO2的混合气体的检验 混合气体→品红溶液(褪色,有SO2)→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变浅)→品红溶液(颜色不变,SO2被完全除去)→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有CO2)。 【现象和结论】 品红溶液褪色说明有SO2气体,通过高锰酸溶液时高锰酸钾溶液颜色变浅,再通过品红溶液时品红溶液颜色不变,说明SO2气体已经被完全除去,最后通过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CO2气体存在。

【发散思维】常用来鉴别和分离SO2与CO2的装置 上述装置中各部分的作用: A.检验SO2的存在 B.除去SO2气体 C.检验SO2气体是否除去,并进一步吸收SO2 D.检验CO2气体并吸收 品红溶液溴水酸性KMnO4溶液FeCl3溶液氢硫酸溶液SO2褪色褪色紫色褪去黄色变为浅绿色淡黄色混浊CO2不褪色无明显现象无明显现象无明显现象无明显现象 叠加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技巧 有些反应体系不只涉及一个反应,且不同的反应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对于这样的反应体系,叠加化学反应方程式可使要解决的问题简便、明了。叠加化学反应方程式的关键是量的关系的衔接和确定,确定量的关系常用待定系数法,它的理论依据是质量守恒。 例1:用1 L 1.0mol/L的NaOH溶液吸收0.8 mol的SO2,所得溶液中的SO32-和HSO3-的物质的量的浓度之比最接近于() A.2:1 B.1:3 C.3:2 D.2:3 解析: 评注:(1)若不用叠加方程式解题,则可根据SO2+2NaOH==Na2SO2+H2O和 SO2+NaOH==NaHSO3两个化学反应方程式,通过列方程组求解。 (2)常见的叠加反应还有: ①mCO2+nNaOH=xNa2CO3+yNaHCO3+zH2O ②mSO2+nBa(OH)2=xBaSO3↓+yBa(HSO3)2+zH2O ③mCa(OH)2+nCO2==xCaCO3↓+yCa(HCO3)2+zH2O ④mNa2CO3+nHCl==xHaHCO3+yCO2↑+zNaCl+wH2O 例2:将适量的CO2通入含0.8g NaOH的碱溶液中,将产物在减压、低温下蒸干后得到1.37g 固体物质。问:(1)产物是什么物质?(2)通入CO2的质量为多少? 解析: 评注:(1)上述解法的前提是NaOH反应后无剩余。(2)若解得x=0,则表明只有NaHCO3这种生成物;若解得y=0,则表明只有Na2CO3这种种生成物;若x>0,y>0,则表明生成物中Na2CO3和NaHCO3均存在。

2021学年高中化学第5章第1节微专题1常见漂白剂的归类分析学案人教版必修二.doc

微专题1 常见漂白剂的归类分析 三类漂白剂的比较 类型原理举例特点备注 氧化型 将有机色质内部“生色团” 破坏掉 HClO、NaClO、 Ca(ClO)2、Na2O2、 H2O2、O3等 不可逆、持久无选择性 加合型 与有机色质内部“生色团” 化合成无色物质 SO2可逆、不持久有选择性 吸附型将有色物质吸附而褪色活性炭物理变化吸附色素222+Cl2+2H2O===H2SO4+2HCl。 1.将Cl2通入品红溶液中,使溶液褪色的粒子是( ) A.Cl2B.HClO C.H+D.Cl- [答案] B 2.为了提高氯水的漂白性,可以向氯水中加入或通入的物质是( ) A.SO2B.CaCO3 C.FeCl2D.Na2S B [A项,SO2与Cl2、H2O反应生成HCl和H2SO4,减弱漂白性;C、D项,Fe2+、S2-与Cl2均反应,减弱漂白性。]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向BaCl2溶液中通入SO2气体,溶液仍澄清,滴入3%过氧化氢溶液后有白色沉淀产生 B.可以用澄清石灰水来鉴别SO2与CO2 C.向紫色石蕊溶液中通入SO2气体,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D.SO2使溴水褪色,体现了SO2的漂白性 A [HCl的酸性强于H2SO3,因此向BaCl2溶液中通入SO2,溶液仍澄清,SO2具有还原性,H2O2具有强氧化性,滴入过氧化氢溶液后,发生反应H2O2+SO2===H2SO4,BaCl2+H2SO4===2HCl+BaSO4↓,溶液中有白色沉淀产生,故A正确。SO2和CO2都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因此用澄清石灰水无法鉴别SO2和CO2,故B错误。向紫色石蕊溶液中通入SO2,SO2与H2O反应生成H2SO3,会使溶液变红,但不会褪色,故C错误。SO2使溴水褪色,发生反应SO2+Br2+2H2O===H2SO4+2HBr,体现了SO2的还原性,故D错误。] 4.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SO2的性质,按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高中化学 每日一题 常见漂白剂的分类及漂白原理 新人教版

常见漂白剂的分类及漂白原理 高考频度:★★★★☆ 难易程度:★★★☆☆ 典例在线 下列由于物质的漂白性而导致溶液褪色的是 ①将过氧化钠投入水中,然后加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②将活性炭放入红墨水中,溶液褪色 ③向品红溶液中滴加氯水,红色褪去 ④向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硫气体,溶液紫色褪去 A .①③ B .①②③ C .①②③④ D .②④ 【答案】B 【解析】①将过氧化钠投入水中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然后加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先变红后褪色是生成的过氧化氢具有漂白性,正确;②将活性炭放入红墨水中,活性炭具有吸附性,溶液褪色,正确;③向品红溶液中滴加氯水,次氯酸具有漂白性,溶液的红色褪去,正确;④向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硫气体,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溶液紫色褪去,错误;故选B 。 解题必备 物质的漂白性比较 1.漂白性分类比较 2.SO 2和Cl 2的漂白性拓展

易错易混 若将等物质的量的Cl2和SO2气体相混合,在溶液中会发生反应:SO2+Cl2+2H2O===H2SO4+2HCl,从而失去漂白能力。因此将Cl2和SO2混合使用,不仅不能提升漂白效果,反而会降低甚至失去漂白能力。 学霸推荐 1.下列物质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且褪色原理基本相同的是 ①活性炭②新制氯水③二氧化硫④臭氧⑤过氧化钠⑥双氧水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②④⑤⑥ D.③④⑥ 2.下列物质都具有漂白作用,其中漂白原理没有利用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A.过氧化钠 B.二氧化硫 C.双氧水 D.活性炭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因为SO2具有漂白性,所以它能使品红溶液、溴水、KMnO4(H+)、石蕊试液褪色 B.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不一定是SO2 C.SO2、漂白粉、活性炭、Na2O2都能使红墨水褪色,其原理相同 D.等物质的量的SO2和Cl2相遇在溶液中具有漂白能力 4.A、B是两种常温下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将A通入品红溶液中,品红溶液变为无色;将B通入品红溶液中,品红溶液也变为无色。将A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变为红色; 将B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先变红后褪色。将A和B按1∶1的体积比充分混合,通入品红溶液中,品红溶液不褪色,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只变红不褪色。试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B的化学式:A________;B________。 (2)写出A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或

常见漂白剂的分类及漂白原理-试题君之每日一题君2017-2018学年高一化学人教版(上学期期末复习)

1月23日常见漂白剂的分类及漂白原理 高考频度:★★★☆☆ 难易程度:★★★☆☆ 典例在线 大约4 000年前,埃及人已经用硫燃烧所形成的二氧化硫漂白布匹。在古罗马著名诗人荷马的著作里讲到硫燃烧有消毒和漂白作用。下列物质都具有漂白性:①潮湿的氯气、②二氧化硫、③活性炭、④过氧化钠,其漂白原理相同的是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答案】D 【解析】这些具有漂白性的物质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因具有强氧化性而显漂白性,属于这类的有①潮湿的氯气(含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次氯酸)和④过氧化钠;第二类是因具有吸附性吸附色素脱色而漂白,属于这类的有③活性炭;第三类是②二氧化硫,因可以与有机色质化合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而漂白。综上所述,D正确。 解题必备 物质的漂白性比较 1.漂白性分类比较

2.SO2和Cl2的漂白性拓展 色,紫色石蕊 褪色色,紫色石蕊 易错易混 若将等物质的量的Cl2和SO2 气体相混合,在溶液中会发生反应: SO2+Cl2+2H2O===H2SO4+2HCl,从而失去漂白能力。因此将Cl2和SO2混合使用,不仅不能提升漂白效果,反而会降低甚至失去漂白能力。 学霸推荐 1.下列物质都具有漂白性,其中漂白原理和其他几种不同的是 A.H 2O 2 B.SO 2 C. O 3 D. HClO

2.SO 2 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还有漂白性。下列对它变化中表现的性质标注正确的是 ①SO 2 使溴水褪色(还原性) ②SO 2 使品红溶液褪色(漂白性) ③SO 2通入氢硫酸(H 2 S)产生淡黄色浑浊(氧化性) ④SO 2 使润湿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水溶液酸性) A.只有①②④ B.只有③④ C.只有①③ D.①②③④ 3.下列物质都具有漂白作用,其中漂白原理没有利用物质化学性质的是A.过氧化钠 B.二氧化硫 C.双氧水 D.活性炭 参考答案 1.【答案】B 2.【答案】D 【解析】①SO2使溴水褪色,体现了SO2的还原性,故①正确;②SO2使品红溶液褪色体现了SO2的漂白性,故②正确;③SO2通入氢硫酸(H2S)产生淡黄色浑浊,体现了SO2的氧化性,故③正确;④SO2使润湿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体现了SO2是酸性氧化物,其水溶液酸性,故 ④正确;答案为D。 3.【答案】D

课时5.1.3 微专题2 常见漂白剂的归类分析-高一化学必修第二册精品讲义(新教材人教版)

常见漂白剂的归类分析1 、常见漂白剂的漂白原理及特点 类型 比较项目 氧化型加合型吸附型 原理漂白剂本身是氧化剂,利用其氧化 性将有机色质内部“生色团”氧 化破坏掉,使之失去原有的颜色 漂白剂与与有机色质内 部“生色团”化合成无 色物质,使之失去原来 的颜色 有些固体物质疏松、多 孔,具有较大的比表面 积,可以吸附有色物质使 之失去原来的颜色 实例Cl2、Ca(ClO)2、ClO2、H2O2、O3SO2活性炭 特点加热时不能恢复原有的颜色,不可 逆、持久 加热时能恢复原来的颜 色,可逆、不持久 部分吸附剂可以重复使 用 变化化学变化化学变化物理变化 备注无选择性有选择性吸附色素 2 【微点拨】 当Cl2与SO2(体积比为1∶1)混合后通入品红溶液时,品红溶液不褪色,因为SO2+Cl2+2H2O===H2SO4+2HCl 【强化训练】 1、将Cl2通入品红溶液中,使溶液褪色的粒子是() A.Cl2B.HClO C.H+D.Cl- 2、为了提高氯水的漂白性,可以向氯水中加入或通入的物质是() A.SO2B.CaCO3C.FeCl2D.Na2S 3、下列关于氯水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新制氯水中只含Cl2和H2O分子 B.新制氯水可使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 C.光照新制氯水有气泡逸出,该气体是Cl2 D.新制氯水在密闭无色玻璃瓶中放置数天后酸性将减弱 4、在氯水中存在多种分子和离子,它们在不同的反应中表现各自的性质,下列关于氯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氯水放置数天后pH将变小 B.加入有色布条,布条褪色,是因为溶液中的HClO有强氧化性 C.光照氯水有气泡冒出,该气体是氯气 D.新制氯水可使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向BaCl2溶液中通入SO2气体,溶液仍澄清,滴入3%过氧化氢溶液后有白色沉淀产生 B.可以用澄清石灰水来鉴别SO2与CO2 C.向紫色石蕊溶液中通入SO2气体,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D.SO2使溴水褪色,体现了SO2的漂白性 6、关于二氧化硫的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能使含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褪色B.能使石蕊溶液先变红色再褪色 C.能使品红溶液褪色D.能使溴水褪色

漂白剂

5.1 概述 食品在加工或制造过程中往往保留着原料中所含的令人不喜欢的着色物质,导致食品色泽不正,使人产生不洁或令人不快的感觉。为清除杂色,需要进行漂白,漂白所用的物质称为漂白剂。漂白剂能破坏或抑制食品中的发色因素,使色素褪色,有色物质分解为无色物质。 漂白剂按作用机理分为还原漂白剂和氧化漂白剂两大类。实践中使用的还原漂白剂主要是亚硫酸及其盐类如亚硫酸钠、低亚硫酸钠(保险粉)、焦亚硫酸钾和钠、亚硫酸氢钠及熏硫等。氧化漂白剂主要有过氧化氢、高锰酸钾、二氧化氯、亚氯酸钠、过氧化丙酮、过氧化苯甲酰等。 使用漂白剂注意事项如下: (1)使用亚硫酸盐类时,应首先了解二氧化硫的含量,然后做实验确定各种食品所需漂白剂的最后再应用到生产中。 (2)使用亚硫酸盐类漂白剂时选择合适的对象食品,否则无意义。(3)尽量避免金属离子的干扰。 (4)亚硫酸盐类溶液易分解失效,最好现配现用。固体也易和氧气发生缓慢的氧化反应,故需要密闭保存。 5.2 还原漂白剂 亚硫酸酸盐都能产生具有还原性的亚硫酸,亚硫酸在被氧化时将着色物质还原而呈现强烈的漂白作用。 植物性食品的褐变多与氧化酶的活性有关,而亚硫酸是一种强还原剂,对氧化酶的活性有很强的抑制作用,所以制作果干,使用这类漂白剂可以防止酶促褐变。亚硫酸能与葡萄糖发生加成反应,加成物无羰基,所以阻断了羰基与氨基酸氨基的缩合反应,防止了迈拉德反应所造成的非酶褐变。 5.2.1亚硫酸钠(Sodinm Sulfite) 亚硫酸钠有无水物和七水合物。无水亚硫酸钠的分子式为Na2SO3,分子量:125.06,七水合亚硫酸钠的分子式Na2SO3?7H2O。分子量:252.5。 (1)性状无水亚硫酸钠为无色至白色结晶或晶体粉末,无臭,相对密度为2.633。它易溶于水:13.9%(0℃) 、 28.3%(80℃);微溶于乙醇,溶于甘油,其水溶液呈碱性。1%水溶液的pH值8.4~9.4,有强还原性,在空气中慢慢氧化成硫酸钠(芒硝),与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硫。 七水合亚硫酸钠为无色结晶,无臭或几乎无臭,相对密度1.561,易溶于水:32.8%(0℃),16.9%(48℃);甘油30%(常温)加热至150℃失去7分子结晶水成为无水亚硫酸钠。 (2)性能亚硫酸钠为强还原剂,能产生还原性的亚硫酸,亚硫酸与着

2020-2021学年新教材化学人教版必修第二册微专题强化训练1 常见漂白剂的归类分析

微专题强化训练1常见漂白剂的归类分析 1.下列物质不能用于漂白的物质是() A.84-消毒液B.氯水 C.双氧水D.洁厕净 D[洁厕净中主要含盐酸,可以除去水垢等。] 2.(双选)下列物质利用氧化性漂白的是() A.氯水B.活性炭 C.SO2D.双氧水 AD[活性炭是利用吸附作用,SO2是利用与有色物质化合成无色物质。] 3.下列物质均使品红溶液褪色,但加热又恢复红色的是() A.Cl2B.O3 C.H2O2D.SO2 [答案] D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因为SO2具有漂白性,所以它能使品红溶液、溴水、酸性KMnO4溶液、石蕊溶液褪色 B.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不一定是SO2 C.SO2、漂白粉、活性炭都能使红墨水褪色,其原理相同 D.将SO2和Cl2等物质的量混合后,通入装有湿润的有色布条的集气瓶中,漂白效果更好 B[SO2能使溴水、酸性KMnO4溶液褪色是因为SO2具有还原性,能使品红溶液褪色才体现其漂白性,SO2不能使石蕊溶液褪色,A项错误;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物质很多,不仅仅是SO2,B项正确;SO2与红墨水中的有色物质结合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而漂白,漂白粉能将红墨水中的有色物质氧化而漂白,活性炭能吸附红墨水中的有色物质而漂白,三者的漂白原理不相同,C项错误;SO2和Cl2

等物质的量混合后与H2O发生反应SO2+Cl2+2H2O===H2SO4+2HCl,从而失去漂白能力,D项错误。] 5.如图是研究二氧化硫性质的微型实验装置。现用70% H2SO4溶液和亚硫酸钠晶体反应制取SO2气体,实验现象很明显,且不易污染空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然后逐渐褪色 B.品红溶液褪色 C.溴水的橙黄色褪去 D.含酚酞的NaOH溶液的红色变浅或褪色 A[SO2与水反应生成的H2SO3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但不褪色,A 错误。SO2有漂白性,能使品红溶液褪色,B正确。SO2有还原性,与溴水发生反应Br2+SO2+2H2O===H2SO4+2HBr,使溴水褪色,C正确。SO2能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使含酚酞的NaOH溶液的红色变浅或褪色,D正确。] 6.下列物质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且褪色原理基本相同的是() ①活性炭②新制氯水③二氧化硫④臭氧⑤过氧化钠⑥双氧水 A.①②④B.②③⑤ C.②④⑤⑥D.③④⑥ [答案] C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SO2和Cl2都能使石蕊试液褪色 B.SO2、Cl2都可用于漂白物质,将等物质的量的两种气体同时作用于潮湿的有色物质时,可增强漂白效果 C.活性炭使有色物质褪色是利用了碳单质的还原性,使有色物质发生了还原反应

第26练氯水与常见漂白剂性质的探究

1. (2015·洛阳二模)常温下,将Cl 2缓慢通入水中至饱和,然后向所得 饱和氯水中滴加0.1 mol·L -1的NaOH 溶液。整个实验进程中溶液的 pH 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实验进程中可用pH 试纸测定溶液的pH B .向a 点所示溶液中通入SO 2,溶液的酸性和漂白性均增强 C .c 点所示溶液中:c (Na +)=2c (ClO - )+c (HClO) D .由a 点到b 点的过程中,溶液中c (H +)c (ClO -) 减小 2.(2015·北京房山二模)在日常生活中,下列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可行的是( ) A .为加快漂白精的漂白速率,使用时可滴加几滴醋酸 B .为防止海鲜腐烂,可将海鲜产品浸泡在硫酸铜溶液中 C .为增强治疗缺铁性贫血效果,可在口服硫酸亚铁片时同服维生素C D .为使水果保鲜,可在水果箱内放入高锰酸钾溶液浸泡过的硅藻土 3.(2015·温州十校联合体期初联考)某溶液中含有NH +4、SO 2-3、SiO 2-3、Br -、CO 2-3、Na +,向该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l 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①反应前后,溶液中离子浓度基本保持不变的有NH +4、Na + ②有胶状物质生成 ③有气体产生 ④溶液颜色发生变化 ⑤溶液中共发生了2个氧化还原反应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④⑤ C .①③④⑤ D .②④⑤ 4.为增大氯水中c (HClO),应采取的措施是( ) A .加入NaOH 固体 B .加入食盐固体 C .加入CaCO 3 D .加入Na 2SO 3固体 5.将过量的氯气通入30 mL 浓度为10.0 mol·L -1的氢氧化钠浓溶液中,加热少许时间后溶液 中形成NaCl 、NaClO 、NaClO 3的共存体系。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与NaOH 反应的氯气的物质的量无法确定 B .当反应中被氧化的氯元素和被还原的氯元素之比为1∶4时,溶液中NaClO 和NaClO 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1 C .溶液中n (Na +)∶n (Cl - )可能为7∶3 D .若Cl 2与NaOH 的反应中转移的电子为n mol ,则0.15<n <0.25 6.(2015·河南联考)二氧化氯(ClO 2)是一种高效消毒剂,沸点为11 ℃。用氯酸钾粉末与草酸在60 ℃时反应可生成二氧化氯等物质,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漂白粉的漂白原理

漂白粉的漂白原理 总结精选(1): 漂白粉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钙和次氯酸钙,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钙。漂白粉的漂白原理是次氯酸钙与酸反应产生有漂白性的物质次氯酸: Ca(ClO)2+2HCl(稀)=CaCl2+2HClO Ca(ClO)2+CO2+H2O=CaCO3↓+2HClO 次氯酸是弱酸,能够氧化色素,从而到达漂白目的。 总结精选(2): 常见六种漂白剂的漂白原理及应用 1、氯水 氯气的水溶液叫氯水。常温下,1m3水中可溶解约2.5m3的氯气。溶解的部分氯气能与水反应生成次氯酸。次氯酸不稳定,见光易分解:2HClO2HCl+O2。所以久置氯水见光变成很稀的盐酸没有漂白作用。通常说的氯水是指新制氯水,其主要成分为:Cl2、HClO、H2O、H+、Cl-、ClO-和极少的OH-等。新制氯水具有漂白作用,其漂白实质是次氯酸的作用。次氯酸很不稳定,生成氯化氢和新生氧,HClOHCl +[O],新生氧的氧化潜力很强,能破坏有机色素结构而到达漂白之目的。也有人认为,次氯酸的漂白作用主要不是氧化作用,而主要是次氯酸对色素双键所起的加成作用。 次氯酸的漂白是彻底的、不可逆的,有机色素褪色后不能恢复到原有的颜色。可用作棉、麻、纸张等的漂白。另外,漂白粉和次氯酸钠的漂白也是由于生成的次氯酸(HClO)的漂白作用。

2、活性炭 将木炭在1200K的水蒸气中进行加热,即可得到活性炭(ActivatedCarbon)。活性炭内部有大虽的孔隙,孔内有许多约10nm~100nm大小的毛细管。所以活性炭内部的表面积很大。1g活性炭内部的表面积约为3002500m2,这些孔隙和毛细管使活性炭具有很强的吸附性。 活性炭??于非极性吸附剂,因此易吸附非极性或弱极性物质。常见的易被活性炭吸附的物质及应用如下:本文来自化学自习室! ①有毒的气体(或蒸气):NO、NO2、Cl2、Br2、C6H6,因此活性炭用于去毒、防毒。 ②色素。用于溶液脱色(漂白),如制造白糖工业中可用活性炭做脱色剂。 ③水中有臭味的物质,如用于水的除臭净化。另外活性炭常用来吸附水中的汞、铬的重金属离子等等。 需注意的是,在常温下活性炭的吸附作用以物理吸附为主。 3、过氧化钠 过氧化钠(Na2O2)粉末呈黄色,易吸潮,与水或稀盐酸作用生成过氧化氧,并猛烈放热:2Na2O2+2H2O=H2O2+2NaOH,Na2O2+H2SO4=H2O2+Na2SO4 所生成的过氧化氢(H2O2)如上所述具漂白作用,所以过氧化钠被广泛用作漂白剂,但要注意过氧化钠在漂白过程中产生出的强碱对被漂白物质的腐蚀作用。 4、过氧化氢 过氧化氢化学式为H2O2,可与水以任何比例混合,水溶液俗称双氧水。本文来自化学自习室! 双氧水通常作漂白剂,其漂白通常是在碱性溶液中进行的,到目为止,双氧水的漂白机理还未定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