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浙教版九上科学1.6《几种重要的盐》习题(含答案)

外…………○…学校:

__内

绝密★启用前 2019-2020学年度???学校11月月考卷 试卷副标题 考试范围:xxx ;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 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 卷的文字说明 一、选择题 1.下列各组物质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 .Na 2CO 3、NaHCO 3、HCl B .NaCl 、AgNO 3、HNO 3 C .KNO 3、KCl 、NaOH D .NaOH 、BaCl 2、H 2SO 4 2.小柯给校园里植株矮小、叶色发黄的植物施用尿素[CO(NH 2)2],尿素是一种( ) A .复合肥 B .氮肥 C .磷肥 D .钾肥 3.下列各组物质能大量共存且形成无色透明溶液的是( ) A .Na 2CO 3、KC1、KNO 3 B .K 2SO 4、BaC12、HC1 C .FeSO 4、HC1、KC1 D .HNO 3、KOH 、NaCl 4.将一定质量的 Ba(OH)2 溶液与 Na 2CO 3 溶液混合恰好完全反应,向反应后的混合物中加入稀盐酸,产生气体的体积与加入稀盐酸的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N 点时,所得溶液的 pH =7 B .Q 点时,所得溶液中的溶质只含有 BaCl 2 C .O 至 P 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OH +HCl =NaCl +H 2O D .P 至 Q 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Ba(OH)2+2HCl =BaCl 2+2H 2O

外…………○…………装…………○※※请※※不※※要※※在※※装※※内…………○…………装…………○

A .A

B .B

C .C

D .D

6.为了证明长期暴露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钠浓溶液已变质,小九同学先取2mL 试样于试管中,而后进行如下实验,其中不能达到目的是( )

A .加入足量盐酸,观察现象

B .加入澄清石灰水,观察现象

C .加入氯化钡溶液,观察现象

D .通适量CO 2气体,观察现象

7.为研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是否发生反应,某同学设计了下列方案,其中不可行的是

A .

B .

C .

D .

8.下列对化肥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 .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主要营养元素的化肥称为复合肥,如硝酸钾。

B .施用氮肥,能促进植物茎叶生长

C .铵态氮肥不能与碱性肥料混合使用

…………外装…………○…_姓名:___

_

__

___

_

_班级:…

…○

9.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能大量共存,且溶液无色的是( ) A .NaSO 4 NaCl KCl B .NaCO 3 NaCl H 2SO 4 C . CuSO 4 NaCl NaCO 3 D .NaCl BaCl 2 Na 2SO 4 10.下列物质的俗称与其主要成分的化学式均正确 的是( ) A .消石灰、生石灰[CaO ] B .烧碱、苛性钠[NaOH ]

C .尿素、草木灰[K 2CO 3]

D .纯碱、小苏打[Na 2CO 3] 第II 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 卷的文字说明 二、简答题 11.氢氧化钠溶液敞口放置,易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而变质,所以要密封保存。现向一定质量且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缓慢加入稀盐酸,边滴边振荡。如图表示反应过程中溶液的总质量随加入稀盐酸质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结合图示信息和所学的科学知识分析 AB 、BC 、CD 各段变化的理由。 ________ 12.通过如下实验对稀硫酸部分化学性质进行验证,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一:Mg 和稀硫酸 实验二:MgO 和稀硫酸 实验三:Ba(NO 3)2溶液和稀硫酸 实验四:KOH 溶液和稀硫酸 (1)实验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实验四无明显现象,再将打磨过的铁丝浸入该实验后的溶液中,仍无明显现象,据此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验证KOH 溶液和H ?SO 4发生反应。 (3)将上述所有实验后的溶液混合,并进行如下实验:

①所取滤液a 中加稀硫酸后无明显现象,说明其中不存在________离子。

13.为测定CuCl 2和FeCl 2组成的混合溶液中FeCl 2的质量分数进行如下实验: ①取100g 混合溶液加入足量的AgNO 3溶液,经过滤洗涤、干燥、称量得到179.375gAgCl 固体; ②另取原混合溶液各100g 与含有杂质的废铁屑反应(杂质不溶于水,也不参与反应),共做了五组实验,其实验数据如下表。

请分析计算:

(1)第________组实验恰好完全反应。

(2)铁屑中铁的质量分数为多少?________ (计算结果精确到0.1%)

(3)原混合溶液中FeCl 2的质量分数为多少?________

14.“波尔多液”是一种无机铜素杀菌剂,是硫酸铜、氢氧化铜和氢氧化钙的碱式复盐。由法国人米亚尔代于波尔多城发现其杀菌作用而得名。“波尔多液”必须在碱性环境中配制,否则会生成过多的氢氧化铜沉淀而失去药效。配制方法是:在塑料容器中加入胆矾,加水制成硫酸铜溶液,在另一容器里加入生石灰,加水配成石灰乳,然后将两者混合成“波尔多液”。试回答下列问题:

(1)为什么不能用铁桶或铝桶配制波尔多液(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 (2)硫酸铜溶液和石灰乳混合时,应该怎样操作才能避免失去药效

___________________。

15.某校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了解到,某石材厂新购进一批石灰石原料,其所含的杂质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盐酸,高温时也不发生反应,该小组取用4g 样品,测定该石灰石的纯度,用未知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40g 分4次加入,每次充分反应后,经过滤.干燥等操作后称量固体物质的质量,每次稀盐酸的用量及剩余固体的质量见下表(假设过滤.干燥等操作过程,固体物质质量不受损耗):

(1)该石灰石样品的纯度是___________. (2)所用的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___________ (3)如果煅烧上述石灰石原料生产出含杂质的生石灰质量为100t ,问需要上述石灰石原料质量为多少吨?______________________(计算结果精确到0.1) 16.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测定当地矿山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来了一些矿石样品,并取稀盐酸200g ,平均分成4份分别进行实验,结果如表: (1)表中m 的数值是___; (2)反应中矿石有剩余是第___次实验; (3)这种石灰石矿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_______ (4)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_________ 17.下面为两位同学利用各自选择的实验器材进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小李的设计:将铁钉与盛有硫酸铜溶液的小试管装于烧杯中,加适当砝码使天平平衡,如图A 。待烧杯内的物质完全反应后,观察天平否再次平衡。小刚的设计:将盛有碳酸钠粉末的小试管放于盛有足量稀盐酸的烧杯中,加适当砝码使天平平衡,如图B 。待两物质反应完全后,观察天平是否再次平衡。 试回答下列问题:

○…………外…………………○……○…………内…………………○…… (1)A 实验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哪位同学的实验会导致验证失败并说明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为了测定某石灰石样品的组成,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以下实验,取四份相同质量的样品分别放入四个等质量的烧杯中,然后分别加入稀盐酸(杂质不与盐酸反应),充分反应后用天平称量,记录实验数据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并计算:

(1)经分析,在第1次实验结束后,反应物_______完全反应完了(填化学式). (2)25.0g 样品与足量稀盐酸反应最多能生成气体_________ g .

(3)计算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写出具体计算过程)。__________________ (4)请在图中画出第四次试验中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与生成气体的质量的变化关系(标注必要的数值).

生成气体的质量/g

_____________

19.实验室中有一种含有纯碱、小苏打和少量水的固体粉末样品。为了测定其中小苏打

○…………外……………线…………○

………线…………的含量,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利用如图所示装置(部分固定装置已略去)进行实验。

已知:①该装置气密性良好,A 、C 、D 中所装药品足量且能完全吸收相关物质 ②碱石灰是CaO 与NaOH 的固体混合物 ③加热条件下,纯碱稳定不分解,小苏打易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HCO 3 Δ Na 2CO 3+H 2O+CO 2↑ 探究过程如下: Ⅰ.称量样品和已装入相关药品的装置C 、D 的质量,分别为:m 、m 1、m 2; Ⅱ.将质量为m 的样品装入B 玻璃管中,按图连接好装置,关闭弹簧夹,给玻璃管加热 Ⅲ.待玻璃管中样品完全反应,打开弹簧夹通空气,再熄灭酒精灯,直到玻璃管冷却 Ⅳ.再次称量装置C 、D 的质量,分别为m 3、m 4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C 中所装药品为_____; (2)装置D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装置E 的作用_____; (4)依据实验所得数据计算,该样品中小苏打的质量分数为_____(用相关字母表示)。 20.为测定某Na 2SO 4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取60gNa 2SO 4溶液平均分成三份,每份样品均按如图所示进行实验,实验数据见下表。计算:

线

线

(1)20g Na2SO4溶液完全反应时,所得沉淀的质量为_____g

(2)Na2SO4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写出计算过程)

三、探究题

21.科学实验课后,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整理实验桌时,发现有一瓶氢氧化钠溶液没有塞

橡皮塞,征得老师同意后,开展了以下探究:

(提出问题1)该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了呢?

(1)(实验探究1)

(2)(提出问题2)该氢氧化钠溶液是全部变质还是部分变质呢?

(实验探究2)

(实验结论)该氢氧化钠溶液________(填“部分”或“全部”)变质。

(反思与评价)氢氧化钠溶液露置于空气中容易变质,必须密封保存。

22.小苏打(NaHCO3)和食盐(NaCl)是厨房中常用物质。现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由

NaHCO3和NaCl 中的一种或两种组成。某科学小组同学展开了系列拓展性研究。

(实验目的)测定该白色固体中NaHCO3的质量分数。

…………装………………订…………○…………学校:

___

___

_

_

__

_姓名:___

_

__

___

_

_

_

___

_

_考号:_

_____

__

___

……

订…

………为了测定该样品中NaHCO 3的质量分数,小吕、小周分别取a 克该样品,设计了如下方案: I .小吕方案:利用NaHCO 3与稀硫酸反应产生CO 2 ,通过测定生成CO 2的质量,计算样品中NaHCO 3的质量分数。(2NaHCO 3+H 2SO 4=Na 2SO 4+2CO 2↑+2H 2O) (1)小吕用下列装置完成本实验,装置的连接顺序是________。(填装置的字母编号,装置不重复使用)

(2)D 装置中的反应完全后,需再次通入空气,其目的是________。 II .小周方案:小周用沉淀法测定样品中NaHCO 3的质量分数。操作流程如下:(已知:NaHCO 3+NaOH=Na 2CO 3+H 2O ) (3)为使定量分析更准确,在操作I 之前,需判断所加BaC12溶液是否过量,请你设计一个合理方案(包括实验操作,预期现象和结论):________。 23.兴趣小组实验中,将NaOH 溶液滴入CuSO 4溶液中,结果溶液中生成了浅绿色的固体。于是,他们对该浅绿色固体的成分进行探究。

线…………○……线…………○…… (查阅资料) ①NaOH 与CuSO 4反应会生成Cu(OH)2,也会生成Cu 4(OH)6SO 4(碱式硫酸铜)。 ②Cu(OH)2在80℃会分解生成CuO

③Cu 4(OH)6SO 4不溶于水,能与酸反应,分解温度需300℃

(猜想与假设)

NaOH 溶液

猜想一:浅绿色固体为Cu(OH)2;

猜想二:浅绿色固体为Cu 4(OH)6SO 4;

猜想三:浅绿色固体为Cu(OH)2和Cu 4(OH)6SO 4

(获取事实与证据)

(1)取少量浅绿色固体放入试管中,加热至100℃,观察到黑色固体物质,说明浅绿色固体中存在________

(2)另取少量浅绿色固体放入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硝酸,再滴加Ba(NO 3)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该白色沉淀________。(填化学式)

(3)(结论)分析整个实验现象,你能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

(4)(应用)碱式硫酸铜在植物表面上能逐步释放铜离子,抑制真菌孢子萌发和菌丝发育,能有效防治作物的真菌及细菌性病害。农业上常用作________

24.牙膏中常用碳酸钙、二氧化硅等物质作为摩擦剂。某同学对牙膏中摩擦剂碳酸钙的含量进行探究。

(实验原理)测定C 装置中生成的BaCO 3沉淀的质量,通过计算确定牙膏中CaCO 3的质量分数。

(查阅资料) CO 2+Ba(OH)2=BaCO 3↓+H 2O ,牙膏中其他成分遇到盐酸时无气体产生。 (实验装置)

○……………线…………○……○

…线…………○…… 根据探究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D 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实验中准确称取三份牙膏样品,每份4.0g ,进行三次测定,测得生成BaCO 3的平均质量为1.97g 。则样品中CaCO 3的质量分数为 _________; (3)若没有A 装置,直接通入空气,则测得CaCO 3的质量分数 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25.乙炔(C 2H 2)气体和氧气反应能产生高温火焰,工人师傅常用氧炔焰切割或焊接金属.乙炔由碳化钙(块状固体,化学式为CaC 2)与水反应生成,同时生成一种白色固体。 (提出问题)白色固体是什么物质? (做出猜想)小明经过思考认为有以下几种可能: 猜想一:CaO ;猜想二:CaCO 3;猜想三:Ca (OH )2。 他的依据是________。 (交流反思)经过同学们交流讨论,认为猜想一不成立.否定猜想一的理由是:________。 (进行实验)(一)取少量白色固体放入试管中,滴加稀盐酸,没有观察到________,证明猜想二不成立。 (二)取少量白色固体加入到水中,取上层清液,________,有白色沉淀出现,证明猜想三成立.结论:白色固体是Ca (OH )2。 26.某化学课堂正在进行,以下是教学片断。请你参与他们的学习并完成相关任务。 (演示实验)老师按如图所示连接好装置,加入NaHCO 3粉末,点燃酒精灯,对试管预热后集中加热,烧杯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生成了CO 2。继续加热至无气体产生后撤出导管,熄灭酒精灯。

○…………外○…………内(问题提出)实验后,同学们对试管中剩余的固体粉末产生了兴趣:剩余粉末由什么物质组成? (猜想假设)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对固体粉末作出了如下猜想: 猜想一:NaOH;猜想二:NaOH 和Na 2CO 3;猜想三:Na 2CO 3。 (实验探究) 小明根据实验现象认为固体粉末中一定有NaOH 。小组讨论后,大家认为小明的结论不合理,理由是___。 (评价交流)小华认为步骤二也可以用MgSO 4代替MgCl 2,大家不同意他的观点,理由是___。 27.大理石中含少量硫化物,使制得的CO 2中混有H 2S 气体。欲获取纯净、干燥的CO 2,需对发生装置中产生的气体进行除杂,实验装置如下:

…………○………………○…… 查阅资料: I .H 2S 能与NaOH 等碱溶液、CuSO 4溶液反应。 Ⅱ.CO 2中混有的HC1气体可用饱和NaHCO 3溶液吸收。 (1)图1装置甲中所盛试剂应选用_________(填字母)。 A .浓硫酸 B .NaOH 溶液 C .澄清石灰水 D .CuSO 4溶液 (2)图1装置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二氧化碳气体的收集装置可以选用图2中的____________。 (4)为证明CO 2和NaOH 能发生反应,小高重新设计了图3所示的方案。则图3方案中所加试剂X 应该是________。 28.小明同学对实验室中已经变质的氢氧化钠固体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氢氧化钠是否完全变质? (猜想与假设)①部分变质,固体是NaOH 和Na 2CO 3的混合物 ②全部变质,固体是Na 2CO 3 (查阅资料)①NaOH 溶液与FeCl 3溶液会发生反应,有红褐色絮状沉淀现象出现; ②NaCl 溶液和BaCl 2溶液均呈中性。 (进行实验) (解释与结论) (1)步骤2加入过量BaCl 2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 (2)请将步骤3实验操作补充完整;__________

…………装……订…………○…………线※※请※※不※※要※※内※※答※※题※※

…………装……订…………○…………线(3)根据实验现象,可确定该固体是NaOH 和Na 2CO 3的混合物。 (交流评价)小明同学认为步骤3中的FeCl 3溶液可以改用其他药品。请你写出一种,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 29.实验小组研究硫酸、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做了如甲图所示的实验。请你利用图中所给药品和他们一起进行研究。 (1)实验后得到蓝色溶液的是________(选填试管编号); (2)实验后某试管内产生蓝色絮状沉淀,继续向该试管中滴加足量的稀硫酸,试管内沉淀的质量与加入稀硫酸的质量关系如乙图所示。当滴加稀硫酸至m 克时,静置试管,试管内上层清液中的溶质为________(写化学式)。 30.为了除去氯化钠样品中的硫酸钠杂质,得到纯净的氯化钠晶体,某兴趣小组最初设计了如下的方案并进行实验: (1)写出沉淀A 的化学式:________。 (2)同学们继续探究后又提出改进方案,为了得到更纯净的氯化钠晶体,还需在原实验的基础上依次加入的另外两种物质是________。(提醒:实际操作中加入的物质都是过量的) 四、填空题 31.某实验小组将制作皮蛋的原料生石灰、纯碱和食盐放入水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澄清溶液。对该溶液的组成,甲、乙同学分别做出以下推测:

外………………装………订……………………○……__

___

_

_

__

_姓名:___

_

__

_

_考号:_

_____

_内

订…

…………○…… (1)我认为上述两位同学的推测都有不足,其中甲同学推测不足的理由是________. (2)我的推测是:该溶液中一定存在的溶质是________。 32.我国北方会出现冰雪灾害,在除雪过程中,融雪剂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某公司生产的融雪剂是由氯化钠、硝酸钠、氯化镁、硫酸铜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的。小佳同学为探究其成分,设计并完成了以下实验:

请你根据以上设计过程,完成下列空白: (1)该融雪剂中一定含有________(写化学式,下同)。 (2)一定不含有的物质 ________。 33.海洋中有丰富的水生生物和化学资源。海水晒盐能得到粗盐和苦卤,粗盐中含有多种可溶性杂质(氯化镁、氯化钙等)和不溶性杂质(泥沙等)。请回答下列问题。 (1)蒸发过程中使用到玻璃棒,其作用是________。 (2)若要去除粗盐中可溶性的杂质氯化镁和氯化钙,可依次加入过量的X 和碳酸钠两种溶液。下列物质中,可作为X 的物质有_______。 A . KOH B . Ba (OH )2 C . Ca (OH )2 D . NaOH 34.一包白色粉末,由CuSO 4、CaCO 3、BaCl 2、Na 2SO 4和NaOH 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为探究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1)取少量白色粉末,加入足量的水,充分搅拌后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滤液。则原白色粉末中一定不含有________。

……装……………………○……※※不※※要※※在※※装※※答※※题※※ ……装……………………○……据上述实验,如果原白色粉末中含有Na 2SO 4 , 则白色粉末的组成是________。 (3)为进一步确定原白色粉末中是否含有BaCl 2和NaOH ,在(1)的滤液中加入一种能一次性鉴别出来的试剂,这种试剂可能是_____。 A . CO 2 B . H 2SO 4 C . CuSO 4 D . Fe Cl 3 35.将Na 2CO 3溶液滴入Ba (OH )2溶液中至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前后溶液中存在的离子如图。

(1)实验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

(2)能与Ba (OH )2溶液反应,产生上述实验现象的一种酸是________(填写化学式)。 (3)图形○代表的离子是________(填离子符号)。

36.某同学为了制作“叶脉书签”,用A 、B 两种固体(一种是盐,另一种是碱)配制了浸泡树叶的混合溶液,A 、B 的溶液以及它们的混合溶液存在如下关系:

(1)反应③中的白色沉淀是CaCO 3,则反应①中可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2)A 的俗称是________氢氧化钠;B 的化学式可以是________;

37.在H 、O 、C 、Ca 几种元素中,选择元素组成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质(写化学式)。

(1)天然气的主要成分________;

(2)雪碧饮料中的一种酸________;

(3)主要用于生产石灰和水泥的盐________;

(4)常用来降低土壤酸性的是________。

38.有下列三种物质:食盐、熟石灰、硫酸铜,请用相应的化学式填空(不得重复) (1)农业上用于配制波尔多液的一种盐是________;

(2)常用降低土壤酸性的是________;

……订……………………_

_

___

_

_考号:_

_____

_…

订…

…………39.某黑色固体粉末可能是Fe 、FeO 、CuO 、C 中一种或几种.为了探究其成分,小科同学按照如图所示流程进行了实验。关于该实验有以下说法: ①若溶液甲呈浅绿色,则原黑色固体粉末中不一定含有Fe ;②若步骤Ⅱ中无明显现象,则固体乙中最多只能有四种物质;③若步骤Ⅱ中有气泡产生,则固体乙一定是C ;④若步骤Ⅱ中有红色固体析出,则固体乙中一定无CuO ;⑤固体乙呈红色,则原固体中一定含有Fe 和CuO .以上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 40.图中的几种物质是常见的盐,请回答下列问题。 (1)碳酸钙、碳酸钠均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CO 2,是因为碳酸钙、碳酸钠中均含有_________(写离子符号)。 (2)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能发生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C

2.B

3.A

4.C

5.D

6.D

7.C

8.D

9.A

10.B

11.AB 段:加入的稀盐酸先与氢氧化钠反应,NaOH +HCl=NaCl+H2O,溶液总质量的增加量与加入的稀盐酸质量相等;BC 段:当氢氧化钠在B 点完全反应后,再加入的盐酸会与碳酸钠反应,Na2CO3+2HCl= NaCl+H2O+ CO2↑,由于生成的CO2气体逸出,溶液总质量的增加量稍小于加入的稀盐酸质量,所以增加比AB 段缓些;CD 段:当C 点碳酸钠完全反应后,再继续加稀盐酸,没有反应发生,溶液增加质量又与加入的盐酸质量相等。CD 段增加幅度又与AB 段相同

12.MgO+H2SO4=Mg SO4+H2O 能钡(Ba)KNO3、Ba(OH)2

13.4 46.7% 63.5%

14.Fe+CuSO4=FeSO4+Cu2Al+3CuSO4=Al2(SO4)3+3Cu 石灰乳温度降到室温以后,再将硫酸铜溶液慢慢倒入石灰乳,边倒边搅拌

15.90% 7.3% 165.6

16.3.3 三、四60% 10.95%

17.Fe+CuSO4=FeSO4+Cu 小刚,因为气体会逸出

18.HCl 8.8 80%

19.浓硫酸 CO 2+2NaOH=Na 2CO 3+H 2O 防止外界空气中CO 2对实验造成干扰 ()4242m -m ×100%11m

20.4.66g 14.2%

21.有气泡冒出 白色沉淀; 氢氧化钠(或NaOH ); 部分

22.ADBEC 使D 中产生的CO 2被E 中碱石灰完全吸收 往溶液中继续滴几滴BaCl 2溶液,若无沉淀产生,则BaCl 2溶液已过量

23.氢氧化铜(或Cu(OH)2) BaSO 4 猜想三正确(或浅绿色固体为Cu(OH)2和Cu 4(OH)6SO 4 灭菌剂或杀虫剂

24.防止空气中的CO 2和H 2O 进入装置C 25% 偏大

25.化学反应前后元素不变 CaO 能与水反应 气泡放出 通入二氧化碳气体 26.碳酸钠溶液呈碱性,也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溶液变浑浊(或“有白色沉淀生成”) MgSO 4,能和过量的BaC12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影响氢氧根离子的检验

27.D 除去CO 2气体中的水蒸气 戊 BaCl 2

28.检验并除去溶液中的碳酸钠 步骤2中过滤后的溶液 酚酞,碳酸钠和氢氧化钠都显碱性,都能使酚酞变红色,步骤2中加入过量的BaCl 2溶液验证并除去碳酸钠,NaCl 溶液和BaCl 2溶液均呈中性,过滤后取上层清液,加入酚酞溶液,若溶液变红,则含有氢氧化钠,若不变红,则固体中没有氢氧化钠。

29.3 Na 2SO 4、NaOH

30.BaSO 4 碳酸钠、稀盐酸

31.甲同学没有考虑过滤时已将碳酸钙除去,乙同学没有考虑溶液中氢氧化钙与碳酸钠不能共存 氢氧化钠、氯化钠

32.MgCl 2 CuSO 4

九年级上科学(浙教版)期中测试题及答案.

九上科学期中试卷 (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Cl:35.5 Na:23 Fe:56 Ag:108 N:14 S:32 Cu:64 Mg:24 Zn:65)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我们每天都要喝水,都要用水,纯净的水是一种( A ) A 、氧化物B、非金属C、元素D、混合物 2、下列物质的俗名与化学式一致的是( D ) A.水银Ag B.纯碱NaHCO3C.胆矾 CuSO4D.烧碱NaOH 3、下列生活用品中,哪个是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B ) A、铁锅 B、塑料盆 C、玻璃杯 D、砖块 4、2005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三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在烯烃反应领域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下面是他们研究烯烃 反应的示意图: 该反应属于四种反应类型中的( D )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5、市面上出售一种装有太阳能电扇的帽子(如图所示)。在阳光的照射下,小电扇快速转动,能给炎热的夏季带来一 丝凉意。该装置的能量转化情况是( A ) A.太阳能→电能→机械能 B.太阳能→机械能→电能 C.电能→太阳能→机械能 D.机械能→太阳能→电能 6、x、y、z三种金属中,只有z能和稀硫酸反应,当把y放入x的盐溶液中,y表面有x析出,则x、y、z三种金属 的活动性顺序为( C ) A.x>z>y B.y>x>z C.z>y>x D.y>z>x 7、下列两种物质混合后,能发生反应,且反应前后溶液的总质量增加的是(B) A.氯化钠溶液和稀硫酸 B. 锌和硫酸铜溶液 C. 碳酸钠溶液和氯化钙溶液 D. 碳酸钠溶液和稀盐酸 8、关于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D ) A、做功越多,功率越大 B、做功时间越长,功率越小 C、功率越大,做功越多 9、将混有少量氧化铜粉末的铁粉,放入盛稀硫酸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有部分铁剩余,过滤,滤液中含有溶质的是 ( B ) A、只有FeSO4 B、有CuSO4和FeSO4 C、有H2SO4和FeSO4 D、有H2SO4 10、在下图所示的实例中,其中没有做功的是() 11、四瓶失去标签的溶液分别为:①NaOH、②CuSO4、③MgCl2、④Na2SO4,不用其他任何试剂而要将它们一一检验出 来的正确顺序是(C ) A、③①②④ B、②③④① C、②①③④ D、①③②④ 12、下列化学知识运用错误的是( B ) A、施加熟石灰可以改良酸性土壤 B、用氢氧化钠溶液清除餐具上的油污 C、用活性炭可除去冰箱异味 D、被雨淋湿的自行车应立即擦干以防生锈 13、今有一混合物的水溶液,只可能含有以下离子中的若干种:Na+、Ba2+ 、Cl-、SO42- 、CO32-。现取200ml溶液 加足量BaCl2溶液后,得干燥沉淀6.27g,经足量盐酸洗涤、干燥后,得沉淀质量为2.33g。根据上述实验,以下对混合物的水溶液说法正确的是(B ), A、一定含SO42-和Na+,一定不含Ba2+和CO32-,可能含Cl- B、一定含CO32-和SO42-,一定不含Ba2+和Na+,可能含Cl- C、一定含CO32- 、SO42-和Na+,一定不含Ba2+,可能含Cl-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

《科学》九年级上学期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 第一节物质的变化 物理化学 变化没有新物质产生,只有形态、状态的改变新物质的产生 实质分子间的距离发生改变构成物质的分子的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分子 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颜色;气味;软硬;物质的溶解性;液体的 沸点;晶体的熔点 只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酸碱性;可燃性 二、探究物质变化的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等来寻找物质变化的证据。 物质变化的证据:生成沉淀、颜色改变、气体产生、温度变化、性质变化、发光发热、PH 变化、状态变化等。 物质变化规律的应用 ――根据物质的变化规律,我们可以推测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寻找未知物质、建立物质变化模型等。 第二节物质的酸碱性 一、一些物质溶于水或受热熔化而离解成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叫电离; 酸在水中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只有氢离子 H+;产生的阴离子叫这种酸的酸根离子。 二、酸:酸是在水中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都是(H+)这一种粒子的一类物质 酸的共同特点——电离产生的阳离子都只有H+ 三、酸碱指示剂 1) 定义: 在酸或碱溶液里能显示出不同颜色的物质叫作酸碱指示剂. 2) 常见的酸碱指示剂有:紫色石蕊试液和无色酚酞试液. 3) 作用:可以定性地测量溶液的酸碱性. 4) 指示剂酸性溶液(PH<7) 碱性溶液(PH>7) 石蕊试液(紫色)红色蓝色 酚酞试液(无色)无色红色 蓝色石蕊试纸红色不变色 红色石蕊试纸不变色蓝色

3 3 4 3 4 4 结论:①pH 试纸能显示酸性的强弱,而酸碱指示剂则只能指示溶液是否显酸性。 ②酸能使指示剂变色,其中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使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 四、酸的共性(通性). ①酸能使紫色的石蕊变红,无色酚酞不变色。 ②酸+金属=盐+氢气 ③酸+金属氧化物=盐+水 ④酸+碱= 盐+水 ⑤酸+盐 =新盐+新酸 五、CO 2-的检验:加盐酸,能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二氧化碳) Ca(OH)2 + CO 2 = CaCO 3 ↓ + H 2O 六、SO 42-的检验方法:滴加硝酸钡(Ba(NO 3)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硫酸钡(BaSO 4), 再滴入稀硝酸沉淀不溶解。 Cl -的检验方法:滴加硝酸银 AgNO 3 溶液出现白色沉淀氯化银 AgCl ,再滴入稀硝酸,沉淀不溶解。 检验 Cl -和 SO 2-时,要加几滴稀硝酸,目的是除去 CO 2—等杂质离子的干扰。因为CO 2—与 AgNO 3 或 BaCl 2 溶液接触时,也有白色沉淀 Ag 2CO 3、BaCO 3 生成,但这些沉淀都溶于稀硝酸。 七、溶液有可能同时存在 Cl -和 SO 2-时,应该先检验 SO 2-,而且用 Ba (NO 3)2 溶液和 稀硝酸代替 BaCl 2 溶液和盐酸作试剂。且需将 BaSO 4 沉淀滤去,再往滤液中加AgNO 3 溶液和稀硝酸检验 Cl -。 因为硫酸银微溶于水,如果溶液中 SO 42-浓度较大, 先检验 Cl -,加入 AgNO 3 溶液时,会生成 Ag 2SO 4(微溶)沉淀,而干扰 Cl -的检验。 八、盐酸(氯化氢溶液) ①重要的物理性质:a. 纯净盐酸是无色液体(工业盐酸由于混有 Fe 3+而呈黄色), 有刺激性气味,有酸味。 b. 易挥发,浓盐酸在空气中形成白雾(原因是:浓盐酸挥发出的 氯化氢气体与空气中水蒸气接触,形成的盐酸的小液滴)。 九、硫酸 H 2SO 4 ①物理性质:无色、油状、粘稠液体、不易挥发。 ②稀 H 2SO 4 有类似稀 HCl 的化学性质。 ③浓 H 2SO 4 的特性 a . 吸水性:可吸收气体含有的水分。常用作不与它反应气体的干燥剂,如 CO 2 等 b . 脱水性:能把由碳、氢、氧等元素组成的化合物里的氢、氧元素按 2:1 的比例从上述化合物中夺取出来,使之发生碳化现象。 c . 氧化性:浓 H 2SO 4 的氧化性很强,它与金属起反应时,一般生成水。 d . 浓 H 2SO 4 稀释要放出大量的热。 注意实验操作: 把浓 H 2SO 4 沿着容器壁慢慢地注入水里,并不断搅动,使产生的热量迅速扩散。切不可把水倒进浓 H 2SO 4 里(危险!)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单元测试-第一章

第一章探索物质的变化试题 考生须知: 1.全卷满分为18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共6页,有4大题,39小题。 2.本卷答案必须做在答卷的相应位置上,做在试卷上无效。 3.请用钢笔或圆珠笔将班级、姓名、学号分别填写在答卷的相应位置上。 4.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0-16 CI-35.5 N-14 Ca-40 H-1 Zn-65 Mg-24 Na-23 温馨提示:请仔细审题,细心答题,相信你一定会有出色的表现! 一、选择题(本题有20小题,1-10每小题3分,11-20每小题4分,共70分。请选出各题中一个 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古代“山顶洞人”从事的生产活动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采集野果 B 、钻木取火C、狩猎捕鱼D、缝制衣服 2、下表列出了部分食物的pH,其中显碱性的是▲ A、古代湿法炼铜:Fe+CuSO== FeSO4+Cu B 金属去锈:Fe2Q+6HCI== 2FeCl 3+3H2O C用氢氧化钠除去大气中的二氧化硫:2NaOH+SO=NaSQ+HO D 实验室制取氢气:Zn+ H2SQ== ZnS04+ H 2 f 5、自来水生产中常通入适量氯气进行杀菌消毒,氯气与水反应如下:Cl 2+H>0=HCI+HCI0 , 市场上有一些不法商贩为牟取暴利,用自来水冒充纯净水(蒸馏水)出售。你能用来鉴别 纯净水真伪的试剂是▲ A、酚酞试液 B、氢氧化钠溶液 C、硝酸银溶液 D、氯化钡溶液 6、下列各组物质在溶液中能够共存的是▲ A、盐酸和硝酸银 B、硫酸和硝酸钡 C、盐酸和氯化钡 D、铁和稀盐酸 7、下列气体在收集时不能用氢氧化钠做干燥剂的是▲ A、氢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一氧化碳 8、下列各组物质中,主要成分的名称和化学式表示的不是同一种物质的是▲ A、苛性钠、氢氧化钠、NaOH B、盐酸、氯化氢水溶液、HCI C 烧碱、碳酸钠、Na2CO D 、食盐、氯化钠、NaCI 9、下列物质露置在空气中,会发生反应且质量增加的是▲ A、浓盐酸 B、浓硫酸 C、氢氧化钠 D、碳酸钠晶体 10、下图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实验操作,其中错误的是▲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备课本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 全册教案 班级______ 教师______ 日期______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教师_______日期_______ 一、指导思想 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科学的兴趣, 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合运用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增强实践实验能力和培养创新精神。《科学》是一门综合理科课程。科学课程通过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和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养成学生良好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九年级(1)和(14)班的科学教学工作。上个学期的学习情况及多次的考试成绩来看(1)班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的还不够。这个班的男生多虽然很聪明,但是很爱偷懒,学习科学也有较浓厚的兴趣上课纪律也较好。所以总体表现还不错,但是个别学生的学习态度有些问题,需要特别关注,督促其认真学习。(14)班的学生对基本的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掌握,但对于部分知识点少数同学理解不透。往往对具体的问题束手无策,有待进一步提高实验动手操作能力有男孩强于女孩的现象。女生动手操作能力待进一步提高。且学生的的基础参差较大。 学生学习态度及习惯分析,大部分同学能及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上课认真,发言积极,课后能即使反馈课堂中不能弄清的问题。

学习自觉性教强,但也有个别同学的依赖性较强。学习的目的性不明确,作业敷衍之事时有发生,对科学缺乏兴趣。基于这班学生的这种学习状况,我想我的教学仍然以基础知识为主,加强引导和注意鼓励相结合,努力鞭策和有效疏通相结合。而这个学期的科学知识较上个学期相比又明显困难了一些要想让我的教学效果更好。我想我必须做到提高学生动手意识地同时,提高学生等的动手能力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实际化、生活化。 三、教材分析 教材的概貌九年级上共4 4章以“转化和平衡”这一统一的科学概念进行整合。第1、2两章的教学内容密切相关。它们与八年级下教科书中的“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 第1章“物质及其变化”是在八年级下册基本掌握了分子和原子的构成、元素与元素符号、化学式、相对分子量的计算、化学反应与化学方程 学习物质分类打下基础。 第2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37教案

(一)引入新课 出示图片(电饭煲、电热壶等),生活中的部分家电在使用中会发热,这种现象叫做电流的热效应。 (二)新课教学 1、电流的热效应 提问:电热器的工作时能量是如何转化的?你还能再举其它利用电流热效应的电器吗?电热水器、电热毯、电烘箱、热的快、电取暖器等等… 电热器:用来加热的设备。主要元件是发热体,由电阻率大、熔点高的电阻丝绕在绝缘体上制成的。、 2、电流热效应的利与弊 学生讨论:热效应的利与弊。 优点:无污染、热效率高、方便控制和调节温度 缺点:①在家庭电路中,由于长期的电流热效应,导线外的绝缘层会加速老化,甚至会烧毁绝缘层而引发火灾; ②同时,由于电流热效应,会影响家电的使用性能和寿命。 防止措施:加装散热系统(如散热电扇)或为了更好散热而特别设计的结构(散热窗)。(学生讨论举例) 3、电热的计算 探究电热与哪些因素有关 (1)提出问题: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2)学生猜想:可结合生活经验,并说明简单的理由 (3)设计实验:出示实验装置,思考采用什么方法和如何利用实验仪器来进行实验。 注意控制变量法的使用: ①控制t、I相同,研究电阻与热效应的关系 ②控制t、R相同,研究电流与热效应的关系 ③控制I、R相同,研究时间与热效应的关系 (4)进行实验:略 (5)获得结论:当电流相等时,电阻越大,电流产生的热量越多; 当电阻相等时,电流越大,电流产生的热量就越多; 通电的时间越长,电流产生的热量就越多。 (三)布置作业 1、课本P109第一、二题。 2、作业本第7节第一部分。 第周第课时上课时间月日(星期)本学期累计教案 39 个

第周第课时上课时间月日(星期)本学期累计教案 40 个

最新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化学部分知识点

九上第一章基础知识归纳 一、概念: 1、酸的组成——氢离子+酸根离子 2、碱的组成——金属离子+氢氧根离子 3、盐的组成——金属离子+酸根离子 4、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复分 解反应。AB+CD=AD+CB 5、稀释浓硫酸的方法——一定要把浓硫酸沿着器壁慢慢地注入水里,并不断搅动,使产 生的热量迅速地扩散,切不可把水倒入浓硫酸里。 6、中和反应——酸跟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 二、熟记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口诀: (正价)一氢钾钠银,二钙镁钡锌,三铝、四硅、五氮磷。 (负价)负一价:氟、氯、溴、碘; 负二价:氧和硫。 (可变正价):一二铜汞,二三铁,二四碳,四六硫。 (原子团的化合价 负一价:氢氧根(OH),硝酸根(NO3),氯酸根(ClO3),高锰酸根(MnO4); 负二价:硫酸根(SO4),碳酸根(CO3),亚硫酸根(SO3),锰酸根(MnO4); 负三价:磷酸根(PO4); 正一价:铵根(NH4)。 三、熟记下列反应方程式: (一)酸的性质(1)与指示剂反应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 (2)酸+碱=盐+水。 (3)酸+某些金属氧化物=盐+水。 (4)酸+活泼金属=盐+氢气。 (5)酸+盐=新盐+新酸。 1、锌跟稀盐酸反应:Zn + 2HCl = ZnCl2 + H2 ↑有气泡产生,锌粒逐渐减少。 2、锌跟稀硫酸反应:Zn + H2SO4 = ZnSO4 + H2↑ 3、铁跟稀盐酸反应:Fe + 2HCl = FeCl2 + H2 ↑有气泡产生,铁逐渐减少, 4、铁跟稀硫酸反应:Fe + H2SO4 =FeSO4 + H2↑溶液变成浅绿色。 5、铁锈跟稀盐酸反应:Fe2O3 +6HCl = 2FeCl3 + 3H2O 红色铁锈逐渐消失, 6、铁锈跟稀硫酸反应:Fe2O3 + 3H2SO4 = Fe2(SO4)3 + 3H2O 溶液变成黄色 7、氧化铜跟稀盐酸反应:CuO + 2HCl =CuCl2 +H2O 黑色氧化铜逐渐消失, 氧化铜跟稀硫酸反应:CuO +H2SO4 = CuSO4 + H2O 溶液变成蓝色。 (二)碱的性质:(1)碱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2)碱+多数非金属氧化物=盐+水 (3)碱+酸=盐+水 (4)碱+某些盐=另一种盐+另一种碱 1、氢氧化钠跟二氧化碳反应:2NaOH + CO2 = Na2CO3 + H2O 2、氢氧化钠跟二氧化硫反应:2NaOH + SO2 = Na2SO3 +H2O

浙教版九年级上科学期末试卷答案

九年级(上)科学试卷 满分:200分时间:120分 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有:H一1 C一12 O一16 Ca—40 Na一23 卷一 一、选择题(本题有20小题,每小题4分,共8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生物体内几乎所有的化学反应均在酶的参与下才能完成。以下有关酶的说法不正确 ...的是( ▲ ) A.酶只能在细胞内起作用 B.一种酶只能催化某一种或某一类化学反应 C.酶的催化作用受到温度、pH的影响 D.酶是生物体细胞制造的一种蛋白质 2.下列实验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 ) 3. 核电站中发生的能量转化是( ▲ ) A.核能→机械能→内能→电能 B.核能→内能→机械能→电能 C.机械能→核能→内能→电能 D.核能→电能→内能→机械能 4. 科学课本上“食物与能量”的教学内容中,为了比较体内不同种类的有机物在呼吸作用中释放 的能量多少,通过分别燃烧等量的花生仁、大米、牛肉干来加热试管中的水,并比较水的温度 变化的实验来推测三种食物所含能量的高低。下列选项与这个实验的科学原理、方法无直接关 ....系.的( ▲) A.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B.变量控制C.氧化反应程度D.同化作用 5. 食盐、食醋、纯碱、鸡蛋等均为家庭厨房中常见的物质,小明同学欲利用这些物质进行下列实 验,你能完成的实验是( ▲ ) ①检验自来水中是否含氯离子②鉴别食盐和纯碱 ③制取少量二氧化碳④制取少量氢气 A.①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③ 6. 为了研究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教材中设计了“小钢球撞木块”的实验(如下图所示), 让静止的小钢球从斜面滚下,观察木块被推动的距离。关于该实验的说法中,错误 ..的是( ▲ ) A.该实验的没计思路是采用转换法,用木块移动的距离来表示动能的大小 B.该实验研究的基本方法是控制变量法,如分别控制小球滚下的高度、小球的质量等 C.在实验器材的选择时,可以不考虑斜面的光滑程度,被撞术块的质量和软硬等因素 D.实验过程中,让同一小球从不同高度滚下,目的是为了让小球获得不同的运动速度 7.下列各组气体中均混有水蒸气,其中可以用固体氢氧化钠干燥的是( ▲ ) 、H2、HCl 、CO2、HCl 、O2、N2、H2、CO

浙教版九年级上科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探索物质的变化 第一节物质的变化 二、探究物质变化的方法 通过观察与实验等来寻找物质变化的证据。 物质变化的证据: 生成沉淀、颜色改变、气体产生、温度变化、性质变化、发光发热、PH变化、状态变化等。 物质变化规律的应用 ――根据物质的变化规律,我们可以推测物质的性质与用途。 ――寻找未知物质、建立物质变化模型等。 第二节探索酸的性质 一、一些物质溶于水或受热熔化而离解成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叫电离; 酸在水中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只有氢离子H+;产生的阴离子叫这种酸的酸根离子。 二、酸:酸就是在水中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都就是(H+)这一种粒子的一类物质 酸的共同特点——电离产生的阳离子都只有H+ 三、酸碱指示剂 1)定义: 在酸或碱溶液里能显示出不同颜色的物质叫作酸碱指示剂、 2)常见的酸碱指示剂有: 紫色石蕊试液与无色酚酞试液、 3)作用:可以定性地测量溶液的酸碱性、 4) 结论:①pH试纸能显示酸性的强弱,而酸碱指示剂则只能指示溶液就是否显酸性。 ②酸能使指示剂变色,其中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使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四、酸的共性(通性)、①酸能使紫色的石蕊变红,无色酚酞不变色。

②酸+金属=盐+氢气 ③酸+金属氧化物=盐+水 ④酸+碱=盐+水 ⑤酸+盐=新盐+新酸 五、CO32-的检验:加盐酸,能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二氧化碳) Ca(OH)2+ CO2=CaCO3↓+H2O 六、SO42-的检验方法:滴加硝酸钡(Ba(NO3)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硫酸钡(BaSO4), 再滴入稀硝酸沉淀不溶解。 Cl-的检验方法:滴加硝酸银AgNO3溶液出现白色沉淀氯化银AgCl,再滴入稀 硝酸,沉淀不溶解。 检验Cl-与SO42-时,要加几滴稀硝酸,目的就是除去CO32—等杂质离子的干扰。因为CO32—与AgNO3或BaCl2溶液接触时,也有白色沉淀Ag2CO3、BaCO3生成,但这 些沉淀都溶于稀硝酸。 七、溶液有可能同时存在Cl-与SO42-时,应该先检验SO42-,而且用Ba(NO3)2溶液 与稀硝酸代替BaCl2溶液与盐酸作试剂。且需将BaSO4沉淀滤去,再往滤液中加 AgNO3溶液与稀硝酸检验Cl-。因为硫酸银微溶于水,如果溶液中SO42-浓度较大, 先检验Cl-,加入AgNO3溶液时,会生成Ag2SO4(微溶)沉淀,而干扰Cl-的检验。 八、盐酸(氯化氢溶液) ①重要的物理性质:a、纯净盐酸就是无色液体(工业盐酸由于混有Fe3+而呈黄色), 有刺激性气味,有酸味。 b、易挥发,浓盐酸在空气中形成白雾(原因就是:浓盐酸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与空气中水蒸气接触,形成的盐酸的小液滴)。 九、硫酸H2SO4 ①物理性质:无色、油状、粘稠液体、不易挥发。 ②稀H2SO4有类似稀HCl的化学性质。 ③浓H2SO4的特性 a、吸水性:可吸收气体含有的水分。常用作不与它反应气体的干燥剂,如CO2等 b、脱水性:能把由碳、氢、氧等元素组成的化合物里的氢、氧元素按2:1的比例 从上述化合物中夺取出来,使之发生碳化现象。 c、氧化性:浓H2SO4的氧化性很强,它与金属起反应时,一般生成水。 d、浓H2SO4稀释要放出大量的热。 注意实验操作: 把浓H2SO4沿着容器壁慢慢地注入水里,并不断搅动,使产生的热量迅速扩散。切不可把水倒进浓H2SO4里(危险!) 十、硝酸HNO3 ①物理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液体,易挥发;能在空气中形成硝酸小液滴而成 白雾。 ②硝酸也有类似盐酸的化学性质。 ③硝酸的特性:强氧化性,与金属反应不产生H2,而就是水,能强烈腐蚀衣服与皮肤,使用时小心。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 常考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探索物质的变化 第1节、物质的变化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在于有没产生新的物质。有新物质产生的属于化学变化。注意:燃烧一定是化学变化。爆炸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如:气球或轮胎爆炸是物理变化。 2、蓝色的硫酸铜晶体加热变成白色的硫酸铜、以及白色硫酸铜遇水变成蓝色都属于化学变化。 3、鸡蛋清(蛋白质)遇到硫酸铜会凝固,利用这性质可以用硫酸铜检验蛋白质的存在。(考点:重金属铜、铬或铅中毒可以喝牛奶、豆浆或鸡蛋清缓解) 第2节、探索酸的性质 1、酸的定义:在水中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子(H+) 2、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不能使无色酚酞变色。(注意:紫色石蕊遇中性溶液是紫色而不是无色。酚酞遇中性溶液是无色,因此不能用酚酞区分酸溶液和中性溶液) 3、酸+ 碱--- 盐+ 水(复分解反应) ①用胃舒平(氢氧化铝)中和过多胃酸 3HCl + Al(OH)3==== AlCl3+ 3H2O 。 ②硫酸和氢氧化铜反应Cu(OH)2+ H2SO4 === CuSO4+ 2H2O。 4、金属氧化物+酸---- 盐+ 水(复分解反应) ①用盐酸除铁锈Fe2O3+ 6HCl === 2FeCl3+ 3H2O ②变黑的铜丝和稀硫酸反应 CuO + H2SO4==== CuSO4+ H2O 5、金属单质+ 酸---- 盐+ 氢气(置换反应) ①铁钉在足量盐酸中产生气泡Fe + H2SO4= FeSO4+ H2↑(注意:铁不管是与盐酸还是硫酸或者硫酸铜反应生成的都是+2价的亚铁,不是+3价的铁!) ②实验室制氢气 Zn + H2SO4= ZnSO4+ H2↑ 6、酸+ 盐----- 另一种酸+ 另一种盐(复分解反应) ①检验氢氧化钠已变质(加盐酸)Na2CO3+ 2HCl === 2NaCl + H2O + CO2↑,(氢氧化钠变质是吸收空气中的CO2变成了碳酸钠和水,质量会增加,检验是否变质的实质就是检验氢氧化钠中有无CO32+离子,可以使用酸、BaCl2、或者CaCl2等) ②检验盐酸中的氯离子HCl + AgNO3=== AgCl↓+ HNO3(AgCl是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 ③检验硫酸中的硫酸根离子H2SO4+ BaCl2==== BaSO4↓+ 2HCl(BaSO4也是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但是碳酸钙和碳酸钡都会溶解在稀硝酸里) (注意:某溶液加入BaCl2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不能证明该溶液一定含有SO42-,因为也可能溶液中有银离子产生的沉淀是AgCl,只能说该溶液可能含有SO42-离子或Ag+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一、酸的通性 1、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不能使无色酚酞变色。 2、酸+ 碱--- 盐+ 水(复分解反应) ①用胃舒平中和过多胃酸 3HCl + Al(OH)3==== AlCl3+ 3H2O 。 ②硫酸和氢氧化铜反应Cu(OH)2+ H2SO4 === CuSO4+ 2H2O。 3、金属氧化物+酸---- 盐+ 水(复分解反应) ①用盐酸除铁锈Fe2O3+ 6HCl === 2FeCl3+ 3H2O ②变黑的铜丝和稀硫酸反应 CuO + H2SO4==== CuSO4+ H2O 4、金属单质+ 酸---- 盐+ 氢气(置换反应) ①生锈铁钉在足量盐酸中产生气泡Fe + H2SO4= FeSO4+ H2↑ ②实验室制氢气 Zn + H2SO4= ZnSO4+ H2↑ 5、酸+ 盐----- 另一种酸+ 另一种盐(复分解反应) ①检验氢氧化钠已变质(加盐酸)Na2CO3+ 2HCl === 2NaCl + H2O + CO2↑ ②检验盐酸中的氯离子HCl + AgNO3=== AgCl↓+ HNO3 ③检验硫酸中的硫酸根离子H2SO4+ BaCl2==== BaSO4↓+ 2HCl 二、碱的通性 1、碱能使紫色石蕊变蓝色,使无色酚酞变红色。 2、酸+ 碱-----盐+ 水(复分解反应) ①用烧碱中和石油中的硫酸H2SO4 + 2NaOH ==== Na2SO4 + 2H2O 3、非金属氧化物+碱--- 盐+ 水 ①氢氧化钠放在空气中变质2NaOH + CO2== Na2CO3+ H2O ②用烧碱溶液吸收工厂二氧化硫2NaOH + SO2== Na2SO3+ H2O 4、碱+ 盐----另一种碱+ 另一种盐(复分解反应) ①配制的波尔多液农药不能久置Ca(OH)2+ CuSO4==== Cu(OH)2↓+ CaSO4 ②氯化铁与烧碱反应3NaOH + FeCl3==== Fe(OH)3↓+ 3NaCl 三、金属的性质 1、金属活动性顺序K Ca Na Mg Al、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2、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

第二章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知识点 一、物质的分类方法: (一)根据纯净物的物理性质不同。 如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溶解性等,对纯净物进行分类。 (二)根据纯净物的化学性质不同,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等,对纯净物进行分类。 (三)根据纯净物的组成、用途的不同,可将纯净物进行分类。 二、常见物质的分类: (一)、物质可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 1.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2.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 3.纯净物和混合物判断的依据:物质是否由一种物质组成。(绝对纯净的物质是没有的) (二)、纯净物根据元素组成不同,可分为单质和化合物两大类。1.单质: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氧气、氮气、铁、硫等。 注意: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 1.1单质按性质不同分金属和非金属: 金属如铁,铜、镁等;非金属如:氧气、碳、硫等。

注意:金属的导电性强弱顺序为:银>铜>铝>铁。 2.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水、硫酸、烧碱、食盐等。 化合物可分为: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 2.1有机化合物:含碳的化合物,简称有机物。 注意:a.有机化合物一定含有碳元素.但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有机化合物,例如CO、CO2、H2CO3、Na2CO3等碳酸盐就属于无机化合 物。 b.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CH4)。 2.2无机化合物: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但包括CO、CO2、H2CO3、Na2CO3等碳酸盐。 (三)、无机化合物可分为:氧化物、酸、碱和盐。 1.1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二元一氧”。 氧化物可分为:氧化物按元素组成分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 金属氧化物如CuO、Fe2O3、CaO、MgO等。非金属氧化物如CO、CO2、H2O、SO2等。 1.2酸: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1.3碱:电解质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1.4盐:由金属(或铵根)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浙教版九年级上科学总复习

2016年浙教版九年级上科学总复习 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 一、物质得变化 1、物质就是在不断变化着得 2、探究物质变化得方法 通过观察与实验等来寻找物质变化得证据。 物质变化得证据: 生成沉淀、颜色改变、气体产生、温度变化、性质变化、发光发热、PH 变化、状态变化等。 物质变化规律得应用 ――根据物质得变化规律,我们可以推测物质得性质与用途。 ――寻找未知物质、建立物质变化模型等。 二、酸及酸得性质 1、一些物质溶于水或受热熔化而离解成自由移动离子得过程叫电离; 酸在水中电离时生成得阳离子只有氢离子H+;产生得阴离子叫这种酸得酸根离子。 2、酸:酸就是在水中电离时,生成得阳离子都就是(H+)这一种粒子得一类物质 酸得共同特点——电离产生得阳离子都只有H+ 3、酸碱指示剂 1)定义: 在酸或碱溶液里能显示出不同颜色得物质叫作酸碱指示剂、 2)常见得酸碱指示剂有: 紫色石蕊试液与无色酚酞试液、 3)作用:可以定性地测量溶液得酸碱性、 4)常见得酸碱指示剂变色情况

②酸能使指示剂变色,其中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使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 4、酸得共性(通性)、①酸能使紫色得石蕊变红,无色酚酞不变色②酸+金属=盐+氢气 ③酸+金属氧化物=盐+水④酸+碱=盐+水⑤酸+盐=新盐+新酸 5、CO32-得检验:加盐酸,能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得气体(二氧化碳) Ca(OH)2 + CO2= CaCO3↓+ H2O 6、SO42-得检验方法:滴加硝酸钡(Ba(NO3)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硫酸钡(BaSO4), 再滴入稀硝酸沉淀不溶解。 Cl-得检验方法:滴加硝酸银AgNO3溶液出现白色沉淀氯化银AgCl,再滴入稀硝酸,沉淀不溶解。 检验Cl-与SO42-时,要加几滴稀硝酸,目得就是除去CO32—等杂质离子得干扰。因为CO32—与AgNO3或BaCl2溶液接触时,也有白色沉淀Ag2CO3、BaCO3生成,但这些沉淀都溶于稀硝酸。 7、溶液有可能同时存在Cl-与SO42-时,应该先检验SO42-,而且用Ba(NO3)2溶液与稀硝酸代替BaCl2溶液与盐酸作试剂。且需将BaSO4沉淀滤去,再往滤液中加AgNO3溶液与稀硝酸检验Cl -。因为硫酸银微溶于水,如果溶液中SO 42-浓度较大, 先检验Cl-,加入AgNO 3溶液时,会生 成Ag2SO4(微溶)沉淀,而干扰Cl-得检验。 8、盐酸(氯化氢溶液) ①重要得物理性质:a、纯净盐酸就是无色液体(工业盐酸由于混有Fe3+而呈黄色),有刺激性气味,有酸味。 b、易挥发,浓盐酸在空气中形成白雾(原因就是:浓盐酸挥发出得氯化氢气体与空气中水蒸气接触,形成得盐酸得小液滴)。 9、硫酸H2SO4 ①物理性质:无色、油状、粘稠液体、不易挥发。②稀H2SO4有类似稀HCl得化学性质。 ③浓H2SO4得特性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第一章知识点

九上第一章熟记知识点 一、概念: 1、酸的组成——氢离子+酸根离子 2、碱的组成——金属离子+氢氧根离子 3、盐的组成——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酸根离子 4、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复 分解反应。A+B-+C+D-=A+D-+C+B- 5、稀释浓硫酸的方法——一定要把浓硫酸沿着器壁慢慢地注入水里,并不断搅动,使 产生的热量迅速地扩散,切不可把水倒入浓硫酸里。 6、中和反应——酸跟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 二、熟记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口诀: 钾钠银氢正一价负三、正五氮 氟氯溴碘负一价负二正四正六硫 钙镁钡锌正二价碳正二四磷正五 铜正一二铝正三锰有正四六七价 铁正二三硅正四通常氧为负二价 单质元素为零价 原子团的化合价: 负一价:氢氧根(OH--),硝酸根(NO3--),氯酸根(ClO3--); 负二价:硫酸根(SO42--),碳酸根(CO32--),亚硫酸根(SO32--); 负三价:磷酸根(PO43--); 正一价:铵根(NH4+) 三、熟记下列反应方程式: (一)酸的性质(1)与指示剂反应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 (2)酸+活泼金属=盐+氢气。 (3)酸+某些金属氧化物=盐+水。 (4)酸+碱=盐+水。 (5)酸+盐=新盐+新酸。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做干燥剂。溶于水放热。△浓盐酸、浓硝酸:具有挥发性酸与活泼金属反应: 锌跟稀盐酸反应:Zn + 2HCl == ZnCl2 + H2 ↑[金属溶解,有气泡放出] 锌跟稀硫酸反应:Zn + H2SO4 == ZnSO4 + H2↑[金属溶解,有气泡放出] 铁跟稀盐酸反应:Fe + 2HCl == FeCl2 + H2↑[金属溶解,有气泡放出,溶液变浅绿色]铁跟稀硫酸反应:Fe + H2SO4 == FeSO4 + H2↑[金属溶解,有气泡放出,溶液变浅绿色] 镁跟稀盐酸反应:Mg + 2HCl = MgCl2 + H2↑[金属溶解,有气泡放出] 镁跟稀硫酸反应:Mg + H2SO4 = MgSO4 + H2↑[金属溶解,有气泡放出] 酸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 铁锈跟稀盐酸反应:Fe2O3 +6HCl = 2FeCl3 + 3H2O 红色铁锈逐渐消失,溶液变成黄色 铁锈跟稀硫酸反应:Fe2O3 + 3H2SO4 = Fe2(SO4)3 + 3H2O 氧化铜跟稀盐酸反应:CuO + 2HCl =CuCl2 +H2O 黑色氧化铜逐渐消失,溶液变成蓝色。 氧化铜跟稀硫酸反应:CuO +H2SO4 = CuSO4 + H2O 酸与四种碱反应---------[中和反应]: HCl + NaOH ==NaCl + H2O [没有明显现象,要加酸碱指示剂才可判是否反应] 2HCl + Ca(OH)2 ===CaCl2 + 2H2O [没有明显现象,要加酸碱指示剂才可判是否反应] H2SO4 + 2NaOH == Na2SO4 + 2H2O [没有明显现象,要加酸碱指示剂才可判是否反应] H2SO4 + Ca(OH)2 ==CaSO4 + 2H2O[没有明显现象,要加酸碱指示剂才可判是否反应] 2HCl + Cu(OH)2 ==CuCl2 + 2H2O [蓝色絮状沉淀溶解,变成蓝色溶液] 3HCl + Fe(OH)3 ===FeCl3 + 3H2O [红褐色絮状沉淀溶解,变成黄色溶液] H2SO4 + Cu(OH)2==CuSO4 + 2H2O[蓝色絮状沉淀溶解,变成蓝色溶液]

(浙教版)九年级上科学第一章知识点归纳

(浙教版)九年级上科学第一章知识点归纳 §1-1物质的变化 一、物质是在不断变化着的 物理变化:变化中没有新物质产生,只有形态、状态的改变。 化学变化:变化中会产生新的物质。 【思考】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在本质上有什么不同? 化学变化的实质是:构成物质的分子的原子重新组合,形成了新的分子。 而物理变化的实质:分子间的距离发生改变。 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化学性质:只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二、探究物质变化的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等来寻找物质变化的证据。 物质变化的证据:生成沉淀、颜色改变、气体产生、温度变化、性质变化、发光发热、PH 变化、状态变化等。 演示实验:硫酸铜晶体的变化 1、 取1块硫酸铜晶体,观察形状、颜色。___蓝色固体 2、 向盛有硫酸铜晶体的试管中加水,观察晶体能否溶解,水溶液颜色有什么变化。 能溶解,形成蓝色溶液。 3、 在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观察溶液有什么变化。(写出化学方程式) 形成蓝色絮状沉淀 2NaOH +CuSO 4= Na 2SO 4 +Cu(OH)2↓ 4、 另取1块硫酸铜晶体,将它放在大试管中加热,观察硫酸铜晶体有什么变化。(写出 化学方程式)蓝色固体逐渐变白 CuSO 4·5H 2O = CuSO 4 + 5H 2O 5、 实验完成后,熄灭酒精灯,冷却大试管,再在冷却后的硫酸铜白色粉末中逐滴加水, 观察有什么现象产生(写出化学方程式) 白色固体逐渐变蓝 CuSO 4 + 5H 2O = CuSO 4·5H 2O 根据现象,进行分析: 有颜色变化的实验是2、3、 4 、5,原因是发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有沉淀产生的实验是3,原因是发生化学变化; 有状态变化的实验是2、3、4、5,原因是发生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并总结出硫酸铜晶体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蓝色晶体、易溶于水、受热易分解、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蓝色絮状沉淀 小结:根据物质变化中所获得的信息对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推测的方法,是 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 颜色 气味 软硬 物质的溶解性 液体的沸点 晶体的熔点 酸碱性可燃性 化学性质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归纳

九上第一章基础知识归纳 、概念: 1、 酸的组成 一一氢离子+酸根离子 2、 碱的组成 金属离子+氢氧根离子 3 盐的组成 一一金属离子+酸根离子 4、复分解反应 -------- 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复分 解反应。AB+CD=AD+CB 5 稀释浓硫酸的方法 一一一定要把浓硫酸沿着器壁慢慢地注入水里,并不断搅动,使产 生的热量迅速地扩散,切不可把水倒入浓硫酸里。 6 中和反应 酸跟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 二、熟记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口诀: (正价)一氢钾钠银,二钙镁钡锌,三铝、四硅、五氮磷。 (负价)负一价:氟、氯、溴、碘; 负二价:氧和硫。 (可变正价):一二铜汞,二三铁,二四碳,四六硫。 (原子团的化合价 负一价: 氢氧根( OH ,硝酸根( NQ ),氯酸根( CIQ ,高锰酸根( MnQ) 负二价: 硫酸根( SQ ,碳酸根( CO ),亚硫酸根( SQ ),锰酸根( MnQ) 负三价: 磷酸根( PQ ; O 铵根(NH ) 正一价: 三、熟记下列反应方程式: (一)酸的性质(1) (2) 酸 + 碱=盐 + (3) 酸 + 某些金属氧化物 (4) 酸 + 活泼金属 = (5) 酸 + 盐=新盐 - 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 水。 + 水。 氢气。 1、 2、 锌跟稀盐酸反应: 锌跟稀硫酸反应: Zn + 2HCl = ZnCI+ H 2 T Zn + HSO = ZnSO+ H 2 f 3、 4、 铁跟稀盐酸反应: 铁跟稀硫酸反应: Fe + 2HCI = FeOl + H 2 T H 2SO =FeSO+ H 2 f Fe + 5、 6、 铁锈跟稀盐酸反应: 铁锈跟稀硫酸反应: FeO 3 +6HCI= 2FeCI+ 3HO 有气泡产生,锌粒逐渐减少。 有气泡产生,铁逐渐减少, 溶液变成浅绿色。 + 3HSQ = Fe(SO 3 + 3H0 红色铁锈逐渐消失, 溶液变成黄色 氧化铜跟稀盐酸反应: 氧化铜跟稀硫酸反应: (二) 7、 CuO+ 2HCI =CuCI+HO CuO+ H 2SQ = CuSO+ H 2O 碱的性质:( 1)碱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 黑色氧化铜逐渐消失, 溶液变成蓝色。 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与指示剂反应 盐+ -新酸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九 年 级 科 学 / 上 册 教 案 浙教版(

第一章 第1节物质的变化 教学目标:1、知道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不同 ! 2、学会通过实验来探究物质的变化 重点难点:用实验的方法探究物质的变化 药品器材:硫酸铜、氢氧化钠溶液、鸡蛋清、试管、酒精灯、铁架台、滴管 教学过程: 引入:什么是化学变化什么是物理变化举例说明。 -物理变化:变化中没有新物质产生,只有形态、状态的改变。 -化学变化:变化中会产生新的物质。 《 结合课本第2页图说明它们分别属于何种变化 提问: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在本质上有什么不同 ——化学变化的实质是构成物质分子的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分子。 一、探究物质变化的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等来寻找物质变化的证据。 举例:硝酸铅和碘化钾反应、绿叶的变化、钢铁的熔化、铁丝的形变、水的电解等。 演示实验:硫酸铜晶体的变化 ) 1、观察形状、颜色 2、晶体的溶解 3、和氢氧化钠反应(写出化学方程式) 4、晶体受热分解(写出化学方程式) 5、硫酸铜粉末逐滴加水(写出化学方程式) 提问:实验中,哪些实验有颜色变化有沉淀产生有状态的改变 并总结出硫酸铜晶体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蓝色晶体、易溶于水、受热易分解、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蓝色絮状沉淀 @ 小结:根据物质变化中所获得的信息对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推测的方法是探索物质变化规律的基本方法。 二、物质变化规律的应用 1、演示实验:鸡蛋清与硫酸铜的作用 ――利用硫酸铜可以检验蛋白质的存在 2、演示实验:白色硫酸铜粉末加水 ――利用这一性质可以检验水的存在 课堂练习:课本第5页练习1-3题 作业:作业本 : 反思:在实验除了要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外,更应该要引导学生从原理上理解实验。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第一章知识点归纳

科学第五册第一章知识点归纳 一、酸 1.认识酸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盐酸硫酸硝酸碳酸 (2)以上物质电离时产生的全部是,所以它们都是。 (3)酸的pH值 7,酸溶液中加入石蕊试液,变色,加入酚酞试液,变色。 2.将生锈铁钉投入稀盐酸中,可以观察到______ _____色固体消失,溶液变成______色; 除了铁锈消失外,还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 盐酸与________反应,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酸的个性 (1)浓盐酸、浓硝酸均具有性,浓盐酸有气味,浓盐酸打开瓶盖,瓶口 有。浓硫酸具有性,可作干燥剂;具有性,能使物质发 生碳化、变黑。浓硫酸易溶于水,同时放出大量热,所以稀释浓硫酸的正确操作是:稀释浓 硫酸的方法——一定要把沿着器壁慢慢地注入里,并不断,使产生的 热量迅速地扩散,切不可把倒入里. 不慎将浓硫酸溅到皮肤上处理方法是: 。 (2)在表格中填写“变大”、“变小”或“不变” 4.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电镀前用盐酸清洗钢铁表面的铁锈。 (2)用盐酸清除锅炉中的水垢[主要成分为CaCO3和Mg(OH)2] (3) 用胃舒平(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铝)中和胃酸

1、写出下列碱的化学式: 氢氧化钠氢氧化钙 氢氧化铁氢氧化铜 2、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等电离时生成的全部是它们都属于类。 3、在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几滴石蕊试液,溶液显色,加入几滴酚酞试液溶液显色。溶液的pH 7(<、>、=)。 4、氢氧化钠有较强的腐蚀性,俗称、、,它在空气中极易吸收,还能跟起反应,故应保存。 5、在色的氯化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这个反应的化学方程是。 6、在色的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这个反应的化学方程是。 7、氢氧化钙俗称、,水溶液是石灰水,有腐蚀性。把一瓶石灰水放到空气中,瓶壁和表面有一层白色物质,形成原因是(用方程式表示)。 8、要把装石灰水的瓶子洗干净,先加入少量,原因是(用方程式表示):,再用水洗干净。 9、浓硫酸、氢氧化钠、生石灰都有吸水性,是常用的干燥剂。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每种物质只能使用一次): (1)如果实验室干燥二氧化硫气体,选用。 (2)如果工业上用90%的酒精溶液制取无水酒精,选用。 (3)适宜作保存饼干等食品的干燥剂。 10、用化学式填写: 在熟石灰、稀盐酸、干冰、烧碱中,可用于配制波尔多液的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用于制肥皂的是,用于除铁锈的是,用于改良土壤酸性的是。 11.实验室用熟石灰检验CO2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室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CO2的化学方程式 工业上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SO2的化学方程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