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概论第一章

新媒体概论第一章
新媒体概论第一章

内容提要: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有线网络、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发展迅猛,正在成为主流媒体。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不是取代与被取代的关系,而是相互融合的关系,新媒体是对传统媒体的继承发展,传统媒体可以借助数字技术转变为新媒体。新媒体的特征具有交互性与即时性、海量性与共享性、多媒体与超文本、个性化与社群化。

一、新媒体定义

新媒体(New media)概念是1967年由美国哥伦比亚广播电视网(cbs)技术研究所所长戈尔德马克(P. Coldmark)率先提出的。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宁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严格地说,新媒体应该称为数字化新媒体。

对什么是新媒体,人们的理解并不一致。清华大学的熊澄宇教授认为,新媒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新”相对“旧”而言。从媒体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当中,我们可以看到新媒体是伴随着媒体发生和发展在不断变化的。广播相对报纸是新媒体,电视相对广播是新媒体,网络相对电视是新媒体。今天我们所说的新媒体通常是指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基础之上出现和影响的媒体形态。“在今天网络基础上又有延伸,无线移动的问题,还有出现其他新的媒体形态,跟计算机相关的。这都可以说是新媒体”。这里有两个概念,一个是出现,是指以前没有出现的;一个是影响,所谓影响就是受计算机信息技术影响而产生变化的,这两种媒体形态是我们现在说的新媒体。当然新媒体并不是终结在数字媒体和网络媒体这样一个平台上的。科学技术在发展,媒体形态也在发展,我们今天恐怕是需要去关注在数字媒体之后的新媒体形态。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区别,不在于出现时间的先后,而在于传播方式和内容形态的不同。互联网络的盛行,使网络媒介成为继报纸、广播、电视媒体之后的第四大传播媒体。在一段时期内,网络媒介成了新媒体的代名词。联台国新闻委员会1998年月举行的年会正式提出把互联网看做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出现的“第四媒体”。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变迁,具有越来越多传播方式和内容形态的媒体形式不断涌现,如数字电视、车载电视、楼宇电梯广告、手机短信、手机电视等。特别是手机越来越成为个移动的数字终端平台,在20世纪开始被定义为“第五媒体”。为此,有学者认为,所谓新媒体,是指一切区别于传统媒体而言的具有多种传播形式与内容形态的不断更新、不断涌现的新型媒体。

这种新型媒体与传统媒体相比较,是在技术、运营、产品、服务等商业模式上有相当创新的媒体平台和机构。它们借助于全球性的新技术革命,以互联网、移动通信等数字传播技术为驱动,主要包括互联网站(如新浪)、手机媒体(如空中传媒)、数字电视()、机航媒体(如美航传媒).户外液晶(分众传媒).移动电视(北广传媒)、电子报刊(如xplus)等。有专家将传统媒体定义为工业化时代的产物,报纸、广播和电视,而互联网和手机则代表信息时代的新媒体。

也有专家提出:“只有媒体构成的基本要素有别于传统媒体,才能称得上是新媒体。否则,最多也就是在原来的基础上的变形或改进提高。目前的新媒体应该定义为在电信网络基础上出现的媒体形态包括使用有线和无线通道的方式”。有学者把新媒体定义为“互动式数字化复合媒体”。

进有学者把新媒体区分为广义和狭义的。一般来讲,广义层面上的“新媒体”以是否采用数字技术为标准划分;狭义层面上的“新媒体”则以IP协议为划分标准,强调与网络

媒体融台、具有交可功能。可见,新媒体具有数字化、交互性的特点。。

有学者对新媒体的定义进行了归纳,大致分为“传承论”“相对论”“凡数字论”“互联论”“媒体定义回归论”“规模论”“多维论”与“一言难尽论”。传承论认为,新媒体是基于传统媒休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介形式;相对论认为,新媒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相对于传统媒体“新”的就是新媒体,新媒体往往兼具多种媒体的特征与特长;凡数字论认为,凡是基于数字技术在传媒领域运用而产生的新媒体形态即新媒体;互联论认为,新媒体是在互联基础上实现多对多或点对点传播,具有与用户互动等交互功能的媒体形式;媒体定义回归论认为,因为媒体应该是泛指从事大众传播的机构,所以新媒体应该定义为新的大众传播机构;规模论认为,当新的传播形态达到大众传播的规模,即新媒体;多维论与一言难尽论认为,新媒体定义有广义上的、狭义仁的,应该多角度、多层面综合定义·····一言难尽,目前很难给新媒体下确切的定义,需要系统研究。

二、新媒体构成要素

不管人们如何定义新媒体,有一点是确定的,那就是相对于旧的媒介形态,新媒介形态是不断变化和延展的,在现阶段其核心是数字式信息符号传播技术的实现。一般而言,新媒体的概念包含以下要素:

1新媒体建立在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基础上。新媒体主要是以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为基础,以互联网、卫星网络、移动通讯等作为运作平台的媒体形态,它包括使用有线与无线通道的传送方式,比如互联网、手机媒体、移动电视、电子报纸等。如果说传统媒体是工业社会的产物,那么新媒体就是信息社会的产物。

2新媒体在信息的呈现方式上是多媒体。新媒体的信息往往以声音、文字、图形、影像等复合形式呈现,具有很高的科技含量,可以进行跨媒体、跨时空的信息传播,还具有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互动性等特征。

3新媒体具有全天候和全覆盖的特征。受众接收新媒体信息。大多不受时间、地点场所的制约,受众叮以随时通过新媒体在电子信息覆盖的地方接收地球上任何一个角落的信息。

4新媒体在技术、运营、产品、服务等商业模式上具有创新性。新媒体不仅是技术平台,也是媒体机构口与传统媒体相比,变化的不仅仅是新媒体技术的运用,更有商业模式的创新。

5新媒体的边界不断变化呈现出媒介融合的趋势。新媒体种类很多,包括次第出现的网络媒体、有线数字媒体、无线数字媒体、卫星数字媒体、无线移动媒体等。其典型特征是在数字化基础上各种媒介形态的融合和创新,如手机电视、网络电视等,通常具有互动性。新媒体的边界处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中,很多称谓相互重叠,包括网络媒体:门户网站、论坛、博客、网络游戏;数字媒体:数字广播、数字电视、宽带电视、互动电视、视频点播(VOD)、网络电视(IPTV);无线移动媒体:手机短信、手机电视、手机在线游戏等。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不是截然分开的,传统媒体可以借助新的数字技术转变成新媒体,比如传统的报纸、广播、电视可以升级为数字报纸、数字广播和数字电视。

第二节新媒体发展迅猛

一、新媒体快速发展

新媒体虽然目前仍相对弱小,但发展速度惊人。作为一种全新的现代化传播方式,新媒体只用了短短不到10年就接近了报纸、广播和电视用数十年、上百年才拥有的受众群。

2006年,一个叫胡戈的青年,从电影《无极》中截取一些画面,通过重新组合配音,完成了一部极具民间色彩和大众参与性的网络短剧《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这个在小小陋室中诞生的短剧,短短两三个月间几乎传遍了全中国的每一个角落,胡戈也被媒体命名为“2006网络第一红人”。这个网络视频短片的“核裂变”效应,让人亲眼口睹了新兴媒体的巨大威力。胡戈在短剧里穿插的“满神牌”睹哩水、“逃命牌”跑步鞋广告,也成为大家津

津乐道的谈资。紧接着,媒体报道了陈凯歌要告胡戈“侵权”的新闻,支持与反对的声音在网络上纷纷扬扬,许多名人都参与其中。2月1日,连国家版权局版权司司长王自强都不得不站出来“就‘馒头血案发表看法”。甚至在全国“两会”上,“馒头”事件也成了代表们的一个话题。而“馒头”短剧走红之后,《帝国时代》之漫画版《无极》、《无极》之FLASH 《大腕》版、《吉祥三宝》之馒头版等跟风之作也纷纷出炉。苏州有间创意公司甚至抓住大好商机,迅速将“胡戈”注册为馒头商标口2月24日下午,在苏州十全街的一家茶馆里,第一笼“胡戈”馒头正式出锅。该创意公司还一次性注册了包括“胡戈”馒头、“胡戈”花卷、“胡戈”咖啡饮料等在内的30个类别。

从一个默默无闻的普通人到名满天下的网络红人,胡戈走完这一步所用的时间还不到100天。毫无疑问,“无极”vs“馒头”的闹剧已经成为我国新兴媒体发展史上的一件标志性事件,新兴媒体的“无极时代”已经到来。事实,以网络、手机为载体的新兴媒体早已崭露头角。在此前的2005《超级女声》大赛中,“短信明星”李宇春靠着190万条短信投票迅速扭转乾坤、力压群芳,让人们领略了新兴媒体的巨大威力;同样是被新兴媒体捧红的“超女”张靓颖,出道不久就被炒出排闻。绯闻经过网络、短信的传播一发不可收拾,令当事人百口莫辩。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新兴媒体之颠倒众生,由此可见一斑。清华大学李希光认为,新媒体的出现,将严重威胁到原有主流传播渠道的权威地位。①

中国传媒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新媒体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显示,2006年中国新媒体产业市场总值达到1140亿元,占中国传媒产业总值的近1/3。新媒体主要由移动媒体和网络媒体组成。2006年,中国移动媒体总收人达到888亿元。包括手机电视、手机广播、手机短信、手机游戏、移动电视等,同比增长41%;网络媒体总收入为25亿元,包括网络游戏、网络广告、网络视频、博客、各种下载业务等,其中网络游戏和网络广告收人增长较快,同比分别增长62%和48%。

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电视、互联网、手机用户、网民数量已经是全球第一,广告收入增长迅猛,媒体产品是增长最快的消费品,但人均广告支出只有美国的2%至3%,前景看好。中国新媒体用户大多小于30岁,其中1/4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新媒体上市公司是传统媒体的2至3倍。2007年中国网络广告市场规模已经超过100亿元人民币,年度增幅更是达到}if。中国网络广告市场展示出令人期待的高速增长势头。在中国的GDP增长中新媒休贡献了1/30至1/40,未来发展前景广阔。未来的3至5年,是中国新媒体迅猛发展的时期。

21世纪是媒体的世纪,中国在其中会扮演重要的角色,并将由媒体大国发展成媒体强国,而新媒体是媒体发展的主要动力③

《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2007一2008)》中显示,新媒体的迅速成长使中国传媒产业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2007年新媒体增长的势头在传媒产业中的比重增加至28%,而传统媒体下降至71% 。

2008年7月24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了《第2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08年6月底,我国网民数量达到了2,53亿,首次大幅度超过美国,网民规模跃居世界第一位。

中国网民中接入宽带比例为84%,宽带网民数已达到2. 14亿人,宽带网民规模世界第一。同时,CNNIC宣布截至7月22日,我国cn域名注册量也以1218.万个超过德国“.de”域名。成为全球第一大国家顶级域名。这三项重大突破令世界瞩目,互联网大国规模初显。报告也表明,我国互联网发展日趋成熟,网络媒体、网络商务等互联网深层次应用比例大幅提升。

互联网主流媒体地位凸显,网络新闻用户超2亿。报告显示,网络新闻使用率达81% ,用户规模达到2. 0亿人。网络新闻阅读率比2007年12月增加了8.8个百分点,在网络应用

中排名跃升至第二位,一改此前数字娱乐应用在前十大网络应用中占据绝对优势的局面。互联网已经成为新闻传播领域中影响巨大的、最具发展潜力的主流媒体。

互联网深层次应用规模提速,网络购物使用率为25%。报告显示,人们的网上行为也开始与实际生活靠近,网络购物、网上银行等实用性应用走俏。

手机上网成为网络应用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势必加快互联网的大众化。当前28.9%的中国网民在过去半年曾经使用手机上过网,手机网民规模达到7305万人。

手机是一种数字媒介终端,可以随身携带。手机产业发展速度迅猛,目前全国手机年产量3亿部,全世界年产量8亿部,中国手机用户4.61亿,世界手机用户超过12亿。据信息产业部统计,在2000~2005年的6年中,中国手机短信增长了300倍:2000年发送总数为10亿多条,2005既年为3046亿条。另据新华社报道,2006年从除夕到大年初七这8天中,中国超过3.7人的手机用户发送了16亿条短信。随着3G时代的渐行渐近,人们还将能够通过手机.仁网和看电视,伴随数据传输量的快速增大,手机的内容和形式将会更加灵活多样,直至完全实现个性化、互动化、全局化。

二、新媒体发展的原因

新媒体的发展离不开两个基础条件:一是技术发展程度,二是产业发展资本。前者要求技术必须能够支撑人们对内容的需求;由于新媒体产业赢利模式的成熟还有待时间培育,后者就显得更为重要,没有强大的资金支持,新媒体的发展便是纸上谈兵。另外,党政对新媒体的重视和支持也是新媒体发展的重要原因。

1.技术.与市场发育。2005年,中国移动手机用户已经达到近4亿人。用户的增多,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使以往单纯的语音通信业务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手机增值业务逐渐繁荣起来。随着3G时代的到来,手机增值业务经历’了从简单的文本到音响的发展,现在则开始向手机影像功能迈进。JA V A平台的搭建使手机超越了通信工具的定义,一个全新媒体平台逐步清晰起来,而新媒体传播内容的海量需求时代也将随之到来。手机与网络平台的完美结合,已经创造了一个个超值回报的神话。仅仅短信一项,2006年春节短信达70亿条,短信写手收人达万元,成为炙手可热的新职业。与此同时,宽带网用户不断地增长,气为补充,共同突破技术瓶颈,从而打一开一个新媒体产业市场。有人认为,无线互联网将是一个十倍于互联网的产业。事实上,日本、韩国、美国的手机媒体市场在某些方面已形成相对成熟的商业模式。手机电视将是手机话音业务、文本业务之后最值得关注的3G业务。随着平台技术的突破,手机短片业务的市场规模将会迅速扩大。手机作为产品消费平台和付费平台,是未来一段时间信息和娱乐消费的个人终端,与网络平台进行对接成为完善的商业运营系统。目前,手机媒体模式发展已较为成熟,3G开通后呈现的将是巨大的内容市场空白。

2.资本市场准备。据业内人士估算,当前,国际资本有约有60亿美金在中国寻找合适的切口进入与媒体有关的产业。在某些领域,如广告市场、节目制作市场已有外部资金进人,但由于传统媒体的增值乏力,加上政府监管比较严格,还远没有达到资金可以自由进入的境地。事实上,在世界上许多国家,都会对本国的媒体产业施以政策壁垒。这便使得传统媒体已不能让投资方产生更多的投资兴趣。近几年,国家政策的开放.与实际的大力推动,新媒体领域吸引了更多的口光和资金,如IPTV、数字电视、新媒体等,由于资本追逐利益的本性使然,探索新媒体赢利的模式成为引一导新媒体健康快速发展的关键所在。

3,党政重视支持。2007年1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新年伊始第·次集体学习,就是关于世界网络技术发展和中国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4月23日,中央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的还是有关互联网的问题。在这两个重要场合,胡锦涛都对网络的建设和管理发表重要讲话,认为互联网的建设和管理关乎全局。

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网络阵地的建设。在2003年12月5日至7口召开的全国宣传思

想工作会议.仁,胡锦涛同样指出:“要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互联网新闻宣传工作,努力掌握网上舆论引导的主动权,使互联网站成为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

2008,是新媒体发展过程中极其重要的·年,胡锦涛总书记和网民交流开创历史先河,他强调:“必须加强主流媒体建设和新兴媒体建设”;百年奥运首次独立采用新媒体转播报道,将无与伦比的北京奥运会展现给世界;5·12"汉川地震,抗震救灾新媒体作出积极贡献;红心中国爱国热潮影响世界①;这些大事一与首届新媒体节构成了2008新媒体的5件大事,新媒体产业的发展将走向一个新的阶段。

2006年,国家先后公布了国家“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科学技术发展规划、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在这三个重要的国家规划中,都把数字出版技术,数字化的出版、印刷、复制和发展新媒体列人科技创新的重点。例如在《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纲要》中就明确地指出;“大力发展以数字化内容、数字化生少““和网络化传播为主要特征的新兴文化产业,加快发展民族动漫产业,大幅提高国产动漫产品的数量和质量,积极发展网络文化产‘.业,鼓励扶持民族原创的健康向上的互联网文化产品的创作和研发,拓展民族网络文化发展的空间。”《纲要》还强调“大力推进以数字技术和互联网技术为核心的文化生产和传播的新兴行业,加快传统发行业向现代发行.业的转换,积极发展电子书、手机报刊、网络出版物等新业态,发展手机网站,手机报刊,AP电视,数字电视,电视、电影等新兴的传播载体”。纲要还提出,“鼓励自.主研发、数字内容、数字传播、数字服务终端的产品和装备,开发数据处理、存储、传输、下载、适用互动等数字出版的增值业务,扩.大数字出版的广二业群体”。这些都表明国家已经把数字化的出版和传播当成出版业现代化的关键之一,列为“十一五”期间攻坚战。

第三节、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

一、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继承发展

新媒体的强大生命力来源于其传播上的无限化、需求的个性化和时间上的即时性、沟通上的互动性,也正是基于这些信息时代的新特征,新媒体才会在传统媒体的基础上有所继承和发展。

传统媒体虽然存在一些传播劣势,但其仍然是一段时间的主流而难以取代,因此新媒体的发展必须建立在对传统媒体的继承基础上,毕竟内容优势短时间内不可动摇,而受众对传统媒体信息质量的信任也是电视、厂播、报纸能长期受大众青睐的根本原因。对于一种媒体而言,只有大众化才能主流化,大多数人能接受的媒体才能被称为社会的主要媒体。

在延续传统媒体生命力的同时,新媒体的特征也在开始对传统媒体有所渗透,适当对网络和手机特点的借鉴和移植有利于电视、广播和报纸更好地在信息时代生存和发展。比如新媒体的互动性。电视和广播均可以通过插播热线或制作专题来实现,即使互动性最差的报纸也有许多提高的途径。比如现在各大晚报均将读者有奖提供线索的热线新闻作为社会栏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此外还引入一些读者直接参与的评论栏并以之与网络进行竟争。又比如谈话类栏目的出现也是报业的一种大胆尝试,通过其较之新媒体更高的信息公信力和权威性,弥补其信息传播时效性差和互动不够深人的弱点。

然而,传统媒体对新媒体的借鉴并不仪限于此,更为重要的是,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可以融合发展。一些新的媒介形式也由此诞生,如电视与网络结合即出现网络电视,手机与电视结合即出现了于机电视。信息时代的互联网已经成为有效提高传统媒体到达率的重要载休。据统计,互联网对电视广告到达率的提升作用在电视的非热点时段达到20%以上,而互联网对报纸广告到达率的提升作用则普遍达到了30%以上。在全新的商业模式下,手机

电视可能带来较单一媒体更优越的流量和赢利增长。2006年9月6日,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开通DBA广播式手机电视业务,除转播12套北京人民广播电台节目外,还首播中央台综合频道及北京卫视综合频道的电视节目,用户可以免费使用。三者的融合包含了电视内容丰富、手机携带方便和广播授盖面广,可移动接收的多种优点,有利于扬长避短。新兴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更直接与更有力的表现方式则为直接合并或合作。

最早的联合来自于NBC以2600万美元对Snap online的并购,美国在线合并时代华纳,2005年新闻集团6亿美元收购全球博客老大mySpace

总之,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是媒体发展的一大方向,传统媒体在内容生产、品牌传播中有独特优势,新媒体凭借技术和渠道优势也占据强者地位,在新的竞合环境下,两者是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借鉴、共同发展的互补关系。

二、传统媒体借助数字技术转变为新媒体

许多传统媒体借助新的数字化技术实现了从传统媒体向新媒体的转变。以电视为例,传统的电视是模拟电视,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模拟电视正在向数字电视转变。人类进入数字电视时代的步伐正在加快。据美国战略分析市场调研公司预测,全球数字电视机的销售量到2010年将超过1. 8亿台,其中北美地区占65%亚太地区占19%,欧洲地区占14% 。2010年全球数字电视的销售收人将超过390亿美元,北美地区大约将占整个销售收入的2/3,据预计,2005年至2015年。我国数字电视市场规模将由600亿元扩张至5 000亿元,2010年数字电视接收机市场将达到2050万台,其中蕴藏的市场商机更高达1万亿元。

在芬兰、瑞典,电视传输己经全部转为数字方式。2007年9月1日,芬兰全国5个模拟电视频道全部关闭、转为数字电视频道,7个新的数字电视频道也开始播放节目。这意味着芬兰成为全球首个全面进人数字电视时代的国家。

2007年10月1,}日,瑞典最后两个省份同时完成了地面电视传输从模拟方式到数字方式的过渡,成为继芬兰之后个球第二个全面进入数字电视时代的国家。影响全面推行数字电视的主要因素一是技术标准,另一个是用户接受度。目前,技术标准问题已基本得到解决。.至二用户接受度,则取决于推广数产电视的方式。在这方面,世界人多数}呵家都非常重视发挥政府的作用,而不仅仅把其视为一种商业行为。

借助新媒体技术,传统的印刷媒体也在进行着蜕变:在信息的生产和处理方式.卜由模拟流程转向数字流程,媒体呈现方式由物理媒体转向数字媒体,存储方式由仓库存储转向高密数字存储,传输方式由交通传输转向数字网络传输。在工艺上,柔性彩色显示器、金属薄膜.卷轴式柔性显示器等,以电子纸形式随时随地可以显示各类文字图像,方便读者阅读,也逐渐改变着人们的阅读习惯。数字化技术对传统媒体的革命在于从根本上改变信息的传播形态,也就是改变近代几百年报纸的行为模式和流程规则。周而复始滚动,随身携带看、听、写,双向互动,受众既是读者也是作者,影响力更强,信息量更大,发展速度更快。

2006年中国数字出版业收人超过200亿元,其中网络广告49亿元,互联网期刊5亿元,电子图书1. 5亿元,网络游戏65亿元,手机信息收人80亿元。《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显示,目前,从事手机出版活动的网站已达上千家,内容涉及手机文学、手机书刊、手机游戏、手机动漫等,己经覆盖了传统出版的所有形式,而且在技术和市场的推动万,新的出版形式仍在不断形成。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认为,新媒体对传统新闻出版业来说是机遇也是一种挑战,因此全行业都要解放思想、把握潮流.积极应用新媒体和新技术,而不是像现在那样,满足于传统业态,而把新媒体的发展权让位与IT行业、通讯公司,这就会使出版业边缘化。

①传统媒体在过去是强大的,在信息时代也同样可以通过将自己的触角延伸到网络空间使自己更为强大,通过网络传播进一步提高自己在传统领域的内容优势。

重视技术投人,硬件建设要跟上。整个新闻出版行业都要把新媒体的研发作.为基本建设,积极投入和参.与国家发展新媒体的重大项日,发挥国家主渠道的作用。行业本身也要发挥主导作用,充分利用数字技术和互联网技术改造传统的出版业。传统媒体发展新媒体有自己的优势,一是传统的出版业是国家新闻出版的阵地,信息的拥有量是新型的公司所不具备的。二是出版业长期培养出了一批优秀的文化人才,在文化创新和政治把关方面都有优势。所以传统出版业应该争取主动参与技术研发,毛动进行体制改革,用新技术改造传统的出版业,用新技术装备推动运行体制变革,从而使新闻出版业能够更加适应新技术革命的要求。

加强适应新媒体需要的内容产业建设。内容是新闻出版业的灵魂,没有好的内容就没有好的新媒体。以软件和游戏为例,新的创意决定其能否发展壮大,但是,现在这方面的创意却游于传统出版业,几个比较大的创意公司都集中在.上海张江开发区。从选题的策划到内容的管理,出版业都是很被动的。没有内容也就没有意义,新媒体更需要内容支持,目前整个新媒体产业的繁荣其实都是建.立在传统媒体的内容生产之_卜的白因此传统媒体在认识上要有所提高,重视新媒体的特点和内容的需求,在内容生产.匕要注重先进性,在传播上,注重使用新技术,实现传统媒体向新媒体的过渡。

第四节、新媒体的特征

一、有关新媒体特征的种种说法

较之于传统媒体,新媒体有它自己的特点。有学者认为:相对于旧媒体,新媒体的第一个特点是它的消解力量-消解传统媒体(电视、广播、报纸、通信)之间的边界,消解国家与国家之间、社群之间、产业之间边界,消解信息发送者.与接收者之间的边界等。”新媒体可以与受众真正建立联系,具有交互性和跨时空的特点。同时,新媒体给媒体行业带来了许多新的理念和模式,如节目专业化越来越强,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等。

还有学者认为:“新媒体与传统媒体最大的区别,在于传播状态的改变—由一点对多点变为多点对多点。”‘’从传播学的角度来分析,新媒体传播有四个特点—每个人都可以进行大众传播;‘信息’与‘意义’无关(所有的文本、声音和影像都只是0和l的组合);受众的主动性大大增强;大众传播的‘小众化”,。

有研究者从另一个角度提出:“新媒体近乎于零费用信息发布,对受众多为免费,这对传统媒体的新闻产品制作成本造成挑战。”以“‘伦敦爆炸案’为例,市民威廉·达顿拍摄了手机照片,在朋友的博客上以近乎于图片直播的方式‘报道’了灾难现场状况。这些照片很快进人各大电视网的新闻头条。在这次‘报道’中,手机、博客、互联网以及‘播客’密切配合,将‘第一时间、第一现场’权力牢牢抓在手中,新的媒体形式与媒体工具的结合,显示出了巨大威力”。

还有学者将新媒体的特点概括为传播优势弥补内容劣势、分众定制和互动及时。传统媒体的信息内容具有一定质量优势,但普遍采用静态的平面线性传播方式,并不能满足受众日益扩张的立体动态需求。而新媒体虽然从一开始就处于相对内容稀缺的劣势,但由于互联网、手机使用者所特有的自我繁殖与扩散能力,在相当程度上弥补了内容的不足,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创造了具有巨大竞争力的内容传播优势。传统意义的媒体信仰“内容为王、资源为后”,但现在和未来更多的是传播为王”。在网络和移动通信时代,知识的产生固然重要,但信息能否及时、有效、方便、快速的传播在更大程度上决定了信息的绩效和长期生命力。比如印度洋海啸,关于灾害的报道必不可少,但其准确迅速的传播开来才能真正挽救大多数人的生命。分众定制,即指新媒体可以按受众兴趣或信息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传统报纸、广播、电视的信息扩散方式一般是统一制作节目然后面对所有人群发放或播出口进人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信息获取方的需求方式发生了改变,人们普遍希望收到的信息就是白己需要的,而这可以通过对人群进行受众细分,采取信息定制服务的方式实现。互动和及时是提高媒体

用户薪着度和忠诚度的可靠途径,目前传统媒体已经逐步提高了沟通与时效性,如报纸的加印特刊、广播的访谈栏目和电视台滚动播出的即时新闻,但受制于传统媒体技术和采编播方式的约束,新媒体仍然可以在互动和及时两个层面上大幅领先于传统媒体,比如网络、手机新闻可以全天候Z4小时发布;网络和手机聊天室可以深度参与,互动交流。

有学者认为新媒体的传播方式具有四个特征:(1)迎合人们休闲娱乐时间碎片化的需求。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休闲时间呈现出碎片化倾向,新媒体正是迎合了这种需求而生的。(2)满足随时随地地互动性表达、娱乐.与信息需要。以联网为标志的第二代媒体在传播的诉求方面走向个性表达与交流阶段。对于网络电视和手机电视而言,消费者同时也是生产者。(3)人们使用新媒体的目的性与选择的主动性更强。(4)媒体使用与内容选择更具个性化,导致市场细分更加充分。

二、新媒体的主要特征

概括起来,新媒体有以下特点:

1.交互性与即时性

传统媒体传播是“点对面”的单向线性传播,而网络传播是交互式传播。尽管传统媒体有时也有一些互动的活动,但互动不像新媒体一样是一种常态,不如新媒体互动得便捷。传统媒体与受众的互动孔要是通过热线电话、来访、来信等,而有了新媒体,普通市民通过互联网发表白己的见解更为便捷、成本更低廉.草根话语权获得前所未有的尊重。网络的交萦性体现在很多方面,比如QQ聊天、BBS留言板,又如因特网的新闻标题常常在新闻标题的末尾用“评”“网友签名”等显著字眼标出,网民点击后;,可以在立即弹出的页面上针对此条新闻或标题发表言论。某些重要的新闻事件,网民还可以实时地在线提问和交流。传统媒体虽然也可以开办“热线”等栏目,但互动性有限。网络的互动性是网络仁信息发布的低门槛和信息传播方式灵活性所带来的直接结果。

互动性不仅仅体现在传一受双方交流的增强,还体现在整个信息形成过程的改变。在一个真正的互动的环境中,信息不再是依赖于某一方发出,而是在双方的交流过程中形成的。也可以这样说,网络土不再有信息传播控制者,而只存在信息传播参与者。在传统媒体的传播理念中,传者和受者是严格区分的,而网络媒体的受众除了可以在极大的范围内选择自己需要的信息外,还可以参与信息的传播。克林顿绯闻案、大韩航空公司飞机在上海坠毁的消息,都是网民首先发布的。网络媒体最大的吸引力就是受众的主导性、自主性得到了空前的增强,以至于有人认为网络媒体中没有受众,只有网众,因为受众总是意味着被动。同时,网络的互动性不只是网站与网民的互动,网民之间的互动也是互动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传统媒体具有出版和播出周期,而网络等新媒体是即时传播。报纸使用纸质媒介传递信息,传递速度受制犷交通手段和发行环节,新闻信息的更新是按天计算的。网络传播的载体是光纤通讯线路,光纤传递数字信号的速度为每秒30万公里,瞬间可达世界上任何地方,新闻信息的更新是按照秒来计算的,随身携带的移动通讯设施可以让编读随时随地“面对面”地交流。传统媒体需要制作周期,有截稿时间的限制,而网络新闻传播则不受此限,新闻稿件可以随到随发,24小时不间断发稿,受众可以在第一时间知道所发生的一切。在网络媒体上,我们往往看不到头版头条新闻在哪儿,新闻内容总在不断滚动更新,网络可以进行事件现场直播,特别是对突发事件,网络比报纸编辑的时间更短暂,更迅速,公众在网络上可以即时看到事件每分钟的发展情况。

2海量性与共享性

互联网将全世界的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连接起来,从而形成一个巨大无比的数据库,网上的信息可以说无所不包,互联网的信息量在理论.上可以做到无限量。而传统媒体的容量有限,报纸有版面限制,广播和电视有播出时限。

数字化传媒改变了以往媒体信息受控严格的局面,使信息的传播流通更为自由,改变

了以往众多媒体地域性传播的特点,使传播的范围扩大至全球,任何人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都可以与其他任何人进行任何形态信息的沟通交流。网络媒体的内容空间宽广无际,报纸的传播范围局限在发行范围,网络传播的新闻信息可以全球共享。网络媒体空间上的开放性导致了网络传播地域的全球覆盖白时间与空间上的开放性导致了信息的海量存储,可以横向容纳世界各地的信息。世界上任一时间、任一地点发生的任一事件都有可能成为网络的信息被广泛传播。网络的普及为世界各个角落的机构和个人获取信息、输出信息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

互联网使人类“地球村”的梦想变成了现实。人们可以通过网络等新媒体得到国际国内的消息,不受地域限制,在世界任何‘个角落,只要具备上网条件就可以得到信息,因而网络传播使受众具有“全球化”的特征,世界上任何地方发生的任何事情,任何国家的任何用户的观点,只要上了网,就可以在瞬间传遍全球,只要这一信息具有足够的吸引力,就叮以引起全世界的关注。这一特征有利于地方性媒体和全国性媒体的公平竟争,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改变了传统媒体产品区域性的特点,有助于改变中国在国际传媒界声音微弱的现象。

3多媒体与超文本

报纸通过纸质媒介利用文字和图片传递新闻,广播以声音发送信息,电视借助声画播放节目。网络媒体则兼容了文字、图表(片)、声音、动画、影像等多种传播手段保存信息、表现信息、发送信息。由于运用了综合处理文字、图形、声音和图像的多媒体技术,网络媒体将传统媒体的长处集于一身,对于用户来说,信息最终以何种媒体形式出现,是文字、图片、声音还是图像,完全由用户根据信息的内容、自己的爱好以及接收条件自行决定。网络传播的多媒体特点最大限度地实现了各种传播形式的“兼容并包”,丰富了新闻传播的手段。受众也有了众多的自由选择,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欢选择有字无声、有声有像、图文并茂等多种形式,各种感官得以充分调动。

与传统媒体报纸对信息的处理是传统的文本形式不同,网络媒体是多媒体展示,是以结点为单位的超文本呈现。报纸对信息的处理是以线性形式进行组织的传统文本,而网络传播是建构在超文本、超链接之上的全新传播模式,它不是以字符,而是以结点为单位组织各种信息的。一个结点是一个“信息块”,结点内的信息可以是文本、图像、图形、动画、声音或其组合。信息在组织上采用网状结构,结点间通过关系链加以链接,从而构成表达特定内容的信息网络。它对信息的存储可以按照交叉联想的方式,从一处迅速跳到另一处,打破了原文本系统只能按顺序、线性存取的限制,它有良好的编辑功能,可以进行多窗口编辑,使得网络编辑可以方便地容纳更多元素。

4.个性化与社群化

传统媒体是大众化覆盖,网络媒体可以做到个性化服务。从总体上说,传统媒体是一种大众传播,即使是做分众市场的传统媒体,在这个分众市场中也是在进行大众化的传播。真正实现个性化服务的是网络传播。在网络传播中,受众可以利用各种检索工具在各类数据库中“各取所需”;受众还可以自由地选择信息接收的时间、地点以及媒介的表现形式;与此同时,作为网络传播另一端的传者也可用一种“信息推送技术”,根据用户的需求为他推送信息的专门化服务。网民和受众不再需要按线性的播出流程被动地接收由编辑安排好的节目内容,而可以在无限广阔的节目信息空间中,根据自己的爱好和需求检索、选择和传播节目。网络传播不仅具有综合性、主动性、参与性、渗透性和操作性的特点,而且具有灵活性、开放性和交互性的特点。博客、播客的出现是个性化的最好体现。只要拥有一台能上网的电脑,博客就能实现想写就写的愿望。博客几乎可以以任何形式抒写任何内容和信息,当然要在政策和法律许可的前提下。数字化传媒改变了以往受众收听收看广播电视必须同步性的特点,而实现了异步性,即受众在任意选定的时间进行收听收看,如有兴趣有必要可以反复收听收

看。

网络上的人们大多是“群居”的,各种各样的社区、BBS和自由论坛、俱乐部充斥在虚拟空间的各个角落。这些社群往往形成一些很牢固的人际互动网络,粉丝团、动力人群、IT人士等各种网络社群相当活跃。Ebay总裁惠特曼在一次接受访谈时曾谈到未来互联网几个关键的发展趋势:电子商务、信息搜索以及社会关系互联。其中的社会关系互联也即我们所谈到的社群化,Ebay正是凭借其虚拟社区倡导者的身份,在电子商务领域独树一帜,获取巨大成功的。惠特曼曾说,恰恰是一种多元化的用户方式和兴趣成就了Ebay的成功,而不是简单的一个卖家或一个买家使得Ebay成功。看来,Ebay从创立伊始就深谙互联网传播之道。如今,越来越多的报纸都在思考如何利用好这种社群化的传播渠道来做好新闻报道和经营上作。都市报的社区新闻部一版都加人了许多不同的网络社群。四川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的《天府.早报》推出了“第@日”社区版,在这个版里,开设了“今天我来当Q主编”专栏。这些主编来自不同的网络群团,通过让这些Q主编参与报社的编辑,从而吸引不同的网络群团关注早报,收到了很好的宣传和品牌推广效果。

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正在改变着我们生存的世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习惯和精神面貌口网络传播培养了人们的平等价值观念,淡化人们的地位和身份意识;网络传播是一种注重个性创新和个性文化的传播,它拒斥千人一面,崇尚文化多元;网络传播营造出人们通过自由交往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减少了那些不必要的中间环节;网络传播创造出人类历史从未有过的新型的跨地域的“虚拟社区文化”,使人类文化的交流真正突破了时空的边界;网络传播还虚拟现实,强调创新,方便快捷,意义深远。然而,网络也为各种消极文化的滋生提供了温床。

诚然,数字化传媒在产生积极作用的同时,也会产生负面作用和新的问题,这些问题包括假新闻及不良信息泛滥、公民的隐私权更易遭到侵犯、著作权保护面临困难等,这些都需要认真对待甚至有待国际社会的合作。

新媒体概论教学大纲

《新媒体概论》教学大纲

《新媒体概论》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均面向大众传媒组织,培养能够适应大众传媒的需求与变革,从事大众传媒的信息建构与传播以及媒介经营与管理等等业务的媒体从业者。面对瞬息万变的外部环境,具有创造性策略和构思的专业的职业化的媒体新人。为达到这一培养目标熟悉新兴媒体的特点及其运作规律是必须的,因此开设了《新媒体概论》这一课程。 二、课程目标 对传统的大众传播而言,新媒体的发展是无法回避的。对于传媒行业从业者来说,了解新媒体,熟悉新媒体,学会使用新媒体,不但是必须的,而且是必备的。结合传媒策划与管理专业、编导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应用需求,该课程教学时理论联系实际,在介绍基本理论的前提下,侧重于新媒体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的探讨,培养学生运用基本理论,结合现实资料,进行逻辑推理,科学预测的能力。 三、教学课时分配表 本课程教学总学时为48课时。具体学时分配参照下表: 四、教学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新媒体导论 (一)教学目的 介绍新媒体的概念,新媒体的技术依托,剖析新媒体的传播特性,探讨新媒体的社会影响。以这几个点为核心对新媒体进行宏观的、总体的介绍,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时数 理论讲授学时:2 (三)教学内容 1.新媒体的基本问题 2.新媒体的优势 3.新媒体给传媒业带来的冲击

(四)作业 谈谈怎么看待柯达破产? 第二章新媒体的类型和形态 (一)教学目的 介绍新媒体给新闻传播理论带来的影响,重点分析创新扩散理论。(二)教学时数 理论讲授学时:2 (三)教学内容 1.新媒体给新闻传播理论带来的影响 2.新媒体研究理论模型 第三章新媒体用户特征研究 (一)教学目的 阐释新媒体时代的受众理论,分析网民的心理和行为特征。 (二)教学时数 理论讲授学时:2 (三)教学内容 1.新媒体时代的受众理论 2.网民的基本特征分析 3.网民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分析 (四)作业 分析创新扩散理论模型与中国特有的“2000万现象”的关联。 第四章新媒体的类型 (一)教学目的 了解新媒体中网络传播的类型,掌握网络中的大众传播发展历程,掌握web2.0特征。

新媒体概论复习资料

1、新媒体的概念: 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新媒介形态,利用数字技术、手机、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 严格讲,新媒体应该称为数字化媒体。 2、新媒体构成要素: 1建立在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基础上。 2信息的呈现上是多媒体。 3全天候和全覆盖 4商业模式上有创新性 5媒介融合的趋势 3、概念的诞生和演进(小题) 1967年,美国哥伦比亚广播电视网技术研究所所长戈尔德马克率先提出的。 1969年,美国传播政策总统特别委员会主席罗斯托给总统的报告书中提到互联网的概念。 4、网民规模、成形结构比例等(小题) 截止到2015年6月: 网民规模6.6亿,手机网民规模近5.9亿。 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高达88.9%. 农村网民规模1.86亿,占网民总数的27.9%。

城镇地区互联网普及率64%,农村30%。 人均上网时长25小时。 搜索引擎的网民用户5.36亿,使用率80.3% 网络购物用户规模3.74亿,增长率3.5% 网络团购用户规模1.76亿,增长率2.2% 网上支付用户规模达3.59亿,增长率为17.9% 网上旅行预订网民规模2.29亿,增长率3.3% 购买互联网理财产品的网民规模7849万 即时通信用户规模6.06亿,占网民总体的90.8% 数据解读 1、整体网民规模增速继续放缓,手机上网带动农村地区网民增长 2、手机网民规模继续保持增长,网民上网设备逐渐向手机端集中 3、移动商务类应用发展迅速,助力消费驱动型经济发展 4、互联网应用向提升体验、贴近经济方向发展 为什么网民规模渐趋稳定? 1、基础网络设施建设 2、运营商和各大厂商联动,加快网络向生活的渗透。 3、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联动加强 4、网络应用的社交性和即时沟通的便捷性,增加了网民的使用粘性。新媒体发展的驱动力 1、技术与市场发育 2、资本市场准备 3、党政重视支持 4、加强对意

网络与新媒体概论笔记

网络与新媒体概论笔记 第一章 1.1四次传播革命 文字 印刷术国家>公民 电报 互联网 变化:传播媒介 传播结构 传播方式 传播观念 传播文化 传播效果 1.2新传播革命的本质 ①信源蜂窝式高速膨胀,保障知情权回归。 大众媒介固定信息源;媒介权力 人人是记者;监督 ②“自媒体”即时化传播,促进表达权回归 ③全面信息监管失效,“权利”上升为“权力” 1.3新传播革命的基本特征 去中心化---再中心化 去中心化: ①原因:互联网技术特点 传播资源泛社会化 传播权力全民化 ②结果:国家组织与治理能力受到挑战 再中心化: ①原因:信息过量,公民寻找代理人 互联网打破原有组织结构,重塑行动,话语,舆论中心 表现: 1.意见领袖阶层崛起,重塑思想中心 精力旺盛,拥有广泛社会资源,具有公共关怀 2.社会关系重新洗牌,重构行动中心 “强关系”“弱关系” 3.话语空间拓展,重建舆论中心

二元:虚拟与现实,官方与民间,公民行动与高层决策 1.4新传播革命的挑战 1.传媒新业态,新闻生产经营大变革 新媒体优势:时效性,互动性,传播手段多样性 改变:内容生产者,提供者,媒体信息分发渠道,受众的媒体接触,消费习惯,技术→传播范式,传播规则,内容生产方式,分享范式,消费方式。 需求:融合性,跨平台性,创新性 2.双重舆论场争鸣,舆论极化难控制 精英“冷眼旁观”普通民众“一点就燃” 3.多元思潮涌现,主流意识形态受冲击 自由主义,新左派,民粹主义,狭隘民族主义,新消费主义 4.全新执政环境,争夺传播主导权 理论:福柯“全景监狱”少数人看多数人 意义:安全(信息,一时形态) 政策推行 措施:可操作的“解释框架” 1.5互联网发展的两大支点 “全球化”与“个人化” 时代背景:现代性和后现代性杂糅。 现代性特征:全球化(整体性的社会化大生产) 后现代性特征:碎片化(个人对于体制的和个人生存状态的觉醒) 即:吉登斯“意向性” 问题:中国媒体面对现状怎么办? 即:媒体转型措施。 第二章:互联网、新媒体与新技术 2.1互联网的产生与发展(类比移动互联网的产生与发展) 2.2新媒体的基本特征 数字化;交互性;超时空 2.3新媒体的主要类型 1.硬件设备终端划分 ①计算机 ②手机与便携式电子设备 ③数字电视机 *户外LED 2.软件属性分 ①web1.0

新媒体概论复习笔记

新媒体概论 期末复习笔记 课程讨论框架 新媒体传播环境 技术支撑 内容制作 传播观念 第一节 绪论 ? 新媒体——非传统报纸、电视广播传播平台,如传统媒体的网络平台发布,门户网站、微博、微信 等新APP 客户端(呈现形式) ? 新媒体——新计算机技术应用,如virtual reality 在电视制作中的应用(技术进步) ? 新媒体——新传播、通讯工具或终端,如个人移动终端(使用终端) “新媒体”,更大程度上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即在时间和空间上处于不断变化状态 本课程采用定义为:新媒体是基于移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传播媒体和使用终端,融合传统媒体的传播手段和内容,可进行“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P2P ) 1.传播介质改变: 2.使用体验改变:新旧媒体的区别体现在对人类感官影响的强硬程度和刺激程度。例如信息传播的速 度与强度、受众的反馈加强了信息本身的影响力 3.传播更具灵活性:时间、空间、形式上的灵活性。新媒体具有滚动型,而旧媒体是局限在一个时间 段,定时定点的传播信息 差别在即时的反馈与个性化的体现上——互动和点对点 4.即时的社交性:人际沟通和获取信息的重叠 新媒体体现的广泛参与度与旧媒体所体现的深度与权威性,两者本身就是有联系的,呈现相互融合的趋势,发展为综合体——“全媒体” 本节要点: 1.对新媒体概念的理解 2.需了解网络媒体出现前的传统媒体特点 第二节 媒介融合与媒体融合

两种思维:发散思维和定向思维 媒介融合,是媒介业务形态的融合和媒介内容的多媒体性 各种传统形态的媒介产品都“借道”网络,而不是成为简单意义上的网络产品,即各种媒介产品都将汇流到网络中进行传输,而后又分散到各种不同的接收终端中,这样仍然可以保持媒介产品的多样化。——彭兰 “媒介融合”这一概念最早(1983)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索勒·浦尔提出 浦尔《自由的技术》:联网计算机将成为21世纪的印刷机;各种媒介功能一体化 思考:传播媒介——某一种媒介的常见特性是否是不能改变的?例如文字报道沉淀的全面宏观、广播新闻的口语化和伴随性、电视娱乐性和网络传播的碎片化等 媒介被大家熟悉的“固定”特性是能变化的,例如地铁报虽然是文字报道,但类似微博传播的碎片化,是一种浅短阅读;而各类移动网络终端进行专题的策划,也是网络传播追求深度化传播的表现(各种特性相互渗透) 选择的或然率=可能性报偿/费力的程度 融媒尝试 1.纸质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 A网络报刊 电子版 1987美国圣何塞信使报首度报纸电子化 中国纸媒最早电子化实践为1995年1月《神州学人》杂志网络化 2000年是中国传统媒体进军网络媒体标志性一年 2000年8月《人民日报网络版》改为“人民网” B移动终端报刊(纸媒与手机、平板电脑融合) 手机报-纸质内容通过移动通讯平台,以短信、彩信方式发送到客户端 2004年《中国妇女报》彩信版为国内第一家手机报 2.广播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 网络与广播结合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 1995年4月美国西雅图“进步网络”在其网页上放置Real Audio System试用版软件,提供“随选音效”服务 1997年上海东方广播电台开国内网络广播之先河 A网络广播(利用互联网作为平台,提供音频服务,在线直播或点播,如QQ电台) B移动终端广播(利用移动无线通信技术传输或手机内置FM广播协调器,如豆瓣电台) C.APP 3.电视和新媒体的融合

新媒体概论全书考点总结

第一单元新媒体概论基础 第一章新媒体导论 ·新媒体的基本问题 1.数字出版:利用数字技术进行内容编辑加工,并通过网络传播数字内容产品的一种出版方 式。 2.数字出版的主要特征:内容生产数字化、管理过程数字化、产品形态、传播渠道网络化。 3.新媒体的特征: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具有即时性、开放性、个性化、分众性、信息海量 性、低成本全球传播、检索便捷、融合性等特征,起本质特征就是技术上的数字化。 4.数字电视:又被称为数位电视或数码电视。 5.智能电视:就就是具有独立操作系统的电视,其本质就是计算机的一种新形态。 6.目前的新媒体包括互联网与移动媒体。 7.智能手机的本质特征就是:在硬件上具有CPU,在软件上具有操作系统。 8.新媒体的定义:借助计算机(或具有计算机本质特征的数字设备)传播信息的载体。 9.数字出版的影响:(1)对人类的知识传播与信息交流方式产生了影响。(2)对人类的阅读行为 与阅读文化造成了深远影响。(3)对社会文化的整合与传承提出了挑战。 10.截止到2016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7、2亿,其中手机网民达到6、95亿。 ·新媒体的优势 1.从传播学分类来瞧,目前较为同行的就是将传播类型分为五类:内性传播(自我传播或自身 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与大众传播。新媒体将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融为一 体,就是一种全新的、特殊的传播类型。 2.新媒体的基本技术特征就是数字化,基本传播特征就是互动性。 3.新媒体的优势:(1)新媒体传播就是一种数字化传播,传播与更新速度更快、成本低。(2)信息量大、内容丰富。(3)零成本全球传播。(4)搜索便捷。(5)多媒体传播。(6)超文本。(7)互动性。 ·新媒体给传媒业带来的冲击☆ ☆1、改变现有传播格局: (1)形成新的交流环境。信息的传播空间发生了变化,传播机构与个体受众的区别缩小了,静态信息接收方式向动态信息接收方式转变。

网络与新媒体概论18702

网络与新媒体概论 名词解释,4个*5分 简答,4个*5分 论述2个*15分 分析应用,材料做题,2个*15分 ●第一章 1.新传播革命的本质(p2) 答:第四次传播革命将宪法赋予公民的言论自由通过“自我赋权”落到实处。互联网赋予公民以传播权力,实现传播的权利向传播权力的转移,这是新传播革命的本质内涵。 ①信源蜂窝式高速膨胀,保障知情权回归 ②“自媒体”即时化传播,促进表达权回归 ③全面信息监管失效,“权利”上升为“权力” 2.新传播革命的基本特征(p4) 答:“去中心化——再中心化”,是第四次传播革命的基本特征。“去中心化”,是指互联网技术本质上是以个人为中心的传播技术,具有天然的反中心取向。“再中心化”是指网络信息离散后又重聚的特征。 ①意见领袖阶层崛起,重塑思想中心 ②社会关系洗牌,重构行动中心 ③话语空间拓展,重建舆论中心 3.新传播革命带来的挑战(p7) 答:①传媒新业态,新闻生产经营大变革;由报纸、广播、电视引领百年的传媒业态正在经历重大转型。 ②双重舆论场争鸣,舆论极化难控制;就传播媒介构建的舆论场来看,中国正从曾经的传统媒体一元空间、固定渠道的单向传播,走向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双重话语空间并存、复杂多向的传播格局。 ③多元思潮涌现,主流意识形态受冲击;多元思潮的泛滥使得主流意识形态受到冲击,造成当前“噪声四起”的局面,也使得政府的执政环境复杂化。 ④全新执政环境,争夺传播主导权;新传播革命带来执政环境最显著的变化,就是政府处在了全民全时空的“全景化围观”中。 ●第二章 1.新媒体的概念和基本特征(p17) 答:概念:新媒体,是伴随着互联网发展,以数字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移动通信技术为主要支撑,以数字化、交互性、超时空为主要特征的一系列新媒体形态。 基本特征:①数字化是新媒体的显著技术特征 ②交互性是新媒体的本质传播特征 ③超时空是新媒体的外部效果特征 2.新技术的发展趋势(p27) 答:①数据化:数字技术走向大数据时代;数字化是互联网的关键支撑技术,也是新媒体的显著技术特征。 ②智能化:计算机网络技术从web1.0到web3.0;具有更多空间、更强安全的下一代互联网,将不断满足人类对互联网的各方面需求。

新媒体概论

新媒体概论 1 媒体的分类 报刊广播电视新媒体影视书籍电影 2 什么是新媒体 新媒体(New media)概念是1967年由美国人戈尔德马克率先提出的。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严格来说,新媒体应该称为数字化新媒体。 3 新媒体——数字化新媒体主要包括 互联网站(如新浪网) 手机媒体(如空中传媒) 数字电视(如SiTV) 机航媒体(如美航传媒) 户外液晶(如分众传媒) 移动电视(如北广传媒) 电子报刊(如Xplus)等等。 4 新媒体概念包含以下要素: □新媒体建立在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基础上; □新媒体在信息的呈现方式上是多媒体; □新媒体具有全天候和全覆盖的特征; □新媒体在技术、运营、产品、服务等商业模式上具 有创新性; □新媒体的边界不断变化呈现出媒介融合的趋势。 5 新媒体发展的原因 技术与市场发育,手机增值业务的横向发展 党政重视支持,媒体领域吸引了更多的目光和资金 新媒体发展,智能制造计划互联网+计划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6关于数字化新媒体 新媒体中有一种从技术角度来看的说法:数字化新媒体,它是技术革命带来的产物。 每一次传播技术的变革所带来产物 数字化新媒体 当下的新媒体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计算机、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数字新媒体新兴技术新兴产业经济发展新引擎 7信息的分类 人类能感知的外界信息可按其媒体划分成几类: 8 信息的数字化 人类本来是生活在一个物理的、模拟的现实中。 数字化是为了使人类能够更好地享有各种信息服务,从而实现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的目的。从技术上而言,数字化的信息比模拟信息在存储、处理、检索、传播和利用等各方面都有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9 如何看媒体 媒体作为信息的载体,以三种形态存在: 物质材料或物质实体 物质和能量的波动信号 符号载体 “媒体”、“介质”与“符号”、术语的关系“信号” “信号”和“符号”都是媒体的基本形态。 当着眼于媒体的物质特性、习惯采用“信号” 当着眼于媒体包含的内容和意义、采用“符号” 当着眼于媒体的具体物质形态时,采用“介质” 当从技术层面使用“媒体”这一术语,往往侧重于媒体

(完整版)新媒体概论复习资料总结

第一章 新媒体概论 1、新媒体的概念: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 2、新媒体的技术依托:○ 1数字技术( 新媒体的核心技术) ○2计算机网络技术 ○3移动通信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阶段)。 3、新媒体的特征:○ 1数字化:最显著特征 ○2交互性:本质特征 ○3非线性传播:重要特征 ○ 4即时性与共享性打破时空界限 ○5个性化信息服务 ○6虚拟信息传播 ○7多媒体传播推动媒介融。 4、web1.0的概念:互联网“内容为王”的阶段称为Web1.0阶段,本质是聚合和搜索,用户主要通过互联网浏览器获取信息,依然是单向的传播模式。 5、web1.0的主要特征:○ 1web1.0基本采用的是技术创新主导模式 ○2web1.0的盈利都基于巨大的点击流量 ○ 3web1.0的发展出现了向综合门户合流现象 ○4web1.0形成了主营与兼营结合的明晰产业结构 ○ 5web1.0不以html 为言,动态网站已经广泛应用 6、web1.0与新媒体的发展:○ 1web1.0为新媒体提供了良好的受众平台 ○ 2web1.0为新媒体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7、web2.0的概念:Web2.0 是相对Web1.0 的新的一类互联网应用的统称。此阶段互动应用成为主流,Web2.0 则更注重用户的交互作用,用户既是网站内容的浏览者,也是网站内容的制造者。 8、web2.0的主要特征:○ 1用户参与网站内容制造 ○2web2.0更加注重交互性 ○3符合web 标准的网站设计 ○ 4web2.0网站与web1.0没有绝对的界限 ○5web2.0的核心不是技术而在于指导思想。 第二章 新兴媒体 (一)网络媒体 1、网络媒体的概念:网络媒体也称第四媒体,是一定的组织或个人,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各种多媒体交互式数字化信息传输网络上,建立的提供各种新闻与信息服务的相对独立的站点。 2、网络媒体的构成:搜索引擎 门户网站 网络视频 网络广播 网络报纸/杂志 网络出版 网络社区 SNS 电子邮件/即时通讯 RSS 博客 播客 维客 网络游戏 网络动画 网络文学 其他网络媒体形态 3、搜索引擎的概念:搜索引擎是指根据一定的策略、运用特定的计算机程序从互联网上搜集信息,在对信息进行组织和处理后,为用户提供检索服务,将用户检索相关的信息展示给用户的系统。 4、搜索引擎的组成 5、搜索引擎工作原理: 6、搜索引擎的分类: ○1目录式搜索引擎——(最早的一种搜索方式)搜索方式:人工、半自动 代表:Yahoo,搜狐 优点:搜索的站点面广量大,由人工编制的目录信息准确度高且导航质量高。 缺点:低速,更新速度慢。 ○2全文搜索引擎——优点:搜索范围大,信息量多。 缺点:会出现大量无用信息。 代表:Google,百度。 搜索器

网络与新媒体概论

网络与新媒体概论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四次传播革命 文字的发明和使用 印刷术 电报 互联网技术的推广使用以及由此带来的新媒体勃兴 变化: 传播媒介 传播结构 传播方式 传播观念 传播文化 传播效果 第二节新传播革命的本质 一、信源蜂窝式高速膨胀,保障知情权回归。大众媒介固定信息源;媒介权力;人人是记者;监督 二、“自媒体”即时化传播,促进表达权回归 三、全面信息监管失效,“权利”上升为“权力” 第三节新传播革命的基本特征 去中心化---再中心化 1、去中心化是指互联网技术本质上是以个人为中心的传播技术,具有天然的反中心倾向。 原因:

互联网技术特点 传播资源泛社会化 传播权力全民化 结果:国家组织与治理能力受到挑战 2、再中心化是指网络信息离散后又重聚的特征。 原因: 信息过量,公民寻找代理人 互联网打破原有组织结构,重塑行动,话语,舆论中心 3、“去中心化——再中心化”表现: 1.意见领袖阶层崛起,重塑思想中心。精力旺盛,拥有广泛社会资源,具有公共关怀 2.社会关系重新洗牌,重构行动中心。“强关系”“弱关系” 3.话语空间拓展,重建舆论中心。打破主流媒体的单一话语空间,重塑一个新的依托于网络的“公共舆论”中心。二元:虚拟与现实,官方与民间,公民行动与高层决策 第四节新传播革命的挑战 1.传媒新业态,新闻生产经营大变革 新媒体优势:时效性,互动性,传播手段多样性 改变:内容生产者,提供者,媒体信息分发渠道,受众的媒体接触,消费习惯,技术 →传播范式,传播规则,内容生产方式,分享范式,消费方式。 需求:融合性,跨平台性,创新性 2.双重舆论场争鸣,舆论极化难控制 传统媒体舆论和网络舆论 精英“冷眼旁观” 普通民众“一点就燃” 3.多元思潮涌现,主流意识形态受冲击 自由主义,

新媒体概论复习大纲.doc

新媒体概论复习大纲2017-2018(一) 第一章新媒体导论 一、新媒体定义(名词解释) 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和微星等渠道,以电视、电脑和手机等为主要输出终端,向用户提供视频、音频、语音数据服务、连线游戏、远程教育等集成信息和娱乐服务的所有新的传播手段或传播形式的总称。包括“新兴媒体”,也包括“新型媒体”。 二、新媒体的主要特征(多选题) 1、数字化; 2、多媒体; 3、互动性; 4、网络化; 5、个性化 三、新媒体传受双方的关系有什么特点?(单选题) 1、从被动接受到主动获取; 2、从接收信息到传播信息; 3、从消费产品到生产内容。 四、用户生产内容(UGC)(名词解释) 用户生产内容(USER-Generated Content,UGC,又称作User Greated Content,UGC),泛指以任何形式网络上发表的由用户创作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内容,是Web2.0环境下一种新兴的网络信息资源创作与组织模式。 它的发布平台包括微博、博客、视频分享网站、维基、在线问答、SNS等社会化媒体。 五、UGC的特征(单选题) 1、以网络出版为前提; 2、内容具有一定程度的创新性; 3、非专业人员或权威组织创作 第二章新媒体类型 ★第一节网络媒体 一、请简述新媒体的主要类型(单选题) 互联网新媒体:博客、微博、播客、维客、网络电视、网络广播、网络报刊。 手机新媒体: 手机报、手机电视。 电视新媒体:数字电视、IPTV 。 户外新媒体:移动电视、户外彩屏、楼宇电视等。

二、搜索引擎的特征(多选题) 1、搜索引擎本身不生产内容,却是信息的集大成者; 2、搜索引擎不能控制信息的内容却能控制信息的传播。 三、搜索引擎的分类(单选题) 百度搜索属于: 1、目录式搜索引擎;2、全文搜索引擎;3、元搜索引擎;4、垂直搜索引擎 四、门户网站的概念和功能(多选题) 门户网站是指通向某类综合性互联网信息资源并提供有关信息服务的应用系统。 门户网站被称为网络世界的“百货商场”或“网络超市”,主要提供:新闻、搜索引擎、网络接入、聊天室、BBS、免费邮箱、影音资讯、电子商务、网络社区、网络游戏、免费网页空间等。 五、门户网站的类型(单选题) “中国四大门户”属于以下那一类 1、综合类门户网站; 2、地方生活门户网站; 3、垂直类门户网站 六、门户网站的特性(选择题) 1、先入为主的导航性; 2、庞大的用户群; 3、网民的依赖性与高黏性; 4、完善的搜索引擎; 5、灵活性。 七、社交网站SNS(名词解释) SNS(英文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的缩写),社交网站是为拥有相同兴趣爱好的人群创建的在线社区。社交网站是互联网的一种服务,它可以让用户在特定的网络系统中构建一个公开或半公开的形象,用户还可以在上面列出自己的联系人,彼此进行交流互动。 八、网络社区(单选题) 网络社区是互联网最早兴起的概念之一,是伴随着网络以及网络行为的扩展而出现的一个人类社会活动的新空间。网络社区作为言论传播和人际互动的新平台,是社会群体互动的最重要的网络场域之一。 网络社区包括趣缘型网络社区、SNS型社区(社交网站)、幻想型网络社区、交易型网络社区。 九、博客(名词解释) 博客是英文单词Blogger的音译。Blog是Weblog的简称,即Web 和Log 的组合词,Weblog就是在网络上的一种流水记录形式,简称“网络日志”。 博客概念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频繁更新(Frequency);简短明了( brevity);

新媒体营销概论第六章教案

新媒体营销概论 教学活动首页 本次教学学时数:2 教学周次:第次总共周

教学进程——第六章 一、课程回顾(3分钟) 1.新媒体信息丰富多样、难以监管,传播渠道多,扩散速度快,也会导致一些低俗的信息、网络谣言快速传播,一些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也容易借助新媒体扩散,这也是新媒体带来的一些负面效应。 2.“人人都是通讯社”的时代,许多社会舆论事件都始于网络,并产生巨大的社会影响。 2012年,可口可乐在澳大利亚推出了名为Share a Coke的宣传活动,印在可乐瓶、罐上的名字是澳大利亚最常见的150个名字。这种昵称瓶迎合了中国的网络文化,以新媒体为主平台,开启个性化的昵称瓶定制。当季可口可乐独享装的销量较上年同期增长20%、超出10%的预期销量的增长目标。 6.1.2昵称瓶项目执行 (1)借助KOL进行新媒体内容传播

(2)围绕代言人线上线下持续炒热 (3)衣食住行跨界合作全包围传播 6.1.3歌词瓶项目执行 (1)针对KOL投放定制产品,利用明星的粉丝效应和KOL影响力,制造信息传播高点。(2)通过社交媒体引发活跃粉丝跟进,利用新媒体扩散影响更多普通消费者。 6.1.4从昵称瓶到歌词瓶的营销启示 (1)海底捞利用社会化媒体完成典型口碑营销 (2)口碑营销+社会化媒体=信息传播如虎添翼 (3)新媒体辅助收集用户反馈 六、课程第三个知识点讲解和互动设计(35分钟)

6.3.1案例背景 2013.11.9,恒大与首尔FC争夺亚冠霸主,广州恒大的球员穿上了胸前印有“恒大冰泉”字样的球衣。当晚,广州恒大如愿以偿捧得了亚冠奖杯,恒大冰泉则几乎一夜成名。 6.3.2恒大冰泉的营销策略 (1)借势营销 (2)悬念营销 (3)爆破性营销 6.3.3新媒体互动营销 (1)每场重要比赛,恒大冰泉官博都会同步文字直播,重要比赛之前,恒大会在微博上发布官方海报。 (2)在微信营销上,恒大冰泉紧紧围绕体育和互动两个主题。 实战训练(25分钟):(课前作业分享)假如你是恒大冰泉中国区的市场负责人,现在需策划一个以“世界杯”为主题的创意营销方案,可使用明星(据具体策划创意而定),并配合线下渠道和线上新媒体渠道进行传播,目的是提高恒大冰泉在世界杯受众人群中的知名度。结合明星想一个创意方案,并把方案制成PPT,在上课时向同学们分享你的方案。以小组为单位,分享之前准备的方案。 七、本章小结(5分钟) 1.可口可乐案例的营销启示 (1)营销理念和品牌定位一脉相承-快乐和分享 (2)以新媒体为主要传播阵地,让用户主动参与 (3)人效应和粉丝效应,发挥KOL影响力 (4)跨界合作,线上线下整合,形成O2O营销闭环 (5)全媒体覆盖,结合热点有节奏维持话题热度 (6)定制背后的逻辑是“与我相关” 2.海底捞是如何完成口碑传播的? (1)海底捞利用社会化媒体完成典型口碑营销 (2)口碑营销+社会化媒体=信息传播如虎添翼 (3)新媒体辅助收集用户反馈

新媒体概论复习资料总结

第一章新媒体概论 1、新媒体的概念: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 2、新媒体的技术依托:○数字技术(新媒体的核心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阶段)。 3、新媒体的特征:○数字化:最显著特征○交互性:本质特征○非线性传播:重要特征○即时性与共享性打破时空界限○个性化信息服务○虚拟信息传播○多媒体传播推动媒介融。 4、的概念:互联网“内容为王”的阶段称为阶段,本质是聚合和搜索,用户主要通过互联网浏览器获取信息,依然是单向的传播模式。 5、的主要特征:○基本采用的是技术创新主导模式○的盈利都基于巨大的点击流量○的发展出现了向综合门户合流现象○形成了主营与兼营结合的明晰产业结构○不以html 为言,动态网站已经广泛应用 6、与新媒体的发展:○为新媒体提供了良好的受众平台 ○为新媒体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7、的概念:是相对的新的一类互联网应用的统称。此阶段互动应用成为主流,则更注重用户的交互作用,用户既是网站内容的浏览者,也是网站内容的制造者。 8、的主要特征:○用户参与网站内容制造○更加注重交互性○符合web标准的网站设计○网站与没有绝对的界限○的核心不是技术而在于指导思想。 第二章新兴媒体 (一)网络媒体 1、网络媒体的概念:网络媒体也称第四媒体,是一定的组织或个人,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各种多媒体交互式数字化信息传输网络上,建立的提供各种新闻与信息服务的相对独立的站点。 2、网络媒体的构成:搜索引擎门户网站网络视频网络广播网络报纸/杂志

《传播学概论》第六章 传播活动的实践

1.1人际交流 1、人际传播的概念中有三个核心要素:个人、信息传播及意义的生成 2、人际传播的特点包括:社会性、互动性、灵活性和个体性 3、人际交流利用的手段,主要有:语言符号、非语言符号、其他媒介物 4、网络人际传播手段的特点: 1)从载体和方式看,网络人际传播生成了网络语言这一特殊的符号系统 2)从范围和对象看,网络人际传播具有广泛性、随意性和不稳定性 3)从性质和关系看,网络人际传播更加放松、平等和自由 1.2群体传播 1、群体具有的特点 1)群体成员之间具有一定的共同目标 2)群体是组织化的人群,具有一定的结构 3)群体成员在心理上具有一种依存关系和共同感,并存在一定的相互作用于相互影响 2、群体传播:是指群体与成员、成员与成员之间的传播互动机制 3、群体意识:是指一定人群结成的社会共同体的共同意识,是为群体的实践、利益和需要服务的 4、群体规范的功能 1)维系作用 2)认知的标准化作用 3)行为的定向作用 4)惰性作用 1.3组织沟通 1、组织、传播和目的是构成组织传播这一概念不可或缺的要素 2、下行传播:是指有关组织目标、任务、方针、政策的信息,自上而下地传达、贯彻的过程。它是一种以指示、教育、说服和灌输为主的传播活动 3、上行传播:是指下级部门或部下向上司汇报情况,提出建议、愿望和要求的信息传递活动 4、横向传播:是指组织内同级部门或成员之间相互沟通情况,交流信息的活动,其目的是达成相互之间的协调和配合 5、非正式传播渠道具有的特点 1)属于人际传播和非正式群体的传播,是人际互动的一种形式 2)传者发布消息时不一定有目的,常常是随机的传播 3)传播速度快 4)有很强的穿透力 5)能散布大量信息,多采用口传或其他人际传播方式,信息容易失真 6、组织内传播的传播形式多样,包括:书面媒体、会议、电话、组织内公共媒体和计算机通信系统等 7、组织外传播的主要形式有:公关宣传、广告宣传和企业识别系统CIS宣传 8、组织内传播的首要目标,是实现组织内成员的融合、价值的趋同 9、组织外传播的首要目标,是对环境的适应 10、组织外传播的作用 1)向社会促销产品

课程标准新媒体概论

《新媒体概论》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性质与定位 传媒策划与管理专业和编导专业均面向大众传媒组织,培养能够适应大众传媒的需求与变革,从事大众传媒的信息建构与传播以及媒介经营与管理等等业务的媒体从业者。面对瞬息万变的外部环境,具有创造性策略和构思的专业的职业化的媒体新人。为达到这一培养目标熟悉新兴媒体的特点及其运作规律是必须的,因此我们开设了《新媒体概论》这一课程。 这一课程的教学建立在对传统媒体已有基本认识的基础上,作为传媒策划与管理专业、编导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一门具有综合性、交叉性、实践性等特色的课程。 三、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新媒体,熟悉新媒体,学会使用新媒体。 2.能力目标:结合传媒策划与管理专业、培养学生新媒体使用能力。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运用基本理论,结合现实资料,进行逻辑推理,科学预测的能力。 四、主要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新媒体概说 【目的要求】 介绍新媒体的概念,新媒体的技术依托,剖析新媒体的传播特性,探讨新媒体的社会影响。以这几个点为核心对新媒体进行宏观的、总体的介绍,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设计建议】本章内容主要是了解新媒体概论的基本内容。 【讲授内容】 1.新媒体的概念 2.新媒体的技术依托 3.新媒体的传播特性 4.新媒体的社会影响 【自学内容】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新媒体的宏观发展状况。

第二章门户网站和搜索引擎 【目的要求】 介绍门户网站的发展历史及现状、探讨门户网站的特征及其影响;介绍搜索引擎的发展历程及现状,比较研究Google和百度,分析搜索引擎的发展趋势。 【教学设计建议】本章内容主要是了解门户网站的基本内容。 【讲授内容】 1.门户网站概述 2.门户网站的特征及影响 3.搜索引擎发展概述 4.搜索引擎详析 5.两大中文搜索引擎的比较 6.搜索引擎的未来之路 【自学内容】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新媒体的宏观发展状况。 第三章虚拟社区 【目的要求】 介绍虚拟社区的概念由来,讲解发展历程,探讨虚拟社区的特点和社会影响,重点剖析商务类和教育类虚拟社区。组织学生观察教育类虚拟社区(例西祠胡同安广院BBS),引导学生熟悉这一类虚拟社区,掌握这一类虚拟社区的特点及其在群体中的作用,对群体的影响。 【教学设计建议】通过网站链接介绍虚拟社区的基本内容。 【讲授内容】 1.虚拟社区的基本概念 2.虚拟社区的发展历程概述 3.虚拟社区的特点 4.虚拟社区的社会影响 5.商务类和教育类虚拟社区 【自学内容】试论虚拟社区的现实影响——以西祠胡同安广院BBS为例 第四章网络文学 【目的要求】 了解网络文学的概念及其发展历程,熟悉当前网络文学的发展状况,剖析网络文学的社会影响,分析网络文学的发展前景。 【教学设计建议】通过网站链接介绍网络文学的基本内容。 【讲授内容】 1.网络文学的概念及发展历程 2.网络文学概观 3.网络文学的社会影响 4.网络文学的发展趋势 【自学内容】小组作业,通过二手资料收集了解我国网络动画产业发展现状,剖析发展瓶颈,给出解决途径,完成中国网络动画市场调查报告。 第五章数字电视 【目的要求】

新媒体概论-卷A-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装---------------------------------------订-----------------------------------线------------------------------------------------------------- 年级: 专业: 组别 学号: 姓名: ------------------------------------------密--------------------------------------封-----------------------------------线------------------------------------------------------------- 20 -20 学年第 学期XXXXXXXXX 期末考试试卷(闭卷) 专业: 年级: 课程:新媒体概论 (必修课) 一、多选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题有2-4个答案,多选或错选不得分;少选,每选对一个得0.5分 1. 以下哪些是衡量新闻价值大小的价值要素:( ) A.重要性 B.显著性 C.趣味性 D.接近性 E.娱乐性 2. 以下哪些原因使得针对新媒体著作权保护变得十分困难:( ) A.网速太快 B.零成本复制性 C.全球传播性 D.隐蔽性 E.共享性 3. 电子商务的一笔交易一般包含着:( ) A.资金流 B.信息流 C. 人才流 D.物流 E.交易流 4. 评估网络广告效果的标准主要有:( ) A.被动浏览 B.主动点击 C.交互性 D.销售收入 E.广告价位 5. 以下哪些是电子商务的基本特征:( ) A.方便性 B.普遍性 C.娱乐性 D.开放性 E.安全性 6. 视频网站的主要特点有:( ) A.用户互动 B.高度专业性 C.内容生产速度快 D.内容来源多样化 E.视频可以植入网页 7. 网络舆论的主要功能有:( ) A.交流思想 B.信息传播 C.舆论监督 D.商业盈利 E.娱乐大众 8. 以下哪两个是新闻的两块基石:( ) A.真实性 B. 新鲜性 C.重要性 D.趣味性 E.接近性 9. Web2.0的主要特征有:( ) A .微内容 B.开放性 C.社会性 D.娱乐性 E.新闻性 10. 以下哪些是网络舆论的的主要特性:( ) A.丰富性 B.商业性 C.互动性 D.及时性 E.专业性 11. 影响谣言产生、传播的因素主要有:( ) A.事件的重要性 B.事件的模糊性 C.信息的不对称性 D.公众的教育水平 E.造谣者的水平 12. 影响网民上网的心理和行为的主要因素有:( ) A.是否会外语 B .教育水平 C .年龄 D.教育水平 E.性别 13. 网络安全包括哪四个层次:( ) A.国家安全 B.人身安全 C.商业安全 D.个人安全 E.自身安全 14. 与传统广告相比,网络广告的主要特点有:( ) A.互动性和主动性强 B.实时性强 C.针对性强 D.形式多样 E.商业性强 15. 微博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A.发布平台的开放与多样性 B.主动性强 C.简单易用 D.即时性强 E.专业性 16. 驱动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因素有:( )。 A .现代工业的发展 B .信息产业的发展 C .各国政府的推动 D .新闻媒体的炒作 E .军事竞争的需要 17. 以下哪些广告形式属于网络广告:( ) A.文本链接广告 B.电子邮件广告 C.视频广告 D.户外广告 E.电梯广告 18. 下列选项中,哪些是电子商务的主要功能:( ) A .企业网络经营 B .企业信息发布 C .网上购物 D .网上招投标 E .网上聊天 19. 博客具有大众化特征,在技术层面上,博客满足了四零条件,四零指的是:( ) A.零经验 B.零技术 C.零成本 D.零编辑 E.零形式 20. 以下哪些是网络上对著作权侵权的特点:( ) A.成本高 B.隐蔽性 C.迅速性 D.全球性 E.罪证难以收集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人类的阅读行为会消失。( ) 2. 京东商城的模式是C2C 。( ) 3. 新出现的媒体形态都可以被称为新媒体。( ) 4. 微信是国内第一款移动互联网即时聊天工具。( ) 5. 将下载后的电子图书重新放到网上发送出去,属于侵权。( )

《新媒体概论》教学大纲

《新媒体概论》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4611 适用专业:广播电视编导专业 总学时数:16 理论学时:16 实验学时:0 总学分:1 选用教材: [1]《新媒体导论》蒋宏,徐剑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4-1 参考书目: [1]《新媒体概论》宫承波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7-9-1 一、课程说明 进入21世纪,“新媒体”这个词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人们将所有新的信息传播工具和信息接收工具统统成为新媒体。可以说新媒体无处不在,而且数字新媒体产业正在加快步伐前进。相对于报刊、户外、广播、电视四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新媒体被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 理论和实践的紧密结合:《新媒体概论》这门课程同时也是一个实践性、应用性比较强的专业,所涉及的内容同我们的生活,特别是大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所以,本门课程强调学生对新媒体的认知能力、使用能力。 表现形式和社会内涵相结合:“新媒体”是当今社会的热门话题。本门课程试图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新媒体进行简明扼要的描述,帮助学生对新媒体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但是今天新媒体的发展日新月异,所以本门课程的讲授仅仅是最初步的工作,是对新媒体深入研究的基础。 同时,本课程着眼新媒体发展前沿,将新媒体置于传媒生态之中,在了解新媒体的现状、特征、发展趋势的同时能够从“技术—传媒—社会”三维视角考察新媒体。掌握新媒体的特征、规律,把握其发展脉络,认识其发展现状;从而逐步掌握新媒体内容的创意思维。 二、学时分配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基本要求 第一章新媒体概述

第二章网络新媒体 教学目的:对网络新媒体的各种产品分别进行讲解,并对由此给人们生活和社会带来的影响进行简要介绍。 第三章手机媒体 第四章新概念电视

新媒体概论复习

新媒体概论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媒介环境媒介环境是指大众传播机构在运作管理中所呈现出来的一种整体气氛,是由大众传播活动全体参与者的行为方式聚合后形成的一种习惯模式。新媒体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 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 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严格地说,新媒体应该称为数字化新媒体。2拟态环境“拟态环境”,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信息环境,它并不是现实环境‘镜子式’的再现,而是传播媒介通过对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 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78 公民新闻公民(非专业新闻传播者)通过大众媒体、个人通讯工具,向社会发布自己在特殊时空中得到或掌握的新近发生的特殊的、重要的信息。131 数字鸿沟“数字鸿沟”又称为信息鸿沟,即“信息富有者和信息贫困者之间的鸿沟”,由于信息和通信技术的全球发展和应用,造成或拉大的国与国之间 以及国家内部群体之间的差距。137 公共领域公共领域是指的是介乎于国家与社会(即国家所不能触及的私人或民间活动范围)之间、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地方,它凸显了公民在政 治过程中的互动。123 网络暴力是指网名在网络上的暴力行为,是社会暴力在网络上的延伸。264 数字电视指节目信号的摄取、记录、处理、传播、接受和显示均采用数字技术的电视系统,包括了节目采集、节目制作、节目传播到用户端接收的全过程。

41 网络报刊即通过互联网发行和传播的报刊,将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应用到报刊出版、发行、利用的全过程。32 媒介融合将原先属于不同类型的媒介结合在一起;是指各种媒介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发展趋势。183 博客:就是以网络作为载体,简易、迅速、便捷地发布自己的心得,及时、有效、轻松地与他人进行交流,在集丰富多彩的个性化展示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23 摩尔定律:指现代传播媒介的发展呈现出间隔越来越短,其容量和集合程度却越来越高的趋势。这一定律揭示了信息技术进步的速度。81 梅特卡夫定律:网络的价值等于网络节点数的平方,网络的价值与联网的用户数的平方成正比。是网络技术发展规律。84 病毒经济是网络经济时代孵化出来的畸形儿,高额利益的驱动,使得以经济利益为目标诉求的病毒制造与传播活动持续存在,并且不断兴盛。270 二、简述: 新媒体的主要特征和主要类型: 主要特征:1.交互性与即时性; 2.海量性与共享性; 3.多媒体与超文本; 4.个性化与社群化15--17 主要类型:互联网新媒体 手机新媒体 电视新媒体19 新媒体发展的驱动因素有哪些:1.技术与市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