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课后练习题

大学语文课后练习题
大学语文课后练习题

练习题

第一单元仁者爱人樊迟、仲弓箭问仁\答案原君\答案

樊迟、仲弓问仁

一、填空题1、《论语》是记录的一部书,是家经典著作之一,是

由收集整理而成的。

2、孔子是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

的、,其思想的核心是, 3、“四书五经”中的“四书”

指、、

、;“五经”

指、、

、、。二、单项选择题

1、《樊迟、仲弓问仁》一文中,孔子认为真正有智慧的人是( A、善于识别人的人 B、能够广交朋友的人

C、默默无闻的人

D、敢于行动的人

2、下列不属于儒家所提倡的美德的集中表现的是() A、恭 B、敬 C、怨 D、忠

三、多项选择题1、下列关于《论语》的描述正确的是()A、今本《论语》由东汉玄厘定B、《论语》中所表述的核心思想是“民本”思想C、《论语》是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D、《论语》语句简洁,文辞闲雅,意蕴丰厚E、善于论辩是《论语》的一大特色2、下列行为中属于实践“仁”的具体表现的有()A、出门如见大宾

B、使民如承大祭

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E、居处恭,执事敬重,与人忠3、下列代表儒家思想的著作是()A、《论

语》 B、《左传》 C、《庄子》D、《孟子》 E、《韩非子》

四、解释带点的字词1、使.民如承大祭祀2、在邦.无怨,在家.无怨3、雍虽不敏.,请事.斯语4、

举直错

.......

..诸枉5、不仁者远.矣6、居处恭,执事敬

五、简答题1、本文在文体上有什么样的特点?2、请从自处和处世的角度来谈一谈“仁”的涵。3、如何才能够实现“仁”呢

原君一、填空题

1、《原君》是一篇严谨的议论文。

2、《原君》一文从“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引出“”的为君之道,奠定了全篇论证的基础。

3、《》是《明夷待访录》一书的首篇。

4、后人

将、、

并称为“清初三大思想家”。

二、单项选择题

1、《原君》中,对自己夺取的产业沾沾自喜的人是() A、明太祖 B、汉高帝 C、崇祯帝 D、商纣王

2、《原君》中发出“若何为生我家!”的痛苦悲叹的人是()A、明太

祖 B、汉高帝 C、崇祯帝 D、商纣王3、《原君》模仿韩愈《原道》、《原毁》等立题,是从探究人均的(入手的。A、地位 B、声誉 C、财

富 D、职分

三、多项选择题1、《原君》中采用最为广泛的论证手法是()

A、比喻论证

B、举例论证

C、引证

D、对比论证

E、类比论证

2、黄宗羲是明末清初著名的() A、思想家 B、文学

家 C、政治家 D、革命家 E、史学家

3、《原君》一文中,主动放弃了做君主的机会的人是()A、许

由 B、尧C、禹 D、务

光 E、舜

4、《原君》文中,作者举出的“耻食周粟”的人是()A、许由 B、伯夷 C、崇祯 D、务光 E、叔齐

四、简答题

1、黄宗羲认为“古者,天下之人爱戴其君,比之如父,拟之如天”,而如今的天下人如何看待为君者?

2、黄宗羲在《原君》中引汉高帝“某业所就,孰与仲多”之语是为了说明什么?

3、《原君》文中作者的主要观点及文章的论述方法。五、阅读下列文字,回答问题。

虽然,使后之为君者,果能保此产业,传之无穷,亦无怪乎其私之也。既以产业视之,人之欲得产业,谁不如我?摄缄縢,固扃鐍,一人之智力,不能胜天

下欲得之者之众,远者数世,近者及身,其血肉之崩溃在其子矣。昔人愿世世无

生帝王家,而毅宗之语公主,亦曰:“若何为生我家!”痛哉斯言?回思创业时,

其欲得天下之心,有不废然摧沮者乎?是故,明乎为君之职分,则唐、虞之世,

人人能让,许由、务光非绝尘也;不明乎为君之职分,则市井之间,人人可欲,

许由、务光所以旷后世而不闻也。然君之职分难明,以俄顷淫乐,不易无穷之悲,

虽愚忠者亦明之矣。1、写出本文作者名字和文章的题目。2、这篇文章“摄缄

縢,固扃鐍”典故的出处。3、“昔人愿世世无生帝王家,而毅宗之语公主”

这句话“昔人”和“毅宗”分别指哪一朝的人?

4、作者为何认为“许由、务光非绝尘也”?并用自己的话总结这段话。

樊迟、仲弓问仁

【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孔子及其弟子言行、儒家、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

2、春秋、思想家、教育家、仁

3、《论语》、《大学》、《中庸》、《孟子》;《诗

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二、单项选择题1、A 2、C

三、多项选择题1、A C D 2、A B C D E 3、A D

四、解释带点的字词1、役使2、诸侯之邦卿大夫之家 3、聪明实践

4、正直的人同“措”,弃置不用

5、离开

6、平日的言行举止端正庄严,从事工作严肃认真。五、简答题1、文章中主要通过对话和语录的形式,来阐述有关“仁”的问题。这两种文体形式也是《论语》中最常用的形式。2、从自处的角度来看,孔子所说的“仁”就是克服一己私,而遵循礼的规定。具体地来谈,就是“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从处世的角度来看,“仁”就是对他人的关怀,即能够设身处地地体贴他人。在孔子的语录里,“仁”的基本含义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又常常被表述为“恕”,或者“忠恕”。3、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实现'仁'关键是将心比心、推己及人。

原君【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立论性 2、天下为公 3、原君 4、顾炎武、王夫之、黄宗羲二、单项选择题1、B 2、C 3、D

三、多项选择题1、B D 2、A B E 3、A D 4、B E

四、简答题1、怨恶其君,视如寇仇,名为独夫(仅答“视如寇仇”亦可) 2、后之为仁君者视天下为莫大之产业。3、作者从探究人君的职分入手,抨击了封建帝王“视天下之莫大产业,传之子”的“家”天下的思想,揭露他们“屠毒天下之肝脑”、“敲剥天下之骨髓”、

“离散天下之子女”以满足一己之私欲的罪恶,并从理论上驳斥了腐儒盲目忠君的荒谬。援引事例和对比论证的方法。五、阅读下列文字,回答问题。

1、黄宗羲《原君》。

2、《庄子·胠箧》。

3、“昔人”指南朝人。“毅宗”指明朝人。

4、许由、务光并不是超出世人上面的完人。古人君位不要把江山视为自己的传给子后代,最终会给天下造成无穷祸害。

第二单元和而不同 \答案容忍与自由\答案

一、填空题

1、《礼记》又称为或,

相传是西汉宣帝时所辑,是儒家的主要经典之一,

与和,合称为“三礼”。

2、《礼记》其中的好和两篇,在宋代

与和

合为《四书》。三、多项选择题

1、《》中所描述的“”社会的情状是()A、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B、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C、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D、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E、男有分,女有归

2、《》中所描述的“小康”社会的情状的()A、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

B、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

C、盗窃乱贼而不作

D、各亲其亲,各子其子

E、在埶者去,众以为殃

3、下列加点的字是使动用法的有()A、以正.君臣

B、以笃.父子

C、以睦.兄弟

D、以和.夫妇

E、以设.制度

4、下列加点的字是意动用法的有()A、以立.田里

B、以贤.勇知

C、独亲.其亲

D、独子.其子

E、以著.其义

三、找出下列语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选贤与能2、以贤勇知3、刑仁讲让4、矜寡孤独四、简答题1、结合《》指出孔子认为“社会”是怎样的社会面貌?

2、《》一文的主旨?

3、《》语言表达的特点?

4、如何评价孔子理想的“社会”,这一理想社会与如今改革开放后我们正在建设的“小康

社会”有何异同?

容忍与自由

一、填空题1、适是中国现代著名

的、、,他在中国哲学史、文学史、古典小说和古籍整理等各个领域都有重要成果。

2、适的白话新诗《》是中国现代第一本白话新诗集。他创作的

独幕话剧《》是五四文学革命以来第一个用白话写的现代话剧。

3、《容忍与自由》的核心论点是

“”。

二、单项选择题

1、《容忍与自由》的中心论点是()A、年纪越大越觉得容忍比自由更重要

B、喜同恶异是不能容忍的心理根源

C、必以自己的主为绝对之是是错误的态度

D、没有容忍,就没有自由

2、《容忍与自由》所体现的基本哲学理念是()

A、党同伐异

B、无是无非

C、一分为二

D、和而不同

3、下列《王制》中的律条,可以用来摧残思想自由、言论自由的是()

A、“析言破律,乱名改作,执左道以乱政,杀”

B、“作淫声异服奇技异器以异众,杀”

C、“行伪而坚,言伪而辨,学非而博,顺非而泽以疑众,杀”

D、“假于鬼神时日卜筮以疑众,杀”

4、下列《王制》的律条,能判定公输般以死罪的是()

A、“析言破律,乱名改作,执左道以乱政,杀”

B、“作淫声异服奇技异器以异众,杀”

C、“行伪而坚,言伪而辨,学非而博,顺非而泽以疑众,杀”

D、“假于鬼神时日卜筮以疑众,杀”

5、适认为,缺乏容忍雅量的普遍心理习惯是()

A、年轻气盛

B、过分自信

C、喜同恶异

D、思想偏激

6、《容忍与自由》中,用来批判“绝对之是”观念的例证是()

A、适年轻时,引用《王制》律条痛骂《西游记》《封神榜》

B、孔颖达《正义》有“孔子为鲁司寇七日而诛少正卯”

C、欧洲宗教史上,高尔文烧死科学家赛维图斯等多人

D、“五四”白话文运动中,独秀“必不容反对者有讨论之余地”

7、“绝对之是”不存在的根本原因是()

A、喜同恶异的习惯心理

B、年轻气盛的偏激情绪

C、党同伐异的政治规律

D、没有容忍,就没有自由

8、《容忍与自由》的主要论证方法是()A、演绎法 B、例证法C、对比法 D、类比法

三、多项选择题

1、下列文章,体现“人的认识有限”精神的有()A、《容忍与自由》 B、《原君》 C、《中丞传后叙》D、《我的世界观》 E、《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2、《容忍与自由》所用的例证的主要领域有()A、文学批

评 B、宗教历史 C、自然科学D、政治思

想 E、哲学理念

3、《容忍与自由》说服力强的主要原因有()A、例证典

型 B、深入浅出 C、旁征博引D、自我反

思 E、善用类比

四、简答题

1、支持本文核心论点有哪些分论点?

2、本文具有怎样的写作特色?

五、阅读下列文字,回答问题。

(一)材料一

在宗教自由史上,在思想自由史上,在政冶自由史上,我们都可以看见容忍的态度是最难得,最稀有的态度。人类的习惯总是喜同而恶异的,总不喜欢和自

己不同的信仰、思想、行为。这就是不容忍的根源。

1、作者为什么认为容忍的态度最难得?

2、这里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3、这里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二)材料二

一切对异端的迫害,一切对"异己"的摧残,一切宗教自由的禁止,一切思想言论的被压迫,都由于这一点深信自已是不会错的心理。因为深信自己是不会错

的,所以不能容忍任何和自己不同的思想信仰了。

1、作者认为不能容忍的心理根源是什么?

2、从这里可以看出,不能容忍的实质是什

么?3、这里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三)材料三我们若想别人容忍谅解我们的见解,我们必须先养成能够容忍谅解别人的见解的度量。至少至少我们应该戒约自己决不可“以吾辈所主者为绝对之是”。我们受过实验主义的训练的人,本来就不承认有“绝对之是”,更不可以“以吾辈所主者为绝对之是”。

1、归纳这段话的三层意思。

2、这段话的中心旨意是什么?为什么?

3、你认为克服“绝对之是”观念的根本途径是什么?

【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小戴礼记》《《小戴记》《周礼》《仪礼》

2、《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二、多项选择题

1、A B C D E

2、A B D E

3、A B C D

4、B C D

三、找出下列语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与”通“举”,推举

2、“知”通“智”,智慧

3、“刑”通“型”,典型

4、“矜”通“鳏”,无妻者。

四、简答题1、孔子的理想社会是“大道之行,天下为公”,这是一个,没有人压迫人、人剥削人现象的公平社会,其社会权利、财富归于国家全民公有,人人平等,社会太平。幼有所长,老有所养,男女尽力,各尽所能社会健康发展,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户、盗贼不作。

2、表现了孔子对春秋末期的社会现实不满,论及“”“小康”理想社会,对当时社会现状

的不满,对“克己复礼”、重建“社会”的美好憧憬。

3、第一,运用排比,语言富有气势。第二,运用铺,尽写与小康社会的各种社会表现形态,铺扬厉。第三,逻辑思路清晰,从叹鲁“大道之行”去矣,到表达对社会的向往,到实现社会需循序渐进,只能退而求其次实现小康社会,文章思想脉络清晰。

4、其一,孔子在社会理想描述中,表达了对于国家观念、民族观念大一统的热烈追求;对

社会公平、权利公平、财富公平、社会久安的期盼,孔子的理想国与我们今天正

在建设的小康社会具有相同之处,其二,但孔子理想的社会模式是在尧、舜时代,

夏禹、商汤与周文王、周武王时期,不讲生产力大发展之下的社会公平与久安不

是真正的,也是实现不了的,在奴隶社会正向封建专政的封建社会过度时期的孔

子来说,孔子的国家观念是站在奴隶主贵族阶级利益之上的国家观念。其三,我

们今天的社会最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建设小康社会是实现共产主义的初级阶

段,我们建设小康社会,是在商会生产力大发展基础上实现社会的物质文明、精

神文明与政治文明,与孔子的社会具有社会性质、社会意识层次的不同。

容忍与自由

【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学者、思想家、诗人2、《尝试集》《终身大事》3、容忍是一切自由的根本:没有容忍,就没有自由

二、单项选择题1、D 2、D 3、C 4、B 5、C 6、D 7、

D 8、B

三、多项选择题1、A C 2、A B D 3、A B D

四、简答题1、(1)“年纪越大,约觉得容忍比自由还更重要”。

(2)“在宗教自由史上,在思想自由史上,在政治自由史上,我们都可以看见容忍的态度是最难得的、最稀有的态度”。

(3)“戒律自己”,决不可“以吾辈所主者为绝对之是。”

2、(1)论证充分切实,思路具有逻辑性。(2)理论命题具体化、个性化。

(3)语言上文风评时,说理剀切详明,行文自然流畅。

五、阅读下列文字,回答问题。

(一)1、因为“人类的习惯是喜同恶异的,总不喜欢和自己不同的信仰、思想、行为”,所以容忍态度最难得。 2、论证方法:归纳法。

3、修辞手法:排比。(二)1、心理根源:“深信自己是不会错的。”

2、不能容忍的实质:从政治思想上看,是文化专制主义;从认识论上看,是不

晓得宇宙无限,人的认识有限的根本道理。 3、修辞手法:排比。

(三)1、三层意思:一是要养成容忍的度量;二是不可“以吾辈所主者绝对之是”;三是“绝对之是”不存在。 2、中心旨意:只有打消“绝对之是”的观念,

才能养成容忍的度量。 3、克服“绝对之是”观念的根本途径:树立宇

宙无限,人的认识有限的宇宙观念,从根本上认识到“绝对之是”根本不存在。

第三单元胸怀天下北征\答案

我的世界观\答案

北征一、填空题1、中国诗人中唯杜甫的称谓最多,但对杜甫最崇高的称谓是

“”。2、杜甫诗歌与白在诗歌艺术特征上的最大区别是其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其代表作是“三吏”与“三别”,“三吏”包括《》、《》、《》,“三别”是《》、《》、《》。

3、《北征》全诗七百字,一诗体裁是长诗。

二、多项选择题1、关于《北征》一诗的描述正确的是()A、是杜甫五言古体长诗中最长的作品B、涉及了安史之乱的具体事件C、反映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苦难D、表现了安史之乱给国家造成的巨大创伤 E、写出了战乱中亲人相逢的复杂情感

2、关于《北征》的艺术特点描述正确的是()A、采用夹叙夹议的写作手法

B、细节描写生动细致

C、人物形象鲜明

D、措辞老成持重

E、风调沉郁顿挫

三、简答题1、《北征》诗的思想容?2、诗作的艺术特色? 3、为什么说《北征》是杜甫诗歌中“诗史”的代表作? 4、分析《北征》一诗的结构特点。

我的世界观

一、单项选择题

1、爱因斯坦人生观的核心是( ) A、为别人而活

着B、崇尚简朴生活C、对占有别人劳动而难受 D、对人对己都要宽容大度

2、叔本华说:“人虽然能够做他向做的,但不能要他所想要的。”爱因斯坦从这两句

话中得到的主要启发是( ) A、安慰 B、宽容 C、责任

感 D、幽默感

3、爱因斯坦所说的“猪栏的理想”,指的是( )A、崇尚专制与暴力 B、贪图安逸与享乐C、全神贯注于客观世界 D、相信死后灵魂仍活着

4、爱因斯坦的“宗教感情”是指()A、对占用了同胞的过多劳动而难以忍受

B、对最深奥的理性和最灿烂的美的执着追求

C、承认有一个能够赏罚一切的上帝存

在D、相信肉体死亡之后灵魂还会继续活着

5、从《我的世界观》看,爱因斯坦的政治理念是()A、人是为别人而生存的 B、崇尚民主,反对专制C、全神贯注于客观世

界D、承认赏罚分明的上帝

6、爱因斯坦认为,摆脱“生活空虚”的途径是()

A、以安逸享乐为生活目的

B、全神贯注于客观世界的奥秘

C、对人对己都采取宽容态度

D、相信有一个赏罚分明的上帝

二、多项选择题

1、《我的世界观》所体现的主要人文精神有()A、生命短暂,人是为别人而活着的B、强烈的民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C、宇宙无限,而人的认识是有限

的D、对真善美的宗教感情和献身精神 E、深感创造精神和人际真情的可贵

2、下列爱因斯坦的话语,体现了“宇宙无限,人的认识有限”理念的有()

A、“每一个人的行为,不仅受着外界的强迫,而且还要适应心的必

然。”B、“我完全不相信人类会有那种在哲学意义上的自由。”

C、“全神贯注于客观世界——那个在艺术和科学工作领域里永远达不到的对

象。”D、“我们认识到有某种为我们所不能洞察的东西存在。”

E、“感觉到那种只能以其最原始的形式为我们感受到的最深奥的理性和最灿烂的美。”

3、《我的世界观》主要阐述了作者的()A、人生

观 B、科学贡献 C、政治理念D、宗教感情 E、哲学思想

4、《我的世界观》的主要风格特点有()A、青春朴

实 B、深刻尖锐 C、坦诚自然D、简明清晰 E、

幽默风趣三、简答题1、人生观主要回答人为什么活着,人生的意义、价值、目的、理想、信念、追求等问题。爱因斯坦在《我的世界观》中谈到自己对人生的理解,他的人生观是怎样的?

2、本文的写作特点是什么?四、阅读下列文字,回答问题。

(一)材料一我完全不相信人类会有那种在哲学意义上的自由。每一个人的行为,不仅受着外界的强迫,而且还要适应心的必然。叔本华说:“人虽然能够做他所想做的,但不能要他所想要的。”这句话从我青年时代起,就对我是个真正的启示;在我自己和别人生活面临困难的时候,它总是使我们得到安慰,并且永远是宽容的泉源。1、这里所说的“哲学意义上的自由”是什么意思? 2、“每一个人的行为”三句说明了什么3、爱因斯坦从叔本华的话中得到什么启发4、这段话包含着一个怎样的宇宙观念 (二)材料二照亮我的道路,并且不断地给我新的勇气去愉快地正视生活的理想,是善、美和真。要是没有志同道合者之间的亲切感情,要不是全神贯注于客观世界──那个在艺术和科学工作领域里永远达不到的对象,那么在我看来,生活就会是空虚的。

1、从这里看,作者的生活理想是什么?

2、作者认为,怎样才能使生活不空虚/

3、哪里体现出“宇宙无限,人的认识有限”的理念

(三)材料三我们所能有的最美好的经验是奥秘的经验。它是坚守在真正艺术和真正科学发源地上的基本感情。谁要体验不到它,谁要是不再有好奇心,也不再有惊讶的感觉,谁就无异于行尸走肉,他的眼睛便是模糊不清的。就是这样奥秘的经验──虽然掺杂着恐惧──产生了宗教。我们认识到有某种为我们所不能洞察的东西存在,感觉到那种只能以其最原始的形式接近我们的心灵的最深奥的理性和最灿烂的美──正是这种认识和这种情感构成了真正的宗教感情;在这个意义上,而且也只是在这个意义上,我才是一个具有深挚的宗教感情的人。1、爱因斯坦所说的“奥秘”指的是什么?2、爱因斯坦的“宗教感情”指的是什么?

3、什么地方体现出“宇宙无限,人的认识有限”的理念/

北征【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诗圣2、《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3、五言古体

二、多项选择题1、A B C D E 2、A B C D E

三、简答题1、通过诗人亲身经历来的所见所闻,真实记录了“安史之乱”给国家与人民与自己家庭带来的灾难,抒发战乱亲人向具备喜交加的复杂情感。抒发诗人复兴国家、收复两京的主、期望和信心,书写了对国家未来的期望,鼓励唐肃宗建立辉煌大业。

2、其一,体制上规模宏大。是杜甫诗作中最长的五言古体长诗,规模宏大,以史家笔法开

头,措辞老成持重,体现了顾问奏章般庄重的风格,其二,容上高度的写实性与

细节描写。其三,语言上以赋为主,兼用比兴,夹叙夹议。

3、真实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的政治、经济与社会生活。艺术地呈现了当时生活实景与

思想感情。4、《北征》章法缜密。诗作总体结构安排上先说时事,再叙自己的行程,首尾呼应。第一段写返家之前辞别皇帝的经过。第二段写返乡途中的所见所闻

第三段详细描述到家后的景象。抒发战乱亲人向具备喜交加的复杂情感。第四段记述“回纥借兵”事件,表达出诗人对此事的看法,抒发诗人复兴国家、收复两京的主、期望和信心。第五段回顾“马嵬兵变”,写都城长安百姓的期待,鼓励唐肃宗建立辉煌大业。全诗融叙事、议论、抒情为一体,体现了古代诗歌“起、承、转、合”的结构章法。

我的世界观

【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A 2、B 3、B 4、B 6、B 7、B

二、多项选择题1、A B C D E 2、A B C D E 3、A C D 4、

A B C D

三、简答题1、我不相信完全意义上的自由,人要有自律意识与宽容情怀。我的人生理想最求真善美,反对财产、虚荣与奢侈。我的生活准则,为国家、家庭、朋友、亲人服务,同时保持自己独立的思考与社会批判力。

2、(1)思想深刻,观点鲜明,态度坦诚。(2)行文有条理,深入浅出,具有逻辑性。

(3)语言朴实,真诚。四、阅读下列文字,回答问题。(一)1、指的是人类完全掌握了客观规律后所达到的绝对自由。 2、这三句说明:人的认识要受到主客观诸多因素的限制。

3、主要启示是:既然人不能“要他所想要的”,那么,对人对己都要有一种宽容的态度。

4、以上三层意思中都体现着一个关于客观世界、关于人的认识的基本理念:宇宙是无限的,

而人的认识是有限的。(二)1、生活理想:坚守和追求善、真、美。

2、这里强调了使生活不空虚的两个因素:一是葆有“志同道合者之间的亲切感情”,二是

“全神贯注于”对客观世界“奥秘”的探求。

3、爱因斯坦认为“客观世界”是个“在艺术和科学工作领域里永远达不到的对象”,这明

显体现出“宇宙有限,人的认识无限”的基本理念。

(三)1、这里所说的“奥秘”指的是:“真正艺术和真正科学的发源地”,那些“我们所不能洞察”、而“只能以其最原始的形式为我们感受的最深奥的理性和最灿烂的美”;简言之,就是宇宙的、科学的、美的真正所在和根本原理。

2、这里所说的“宗教感情”指的是:对“奥秘”的敬畏之情和执著追求,对“最深奥的理性和最灿烂的美”的全神贯注和献身精神。

3、体现“宇宙无限,人的认识有限”的理念的地方:认为“有某种我们所不能洞察的东西存在”,认为“最深奥的理性和最灿烂的美”只能“以其最原始的形式为我们感受”,而不能达到终极性认识。

第四单元浩然正气中丞传后叙\答案正气歌并序\答案中丞传后叙

一、单项选择题

1、《中丞传后叙》的最大特色是( )

A、着重补叙

B、着重刻画人物

C、叙事与议论并重

D、分叙主要人物事迹

2、描写南霁云的细节有( )

A、记忆超人

B、拔刀断指

C、抽矢射贺兰

D、怒则须髯

3、《中丞传后叙》歌颂的三个主要正面人物是( )

A、巡籍雷万春

B、翰巡许远

C、巡许远南霁云

D、许远雷万春南霁云

4、在《中丞传后叙》中,当南霁云抽刀断指时,“一座大惊,皆感激为云泣下。”对刻画

南霁云的形象来说,这种表现方法是()

A、对比反衬

B、心理刻画

C、表情描写

D、侧面烘托

5、在《中丞传后叙》“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的句子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表

现手法是()

A、对偶和对比

B、对偶和反衬

C、排比和对比

D、比喻和暗示

6、《中丞传后叙》中巡、许远坚守的孤城是( )

A、B、汴州C、睢阳 D、

7、提出“惟言之务去”这一主的文学家是()

A、欧阳修

B、苏轼

C、韩愈

D、柳宗元

8、《中丞传后叙》中,作者写巡“就戮”时,“颜色不乱,阴阳如平常”,这种人物描写

方法是()

A、肖像描写

B、行为描写

C、言语描写

D、心理描写

二、多项选择题

1、《中丞传后叙》的主要容有()

A、为许远辩污

B、补叙许远的英雄事迹

C、颂扬、许“守一城,捍天下”的功绩

D、补叙南霁云的英雄事迹

E、补叙巡的英雄事迹

2、《中丞传后叙》中,用侧面烘托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的地方有()

A、贼兵南下,“弃城而图存者,不可以二数”

B、睢阳被围,“擅强兵坐而观者,相环也”

C、霁云抽刀断指,“一座大惊,皆感激为云泣下”

D、霁云射矢明志,“贞元中”,“船上人犹指以相语”

E、将就戮,“巡起旋,其众见巡起,或起或泣”

3、《中丞传后叙》中,表现巡的性格特征有( )

A、为国让贤

B、从容镇定

C、视死如归

D、忠贞刚烈

E、博闻强记

4、《中丞传后叙》中,刻画南霁云性格的典型细节有()

A、拔刀断一指

B、食爱妾之肉

C、就戮时不变色

D、射矢以明志

E、背诵《汉书》

5、《中丞传后叙》中,驳斥“城之陷,自远所分开始,以此诟远”的谬论时,所用的比喻

有()

A、“当其围守时,外无蚍蜉蚁子之援”

B、“人之将死,其脏腑必有先受其病者”

C、“责二公以死守,亦见其自比于逆乱”

D、“引绳而绝之,其绝必有处”

E、“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

三、解释带点的字词1、观者见其然、从而尤.之。2、远虽材若.不及巡者。3、将.其创.残饿

赢之余……4、以.巡,初尝得临涣县尉5、士卒仅.万人6、颜色

..不乱

7、必以其言为信.8、弃城而逆.遁9、其讲.之精也。10、巡因.一见问。

11、以此诟.远。12、然尚恨.有缺者。13、授之柄.而处其下。

14、具食与乐,延.霁云坐15、不能通知

..二父志。四、翻译下面的句子。

1、人之将死,其脏腑必有先受其病者。

2、人相食且尽。虽愚人亦能数日而知死处矣。

3、当是时,弃城而图存者不可一二数;擅强兵坐而观者,相环也。

4、守一城,捍天下,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

五、阅读下列文字,回答问题。

南霁云之乞救于贺兰也,贺兰嫉巡、远之声威、功绩出自上,不肯出师救。

爱霁云之勇且壮,不听其语,强留之,具食与乐,延霁云坐。霁云慷慨语曰:“云

来时,雎阳之人不食月余日矣。云虽欲独食,义不忍;虽食,且不下咽!”因拔

所配刀,断一指,血淋漓,以示贺兰。一座大惊,皆感激为云泣下。云知贺兰终

无为云出师意,即驰去。将出城,抽矢射佛寺浮图,矢著其上砖半箭,曰:“吾

归破贼,必灭贺兰,此矢所以志也。”

1、作者选用了哪些细节刻画南霁云的形象?

2、从这段文字看,南霁云的性格特点是什么?

3、本段中除了用人物语言、动作描写南霁云外,还用了什么手法来表现这个人物?

正气歌并序

一、填空题

1、文天祥字宋瑞,一字履善,号,是(朝代)著名的

爱国政治家、文学家。

2、文天祥所作《过零丁洋》诗中的两句

“,

是他爱国精神品格的写照。他在狱中也创作了流传千古的名篇《》。

二、单项选择题

1、对于人的高尚精神操守,孟子曾提出了( )的著名主。

A、舍生而取义

B、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C、吾善养吾浩然之气

D、留取丹心照汗青

2、在《正气歌》中,作者列举十二个典型的事例时,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比喻

B、排比

C、顶真

D、夸

三、多项选择题

1、文天祥的《正气歌》中,广泛采用了对比手法,其中包括()

A、正气与邪气对比

B、个体命运与历史进程对比

C、物质环境与精神力量对比

D、死亡威胁与自己的从容淡定对比

E、道义和利益对比

2、《正气歌》中作者所列举的典型人物有()

A、良

B、苏武

C、巡

D、诸葛亮

E、董狐

四、简答题

1、《正气歌》是文天祥在怎样的处境之下创作的?

2、《正气歌》一诗中超强精神震撼力量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中丞传后叙

【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C 2、B 3、C 4、D 5、A 6、C 7、C 8、

A 二、多项选择题1、A

B

C

D

E 2、A B C D E 3、B C E 4、A D 5、B D

三、解释带点的字词1、尤:责备2、若:似乎 3 、将:带领创:伤4、以:因为5、仅:近6、颜色:神气、面容7、信:真8、逆:预先

9、讲:考虑 10、因:凭惜11、垢:诽

谤12、恨:遗憾

13、柄:权柄14、延:请 15、通知:明白,了解

四、翻译下面的句子1、人到即将死亡的时候.他的五脏六腑一定有一个地方先得病。

2、人相互作为食物即将吃完.即使愚蠢的人也能计算日期而知道死的时间了。

3、在这时放弃城池而求活命者。不能用一二来计算;拥有强大的军队而坐观成败的四周都

是。

4、他们坚守着一座城池.捍卫着整个天下.率领着干百名越战越少的士兵.抗击着日益增

多的百万军队。

五、阅读下列文字,回答问题。

1、两个细节:拔刀断指,射塔明志。

2、嫉恶如仇,忠贞刚烈。

3、一是对比反衬:用贺兰的卑劣行径反衬南霁云的凛然正气;二是侧面烘托:以“一座大惊”来烘托南霁云的壮烈举动。

正气歌并序

【参考答案一、填空题

1、南宋

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正气歌

二、单项选择题: 1、C 2、B

三、多项选择题1、A B D 2、A B C D E

四、简答题

1、文天祥在囚禁中,求生不能,求逃不成的处境中,将要慷慨赴义的时候写下的,表明心

志的作品。

2、《正气歌》诗是以精神震撼力见长的。这种力量的产生源于三个方面:

(1)面是立意高远,把个人的精神操守同天地的本质属性联系起来。从开始的“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到后面的“贯日月”、“天柱”、“地维”,赋予这一“正气”以最高的价值;

(2)采用强有力的排比手法,中间列举的十二位“典型”。作者一气灌注,产生沛然不可阻挡的感觉。中间句式有所变化,更生跌宕慷慨的效果;

(3)采用对比手法。正气与邪气对比,物质环境与精神力量对比,死亡威胁与自己从容淡定对比,在对比中凸现出正气的崇高与伟力。

第五单元冰雪肝胆新建小竹楼记\答案

纪念傅雷\答案

纪念傅雷

一、填空题

1、《纪念傅雷》的作者是现代著名学者、作家。

2、傅雷是著名翻译家,主要译有罗曼·罗兰的《》、巴尔扎克的

《》、《》等等。

二、单项选择题

1、《纪念傅雷》:“我的照相册中有一我的照片,是一九七九年四月十六日在傅雷追悼会

上,在超构送的花圈底下,仲章给我照的,衣襟上还有一朵黄花。”这里使用的人物描写方法是()

A、肖像描写

B、行为描写

C、心理描写

D、细节描写

2、《纪念傅雷》一文中用以赞美傅雷品格的“浩然之气”一词,出自( )

A、《论语》

B、《孟子》

C、《庄子》

D、《史记》

3、《纪念傅雷》开头所采用的叙述方式是( )

A、顺序

B、倒叙

C、插叙

D、平叙

4、傅雷的个性特点是()

A、孤傲

B、深沉

C、狂放

D、刚直

5、作为一篇记叙文,《纪念傅雷》所采取的议论方式是()

A、夹叙夹议

B、叙后评议

C、寓理于情

D、含而不露

6、《纪念傅雷》中贯穿作者回忆的几件事的中心线索是()

A、傅雷的翻译工作

B、傅雷的三次发怒

C、傅雷的撒手西归

D、傅雷的人格价值

7、傅雷刚直个性的社会品格是()

A、报销知己,深谋远虑

B、从容镇定,视死如归

C、坚持真理,刚正不屈

D、勤勤恳恳,无私奉献

8、作者写《纪念傅雷》的主要用意是()

A、“这二十年过得好快,我还没有写一篇文章纪念他们”

B、“我和他虽然几乎处处不同,但我还是尊敬他”

C、“这种刚直品德,在任何社会中,都是难得见到的”

D、“只愿他的刚劲,永远弥漫于知识分子中间”

三、多项选择题

1、下列作品属于悼念性散文的有( )

A、《正气歌》

B、《中丞传后叙》

C、《徐霞客传》

D、《纪念傅雷》

E、《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2、《纪念傅雷》的主要写作特点有()

A、开头用倒叙方式

B、以“怒”为叙事线索

C、人物性格特点鲜明

D、采取叙后评议方法

E、短小精悍,质朴深情

四、简答题

1、傅雷具有什么样的个性特征?

2、本文是按什么顺序进行回忆的?开头用了什么叙述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五、阅读下列文字,回答问题。

1、材料一:

一九三九年……不知怎么一回事,他和滕固吵翻了,一怒之下,回上海去了。

这是我第一次领略到傅雷的“怒”。后来知道他的别号就叫“怒庵”,也就不以

为奇。……

一九六一年……我以为黄宾虹晚年的画越来越像个“墨猪”了。这句话又使他“怒”起来,他批评我不懂中国画里的水墨笔法。……

一九六六年……大约在九月十日左右,才知道他们两夫妇已撒手而归,这是怒庵的最后一“怒”。

请回答:(1) 一九三九年的“怒”反映了傅雷什么样的性格。

(2) 一九六一年的“怒”反映了傅雷什么样的性格。

(3) 一九六六年的“怒”反映了傅雷什么样的性格。

2、材料二:傅雷的性格,最突出的是他的刚直。在年轻时候,他的刚直还近于狂妄。所以孔子说:“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傅雷从回来以后,在艺术的涵养,知识学问的积累之后,他才成为最具有浩然之气的儒家之刚者,这种刚直的品德,在任何社会中,都是难得见到的。连孔子也说过:“吾未见刚者。”

傅雷之死完成了他崇高品德,今天我也不必说“愿你安息吧”,只愿他的刚劲,永远弥漫于知识分子中间。

请回答:(1)傅雷最突出的性格是什么?他的“崇高品德”是什么?

(2)作者为什么说刚正品德“难得见到”?(3)作者认为浩然正气养成的根基是什么?

(4)作者写此文的用意何在?新建小竹楼记

【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王禹偁2、屈身不屈于道

二、单项选择题1、B

2、D(A,这样……的样子;B因,在;C的助词无义;)

3、D(除此这外,还隐含了宦途失意的情怀)

4、D(“与我的同志们”应为“与我志趣相同”)

5、A

三、解释有下划线的字词句1、挹:酌、舀取。

2、幽阒:寂静;辽夐:辽远。

3、刳:剖、削;比:全、满;

4、同志:志同道合;嗣:继承;葺:修缮。

5、稔:谷物一熟叫做一稔,引申为一年。

6、夏天适宜听落得很急的雨,有像瀑布一样的声音;冬天适宜听下得很密的雪,有像碎玉

洒落一样的声音。

7、我听竹工说:“用竹做瓦,只可以用十年。如果铺两层,就可以用二十年了。”

四、简答题

1、不矛盾。《新建小竹楼记》一文主要体现了作者对“屈身而不屈于道“的高尚人格操守

的坚持。竹楼之”易朽”与“不朽“的议论,表达了这样的象征意义:竹楼的形质固然会很快腐朽,但贬居于竹楼中志士仁人的品格境界却是不朽的。

2、文章在构思方面采用了相反相形的对比写法。其中有齐云、落星、井澣(此字无三点水)、

丽谯等高华名楼与简陋竹楼的对比,有“贮妓女、藏歌舞”的骄奢淫逸与“焚香默坐,消遣世虑”的“骚人之事”的对比,有竹楼形质易朽与其象征的不朽人格操守的对比。

这些对比,无不突出了竹楼景物之幽美,作者心之恬静和人格形象之高洁。

纪念傅雷

【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施蛰存2、约翰·克里斯朵夫欧也妮·葛朗台

二、单项选择题1、D 2、B 3、D 4、D 5、B 6、B 7、

C 8、D

三、多项选择题1、B D 2 、A B C D E

四、简答题1、本文作者突出傅雷的“怒”,但其“怒”绝不只是个人的脾性,而是知识分子坚持真理、刚直不屈的优秀品格。

2、本文是按照时间先后的顺序来写的,这样把自己与傅雷几十年的交往、生活事情层次清

楚地记叙出来。开头用了倒叙的叙述方法。从现在写起,非常符合生活的真实情况。

五、阅读下列文字,回答问题。1、(1)近于狂妄的刚直。

(2) 直率的刚直。 (3) 不堪凌辱,以死抗争的刚直。

2、(1)刚直。坚持真理,刚正不阿。

(2)一是浩然正气极其崇高,历来少见。二是由于历史原因,当时知识分子中尤其少见。(3)在艺术的涵养,知识学问的积累之后。(4)召唤中国的知识分子坚持

真理,刚正不阿的正气。第六单元洞明世事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答案

断魂枪\答案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一、填空题

1、鲁迅是中国现代伟大

的、、。1918年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第一篇白话文小说。2、鲁迅的代表小说集有、;散文

集;散文诗集等。

二、简答题

1、试分析本文的驳论结构。

2、指出文中所用的比喻及其表达作用。

五、阅读下列文字,回答问题。

(一)材料一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但不幸的是逐渐玄虚起来了。信“地”和“物”,还是切实的东西,国联就渺茫,不过这还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赖它的不可靠。一到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

1、第一句在全文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

2、最后一句最初发表时被删去了,你认为是删去好,还是不删好?

3、文中加线的“这”指代什么?

(二)材料二

中国人(1)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2)在。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

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

知道罢了。说中国人失掉眲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

直是诬蔑。

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3)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4)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已

去看地底下。1、“搽(3)”字汉语拼音___,词义指______。“诓(4)”

词义指______。

2、“中国人(1)”指哪些人?“中国人(2)”指哪些人?

3、“脂粉”、“筋骨”、“脊梁”分别指什么?

(三)材料三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1、这段话中“人们”的谓语是() A、是 B、少 C、现在 D、何尝少

2、“被摧残”、“被抹杀”,“消灭”的主语是()

A、人们

B、他们

C、大家

D、中国人

3、“那”指代的是()A、这一类的人物

B、他们不为大家所知道的事实

C、将“失掉自信力”的说法加于全体中国人

D、将“失掉自信力”的说法加给有的中国人

4、这段话中的“人们”、“他们”、“大家”、“中国人”、“一部分人”等人称代词,

分别指代的是( )

A、自古以来的人,有自信力的人,老百姓,全体中国人,为资产阶级效劳的人。

B、承前指“埋头苦干”等四类人,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军队和人民,当时社

会人;泛指中国人,国民党反动政客及御用文人。

C、“埋头苦干”等四类人,全体中国人,中国的人们,少数统治者。

D、没有失掉自信力的人,普通老百姓,全体中国人民,少数反动文人。

断魂枪

一、填空题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