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增养殖

淡水水域:盐度低于5‰的水域半咸水水域:盐度为5‰~16‰的水域咸水水域:盐度为16‰以上的水域

鱼类增养殖业:包括养殖和增殖两部分。鱼类养殖是将鱼放人水体中并加以适当管理,使其繁殖、生长,长大满足市场需求的过程。鱼类增殖是指对天然水域(江河、湖泊、水库、海湾与海域等)原有渔业资源进行繁殖、保护以及鱼种人工放流,增加鱼类资源贮存量,形成渔产量的过程。

鱼类增养殖学:是研究海水、淡水经济鱼类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与养殖水域生态环境关系的科学。该学科以研究养殖对象的生态、生理、个体发育和群体生长为基础,以提供合适的养殖水域和工程设施为前提,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研究经济鱼类的人工繁殖、苗种培育、养殖和增殖技术等。

生理生态产卵:将生态法与生理法结合运用,既注射催情剂又提供合适的生态条件的产卵方法。

多次产卵鱼类:繁殖周期多次产卵的鱼类,此类型鱼类卵巢中卵母细胞的发育是不同步的,卵母细胞分批成熟,分批产出。

一次产卵鱼类:繁殖周期(通常一年)只产一次卵的鱼类。

放流增殖:用人工方式向海洋、江河、湖泊等公共水域放流水生生物苗种或亲体的活动。

合理放养:包括合理的放养对象、确定放养种类间的合理比例、合理的放养数量和良好的鱼种规格。摄食发生率:又称初次摄食率或开口率。

饱食量:满足鱼类生长发育所需的进食量。

摄食量:鱼类在一定时间内摄食的食物数量或生物量。

摄食率:单位重量的鱼体摄食的饲料量。

摄食效率:成功捕食到食物对象的反应次数占已进行过的捕食反应次数的百分数。消化率:饲料中被动物消化吸收的营养物质称为可消化营养物质,可消化营养物质占食入营养物质的百分比。

饥饿期:仔鱼在卵黄囊耗尽时没有从内源性营养转入外源性营养,进入了饥饿期。混合营养期:随着鱼体内鳔的充气,消化道、眼、鳍等初步发育,并建立了巡游模式,鱼苗一边吸收卵黄,一面开始摄食外界食物,该时期叫混合营养期。

自身营养期:刚孵出的鱼苗绝大多数以卵黄囊中的卵黄为营养的这一阶段。

仔鱼危险期:仔鱼发育到某一阶段出现生理缺陷或饵料不足导致大量死亡的现象。(即临界期,仔鱼由内源性营养期向外源性营养转换时的一个高死亡率的时期)。开花育苗:把水花(鱼花)培养到7“朝”鱼苗的过程。

亲鱼:指已达到性成熟并能进行人工繁殖的雌雄鱼类。经营管理:包括经营和管理两部分内容。经营就是以市场为对象,以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为手段,为实现企业的长远性总目标所进行的制定方案等一系列组织活动。管理是对企业的劳动者、生产工具、生产资料等生产要素按市场和生产要求进行有效地组织,使之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以利企业总目标的实现。

经营决策:为了解决企业当前或未来可能发生的问题,通过民主化、科学化的手段在多种方案中选择最佳方案以达到一定目的的过程。

受精率:受精卵占卵数的百分数。

孵化率:初孵仔鱼与受精卵数量之比值。出膜期不易准确统计,一般用出膜期前期活胚胎占受精卵总数的百分比来表示。

成熟率:能催产的亲鱼尾数占所培育的适龄亲鱼总位数的百分数。

主养鱼类:不仅在放养数量上占较大比例,而且是投饵、施肥和饲养管理的主要对象。是主要的养殖鱼类。

搭配鱼类:是处于配角地位的养殖鱼类。它们可以充分利用主要养殖鱼类的残饵以及水中天然饵料很好地生长。

半人工繁殖:在整个亲鱼的培育过程中,为了缩短较长时间的性成熟周期,缩短亲鱼培育时间,捕捞接近性成熟的鱼体作为亲鱼,用于人工繁殖。

全人工繁殖:从亲鱼培育至鱼苗孵出都在人工控制下进行,可按计划大量生产鱼苗的繁殖方法。

杂食性鱼类:其食物组成比较广泛,往往取两种或两种以上性质食物,有动物性也有植物性的,亦食部分水底腐殖。

肉食性鱼类:肉食性的鱼类有分为伏击式猎食性、追捕式掠食性和吮吸式猎食性。滤食性鱼类:滤食性的鱼类主要靠鳃耙、鳃耙管、鳃弧管、腭褶组成的滤食器官滤食水中的单细胞藻、浮游生物和有机碎屑。

草食性鱼类:草食性鱼类的主要饵料是水草。典型的草食性鱼类的主要是草鱼、团头鲂、和鳊鱼等,草鱼的鳃耙短而少,咽齿强壮,呈梳状,角质垫发达,切割有力。鱼类人工繁殖:是根据鱼类的自然繁殖习性,在人工控制下,通过生态、生理的方法,促使亲鱼的性产物达到成熟、排放和产出,获得大量的受精卵,并在适当的孵化条件下最终孵化出鱼苗的生产过程。

外流河:直接或间接流入海洋的河流叫外流河。

开口饵料:大多数鱼类的鱼苗只能依靠吞食方式来获取食物,而且其食谱范围也十分狭窄,只能吞食一些小型浮游生物,生产上通常将此时摄食的饵料称为开口饵料。不可逆点:指仔鱼因饥饿抵达某一时间点,尽管还能生存一段时间,但其身体已虚弱得不可能再恢复摄食能力,故也称不可逆饥饿点或生态死亡点。

仔鱼腰点:胚胎发育过程中,肠道的形成与膘的出现时,鱼花腹部形成的似猪肾脏的现象。

混养:是充分利用水体空间和饵料资源,减少资源,提高能量转化率的有效措施。可分为种类混养和种间混养。

养殖密度:单位水体内养殖的鱼类的数量。

养殖周期:指饲养鱼类从鱼苗养成实用鱼所需要的时间。

养殖容量:在特定水域和养殖对象条件下,维持水域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保持环境友好,采用科学的养殖技术和手段,实现养殖生物学安全,保证水域可持续利用的前提,单位水体对增养殖对象的最大承载量。

水产养殖:是在人为控制下繁殖、培育和收获水生动物植物的生产活动。一般包括在人工饲养管理下从苗种养成水产品的全过程。广义上也可包括水产资源增殖,水产养殖上有粗养、精养和高密度养殖精养等模式。

海洋牧场:在某一海域内,采用一整套规模化的渔业设施和系统化的管理体制,利用自然的海洋生态环境,将人工流放的经济海洋生物聚集起来,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海上放养鱼虾贝类的大型人工渔场。

工厂化养鱼:以机械、生物、化学与自动控制等现代技术装备起来的一种封闭式循环水鱼类养殖方式。

养殖用水的处理方法:

方法类型处理方法处理对象

物理法栅栏、筛网去除野杂鱼、敌害生物、大粒径悬浮物、漂浮物沉淀、气浮、过滤去除小粒径块状物、粒状悬浮物及胶体物质

化学法中和法、混凝法调节pH,属预处理去除悬浮物、胶体物质及色度氧化法去除溶解性物质、杀藻、杀菌、脱色

生物法好氧生物处理:生

物膜法、活性污泥

去除溶解性污染物,BOD、COD去除率达85%~95%

厌氧生物处理:消

化池法、化粪池法

处理高度污染的废水和带有某些重金属毒物的

废水

水生生物处理:微

藻、水草、氧化塘

脱氮、磷、碳

赤潮的主要危害:①破坏海洋生态平衡②破坏海洋渔业和水产资源③危害人类健康鱼类空胃时与胃中有食物时忍耐力的比较:空胃时>有食物时

表示鱼苗规格“朝”的实际意义:鱼的厚度长江>珠江>黑龙江鱼类卵巢的分期:一般分为6个时期

时期特点

Ⅰ期卵巢性腺透明细线状,肉眼不能分辨雌雄,看不到卵粒,表面无血管或甚微弱

Ⅱ期卵巢性未成熟或产后恢复阶段鱼所有。卵巢扁带状,较多细血管分布于组织中,肉眼看不清卵粒

Ⅲ期卵巢体积增大,可看清卵粒,但卵粒不能从隔膜上分离出来,卵母细胞开始沉积卵黄,直径扩大,卵质中尚未完全充塞卵黄,卵膜变厚,有的

鱼类出现油球

Ⅳ期卵巢很大,淡黄色或深黄色,结缔组织和血管发达。卵巢膜有弹性。卵粒内充满卵黄。分为三个小期,只有在后两个小期人工催情才能获得比

较成熟卵粒

Ⅴ期卵巢性腺完全成熟,卵巢松软,轻压腹部有成熟卵流出

Ⅵ期卵巢一次产卵:退到Ⅱ期。多次产卵:退化到Ⅲ期,向Ⅳ期发育

影响鱼类性腺发育的环境因素:①营养:鱼类在性腺发育过程中,卵巢增重约占鱼体重的20%左右,因此需要从外界摄取充足的营养物质,特别是蛋白质和脂肪,以提供卵子生长的物质基础。②温度:(1)由于同种鱼达到性腺成熟的积温基本一致,因此在我国南方或温热水域培育的亲鱼,性腺发育成熟早,可提前产卵;(2)温度阀值:每种鱼在某一地区开始产卵的温度是一定的,低于该温度不能产卵;(3)正在产卵的鱼,水温骤降,停产;③光照:光照时间的长短与鱼类性腺的发育和成熟有关,光刺激通过中枢神经,引起脑垂体的分泌活动,从而影响性腺发育。鱼类的生殖周期在很大程度上受光照时间长短的调节。对春季产卵鱼类,延长光照期可促进性腺发育和提早产卵;对秋冬季产卵鱼类,缩短光照期可促进性腺发育和提前产卵;④水流:流水对某些鱼类的性腺发育成熟及产卵特别重要。鱼类的侧线受流水刺激,通过中枢神经使下丘脑LRH大量合成并释放,再触发脑垂体分泌GTH,诱导发情产卵;⑤盐度:固定生活在海水或淡水中的鱼类,其繁殖时仍需与生长相同的盐度。而溯河或降海性鱼类,在性腺成熟的过程中,盐度起重要作用。

“四大家鱼”催产第一针的目的是催熟,也使卵巢从第Ⅳ期到第Ⅴ期过渡。

经营管理的具体职能:①计划职能②组织职能③领导职能④控制职能⑤创新职能企业生产管理考核指标:①单位面积产量②单位面积产值③养鱼成本④利润和税收⑤劳动生产率⑥鱼类增重量⑦饲料系数⑧苗种自给率

水体富营养化的指标:溶解氧(DO)、生化耗氧量(BOD)、化学耗氧量(COD)、总有机碳(TOC)、总需氧量(TOD)。

评价鱼类人工繁殖的生物学指标有几个?

①亲鱼成熟率=能够催产的亲鱼尾数×100%

所培育适龄繁殖亲鱼尾数

②催产率=产卵雌鱼尾数×100%

催产雌鱼尾数

③受精率=受精卵数×100%

总卵数网箱养鱼的应用范围:大水面④孵化率=初孵仔鱼数×100%

受精卵数

⑤出苗率=下塘鱼苗数×100%

受精卵数

活鱼运输:封闭式运输、开放式运输、无水湿法运输、药物麻醉运输

鱼苗空运:鱼苗的生理代谢旺盛,耗氧量高,且对环境的抗逆性差,长时间运输会导致鱼苗缺氧,甚至产生不可逆性的伤害。

鱼卵人工授精方法:(1)干法人工授精:将普通脸盆擦干,然后用毛巾将捕起的亲鱼和鱼夹上的水擦干。将鱼卵挤入盆中,并马上挤入雄鱼的精液,用羽毛搅动,使精卵混匀,再加少量清水拌和,静置2~3分钟,慢慢加入半盆清水,继续搅动,使其充分受精,然后倒去浑浊水,再用清水洗3~4次,待卵膜吸水膨胀后移人孵化器中孵化。(2)湿法人工授精:脸盆内装少量清水,两人分别同时将卵和精液挤入盆内,并由另一人同时用羽毛轻轻搅动或摇动,使精卵充分混匀,其他同干法人工授精。(3)半干法人工授精:将精液先用生理盐水稀释后再与挤出的卵混合的授精方法。

受精卵孵化成败的原因:①卵子的质量②水温③溶氧④水流⑤光线⑥盐度

⑦敌害生物

富营养化:水体衰老的一种表现,也是湖泊分类与演化的一个指标。它是指水体中营养物质过多,特别是氮、磷过多而导致水生植物(浮游藻类等)大量繁殖,影响水体与大气正常的氧气交换,加之死亡藻类的分解消耗大量的氧气,造成水体溶解氧迅速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加速水体衰老的过程。

引种驯化的目的:①作为水产养殖的对象②提高水域鱼产量③替代原有种类

④水域环境发生变化后形成新的鱼类区系⑤提供饵料鱼⑥恢复水域的原有种类⑦用于生物防治⑧发展游钓业和观赏鱼类

生殖方式:卵生、卵胎生(卵黄提供营养)、胎生

按照食性分:滤食性鱼类、草食性鱼类、杂食性鱼类、肉食性鱼类按照温度分:热带鱼类、温水性鱼类、冷水性鱼类、冷温性鱼类

按照对盐度的要求分:海水鱼类、淡水鱼类、洄游性鱼类、河口性鱼类

鱼卵的性质:浮性卵、沉性卵、漂浮性卵、黏性卵

漂浮性卵:是鱼类的雌性生殖细胞,它的特性介于浮性卵与沉性卵之间,卵的密度稍大于水,卵产出后即吸水膨胀,有较大的卵间隙。

详述亲鱼培育全过程:

一、选择亲鱼培育场所

二、亲鱼的来源:野外捕捞、半人工培育、全人工培育

三、选择亲鱼的标准:①种质标准:从种质角度选择,亲鱼应生长速度快、肉质好、抗逆性强;进行杂交育种时,要求亲本的种质纯度高。②年龄和体重:选择亲鱼时,应避免选择初次性成熟个体和已进入衰老期的个体。③体质标准:选择体质健壮、行动活泼、无病、无伤的个体作为亲鱼。

四、确定培育方式和放养密度:根据品种的不同进行确定。

五、日常管理:①投喂:亲鱼的日投喂量一般为亲鱼体重的5%左右,饲料为促进亲鱼性腺发育的强化饲料,投喂后要及时清除残饵,以预防鱼病发生、保持水质不被污染。②保持水位,适时进行注排水:亲鱼培育池的透明度一般要保持在30cm左右,水质稳定。在亲鱼性腺迅速发育时期每周冲水一次,促进性腺发育。③勤观察,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主要是观察亲鱼的摄食及活动情况,如有异常,要及时检查,分析原因,并及时处理。④管理记录:主要记录日期、池号、水温、盐度、投饵的种类和数量、注排水情况、鱼类的摄食及活动情况、鱼病防治情况等内容。

六、强化培育:产卵前一个半月至2个月为强化培育阶段,在这一阶段,亲鱼的饵料以新鲜、蛋白质含量高的为主,促进亲鱼的性腺发育。一般经过一个半月至2个月的强化培育,亲鱼可以成熟,能自然产卵。

七、产后管理:亲鱼在产卵池产完卵后,亲鱼产卵后体质虚弱,常会有些受伤,容易感染疾病,必须做好防病措施。且每天投喂新鲜的饵料精心管理,产后的亲鱼可以恢复体质。

海洋污染的特点:①污染源广②持续性强③扩散范围广④防治难,危害大

鱼类生长特点:遗传性,阶段性,延续性,周期性,性别差异,鱼类生长优势明显,在相同条件下天然鱼苗比人工繁殖鱼苗生长速度快

池塘培育种苗有什么优点?池塘培育种苗由于鱼苗其处在一个更为复杂的水体环境中,该复杂环境对鱼苗起到了优胜劣汰的作用,有助于提高出苗的质量,并且由于其生长环境与其投苗的环境更为接近,提高了投苗的苗种成活率。

述池塘开花育苗的全过程

(一)鱼苗池的选择

鱼苗培育池通常应具备下列条件:(1)靠近水源,水源充足,洼、排水方便;(2)池形整齐,面积和水深适宜;(3)池堤坚固,土质好,不漏水;(4)池底平坦,淤泥适量;(5)池塘避风向阳

(二)鱼苗池的清整(消毒进水)

生产中常用的清塘药物有以下几种:(1)生石灰(2)漂白粉(3)茶粕(4)鱼藤酮

进水:过滤进水。合理施肥培养饵料生物

(三)水花采购,运输

(1)采购:①选择优质苗②长途运输的处理:运输前1d停止投饵;鱼苗一般选择空运,密闭充氧运输

?溶氧量:在开放式运输鱼类中,活鱼运输的密度取决于水中溶氧量的多少,运输途中一般保持在5mg/L以上。

?密度:装运密度与运输水体比例:封闭运输鱼苗时可为1∶100~1∶200。

?水温:温水性鱼类为15~20℃,水温不宜低于15℃;冷水性鱼类为10℃,不宜高于15℃。

(四)鱼苗下塘和培育

(1)下塘:①鱼苗暂养②饱食下塘③放养密度④鱼苗放养应注意的事项:鱼苗放养前必须检查鱼苗培育池中是否有敌害生物,鱼苗原来所处容器的水温与培育池水温差值不得超过±5℃。必须待清塘药物的药效消后方可放养鱼苗。为保证安全,最好取一些池水,先放人少量鱼苗,经过7~8h的“试水”詹,发现鱼苗活动正常,再放养鱼苗。同一池塘应放同批鱼苗,不同批的鱼苗个体大小和体质差异过大,游泳和摄食能力不同,影响鱼苗培育的成活率,规格也不整齐。放养鱼苗最好选择在晴天无风的上午进行。有风天应在鱼池的上风处放鱼苗,若在下风处放,鱼苗易被风吹到池边致死。

(2)鱼苗饲养方法(饵料的投喂应少量多次、投喂均匀)

①有机肥料饲养法②豆浆饲养法③肉食性鱼类鱼苗的培育

(4)分期注水,定期添水/换水。

(5)日常管理鱼苗培育期间的重要管理工作是巡塘。通过巡塘来观察水色变化和鱼苗的动态(浮头情况等),决定施肥、投饵的数量以及是否要加水、用药等。巡塘要做到“三查”和“三勤”,即查鱼苗是否浮头,查夤苗活动,查鱼苗池水质、投饵情况等;做到勤除敌害,勤清杂草、勤做日常管理记录。此外还应经常检查有无鱼病,及时进行病害防治。

影响鱼类苗种生长的因素:(一)光照和水温:光照对于仔、稚、幼鱼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光照可以促进水体中营养生物的生长,提供仔、稚、幼鱼足够的饵料。在光线好的情况下,仔、稚、幼鱼能够看清楚水体中的食物,有利于摄食。但是,直射的光照和过强的照度对鱼苗的生长发育不利,室内外水泥池培育鱼苗时,强光照射易发气泡病;(二)水体大小与苗种培育密度:水体不应过大(三)营养与饵料: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必须氨基酸、必须脂肪酸、HUFA;(四)水化学因子:①盐度:仔稚鱼对盐的适应能力差;②溶解氧;③pH;④氨氮

如果你是养鱼企业的技术主管,你怎样进行生产技术管理

一、生产管理:制定相应制度提高生产效率

(一)饲养管理制度:①“三早”早清池,早放养,早喂食;②“四看”看鱼,看天气,看水色;③“五防”防病,防缺氧,防汛,防污染,防范;④“6勤”勤巡塘,勤检查,勤清塘,勤维修,勤记录,勤研究

(二)考核制度:鱼类增养殖企业的考核指标有:①单位面积产量②单位面积产值③养鱼成本④利润和税收⑤劳动生产率⑥鱼类增重率⑦饵料系数苗种自给率(三)数据管理和统计分析制度

主要是对生产过程的各项原始数据进行记录和统计分析,综合运用记录和统计资料对生产和技术参数进行生物统计学的比较分析,研究查明生产规律,提出优质、高产、高效率的生产技术措施。着重是建立养鱼池的记录和统计分析制度

1、养鱼池档案。养鱼池档案主要是做好三项记录:(1)苗种放养的日期、品种、数量、规格;(2)投饲、施肥的日期、数量、品种等;(3)日常管理记录,包括:日期、天气、水温、水色、盐度、PH值、投饲和施肥量、鱼吃食物情况和活动情况、病害、死鱼、注水和排水、增氧、电耗、水耗、劳动力安排、放苗、收鱼等

2、数据综合分析。根据长期积累的养鱼池档案和日常管理数据的统计研究分析,

鉴别方法优质苗劣质苗

体色群体色素相同,无白色死菌,

身体清洁,略带微黄色或稍红

群体色素不一,为“花色苗”,具

白色死苗。鱼体携带污泥,体色发

黑带灰

游泳情况在容器内,将水搅动产生漩

涡,鱼苗在涡边缘逆水游泳

鱼苗大部分被卷入漩涡

抽样调查倒掉水后,鱼苗在盆地剧烈挣

扎,头尾弯曲成圆圈状

在白瓷盆中,口吹水面。鱼苗顺水

游泳。倒掉水后,鱼苗在盆地挣扎

力弱,头尾仅能扭动

可以对鱼池和某种鱼和养殖状况进行较为全面系统的分析,摸索出有规律性的问题,以便改进养殖技术和生产措施,加强饲养管理,为企业增产增收提供可靠资料和科学依据。

二、技术管理

1、收集技术情报,管理技术档案

可从大量的国内外科技报刊、产品样本、科技专业会刊、书籍、广告、展览会资料等情报中搜集技术、经济、管理、市场、政策法令等等方面的资料,为我所用技术档案包括:生产技术档案、基本建设档案、设备档案、科学实验档案、市场和原料档案、市场和原料档案、人才档案等等

2、贯彻执行技术标准和技术规程

3、搞好技术培训工作

4、组织群众性的技术革新活动

5、交流和推广增养殖科学技术

水质控制是食用鱼养殖的主要内容试述全过程?

①水源(最好地表水二级以上,定时加水、换水,把多余的废料排泄出去);②培养有益微生物(EM菌、光合细菌、芽孢杆菌、乳酸菌、酵母菌等);③定时加水/换水;④改水(微生物制剂)、改底:能够增加池塘里面的有益菌群,改善水质,防止病菌繁殖,提高产量和品质;⑤增氧(换水,增氧机);⑥投放药物(防病或发病鱼塘);⑦维持水环境稳定

如果你被任命为养鱼企业的主管,你准备怎样对企业进行管理(主要思路)

(1)人、财、物的管理

人:奖惩制度、基地设施,调动员工积极性,挖掘潜力

理财:用较少钱做较多事;财务分析:投资产业比/投资利润比/投资回报时间物:基本设施等,饲料(最重要)

(2)管理人员应具备的能力和其他

比较宽的视野;协调能力;对市场了解、开拓、掌控;超前思维;竞争意识(商品竞争);现代企业制度;发展思路

鱼类人工繁殖技术有哪些内容,主要内容有几项?怎样做好主要内容工作?

答:鱼类人工繁殖是根据鱼类的自然繁殖习性,在人工控制条件下,通过生态、生理的方法,促使亲鱼的性产物达到成熟、排放和产出,获得大量的受精卵,并在适当的孵化条件下最终孵化出鱼苗的生产过程。整个生产过程包括亲鱼培育、人工催产和人工孵化三个主要技术环节。(概念)一、亲鱼培育:亲鱼的培育是指通过良好的饲养管理条件,培育出成熟率高的优质亲鱼。①培育亲鱼首先应注重亲鱼的来源及选择,亲鱼的来源课直接从江河、湖泊、水库、池塘等水体中选留性成熟或接近性成熟的个体,也可从鱼苗开始专池培育并不断选择最终留下优秀个体。为了防止近亲繁殖带来的不良影响,最好在不同来源的群体中对雌雄亲鱼分别进行选留,同时注意选用性成熟个体时年龄不能太大。此外从养殖水体或天然水体捕捞商品鱼市选留的种用鱼,有必要在亲鱼培育池中专池培育一段时间,至第二年再催产效果较好。②亲鱼培育池的条件要水源条件好,排灌方便,水质清新,不能有工业污染。阳光充足,距产卵池、孵化场不能太远。鱼池面积一般3—4亩,水深1.5—2米,长方形为好,池底平坦,以便管理和捕捞。草、青鱼亲鱼池的池底最好无淤泥。此外亲鱼的放养密度不宜过大,以重量计算,一般每亩放养100—125公斤。一般主养一种亲鱼,搭配少量其他亲鱼,以充分利用池塘的食料生物,草鱼和鳊、鲂鱼类有清除杂草,使水质肥沃的作用。任何一种亲鱼池中不宜搭配养鱼种,否则会互相争夺饲料和氧气,影响亲鱼性腺发育。③由于亲鱼的食性不同,淡水和海水亲鱼的不同应因地制宜,在水温、放养密度等上应尽量满足其生长的最适条件,例如鲢、鳙亲鱼的培养可采用单养或混养,一般每亩放养150—200公斤为宜,主养鱼放养雌雄比例以1:1.5为宜,水肥养好鲢、鳙的关键,由于其食性以浮游生物为主,所以应注意四季变化带来的影响。生产中在亲鱼的选择、培育方法、培育条件各个方面都应注意。

二、人工催产:催产方法包括催产季节的选择、亲鱼捕捞与配组和催产剂的配置与注射。催产剂的选择受亲鱼种类、性腺发育成熟度、温度、催产药物的质量等因素影响。通常催产剂的注射部位有肌肉(在背鳍基部与鱼体侧线之间的部位),体腔(在胸鳍基部无鳞处的凹入部位)。一般每尾鱼注射2—4ml,体型较小的鱼类应控制在1ml以内,个体较大的鱼可根据激素剂量适当增加生理盐水用量。注射催产剂之后应注意观察鱼的活动状态,药物是否对鱼体起作用,掌握好亲鱼的排卵/精时间。

三、人工孵化:受精卵的孵化分漂流性卵的孵化、黏性卵的孵化、浮性卵的孵化和沉性卵的孵化四种。孵化管理的措施包括水温、溶氧、盐度、酸碱度、水流速度、敌害生物和病害等的控制,孵化前对孵化器材洗净消毒,孵化时应管理好充气和水流,同时定期检查水温、水质和胚胎发育情况,及时清理卵膜和代谢产生的污物,预防病毒及敌害生物的影响。影响孵化的因素有水温、溶解氧、盐度、光照、浑浊度、敌害生物等。鱼类孵化时应根据不同鱼类的食性准备饵料。如以浮游生物为食的鱼苗,应在孵化时做好饵料生物的培养,如与鱼苗孵化对接不上,可以增加水温使受精卵加速孵化或者降低饵料生物培养的温度使饵料生物减慢生长,也可在鱼苗开口时投喂适量的蛋黄和豆浆。肉食性鱼苗应准备鲜活的其他浮游动物饵料,应掌

握好鱼苗孵化的时间来控制饵料生物的培养,也可采用上述升降温的方法对接,另外还可将贝肉、鱼肉等搅碎来投喂。

名称来源靶器官作用剂量

HCG2-4月孕妇

的尿性腺促进性腺发育;诱

导排卵

800-1200IU/Kg

脑垂体鱼脑性腺促进性腺发育;诱

导排卵;控制性激

素分泌

10ug/Kg

LRH-A化学合成脑垂体刺激脑垂体合成释

放LH、FSH和GtH;

刺激排卵

30-50ug/Kg

DOM化学合成多巴胺抑制或消除GRIH对

GnRH的影响,促进

GtH的分泌

0.2-0.3mg/Kg

(和LRH-A配

合使用)

鱼花下池塘培育要从池塘什么地方下苗?

答:鱼花下池塘应选择风和日丽的天气,从池塘的上风头沿岸投放,投放地点需远离溢洪道、泵站,水流急的上游。

池塘养鱼的生产管理包括:

(一)池塘管理的基本要求

(二)池塘管理的基本内容

①经常巡视池塘,观察池鱼动态②随时除草去污,保持水质清新和池塘环境卫生③及时防除病害④施肥⑤投饵

(三)防止浮头和泛池

(四)增氧机的使用及其效果

(五)采用水质改良机,充分利用塘泥

详述养殖鱼类人工繁殖的催产过程。在不同季节怎样安排产卵时间和利用不同水层的水。

答:一、亲鱼成熟度鉴定:目前,主要是依据经验从外观上来鉴别,对雌鱼也可直接挖卵观察。从外观上鉴别可概括为“看、摸、挤”3个字。看就是观察亲鱼腹部是否膨大;摸就是用手触摸亲鱼腹部是否柔软有弹性;挤是用手挤压亲鱼腹部两侧是否有精子或卵子流出。

1.雄亲鱼

成熟的雄鱼,从头向尾方向轻挤腹部即有精液流出,若精液浓稠,呈乳白色,入水后能很快散开,说明亲鱼性成熟好;若精液量少,入水后呈线状不散开,则表明尚未完全成熟,若精液呈淡黄色近似膏状,表明性腺过熟,精巢退化。

2.雌亲鱼

(1)外形观察成熟雌鱼腹部明显膨大,后腹部生殖孔附近饱满、松软且有弹性,生殖孔红润,将鱼腹朝上托出水面,可见腹部两侧卵巢轮廓明显。亲鱼成熟较好。(2)取卵观察用挖卵器直接从卵巢中取出卵粒进行成熟度鉴别比外形观察更可靠,但可能造成卵巢损伤。若卵粒大小整齐,饱满有光泽,全部或大部分核偏位,表明亲鱼性腺发育成熟,可以马上用于催产;如果卵粒小,大小不均匀,卵粒不饱满,卵核尚未偏位,卵粒相互集结成块,不易脱落,表明卵巢尚未发育成熟,需要进一步强化培育;如果卵粒扁塌,无光泽,卵膜发皱,则表明亲鱼性腺已开始退化,不适宜催产。

二、催产激素

目前用于鱼类繁殖的催产剂主要有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鱼类脑垂体(PG)、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等。

三、催产方法

(一)催产季节

鱼类人工繁殖生产实际中,应根据以下方面选择最适宜的催产时期。

①鱼的种类②气候③性腺发育成熟度

(二)亲鱼捕捞与配组

(三)催产剂注射

1.注射剂量

2.注射液配制

3.注射方法催产剂注射包括体腔注射法和肌肉注射法。

4.注射次数注射催产剂常用一次注射、二次注射两种方法,极少数采用三次注射。一次注射就是将催产药物一次性注人亲鱼体内,二次注射就是将催产药物分两次注入鱼体内。采用二次注射时,一般第一针注射药量偏低,占总预定药量的10%~20%,第二次将剩余药量全部注射人亲鱼体内。5效应时间

四、产卵设施的准备

1产卵池使用前要进行彻底的消毒处理。

2洞穴式人工鱼巢供喜欢在洞穴中进行配对交配、产卵受精,等鱼类作为鱼巢3.植物式人工鱼巢供产黏性卵鱼类作为鱼巢,受精卵附着孵化。

4其他担架(鱼夹)、脸盆、毛巾、羽毛、注射器、天平、生理盐水等。

详述鱼苗培育的方法有几种?各有什么优点?

答:依据不同的养殖水体和养殖方法的要求,培育鱼苗可采用多种多样的方法。目前,典型的培育方法主要有三种:静水土池塘培育、室内外水泥池培育和网箱培育。一般来说,淡水鱼类的鱼苗培育多采用静水土池塘培育方法,大多数海水鱼类和部分淡水鱼类的鱼苗采用室内外水泥池和网箱培育方式。

一、静水土池塘鱼苗培育

(一)鱼苗池的选择:

①靠近水源,水源充足,洼、排水方便②池形整齐,面积和水深适宜③池堤坚固,土质好,不漏水④池底平坦,淤泥适量⑤池塘避风向阳,光照充足

(二)鱼苗池的清整

整塘:将池水排干,清除过多淤泥;将塘底推平,并将塘泥敷贴在池堤上,使其平滑贴实;填好漏洞和裂缝,清除池底和池边杂草;将多余的塘泥清上池堤,为青饲料的种植提供肥料。池塘清整前先将池水排干,一般在鱼苗下塘前一个月左右进行。如能在冬季排水,池底经较长时间的冰冻和日晒,可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并使土质疏松,加速土壤中有机质的分解,能更好的起到改良底质和提高池塘肥力的效果。清塘:在池塘内施用药物杀灭影响鱼苗生存、生长的各种生物,以保障鱼苗不受敌害、病害的侵袭。清塘是利用药物杀灭池中危害鱼苗的各种凶猛鱼、野杂鱼和其他敌害生物,为鱼苗创造一个安全的环境条件。池塘经曝晒数日后,即可用药物清塘。生产中常用的清塘药物有以下几种:

①生石灰②漂白粉③茶粕④鱼藤酮

(三)静水土池鱼苗培育技术要点

1合理施肥与适时下塘

①鱼池清塘后浮游生物的演替规律②鱼苗适口饵料生物的培养与适时下塘

2鱼苗放养

①鱼苗暂养:采用塑料袋充氧密闭运输的鱼苗,鱼体内往往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特别是经过长途运输的鱼苗,血液中二氧化碳浓度很高,可使鱼苗处于麻醉甚至昏迷状态(肉眼观察,可见袋内鱼苗大多沉底打团)。因此,经长距离运输的鱼苗,必须先放在鱼苗箱中暂养。②饱食下塘:鱼苗下塘前应投喂蛋黄,使鱼苗饱食后下塘,其目的是加强鱼苗下塘后的觅食能力和提高鱼苗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③放养密度:鱼苗池放养的密度对鱼苗的生长速度和成活率有很大的影响。确定鱼苗的合理放养密度主要依据池塘条件、鱼苗的种类与体质、鱼苗培育方法以及管理水平等情况灵活掌握。鱼苗体质好,水源方便,肥料和饵料充足,鱼池条件好,饲养技术水平高,放养密度就可适当大一些,反之,放养密度应小些。④鱼苗放养应注意的事项:鱼苗放养前必须检查鱼苗培育池中是否有敌害生物,放养鱼苗最好选择在晴天无风的上午进行。有风天应在鱼池的上风处放鱼苗,若在下风处放鱼苗易被风吹到池边致死。

3.鱼苗饲养方法

(1)有机肥料饲养法主要通过向池塘施入有机肥培养轮虫和枝角类等浮游动物为主,适当补充投喂人工饲料的鱼苗培育方法。施肥方式有粪肥、绿肥(大草)和粪肥与绿肥混合施用三种方法。

(2)豆浆饲养法豆浆泼入池塘一部分直接被鱼苗摄食,而大部分则起肥料的作用。(3)肉食性鱼类鱼苗的培育鱼苗下塘前,先施肥并进行绿藻和轮虫的接种,进行轮虫强化培育使其的密度达到8个/ml以上。鱼苗下塘后5~6d,开始每天投喂贝类肉浆2~3次,之后逐渐增加。鱼苗下塘16~20d,每天投喂冰冻或新鲜杂鱼虾肉糜3~4次,饵料选择新鲜的杂鱼为佳,投喂前先用淡水冲洗干净,再绞成肉糜,日投喂量为体重的10%~15%。随着鱼苗的生长,鱼苗达到体长12mm以上,饵料逐渐由鱼糜转为稚鱼微粒饲料,投喂量为鱼体重3%~8%,鱼苗的成活率可达8%~15%。4、分期注水(1)水温提高快,促进鱼苗生长。鱼苗下塘时保持浅水,水温提高快,可加速有机肥料的分解,有利于天然饵料生物的繁殖和鱼苗的生长。

(2)节约饵料和肥料。水浅池水体积小,豆浆和其他肥料的投放量相应减少,可以节约饵料和肥料的用量。

(3)有效控制池塘的水质。根据鱼苗的生长和池塘水质情况,适当添加一些新水,提高水位和水的透明度,增加水中溶氧量,改善水质和增大鱼的活动空间,促进浮游生物的繁殖和鱼体生长。

5、日常管理鱼苗池的日常管理工作必须建立严格的岗位责任制。鱼苗培育期间的重要管理工作是巡塘。

6、夏花鱼苗的拉网锻炼时值夏日,水温高,鱼苗新陈代谢强,而鱼苗体质嫩弱,对缺氧等不良环境适应力差。因此,在鱼苗出售或分池前,必须要进行拉网锻炼。

7、夏花质量的鉴定夏花鱼种质量优劣可根据出塘规格大小、体色、鱼类活动情况以及体质强弱等来判别。

夏花鱼苗的拉网锻炼:

(1)拉网锻炼的主要作用鱼苗经过密集的拉网锻炼后,组织中的水分含量降低,肌肉变得较结实,体质较健壮,经得起分池操作和运输中的颠簸;促使鱼体分泌大量黏液和排出肠道内的粪便,大大减少运输中黏液和粪便的排出量,有利于保持运输水质,提高运输成活率;淘汰劣质的鱼苗,清杂除野,保证夏花的质量;同时,还可粗略估计鱼苗培育的成活率,合理安排鱼种生产。

(2)鱼苗拉网锻炼的方法

(3)夏花鱼种的计数通常采用杯量法

夏花质量的鉴定具体鉴别指标如下:

优良夏花:规格大且整齐,头小背厚,体色光亮,肌肉润泽,无寄生虫;行动活泼,集群游泳,受惊时迅速成群潜人水底,抢食能力强;容器中喜欢在水下活动,并逆水游泳;鳞片和鳍条不带泥。

劣等夏花:规格小且不整齐,头大背狭尾柄细,体色暗淡,鳞片残缺;行动缓慢,分散游动,受惊时反应不敏捷(在容器中逆水不前)鳞片和鳍条拖泥。

二、室内水泥池鱼苗培育

(一)鱼苗场的基本设施

①育苗车间②生物饵料培养车间③水质调控设施④水质分析和生物检测室

⑤充气与控温设施

(二)室内水泥池鱼苗培育技术要点

1.放养密度

2.饲养管理

(1)水质管理

(2)饵料与投喂

(3)分苗

9、选择亲鱼的标准是什么?怎样培育好亲鱼?

答:1、种质标准从种质角度选择,亲鱼应生长速度快、肉质好、抗逆性强;进行杂交育种时,要求亲本的种质纯度高。

2、年龄和体重选择亲鱼时,应避免选择初次性成熟个体和已进入衰老期的个体。对于一般鱼类而言,可取最小性成熟年龄加1-10作为选择人工繁殖所需亲鱼的最佳年龄。在达到性成熟年龄的前提下,亲鱼体重越大越好。

3、体质标准选择体质健壮、行动活泼、无病、无伤得个体作为亲鱼。淡水养殖鱼类多数品种可以在池塘进行鱼苗培育,其原因是什么?鱼苗夏花鱼苗怎样进行?

原因:因为池塘里的各种理化因子及营养条件都可以进行人为的控制,从而为鱼类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从而提高存活率及其质量等

二、夏花放养

1、混养搭配由于各种鱼类鱼种阶段的活动水层、食性、生活习性已有明显差异,因此可以将多种鱼进行适当的混养搭配,以充分利用池塘水体和天然饵料资源,发挥池塘的生产潜力。

2、放养密度夏花放养的密度主要依据食用鱼水体所要求的鱼种放养规格而定。“八字精养法”三个层次的含义是什么?是指“水、种、饵、混、密、轮、防、管”;第一层次的三个基本要素是“水”、“种”、“饵”,第二层次是“混”、“密”、“轮”,第三层次是“防”和“管”;第一层次是养鱼的基本要素,是池塘养鱼的物质基础;第二层次是池塘养鱼高产、高效的技术措施,通过这些技术可以最大限度的挖掘池塘的生产力;第三层次是池塘养鱼高产、高效的根本保证,是通过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将前两个层次实现的直接手段。

详述池塘养鱼管理的要点和基本内容:

1.池塘管理的基本要求:在精养鱼池中,养鱼取得高产的全过程是一个不断解决水质和饲料矛盾的过程,要做到水质保持“肥、活、嫩、爽”,投饵施肥保持“匀、好、足”;

2.池塘管理的基本内容:①经常巡视池塘,观察池鱼动态,②随时除草去污,保持水质清新和池塘环境卫生,③及时防除病害,④在冬春和晚秋应大量施用有机肥料,而在鱼类主要生长季节,需经常施以少量的无机磷肥,⑤投饵本着不吃不投、少吃少投或不投、多吃按全池鱼体重的2%~3%的投喂量进行投喂的原则,每3~4小时投喂一次,投喂要做到定时、定点、定量;

3.防止浮头和泛池:①鱼类浮头的原因有以下几点,上下水层水温差产生急剧对流、光合作用弱、水质过浓或水质败坏、浮游动物大量繁殖等,②预测浮头的方法有根据天气预报或当天天气情况进行预测、根据季节和水温的变化进行预测、观察水色进行预测、检查鱼类吃食情况进行预测,③防止浮头的方法有在预测鱼类可能会发生浮头时,在发生前的晴天开增氧机偿还氧债,水色过浓时注入新水,减少投喂量等,④观察浮头和衡量鱼类浮头轻重的办法有在池塘上风处用手电光照射水面,观察鱼是否受惊,用手电光照射池边,观察是否有螺、小杂鱼或虾类浮到池边,对着月光或手电光观察水面是否有浮头水花,或静听是否有“吧咕、吧咕”的浮头声音,⑤解救浮头的措施有开增氧机,换水或使用化学增氧剂等。

新中国成立后,鱼类增养殖取得的科技成就有哪几方面?①鱼类遗传育种研究;②鱼类种质资源及保存技术;③鱼类增殖与保护;④鱼类生殖生理与人工繁殖技术;

⑤鱼苗、鱼种生物学及其培育技术;⑥养鱼池生态学与食用鱼养殖技术;⑦稻田养鱼生态系与综合技术;⑧冰下水体生态系与鱼类安全越冬技术

池塘养鱼的选址原则:食用鱼养殖池要求面积较大、池水较深,以利于鱼类的生长。

1、周围环境一般选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交通和电力供应方便的地方建造鱼池。

2、水源和水质池塘水源以无污染的河水、湖水、海水最好,这些水一般溶解氧高,水质良好,适于鱼类的生长。因此,鱼池最好靠近河边或湖边。

3、土质饲养鲤科鱼类的池塘以壤土最好,沙质土壤和粘土次之,沙质土最差。主养鲢、鳙或鲮的鱼池放样鱼种前,池底保持10-15cm的淤泥较为适宜。

网箱养鱼的特点、要求的环境条件是什么?其主要设施有哪些?

答:网箱养鱼主要分为淡水网箱养鱼,浅海浮筏式网箱养鱼,深水抗风浪网箱养鱼。各种养殖方式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各有其特点,但主要设施基本相同。

特点:①在自然水域中设置网箱进行鱼类养殖,比较接近自然水域的生态环境条件,鱼肉品质好;②网箱为养殖鱼类提供一个比较安全的生长场所,免受大型敌害生物的威胁,也易于控制竞争者和掠夺者;③有利于高密度集约化养殖,放养密度大,提高了单位水体的产量;④网箱内外水流通畅、水质良好、含氧量较高,有利于鱼类生长,提高成活率;⑤自然水域中有一定数量的饵料生物可供网箱鱼类摄食,减少了人工投饵量,降低养殖成本;⑥饲养管理方便,便于观察网箱中鱼类活动状况,如有异常,可及时采取措;⑦网箱养鱼在同一水域便于进行多品种区域性混养,且可保持各网箱饲养管理下的独立性;⑧网箱养鱼具有机动、灵活的优点,设置网箱的水体一旦环境不适宜时,又可随时移动位置,所以又称游牧式渔业;⑨便于实施机械化、现代化养鱼技术以及鱼类捕捞作业。

环境条件:

一、淡水网箱养鱼:1.水面要相对宽阔,光照要充足。2最好有外源性营养物质输人或水质较肥、浮游生物较丰富的区段。水域底部要相对平坦,有机沉积物不能过多,以免影响箱内水质状况。3.设置区域还要求环境安静,避开旅游区、游泳场、航道以及工厂、城镇的排污口。4.由于鱼种、饲料和成鱼等运输量很大,还需要有方便的水陆交通条件。5.设箱区的水深应在4~5m以上,最低水位时水深不足3m 的地方不宜设置网箱。足够的水深有利于箱内残饵、鱼的代谢废物和粪便的排除。这些有机废物下沉水底后,距离网箱较深而不致影响网箱内水质。6.设置网箱区水体的流速不应过大或过小。

二、浅海浮筏式网箱养鱼:1.社会环境:应远离风景名胜区、远离人类活动较为频繁的区域,诸如港口,大型工、矿企业或人口密集的居住区。这样一是可以避免人为的活动对养殖生产的干扰;二是可以减少养殖水体水质的污染。2.海区的物理环境:(1)避风条件好,风浪不大的内湾或岛礁环抱的海区,以免受风、暴、潮的袭击。(2)海底地势平缓、坡度小、底质为沙泥或泥沙,便于固定、操作及污物的吸收。(3)水流畅通、水体交换好、水质清新、有一定的流速,一般以0.3~0.8m/s为宜,流速过大,需要有阻流措施。(4)有一定的深度,水深在6m以上,一般不超过15m。最低潮位时,箱底部与海底能保持2m以上的距离。(5)海水无污染,附近无大型码头,无工厂,也不受集镇排放污水、农田排水及山洪影响。(6)交通便捷,有电力供应,便于苗种、饵料、设施的供应以及产品的销售。

三、深水抗风浪网箱养鱼:深水抗风浪网箱的海区除要考虑社会环境、海区底质状况外,与浅海筏式养殖不同的是还要考虑海区的海流、水深与潮差等。

①海流:一方面需要流速,另一方面流速又不能过大。一般选择流速0.3~0.8m/s的海区较为理想;②水深:深水网箱必须设置于水深在15m以上的海域;③潮差:深水网箱应设在潮差变化不大的海区,通常潮差变化范围不大于4m。

主要设施:网箱的主要结构部分包括框架、箱体(网衣)、浮力装置、沉子及附属装置等,其中附属装置有栈桥、浮码头,工作房、投饵机、食台、固定装置等。抵御风浪侵袭深水网箱采用的均是抗拉力强、柔韧性好的材料。

池塘养殖成鱼为什么要以一个品种为主,多个品种混养,举例说明其优点。

答:混养搭配由于各种鱼种阶段的活动水层、食性、生活习性已有明显差异,因此可以将多种鱼进行适当的混养搭配,以充分利用池塘水体和天然饵料资源,发挥池塘的生产潜力。一般生产上选择一种主体鱼,另外选择几种在食性上矛盾不大的其他鱼种适当搭配,做到彼此互利,提高池塘利用率和鱼种成活率。混养主要具有以下优点:(1)可以充分的合理的利用养殖水体与饵料资源:我国目前养殖的食用鱼,其栖息生活的水层有所不同,鲢、鳙鱼生活在水体的上层,草鱼、团头鲂生活在水体的中下层,而青、鲤、鲫鱼则生活在水体的底层。将这些鱼类按照一定比例组合在一起,同池养殖,就能充分利用养殖水体空间,充分发挥池塘养鱼生产潜力。我国池塘养鱼使用的饵料,既有浮游生物、底栖生物、各种水旱草,还有人工投喂的谷物饲料和各种动物性饵料。这些饵料投下池后,主要为青、草、鲤鱼所摄食,而碎屑及颗粒较小的饵料又可被团头鲂、鲫鱼以及多种幼鱼所摄食,而鱼类粪便又可培养大量浮游生物,供鲢、鳙鱼摄食。因此混养池饵料的利用率较高。

(2)可以充分发挥养殖鱼类共生互利的优势:我国的常规养殖鱼类多数都具有共生互利的作用。如青、草、鲂、鲤等吃剩的残饵和排泄的粪便,可以培养大量浮游生物,使水质变肥。而鲢、鳙鱼则以浮游生物为食,控制水体中浮游生物的数量,又改善了水质条件,可促进青、草、鲂、鲤鱼生长。而鲤、鲫、罗非鱼等,不仅可充分利用池中的饵料,而且通过他们的觅食活动,翻动底泥和搅动水层,可起到增加溶氧的作用,促进池底有机物的分解和营养盐类的循环作用。

(3)降低成本,增加效益:多种鱼、多种规格的鱼同池混养,不仅水体、饵料可以充分利用,而且病害少、产量高,从而降低了养殖成本,增加了经济收入。

网箱养殖成鱼的技术措施有几项?请详述之。

答:(1)网箱养殖成鱼的主要放养模式

①以养殖滤食性的鲢、鳙为主,搭配罗非鱼和其他刮食性鱼类5%~l0%,不投

饵或少投人工饵料。选择水质肥沃,浮游生物丰富,有水流的水域设置网箱。

②以高密度养罗非鱼为主,适当投喂饲料。选择水质特别肥沃,或浮游生物丰富的水域设置网箱。

③以放养草鱼、鳊、鲤、加州鲈、斑点叉尾鲴、鳜等优质鱼为主,搭配罗非鱼及鲢、鳙。鱼类放养规格要大,放养量按水质状况、鱼种来源、饵料情况及养殖技术而定,每立方米放养20~200尾。全靠人工投喂精粗饲料,还要将精粗饲料按营养要求配合,加工制备成颗粒饵料投喂。

在水质较好的水域里设置网箱。

(2)成鱼养殖放养密度的确定水质条件好、溶氧充足、水中生物饵料丰富、水体交换量好的水域,鲢、鳙的放养密度可适当增大;反之,应适当减小。耐肥和耐密养的草食性和杂食性鱼类的放养密度比相互残食的肉食性鱼类的放养密度高。例如,鳜的放养密度不及其他淡水鱼的1/10,多数海水鱼类的放养密度远比淡水鱼类低。在相近的条件下,产量比较高时,鱼种的放养密度较高,反之较低;鱼种的规格较大时,产量较高,放养密度应适当降低;鱼种规格小,成活

率往往很低,饲养周期就要长。生产设施先进,管理科学而精细,生产经验较为丰富时,放养密度可适当增加。生产中多参考别人和自己的生产经验,依上市规格、预计产量及成活率按下式计算网箱的放养密度:

N=

D

x

S

P

式中,N为网箱的放养密度(尾/㎡。或尾/M3);P为预计产量(kg/箱);s为出箱时鱼的规格(kg/尾);D为成活率(%)。

1、在一个水体中养殖一个鱼类品种称为单养;在一个水体中养殖两个以上的鱼类品种称为混养。

2、暖水性鱼类繁殖的水温一般在23~30℃;温水性鱼类繁殖的水温一般在22~26℃。

3、鱼类人工繁殖的主要设施:水质净化处理设施、产卵设施、孵化设施、增氧与控温设施、其他辅助设施如检测设备、电力设施及库房

4、华南地区通常养殖的鱼类为罗非鱼、金昌鱼、石斑鱼、草鱼等

5、池塘养殖的水深要求2.0~2.5m

6、鱼类性成熟的类型:低龄性成熟类型、中等年龄性成熟类型、高龄性成熟类型

7、多数鱼类人工繁殖第一针的作用是催熟,第二针的作用催产生态要求要有水流冲击

8、鱼类常用的催产素有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鱼类脑垂体(PG),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多巴胺抑制剂。

什么是人工鱼礁?海洋人工鱼礁是为了增加和聚集鱼类及其他动植物的种群,达到提高渔获量或保护水产生物的目的,在水深100m内沿岸海底设置的有一定形状的礁状物。最早是人们发现沿海的沉船周围及礁石附近聚集许多鱼类,后来人们为了有系统地实施近海渔场更新改造工作,有效防止渔场老化,并改善海域底层环境,以提高海域生产力,大量制造礁状物投放到各类增殖水域中,视为人工鱼礁。12、工厂化养鱼是怎样的工程?需要怎样技术才能完成得更好?

工厂化养鱼是节水,节地,可控程度高的工程;需要鱼种放养,饵料要求及投饵,疾病的预防,日常管理,养殖系统管理等生物学技术。

13、鱼花下池塘培育要从池塘什么地方下苗?

从池塘的上风口的位置,距离池塘岸边一些位置的地方下苗。

14、水体富营养化形成的条件:营养元素、光、温度

15、网箱养鱼要求网箱的深度为多少?

网箱的深度依据水体的深度及浮游生物的垂直分布来决定。一般在水库中网墙的高度取2~4m,湖泊取1.5~2m为宜。敞口式网箱的网墙应高出水面70cm。网箱养鱼分为淡水网箱养鱼、浅海浮筏式网箱养鱼和深水抗风浪网箱养鱼,三种养殖方式对网箱的深度要求不同。淡水网箱养殖的水深应在4-5米以上,最低水位时水深不足三米的地方不宜设置网箱;网箱的深度依据水体的深度及浮游生物的垂直分布来决定,一般在水库中网箱的高度取2-4米,湖泊取1.5-2米为宜。浅海浮筏式网箱养殖要求水体有一定的深度,水深6米以上,一般不超过15米,网箱的深度控制在与海底保持2米以上的距离。深水抗风浪网箱必须设置于水深在15米以上的海域,网箱的深度控制在与海底保持5米以上的距离。16、通常鱼类养殖生产中最关心的是水体中的什么化学物质的含量?怎样处理为好?氨氮含量,充氧,控制PH,控温

鱼类增养殖学以往试题库(9)

鱼类增养殖学以往试题库 上海水产大学试卷 学年学期 2005~ 2006 学年第 1 学期考核方式闭卷 课程名称《鱼类增养殖学》 A/B卷( A )卷 课程号 12412330 学分 4 学时 72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总分 分数 阅卷人 姓名:学号:专业班名: 一、名词解释(20分) 1、效应时间(5分): 2、成熟系数(5分): 3、补偿深度(5分): 4、氧债(5分): 二、填空题(30分) 1、河蟹亲蟹交配雌雄之比为:______; 罗氏沼虾亲虾强化配育时雌雄之比为:________. 2、在自然状态下,鳜鱼产性卵,其开口饵料以出膜1-3天 的鱼苗最为理想。 3、青虾的寿命为个月,在一年中青虾有个繁殖季节。 4、河蟹育苗亲蟹交配的适宜盐度为;适宜温度为。 罗氏沼虾育苗用水的适宜盐度为;适宜温度为。 5、罗氏沼虾亲虾刚产出的卵的颜色为;河蟹刚产出的卵的颜色为,幼体出膜前卵的颜色;青虾刚产出的卵的颜色为。 6、经济蛙类的养殖种类有、、、。 二、简答题:(24分) 1、黄蟹与绿蟹的区别 2、如何判别罗氏沼虾幼体质量的好坏 3、扣仔蟹培育过程中,性早熟产生的原因分析

4、鳖卵孵化的最适生态条件有哪些。 三、问答题(26分) 1、对青、草、鲢、鳙进行人工催产的机制是什么?(12分) 2、试分析名特水产品养殖现状、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14分) 上海水产大学试卷(参考答案) 学年学期 2005~ 2006 学年第 1 学期考核方式闭卷 课程名称《鱼类增养殖学》 A/B卷( A )卷 课程号 12412330 学分 4 学时 72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总分 分数 阅卷人 姓名:学号:专业班名: 一、名词解释(20分) 1、效应时间(5分):指鱼类从最后一次注射促性腺激素到开始产卵的这段时间。 2、成熟系数(5分):性腺重占体重的百分比。 3、补偿深度(5分):水中的浮游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等于浮游生物消耗氧气时的深度称补偿深度(UE)。 4、氧债(5分):水中耗氧性微生物,有机还原中间产物,无机还原物在厌氧情况下,其理论耗氧值受到抑制的那部分值称为氧债。 二、填空题(30分) 1、河蟹亲蟹交配雌雄之比为:4~3:1 ; 罗氏沼虾亲虾强化配育时雌雄之比为: 2~3:1 。 2、在自然状态下,鳜鱼产微粘性卵,其开口饵料以出膜1-3天 的团头鲂鱼苗最为理想。 3、青虾的寿命为 14~18个月,在一年中青虾有 2 个繁殖季节。 4、河蟹育苗亲蟹交配的适宜盐度为 17~20;适宜温度为 8~12℃。 罗氏沼虾育苗用水的适宜盐度为10~12;适宜温度为26~28℃。 5、罗氏沼虾亲虾刚产出的卵的颜色为橘黄色;河蟹刚产出的卵的颜色为紫红色,幼体出膜前卵的颜色青灰色;青虾刚产出的卵的颜色为青绿色。 6、经济蛙类的养殖种类有美国牛蛙、美国青蛙、棘胸蛙、虎纹蛙。 二、简答题:(24分) 1、黄蟹与绿蟹的区别 黄、绿蟹是青蟹发育过程2种不同阶段的表现: 黄蟹是青蟹的蟹苗由仔蟹经3个月之后养成稍大的一点,性腺尚未成熟,体色为黄色,成为黄蟹;绿蟹是已经达到性成熟的饱满而肥大的蟹,也称青蟹。

鱼类增养殖学复习题(资环)

鱼类增养殖学复习题(资环) 一、名词解释 1.养殖和增殖 养殖:指将鱼放入水体中并加以适当管理,使其生长、繁殖,长大上市。 增殖:指对水体中原有渔业资源的繁殖和保护,使其形成渔业产量。 2.仔鱼和稚鱼 仔鱼:指刚从卵膜孵出,卵黄囊较大,眼无色素,身体具鳍褶的鱼苗。 稚鱼:指鳍褶完全消失,体侧开始出现鳞片至全身被鳞的鱼苗。 3.鱼苗和鱼种 鱼苗:系指孵化脱膜后的仔鱼和稚鱼的统称; 鱼种:指供池塘、水库、河沟等水体放养,以养成食用鱼的幼鱼。 4.鱼苗培育和鱼种培育 鱼苗培育:指将鱼苗经15~20d的饲养,培育成全长3cm左右的稚鱼。 鱼种培育:指将夏花分塘继续饲养2~5个月,使其长成全长10~20cm的幼鱼。 5.绝对繁殖力和相对繁殖力 个体绝对繁殖力指一尾雌鱼在繁殖季节前卵巢中所怀的成熟卵粒数。 个体相对繁殖力指一尾雌鱼在一个生殖季节中,单位体重或单位体长所具有的平均怀卵量。 6.增养殖水域和水域环境 增养殖水域:指所有适宜水生经济动植物生长、繁殖、索饵、越冬及洄游的水域。 水域环境:指水生经济动物生存所需的各种自然条件。包括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环境。 7.池塘养鱼和网箱养鱼 池塘养鱼:是利用经过整理或人工开挖面积较小的静水水体进行养鱼生产。 网箱养鱼:指在天然水域中设置由合成纤维网片或金属网片等材料装配成的一定形状的箱体(称网箱),借助箱内外不断的水交换,维持箱内适合鱼类生长的环境,利用天然饵料或人工投饵,高密度地培育鱼种或饲养商品鱼的养鱼方式。 8.生态养鱼和综合养鱼 生态养鱼:指根据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的原理和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在总结传统渔业生产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的集约经营的综合养殖生产模式。 综合养殖:是以养鱼为主,渔、农、牧(或渔、农、牧、果)和农副产品加工综合经营及综合利用的生产形式。 9.合理放养和放养效益 合理放养:指使放养鱼类种群对天然饵料的利用程度尽可能与水体的供饵适应,在能养成商品规格的成鱼或能达到预期规格鱼种的前提下,可以达到最高鱼产量的放养密度。 放养效益:指产出量与放养量的比值。 10.水域生产力和水域鱼产力 水域生产力:指单位水体在单位时间内所能生产生物有机质的能力。 水域鱼产力:指自养生物所固定的太阳能再转化到鱼类的生产能力,是水域内在的产鱼潜力,即水体在不投饵、不施肥,依靠天然饵料(初级或次级生产力),通过逐级营养层次的能量转化,可能提供的最大鱼产量。 11.水生生物资源和渔业资源 水生生物资源:是指以水域、滩涂为主要栖息、生长、繁衍场所的生物物种(生物多样性)资源和它们的生物量(渔业产品)资源。

鱼类增养殖学复习神题1

鱼类增养殖复习题 一、解释题(共5题,3分一题) 能流渠道(食物链):生态系统中的能量从一个生物体传到另一个生物体的方式。 池塘物质循环:池塘生态系统中的物质运动,首先通过绿色植物吸收各种营养元素,合成植物有机体,进入食物链,转到其他食植物的动物体,最后被分解为各种营养元素回到环境,这些被释放到环境中的物质,再被绿色植物吸收进入食物链;这种物质传递的过程,称为物质循环。 肥水下塘:清塘后,在鱼苗下池前一周左右注水50~60厘米,并立即向池中施放有机肥料以繁殖适量的天然饵料,鱼苗下池后便可吃到足够的适口食物 绝对怀卵量:亲鱼卵巢中的怀卵数,称为绝对怀卵量。 成熟系数:性腺重占鱼体重的百分比 卵细胞的大生长期:卵细胞中卵黄大量累积,卵母细胞的细胞质大量蓄积,卵黄充满细胞质的时期 卵细胞的生理成熟与生长成熟:初级卵母细胞经大生长期结束后其体积不再增大,卵核发生成熟变化。起主要特征为细胞核极化,核膜溶解,处于这种状态的Ⅳ期末的卵母细胞,称为生长成熟。即亲鱼性腺已发育到第Ⅳ期能够进行催产。而发育到生长成熟的卵细胞,在内源或外源促性腺激素的刺激下,进行二次成熟分裂,即减速分裂和均等分裂。在次过程中,初级卵母细胞进行第一次成熟分裂放出第一极体,紧接着成熟卵母细胞又开始进行第二次成熟分裂分裂,并停留在分裂中期,等待受精,称为生理成熟。 性周期:鱼类的性腺成熟随季节的变化而呈规律性周期变化的现象。 相对怀卵量:绝对怀卵数比上体重。 亲鱼游塘:亲鱼达到性成熟后,为了寻找鱼巢,在养殖水体中,成群地沿池塘边缘游动的现象叫做“亲鱼游塘” 鱼类发情:成熟亲鱼在催情剂的作用下,经过一定时间出现雌雄鱼相互追逐的兴奋现象。理论耗氧值:在溶氧充分供应时有机物的耗氧值。 出苗率:下塘鱼苗数占受精卵数的百分比,是判断孵化的指标。 受精率:受精卵数占总卵数的百分比,是判断催产效果的指标。 氧债:是好气性微生物、有机物的中间产物和五级还原物在缺氧条件下,其理论耗氧值受到抑制的那部分耗氧量。 效应时间:指亲鱼最后一次注射催产剂到开始发情高潮的时间。 下塘水花:卵黄消失;能正常的艇游,能垂直运动;腰点出现。 绝对生长:是鱼类在单位时间内长度和体重的增长量。表示鱼类一年、月、日的生长速度。分期注水:鱼苗下塘时,鱼体小,池塘的水深保持在50-60厘米,以后每隔3-5d注水一次,每次10-20厘米,共加水3-4次,最后达到最高水位的养殖方法。 捕大补小:分批捕出成鱼后,同时补防鱼种或夏花。 四定投饵:定质:饲料必须新鲜,不腐败变质。草类须鲜嫩、无根、无泥、鱼喜食。饵料的大小应与鱼的口裂一致,以加强饵料的适口性。 定量:使鱼类吃食均匀,提高鱼类对饵料的消化吸收率,减少疾病,有利于生长。每天的投饵量应根据水温、天气、水质和鱼的吃食情况等灵活掌握。 定时:投饵必须定时进行,以养成鱼类按时吃食的习惯,提高饵料利用率。 定位:就是投饵要有固定的地点,使养成到固定地点吃食的习惯。 流水养鱼:是在水体不断流动的鱼池中,高密度放养鱼类进行人工强度投饵,使鱼类快速生长而获得较高经济效益的养鱼方式。

DB21∕T 2062-2013 大型水库鱼类增养殖技术操作规范

DB21∕T 2062-2013 大型水库鱼类增养殖技术 操作规范 B 50 DB21 辽宁省地点标准 DB 21/T XXXXX—XXXX 大型水库鱼类增养殖技术操作规范

XXXX - XX - XX公布 XXXX - XX - XX实施 辽宁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公布 (报批稿)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本溪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并归口。本标准由辽宁省震瀚渔业集团有限公司起草。

大型水库鱼类增养殖技术操作规范 1 范畴 本标准规定了水库的环境条件、放养对象、鱼种放养及养殖生产治理技术。 本标准适用于辽宁地区的水库鱼类增养殖。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关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未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GB11607 渔业水质标准 GB/T18407.4 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 NY5051 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 3环境条件 水库的环境条件应符合GB/T18407.4的规定。水质应符合GB11607 和NY5051的规定。 4放养对象的选择 4.1放养对象的选择原则 4.1.1 理化性质 水体的物理化学性状习惯放养对象的生存。 4.1.2 饲料要求 水体的饵料基础能够保证放养对象形成相当大的种群生物量。 4.1.3 放养对象 放养对象要达到对饵料的利用率高,生长速度快、个体较大,经济价值高,苗种容易获得;不掠食其他鱼类;容易捕捞。 4.2要紧放养鱼类的选择 4.2.1 放养对象 放养对象要紧有鲢、鳙、草鱼、团头鲂、青鱼、鲤鲫鱼、亚洲公鱼、大银鱼等。

鱼类增养殖讲义

《鱼类增养殖》讲义 绪论 绪论重点 鱼类增养殖学-掌握 鱼类增养殖业简史-了解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鱼类增养殖的成就-掌握 我国鱼类增养殖的特色-了解 我国鱼类增养殖存在的问题-掌握 我国鱼类增养殖的发展趋势-掌握 水产养殖业面临21世纪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的强劲挑战-了解 加快渔业发展的主要措施-了解 一、鱼类增养殖业与鱼类增养殖学 我国的鱼类增养殖业包括养殖和增殖二个部分: 鱼类养殖包括池塘养鱼、河道养鱼、湖泊水库养鱼、稻田养 鱼、工业化养鱼、港养、海水网箱养鱼等; 鱼类增殖包括天然水域(江河、湖泊、水库、海湾与海域 等)鱼种人工放流增殖、水域养殖环境保护和自然增殖等。 鱼类养殖包括以下四个阶段: ①通过鱼类人工繁殖取得鱼苗; ②鱼苗经过数十天至数月培育成鱼种; ③鱼种经过数月或经1~2年养成食用鱼; ④食用鱼经挑选培育成供繁殖用的亲鱼。 池塘养鱼则完整地包括上述四个生产阶段;而河道、湖泊和水库养鱼、港养往往由池塘供应鱼种,养成食用鱼。 至于鱼类增殖中的鱼种人工放流,其鱼种来源也是由池塘养殖供应。 鱼类增养殖业的发展带动了鱼类增养殖学科的发展,相继建立起:池塘养鱼学、内陆水域水产增养殖学、特种水产养殖学、海水鱼类增养殖学等学科。 由于这些学科的基本原理相同,故合并为一门学科——鱼类增养殖学。 鱼类增养殖学是研究海水、淡水经济鱼类的生物学特点及其与养殖水域生态环境关系的科学,以研究养殖对象的生态、生理、个体发育和群体生长为基础,研究其人工繁殖、苗种培育、养殖和增殖技术等的一门科学。 学科性质:应用科学 鱼类增养殖学研究的目的:保护和合理开发我国水域的鱼类资源,提高单位面积鱼产量和经济效益,为人类提供优质的鱼体蛋白质。 二、鱼类增养殖业简史 我国的水产养殖业历史悠久,技术精堪,是世界上养鱼最早的国家。 1.甲骨卜辞证明我国殷商时代即开始在池塘中养鱼。

鱼类增养殖学

鱼类养殖是上海海洋大学的重要特色课程之一,具有坚实的基础和良好的连续性。它一直受到大学和学院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中国大学的鱼类文化教学始于1950年的上海水产大学。鱼类养殖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三个阶段,四代人的努力,已成为中国著名的鱼类养殖课程。 奠基阶段(1950-1980) 它们为在中国建立“鱼类文化科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代表:陆桂教授(自然水域水产养殖专家)和谭玉君教授(中国池塘鱼类养殖专家);他们编写了第一部关于中国池塘鱼类文化的专着,以及最早的高校天然水域鱼类繁殖和池塘鱼类文化的教材,并编辑或主持了几乎所有中国高校鱼类繁殖和水产养殖的教材。中国。 发展阶段(1980-2000) 每个教授都有固定的研究方向,并进一步发展和深化鱼类养殖的内涵。代表:李思发教授(种质资源与育种专家),陈麻康教授(育种生态学专家),姜仁良教授(生殖生理学专家),王道尊教授(营养与饲料学专家),王麻康(育种生态学专家)吴教授。(水环境控制)专家发表了大量研究论文,并撰写了多篇学术专着,已成为世界上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著名水产养殖专家,被公认为是鱼类水产养殖的重要研究和教学基地之一在中国国内外。2004年,他获得了上海市优秀的鱼类养殖教材。他们的工作得到了国家和大学的肯定:卢桂,谭玉军,李SIFA,陈马康,姜仁良,王道尊和王武教授都是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接受者。

创业阶段(2001年至今) 他们知识面广,年轻而充满活力,并积极参与教学改革,并创立了“鱼类育种科学”。该课程整合和完善了池塘鱼类养殖,内陆水产养殖,特殊水产养殖,海水鱼类改良和淡水捕鱼的传统教学内容,充分体现了现代鱼类养殖的前沿理论和实用技术,从而满足了鱼类的养殖需求。21世纪水产养殖本科课程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培养复合型和创新型人才。“鱼类养殖”已成为水产养殖最重要的主要课程之一。其成员包括:王武,李嘉乐博士(种质资源研究方向),程永旭博士(营养和饲料研究方向),李英森(水生态学研究方向),吴家敏(生殖生理学研究方向)等。它们已成为该课程的骨干。课程组创建了“51234项目”教学要求,“ 3 + X”实践教学模式和多媒体教学方法的教学体系,取得了突出成绩。2005年,“鱼类养殖”获得上海市教委重点课程建设的支持,学校还资助制作了“鱼类富集和水产养殖CAI课件”,同时大量教学视频从生产线上进行拍摄,整体教学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上海海洋大学的第四代“鱼类文化”老师正在蓬勃发展。他们通过老教师的“教学,帮助和领导”一直处于教学和科研的最前沿,并且为该课程的建设而努力。他们是陈在中副教授(博士),讲师刘立平(博士)和助理教授吴绪干(硕士)。

鱼类增养殖学复习提纲

鱼类增养殖学复习提纲 一、填选 1.按照对温度的适应能力。主要养殖鱼类可以分为热带鱼类、温水鱼类、冷水鱼类和冷温鱼类。 2. 鱼类的泪游根据其泪游方向可分为溯河洄游、降河洄游;根据其目的可分为产卵洄游、越冬洄游、索饵洄游。 3.鱼类食性的阶段性变化分为内源营养、混合营养和外源营养。 4. 虑食性鱼类的代表种类有鲢鱼和鳙鱼。 5.水体中氨态氮,随着温度升高,毒性增强;pH升高,毒性增强。 6.人们常将毒物按其对鱼或其它生物的毒性大小分为剧毒物、高毒物、中毒物、低毒物和微毒物。 7.处理养殖用水和废水时,根据所采取的科学原理和方法,可分为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 8.鱼类卵巢一般成对,位于体腔背壁.根据其形态结构可分为游离卵巢和封闭卵巢两种类型。 9.鱼类精巢一般成对,位于腹部两侧,呈囊状.依其显微结构可分为壶腹型和辐射型两种类型。 10.影响鱼类精子活动和寿命的因素主要有盐度、水温、pH值、氧和光线。 11.常用的鱼类精液抗冻剂有二甲亚碗(DMSO)、乙二醇或甘油等,另外卵黄、 蜂蜜、葡萄糖和牛奶等也有一定的抗冻作用。 12.影响鱼类卵子发育的主要外部条件包括氧气、温度、营养、光照。 13.鱼类催产剂的注射依据注射部位的不同可分为体腔注射和肌肉注射。 14.池塘养鱼时日投饵量的确定的“四看”原则指的是依据水温、水色、天气、 摄食情况等确定投饵量。 15.池塘养鱼时日投饵的“四定”原则指的是依据定时、定点、定质、定量。

16.水产养殖中常用的益生菌:光合细菌、芽孢杆菌、硝化细菌、酵母菌等。 二、名词解释 1. 鱼类增养殖学:研究经济鱼类的生物学特性、增养殖技术及其与养殖水域生 态环境关系的科学。 2. 生殖洄游:当鱼类生殖腺发育成熟时.脑垂体和性腺分泌的性激素对鱼体内 部就会产生生理上的剌激,促使鱼类集合成群,为实现生殖目的而游向产卵场所,这种性质的迁徙称为生殖洄游。 3.水体自净作用:污染物质进入天然水体后,通过一系列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的共同作用,使污染物质的总量减少或浓度降低,使曾受污染的天然水体部分或完全地恢复原状,这种现象称为本体的净化或自净。狭义的净化作用只是指生物的净化作用。 4. 半数致死浓度:在急性毒性试验中有50%的实验生物致死的毒物浓度。 5.绝对怀卵量:一尾雌鱼在一个繁殖季节卵巢中所怀的成熟卵数。 6.鱼类浮头:水体溶氧较低,鱼呼吸受抑,上浮水面头朝上、口部稍露出水面,鱼体与水面呈一夹角,呼吸表层溶氧的现象。 7.工程化养殖:采用一定的工程设施和水处理设施设备并密切结合养殖管理技术,对养殖过程的主要环境因子(包括水流、水质、光照)和饲料等进行人工调控,为养殖生物提供适宜生长的环境条件,实现高产、高效。 8.鱼类人工繁殖:是在人为控制下,通过生态、生理的方法,促使亲鱼的性产物达到成熟、排放和产出,获得大量的受精卵在适当的孵化条件下发育成鱼苗的生产过程。 9.生长成熟:是指初级卵母细胞经大生长期结束后,其体积不再增大,卵核发生成熟变化。主要特征为细胞核极化.核膜溶解,处于这种状态的IV期末的卵母细胞,称为生长成熟。 10.效应时间:亲鱼自末次注入催产剂到发情产卵的时间间隔叫做效应时间。 11.仔鱼后期:是鱼苗的卵黄囊消失,开始摄食,奇鳍楼分化为背、臀和尾三个 部分并进一步分化为背鳍、臀鳍和尾鳍,此外腹鳍也出现。

鱼类增养殖学整理资料

一、考试说明 1、参考教材 《鱼类增养殖学》王武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年第一版 2、题型及分数比例 1、题型比例 名词解释占40%;问题占60%。 2、内容比例 专业述语和专用名词的基本概念占40%; 水产养殖的基本技能占20%(注:具体的养殖工艺不列入考试范围); 与水产养殖生产密切有关的基本理论占40%。 二、考试内容 绪论 1、我国鱼类增养殖的特色。 1、鱼类养殖已经成为我国水产品增长的主要途径 2、所选鱼类具有生长快、肉味美、食物链短、适应性强、饲料容易解决、鱼种容易获得的特点 3、充分利用当地天然饵料资源和有机肥料 4、通常采用立体混养的方式 5、科学的养殖管理 6、综合养鱼:养殖业、种植业、畜牧业、加工业、环保、营销等结合一体 2、何谓综合养鱼?

以池塘养鱼为主,兼营作物栽培、畜禽饲养和农畜产品加工的一种生产方式。 3、何谓用生态养殖? 生态养殖就是利用无污染的水域如湖泊、水库、江河及天然饵料,或者运用生态技术措施,改善养殖水质和生态环境,按照特定的养殖模式进行增殖、养殖,投放无公害饲料,也不施肥、洒药,目标是生产出无公害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生态养殖的畜禽产品因其品质高、口感好而备受消费者欢迎,产品供不应求。 第一篇、总论(基础篇) (一)养殖鱼类生物学 1、试述物种与品种的区别。 ①物种是动物分类学上的单位,是自然选择的产物。②品种是畜牧学的基本单位,是人工选 择的产物。从遗传角度来看,品种是具特殊的基因频率和基因配套体系的类群 2、试述优良养殖对象的选择条件。 1、生长快 2、食物链短 3、食性或食谱范围广,饲料容易获得 4、苗种容易获得 5、对环境的适应性强 3、试述主要养殖鱼类的食性、生活习性和繁殖习性。

增养殖学10鱼类增养殖学习题集

《鱼类增养殖学》习题集绪论 1、我国鱼类增养殖的特色? 2、何谓综合养鱼? 第一篇总论(基础篇) (一)养殖鱼类生物学 1.试述物种与品种的区别? 2.试述优良养殖对象的选择条件? 3.试述主要养殖鱼类的食性、生活习性和繁殖习性? (二)养殖水域生态环境与控制 1.试述各养殖水域中水环境的特点? 2.试述水的运动对水产养殖的影响? 3.试述水色在水产养殖中的作用? 4.试述池塘溶氧的特点? 5.何谓热阻力、密度流、氧盈、氧债?它们对池塘溶氧有何影响? 6.试述溶氧对鱼类生存与生长的影响? 7.CO2、pH、O2三者之间有何关系? 8.NH3与NH4+之间有何关系?它们受哪些因子制约? 9.试述精养与粗养水体中三态氮的变化与比例? 10.试述池塘、湖泊、水库生物的特点? 11.水域富营养化有哪些指标? 12.试述淤泥的特点以及对水质与鱼类的影响? 13试述“藻型湖泊”与“草型湖泊”的特点? 14.试述养殖水体有哪几种脱氮方法? (五)鱼类人工繁殖生物学 1.试述中枢神经系统在鱼类繁殖中的作用? 2.试述内分泌系统在鱼类繁殖中的作用? 3.试述环境因子对鱼类性腺发育的影响? 第二篇各论(技术篇)

(一)鱼类人工繁殖技术 1.试述鱼类人工催产的基本原理? 2.试述催产剂的种类、特点和功能? 3.何谓生长成熟和生理成熟?何谓排卵、产卵?何谓效应时间? 4.列出催产率、受精率、出苗率的计算方法? 5.如何防止亲鱼种质退化? (二)鱼苗鱼种培育 1.何谓夏花、秋花、冬花、春花、过池鱼种? 2.试述家鱼鱼苗阶段的生物学特点? 3.何谓整塘、清塘? 4.试述各类清塘药物,及其优缺点? 5.试述鱼苗清水下塘、肥水下塘和轮虫高峰期限下塘的优劣? (三)池塘养鱼 1.何谓养殖周期?如何缩短养殖周期? 2.试述理想池塘的池塘条件? 3.试述青鱼、草鱼、鲢、鳙、鲤、鲫、鲂之间的关系? 4.何谓混养、套养? 5.何谓轮捕轮放?轮捕轮放有哪些优点? 6.何谓“四定”投饵原则? 7.试述鱼类浮头原因?如何预测、防止和解救浮头? 8.增氧机有哪些作用原理?如何合理使用增氧机? (四)天然水域鱼类养殖 1.天然水域有哪些养殖方式?试述各养殖方式的优缺点? 2.何谓鲢鱼标准和团头鲂标准?何谓穿拦系数? 3.试述小体积网箱高产的原理? 4.“三网”养殖业(网箱、网拦、网围)如何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六)工业化养鱼 1.何谓设施渔业?发展设施渔业应注意哪些问题? 2.完善的工业化养鱼应由哪些系统组成? 3.请设计一个理想的育苗用水的水处理装置,并解释每个环节的功能?

鱼的养殖技术

红罗非鱼养殖技术 (也适用于养殖黑色罗非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红罗非鱼适应能力强,产量高,适合池塘主养、混养、网箱和流水池高密度养殖。 1、养殖条件 红罗非鱼对水质的适应能力强,不论新、旧、深、浅的池塘均可养殖,与其它罗非鱼一样,红罗非鱼属热带广盐性鱼类,可在盐度0-30‰的水域中生活,耐低氧,适温范围15℃-32℃。高产池塘要求水源好,,盐度0-30‰,排灌方便,面积4-10亩,水深-3.0米,并配备1-2台的叶轮式增氧机。 2、苗种放养 对于淤泥较深的池塘,每年清理一次,淤泥厚度应在15cm以下。 放养前要进行池塘消毒,每亩可用75-100kg生石灰,约过5-7天后开始回水,每亩施已发酵腐熟的畜禽粪肥(基肥)150-250kg,施肥7天后放养红罗非鱼鱼种。 由于红罗非鱼苗种起捕运输易受刺伤,放养时用3%-5%的食盐水进行浸种处理7-15分钟。 池塘主养一般每亩放养红罗非鱼种2500-3000尾,同时混养鲢鳙鱼种各40-70尾,以控制水质;流水养殖可亩放5000-7000尾;与其它鱼混养时可亩放250-500尾;网箱养殖一般放养75-100尾/平方米。 3、投饲管理 红罗非鱼可摄食各种商品饲料和池塘里的生物饵料,主养应投喂

罗非鱼配合饲料,饲料粗蛋白含量在28%一32%较合适;按定质、定量、定时、定位的方法投喂,日投喂量按鱼体重的%-5%计算,每日分2-3次投喂,并根据天气、水质及摄食情况适当增减。 4、水质管理 高密度养鱼过程中鱼类粪便和剩料易导致水质变坏,因此,要对鱼池采取适当的换水或加注新水等方法进行调节,使水质保持淡褐色或黄绿色,在高温季节每月应追施磷酸一铵肥1-2次,每次每亩,透明度20-25cm。每亩每米水深用10-15kg生石灰兑水全池泼洒,每月1次调节池水pH至微碱性。 5、鱼病防治 红罗非鱼抗病力强,正常养殖管理情况下很少得病,但在养殖条件不好时也会发病死亡,影响成活率。冬春季节受冻伤或运输、拉捕受伤容易引发水霉病,应尽可能避免。高温季节主要病为嗜水性单胞菌引起的败血症,该病主要是养殖水质变坏、低氧、饲喂不善等应激因素导致致病菌的感染引起,该病可以用三黄粉、免疫多糖、维生素E、维生素C、肌醇、盐酸土霉素、磺胺类、氧氟沙星等进行预防和治疗。在高温季节宜少用或不用生石灰、二氧化氯、强氯精等消毒剂,调节水质应以有益微生物制剂为主,如光合菌、EM菌、枯草芽孢杆菌等,每月2-3次,总之防治鱼病应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保持良好的水质,做好日常管理是防病的关键。

鱼类增养殖学复习思考题

《鱼类增养殖学》复习和思考题(2012年4月) 继续教育学院水产养殖学专业2011级 2011-2012(2) 1、渔业和水产养殖业、鱼类增养殖;集约化养殖、健康养殖。 2、何谓增殖?鱼类增殖工作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3、我国鱼类增养殖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发展趋势。 4、评价一种鱼类作为养殖对象渔业品质高低的标准是什么? 5、鱼类的种、亚种、种群;变种、品种、品系。 6、简述养殖鱼类摄食器官形态结构和摄食方式。 7、鲢鳙是怎样摄食浮游生物的? 8、影响鱼类生长的因素有哪些?简述养殖鱼类生长的一般规律。 9、相对生长、瞬时生长率、性成熟年龄、性周期、相对怀卵量、成熟系数。 10、简述养殖鱼类性成熟年龄和性周期过程。 11、简述养殖鱼类产卵繁殖要求条件、生殖行为和产出卵的性质。 12、简述养殖鱼类的栖息习性。 13、简述养殖鱼类对水温的适应性(生存范围、最适生长和繁殖适温) 14、浮游植物在养殖池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什么? 15、精养鱼池浮游植物发生发展的顶级群落是什么? 16、怎样理解“肥、活、嫩、爽”? 17、怎样评价蓝绿藻和鞭毛藻类在养殖池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18、浮游动物在养殖池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什么? 19、简述池中常见的底栖动物及其作用。 20、简述维管束植物在湖泊水库渔业生态中的作用。 21、简述腐屑在养殖池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2、简述深水湖泊水温分层现象(温跃层)。 23、何谓氧债?养殖池存在氧债的危险是什么? 24、简述养殖池发生密度流的条件及对水质的影响。 25、简述养殖池溶解氧的主要来源与消耗及其变化规律。 26、改善养殖池溶氧状况的措施和办法有哪些? 27、养殖池水质恶化的主要原因和水质调控的措施和办法。

上海海洋大学鱼类增养殖学

上海海洋大学试卷 考生诚信考试承诺书 本人郑重承诺: 本人已阅读并且透彻地理解了“上海海洋大学学生考场规则”和“上海海洋大学学生违反校纪校规处理规定”,承诺在考试中自觉遵守,如有违反,按有关条款接受处理。 承诺人签名: 日期: 姓名:学号:专业班名: 一.名词解释(40分) 1.氧债:好气性微生物、有机物的中间产物和无机还原物在缺氧条件下,其理论好氧值受到 抑制的那部分氧的量。 2.排卵:指成熟卵母细胞从滤泡中脱离出来到卵巢腔成为游离的成熟卵子的过程。 3.孵化:指受精卵经胚胎发育至孵出鱼苗为止的全过程。 4.效应时间:亲鱼注射催情剂(末次注射)后到开始发情产卵所需要的时间。 5.补偿深度: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产氧量与浮游生物(包括细菌)呼吸作用耗氧量相等时 的水深。 6.夏花:鱼苗经18-22d培养,养成3cm左右的稚鱼,此时正值夏季,故通称夏花,又称火片、寸片。 7.清塘:在池塘内施用药物杀灭影响鱼苗生存、生长的各种生物,以保障鱼苗不受敌害、病害的侵袭。 8.养殖周期:是指饲养鱼类从鱼苗养成食用鱼所需要的时间。

9.混养:指根据鱼类的生物学特点(栖息习性、食性、生活习性等),充分运用它们相互有 利的一面,尽可能地限制和缩小它们有矛盾的一面,让不同种类和同种易龄鱼类在同一空间和时间内一起生活和生长,从而发挥“水、种、饵”的生产潜力。 10.轮捕轮放:是分期捕鱼和适当补放鱼种,即在密养的水体中,根据鱼类生长状况,到一 定时间捕出一部分达到商品规格的成鱼,再适当补放鱼种,以提高池塘的经济效益和单位面积鱼产量。 二.简答题(60分) 1.家鱼人工催产原理(p203(一)催产基本原理) 2.混养(p267) 3.盐碱地改造(p265) 4.池塘氧气分布(p55)

鱼类增养殖学复习思考题word精品

《鱼类增养殖学》复习和思考题(2012年4 月) 继续教育学院水产养殖学专业2011 级2011-2012 (2) 1、渔业和水产养殖业、鱼类增养殖;集约化养殖、健康养殖。 2、何谓增殖?鱼类增殖工作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3、我国鱼类增养殖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发展趋势。 4、评价一种鱼类作为养殖对象渔业品质高低的标准是什么? 5、鱼类的种、亚种、种群;变种、品种、品系。 6、简述养殖鱼类摄食器官形态结构和摄食方式。 7、鲢鳙是怎样摄食浮游生物的? 8、影响鱼类生长的因素有哪些?简述养殖鱼类生长的一般规律。 9、相对生长、瞬时生长率、性成熟年龄、性周期、相对怀卵量、成熟系数 10、简述养殖鱼类性成熟年龄和性周期过程。 11、简述养殖鱼类产卵繁殖要求条件、生殖行为和产出卵的性质。 12、简述养殖鱼类的栖息习性。 13、简述养殖鱼类对水温的适应性(生存范围、最适生长和繁殖适温) 14、浮游植物在养殖池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什么? 15、精养鱼池浮游植物发生发展的顶级群落是什么? 16、怎样理解“肥、活、嫩、爽”? 17、怎样评价蓝绿藻和鞭毛藻类在养殖池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18、浮游动物在养殖池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什么? 19、简述池中常见的底栖动物及其作用。 20、简述维管束植物在湖泊水库渔业生态中的作用。 21、简述腐屑在养殖池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2、简述深水湖泊水温分层现象(温跃层)。 23、何谓氧债?养殖池存在氧债的危险是什么? 24、简述养殖池发生密度流的条件及对水质的影响。 25、简述养殖池溶解氧的主要来源与消耗及其变化规律。 26、改善养殖池溶氧状况的措施和办法有哪些? 27、养殖池水质恶化的主要原因和水质调控的措施和办法。

鱼类增养殖学期末复习

第一章绪论 1、鱼类养殖的概念:鱼类增养殖学是研究海水、淡水经济鱼类的生物学特点及其与养殖水域生态环境关系的科学。 2、养殖方式: (1)精养:在单位水体内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在大管理强度下的养殖方式 (2)半精养:在管理强度和人力、物力的投入上介于精养和粗养之间 (3)粗养:在单位水体内投入较少人力、物力,因而产量较低;一般不进行投饵、施肥,只进行放养或放流和一般看护、捕捞等基本管理三种 3、池塘养鱼的地位:池塘养鱼是我国传统的养鱼方式,是我国鱼类增养殖业的立足点: (1)池塘养鱼完整包括鱼类养殖的四个阶段:亲鱼培育、获取鱼苗、鱼种培育、成鱼养殖 (2)池塘养鱼已经形成一整套完整而成熟的技术体系和管理体系 (3)湖泊、海域的鱼类养殖所需的鱼种均由池塘养鱼提供 (4)港塭养鱼等技术大多在池塘养鱼的理论和技术上发展 4、我国鱼类增养殖的特色 (1)鱼类养殖已经成为我国水产品增长的主要途径 (2)所选鱼类具有生长快、肉味美、食物链短、适应性强、饲料容易解决、鱼种容易获得的特点 (3)充分利用当地天然饵料资源和有机肥料 (4)通常采用立体混养的方式 (5)科学的养殖管理 (6)综合养鱼:养殖业、种植业、畜牧业、加工业、环保、营销等结合一体 第二章主要养殖鱼类的生物学 1、我国鱼类资源: (1)内陆土著淡水鱼类 (2)过河口洄游性鱼类及河口半咸水鱼类 (3)国外引进的养殖鱼类 (4)沿海海水鱼类 (5)我国珍惜濒危水生野生动物 2、养殖鱼类的选择: (1)所养鱼类以生产的整体效益(社会、经济、生态)为目标,为发展生态渔业创造条件 (2)具有良好的生产性能,包括:生长快、食性广、鱼苗多、食物链短、适应性强(在生产上要考虑市场、温度、水体、饲料、混养可行性、实力等因素。) 3、食性:滤食性,鲢鱼、鳙鱼(取食方式:滤食,挖食,刮食,猎食,吞食) 草食性,草鱼,团头鲂 杂食性,鲤鱼,鲫鱼 肉食性,青鱼,鲈鱼 刮食性,鲮鱼,鲴科鱼类 4、鱼类的生长分为体长和体重两个方面的生长,鱼只要活着,就在生长,只是咋生长速度上有差别。鱼类的首次性成熟之前的阶段,生长最快,该阶段称为青春阶段;性成熟后生长速度明显缓慢,并且在若干年内变化不大,称成年阶段;最后阶段称衰老

水产动物增养殖学复习参考

《水产动物增养殖学》复习参考 (鱼类养殖部分) 一.名词解释 1.水产动物栖息于水中生长、发育、繁殖的动物。 2.水产经济动物在鱼、虾、蟹、贝等种类中,可被人们开发利用的水产动物。 3.水产动物增养殖学整合了鱼类、虾蟹类、贝类和其他种类增养殖的理论和技术,是研究增养殖对象生物学原理与增养殖技术的一门应用性科学。 4.繁殖保护就是通过休渔、定额捕捞等措施对渔业资源的保护。 5.放流就是把鱼类等种苗培养到一定大小,使它可以进行独立生活,具有抵抗敌害的能力,然后放到自然水域中任其索饵、生长、发育。 6.移植指把某一地区特有的生物种类引到其它地区,使其在新地区的环境条件中能继续生活、生长和繁洐后代(目的在于改善和充分利用某一特定天然水域的生产潜力,形成新的渔业对象)。 7.驯化被移植的种类在新的环境中经过一定时期的生存适应,发展了某些适应性状,使它们适应于新的环境中生活和繁洐后代,形成相当规模的种群。 8.鱼类增养殖学是研究海、淡水经济鱼类生物学特点及其与养殖水域生态环境关系的科学(由池塘养鱼学、内陆水域鱼类增养殖学和海水鱼类增养殖学三课合成) 9.水产业及其分类水产业又称渔业,是从海水和淡水水域中取得各种有经济价值的水生动、植物(鱼、虾、蟹、贝、藻等)以供人类利用的事业。按生产水域,水产业可分为淡水渔业、海洋渔业。按生产对象和生产方式,则可分为捕捞业、养殖业、增殖业、加工业、休闲渔业。 10.养殖在较小的水体内将鱼等品种养到商品规格以供上市的生产过程。 11.养殖的分类按基础设施,可分为池塘、河道、湖泊、水库、稻田、工业化、海水网箱、港湾养鱼等;按养殖对象,可分为鱼类养殖、虾蟹养殖、贝类养殖、藻类栽培及龟鄨蛙类养殖等;按水域盐度,可分为海/咸水(16‰以上)、咸淡水(0.5 -16‰)、淡水(0.5‰以下)

鱼类增养殖(3)

一、养殖鱼类的选择P14 1、市场——价格高(如鳜鱼、大菱鲆和石斑鱼等),需求量大(如家鱼); 2、品质——肉味鲜美,营养价值高; 3、生长——快,个体大,养殖周期短(如鳜鱼、罗非鱼); 4、食物链——短,能量利用率高(如鲢鱼、草鱼); 5、食性——广,饲料容易解决(如草鱼、团头鲂、鲢、鲤和鲫鱼等); 6、苗种——容易获得,人工繁殖已解决(如家鱼;而鳗鲡至今未解决;黄鳝、石斑鱼大批量繁殖困难); 7、习性——对环境适应性(抗逆、抗病)强(如家鱼;而虹鳟、牙鲆、石斑鱼要求高); 8、群体性——可高密度混养,实行集约化养殖(如家鱼等混养,有互补作用,生态效益高)。 我国被选择作为养殖的鱼类已达80多种,但真正被广泛养殖的仅20多种。 二、主要养殖鱼类的食性P17 1、滤食性鱼类:如鲢、鳙等。口较大,鳃耙细长密集,其作用好比一个浮游生物筛网,用来滤取水中的浮游生物。 2、草食性鱼类:如草鱼、团头鲂和长春鳊等。均摄食水草或幼嫩陆草。 3、杂食性鱼类:如鲤、鲫鱼、鲮鱼、罗非鱼等。其食谱范围广而杂,有植物性成分也有动物性成分。除摄食螺蛳、河蚬、摇蚊幼虫等底栖动物和水生昆虫外,也摄食水草、丝状藻类、水蚤、腐屑等。 4、肉食性鱼类:在天然水域中,有捕食其他鱼类为食的凶猛鱼类,如鳜鱼、鳡鱼、红鳍原鲌、乌鳢、鳗鲡、石斑鱼、真鲷、牙鲆等;也有性格温和,以无脊椎动物为食物的鱼类,如青鱼以螺蚬类为食,黄颡鱼、江黄颡鱼、鲇鱼、长吻鮠等摄食水生昆虫、虾类、小杂鱼和其他底栖动物。 鲢、鳙的滤食器官:鳃弧骨、腭褶、鳃耙和鳃上器官(鳃耙管)组成。 三、氨(NH3)P62 养殖水体中产生的氨(NH3)有三个方面: ①含氮有机物的分解产生氨; ②水缺氧时,含氮有机物被反硝化细菌还原; ③水生动物的代谢一般以氨的形式排出体外。 氨易溶于水,在水中生成分子复合物:NH3·H2O,并有一部分解离成离子态铵(NH4+),形成如下化学平衡: NH3·H2O = NH4+ + OH- 分子氨(NH3)和离子铵(NH4+)总和称为总铵。 四、整塘和清塘:P238 整塘:就是将池水排干,清除过多淤泥;将塘底推平,并将塘泥敷贴在池壁上,使其平滑贴实;填好漏洞和裂缝,清除池底和池边杂草;将多余的塘泥清上池堤,为青饲料的种植提供肥料。 清塘:就是在池塘内施用药物杀灭影响鱼苗生存、生长的各种生物,以保障鱼苗不受敌害、病害的侵袭。 清塘药物及使用方法:生石灰清塘(干法清塘、带水清塘)茶粕清塘、漂白粉清塘、氨水清塘

鱼类增养殖学大纲内名词解释

1.综合养殖:我国鱼类增养殖业在生产上以鱼为主,渔、农、牧业三业配套;在经营上,贸、工、渔三业联营, 成为以渔为主、综合经营的副食品供应基地,是我国城市人民“菜篮子”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2.生态养殖:利用无污染的水域及天然饵料,或者运用生态技术措施,改善养殖水质和生态环境,按照特定的养殖模 式经行增养殖,投放无公害饲料,不施肥撒药,目标是生产出无公害的绿色食品. 3.热阻力:白天池塘上层水接受太阳热能,水温提高,由于水的透热性和传热性小,下层水不易升高,其密度比 上层大。因此在白天水温高、密度小的水浮在上层,水温低、密度大的水沉在下层,这种水的密度分布不均匀性形成了水的热阻力。所谓热阻力就是较冷的下层水被较热的上层水替换所作的功。 4.密度流:夜间气温下降,当气温低于表层水温时,表层水温随着下降,水的密度增大,即开始下沉,而温度相 对较高密度较小的水上浮,就开始对流。其范围由上层逐渐向下层扩展,打破了原来上下水层密度分布的稳定状态,最后使整个池水的密度和水温趋于一致。这种因气温变化使上下水层产生密度差而引起的对流称为密度流。 5.氧盈:夏秋季节,晴天下午精养鱼池上层溶氧往往超过饱和度。为研究这部分氧气的变化规律以便合理利用, 将溶氧超过饱和度100%以上的值称为氧盈。 6.氧债:有机物还原产生的中间产物和无机还原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盐或转化为氧化物,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 但此时下层水和塘泥恰恰严重缺氧。为研究这部分物质的耗氧变化规律以便降低这些耗氧量对水质的影响,将上述耗氧定名为氧债。 7.生物修复:自然界存在大量以有机物为食物的微生物。它们具有将有机物氧化分解成无机物的巨大能力。养殖 用水和养殖废水的生物处理就是利用微生物的这种能力来处理水中的有机物。 8.生长成熟:指初级卵母细胞经大生长期结束后,其体积不再增大,卵核发生成熟变化。 9.生理成熟:初级卵母细胞进行第一次成熟分裂放出第一极体,紧接着成熟卵母细胞又开始进行第二次成熟分裂, 并停留在分裂中期,等待受精,此过程称为生理成熟。 10.排卵、产卵:在生理成熟阶段,卵细胞的滤泡破裂,从固着状态的初级卵母细胞向流动的成熟卵母细胞过渡, 即成熟卵母细胞从滤泡中解脱出来,称为游离的成熟卵子,这就是通常所谓的排卵。并在适宜的生态条件下,进一步从卵巢腔内向体外产出,此过程称为产卵。 11.效应时间:亲鱼注射催情剂之后到开始发情产卵所需要的时间。 12.夏秋冬春花:鱼苗经18-22天培养,养成3cm左右的稚鱼,此时正值夏季,称为夏花;夏花再经3-5个月的饲 养,养成8-20cm长的鱼种,此时正值冬季,称为冬花;北方鱼种秋季出塘称秋花;经越冬后称春花。 13.过池鱼种(老口鱼种):在江浙一带将1龄鱼种通称为仔口鱼种;对青鱼、草鱼的仔口鱼种应再养一年,养成2 龄鱼种,然后到第三年再养成成鱼上市。这种鱼种称为过池鱼种。 14.整塘:所谓整塘就是将池水排干,清除过多淤泥;将塘底推平,并将塘泥敷贴在池壁上,使其平滑贴实;填好 漏洞和裂缝,清除池底和池边杂草;将多余的塘泥清上池堤,为青饲料的种植提供肥料。 15.清塘:所谓清塘,就是在池塘内施用药物杀灭影响鱼苗生存、生长的各种生物,以保障鱼苗不受敌害、病害的 侵袭。 16.养殖周期:指饲养鱼类从鱼苗养成食用鱼所需要的时间。 17.混养:根据鱼类的生物学特点,充分运用它们相互有利的一面,尽可能地限制和缩小它们有矛盾的一面,让不 同种类和同种异龄鱼类在同一空间和时间内一起生活和生长,从而发挥“水、种、饵”的生产潜力。 18.套养:在养成池中同时放养一定数量同种或不同种苗种的养殖方式。是解决成鱼高产和大规格鱼种供应不足矛 盾的一种较好的方法。 19.轮捕轮放:就是分期捕鱼和适当补放鱼种,即在密养的水体中,根据鱼类生长情况,到一定时间捕出一部分达 到商品规格的成鱼,在适度补放鱼种。以提高池塘经济效应和单位面积鱼产量。 20.鲢鱼标准:如果拦鱼设备能够拦得住鲢,则同一规格的其他鱼种也能够被拦住。拦鱼设备的栅距和网目大小也 就依相应规格的鲢鱼种的体型参数为标准来确定。 21.团头魴标准:团头魴的体型特点是体高而侧扁,在与鲢、鳙等混养时,如以鲢为标准来设计拦鱼设施,则可能 有逃鱼之虞。团头魴的头宽始终小于长度相同的鲢,故应以团头魴的头宽来设定拦栅的拦距。 22.穿拦系数:如在该处有拦鱼设备,鱼种可不顾承受挤压受伤之痛苦,穿网越栅外逃。即鱼种能够穿越较自身头 宽为小的栅距或较自身的最大周长为小的网目这种穿越能力称为“穿拦系数”。 23.设施渔业:指在高密度的饲养条件下,根据鱼类生长对环境需要,建立人工小气候,以控制其最适生长条件; 根据鱼类生长对营养的需求,定量供应鱼类喜食的天然饵料和配合饲料,促使它们在健康的条件下快速生长,实行准佳化养殖,使养鱼生产走上工业化的道路。

鱼类增养殖学复试重点

1、广义、狭义的渔业、主要养殖方式? 广义:是指捕捞、养殖、水产品的深加工、渔需如网具、渔具、饵料、药物、渔船等、渔业环保、渔业管理如规章法规、渔业管理、技术; 狭义;是指捕捞如海洋捕捞、淡水捕捞;养殖如海水养殖、淡水养殖; 主要养殖方式:池塘养殖、大水面养殖、淡海水养殖、海岸、滩涂养殖、工厂化养殖 2.选择养殖种类的依据? ①市场需求:以市场为导向,以需定产,订单渔业;其中市场包括;国内外市场,当前市场与潜在市场; ②经济效益:养殖成本,销售价格,盈利水平,现时效益,长远效益; ③生产性能:生产速度,食性,饵料转化率,抗病以及对环境的适应; ④食品价值:规格大小、营养价值、食用感等; ⑤苗种来源:引进“自繁、自育、自养”三自方针的苗种供应条件; ⑥饵料供应保障和肥料来源; ⑦社会、生态效益:均衡上市、充分利用自然资源、节约能源、水域生态平衡等。 3高产池塘基本条件、池塘种类、按用途分类、池塘“五改”? 基本条件 ①水源:良好而可靠的水源,是加强和发展池塘养殖的最基本的条件; ②面积:养殖面积适中,宽水养大鱼; ③水深:水深适宜,一寸水一寸鱼(在一定范围内,单位面积放养量与产量是随着水深的增加而提高的,深水如高楼,层层有鱼游) ④形状:地形要求东西走向;长方形,规格整齐(长宽之比2:1,3:2,5:3) ⑤土质和底质要好; ⑥池埂坚固,稳水,坡度合理,埂宽恰当,一般边坡斜坡高度与水平距离之比为1:1.2~3; ⑦环境,一般要求向阳安静、无污染,过排水系统整套,埂道通畅,健全防逃设施,渔业机械配套; 池塘种类: 按用途分类: 池塘“五改”:①挖心子:清淤,铲平,小改大,浅改深,不规则改规则; ②砌坎子:低埂、窄埂改高埂、宽埂,增加蓄水保水,便于管理; ③堵漏子:整治漏水同、裂缝,稳水,保肥,防逃; ④理肠子:死水改活水,进排水渠道、涵洞、泄洪渠道少; ⑤拦口子:过排水安装控鱼设备,防止逃鱼; 4池塘养殖生产过程水产养殖三要素、鱼类生长三要素、“八字精养法”? 水产养殖(池塘)三要素:水、种、饵 鱼类生长三要素:水温、溶氧、饵料 八字精养法:水、种、饵、密、混、轮、防、管 水:养鱼的环境条件,包括水源、水质、池塘面积和水深、土质、周围环境等,必须符合鱼类生活和生长的要求,且对鱼的品质没有负面影响; 种:要有品种丰富、数量充足、规格齐全、体质健壮、符合养殖要求的优质鱼种; 饵:养殖对象要有数量充足、营养全面企鹅鹅鹅鹅不对鱼肉品质产生影响的适口饵料供应;密:合理密养,鱼种放养密度维持在比较合理的高水平; 混:不同品种、不同年龄与规格的鱼类在同一池塘中同时养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