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发表时间:2011-03-31T10:28:46.34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1年第3期下供稿作者:常海珍[导读] 感受到中国人民的聪明才智、劳动人民的伟大,为祖国有这样的劳动人民而自豪。

常海珍河北省肥乡县肥乡镇中心校常耳寨小学057550

孔子曰:“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学校的主要教育形式是课堂授课。教育为本,德育为先,德育的教育必须渗透在传授知识之中,这样就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有色有味、有趣有情的教育。语文教材中每篇精选的课文内容都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最佳蓝本,对学生渗透德育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德育教育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该把它们当作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江泽民同志也曾提出“要把德育放在首位”,可见德育教育是多么重要。

那么,如何在语文课堂上渗透德育教育呢?现结合教学实际谈几点看法:

一、故事启迪

利用故事启迪学生的高尚美德。小学语文教师面对的教育对象是儿童,他们知识面窄、贪玩、好动、爱听故事,教师就抓住他们的兴趣进行教育。

如在《金色的脚印》中,小孤狸一家能得到人们关心而合家团聚,回到树林中。小狐狸虽说是小动物,但生命同样珍贵。“金色”也包含着人们对其它生命的珍重与爱护,体现着人类美好的思想感情,从而对学生进行“关爱生命”的教育。

又如在《火烧圆明园》中,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课文中的情景。再穿插一些相应的故事给孩子们听,八国联军如此残暴的行径作为中国人看到后是一种怎样的感受?想想当时画面使学生理解当时中国贫穷落后,遭受帝国主义侵略的社会现实,从而鼓励学生认真学习,激发学生的爱国热忱。

二、插图激发兴趣

利用小学语文课文中的插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

如《桂林山水》,讲课时一边放录音,一边让学生欣赏美丽的图片,孩子们就能感受到祖国江山的美丽,激发他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又如《长城》一课,通过看图,孩子们能感受到长城的古朴、坚固、美观以及长城的修筑多么不容易。感受到中国人民的聪明才智、劳动人民的伟大,为祖国有这样的劳动人民而自豪。

三、善于朗读融情于境

朗读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明白所揭示的道理,感受写作特点的手段,从而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

讲《凡卡》一课时,反复指导学生有感情地对比朗读信的内容和写信时想的事两部分,还指导学生朗读重点句。其中学生朗读:“……我没爹没娘,只有您一个亲人了?”“……我的生活没有指望了,连狗都不如……”读着读着,学生便不由自主地对凡卡产生了深深的同情。接着又让学生对“寄信后的事”进行想象,并讨论“爷爷能不能收到凡卡的信?”和“如果爷爷收到信,会不会带凡卡回家,为什么?”课文结尾为什么要这样写?通过朗读课文、讨论,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凡卡的悲惨命运是无法摆脱的,因为当时是黑暗的旧社会。从而激发全体学生痛恨旧社会,珍惜今天幸福生活。读书时把心放在文章中,假设自己就是文章的主人公就能读出作者的情感来。教师读好课文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后,把课文要读得有声有色、有血有肉,再加上一定的表达、表演技巧,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达到很好的学习效果。俗话说:“书读百遍,其意自现。”就形象而明确地道出了“读”的重要性。可以说,小学语文课中的德育教育不是停留在口头的空洞说教上,而是寓德育教育于课文的反复阅读之中。

四、从课文重点词句和重点语段中渗透

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剖析和品味课文的词句,借以挖掘其中蕴含的思想内容,可以较好地渗透品德教育。德育渗透不应该是空洞的,而应该以实实在在的内容为基础,在品词析句中让学生自己去领悟体会。语文教学只有抓住字、词、句的理解,才能清楚地理解课文所体现的思想情感,受到具体生动的思想教育。

例如《穷人》一文,在描写桑娜的内心活动这一片断中,要抓住“忐忑不安”、“是他来了……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呀?”这些词语引导学生思考:桑娜担心什么?为什么会有这个担心?既然担心为什么还要那么做?从而明白桑娜的善良,自己也要像桑娜一样做一个善良、乐于助人的人。

五、课外延伸

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既要挖掘语文教材德育教育内容,又要延伸好教材内容。除教材中的课文外,还要通过一些课外阅读、习作、真实事例等加强对他们的德育教育,鼓励学生重在实践,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还要开展好课外活动,让学生从活动中接受教育,从活动中树立优秀的思想;要对学生树立德育榜样,积极鼓励学生要向榜样学习,从小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小学生正处于启蒙时期,是思想道德品质形成发展的关键期。他们思想单纯、内心充满幻想、社会经验少、辨别是非能力差,这些都给了那些不良思想道德观念可趁之机。因此在小学学语文教学中道德品质教育是不可忽视的内容。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许多课文都为进行相关思想道德品质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要尽可能地启发学生汲取古人优秀的思想精髓,帮助他们形成理想人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修养,把道德人格的完善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

小学德育教育论文

小学德育教育论文 小学德育论文 着名教育家徐特立曾指出:“教学书籍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 要的是教授人。后教育一代成为具有共产主义意识形态品质的人。如 何教育和教育人才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和关键。它已成为大多数教 育工作者研究和讨论的重要课题。不同年龄的学生的内容是不同的。 我们的小学教师接受过像无法解释的玉石一样的培训,只能由老师处理。走出宏伟的玉器,教育是思考的过程,教育为主,道德教育是第 一位的,道德教育必须渗透到知识的转移中,所以它不是空洞的讲道,而是有色的,有趣的,深情的,极其有效的。汉语教学的实践证明, 德育的渗透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丰富汉语学习的内涵, 提高汉语教学的效果。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进入道 德教育?我认为它总结为以下五个方面。 首先,思想教育必须放在汉语教学的首位。 知识是无阶级的,教育是阶级的。教育总是从属于一个阶级。我 们的教育是为无产阶级的政治服务。我们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也就 是说,我们必须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人。培养新一代讲文 明和纪律的人。目前教科书的编写反映了这一点。我刚进入学校时就

学会了古代诗歌。《锄禾》我继续研究《英雄黄继光》,《白杨》,《长征》,《昨天,这儿是一座村庄》等,并且没有任何生命资料在 思想教育方面非常强大。这一切都激发了学生的智慧。它体现了学生 的情感,激发学生热爱党,爱国主义,爱人民,热爱劳动。因此,作 为一名语言教师,思想教育必须放在教学的第一位,贯穿于整个教学 过程。根据教科书的内容和学生的特点,给予学生理想的教育,爱国 主义教育,传统教育,使他们能够理解作为一个人的真理。从我开始,从小就开始,这将为他们的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其次,汉语教学中的道德教育必须把握孩子的心理特征。 作为一名教育者,教育人们传授知识的关键是了解自己的教育对象,掌握教育对象的心理特征,根据自己的心理状况和年龄特点进行 教学,整合德育教育。收到了更好的结果。 小学语文教师面对的是心胸狭隘,好玩,活跃的孩子。这是他们 的弱点,但他们的内心是纯洁和好奇的,良好的表现,喜欢,快乐和 竞争。优点。根据这些特点,我们必须善于指导教学。讲座应考虑到 主动性,形象和乐趣,并充分发挥其优势。让它培养良好的人格,理 解真理,成为成长知识的新人。例如,当我在教学《群鸟学艺》时, 为了让学生受到启发和教育,我让孩子们有意识地注意让他们成为角色,组织学生扮演一群鸟,并创造性地添加一点点吞下学习。让那些 没有学过艺术的鸟儿说几句舒适的话,教育和引导这些鸟儿看看他们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渗 透德育教育 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摘要】:新课程标准也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该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 【关键词】:感染学生影响学生创设情境 古人云:“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育人教育的作用之大由此可见。新课程标准也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该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 作为一位语文教师,不仅仅是授人以知识,更重要的是授人以“道”。如何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培养其良好的品德修养,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任务。更关键的是语文教材于此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因为语文是生命之声,文化之根,是人的精神家园,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教材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是精心选出的,因而亦成为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最佳蓝本,对学生的情感、价值观的影响也是深远的。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如何利用教材渗透德育教育,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呢?现结合我在语文教学中的体会谈谈自己的一点做法。 一、利用课堂渗透德育教育。 德育渗透是一种隐性的德育灌输,即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利用语文课堂进行德育渗透,须以课文为主要工具。教材中那些优秀的文学作品,需要用心灵去同作者对话,同学生对话,真正地将德育渗透到课堂的环节之中,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1、用优美的语言感染学生。

浅析小学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措施

浅析小学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措施 发表时间:2019-10-11T15:29:24.717Z 来源:《教育学》2019年10月总第192期作者:黄清 [导读] 最优秀的人就是具有高尚情怀的人、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人,正是现代社会所需要的。 广东省罗定市素龙街凤塘小学 527227 摘要:应该从小学阶段就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发挥教师领导者的作用,将德育内容适时地渗透到课堂学习中,贯穿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才能有好的成效。因此,本文主要对小学德育教育过程中所存有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析,并为问题的有效解决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小学德育问题应对措施 最优秀的人就是具有高尚情怀的人、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人,正是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这对小学生来说,可以直接反映出孩子以后是否会成为一个高素质且对社会有用的人,所以德育是现在小学教学最重要的任务。将德育落实到教学中去,这是每个教师需要考虑的问题。从另一方面来说,只有德育受到了教师的高度重视,才能培养出拥有较高综合素质的人才,才能培养出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学生。但是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在小学德育方面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值得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进行深刻的反思和探究。 一、当前小学德育教学中存有的问题 1.教师教学方法单一。传统的教育已经不符合以及不适应当今学生的发展。总体来说,教育的方式途径比较单一,应用实践的方式很少,只是依靠解说来营造氛围,使学生感知到名人效应,而没有从实际上让学生自身去感知。所以,学生对于德育教育活动的开展并没有积极性,整体兴趣程度也不高,导致德育没有朝着良性的方向发展。因此,老师应该从自身的角度出发,提高自身的德育水平,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所作所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2.学生的参与度不高。其他的学科重点都在于专业知识的传输,而影响学生的德育才是教育的重点。只有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才能促使学生健康成长。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只有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才能达到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教学目的。但是在现如今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并不高,甚至有时候学生对老师的说教充满着抵触情绪。当学生的参与度不高的时候,就会大大影响学生的理解与感悟,德育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这也就大大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小学德育存在问题的应对措施 1.德育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开展德育工作就要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根据传统德育工作的发展现状,如果教师一味地以目标和任务为德育的根本,则教学工作就会缺乏一些针对性,使德育工作不明确,从而导致教育效果不显著。对学生进行德育时,教师首先要以学生为主体,因为他们都是具有个人主体意识的,虽然他们还都是小学生,思想不是很成熟,但是对于懵懵懂懂的小学生来说,一切都是充满诱惑的。 所以,德育工作就需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丰富德育的方式方法。其实这也更符合学生的发展特点,使得德育工作具有针对性。有了针对性,一切就有了方向。方向对于一件事物的发展和维持有着重大的引导作用,教育工作者有了方向,就会到达顶峰。 2.应该结合实际来开展德育教学。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拘泥于单方面的说教,所以导致教学质量并不理想。大多数教师不太重视学生的理解情况,学生常常会出现半懂不懂的状态。老师应该结合实际来开展教学,通过一些有意义的活动来引导学生。教师可以组织一些关于德育的小游戏,这样学生就不会感到枯燥。总之,在对学生进行德育的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地避免出现课堂枯燥的情况,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同时,教师也可以联系实际开展德育活动,通过开展活动进入到学生的生活中。因为只有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学生们才能懂得更多。只有做到课内课外互相结合,学生才能通过活动学会感恩、珍惜等情感。只有让学生感到了感恩、珍惜,再从细节中进行德育引导,才可能真正培养孩子们的道德品质。 3.德育中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传统教育中,单一的教学方法会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运用科学的方法提高学生对德育的兴趣。在对学生进行德育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与教学有效结合起来,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如果想要进一步提高德育教学的质量,教师要尊重每一位学生,做到一视同仁,这样才能为学生树立好榜样。在小学生的心里,老师就是他们最尊重的对象,也是他们最崇拜的人。小学生如果发现自己得到了老师的关注,就会有意识地主动学习。所以老师一定要重视每个学生,对待他们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这样就会达到开心教育的目的。 在开展德育教学过程中,所选择的教学内容要做到与时俱进,不断明确德育教学的重要性,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德育学习对自身价值观提升的重要作用。德育教学需要学校以及家庭多方面的共同作用与努力,更重要的是从学生自身开始,不断转变学生的观念,这样才能够有效解决德育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发挥德育教学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胜试分析小学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J].中国校外教育,2017,(s1):105-105。 [2]辛丽美素质教育,德育为先——浅谈小学德育教育策略[J].中华少年,2017,(13)。 [3]贵超红浅析以目标为导向的小学低年级德育教育的PDCA管理方式[J].才智,2017,(22):207-208。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99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什么是情感?情感是指人受外界刺激而产生的心理反应,如喜、怒、悲、恐、爱、憎等。从心理学角度讲,情感是态度这一整体中的一部分,它与态度中的内在感受、意向具有协调一致性,是态度在生理上一种较复杂而又稳定的生理评价和体验。它包括道德感和价值感两个方面,具体表现为爱情、幸福、仇恨、厌恶、美感等等。什么又是情感教育呢?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指的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科学的教育,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是教师充分利用自身和教材所蕴含的情感因素熏染震撼学生的心灵,激发起他们的自信心和求知欲,激活他们的内在潜能,发展他们的情感调控能力,促使学生通过内化而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养成良好的情感品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没有情感, 道德就会变成枯燥无味的空话, 只能培养出伪君子。”“如果不去加强并发展儿童的个人自尊感,就不能形成他的道德面貌。……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任务就在于让每个儿童看到人的心灵美,珍惜爱护这种美,并用自己的行动使这种美达到应有的高度。” 在平时的工作中,往往有一些老师为自己工作扎实认真,但学生就是不爱学习,成绩就是上不去而困惑。这是为什么呢?究其原因,就是因为他们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对学生进行应有的情感教育。小学教育要从积极的情感入手,这是语文课应该特别加强的重要方面。教师要使学生在牢牢掌握知识的同时,感受到极为丰富和深刻的情感体验,

这是语文教学成功的秘诀所在。正如美国爱华兹说的那样:“你如果想要儿童变成顺从并守教条的人,你就会采取压服的教育方法;而如果你让他能独立地、批判地思考并有想象力,你就应该采取能够加强这些智慧品质的方法。”语文和其它学科相比,似乎更强调情感。翻开小学语文教材,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那些文质兼美、图文并茂的文章中充满着对祖国、对人民、对大自然、对亲朋好友、对同志的真挚情感,字里行间洋溢着或优美淡雅或清丽委婉或崇高悲壮的美感。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不可能仅仅传授语文知识,而必须同时进行情感传递和情感教育。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加强情感教育?如何创设富有激情的成功的语文课堂呢? \ 一、通过朗读,渲染情感 情感,应该渗透于教学的各个环节,语文教学中阅读是其中十分重要的一环,尤以朗读最为重要。朗读是通过读出词语和句子的声音把诉诸视觉的文字语言转化为诉诸听觉的有声语言。因为把无声的文字化为有声的,把储存信息的文字符号载体变成带有朗读者情感色彩的抑扬顿挫的语音,往往会还原出作者本身所要传达的情意,使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使学生受到直接的感染。 (一)教师示范读,学生听中生情。郭沫若在《文艺论集》中描述道:“立在海边,听着一种轰轰烈烈的怒涛卷起吼来的时候,我们不禁要血跳腕鸣,我们的精神便要生出一种勇于进取的气象”。听节奏有力的涛声,能引发人的情思,学生坐在教室里听老师声情并茂地朗读,自 然能引起审美情感。对于小学生来说,教师的师范朗读非常重要。学

浅谈如何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汇编)

浅谈如何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鲁勋 学生德育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社会生活常识﹑法律、法规常识﹑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或社会公德等方面的教育。通过几年来的教育实践,谈一谈如何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一、加强自身的修养,以德育人 德育教育的目的就是教育者如何去育人。革命家、教育家徐特立说过:“教育的作用,就是按照一定的形式,培养一定的人格,为一定的社会服务。”我认为教师只有加强自身修养以德育人,才能做好德育工作。 (一)、为人师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为人师表是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中,要运用文明语言,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成为学生的模范和表率。“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要为孩子竖起榜样,以自己美好的心灵和言行影响孩子们的身心朝着美好的方向发展。为人师表是教师在平时展现在学生面前所留下的良好形象,如:看道操场上的塑料袋、食品袋、碎纸,拾起来放到垃圾箱里;为学生整理学习用品;天热时问一声热不热,天冷是问一声冷不冷。让学生感受到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从而对他们起到潜移默化的良好品德熏陶。 (二)、用爱心进行爱的教育 社会主义荣辱观倡导的核心内涵是一个“爱”字,即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爱社会主义。德育教育最重要的是引导学生

懂得爱,教育学生会爱。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首先要把自己作为是学生的第二父母,让学生在离开家庭和父母时,在教师面前体现出父爱和母爱,即爱所有的学生,不管其家境如何,也不管学生是聪明的还是迟滞的,教师要把自己诚挚的爱洒向每一位学生的心田。家庭困难的、父母离异的、孤儿、学习差的学生更需要爱。我是在德育处工作的,经过几年的工作实践,班主任送到德育处的学生,多数是单亲家庭、父母离异、孤儿、学习差的学生。这些学生在心理上有一种压抑感和失落感,对这些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要因人制宜。在他们面前处处体现出母爱和父爱。对学习差的学生要对他们进行前途和理想教育。用爱心去呵护学生的心灵,焕发学生生命的活力。 二、抓住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时机 抓住教育学生的“时机”,就是要求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选择和运用最适合的方法和手段,在最有效、最易发生作用的时间段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一)、新学期开始是对学生德育教育的最好起点,要抓住这个时机对学生进德育教育。 新学期一开始,学生都有一种强烈的新鲜感受,加之内心潜藏的自尊心的催化作用,这时总是暗暗提醒自己要干出个新样子来。教师要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向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激发和鼓励他们要有一个远大的理想,倍增学生的进取心。因此,我们德育处十分注意新学期开始的第一早会。在这个早会上,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爱社会主义、爱家乡教育。激起同学们的自信心,然

农村小学德育教育论文

农村小学德育教育论文 德育在小学教育中处于重要的地位,尤其是现阶段我国农村小学教育资源不足且分布不平衡下,如何做好农村小学德育教育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农村小学德育教育论文,供大家参考。 《农村小学教育的缺失思考》 摘要: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村人口的教育问题直接影响了国家的整体素质水平。小学是教育的基础性阶段,农村小学教育需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但是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农村小学教育中存在很多问题,制约了农村教育的均衡性发展。客观分析了当前农村小学教育的现状,从全局发展角度出发,提出农村小学教育的改革与优化措施。 关键词:农村地区;小学教育;优化措施 我国想要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发展目标,必须重视农村教育问题。虽然近年来我国农村小学教育不断改进,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由于农村地区的信息闭塞、发展缓慢,还是存在很多问题有待解决,这些问题制约了农村的进步和国家的发展,因此多关注农村小学教育工作非常必要。 一、当前农村小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学校的教育资源匮乏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农村地区的小学教育面临迫切的改革需求,农村地区的优质教学资源匮乏,严重制约了有效教学活动的开展。 (1)专门针对小学教育资源建设的政策力度不足,对农村小学的资金投入有限。 (2)教育活动的开展,既需要硬件支持,也需要软件设备,但是当前农村地区的软件建设严重不足,微机室的设备落后,没有多媒体教室,学校的体育器材和教学设备匮乏,无法满足学生学习和发展需要。 (3)由于经费的限制,再加上信息渠道不顺畅,教师很少开展教研活动,教学方法难以创新。 2.教师的教育水平滞后 师资力量的强弱,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教育水平的高低。我国农村地区的条件艰苦,教师工资待遇低,导致师资力量相当薄弱,现有的教育队伍中,教师的人数明显不足,且教师的平均年龄偏高,教育观念陈旧,知识面狭窄,而受到农村教育的经费限制,无法输送农村教师参加业务培训,优质的教育资源难以流通到农村地区,严重影响教学质量。 3.家长不够重视学校教育 (1)现在农村地区的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家长娇惯和溺爱子女的现象屡见不鲜,缺少对子女的正确引导和教育。 (2)农村地区的“留守儿童”较多,家长忙于工作,不重视对学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德育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为21世纪培养的新学生首先应该是富有民族气节,遵纪守法,热爱自己祖国的爱国主义者。近几年来,中学生、大学生崇洋媚外,伟法乱纪屡见不鲜,这正说明小学阶段的德育教育基础薄弱。因此,从小学开始加强这方面的教育,打好思想政基础是新世纪的需要,也是新世纪赋予我们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教育,凭借教材进行应该是主渠道。语文,渗透德育教育重要学科,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要求:语文教学要在进行语言训练的同时,使学生潜移默化政治思想教育,让学生从小受到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尊敬守法,做新世纪有用人才的教育。根据小学语学科的性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谈几点粗浅的见解: 一、明确内容的广泛性 教材中,德育教育的内容上多方面的,如《日月潭》、《黄山奇石》、《我们的祖国多么广大》等反映我们祖国山河壮丽、物产丰富、幅员辽阔;《雷锋叔叔和我们在一起》是反映新世纪祖国崭新的社会新风尚;《英雄王二小》、《珍贵的教科书》等反映祖国人民遭受帝国主义侵略时英勇反抗的民族精神。这一篇篇教材构成了一个个德育教育的整体。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材从从不同的角度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让学生通过祖国的山、水、物等一个个事例,逐步加深对我们伟大祖国和人民的了解,深化对祖国人民的认识,以增强学生民族自尊心、自豪感,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操。 二、语文科的特殊性 语文科的重要特点是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辨证统一。因此,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要潜移默化,要在渗透上下功夫,要在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使学生的思想政治受到洗礼。学生在理解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就会受到爱国激情的感染,从中接受教育。 三、德育教育要注意阶段性 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要分年段,因人而异。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突出德育教育的阶段性。认真做到德育教育要有阶段、有顺序。根据小学生知识差距,心理差异,年龄跨度,一般分为低、中、高三个阶段。 低年级通过入学教育中“升国旗”、看图学词学句中“北京天安门”等教材,让学生明白国旗代表我们国家,升旗时行注目礼,是对国家的尊重,对祖国的热爱。 中年级,要加强对他们的德育教育工作,激发他们的爱热情,如:通过。《美丽的小兴安岭》、《林海》等教学,使学生了解祖国的美丽,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尊心。 高年级,除教材中的课文外,还要通过一些课外阅读、习作、时事政治等加强对他们的德育教育,体现了循序渐进的原则,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四、德育教育要讲求实效性 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既要挖掘教材德育教育内容的同时,又要延伸好教材内容,鼓励学生重在实践,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还要开展好课外活动,让学生从活动中接受教育,从活动中树立优秀的思想。要对学生树立德育榜样,积极鼓励学生要向榜样学习,从小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浅谈小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浅谈小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梨树县郭家店镇第四小学黄旭 小学正处于道德教育的关键时期,必须认真抓好。在教育内容上应反对抽象空洞的说教,强调德育与日常生活相结合,以养成基本的道德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伦理道德。下面,我想从以下几点浅谈我对小学教育中德育教育重要性的看法: 第一,家长的导向作用不容忽视家长是青少年的启蒙教师,也是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家庭教育的方式可以直接透视出青少年在未来成长道路上的成功与否,重视德育教育光喊口号不行,光靠教师在学校的教育更是不行,家长应该积极行动,积极配合学校和教师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关注孩子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从小事抓起,良好的思想品质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形成的,应从平时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做起,进行道德教育只让孩子背那些条条框框是不行的,只让孩子停留在什么是对、什么是错的表象认识上也不行。孩子从入学开始就应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家长和教师的教育使孩子能够真正认识到为什么是对、为什么是错,而且付诸以行动中才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此外,对于现在的教师也还存有另外一种困惑,那就是小学生在学校上课期间在老师的教育下、在学校的监督下养成了较好的习惯,能够较好的按照行为规范要求自己,但到了假期在家长们溺爱的强攻下逐渐迷失方向“重操旧业”,开学以后教师还得从头再来,如此周而复始的教育虽然

耗尽了教师的大量心血但收效甚微。 第二,学校教育应是教育的主导青少年的德育教育离不开诸多环境和因素,但学校教育对儿童的影响起主导作用。加强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首要任务。小学生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和思想品德逐步形成的时期。由于年龄小、知识少、阅历浅和缺乏社会生活经验,是非观念模糊,对人对事缺乏明辨能力,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很大的模仿性,同时又有很大的可塑性,容易接受外界的各种影响,正如俗话说得:嫩枝易弯也易直。 因此思想基础打得好坏对小学生的健康成长,以至今后一生都有极大的影响,所以必须从小学生抓起,加强对小学生心理健康和道德品质教育,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抵制不健康的消极思想对学生的侵蚀,使他们能够健康成长。如果学校只是知识注重学生“智”的发展而忽略了“德”的重要性,我们培养出来的将会是一批废品,而当今片面地追求升学率,繁重的课业负担,压得学生喘不过气来,学校只为应试,一天到晚有讲不完的课,写不完的作业。只重知识,不重德育,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只是高分低能。上了大学因心理不健康而走向犯罪的例子屡见不鲜。 此外,学校不能简单地以学生学习成绩的优或差来界定学生的好与坏,在评价学生方面仍然要用辩证的方法来综合地衡定。把学习成绩作为一个参考,把智力、情感、态度以及目前提倡的自信、乐观、向上等诸方面因素考虑其中,形成一个综合界定的标准。素质教育提倡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用欣赏的眼光对待学生,学校要用赏识的态度来对待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刘雅轩)

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及其对策在小学阶段,语文无疑是最难学的,因为它有着独特的学科特点,如文字的多音性、理解的多义性、内容的复杂性等,学生时常而感到努力无点,无处下手。教师同样不知从何入手来提高教学质量,导致了语文教学停滞不前,效果不理想。 目前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不足之处: 一、读写严重脱节。 读、写是语文教学的两大教学任务,它们相辅相成,紧密相连。有的教师重读轻写,学生虽然能较好地吸收文化知识,但因为没有经常进行练笔,所以很难将知识融合适用,大脑所记的都是零散的东西,充其量,只不过是“两脚书橱”而已。有的教师重写轻读,他们没有领悟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道理。在阅读量不足的情况下,即使学生心中真的有想法想要表达出来,可是由于没有积累丰富的词汇,没学到前人的写作方法、技巧,同样会力不从心中。 二、教师的定向思维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 一篇文章乃至一部书,所涉及到的内容往往是多方面的。因此,对一篇文章其涉及到的每个词语,都应该尝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理解。教师如果习惯于自己的定向思维或遵从教参的意见,呆板地对学生进行诠释,便会扼杀学生创造力地发展。如,在语文教学中,一位一年级教师给学生出了这样一道练习题:“春天到了,大地是一片____ 。”有一位学生填下了“希望”,结果被教师打下了鲜红的“×”,原因是该学生没有按课文内容填下“绿色”。我们从这件事

中可以看到,这位学生是颇有创造力的,但教师的习惯定向思维却彻底否定了他的创意。 三、重视德育思想教育,轻视现代意识、现代思维地培养。 教语文要结合课文内容教学生做人,这也是语文教学的一项任务,如,学习革命前辈艰苦奋斗的精神、生活朴素的作风,这是必需的,但要注意的是,学习其它学科也同样可以学习做人的道理。语文教学没必要独揽教学生做人的大权,其更重要的教学任务是根据学科的特点,传授学生文学常识、语法基础、写作技巧,并渗透现代的生活常识、时代的危机意识和培养学生的现代思维。 而目前,大多语文教师都对德育思想教育过分注重,尤为突出的地方是表现在作文教学。如,写老师,教师则会要求学生写“老师带病上课”、“忘我工作”;写英雄则会是“舍己救人”……并以此为标准来衡量学生的作文水平。虽然这样进行教学有一定的正面意义,但其严重的负面效果也是不难想象的。试问:当学生真正地融入人心险恶的现实生活中时,发现生活并不是处处像他们在文章所读所写的那般美好时,他们将会怎么样?又如何去适应呢? 四、教师在教学范文时过于重视局部片段的分析,忽视了引导学生从整体领悟作品。 对一篇好文章的局部分析是必要的,特别是文章之中的精彩之处,有助于学生学习作家的写作技巧、体会作家的精神意境。但过细地将文章分解得支离破碎,不从整体上去感知文章的内涵,会使学生看得头昏目眩,这样是弊大于利的。

浅谈中小学生德育教育

浅谈中小学生德育教育 随着城乡差距日益拉大,越来越多的农村人,特别是青壮年都进城务工,将孩子留给祖父母、外祖父母代为照管,久而久之,隔代教育带来了不少负面的影响——隔代亲的教育造成了长辈对孩子的溺爱、宠爱,从而致使孩子们的“畸形心理”日益呈现。 另外,部分家长文化素质较低,又加之久居在外,与孩子交流、沟通的时间极少,使得亲情疏远:一方面,父母、子女之间无亲情可言;另一方面,子女不懂得感恩,更有甚者认为:父母的付出是理所当然的,稍有不如意就又哭又闹。而且这部分家长不懂

也不会指导孩子的学习.更谈不上配合学校加强对孩子的管理.甚至无暇顾及孩子的发展.认为只要能给孩子提供不愁吃穿的物质生活就足够了,认为孩子交给了学校,学校和老师就得负责学生的一切.对孩子的学习、日常生活习惯不闻不问、放任自流。因此养成了孩子们不听从管教、自由散漫、无拘无束、唯我独尊、目无尊长、不懂文明礼貌等不良习惯。 还有大多数家长和部分农村老师认为:考上大学是孩子们走出农村、摆脱贫困的唯一途径,因此只看到孩子的成绩,对孩子的品德不是很重视,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孩子某些坏习惯的养成。

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其心理、身心发展不成熟,容易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或他人唆使,而产生偷摸、打架、耍流氓等行为。往往好的不易学,坏的模仿学。如果家长和老师不能进行正确的引导,那么来自外界环境里的不良习气对孩子造成的影响是毁灭性的。 因此,对孩子进行德育教育是至关重要的。在学校里,老师能通过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通过国旗下讲话、橱窗、黑板报、班会......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教育他们要有一颗感恩的心,学会感恩社会、感恩父母、感恩师长;对学生进行打扫教室、捡

小学德育论文范文

小学德育论文范文 回归生活珍视童心提升认知 “再简单的生命筵席,也会因为爱而倍感丰盛。当爱像明媚的阳光一样照彻寒冷的心房时,我们会发现,爱的本身就是一波弦音的震颤,一种花香的弥散,持久、热烈,从一双手到另一双手,从一个人到另一个人。”感动是一种积极、奇妙的心灵体验。在品德教育中, 若让学生收获一份感动,就帮助他们体验了一次情感的升华,经历 https://www.360docs.net/doc/ad9661571.html,了一次心灵的旅行。孩子们在这种看似寻常的“感动”中丰富情感、提升认识、超越自我,体验着生命的增值和律动,从而全面提升童年生活的质量。 《父母关爱我成长》是浙教版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我的家庭”单元中的第三课。我 在执教本课教学中本着从“一切来源于孩子的生活,再回归于孩子的生活”这一理念出发, 珍视“童心世界”这一最重要的课程资源,通过学生的生活实际来生成、调整话题,根据其 真实体验和反馈,来引导他们思考、讨论、交流,共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升道德认知。本人经过几次试教磨合,有很大改观,使整个课堂在有弹性的预设下“动态生成”、精彩纷呈。现摘录课堂中的几个片段,来品味一下“动态生成,感动心灵”的精彩和反思探索。 一、情景化的课堂,诗意中丰富情感 苏霍姆林斯基说:“不要使掌握知识的过程让孩子们感到厌烦,就不要把他们引入一种疲 劳和对一切漠不关心的状态。而要使他们的整个身心充满欢乐。”创设巧妙的情境,让学 习在孩子们快乐的参与中变成一种享受,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功效,这就是 我们追求的理想境界。生活是道德的沃土,道德源于斯、长于斯。课堂教学紧紧抓住了与学生生活态度、生活能力的形成有着密切联系的家庭生活故事,让学生有事可想、有话可说,课堂教学便自然进入了学生的生活,创造了道德体验的最佳契机。 教学片段:读父母的故事

浅谈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德育渗透

浅谈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德育渗透 发表时间:2017-07-26T16:02:12.697Z 来源:《素质教育》2017年6月总第239期作者:郭少文[导读] 通过灵活运用语文教材、丰富语文教学方式、注重课外实践等方式发挥语文教学对小学生德育教育的作用。 广东省潮阳区铜盂老溪西小学515100 摘要:素质教育实施以来,德育教育一直处于重要地位。在当今由于种种原因,学生的道德水平出现着严重的滑坡。而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道德水平可塑性很强。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应正确认识到小学语文教学对小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性。通过灵活运用语文教材、丰富语文教学方式、注重课外实践等方式发挥语文教学对小学生德育教育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德育教育渗透 早在数百年前,古代的教育家们就提出了“文以载道”的理念,这就说明语文教育和德育教育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而在注重素质教育的今天,小学语文在学生的德育教育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正确认识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德育教育作用 欲充分发挥好小学语文教育对小学生德育教育的作用,首先就必须正确地认识小学语文教育对小学生德育教育的作用。从表面上看来,小学语文与小学生德育教育没有必然的联系。新课程标准中,规定了语文的学科性质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这也就是说,语文不仅仅是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工具,更是对学生人文精神、道德品质的形成起着熏陶、感染的作用。 再者,《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就明确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作为外在的、附加的任务,应当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在日常教学工作中。”这也就是说语文教学承担着德育教育的重任。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应该渗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完成文道统一,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也是一项持久性的工作。德育教育是语文教学应该完成的重要使命,语文教学自身特有的优势又可以成为最有价值的德育教育的载体。 在探索与实践中,如何将两者更好地结合起来,完成“文以载道”的重任,需要我们不断地完善与思考。 二、充分发挥小学语文教育对学生德育教育的作用 既然小学语文教学对于小学生德育教育具有重要作用,那么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该如何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进而促进小学生思想品质的提高,帮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呢? 1.重点解读文章中心句,深掘主题,升华思想。一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是这篇文章的灵魂,文中的字、词、句、段、篇是围绕这个中心而服务的,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地抓住这些能体现中心思想的词句或句子,引导学生细细品悟。如果学生在这当中理解得越透彻,学生受到的思想教育也就越大。 以小学语文教材为例子,发挥课堂作用。美国儿童心理发展学家科尔伯格曾经提出:“学校道德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善于利用语文教材,培养其道德判断的能力。骆东艳就认为:“语文课中的许多篇目,都孕育着高尚的道德情操,在讲这些文章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收到的效果可能更胜过单纯的德育教育。”可见,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材以其“故事性”、“哲理性”等特性在小学生德育教育过程中扮演者重要角色,进而语文课堂也成为德育教育的主要阵地之一。 2.精心指导朗读,升华道德情感。“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可见,读者要领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就得通过语言在朗读中产生情感的共鸣,才能真正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因此,不论是精读课文还是自读课文的教学,都要重视读。这样,学生在理解文字的基础上,加强朗读课文,能大大激发学生的情感,点燃学生爱憎的火花,把学生引入课文的情境之中,想作者所想,爱作者所爱,憎作者所憎。以阅读教学为重点,丰富教学方式。“读”是感觉语言文字、感受语言文化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小学生年纪小,在学习的过程中喜欢有趣的方式、方法。而朗读正是提高学生注意力,加强学生记忆力,培养学生理解能力的有效方式。可以采取反复朗读、背诵的方式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也可以通过分角色朗读的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学会辨别错与对。 3.以课外实践活动为平台,渗透德育教育。安彩虹认为:“课外实践是巩固教师德育教学效果的重要方式,有的学生《学生守则》背得滚瓜烂熟,在实际中却没有以正确的理论指导自己的行为,那么会背一些理论也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语文课外活动能够使学生在课堂中学习到的知识得到运用,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可以陪孩子一起在周末、假期多参加一些社会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诸如去敬老院参加义演,培养学生尊老敬老的意识,使其学会关心他人,在参与和写作的过程中提高自我的道德品质修养。 总之,小学语文教材精选的很多内容都从不同的层面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教师必须做有心人,善于利用课文内容及与课文相关的内容,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把学生潜在的感性和理性的能力都挖掘出来,发挥出来,把德育教育贯穿在听、说、读、写等环节之中,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高尚品质,促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参考文献 [1]骆东艳谈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J].德育探索,2008年,8月。 [2]安彩虹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体会[J].现代阅读,2012年,6月,第6期。 [3] 康桂容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德育在线,2012年,第7期。

浅谈小学德育的现状及措施

浅谈小学德育的现状及措施 素质教育是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为目的,以提高国民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身体心理素质为宗旨的基础教育。其中思想道德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德育为一切教育的根本,是教育内容的生命所在,德育工作是整个教育工作的基础。目前,加强德育工作已成全体教育工作者的共识。我们对于德育工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但是效果不尽如人意,实效性较差,德育工作陷入了困境。石鸥指出:“尽管德育被提到首位,巨大的德育实践并未收到应有的道德效果。”如何在学校教育中卓有成效地落实道德教育,如何进一步改进学校德育,已成为当前教育界乃至全社会一项重大的课题。 1德育问题的现状 近些年来人们对学校德育的重要性、地位、任务总体上是趋于认同的,但存在着社会、家庭与学校认识不同步、不一致现象。不少学校和地方党政部门都意识到学校德育综合治理的必要性,并且进行了社区、家庭与学校齐抓共管的大量探索,取得了丰富的经验,但由于对市场经济、社会的不可控因素认识不足,没有形成综合治理的机制和规范。人们对社会和家庭影响因素在学生思想品德形成中作用增强的趋势还没有充分估,因而导致了社会、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不协调或配合不当。当今社会小学教育以

教学为中心的思想树立得还比较牢固,学校德育建设对教学工作的目的性和动力意义,还未被更多的人所认识。有些学校还错误地认为教学工作上去了,分数成绩上去了,学校的德育就无可指责。学校德育的重要性并无多少异议,但如何统一全社会对于学校德育的认识,却是国家和教育面临的重大问题。现在,学校的德育过程本质上就是教育者把道德规范传递给受教育者,受教育者形成道德的过程。德育的组织者过分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德育过程往往只限于向学生传授一套固定的道德规范,而忽视了作为德育主体的学生的参与,忽视了学生的情感和意志。表现在德育过程中,常以批评、禁止、训斥、说服、榜样、奖励、与惩罚等方法,剥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得不到发展,教育过程强求一律性,阻碍学生个性与主体性的发展。“不顾品德内化规律,否定道德学习主体化,用规范宣讲取代心性修养的纯外烁过程,成为中国德育的现实的主流特征”。由于忽视或否定受教育者在德育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德育的效果也就可想而知。 2德育在当今社会的时效性 今天的德育教育面临的是改革开放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大环境。一些负效应对大学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这就很现实地对德育教育的实效性提出了迫切的要求。由于每个人的各方面的素质不同,主观能动性有差异,所以德育在每个人身上所表现的感触

小学德育教育论文[1]

小学德育教育 作者:任精忠、陈坤、李波 摘要:现在的孩子生活幸福,在家里无时无刻不在享受着亲人的关爱与呵护,总有一种“以我为中心”的意识,当着“小皇帝”“小公主”。孩子们容易忽视了生活经历中许多值得珍惜的东西。在小学品德课程中,许多主题安排的目的就是引导学生认识自我,深刻理解生活。德育工作是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加强学校德育工作,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养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行为习惯,使德育工作渗透到每个教学环节之中,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健全人格,全面发展,个性突出,高素质的人才。而德育的实施途径和方法是由德育的任务、内容等方面因素决定的。由于小学德育的任务、内容是多方面的,因此,进行小学德育就有多种途径和方法。 一、小学德育实施的途径 小学德育的途径主要有思想品德课和其他各门文化课教学、班主任工作、校会和班会、少先队活动、各种课外校外活动等 (一)思想品德课 思想品德课是向小学生比较系统地进行直接和专门德育的一门课程,是我们学校教育中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形式它的任务是使小学生初步具有社会主义道德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使他们成为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打下初步的良好的思想品德基础。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中,思想品德课有着其他途径所不能代替的独特作用。一堂优秀的小学品德课,不能讲成中学或大学的政治课,要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目的要求要切合学生实际,这是教育能否成功的前提之一。还要有针对性,灵活的运用生动形象的材料,坚持启发式教学,用小学生容易懂的语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能结合具体实例讲清道理,明辨是非,掌握正确的价值观念。 (二)其他各科教学 学生在学校的时间并不是只单单上思想品德课,因此如果仅靠思想品德课来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教师的天职就是“传道授业解惑”,“传道就是启迪人类的智慧,传播人类文明。”“解惑”就是传授知识。“传道授业解惑”就是教书育人。怎样教书育人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和关键。一直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研究、探讨的重大课题,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其内容都不同,我们小学教师培养的对象就象一块未经琢磨的玉石,只能由教师进行加工,才能现出瑰丽的玉石,教育在此就是琢磨的过程,教育为本,德育为先,德育的教育必须渗透在传授知识之中,这样就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有色有味、有趣有情、极赋实效。现就小学语文教学进行德育渗透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思想教育必须放在语文教学的首位。 知识无阶级性,而教育则是有阶级性的,教育从来都是从属于一个阶级的,我们的教育就是要为无产阶级的政治服务,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就是要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就是要培养讲文明、守纪律的一代新人。我们语文书中的课文《我们爱你啊,中国》、《郑成功》、《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等等各篇无不是思想教育极强的活的教材。它无不在启迪学生的智慧。陶冶着学生的情操,激励着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爱劳动。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把思想教育放在首位,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中。依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特点,向学生进行理想教育、爱国教育、传统教育、使之从小就懂得做人的道理。从我做起,从小做起,这样必能为他们的人生奠定下坚实的根基。 二、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一定要把握儿童心理特征。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传授知识中育好人关键要了解自己的教育对象,掌握自己教育对象的心理性格等特征,根据其心理状况,年龄特征去进行教学,寓德育教育与教学中,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小学语文教师面对的教育对象是儿童,他们知识面窄、贪玩、好动,这是他们的弱点,但他们心灵纯洁好奇,好表现,喜问、喜听,争强好胜,则是其优点。根据这些特点,在教学时就要善于引导。讲课要考虑到主动、形象、有趣,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使其在增长知识中,培养良好的个性、懂道理、做新人。 在语文教学中掌握儿童心理特征,激发兴趣十分重要,学生虽然年幼,可心灵十分纯洁,他们都希望表扬,表扬会使他们加自尊自荣。为此,我常用激励性

[德育教育,语文教学,重要性]浅议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浅议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摘要:小学生作为我国社会发展的新生代,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学校作为教育机构,就必须承担起塑造学生人格的伟大使命。尤其是小学语文教学,更是担负着对小学生的理想教育和科学兴国教育,培养劳动为荣、尊师守纪、助人为乐、拾金不昧、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和为人民服务的社会主义道德的重大任务。 关键词:德育重要性问题途径 道德是一个人的灵魂,更是一个民族的灵魂。要振兴中华民族,实现中国梦,就必须将道德修养教育从小学生抓起。学校作为教育机构,就必须承担起塑造学生人格的伟大使命。尤其是小学语文教学,更是担负着对小学生的理想教育和科学兴国教育,培养劳动为荣、尊师守纪、助人为乐、拾金不昧、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和为人民服务的社会主义道德的重大任务。怎样才能使学生在小学时代就建立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是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刻不容缓的研究课题。笔者作为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师,结合工作实际,谈一谈自己对这个问题的认识。 一、在小学阶段进行德育教育的意义 (一)德育扎根于中华传统文明中,是中华民族的灵魂 中国具有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德育内容广泛、深厚,对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支撑作用。通过研究世界各国的发展史,不难发现,不管是雅典文明,还是希腊文明,在历史的长河里,都已经死去。而只有中华传统文明,五千年来不曾中断,虽然朝代更迭,但是,中华文明的精华与核心不曾丢失,而是在民族融合与冲突中愈发精致与悠久。因此,传承中华名族的优秀传统,吸其精华,弃其糟粕,让优秀的文化在人民中更好地传承下去,发扬中国的灵魂,是我国在小学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不容教学家们忽视。因此,在现在的语文教学中对小学生进行传统的德育教学,必将有利于传统优秀文化的继续传承与发扬光大,培养出来的国家栋梁才能更适合新时期的需要。 (二)小学生阶段的德育教学事半功倍,至关重要 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肩负着中华民族振兴和强大的重任,可以说,小学六年,作为人的发展的一个基础时期,其思想极为纯洁,犹如一张白纸,在这个阶段,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启蒙教育,就好比在一张白纸上作最美的画作,操作起来更为得心应手。所以,在这一时期,通过教师的努力,引导这些懵懂无知的小学生建立起正确的道德意识、道德理解、道德判断及道德品质等是极其必须的。 (三)正确的道德观是立足社会的根本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为社会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21世纪,越来越重视的是各方面都优秀的综合型人才。学历已经不再是学生成功的重点,具有中华民族优秀的道德观才是最重要的。学习的重点不再是掌握知识,更多的是应该要学会如何做人。学会生存,学会创造,学会什么是正确的道德观念,才能满足现代社会需要。只有建立了正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