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年语文高考阅卷心得体会

XX年语文高考阅卷心得体会今年参加高考试卷批改,很不幸地被分到了现代文阅读一组,之所以言之不幸,是此组的批阅是所有小组中耗时最长、任务最为繁重而艰巨的。

XX年“文学类文本”阅读材料节选自李丽娟的《我们与父亲》,命题者拟名为《静流》是名副其实的当代散文,告别了连续几年选用的外国小说文本,这篇选文讲述的是发生在两代人之间的故事,借此表达作者对生活的真切体验和独到理解,内容和主题跟学生的生活几乎“零距离”,没有时空和文化阻隔,极易引起共鸣。

在九天的奋战中感受到考生的答题情况暴露出一些比较共性的问题。

其一,在考察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及鉴赏作品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上欠缺,

13题品味动词的作用,“挺直”一词表达父亲的心理,绝大多数考生都只停留在对父亲在生活的打击下要帮助弟弟的坚强决心的分析上,而忽略了特定的语境“父亲接受了现实”“把退休工资卡交给了弟弟”“喝令他收下”这一连贯的人物表现背后所折射出的父亲丰富的心理内涵:为能帮助儿子而长舒一口气,内心的满足、欣慰之情。

其二,对文学作品中文体知识的辨析能力薄弱。15题“四个句子在写法和作用上的共同点”则侧重考察考生鉴赏语句

的表现手法的能力。意在要求考生能进入整体语境,通过对四个句子的辨析找出它们的共同点。按解题的思维定势来看,绝大多数考生将“写法”单一的理解为表现手法,于是乎“象征、托物言志、以小见大、渲染气氛”接踵而至。殊不知写法的概念是极其广泛的,它指向全文的写作方法,不仅包含表现手法,还包含修辞方法、表达方式、叙述角度、结构形式。因此考生能答出“过渡”的约占88%,能答出“过渡和比喻”的,约占50%,而能在前两点基础上答出“从第三者角度,描写作者的感受和看法”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不到1%。

12题“文章开头写弟弟迷恋音乐对后文的作用”。解答此题许多考生不明确的是与散文这类文体有关的主要表现手法及作用,而跟文章开头有关的写法不外乎是:衬托、渲染、铺垫、伏笔、抑扬、虚实结合、借景抒情等等。倘若熟悉了相关的文体知识,答题思路也就一泻千里、一语中的了。

在参加完XX年的高考评阅工作后,我一直在反思,我们除了勤勉不懈的精讲精练、系统的归纳整理之外,是否还有更好的捷径能给我们的后来者提供更多有益的借鉴呢?遗憾的也是真切的感受到所有的秘诀都是建立在扎实的基本功积累之上,倘若一定说有的话,也不敢妄称为秘诀,姑且说是自己的一点点心得体会吧。

首先是简明扼要,答出要点,是多得分的关键。除了要

保证评卷质量外,评卷速度对评卷任务的完成有决定性的影响。单就14至16题的批改,一个老师除去吃饭、喝茶、上卫生间、午休时间,一天平均阅卷达到1200份,平均得分是7.75分,为了提高评卷效率,评卷老师在阅卷中往往只是赋点采分,尤其是看一些关键词是否答出,有则得分,无则丢分。如果一些考生答得罗罗嗦嗦,,就会给评卷老师留下不好的印象,认为你可能不太懂,从而影响到你的得分。

其次要认真审题,善于筛选答题的阅读区间,从中筛选有效信息。如14题中,题干中的“由对立冲突到矛盾化解,直至理解信任”就已经暗示出答题的阅读区间是从文章的第四段至倒数第五段。借助自己的一双慧眼,你会发现许多题干的设置都隐喻着本题的阅读区间。这会为你的解题插上一双隐形的翅膀。

再次竭尽所能、勇于作答是多得分的有效途径。实践证明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卷面要整洁,字迹要工整,让人一看就舒服。2、能答则答,不能答也要想好答上几点,让人知道你在竭尽全力。3、依题作答,不要乱涂乱画。有的考生或者不会,或者对题的意思理解不太透,就会写上“老师您辛苦了!”“老师请原谅”等几句俏皮话,甚至于画上一幅漫画之类的,这些除能博人一笑外,一般是不会得分的。

王颖俊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