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果树食心虫监测和防控新技术研究与示范

北方果树食心虫监测和防控新技术研究与示范
北方果树食心虫监测和防控新技术研究与示范

北方果树食心虫监测和防控新技术研究与示范

范仁俊1,李

捷1,马春森2

(1.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山西太原030032;2.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北京100193)

要:对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北方果树食心虫监测和防控新技术研究与示范”进行

了综述,内容包括项目的科学前沿及背景,要解决的科学问题和研究思路、研究方案和技术路线,已取得的主要研究进展,对农业生产的推动作用等,并对该领域研究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食心虫;项目介绍;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S4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481(2010)05-0032-04

Research and Demonstration on Innovative Technologies to Monitor ,

Prevent and Control of Fruit Borers in Northern China

FAN Ren-jun 1,LI Jie 1,MA Chun-sen 2

(1.Institute of Plant Protection ,

Shanx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Taiyuan 030032,China ;2.Institute of Plant Protection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Beijing 100193,China )

Abstract :Backgrounds,key scientific issues,main contents,methods and research outline of the national nonprofit sector (agriculture )special funds research program “Study and Demonstration on the New Technologies of M onitoring and Controlling Fruit Borer on Fruit Trees in Northern China ”were introduced in this review.Research progresses were summarized and the role to promote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was analyzed.Further key issues were discussed.

Key words :Fruit borer;Project introduction;Research progress

收稿日期:2010-02-22

基金项目: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项目(200803006)

作者简介:范仁俊(1959-),男,山西临猗人,研究员,主要从事农业害虫化学防治研究工作。

doi:10.3969/j.issn.1002-2481.2010.05.10

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

“北方果树食心虫监测和防控新技术研究与示范”(200803006)于2008年10月获得了国家批准立项,实施年度为3年,项目总经费为1796万元。

该项目由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主持,联合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中国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沈阳农业大学、山西农业大学、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保环保所、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林业科学院森林生态研究所、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共12个优势单位合作开展专项研究工作。

本文主要介绍了项目的科学前沿及其背景,要解决的科学问题、研究思路、研究方案以及技术路线,取得的主要研究进展,对农业生产的推动作用等,并对该领域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1项目背景

我国果树栽种面积位于世界之首,在我国北

方,以苹果、梨和红枣为代表的果树面积已达400多万hm 2,面积约占农业生产面积的20%左右,产值则占农业生产总产值的40%以上,已成为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朝阳产业和支柱产业。果树食心虫是果树生产中一类常发性、灾害性害虫,常见的食心虫有10余种,桃小食心虫、桃蛀螟、梨小食心虫和梨大食心虫等最为严重,而苹小食心虫、白小食心虫、李小食心虫等局部严重。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栽培的果树近年来已进入盛果期,食心虫为害普遍大幅回升,盛产果品的山西省晋中市苹果、梨、枣果园的虫果率高达30%以上,防治水平低的果园更高达80%以上。虽然国内外已有一些果树食心虫生物学和治理技术的零散研究,如开发了苹果病虫害的远程诊断系统和性信息素防治,在化学防治、果实套袋

山西农业科学2010,38(5):32-35Journal of Shanxi Agricultural Sciences

32··

方面也积累了经验;日本及欧洲一些国家开展了食心虫的监测、天敌繁殖利用、果树—食心虫—天敌之间相互作用、遗传工程、诱变微生物等研究,但我国北方地区果树生产中面临的3个重大问题,尚缺乏有效的解决方法:(1)食心虫具有突出的隐蔽性和和钻蛀性,只有短暂数日暴露在外,一旦错过这一关键时期,化学药剂就不能产生预期的效果。因此,确定食心虫生活史中最薄弱的环节,开发准确预测食心虫出蛰期和产卵期的方法和手段是提高食心虫防治效果的根本途径。(2)食心虫的化学防治效果大打折扣,果农普遍增加施药次数和剂量,每3~5d喷药1次,频繁定期施药致使防治成本升高,每公顷用药费用高达7500~12000元。农药残留超标十分普遍,因此,挖掘食心虫的生物学弱点和特点,开发环境调控、物理阻隔、土壤处理、趋避诱集、化学农药减量化及相互协调技术,是减少农药使用量,降低成本的重要途径。(3)目前果树食心虫防治主要依靠化学农药和果实套袋2项技术。一个生长季施药次数高达50~60次,各地推广的果实套袋技术,工作量大,需要爬高,老弱妇孺劳动力难以胜任这些繁重的田间作业。因此,为老弱妇孺量身打造“简便、安全、有效”的食心虫治理技术包,搭建技术示范桥梁,成为解决我国农村劳动力结构转变带来新问题的有效途径。

2研究思路

本项目以北方当家果树苹果、梨、枣等主要食心虫为研究对象,通过深入研究食心虫类害虫的生物生态学特点,建立种类快捷识别系统和薄弱环节时空监测预警模型,研发新型土壤环境调控、物理阻隔、化学趋避、生物防治、环保型农药与减量化使用等关键防控技术,形成简便有效的食心虫控制技术规程,建设食心虫预测和防控研究网络信息平台,构建食心虫综合防控技术服务体系,并在北方果树主产区开展技术集成试验示范。集中解决我国北方果树食心虫预测技术不高、防治效果低下、化学农药使用频繁、防治作业繁重等突出问题,为新形势下我国北方果业生产发展提供新的技术支撑,为广大果品生产企业和果农搭建适用技术桥梁。

3研究方案和技术路线

本项目选择在我国华北、西北、东北3个生

态区采取“三结合”的工作策略,共同组织实施,即:(1)田间实地调查与室内饲养观察相结合;(2)传统调查试验与现代高新技术相结合;(3)应用基础理论研究与生产实际应用相结合。在此策略的指导下,首先开展北方果树食心虫发生调查和生物生态学研究,明确新的栽培模式下北方果树食心虫发生特点、优势种群及其发生规律,调查食心虫天敌资源,构建食心虫类害虫及其寄生蜂准确鉴别体系和食心虫种类远程识别系统,开展食心虫选择寄主植物和配偶的化学通讯机制研究,寻求控制食心虫的新途径。同时开展食心虫生活史薄弱环节的时空监测与预测预警技术研究,深入研究食心虫出蛰、转移为害、羽化产卵与环境条件的关系,建立食心虫发生环境因子驱动预测模型,开发基于Data logger的食心虫发生预测技术,最终开发出食心虫监测预警系统,实现监测预警数据采集的自动化、数据传输的网络化、数据处理和预警分析的智能化、测报发布的数字化和图形化。进一步加强食心虫环保型防控关键技术研究,开展土壤环境调控、物理阻隔、化学趋避、生物防治、环保型农药研发与减量化使用等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建立食心虫数据库和网络信息平台,为食心虫预警和防控研究提供网络信息服务。在此基础上,建立完善先进的北方果树食心虫监测预警技术体系,集成以环保型防控技术为主的北方果树食心虫综合治理技术新体系,搭建行之有效的技术推广与咨询培训服务体系,并在我国北方果树主产区大面积推广应用,全面提高我国北方果树食心虫的综合治理技术水平以及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

4已取得的主要研究进展

4.1构建了果树食心虫多虫态DNA精确识别体系和面向农户的便捷识别系统

果树食心虫生物学特性因种而异,正确的种类识别是有效防控的前提。果树食心虫体小、隐蔽、难以识别,因此,本项目的第一个难点就是解决各种虫态的种类鉴别问题:如何根据卵、幼虫、蛹来准确鉴定害虫种类?如何将卵、幼虫、蛹与成虫联系起来?如何实现残破或损毁的成虫标本的准确鉴别?错过最佳的鉴定时机,往往也错过了最佳的防控时机。另外,食心虫中形态上相似的种群未必就是同一个物种,形态上不同的种群未必就不是同一个物种,给选取具有针对性的有效

范仁俊等:北方果树食心虫监测和防控新技术研究与示范

33

··

山西农业科学2010年第38卷第5期

防控技术带来潜在难题与挑战。第二个难点就是分类学在不同层次受众中的推广。分类学家如何把精确鉴别的种类信息以简便的方式传递给其他领域的研究专家、农技推广工作者以及果农。为解决这2个问题,项目组构建了食心虫多虫态DNA精确识别体系和面向农户的食心虫便捷识别系统。

4.2开发了苹果、枣桃小食心虫越冬代出土羽化有效积温驱动预测模型

桃小食心虫突出的隐蔽性和钻蛀性使其成为发现难、防治难的害虫,一旦错过关键时间,不管如何增加施药强度,化学防治效果均不能达到预期效果。掌握越冬幼虫出土羽化至产卵前这一短暂时期就成为整个生长季桃小食心虫防治的关键时期,因此,开发桃小食心虫越冬代出土羽化期准确的预测技术,就成为解决食心虫防治难、效果差,用药多、成本高这一突出生产问题的一把钥匙。本研究基本摸清了影响越冬幼虫出土羽化的关键因子,构建了适用于我国北方平地苹果和枣桃小食心虫春季出土羽化时期预测的有效积温驱动模型,为确定防治关键时期提供了有力工具。

4.3果树食心虫可持续防控关键技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目前,果树食心虫防治主要依靠化学农药和果实套袋2项技术。食心虫钻蛀性导致化学防治效果差,所以果农普遍通过增加施药次数和剂量来提高防效,每3~5d喷药1次,且多采用大雾滴喷雾直至药液下滴为止,导致只有15%药液为落在植物上的有效药液等问题,每公顷用药费用高达7500~12000元。各地推广的果实套袋技术,工作量大,需要爬高,老弱妇孺劳动力难以胜任这些繁重的田间作业。针对这些问题,项目组借鉴美国、澳大利亚、日本和韩国等的经验,结合我国东北、西北和华北3个不同生态区果树食心虫发生特点,提出“以物理阻隔为基础,性信息素防治为核心,生物防治为补充,化学防治为保障”的果树食心虫可持续控制策略,重点开发了“高效性信息素产品及其最佳田间使用技术”,“高药液附着性农药剂型开发及其减量化喷雾技术”。系统开展了果树食心虫物理阻隔、天敌昆虫和病原微生物繁殖利用、新型引诱物质挖掘等研究工作。研制出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2个高效性诱剂配方,开发出8种食心虫诱芯产品;研发出适用于缺水条件和乔化果树专用诱捕器3个;确定了性诱器/迷向丝的田间最优设置技术;筛选出提高药液附着性的助剂3种,研制或筛选出防治果树食心虫高效药剂18个,其中登记农药新剂型2个;研究出适用于果树的农药减量静电喷雾技术;制订了果树食心虫农药减量化全程控制技术规程1套。

4.4果树食心虫项目管理及防控技术体系研究推广网络平台

基于数据融合技术,构建了“果树食心虫项目管理及防控技术体系研究推广网络平台”,并在项目协作单位和相关示范区进行了测试使用,利用电子邮件、短信等多种形式将食心虫防控实时测报与防治指导意见等信息传达入户,解决了果树食心虫信息送达的最后一公里问题,为项目的技术推广发挥最大作用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5项目对农业生产的推动作用

项目的实施给广大果农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受到示范区农民的欢迎。果树食心虫一直是困扰果品生产、影响果农增收致富的主要隐患。食心虫为害严重的地区如新疆、甘肃、安徽、河南、河北、陕西、山西、山东、江苏等省区,果实受害率一般可达10%~30%,重者达50%。项目试验点山西省太谷县井神村2008年桃果受食心虫为害率甚至达到80%以上;每年防治食心虫的直接或间接投入约占果园总投入的40%左右。本项目北方地区12个协作单位的统计数据表明,通过本项目技术的试验、推广和应用,试验区和示范区的虫果率普遍降到了5%以下,部分地区甚至降到了1%以下,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减少达35%以上。

通过本项目的推广示范,显著减少了化学农药的使用,提高了果品的质量和价格,也为果品出口打开了渠道,提供了质量保证。项目组对果农、农技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发放科普资料,实用性强的新技术、新方法进入到田间地头,农民学习科技的热忱空前提高。随着性信息素防治技术、物理阻隔技术、生物防治技术、减量施药技术、优质高效无残留农药的筛选和应用等技术的成熟并投入使用,无公害、绿色、有机果品的生产进程稳步推进,科技兴农成为新时代果农生产果品的第一意识,同时,果农的健康意识、环境意识大大提高,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

34··

6研究展望

项目实施2年来,项目组对食心虫进行了系统性研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开展了食心虫发生调查和生物生态学研究、生活史薄弱环节的时空监测和测报技术研究、环保型防治关键技术研究、食心虫防控研究网络平台研发、防控技术体系集成试验与示范应用等5个方面的研究及示范工作。摸清了北方7省市(区)果树食心虫的优势种和为害基本情况。基本解决了制约食心虫综合防控的4个技术问题:(1)建立了果树食心虫及其天敌鉴别体系,涉及14种果树食心虫类害虫和50个天敌种类;(2)开发了桃小食心虫越冬代出土羽化有效积温驱动预测模型;(3)自主研发出多种食心虫类害虫性信息素,其中梨小食心虫性诱剂平均诱虫效果高出国内同类产品的3倍以上;研发昆虫诱捕器、诱虫带、昆虫阻隔器等新产品,申请专利9项,在农业部正式登记食心虫专用环保型农药新剂型2个,研发出环境调控、物理防治、农药减量化技术等新技术6套,开发食心虫防控研究网络平台等新产品9个,初步起草新规程20个;(4)设计了基于数据融合技术的果树食心虫防控技术体系研究推广网络平台,构建了农户信息数据库,将食心虫防控技术信息直接传达入户,为科学防治食心虫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但是果树栽培措施的变化及全球气候变化等原因引起的果园小气候、果园其他病虫害防控技术措施的更新都可能引起食心虫发生动态的变化,对生产造成新的威胁。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些以前人们尚未注意到的新问题:(1)气候和栽培制度的变化对果树食心虫发育、繁殖、扩散、滞育和存活以及对食心虫与果树发育同步性产生影响。如由于栽培结构调整和气候变暖等原因,果树食心虫发生量比20世纪90年代后期明显上升,特别是发生期同比提前15~40d,发生世代数有增多趋势。(2)前人研究报道的许多果树食心虫的发生规律与测报、防治技术因耕作栽培制度的变化已经失去效用,由于公益性行业专项实施之前的多年,科研工作忽视了基本生物学、生态学与测报防治新技术的研究,致使可用于生产中行之有效的实用技术很少,亟待深入研究。(3)套袋栽培导致的果品品质下降问题随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及我国果品出口需求的高涨而日益凸显,针对果树食心虫开展以准确预测为基础、生物防治为核心、化学防治为补充,做好无袋栽培条件下果树食心虫的可持续控制及技术储备是大势所趋。

鉴于此,很有必要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利用已取得的果树食心虫发生和防治方面的成果,组织国内果树食心虫防控技术研究的优秀团队,根据我国北方不同生态区域的果树布局和食心虫发生特点,通过筛选、改进和研发我国东北、华北、西北生态区域苹果、梨、枣三大果树重要食心虫类害虫的实用简便监测技术和关键轻型简化防治技术,构建适合我国北方不同生态区域优势果区三大果树食心虫类害虫及时准确监测和轻型高效、持久、安全防治的配套技术模式,为食心虫类害虫监测与防控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并在我国北方不同生态区域优势果区建立核心示范区,开展大规模示范应用,大幅度提高食心虫类害虫的防治效果,大量减少化学用药,保证我国东北、华北、西北不同生态区域优势果区和优质果品的可持续高效发展。

致谢:感谢本项目参加单位提供的研究进展材料。

!!!!!!!!!!!!!!!!!!!!!!!!!!!!!!!!!!!!!!!!!!!!!!!!!!!!!!

更正

本刊2010年第4期“几种不同茎叶处理除草剂对谷子的安全性研究”一文第一作者简介有误,正确的为“宋喜娥(1974-),女,山西交口人,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化学调控与逆境生理。”

范仁俊等:北方果树食心虫监测和防控新技术研究与示范

35

··

简析环保生物处理技术

环境生物技术是指将生物科学与工程技术应用于水、大气、土壤等环境污染治理、污染预防、生物修复、环境监测等。 广义上讲:凡是涉及环境污染控制的一切与生物技术有关的工程技术。 狭义上讲:直接或间接利用生物或生物体的某些组成部分或某些机能,建立降低或消除污染物产生的生产工艺或者能够高效净化环境污染,同时又能生产有用物质的工程技术。 生物技术已是环境保护中应用最广的、最为重要的单项技术,其在水污染控制、大气污染治理、清洁可再生能源的开发、环境监测和污染严重的工业企业的清洁生产等环境保护的各个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接下来我们具体来看看有哪些具体的环境生物技术和应用: 01 污水的生物净化我国的水污染十分严重,高浓度有机物废水的处理是我国水污染治理的重点难题。 污水中有毒物质的成分十分复杂,包括各种酚类、氰化物、重金属、有机磷、有机汞、有机酸、醛、醇及蛋白质等等。微生物通过自身的生命活动可以解除污水的毒害作用,从而使污水中的有毒物质转化为有益的无毒物质,使污水得到净化。 该部分主要包含:①活性污泥法;②生物膜法;③厌氧生物处理法;④自然生物处理法。 举例看,比如微生物高效菌能够将氰化物(氰化钾、氰氢酸、氰化亚铜等)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氨;利用专门分解硫化物的微生物可以从废水中回收硫磺;利用能够降解石油烃的超级菌以清除油对水质的污染等。 还可以将大量的微生物高效菌凝聚在泥粒上形成活性污泥,用来分解和吸附废水中的有毒物质,污水净化后沉积的污泥中存在丰富的氮、磷、钾等元素,是很好的有机肥料。 02 固体废物的生物降解固体废物的生物降解在众多的处理方法中(如堆肥、焚烧、热处理等),生物处理具有成本低、运行费用低、操作简单、易管理等优点。城市垃圾的“生物反应堆”理论就是其中的一种,它与传统的卫生填埋相

环境监测技术的现状与未来发展

环境监测技术的现状与未来发展 发表时间:2015-03-12T10:28:02.943Z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15年第3期供稿作者:陈奕红 [导读] 目前,随着我国技术的发展,我国的环境监测技术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已经形成了规范的环境监测理论和环境监测体系。陈奕红(四川省内江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四川内江 641000) 摘要:环境分析是环境检测的主要方法,主要对环境质量因素进行测定,通过测定值来研究环境变化的因素,并且通过环境变化曲线,来预测环境质量改变的趋势。本文通过对我国环境监测技术发展的进程的研究,并对我国环境监测技术存在的缺点和不足进行分析,对我国未来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提出建议,以此希望能够推动我国环保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环境分析,环境质量,环保事业 1. 引言随着我国社会工业化的发展,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同时也带来了环境变坏的负面影响。为此环境监测技术对环境的改变和监测具有重大的作用,他可以使我们及时了解环境的改变,作出相应的保护措施[1]。目前,随着我国技术的发展,我国的环境监测技术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已经形成了规范的环境监测理论和环境监测体系。 现在,环境保护越来越受到政府的重视,在政府的支持下环境监测技术取得了很多的进步,同时,我国培养了大批的环境技术专家,为我国环境监测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2.环境监测技术的相关理论2.1 环境监测技术的概念环境检测,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新兴行业,监测的对象为人为因素、污染因素、自然因素。它是以现代科学技术手段为依据,利用科学的方法对环境质量进行监测和测量,来评价环境质量的状况及其发展趋势的操作过程。在对环境污染物检测时,并延伸到对生物和生态变化的环境监测、环境监测机构,应当依照规定的程序和相关的标准和法规,进行全方位和多角度的持续监控,,实现信息全面的获取、传输、和控制。环境监测一般包括:背景调研→制订方案→优化方案→现场采样→样品输送→样品分析→数据收集→分析综合等过程。环境监测的主要手段有通过对声学、光学研究的物理手段,使用化学方法进行分析的化学手段,还有对生态和生物研究的生物手段。环境监测技术包括放射分析法、仪表分析法,物理分析法,化学分析法、仪器分析法等分析测试技术,同时还应该包括数据采样技术、信息处理技术等。 2.2 环境监测技术的研究意义环境监测是对环境管理和进行环境科学研究的重要基础,它是制订相应保护法规的重要基础。环境监测的目的和意义主要包括:研究环境质量的改变,并且合理的预测环境质量的发展趋势;收集环境背景及其变化趋势数据和长期积累的监测数据,以保护人类健康和合理使用的自然资源,并提供准确的科学依据;揭示了新的环境问题,识别新的污染因素,为环境科学研究提供方向。 3.环境监测技术的现状3.1 环境监测技术方法不完善自从“十七大”我国提出努力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时,社会各界越来越重视环境问题,政府也加大对环境的治理和投资力度,但是,由于过去我国对环境监测的技术比较落后,所以以往获得的环境数据大多数不精确,这对环境保护工作也没任何指导意义,显然我国目前的监测技术已经不能满足环境保护发展的需要,我们必须提高环境监测技术。 随着工业水平的发展,各种各样的环境问题逐渐摆在我们面前。 目前,我国旧的监测技术方法已经对我国未来环保工作失去了指导意义,而且现有的监测方法还不完善,存在较大的漏洞,在对环境质量监测时存在较大的差距[2]。此外,我国在环境监测设备的研发技术水平还不太高,这进一步制约了环境监测技术方法的发展。我们要加大对环境监测技术的研究,尽快找到一种快速、准确、完善的监测方法。 3.2 环境监测队伍薄弱目前,我国环境监测部门人员的整体素质不太高,这与我们迫切解决环境问题不相符。由于,我国环境监测部门的工作人员流动性不大,所以,环境监测部门对新员工引进的数量比较小,同时,对人才的培养和专业素质的训练不够完善,很多地区环境监测部门对新进人员要求不严厉,这严重影响我国环境监测技术人才的发展。虽然,近些年来,我国加大高校在环境保护专业的发展和投资,但是由于受到环境监测部门人员的限制,很多毕业生不能从事该方面工作,这使得人才大量流失,并且现有的该方面人才发展的环境不乐观。 3.环境监测地区发展不平衡由于,我国地区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这也导致我国不同地区环境监测发展的不平衡。在一些贫困地区由于受到资金的限制,缺乏先进的设备和留不住专业人才,使这一地区环境监测技术发展落后。而在一些发达地区,环境监测部门已朝向现代化方向发展,拥有先进的设备和大量该方面的专家。为使我国环境监测全方面的发展,我们应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投资力度,注重对该地区人才的培养,使我国环境监测均衡发展。 3.4 环境监测领域狭窄目前,我国的环境监测领域比较狭窄,并且对监测的项目不深入、不全面、不具体,这与西方发达国家在环境监测领域差距很大[3]。 我国目前对环境监测只停留在表面的、可看的到的方面,而对更深一层次,比如光学污染、地下水监测、核污染等领域还处于刚起步阶段。 此外,我们对常规项目的监测要求也不严格,监测的数据不够精确,存在很大的误差,这无法真实的反应我国环境质量的现状。 4.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趋势4.1 注重提高环境监测技术针对我国监测技术落后的现状,我们应重视环境监测技术的改善。在很多发达的国家已经具有完善的环境监测方法。在发达的国家开始采用先进的环境监测技术,例如,3S 技术、信息技术、物理化学技术等,而我国在该方面的研究还很落后,我们应该努力朝着更高水平方面的发展。并且,加大对高精度环境监测设备的研究与开发。 同时,我们对环境监测项目进行分析时,也应结合我国社会发展的状况,有针对性和逐次的改善环境监测技术,实现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4.2 加快人才队伍建设人才是技术发展的保证。我们应该严格规范新引进人才的制度,杜绝走后门的情况,不断地提高环境监测人员的技术水平。同时,对已引进的人才制定合理的发展规划,采取有竞争性奖金的方法,激励工作人员的素质发展,注重引进复合型人才,加大对新人才的培养力度和成长空间,为他们的技术水平进步提供保证。进一步规范高校对该专业人才的培养,采用科学的培养模式,让学生学有所成,学有所用。 此外,也应加大对各个地区监测人员之间技术的交流,使好的技术和方法共享,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3 充分发挥各级环境监测站的作用环境监测站是环境监测部门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充分发挥各级监测站的协调作用。

环境监测方案

环境监测方案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山东汇能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环境监测方案 (一)监测目的 及时、准确、全面地反映公司污染治理设施运行情况,为环境管理、环境污染防治提供依据,确保废气、废水、噪声等污染物达标排放。 (二)监测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年1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主席令第三十一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17 年6月27第二次修订)、《工业污染源监测管理办法(暂行)》等相关规定,结合公司生产工艺过程及污染治理设施运行情况和公司环评中环境监测管理要求等内容,制定本监测方案。 (三)监测范围 定期对公司废气、废水、地下水、噪声等污染物排放状况进行监测。 (四)监测要求 1. 废气监测 监测项目:厂界无组织:氨、硫化氢、苯、甲苯、二甲苯、臭气、甲醇;有组织: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 监测频次:每季度监测一次。 监测点位:无组织废气监测——厂界四周。 监测方法:委托淄博圆通环境检测有限公司监测。 2. 废水、地下水监测

监测项目:送往达斯玛特污水处理公司的废水:pH、COD Cr 、NH 3 -N 监测点位:污水处理站清水池。 监测频次:每日监测。 监测方法:公司自行监测。 监测项目:地下水:PH、氨氮、硝酸盐、亚硝酸盐、硫酸盐、高锰酸盐指数、总硬度、氯化物。 监测点位:地下水取样口。 监测频次:每季度监测一次。 监测方法:委托淄博圆通环境检测有限公司监测。 3. 噪声监测 监测项目:对公司厂界昼间、夜间噪声进行监测。 监测频次:按照GB12348-2008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执行。每季度监测一次。 监测点位:四周厂界外一米。 监测方法:委托淄博圆通环境检测有限公司监测。 山东汇能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17-12-28

环境监测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环境监测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摘要:在环境问题日益严峻和环境保护工作不断深入的今天,环境监测技术成为了影响环保工作开展的重要因素。利用现代环境监测技术对污染物进行准确、及时的监测和分析,对实现环境污染的预防和控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现有研究结果的分析,总结了环境监测技术的应用现状,3S技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物理化学科学技术在水、大气、土壤等环境介质的污染物监测中应用广泛。同时,本文对环境监测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将向着以有机污染物作为监测的主要目标、监控介质范围扩大、监测分析精度痕量化、分析技术快速化、实验室管理系统应用广泛化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环境监测;环境保护;技术;污染 Application Status and Development Trends of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Technology Abstract:Today, environmental problems are increasingly serious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workis deepening, and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technology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factor affecting the environmental work to carry out. Using modern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technology to monitor and analyze the pollutants accurately and timely has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to prevent and control th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By analyzing the results of existing studies,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application status of the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technology. 3S technology, biotechnolog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physical and chem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re widely used in the monitoring of contaminants in water, air, soil and other environmental media.At the same tim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development trends of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technology, it will be toward to regard the organic pollutants as the main monitoring targets, expand the scope of monitoring media, analyze to achieve mark quantization, analyze fast, and use the laboratory management system widely in the direction of development. Key words:Environmental monitoring;Environmental protection;Technology;Pollution 1引言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环境问题和人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保护环境刻不容缓。环境监测不仅是加强环境监督与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保护环境的前提和基础。随着环境问题的不断凸显,政府及社会各界不断地提高环境保护意识,从而对环境监测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分析总

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

1、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是以核酸或蛋白质为分析材料,通过分析基因的结构、表达的变化和由此而导致的基因功能的改变,为疾病的研究和诊断提供更准确、更科学的信息和依据的一门学科。 2、请说明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在临床试验诊断中的应用。(1)感染性微生物的检测。如:用PCR技术进行甲型肝炎病毒的检测、乙型肝炎病毒的检测和解脲脲原体的检测等。(2)基因突变的检测。如:用PCR一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技术检测地中海贫血基因突变。 (3)法医学检测。如:用PCR微卫星检测技术进行亲子关系的鉴定和个体识别。 (4)基因异常表达的检测。如:用cDNA表达的芯片技术进行基因异常表达的检测。 (5)基因定位。如:用原位杂交技术进行组织与细胞中基因表达的定位。 3、基因组:是一个细胞或一种生物体的整套遗传物质。 4、基因:是基因组中一个功能单位,是贮存有功能的蛋白质多肽链信息或RNA序列信息及表达这些信息所必需的全部核苷酸序列。 5、原核生物:是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放线菌和蓝绿藻等原始生物的总称,是最简单的细胞生物体。

6、操纵子结构:是原核生物基因组的功能单位。 7、质粒:是指细菌细胞染色体外,能独立复制并稳定遗传的共价闭合环状分子。 8、转座因子:又称为转座元件,是一类在细菌染色体、质粒和噬菌体之间自行移动并具有转位特性的独立的DNA序列。 9、原核生物基因组的结构特征: (1)原核生物基因组通常仅由一个DNA分子构成,基因组中只有一个复制起点,具有类核结构。 (2)具有操纵子结构,模板mRNA为多顺反子mRNA。编码区远远大于真核生物基因组,但又远远小于病毒基因组。在基因组中存在多功能的识别区域,如复制起始区、转录启动区和终止区等,这些区域常常含有反向重复序列。 (3)结构基因通常为单拷贝基因,编码顺序一般不重叠。(4)具有编码同工酶的基因。 (5)含有可移动的DNA序列。 10、病毒基因组的结构特点: (1)与细菌和真核生物基因组相比,病毒基因组结构简单,基因数少,所含信息量也少。 (2)病毒基因组的核酸类型较多,有双链DNA、单链DNA、双链RNA和单链RNA;有环状分子,也有线性分子。但无论是哪种核酸类型,一种病毒颗粒中核酸成分只能为一种,或

有机废气生物处理技术

1生物法的概念 生物法净化有机废气是在已成熟的采用微生物处理废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生物净化实质上是一种氧化分解过程:附着在多孔、潮湿介质上的活性微生物以废气中有机组分作为其生命活动的能源或养分,转化为简单的无机物(CO2、H20)或细胞组成物质。 与废水生物处理过程的最大区别在于:废气中的有机物质首先要经过由气相到液相(或固体表面液膜)的传质过程,然后溶解于液相中的有机成分在浓度差的推动下,进一步扩散至介质周围的生物膜,进而被其中的微生物捕捉吸收;在此条件下,进入微生物体内的污染物在其自身的代谢过程中作为能源和营养物质被分解,产生的代谢物一部分溶入液相,一部分作为细胞物质或细胞代谢能源,还有一部分,(如CO2)则析出到空气中,废气中的有机物通过上述过程不断减少,从而被净化。 2生物法处理有机废气机理 对于生化法处理废气的机理研究尽管已做了不少的工作,当至今仍没有统一理论。目前在世界上公认影响较大的是荷兰学者,依据传统的双模理论提出额生物膜理论。另外一种是PEDERSEN、孙佩石等根据吸附理论提出的吸附-生物膜理论所为生物膜及是由微生物群体在固体载体表面构成的粘性膜结构。润湿环境下,微生物以废气中有机物为能源,将其氧化分解过程中,得以生长、繁殖并形成具有一定厚度的膜。这种生物膜尤其在处理浓度或生物可降解性强的废气时,

更显示了优越性。 3生物法的工艺特点 由于微生物对各种污染物均有较强、较快的适应性,并可将其作为代谢底物而降解、转化、因此,与传统的废气处理技术相比,生物处理技术具有效果好、投资及运行费用低,安全性好,无二次污染,易于管理等优点。同时,由于废气生物处理系手机的再生可直接通过吸收剂中微生物的作用来实现,而不需要先理化吸收和吸附那样的专门设备,从而简化了工艺流程和工业设备,降低运行操作费用,所以,生物处理技术已逐渐成为世界研究的热点课题之一。 4主要工艺及对比 4.1生物过滤床 生物过滤床是一种在其中填入具有吸附性滤料(如泥炭、土壤、活性炭等物质)的净化装置。挂生物膜前,在过滤床中渗入PH缓冲剂和N、P、K等营养元素(如NH4NO3和K2HPO3),当具有一定温度的废气进入生物滤床,通过约0.5-1m厚的生物活性填料层时,滤料中的微生物(主要是细菌、放线菌、原生动物、藻类等)即可通过接触而捕获废气中的哟机务并将其作为自身生长的碳源。因此,废气通过生物过滤床后即可被净化,而滤料层中的微生物在生化降解污染物的过程中不断生长繁殖,从而使生物滤池的操作得以持续进行,滤料使用一年后一半呈酸性,要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 生物过滤床中的水只是滞留在微生物膜的表面和内层中,没有形

《环境监测技术》考试题及答案A

《环境监测技术》试卷A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 一、简答题(每题5分,共80分) 说明:仅为参考答案,不要求学生回答非常全面。主要观点符合当前环境监测领域的通用说法,并且阐述中没有明显违背基本原则的内容,可给4-5分;基本内容偏少,或者有少量内容错误,可给2-3分;没有回答,或者有明显错误,可给0-1分。 1.空气污染指数(API) 空气污染指数(API)是将常规监测的几种空气污染物浓度简化成为单一的概念性指数值形式,并分级表征空气污染程度和空气质量状况,适合于表示城市的短期空气质量状况和变化趋势;是根据空气环境质量标准和各项污染物的生态环境效应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来确定污染指数的分级数值及相应的污染物浓度限值。指数越大,级别越高,说明污染越严重。 2.优先控制污染物 潜在危险性大(难降解、生物累积性、毒性大和属三致物质);在环境中出现频率高,高残留;检测方法成熟的化学物质制订优先监测目标,实施优先和重点监测。 3.环境监测的目的、特点、一般过程 目的:为保护环境和保障人群健康,运用化学、生物学、物理学和公共卫生学等方法间断或连续地测定环境中污染物的浓度,观察、分析其变化和对环境影响的过程。 特点:①高灵敏度、高准确度、高分辨率;②自动化、标准化、计算机化; ③多学科性、边缘性、综合性、社会性等。 一般过程:现场调查资料收集→确定监测项目→确定监测点布置及采样时间和方式→选择和确定环境样品的保存方法→环境样品的分析测试→数据处理→环境监测报告 4.危险废物及常规监测方法 危险废物是指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的废物;一般也称有害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在环境中任意排放或处置不当,除造成燃烧、起火、爆炸及直接污染水体、大气以外,还影响土壤和地下水的质量,造成长期且难以恢复的严重后果。 常规监测方法:易燃性实验方法;化学反应性试验方法;腐蚀性试验;急性毒性的初筛试验;浸出毒性试验。 5.放射性样品预处理方法 衰变法、共沉淀法、灰化法、电化学法、离子交换法、溶剂萃取法 6.静态配气法 静态配气法是把一定量的气态或蒸汽态的原料气加入已知容积的容器中,再充入稀释气体,混匀制得。 7.生物监测在环境监测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 生物监测是利用生物个体、种群和群落对环境污染所发出的各种信息,作为判断环境污染状况的一种手段。它具有累积效应和综合反应的特点。现代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使捕捉生物信息的能力大大增强,正在给传统的生物监测技术注入新的活力和监测手段上的变革,对于了解污染的性质、分析污染的程度、追踪污染发生的历史、预测污染的影响及发展趋势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生物检测技术试题

生物检测技术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方法中不属于生物样品的预处理方法的是(E) A.消化分解 B.提取 C.分离 D.浓缩 E.结晶 2.在显微镜的光学系统中,能够在上涂抹香柏油为介质的器材是(C) A.反光镜 B.聚光器 C.物镜 D.目镜 3. 下列微生物涂片的制作过程正确的是(C) A.涂片→干燥→固定→水洗→染色→干燥→镜检 B.涂片→干燥→水洗→染色→干燥→固定→镜检 C.涂片→干燥→固定→染色→水洗→干燥→镜检 D.涂片→干燥→染色→固定→水洗→干燥→镜检 4.在常规紫外光测定时,紫外光波长集中于(B)区 A.小于190 nm B.200~400nm C.400~800nm D.800nm以上 5.应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时,使用摩尔吸光系数ε时,ε值在(D)阶段时,此方法不灵敏 A.ε>104 B.ε=103~104 C.ε=102~103 D.ε<102 6.使用光度法测量时,不是消除干扰的措施的是(C) A.控制酸度 B.选择适当掩蔽剂 C.生成配合物沉淀 D.选择适当的测量波长7.层析法的最大的特点是(B) A.分离速度快 B.分离效率高 C.分离范围大 D.分离设备简单 8.不属于亲和层析的基质的性质是(D) A.具有良好的物理化学稳定性 B.能够和配体稳定的结合 C.基质的结构应是均匀的多孔网状结构 D.基质应具有较好的疏水性 9.凝胶层析中最先流出的是(A) A.大分子 B.中等分子 C.小分子 D.吸附分子 10.在ELISA测定抗原,抗体中,下列哪种检测方法是检测抗原的常用方法(B) A.间接法 B.双抗体夹心法 C.竞争法 D.捕获法测IgM抗体 11.在ELISA中作载体的物质很多,最常用的是(B) A.邻苯二胺 B.聚苯乙烯 C.四甲基联苯胺 D.对硝基苯磷酸酯 12.细胞克隆化的方法很多,下面正确的方法为(A) A.毛细管法,有限稀释法 B.活性炭吸附法 C.BF分离技术 D.重组免疫法 13.流体细胞术的英文缩写是(C) A .IGS B.CSS C.FCM D.PCR 14.有关细胞分选系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B) A.每个液滴中含一个样品细胞 B.液滴中的细胞在形成液滴后被测量 C.符合预定要求方可被充电 D.符合要求的液滴通过偏转板的高压静电场发生向左或向右偏转从而被收集在容器中 15.下列电泳分类中,哪一种不是按支持介质形状不同进行的分类(B) A.分析电泳 B.纸电泳 C.板电泳 D.柱电泳 16.关于电泳下列哪种说法是不正确的(A) A.俄国物理学家Durrum首次发现电泳现象 B.电泳过程必须在一种支持介质中进行 C.电泳是指带电粒子在电场的作用下发生迁移的过程 D.电泳装置主要包括电源和电泳槽的两部分

高效生物处理技术

高效生物处理技术作为有机废水二级处理的重要手段,广泛应用在工业废水处理和生活污水处理工艺中。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新工艺、新技术的不断引入,废水生物处理的发展方向也逐渐明朗。江苏瑞达科技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从清洁化生产、“三废”治理、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的项目规划,提供系统、实用的解决方案。江苏瑞达科技给大家介绍一下高效生物处理技术。 高效生物处理技术主要是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除去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一种方法,分需氧生物处理法和厌氧生物处理法两种。好氧处理包括:稳定塘(氧化塘),土地处理,生物滤池,生物转盘,氧化沟工艺,活性污泥工艺等。厌氧处理包括:UASB、厌氧接触法、升流式厌氧污泥床、档板式厌氧法、厌氧生物滤池、厌氧膨胀床和流化床,以及第三代厌氧工艺EGSB和IC厌氧反应器等。 在同一反应器中复合好氧和厌氧生化过程,并使微生物的悬浮生长和附着生长相结合,

可维持反应器内微生物的多样性,提高生物处理法去除有机污染物的效率。 开发具有高密度生物群、高传质速度的生物反应器,比如深井曝气法等,与传统工艺相比有机负荷可增加到几十倍,提高了设备处理有机物的负荷能力。 发展各种耐水量、水质、毒物、酸碱冲击能力强的工艺,提高出水水质的稳定性,比如AB工艺、SBR 工艺和固定化微生物法等,都在耐冲击负荷能力方面有大的改进。 开发生物处理的细菌系列,对不同污染物寻求高效特性菌,在组合工艺中每一阶段培植特征菌,尽可能提高设备中主体单元的菌浓度,是实施生物处理法的关键所在。 与物理化学方法相结合发展多元组合工艺,比如活性炭生物膜法、生物絮凝法、A/O 工艺和活性生物滤池等,在去除难降解物质和生物脱氮方面都有比较理想的效果。 设备发展的新理念主要体现在传统设备的改进、新材料的应用、设备的集成化和自动控制技术的提高等方面,新设备在结构上有很多的突破,在关键的部件上应用了许多新材料,并且各类设备在自动控制技术方面具有极大的提高,在新型设备中应用各种流量计、浓度计、粒度测量仪和各种传感器,使设备成为动态仪器化处理装置,大大提高了设备的自动化程度和工作效率。在许多关键设备上以小型高效设备取代传统大型设备,还使微生物处理、加药混合化学处理、凝聚与沉降、浓缩和过滤成为一体,用小巧紧凑的模块式组合设备取代传统设备用于水处理中。 由于生物处理工艺的内容和范围很广,而且发展也很迅速,国内外许多行业开发出生物处理工艺新技术和新产品,尤其是研究开发了对高浓度有机废水、生物难降解物质、氮磷营养物质等能够实现有效去除的新工艺和新方法,是当今废水处理领域的热点。生物处理技术因其独特的优点,将在今后进一步得以充实和完善。

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简介

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简介 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是现代分子生物学与分子遗传学取得巨大进步的结晶,是在人们对基因的结构以及基因的表达和调控等生命本质问题的认识日益加深的基础上产生的。近年来,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的方法学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先后建立了限制性内切酶酶谱分析、核酸分子杂交、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连锁分析等方法。1985年由美国Cetus公司人类遗传学研究室Mullis等创立并随后迅速发展起来的DNA 体外扩增技术(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以及90年代发展起来的DNA芯片技术(DNA Chip),又将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一、核酸分子杂交 (一)概述:具有一定互补序列的核苷酸单链在液相或固相中按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缔合成异质双链的过程叫核酸分子杂交。应用该技术可对特定DNA或RNA序列进行定性或定量检测。到目前为止,分子杂交技术在基因诊断中仍占重要地位,它按反应支持物可分为固相杂交和液相杂交两种,前者应用较广,有Southern印迹杂交、点杂交、夹心杂交(三明治杂交)、原位杂交和寡核苷酸探针技术等。核酸分子杂交主要涉及两个方面:待测的DNA 或RNA,以及用于检测的DNA或RNA探针。探针标记的好坏决定检测的敏感性。 1、Southern印迹杂交是最经典和应用最广泛的杂交方法。根据基因探针与待测DNA限制酶酶解片段杂交的带谱,可以直接确定宿主基因的缺陷所在或病原体的存在状态。 2、Northern 印迹杂交基本原理与Southern印迹杂交相同,不同的是它检测mRNA而不是DNA,因此可分析和了解基因的表达状态。由于mRNA比DNA更易受到各种因素的降解,所以整个操作过程须特别小心。 3、斑点杂交将待测DNA或细胞裂解物变性后直接点在硝酸纤维素膜上(无需限制酶酶解),与探针进行杂交反应。该技术对于基因拷贝数多的样品很适合,具有简捷快速的特点,一次可做大批量样品的筛查,适于流行病学调查和感染性疾病外源性致病基因的检测。目前斑点杂交技术在各实验室中得到较普及的应用。该技术可用来分析待测核酸片段中是否存在与探针同源的序列,同时还可半定量反映样品中的模板含量。其原理包括将提取的核酸片段变性后转移并固定于支持膜上,通过预杂交以除去非特异位点,然后以标记探针进行杂交。标记物有多种,以同位素标记的探针杂交后,可通过放射自显影分析结果,而以非同位素(如生物素、地高辛等)标记的探针杂交后,需加入对应的酶标记物(如亲和素、地高辛抗体),再经过显色反应后,利用光密度扫描仪进行量化检测。本方法特异性可靠,但灵敏度偏低,而且操作复杂,因此大大限制了该技术的普及应用。 4、分支链DNA(bDNA)技术近几年,bDNA作为核酸直接量化检测技术已广泛应用于HBV、HCV和

我国环境监测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我国环境监测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湖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湖南省湘潭市,411201) 1引言 摘要:环境监测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科学技术活动,其直接目的就是获取具有代表性、准确性、可比性和完整性的环境信息,为科学的环境管理工作服务。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我们要认真分析我国目前环境监测研究现状,对存在的环 境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抓住其中的原因,不断地创新探索。 关键词:环境监测现状、环境监测体系、发展对策 2正文 2.1 我国环境监测的现状 一、我国的环境监测工作取得了比较大的发展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我国已经建立2223 个环境监测站,大概 36 万人在岗工作,占整个环保系统总人数的4%,高级技术人员有2350 人,中级技术人员8400 人,再者,其他行业中还有大概 1 万人参加环境监测事业,其中,环境监测机构约有2634 个,在岗人员约为21 万。通过这些数据,我们不难看出,通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的环境监测事业发展迅 速,取得了较大的进步。 拥有一定的环境监测能力。我国的环境监测技术可以对空气质量、地表水、环境噪声、 海洋、酸雨、地下水、生态以及放射性物质进行监测,各个监测要素的监测站数量也初具规 模了,多的已经达到了近1100 个监测站,最少的也有30 多个,从以上这些数据可以看出, 我国的环境监测能力已经初步形成了,并且具备了一定的环境监测能力。 已经具备较强的环境自动监测能力。就目前而言,全国已经约有70 个城市具配备了城市空气自动监测系统;建立了50 多个水质自动监测站;在部分省市开展污染源在线监测系 统的试点工作,都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再者,在全国31 个省和 10 个水质自动监测站,开展了全国环保系统环境监测信息卫星通信系统。 环境监测技术体系的建立。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和环境 监测分析方法。环境质量标准体系、环境质量报告制度目前已经有400 多项,其中大部分的污染因子,已经有了控制标准和监测方法标准。我国已经初步建立环境监测体系,对于环境监测工作起着指导作用。 各类环境监测网络的完善。就目前而言,全国已经形成了国家、省、市、县 4 级环境监测网络。全国共有专业和行业监测站4800 多个,其中环保系统监测站约2200 个,行业监测站约 2600 个。共有103 个空气质量监测站,113 个酸雨监测站,135 个水质监测站被国家控制。再者,国家还建立了噪声监测网络,辐射监测网络和区域监测网络等等。 二、国环境监测所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环境监测方法体系所存在的问题 对照环境监测部门现有的实验室分析检测能力以及国内外环境监测分析技术的发展水 平,仍存在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具体表现为:

生物分析检测技术

一、高速离心机 原理:离心机就是利用离心力使得需要分离的不同物料得到加速分离的机器。其主要 分为过滤式离心机和沉降式离心机两大类。过滤式离心机的主要原理是通过高速运转 的离心转鼓产生的离心力(配合适当的滤材),将固液混合液中的液相加速甩出转鼓,而将固相留在转鼓内,达到分离固体和液体的效果,或者俗称脱水的效果。沉降式离 心机的主要原理是通过转子高速旋转产生的强大的离心力,加快混合液中不同比重成 分(固相或液相)的沉降速度,把样品中不同沉降系数和浮力密度的物质分离开。高 速冷冻离心机一般最大转速为10000~30000rpm,最大相对离心力为90000×g左右,最大容量可达3升,分离形式也是固液沉降分离,转头配有各种角式转头、荡平式转头、区带转头、垂直转头和大容量连续流动式转头、一般都有制冷系统,以消除高速 旋转时转头与空气之间摩擦而产生的热量,离心室的温度可以调节和维持在0~40℃,转速、温度和时间都可以严格准确地控制,并有指针或数字显示 使用方法:一、离心机的准备: 在离心操作前必需首先准备好离心机。备机包括:1.机型的选择:即根据具体的实 验要求选择水平式离心机或斜角式离心机。2.离心套筒的准备:检查离心套筒内是否 有橡皮缓冲胶垫,胶垫上若附着碎玻璃等杂物应清除。3. 离心机检查:检查离心机安 放是否平稳,转轴是否牢固,润滑是否良好,离心腔内有无异物,缸盖能否锁紧等。 二、电源的准备 电源应选择与离心机使用说明书相吻合的电源,电原插座必须有地线以保证离心安全。若实验室没有合适的电源,则应重新安装电源线,电源插座应靠近离心机以方便 操作。 三、平衡附件的准备 平衡附件包括:1.天平:普通离心机用1/1000的台秤进行离心平衡,台平上固定两个等重的烧杯,以备平衡之用。2.离心管和配平管:离心管用于装离心液,配平管 用于装配乎液 (注意:配平管的长度一般不宜超过离心管的长度,以避免水平离心时被转轴打碎)。3.烧杯与皮头吸管:烧瓶用来盛配平液,皮头吸管用来吸配平液进行配平。 四、离心液的准备 离心液应根据具体的实验要求进行准备。 五、试机 在以上准备完成以后,应先让离心机进行空载运转,密切观察空载运转情况是否正常,在无异常时方可进行离心。

生物强化处理技术介绍及应用实例

生物强化技术处理石油生物强化技术处理石油化工化工化工废碱液废碱液 和高浓度废水 技术技术与应用与应用与应用介绍介绍 北京中盛泓源环境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目录 1. 公司简介 (1) 2. 生物强化技术原理 (1) 3. 技术特点 (2) 4. 应用领域 (3) 5. 生物强化技术处理应用业绩介绍 (3) 6. 生物强化技术的处理成本 (7)

1.公司简介 北京中盛泓源环境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是注册于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的高新技术企业,前身是隶属于中国集装箱控股集团公司的北京中集泓源环保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公司以技术为先导,与韩国SK公司等国际知名企业合作,在石油、化工、制药等领域提供污水处理、有机废气治理等技术服务工作。 2.生物强化技术原理 利用经过筛选后的特效微生物菌群、配合特定的工艺参数和维持生物活性的生物催化剂,快速、经济地处理传统的活性污泥法无法处理的高浓度、含毒性废水的全新概念的生物前处理工艺。 生物强化处理工艺的流程和普通的活性污泥处理工艺在表现形式上基本相同。 生物强化处理工艺与传统生物处理工艺的不同之处在于使用了特效微生物菌群和维持菌群活性的生物催化剂,以及与传统工艺不同的工艺设计参数。 使用生物强化技术处理炼油碱渣和高浓度有机废液可以使大大缩短处理工艺流程和工程投资,该技术在常温、常压条件下实施,避免了焚烧法、催化氧化法等存在的潜在的危险因素,不但在投资和运行费用上具有绝对优势,而且是真正意义上的环保处理技术,没有转移污染物,不会带来二次污染。该技术区别于传统的高效生物菌种需

要反复投加、成本昂贵等特点,它是一次性植入特效微生物,无需重复投加,降低了废水处理成本。可以广泛应用在石化、染料、农药等高浓度废水处理中,处理负荷是普通生物处理工艺的10倍以上。可以处理普通生物法不能处理的有毒废水和高浓度废水,对废水中的污染物浓度、pH、含盐量等指标的变化有很强的适应能力。该技术比传统生物处理系统的启动时间大大缩短,在植入特效微生物2~3天后即可以实现正常运行,与传统启动时间1~2个月相比,为企业的正常生产赢得了时间,同时可以改善污泥沉淀性能,抑制污泥膨胀,增强系统抗冲击负荷的能力,提高废水处理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3.技术特点 (1)对污染物进行彻底的生物降解,没有污染物转移和二次污染; (2)结合传统活性污泥法,BAT系统流程短、投资低; (3)特殊的选育技术,保证均群不退化,使用过程中不需要反复投加,降低了运行成本; (4)独特的运行参数设计,使得系统处理负荷是传统方式的10倍以上,实现了处理高效性; (5)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微生物强化技术,保证了微生物在高浓度、高盐分的恶劣环境下的活性,使生物法处理高浓度、毒性工业污水成为可能; (6)系统启动周期短,具有创新性的调试方法使得系统启动时间是传统方法的十分之一;

浅析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趋势

浅析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趋势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环境问题也越 来越突出,环境监测及其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分析了环境监测与环 境监测技术的应用现状,并对海洋环境监测技术也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环境监测;生物技术;3S技术;理化科学;信息技术;发展趋势 引言 在最近的几年之中,环境污染有逐渐蔓延的趋势,新生的污染物质逐渐增多,环境的污染逐渐变得复杂起来,环境的问题成为了国际上所讨论的热点话题。所 以将管理的制度提高上来,加强环保工作的建设力度。作为环境保护基本的内容,也就是环境监测来说,它在环境决策与环境的管理上的一个重要技术。很多的学 者们在最近的几年时间对于环境质量综合的评价进行很多研究,并且有了一定的 研究成果。所以可以看出对于环境监测技术方面问题的探讨与研究是非常有价值的。 一、环境监测的概念 环境监测是对环境质量进行评估的重要手段,也是进行环境执法的重要依据。以前,环境监测仅限于对放射性物质的监测,随着工业的发展和环境污染的加剧,此后,环境监测的范围逐渐扩大,包括对环境质量、环境污染等的监测。环境监 测的一般流程是现场调查、布点、收集样品、处理与保存样品、分析测试、数据 处理、综合评价。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之后,往往还需要进行评价,并写出相 关的报告,为以后进行相关的工作提供合理的依据。 二、环境监测技术的应用现状 1、生物技术的应用现状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物的技术也已经达到了一定进步,用现在的生物技术的 新技术逐渐被人们广泛应用。这种技术已经成为了我国在应急的监测仪器上的重 点内容,生物的技术对于环境的监测之中地位逐渐提升,表现了科学研究领域的 交流与合作,对环境保护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这种现代的生物技术是用DNA的重组技术来表现的,一般用生物学、微生物 学等学说作为学术支撑体系,同时与化工与化学等进行互相的渗透与结合,逐渐 将环境监测技术的理论发展起来。 另外,在森林与绿地等一些生态系统中3S的技术也逐渐将自身的作用有效发 挥出来。在对生态的研究之中,生物大分子是主要的一种研究范围。和其他的一 些手段对比,这种技术有着广泛、特异等功能,它可利用分子的水平来研究一些 生态问题,对于解释生物和环境间的作用有着很好的利用。 另外在生物技术的应用之中还有一种非常现代的技术手段,也就是PCR,它 有着灵敏、快速、准确、便捷等一些优点,对于传统的办法来说,它有着不可替 代的作痛。它在一些技术的研究中与环境发展之中有着重要作用。 2、3S技术的应用现状 3S主要包含有GPS、GIS、RS这种中独的技术的结合应用,形成了3S这项综 合的技术。它主要包含了信息的处理、获取、应用,存在着多方面的好处。 (1)在水资源中的应用 对水资源的调查评价当前国内外3S的技术对于水资源的调查与评价上的应用 是非常广泛的。其主要应用在流域水文的模拟、生态消耗水量的分析、对水资源 的评价等等。

生物监测技术技术

生物检测技术重点及习题 1、某家食品厂生产的肉馅饺子中怀疑有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O157-H7)存在,请简述检验步骤,(在检测手段中应包含生化,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等检测方法) 1.取饺子馅制成溶液,并将此溶液涂布在山梨醇-麦康凯琼脂平板上,35摄氏度,孵育18-24h。 2.若出现红色,中等大小菌落,则可初步判定可能含有出血性大肠杆菌,将该菌接种于葡萄糖磷酸盐蛋白胨液体培养基中,35℃孵育48-96h,于5ml培养基中加入5-6滴甲基红,若出现红色,则可能为大肠埃希菌, 3.分离纯化菌液,然后用抗体-抗原-酶标抗体进一步检测其抗原特异性,根据其结果判定是否为出血性大肠杆菌, 4.将菌体,离心纯化,制备菌悬液,提取DNA并纯化,对DNA进行PCR扩增,然后测序,与EHEC,O157-H7进行比对,最终确定其菌种。 2、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原理与步骤:间接法主要用于检测抗体,其原理为利用酶标记的抗抗体以检测已与固相抗原结合的待测抗体。首先用特异性抗原包被固相载体,加入含待测抗体的样品,使之与固相抗原结合,再加入酶标记的第2抗体,使之与待测抗体结合;反应后再加入底物显色,颜色的深浅与标本中待测抗体的量成正比。此方法的特点是只需一种酶标记的第2抗体就可以检测多种抗体,因而在临床中广泛用于检测各种感染性疾病的抗体;缺点是易受到标本中多种物质的干扰而产生假阳性反应。 3、补体结合试验的反应原理:补体结合试验有5种成分参与反应,分属于3个系统,1.反应系统,2.补体系统,3.指示系统。其中反应系统(抗体与抗原)与指示系统(绵羊红细胞与溶血素)争夺补体系统,如先加入反应系统和补体,给其以优先结合补体和机会,如果反应系统中存在待测的抗体(或抗原),则,抗原抗体发生反应后可结合补体,再加入指示系统,由于反应中无游离的补体,而不出现溶血,为补体结合试验阳性,如待测系统中不存在待检测的抗体(或抗原),则在液体中仍有游离的补体,当加入指示剂时会出现溶血,为补体结合试验阴性。

环境监测方案

山东汇能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环境监测方案 (一)监测目的 及时、准确、全面地反映公司污染治理设施运行情况,为环境管理、环境污染防治提供依据,确保废气、废水、噪声等污染物达标排放。 (二)监测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年1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主席令第三十一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17年6月27第二次修订)、《工业污染源监测管理办法(暂行)》等相关规定,结合公司生产工艺过程及污染治理设施运行情况和公司环评中环境监测管理要求等内容,制定本监测方案。 (三)监测范围 定期对公司废气、废水、地下水、噪声等污染物排放状况进行监测。 (四)监测要求 1. 废气监测 监测项目:厂界无组织:氨、硫化氢、苯、甲苯、二甲苯、臭 气、甲醇;有组织: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 监测频次:每季度监测一次。 监测点位:无组织废气监测——厂界四周。 监测方法:委托淄博圆通环境检测有限公司监测。 2. 废水、地下水监测 监测项目:送往达斯玛特污水处理公司的废水:pH、COD Cr、 NH3-N

监测点位:污水处理站清水池。 监测频次:每日监测。 监测方法:公司自行监测。 监测项目:地下水:PH、氨氮、硝酸盐、亚硝酸盐、硫酸盐、高锰酸盐指数、总硬度、氯化物。 监测点位:地下水取样口。 监测频次:每季度监测一次。 监测方法:委托淄博圆通环境检测有限公司监测。 3. 噪声监测 监测项目:对公司厂界昼间、夜间噪声进行监测。 监测频次:按照GB12348-2008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执行。每季度监测一次。 监测点位:四周厂界外一米。 监测方法:委托淄博圆通环境检测有限公司监测。 山东汇能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17-12-2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