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初一数学下册74实践与探索3教案华东师大版

7.4 实践与探索

教学目的

通过学生积极思考、互相讨论,经历探索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形成方程模型,解方程和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

重点、难点

1.重点:让学生实践与探索,运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有关配套问题的应用题。

2.难点:寻找相等关系以及方程组的整数解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是什么?其中什么是关键?

二、新授

问题1.第42页实践与探索中的第一个问题。

学生阅读教科书并与同伴讨论、交流,探索解题方法,鼓励学生多角度地思考,只要学生的方法有道理,就要给予肯定和鼓励。鼓励学生进行质问和大胆创新。

学生有困难,教师加以引导:

1.本题有哪些已知量?

(1)共有白卡纸20张。

(2)一张白卡纸可以做盒身2个或盒底盖3个。

(3)1个盒身与2个盒底盖配成一套。2.求什么?

(1)用几张白卡纸做盒身?几张白卡纸做盒底盖?

3.若设用x张白卡纸做盒身,y张白卡纸做盒底盖。那么可做盒身多少个?盒底盖多少个?[2x个盒身,3y个盒底盖]

4.找出2个等量关系。

(1)用做盒身的白卡纸张数十用做盒底盖的自卡纸张数:20。(2)已知(3)可知盒底盖的个数应该是盒身的2倍,才能使盒身和盒底盖正好配套。

根据题意,得

x+y=20

3y=2×2x

解出这个方程组。

以上结果表明不允许剪开白卡纸,不能找到符合题意的分法。如果允许剪开一张白卡纸,怎样才能既符合题意且能充分利用白卡纸呢?

用8张白卡纸做盒身,可做8×2二16(个)

用1l张白卡纸做盒底盖,可做3×11=33(个)

将余下的l张白卡纸剪成两半,一半做盒身,另一半做盒底,一共可做17个包装盒,较充分地利用了材料。

三、巩固练习

某农场300名职工耕种5l公顷土地,计划种植水稻、棉花和蔬菜,已知种植各种植物每公顷所需劳动力人数及投入的设备资金如下表:

已知该农场计划在设备上投入67万元,应该怎样安排这三种作物的种植面积,才能使所有职工都有工作,而且投入的设备资金正好够用?

先让学生自主探索,与伙伴交流。

对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加以引导。(提问式)

1.本题中有哪些已知量?

(1)安排种三种农作物的人数共300名;

(2)安排种三种农作物的土地共51公顷;

(3)每种农作物每公顷所需要的职工数;

(4)每种农作物每公顷需要投入的资金;

(5)三种农作物需要的资金和为67万元。

2.求什么?

分别安排多少公顷种水稻,多少公顷种棉花,多少公顷种蔬菜?

如果设安排x公顷种水稻,y公顷种棉花,那么由已知(2)可知,种蔬菜有(51-x-y)公顷。

这样根据已知,(3)可得种水稻4x人,棉花8y人,蔬菜5(51-x-y)人.

根据已知(4)可得,种三种农作物所需的资金分别为x万元、y万元 2(51-x-y)万元已知量中的(1)、(5)就是两个等量关系

因此,列方程组

x+y+2(51-x-y)=67

本题也可以列三元一次方程组求解,若有学生尝试用这种方法,应给予鼓励,鼓励有余力的学生自己探索、研究、体会,不要求统一规定。

四、作业

教科书习题7.4,第1题。

七年级下学期期末数学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答案正确)

1.把方程2x+3y-1=0改写成含x 的式子表示y 的形式为( ) A .3(12)y x =- B .1

(21)3

y x =

- C .3(21)y x =- D .1

(12)3

y x =

- 【答案】D

【解析】根据题意直接进行移项等式变换即可得出1

(12)3

y x =-. 【详解】解:2x+3y-1=0,移项得 3y=1-2x

1

(12)3

y x =-

故答案为D.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二元一次方程的变形,熟练掌握特征即可得解. 2.下列方程中,是二元一次方程的是( ) A .x ﹣y 2=1 B .2x ﹣y =1

C .

1

1y x

+= D .xy ﹣1=0

【答案】B

【解析】根据二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像这样的整式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据此逐一判断即可得. 【详解】解:A .x-y 2=1不是二元一次方程; B .2x-y=1是二元一次方程; C .

1

x

+y =1不是二元一次方程; D .xy-1=0不是二元一次方程; 故选B . 【点睛】

本题考查二元一次方程的定义,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像这样的整式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3.下列调查中,调查方式选择合理的是( ) A .了解灯泡的寿命,选择全面调查

B .了解某品牌袋装食品添加剂情况,选择全面调查

C .了解神舟飞船的设备零件的质量情况,选择抽样调查

D .了解介休绵山旅游风景区全年游客流量,选择抽样调查 【答案】D

【解析】根据普查得到的调查结果比较准确,但所费人力、物力和时间较多,而抽样调查得到的调查结果比较近似判断即可.

【详解】A. 了解灯泡的寿命,有破坏性,易采用抽样调查,故不合理; B. 了解某品牌袋装食品添加剂情况,有破坏性,易采用抽样调查,故不合理; C. 了解神舟飞船的设备零件的质量情况,比较重要,应采用普查的方式,故不合理; D. 了解介休绵山旅游风景区全年游客流量,工作量比较大,易采用抽样调查,故合理;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了抽样调查和全面调查的选择,选择普查还是抽样调查要根据所要考查的对象的特征灵活选用,一般来说,对于具有破坏性的调查、无法进行普查、普查的意义或价值不大,应选择抽样调查,对于精确度要求高的调查,事关重大的调查往往选用普查. 4.如图,

,则点到

所在直线的距离是线段 的长.

A .

B .

C .

D .以上都不是

【答案】B

【解析】根据点到线的距离是垂线即可判断. 【详解】∵,

点到

所在直线的距离是线段CD 的长.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垂线的定义,解题的关键是熟知点到线的距离就是垂线段的长. 5.如图所示,12∠∠,为同位角的是( )

A .

B .

C.D.

【答案】D

【解析】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形成的角中,若两个角都在两直线的同侧,并且在第三条直线(截线)的同旁,则这样一对角叫做同位角.

【详解】A、B中的∠1与∠2不是同位角,故不符合题意;

C. ∠1与∠2不是同位角,是同旁内角,故不符合题意;

D. ∠1与∠2是同位角,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了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以及对顶角的定义.解答此类题确定三线八角是关键,可直接从截线入手.对平面几何中概念的理解,一定要紧扣概念中的关键词语,要做到对它们正确理解,对不同的几何语言的表达要注意理解它们所包含的意义.

6.下列计算中,正确的是()

A.a3+a2=a5B.(2a)3=6a3C.a5÷a2=a3D.(a+1)2=a2+1

【答案】C

【解析】根据同类项的定义、幂的乘方、同底数幂除法及完全平方公式逐一计算即可.

【详解】A、a3+a2,a3与a2不是同类项,不能合并,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2a)3=8a3,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a5÷a2=a3,故该选项符合题意,

D、(a+1)2=a2+2a+1,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同类项的定义、幂的乘方、同底数幂除法及完全平方公式,熟练掌握运算法则及完全平方公式的结构特征是解题关键.

7.为了测算一块60亩樱桃园的樱桃的产量,随机对其中的2亩樱桃的产量进行了检测,在这个问题中2是()

A.个体B.总体C.总体的样本D.样本容量

【解析】根据总体:所要考察的对象的全体叫做总体;样本:从总体中取出的一部分个体叫做这个总体的一个样本;样本容量:一个样本包括的个体数量叫做样本容量,结合题目即可得答案.

【详解】为了测算一块60亩樱桃园的樱桃的产量,随机对其中的2亩樱桃的产量进行了检测,在这个问题中2是样本容量,故选:D.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关键是掌握样本容量的定义.

8.2是()

A.整数B.分数C.有理数D.无理数

【答案】D

【解析】根据无理数的概念,即可做出选择.

【详解】解:根据无理数的定义,即可确定答案为:D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实数的分类,无理数的定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9.已知某花粉直径为360000纳米(1米=109纳米),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该花粉的直径是()

A.3.6×105米B.3.6×10﹣5米C.3.6×10﹣4米D.3.6×10﹣9米

【答案】C

【解析】绝对值小于1的正数也可以利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一般形式为a×10-n,与较大数的科学记数法不同的是其所使用的是负指数幂,指数由原数左边起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前面的0的个数所决定.

【详解】360000纳米=360000×10﹣9m=3.6×10﹣4米.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小的数,一般形式为a×10-n,其中1≤|a|<10,n为由原数左边起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前面的0的个数所决定.

10.我国主要银行的商标设计基本上都融入了中国古代钱币的图案,下图所示是我国四大银行的行标图案,其中是轴对称图形而不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A.B.C.D.

【答案】D

【解析】根据轴对称图形与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求解.中心对称图形与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轴对称图形的

与原图重合.

【详解】解:A 、不是轴对称图形,也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此选项错误; B 、是轴对称图形,也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此选项错误; C 、是轴对称图形,也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此选项错误; D 、是轴对称图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此选项正确. 故选D . 【点睛】

本题考查轴对称图形与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定义、性质. 二、填空题题

11.如图,将一条两边沿互相平行的纸带折叠,若144∠=?,则α∠=__________.

【答案】68?

【解析】如图,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1=∠2,根据折叠的性质可得∠3=∠2+α∠,再利用平角等于180°得到关于α的方程,然后求解即可.

【详解】

解:∵纸片两边平行, ∴∠1=∠2=44°, 由于折叠, ∴∠3=∠2+α∠, ∴∠2+2α∠=180°, ∴α∠=68°. 故答案为:68°.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平行线的性质,折叠的性质,解此题的关键在于熟练掌握其知识点.

【答案】7

【解析】由a ,b 均为正整数,且a b >>,推出a >3,b >2,由此即可解决问题.

【详解】∵a b >>∴a >3,b >2,

∵a ,b 均为正整数,且最小正整数为:a=4,b=3 ∴a+b 的最小值为7, 故答案为:7 【点睛】

本题考查无理数,根式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估计无理数的大小.

13.某种商品的进价为150元,出售时标价为225元,由于销售情况不好,商店准备降价出售,但要保证利润不低于10%,如果商店要降x 元出售此商品,请列出不等式_____. 【答案】225-x≥150(1+10%)

【解析】首先由题意得出不等关系为利润≥等于10%,然后列出不等式为225-x≥150(1+10%)即可. 【详解】设商店降价x 元出售,由题意得 225-x≥150(1+10%).

故答案为:225-x≥150(1+10%). 【点睛】

本题考查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将现实生活中的事件与数学思想联系起来,读懂题列出不等式关系式即可求解.

14.观察下列各式:(1)42-12=3×5;(2)52-22=3×7;(3)62-32=3×9;……… 则第n (n 是正整数)个等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n+3)2-n 2=3(2n+3)

【解析】试题解析:观察分析可得:1式可化为(1+3)2-12=3×(2×1+3);2式可化为(2+3)2-22

=3×(2×2+3);

…故则第n 个等式为(n+3)2-n 2=3(2n+3). 考点:规律型:数字的变化类.-

15.如果点()4,12P m m --在第四象限,则m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 【答案】4m >

【解析】根据点在第四象限的坐标特点列出不等式组即可. 【详解】解:∵点A (m+1,1-2m )在第四象限,

∴40120m m ->??-

解得:4

12m m >???>??

∴m 的取值范围是:4m >; 故答案为:4m >.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点在第四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符号特征以及解不等式组的问题,熟练解答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6.已知m ,n 为互质(即m ,n 除了1没有别的公因数)的正整数,由m n ?个小正方形组成的矩形,如左下图示意,它的对角线穿过的小正方形的个数记为f 。小明同学在右下方的方格图中经过动手试验,在左下的表格中填入不同情形下的各个数值,于是猜想f 与m ,n 之间满足线性的数量关系。

请你模仿小明的方法,填写上表中的空格,并写出f 与m ,n 的数量关系式为________。 【答案】10 ,f=m+n-1

【解析】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寻找规律即可.

【详解】解:4231,6341,=+-=+-空格47110=+-= ,所以1f m n =+- 故答案为:10 ,f=m+n-1 【点睛】

本题是数式的规律探索题,比较各组数字间的数量关系,找出其共同规律是解题的关键. 17.已知点A(﹣2,﹣1),点B(a,b),直线AB∥y轴,且AB=3,则点B的坐标是___【答案】(﹣2,2)或(﹣2,﹣4)

【解析】试题解析:∵A(-2,-1),AB∥y轴,

∴点B的横坐标为-2,

∵AB=3,

∴点B的纵坐标为-1+3=2或-1-3=-4,

∴B点的坐标为(-2,2)或(-2,-4).

三、解答题

18.如图,已知∠ABC=180°-∠BDG,AD⊥BC于点D,EF⊥BC于点F.

(1)AB与DG平行吗?为什么?

(2)若∠1=55°,求∠2的度数.

【答案】(1)平行,理由见解析;(2)55°.

【解析】(1)根据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即可证明;

(2)先由AB∥DG,得到∠1=∠3,再证明EF∥AD,即可求解出∠2的度数.

【详解】(1)平行

∵∠ABC=180°-∠BDG

∴∠ABC+∠BDG=180°

∴AB∥DG

(2)由(1)得,AB∥DG,

∴∠1=∠3,.

∵AD⊥BC,EF⊥BC,

∴∠BFE=∠ADB=90°,

∴EF∥AD,

∴∠2=∠3,

∴∠1=∠2,

∴∠2=55°.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解题的关键是熟知平行线的判定定理. 19.已知:方程组2325

x y a

x y +=-??

+=?,是关于x 、y 的二元一次方程组.

(1)求该方程组的解(用含a 的代数式表示);

(2)若方程组的解满足0x <,0y >,求a 的取值范围.

【答案】(1)1213x a y a

=+??

=-?;(2)1

2a <-

【解析】(1)利用加减消元法求解可得;

(2)分别求出每一个不等式的解集,根据口诀:同大取大、同小取小、大小小大中间找、大大小小无解了确定不等式组的解集. 【详解】(1)①2?,得

2242x y a +=-.③

②-③,得12x a =+

把12x a =+代入①,得13y a =-

所以原方程组的解是1213x a y a

=+??=-?

(2)根据题意,得

120

130a a +

->?

解不等式组,得,1

2

a <-

所以a 的取值范围是:12

a <-.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正确求出每一个不等式解集是基础,熟知“同大取大;同小取小;大小小大中间找;大大小小找不到”的原则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0.某学习小组发现一个结论:已知直线a ∥b ,若直线c ∥a ,则c ∥b ,他们发现这个结论运用很广,请你利用这个结论解决以下问题:

已知直线AB∥CD,点E在AB、CD之间,点P、Q分别在直线AB、CD上,连接PE、EQ

(1)如图1,运用上述结论,探究∠PEQ与∠APE+∠CQE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2)如图2,PF平分∠BPE,QF平分∠EQD,当∠PEQ=140°时,求出∠PFQ的度数;

(3)如图3,若点E在CD的下方,PF平分∠BPE,QH平分∠EQD,QH的反向延长线交PF于点F,当∠PEQ=70°时,请求出∠PFQ的度数.

【答案】(1)∠PEQ=∠APE+∠CQE,理由见解析;(2)∠PFQ=110°;(3)∠PFQ=145°.

【解析】(1)

过E点作EH∥AB,再利用平行线性质,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可得到∠PEQ=∠APE+∠CQE. (2)过点E作EM∥AB,利用平行线性质,角平分线定义可以得到角的关系,可得到∠PEQ=∠APE+

∠CQE=140°,再作NF∥AB,利用平行线性质,角平分线定义可以得到角的关系,得到,∠PFQ=∠BPF +∠DQF的度数.

(3)过点E作EM∥CD,如图,设∠CQM=α,∴∠DQE=180°-α,再利用角平分线性质得到∠DQH

=90°-1

2

α,∠FQD=90°+

1

2

α,再利用平行线性质、角平分线定义∠BPF=

1

2

∠BPE=55°-

1

2

α,

作NF∥AB,∠PFQ=∠BPF+∠DQF即可求出答案.

【详解】(1)

过E点作EH∥AB,

∠PEQ=∠APE+∠CQE,理由如下:

过点E作EH∥AB ∴∠APE=∠PEH ∵EH∥AB,AB∥CD ∴EH∥CD

∴∠CQE=∠QEH,∵∠PEQ=∠PEH+∠QEH ∴∠PEQ=∠APE+∠CQE (2)

过点E作EM∥AB,如图,同理可得,∠PEQ=∠APE+∠CQE=140°

∵∠BPE=180°-∠APE,∠EQD=180°-∠CQE,∴∠BPE+∠EQD=360°-(∠APE+∠CQE)=

220°,∵PF平分∠BPE,QF平分∠EQD ∴∠BPF=1

2

∠BPE,∠DQF=

1

2

∠EQD

∴∠BPF+∠DQF=1

2

(∠BPE+∠EQD)=110°,作NF∥AB,同理可得,∠PFQ=∠BPF+∠DQF=

110°

(3)

过点E作EM∥CD,如图,设∠CQM=α,∴∠DQE=180°-α,∵QH平分∠DQE,

∴∠DQH=1

2

∠DQE=90°-

1

2

α,∴∠FQD=180°-∠DQH=90°+

1

2

α,

∵EM∥CD,AB∥CD ∴AB∥EM,∴∠BPE=180°-∠PEM=180°-(70°+α)=110°-α

∵PF平分∠BPE ∴∠BPF=1

2

∠BPE=55°-

1

2

α,

作NF∥AB,同理可得,∠PFQ=∠BPF+∠DQF=145°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定理,根据性质定理得到角的关系.

21.如图,在△ABC和△DCB中,∠A=∠D=90°,AC=BD,AC与BD相交于点O,限用无刻度直尺完成以下作图:

(1)在图1中作线段BC的中点P;

(2)在图2中,在OB、OC上分别取点E、F,使EF∥BC.

【答案】(1)见解析;(2)见解析.

【解析】(1)延长BA和CD,它们相交于点Q,然后延长QO交BC于P,则PB=PC,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逆定理可证明;

(2)连结AP交OB于E,连结DP交OC于F,则EF∥BC.分别证明△BEP≌△CFP,△BEP≌△CFP 可得∠APB=∠DPC和∠PEF=∠PFE,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和平角的定义可得∠APB=∠PEF,即可证明EF//BC.

【详解】解:(1)如图1,点P为所作,

理由如下:∵∠A=∠D=90°,AC=BD,BC=CB,

∴△ABC≌△DCB

∴∠ABC=∠DCB,∠ACB=∠DBC

∴QB=QC,OB=OC

∴Q,O在BC的垂直平分线上,

∴延长QO交BC于P,就有P为线段BC的中点;

(2)如图2,EF为所作.

理由如下:∵△ABC≌△DCB

∴AB=DC,

又∵∠ABC=∠DCB,BP=PC

∴△ABP≌△DCP

∴∠APB=∠DPC

又∵∠DBC=∠ACB,BP=PC

∴△BEP≌△CFP

∴PE=PF

∴∠PEF=∠PFE,

∵∠APB+∠DPC+∠APD=180°

∠PEF+∠PFE+∠APD=180°

∴∠APB=∠PEF

∴EF//BC.

最新华东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共155页)

最新华东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共155页) 6.1从实际问题到方程 知识技能:通过对多个实际问题的分析,使学生体会到一元一次方程作为实际问题的 数学模型的作用。 过程方法: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交流,探究,教师指导 情感态度: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某个方程的解。 重点:会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题。 难 教学流程 复习提问: 小学里已经学过列方程解简单的应用题,让我们回顾一 下,如何列方程解应用题? 例如:一本笔记本1.2元。小红有6元钱,那么她最多能买 到几本这样的笔记本呢? 我们再来看下面一个例子: 问题1: 某校初中一年级328名师生乘车外出春游,已有2辆校车 可以乘坐64人,还需租用44座的客车多少辆? 问题2: 在课外活动中,张老师发现同学们的年龄大多是13岁,就问 同学:“我今年45岁,几年以后你们的年龄是我年龄的三分之 一?” 教学内容

1.教科书第3页练习 1、 2 。 2.补充练习:检验下列各括号内的数是不是它前面方程的解。 (1)x -3(x+2)=6+x (x =3,x =-4) (2)2y(y -1)=3 (y =-1,y = 2) (3)5(x -1)(x -2)=0 (x =0,x =1,x =2) 1、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怎样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 2、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谈谈你的学习体会。 教科书第3页,习题6.1第1、3题。 6.2解一元一次方程 知识技能:将简单的方程变形以求出未知数的值。 过程方法: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交流,探究,教师指导 情感态度教法学法设计 方程的变形规则是什么? 1、方程俩边都加上(或都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方程的解不变。 2、方程俩边都乘以(或都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方程的解不变。

华师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数学下期期末复习提纲 第六章 一元一次方程 一、基本概念 (一)方程的变形法则 法则1:方程两边都 或 同一个数或同一个 ,方程的解不变。 例如:在方程7-34左右两边都减去7,得到新方程:-33=4-7。 在方程626左右两边都加上4x ,得到新方程:86。 移项:将方程中的某些项改变符号后,从方程的一边移动到另一边,这样的变形叫做移项,注意移项要变号。例如:(1)将方程x -5=7移项得:x =7+5 即 x =12 (2)将方程4x =3x -4移项得:4x -3x =-4即 x =-4 法则2:方程两边都除以或 同一个 的数,方程的解不变。 例如: (1)将方程-5x =2两边都除以-5得:52 (2)将方程x =两边都乘以32得:9 2 这里的变形通常称为“将未知数的系数化为1”。 注意: (1)如遇未知数的系数为整数,“系数化为1”时,就要除以这

个整数;如遇到未知数的系数为分数,“系数化为1”时,就要乘以这个分数的倒数。 (2)不论上一乘以或除以数时,都要注意结果的符号。 方程的解的概念:能够使方程左右两边都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求不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二)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及其解法 1.定义: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含有未知数的式子都是,未知数的次数是,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例如:方程7-34、626都是一元一次方程。 而这些方程5x2-31=0、2=l-3y、=5就不是一元一次方程。2.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式为:0(其中a、b为常数,且a≠0)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式为:(其中a、b为常数,且a≠0)3.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 步骤: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未知数的系数化为1。注意:(1)方程中有多重括号时,一般应按先去小括号,再去中括号,最后去大括号的方法去括号,每去一层括号合并同类项一次,以简便运算。

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七章

第七章二元一次方程组 7.1 二元一次方程组和它的解 七年级备课组:李军田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 2.使学生了解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含义,会检验一对数是不是它们的解。 3.通过引例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使用代数中的方程去反映现实世界中的等量关系,体会代数方法的优越性。 重点、难点 1.重点:了解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以及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含义,会检验一对数是否是某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2.难点;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什么叫一元一次方程?什么叫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怎样检验一个数是否是这个方程的解? 2.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 二、新授 问题1:暑假里,《新晚报》组织了“我们的小世界杯”足球邀请赛,勇士队在第一轮比赛中共赛9 场,得17 分。 比赛规定胜一场得 3 分,平一场得 1 分,负一场得。分,勇士队在这一轮中只负了 2 场,那么这个队胜了几场?又平了几场呢? 这个问题可以用算术方法来解,也可以列一元一次方程来解,请同学们选一种方法试一试。 解后反思:既然是求两个未知量,那么能不能同时设两个未知数? 学生尝试设勇士队胜了x 场,平了y 场。 让学生在空格中填人数字或式子:(略)(见教科书) 那么根据填表结果可知

x十y=7 ① 3x+y=17 ② 这两个方程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都含有两个未知数,且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 这里的x、y要同时满足两个条件:一个是胜与平的场数和是7场;另一个是这些场次的得分一共是17分,也就是说,两个未知数x、y 必须同时满足方程①、②。因此,把两个方程合在一起,并写成 x+y = 7 ① 3x+y=17 ② 上面,列出的两个方程与一元一次方程不同,每个方程都有两个未知数,并 且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像这样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把这两个二元一次方程①、②合在一起,就组成了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 结合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对“元”和“次”作进一步的解释;“元” 与“未知数”相通,几个元是指几个未知数,“次”指未知数的最高次数。 用算术方法或通过列一元一次方程都可以求得勇士队胜了 5 场,平了 2 场,即x=5, y = 2 这里的x = 5,与y=2既满足方程①即5十2 = 7 又满足方程②,即3X 5十2= 17 我们就说x= 5 与y= 2 是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一般地,使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两个方程左右两边的值都相等的两个未知数的值,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三、巩固练习 1 .教科书第25 页问题2。 2.补充练习。 四、小结 1 .什么是二元一次方程,什么是二元一次方程组? 2.什么是二元一次方程组 的解?如何检验一对数是不是某个方程组的解? 五、作业教科书第26 页习题7.1 全部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

第一章 1.1 与数学交朋友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初步到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懂得数学的价值,形成用 数学的意识; 2、使学生初步体验到数学是一个充满着观察、实验、归纳、类比和猜测 的探索过程。 教学分析: 重点:加强数学意识; 难点:数学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 一、与数学交朋友 1、数学伴我们成长 人来到世界上的第一天就遇到数学,数学将哺育着你的成长。数学知识开阔了你的视野,改变了你的思维方式,使你变得更聪明了。 从生活的一系列人生活动中,我们会逐渐意识到这一切的一切都和数、数的运算、数的比较、图形的大小、图形的形状、图形的位置有关。另外,数学知识开阔了你的视野,改变了你的思维方式,使我们变得更聪明。 2、人类离不开数学

自然界中的数学不胜枚举。 如:蜜蜂营造的峰房;电子计算机等等。 从生活中的常见的天气预报图,从经济生活中的股票指数,到某些图案的组成: 3、人人都能学会数学 数学并不神秘,不是只有天才才能学好数学,只要通过努力,人人都能学会数学。 学好数学要对数学有兴趣,要有刻苦钻研的精神,要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要善于独立思考。 学好数学还要关于把数学应用于实际问题。 二、激发训练: 三、作业巩固: 第一章 走进数学世界 1.2 让我们来做数学-----许俊毅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一定的兴趣,获得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2、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养成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习惯;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对数学良好的感性认识,初步体验到什么是 “做数学”。 教学分析: 重点:如何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难点:学生对数学的感性认识。 教学过程: 一、让我们来做数学: 1、跟我学 要正确地解数学题,需要掌握数学题的方法。 例:如图所示的3 3 的方格图案中多少个正方形? 2、试试看 例:在如图中,填入1、2、3、4、5、6、7、8、9这9个数,使每行、每

完整word版华东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导学案全册

米易县第二初级中学校导学案学科:数学(华东师大版)年级:七年级(下) 学生姓名:班级:学号: 第1页共48页第6章一元一次6.1从实际问题到方程 学习目的 1.通过对多个实际问题的分析,使学生体会到一元一次方程作为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的作用。 2.使学生会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题。 3.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某个方程的解。 学习重点、难点 1.重点:会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题。 2.难点:弄清题意,找出“相等关系”。 学习过程 一、复习与预习 小学里已经学过列方程解简单的应用题,让我们回顾一下,如何列方程解应用题? 例如:一本笔记本1.2元。小红有6元钱,那么她最多能买到几本这样的笔记本呢? 解:设小红能买到工本笔记本,那么根据题意,得 1.2x=6 因为1.2×5=6,所以小红能买到5本笔记本。 二、新知: 我们再来看下面一个例子: 问题1:某校初中一年级416名师生乘车外出春游,已有2辆校车可以乘坐64人,还需租用44座的客车多少辆? 问: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有哪些方法? 算术法: 列方程解应用题: 设需要租用x辆客车,那么这些客车共可乘44x人,加上乘坐校车的 64人,就是全体师生416人,可得(1)。 解这个方程,就能得到所求的结果。 问:你会解这个方程吗?试试看? 问题2:在课外活动中,张老师发现同学们的年龄大多是13岁,就问同学:“我今年45岁,几年以后你们的年龄是我年龄的三分之一?” 小敏同学很快说出了答案。“三年”。他是这样算的: 1年后,老师46岁,同学们的年龄是14岁,不是老师的三分之一。 2年后,老师47岁,同学们的年龄是15岁,也不是老师的三分之一。 3年后,老师48岁,同学们的年龄是16岁,恰好是老师的三分之一。 你能否用方程的方法来解呢? 通过分析,列出方程:(2) 问:你会解这个方程吗?你能否从小敏同学的解法中得到启发?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 结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七年级数学下期期末复习提纲 第六章一元一次方程 一、基本概念 (一)方程的变形法则 法则1:方程两边都或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方程的解不变。 例如:在方程7-3x=4左右两边都减去7,得到新方程:-3x+3=4-7。 在方程6x=-2x-6左右两边都加上4x,得到新方程:8x=-6。 移项:将方程中的某些项改变符号后,从方程的一边移动到另一边,这样的变形叫做移项,注意移项要变号。 例如:(1)将方程x-5=7移项得:x=7+5 即 x=12 (2)将方程4x=3x-4移项得:4x-3x=-4即 x=-4 法则2:方程两边都除以或同一个的数,方程的解不变。 例如: (1)将方程-5x=2两边都除以-5得:x=- 5 2 (2)将方程3 2 x= 1 3 两边都乘以 3 2 得:x= 9 2 这里的变形通常称为“将未知数的系数化为1”。 注意: (1)如遇未知数的系数为整数,“系数化为1”时,就要除以这个整数;如遇到未知数的系数为分数,“系数化为1”时,就要乘以这个分数的倒数。 (2)不论上一乘以或除以数时,都要注意结果的符号。 方程的解的概念:能够使方程左右两边都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求不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二)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及其解法 1.定义: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含有未知数的式子都是,未知数的次数是,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例如:方程7-3x=4、6x=-2x-6都是一元一次方程。 而这些方程5x2-3x+1=0、2x+y=l-3y、 1 x-1 =5就不是一元一次方程。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 册

第一章走进数学世界 1.1 与数学交朋友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初步到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懂得数学的价 值,形成用数学的意识; 2、使学生初步体验到数学是一个充满着观察、实验、归纳、 类比和猜测的探索过程。 教学分析: 重点:加强数学意识; 难点:数学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 一、与数学交朋友 1、数学伴我们成长 人来到世界上的第一天就遇到数学,数学将哺育着你的成长。数学知识开阔了你的视野,改变了你的思维方式,使你变得更聪明了。 从生活的一系列人生活动中,我们会逐渐意识到这一切的一切都和数、数的运算、数的比较、图形的大小、图形的形状、图形的

位置有关。另外,数学知识开阔了你的视野,改变了你的思维方式,使我们变得更聪明。 2、人类离不开数学 自然界中的数学不胜枚举。 如:蜜蜂营造的峰房;电子计算机等等。 从生活中的常见的天气预报图,从经济生活中的股票指数,到某些图案的组成: 数学并不神秘,不是只有天才才能学好数学,只要通过努力,人人都能学会数学。 学好数学要对数学有兴趣,要有刻苦钻研的精神,要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要善于独立思考。 学好数学还要关于把数学应用于实际问题。 二、激发训练: 三、作业巩固:

第一章走进数学世界 1.2 让我们来做数学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一定的兴趣,获得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2、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养成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习惯;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对数学良好的感性认识,初步体 验到什么是“做数学”。 教学分析: 重点:如何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难点:学生对数学的感性认识。 教学过程: 一、让我们来做数学: 1、跟我学 要正确地解数学题,需要掌握数学题的方法。 例:如图所示的3 3 的方格图案中多少个正方形?

华东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期末试卷

华东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期末考试卷 一、细心填一填(本大题共10小题,13空,每空2分,共26分) 1.已知,则x=________. 2.已知x=1是方程2ax -3=a (2-3x )的解,则a=_________. 3.已知关于x 的方程4x+2m=3x+1和方程3x+2m=6x+1的解相同,则m 的值为__________. 4.在ΔABC 中,若已知∠A=60?,再添加一个条件________________, 就能使ΔABC 是等边三角形(题中横线上只需写出一个条件即可). 5.如图,ΔABC 的边AC 的垂直平分线交边AB 于点E ,若ΔABC 与ΔBCE 的周长分别为22和14,则AC 的长为___________. 6.(1)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110?,则它的另外两个内角的度数分别为_______________; (2)已知等腰三角形一边的长是3,另有一边的长是7,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________. 7.八边形的内角和为_________,外角和为_________. 8.一个盒子里面放着搅匀了的4个红球、3个白球和2个黄球,这些小球除颜色不同外,其余均完全相同. 给出下列事件:①随机地从盒子中取出一个小球,是黄色的;②随机地从盒子中取出6个球,则其中一定有红色的球. 其中的“随机事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必然事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写序号即可) 9.某校初一(2)班的甲、乙、丙三位同学去A 、B 两超市,对他们近几年的销售情况进行调查,调查后进行了如下的交流: 甲说:A 超市销售额5月份比4月份增加12%; 乙说:B 超市销售额5月份比4月份增加10%; 丙说:A 、B 两超市4月份的销售额共为120万元,5月份的销售额共为150万元. 假如A 、B 两超市4月份的销售额分别为x (万元)和y (万元),那么根据他们的对话, 13 2 2x =-A C B E 第5题

最新华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单元测试题全套及答案

最新华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单元测试题全套及答案 第6章综合能力检测题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已知下列方程:①9x +2;②x 2-5x =2;③1x =3;④13x -15x =1 2(x -3);⑤x +2+y =0.其中一元一次方程有( A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2.一元一次方程4x +1=0的解是( B ) A .x =14 B .x =-1 4 C .x =4 D .x =-4 3.下列解方程的过程中,变形正确的是( D ) A .由2x -1=3,得2x =3-1 B .由2x 4-5=5x 3-1,得6x -5=20x -1 C .由-5x =4,得x =-54 D .由x 3-x 2=1,得2x -3x =6 4.若代数式1-x 2与1-x +1 3的值相等,则x 的值是( A ) A .-1 B .1 C .2 D .-2 5.若代数式2x 3n -5与-3x 2(n - 1)是同类项,则n 的值为( C ) A .1 B .2 C .3 D .4 6.某同学在解方程■x +2 3+1=x 时,不小心将■处的数字用墨水弄脏了,于是他看后 面的答案,得知方程的解是x =5,那么■处的数字是( D ) A .5 B .4 C .3 D .2 7.某车间原计划13小时生产一批零件,后来每小时多生产10件,用了12小时,不但完成任务,而且还多生产60件.设原计划每小时生产x 个零件,则所列方程为( B ) A .13x =12(x +10)+60 B .12(x +10)=13x +60 C.x 13-x +60 12=10 D.x +6012-x 13 =0 8.某种商品每件的标价是330元,按标价的八价销售,仍可获利10%,则这种商品每件的进价为( A ) A .240元 B .250元 C .280元 D .300元 9.桌面上有甲、乙、丙三个圆柱形的杯子,杯深均为15公分,各装有10公分高的水,下表记录了甲、乙、丙三个杯子的底面积.今小明将甲、乙两杯内一些水倒入丙杯,过程中水没溢出,使得甲、乙、丙三杯内水的高度比变为3∶4∶5.若不计杯子厚度,则甲杯内水的高度变为多少公分?( C )

华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华师大版(新)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目录 第6章一元一次方程 0 6.1从实际问题到方程 0 6.2解一元一次方程 (2) 6.2、解一元一次方程 (4) 6.3实践与探索 (8) 第六章小结与复习(一) (13) 第七章二元一次方程组 (18) 7.1 二元一次方程组和它的解 (18) 7.2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20) 7.3 实践与探索 (28) 第七章小结与复习(一) (32) 第8章多边形 (35) 8.1 三角形 (35) 8.1.1认识三角形 (36) 8.1.2.三角形的外角和 (41) 8.1.3.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44) 8.2 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 (46) 8.3用正多边形拼地板 (49) 第八章小结与复习(一) (52) 第九章轴对称 (55) 9.1生活中的轴对称 (55) 9.2.1 轴对称的认识 (58) 9.2.2 画图形的对称轴 (61) 9.2.3 画轴对称图形 (62) 9.2.4 设计轴对称图案 (64) 9.3.1等腰三角形 (65) 9.3.2 等腰三角形的识别 (68) 第九章小结与复习 (70) 10.1.1 统计的意义 (71) 10.1.2 从部分看全体 (73) 10.2.1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74) 10.2.2 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使用 (77) 10.2.3 机会的均等与不等 (80) 10.2 成功与失败 (82) 10.3 游戏的公平与不公平 (84) 第十章小结与复习 (86)

第6章一元一次方程 6.1从实际问题到方程 教学目的 1.通过对多个实际问题的分析,使学生体会到一元一次方程作为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的作用。 2.使学生会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题。 3.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某个方程的解。 重点、难点 1.重点:会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题。 2.难点:弄清题意,找出“相等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小学里已经学过列方程解简单的应用题,让我们回顾一下,如何列方程解应用题? 例如:一本笔记本1.2元。小红有6元钱,那么她最多能买到几本这样的笔记本呢? 解:设小红能买到工本笔记本,那么根据题意,得 1.2x=6 因为1.2×5=6,所以小红能买到5本笔记本。 二、新授: 我们再来看下面一个例子: 问题1:某校初中一年级328名师生乘车外出春游,已有2辆校车可以乘坐64人,还需租用44座的客车多少辆? 问: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有哪些方法? (让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再作讲评) 算术法:(328-64)÷44=264÷44=6(辆) 列方程解应用题: 设需要租用x辆客车,那么这些客车共可乘44x人,加上乘坐校车的64人,就是全体师生328人,可得。 44x+64=328 (1) 解这个方程,就能得到所求的结果。 问:你会解这个方程吗?试试看? (学生可能利用逆运算求解,教师加以肯定,同时指出本章里我们将要学习解方程的另一种方法。) 问题2:在课外活动中,张老师发现同学们的年龄大多是13岁,就问同学:“我今年45岁,几年以后你们的年龄是我年龄的三分之一?” 小敏同学很快说出了答案。“三年”。他是这样算的: 1年后,老师46岁,同学们的年龄是14岁,不是老师的三分之一。 2年后,老师47岁,同学们的年龄是15岁,也不是老师的三分之一。

华师大版七年级数学教案.docx

华师大版七年级数学教案§2.1 数怎么不够用了(1) §2.1 数怎么不够用了(2) §2.2 数轴( 1) §2.2 数轴( 2) §2.3 绝对值( 1) §2.3 绝对值( 2) §2.4 有理数的加法(1) §2.4 有理数的加法(2) §2.4 有理数的减法 §2.6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1) §2.6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2) 单元测验课 试卷评讲课 §2.8 有理数的乘法(1) §2.4 有理数的乘法(2) §2.9 有理数的除法 §2.10 有理数的乘方(1) §2.10 有理数的乘方(2) §2.11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1) §2.11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2) §2.11 有理数复习课 §3.1 代数式 §3.2 列代数式 §3.3 代数式求值 §3.4 去括号 (一 ) §3.4 去括号 (2) §4.1 线段、射线、直线 §4.2 比较线段的长短 §4.3 角的度量与表示 §4.4 角的比较 §4.5 平行 §4.6 垂直 §4.7 有趣的七巧板 §5.1 一元一次方程(1) §5.1 一元一次方程(2) §5.1 一元一次方程(3) §5.1 一元一次方程(4) §5.1 一元一次方程(5) §5.1 一元一次方程(6) §5.1 一元一次方程(7) §5.2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1) §5.2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1) §5.2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3) §5.2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4) §5.2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5) §5.2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6) §5.2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7) §5.2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8)

§复( 1) §复( 2) §复( 3) 第十四 §2.1 数怎么不够用了(1) 二、教学目 1.使学生了解正数与数是从需要中生的; 2.使学生理解正数与数的概念,并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是数; 3.初步会用正数表示具有相反意的量; 4.在数概念的形成程中,培养学生的察、与概括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点 重点点 数的意.数的意. 四、教学手段 代堂教学手段 五、教学方法 启式教学 六、教学程 (一)、从学生原有的知构提出 大家知道,数学与数是分不开的,它是一研究数的学.在我一起来回一下,小学里已学 哪些型的数? 学生答后,教指出:小学里学的数可以分三:自然数 (正整数 )、分数和零 (小数包括在分数之中),它都是由于需要而生的. 了表示一个人、两只手、??,我用到整数1, 2,?? 4.87、?? 了表示“没有人” 、“没有羊”、??,我要用到0. 但在生活中,有多量不能用上述所的自然数,零或分数、小数表示. (二)、生共同研究形成正数概念 某市某一天的最高温度是零上 5℃,最低温度是零下 5℃.要表示两个温度,如果只用小学 学的数,都作 5℃,就不能把它区清楚.它是具有相反意的两个量. 生活中,像的相反意的量有很多. 例如,珠穆朗峰高于海平面8848 米,吐番盆地低于海平面155 米,“高于” 和“低于”其意是相反的. 和“运出”,其意是相反的. 同学能例子? 学生回答后,教提出:怎区相反意的量才好呢? 待学生思考后,学生回答、、充. 教小:同学成了明家.甲同学,用不同色来区分,比如,色5℃表示零下 5℃,黑色 5℃表示零上5℃;乙同学,在数字前面加不同符号来区分,比如,△5℃表示零上5℃,×5℃表示零下5℃??.其,中国古代数学家就曾采用不同的色来区 分,古叫做“正算黑,算赤”.如今种方法在的候使用.所“赤字”,就是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

1 华东师大版 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 6.1 从实际问题到方程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1.掌握如何设未知数。 2.掌握如何找等式来列方程。 3.了解尝试、代人法寻找方程的解。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节的教学,应该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到数学的价值。【重点难点】 重点:1、确定所有的已知量和确定“谁”是未知数x ;2、列方程。难点:1、找出问题中的相等关系。2、使用数学符号来表示相等关系。【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指导学生活动 1、开场白 1、进入学习状态 2、进行教学 2、配合教师学习 3、总结,布置预习和练习 3、记录相关内容和任务一、谁能解决这个问题: 2 3 四、试一试,找出方程的解。 五、本课小结 本节主要是学习分析问题列方程的三个步骤: 1、确定未知量; 2、找相等关系; 3、列方程。 还学习了通过尝试、代入寻找方程的解。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思想和方法,要记住如何尝试以及如何代入。

(2)看题目问什么,就设什么为未知数x 。 (3)找出相等关系。 (4)根据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5)试着求出方程的解。 华师七下6.2.1 方程的简单变形 【教学内容】 本小节的内容在教材第4-7页。主要内容为:通过对方程变形的分析,探索求解简单方程的规律,学会通过变形求解简单方程。 4 【教学目标】 了解方程的基本变形:移项和化简未知数的系数为1. 了解未知数的基本变形在解方程中的作用。知识与能力 1.了解方程可以进行的基本变形,知道通过变形可以求出方程的解。 2.了解移项的定义,注意移项要变号。 3.了解未知数系数化为1的方法。 4.知道方程的解的形式是“x=a”,学会通过变形求解简单方程。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节的教学,应该达到使学生体会数学的价值的目的。【重点难点】 重点:1、方程的简单变形;2,简单变形的简单应用。 难点:1、移项和简单变形的关系。2、移项要变号,为什么要变号。3、简单变形和方程的解的关系。【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指导学生活动 1、课堂教学试验 1、观察试验,分析结果 2、讲解移项知识 2、学习 3、讲解未知数系数化1 3、学习 4、布置练习 4、练习 5 6 五、本课小结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第一章:走进数学世界 与数学交朋友(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例子,体会数学与我们的成长密切相关,人类离不开数学; 2、过程与方法:经历回顾与观察,体会数学的重要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习兴趣,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让学生看课本图片,教师诵读文字部分:宇宙之大,粒子之微,……,大千世界,天上人间,无处不有数学的贡献。让我们走进数学世界,去领略一下数学的风采。(板书课题) 二、数学伴我们成长 出生——学前——小学,我们每天都在接触数学并不断学习它,相信吗?大家不妨举出一些我们身边用到数学的例子,看谁说的例子多。 在回忆、交流、讨论的基础上,归纳数学内容: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 三、人类离不开数学 展示蜂房图、股市走势图、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等图片,解说(解说语参见课本,从第2页倒数第二行至第3页文字部分)。 四、数学应用举例 例1.一个数减去4,再除以2,然后加上3 ,再乘以2,最后得8,问

这个数是多少? (可用算术法或代数法解,答案是6。) 例2.这是一道数学填空题,是由美国哈佛大学入学试卷中选出的。请在下面这一组图形符号中找出它们所蕴含的内在规律,然后再那根横线上空白处填上恰当的图。 (分别是由正反数字1—7拼成的对称图。这个趣例说明学习中需要细致观察,需要对数字、图形有一种敏感,也需要想象。) 例3.关于课本第4页的“密铺问题”。思考:①那些基本图形可以密铺? ②为什么正五边形不可以密铺?③讨论课本第4页左下角的“想一想”。 五、课堂小结(略)。 六、布置作业:《数学作业本》第1—2页。 与数学交朋友(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华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华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第6章一元一次方程教案 6.1从实际问题到方程 教学目的 1.通过对多个实际问题的分析,使学生体会到一元一次方程作为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的作用。 2.使学生会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题。 3.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某个方程的解。 重点、难点 1.重点:会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题。 2.难点:弄清题意,找出“相等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小学里已经学过列方程解简单的应用题,让我们回顾一下,如何列方程解应用题? 例如:一本笔记本1.2元。小红有6元钱,那么她最多能买到几本这样的笔记本呢? 解:设小红能买到工本笔记本,那么根据题意,得 1.2x=6 因为1.2×5=6,所以小红能买到5本笔记本。 二、新授: 我们再来看下面一个例子: 问题1:某校初中一年级328名师生乘车外出春游,已有1辆校车可以乘坐64人,还需租用44座的客车多少辆? 问: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有哪些方法?

(让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再作讲评) 算术法:(328-64)÷44=264÷44=6(辆) 列方程解应用题: 设需要租用x 辆客车,那么这些客车共可乘44x 人,加上乘坐校车的64人,就是全体师生328人,可得。 44x+64=328 (1) 解这个方程,就能得到所求的结果。 问:你会解这个方程吗?试试看? (学生可能利用逆运算求解,教师加以肯定,同时指出本章里我们将要学习解方程的另一种方法。) 问题2:在课外活动中,张老师发现同学们的年龄大多是13岁,就问同学:“我今年45岁,几年以后你们的年龄是我年龄的三分之一?” 小敏同学很快说出了答案。“三年”。他是这样算的: 1年后,老师46岁,同学们的年龄是14岁,不是老师的三分之一。 2年后,老师47岁,同学们的年龄是15岁,也不是老师的三分之一。 3年后,老师48岁,同学们的年龄是16岁,恰好是老师的三分之一。 你能否用方程的方法来解呢? 通过分析,列出方程:13+x =3 1(45+x ) (2) 问:你会解这个方程吗?你能否从小敏同学的解法中得到启发? 这个方程不像例l 中的方程(1)那样容易求出它的解,小敏同学的方法启发了我们,可以用尝试,检验的方法找出方程(2)的解。也就是只要将x =1,2,3,4,……代人方程(2)的两边,看哪个数能使两边的值相等,这个数就是这个方程的解。 把x =3代人方程(2),左边=13+3=16,右边=(45+3)=×48=16, 因为左边=右边,所以x =3就是这个方程的解。

华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一、学生的基本情况: 本届学生上学期期末考试的成绩如下: 1班平均分:××分,及格率××%,优生人数×人;2班平均分××分,及格率××%,优生数××人。 学生已经开始出现两极分化的苗头。优生的数学思维得到了锻炼和培养,数学知识掌握得较牢固;而差生的智力和知识发展得较差,数学知识上一些基本的内容还很模糊,课堂上参与度不高,有时还需要教师提醒。 上学期学生学习了有理数及其相关运算,整式的加减,相交线与平行线,学生数学上的计算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实践探究能力得到了发展与培养,对图形及图形间数量关系有初步认识,逻辑思维与逻辑推理能力得到了发展与培养,学生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抽象思维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但有一部分同学没有达到应该达到的发展高度,学生课外自主拓展知识的能力几乎没有,学生手中的与数学有关的课外辅导书甚少,学生不能自行拓展与加深自己的知识面;通过教育与训练培养,绝大部分学生能够认真对等每次作业,及时纠正作业中的错误,课堂上能专心致至的进行学习和思考问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得到了激发与进一步的发展,课堂整体表现活跃,积极开动脑筋,学生乐于合作学习,分享交流自己的发现,学生喜欢动手实验,对老师布置的思考题表现出较浓厚的兴趣,部分学生撰写小论文,提高了学生的素质;学习习惯上,学生的课前预习、课堂上记笔记的习惯培养得很不理想,这与我在教学中不提倡课前预习,少做笔记有关,我认为课前预习易使学生囿于教材框定的范围和思考方法,不利于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应该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与思考,敢于大胆思考,课堂上就把时间有在思考问题上,而不应该用在当“打字员”上。 本学期要思考如何克服课前预习、课堂上记笔记的弊端,发挥其有利的一面,学生对思考规律的小结,及时复习、总结上的习惯,还需要加强,课堂上专心致至的听讲,想在老师和同学的前面,及时纠正作业和试卷中的错误的习惯还需要加强,表扬和鼓励阅读与数学有关的课外读物,引导学生自主拓展和加深自己的知识的广度与深度;在学习方法上,一题多解,多题一解,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从对称的角度思考问题,用不同的方法检验答案,需要加强训练与培养。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共计五章,第6章:一元一次方程,第7章:二元一次方程组,第8章:多边形,第9章:轴对称,第10章:统计的初步知识。 第6章:一元一次方程 本章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有理数的运算,整式的加减之后的学习内容,是初等数学的基础知识,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一元一次不等式,及一元二次方程的基础。一元一次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是中学阶段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开端。重点是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概念及其解法,一元一次方程在实际问题的中的应用,其难点是一元一次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在教学中渗透数学建模思想和类比、化归、归纳等数学思想方法,是学生今后学习和工作必备的数学修养和素质,增强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第7章:二元一次方程组 本章是在一元一次方程学习的继续学习。本章的重点是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和二元一次方程组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在教学中渗透数学建模思想和化归的思想,即化二元为一元,化未知为已知,化复杂为简单的思想,学生通过经历列方程、解方程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用数学的意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第8章:多边形

华东师大版数学七年级(初一)上下册试卷(附参考答案)

七年级(初一)数学上册试题 学校: 班级: 姓名: 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10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每题后面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个正确,请将正确的选项填入题后的括号里) 1.如果+3吨表示运入仓库的大米吨数, 那么运出仓库5吨大米表示为( )。 A .-5吨 B .+5吨 C .-3吨 D .+3吨 2.下列各式正确的是( )。 A .33--= B .+(-3)=3 C .(3)3--= D .-(-3)=-3 3.如图,数轴上的A 、B 两点分别表示有理数a 、b,下列式子中不正确的是( )。 A. 0a b +< B. 0a b -< C. 0a b -+> D. b a > 4.地球上的陆地面积约为149 000 000千米2 ,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 A.149×106千米2 B. 1.49×108千米2 C. 14.9×107千米2 D. 0.149×109千2 5.在数12、—20、2 1 1 -、 0 、—(—5)、—|+3|中,负数有( )。 A.2 个 B. 3个 C. 4个 D.5个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a -是正数 B.-a 是负数 C.-a 是负数 D.a -不是负数 7.在下列的代数式的写法中,表示正确的一个是( )。 A .“负x 的平方”记作-2 x B.“y 与31 1的积”记作y 3 11 C.“x 的3倍”记作x3 D.“a 除以2b 的商”记作 b a 2 8.已知4个矿泉水空瓶可以换矿泉水一瓶,现有16个矿泉水空瓶,若不另拿钱购买,最多可以喝矿泉水( )。 A. 3瓶 B. 4瓶 C. 5瓶 D. 6瓶 9.若,0,5,7>+==y x y x 且那么y x -的值是( )。 A. 2或12 B. 2或-12 C. -2或12 D.- 2或-12 10.计算:1 211-=,2 213-=,3 217-=,4 2115-=,5 2131-=,··· ··· 归纳各计算结果中的个位数字规律,则2010 21-的个位数字是( ) 。 A. 1 B. 3 C. 7 D. 5 二、填空题:(本大题有6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请将正确的答案填入每题 中的横线上) 11.如果3-m 与2m+1互为相反数,则m=_____ ___。 12.万润发出售的某种品牌的面粉袋上,标有质量为(25±0.2)kg 的字样,从中任 意拿出两袋,它们的质量最多相差 kg 。 13.在数轴上A 点表示3,B 点表示2-,那么A 、B 两点之间的距离是 。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下第一次月考试题(数学)

2014年春期城区一中第一学月月考 七年级数学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3分, 共21分) 1.下列方程中是一元一次方程的是( ) A. 012=-x B. 12=x C. 12=+y x D. 2 13=-x 2、下列各对数中,满足方程组? ??=+=-2 3 25y x y x 的是 ( ) A.???==02y x B.???==11y x C.???==63y x D.? ??-==13y x 3、如果单项式2x 2 y 2 2+n 与-3y n -2x 2 是同类项那么n 等于( ). A 、0 B 、-1 C 、1 D 、 2 4、若关于x 的方程2x – 4= 3m 和x +2=m 有相同的解,则m 的值是( ) A 、 10 B 、– 8 C 、– 10 D 、 8 5、下面是从小明同学作业本摘抄的内容,请你找出其中正确的是( ) A.方程 16 1 10312=+-+x x ,去分母,得2(2x +1)-(10x +1)=1. B.方程8x -2x =-12,6x =-12=x =-2. C.方程2(x +3)-5(1-x)=3(x -1),去括号,得2x +3-5-5x =3x -3. D.方程9x =-4,系数化为1,得9 4- =x . 6、某同学在解方程3x -1=□x+2时,把□处的数字看错了,解得x =-1,则 该同学把□看成了( ) A.3 B. 31 C.6 D.6 1- 7、某牧场,放养的鸵鸟和奶牛一共70只, 已知鸵鸟和奶牛的腿数之和为196条, 则鸵鸟的头数比奶牛多……………………………………( ) A.20只 B.14只 C.15只 D.13只 二 填空题(每题3分 共30分) 8、如果________;-8x 3,853==+那么x 9、某数的3倍比它的一半大2,若设某数为y ,则列方程为____. 10、二元一次方程x-3y=12,当x=0时,y=____ __ __. 11、已知2x -3y =6,用含x 的代数式表示y =_____________. 12、二元一次方程2x+y=7的正整数解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华东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导学案(全册)

—-可编辑修改,可打印—— 别找了你想要的都有! 精品教育资 料 ——全册教案,,试卷,教学课件,教学设计等一站式服务 ——

全力满足教学需求,真实规划教学环节 最新全面教学资源,打造完美教学模式 第6章一元一次方程Array 6.1从实际问题到方程 学习目的 1.通过对多个实际问题的分析,使学生体会到一元一次方程作为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的作用。 2.使学生会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题。 3.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某个方程的解。 学习重点、难点 1.重点:会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题。 2.难点:弄清题意,找出“相等关系”。 学习过程 一、复习与预习 小学里已经学过列方程解简单的应用题,让我们回顾一下,如何列方程解应用题? 例如:一本笔记本1.2元。小红有6元钱,那么她最多能买到几本这样的笔记本呢? 解:设小红能买到工本笔记本,那么根据题意,得 1.2x=6 因为1.2×5=6,所以小红能买到5本笔记本。 二、新知: 我们再来看下面一个例子: 问题1:某校初中一年级416名师生乘车外出春游,已有2辆校车可以乘坐64人,还需租用44座的客车多少辆? 问: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有哪些方法? 算术法: 列方程解应用题: 设需要租用x辆客车,那么这些客车共可乘44x人,加上乘坐校车的64人,就是全体师生416人,可得(1)。 解这个方程,就能得到所求的结果。 问:你会解这个方程吗?试试看? 问题2:在课外活动中,张老师发现同学们的年龄大多是13岁,就问同学:“我今年45岁,几年以后你们的年龄是我年龄的三分之一?” 小敏同学很快说出了答案。“三年”。他是这样算的: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白龙小学七年级2班汪正武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期担任七年级2班数学教学工作,该班男生33人,女生30人,共有学生63人。七年级学生往往对课程增多、课堂学习容量加大不适应,顾此失彼,精力分散,使听课效率下降,要重视听法的指导。学习离不开思维,善思则学得活,效率高,不善思则学得死,效果差。七年级学生常常固守小学算术中的思维定势,思路狭窄、呆滞,不利于后继学习,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法指导。学生在解题时,在书写上往往存在着条理不清、逻辑混乱的问题,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写法指导。学生是否掌握良好的记忆方法与其学业成绩的好坏相关,七年级学生由于正处在初级的逻辑思维阶段,识记知识时机械记忆的成份较多,理解记忆的成份较少,这就不能适应七年级教学的新要求,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记法指导。 二、教材及课标分析 第一章?走进数学世界 1.使学生初步认识到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懂得数学的价值,形成用数学的意识。 2.使学生初步体验到如何学习数学,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注意观察、实验和猜测的探索能力,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感性知识。 3.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一定的兴趣,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4.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养成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习惯。 第二章?有理数 1.通过学生实际的生活体验,感受到负数的引入源于实际生活的需要,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会用正负数表示实际问题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2.理解有理数的意义,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会求有理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绝对值符号内不含字母)。通过上述内容的学习,体会从数与形两方面考虑问题的方法做到形数结合。 3.经历探索有理数运算和运输律的过程,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及简单的混合运算,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并能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能运用有理数及其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通过实例进一步感受大数,体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数的优越性,并能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数。初步理解近似数与有效数字的概念,对所给的数,能根据所要求的精确度(或有效数字的个数)取近似值。? 第三章?整式的加减 1.在现实情境中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在探索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过程中,建立符号意识。了解代数式的概念,会列出代数式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掌握代数式书写的注意事项。2.了解代数式的值的概念,会求代数式的值。通过用字母表示数、列代数式和求代数式的值,初步体会到数学中抽象思维方法和食物的特殊性与一般性可以相互转化的辩证关系。 3.了解单项式、多项式、整式的概念,弄清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掌握单项式系数与项数、多项式的次数、项与项数的概念,明确它们之间的关系,会把一个多项式按某个字母升幂或降幂排列。 4.理解同类项的概念,会判断同类项,并能熟练的合并同类项。掌握去括号、添括号的法则,能准确的去括号和添括号。能熟练的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