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语文试题湖北省红安县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检测卷(含答案)

六年级上册语文试题湖北省红安县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检测卷(含答案)
六年级上册语文试题湖北省红安县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检测卷(含答案)

红安县2019年秋六年级期末考试

参考答案

知识积累与运用。(48分)

一、看拼音,写词语。(8分)

Shāo wēi gē dā dǐ yù páo xiào

(稍微)(疙瘩)(抵御)(咆哮)

tái xiǎn kāng kǎi ling lì bù zhòu

(苔藓)(慷慨)(伶俐)(步骤)

二、选择题。(20分)

1、下列词语中带点字读音全正确的一组是(B)。

A.卡.住(qiǎ)氧.气(yáng)趴.在(bā)裁.剪(cái)

B.雕.刻(diāo)跺.脚(duò)谜.语(mí)尚.未(shàng)

C.马蹄.(tí)毯.子(tǎn)笨拙.(zhuó)单薄.(báo)

D.羞涩.(sè)幽.静(yōu)鸣蝉.(cán)摇曳.(yè)

2、下列成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A.斩钉截铁排山倒海

B.粉生碎骨全神贯注

C.气状山河自作自受

D.忘乎所以一忘无际

3、依次把词语填入下面的句子中,恰当的一组是( D )。

①五壮士()在狼牙山顶峰。

②一颗小树()在校园的一角。

③中央电视塔高高地()在山顶。

A.挺立耸立屹立

B.屹立耸立挺立

C.耸立屹立挺立

D.屹立挺立耸立

4、“白雨跳珠乱入船”写出了(D)的景象。

A.鱼儿欢快

B.珍珠多而亮

C.船儿不稳

D.雨大而急

5、下列的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C )。

A.有一天黄昏,怒号着呼吁的北风。

B.伯父得到了很多人的爱抚。

C.我读《水浒传》,不过是囫囵吞枣地看一遍。

D.天黑了,路灯发出微小的光。

6、下面的句子中没有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的句子是(A)。

A.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B.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C.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D.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这句话告诉我们(A)。

7、

A.要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生态环境。

B.地球上大部分是水,容易破碎。

C.地球上人住得太多了,地球太娇气了。

D.地球上很多人在建造楼房,修路筑桥。

8、小说的三要素是指( C)。

A.语言环境情节

B.语言情节人物

C.情节环境人物

D.环境语言人物

9、下面的句子中不能表达爱国之情的是(C)。

A.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B.位卑未敢忘忧国。

C.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D.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

10、下面对课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

A.《竹节人》一文回忆了作者童年时代做竹节人、玩竹节人以及老师没收竹

节人却也自己偷偷玩竹节人的情景,表达了儿童的喜悦与满足,同时表达

了自己对老师行为的不满。

B.《夏天里的成长》一文分别从动植物的生长、山河大地、铁轨柏油路等事

物“长”,以及孩子的成长三方面进行具体描写。

C.《好故事》一文中,作者对梦境里那“好故事”的描绘,表现出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根据课文内容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8分)

1.《草原》一课主要讲了草原风光、喜迎远客和蒙汉联欢。(√)

2.《七律·长征》写了红军长征中的“腾越五岭,疾跨乌蒙,巧渡金沙江,

飞夺泸定桥”四个图景。

(×)

3.《桥》一文设置的典型环境是山洪爆发,小说最妙之处在于设置悬念,前后照应。(√)

4.《穷人》的作者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文中“古老的钟发哑地敲了

十下,十一下……

“我嘛……缝缝补补……风吼得这么凶,真叫人害怕”两个句子中的省略

号的作用不一样。(√)

5.“六月六,看谷秀”的意思是农历六月六日这一天,田里的谷子该收割了。(×)

6.《少年闰土》一文中回忆闰土讲述的四件事,写得最详细的是看瓜刺猹,

其次是海边拾贝、看跳鱼儿,写得较简略的是雪地捕鸟。

(×)

7.“布局和前三殿基本一样”一句中的“基本”一词用得很准确,不可以删

掉。(√)

8.《故宫博物院》一文的说明顺序是空间顺序-—由南向北的游踪顺序。(√)

四、把下面诗句补充完整。

1.春天,到处呈现的是杜牧笔下“千里莺啼绿映红”的勃勃生机;夏天,我们常常能看到苏轼描写的“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的雨景,还能听到辛弃疾描写的“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夜景中的蝉鸣。

2.身在他乡,常常会有“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之感,阔别家乡几十年,再回家时,又会出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的场景。

五、完成下面句子练习。

1.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予死者最后的祭献。(仿写句子)。

2.伯父是一个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改为反问句)

难道伯父不是一个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吗?

3.蝴蝶、蜜蜂在花丛中飞来飞去。(改为拟人句)

蝴蝶、蜜蜂在花丛中翩翩起舞。

六、综合实践。(4分)

公交车是常用的交通工具,看看下面的交通路线图,回答问题。

1.小刚同学家住常家岭,他要到青龙湾看望爷爷,请你帮他选择合适的乘车路线。(2分)

2.小星同学家住温泉镇,他要在八点半赶到青龙湾参加夏令营活动,请你帮他选择合适的乘车路

线。(2分)

阅读与理解。(22分)

七、课内阅读。(1+1+2+1+2+1=9分)

(一)伯牙鼓琴

伯牙鼓琴,锺之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之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1.根据原文填空。

2.为下面的“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内。

善.哉(A) A.赞叹 B.擅长、善于

3.伯牙的琴声除了表现巍巍太山、汤汤流水,还会表现什么动人的场景呢?仿写句子。

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志在山泉,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汩汩乎若山泉。”

志在明月,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皎皎乎若明月。”

4.伯牙绝弦是因为子期死了,他认为世上再没有知音了。

5.《伯牙鼓琴》这篇文章告诉我们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知音”,可以用成语“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

6.面对如此伤心绝望的伯牙,我想说:“昔人已乘黄鹤去,要看重以后的生活,如果锺子期泉下有知,看到你放弃了音乐,悲伤到如此地步,他也会难过的。。”

八、课外阅读。(13分)

怀鲁迅

郁达夫

真是晴天霹雳,在南台的宴会席上,忽而听到了鲁迅的死!

发出了几通电报,荟萃(huìcuì)了一夜行李,第二天我就匆匆跳上了开往上海的轮船。

二十二日上午十时船靠了岸,到家洗一个澡,吞了两口饭,跑到胶州路万国殡仪馆去,遇见的只是真诚的脸,热烈的脸,悲愤的脸,和千千万万将要破裂似的青年男女的心肺与紧捏的拳头。

这不是寻常的丧葬,这也不是沉郁的悲哀,这正像是大地震要来,或黎明将到时充塞在天地之

间的一瞬间的寂静。

生死,肉体,灵魂,眼泪,悲叹,这些问题与感觉,在此地似乎太渺小了,在鲁迅的死的彼岸,还照耀着一道更伟大、更猛烈的寂光。

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因鲁迅的一死,使人们自觉出了民族的尚可以有为,也因鲁迅之一死,使人家看出了中国还是奴隶性很浓厚的半绝望的国家。

鲁迅的灵柩(jiù),在夜阴里被埋入浅土中去了;西天角却出现了一片微红的新月。

一九三六年十月二十四日1、第1自然段中“晴天霹雳”形容什么?(1分)

形容鲁迅逝世太突然,是巨大的损失,像晴天霹雳。

2、第2、3自然段中哪些词语表现出作者急切而又悲痛的心情?(2分)

匆匆、跳、吞、跑

3、怎样理解第3自然段中所遇见的“千千万万将要破裂似的青年男女的心肺”?(2分)

这是作者从千万个参加葬礼的人们的表情中感受到的人们因鲁迅逝世而产生的悲愤心情。

4、第4自然段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2分)

比喻。形象地表现了人们把鲁迅的逝世看成是最大的不幸,表达了人们极度悲愤,极度惋惜的心情。

5、对第6自然段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A )

A、表达了作者因鲁迅之死而产生的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和忧虑。

B、我们能出现鲁迅这样的伟大的人物,说明我们的民族是很有希望的。

C、鲁迅这样的伟大人物死了,预示着我们的民族没有希望。

D、表达了作者对鲁迅之死的无比痛恨和对奴隶性很浓的社会的憎恨。

6、对结尾“出现了一片微红的新月”理解正确的一项是(C )

A、点明时间,照应前文。

B、渲染悲凉的气氛,烘托人们的悲愤之情。

C、表达了对美好未来的向往,让人们在悲愤中看到光明和希望。

D、微红的新月是胜利之光,鼓舞人们去迎接美好的明天。

7、这篇短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分)

作者郁达夫听到鲁迅的死,匆匆赶来参加鲁迅葬礼,而写下的一篇怀念鲁迅的文章。

习作与表达。(30分)

九、汉字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请你从“甜、暖、悔、妙、变、忙、让”中选择一个字,作为题目,写一写生活中发生过的事情。字数在550字左右。(注意围绕这个题目的内涵选择材料来写)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