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认知能力训练内容组织与实施的研究

学生认知能力训练内容组织与实施的研究
学生认知能力训练内容组织与实施的研究

随班就读学生认知能力训练内容组织与实施的研究

历史版本:5编辑时间:2009-4-29 11:03作者:王开妍标签: 随班就读学生认知能力训练内容组织与实施的研究认知能力训练内容组

摘要:本文以认知康复教研组教研行动的顺序,呈现教研组在随班就读学生认知能力训练过程中的实践探索。首先基于已有实践和文献研究提出问题,指出随班就读学生认知能力训练的资源需要进一步丰富,外延需要进一步拓展。接着进行学生认知能力评估,借鉴医学诊断,再结合调查问卷、行为观察等非实验室评估方法,进行多维度评估,由专业人员、教师、家长组成团队来全面评估随班就读学生的认知能力状况。然后在评估结果分析的基础上,建立认知能力训练的目标系统,从而便于制定随班就读学生的个别化训练计划。最后确定训练内容与方法,训练方案本身就是训练内容与方法的有机结合,因此训练方案设计是认知能力训练课程建设的重中之重,在实践中探索出聚焦式和循环式两种设计思路。

关键词:随班就读认知能力评估训练

1.提出问题

1.1 基于实践拓展外延

我校的认知能力训练实践与研究已经有一定基础,前一阶段认知能力训练较多集中于思维训练。当时除了借鉴国内外众多学者开发的一系列的思维训练课程(针对一般人群,如斯腾伯格(R. J . Sternberg) 的“思维教学课”等),主要利用华师大特教系针对轻度智力障碍儿童设计的可逆性思维训练教程,对随班就读学生进行认知能力训练,取得了一定的实效。但是,目前参加认知能力训练的随班就读学生从小学到初中年龄跨度大,个体、亚群体之间差异显著,认知能力训练的资源需要进一步丰富,训练内容的外延需要进一步拓展。

1.2 基于文献转变视角

认知能力(cognitive ability)是在许多活动中都共同需要的认识方面的能力,着重解决知与不知的问题,它隶属于智力的范畴,是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等多种能力的综合,它是借助内部言语在头脑中进行的智力活动。从文献中可以看出,目前随班就读相关研究多集中在政策理论、现状调查、工作总结、教育教学个案等方面,但针对随班就读学生认知能力训练研究较

少,仅见华师大谭和平的调查研究1[1]和实验研究2[2],对轻度智障学生可逆性思维训练有助于他们认知能力的发展,这为随班就读学生认知能力训练提供了一定的依据。但当前认知能力训练很容易被泛化为一种智力训练,或者被限定为医学视角的脑损伤康复,这些显然都不适合随班就读的轻度智力障碍学生,本研究希望能通过教学一线的行动研究,真正从教育教学的视角来理解认知能力训练,以提高此类学生的学习效率,使他们获得有效学习。

2.认知能力评估

在文献中,常见的认知能力训练实验研究多针对某一特定的儿童群体,如学习困难儿童、注意力缺陷儿童等等,所以首先要确定参加认知能力训练的是哪一类特殊儿童,虽然他们大都归为轻度智力障碍学生,但我们在实际接触过程发现还是有一些“特殊”中的“特殊”,不能一概而论。因此,随班就读学生认知能力的评估就显得尤为重要,成为整个教学研究与实践工作的起点。

传统意义上的评估一般与标准化测验或量表联系在一起,如智力测验、行为评定量表、综合成就测验等,它们都属于正式测验,往往被称为实验室评估。虽然这些正式的评估手段可以提供一些非常有价值的信息,但未能提供儿童下一步学习所需要的详细信息,对教师的教学缺乏直接的指导和帮助作用。也就是说仅仅实验室评估是不够的。因此,评估应该采取聚合式多重评估,实验室评估和非实验室评估相结合,强调以诊断、行为观察、访谈、问卷为核心,并遵循特定的程序进行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的测评,从而保证测评与诊断的科学性、准确性。2.1 评估过程

一般而言,认知能力评估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医学诊断、教师和家长填答行为问卷、与任课教师及家长晤谈、行为观察。在随班就读学生的认知能力评估中,首先可以借鉴医学诊断,即学生的智商测定结果,再结合调查问卷、行为观察等非实验室评估方法,进行多维度评估,由多学科的专业人员、教师、家长组成团队来全面评估随班就读学生的认知发展状况。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