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科技园现状

现代农业科技园现状
现代农业科技园现状

现代农业科技园现状、特征与运行模式

蒋和平教授中国农科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

一、现代农业的内涵和特征

(一)现代农业与传统农业的区别

(1)现代农业是科技农业

(2)现代农业是市场化农业

(3)现代农业是标准化的农业

(4)现代农业是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和扩大的农业

(5)现代农业是产业化经营的农业

(6)现代农业是高生产率和高效益的农业

(7)现代设备是现代农业的硬件支撑

(8)现代农业是生态农业

(三)现代农业的内涵

1、用现代科技武装农业,如优良品种、先进种植制度和栽培、农业工程技术等,而且不断地创新;

2、用现代工业产品增加农业投入和装备农业;

3、用现代的组织制度和经济管理方法组织和管理农业;

4、用现代科技和经济管理知识培训农业生产者,使他们成为适应现代农业生产经营要求的现代农民。

(四)现代农业的概念

所谓现代农业--实质上是在国民经济中具有较高水平的农业生产能力,较强竞争能力的现代产业,它是不断地引进新的生产要素和先进经营管理方式,用现代科技、现代工业产品和现代组织制度和管理方法来经营的科学化、集约化、市场化、社会化的农业,是保护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农业。

二、现代农业科技园的现状、特征

(一) 农业园区的概况,农业园区的不同称谓:

农业科技园区

现代农业示范园

农业也高新技术开发区

观光农场(观光农园)

休闲农业园

教育农园

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基地

农业产业化示范区

定义一:

顾焕章(1998):农业科技园区是我国农业现代化模式的基本类型之一。

定义二:

蒋和平(2002):农业科技园是在农业科技力量较雄厚、具有一定产业优势、经济相对较发达的城郊和农村,划出一定区域,------以企业化方式进行运作------推动农业综合开发和现代农业建设的一种经营方式。

定义三:

许越先(2003):农业科技园区是以农业设施工程为主体,以高新技术和先进实用技术为支撑,进行集约化生产和企业化管理,具有示范、带动、生产加工和观光等多种功能的现代农业组织形式。

定义四:

翟虎渠(2004):农业科技园是适应新阶段农业发展需求,以现代农业科技成果的组装、集成与示范、推广为手段,通过土地、资本、技术、人才的高度集中与高效管理,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大幅度提高农业整体效益、可持续发展能力、农业和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新型组织形式。

(二) 国际上的农业园区

Demonstrate Farm:

以推广先进适用技术为主题的示范农场

Holiday Farm:

以农业观光和休闲为主题的假日农场

Educational Farm :

以青少年学生为主要服务对象,提供农业认知、体验与相关教学服务

(三) 中国农业园区的分类

基本类型有三种:

1)开发区型

其特点是先确定一块地(或一个地域),主办单位将它规划完毕,并完成基础建设,请其他单位按照规划的要求进入园区运作具体的科技开发项目或产业示范项目。在这种园区,项目是在主办者的统筹规划下,由不同的投资主体去开发和组织实施。园区本身不是农业龙头企业,而是农业龙头企业的聚集地,园区主办者的主要收入来源是土地与设施的租金和服务费。

2)科技开发型

园区主办单位掌握具体的科技开发项目,围绕产品的产业化开发而搞科技示范园。园区成功与否,直接取决于科技项目运作的情况和经济效益。园区主办者本身就是一个龙头企业。主要收入来源是产业的销售收入。

3)科技展示型

在给定的地域内,以新品种、新农艺、新材料、新的种植模式等集中试验、示范、培训

和展示。在这类园区,项目的特点是中介服务,园区的主办者是中介性质的企业,其主要收入来源是新品种、新材料的推广费用、销售佣金和培训收入。

(四) 农业科技园区发展现状

园区发展:

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我国开始农业科技园区的理论探索和模式尝试,1994年起,开始农业科技园区的实践。国家有关部委、地方各级政府、科研教学单等社会各界对园区的建设工作都非常重视,并在多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据2007年统计,我国已拥有各类农业科技园区4000多个,其中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1个,科技部认定的国家农业科技园区36个,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综合开发高新科技示范区等600余个,省级各类农业科技园区1000余个。

园区效益:

以国家级园区为例,2007年,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生产总值451亿元人民币,完成销售额400.61亿,出口额22.99亿,上缴利税12.92 亿,利润78.18亿。十五期间,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带动600万农民致富。

园区类型:

按经营主体分类

政府主导型:

企业主导型:

院地联营型:

复合型:

按主体功能分类

科技示范型:科技示范稳定发展。

企业集群型:企业集群型稳定发展。

旅游观光型:旅游观光型正处于热点上升趋势。

地产开发型:受政策影响地产开发型处于萎缩趋势。

赢利型园区的特点:

正确的园区功能定位;

外向型的发展方略和内聚型的吸纳能力;

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和机制;

园区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一致;

良好的园区发展环境。

公益型园区的特点:

公益性的技术服务方向;

雄厚的技术储备和技术后盾;

技术集成和熟化的条件和能力;

高效运作的技术扩散和技术服务体系;

科技与区域经济结合的良好机制。

都市农业和都市型农业园:

都市农业是具有都市特性的农业。

我国都市农业正由点到面发展,即由北京、上海等大都市向我国城市化发展最迅速的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地区发展。

都市农业的优势在于其优越的区域环境和信息、科技、交通和市场优势,对广大农村地区具有强的辐射、示范和带动功能;都市农业是农业多功能拓展的良好体现。

都市型农业园是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城乡统筹化,生产生活生态一体化,示范展示、文化教育、集成集散等多功能高效体现的示范园。

都市型农业园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效益空间。

北京小汤山、上海孙桥、秦皇岛集发等是展示功能、效益功能结合得很好的示范园。(五) 背景分析一

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大大提高,要求生产要素重新组织,在组织形式上有所突破。而园区正是这样一种新的组织形式。

背景分析二

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计划经济时代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出现了困境,而农业示范园的出现,为农业新技术推广、农业科技与农村经济紧密结合找到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背景分析三

农业科技园区是世界先进农业设施和高新技术对我国传统农业冲击的产物。这种冲击首先来自于在北京的以色列示范农场和上海孙桥引进的荷兰全套玻璃温室和工厂化农业生产技术,这两个农场通过全套引进国外的温室设施、优良品种、高效栽培技术和计算机管理等技术并进行示范,使国人看到了世界现代农业的崭新风貌,引出跟风热潮。

背景分析四

发展农业科技园区是实现我国农产品与国际市场接轨、应对WTO挑战的现实选择。园区以集约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和产业化龙头带动方式为主要手段,易于实现对农产品品质的控制,有利于参与国际竞争。

背景分析五

农业科技园区也是都市休闲和观光农业需求的产物。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城市居民在寻求一种回归自然的生活方式,节假日的增多进一步促进了旅游市场的繁荣,农业园区则是休闲度假的一个较好的去处。

(六) 农业园区建设的相关理论

农业区位理论

1826年德国农业经济学家约翰·冯·屠能提出,大意是以城市为中心,按照离城市远近来划分不同的农业类型区。分区的主要依据是生产地距离市场的远近、农产品市场价格和农产品生产成本。认为距市场近的比远的有利。这种理论对农业园区的空间布局和不同生产基地的合理分工,具有指导意义。

发展极理论

1950年法国学者佩鲁提出。该理论强调中心城市作为产业中心和市场枢纽的作用。中心城市作为发展极,一方面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集聚生产要素,另一方面又把增长和发展方向通过技术、组织、要素、信息等渠道向其周边地区扩散,从而使区域经济通过多层次的发展极在不同的点上带动经济增长。在这种理论的指导下,人们认为农业园区应成为区域农业经济的增长极,农业园区应通过集聚和扩散农业新技术,带动周边农村的发展。

复合生态农业理论

认为农业生态系统是由农业生物(植物、动物、微生物)、农业环境与资源(大气、土

壤、水域)和农业技术经济(农业商品交换、农业组织管理、农业科技教育)等3个二级子系统9个三级子系统组成,形成严格有序的结构,各子系统之间必须协同有序地运行。这一理论要求农业园区以促进复合生态农业的发展为核心,以合理利用资源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合理增加农业科技投入为手段,使园区持续、稳定、高效、协调地发展。

系统工程理论

强调应用系统理论和系统方法,借助运筹学、控制论、信息论和计算机等现代科学技术手段,通过优化系统结构和运行方案,来解决具体系统问题,使系统的性能达到最优。

系统工程理论,要求把农业园区看成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的系统,强调园区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内部要素与系统外部环境之间相互协调发展,从而充分合理地利用一切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使园区取得最佳的生物产量和最好的经济效益。

技术诱导变革理论

美国学者费农拉坦和日本学者速水雄次郎1985年提出。认为一个农业系统中有资源、技术、体制和文化四大要素变量。四个变量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其中技术的变革受其他三个因素的诱导,而技术变革也会诱导其他三个要素的变革。该理论对农业园区的规划布局和功能定位,有很大的指导作用。

技术创新理论

美国经济学家熊彼特1926定义了创新的概念,强调把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新组合包括:引进新产品;引进新技术;开辟新市场;控制原材料的供应来源;建立产业的新组织。这一理论对农业园区的规划设计和运营很有启发,农业园区应是一个技术创新的平台。

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理论

中国农科院蒋和平教授1995年提出。强调高新技术对传统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阶段的渗透,利用高新技术延伸农业产业链,扩大农业的关联产业。这一理论对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目标定位、发展方向、运作手段和经营模式,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农业接口工程理论

农业接口工程的概念是北京农林科学院文化研究员1997年最初提出。他把在现代集约持续农业中的能量、物质、信息汇集交换场所称为接口,认为农业接口工程是由肥料工程、饲料工程、加工工程和储藏工程四部分组成,搞好农业接口工程是使现代集约持续农业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这一理论提示农业园区要强调种养加、产供销、技贸工农一体化的经营体系,通过接口工程形成循环经济。龙头企业要抓住接口工程。

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理论

南京农业大学刘志民博士2004年提出。认为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本质是将农业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为物质资料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的过程。它以技术成果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发展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实体,进行专业化、集约化、系列化的生产经营活动。它是21世纪农业科技发展的一个主要特征。根据这一理论,农业园区可以成为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平台,应是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实体的密集住所或活动基地。

(七) 园区项目设置的10大要点

1)科技含量;

进入农业科技园的项目,要具备技术的先进性。如果没有领先的技术,科技园区就难以起到示范作用,无法产生辐射力,更谈不上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农业科技园可以考虑设置处在开发和中试阶段的高新技术应用项目,以增加园区的技术储备和发展后劲。对具有科技企业孵化功能的园区,后者的选择尤为必要。

2)功能需要;

考虑功能需要,是指对项目的设置要考虑有助于园区整体功能的完善。有的项目,单独

看可能科技含量不高,也可能没有什么经济效益(如管理中心、接待中心等),但如果没有它,将带来园区管理和运作的不便,这样的项目就是功能性配套项目,从提高系统总体效率的角度,还是需要列入的。

3)经济效益;

经济效益是园区项目选择的核心指标,农业科技园如果没有自身的经济效益,就不可能长期持续发展。经济效益表现在单体项目上,就是该项目的赢利能力,可用净现值、内部报酬率、投资回收期、成本利润率等指标来具体衡量。一个单体项目,经济效益越高,其示范作用和辐射力也就越强;如果不能赢利,其示范作用和辐射作用就无从谈起。因此,在项目选择时,除功能性项目外,可以实行经济效益指标的“一票否决制”。

4)社会影响;

主要体现在如下六个方面:

第一,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第二,农村劳动力就业水平的提高;

第三,对社会产品的贡献;

第四,居民生活和工作条件的改善;

第五,生产方式的变革;

第六,对社会稳定的影响。

5)环境保护;

并不是所有的农业项目都对环境有利。如大规模的养殖场,如粪便处理不当,就可能造成环境污染;我国农村化肥的过量使用,已经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危害。农业科技园区的项目选择,应以改善环境、优化环境为重要参考指标,包括减少化肥流失、减少农药残留、防止水土流失、提高土壤肥力、净化空气、净化水域、降低噪音污染和降解重金属污染等等。

6)投资风险;

农业科技园不排斥高风险的项目,具有科技企业孵化功能的园区尤其如此。关键是风险和潜在的利润要对称,高风险要有高利润回报。对一个综合性的农业科技园来说,在项目的配置上应该平衡,既要有高风险、高回报的项目,也要有风险小、利润一般的项目。对具体的单体项目来说,任何项目的选定,必须要做可行性研究,在可行性研究中要有风险分析。

7)开发难度;

开发难度,是一个可操作性问题,对项目的选择影响很大,与投资风险也有一定的关系。开发难度大,投资风险也就大。农业科技园区不排斥开发难度大的项目,但在启动阶段,成功是最重要的,只有成功,后续开发才有可能。因此,农业科技园区的启动项目,开发难度越小越好。

8)政策支持;

当地主管领导的支持与否,往往是一个项目运作成败的关键。如属于国家鼓励的科技项目,特别是带有资金支持或税收减免政策的项目,更容易得到地方领导的支持。

因此,在选择项目之前,应该研究最近几年星火计划项目、火炬计划项目、863项目、948项目、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重点资助项目等支持的范围及变化,在这个范围内选择项目,不仅其科技含量得到社会和市场的认同,而且可能得到政策所给予的经济实惠。

9)本地特色;

本地特色,是农业科技园区在竞争中取胜的法宝。一种文化,只有是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一个农业项目,只有有效挖掘并利用了当地的资源优势、市场优势、文化优势、社会条件优势之后,才真正具备对异地进行辐射的独特能量,竞争者才难以仿效,市场份额才能得到长期的巩固与扩大。

这要求我们在项目设置时,一定要将所引进的外来技术与本地的优势条件相融合,使项

目本土化,促进本地资源的深度开发利用,带动本地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民收入的提高,这样才能铸就远征他乡的基础实力。

10)有利招商。

有利招商,不仅仅是开发区类型的园区所考虑的问题,也是其他类型的园区基于运作的一种考虑。农业科技园区的建设,特别是大型园区的建设,但靠发起单位自身的力量而不去招商,往往是不行的。

怎样招商?过去有的地方率先建立开发区,推出优惠政策,有效果。但后来大家纷纷仿效,中央政府加强了管制,各地的政策都差不多,再靠“优惠政策”去招商就没什么效果了。

实践证明,在政策面没有明显优势的情况下,依靠本地特色,在项目设置上下工夫,是园区吸引商家的长久之计。

(八) 中国农业科技园区需解决的四大问题

1)园区效益的全面评价问题

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

生态效益

长期与短期的关系

园区经营与区域经济的关系

2)如何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

政府如何扶持?

企业如何经营?

如何带动农民?

3)产学研如何结合

决定园区的科技含量

技术转让还是合作开发?

专家大院与专家咨询

教学科研实习基地

4)土地问题

农民利益的保障问题

经营者利益的保障问题

长期投入与合同期限的矛盾

三、现代农业科技园的运行模式

(一)龙头企业带动型---超大模式

1、含义:

超大现代农业集团以“绿色生态产业链”为核心,通过各种生产要素的充分整合,经过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致力于绿色农业科技研究、绿色生产资料开发、绿色生产基地建设、绿色栽培模式模式、绿色营销网络拓展,构建起一条从种子、有机肥料、生物农药供应到农产品生产与加工基地到社区专卖、批发网络、出口创汇完整的“绿色生态产业链”,带动千家万户农民致富。

2、特点:

(1)一个与国际接轨的企业标准:超大绿色有机蔬果企业标准。

(2)二个权威机构认证:国家环保局有机食品发展中心;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

(3)三大保障系统:有机生产资料开发保障系统;可持续发展科技支持系统;遍布全国各地农产品生产供应系统。

(4)四大分销网络体系:社区连锁专卖网络;单位配送网络;电子商务批发网络;出口

网络。

(5)五个统一栽培模式:统一的果蔬良种(超大提供);统一品牌认证;统一生物农药和生物肥料;统一栽培标准和技术规程;统一检测(分级、包装、品牌)。

3、做法

(1)自愿、有偿、规范、有序的原则,与农民对接;

(2)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形式;

(3)自建基地和自控基地两种:13个省市、30多自营基地,面积达50多万亩;13个省市、40个自控基地,面积达80多万亩。

(4)实施严格的成本控制。

(5)构建绿色生态产业链。

4、效益

(1)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3万人;

(2)带动农户达2万户;

(3)农民人均增收1500-2000元;

(4)公司年均销售收入达4亿元,出口创汇2000万美元。

(二)都市现代农业型---孙桥模式

1、含义

孙桥现代农业科技园区成立于1994年9月,是全国第一个综合性的现代农业开发区。13年来,在浦东开发开放的大趋势下,张江高科南区孙桥现代农业园区凭借良好的区位优势和农业政策,积极利用上海人才、技术、资金和先发优势,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步伐,初步形成了以工厂化农业为代表,以科技创新、先进农业技术组装集成和科技成果转化为重点,以休闲观光、科普教育等为特色的都市现代农业发展雏形,在加快自身发展的同时积极服务全国,为上海农业的转型和发展作出了努力,发挥了示范、辐射、推广、服务的作用,各方面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较好地发挥了示范、辐射和服务功能。

2、特点

(1)各级领导高度重视,把孙桥园区列为浦东“一江三桥”高科技产业,走廊重要组成部分。

(2)建立多元化投资渠道,形成以政府资金投入为主,民营经济共同参与多元化投资格局。

(3)重视园区品牌建设,为服务全国农业打下重要基础。

(4)重视产业立园,形成六大产业(种子种苗、设施农业、工厂化农业、农产品加工、生物技术、旅游观光农业)。

3、做法

(1)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合作,成立专家咨询团;

(2)对园区体制创新进行探索,进行体制创新;

(3)发挥龙头企事业带动作用,产业化经营效果明显;

(4)培训交流持续不断,发挥服务全国农业的作用。

4、园区效益

自主研发专利22项,新品种9个。应用于产业化科研成果上百种。孙桥品牌被评为上海市著名商标。2007年,实现销售收入2306.6万元,增长25%,销售成本1801.20万元,下降5%,利润66万元扭亏转盈。

在基地辐射方面:园区已在全国10余个省市推广蔬菜、花卉良种50多万公斤和种苗几千万株,建立蔬菜、食用菌特约生产基地和良种繁育基地3万多亩,带动当地16000多户农户增产增收,带动效益7000余万元。

在技术输出方面:园区参与内蒙古鄂尔多斯地区6000万亩沙漠治理(退耕还草项目),每年飞播面积300万亩,获得较好的经济和生态效益。参与广东省的名特优鱼苗集约化、生产养殖产业化基地项目。已累计为外省市尤其是西部地区建设和安装高档智能玻璃温室30余公顷,带动当地效益2500万元左右。

在人才培训方面:近几年来共培训来自山东、安徽、湖南、河南、新疆、青海、甘肃、内蒙、宁夏等16个省市的农业科技人员8000余人次。园区已与全国18个省市建立了合作关系。

在对口支援方面:对口支援三峡库区重庆万州五桥工程项目共有3个——援建五桥高效生态农业科技基地3500平方米智能控制玻璃温室和54000平方米单体塑料大棚建造项目;扶持中国林蛙养殖项目;援建引进种植“迷迭香”种植及提炼加工合作项目,利用孙桥生物科技技术提取植物香油,提高产品附加值,带动三峡库区农民致富。

(三)三级园区建设型----大连模式

1、含义

大连市通过建立三级园区,充分强化与发挥农业科技园的优异功能,全面推进农业高新技术的综合运用,提高现代经营管理水平,优化资源配置,带动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使园区真正成为带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加速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龙头”。

2、特点

全面开展招商引资,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

注重实效,高标准建设园区。重点坚持三项原则:从实际出发,突出特色经济;分级示范、分类指导;高科技、高效益。

加快新技术和新品种引进,强化园区科技支撑能力

以农民自愿为原则,妥善解决土地流转问题

3、做法

抓园区与市场的对接,提高园区的市场化、组织化、信息化、标准化和产业化程度 实施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产品质量

加强农民培训,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

引进现代经营管理理念,提高园区管理水平

4、效益

大连市通过建立三级园区,有力带动了农业结构优化调整,涌现出一批规模化经营的经济作物区如万亩草莓园、万亩桃园、万亩葡萄园等;2007年上半年新增陆地工厂化养殖面积100万平方米,2007年园区所在地农民人均收入达8600元,比其他地区农民人均收入高700元。另外休闲农业、观光渔业、海洋渔业全面发展,也有效推动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四)外向高效型农业科技园----珠海模式

1、含义

改革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以提高园区科技含量为主要手段,通过生产优质、特色农产品,发展出口创汇农业和休闲观光农业来提高经济效益的发展模式。在该模式中,园区的农产品生产主要是围绕出口创汇来进行。同时,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以及农业科技服务产业,推广农业新技术、新品种,带动当地农民增收。

2、特点

建立企业化运行机制

改革科研管理体制

改革分配体制

以现代高新技术为支撑,提高园区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以基地为载体进行优质农产品生产

3、效益

园区重视农业科技创新与技术推广,先后取得53项科研成果,其中“温室甜瓜深流液栽培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珠农凸肚刺瓜、大头瓜、小型南瓜”分别荣获2004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金、银、铜奖,“冬季荷花反季节栽培技术”属国内领先水平,填补了国内空白。2007年,园区科技创收达7000多万元,出口创汇达2000万美元,农产品出口创汇收入占珠海外向型高科技农业园区科技创收总收入的一半以上。

(五)带动新农村建设----北戴河集发模式

1、含义

秦皇岛市北戴河集发农业综合开发股份有限公司,自1983年创业以来,不断创新体制机制,经过李集周蔬菜联合体、特菜基地、集发实业总公司和农业股份公司四个阶段,形成了以种植业为基础、工业加工为配套、建筑施工为龙头、农业生态观光为带动的多元化生产经营格局,成为全国第一家高科技农业旅游4A级景区。

2、特点

股份合作,打造企业竞争新优势

村企共建,探索以工哺农新路子

联村共建,拓宽共同富裕新空间

农业观光,开创综合开发新纪元

3、做法

以农民土地入股的形式,成立了由69户农民组成的集发农业专业合作社

采用“公司+基地+农户”连市场的形式,做大做强集发蔬菜品牌

注重高新技术的引进、消化和推广以及科技人才的招聘培养,长期与中国农大等十几家大专院校和科研所保持协作关系

开辟“吃在北戴河村、住在古城村、游玩在集发”的乡村旅游线路

制定科学的管理办法和严格的规章制度,公司重大决策都以员工代表大会、股东大会或理事会形式做出。获得村民的支持和拥护。

4、效益

资产总额1.5亿元,从业人员5000多人,年实现产值1亿多元,利税1300多万元。

带动周边4500农户发展无公害绿色蔬菜产业,年为农民增收1200多万元。

带动古城村发展农家院60多家,年收入500多万元。

获得全国诚信守法乡镇企业、全国农村科普示范基地等100多项荣誉称号,被全国科协、水利部等13个部门确定为科技推广、科普教育、菜篮子工程基地。

(六)现代农业实验区型----梧州模式

1、含义

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优化配置为基础,以产业化经营为重点,通过“一个企业群、两大市场、四大中心、五大基地”的“1245”实验工程建设,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2、效益

经过四年多的建设,园区已形成了核心区、示范区和辐射区三个层次的建设布局,外向型现代农业初具规模,构建了科技、流通与服务体系,建成了一批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出口基地,园区内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500多元,比区外农民人均增收20%,园区建设有力推动了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

(七)高效农业示范园----许昌模式

1、含义

在条件适宜的农村建立高效农业示范区,在建设高效农业示范园区中创新机制,实行“运行公司制、投资业主制、科技承包制、联结农户合同制”,形成“高效农业园+ 机制创新+ 农户”的运行模式

2、特点

在农村土地联产承包的条件下,通过土地反租承包,实现农业的规模化经营,为农业产业化提供前提

用管理工业的理念管理农业,把企业管理机制引入高效农业示范园运行过程,采用公司制运行,企业化管理,对园区的运行机制进行创新

走“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路子,提高农民的市场组织化程度

以调整产业结构、培育主导产业作为园区建设的基本思路

立足当地特色,建立生产基地、开发名、特、优、新产品

在强化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的同时,狠抓市场网络配套,把搞活流通,扩大销售做为园区建设的重要环节,推动农业市场化

3、效益

通过经营机制的创新,园区将130多项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使农业复种指数由170%提高到260%,亩均收益提高2400元。建成农产品交易市场389个,形成了完善的市场网络,园区年总产值达到65.3亿元,农民人均增收2500-3000元,平均增收26%,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八)设施农业型---寿光模式

1、含义

以蔬菜生产为中心,以农业科技园建设为载体,以建设与发展现代化设施农业为龙头,带动区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运行模式。

2、特点

强化对园区的组织领导

注重科学规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依托科研单位,引进实用的农业技术和科技人才

抓好科技与农民的对接,突出园区的示范带动作用

3、效益

通过农业科技园的建设,寿光创造出全国闻名的蔬菜生产品牌,促进了寿光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园区推广了大棚高效种植、蔬菜无土栽培、CO2气体施肥等新技术50多项,培训农民200万人次,累计增加社会经济效益150亿元。通过各类农业科技计划在园区的有效实施,带动大批科技人员投身到农业生产一线,四年多来共育成23个优质蔬菜新品种,累计推广面积1800多万亩,新品种和新技术开发创收支持科研经费达1500多万元。

现代农业科技的主要内容

村官考试:现代农业科技的主要内容 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是党和国家农村方针政策的主要内容。也是大学生村官考试综合基础知识中需要掌握的要点之一。下面,知鸟教育人事考试网的专家为考生讲解现代农业科技的主要内容。 一、绿色革命、蓝色革命和白色革命 绿色革命最早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的发展中国家,它是以采取农作物高产良种为中心的一场新技术革命,其主要内容是大规模推广矮秆、半矮秆、抗倒伏、产量高、适应性广的小麦和水稻作物优良品种,并配合灌溉、施肥等技术的改进。 第一次绿色革命有两个重大突破。一是培育成功了新的矮秆、抗倒伏、高产量的小麦品种,二是培育出矮秆、高产、耐肥、抗倒伏的水稻新品种。第二次绿色革命的主要成果有三:一是在巩固第一次绿色革命中水稻、小麦、玉米等育种成果的同时,向农业的其他领域扩展;二是在有效利用灌溉地的同时,向旱地、低地、丘陵、山地扩展;三是扩大生物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开展基因革命。总之,绿色革命大大提高了小麦、水稻、玉米等农作物的产量,为解决人类所需粮食及其他食物做出了贡献。 随着绿色革命的进行,我国提出了蓝色革命,即充分利用我国海域和内陆水域的丰富资源,发展海洋养殖和内水养殖,改善我国食物结构,以解决人口增长与耕地减少的矛盾。在蓝色革命的推动下,我国海水养殖和淡水养殖特别是淡水养殖科技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继绿色革命和蓝色革命之后发展起来的是白色革命。白色革命的主要技术支柱是微生物发酵、生产生物肥料、生物农药、兽类药抗生素、疫苗、仪器和饲料添加剂、生长调节剂等。可见白色革命也是一种节地、节水、节能的工业化农业。目前看来,白色革命的潜力很大,白色革命的生产原料极为丰富,如石油生产的废弃物、农作物秸秆、工业废渣废料等,都可用来生产单细胞蛋白。发展白色革命将开辟农业科技史上的一片新天地。 二、农业信息化应用广泛 当前在发达国家,计算机应用已经渗透到农业的各个方面。目前美国的农业信息化强度已高于工业,欧美国家的农业信息化技术已进入产业化发展阶段。信息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大致有以下方面: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农业信息获取及处理、农业专家系统、农业系统模拟、农业决策支持系统、农业计算机网络等。农业中所应用的信息技术具有以下特征: 1.网络化 各种形式的局域网和以信息高速公路为基础的网络用户增长迅速。用户通过家中的电话、电视或计算机,便可共享网络中的信息资源。这些先进的计算机通信网络使农业生产者更为及时、准确、完整地获得市场信息,有效地减少了农业经营的生产风险。 2.综合化 农业信息化既有多项信息技术的结合,包括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计算机模型库和知识库系统、多媒体技术、实时处理与控制等信息技术的结合,又有信息技术和现代科技,尤其是农业科技的结合,如信息技术与生物技术、核技术、激光技术、遥感技术的日益紧密结合,使农产品的生产过程和生产方式大大改进、农业现代化经营水平也不断提高。 3.全程化

某某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XXXXXX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申报单位:XXXXX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单位法人:XXXX 单位地址:XXXXXXXX 编制单位:XXXXXXX有限公司 联系人:XXXXXX

目录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概述 1.2、市场分析 1.3、项目路线规范 1.3.1.产业发展路线 1.3. 2.循环经济路线 1.4、项目运行模式 1.4.1发展农业产业化 1.4.2建立生态农业综合循环经济圈1.5投资分析 1.5.1.项目总投资 1.5. 2.投资规划 1.5.3.资金来源与运用 1.6效益分析 1.6.1.经济效益 1.6. 2.社会效益 第二章项目背景 2.1、企业基本情况 2.2、项目建设背景 2.2.1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发展规划

2.2.2项目由来和简述 2.3、项目建设依据和必要性 2.3.1项目建设依据 2.3.1.4项目建设是安全食品生产和生活的需要,有利于人们健康2.3.2项目建设必要性 第三章项目建设、有利条件 3.1项目区概况、社会经济环境分析及建设地点选择 3.1.1项目建设区概况 3.1.2社会经济状况 3.2项目建设有利条件 第四章产品市场需求预测与销售 4.1、市场预测和现有生产能力估计、供求关系分析 4.3、产品销售方案、营销策略 4.4、销售队伍、网络等 第五章项目建设规模,建设内容及实施进度 5.1、选址 5.2、建设规模 5.3、建设任务和建设内容 5.4、项目实施进度 5.5、循环经济发展路线 第六章劳动组织,组织管理 6.1劳动组织

第七章规划选址分析论证7.1 与产业布局的关系 7.2与总体布局的关系 7.3现状分析 7.3.1 园区现状分析 7.4厂区总平布局分析 7.4.1总平布局 7.4.2道路交通 7.4.3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第八章环境保护 8.1 环境现状分析 8.2 对策和措施 第九章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9.1投资估算 9.2资金来源 9.3 资金使用和管理 第十章效益分析 10.1 经济效益 10.2 社会效益 10.3 生态效益 第十一章结论

现代农业科技发展现状与前沿动态

现代农业科技发展现状与前沿动态 一、现代农业与现代农业科技 (一)现代农业 1.现代农业的概念 农业是最古老、最悠久的产业,也是永不衰退、不断推陈出新的母亲产业。至今为止,农业大体上经历了以刀耕火种为标志的原始农业、以自给自足为标志的传统农业和各国正在进行的现代农业三个发展阶段。现代农业正是继原始农业、传统农业之后的一个农业发展新阶段。从世界范围看,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是在封建土地制度废除、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开始萌芽,第一次产业革命和现代工业有了较大发展的基础上逐步实现的。 2007年的中央1号文件对现代农业给出这样的定义: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 2.现代农业的特征 与传统农业相比,现代农业最本质的特征是科学化、市场化。具体表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现代农业商品化,突破了传统农业的自足性。传统农业长期处在封闭低效、自给半自给状态,难以发挥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现代农业实现了商品化,农产品贸易国内外流通,有利于资源的合理利

用、先进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优质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和现代管理手段的运用。 二是现代农业的工业化,突破了传统农业的自然性。打破了传统农业自然经济状态,走出了农业工业化的道路,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物质手段武装改造提升农业,从而大大增强农业快速发展和抗御风险能力。 三是现代农业的产业化,突破了传统农业的封闭性。改变了传统农业单兵挺进,就农业抓农业的工作路径,打破了农业仅仅或主要从事初级农产品原料生产的有限性,实现了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的产业化生产,农业的内涵得到了拓展,农业的链条得到了不断延伸,使得农工商的结合更加紧密。 四是现代农业的一体化,突破了传统农业的分割性。传统农业组织管理手段明显表现为部门分割、管理交叉、服务落后,具有相当的局限性。现代农业实现了按照市场经济体制和农村生产力发展要求,建立一个全方位的、权责一致、上下贯通的管理和服务体系。 五是现代农业的一元化,突破了传统农业的边缘性。传统农业远离城市,城乡壁垒森严,阻碍了经济社会一元化发展。现代农业是立足农村但不排斥城市中有农业、农村中有工业的协调布局,科学合理地进行资源的优势互补,有利于城乡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组合。 (二)现代农业科技 1.现代农业科技的特征 农业科技发展的交融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农业科技通过与现代高新技术特别是生物技术的交融,在人工创造新物种、构建人工环境和数字农业等方面将取得重大突破,从而实现生物之间的大跨度交融,更新我国传统农业科学(如遗传学、育种学、作物栽培学、畜

(word完整版)现代农业高技术的发展现状、方向和趋势

类别:综述 现代农业高技术的发展现状、方向和趋势 龚德平 现代农业是市场化、工业化、科学化、集约化、社会化、补贴与福利化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农业。发展现代农业,就是用现代物资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组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管理农业,用现代市场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知识文化型农民发展农业。现代农业高技术是发展现代农业的核心。 (一)、现代农业高技术的发展现状 随着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等高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农业高技术发展迅速。以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技术不断向农业科技领域渗透和融合,逐渐形成了分子育种技术、转基因技术、数字农业技术、节水农业技术、食品加工技术、航天育种技术等农业高技术体系。 1、农业生物技术发展迅速,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制高点,对科学、技术、方法、理念、产业、社会与伦理产生一系列的革命性影响。现代分子育种学与传统动植物育种技术的结合,促进了新兴分子育种技术的发展。近年来由于转基因生物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影响尚存在一些科学意义上的不确定性,科技界纷纷把研究重点转向动、植物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该技术具有高效、安全的突出优点,已经展示出部分常规育种技术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以转基因为核心的现代生物技术产业成为当今世界发展最快、最活跃的农业高技术产业领域之一。农业生物药物技术研究取得了一

批重大突破,成为农业高技术研究领域角逐的重点领域,目前以基因重组技术为代表的生物技术是农业生物药物研究的核心技术。生物技术在理论和技术上不断取得突破,为现代农业高技术的孕育、成熟、发展创造了条件。同时,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越来越直接地影响着人类的精神生活,冲击着传统的伦理观念,衍生出许多新的伦理道德问题。 2、农业信息技术与数字化技术日新月异,对传统农业的改造显示出强劲的动力。农业信息化技术与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主要有数据库技术、农业专家系统、3S技术、农业网络技术以及精确农业技术等。农业专家系统最早于1986年出现在美国,现在专家系统通过网络传送到田间和饲养场正成为一种趋势;以3S技术(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与精确农业技术为基础的精确农业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新潮流;农业现代高技术装备迅速地吸收应用电子与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发展成就开发出智能、高效、多功能和大型化农业现代装备。与此同时,农业信息技术与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对社会物资生活、精神生活方式、以及人类物资、精神文明空间的拓展与延伸产生深刻的变革。 3、高技术引领驱动和支撑农业生产方式转变,成为世界现代化农业发展的根本标志。现代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新材料技术的迅猛发展,为解决农业资源高效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现代农业综合发展问题提供了新的技术途径,农业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技术研究主要集中在节水农业技术、新型肥料技术、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等方面。目前节水农业研究的目标是不断提高作物水分利用率和利用效率,依据作物生理需水确定作物用水;在新型肥料技术方面,目前主要研究主要集中在纵横向动态平衡施肥

以科技创新推动现代农业发展

以科技创新推动现代农业发展 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是实现农业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关键举措。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强农业物质技术装备。 这些年来,各地区各部门高度重视农业科技事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了农业科技工作不断取得新成绩,农业科技整体实力进入世界前列,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同时也要看到,我国农业科技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我们必须切实加快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大力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水平,以科技“利器”突破资源紧缺的约束,努力实现农业又好又快发展。 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科技进步。加强农业科技和服务体系建设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客观需要。要认识到,面对新的发展形势,只有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才能推动农业农村发展走上又好又快的科学发展轨道;只有依靠科学技术,走“稳定面积、提高单产”的路子,才能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只有依靠科技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业附加值和经济效益,才能不断拓宽农民持续增收的渠道;只有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发展循环农业和农村循环经济,才能不断

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提高农业生产的质量和效益,促进农业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农业的国际竞争,很大程度上是农业科技的竞争,我国农业要在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关键是要大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特别是要提升农业生物技术、信息技术、资源环境等前沿领域的原始创新能力。我们必须从战略和全局出发,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取得新突破,进一步强化农业基础地位,着力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推动我国农业农村加快步入科学发展的轨道。 当前,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就要顺应世界科技发展潮流,着眼于建设现代农业,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不断促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 一是大力强化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和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要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建立农业科技创新基金,支持农业基础性、前沿性科学研究,力争在关键领域和核心技术上实现重大突破。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和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加强对公益性农业科研机构和农业院校的支持。要加强农业技术研发和集成,重点支持生物技术、良种培育、丰产栽培、农业节水、疫病防控、防灾减灾等领域科技创新,实施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科技重大专项,尽快获得一批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优良品种。要

“十二五”时期我国现代农业技术研究进展

“十二五”时期我国现代农业技术研究进展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进入增长速度换档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历史时期,也是“新型工业化、信息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五化同步发展战略的关键时期。新一轮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对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我国农业面临着人均耕地少、农业结构不合理、产业化发展水平低、农业增产增收和农产品竞争压力增强、食品安全和生态安全问题突出等挑战。为解决我国“三农”问题,满足新阶段现代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对农业高技术的重大需求,必须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农业科技水平,持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的步伐。在“十五”现代农业技术主题和相关专项的基础上,“十一五”期间,科技部在863计划中增设了现代农业技术领域(以下简称“863农业领域”)。“十二五”以来,863农业领域以自主创新为核心,坚持“突破前沿技术、创制重大产品、培育新兴产业、引领现代农业”的基本思路,设立了植物分子设计与品种创制技术、动物分子与细胞工程育种技术、农业生物制剂创制技术、农业生物环境控制与修复技术、农林生物质高效转化技术、数字农业技术与装备、食品制造与安全技术7

个主题,覆盖了《纲要》规定的全部农业领域的前沿技术和9个优先主题。项目实施以来,共获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1150项、国外发明专利58项;制订国家标准30项,地方、行业标准165项;获得国审新品种32个,新产品、新装置481项,软件登记著作权206项;发表EI、SCI、ISPT收录论文7772篇;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154项,其中国家级科技成果奖励24项(国家发明奖8项、科技进步奖16项);实现成果转让158项,成果产值15.44亿元。相比“十一五”期间,国家财政对农业高技术研发领域的支持比重有了较大提高,但增幅仅为10.7%,远低于20%的预期;平均每个课题国拨经费的支持强度由“十一五”的197.3万元增加到了1034.7万元,增幅高达424.4%,表明课题集中度有了大幅度提高;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承担国拨经费的比例分别为48.5%、39.3%和12.2%,与“十一五”的51.2%、41.4%和7.4%相比,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分别给企业让出了2.7%和2.1%的份额,由此可见“产、学、研”协同创新和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作用在农业前沿技术研发活动中日渐显现;团队人员以中青年 科学家为主的中级职称人员比重有了较大幅度增加,人员学历构成有了较大提升和优化。1、“十二五”期间国家863计划现代农业技术领域研究进展在各级责任主体的共同努力下,通过近5年的组织实施,863农业领域在技术创新、新品种培育、新产品/装备创制、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和企业培

关于进一步推进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的思考

关于进一步推进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的思 考 ----关于进一步推进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 区建设的思考 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对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推动农业科技进步,促进农民增收,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有重要的示范带动作用和深远的实际意义。2009年8月,陈仓区委、区政府决定在周原、慕仪两镇建设陈仓区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计划利用三到五年时间,新建大棚蔬菜10000亩、日光温室蔬菜5000亩,日光食用菌600亩,食用菌大棚300亩;建设现代化育苗中心1处;建成万头生猪养殖示范村8个、万头标准化生猪养殖示范场6个、千头标准化奶牛养殖示范场3个、千头标准化肉牛养殖示范场1个、年出栏100万只肉鸡养殖基地1个。 陈仓区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发展现状 近年来,陈仓区认真贯彻落实《关天经济区发展规划》和《陕西省实施七大工程促进农民增收规划纲要》以及市委、市政府《关于落实关键举措促进农民增收的意见》精神,按照“政府主导、企业运作、部门配合、农民参与、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整体推进”的思路和园区规划建设要求,把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示范引领全区现代农业发展的突破口,采取项目整合、招商引资、政策扶持、土地流转和配套基础设施等措施,狠抓任务落实,园区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截止2010年底,园区先后投入资金2.49亿元,基本完成了水电路“三通”工程和美化、绿化、净化、亮化“四化”等硬件建设。建成蔬菜工厂化育苗温室1座,蔬菜食用菌日光温室709座3156亩,蔬菜大棚2800多亩,设施蔬菜面积达到8700多亩。建成千头奶牛场3座,万头标准化生猪养殖示范村(场)5个,千头标准化养猪场10座,年出栏200头以上的养殖场81户。园区存栏大家畜、奶牛、生猪、羊、家禽分别达到0.71万头、0.18万头、12.75万头、0.35万头和53万只。种植优质粮面积达到8万亩,总产达到2.17万吨。初步形成了以精细蔬菜、设施养殖和优质专用粮三大产业为主的产业格局。两年来,园区引进陕西鸿盛、陕西大明等现代农业企业和专业合作社12户,引进农业新品种20多个,向基地推广16个。2010年全区(未包括高新4镇)蔬菜种植面积达到7.02万亩,其中:设施蔬菜种植面积达到2.92万亩。同时,围绕主导产业的生产、销售,带动了周原、慕仪两镇运输、农民就业等。目前,园区内约有1.2万农民直接或简接从事设施蔬菜、畜牧养殖和优质粮生产销售。2010年园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513元,较2008年的4505元增长2008元,增幅达44.6%。陈仓区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已被陕西省政府命名为陕西省农业科技示范园。 陈仓区现代农业科技园建设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相比还有一些差距和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农业基础设

对现代农业新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

重庆广播电视大学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 农村行政管理专业《现代农业新技术》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对现代农业新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 学生姓名:孙化 学号: 1551204458852 指导教师:鲁泽冰 专业:农村行政管理 年级:15秋 学校:黔江广播电视大学

对现代农业新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 摘要:针对我国现代农业新技术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本文主要围绕农业新技术需要创新,农业新技术推广,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等方面来探讨我国农业新技术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农业新技术的发展趋势,这对我国的农业技术走上健康可持续发展道路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农业技术;现状;趋势 一、引言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国家的基础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为此,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一直是我国政府常抓不懈的一项重要工作。改革开放 30 多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农业科技新技术在改革创新中快速推进,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农业对科技新技术的依赖会越来越强,但在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的新形势下,我们正面临着资源紧缺、基础设施薄弱、耕地连年减少、种粮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等情况。因此,把农业科技作为推动农业技术和农业发展的战略高地,重视和加强农业、农村和农民工作,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将是一项事关国家昌盛、民族兴旺的基础性、战略性、长期性任务。 农业新技术的实质要求就是“增产增效并重、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业结合、生产生态协调”,这是对我国农业发展经验的高度概括和总结,也是中国农业新技术路线的体现[1]。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支撑,是突破资源环境约束的必然选择,是加快现代农业的决定力量,具有显著的公共性、基础性、社会性。随着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不断加快,对农业领域的项目支持力度不断加强,反映了我国致力于加快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而农业技术则是基础之基础,发展农业新技术具有长远战略意义,只有造就坚实的技术基础,才能保障农业长期稳定发展。因此,对我国现阶段农业新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做一全面的探讨很有必要。 二、农业新技术发展的现状 通过文献检索发现,目前我国在农业新技术发展过程中,主要农业新技术需要创新、农业新技术推广、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农业新技术教育培训等方面进行研究。本文主要围绕农业新技术推广、农业高新技术

现代农业科技创新推广思路

现代农业科技创新推广思路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1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支撑了都市现代农业发展 “十一五”期间,天津在农业新品种选育、新技术新品种新设施研发、农产品贮藏加工及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等领域取得科技成果500多项,在黄瓜和花椰菜等蔬菜育种、西甜瓜育种、杂交粳稻和专用小麦育种、生猪育种、动物克隆、转基因农产品检测、全幅玉米收获机研发以及农产品保鲜等方面,取得了一批全国领先的成果,共获得市级以上各种科技奖励93项,保持了天津在蔬菜、作物育种领域的优势地位,实现了农业收获机械创新的突破。先后组织2541位专业技术人员实施了150项市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项目,共引进推广新品种1021个、新技术195项,建立科技示范户9321户,取得社会经济效益38亿元,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 2都市现代农业发展对科技提出了更加紧迫的需求 打造都市现代农业高地必须依靠科技的引领 按照天津市委九届七次全会确定的构筑“高端产

业、自主创新、生态宜居”三个高地的奋斗目标,《天津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了天津农业农村工作的重点目标是打造“三个高地、两个基地”,即打造现代农业高地、自主创新高地、生态宜居高地和先进制造业基地、现代服务业基地。打造现代农业高地和自主创新高地,要求天津农业科技创新水平走在全国前列,发挥已有科技优势和产业基础,完善产业技术体系,做大做强一批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全面提升优势产业科技发展水平,提升都市农业产业的综合竞争力,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农业发展。 优质安全农产品有效供给必须依靠科技的保障 农产品质量安全是关系农产品消费安全、农产品贸易安全、农产品市场秩序的重大问题。保障总量平衡、品种多样、安全可靠和营养丰富的农产品供给必须依靠科技进步。通过选育一批具有重大应用前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突破性优良品种,攻克一批农业高产优质高效的关键技术,构建一套完善的优质农产品安全生产技术体系、质量标准体系、检验检测技术体系和可追溯体系,建立规模化的优质安全农产品生产基地,可有效提高安全优质农产品生产能力和持续供给能力。 实现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必须依靠科技的支撑

最新加快农业科技进步 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加快农业科技进步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发展现代农业是一项涉及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其中最根本的是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眼于增强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不断提高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实践证明,科技进步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决定性力量和根本途径。 一、充分认识加快农业科技进步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农业科技事业发展,始终坚持把农业科技进步作为“三农”工作的重要任务,特别是近些年来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农业科技发展的政策措施,推动我国农业科技工作不断取得新的成绩。目前,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步伐加快,一些重大技术和关键领域的研究取得重要进展,成果转化应用水平不断提高,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稳步提高。随着良种推广补贴、农业科技入户、测土配方施肥等政策措施和重大项目的实施,一大批农业实用技术广泛运用到生产实践中,有力地促进了粮食生产和农民收入连续稳定增长,推动了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但也必须看到,与发达国家相比,与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相比,我国农业科技发展水平仍存在较大差距。目前,我国农业科技贡献率只有48%,肥料、水、农药利用率只有30%—35%。农业科技重大突破性成果比较少,科技储备相对不足;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能够运用到生产领域的新成果少;科研课题设置重复分散,农业科研效率不高;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滞后,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瓶颈问题突出,如此等等。事实表明,要进一步提升我国农业科技的创新和应用水平,

还必须付出艰苦努力。 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业农村工作的必然要求。农业发展的历史就是农业科技进步与创新的历史。农业科技的每一次突破和创新,都带来了农业生产的飞速发展。面对新的发展形势,只有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才能推动农业农村发展走上又好又快的科学发展轨道。 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是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根本途径。实现粮食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是“三农”工作的根本任务。现阶段,我国粮食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基础还不稳固。只有依靠科学技术,走“稳定面积、提高单产”的路子,才能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只有依靠科技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业附加值和经济效益,才能不断拓宽农民持续增收的渠道。 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是实现农业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我国农业发展面临资源短缺的矛盾将越来越突出。只有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发展循环农业和农村循环经济,才能不断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提高农业生产的质量和效益,促进农业与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是提高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关键举措。农业的国际竞争,很大程度上是农业科技的竞争。我国农业要在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关键是要大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特别是要提升农业生物技术、信息技术、资源环境等前沿领域的原始创新能力。 二、大力提高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

现代农业科技成就

个人收集整理-ZQ 广东省农科院周年庆推出了一批农业科技自主创新成果,展出地另类蔬菜、花卉和农业设施科技让人大开眼界. 彩色辣椒抢滩花卉市场 平时,我们看到地辣椒不是青色就是红色.在展览上,紫色和黑色地辣椒很是新鲜,开着紫色小花地迷你紫色辣椒在花盆中种着,看着就像一盆漂亮地花.农科院地专家告诉记者,辣椒地品种很丰富,中国就有多种,农科院收集地辣椒品种也有几百种.辣椒地色彩和形状多样,都是由辣椒地基因决定地.辣椒本身含有叶黄素、胡萝卜素、花青素、茄红素等,不同时期有一种色素占主导,于是就出现了五颜六色地彩色辣椒.比如,花青素占主导就是紫色.因为长相妩媚,不少花卉市场也有这种彩色辣椒售卖,打理起来也很方便,整个冬天都能开花结果.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紫色大白菜能预防高血压 彩色辣椒地旁边是一盆娇艳地“紫玫瑰”,不过,仔细一看标签,品名却是大白菜.和普通白菜不一样,这种紫色大白色叶片一片卷着一片,像漂亮地木耳边,每片叶子上还有小小地锯齿,叶片稍硬而且厚实.据介绍,这是省农科院自主研发地新品种,之所以是紫色,是因为青菜颜色地基因出现了变异,并且将遗传基因传递了下去.与普通白菜相比,这种大白菜含有更多地花青素,具有预防高血压、缓解肝功能障碍以及一定地防癌抗癌作用.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南瓜公斤,两人抱不过来 南瓜算是整个展览中地大个头.各式各样地品种,千奇百怪地造型,让人感慨大自然地鬼斧神工.其中,一只公斤地巨型南瓜,两个人合手也抱不过来,而最小地南瓜只有鸡蛋大小.西瓜也同样让人大跌眼镜,最大地公斤,最小只有冰淇淋大小,一口一个.记者了解到,这都是省农科院观光农业研究所研究出来地观光蔬菜,大个头地西瓜和南瓜都属于巨无霸农产品,生长速度极快,几乎每天都能长两三公斤左右,个头和重量是普通地果蔬品种地十倍甚至数十倍,但它们地口味却不怎么好,有地甚至不能食用.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红薯空中吊着长 眼下冬天,红薯是很多家庭地最爱,熬粥、烘烤,都别具美味.但大家所熟悉地红薯都是生长在土中,果实也在土中,而南京农业科学研究所却开发出了水培树式红薯,它们能在空中结果,而营养成分就是像水地营养液.整个红薯地生长过程一目了然.专家解释说,这种技术能让红薯根系地生理功能加以分工,做到吸收养分地细根和储存养分地红薯快根系有效分离,让红薯想长在哪儿,就长在哪儿.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1 / 1

现代农业新技术答案

现代农业新技术答案 作业一 1、随着人的总称社会形态的不断成长,人口持续增加和对农产物的要求不断提高,全球性的资源和生活习性环境问题一天一天地走向紧张,如何协调人的总称社会形态经济成长与生活习性保护的抵牾,已经慢慢成为可持续成长的核心问题,作为直接以有生命的物质和富源环境进行再生产的农业,其可持续成长的问题更加剧要。只有在扩大承载面积,减轻单元面积承载的压力,才有可能满足不断增加的人口对农产物不断增加的需求。总之,通过有效的手眼和措施,提高农业生产水平,从而提高农业生产者的收益水准,大幅度提高农民收入。 2、现代农业新技术可分三大类: 一是探索研究型技术:主要是生物技术。 二是应用性实用性技术:是最近制订颁布的技术标准、技术规程。 三是组装型技术:主要指适应农业发展方式需要所采用的技术集成,如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中所采用的农业废弃物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技术,立体种养技术;发展节本高效农业采用的省工免耕技术等。 3、(一)取得新成就 1.粮食增产粮食播种面积在2004年达到10381万公顷,粮食总产量超过年初确定的4550亿千克的预期目标,达到了4695亿千克,比2003年增长了9%左右。 2.农民增收 200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936元,超过了年初预定的5%的增长目标,实际增长幅度达到6.8%,是1997年以来增幅最高的一年。 3.深化改革粮食流通体制的改革农村税费体制改革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土地征用制度改革 4.转移农民我国目前农村劳动力大约有5亿多,目前仍有约1亿农村劳动力需要转移就业。 5.扶贫开发扶贫开发取得明显进展,贫困人口数量的减少和幅度的下降均为近5年之最。 6.公共事业农村公共事业得到较快发展,农村的义务教育、医疗卫生等状况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二)面临新矛盾 1.经济增长方式粗放我国水土资源相当紧缺,土壤、河流等环境污染、水土流失、草地退化、土壤沙化等生态破坏的现状都比较严峻。 2.城乡差别依然明显工农之间、城乡之间的差别,使我国呈现出典型的“二元社会”的格局。 3.农业产业化程度低我国农业生产方式仍然是小规模家庭经营为主,产业化程度低。 4.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全国耕地中有灌溉设施的少,灌溉设施的老化失修;土地被重金属污染;农业机械化发展滞后于农业专业化生产需要,农业良种繁育体系、病虫害防治体系、动物防疫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等一些基础性技术保障体系还比较滞后。 5.农业科技支撑不足我国目前农业生产科技贡献率只有40%-45%,而发达国家在70%左右。我国农业科研、科技成果转化、农业科技推广等都有待于进一步充实、调整以实现新的发展。 6.金融体制亟待调整各大商业银行基本不面向农村地区,只有农村信用社在独立支撑农村金融体系,远不能满足农业生产经营的融资需要。

休闲观光农业科技示范园实施方案

贵州省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实施方案 园区名称播州区花香龙泉农业科技示范园 申报单位播州区人民政府 贵州省科学技术厅编制 二0一六年九月二十日

1、实施方案提要 1.1 规划名称 播州区花香龙泉农业科技示范园 1.2 实施单位 播州区科学技术和知识产权局 1.3 建设地点 播州区南白镇 1.4 实施期限 实施期限为三年,2016年1月—2019年1月 1.5 总体目标 播州区花香龙泉农业科技示范园将立足于生态农业开发,以创造优美的自然环境、生产优质的绿色农产品、培养新农村创新创业人才为宗旨,充分发挥交通便利、设施齐全、地方特色显著的优势,形成“一园、两区、三基地”的空间布局。依托原生态自然环境资源及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带动新农村创新创业,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最终建成融科学研究、产业化生产、科普教育、休闲观光、农村创新创业为一体的综合性、多功能、多效益的科技示范园,实现园区的可持续发展。 1.6 建设主要内容和规模 1.6.1主要建设内容 园区总体布局为“一园、两区、三基地”:

“一园”即一个农村科技创新创业园(包括现代农业科技研发中心,综合服务区,农业星创天地); “两区”即现代与传统农耕文化展示体验区、特色特种果蔬育苗区; “三基地”即猕猴桃种植示范及体验基地、山杨梅种植示范及体验基地、现代设施农业示范及体验基地。 1.6.2园区建设规模 园区占地面积28500亩,其中核心区1500亩,示范区4500亩。 “核心区”包括:(1)农村科技创新创业园,占地800亩,其中现代农业科技研发中心100亩,综合服务区400亩,农业星创天地300亩;(2)现代与传统农耕文化展示体验区,占地400亩;(3)特色特种果蔬育苗区300亩。 “示范区”包括:猕猴桃种植示范及体验基地、山杨梅种植示范及体验基地各2000亩,现代设施农业生态观光及体验基地各500亩。 “辐射区”包括:乡村农家乐、果蔬种植等产业,辐射带动22500亩。 1.7资金筹措 资金筹措采用市场化、公司化运作,资金筹措来源于招商引资、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投资,园区以自筹资金为主要来源,同时积极申请各级财政资金。

现代农业科技园区现状、特点、问题和趋势

现代农业科技园区现状、特点、问题和趋势 一、现状: (一)特点: 1.领导重视与扶持 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农业现代化发展,市委书记等领导同志多次视察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市政府设立了现代农业科技园协调指导小组,各区县也组建了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管委会在市园区协调指导小组领导下,对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进行宏观管理和协调,并提供科技服务,管理委员会的工作人员按公开、平等、竞争的原则择优聘用,并实行定期调换,以保证管理队伍精干、高效,市政府对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企业在税收方面给予优惠政策。 2.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已有较大规模,多元化的投融资体系已初步形成。 据市农委统计,到2000年12月为止,市共建立431家农业科技园和高效农业区,其中市级30个,区(县)级401个,总投资50多亿元,占地规模15.1千公顷。在30个市级园区中,采用股份制形式的有20家,民营个体有10家,总投资15.5亿元。已形成政府、上市企业、国企、集体企业、民营企业、农业科技专业户、农业科研院校投资为主体的产权明晰的多元化的投融资体系。其中,较大的园区有投资累计超过15亿元以上的小汤山现代农业综合园区,它既含有上市的中国蓝田总公司一期工程投资8亿元的国际高科技农业蓝田园区、也包括农业部农垦公司、市农林各局、昌平区政府所属机构建立的现代农业企业;与之类似的园区还有顺义“三高”农业示范园区。此外,由十一家国有和集体企业组成的锦绣大地农业股份有限公司,1999年开始投入3.5亿元建立的锦绣大地农业科技园区;以及有有个人投资上亿元的具有年出栏20万头“绿健”现代化养猪场等。 3.各园区以引进国外现代设施和新品种为主要内容,发展高科技农业。 全市各园区都定位在农业高新技术产业,以引进兴建大量性能优良的保护地生产设施为标志,不仅有为数众多的日光温室群,还有从美国、法国、日本、荷兰等国引进的现代化智能型连栋温室,目前,引进的国外电脑调控的现代化智能型连栋温室已达到100公顷左右,。目前各园区的产业重点基本上都放在优良种苗生产、无公害工厂化蔬菜栽培、花卉与果树种植、三高农业、特种动物养殖、观光农业以及生物制药等。各园区还建有配套的园艺产品保鲜贮藏库和精加工车间,设施条件基本具备接受并转化农业科技成果的能力。园区管理委员会开展产前、产中、产后的配套服务。如朝来农艺园现有26栋普通日光温室,54栋高标准日光温室,1999年又新建一栋面积

现代农业新技术

现代农业新技术 生物技术在未来农业中的角色 学号:06713448 姓名:张新国 在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之年,实现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重大历史任务,最重要的是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把发展农业科技摆在“三农”工作更加突出的位臵,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已经成为历史的必然选择。重温伟人的著名论断,我们能够再次体会其中的远见卓识。 目前,在我国农业增长中,科技进步的贡献率为48%,而发达国家已达到80%。这说明我国农业科技总体水平与发达国家有着很大差距,差距即潜力,这同时也表明我国农业发展有着巨大潜力。现代农业科学技术不仅是农业生产发展中最有决定性意义的因素,而且是提高农业生产率的根本源泉,也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现代农业科技的作用和效益是巨大的、广泛的、多方面的,既对农业产生直接的增产增收作用,又对非农部门发挥间接的推动作用,既有当前的效用,又有长期的持续效用。 党中央、国务院一贯高度重视农业科技事业,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农业科技发展的政策措施,

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与创新。上世纪90年代初,国家提出了科教兴农的目标;2000年,国家颁布的《农业科技发展纲要》部署了未来10年的农业科技工作,作出了“推进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实现技术跨越,推进农业由主要追求数量向注重质量效益的根本转变,加速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大决策;2004以来,中央连续制定的4个1号文件,都强调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每年都对农业科技工作做出具体部署。近年来,农业科技进步不断加快,对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 一、生物技术给农业带来的益处 广义上讲,生物技术是利用有机体、死细胞、活细胞以及细胞内含物,采用特殊的过程生产出特殊的产品应作到农业、医药以及环境修复治理中,尤其是70年代基因工程的出现,它能改变、取代物种的基因。 生物技术在农作物中已有广泛的应用。最初通过遗传工程获得而进入市场的作物是:玉米、大豆和棉花。它们经转基因后具有抗除草剂和棉铃虫的能力。这种玉米、大豆和棉花从Bt细菌获得基因,经遗传改良后具有防虫害的能力。利用Bt细菌获得经遗传改良的作物的潜力是相当大的。例如:美国有200万hm2的Bt棉花,澳大利亚有40万hm2,两者各相当于2.5亿美元价值。如果将Bt玉米引种在美国1000万hm2的土地上,只要增产5%,就意味着能增加3.5

我国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的发展

第21卷,第5期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Vol 21,No 5,pp 1-4 2000年10月 Journal of China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Regional Planning October,2000 我国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的发展 中国农科院 许越先 摘 要 归纳了农业科技示范园的6种主要类型,分析了农业科技示范园的发展趋势,论述 了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的3个基本特征点和5个主要功能,以及保持农业科技园健康持续发 展的5个主要问题。 关键词 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 发展 趋势 特征 问题 收稿日期:2000-06-20 作者为副院长 单位地址:北京 邮政编码:100081 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是用高科技和高资金投入,以农业设施工程为主体,具有多方面功能和综合效益,进行集约化生产和企业化经营的新型农业组织形式,是我国农村现代化建设新的生长点,研究这一新事物,引导其健康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 一、农业科技示范园的发展趋势 近年来,我国农业科技示范园发展很快,据初步调查,全国现已建有400多个。上海、北京、深圳等城市走在全国的前列。上海市率先投资兴建了10多个园区,北京市已经建成和正在建设中的园区有近20个。江苏、山东、浙江、河北、河南、福建、辽宁、黑龙江、海南、甘肃等省,农业园区建设也有不同程度进展。 各地园区建设大致可归纳为以下主要类型。 (一)国家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 由国家和地方政府共同投资,在农业科研和教学单位密集区的基础上创办起来。如陕西杨陵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由10个科教单位及其试验基地组成的科学园区为主体,开展小麦育种、旱作农业、节水灌溉、水土保持等领域研究。同时建立中试基地、生产示范基地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并初步形成良种、生物农药、新型饲料、专用肥、节水灌溉设备、植物生长调节剂、种苗脱毒快繁等13个主导产业。这种形式有利于产学研结合,试验、示范、应用结合,研究、开发、生产结合,对加速农业高新技术研究及其成果转化有重要意义。 (二)工厂化农业开发区 1997年2月,国家科委正式立项启动,首批选在北京、上海、沈阳、杭州和广州5个城市实施。要求通过国家、部门、地方、企业联合投资,建设166 7hm 2技术示范小区,666 7hm 2应用示范区和6667hm 2延伸辐射区,并带动一批相关产业的发展。一般以现代农业设施为主,集成国内外高新技术组装配套,进行工厂化生产。在一年多时间里,5个城市园区建设取得较快进展,如北京顺义三高农业示范区、上海马桥园艺场科技示范区已有一定规模。 (三)持续高效农业技术示范区 国家科技部1998年批准立项,第一批启动15个。示范区建设是以农业先进实用技术投入为主,以农

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评分表

附件2: 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评分表 评审内容及分值评审得分 1、产业特色明显20分1、符合区域主导产业发展方向。符合各地优势主导产业,特别是特色蔬菜、花卉苗木、食用菌、畜禽等高效外向产业,实行产加销一体化经营。(10分) 2、园区规模适中,主导产业明显,布局合理,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10分) 2科技水平高85分1、品种优良、技术先进。良种覆盖率100%,广泛应用现代工程技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以及农产品的保鲜、储藏、加工等现代科技与先进的农艺技术,推进农业技术高新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科技贡献率达到65%以上。(25分) 2、设施先进。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层次高,配套完善。粮食主导型和综合型园(区)农田要达到“田成方、路成网、树成行、渠相连、土肥沃、旱能灌、涝能排”的标准;设施栽培、高效养殖型园(区)要达到生态化、景观化、设施现代化要求;水电、教育培训、信息、服务等设施配套齐全。农业机械化的综合应用程度较高。(20分) 3、创新能力强。示范园(区)科技力量能满足科技成果转化、技术示范、推广的需要,大专以上学历的科技人员占管理人员比例达50%以上;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有紧密的合作关系;有较完善的人才培养、技术培训、技术服务与推广体系,科技创新能力强。(25分) 4、实行标准化生产。园(区)通过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产品通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或有机食品认证。(15分) 3、经济效益好45分1、产出率高。土地产出率高于当地农业平均水平30%以上。现代高效农业园(区),为增值在万元以上;资源开发生态型农业园(区),亩产值5000元以上;外向型农业园(区),亩产值4000元以上;优质粮食、蔬菜产业园(区),亩产值在3000元以上;花木类园(区),亩产值5000元以上;食用菌类园(区),每万平方尺产值4万元以上;高效养殖型园(区),产值高于当地平均水平1倍以上。(25分) 2、投资回报率高。能与市场接轨,收益高于当地平均水平1倍以上并有滚动发展能力。资金利税率高于全省农业平均水平30%以上。(20分) 4、示范带动能力强50 分1、辐射范围广大。粮食主导型和综合型园(区)核心区面积1000亩以上,辐射区3万亩以上;设施蔬菜、果树和花卉苗木类园(区)核心区面积500亩以上,其中设施栽培面积达50%以上,辐射区1万亩以上;食用菌类园(区)核心面积50万平方尺,辐射300万平方尺;畜禽养殖型园(区)规模;生猪存栏3000头以上,奶牛(羊)存栏1000头以上,种、蛋禽存栏5000和1万羽以上,肉禽年出栏5万羽以上,辐射带动300户以上。辐射区农民人均增收500元以上。(20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