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案例

三年级语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案例
三年级语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案例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教材

语文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语文教案 / 小学语文 /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案例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语文的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交流能力,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的学习和工作,为了满足人类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三年级语文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要使学生在阅读中启迪思想、陶冶情操、享受审美乐趣。因此,本课教学重在创设情境,让学生入情入境,联系生活现象,通过对重点词句的感悟理解,受到保护环境的情感教育。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对小村庄前后变化的对比中寻找原因,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进而受到保护环境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读懂小村庄发生变化的原因,受到保护环境的教育。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划分:两课时

课前准备:阅读资料《我国森林资源第五次清查显示》、《什么是水土流失》以及《植物与水土流失的关系》)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学生质疑

(预设:这是一个怎样的小村庄?这个小村庄发生了什么故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三、学习生词

四、说说这个故事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走进早先的村庄

1、生齐读课题。

2、师:山谷中,有一个小村庄。这是一个怎样的小村庄呢?(出示课件:课文中美丽村庄的图片并配有舒缓的轻音乐)

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心想,选一处说说小村庄的景色。

生自由说(小河、森林、天空)

[让学生在轻松舒缓的音乐声中展开丰富的想象,诱导学生进入情境,激发他们表达的欲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故事案例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故事案例 开学以来,我在所执教的三年(2)班开展了"经典诵读"综合实践活动。活动中,我们把古典诗词特别是唐诗宋词引进教室,学生们竞相诵读古典诗词,还经常开展赛诗活动,看看谁背的古诗多,班上充满了浓浓的诗意。 一天,我想检查这几天学生们学习古诗的成果,出了这样一道题来考查学生:请分别写出描写春夏秋冬情景的两首古诗。全班学生根据平日积累下来的功底,都面带微笑埋头答起题来。林怡同学果然身手不凡,不到十分钟就写出来了,随后同学们也陆陆续续地交上来。我扫视一下班级,像往常一样,这时班上只剩下马文原还在一笔一划地写着,我耐心地等待着。过了一会儿,他终于拿着一片纸朝我走 来。 俗话说"无巧不成书",我发现林怡和马文原两人的答题中都有一首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百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只不过是前者说它是描写冬景的,后者则认为它是咏春的。于是我把这首诗抄在黑板上,然后请他们各自讲讲理由。邓园园胸有成竹地道:"'窗含西岭千秋雪'中的'雪'字点明了季节是冬天。"他的理由好像很充分,许多同学大声附和。接着马文原说:"我认为这首诗是赞美春天景色的。""哈哈哈……"同学们哄堂大笑。我请大家先别笑,听听他们的理由,我把林怡请上讲

台,鼓励她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怎么想就怎么说。在我的鼓励下,她壮着胆子继续说下去,"两个黄鹂鸣翠柳"这行诗中的"翠柳",分明是春天特有的景色。"这也是啊!哪……" 同学们小声地议论着,话语中充满疑惑。 我用红笔画出了那两行诗,抓住时机引导同学们开展讨论:"刚才林怡和马文原对这首诗所描写的季节的看法不同,请大家认真读读这两行诗,好好想一想,再与其他同学讨论交换意见。"围绕我提出问题同学们热烈地讨论起来,有的小组甚至激烈地争论着,我认真地倾听学生们的发言,有时还点点头以示鼓励。过了一会儿,同学们的争论声渐渐平息下来,意见似乎趋于统一了,显然一部分人说服了另一部分。于是,我让各小组长汇报讨论情况。这回大家都认为曹俊龙同学的看法有道理,理由是:"翠柳"说明柳树已长得一片翠绿,这正是春天的物候特征;而"西岭"上的"千秋雪"是千年 不化的雪,不能用来代表季节的特征。 马文原同学创造性的见解,赢得了满堂热烈的掌声, 也赢得了同学们对他的尊重

如何修改作文教学案例

《一件令我感动的事》作文修改教学案例 琴 【案例背景】《一件令人难忘的事》五年级是下册第四组的作文。这个单元作者主要讲诉了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如《再见了,亲人》讲诉了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依依惜别时的情景,《金色的鱼钩》刻画了老红军战士忠于党,关心同志为同志献出宝贵生命的高大形象,《桥》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恪尽职守,英勇献身,不徇私情,舍己为人的老支书。《梦想的力量》中六岁的瑞恩,聪明,善良坚持不懈。这一个个鲜活的故事是作者抓住细致的描写刻画出来的,本单元我们就是要学习作者细致的描写手法来写一件令我感动的事。 因为小学高段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语文学习能力,有一定的语文知识基础。对其听、说、读、写能力的要求就相应有所提高。不仅能通顺流利地表达自己的心想法,会分段,有中心,还应学会运用一定的写作技巧使文章增色例如这个单元中重点练习的细致的描写。结合本班学生在习作中存在的语言平淡,缺乏说服力,描写不够细致,选材没能紧扣中心的问题。我设计本课,让学生学会怎样利用比喻,拟人,以及细致的描写方法使自己的作文更添亮点。 课堂实录 一、导入 师:文章不厌百回改,好文章都是修出来的,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如何修改作文。 二、指导过程 1、修改作文的意义

师:叶圣老先生说:“修改文章的权利首先应属于作者本人。”“文章要自己改,学生学会了自改的本领,才能把文章写好。” 2、作文题目 师、出示题目要求古人云:题者,额也;目者,眼也。就是说,题目是一篇文章的前额和眼睛。“题好文一半”,好的题目准确、简洁、醒目、新颖,能引人注目,发人深省,题目拟得如何,直接关系到作文的质量,影响到作文的艺术感染力。 师:请同学们来评一评,哪些题目拟得好,哪些需改进? 《燕子情深》 《一件令我感动的事》 《感动自我》 《慈母情深》 《感动》 《感动人心》 《令人感动的公益广告》 生:《慈母情深》拟的好,从题目中我们就看到了她和妈妈感情很深。 师:你分析的很好,她的题目准确,简洁明了而且富有美感。 生:《感动人心》拟的好,从题目中我感受到了她的感动是发自心的。 师:是呀!这是感动到心里去了,让人很好奇到底是什么感动了他的心? 生:《令人感动的公益广告》题目太长了显得啰嗦,不优美。 师:题目太冗长,显得没有美感,太啰嗦! 师:今后我们拟题注意:准确、简洁、醒目、新颖,能引人注目,发人深省3、作文开头 师:说完题目咱们要来说说开头的要求: 1.要向主题靠拢2.要短小精悍3.要有文采4.表达要清楚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此次出现的好的开头,我们请作者来读一读,其他同学品品好在哪里? 引入式: 那是一个秋天,风儿那样缠绵,我听到一声巨响,震彻山岩。。。。。。(王一舟)

小学教育教学故事

教育教学故事《来自孩子们的感动》 七道河中心小学王飞 工作以来,因为离家太远。生日的事就渐渐淡忘了,再加上工作的繁忙,也就没有了过生日的感觉。但是,在我 28岁生日的那天,孩子们却给了我一个大大的惊喜和 感动, 让我终身难忘。 那一天,我拿起书急匆匆的走向六(1班教室,刚走到门口,一个平日里调皮的让 我头疼的小男孩拦住了我:“老师,你能闭上眼睛进去吗?”我好奇的想:“这是为什么呢?难道他们有什么鬼花样?或者,他们知道了我的生日?不可能,我从未说过。”看着他 急切的眼神,我还是照做了。睁开眼的一刹那,我热泪盈眶,孩子们满脸灿烂的微笑唱 着“祝您生日快乐,”。并把一个礼物送给了我,我满心欢喜,谢谢同学们的祝福。开始 上课了,我们又投入到紧张的复习中,但我的心里甜蜜蜜的。当我转身想在黑板上写 习题的刹那,又一个惊喜而至。只见黑板上写着大大的“王老师生日快乐”旁边写满 了同学们的祝福语。看到我感动的笑了, 同学们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孩子们, 我只是做了我该做的, 我如何对得起你们灿烂无瑕的笑脸?我如何对得起你们热情如雷的 掌声?我的付出实在是太少太少了。 感谢孩子们,感谢你们为我所做的一切。拥有你们这样一群懂事的孩子,我付出 再多又算得了什么? 孩子们,是你们用纯真、爱心,唤起了我工作的激情和梦想!呼吸着花儿的芳香, 我来到了纯净美好的你们的身边。作为你们的老师,拥有了如花般纯洁可爱的你们,我必将拥有美好的明天和最幸福的人生! 何止是为人师的我,我相信,我们的学生在这样的感动中,也感悟着这份师生情义, 荡涤着灵魂, 不断地丰厚感动的内涵, 快乐并收获着这一属于自己的这份无价的精神 财富。总有一种精神,它让我们泪流满面;总有一种力量,它让我们信心倍增;总有一 种人格,它驱使我们不断寻求自我完善。感动诞生力量,让人坚强,让人厚重,丰盈我 们美好的人生。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快乐读书吧 小故事大道理教案与教学反思

快乐读书吧:小故事大道理 [教学目标] 1.能产生阅读中国古代寓言、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的兴趣,自主阅读相关作品,了解故事内容。 2.能体会故事中的道理,联系生活中的人和事深入理解。【语文要素】 3.能感受阅读寓言故事的快乐,乐于与大家分享课外阅读的成果。 [教学重难点] 能体会故事中的道理,联系生活中的人和事深入理解。 [教学课时] 机动 一、勾连单元课文,把握阅读方向 1.课前布置任务: (1)学生自主阅读《中国古代寓言》和《伊索寓言》,并选择最喜欢的一则故事,制作图文并茂的寓言小报,内容包括标题、情节(山形图、流程图等)、道理、启发等。 (2)学生的寓言小报都展示在图书角里,每人拥有三张星星贴纸,给最欣赏的小报投票,在点评交流中分享阅读乐趣。 2.导入:严文井曾说“寓言是一个魔袋”,今天,老师研发出了实物“魔袋”。 (1)“寓言魔袋变一变”,首先变出第二单元的四则寓言——《守株待兔》《陶罐和铁罐》《鹿角和鹿腿》《池子与河流》。 (2)接着,请学生简要复述四则寓言的故事内容,说说蕴含的道理。相机理解“小故事大道理”的意思——故事短小,道理深刻。 二、共读古代寓言,感悟阅读方法 1.引导学生发现寓言故事的阅读方法,教师选取《中国古代寓言》中的《曲突徙薪》,与学生共读,请学生找一找故事里的人物,然后选择最感兴趣的一个人物提问。 预设: 生:(提问)我想问问主人,为什么你第一次不听客人的劝告呢? 生1:因为主人觉得这是个啰唆的客人,太烦了。

生2:主人以为客人在骗他。 生3:主人可能觉得自己的房子没有问题,听了客人的说法反而心情糟糕。 教师借机提问,如果你是主人,你会怎么做? 预设: 生1:我会听他人的劝告。 生2:我会知错就改,及时地消除隐患。 生3:我会感谢曾经给我建议,帮助过我的人。 2.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类似的经历感受。 3.教师小结阅读两个寓言故事的方法要点: (1)读寓言先要读懂故事内容,再体会故事中的道理。 (2)要联系生活中的人和事,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故事中的道理。 三、交流已读寓言故事,运用阅读策略预测 1.首先进行“寓言故事猜猜猜”游戏。 学生从自己的寓言魔袋中拿出提前制作的三张小卡片。卡片上内容各不相同,分别用图片和文字写明寓言故事的角色、情节、语言、道理等每张卡片对应一方面内容。 (1)学生抽出一张卡片,让小伙伴猜这是哪个寓言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预设:有位学生出示的道理是“做事情不能太死板,要学会变通”。小伙伴们的猜测五花八门,《截竿入城》《郑人买履》《刻舟求剑》等。 (2)师点拨:不同的寓言故事,有时候也会反映相似的道理。 2.(课件出示:《小故事·大道理·新发现》阅读单)课前,学生从《中国古代寓言》《伊索寓言》中分别记录了三则最喜欢的寓言及自己的阅读发现,独立完成学习单。 (1)四人一组进行讨论汇总,剔除重复或错误的“发现”,形成小组汇单。 (2)小组派代表汇报,全班进行补充或修改。 预设:全班交流中,绝大多数学生关注到寓言故事中的角色:多数题目中含有角色;《中国古代寓言》以人物为主,《伊索寓言》以动物为主。 3.教师引入学生还未读过的《克雷洛夫寓言》,呈现故事目录,让学生借助“预测”策略,通过章节的标题预测故事内容。 4.师生共读《克雷洛夫寓言》中的《仁慈的狐狸》。 预设1:很多学生根据题目都预测这只狐狸心肠特别好,会善事;但读到狐狸劝说其他鸟

我的教育故事案例随笔

怎样看待为人之师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一个好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学生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记自己也曾是个孩子。”大爱无痕,润物细无声,教育无处不在,老师的一个微笑,一个和蔼的眼神,一个爱抚的动作,一句关心的话语,都会给学生带来欢乐、带来智慧,我为学生,为事业不懈地努力着。 未成曲调先有情 我第一次迎来了一群稚嫩的小鸟——一年级的新小伙伴。我像呵护幼苗、呵护婴儿一样的爱护着他们。孩子们毕竟太小,无论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好像到处都有他们叽叽喳喳似鸟儿般的欢闹声。中午睡觉时分,教室里一时半会儿总是难以自行消停下来。我走进教室,有少许安静了,大部分无所顾及,视而不见。我也不说话,静静站在讲台上,以期盼的眼神望着他们,耐心地等待着他们。此时“无声胜有声”,不少孩子注意到我的神态了,立刻坐端正,闭上小嘴,零星的说话声也渐渐没有了。直至完全静下来,我微微一笑,做了一个伏在桌上的动作。大家都赶紧开始准备睡觉了。我见时机已到就说:“哟!大伙儿真乖,请闭上眼睛。”我用轻柔的声音继续说:“请跟着老师想像吧!展开翅膀,我们来到大自然。瞧,蓝蓝的天,碧绿的海,一只雄鹰在高远的天空下飞翔,一艘小船在浩瀚的海面上行驶。它飞呀飞,越飞越高;它漂呀漂,越漂越远……”我的语速渐渐慢了,声音渐渐小了,“天是那么的高那么的蓝,海是那么的绿那么的宽……”许多小朋友都已发出轻微的鼾声。我和孩子在进行着心灵的接触。

“教育的核心问题是人格的塑造,而教育的艺术则在于习惯的养成。”午睡一直都是一些小学生不情愿的事,也是老师可感头痛的问题,以后我经常变换故事内容,有时就讲刚学过的课文,渐渐地,孩子们习惯于伴着故事入梦乡。我以这样的方式使学生有了一个良好的午睡习惯。更重要的是孩子们和我更亲近了。 一树春风千万枝 “师生的和谐相处胜过教师许多的刻意教育。”我总把自己当成孩子们中的一员,走进他们中间。充分利用每次课间时分和孩子们在一起活动。 “杨老师,您说海的女儿为什么非要变成泡沫呢?” “老师,请猜脑筋急转弯,为什么蓝色墨水的钢笔却写出红字?” “老师,‘十五天’是个什么字? 老师,月宫里真有嫦娥吗?” “杨老师,你说我能当上科学家吗?”我乐了,“当然能啦,爱因斯坦小时候还没你们表现好呢!” 瞧,这是我们班的一群”问号娃娃“,都突闪着大眼睛,一脸的稚气,一脸的希望,很高兴地围在我身边,争着抢着说这问那;我们在一起看书、谈心、唱歌、讲故事、做游戏、讨论问题,孩子们无所顾忌地“表现自己”。还把心爱的东西——编织的纸鹤、幸运星等小玩艺双手举到我面前,得意地炫耀,然后很真诚地让我收下。记得陶行知先生说过“您不可轻视小孩子的情感,他给您一块糖吃,是有汽车大王捐助一万万元的慷慨。”

小学语文我的教学故事

小学语文我的教学故事 作为一名平凡的教师,回想从教之路,我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壮举,更没有值得称颂的大作为,可是平淡的教学生涯却赋予了我宝贵的课堂教学经验。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有困惑、有激动、有伤心、有愤怒、有无奈、更有迷茫。伴随着自己和学生交往的生命历程,我欣慰地看着我的学生在我的教育下露出满足的笑容,那一张张灿烂笑容的背后是一个个刻骨铭心的故事。尤其是语文课中的作文教学,如何拨动学生情感的琴弦,激活学生的创作真情,让他们写出有血有肉的文章来,是我们这些语文教师重点研究话题。 小学处于人生的起步阶段,这个阶段,小学生的知识开始积累、智慧开始成长,道德品质和世界观也逐步形成。受年龄因素的制约,小学生的成长和环境有莫大关系,除家庭教育外,学校教育直接影响着小学生第一阶段的成长、成型。小学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新课标要求“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因为“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在与传统教学比较的基础上,新课标确定了小学语文教育的明确目标。但是在目前很多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兴趣不高,积极性调动不起来,注意力很难集中,教学效果很差。探索出一条适合小学生学习认知特点的教学手段是每个小学语文教师的必修课。按照新课标的要求,结合自己近几年来的语文教学经历,在教学中恰当运用故事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思考、进行主动学习,更有利于达到预定目标。 这学期我发现我班的孩子大胆得很,喜欢在课堂讲话,有时老师的一些拓展,正如一石惊起千层浪,孩子们一下子讨论开了,但交流时却讲不到点子上,更谈不上有深度,有广度了。虽说我们的教学需要的是孩子们的大胆,是孩子们的主动,是孩子们有话就说,是孩子们发表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而眼前——这种乱说、乱动,就是我们追求的课堂?这种现象症结何在?是老师所提的问题不明确?是我与孩子们交往不深,孩子们无法与我在教学发生共鸣?还是现在学生的思维特质所导致?虽然我一下子不能弄明白问题的症结在哪,但我敢肯定,这种课堂,教与学肯定不能相融相通,效果也当然不尽人意,这也绝对不是有效的课堂教学。 我曾布置学生写过以《感悟亲情》为话题的作文。当我把题目写在黑板上时,教室里发出了一种奇怪的声音。我扫视全班,发现他们的表情大都是不置可否,不屑一顾的。这让我备感意外,也有些措手不及。难道这些新生代果真对于亲情毫无感悟?面对父母的全心付出如此麻木? 看着这些活泼可爱的孩子们,我相信,他们应该不至于如此冷漠吧,于是把求助的目光扫向他们,发现有些低下自己的头,有些做出与己无关的姿态,有些似乎还意犹未尽,似乎还有话说。于是我喊了一位我认为还比较有感情的同学起来说一说:她嗫嚅着而且还有些怯生生地说:“其实亲情……”还没说完,便听见下面一片“切……”的声音。 我相信每个人在自己的内心深处都有一处最为柔软的地方,关键是你善不善于发现。这时候,我想到了大家曾经学过的一篇散文----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于是,在课堂上,我与学生之间展开了一场特殊的心理攻坚战。 “大家还记得那篇《背影》吗?” 同学们有些茫然的点了点头,眼睛里充满了迷惑与不解。 “有谁记得那是谁的背影?那是一个怎样的背影?” 学生们开始做回忆状,好像在那儿若有所思。 一个学生站起来,“老师,那是朱自清先生的父亲的背影。他的背影很……” “很胖,”他的同桌着急了,“而且过车站的月台时是爬过去的,因为太胖了,特困难。” “那他为什么还要过去呢?有什么急事吗?是非去不可吗?”我又继续问到。 “他要给儿子买橘子。”大家异口同声的回答道。霎时,大家都安静下来,不再说话,陷入了沉思。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 口语交际·讲一个有趣的故事(教案)

口语交际·讲一个有趣的故事 教学目标: 1.通过举办“趣味故事会”,激发学生讲童话故事的兴趣。 2.培养学生认真听别人说话的习惯。 3.提高学生讲故事的能力。 教学重点:提高学生讲故事的能力。 教学难点:抓住故事的主要内容,绘声绘色地讲童话故事。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课前指导学生选择有趣的童话故事,读熟并记住故事的主要情节。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今天我们举行一场趣味故事会,谁讲的故事最好,将被评选为“故事大王”。 二、小组故事选拔赛 1.明确比赛规则;请各参赛组员先在小组内交流童话故事,然后各小组推选出一名组员参加比赛,注意:有趣的内容想想如何突出趣味性,如:注意语气、表情的变化,加上适当的手势。 2.小组交流,推选代表。 3.代表参加全班交流。 4.自主探究评说。让学生当裁判,评价哪一组讲得最好?为什么?【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既创设了一个语言沟通的环境,学生间相互启发,相互交际,又进一步锻炼了学生积极思维的

能力,发展了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 三、评价反馈,表扬总结 1.表扬优胜小组,颁发“故事大王”奖。 2.请优胜小组或个人总结获奖原因。 四、课外延伸,强化交际 请大家把自己所讲的或听人讲的有趣的童话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并让他们评一评。 板书设计: 讲一个有趣的故事 注意语气 加上手势

1、一知半解的人,多不谦虚;见多识广有本领的人,一定谦虚。——谢觉哉 2、人若勇敢就是自己最好的朋友。 3、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屈原 4、功有所不全,力有所不任,才有所不足。——宋濂 5、“不可能”只存在于蠢人的字典里。 6、游手好闲会使人心智生锈。

《我的妈妈》作文教学案例

《我的妈妈》作文教学案例 沙河镇九年一贯制学校 【教学片段】 一、创设情境,促进体验。 师:5月14日是母亲节,我们学校准备开展一个“我的好妈妈”评选活动。在活动中,同学们可以写许多有关妈妈的文章,根据这些文章我们会评出了许多奖项,有漂亮妈妈、健康妈妈、巧手妈妈等等。你们愿意参加吗? 今天这堂课我们就为这次活动做做准备,写写自己的妈妈。 (板书:妈妈) 二、开拓思路,激活素材 (一)走近妈妈,抓妈妈外在特点。 1、师:写妈妈,你准备写什么? (指几名学生试着说一说) 2、师:同学们都有自己的想法,老师也觉得,要写自己的妈妈,首先要了解自己的妈妈。比如说:妈妈有什么特点,她的性格、脾气怎么样?有什么爱好? (1)好好想一想。指名介绍妈妈的性格和爱好。 (2)指名上黑板写表示妈妈性格,爱好的词语。 (3)交流黑板上的内容。 3、总结引导:妈妈的性格、爱好不一样,可老师对其中一个特别感兴趣,我们来个现场采访。 (指个别学生具体说说妈妈的性格和爱好) (二)发现妈妈,捕妈妈内在特质。 1、师:妈妈的爱好不一样,性格不一样,但有一样是相同的,那就是对你们的爱。妈妈是爱你们的。(板书:爱) (1)妈妈的爱无处不在,你们是从哪儿感受到妈妈的这份爱的。想一想,回忆一下生活。 (指名说) (2)听了你们的话,老师想起了这样一首小诗:投影《妈妈的爱》。 (指一名同学配乐朗诵)

有一个很热很热的夜晚/我从梦中醒来/妈妈正给我扇着扇子/汗水却湿透了她的衣裳/啊!妈妈的爱是清凉的风。 有一个很凉很凉的雨天/妈妈到学校接我/一把伞遮在我的头顶/雨水却打在妈妈的身上/啊,妈妈的爱是遮雨的伞。 有一回我病了/妈妈抱我去医院/摸着我很烫很烫的额头/妈妈着急地哭了/啊,妈妈的爱是滴落的泪。 有一天,我打破了暖瓶/对妈妈又说了谎/妈妈的批评叫我脸红/我不敢抬头看她的眼睛/啊,妈妈的爱是责备的目光。 (3)师深情讲述《妈妈的照片》。 师:听了你动情的朗诵,我想起来上课之前,我也想找一张我妈妈的照片,介绍同学们认识许老师的妈妈,可我翻遍了所有的相册,看到的全是我从小到大灿烂的笑脸,只找到这唯一的一张“我妈妈的照片”。这还是几年前和我的儿子合照时留下的。(出示妈妈的照片) 看着照片上妈妈的眼睛,老师就忽然想起:小时候,每逢我过生日,妈妈总会搓着我的手,奉照相馆为我拍照。我12岁那年,家里买了一架相机,可镜头对准的,一定是我。妈妈躲在相机后面,拱着腰,弯着背,按着快门,不不时地逗我笑。现在看着照片上的妈妈,我就觉得妈妈给予我的是太多太多,留给她自己的是太少太少,我想我从今以后要将镜头对准确我的妈妈,记录下妈妈的一颦一笑,记录下妈妈的故事。 2、师:同学们,你妈妈的哪个故事又给你的印象很深呢?我们也来同桌之间细细地说说这个故事,这回要把感人的地方说具体,听的同学有不明白还可以问问对方。 (1)学生同桌互说 (2)谁能向我们交流一下。指名说说 (3)评议:听了这件事,你有什么要问的?或者说什么地方让你感动? 【分析】 引领学生从日常生活的情境进入“母亲节”这一特定的节日气氛中,抓住学生爱过节,爱参加各种评比活动的特点,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动机,使学生有尽情

我在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中的一些故事

我在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中的一些故事 一年级学生识字,存在的问题是:学得快,忘得也快。如何解决这个难题,通过实践,我发现巩固识字的最佳办法便是让学生进入“游戏乐园”,在轻松、有趣的玩耍氛围中记住汉字。 我从每天早晨读书时间抽出5分钟乐称为“文化早餐”时间。早餐内容分别为识字“游戏点心”、拼音“水果拼盘”……学生兴趣十足。其中,识字“游戏点心”的宗旨就是通过各种游戏活动,使学生在自主实践中兴趣盎然地将所学汉字加以巩固,加以运用。 由于学前教育水平参差不齐,导致了学生在识字方面的差异:有的学生一年级上册要求认识的字学前差不多会认了很多字,但有的学生可以说还是一片空白。再加上学习能力的差异,如果要统一地从头学起、从零开始,学生一定不喜欢,这样就会影响教学效果。能不能将认识较多字的学生作为我们识字教学中的有利条件,让他们成为我们最有利的教学资源呢?我进行了尝试: 刚入学的儿童大部分不会与他人合作,现在一般都是独生子女,有的孩子甚至不愿意与他人交往。但是通过我两个半月的培养,学生已初步形成合作习惯。在识字教学时,我通常先让学生尝试读课文,不会读的除了借助拼音认读以外,还让他们请教小组里的其他同学或老师。在这一环节里,

小组成员就可以实现异质互补,会的教不会的,达到互相帮助、共同提高的目的。在学了一篇课文后,可以让小组里的同学互相听读课文,辨识生字,并告诉他们:如果你的同学读得好,请你夸夸他;如果你的同学需要帮助,请你帮帮他。这样做,既让识字量多的孩子更有自信,也会让暂时有困难的学生及时获得帮助。课堂上我要在短时间里了解每一位学生的识字情况是很难的。于是我采用聘任“小老师”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学生认为自己已经掌握了刚学的(甚至是未教的)生字,就让他读给老师听。对于确实读得好的,就聘任其为“小老师”,其他同学都可以到他那儿认读生字。为了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每一位识字过关的同学都可以被聘为“小老师”。因此学生学完一篇课文后,就积极地到老师、“小老师”处认读生字,学习主动性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比如可让学生把自己最爱看的电视节目名称认下;把自己家的春联认下;把常吃的方便面名称记下;把自己家的街道认下等等,在班会时间举行各种形式的课外识字大比武,以此激发学生课外识字的兴趣。这样,将课堂与课外相结合,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识字量。 以上几点仅是我个人粗陋的观点,希望同行能给我多提供点更宝贵的经验,让我在识字教学中能得心应手,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年级下语文教学设计(C)争论的故事_苏教版

25.争论的故事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文中人物对话时的语气,并有条理地口述课文中的故事。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不以为然、争论不休、两全其美、无影无踪”等词语的意思。 3、理解课文内容,领会故事中所蕴涵的“做事应抓住时机”的道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抓住兄弟俩争论部分,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在朗读中自然领悟故事所蕴含的“做事应抓住时机”深刻道理。 三、教学评价设计: 1、课前利用好预习单,及时掌握好学生对字、词及课文内容的学习情况,发现不足,及时订正,以学定教。 2、课文中的插图是教学时不能忽视的,小小的一张插图,和课文有着紧密的联系。在教学中,我较好地利 用了课文插图,引导学生疏理了课文,理解了词意。 3、在课堂教学精读感悟环节,着重引导学生围绕兄弟俩的争论,抓重点词句谈体会,读好对话,演好对话。 四、教与学的准备: 学生:完成前置性学习单。 教师:1、查看学生前置性学习单,了解学情。 2、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课时:2课时 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环节一、整体感知——初步感知,整体把握 一、故事激趣,揭示课题 1、同学们,今天老师讲个故事给你们听,好吗? 2、师讲《争论的故事》(课文2-5自然段)。 故事讲到这儿,同学们一定特别想知道这个故事的结局会是怎样的吧?那么,就让我们一起到到课 文《争论的故事》中找答案吧!(板书:25、争论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读通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幻灯出示自读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画出自己觉得读起来 有困难的词句,再认真读一读。 2、检查反馈: (1)检查生字词的学习情况: 同学们都读好了吧,谁先来展示一下自学的成果? 幻灯出示生字词: 烤鸭争辩皮香肉嫩评理剖开真笨 关键聚精会神赞许煮了吃烟熏火燎

作文教学案例分析

三年级写人作文教学案例 泰州师专附属小学丁茹萍 教学背景: 以写人为主的作文主要是通过对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的描写和典型事例的叙述来反映人物的思想、性格、品质、等特点。要写好写人为主的作文,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写好人物的形象。 人物的形象,一般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人物的外貌,就是人物的外形特征,包括容貌、衣着、姿态、神情等等。外貌描写首先必须从文章中心思想的需要出发,要求抓住人物的本质特征,有选择、有重点地描写。人物的语言包括人物的独白,对话,交谈以及语气。“言为心声”。人物的语言是人物内心世界的直接表现。因此成功的语言描写能恰当地表现人物的身份、年龄、思想、品质、作风和个性特点。描写人物语言时,要注意符合人物的身份,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反映人物相互间的关系。描写人物的动作时,不仅要写出人物“做什么”,还要写出“怎么做”。心理活动是无声的语言,是直接表现人物精神面貌,思想活动的手段。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时,要注意把心理活动产生的原因叙述清楚,还要注意与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结合起来。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写好了,人物的形象就突出、鲜明了。 2、选用典型事例。 人与事是分不开的。一个人做的事很多,在作文时我们应选择那些最能表现人物思想、性格和文章中心思想的典型事件。

3、运用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就是对能充分表现文章中心思想的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表情等细小环节作具体、细致的描写。 在三年级作文教学中,写人是作文的基本命题。如在教学描写童年小伙伴时我是这样进行的。 教学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追忆生活,重温往事,点燃真情,引发学生的倾吐欲望,培养写作兴趣。 2.熟练运用“用一件事表达人物某一方面的特点”的写法,并学会用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来显露特点,体现个性。 作前准备: 事先有意让学生回忆和收集童年生活中自己喜欢的小伙伴的材料如幼儿园的毕业照等,然后通过活动,相互交流,相互启发,丰富素材,让作文和生活紧密联系,为习作作好准备。 教学过程: 首先播放送别歌,让学生欣赏,把学生带进回忆的氛围。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读一篇文章。 欣赏范文。 师:这是一篇回忆童年小伙伴的文章,那个小伙伴叫什么名字啊?(学生都积极回答并补充自己听到的其他内容) 师:怎么描写他的外貌的?从外貌就看得出他很机灵,也很调皮,作者是怎样写他的调皮的?(学生纷纷举手,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将重点词语板书到黑板上,以便学生能体会描写外貌该怎样抓住特点来写。) 然后我设计了一个结合讲评,讨论理解的学习过程。因为前几次作文练习进行了一系列人物描写的训练,如写我的弟弟,让学生说说

我的小学语文教学故事

我的小学语文教学故事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我的语文教学故事——用情教学事半功倍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深知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如何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显得尤为重要,我个人认为应该从学生本身学习兴趣的培养、课堂教学过程、课后生活体验三方面做起。 一、读思结合,提高感悟能力 语言文字的训练要通过读思结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发展儿童言语能力的同时,不断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拓展学生的思维深度。 语文教学,读要重“情”。培养学生丰富的思想情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情”是语文的灵魂。叶圣陶先生说:“读者若不能透彻地了解语言文字的意义和情味,那就只看见徒有迹象的死板的符号,怎么能接近作者的旨趣呢?”语言文字的“情味”,不是贴在作品表面的标签,而是蕴含在作品之中的。在《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一课中,我先短片展示了《战火中的儿童》,以“情”入手,激起了孩子们的兴趣,同时在独学的时候播放朗读带有目的、有意识地把作者之情、教师之情、朗读者之情,水乳交融地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让学生忘情其中,让52个孩子带着难以压抑的感情进入到课文的学习中。 语文教学,读要会“思”。“好学深思,心知其意。”“学而不思则罔。”这都是强调思的重要性。“思”是语文教学的第一需要。学生也只有爱思,善思,深思,才可能真正尝到学习语文的甘甜,真正进入学习的角色。教师要教给学生基本的思维原则和主要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二、培养兴趣,主动学习,快乐学习。

三年级语文下册《争论的故事》教学设计2苏教版

争论的故事 【教材分析】 课文《争论的故事》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第二课。作为三、四年级的衔接,本册最后一个单元的内容在引导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同时,初步渗透了实践出真知的道理。课文通过盛老师给同学们讲了个故事,并引导学生交流听后的感想,说明做事应把握好机会,如果陷入无休止的争论,必将贻误时机而一事无成。课文层次清楚,1-5 自然段是盛老师讲的故事,6-11 自然段是同学们的感想。课文的插图展现了文章的高潮(第三自然段),兄弟俩各持观点,争论不休。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生字新词,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由生字构成的词语和文中的关键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争论时的语气、表情、动作。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探讨。 3、领会故事所蕴含的“做事应抓住时机”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重点:抓住兄弟俩争论的论点——大雁是烤的好吃,还是煮的好吃,读好课文的第三、四自然段,并结合课文内容理解“不以为然”、“争论不休” 、“两全其美”这几个词语。 难点:讲讲故事,领会故事所蕴含的“做事应抓住时机”的道理。 【教学时间】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故事。(板书:争论的故事,读题) 2、读了题目,你想知道故事告诉我们些什么呢?(谁争论?为什么争论?怎么争论?结果怎么 样?) 3、我们一起来听听这个故事吧。(播放课文朗读录音) 4、打开书:快速读读课文,请你带着这几个问题去认认真真读两遍这个故事,边读边思考。再找一找哪段是盛老师讲关于争论的故事,哪段又写了同学们的感想。 5、反馈、交流。 (1)我们课文里有几只拦路虎——生字,老师检查同学们扫除了没有。(出示词语:烤鸭、争辩、评理、剖开、真笨、关键、赞许、聚精会神皮香肉嫩) (2)拦路虎已经除去,那我们再来看看刚才提出的问题你解决了哪些? A 以打猎为生的兄弟俩在争论;(板书:哥哥、弟弟) B 为大雁射下来怎么吃争论(很饿);(板书:吃大雁) C哥哥说煮着吃,弟弟说烤来吃;(板书:煮、烤) 观察图,你能指出谁是哥哥谁是弟弟吗?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D争论不休后请过路老人评理,老人说了个两全齐美的方法后兄弟俩都很满意,(板书:老人、半煮半烤) E结果发现大雁早已飞得无影无踪了 6、我们读通了课文,能根据板书说说故事的内容吗?试试看。(课文写盛老师给同学们讲了个故事,故事说的是兄弟俩为大雁射下来煮着吃还是烤着吃而争论不休,结果大雁早就

三年级语文教学叙事

三年级语文教学叙事 三年级是个承上启下的过渡年级。培养三年级学生的语文能力,应着重放在段的训练上。三年级段的教学主要任务是理解自然段的主要内容,结合有关内容,展开合理大胆的想象.能找到重点句,理解句与句之间的关系,知道先概括后具体的写作方法. 一、读段 在段的读、说、抄、写过程中,读是基础,读懂一篇文章要遵循一定的过程,一步一步地读下去,达到透砌理解。过程得当,能理解得顺,理解得深。应抓好三个环节。一是初读,要突出"顺"字,要读准字音、读好停顿、重音,乃至速度、语气,能流利地把课文读下来。二是理解,要突出"思"字,要把学生学语文的过程和学生的认知过程统一起来,让学生从语言文字入手理解思想内容,经历"具体--抽象--具体"的心理历程。教师精心设计问题,以启发学生的思路。对于重点段落,要让学生在读熟的基础上,通过讲读,使学生掌握学习 方法.三要熟读.要指导反复诵读,直至熟读成诵。使学生能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意思,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二、说段 说段在读段之后进行,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达对段的思想内容的理解,这样把课文语言转化为个性语言,对课文语言进行同化.刚开始说段训练时,学生会用接近原文的句子的复述甚至是背原文,老师应具体指导学生一句一句地说,然后,把整段话连起来说。在指导说段时,还应把概括地说和具体地说结合起来进行.课文中人物的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等等,可以联系课文,让学生进行大胆的想象。能写就不说,能说就不读。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写段

在三年级段的教学中,先概括后具体的写作方法占了很重要的地位.所以要学生建立段的概念,必须引导学生理解句子意思及句子之间的内在联系,认识段的组合规律,真正读懂一段话。然后及时指导学生仿照课文中段的组合形式,进行写的训练,使读和写有机的结合起来,把读写训练贯穿在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中。这样吸收在前、表达在后,既培养了学生读的能力,对段的理解与认识;又培养了学生写的能力,学会写好片断,读写相互促进,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读写能力。告诉学生写段时,.第一句概括段的意思;2.中间用几句话对第一句展开记叙;3.末句要总结段的意思,但字面不能与第一句重复。用自己的话写课文某段话的意思,要求用总分段式来写。3.仿段.规定选材范围,要求用总分段式写。本册教材后有很多写段的练习题,应尽量让学生多动笔进行写段训练,使学生语文能力有所提高。

作文指导课课堂教学案例

“好读书,读好书”作文指导课课堂教学案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范文,学生课前收集名人读书的故事 教学目标: 1、以激发学生习作的情趣,引发学生热爱读书的感情。 2、丰富文化积累,提高文化素养,增强语言积淀,提高写作能力。 3、学习借鉴别人的习作方法、提高作文技能。 教学过程: 一、热身运动 1、交流体验 你平时读什么样的课外书?为什么喜欢读这样的书?你又有什么体会? 2、抛砖引玉 看看下面那些成语是自己喜欢的,说说理由。 废寝忘食手不释卷通宵达旦夜以继日凿壁借光韦编三绝目不窥园 焚膏继晷鸡鸣而起磨穿铁砚勤学苦练学而不厌圆木警枕幼学不厌 幼学壮行朝乾夕惕只争朝夕坐以待旦手不释卷苦心孤诣囊茧照读 悬梁刺股仰屋著书映月读书凿壁偷光熟读深思徒读父书映雪读书 3、名人读书:根据自己的了解,谈名人的读书故事。 二、运动要领 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句话一百人有一百人的看法,一个故事一百人有一百人的感悟,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读书故事,把自己的读书心得与大家交流,说一说自己读书的故事,也是件乐事啊! 1、开启思路 师:下面我们来讨论一下,怎样来介绍你最喜欢的一本书? 学生讨论,教师归纳: 开头:喜欢什么书,中间:怎样喜欢的;结尾:为什么喜欢。 师:下面我们再来讨论一下,如果让你介绍你的读书故事,您应该怎样来写。学生讨论,教师归纳: 起因(为什么喜欢读书)→经过(读书的趣事)→结果(感悟)。 师:下面我们再来讨论一下,如果让你介绍你的读书故事,您应该怎样来写。学生讨论,教师归纳: 起因(为什么喜欢读书)→经过(读书的趣事)→结果(感悟) 2、他山之石 读一读下面的佳作,说一说你的理解和感悟。 我最喜欢的一本书 书在我迷茫的时候给我启示,在我痛苦的时候给我欢乐;在我空虚的时候给我陪伴。又有什么比它对我帮助更大呢?读书也要会读,读书不是拿眼睛读,而是要拿脑袋读。 我最喜欢读的书就是《鲁宾孙漂流记》。《鲁宾孙漂流记》是英国作家笛福以自传形式写的长篇小说,鲁宾孙是书中的主人公。他因乘船遭遇暴风失事,漂流到荒岛上,战胜种种困难,生活了二十多年,最后终于获救回到英国。 鲁宾孙遇到的不是一般的困难,是关系到生死存亡的困难,是惊心动魄的,“难”中处处透着“险”。在岛上没有人居住,到处是乱石野草。鲁宾孙孤独无助,面临的是严酷的生存问题。要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生存下去,需要怎样的意志和创

我的小学语文教学故事

我的小学语文教学故事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我的语文教学故事——用情教学事半功倍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深知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如何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显得尤为重要,我个人认为应该从学生本身学习兴趣的培养、课堂教学过程、课后生活体验三方面做起。 一、读思结合,提高感悟能力 语言文字的训练要通过读思结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发展儿童言语能力的同时,不断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拓展学生的思维深度。 语文教学,读要重“情”。培养学生丰富的思想情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情”是语文的灵魂。叶圣陶先生说:“读者若不能透彻地了解语言文字的意义和情味,那就只看见徒有迹象的死板的符号,怎么能接近作者的旨趣呢”语言文字的“情味”,不是贴在作品表面的标签,而是蕴含在作品之中的。在《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一课中,我先短片展示了《战火中的儿童》,以“情”入手,激起了孩子们的兴趣,同时在独学的时候播放朗读带有目的、有意识地把作者之情、教师之情、朗读者之情,水乳交融地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让学生忘情其中,让52个孩子带着难以压抑的感情进入到课文的学习中。 语文教学,读要会“思”。“好学深思,心知其意。”“学而不思则罔。”这都是强调思的重要性。“思”是语文教学的第一需要。学生也只有爱思,善思,深思,才可能真正尝到学习语文的甘甜,真正进入学习的角色。教师要教给学生基本的思维原则和主要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二、培养兴趣,主动学习,快乐学习。

兴趣是推动学生求知的强大内在动力,特别是小学生,对语文是喜欢,还是厌倦,直接影响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语言能力的发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用鼓励、表扬的方式去激励学生,用期待的目光、信任的语言去引导学生外,更要注意用生动活泼、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和肢体语言去吸引学生,利用直观教具,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渴求,使他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对全班每个学生都抱着积极、热情、信任的态度,还必须对学生情感诱导,给予关怀、尊重和理解。那么学生就都会得到鼓励,敢于大胆开口、活跃课堂气氛,使教学达到最佳效果,学生的智力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形成师生情感共鸣,激起师生共同进行教与学的热情,保持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一次我在上《蝙蝠与雷达》时,提了个问题,班上仅有几只手举了起来,课堂上静悄悄的,我以为也许问题太难了,于是就降低了难度,但学生还是不大愿意举手,第一个学生站起来回答后,我听了说:“虽然你说得不是很全面,但我非常感谢你的勇气!”没想到一句简单的话,却给了学生无限关怀,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顿时课堂上发言踊跃,学生们又活跃起来。可见鼓励学生,给予学生一定勇气,可以让冷清的课堂逐渐热闹起来。课堂上是以学生为主体的,他们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课堂中,不仅使老师的教学工作的开展得到很大的帮助,同时也可以使学生愉快地学习,把上课当作一种享受学习知识的乐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兴趣往往是学习的先导,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的动力。如我在上《大自然的启示》一课时先简单介绍本文的语文常识,提问“找一找你们感兴趣的句子和段落”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文;再让学生质疑看到“打扫”这个词你有什么疑惑,学生提出问题:打扫本是好事,但作者为什么要加引号啊;而后再让学生带着问题细读、研讨课文。

《争论的故事》的争论_三年级语文

《争论的故事》的争论_三年级语文 《争论的故事》系苏教版第六册的一篇课文,课文讲了盛老师给同学讲了一个故事:兄弟俩为怎么些大雁而争论,结果大雁早已飞走了。故事讲完,盛老师让大家各自发表自己的感想。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呢?围绕这个问题,我校的教师不仅引导学生进行了“争论”,而且教师之间也进行了三轮“争论”。在争论中,思维的火花进行了碰撞,对教育行为作了深刻反思,教育理念得到了更新。 一、来自课堂上的争论: 1、课堂上的声音 在《争论的故事》教学中,出现了两种声音,而且具有一定的典型性,现将两种声音实录如下: a.课堂1的声音: 师:听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 生1:兄弟俩真笨,白白让大雁飞走了。 生2:不是他们的笨,是他们没有抓住时机。 生3:兄弟俩这样争论下去,时间都白白浪费了。 生4:不管做什么,关键是要先做起来。 师:刚才说的是书上的四种观点,你们以为谁说得对呢? 生:我支持第四种观点:不管做什么,关键是要先做起来。 师:为什么呢? 生1:因为前面的三种说法太浅显了,最后一句话才是总结道理。 生2:这句话放在最后,又最深重,是整个故事的总结。所以“不管

做什么,关键是要先做起来”,真正告诉我们的是道理。 师:有不同意见吗? (生都满意地点点头,没有一个表示有异议。) 师;(总结)是啊,故事告诉我们,不管做什么,关键是要先做起来。光说不做是不明智的,这样只能浪费时间,贻误时机。 b.课堂2的声音: 师:听了这个故事,和课文中这些学生的感想。你又是怎么想的呢?在小组里交流一下。(师生交流) 生1:兄弟俩真笨,白白让大雁飞走了。 生2:不是他们笨,是他们没有抓住时机。。。 生3:他们的争论,白白浪费了时机。 生4:不管做什么,关键要先做起来。 生5:我以为兄弟俩的争论都在说死话,结果大雁飞走了,告诉我们人不能说死话,要相互谦让一点。 生6:我奶奶常跟我说,“好猫不叫”叫的最响的猫不一定是捉老鼠最多的猫,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说的多不如做的多。” …… (大家交流了许多观点,更多的是支持:“不管做什么,关键要做起来”) 师:课文中的盛老师支持哪一种观点呢? 生:课文写“盛老师聚精会神的听着,不时向同学们投去赞许的目光”,那么盛老师对所有的观点都赞同肯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